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活塞耳机标准版2算高端耳机吗?

<div id="click_content_aid_
<div id="favrite_content_aid_
活在广告当中的“神器”,小米活塞耳机体验分享
活在广告当中的“神器”,小米活塞耳机体验分享
15:14&&|&&作者:
&&|&&关键字:,,,
  小米活塞耳机被小米冠以“听歌神器”的头衔进行宣传销售,经过我们的试用体验,我们认为这个“神器”有点不够“神”。
前言:备受争议的“神器”  小米手机、、,小米公司不断地扩张着它的触角,而每一次的扩张都足以引起整个数码产品市场的高度关注,而小米活塞耳机在一种情理之中又情况下发布了,作为手机的重要配件之一,小米出品自有品牌的耳机并不奇怪,而在智能手机市场进入了高度同质化,厂商不断寻求差异化的阶段,手机音质成为众多厂商的关注的突破口之一,与其它厂商追求手机本身输出音质不同,小米选择了在配件上发力。  在宣传当中,小米官方宣称这款小米活塞耳机采用了铝合金音腔、钻石切割工艺以凯拉夫编织线材等先进工艺和材质,在官方宣传当中被冠以“听歌神器”的名号,声称音质可以媲美苹果的Earpods,还未上市便赚足了眼球。在小米目前国内强大的品牌营销能力加持下,小米进军音频界的消息甚至触到了不少音频业内人士的神经,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许多读者对于小米这样夸张宣传语调也很熟悉了,所以这款小米活塞耳机的实际表现如何,众说纷云,许多消费者也难以下判断。我们曾经多次对小米的产品进行过评测,这次我们也自费购买了这款产品,其具体表现是否真的对得起官方的宣传口号?我们将从做工外观、线控使用体验和音质来对它进行试用体验,以供各位读者作选购参考。  
做工及外观:洋气or土气?  暂不论产品本身如何,小米活塞耳机在包装和附件的搭配上这次做相当细心,包装盒简洁精致,专门订制的橡胶收纳器,质感出色,整体低调的棕色也显得比较上档次,让人的第一印象十分不错。包装盒与说明书是分开的。所谓的说明书其实只是收纳线材的一个小教程,有些让人无语。耳机在包装盒内收纳得相当工整。收纳器的底部有着指纹一样的花纹,中间印有1 More Design的字样。  1 More Design是指加一联创电子有限公司,我们访问了其官方网站,可使用小米活塞耳机的序列号注册会员,除会员功能以外,其它页网均无法访问,而所谓的会员中,也只有小米活塞耳机的宣传海报和几个宣传视频。耳机线上的小纸条,方便把线从收纳器中拉出,似乎就没别的什么用途了。  耳机上原配的是中号的单节橡胶套,包装盒的底部还固定有三套配送的不同型号的橡胶套。两对单节套,中间都标有标明为音乐欣赏用途的标识,而双节套则标明为通讯用途,这个设计相当贴心。三套橡胶套  小米活塞耳机没有采用低端产品当中常见的非黑即白的配色,而是采用了低调的棕色,容易给人以与众不同的感觉,而耳机单元处壳、插头和线控均采用了铝合金的材质,做工在这个价位上属于比较出色的水平,有一种浓厚的机械工业硬朗的气息,至于美感方面,个人感觉在土气和洋气之间徘徊一线之隔。  小米活塞耳机线材采用了类似纤维编织物的线材,就承受能力而言,要比一般的橡胶线材强了许多,不易被拉断,打结现象也大大减速少,但这种编织物的线材的耐磨程度并不一定比橡胶线材更好,一旦破损修复难度实际上也更大。铝材质较软,其表面实际上非常容易产生各种划痕。单元与线材的接合处做工比较粗糙,耐用性难免让人有些担心。
线控体验:兼容性不佳佩戴  小米活塞耳机整体比较小巧,佩戴较为简单,在选用适合的橡胶塞、佩戴正确的情况下还是较为舒适的,不会明显刺激耳道形成异物感,整个单元可以放入耳廓内,自带的橡胶塞隔音效果出色,但佩戴时力度的掌握需要稍做注意,用力过大的话,容易入耳过紧,这时会使得听感大打折扣。  要说小米活塞耳机佩戴上最大的问题的话,相信每个第一次戴上的人都可以感觉到,就是明显的听诊器效应,属于小编个人所遇到过的最明显的那一类,就算是采取绕耳背的方式来进行佩戴,作用也相当有限。线控操作体验及兼容性测试  在小米官方网页上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活塞耳机的线控由两个歌曲切换键和主键(暂停/播放、电话接听)键组成,配合小米耳机的系统设置时,可以把两个歌曲切换键设置为音量键,我们较为推荐这种设置,因为主键本身也可以实现切歌功能,快速双击切换到下一首歌,而三击则可以切换回上一首。官网宣传图并没有说明单键也可以进行切歌操作。&手机自带的线控设置  小米活塞耳机的线控在小米耳机上的正常使用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小米官网也表明活塞耳机的线控可以适用于其它手机,在其它手机上的实际表现又是如何?我们在我们编辑部简单地试用了几部其它品牌的手机以测试其兼容性。  小米活塞耳机线控在其它手机上的兼容性(测试手机均采用默认设置):  iPhone 4s:可实现电话接听和通话,主键可以实现歌曲切换,两个切换键无法工作。  iPhone 5:可实现电话接听和通话,无法实现歌曲切换,只能实现音量控制。  Xplay:可实现电话接听和通话,无法实现歌曲切换,只能进行音量控制,音量控制上下颠倒。  LT26i:无法接电话,麦克风可用,无法实现歌曲切换功能,只能实现音量控制。  小米活塞耳机线控功能在搭配其它手机时的表现比较混乱,兼容性确实比较糟糕,如果是以线控功能为主要目的考虑购买小米活塞耳机,除非是搭配小米手机使用,否则我们建议先找机会测试过兼容性之后再购买。
主观音质体验:神器不够神  在我们发出体验评测预告之时就有音频发烧玩家提出疑问,小米活塞耳机是入耳式耳机,而苹果Earpods是半入耳式耳机,两者结构差异较大,有什么可比性呢?  其实小米出品售价99元的产品,大多数消费者并不会拿出神器大砖头之类的东西来搭配,结构也并不是他们会去考虑的问题,所以这部份的体验,我们只体验最直接的听感,至于会不会有惊喜,如果有,我们当然愿意进一步地去挖掘。参数上,小米活塞耳机并不特别,是典型的易推动的随身耳机。  我们对小米活塞耳机进行了长达100个小时的煲机,使其声音状态达到一个较好的状态,以iPhone 5和Xplay作为音源,试听音乐为无损音乐和部分高品质MP3,参考对比对象为小米在宣传当中就瞄准的苹果Earpods。   小米在为活塞耳机宣传时便直接用频响曲线向Earpods叫板,以其与Earpods相近的频响曲线向消费者宣称活塞耳机可以媲美Earpods。小米活塞耳机的频响曲线显得比Earpods要稍微平直一些。    理论上,耳机的频响曲线越平直,耳机播放声音时失真越小,看起来小米活塞耳机自称音质可以比得上Earpods有点科学根据,其实这个正是小米活塞耳机宣传当中的一个大忽悠,频响曲线可以作为参考,反映耳机某些方面的特性,但作为音质的直接判断标准是不可靠的,先不论实际PK结果如何,小米在宣传当中利用了大众对于音频产品了解的缺乏,有故意误导消费的嫌疑。小米活塞耳机的曲线与售价上万的AKG K3003频响的曲线这样看起来也“没差多远”。主观听感:  低频:小米活塞耳机和Earpods都是典型的偏重低频调音的流行音乐耳机,小米活塞耳机整体音色更为偏暧,相对于Earpods低频量感明显更大,但较为浑浊和松散,使得原来整体都较为干净的声音都受得一定的影响。在下潜深度和力度感都要稍弱于Earpods,解析力一般,但弹性较好于Earpods,有不错的耐听度。  中频:中频部份人声小米活塞耳机有着一定的解析力,密度较好,动态方面要稍强于Earpods,但受到低频的一定干扰,显得不如Earpods舒展明亮,同时Earpods听感上更为贴近听者,在演绎流行女声时显得更有活力一些。  高频:小米活塞耳机的高频部份同样有着较好的密度和解析力,相对于Earpods动态和瞬间更好,也更为明亮,但在低频较重的歌曲当中不易体现出来,Earpod的高频部分虽然偏暗,但仍相对更加开阔舒展和圆润,声色显得更加干净一些。  其它方面,得益于入耳式更好的密封效果,小米活塞耳机相对于Earpods有着更为强烈的包围感,声音更为立体,横向声场更为出色。小米耳机在中高频部分有着更好的动态表现,但偏重低频的调音使其在一些歌曲当中整体听感失衡较为明显,而苹果Earpods整体声音更为均衡,听感上更为干净清亮一些,但在解析力、动态和瞬态上相比小米活塞耳机表现稍差一些。  总的来说,忽略结构上的差异,小米活塞耳机在整体素质上确实有超过苹果Earpods的能力,但过于偏重低频的调音,使其整体听感失去平衡,使其整体音乐的表现力和耐听度大打折扣,“神器”只是个美好的愿望。但在长期的畸型市场培养下,很大一部份主流消费者已经被培养出类似的听音习惯,对于这部份消费者,小米活塞耳机在音质上仍有着较高的性价比。  总的来说,小米活塞耳机的音质水平属于我们预计范围内的较好水平,与苹果Earpods互有胜负。
总结:活在广告当中的神器  小米活塞耳机定位在入门级体验改善型产品,它的出现针对的是注重性价比的消费群体。这部分的消费者最大的需求是以较低的价格换取一定的体验提升,但这些需求的要求本身并不高,部分消费者可能难以察觉提升前后的区别,小米看准了这个区间,利用其累积下来的营销能力,迅速切入这个市场 ,同时又可通过多元化的产品,巩固品牌认知度,一举两得。
  整个包装盒简单精致,透过透明的上盖,可以看到收纳器上的小米标致。
  小米活塞耳机的整体表现符合其市场定位,音质方面相对于价格为其2倍以上的的苹果Earpods也可以取得某些方面的优胜,但整体上过于迎合主流口味,声音失衡,但对于这个价位,我们仍估认为有着不错的性价比。  对于喜爱重低音的朋友,我们认为小米活塞耳机是值得购买的,而喜欢小清新音乐风格的读者,最好找机会试听清楚再作决定。而线控的兼容问题让我们有点难以吐槽,对线控功能较为看重的读者,在购买之前要做好充分地了解以确定是否与你的手机兼容。  对于“听歌神器”这样的宣传手法,我们既感到不满,但也无奈,问题并不仅仅在于小米本身,实际上我们整体国内市场就是如此的风气,但我们仍然希望作为国内优秀厂商可以更多地对产品和消费者负责,消费者需要的不是活在广告当中的“神器”,只要现实当中的良心产品就好。√ 优点:   -整体音质水平符合价格定位,有一定的性价比   -做工、外观相对较好   -线材相对不易打结X 缺点:   -线控兼容性不佳   -声音失衡,过分强调低频量感   -听诊器效应较强其它小米产品相关评测:评测试用体验与哪个好?完败有木有!手机深度体验
第一时间精彩呈现
原创电脑、手机、智能硬件资讯
微信帐号exp2006
本文读者还喜欢
我试过,听凤凰传奇的很不错高端黑。。
(你可匿名或登录后发表评论。没有帐号可,或使用和直接登录)
伪天文爱好者,偶尔打酱油写音频体验文的超能网互动编辑
扫一扫右边的二维码
关注超能网微信账号
9月影驰日显卡、内存优惠活动
京东、易迅显卡满99减9活动
微信B150M主板,仅595元送酷冷风扇
小米Note顶配只要2798元,还送贴膜皮套剪卡器跨界玩儿票还是为发烧而生? &#8212; 小米活塞耳机体验 - 看引擎 KENGINE | 看看新闻网 IT资讯
跨界玩儿票还是为发烧而生? &#8212; 小米活塞耳机体验
不久前无意间在微博上看到了国内耳机生产厂商VSonic的郁少有点小激动,因为是有关耳塞的事件,所以很少喜欢凑热闹看国人吵架的我也跑上去探个究竟。
本以为是耳机行业内的成员互相又揭老底了,可结果却出乎意料,一切竟然源于一家所有人都认为完全和HiFi耳机发烧界完全不搭界的公司 —— 小米科技。
最初我也纳闷,为什么这么多耳机烧友拿小米开涮了呢?故事是从小米创始人雷军的一条微博开始的:“小米团队准备制造一款配合小米手机的耳塞产品,结果他们试听了市面上1000多条耳机,没有一个令他们满意!” 然后小米做出了一个触碰专业耳机声学市场底线的事情,他们决定自己设计制造耳机… … 并且制定了一些标准:比如钻石切割、铝铣声腔、防弹织物线材等。
这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耳机声学业内和发烧友们就炸了锅啦!各种水军,粉丝,烧友,行业大佬纷纷跳出来评论一番,结果自然是两极分化:力挺和吐槽都能见到。声学行业在大家看来确实相对比较神秘或者进入门槛较高,市场高端几乎被国际老牌厂商所垄断,具体哪些品牌本木耳也不多说,大家都懂的。而中低端市场国内一些声学公司也开始展现实力,推出了一些性能相当具有水准的产品。但无论是高端还是中端,业内公司都是具有一定声学历史或背景发展而来的。
市场普遍认为声学是一个没有精钢钻,别揽瓷器活儿的行业。但小米这次着实以一个外行或是规则破坏者的姿态用99元的价格把小米耳塞带到了用户面前,同时小米也把自己推到了国内声学圈子的风口浪尖。炒作也罢,信念也罢,总之小米科技又一次把自己塑造成了事件的焦点。
出于对这一切的好奇,就让本木耳带大家从最原始的用户角度体验一下这款小米耳塞。看看它是纯属玩票还是真的为发烧而生!声明:本人不是米粉,只用过米柚;本人不是高烧,所以看不懂什么高深的耳机参数和图表;本人不是耳机发烧友,只是一个喜欢听好声音取悦自己耳朵放松自己心情的普通屌丝而已。所以这次的文章完全从自身感受出发写一些个人主观体验,如果是你也是和我一样的参数小白,那本文就当与君聊天解闷;如果你是参数或发烧大拿,那么请您吐槽的时候别太猛烈了,木耳胆小在此向您学习了,呵呵。
小米耳塞全名:小米活塞耳机,对于活塞这个概念,我可只在汽车引擎上见过。对于耳机来说最常听见的是动铁或动圈耳机。活塞耳机是个什么概念呢?
打开外包装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我就明白此活塞其实就是指的耳机外观是犹如汽车活塞的形状,所以顾名思义活塞耳机。这个名称和耳塞本身的功能应该没有一毛钱关系吧?呵呵!
小米耳塞包装十分紧凑,本来我还期待一贯小米式的纸盒包装,没想到这次的产品竟然如此给我一种工业化的设计感,十分小巧,完全可以一手掌握!(想歪了的木耳,请自觉面壁5秒钟)
包装盒盖为全透明塑料材质,可以透过它非常清晰地看到两个“活塞”安静地躺在里面。这家伙能释放出多少马力呢?晚些试了才知道,现在先开箱。
话说这货的外包装怎么什么字都没有啊,不会是三无产品吧?(又或是数字尾巴的林十兄自己喜欢小米耳塞,被他黑了,给我寄了个山寨货,哈哈)其实所有的产品信息都在包装盒的底部,翻过来就能一览无余。
耳机老烧们看到上面的照片估计就已经坐不住了,其实我当时也觉得有点诧异,一向注重市场包装的小米竟然在线材一栏标注的是“漆包铜线”。是的你没有看错,我去!就是我们80后小时候家里用最朴素的电线,花皮漆包铜线。呵呵,无论市场上高端单晶铜或其他材料的线材,归根到底都是传导介质,当然不同材料或纯度属性对于模拟信号传输效果有着很大差别。
那么单从名称上看小米在此款耳机上使用的可能就是普通材质铜线,因为毕竟最终产品定价才软妹币99块,小米一定是在材质用料和设计上进行一定的优化后才能做到售价99块照样满足盈利目标。毕竟什么OOXX材料都是浮云,最终还是需要用木耳来体验的,本木耳完全不在意标签上是怎么写的,因为写了别的我也不懂,哈哈!
打开上盖后雷军宣传的“听歌神器”就静静地躺在巧克力色的收纳盒中。
收纳盒的一角上有小米标志,有意思的是:这是小米耳机包装和本身唯一一处有小米标志的地方。
收纳盒分上下两层结构,上层取出是耳机收纳部分。这时我那24k的氪金狗鼻子突然哆嗦了一下,某种香味随着收纳盒一起散发了出来。很好奇地拿起收纳盒闻了闻,苍天呐,大地呐,巧克起色的收纳盒竟然有巧克力的味道。不过很可惜只是类似巧克力味道的芳香剂。说实话从用户角度出发,可能把香味工艺去掉,而用于改变收纳盒颜色和耳机配色能起到更好的吸引眼球效果。试想一下,蓝色的耳塞帽配合蓝色的耳机线材,同时加上淡蓝色的包装盒,对于米粉这样的青春用户无疑会有更大的杀伤力(一把年纪了,还喜欢这样的颜色,纯属卖萌哦!)
取出上层,果然内有乾坤。下层的底盒用于放置不同型号耳塞帽,这个设计使整个耳机包装控制在了一个非常小的体积内,不仅便携性大大提高,而且从物流运输角度来看,更能提高运输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一个环保主义木耳的角度来说,真心喜欢这样的设计。
仔细观察耳塞帽,从来没用过入耳耳塞的我产生了一个疑问。这三个形状大小不同的耳机帽为什么还有不同标志呢? 说明书上的解释为大小两个单层耳塞帽用于音乐欣赏,而一个双层耳塞帽用于接听电话。我分别佩戴测试了四个耳塞帽,结果对于收听效果上并没有发现在室内环境下有特别大的不同,只是最大那个音乐耳塞帽对我来说佩戴不够舒适。从我个人实际应用来看,我并不会特意为听歌或接听电话而更换耳塞帽,而更倾向于选定一个合适的耳塞帽一直佩戴。
回到耳机上半的收纳部分,可以在侧面看到一个箭头标志,轻轻拉动它就能方便地取出整条耳机线。
耳机取出后,我无意间翻转了收纳盒,发现底部有一行小字 1More Design
果然雷军还是得了乔帮主一些衣钵的,这行字让我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老乔经典的There’s one more thing
起初我以为这个1more design就是指底部花纹,是用来防滑用的。但仔细观察后发现这个收纳盒本身就是一个绕线器!可以方便大家在耳机不使用的时候快速绕起收纳。其实所谓科技和人文的结合也同样体现在这些细节之上。一个小小的设计,虽然很不起眼,却让使用者感觉非常良好。当然小米科技也提供了不同颜色收纳盒配件以便大家购买搭配,不过我看到大多是亮色系的,感觉与巧克力色耳机线略有突兀。说不定以后小米耳机2代推出的时候还会有不同颜色线材可供大家DIY。呵呵,纯属假米粉的YY,雷军,仅供你参考哈!
1… 2… 3… 小米耳机终于呈现在我眼前。下面我们就来感受一下小米宣传这款耳机的三个优秀方面。
钻石切割铝合金音腔、防弹纤维材质(凯夫拉)以及礼品级包装
乖乖,每条特点都是高端大气上档次啊!“钻石”“ 防弹”在还没收到耳机前确实被这样的宣传震住了,毕竟木耳我没见过什么世面,都没用过入耳耳塞啊!
礼品级的包装我就不多谈了,小巧精致总体设计确实不错。作为一个曾在工业产品公司研发部门工作过的文科男,我确实被活塞形状的耳塞设计吸引了。仔细观察耳塞后发现其用于加工棱线的工艺应该和iPhone5的工艺类似,而且在经过1周的日常使用后,我发现其材质选择和加工工艺使这些棱线很耐用,并没有像iPhone5一样出现明显磕破和损坏痕迹。注意这一周内我是频繁使用,并没有在任何地方对它有特殊照顾或保护。
同样在耳机接口部分,也沿用了耳塞腔体的加工工艺,表面呈细纹理状,手感非常好而且外观别致。但是,我不得不说但是,耳机毕竟是用来戴的!当我把小米耳机塞进我的天鹏顺风耳时,我发现“活塞”边缘的棱线搁到耳朵了,而且因为是金属棱线,所以这种不舒适感在我使用过程中显得特别明显。唯一的减轻方法是换用接电话小号耳塞帽,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棱线搁到耳朵的不适感!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另一个小米耳机的特点:“防弹”… … 防弹织物(凯夫拉)线材。第一眼看到这样的线材,我的想法是等屌丝我那天有钱了,买它一千条耳机拆了,把里面的防弹材料抽出来,让老妈给我织一副手套,这样我就能像钢铁侠一样空手接子弹或至少来个入白刃吧!(老妈乱入:脑子搭错了吧你,快洗奶瓶去!)哎,都是眼泪啊!这货怎么看都像是鞋带,和防弹有一毛线钱的关系吗?
不过虽然外观有点过于朴素,但是我发现这条“鞋带”确实不容易打结,至少比普通橡胶材质的耳机线不容易打结,而且柔软性非常好。我同时和防打结的面条耳机线做了对比,可以说小米耳机线在90%的日常使用中都不会造成过度缠绕的现象。配合前面提到的小米耳机收纳盒绕线器就可以发挥最大的防缠绕作用。
绕线盒小巧轻便,绕好后放入口袋轻松加愉快。值得一提的是小米耳机的这种所谓防弹织物线确实很耐拉,非常皮实,正常使用或在一些意外情况下有很高的承受力。这点让我想起某国外品牌耳机的线材耐用性:在我正常使用中无缘无故坏了两条,结果第二条坏掉的时候耳机已经过了质保期,最后只能自己掏了软妹币买了条升级线材。
当然一般耳机使用类似橡胶的线材外皮除了成本考虑,另一个原因就是可以相对降低耳塞(特别是入耳耳塞)的听诊器效应(不知道什么是听诊器效应的尾巴,请和本木耳一样问问度娘就行了)。小米耳机使用的编织物材料却恰恰增大了线材与我脸部两边的摩擦,使得摩擦振动的噪音直接通过耳塞传入内耳,大大影响了听感。(LP乱入:是你太胖了吧,正常人脸哪碰得到耳机线啊!)
为了证明我的脸是正常的,我特意让另外2个朋友试戴了小米耳机并且做了一次街跑试验,结果我们三人一致认为小米耳机线的听诊器效应比较明显!由此证明,我的脸是正常的!哇卡卡卡卡!这里小小地期待一下小米的下一代耳机,希望可以从线材和耳机入耳角度的设计出发降低听诊器效应,使它输出的声音更纯净。
小米宣传时用了这么一张图表以表明小米耳机与苹果的earPods表现参数十分接近!
早说我是个木耳了,而且是耳机小白,这样的鬼图标,神参数,对我来说有意义吗? 有意义吗? 问了两遍,我都觉得没意义!事先说明,本人虽然木耳但不是外观党,所以判断是否喜欢一款耳机我还是喜欢通过试听自己偏好的音乐来判断。
木耳,不代表我对待耳机的态度不认真。在正式开始听小米耳机之前,我特意用各种风格的曲目对其进行了高中低音量大约100小时左右的煲机。这也是为什么本次体验比较耗时的原因。小米官方并未给出建议煲机时间,我想当然就定了100个小时,因为我个人相信小米设计耳机的时候会以耳机很快进入最佳状态为前提的。
完成了100小时煲机后,配合此次体验,为了从音源上能&#8221;喂饱&#8221;小米耳机这个“听歌神器”我特意使用了学林960无损音乐播放器。而所有音乐源文件均采用wav flac 或 ape无损格式,以保证耳机可以发挥最大表现能力。
我的音乐体验,由David Garret的小提琴开始。没想到这个开始出奇的好,小米耳机在表现小提琴高音部分的时候声音清脆,层次分明。小提琴的欢快与激情完全被演绎了出来。我的胃口一下子被吊了起来,果然不错啊!
带着小提琴给我的良好感觉,我开始听自己最喜欢的爵士乐。随着曲子,乐器的变化,我似乎感觉到高音的表现略有片面。如果说高音不错的话,那么高音和中音衔接的部分怎么听都有些生硬,都有种发脆的感觉。或者说薄了一些(有人会说不够暖,而我更喜欢用厚薄来相容声音的质感)不过相对来说这部分还是可以接受的!虽然我会说这部分它的表现并没得到我太多宠爱。
对于99块软妹币的“神器”来说,我一开始就不认为它能很好地驾驭交响乐。不过我还是用了自己相对偏向的游戏原声交响乐来进行体验,原因就是这种由交响乐团演奏的游戏OST往往并不一定是全套大编制的。作为一个任地狱粉丝,《塞尔达传说》25周年纪念交响乐专辑是必选的啦!同时我也选择了由伦敦交响乐团演奏的《最杰出游戏音乐》专辑。
如果说之前表现都能接受的话,那么在交响乐上的表现,我的肝儿颤了。交响乐把小米耳机的弱点暴露无疑:声场较窄,完全表现不了交响乐宏大的气势。低音部分受中音和高音影响太多,使得声音相对不够分明。乐器与乐器之间互相影响比较厉害,有点糊了的感觉。看来用小米耳机来听交响乐真的有点自己和自己和自己过意不去的感觉。呵呵,交响乐真心不是小米耳机的菜!至少我这么认为!
小米一贯的形象就是青春,就是流行。小米耳机也是一样,最多的应用应该还是用来听流行歌曲吧。所以接下来我还是回归了常听的歌曲。唉,这才发现自己年纪一把了,我喜欢的歌手也都是大叔大姐的level,大家不要笑话我啊! 呵呵
首先选择了哥哥的曲目。典型的男声表现,单独突出一个方面,小米耳机还是可以做到的,特别是中音或高音部分。哥哥的声音清晰回荡在耳边,一首《我》感觉又像是哥哥在向大家讲述自己的故事,带来了一丝感动。
试听华语音乐就不能错过歌神的表现。在小米耳机的帮助下,歌神张学友那富有磁性的声音绝对可以称得上是高性价比。高音和中音并未出现浑浊的现象,但是有一些细节还是在还原中丢失了,比如一些呼吸、换气和咽口水的声音(好吧,我并不是刁难我们99块的神器,而是希望以后可以更有所改善)
女歌手方面,我比较偏好偏中低音的。所以蔡琴,黄小琥和Adele就理所当然的进入了我的播放列表。正如之前测试的一样,小米耳机在中低音的表现方面绝对不如它在高音方面体现出的那种清晰感。低音部分听上去是做过修饰的,但也不是故意加重很多来讨喜大家的耳朵。特别是在听黄小琥和Adele的时候,有种感觉小米要把这两位姐姐推成梁静茹的架势啊!当然我这里说得是有些夸张了,可确实有点类似这种的感受。毕竟我认为相对真实还原一个歌手的声音还是很有必要的。从这几个女歌手的还原度来说,小米没能让我说出Yes。
最后,我决定再次确定一下小米耳机的低音表现。那么就需要有请被誉为“人声低音炮”的赵鹏出场。
赵鹏的专辑整体配乐以及他本人的声音特点都是以低音见长。那么如果耳机低音表现不好,比如,不管是低音不足还是调音过于偏向低音导致声音不通透,都会被赵鹏的声音暴露无疑。果然和预期的一样,小米耳机表现出低音不足,收得过快。怎么听都觉得人声低音偏薄,而乐器低音没有弹性。感觉总是戛然而止,声音干涩缺乏质感。本木耳虽然不懂复杂的耳机参数,但是我总是坚持一副好耳机给应该可以让聆听者闭上眼睛就能感觉到音乐画面就在眼前,声音就在耳边。而小米诠释下的赵鹏并未带给我我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里所说的没有高品质体验是相对的,小米耳机三频并不均衡。优点和缺点一样明显。高频清晰,穿透里良好,听着悦耳,中频日常使用可以接受,低频则出现了明显的短板,还原和质感都不得不让我吐槽。除了音质,总体来说小米耳机在实用性方面让我眼前一亮:绕线器、抗拉线材和精美的加工工艺都是值得我们尝试一下小米耳机的理由。毕竟“神器”只要软妹币99块。同时我相信更多的用户和我一样,平时安排小米耳机更多的是和手机或iPod之类的播放器约会,而内容也是流行居多。无责任地说一句,这样的应用组合,小米耳机足够使用了,而且还有一点,它也足够亮骚,两个闪亮的小活塞还是可以吸引一些眼球的!
对于耳机产品,我一直相信一分价钱一份货,小米耳机的高调推出,本来我就不期待它能带来什么颠覆性的产品。如果软妹币99就能颠覆业界,那么小米和雷军一定是从火星或是地狱里的乔帮主那里得到了什么独门暗器,哈哈!很多人喷小米广告只会说大话,虚假宣传。从一个非米粉的第三方木耳角度出发,我觉得哪家公司推出产品不做市场宣传呢?这都是正常的商业市场营销行为。何况小米描述的内容也没什么虚假的成分,要说虚假,大家什么时候在肯德基和麦当劳吃到过和照片海报上一样大的汉堡呢?反正我每次都是掀开面包才能看到肉饼的,呵呵!音质方面小米并没能达到发烧水准,那么它的存在有什么意义呢?
大家不妨换个角度从头想想这次小米耳机。这次小米扮演了一个搅局者的角色,是不是和多年前苹果推出第一代iPhone的情形很像呢!当然小米耳机没有像iPhone当时那样带来很多技术上颠覆性的革新。但是大家也看到至少国内一些HiFi发烧厂商因为小米的这一商业行为开始坐不住了,相应的推出了性能更好,价格更低的耳塞产品。其实耳机,特别是高端耳机的利润率是非常夸张的,而小米这次作为搅局者促使很多厂商考虑要从他们高利润率的圣坛上走下来把小米这个从来也没想到过的对手扼杀在摇篮里,本身就证明了其他厂商一点都不轻视小米,反而把它当成一个真正的仇敌。最终作为消费者看到了更多更具性价比的产品,这一切的一切如果没有小米这个搅局者,那么可能还需要很多年才会发生。这不正是小米耳机推出的最大意义吗?直接或间接地,用户们都得益与此。
小米耳机,虽然不满你的音质,但我欣赏你的市场战略,因为雷军你是在用一个工程师的大脑和一颗商人的心在市场上拼搏!希望这次的跨界只是一个开始… …
吐槽你,是因为有期待!希望下一款小米耳机产品能够真正在声学音质上取得突破,让米粉们也可以自豪地大声对世界说:小米耳机——为发烧而生!
木耳 —— HolyPooPoo小P
No tags for this post.
除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或编译,转载请注明: 文章来自
分享给朋友:
查看全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米活塞耳机评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