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所说的重金属及持久性有毒污染物机污染物指哪些

两高公布环境污染犯罪司法解释 从严惩处单位犯罪
最高人民法院今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称《解释》),将于6月19日正式实施。
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孙军工介绍,人民法院历来重视依法惩治环境污染犯罪。2006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专门制定了《关于审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了1997年刑法规定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非法处置进口的固体废物罪、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和环境监管失职罪的定罪量刑标准,为统一法律适用,依法惩治环境污染犯罪奠定了重要基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为进一步强化对环境的保护,加大对环境污染犯罪的打击力度,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八)》对1997年刑法规定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作了进一步完善:一是扩大了污染物的范围,将原来规定的“其他危险废物”修改为“其他有害物质”;二是降低了入罪门槛,将“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修改为“严重污染环境”。修改后,罪名由原来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相应调整为“污染环境罪”。
为确保法律准确、统一适用,依法严厉惩治、有效防范环境污染犯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会同公安部、环保部等有关部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迫切需要解决的法律适用问题进行了认真梳理,经广泛征求意见并反复研究论证,制定了本《解释》。
《解释》根据法律规定和立法精神,结合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取证难、鉴定难、认定难等实际问题,对有关环境污染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作出了新的规定,进一步加大了打击力度,严密了刑事法网。
《解释》共计十二条,主要规定了八个方面的问题。
(一)界定了严重污染环境的十四项认定标准。
污染环境罪是环境污染犯罪的基本罪名。如前所述,《刑法修正案(八)》将其入罪要件调整为“严重污染环境”。根据法律规定,结合司法实践,《解释》第一条列举了认定“严重污染环境”的十四项标准:“(一)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的;(二)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三吨以上的;(三)非法排放含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严重危害环境、损害人体健康的污染物超过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法律授权制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三倍以上的;(四)私设暗管或者利用渗井、渗坑、裂隙、溶洞等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的;(五)两年内曾因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受过两次以上行政处罚,又实施前列行为的;(六)致使乡镇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取水中断十二小时以上的;致使基本农田、防护林地、特种用途林地五亩以上,其他农用地十亩以上,其他土地二十亩以上基本功能丧失或者遭受永久性破坏的;致使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死亡五十立方米以上,或者幼树死亡二千五百株以上的;致使公私财产损失三十万元以上的;致使疏散、转移群众五千人以上的;(十一)致使三十人以上中毒的;(十二)致使三人以上轻伤、轻度残疾或者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致使一人以上重伤、中度残疾或者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其他严重污染环境的情形。”
对于具有上述这十四种情形之一的,都可以认定为严重污染环境。这些标准明确具体、操作性强,既能体现从严打击环境污染犯罪的立法精神,又能有效解决此类案件办理中取证难、认定难等实际问题。
(二)依法严惩非法处置进口的固体废物罪、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环境监管失职罪。
除污染环境罪外,环境污染犯罪还涉及非法处置进口的固体废物罪、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环境监管失职罪等罪名。为统一法律适用,《解释》第二条对非法处置进口的固体废物罪的结果加重要件、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的入罪要件“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环境监管失职罪的入罪要件“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造成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认定标准作了明确规定,例如“致使乡镇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取水中断十二小时以上的;致使公私财产损失三十万元以上的;致使三十人以上中毒的”等等
《解释》第三条则进一步对污染环境罪、非法处置进口的固体废物罪、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的结果加重要件“后果特别严重”的情形认定标准作了明确规定,例如“致使县级以上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取水中断十二个小时以上的;致使公私财产损失一百万元以上的;致使一百人以上中毒的”等等。与《2006年解释》相比,很多定罪标准有所降低,目的就是体现从严打击环境污染犯罪的立法精神。
(三)对于环境污染犯罪的四种情形应当酌情从重处罚。
《解释》第四条专门规定,实施污染环境、非法处置进口的固体废物、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等犯罪,具有下列四种情形之一的,应当酌情从重处罚:(一)阻挠环境监督检查或者突发环境事件调查的;(二)闲置、拆除污染防治设施或者使污染防治设施不正常运行的;(三)在医院、学校、居民区等人口集中地区及其附近,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的;(四)在限期整改期间,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的。对于具有这四种情形之一的,要酌情从重处罚。
(四)从严惩处单位犯罪。
实践中,不少环境污染犯罪是由单位实施的,此类行为往往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性。《解释》第六条明确规定,对于单位实施环境污染犯罪的,不单独规定定罪量刑标准,而是适用与个人犯罪相同的定罪量刑标准,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定罪处罚,并对单位判处罚金。
(五)加大对环境污染共同犯罪的打击力度。
实践中,不少企业为降低危险废物的处置费用,在明知他人未取得经营许可证或者超出经营许可范围的情况下,向他人提供或者委托他人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现象十分普遍。他人接收危险废物后,由于实际不具备相应的处置能力,往往将危险废物直接倾倒在土壤、河流中,严重污染环境。为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此类犯罪行为的打击,《解释》第七条专门规定,对此种情形应当以污染环境罪的共同犯罪追究有关单位、个人的刑事责任。
(六)对于触犯多个罪名的从一重罪处断。
环境污染犯罪行为可能同时触犯多个罪名,如违反国家规定,故意排放、倾倒、处置含有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的污染物,实质上是直接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同时触犯了投放危险物质罪和污染环境罪两个罪名。为了进一步加大对环境污染犯罪的打击力度,《解释》第八条明确规定了“从一重罪处断原则”,即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处置含有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的污染物,同时构成污染环境罪、非法处置进口的固体废物罪、投放危险物质罪等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犯罪定罪处罚。今天将要公布的胡文标、丁月生投放危险物质案就属于此种情形。
(七)明确界定了“有毒物质”的范围和认定标准。
根据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规定,违规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均构成污染环境罪。为保障法律准确、统一适用,《解释》第十条专门对“有毒物质”的范围和认定标准作出了明确界定,即危险废物,剧毒化学品、列入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名录的化学品以及含有上述化学品的物质,含有铅、汞、镉、铬等重金属的物质,《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附件所列物质,如“灭蚁灵”、“二恶英”等以及其他具有毒性,可能污染环境的物质都属于“有毒物质”。
(八)规范环境污染专门性问题的鉴定机构及程序。
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常常涉及污染物认定、损失评估等专门性问题,需要由司法鉴定机构出具鉴定意见。但是,目前具有环境污染鉴定资质的机构较少、费用昂贵,难以满足办案实践需求。为有效解决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过程中的专门性问题,《解释》第十一条明确规定,对案件所涉的环境污染专门性问题难以确定的,由司法鉴定机构出具鉴定意见,或者由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指定的机构出具检验报告。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及其所属监测机构出具的监测数据,经省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认可的,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孙军工表示,全国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将以《解释》的公布实施为契机,继续保持对环境污染犯罪行为的高压态势,准确认定事实,正确适用法律,坚决依法惩处环境污染犯罪活动。同时,我们将进一步通过司法公开满足公众的知情权,通过发布审判信息、庭审直播、公布典型案例等方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向社会及时公布打击环境污染犯罪取得的成果,为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不断作出新的贡献。(据最高人民法院网站直播)
】【】【】污泥的最大瓶颈是: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 水世界 - 中国城镇水网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对腹足类的生态毒理效应--《水利渔业》2008年04期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对腹足类的生态毒理效应
【摘要】: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对腹足类的生态毒理效应以及腹足类的生物标志物在生态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讨论了腹足类作为环境监测生物的应用特点,并对腹足类用于环境污染的生物监测前景进行了展望。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X171.5【正文快照】:
持久性有机物和重金属污染的生态毒理效应是当今环境科学研究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早在1979年美国环保局就已提出了129种优先监测污染物,其中114种是有机物,重金属等毒害性无机污染物15种。中国国家环保局1989年通过的“水中优先控制污染物黑名单”中,包括14类68种有毒化学污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元川;侯建军;陈亚琼;舒晓;夏晓芬;;[J];水生态学杂志;2012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浩明;[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魏阳春,濮培民;[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9年01期
张文香;[J];淡水渔业;2000年08期
熊昀青,由文辉;[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戴雅奇,由文辉;[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朱毅,徐虹;[J];环境导报;1999年03期
张笑一,潘渝生;[J];环境科学研究;1997年02期
刘华林,刘敏,杨毅,许世远,程书波;[J];环境科学;2004年06期
宋志慧,陈天乙,马维琦;[J];环境科学;1997年04期
郭明新,林玉环;[J];环境与开发;1997年02期
施华宏,黄长江,谢文勇;[J];海洋环境科学;2002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立志;张磊;仇文娜;于振伟;杨浅;陈春玲;;[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刘莉;陈玉成;于萍萍;;[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3期
于淑池;夏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4期
刘缠民;冯照军;李宗芸;;[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9期
刘丹;赵丽;刘荣堂;李霞;杨慧;张云显;;[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8期
杨泉泉;刘缠民;屈艾;范家同;沈言虎;颜秉秉;;[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5期
张传永;孙振兴;;[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1期
孙云之;刘缠民;;[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1期
石琛;张君纲;何学佳;吕颂辉;;[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2期
刘文迪;周玉;卢士英;任洪林;李岩松;柳増善;宋芳;郝亚明;;[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倩云;侯晓坤;;[A];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二〇一一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厉以强;胡冠九;张祥志;戢启宏;李兆利;陈海刚;孔志明;;[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精选[C];2006年
程艳;陈会明;张静;于文莲;周新;宋乃宁;王立峰;李晞;李蕾;孙鑫;王琤;;[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程艳;李怀林;唐英章;王军兵;陈会明;于文莲;王立峰;孙鑫;王琤;李晞;;[A];中国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蔡宗群;鹿贞彬;朱亚先;张勇;;[A];第二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刘晓茹;;[A];中国水利学会2003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东晖;[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苗晶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刘营;[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鲁英;[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李鸣;[D];南昌大学;2010年
许思思;[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1年
符贵红;[D];上海海洋大学;2011年
郎朗;[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刘玥;[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杨华云;[D];浙江工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宝峰;[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刘香江;[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单婷;[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王琳;[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陈志鑫;[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景毅;[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杨世超;[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冯建祥;[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刘庆;[D];鲁东大学;2009年
张春敏;[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海芳;王凡;;[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8期
董迎辉;林志华;柴雪良;陆荣茂;肖国强;;[J];动物学报;2007年04期
王艺磊,李少菁,张子平;[J];动物学杂志;1998年05期
刘慧慧,李太武,苏秀榕;[J];水产科学;2004年05期
刘亚杰,王笑月;[J];水产科学;1995年01期
杨万喜,姜乃澄,卢建平;[J];东海海洋;1998年04期
曹学彬;丁君;常亚青;;[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侯丽萍,马广智;[J];淡水渔业;2002年03期
肖志群;翁朝红;王志勇;;[J];福建农业学报;2007年04期
戴雅奇,由文辉;[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长友;[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顾继光;[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2003年
黄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年
王清;[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褚武英;[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程华胜;[D];暨南大学;2004年
张清顺;[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周光锋;[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亚杰,王笑月;[J];水产科学;1995年01期
隋国斌,杨凤,孙丕海,雷衍之;[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徐文东,杨强,徐志伟;[J];福建热作科技;1999年03期
戴雅奇,熊昀青,由文辉;[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徐镜波,袁晓凡,郎佩珍;[J];环境化学;1997年01期
周名江,李正炎,颜天,李钧;[J];环境科学进展;1994年04期
窦薇,赵忠宪;[J];环境科学;1997年05期
戴家银,郑微云,王淑红;[J];环境科学;1998年05期
杨端,周仁珍;[J];环境科学学报;1981年03期
方展强,张润兴,黄铭洪;[J];环境科学学报;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建龙;;[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5年S1期
刘海芳;王凡;;[J];水产科学;2009年05期
李萍;袁河清;张春艳;;[J];企业技术开发;2008年02期
;[J];有色冶金节能;2011年04期
邢维芹,骆永明,李立平,刘世亮,丁克强;[J];土壤;2004年03期
霍礼辉;林志华;包永波;;[J];水生态学杂志;2011年01期
宋力;黄民生;;[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姚子伟,江桂斌,蔡亚歧,徐恒振,马永安;[J];科学通报;2002年15期
白岚;郭辉;;[J];内蒙古环境科学;2009年02期
;[J];分析化学;200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雨;冯海波;万宝春;王莹;;[A];河北省土壤污染防治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王冠;刘圆;叶方舟;廖夏伟;蔡菁;张卫国;;[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董蕊妮;李少佩;李国庆;;[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A];全国重金属污染治理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王伟;;[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11年
韦炳干;姜逢清;李雪梅;牟书勇;;[A];第二届重金属污染监测风险评价及修复技术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崔玉静;王丽明;张旭红;朱永官;;[A];第二届重金属污染监测风险评价及修复技术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杜河清;谢国华;曹健;高龙华;;[A];第三届全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交流研讨会专刊[C];2011年
纪晓红;曹阳;周建平;黄娟;刘红瑛;;[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谢晓亮;田伟;温春秀;刘铭;方阵;;[A];全国第六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俞艳婷 通讯员
金配营;[N];嘉兴日报;2010年
昌伟;[N];巢湖日报;2011年
江苏省镇江市国资委
谭浩俊;[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车娜;[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陈文文;[N];浙江日报;2011年
陈传武;[N];中国化工报;2011年
苏焕轩 记者
刘晓东;[N];江苏经济报;2011年
成燕;[N];郑州日报;2011年
潘园园;[N];福建日报;2011年
李飞 通讯员
殷旭萍;[N];中国环境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远鹏;[D];浙江大学;2006年
唐将;[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刘景春;[D];厦门大学;2006年
薛红喜;[D];内蒙古大学;2007年
王辉;[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邱海源;[D];厦门大学;2008年
李功振;[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李志鹏;[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龚玲兰;[D];中南大学;2011年
黄敏;[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忠和;[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岳宏伟;[D];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2009年
邹耀华;[D];浙江大学;2006年
刘晓辉;[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黄静宜;[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宋玉芝;[D];南京气象学院;2003年
储玲;[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何小燕;[D];中南林学院;2005年
李波;[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刘乃瑜;[D];吉林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如何处置产生或排放【汞、镉、六价铬重金属或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项目】
根据原环保总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建设部、交通部、水利部、农业部于日以环发[号《关于印发&关于加强河流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的通知》,该通知中有如下之规定:
(五)加大工业水污染防治力度。“......结合国家产业政策,2009年起,环保部门要制定并实行更加严格的环保标准,停批向河流排放汞、镉、六价铬重金属或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项目。......”
遇到产生或排放汞、镉、六价铬重金属或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不能直接向河流排放汞、镉、六价铬重金属或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2、若要建设产生或排放汞、镉、六价铬重金属或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项目,应做到含汞、镉、六价铬重金属或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废水“零排放”;
3、通知没有规定产生或排放汞、镉、六价铬重金属或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项目废水排入城市或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是否可以建设,我的理解是该类项目可以建设,但项目本身应尽可能减排相应的污染物。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持久性污染物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