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 海国图志以为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D【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鸦片战争的失败促使先进中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所以①说法正确,林则徐、魏源主张学习西方所以②正确,其主张为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学习西方的器物,所以③说发正确,《资政新篇》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所以④说法错误,素以选D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顺乎世界之潮流·睁眼看世界;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天平天国运动·《资政新篇》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人要写一本历史书,第一章为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第二章为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三章为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四章为抗日战争,第五章为人民解放战争。下图应出现在A.第一章
D.第五章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北京丰台区高三下期统练02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1963年8月,苏美英三国在莫斯科签订部分禁止核武器试验条约后的一天,法国总统戴高乐与前总理富尔一起商讨中国问题。次年1月27日,中法正式发表建交公报。下列对中法建交的背景因素表述正确的是A.“一边倒”政策增强了中国实力
B.中国在联合国内发挥了重大作用C.世界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D.世界范围核战争的危险已经消除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内蒙古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屋子里拢着炉火,老爷吩咐开窗买水果,说‘天气不冷火太热,别任它烤坏了我。’屋子外躺着一个叫化子,咬紧了牙齿对着北风喊‘要死’!可怜屋外与屋里,相隔只有一层薄纸!”这首诗名为《相隔一层纸》,作者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刘半农,发表于1917年《新青年》4卷1号。这首诗反映出①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是早期白话诗的特点之一②早期白话诗在写作上讲求“真率”与“质朴”③揭示了贫富差距,阶级对立,反映了诗人对不公平制度的抨击④“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D.②③④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内蒙古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每日每署封章皆数十。上鸡鸣而起,日晡乃罢,鉴阅奏章,犹不能尽。”对此材料解释不正确的是A.光绪钦定政策,变法图强B.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可以上书言事C.百日维新使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掌握了国家政权D.百日维新使资产阶级、开明地主等受到极大鼓舞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内蒙古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阅读以下当时人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天演论》
D.《变法通议》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云南省高三二次统检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
1945年中共中央在一份历史决议中指出:“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投降主义路线……拒绝执行共产国际和斯大林同志的许多英明指示……这次革命终于失败了。”1993年起,联共(布)共产国际关于中国革命的系统档案陆续开放,并被翻译介绍到中国。1999年,“陈独秀与共产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2002年经过中共中央书记处审批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写道:“在大革命后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机关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对大革命的失败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有不少脱离中国实际的错误指挥。”——摘编自唐宝林《陈独秀全传》等材料二
三部党史著作对建党和大革命时期提到“陈独秀”的次数及其评价数据统计著作名总次数肯定否定中性出版信息《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1511221951年出版,胡乔木(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编写。《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55629201991年出版,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册1305020602002年出版,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宣春波 姚金果《统计数据看新中国成立后对建党和大革命时期陈独秀研究之进展》(1)根据材料一、二,概述党史对陈独秀在建党和大革命时期评价的变化。(9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陈独秀评价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6分)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云南省高三二次统检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有史家推理:西周烹治谷物的方法有煮和蒸,文献记载孔子祖先“饘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说明日常饮食,不外啜粥,蒸饭颗粒松散,不能涨锅,较费粮食;出土古物中,煮饭的鬲所在皆是,而蒸饭的甑瓶少多了。故大约煮食较普遍。上述推理表明A.历史推理必须以考古为基础
B.历史推理不能构成历史事实C.史家生活经验愈丰富则推理愈可靠
D.经文献与考古印证的推理相对可信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福建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
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
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
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 &(1)核心思想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就是学习西方的长处,抵抗西方侵略,战胜敌人。这是近代中国迈出的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2)康有为出版了《孔子改制考》,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3)促进了思想的启蒙,推动着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在社会上的广泛传播。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1年江西省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卷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七月革命时,一个银行家陪同奥尔良公爵前往市政厅,失口说出新王朝的秘密:“从今以后,银行家要统治国家了。”
材料二& “我们正睡在一座即将爆发的火山上,你们没有看见大地正抖动吗?”
——一位法国议员(1848年1月)
材料三& “我们占领第八区市府的公民,要求:民主的和社会的共和国。在国家的扶助下的自由结合的劳动协作社。”
——巴黎第八区工人起义宣言(1848年6月)
材料四& “共和国号召我们,我们要懂得胜利或懂得牺牲,一个法国人应当为共和国而生存,一个法国人应当为共和国而献身。”
——第三共和国时期法国小学的《从军歌》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奥尔良公爵建立的政权采取什么政治制度?银行家的话实际上指出了七月王朝是代表哪一阶段利益的政权?(4分)
(2)之后发生的哪一事件印证了材料二中法国议员的话?该事件爆发的原因有哪些?(4分)
(3)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法国最终确立了何种政体?材料四说明了什么?(4分)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解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七月革命时,一个银行家陪同奥尔良公爵前往市政厅,失口说出新王朝的秘密:“从今以后,银行家要统治国家了。”材料二“我们正睡在一座即将爆发的火山上,你们没有看见大地正抖动吗?”——一位法国议员(1848年1月)材料三“我们占领第八区市府的公民,要求:民主的和社会的共和国。在国家的扶助下的自由结合的劳动协作社。”——巴黎第八区工人起义宣言(1848年6月)材料四“共和国号召我们,我们要懂得胜利或懂得牺牲,一个法国人应当为共和国而生存,一个法国人应当为共和国而献身。”——第三共和国时期法国小学的《从军歌》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奥尔良公爵建立的政权采取什么政治制度?银行家的话实际上指出了七月王朝是代表哪一阶段利益的政权?(2)之后发生的哪一事件印证了材料二中法国议员的话?该事件爆发的原因有哪些?(3)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法国最终确立了何种政体?材料四说明了什么?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专项题
题型: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材料二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一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材料三 自1963年至1969年,日本贸促团体在中国举办了三次工业展览会。……中国贸促会先后在东京和大阪、名古屋和北九洲,举办了两次综合性的经济建设成就展览会。……互办展览会对于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起了巨大的作用。……这么多人的互相参观,实际上是一个友好大交流,而且是遍布在各阶层的群众性交流。
——林连德《当代中日贸易关系史》材料四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布结束。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2)驳斥材料二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3)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4)材料四中的“不正常状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依据材料三、四,概括促成中日两国结束“不正常状态”的因素。&&&&&&&&&&&&&&&&&&&&&&&&&&&&&&&&&&&&&&&&&&&&&&&&&&&&&&&&&&&&&&&&&&&&&&&&&&&&&&&&&&&&&&&&&&&&&&&&&&&&&&&&&&&&&&&&&&&&&&&&&&&&&&&&&&&&&&&&&&&&&&&&&&&&&&&&&&&&&&&&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0110
题型:材料题
城市化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西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现代学者的研究认为:“中国政治性城市之特色,到西周已十分明显,西周所建立之城市,确立了今后两三千年中国城市的基本形态。《吴越春秋》中说:‘筑成以卫君,造郭以居民。’……其[军事]防御性能十分明确。”
——引自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材料二 “英国城市化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是一个突变的过程,不是以封建城镇为依托发展起来的,而是在一些村庄和工矿区发展起来的。”英国历史上进行了长达几个世纪的农业革命、商业革命,不仅为英国的工业化打下了基础,而且为城市化积累了资金、提供了廉价劳动力。18世纪早期,英国城市人口约占总人口的20%——25%,1801年为33%,而到1851年时英国已有580多座城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54%,英国已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国家。材料三 英国国会1836年批准建设新铁路,到1855年其铁路总里程已达12960公里。运河方面,自从1761年开凿第一条运河,到1842年,英国已修建了3960公里的人工运河,曼彻斯特、伯明翰成了著名的运河枢纽;交通运输业的发达极大地加强了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使处于这些交通枢纽的地区迅速成为集商贸、工业和服务业为一体的城市或城镇。材料四 同时城市的新生活方式、新思想观念也在影响农村,城市的比较利益的优势也诱导广大农村的农民逐渐离开了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大量涌入城市。材料五 1860年——1900年,美国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由19.8%上升到39.6%,这一速度在美国历史上是空前的。……美国城市化也面临者一些问题,工业资本按照自己的想象建设了全新的城市,没有规划,管理混乱;……杂乱无章的城市管理加剧了城市建设的无政府状态,导致城市人口拥挤,房屋建设简陋,城市基础设施落后,如室内照明,通风差;许多地方缺少排污系统又无污物处理设施,导致污水横流。恶劣的环境导致霍乱、伤寒四处蔓延。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我国古代早期城市的主要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城市化进程的显著特点。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和材料四分析英国城市化迅速发展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材料五概括在美国城市化的进程中出现哪些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是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处于不断深化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中国,正迈步走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道路上,这是时代和全球化大潮赋予中国的使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雅典)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所有公职人员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负责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唐朝中央机构图(下图)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帮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美国中央政府机构图(下图)
(1)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东西方政治制度的各自特点。试从经济、政治方面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三概况指出黄宗羲提出了怎样的政治设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观点产生的主要原因。
(3)概括材料四的主要观点,并根据上述材料,说明孙中山与黄宗羲思想主张的不同。
(4)材料二、五中,中央政府的权力结构和决策方式有何相似之处?其本质目的有何不同?下列人物将“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器物层面扩展到制度层面的较早提倡者是
C.康_百度知道
下列人物将“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器物层面扩展到制度层面的较早提倡者是
下列人物将“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器物层面扩展到制度层面的较早提倡者是
提问者采纳
试题分析: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入的渐进过程。林则徐、魏源等人主张学习西方科技,“师夷长技以制夷”;19世纪末,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主张变革,实行君主立宪制。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起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这一时期,中国人学习西方已经深入到“制度”这一层次。将“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器物层面扩展到制度层面的较早提倡者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故选C。点评:关于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历程。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地主阶级发起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领导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魏源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新思想的含义是
A.学习西方之体以同中国之用
B.学习西方技术以_百度知道
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新思想的含义是
A.学习西方之体以同中国之用
B.学习西方技术以
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新思想的含义是
A.学习西方之体以同中国之用
B.学习西方技术以抵抗外来侵略
C.变革政治制度以求民主平等
D.宣传西方政治学说以启国民之智
提问者采纳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自强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主张,其含义是通过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最终制服外来侵略,答案选B,A项是洋务派的主张, C D两项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主张。点评:中国近代历史思想解放主要历程经历了由学习西方物质文明——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学习西方民主精神和科学态度——到接受马克思主义,而林则徐和魏源则处于向西方学习的起点,因此从思想史的角度看,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近代化拉开了帷幕,这可能要比地主阶级直接向西方学习军事的直接作用要大。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魏源的思想主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