人从直立低血压到平卧时,头与脚的血压变化是 ( )

您是不是想看:
、 、 、 、 ...
生理性直立性在健康老年人,此型低血压日日有剧烈的变化,与老年人血压增高以及属老年人特征性的对血浆去甲肾上腺素体位改变反应的增强有关。它常为一般的低血压应激所诱发,例如血容量减低、服用降压药物、或排尿时所作的Valsalva动作。生理性直立性低血压虽一般无症状并属脆性,但可能足以降低脑血流引起头昏或晕厥。长期卧床休息可进一步降低血压的内环境稳定,产生严重的体位性低血压 。更多
1、平均信号心电图可帮助发现室性心律失常。如果无创性方法无法诊断怀疑反复发作的心律失常性晕厥,则可考虑采用有创性电生理检查。除非是用于无法解释的反复发作的晕厥,电生理试验的作用存在着争议;其反对意见认为大多数晕厥是能够恢复的,而且属于低危险性亚组疾病。运动试验的价值较小,除非患者是在生理活动下突然发生的晕厥。倾斜试验可帮助诊断血管抑制性晕厥或其他反射诱发的晕厥。超声心动图也可明确可疑的心脏病或人工心脏瓣膜功能异常。影像增强的荧光透视检查对后者也有一定价值。如果经胸壁超声无法明确人工心脏瓣膜功能异常,则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可以帮助诊断。超声心动图也能诊断心包渗出并可提示心包填塞。
2、导联心电图可表明心律失常,传导异常,心室肥厚,预激综合征,QT延长,起搏器失灵,或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如果无临床证据,至少应作24小时动态心电图测定。任何能捕捉到的心律失常都可能是神志改变的原因,但多数病人在监测中未出现反复晕厥。如果晕厥前有先兆症状,则记录仪的回放很有价值。
3、常规实验室检查的价值不大,如要增加检查必须要有大致方向。空腹血糖测定可证实低血糖。患者轻者如无任何症状,无需药物治疗。主要治疗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改善体质,增加营养,多喝水,多吃汤,每日食盐略多于常人。重者伴有明显症状,必须给予积极治疗,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防止严重危害发生。
1、增加饮食营养、多食温补脾肾的食物;多吃易消化的蛋白食物,如鸡、蛋、鱼、乳酪、等,要少食多餐。
2、莲子、桂圆、大枣、桑椹等果品,具有养心益血、健脾补脑之力,可常食用。
3、选择适当的高钠、高胆固醇饮食。氯化钠(即食盐)每日需摄足12-15克。含胆固醇多的脑、肝、蛋、奶油、鱼卵、猪骨等食品,适量常吃,可使血压上升。更多
1、早期对身体姿势加以调整即有效,如平卧时适当抬高头部;穿弹力紧身衣裤和弹力长袜能减少病人直立时静脉回流的淤积;起床或下地时动作应缓慢,双下肢活动片刻后再缓慢起立,可减轻发作;避免喝酒或过高室温,或浴池浸泡,桑拿浴等诱发血压过低;慎用影响血压的药。
2、高盐饮食。
3、有症状的病人不宜于餐前服降血压药,餐后宜平卧,减低降压药物的剂量和用少食多餐法进食可能也有帮助,最近的资料提示在某些病人中进餐后步行可有助于恢复正常循环,但这种疗法只宜在严密监测之下施行。
直立性低血压是指突然站立时血压得急剧下降,引起内环境稳定受损。见于15%~20%的一般老年人。其患病率随年龄、患心血管病和基础血压的增高而增多。
病理性直立性低血压常有症状。此型低血压常伴有体位性头昏或晕厥。急性直立性低血压最常有急性病引起脱水所致。在年轻病人中,立位时心率明显增快提示由于低血容量引起的,而非自律神经功能失调引起的立位性低血压。但在正常老年人中,心率增快常不明显,因此在低血容量引起的立位性低血压中可能不出现心率增快。急性体位性低血压的一个更少见的原因是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伴有低钠血症和高钾血症。
慢性直立性低血压
慢性直立性低血压病人常伴有自律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如心率固定不变、尿失禁、便秘、不出汗、不能耐热、阳痿和易疲乏等。
直立性低血压病人如查不出低血压的原因,可能为原发性或特发性。单纯自律神经功能不全(过去称特发性直立性低血压)的特点为平卧位时基础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较低,起立时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不断增高,输注去甲肾上腺素的增压反应阈值较低,即使在交感神经末梢释出的去甲肾上腺素少的情况下,对酪胺的增压反应仍增高。这些改变提示由于交感神经末梢去甲肾上腺素缺乏引起突触后除神经支配过敏所致。
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单纯自律神经功能不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Shy-Drager综合征脑干病变Parkinson病脊髓病多发性脑梗塞周围和自律神经病变糖尿病淀粉样变性骨髓痨类肿瘤综合征酒精和营养性疾病药物吩噻嗪和其他抗精神病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药抗药左旋多巴血管扩张剂β-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
Shy-Drager综合征
Shy-Drager综合征的病人其血循环中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正常,对输注去甲肾上腺素和酪胺的反应也正常,但站立时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不断增高。此综合征伴有中枢神经系统若干部位的神经原退行性变,包罗大脑皮质延髓、皮质脊髓、锥体束外和小脑系统,以及脊髓的中间外侧柱。因此,Shy-Drager综合征为交感神经血压控制方面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常伴有锥体束外和小脑的症状。
周围自律神经系统疾病
周围自律神经系统疾病也引起病理性直立性低血压。它们包括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发生严重周围神经病变和其他终末器官损害;较不常见的还有淀粉样变性、维生素缺乏和伴发于恶性肿瘤、尤其是肺癌和胰腺癌的神经病变。
直立性低血压最常见的原因可能是应用了药物,例如用吩噻嗪、三环类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和抗高血压药。后者包括中枢作用(例如甲基多巴和可乐定)和周围作用(例如派唑嗪、肼屈嗪和胍乙啶)的制剂。由于心室舒张期充盈岁年龄而减损,老年人依赖于足够的静脉回流来提供正常的心排血量。因此减少南京回流的药物尤其是硝酸酯和利尿剂常引起直立性低血压。许多药物在老年人即使用常规剂量也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压。
<p有症状的病人不宜于餐前服降血压药,餐后宜平卧。减低降压药物的剂量和用少食多餐法进食可能也有帮助。最近的资料提示在某些病人中进餐后步行可有助于恢复正常循环,但这种疗法只宜在严密监测之下施行。
对自律神经功能不全病人的研究显示,吲哚美辛50mg每6小时1次,咖啡因250mg加或不加用双氧麦角胺6~10mg/kg皮下注射或生长抑素12~16mg皮下注射餐前可能改善进食后。咖啡因应仅在晨间给予,使其作用在晚间消失,以免影响病人睡眠和避免产生药物耐受性。更多
相关专家达人解答
3个回答最佳答案:脚尖着地就是“下肢肌张力高”的一种表现,正常情况应该是全脚掌... 围产医学专业硕士学位5个回答最佳答案:您好!孕期低血压如果只是偶尔有点低,并且没有明显症状,例如头... 育婴师3个回答最佳答案:四十岁的妇女怀孕除了血压问题,还容易出现其他各种各样的问题,... 围产医学专业硕士学位4个回答最佳答案:你好低血压对胎儿的影响,供血减少会导致胎儿缺氧和营养物质的缺... 高级护理5个回答最佳答案:你好!两个月的宝宝最好不要竖立抱,因为宝宝的头还不能挺直时间... 主治医师
提示:如果您没找到满意的内容,请到向专家提问吧。
还有更多直立性低血压的问题?
词条分类:
词条时期:
你可能感兴趣的百科
热门推荐文章
&#12288;京公网安备:82
北京世纪摇篮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所有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京ICP证010534号
客服信箱: & 电话:010-直立性低血压_常见疾病_中国公众健康网&>&&>&&>&直立性低血压直立性低血压
&&别名:体位性低血压概述体位性低血压也称为直立性低血压(Orthostatie hypotension,OH),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直立时血压较平卧时下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OH在老年人是一种常见的病症,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在体位突然变化为直立时易发生头晕、乏力,甚至跌倒、晕厥,导致骨折及心脑血管事件等,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及生存。    OH是指突然站立时血压的下降.其临床和体征主要是由于脑血流减少所致,如头晕、眩晕、乏力、恶心、视物模糊、言语不清、平衡失调等。如果平均动脉压下降到脑血流自我调节的限度以下.则出现晕厥或全身癫痫样发作。   站立时的重力作用使500~1000ml血液汇聚至下肢及内脏血循环中,其中下肢的血液可达200~500ml,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心室充盈度减低.进而导致心输出量减少和血压降低 正常情况下.这些血流动力学改变通过位于心、肺及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的压力感受器,引发代偿性反射反应,后者增加交感神经信号传出并降低迷走神经活性。通过以上反射活动增加外周循环阻力、静脉回流量,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使血压在1min或更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长时间站立,可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使水钠潴留.循环血量增加,以防止OH的发生。如果这种反射迟缓或消失,则发生直立时血压下降,从而引起大脑低灌注。病因1.年龄因素:随年龄增长老年人心血管系统退行性改变.压力感受器敏感性下降.包括心房容量感受器和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退行性病变,使舒张期顺应性减退。心室舒张早期充盈不足.体位改变导致心排出量减少,并且心率加快反应延迟,同时由于动脉硬化等因素导致的动脉顺应性降低。由于以上诸多 因素,使得OH在老年人群中发病较多。目前文献报道OH在老年人群中的患病率在4%~33% &。有研究报告65岁以上人群,OH患病率约为24%,而75岁以上者OH患病率可达30%   2.疾病因素:多种情况可导致OH,通常由于血容量减少或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OH相关的常见病因有:系统性疾病如脱水、失血、肾上腺功能不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可因自主神经病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累及下丘脑、脑干或脊髓中交感通路所致。有研究者将这类疾病所致OH归属于神经源性OH,其成因包括中枢性和外周性自主神经系统疾病或功能紊乱 。这种自主神经功能不拿可以是原发的,也可以是继发的。原发性自主神经变性病包括多系统萎缩(Shv-Drager综合征)、帕 森病、路易体痴呆和单纯性自主神经功能衰竭。由于它们都存在α突触核蛋自,这种小分子量的蛋白,主要沉积在Lewy小体病患者的神经元胞浆和多系统萎缩患者的神经胶质中.故目前将这类疾病统称为突触核蛋白病(synucleinopathies) 。外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常常伴发OH,如糖尿病、淀粉样变、免疫介导的神经系统疾病、遗传性感觉和自主神经病以及炎性神经病,这些病变可导致细纤维外周神经病。有研究报道维生素B.,缺乏导致的外周神经病可伴有OH,补充维生素B 12后,OH症状可缓解。老年人同时患有脑血管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影响血压的调节功能.也可导致OH。   3.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可以导致OH,药物引起的OH在老年人并非少见。这些药物包括吩噻嗪类药物及抗精神病类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抗帕金森病的药物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左旋多巴、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均可通过不同途径引起OH 老年人常用的药物如仅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硝酸酯类等均易诱发OH。长期应用降压药物可影响脑自动调节机制,其调节域值增高,使得在体位改变血压暂时降低时,即使未降至低血压的范围,也会导致脑血流量减少而出现头晕等临床症状。临床中也可见高血压患者,卧位血压偏高,但立位血压明显偏低,甚至起床即晕厥的情况。所以对于高血压患者,尤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用药选择.应注意选用不易诱发OH 的降压药物。症状糖尿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有时并发一种特殊类型高血压,称为卧位性高血压,又称体位性或直立性低血压:患者在卧位时血压增高,当变换体位后,坐位或直立位时血压降低。此为糖尿病自主神经受损引起血压变化的特点。   1 头晕、头昏:患者的血压尤其是收缩压转为立位时降低,常感头晕、头昏,有时伴发耳鸣、无力,甚者难以支持而晕倒。因此,患者常喜欢卧位。   2 收缩压降低:患者的血压尤其是收缩压立位时常较卧位降低4kPa(30mmHg)左右。当病人从卧位起立时,如收缩压下降>4kPa(30mmHg),舒张压下降>2.7kPa(20mmHg)为直立性低血压,常见于糖尿病晚期有自主神经(特别是交感神经)功能异常者。有些高龄老年火虽然没有糖尿病也可出现直立性低血压。诊断目前OH的诊断标准并不统一,多数研究中采用的标准为站立后收缩压较卧位时下降&20mmHg或舒张压下降&10mmHg,并出现相应的脑供血不足或自主神经症状,有些诊断标准中收缩压降低标准为&30mmHg。1996年美国自主神经协会和美国神经病学学院的标准为:OH为站立至少1min后收缩压下降&20mmHg或舒张压下降&10mmHg。欧洲神经病学会(EFNS)关于OH的定义为:站立时或在倾斜台上头上倾的3min内,收缩压下降&20mmHg或舒张压下降&10mmHg 。多数学者认可这一标准,他们认为站立后血压下&20/10mmHg,并持续1~2min,就有可能发生恼灌注减少并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并非所有OH患者均有临床症状.有研究者报道部分OH患者仅有轻微的头晕或无症状 。   对于OH来诊的患者,首先应排除脱水和急性失血,还应考虑其他非神经性闶素所致。如药物、内分泌紊乱(肾上腺功能不全、嗜铬细胞瘤)、心脏疾病导致的心输出量减少(缩窄性心包炎、心肌病、主动脉狭窄)等困素。采集病史时应注意区分中枢或外周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的特征。血压测量方法应标准化.测量方法不规范.可影响OH的诊断质量和对发病率的判断。自主神经功能的评估一般应在专科巾心进行,对于原发或继发自主神经功能不全诊断不明时,影像学检查可能会有帮助,核磁共振成像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使用放射性标记物的拟交感胺123I-间碘苯甲胍)可能会有特征性改变。治疗药物治疗OH的目的是改善症状,可应用的药物包括以下几类。(1)血管收缩剂:米多君、麻黄素、伪麻黄碱等.该类药物为直接或间接的α1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使突触前神经原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其中米多君为获美国FDA批准治疗OH的唯一药物。(2)盐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通过促进远端肾小管钠的Ⅱ及收,有可能增强血管对循环内儿茶酚胺的敏感性。(3)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如吲哚美辛,该类药物可能的治疗机理在于降低前列腺素介导的血管扩张作用;减少内源性前列腺素,增加钠的重吸收,导致体内钠潴留,改变血管壁的张力;直接提高交感神经的活性。国内陈炜等曾报道用肠溶吲哚美辛治疗低血压.但该药不良反应较大,故近年来临床已较少用于OH治疗。(4)造血前期药物:如红细胞生成素,可增加红细胞数量,增加有效循环血容量,有可能对血管壁有直接或间接作用_。(5)胆碱酯酶抑制剂:如溴吡斯的明,通过增加交感神经节的传出冲动,升高站立位血压,同时对卧位血压影响较小。除胆碱酯酶抑制剂外,以上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均有卧位高血压,因而有些药物在卧位前4h不可服用.限制了这些药物的临床应用。治疗OH 的理想药物应该是选择性增加立位时交感神经的传出冲动,而不升高卧位血压。Singer等 通过对15例神经源性OH给予溴吡斯的明治疗,发现该药对神经源性OH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可以改善直立时的症状。对卧位血压影响不大.适用于伴有卧位高血压的患者。其他的药物还有环氧合酶抑制剂、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多巴胺受体阻断剂等 。    预防注意预防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扩张血管药物(如硝酸酯类药物)对直立性低血压的影响,对有直立性低血压的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老年人,对压力感受器不敏感,应避免使用α受体阻滞药等药物,以免引发直立性低血压。
分享到:(更新时间:
本信息由百科名医网科普专家团队审核)相关科室相关药物常见疾病
合作伙伴:
本站由 创办并维护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CHealth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号-4
本网站通过认证  
我们遵循健康网络基金会的本网站通过认证   网站资质齐全,服务内容符合规范,技术能力可靠,无信息泄露和木马病毒等安全风险
本网站已被收录   档案编号:BDV-TFRA您好,分享的企鹅
如何预防直立性低血压
直立性低血压是内环境稳定受损的常见临床表现,见于15%~20%的一般 老年人 。其患病率随年龄、患心血管病和基础血压的增高而增多。许多老年人其体位变化时血压有大范围的变化,并与其基础卧位收缩期血压的高低密切相关。即当基础卧位收缩期血压最高时,体位性的收缩期血压下降最大,直立性低血压立位时收缩期血压下降320mmHg(2.7kPa)。直立性低血压是老年人晕厥和昏倒的重要危险因素,即使在无其他自律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证据者中也是如此。我们首先应对人体正常血压有所了解。因为人体动脉血管中流动的血液会产生一个生理压力这就是大家都熟知的血压。血压分为收缩压和舒张压,收缩压正常值为100~140mmHg(毫米汞柱),舒张压正常值为60~90mmHg。无论是由于生理或病理变化造成收缩压低于100mmHg,舒张压低于60mmHg,那就会形成低血压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是直立性低血压。直立性低血压是指病人从卧位或坐位改变到立位时长时间站立后,可出现血压突然下降,即测得的收缩压下降超过20mmHg,舒张压下降超过10mmHg,并伴头晕、跌倒等症状。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除了与病人体质年龄等因素有关,许多常见疾病、药物和治疗手段也可引起低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这些包括:糖尿病、帕金森氏病、多发性硬化病更年期障碍、血液透析、手术后遗症、麻醉、降压药、利尿药、催眠药、抗精神抑郁药等等。另外,老年人活动少,神经和肌肉调节功能下降,影响脑血流灌注不足产生低血压反应。病情轻微症状可有:头晕、头痛、食欲不振、疲劳、脸色苍白、消化不良、晕车船等;严重症状包括:直立性眩晕、四肢冷、心悸、呼吸困难、共济失调、发音含糊、甚至昏厥、抽搐,需长时间卧床。另外,病人还可出现其他植物神经症状,如局部或全身出汗异常、排尿障碍(尿失禁,夜尿,遗尿)、直肠及肛门括约肌功能失调,还可出现阳痿、皮温异常、颈交感神经麻痹综合症等。直立性低血压预防1、早期对身体姿势加以调整即有效,如平卧时适当抬高头部;穿弹力紧身衣裤和弹力长袜能减少病人直立时静脉回流的淤积;起床或下地时动作应缓慢,双下肢活动片刻后再缓慢起立,可减轻发作;避免喝酒或过高室温,或浴池浸泡,桑拿浴等诱发血压过低;慎用影响血压的药。2、高盐饮食。3、有症状的病人不宜于餐前服降血压药,餐后宜平卧,减低降压药物的剂量和用少食多餐法进食可能也有帮助,最近的资料提示在某些病人中进餐后步行可有助于恢复正常循环,但这种疗法只宜在严密监测之下施行。此外,规律正常的生活,充分的睡眠,适度的运动等也是预防低血压的重要步骤。欢迎收听“西安健康帮”官方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或在微信上搜索“西安健康帮”。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在别人眼中,他们被看作是“有问题”的孩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大秦网官方微信,更懂城市更懂你
陕西地界最全娱乐消息全知道
打造陕西最有影响力的美食平台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wyqiqzhang]
去了巴塞罗那玩,带去了很多衣服边玩边拍。游玩的同时还记录了沿途的美丽风景,从早...
<a title="详细"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丁香新医学欢迎您的到来!
临床内科当前位置: >
出现相关症状人群体位性低血压的患病率及其直立性血压变
& & & &欧美国家公共健康事业为体位性低血压(orthostatichypotension,OH)支付的费用高昂。研究表明,因晕厥到急诊室就诊的患者中24%为OH,急诊人院的老年患者64%为OH。有文献流行病学统计显示OH的患病率为5%~30%,概率不同可能与OH的定义不同,研究人群不同的年龄范围、人群组成和药物影响等有关。老年人群OH较为常见,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性疾病的患病率上升,比如帕金森病和糖尿病,而OH常常作为这些慢性疾病的并发症出现,即使在不合并OH已知危险因素的人群中,OH的发病率也可高达7%,在高危人群中患病率则增加至13%~25%。所以,有危险因素的老年人都应进行血压筛查,未来的研究应该更注重筛查和治疗OH带来的潜在收益。国内关于OH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较少,且直立性血压改变与OH相关症状之间的关系目前尚未明朗。为此我们选择出现OH相关症状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分组进行症状评分,同时检查直立性血压变化及动脉硬化指数,旨在分析不同年龄群体中OH的患病率及动脉硬化指数特征,明确目前OH诊断标准的可重复性、体位性血压变化与症状评分的关系。
一、资料与方法
& & &&1.研究对象:选择人群为OH相关症状到某部队门诊部或者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门诊就诊或住院的患者,共193例。OH相关症状是指与直立性体位密切相关的症状,主要包括昏厥、头晕、眩晕、头痛、心悸、呼吸困难等,站立时出现症状,平卧后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人选条件:可自行站立,可配合问卷调查,同意支持该试验研究并配合进行反复血压检测。排除条件:长期卧床、不能自我表达、恶性肿瘤晚期、心律失常、多系统萎缩、严重心脏瓣膜病、心肌病、急性心脑血管病(急性脑卒中及冠心病事件等)、大动脉瘤或夹层动脉瘤、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或心脏外科手术、严重肝病患者或肝功能不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或总胆红素(TBIL)&2倍正常参考值上限]、电解质紊乱、妊娠及哺乳期妇女、1个月内有过手术史或外伤史、因手术外伤或下肢溃疡等原因不宜或不能测量躁臂指数(ABI)及心踝指数(CAVI)。所有人选对象按照年龄分为3个组:青年组,37例,年龄18~39岁;中年组,66例,年龄40~64岁;老年组,90例,年龄65岁以上。
& & & &2.研究方法:OH的诊断标准采用美国自主神经科学学会(AAS)和美国神经病学会(AAN)1996年诊断标准:从卧位转为立位3min以内,收缩压下降I&20mmHg(1mmHg=0.133kPa)和(或)舒张压下降&10mmHg,伴或不伴各种低灌注症状的临床综合征。结合体检、门诊和试验需要,设计&有症状人群调查登记表&,记录一般资料、体位性血压检查及动脉硬化检查结果。测量1次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卧位心率。采用日本福田公司VS-1500动脉硬化测仪,测量双侧的CAVI及ABI。应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方法,分别统计2个检查日,分左右2侧测量CAVI值。基于症状发作频率、严重程度、对体位性刺激源的反应、对日常生活的干扰程度、站立时问5个方面的内容分别对每个出现OH相关症状人选对象进行评分,计算总分作为症状评分。分别在间隔1周以上的2个检查日,分上、下午总共进行4次血压测量,分别测量卧位和立位1、3、5、10、15、20rain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计算得出血压变化值,直立性收缩期血压变化(orthostaticchangeinsystolicbloodpressure,OCs):卧位收缩压期血压值减去即时立位收缩期血压值&剖。分别将立位1、3、5、10、15和20min的OCs记录为OCs.1、OCs-3、OCs-5、OCs一10、OCs一15和OCs-20。直立性舒张期血压变化(orthostaticchangeindiastolicbloodpressure,OCd):卧位舒张期血压值减去即时立位舒张期血压。分别将立位1、3、5、10、15和20rain的OCd记录为OCd一1、OCd.3、OCd.5、OCd一10、OCd一15和OCd一20。测量血压前要求受检者最少静息10rain并平卧5min以上,选取右侧肱动脉进行测量,重复测量1次,读取2次收缩压及舒张压的平均值作为其卧位血压。然后,受检者由卧位转为立位,分别测量第1、3、5、10、15和20rain的血压(血压计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同时记录卧立位心率。对于服用药物的患者,将影响血压的药物(如钙拮抗剂、倍他受体拈抗剂等)调整为长效或缓释制剂,于晚问或晨起空腹服药,患者进餐2h后测量血压。若人选对象血压变化达到诊断标准界定的降幅,即收缩压下降i&20mmHg和(或)舒张压下降&10mmHg,立即停止测量血压,让受检者平卧休息,该次血压测量结束。若入选对象出现站立不稳、视力模糊、头晕目眩等严重症状,或者平卧时收缩压&180mmHg或&80mmHg,舒张压&110mmHg或&50mmHg,立即停止试验,帮助受检者改为坐位或平卧位,密切监测血压并给予相应处理,待血压平稳后择期再进行评估及血压测量试验。
& & &&3.统计学方法:调查资料经质量检查后进行数据录入,用SPSS19.0建立数据库。定性资料以百分率表示,定量资料以戈&S表示。定性资料的比较用x2检验,两组定量资料的比较用t检验,多组定量资料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重复澳4量数据应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取双侧观察,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 &&1.人选病例基本情况(表1):青年组37例,平均年龄(29.2&4.7)岁,其中男性31例(84%,31/37),女性6例(16%,6/37)。中年组66例,平均年龄(51.6&5.8)岁,其中男性61例(92%,61/66),女性5例(8%,5/66)。老年组90例,平均年龄(76.0&3.2)岁,其中男性84例(93%,84/90),女性6例(7%,6/84)。3组人选病例相比较,腰围、心率、吸烟、饮酒、冠心病、糖尿病、卒中、性别等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P均&0.05),身高、体质量、体质指数、腰围、腰臀比、高血压病、帕金森病、服用相关药物等因素则存在明显差异(P&0.05或0.01)。不同年龄组出现OH相关症状的病理生理基础存在一定差异,比如体质指数、腰臀比、高血压病、帕金森病、服用相关药物等因素。
& & &&2.入选病例OH的患病情况:符合OH诊断标准的有63例,占人选病例的32.6%(63/193),男性55例(87.3%),女性8例(12.7%)。青年组12例(占青年组的32.4%,12/37),其中男性10例(83.3%),女性2例(16.7%)。中年组1例(占中年组的25.8%,17/66),其中男性14例(82.4%),女性3例(17.6%)。老年组34例(占老年组的37.8%,34/90),其中男性31例(91.2%),女性3例(8.8%)。三组间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503,P&0.05。4次直立性血压检查共筛查出OH患者63例,但每个检查时相检出的人数不一致。第1个检查13的上、下午符合OH诊断标准人数分别为36例及16例,第2个检查日的上、下午符合OH诊断标准人数分别为26例及12例,分别占4次血压检查符合OH诊断标准总人数(如果2次检查重复检出同一个OH患者计算为1个患者人数)的57.14%、25.40%、41.27%和19.05%,单次检出率与4次检出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有9例(占确诊人数14.29%)分别在2次或以上的直立性血压检查中都符合OH诊断标准。2个检查日之间的检出频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个检查日的上午检出的频数显著高于下午(P&0.05)。人选病例分为OH组和非OH组进行比较,OH组与非OH组患者年龄、体质量、体质指数、腰臀比、吸烟、饮酒、性别、冠心病、高血压病、帕金森病、脑卒中、服用降压药物等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身高、腰围、臀围、心率OH组则明显低于非OH组(P&0.05或0.01)。
& & & &&3.不同时相达到OH诊断标准血压阈值的情况:随着站立时间延长,达到OH诊断标准血压阈值的人数逐渐增多,其中5rain增加的人数最多,与3rain达标对象重叠率和重叠例数占3min达标人数比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他站立时相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随着站立时间延长,累计达标对象增多,诊断OH的敏感性增加,特异性下降。
& & & &4.人选病例直立性血压变化情况:按照实验设计,应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方法,分别统计2个检查日,分上、下午4次血压测量后计算得出的血压变化值。不同年龄分组之间直立性血压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1天上、下午的OCs.17OCs一37OCs一57OCs-107OCd一37OCd一5、OCd一107OCd.15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2天上、下午的OCs.3、OCs.10、OCd.20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个检查13的上午OCs一10、下午OCs一5、OCs.15、OCd.15、OCd一20之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的血压变化值,两个检查Et上、下午之间,第1个检查日的上、下午与第2个检查日的上、下午之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站立时相直立性血压变化值的波动,直立性舒张期血压和收缩期血压的变化值都波动较大,未发现显著规律。
& & &&5.入选病例动脉硬化指数分析:青年组CAVI为左侧5.92&0.20,右侧5.96&0.22;中年组CAVI为左侧7.45&0.15,右侧7.53&0.15;老年组CAVI为左侧10.09&0.14,右侧10.10&0.14。不同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青年组CAVI值分别小于中年组及老年组(P均&0.01),中年组CAVI值小于老年组(P&0.01)。青年组ABI为左侧1.081&0.016,右侧1.082&0.018;中年组ABI为左侧1.034&0.012,右侧1。03&0。013;老年组ABI为左侧1.011&0.011,右侧1.015&0.011。不同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青年组ABI值分别大于中年组和老年组(P均&0.05),中年组ABI值与老年组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应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方法统计双侧CAVI值及ABI值,CAVI值非OH组为8.45&0.19,OH组为8.37&0.2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I值非OH组为1.051&0.009,OH组为1.004&0.013,OH组CAVI值小于非OH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 & &&6.人选病例症状评分与直立性血压变化的关系:人选193例,症状评分8.06&2.45。青年组37例,症状评分6.46&2.08;中年组66入,症状评分7.70&2.26;老年组90人,症状评分8.99&2.33。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选择OH诊断标准中的个时间点,即站立后第lrain和第3rain的OCs及OCd与症状评分进行分析。根据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站立后第1rain和第3min的OCs、OCd的4次测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4次测量的OCs及OCd值与症状评分线性回归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4.522,P&0.05)。血压变化值与症状评分之间未发现明规律或显示正比关系。
& & &&OH可以有症状也可以无症状。实际上,在体位性刺激加大的条件下,比如餐后、环境温度升高、劳累后,大部分的&无症状&患者都会出现症状,头晕目眩最为常见,超过半数的患者会出现难以聚精会神、心不在焉,部分患者则发展成为反复发作的血管迷走性晕厥。Gray&Miceli等回顾了老人院194例登记在册的跌倒老年人的情况,在OH诊断试验时血压下降前及跌倒前,老年患者未诉头晕,并不是头晕后出现跌倒等其他并发症。一方面,存在直性症状而OH未能检测出,另一方面,测定的OH可能是无症状的。不仅直立性症状与绝对的血压水平没有必然的联系,而且症状与直立时血压下降幅度的关系也不是固定的。如果患者有症状而没有诊断OH,应该反复测量血压。OH诊断标准的血压阈值是比较合理的筛选阈值,但有约5%的假阳性率。如果选择阈值为收缩压下降30mmHg,假阳性率可降低为1%。因为某些药物会影响老年人直立体位血压的调节,所以对于药物引起的无症状OH、预防有症状的OH及其并发症均推荐进行仔细地直立体位血压测量。血压下降期间诱发症状,虽然血压下降不符合OH的严格定义,还是应考虑OH的可能。随着OH启动而立即出现的症状通常诊断为&直立性的&。然而,类似症状可能是直立体位改变诱发的、并不伴有血压降低,可能是惊恐发作、隐蔽的过度换气、脑血管疾病、直立性心动过速综合征。直立性检测本质上是代表了一种实验室条件,而症状发生于患者自然环境下,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一直不清楚。有研究表明HUrITI&#39;测定的OH和患者头晕症状之间的联系并不直接,还有研究提出直立性症状和OH测定之间的联系无统计学意。可进一步明确OH的前驱症状,以便预测OH,同时,应在阶梯治疗的基础上,更注重筛查和治疗的潜在收益。然而,OH相关症状&特异性较差,这也是试验中老年人OH发生率与青年人差异不明显的重要原因。有关诊断可重复性的研究并不多见。Ward和Kennyr刊发现OH诊断的可重复性很差。多个研究都证实,同1天不同时间的OCs显著不同哺J,个体用药区别可能引起OCs的变异。慢性药物治疗不是诱发老年人OCs变异的主要因素。年龄越大,血压变异越大,其与衰老导致血压调整机制变化有关。年龄增大,心血管自主反应变钝,静息时心率变异减少,然而血压变异增加。而且老年人压力感受器反射又减弱。这些变化不仅影响静息时的血压控制,也影响直立时血压控制。直立时,由于血压控制机制的减弱导致血压变异变大。Alli等旧纠通过大样本研究发现,确诊为OH的老年患者,在7d后用相同的标准再次测量,只有36%的患者符合诊断标准。
& & &&目前临床上常见的OH有单纯自主神经衰竭、Shy&Drager综合征和自主神经病变3类,其中自主神经病变型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本研究入选病例主要来源于军队,女性偏少,试验得出的患病率统计存在选择偏倚。在4次血压测量中,如果受试血压变化达到OH诊断标准界定的降幅,立即终止试验。而且,直立性血压测量的可重复性较差。所以,如果以最少1次血压测量中3min达到OH标准的对象为标准,需要参照同一受检者在其他3次血压测量中在其他时相达到OH诊断标准血压阈值,评价其他时相的相对特异性和敏感性。本研究结果显示单次直立性血压测量检出OH的患病率较低,而4次的反复检查可增加检出率。63例确诊患者中只有9例分别在2次或2次以上的直立性血压检查中符合OH诊断标准,直立性血压测量用于OH诊断的可重复性差。随着站立时相延长,符合OH诊断标准血压阈值的对象逐渐增多,其中第4、5min增加的对象最多。即使是针对同一人群,不同测量时机血压变化值差异亦比较大,直立性血压变化曲线一致性差,未发现明显规律。所以,在OH的流行病学调查中,针对同一人群采用血压测量方法不同,得出的结果也可有很大差异。通过分组分析动脉硬化指数CAVI及ABI,发现其符合伴随年龄变化的动脉硬化指数波动特点,相对于直立性血压变化值,动脉硬化指数的2次测量的一致性较好。说明短时期内的直立性血压变化的波动与动脉硬化不直接相关。然而,动脉硬化与年龄关系密切,随着年龄增长,CAVI明显增加,ABI明显降低,OH患病率与之密切相关。相对于CAVI值,OH组和非OH组ABI值差异较大,提示在出现相关症状人群中,ABI预测OH的效能较好,研究还提示OH与动脉硬化关系密切。已知年龄、帕金森病、服用降压药物、冠心病、高血压病、脑卒中病史等是OH的高危因素,而本试验却未体现,可能与人选对象的高危因素较多,OH的患病率偏高有关。然而,在出现相关症状的对象中,身高、腰围、臀围、心率,OH检出率相应降低,应扩大样本研究确认。本研究还验证了症状评分与直立性血压改变不直接相关。
& & &&总之,在临床上,OH的诊断意义重大。OH可能是脑血管低灌注、多种系统性症状的基础。OH可能是跌倒的风险因子。OH可能是体弱的标志或死亡的预测因子。OH的分类诊断有助于指导治疗。现有的OH诊断标准有待进一步优化。标准化OH的评估只是一个中间阶段的目标,特别是对于出现相关症状的患者,建议进行多次直立性血压测量并适当延长站立时间,以提高OH的检出率。后续目标是对跌倒、卒中和心血管病病死率相关的OH诊断做更准确的定义。本研究着重于OH诊断的方法学,致力于提高OH患者的检出率,以便有效干预,防治OH相关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直立性低血压晕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