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从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共产主义者的标志是

共产主义五大人物
指,,,以及。
---------------------------------------------
1、全世界的伟大导师、科学的创始人。伟大的政治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主要著作有《》、《》等。他是无产阶级的,是近代共产主义运动的弄潮儿。支持他理论的人被视为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最广为人知的哲学理论是他对于人类历史进程中的分析。他认为这几千年来,人类发展史上最大矛盾与问题就在于不同阶级的利益掠夺与斗争。依据历史,马克思大胆地假设,终将被共产主义取代。
  马克思()
  Marx,KarlHeinrich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奠基者。
  学生时代日生于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城。大学期间,起初研究法学,后来主要研究历史和哲学。1837年起研究黑格尔哲学,参加青年黑格尔派。1841年初写成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文中称颂这两位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的思想,阐明哲学和生活的辩证统一原则,公开表明自己是同宗教誓不两立的无神论者。同年4月15日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转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1842年10月任资产阶级民主派的报纸《莱茵报》编辑。此后《莱茵报》的革命民主主义倾向越来越鲜明,当局便在1843年1月决定,从4月1日起查封《莱茵报》,马克思退出编辑部。1843年5月,与燕妮·冯·威斯特华伦结婚。开始对黑格尔法哲学进行批判性研究,写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这部著作批判黑格尔对国家和法的唯心主义理论,认为不是国家决定市民社会,而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即经济决定政治。
  1843年10月到巴黎,与A.卢格筹办《德法年鉴》杂志。1844年在《德法年鉴》上发表《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两篇文章。前一篇批判“政治解放”即资产阶级革命的局限性,主张“人的解放”即实现共产主义革命。后一篇阐明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认为只有它才能实现人的解放,还提出对旧世界必须进行“武器的批判”这一重要思想。
  制定科学共产主义理论1844年,他着重研究政治经济学,提出劳动异化思想,用“异化”来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揭露雇佣劳动与资本的对立,论证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1844年8月,F.恩格斯从英国曼彻斯特来到巴黎,会见马克思。从此开始他们的合作。第一个成果是合写《神圣家族》。他们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主观唯心主义,阐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一些重要原理。马克思进一步论证物质生产对历史的决定作用,指出物质生产是“历史的发源地”,把生产方式看作是认识历史时期的主要标志。他还进一步论证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并阐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思想。
  1845年1月,马克思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2月到了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开始批判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着重阐明实践在社会生活和人的认识中的作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年他与恩格斯合写《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唯物史观。这一伟大发现揭开人类历史发展之谜,为科学共产主义奠立牢固的哲学基础。
  1846年初,马克思和恩格斯建立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并同工人运动中的错误思潮魏特林主义、蒲鲁东主义和“真正的社会主义”作了斗争。1847年初,马克思和恩格斯应邀参加正义者同盟。1847年6月同盟更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马克思担任共产主义者同盟布鲁塞尔区部领导人。同年11月,他和恩格斯受大会委托起草同盟的纲领,这就是1848年2月正式发表的《共产党宣言》。宣言是科学共产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
  参加1848年革命和总结革命经验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席卷欧洲大陆。3月初,马克思被比利时当局驱逐出境,到了巴黎。他受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委托在巴黎建立新的中央委员会,当选为主席。德国三月革命爆发后,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同盟中央委员会拟定无产阶级在这场革命中的行动纲领《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4月初,他们返回德国,直接参加革命。6月1日共同筹办的《新莱茵报》问世。马克思担任总编辑。随着革命运动在各地相继失败,反动势力日益猖獗,《新莱茵报》在日被迫停刊。马克思于6月初离开德国去巴黎。8月24日又被驱逐出巴黎,流亡到伦敦,在那里长期定居。
  在伦敦,马克思重建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地方组织和中央委员会。年,马克思和恩格斯把主要精力用于总结1848年革命的经验,为此创办《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杂志。马克思发表的著作《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等,进一步丰富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
  创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从1851年8月到1862年3月,和恩格斯为《纽约每日论坛报》写了500多篇文章,评述当时国际重大事件,抨击各国反动政府的内外政策,声援各国人民的革命运动,特别是东方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经过他在50年代和60年代辛勤劳动,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体系,实现了政治经济学领域的伟大变革。
  1857年7月~1858年5月,马克思写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草稿)》,第一次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继唯物史观这一伟大发现之后完成了第二个伟大发现。1858年初开始在这个手稿的基础上写《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他为该书写的序言对唯物史观作了经典的表述。从1861年8月至1863年7月,又写了一个新手稿,即《年经济学手稿》。在写作过程中把原来打算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题出版的巨著改名《资本论》。日,《资本论》第一卷在汉堡问世。第二卷和第三卷由于他过早逝世未能最终完成,后经恩格斯整理和增补,分别在1885年和1894年出版。《资本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体系的创立。
  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马克思在埋头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同时,仍同各国工人运动活动家保持密切联系。日马克思参加了第一国际成立大会,被选入领导委员会。他为国际起草《成立宣言》、《临时章程》和其他重要文件。为国际制定斗争纲领、斗争策略和组织原则。在国际存在时期,他始终是国际的领袖,国际的灵魂,在国际内部领导了反对工联主义、蒲鲁东主义、拉萨尔主义的斗争。在国际后期,和恩格斯集中力量同巴枯宁主义作斗争。通过上述斗争扩大了科学共产主义在国际范围的影响,提高了各国工人运动水平,为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的主导地位奠定了基础,为后来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培养了一批骨干力量。
  日巴黎建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马克思尽力帮助公社领导制定正确的政策,动员各国工人声援巴黎公社。为总结公社经验,他受第一国际总委员会委托起草一个宣言,即《法兰西内战》,论证了无产阶级必须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代之以无产阶级专政这个重要原理。
  1872年第一国际海牙代表大会后,总委员会迁往纽约,马克思和恩格斯不再参加国际的领导工作。但他们继续为国际的事业奋斗。
  晚年的政治活动反动势力的疯狂迫害,极端贫困的生活条件,极度紧张的忘我劳动,严重损害了马克思的健康。他晚年常被病魔缠身,为完成《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继续收集和研究各种资料,不断发展政治经济学理论。年,他花了很大精力修改《资本论》第一卷法文版。1875年,W.李卜克内西等领导的德国社会民主工党和拉萨尔派领导的全德工人联合会决定在哥达召开合并大会,拟定了纲领草案,马克思抱病写了《对德国工人党纲领的几点意见》,通称《哥达纲领批判》。这是科学共产主义的又一个纲领性文件。他同恩格斯一起,批判杜林的冒牌社会主义,批判K.赫希贝格、E.伯恩施坦、K.A.施拉姆组成的所谓苏黎世三人团的机会主义,关心欧美国家的工人运动和建党工作。1881年12月和1883年1月马克思的妻子和长女相继去世。日马克思逝世。葬于伦敦海格特公墓。马克思的著作被收录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
----------------
全名:(Friedrich
Engels,~)
  德国社会主义理论家及作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领袖。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于日诞生于普鲁士王国莱茵省的巴门市。他比马克思小两岁。
  他的父亲是纺织厂老板,母亲善良贤惠,很有教养。恩格斯自小表现出了非凡的语言才能。中学时他就掌握了法语、希腊语、拉丁语等多种外语,成年后他能用十二种语言说话写作,能阅读二十种文字。恩格斯本想进大学深造,但他是长子,其父一心想叫他继承父业,因此1837年他被迫中途辍学去学经商。这时离他中学毕业尚有一年。
  恩格斯利用业余时间坚持刻苦自学,广泛阅读各种书籍,钻研哲学。1841年他去柏林服兵役,常抽空去柏林大学旁听,用心研读黑格尔哲学。1842年他去英国曼彻斯特他父亲的工厂办事处工作,和英国工人运动发生联系。到英国不久,他成了社会主义者。1844年,恩格斯回德国途经巴黎,会见了在这里的马克思,他们合作写了《神圣家族》一书,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阐明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第二年恩格斯发表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第一次科学地指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
  1848年恩格斯和马克思一起发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共产党宣言》。1848年革命失败后,他着手总结革命经验,写了《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德国农民战争》等著作。1850年他重返英国。
  恩格斯在英国从事长时间的经商活动,其主要原因是为了从经济上支持马克思完成《资本论》的写作。马克思对此十分了解,深受感动。马克思写信给恩格斯说,“我的良心经常象被梦魇压着一样感到沉重,因为你的卓越才能主要是为了我才浪费在经商上面,才让它们荒废,而且还要分担我的一切琐碎的忧患。”
  恩格斯和马克思一样,为了使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奠定在坚实的科学基础上,他独立从事门类繁多的科学研究和著作活动。从自然科学到军事科学,从哲学、经济学、历史学到文学艺术,他都作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作了系统的阐述。他的重要的著作有:《反杜林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自然辩征法》、《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
  1883年马克思去世后,恩格斯中断自已的研究工作,集中精力从事整理、补充、出版《资本论》第二、三卷的工作。他整整花了十二年时间才完成战友的未竟事业。从《共产党宣言》到《资本论》,以至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的各个方面,都浇灌着马克思、恩格斯两人的心血。这个理论之所以用马克思一个人的名字命名,恩格斯是这样虚怀若谷地说的:“马克思比我们一切人都站得高些,看得远些,观察得多些和快些。马克思是天才,我们至多是能手。没有马克思,我们的理论远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所以,这个理论用他的名字命名是公正的。”
  恩格斯除了从事繁重的理论工作以外,也十分重视和关心国际共产主义的革命实践活动。他和马克思一起领导了第一国际。马克思去世后,他独立肩负起国际工人运动的领导工作。他用通信、发表文章和私人交谈等方式对各国工人政党给予指导。1889年,在恩格斯的直接领导下,各国社会主义者在巴黎成立第二国际。1893年,七十二高龄的恩格斯亲自出席了在苏黎世召开的第二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代表们以暴风雨般的掌声向他表示欢迎和致敬。恩格斯在会上发表了简短讲话,提醒各国无产阶级在斗争中对议会主义和政治改良不可有过高的估价。日,恩格斯在伦敦去世。根据他生前的意愿,他的骨灰被撤在波涛滚滚的大海里。
---------------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Ле́нин),本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Ульянов),日-日,列宁是他参加革命后的化名。列宁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布尔什维克党创立者、苏联建立者和第一位领导人。他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称他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和领袖”。
  列宁于日出生在俄国伏尔加河畔的辛比尔斯克,父亲是一位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教育活动家,哥哥亚历山大因参加谋刺沙皇而被处死。在家庭的影响下,1887年秋列宁进入喀山大学法律系学习,然而,不久他就因为参加学生运动而被学校开除,遭到逮捕和流放。第二年,回到喀山后,他开始研究马克思的《资本论》和普列汉诺夫的著作。1892年,他又开始筹建马克思主义小组,并将《共产党宣言》译成了俄文,还写下了第一本著作《农民生活中新的经济变动》。这时的列宁已由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共产主义者了。
  1895年,列宁在彼得堡创立了彼得堡工人解放协会。这年年底,他再次被捕入狱,14个月的狱中生活后,又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在西伯利亚的3年中,他开始使用“列宁”这个化名,写出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并与另一位革命者克鲁普斯卡娅结了婚。
  1900年2月,列宁在西伯利亚的流放结束,回到彼得堡后不久转赴西欧,在德国创办了第一张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机关报《火星报》。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布鲁塞尔召开代表大会,会上形成了以列宁为核心的布尔什维克,布尔什维克的意思是多数派。布尔什维克及其思想体系的产生,标志着列宁主义的形成。
  1905年11月,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后,列宁回到祖国直接领导革命,并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在民主革命中的策略。12月,莫斯科武装起义失败,列宁又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第二次流亡生活。在此期间,他写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等一系列著作,使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全面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列宁又提出了“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口号,阐明了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1917年3月,沙皇政府被推翻。听到沙皇垮台的消息以后,列宁立即返回俄国,积极准备发动武装起义。在列宁的领导下,俄国人民终于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革命胜利后,列宁当选为第一届苏维埃政府主席,他领导人民粉碎了帝国主义的三次武装进攻和国内的叛乱,使苏俄的经济建设逐步走上了正轨。
  列宁在晚年患了脑溢血症,但他在病中仍口授了《论合作制》等文章和信件。列宁的全部著述达55卷,所以有人说他是一位多产的作家。1923年,列宁病情开始恶化,第二年不幸与世长辞,终年54岁。
-------------------
4、斯大林,苏联党和国家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
  日诞生,父亲是农民出身的皮鞋匠,母亲是农奴的女儿。1888年,斯大林进哥里教会小学读书,1894年升入第比利斯正教中学。15岁就参
加革命活动,1898年成为社会民主工党党员。1899年,因从事革命活动被学校开除,从此走上职业革命家的道路。
  1905年,斯大林成为高加索地区的革命领导人。这年12月,他代表高加索党组织出席布尔什维克第一次代表会议。在会上,他首次见到了列宁。1906年和1907年,斯大林参加社会民主工党第四、第五次代表大会,他团结在列宁的周围,对孟什维克进行斗争。在此后的6年中,他先后6次被沙皇政府逮捕。1912年1月,社会民主工党第六次代表大会决议,决定开除孟什维克,布尔什维克成为一个独立的革命政党——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斯大林被选为中央委员,当时他还在流放地,他得知这个消息,立即从流放地逃出,受中央委派到彼得堡主持创办中央机关报《真理报》。1917年5月,布尔什维克党中央成立政治局,斯大林被选为政治局委员,负责指导彼得格勒党委会工作。在十月革命中,他被选入领导起义的革命军事总部。在列宁的领导下,他积极参与组织彼得格勒的武装起义,为夺取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立下了功勋。
  斯大林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十月革命后,国内外反动派对年轻的苏维埃国家发起疯狂的进攻。在反对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斯大林任苏维埃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列宁多次派他到最关键的战线去指挥作战,在保卫察里津的战斗中,在粉碎、和波兰贵族的战斗中,他大智大勇,为保卫苏维埃政权建立了功绩,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为此授予他红旗勋章。
  1924年1月,列宁逝世,斯大林代表全党宣誓要实现列宁的遗训。1924年5月,在俄共(布)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大会继续选举他担任总书记职务。他自此以后,一直到日逝世,他一直担任苏联的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
  斯大林在担任苏联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期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反法西斯战争中,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都有过杰出的贡献,立下不朽的功勋。但是,随着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和他个人威望的提高,他忘记了列宁对他的批评,过高地估计自己,欣赏个人崇拜,因此也曾犯了一些严重的错误。
  日,斯大林逝世。他逝世后,中国举行的哀悼活动不亚于苏联:毛泽东主席发布命令:自3月7日至9日,全国下半旗致哀;致哀期间,全国各工矿、企业、部队、机关、学校及人民团体一律停止宴会、娱乐活动。毛主席亲往苏联大使馆吊唁。3月8日,总理率我国党政代表团前往莫斯科参加葬礼。首都3月9日举行追悼大会,致悼词。
  斯大林著有:《斯大林全集》、《论苏联伟大卫国战争》、《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等。[1]
--------------
5、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湖南湘潭人。日生于一个农民家庭。辛亥革命爆发后在起义的新军中当了半年兵。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毕业前夕和等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学会。五四运动前后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
  毛泽东,字润之,生于1893年,湖南湘潭人。早年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参加过五四运动,并主编《湘江评论》。1921年参加中共一大。1923年中共三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927年中共五大,当选候补中央委员。同年领导秋收起义,创立井革命根据地。1928年与朱德的部队会师,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1931年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1933年1月,补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他先后率红军粉碎了国民党政府军一、二、三次“围剿”。1935年1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他指挥红军胜利完成了长征。1936年12月,他当选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抗日战争中,他提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持久战的理论,为抗战胜利作出贡献。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他批评了王明的右倾投降路线。1942年他开展了延安整风运动,1943年3月被选为中共中央主席。在抗战时期,他的领导地位日益巩固,他的思想在党内逐步占居主导地位。从1945年七届一中全会起,他一直担任中共中央主席。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后,他指挥解放军击败了蒋介石的数百万军队,解放了中国大陆。1949年9月,在第一届政协会议上他当选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领导了国家经济的恢复、对工商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合作化。1954年主持制定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并在一届人大上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58年,他发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他不再担任共和国主席,表示退居二线。1959年,他发动了对彭德怀的批判。1966年,他发动了席卷全国的政治运动——文化大革命。毛泽东一生致力于推行中国式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致力于中国革命。遵义会议后他力挽狂澜,挽救了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运筹帷幄,建立了共和国。
  日零时10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名誉主席毛泽东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中央军委为此联合发出《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报告了这一噩耗,并高度评价毛泽东是“我党我军我国各族人民敬爱的伟大领袖,国际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的伟大导师”。同日,新华社播发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告人民书》说:“中国人民的一切胜利,都是毛主席领导下取得的,都是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毛泽东思想的光辉,将永远照耀着中国人民前进的道路。”《告人民书》还说:“毛泽东主席的逝世,对我党我军和我国各族人民,对国际无产阶级和各国革命人民,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18日,毛泽东追悼会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北京百万群众参加。[2]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当前位置:
>>>标志着马克思已由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的事件是[]A.任..
标志着马克思已由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的事件是
A.任《莱茵报》主编,宣传革命民主主义思想B.在巴黎研究各国革命史,参加革命工人团体活动C.在《德法年鉴》上阐述了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立场与观点D.1848年2月,发表《共产党宣言》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同步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标志着马克思已由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的事件是[]A.任..”主要考查你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的宣言》:《共产党宣言》又译《共产主义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由马克思执笔写成。1848年2月在伦敦第一次以单行本问世。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共产党宣言》第一次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原理是: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历史才能得到说明。《共产党宣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分析阶级和阶级斗争,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过程,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马克思:卡尔·马克思(日-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近代政治经济学家、哲学家、社会活动家、革命理论家。他的观点在社会科学和社会政治运动的发展中扮演的重要的角色。他一生著述颇丰,主要著作有《共产党宣言》(1848年)、《资本论·第一卷》(1867年)等;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方针。恩格斯: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德恩格斯国哲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导师和领袖、近代共产主义的奠基人之一。他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还是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和马克思共同撰写了《共产党宣言》,共同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被誉为“第二提琴手”,他还为马克思从事学术研究提供了大量经济上的支持。在马克思逝世后,将马克思的大量手稿、遗著整理出版,并成为第一国际的领导人。《共产党的宣言》所论述的无产阶级政党的特性:1.指出共产党是为广大人民最根本利益服务的政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2.坚持国际主义的原则;3.同资产阶级斗争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始终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无产阶级政党与资产阶级政党的本质区别:无产阶级政党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党派,也就是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党,其本质是为维护广大人民利益服务;资产阶级政党代表的是少数资本家和富人利益的党派,其本质是为维护广大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基础:1.由圣西门、傅立叶、欧文创立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前提。2.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3.马克思、恩格斯亲自参加工人运动,不断总结经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1.分析了阶级斗争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2.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3.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 《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1.《共产党宣言》是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2.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3.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武器。我国早期《共产党的宣言》的封面:马克思和恩格斯——伟大的友谊“友谊需要忠诚去播种,热情去灌溉,原则去培养,谅解去护理。”这是革命导师马克思的一句名言。这句话本身也是对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深厚友谊的概括。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第一次见面是在1842年11月。恩格斯在回英国的途中,来到德国的科伦,当他笑容满面、热情洋溢地拜访担任《莱茵报》主编的马克思的时候,马克思对他却十分冷淡。这是因为恩格斯在柏林和几个主观唯心主义空想家有些来往,马克思怀疑他也是这类人物。虽然恩格斯说:“我很久以来就期待着这次会见……”,可马克思只和他说了两句话,就独自埋头看起文章来。恩格斯很失望,由于烦恼,下楼的时候竟把珍贵的手杖都折断了。后来,马克思看了恩格斯在英国发表的一些批判空想主义的文章,发现他们的思想是相通的,对恩格斯很钦佩,就写信给恩格斯。当恩格斯第二次拜访马克思时,受到马克思热情、诚挚的欢迎。从那天起,俩人成为永不可分的亲密朋友和战友。1848年,欧洲大革命失败,俩人不得不分别居住在伦敦和曼彻斯特,二十年时间里仅有几次偶然的短暂的见面机会,但他们几乎天天通信,交换对政治和自然科学的看法。曾经发生的误解,不但被共同理想消除了,而且随着为争取人类的解放而奋斗的岁月的延长,他们的友谊变得牢不可破。后来,恩格斯不得不回到曼彻斯特营业所,从事商务活动。这使恩格斯十分懊恼,他曾不止一次地把它称作是“该死的生意经”。并且不止一次地下决心:永远摆脱这些事,去干他喜爱的政治活动和科学研究。然而,当恩格斯想到:被迫流亡英国伦敦的马克思一家经常以面包和土豆充饥,过着贫困的生活时,他就抛开弃商念头,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并取得了成功。这样做,为的是能在物质上帮助马克思,从而使朋友,也使共产主义运动最优秀的思想家得到保存,使《资本论》早日写成并得以出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生活中也发生过矛盾。1863年初,恩格斯的妻子玛丽不幸病逝,马克思因为另有急事,没有及时给予必要的同情和关心。为此,俩人曾产生“疙瘩”,但是,他们都没有隐藏自己的想法,而是接连六次通信,坦率地交换意见。恩格斯批评马克思“冷冰冰的态度”,马克思诚恳地作了自我批评,也作了必要的解释。恩格斯在信中深情地说:“我感到高兴的是,我没有在失去玛丽的同时再失去自己最老和最好的朋友。”马克思逝世后,能够整理他的手稿,出版他的遗作的,只有恩格斯一个人。在马克思逝世前的十多年时间里,恩格斯果断地放下了自己的工作,全力以赴地整理最后两卷《资本论》,并亲自把它出版。这两卷《资本论》里凝结着他的劳动,闪烁着他的智慧。没有恩格斯,最后两卷《资本论》不可能问世。恩格斯却十分谦逊地说:“我只是第二提琴手而且我想我还拉得不错。我高兴我有像马克思这样出色的第一提琴手。”
发现相似题
与“标志着马克思已由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的事件是[]A.任..”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285714817950659989391637339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克思主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