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思弗能否提高普乐可夫的血液酒精浓度计算器浓度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在肿瘤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研究--《复旦大学》2012年博士论文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在肿瘤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癌症,仍是人类主要的死亡原因。虽然恶性肿瘤的治疗技术在不断进步,但迄今为止,恶性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仍然是治疗恶性肿瘤最有效的手段。从筛选的角度来讲,早期诊断癌症的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血液检查,寻找肿瘤标志。随着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及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许多肿瘤早期标志物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其在血清中浓度非常低。传统的检测肿瘤标记物的方法,如:ELISA、放射免疫和荧光免疫法等,具有操作时间长,辐射及光污染严重,且灵敏度不够高等缺点。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化学发光免疫检测和电化学发光免疫检测以及蛋白芯片技术则进一步推动了临床检测技术的发展,但它们本身还存在一定的缺点有待于进一步解决。因此,发展高灵敏的免疫分析技术对于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生物传感器的崛起使免疫测定技术有了一次大的飞跃,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是利用抗原和抗体间的高度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将免疫分析法和电化学传感技术相结合构建而成的一项新方法,因为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操作简便、低成本、低能耗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领域,并逐渐成为非常有潜力的检测技术之一。现今,基于免疫分析法结合免疫传感器的研制成为检测肿瘤标志物的研究新兴技术。大量研究用于研发操作简便易行的传感器。尽管这个领域的很多技术已经具有很多优势,但是寻求一种更加简便,灵敏度更高,选择性更好的检测方法仍然是现代医学检验和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本论文以肝癌血清标志物—甲胎蛋白为检测对象,构建了种具有高灵敏性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并对其临床结果进行了初步评价,主要内容如下:
1.成功构建了一种基于单抗多抗夹心体系的高灵敏、制备简单的便携式多通量电化学免疫传感阵列并用于AFP定量检测。采用物理吸附的方法将捕获探针抗体固定在印刷电极芯片上,用更简单的方法得到了比共价耦联更好的抗体组装效率及抗体组装量。随后在靶蛋白和信号探针及多克隆抗体分别反应后,酶标二抗就可以连接,利用便携式多通道电化学仪检测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底物的氧化还原电流就可以实现检测。在此基础上,又引入了Poly-HRP放大技术,将标记有羊抗兔IgG的超分子多聚HRP酶复合物作为信号的载体,可有效增强免疫反应电流响应的信号,提高了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实验结果对AFP检测限达到56pg/ml,同时有两个线性范围,低浓度区间为64p-1000p,高浓度区间为1n-250n。该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等特点,实现了微量AFP的定量检测。表明该传感器在HCC的诊断及AFP检测方面具有进一步的应用前景。
2.成功构建了一种基于双单抗多抗夹心体系的灵敏度高、制备简单的便携式多通量电化学免疫传感阵列并用于血清中AFP的定量检测。不仅降低了背景,同时进一步提高了检测灵敏度。在此工作中,将捕获探针单抗通过简单的物理吸附固定在印刷电极芯片上,靶蛋白和信号探针及生物素化的单抗分别反应后,链霉亲和素(streptavidin)-HRP通过与生物素亲和连接在印刷电极表面,利用便携式多通道电化学仪检测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底物的氧化还原电流就可以进行检测。在此基础上,又再引入了Poly-HRP放大技术,将标记有streptavidin的超分子多聚HRP酶复合物作为信号放大的载体,可有效增强免疫反应电流响应信号,提高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对AFP检测限达至34pg/ml,同时有两个线性检测范围,低浓度区间为64p-1000p,高浓度区间为1n-500n.而目前多应用的一般ELISA试剂盒检测限仅为ng/ml级别。电化学发光法的检测限也只为605pg/ml。该免疫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重现性,特异性和稳定性。将该免疫传感器用于人血清中AFP的检测,并与ELISA法的检测结果比较,结果表明该免疫传感器与经典的ELISA法的测定结果具有良好相关性。表明该免疫传感器可较好的应用于人血清中的直接检测。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检测快速、成本低廉的特点使得该传感器在肿瘤标志物的诊断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及发展前景。另外该免疫传感器可以同时进行16个血清样本的检测。这种快速、灵敏、省时、高效的检测肿瘤标记物的方法为临床上肿瘤的诊断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12【分类号】:R735.7【目录】:
目录3-4本文涉及的缩略语列表4-6中文摘要6-8Abstract8-10前言10-12第一部分 基于单抗-多抗夹心及羊抗兔IgG-Poly HRP放大体系的多通道酶联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研究12-33 前言12-13 材料与方法13-17
一、实验试剂和仪器13-15
二、实验方法15-17 结果17-28 讨论28-32 小结32-33第二部分 基于双单抗夹心及Steptavidin-polyHRP放大体系的多通道酶联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构建及其应用评价33-52 前言33-34 材料与方法34-37
一、实验试剂和仪器34-35
二、实验方法35-37 结果37-48 讨论48-50 小结50-52总结与展望52-54参考文献54-57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分子检测中的作用57-82 参考文献75-82致谢82-83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毓琦,陈开全,何俊,魏素萱,牟家婉,肖志芳,雷厚成,李明远;[J];分析化学;1993年02期
周龙;欧丽娟;陈珂;;[J];化学传感器;2006年04期
彭图治,祝方猛,杨丽菊,何巧红,程琼;[J];应用化学;1998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彭图治,祝方猛,程琼;[J];分析化学;2001年04期
孟辉,徐健君,梁汝萍,邹小勇,蔡沛祥;[J];分析化学;2004年08期
刘风华,刘锋,邓延倬,曾云鹗,卓仁禧;[J];分析科学学报;1995年01期
陈建勇,刘冠峰,沈之荃;[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9年10期
梁汝萍,邱建丁,邹小勇,徐健君,蔡沛祥,莫金垣;[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3年05期
张军华,刘学涌,丁小斌,彭宇行;[J];高分子通报;2001年05期
孔祥东,朱良均,闵思佳;[J];功能材料;2001年06期
孔祥东,朱良均,闵思佳;[J];功能高分子学报;2001年01期
秦春英;梁继文;张锋;吴佳林;;[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0年05期
李丽慧;朱永;王宁;龚天诚;李阳;;[J];光子学报;2013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Yupeng SZhaomin ZHeng ZLei Li;Zhihua CChangqing Yi;;[A];第八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3年
王欢;宋俊峰;;[A];陕西省机械工程学会理化检验分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蒋文;[D];西南大学;2011年
周亚民;[D];湖南大学;2002年
陆艳;[D];复旦大学;2005年
陈兆鹏;[D];湖南大学;2007年
毛勋;[D];湖南大学;2007年
黄福华;[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黄勇;[D];湖南大学;2008年
贾学恩;[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严喜鸾;[D];复旦大学;2009年
许媛媛;[D];南京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玲;[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滕瑛巧;[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赵新;[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彭倩雯;[D];复旦大学;2011年
胡海燕;[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陈鹏飞;[D];湖南大学;2011年
李姣;[D];湖南大学;2011年
孔祥东;[D];浙江大学;2001年
霍群;[D];广西医科大学;2002年
朱正华;[D];浙江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肖乐义,祁自柏,姜俊,张子宽;[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4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钰;刘仲明;王捷;;[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9年16期
周文莉;任恕;;[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89年05期
卜海之;;[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89年04期
缪璐;刘仲明;张水华;;[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6年02期
张波;府伟灵;毛琼国;姚春燕;陈鸣;徐世军;俞凡;;[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6年04期
欧海龙;夏成;张洪友;;[J];中国奶牛;2007年12期
温志立;[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1年04期
温志立,汪世平,沈国励,曾宪芳;[J];免疫学杂志;2001年02期
霍群;[J];临床检验杂志;2003年03期
袁若,唐点平,柴雅琴,张凌燕,刘颜,钟霞,戴建远;[J];中国科学(B辑 化学);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章竹君;;[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发光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赵华文;李原芳;黄承志;;[A];第八届全国发光分析暨动力学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马超;赵广英;;[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五届年会暨第四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7年
朱将伟;刘国艳;史贤明;;[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五届年会暨第四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7年
朱俊杰;;[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分析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赵洁;秦坯芽;胡效亚;杨占军;;[A];第八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3年
刘璇;雷建平;鞠熀先;;[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9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王海军;袁若;柴雅琴;牛欢;曹娅玲;;[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发光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陈汉忠;蒋金书;;[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李策;杨海钢;夏善红;;[A];中国微米、纳米技术第七届学术会年会论文集(一)[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记者 顾钢;[N];科技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汉忠;[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张凌燕;[D];西南大学;2006年
王明华;[D];浙江大学;2011年
肖飞;[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李胜昔;[D];复旦大学;2012年
卓颖;[D];西南大学;2009年
刘国东;[D];湖南大学;2001年
陈向强;[D];清华大学;2011年
胡舜钦;[D];湖南大学;2003年
李杜娟;[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凌书娟;[D];西南大学;2009年
刘凯歌;[D];西南大学;2009年
许园园;[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牛得军;[D];信阳师范学院;2011年
钟桐生;[D];湖南大学;2001年
贺秀兰;[D];西南大学;2007年
安海珍;[D];西南大学;2008年
梁文斌;[D];西南大学;2008年
黄鹤;[D];南昌大学;2011年
韩玉花;[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朱砂的毒性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朱砂的毒性研究
【摘要】:
结合朱砂汞长期用药后在肝、肾、脑的蓄积性观察,研究朱砂的肝、肾毒性以及妊娠毒性的特点,提出朱砂安全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建议,为朱砂的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2.1汞含量测定
参照药典滴定法测定硫化汞(HgS)含量,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测定总汞含量以及可溶性汞含量。
2.2急性毒性试验研究
采用小鼠单次灌胃给药法,按照最大灌胃给药浓度和最大给药体积,测定最大耐受量。
2.3朱砂的长期毒性研究
将2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朱砂0.025、0.05、0.1、0.4、0.8 g·kg~(-1)·d~(-1)(相当于药典剂量高限的1/2、1、2、8、16倍)。各剂量组均每日灌胃给药1次,连续3个月。于给药后1、2、3个月和停药1个月,测定尿液定性指标、血常规指标和肝、肾功能等血清生化指标,对肝、肾、心、脑等主要脏器进行病理学检查,观察各指标有无与朱砂毒性有关的变化,确定无明显损害作用水平(NOAEL)。
2.4汞在血、肝、肾、脑的蓄积性研究
将30只SD大鼠禁食16h,取4只作为对照组,其余动物均一次性灌胃给予朱砂0.8 g·kg~(-1)·d~(-1),于给药后0.5、1、2、4、8、16、32 h取血、肝、肾、脑,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测定血及各脏器中的汞浓度。另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朱砂0.1、0.4、0.8 g·kg~(-1)·d~(-1),朱砂每日灌胃给药1次,连续3个月。对照组灌胃给予同体积高纯水。于末次给药前禁食16 h,末次给药后2 h取血、肝、肾、脑,测定汞浓度。
2.4朱砂对四氯化碳肝损伤小鼠的肝肾功能及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Cl_4组、CCl_4+朱砂0.16 g·kg~(-1)·d~(-1)、0.08 g·kg~(-1)·d~(-1)、0.04 g·kg~(-1)·d~(-1)。朱砂各剂量组每日灌胃给药1次,连续7天。对照组和CCl_4组灌胃给予同体积蒸馏水。于第4天和第6天,除了正常对照组动物外,其余各组分别皮下注射1%CCl_4 10ml·kg-1。末次注射CCl_4后,将各组动物禁食18 h后,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换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AST)、尿素氮(BUN)、肌苷(Cr),并进行肝、肾病理学观察。
2.5妊娠毒性研究
妊娠中晚期用药的妊娠毒性研究:将适龄雌性小鼠与雄鼠以2:1比例合笼进行交配,次日晨查出有阴栓者确定为交配成功。将交配成功的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朱砂0.08、0.4、4 g·kg~(-1)·d~(-1)组,每组孕鼠20只。于孕后6~19d每日灌胃给药1次。
交配前14d至孕后19d用药的妊娠毒性研究:将80只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朱砂0.08、0.4、4 g·kg-1·d-1组。于交配前14d开始雌鼠灌胃给予朱砂,每日1次×14d,雄鼠不给药。给药14d后,各组雌鼠开始与雄鼠交配。交配成功后,雌鼠继续给予原剂量药物,直至孕19d。
二批试验观察指标相同。均于给药期间观察母鼠的毒性反应和流产情况。于孕后20d行剖腹产,观察胎儿数目、体重和外观有无畸形,吸收胎和死胎数量。将每窝1/3胎仔用Bouin染液处理,用于进行内脏检查;每窝2/3胎仔用茜素红染液进行骨骼染色,用于骨骼检查。
3.1朱砂中的HgS、总汞、可溶性汞含量
朱砂中HgS含量为98.1%;总汞含量为87%;可溶性汞含量为21.5μg·g-1。
3.2朱砂的急性毒性
给小鼠按照最高可灌胃浓度和最大可耐受体积单次灌胃给予朱砂,剂量达到24 g·kg-1(相当于摄入可溶性汞516μg·kg-1),未见明显毒性反应,说明朱砂单次用药是安全的。这一剂量相当于按体表面积折算为人日用量的约300倍。
3.3朱砂的长期毒性和汞在肝、肾、脑中的蓄积
朱砂超过一定剂量长期用药达到1个月以上,肾脏和肝脏均可见与朱砂毒性有关的病理改变,其中,肾脏对朱砂更为敏感。0.4 g·kg~(-1)·d~(-1)剂量用药1个月即可造成肾脏病变(累积摄入可溶性汞258μg·kg-1),而造成肝脏病变的剂量提高为0.8 g·kg~(-1)·d~(-1)(累积摄入可溶性汞258μg·kg-1和516μg·kg-1)。而用药时间≥2个月时,朱砂在更低的剂量水平(0.1 g·kg~(-1)·d~(-1))即可造成肝脏和肾脏病理性改变。除了肝、肾以外,其他主要脏器均未见明显的病理学改变。在多次给药后主要脏器汞蓄积研究中发现,大鼠灌胃给予朱砂0.1、0.4、0.8 g·kg~(-1)·d~(-1) 3个月,肝脏、肾脏、脑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汞蓄积。以正常对照组的各脏器汞含量为基础值,计算朱砂给药后各脏器中汞含量相当于对照组同脏器汞含量的倍数值(汞蓄积倍数),从高到低的顺序为:肾脑肝脏血液。其中朱砂高剂量0.8 g·kg~(-1)·d~(-1)组肾、脑、肝的汞蓄积倍数为71.16、27.45和1.83倍。该研究结果可以解释长期毒性试验中肾脏病变早于肝脏病变的原因。另外脑组织汞的高水平蓄积表明汞能够透过血脑屏障,这与临床上朱砂慢性中毒可出现神经系统损害是一致的。但是在大鼠长期毒性试验中脑组织未见病理性改变,其原因有待将来进一步研究。根据长期毒性研究结果认为,大鼠灌胃朱砂1个月和3个月的无明显毒性剂量(NOAEL)分别为0.1 g·kg~(-1)·d~(-1)、0.05g·kg-1·d-(1相当于累积摄入可溶性汞64.5μg·kg-1和96.76μg·kg~(-1))。按照安全系数为60计算出人服用朱砂的日允许摄入量ADI(acceptable daily intake)约为0.7 g·kg~(-1)·d~(-1),相当于60kg人日用剂量为0.05~0.1 g,此剂量认为是朱砂的安全剂量。根据大鼠肝肾毒性出现的时间,考虑到大鼠与人生命周期的差异,建议在朱砂可溶性汞含量≤21μg·g-1的条件下,朱砂的用药剂量不超过0.05~0.1 g,用药时间不超过2周。
3.4朱砂对CCl_4肝损伤小鼠的毒性
在CCl_4造成小鼠急性肝损伤的同时,联合使用朱砂0.04、0.08、0.16 g·kg~(-1)·d~(-1)(按照人与小鼠体表面积折算,相当于药典剂量的1/2、1、2倍)连续7天,与CCl_4单独组相比较,联合朱砂用药组的肝损伤病变未见加重。
3.5朱砂的妊娠毒性
朱砂0.08、0.4、4.0 g·kg~(-1)·d~(-1)(相当于临床1、5、50倍)于小鼠妊娠中晚期(孕6~19d)灌胃给药,尽管高剂量组远远高于临床剂量,但对孕鼠和胚胎均未见明显毒性。然而,当雌鼠于交配前2周开始灌胃朱砂直至孕期结束,在剂量0.08 g·kg~(-1)·d~(-1)及以上水平均造成了一定数量的胚胎骨骼畸形,随剂量增大畸形率有增高趋势。结果表明,妊娠前以及妊娠早期暴露于朱砂,更容易造成胚胎毒性,而妊娠中晚期对朱砂的敏感性较低。
-朱砂单次用药较安全。
-长期用药可造成肝、肾损害,故应限制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建议朱砂用法用量为:在朱砂中的可溶性汞盐含量≤21μg·g~(-1)的情况下,朱砂的用药剂量不超过0.05~0.1 g,用药时间不超过2周。
-朱砂能造成胚胎毒性,尤其是妊娠前和妊娠早期暴露对胚胎的毒性更为明显。建议除了妊娠期间禁止服用朱砂以外,孕前至少2个月内也应禁用朱砂。
-在CCl_4造成的急性肝损伤模型上,朱砂对CCl_4造成的肝损伤没有加重。
-朱砂汞在肾脏、脑、肝脏均有明显的蓄积性,尤其在肾脏和脑中蓄积性更为明显,其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将来值得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仅对朱砂单味药进行了相关的毒理学研究。由于朱砂的汞化合物在复方中可能与其他药物成分形成络合物,而影响其毒性。因此,朱砂在复方中的毒性特点及其机理尚需将来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8【分类号】:R285.5【目录】:
中文摘要4-8
英文摘要8-13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13-26
1. 矿物药的现状和问题13-17
2. 朱砂的毒性研究概况17-22
3. 朱砂的不良反应22-26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26-85
1. 试验材料26-28
2. 试验方法28-33
2.1 朱砂中硫化汞(HgS)、总汞、可溶性汞含量测定28
2.2 朱砂对小鼠灌胃给药的急性毒性试验28-29
2.3 朱砂的长期毒性试验29-30
2.4 朱砂汞的体内蓄积性研究30-31
2.5 朱砂对四氯化碳肝损伤小鼠的肝肾功能及组织形态学的影响31
2.6 朱砂的妊娠毒性研究31-33
3. 计算和统计分析33-34
4. 结果34-80
4.1 朱砂中的 HgS、总汞、可溶性汞含量34
4.2 朱砂的急性毒性34-35
4.3 大鼠长期灌胃朱砂的量-时-毒关系研究35-59
4.3.1 高于药典剂量给药的量-时-毒关系研究35-56
4.3.2 药典剂量的量-时-毒关系研究56-59
4.4 朱砂在小鼠病理条件下对肝、肾功能的影响59-61
4.5 朱砂的生殖毒性研究61-74
4.5.1 朱砂于小鼠妊娠中晚期(孕6~19d)用药的生殖毒性61-65
4.5.2 朱砂于交配前14d~孕后19d 给药的胚胎毒性65-74
4.6 朱砂灌胃给药后在体内汞的分布和汞蓄积研究74-80
4.6.1 朱砂单次用药后血液和主要脏器汞浓度74-78
4.6.2 朱砂长期给药后汞在大鼠体内的蓄积性研究78-80
5 小结与讨论80-84
6 结论84-85
参考文献85-88
个人简历88-90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昕睿;王旗;杨晓达;;[J];中国中药杂志;2009年22期
王一博;陈朝军;陆景坤;武士奎;马磊;孙小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年2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乐平;[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周沫;[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学良,陈晓梅,裴玉丽,曹秀珍;[J];山东医药;1997年12期
康永,李先荣,程霞,李慧娟;[J];时珍国医国药;1998年06期
刘忠恕;张金英;戴锡珍;张立娜;崔金池;屈彩琴;李竞;李凡;;[J];天津中医;1986年02期
高雅,李更生,赵唯贤,马淑霞;[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9年12期
刘新峰;[J];职业医学;1989年05期
田南卉,杨国红;[J];药物分析杂志;1995年01期
徐莲英,蔡贞贞,陈顺超;[J];中成药研究;1988年05期
曹琬如;章菁;;[J];中成药;1993年02期
杨治;[J];中成药;1997年06期
赵桂馨;[J];中国中药杂志;1991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梁识崇,陈英民;[J];海峡药学;2004年02期
刘洪旭;邓思珊;吴文晞;王丹红;马振菁;张韬;;[J];海峡药学;2012年03期
刘伟;刘用;尹杉杉;卫静;刘昌玉;;[J];湖北中医杂志;2010年02期
支兴蕾;郭立玮;;[J];化工时刊;2006年10期
杨威;[J];淮海医药;2001年05期
郑怡;徐苑苑;王惠惠;李革新;吕秀强;孙贵范;;[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9年12期
谢宁;蔡骐浓;关惠波;;[J];黑龙江医学;2009年01期
张英杰;苑述刚;马少丹;阮时宝;;[J];中医学报;2011年04期
贾玉梅;张鑫;;[J];中医学报;2011年09期
黄章倍;何厚罗;辛海量;;[J];湖南中医杂志;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郭志勇;李向日;;[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李群;;[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董冠斌;陈晓刚;辛瑞;马婵娟;宋文军;;[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10年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叶祖光;王智民;王跃生;王金华;梁国刚;杜贵友;梁爱华;;[A];全国中药标准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梁爱华;李春英;刘婷;赵雍;曹春雨;薛宝云;王金华;;[A];2009年全国中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刘艳菊;许康;潘新;谭淑芳;;[A];2010中药炮制技术、学术交流暨产业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张志杰;秦德元;原思通;李娆娆;;[A];2010中药炮制技术、学术交流暨产业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叶祖先;王智民;王跃生;王金华;梁国刚;杜贵友;梁爱华;;[A];2004'中华中医药科技成果专辑[C];2004年
温桂荣;;[A];2011年全国中医美容学术年会暨贵州省医学美学与美容学、激光医学分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黄勤挽;胡昌江;余凌英;李兴迎;李兴华;林辉;谢秀琼;;[A];中华中医药学会四大怀药与地道药材研究论坛暨中药炮制分会第二届第五次学术会与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郑君;[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周扬;[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孙冬梅;[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鲍荟竹;[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张旭;[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1年
李红香;[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李文;[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吴秀芹;[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刘兵;[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韩玉强;[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志刚;[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金明;[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康峰;[D];贵阳中医学院;2010年
任立中;[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谭惠珊;[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金夽宙;[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杨开瑞;[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焦巍娜;[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王乐平;[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罗元元;[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高丽娟,陈礼和,朱嵌霞;[J];海南医学;1992年01期
林木珠,陈秀榕;[J];海峡药学;1996年01期
王钢柱,李大钧,范克,赵海彬,常瑞利;[J];河北中医;2001年10期
付宪文;赵继宗;王硕;;[J];河北医学;2007年02期
秦德志;张丽;杨维春;张秋霞;贺国旭;;[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张丽;秦德志;王莉;冯云晓;;[J];化工新型材料;2010年01期
杨威;[J];淮海医药;2001年05期
石泉;徐兆芳;宁芬;朱俊;黄开泉;;[J];淮海医药;2007年05期
甘卉芳,谢雄,宋增仁,管琳,陶可圣;[J];环境科学;1984年05期
张雪芬;马晓君;;[J];黑龙江医药;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士敬;;[A];第十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坪考古队
李飞?胡昌国
张合荣;[N];中国文物报;2008年
崔昕;[N];中国医药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董建勋;[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郝岱峰;[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2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颖花;丁敬华;畅蓓;石松田;陈再兴;姜泓;;[J];山东医药;2011年11期
米金霞;吴文斌;谷颖敏;李咏梅;刘炯;汤家铭;;[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陆远富;时京珍;石京山;刘杰;;[J];中国中药杂志;2011年24期
黄琼;覃吉高;冉秀芬;;[J];中国医药指南;2012年2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殿芬,孙淑琼,李荫清;[J];岩矿测试;1982年02期
周长庚;[J];中成药研究;1983年10期
高天爱,朱天琪,梁宏,周秀梅,贾梅;[J];中成药研究;1985年07期
刘瑞玲;[J];中成药研究;1985年08期
吕侠卿,易三炎,温文韶;[J];中成药;1994年12期
朱旭祥,茅涵斌;[J];中草药;1997年06期
赵中杰,江佩芬,胡玉清;[J];中国中药杂志;1989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馨儿;;[J];婚育与健康;2007年05期
刘杰;陈斌;;[J];中成药;1992年03期
何振凤,鲁云兰;[J];中国药事;1994年05期
王启来;[J];时珍国医国药;1998年06期
徐敏友,崔淑亭,张淼;[J];中药材;1999年02期
魏蔚;[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年10期
张胜天,丁兆权,崔英杰,赵丽华,刘甲珍;[J];中国中药杂志;1995年06期
廖中华;[J];临床脑电学杂志;1995年01期
李文波;[J];甘肃中医;2001年02期
陈华;[J];甘肃中医;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再春;;[A];中医药学术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5年
魏来;廖沛球;李晓晶;景凤英;裴奉奎;;[A];第十六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0年
梁爱华;李春英;刘婷;赵雍;曹春雨;薛宝云;王金华;;[A];2009年全国中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刘建璇;陈颖;付萍;李会影;苗光新;;[A];中国微量元素科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黄康燕;杨国红;;[A];'99全国中药研究暨中药房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1999年
魏来;廖沛球;李晓晶;吴亦洁;裴奉奎;;[A];第十四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金伟军;张志东;欧健薇;;[A];2010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1年
张宏;曲莉俐;;[A];中国微量元素科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5年
和玲;王娜;周铁;容波;王亮;;[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9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叶祖光;王智民;王跃生;王金华;梁国刚;杜贵友;梁爱华;;[A];全国中药标准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在卉;[N];中国商报;2002年
黄虹;[N];福建日报;2004年
王月娥;[N];中国医药报;2000年
吴新荣;[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刘翠昌;[N];中国中医药报;2001年
退休老中医
杨相国;[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张明发 马路深;[N];中国医药报;2006年
游银华;[N];开封日报;2006年
李锡岩;[N];家庭医生报;2007年
史继忠;[N];贵阳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志勇;[D];厦门大学;2003年
何欣;[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朱坤杰;[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郝爱民;[D];吉林大学;2007年
苑冬敏;[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7年
凌宁生;[D];天津大学;2007年
林本成;[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0年
黄景春;[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杨朝东;[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梁爱华;[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丁敬华;[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赵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温静;[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林璞粤;[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苏丽春;[D];兰州大学;2007年
莫娜;[D];河南中医学院;2009年
毛雪华;[D];四川大学;2004年
李丹妮;[D];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
颜俊文;[D];遵义医学院;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血液浓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