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hdb3码第一个v正负是0amihdb3码第一个v正负1是正是负

以下试题来自:
问答题简答题简述AMI码的编码原理与特点。
AMI码的全称是传号交替反转码。此方式是单极性方式的变形,即把单极性方式中的&0&码仍与零电平对应,而&1&......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问答题 在差分码中,&1&、&0&分别用电平跳变或不变来表示。若用电平跳变来表示&1&,称为传号差......2.问答题 双极性非归零(NRZ)码是指在该编码中,&1&和&0&分别对应正、负电平,如图4-1B.所示。其特点除与单......3.问答题 基2FFT算法主要有时间抽选和频率抽选两种算法。时间抽选基2FFT算法流图的主要特点有:(1)输入为码位序倒置排列......4.问答题 要使用FIR具有线性相位,其h(n)应具有偶对称或奇对称性质,即h(n)=h(N-n-1)或h(n)=-h(N-n-1)。具有线性相位......5
A.硬件实现容易
B.便于标准化、模块化、调试方便
C.结构稳定您所在的位置: &
T1线路编码
T1线路编码
电子工业出版社
本章着重要理解的是T1和E1线路的几种编码方式及DDN网络的基本网络结构、主要网络设备和用户接入方式。本节是T1线路编码。
6.1.3& T1线路编码在T1线路上传输的DS-1信号采用以下两种格式之一进行编码。标记交换反转(Alternate Mark Inversion,AMI)。二进制数连续8个0替代(Bipolar 8 Zero Substitution,B8ZS)。1.AMI编码AMI码即传号交替反转码,属于1B1T码(即将1位二进制码(Binary)变换为1位三进码(Ternary))。其编码规则是:二进制信码"1"交替用"+1"或"-1"电平交替表示,二进制信码"0"则用"0"电平表示。如消息代码为"1 0 1 0 1 0 0 0 1 0 1 1 1",用AMI编码后,根据编码规则可以得出" +1 0 -1 0 +1 0 0 0 -1 0 +1 -1 +1"的AMI码。由此可见,AMI码为双极性码,而恰好T1信号也为双极性信号。也就是说T1信号电流波形是由正(+)、负(-)和零电平构成的。正电平和负电平表示"1",而且要求所有"1"的极性必须与前一个"1"的极性相反,否则会导致BPV(Bipolar Violation,极性混乱)。一旦在两台网络服务提供商的多路复用器(MUX)之间的链路上检测到BPV,则该BPV无法沿任何一个方向通过多路复用器。零电平表示0。根据编码规则可知:AMI码由于采用1:1的编码方式,在改进信码传输速率方面没有任何改进。在T1线路上,对于AMI编码还有一个特殊的要求,那就是不能输出多于15个的连续0,否则会由于没有用于同步的交替电压而失去同步。如果有16个连续0,就相当于2个时隙中的代码完全一样,将导致设备丢失参考点,进一步导致分帧和同步错误。通常把这种现象称为"零密度规则"(Zero Density Rule)。为了避免出现以上现象,在任何时隙的第7位(最低位,因为位是从0开始编号的)都必须修改。这对语音流没什么影响,毕竟只是1/8,但对数据传输还是有一定影响的,因为这将失去了1/8的有效数据传输带宽。由于T1帧的第7位都被改为1(如果原来已为1就不用改了),因此这一位无法用来传输用户数据,所以使用AMI编码的T1线路只支持N×56Kbps(7/8×64Kbps),而不是N×64Kbps,最终得到T1的有效带宽为1.344Mbps。2.B8ZS编码B8ZS(二进制8零替换)码是T1、E1线路上的另一种编码技术,是基于信号交替反转技术(AMI)的一种编码技术。这一技术保证1的密度不受数据流的约束。也称为"双极性8零替换"。AMI编码应用于电脑通信数字服务,它是最早使用64Kbps信道的数据服务,目前仍有应用。但由于AMI编码技术要求64Kbps信道中有8Kbps用于保持设备间的同步。在T1网路中,共有24个信道。这意味着总共失去了192Kbps,每个信道只有56Kbps真正用于数据的传输。B8ZS码的编码规则是当出现8个连续的0信号时,插入两个连续的同等电压,即双极置换。接收设备将双极置换编译为时间标记,保证传送设备与接收设备之间的同步。它的编码原理如下。(1)检测每个8位组的第4位和第7位,如果第4位与前一个8位组的最后一个"1"的极性相同,并且第7位与第5位的极性相同,则出现两个BPV。随后的数据被解释为8个连续的0,并输出到DTE2端口。(2)当接收端CSU发现两个BPV时,将BPV解释为连续的0。与AMI编码方式相比,B8ZS码利用双极置换保证设备间的同步,且不需要额外的带宽,也就是说B8ZS编码技术可以使每个信道以全64Kbps带宽进行数据传输。但需要注意的是,B8ZS编码与旧式的AMI编码设备不兼容。为支持ISDN、B-ISDN、ATM或任何基于全信道的服务,B8ZS编码是必不可少的。【责任编辑: TEL:(010)7】
关于&&&&&&&&的更多文章
2014年节假放假安于这周出台,80%的公民对此次的放假安排表示不
本书描述了黑客用默默无闻的行动为数字世界照亮了一条道路的故事。
讲师: 41人学习过讲师: 38人学习过讲师: 12人学习过
本书以银行数据中心建设为主线, 涵盖了银行数据中心
《Swifter(第2版) : 100 个 Swift
2开发必备 Tip》
《创游记:游戏团队创业成长之路》是一本描述真实的游
本书是关于Acegi、CAS的权威教程,是Java/Java EE安全性开发者的必备参考书。无论是Java EE安全性编程模型的背景和基础知识,还
51CTO旗下网站当前位置: >>
目录一、设计目的…………………………………2二、设计原理…………………………………2三、设计步骤 …………………………………3四、结果分析 …………………………………6五、体会………………………………………7六、参考文献…………………………………7 一 设计内容与设计目的设计内容: 设计内容: 利用 Matlab 进行 HDB3 码的编译, 码元数为 1000, 每个码元的抽样点数为 8, 二进制序列为 0、1 等概率出现,码元持续时间为 1s,接收滤波器为 ?1 0 ≤ t & Ts g (t ) = ? ,高斯白噪声的功率谱密度 N0=0.01。 其他 ?0 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1.掌握数字基带信号的产生。 2.绘制经过接收滤波器后的波形及抽样后的数字序列。 3.利用 Matlab 进行 HDB3 码的编译元数为 1000,每个码元的抽样点数为 8,二进制 序 列 为 0 、 1 等 概 率 出 现 , 码 元 持 续 时 间 为 1s , 接 收 滤 波 器 为 ?1 0 ≤ t & Ts g (t ) = ? ,高斯白噪声的功率谱密度 N0=0.01。 其他 ?0二 设计原理及设计思路在实际的传输系统中,并不是所有的代码电气波形都可以信道中传输。含有 直流分量和较丰富的单极性基带波形就不适宜在低频传输特性差的信道中传输, 因为它有可能造成信号的严重的畸变。 在传输码(或称线路吗)的结构将取决于实际信道特性和系统的工作条件。 通常,传输码的结构应具有以下的特性: (1) 相应的基带信号无直流分理,且低频分量少: (2) 便于从信号中提取定时信息: (3) 信号中高频分应尽量少以节省传输频带并减少码间串扰。 (4) 不受信号源统计特性影响,即能适应于信息源变化: (5) 具有内在的检错能力,传输的码型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以便利用这 一规律性进行宏观监测: (6) 编译码设备要尽可能简单,等等。 满足以上特性的传输码型种类繁多,这里使用 HDB3。 要了解 HDB3 码的编码规则,首先要知道 AMI 码的构成规则,AMI 码就是 把单极性脉冲序列中相邻的“1”码(即正脉冲)变为极性交替的正、负脉冲。将“0” 码保持不变,把“1”码变为+1、-1 交替的脉冲。如: AMI 码:-1 0 0 0 0 +1 0 0 0 0 -1 +1 0 0 0 0 -1 +1HBD3码(3nd Order High Density Bipolar)的全称是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 它是 AMI 码的一种改进型,改进目的是为了保持 AMI 码的优点而克服其缺点, 使连“0”个数不超过3个。其编码规则: (1)检查消息码中连“0”的个数。当连“0”数目小于等于3时,HBD3 码与 AMI 码一样( “1”交替的变换为“+1”和“-1”“0”保持不变) , 。 (2)当连“0”数目超过3时,将每4个连“0”化作一小节,定义为“B00V& 称为破坏节,其中 V 称为破坏脉冲,而 B 称为调节脉冲; (3)V 与前一个相邻的非“0”脉冲的极性相同(这破坏了极性交替的规 则,所以 V 称破坏脉冲) ,并且要求相邻的 V 码之间极性必须交替。V 的取值为 “+1”或“-1” ; (4)B 的取值可选0、+1或-1, ,以使 V 同时满足(3)中的两个要求; (5)V 码后面的传号码极性也要交替。例如: 消息码: 1 000 0 1 000 0 1 1 000 0 000 0 AMI 码: -1 000 0 +1 000 0 -1+1 000 0 11000 0 -1+1HDB3码:-1 000-V +1 000+V -1+1-B00-V +B00+V -1+1 其中的±B 脉冲和±V 脉冲与±1脉冲波形相同,用 V 或 B 表示的目的是为 了示意其中的该非“0”码是由原信码的“0”变换而来的。 当相邻两个 V 码之间有奇数个“1”码时,能保证 V 码满足(3)的要求, B 取“0” ;当相邻两个 V 码之间有偶数个“1”码时,不能保证 V 码极性交替, B 取“+1”或“-1” 码的符号与前相邻“1”相反,而其后面的 V 码与 B 码 ,B 极性相同。三 程序流程图 实验编码原理框图如下所示:(1) 编码框图 译码规则: 在接收端, 将接收到的 HDB3码序列恢复为原输入二进制数字信息序列 的过程称为译码。 对 HDB3码而言,译码就是找到编码时插入的特殊序列并将它恢复为 0000。根据编码原则,HDB3的译码可分为三个步骤: (1)根据“V”的极性特点,找出特殊序列。由于编码时,每个“V” 的极性都与其前一个“1”码的极性相同,所以,在接收序列中一旦出现连续两 个同极性码时,两个同极性码的后一个即为“V” ,此“V”与其前的三位码就是 一个特殊序列; (2)将所有的特殊序列都恢复为“0000” ; (3)将正、负脉冲都恢复为“1”码,零电平恢复为“0”码。 下图是译码的框图:(4)译码框图四 程序源代码xn=[1 0 1 1 0 0 0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1 0];% 输入单极性码 yn=% 输出 yn 初始化 num=0;% 计数器初始化 for k=1:length(xn) if xn(k)==1 num=num+1; % &1&计数器 if num/2 == fix(num/2) % 奇数个 1 时输出-1,进行极性交替 yn(k)=1; else yn(k)=-1; end end end % HDB3 编码 num=0; % 连零计数器初始化 yh= % 输出初始化 sign=0; % 极性标志初始化为 0 V=zeros(1,length(yn));% V 脉冲位置记录变量 B=zeros(1,length(yn));% B 脉冲位置记录变量 for k=1:length(yn) if yn(k)==0 num=num+1; % 连“0”个数计数 if num==4 % 如果 4 连“0” num=0; % 计数器清零 yh(k)=1*yh(k-4); % 让 0000 的最后一个 0 改变为与前一个非零符号相同极性的符号 V(k)=yh(k); % V 脉冲位置记录 if yh(k)==sign % 如果当前 V 符号与前一个 V 符号的极性相同 yh(k)=-1*yh(k); % 则让当前 V 符号极性反转,以满足 V 符号间相互极性反转要求 yh(k-3)=yh(k); % 添加 B 符号,与 V 符号同极性 B(k-3)=yh(k); % B 脉冲位置记录 V(k)=yh(k); % V 脉冲位置记录 yh(k+1:length(yn))=-1*yh(k+1:length(yn)); % 并让后面的非零符号从 V 符号开始再交替变化 end sign=yh(k); % 记录前一个 V 符号的极性 end else num=0; % 当前输入为“1”则连“0”计数器清零 end end % 编码完成 re=[xn',yn',yh',V',B']; % 结果输出: xn AMI HDB3 V&B 符号 % HDB3 解码 input= % HDB3 码输入 decode= % 输出初始化 sign=0; % 极性标志初始化 for k=1:length(yh) if input(k) ~= 0 if sign==yh(k) % 如果当前码与前一个非零码的极性相同 decode(k-3:k)=[0 0 0 0];% 则该码判为 V 码并将*00V 清零 end sign=input(k); % 极性标志 end end decode=abs(decode); % 整流 error=sum([xn'-decode']); % 解码的正确性检验,作图 subplot(3,1,1);stairs([0:length(xn)-1],xn);axis([0 length(xn) -2 2]); subplot(3,1,2);stairs([0:length(xn)-1],yh);axis([0 length(xn) -2 2]); subplot(3,1,3);stairs([0:length(xn)-1],decode);axis([0 length(xn) -2 2]);五.运行效果图 六 结果分析或结论HDB3(High Density Binary-3)码的全称是 3 阶高密度双极性码。它是 AMI 码的一种改进型,主要是为了克服 AMI 码中连“0”时所带来的提取定时信息的 困难。HDB3 编码规则是:先把消息代码中的“1”交替变成“+1”和“-1” , “0”仍然保持“0”不变的 AMI 码 ,然后去检查 AMI 码的连“0”的情况 ,当没 有 4 个和 4 个以上连“0”串时 ,这样的 AMI 码就是 HDB3 码 ;当出现 4 个和 4 个以上连“0”串时,则将每 4 个连“0”的小段的第 4 个“0”变换成与其前一个 非零符号相同极型的符号,并用“+V”和“-V”表示.若此“V”使后面的序 列破坏了“极性交替反转” 的原则,则将出现直流分量。故需要保证相邻“V” 的符号也是极性相反,所以,当不满足 V 也极性相反时,将这个连“0” 码无串 的等一个“0” 变成“-B”和“+B” 。 “B”的符号与前一个非“0”码的符号 相反,并且让后面的非“0” 码元符号从“V” 码开始再交替变化。七 参考资料1.郭文彬,桑林编著,通信原理-基于 Matlab 的计算机仿真,北京邮电大 学出版社,2006 2.曹志刚,钱亚生,现代通信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年 3.郭仕剑等,《MATLAB 7.x 数字信号处理》,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年八 设计心得通过本次通信综合的课程设计,我收获颇多,首先是对通信原理书本上的 知识加深了认识,同时通过设计也学到了很多书本山学不到的知识。并且此次对 于 MATLAB 有了进一步的学习与理解,对我以后在学习以及工作中有了更好的 帮助。AMI、HDB3码型变换实验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AMI、HDB3码型变换实验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ami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