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云岗石窟以email的中石油以外交方式施压

中国旅游地质资源图说明书_葡萄酒旅游网_
&&:& & & & & & & & & & & &
中国旅游地质资源图说明书
葡萄酒旅游网 &&
来源: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作者: 【】
&&&&一、对旅游地质资源的初步认识与本图编图原则
  (一)对旅游地质资源的初步认识
  旅游地质资源是旅游资源的一种。
  对于旅游资源,有人认为:“旅游资源(Tourism resources)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以山水名胜、自然风光为主的自然资源和历史古迹、文化遗址、革命纪念地为主的人文资源”〔1〕。也有人认为,凡是能够吸引旅游者进行各种旅游活动的自然和社会因素及其产物都可称之为旅游资源。这些因素和产物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既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工制造的;既可以是开发的,也可以是未开发的〔2〕。《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学》一书中,地理学家郭来喜认为,“凡是能为旅游者提供游览、观赏、知识、乐趣、度假、疗养、娱乐、休息、探险猎奇、考察研究,以及友好往来的客体和劳务,均可称为旅游资源”。
  对于旅游地质资源,有人称之为“旅游地学资源”,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有人提出:“旅游地学资源(resource of tourist earth science)是适用于旅游业中的地学方面的资源的物质基础形式”〔4〕。还有人认为,“旅游地质资源系指由于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观赏、游乐、考察、科普价值的,能够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奇、求乐的心理要求的自然景观及与之有关的人文景观”①[1]。
  我们认为,旅游地质资源是指那些具有旅游价值的地质遗迹和与地质体直接有关的人类活动遗迹。它包括了旅游资源中那些在漫长地质历史时期中形成的山水名胜、自然风光等自然遗迹,也包括了在挽近地质历史时期人类形成过程中遗存的人类文化遗址,人类与地质体相互直接作用的人类开发利用地质环境、地质资源的遗迹以及地质灾遗迹等。
  旅游地质资源,不仅和其他旅游资源一样,具有可重复利用性,对它的认识也往往与人们的文化科学素质、灵感有关。同时,由于旅游地质资源和地质作用、地质体密切相关,而且大多数是在漫长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因而还具备空间定位性、永续性、不可再生性,并且更具有鲜明的科学性。
  引人暇想的丹霞地质景观只出现在有红色砂砾岩分布的地区。岩溶地质景观不仅只出现在碳酸盐岩等可溶岩分布区,而且和岩层的产状、厚度、岩性等地质条件有密切关系,还与气温、降水等影响外力地质作用的气候因素有关。由于地质构造活动的差异,我国的现代冰川地质景观只分布在挽近地质历史时期强烈抬升的青藏高原和西部山地地区,如此等等,都说明旅游地质资源的空间定位性,它是无法移动其位置的。
  地质作用的速度除了一些突发性的变化,如火山、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能使地质体瞬时发生变化以外,一般都是较为缓慢的,以千年、万年计时的。相对于人的历史来说,地质遗迹的存在具有永续性。但是,也正是如此,当人们或突发性事件破坏了这些地质遗迹时,它将是不可(或难于)再生的。
  地质遗迹的形成、演化和发展的规律,是地质科学研究的内容之一。在利用地质遗迹进行旅游活动,亦即开发旅游地质资源时,必须大力宣传与之有关的地质科学知识。这就是旅游地质资源鲜明的科学性。
  值得指出的是,旅游地质资源的保护是一个必须特别加以重视的问题。如前所述,旅游地质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这是我们在开发时必须特别重视保护旅游地质资源的根本原因。我国是世界上幅员辽阔、地质条件复杂的国家之一。有许多地质遗迹不只在国内,而且在世界上都具有极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是珍贵的自然历史遗迹和国家乃至全世界的共同财富。在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中,有的已被各级政府划定为不同管理级别的自然保护区,有的甚至在国际上被列入世界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而加以保护(参见本图系《中国地质自然保护区图》),有的被列入世界遗产清单,或被推荐候选列入世界地质遗迹清单(表1)。为了更好地开发与保护,还有的旅游地质资源经各级政府批准建立或被划入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许多与地质体直接有关的人类活动遗迹被政府有关部门列为国家或省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述情况表明,在开发旅游地质资源时,根据不同要求进行保护是十分重要的。
  表1 被国际组织列入或推荐候选列入保护的我国有关单位的名单
  A.列入世界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的
  1.卧龙自然保护区***
  2.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3.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4.梵净山自然保护区*
  5.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福建)**
  6.锡林郭勒自然保护区*
  7.神农架自然保护区*
  8.天山天池自然保护区(新疆)*
  B.列入世界遗产清单的
  1.泰山风景名胜区*
  2.长城
  3.北京故宫
  4.敦煌石窟*
  5.秦始皇陵(包括兵马俑坑)
  6.北京猿人遗址*
  C.推荐候选列入世界地质遗迹清单的
  1.北京猿人遗址
  2.山旺化石遗址
  3.自贡恐龙群
  4.澄江动物群
  5.嵩山国家公园
  6.武陵源国家公园
  7.蓟县中上元古界地质剖面
  A项中有 * 者,保护内容或以地质遗迹为主,或有地质遗迹;有 * * 者,保护内容为孑遗生物
  B项中有 * 者,属旅游地质资源。
  (二)本图编图原则
以地热晕渲为背景,反映旅游地质资源的分布
  在我国广阔的土地上,构造活动千差万别,地质构造种类繁多,内外力地质作用丰富多彩、强度不一,因而造成的地质遗迹千姿百态、变化万千。我国地势的三大阶梯,集中地反映了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的区域性差异。强烈抬升的青藏高原是地势第一级阶梯,被人们称为世界屋脊。其北界、东界分别为昆仑山、祁连山和横断山。它打破了气候的纬度分带,形成了干寒高原气候与冰川为主的外动力地质作用及其景观。而喜马拉雅山地,内动力地质作用强烈,温泉及地热地质景观十分发育并形成特色。第二阶梯位于青藏高原以北、以东,至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云贵高原东缘一线,为海拔米的山地、高原和盆地。西北高山盆地高差悬殊,远离海洋,重山阻隔,是湿润的东南季风影响不到的地方,气候十分干旱,地质作用以重力、冰川、干燥、风力等为主,多沙漠、雅丹、峡谷、咸水湖等地质景观。而横断山脉以东的二级阶梯地区为地形过渡地带,流水、重力等地质营力活跃,加之气候纬度分带明显,是多种地质景观发育的地区。第三级阶梯为地壳大范围强烈沉降的东部平原与差异上升的沿海低山丘陵。在平原地区,流水相对缓慢,堆积作用较为发育,具有旅游价值的地质景观不如二级阶梯发育;而丘陵区气候湿润,降水较多,侵蚀等外力地质作用较为发育,加之人类活动强烈,开发程度高,旅游地质资源十分丰富;台湾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活动带,火山、地热、温泉、地震活动频繁。值得指出的是,三大阶梯上各种地形的分布走向,受地质构造控制,其景观的分布与主要构造线走向具有一致性。
  上述情况表明,区域地势从总体上反映了地质、地理与气候特征的地带性、区域性分布的差异,并且也可以反映受区域地质特征控制的地质景观的区域类型与发育程度。因此,本区域性分布规律。当然,岩性、构造、地貌等条件是区域性规律重要的控制因素,这将在旅游地质资源的分类中予以体现。
  2.旅游地质资源的分类
  旅游地质资源分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目前尚无统一认识,仍在探索之中。对此,我们认为,以旅游地质资源的旅游价值为基础,突出旅游地质资源的地质环境特点进行分类,是简便易行的。
  旅游地质资源的主要旅游价值,大致可以有以下几种:
  (1)地质科学普及与考察;
  (2)山水风光观赏;
  (3)增长文化历史知识;
  (4)疗养;
  (5)开展体育运动与探险活动。
  当然,一种旅游地质资源可以具有一种旅游价值,也可以同时具有多种旅游价值,如河湖既可进行山水风光观赏,又可开展水上体育运动。
  旅游地质资源的地质特点,对于自然地质遗迹,主要考虑形成景观的主要控制因素(如岩性、构造、作用营力等)和景观的形态特征等;对于与地质体直接有关的人类活动遗迹,主要考虑人类活动的类型与方式;对于影响人类生活与生存的地质灾害,主要考虑灾害类型。
  根据上述原则,本图将已知的重要旅游地质资源分为35类,35类的名称及其主要旅游价值见表2。
  3. 对于由国家各级政府或世界有关组织列为不同方式保护的旅游地质资源,在图中给以适当突出的表示。
  (1)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根据其组成中地质遗迹是否占景观的主要地位,分为3类。
  a.以地质景观为主的:地质遗迹在景观中不占主要地位的。
  b.有地质景观的:地质遗迹在景观中不占主要地位的。
  c.其它景观的:景观中很少地质遗迹,而主要是其它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的。本类非本图内容,但因数量极少,为照顾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系列的完整性,也在图中予以表示。
    对于组成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地质资源也予以突出表示。
  (2)可开展旅游的有地质遗迹的自然保护区
考虑到本图系已另编《中国地质自然保护区图》,本图将突出保护区中具有旅游价值的地质遗迹的种类,并在名称注记中说明为自然保护区,不再划分其管理级别。
  (3)列入世界遗产清单的地质遗迹
  被推荐候选列入世界地质遗迹清单的,因处于酝酿中,本次图中暂不特殊表示。
旅游地质资源分类及其主要旅游价值
  类别 名称   主要旅游价值
          地质科普与考察 山水风光观赏 增长文史知识 疗养 开展体育与探险
 重要地质剖面    √       
 重要化石产地
 有特殊价值的矿物、岩石矿床产地√        √
 重要地质构造遗迹  √
 古人类遗址     √             √
 溶洞        √       √     √          √
 碳酸盐岩峰丛、峰林地质景观√    √
 碳酸盐岩山岳丘陵地质景观√     √
 高山钙华地质景观  √       √
 砂岩峰林地质景观  √       √
 土林地质景观    √       √
 丹霞地质景观    √       √
 雅丹地质景观    √       √
 沙漠地质景观    √       √
 花岗岩地质景观   √       √
 火山及熔岩地质景观 √       √     √     √
 变质岩山岳丘陵地质景观√      √           √
 海岸地质景观    √       √
 现代山岳冰川地质景观及登山地√   √                √
 古冰川遗迹     √       
 冻融地质景观    √       √
 峡谷        √       √
 瀑布        √      √
 河湖地质景观    √             √     √    √
 温泉及地热地质景观 √             √     √
 具有特殊意义的泉  √             √     √      
 地震遗迹      √       
 崩塌、滑坡、泥石流遗迹√            
 陨石坠落遗址            √     
 重要的古代水利工程 √             √
 古采矿、古冶炼遗址               √
 古烧瓷遗址                   √
 石窟、岩画及摩崖题刻       √     √
 其它地质景观           √     √     √
 多种地质景观           依其所包含类别而定
  二、中国旅游地质资源分类概述
  1.重要地质剖面
  我国地层出露齐全,各个时代各种类型都有出露。建国以来,经广大地质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基本上查明了我国各时代地层的层序、界线和分布规律,并建立了一系列区域性地层剖面,如蓟县中上元古界剖面、宜昌峡东连沱震旦系剖面、长兴二叠系剖面等。这些剖面在区域对比、基础理论研究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从地质科学普及与考察的意义上说,它们是一种重要的旅游地质资源,特别是那些研究程度高、代表性强的地质剖面更是如此。例如广西桂林南边村泥盆一石炭系界线剖面,研究程度高,于1988年5月被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国际地层委员会泥盆一石炭系界线工作组确定为国际泥盆一石炭系界线辅助(副)层型剖面。该剖面的建立,为世界研究泥盆一石炭系界线提供了地点和丰富资料,同时也为发展桂林以地质科学为内容的国际旅游增添了一个新的场所① ,近年已接待近30个国家和地区上百位专家考察、研究。甘肃兰州市西津村早更新世晚期黄土地层剖面,是目前世界目已知最厚的黄土地层剖面,厚达409.93米。钻孔曲芯保存于甘肃省地矿局博物馆,供人们参观② 。
  2.重要化石产地
  自30多亿年前,地球上出现生命以来,生物迅速繁衍,并以化石的形式记录下了生物的各个门类及其演化过程。中国地域广大,古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因此,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地层中保存的化石也各具特色。如前寒武纪以叠层石、藻类为主,古生代以三叶虫、笔石、腕足类、珊瑚类为主;中生代则以裸子植物、高等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等)为主。尤其是侏罗至白垩纪,可以说是巨大爬行动物──恐龙的时代。新生代动植物化石更加复杂、多样、高等。
  我国第二个国家级地质自然保护区山东山旺古生物化石产地,是我国乃至东南亚地区中新世代表性植物化石群产地,其数量之多堪称世界之最,其中有三分之一的种属已灭绝,动物化石也非常多,著名的有“山旺山东鸟”、“硅藻中华河鸭”、犀牛等化石。对研究该地区中新世生物群、古地理、古气候及地层变迁,提供了丰富的资料〔6〕。
  四川自贡恐龙驰名中外,已发现有恐龙化石的地点50余处。其中,大山铺恐龙化石群、属种多、保存完整且集中。在发掘的2800平方米范围内,各类恐龙及其伴生动物化石数以百计,组成“恐龙群”,包括3个纲、11个目、15个科的十几个属种,有陆生、水生、两栖和空中飞行的古脊椎动物〔5〕,附近还有长达23.3米的巨型乔木化石〔6〕。
  此外,北京延庆、四川江安的硅化木产地也很有名。
  值得一提的是,在科学研究、科普、旅游之外,加工工艺古生物非常受到人们的重视。这是指那些可以用来加工制做工艺品的古生物化石,它们大多分布广、数量大。这种工艺品往往可以成为珍贵的、独具特色的旅游纪念品而得到旅游者的青睐。
  3.有特殊价值的矿物、岩石、矿床产地
  许多矿物、岩石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如萤石、光卤石、玉石、水晶、玛瑙、碧玉、红柱石、翡翠、岫岩玉、寿山石、冰洲石以及太湖石、大理石等。甘肃酒泉夜兴杯是一种晶莹典雅的饮酒器皿,是我国精美适用的旅游工艺品和装饰品,历史悠久,畅销中外。其生产原料为祁连玉(蛇纹岩)。祁连玉质地优良,其色有墨绿、鹅黄、羊脂白等色,花纹天然,光亮透明,给人以美的享受。
  典型矿床有重要的科研意义,疏勒河南岸的硫磺矿床,是我国最大的自然硫矿床,品位高。所产硫磺不仅具有工业价值,而且还由于其结晶完美而具有观赏价值。白云鄂博矿床,不仅是重要的钒、钛、铁矿基地、而且是我国特有的矿床类型,具有重要的科学考察价值。
  4.重要地质构造遗迹
  台湾东海岸是举世闻名的大断裂构造形成的海岸。在这里,太平洋板块插入欧亚板块。特别是台湾东北海岸的清水大断崖,陡崖深洋,壁立千仞,是世界最高的断层海岸。大连“白云山庄莲花状构造”,是李四光先生亲自命名的特殊构造现象。河南嵩山保存了前寒武纪的嵩山运动、中岳运动、少林运动等三次构造运动的遗迹,是重力构造的典型,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
  5.古人类遗址
  据生物学家和古人类学家的研究,人是从猿(类人猿)演化而来的。迄今为止,我国已发现几十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五千多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6〕,从古猿到直立人、智人(早期、晚期)、现代人无一缺失(表3)。这些遗址不仅对研究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有重要价值,而且在科普、旅游方面也有重要意义。
  自1975年,在云南禄丰石灰坝陆继发现了大量的古猿化石。到目前为止,这一遗址仍是世界上唯一的发现腊玛古猿(雌性禄丰古猿)头骨的地点,已有腊玛古猿和西瓦古猿的颅骨5具,上、下颌骨完整的和破碎的四十多件,附连于颌骨的和单个的牙齿一千多个。禄丰古猿材料如此丰富,远远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同类化石地点〔7〕。
  直立人化石以中国发现的地点和材料最多(表3)。北京周口店第一地点是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一个遗址。裴文中于日在此发现了第一个完整头盖骨,从而揭开了人类发形史研究上的重要一页。在年的连续11年的发掘中,共挖得北京猿人的头盖骨5个、头骨碎片15块、下颌骨14块、牙齿147个,此外,还发现一些破碎的肢骨。 这些化石代表男女老少四十多个猿人。同时发现有一百多种动物化石和多种植物化石以及几万件石器和大量用火遗迹。值得一提的是,直立人的典型形态仍然是以周口店的猿人为准则〔6〕。对云南元谋猿人年代的测定,过去李普等报道元谋猿人距今170万年,因而认为元谋猿人是中国已发现的最早的“直立人”。刘东生等人于1983年提出,其年代应不超过73万年。可能距今50-60万年,同时提出公王岭蓝田猿人的年代为距今73-80万年,是中国已发现的最早“直立人”〔7〕。早期智人有营口金牛山和陕西大荔的特别完整材料,也有人认为营口金牛山人为“直立人”。饶有趣味的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地点有一半分布在东经110°附近。
中国主要人类化石和石器时代遗址 (略)
引自:黄慰文,1983年,略加修改,补充。
  6. 溶洞
  我国碳酸盐岩地区有很多具有观赏价值的溶洞,其中有近百处开放旅游。就数量而言,南方又多于北方。广西桂林芦笛岩,广东肇庆七星岩、宝晶宫,贵州织金洞、龙宫,湖南波月洞,湖北腾龙洞,福建将乐玉华洞。江苏宜兴三洞,浙江瑶琳仙境,辽宁本溪水洞(谢家崴子),北京石花洞等,不但以溶洞的规模,而且以地下暗河及种类繁多的洞穴沉积物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
  贵州织金洞属高位旱溶洞,是我国大型溶洞之一,全长11公里。已勘察部门面积约20万平方米,两壁最宽处175米,垂直高度大多在40-100米,最高达150米。洞内空间开阔、造型奇特、景色多变。目前分为“迎宾厅”、“万寿宫”等十多个景点,拥有40多种岩溶积形态,各具特色,被称为“岩溶博物馆”〔8〕。
  贵州独山仙人洞有大小洞穴12个,分两层,通道总长5000米,岩层较薄,地下水丰富。洞内雾气弥漫,雾点附在石钟乳或石面上,析出钙质结晶成各种形状的“石针”、“石毛”、“石枝”,即石幔上能长“毛”,石笋也可生出“叶”与“花”,石上可结出“石葡萄”,而且由于含有三价铁离子,使其呈现出肉红色,有的因含铜盐及铁而呈浅蓝色〔9〕。
  北京石花洞是目前北方大型溶洞之一,现已探明的一层至五层岩洞,长约2500米。一、二层现已对外开放,长1362.25米,面积13668.6平方米,有33种岩溶堆积形态,最为典型的是众多的五彩石旗和奇异的石盾及国内洞穴中仅有的月奶石。三层及三层以下洞层,为封闭式洞层。处于青年发育期的第三层长约500余米,洞内如花似锦,一片银雕玉砌,绚丽多姿的石枝影照着清澈的地下水塘,千姿百态的多层石花,针状、团状、雪花状晶花石毛正在生长,如花怒放;小巧玲珑的石灯,晶莹含露的鹅管等把三层镶嵌成华夏洞穴之冠。四层、五层……数不尽的岩溶奇景,使人如入仙宫① 。
  天生桥为岩溶发育后期产物。贵州花溪南明河上的天生桥、江西彭泽龙宫洞“龙门”,四川洗新“石拱桥”都是有名的天生桥。
  7.碳酸盐岩峰丛、峰林地质景观
  我国碳酸盐岩出露面积为91万平方公里,以湘西、鄂西、黔、桂、滇东较为集中,在太行山区、鲁中及晋西北有大面积出露,昆仑山脉及西藏高原局部地区也有出露。岩溶发育程度受气候、地质、水文地质等条件的影响。地表的岩溶地质景观、大体可分三种类型:在两广及贵州、滇东高原,气候炎热,雨量充沛,降雨量大于蒸发量,碳酸盐岩质纯层厚,以侵蚀一溶蚀或溶蚀作用为主,发育了峰丛、峰林地质景观及流量较大的地下河,其分布范围与1400毫米等雨量线相近。在川东、湘鄂西地区,气温和降雨量不及前者,化学作用减弱,物理作用增强,以侵蚀一溶蚀作用为主,发育了岩溶丘陵与溶蚀洼地地质景观及流量较大的泉及地下暗河。在我国北方地区,侵蚀作用进一步增强,以溶蚀一侵蚀作用为主,地表岩溶不甚发育、形成了以岩溶山地和岩溶大泉为主的地表景观。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这是对我国碳酸盐岩峰丛、峰林地质景观代表性地区桂林及阳朔的赞誉。漓江桂林至阳朔段,两岸山峰多从平地拔起,或孤峰亭亭,或峰丛连座,或峰林簇拥,众多的山峰姿态各异,形肖神似,比拟无穷;江水回环,蜿蜒如带,山环水抱,山水相依,步移景异,真是“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桂林已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此外,云南文山的峰林也有“平地涌千峰”的壮景。
  云南石林是在晚第三纪湿热古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巨型石芽,面积40余万亩、最高达50米,有“万千石笋拔地起,森严刀剑指向天”的气势,有“阿诗玛”等造型。此外,四川兴文石林(石海洞乡)、贵州泥凼石林、福建永安鳞隐石林也较典型〔9〕。
  8.碳酸盐岩山岳丘陵地质景观
  北岳恒山是我国名山之一,属北方碳酸盐岩山岳地质景观,并为一断块山。其断层面正对桑干河地堑的大同盆地。恒山景观秀美,尤其是恒山主峰天峰岭一带,一层陡崖,一层绿带,层次十分明显,加之翠屏峰的悬空寺等人文景观,景色更为壮观。
  9.高山钙华地质景观
  高山钙华是世界罕见的地质景观,以四川黄龙寺和云南白水台最为著名。黄龙寺五彩池成百上千,层层叠叠,千姿百态,五彩缤纷。池水呈现五彩的原因为碳酸钙沉积含有不同杂质。这种钙华沉积是在海拔米大面积石灰岩分布区内,含有高浓度的碳酸钙的坡面水流过所形成的〔10〕。
  10.砂岩峰林地质景观
  砂岩峰林地质景观发育于湘西北的张家界、索溪峪、天子山等自然保护区中,现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了武陵源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成景岩层为泥盆系云台观组,岩性为中厚层状石英砂岩夹薄层粉砂岩、砂质页岩、页岩,厚度大于500米,岩层产状平缓,倾角小于20°,完全内切的垂直(层)节理发育。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内,经受地球内、外地质营力的作用和改造,雕塑成峰林、柱峰、方山、石林、峡谷、嶂谷、幽谷等造型奇特的砂岩峰林地质景观① 。该类型景观为国内外罕见,是我国独特的旅游地质资源。
  11.土林地质景观
  土林,系第四纪湖泊、河流相的粘土、砂、砾石等松散堆积物在干燥气候环境中,受季节性雨性的淋蚀、冲刷而成。这类堆积物产状平缓,在地表流水的侵蚀下,被切割得千沟万壑。在某些层位中,由于铁质胶结物富集,风化后形成质地坚硬的铁帽,使其下部地层得到保护,从而形成如塔如柱的土林〔11〕。土林一般分布于湖相沉积的小盆地,以云南元谋盆地的班果、歪保最为典型。此外,四川西昌、吉林乾安、甘肃天水也有分布。元谋土林发育在第四系下更新统元谋组第三、四段河湖相堆积物中,成岩程度低,为半胶结状态,胶结物为铁质、钙质、泥质。土林形态有土芽、大堡、尖笋、帽尖等,土林高大雄伟,层层叠叠,风格独特。吉林乾安“狼牙棒”土林,南北长7.5公里,东西宽1公里,沟壑纵横、土柱林立、状如狼牙。
  12.丹霞地质景观
  丹霞地质景观发育在中生代到老第三纪的陆相红色岩系中。这些红色岩系的岩石为铁钙质混合胶结,胶结程度不均,且具有砂岩、砾岩、页岩交互成层的特点。岩层产状多呈水平状或近似水平,节理发育,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侵蚀、溶蚀等纵使作用下,形成了城堡状、宝塔状、针状、柱状、方山状、棒槌状、蘑茹状或峰林状地质景观〔6〕,即丹霞地质景观。丹霞地质景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云、贵、川、陇、冀北。较著名的有广东仁化丹霞山,福建武夷山,浙江方岩、江西圭峰、龙虎山、安徽齐云山、甘肃麦积山、崆峒山,河北承德棒锤山等。丹霞地质景观一般岩体完整巨大,整体感强。如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的仙掌岩高200多米、长600多米,且无裂缝。由于红色岩层有明显层理构造,有的地区受断裂构造影响,倾斜岩层,易产生单斜山,使一峰多姿。如江西圭峰及福建武夷山。由于差异风化及岩层含有钙质。可被溶蚀冲刷成洞穴,但规模一般较小,如丹霞山的“梦觉关”、赣州的“通天岩”。由于红层垂直节理相对较为发育、在风化、流水、地震等作用下,易产生重力崩塌,形成悬崖峭壁、孤峰、峰林等造型,如武夷山的玉女峰、圭峰的中老人峰等。武夷山以三十三峰、九十九岩和九曲溪构成“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的绝妙景观,有“碧水丹山”的美称。丹霞山登山道路依山傍水,一面是陡峭山崖、一面是峡谷悬流,有“赤壁丹霞”之赞誉。
  13.雅丹地质景观
  我国63.7万平方公里的戈壁沙漠地区中,雅丹塔里木盆地的罗布泊一带,柴达木盆地边缘和准噶尔西部地区特有的风成地质景观。雅丹是维吾尔语的音译,意为“风蚀垄槽”或“具有陡壁的土丘”。它是指干旱区内中生代或新生代早期沉积的河湖相岩层,经风力“雕琢”形成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或貌似城堡的景观等〔12〕〔6〕。罗布泊洼地为更新世湖相沉积物,雅丹分布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分孔雀河、白龙堆、三陇沙、阿奇克各地等4个雅丹区。雅丹区内风成“古堡”拔地而起,群集戈壁,奇特险峭酷似高楼城堡和残垣断壁,千姿百态。有的规模巨大,高可达20米,宽10-20米,长10-20米。位于准噶尔西部的乌尔禾雅丹,是早已闻名中外的“魔鬼城”。在它的东南500多公里处,是奇台县将军戈壁的“新魔鬼城”。此外,青海柴达木盆地边缘的冷湖、茫崖等地都有雅丹分布。
  14.沙漠地质景观
  沙漠浩翰无垠,杳无人烟,尽管沙丘、沙垅、沙山等景观雄伟多变,海市蜃楼幻影无穷,但是连科学考察都难以深入沙漠腹地。因此,目前沙漠旅游一般都局限于沙漠的边缘地带。这里最具吸引力的要属鸣沙。宁夏中卫沙坡头、甘肃敦煌月牙泉鸣沙山、内蒙古达拉特旗罕台川响沙湾等地鸣沙都很著名。建立沙漠公园,选用适合沙漠中生长的植物,形成人工绿洲,使生态环境向良性转化,这种特殊的沙漠改造工程令人向往。我国治沙工作搞得较好的有宁夏中卫沙坡头自然保护区及甘肃武威沙漠公园,都是以治沙为特色的旅游地质资源。
  15.花岗岩地质景观
  我国的花岗岩分布十分广泛,约占全国基岩出露面积的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以闽南沿海和东北北部分布最广。花岗岩地质景观有柱峰、岩洞、石蛋三种类型,可以单独构成景观,亦可组合成景区景观。千山、医巫闾山、云蒙山、盘山、老岭、崂山、普陀山、天台山、嵊泗列岛、黄山、九华山、天柱山、太姥山、清源山、鼓浪屿万石山、鼓山、青芝山、三清山、鸡公山、衡山、罗浮山、桂平西山、华山、太白山、祁连山、贺兰山等都是典型花岗岩地质景观〔9〕〔13〕〔14〕。
  花岗岩由岩浆冷凝成为岩石的过程中,由于受地质条件控制,发育不同方向的节理,出露地表后,在垂直节理发的地方,由于多种内外力地质作用,易产生崩塌,形成峭壁悬崖,孤峰擎天,石柱林立等景观,如黄山的莲花峰、炼丹峰和天都峰,三峰鼎立最为奇秀;华山的东南西北中五峰相峙,远看如莲花,极为险峻;天柱山的天柱峰,九华山的观音峰等也非常典型。
  花岗岩块崩落在深谷悬崖之下,磊叠成许多曲折幽深的岩洞,如福建云洞岩、河南碴岈山、内蒙古嘎仙洞等。
  球状风化景观,著名的有海南天涯海角、鹿回头、“南天一柱”,浙江普陀山的“师石”、辽宁千山的“无根石”,安徽天柱山的“仙鼓峰”和黄山的“仙桃石”、“莲花峰”等。
  花岗岩表面风化,其风化裂隙水往往循环深度较小,又经常以泉的形式出露地表,构成泉水溪流等水景。如鸡公山的宝剑泉、普济泉、甘泉、清泉、灵泉、蚀泉、九华山的舒姑泉等。当溪水流过悬崖峭壁时,还可形成瀑布,如崂山的“九水明漪”、“飞瀑潮音”,鸡公山的龙潭瀑布、松林湾瀑布,九华山的桃岩瀑布,天柱山的四井瀑布、三叠瀑布。因此,几乎所有花岗岩景观类风景区中都有泉流溪水和瀑布景观。
  16.火山及熔岩地质景观
  我国的火山地质景观分布在东北、内蒙古、山西、山东、雷州半岛、海南岛、长江下游、闽浙沿海、台湾、澎湖列岛及滇西等地。全国现有火山1060座,仅东北地区即有火山40多处、800多座,受构造控制,大体沿断裂方向带状展布。长白山火山由巨型火山锥及近百个矮小火山锥组成,是我国最大的层状复式火山锥体,也是我国最高的火山。阿巴嘎旗火山群为我国火山锥数量最多的火山。龙岗火山群,有火山锥164个,数量居全国第二位,有8个火山口湖,是我国火山口湖最多的火山。五大连池火山由14座火山及5个堰塞湖组成,景观十分独特,有“火山博物馆”之称,是我国最早建立的火山地质自然保护区,同时也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5〕。镜泊湖火山以火山口森林、熔岩洞穴(其中2号熔洞最为壮观,长达500多米),熔岩型瀑布闻名于世,是省级自然保护区,同时也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5〕。这里火山群,共有102个火山锥,外形完整,以景色秀丽、气势雄壮,具有粗犷奔放的自然美而闻名遐迩。塞外高原的大同火山群,拥有30余座火山,是华北火山最为集中的区。我国南部边陲新的火山中心,位于云南省腾冲,约有40余座火山、80多处温泉分布在县城周围。打鹰山是其中火山锥最完整的一座新火山,山体相对高差为645米,为我国罕见的高大火山〔12〕。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北部约有100座火山,其中以马鞍形、火山口呈漏斗状的马鞍山,山体呈笔架式的笔架岭,湖光岩的火山口湖为代表。涠洲岛是我国最年轻的火山岛,典型的火山地貌与海蚀地貌互为增色,不仅是旅游胜地,也是极好的教学、科研基地。
  第四纪玄武岩熔岩保持的原始流动构造,有着丰富多彩的造型,有的还有熔岩洞穴发育。五大连池的熔岩“石龙”上,显示了波状、木排状、绳状、蟒状、旋涡状等熔岩流动构造,还有石瀑、石熊、石虎、石爬虫等造型、维妙维肖、栩栩如生。玄武岩石柱是岩浆溢出地表冷却收缩而成的柱状节理切割所成。我国南京六合桂子山、吉林伊通、广东佛山王借岗、福建澄海牛首山、四川峨眉山金顶等地的玄武岩石柱都很典型。
  中生代流纹岩地质景观,不同于新生代火山玄武岩熔岩地质景观。由于流纹岩抗风化性强,在垂直节理发育的情况下,形成了一些造型奇特的石峰、石柱和洞穴。雁荡山最为典型,被誉为“天下奇凤”,有“造型博物馆”的美称。雁荡山的石峰、石柱以灵峰最为有名,其夜景有人描述为“牛眠灵峰静,夫妻月下恋,牧童偷偷看,婆婆羞转脸”,精辟刻画了从不同角度看灵峰,有不同的拟人、拟动物的形态造型。雁荡山的洞穴有两种,一种是流纹岩熔岩流动时由于固结不均,局部岩浆流失或两次熔岩流中间未充满而形成的熔洞,例如方洞及关刀洞等;一种是沿垂直裂隙崩塌形成的竖洞,例如将军洞、观音洞等。雁荡山还有许多瀑布,是流纹岩表面风化裂隙水以泉的形式排泄后,遇悬崖绝壁形成的,最为著名的是大龙湫。该瀑布高达190米,气势磅礴、风景优美,是我国单级落差最大的瀑布。
  17.变质岩山岳丘陵地质景观
  我国变质岩地质景观较多,著名的有泰山、嵩山、五台山、武当山、梵净山等。泰山以山体高大及形象雄伟著称,尤其是由泰山杂岩组成的南坡,山势陡峻、主峰突兀,山峦层层叠起,形成了“一览众山小”的气势。泰山于1987年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清单。梵净山海拔2572米,相对高差悬殊,达2000余米,拔地而起,出露于群峰之颠,巍峨壮观。梵净山由千枚岩、板岩、片岩组成,在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下,造就了无数奇峰怪石,例如鹰嘴岩、蘑菇岩、冰盆等。凌空垒叠的“万卷书”,远看如同千页纸叠成的万卷巨著。梵净山的金顶,有一天生桥连接了劈开金顶的剪刀峡,为一大奇观。
  18.海岸地质景观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万公里,沿海岛屿5000多个,全部海岸线总长3.2万公里。
  沙岸主要分布在杭州湾以北,以海积景观──沙滩、沙山等为主,以兴城、北戴河、昌黎黄金海岸、青岛、台湾岛西海岸、海南岛沿岸等为代表,是我国重要的休养旅游地。每个旅游区都有可容纳几万人的海滨浴场。值得一提的一处海积地质景观,是辽宁大笔架山与海岸之间的“天桥”。它是沙石贝壳随海流运动天然形成的沙堤。长2公里、宽30米。每逢潮落,天桥大路袒露水面;潮涨则隐没海中,笔架山遂成孤岛。另外,天津的三条贝壳堤,有力地证实了海岸线在这一地区的变动,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岩岸以海蚀地质景观为主,主要分布在辽宁大连满家滩(现金石滩),河北北戴河、山东长岛、蓬莱、烟台、威海、成山角,浙江普陀山、嵊泗列岛、福建厦门鼓浪屿、平潭岛,广东汕头、深圳、电白,广西北海、涠洲岛,海南鹿回头以及台湾西子湖、淡水、基隆等地。海蚀崖、海蚀柱、海蚀蘑菇、海蚀穴、海蚀拱桥等海岩地质景观,使这些地区成为旅游胜地。
  生物海岸除红树林海岸外,还有珊瑚礁海岸,仅限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于亚热带浅海环境产物,是生长的造礁珊瑚骨骼形成的堆积物。如海南三亚珊瑚礁自然保护区。由珊瑚岛组成的南海诸岛,就象漂浮在碧波荡漾的南海上的洁白花环,晶莹夺目、竟相争辉。
  潮汐具有巨大的能量,是海岸地质作用的重要营力之一。钱塘江大潮,位于杭州湾边的海宁市,每年农历8月16日-18日潮头最高,最为壮观,以千古绝称的“海宁潮”而著称天下,盐官镇一带则是观潮的最好去处。
  19.现代山岳冰川地质景观及登山地
  从4000万年前的渐新世开始,印度板块不断北移,插入欧亚板块之下,致使青藏高原隆起成为现今世界最高的高原,很多高峰超过6000米。全世界8000米以上的14座高峰,全部座落在青藏高原边缘的喜马拉雅山和喀喇昆仑山。自1980年以来,我国有几十座山峰成为对外开放登山地,它们发布在青藏高原及周围,其中包括珠穆朗玛峰、乔戈里峰、希夏邦马峰、贡嘎山、托木尔峰、博格达峰等(见表4)。这些登山地方世界登山旅游活动提供了无以伦比的场所。我国现代冰川主要分布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区,是登山爱好者向往的探险地。“冰雪旅游”是现代山岳冰川地区开展的十分诱人的旅游项目。我国最长的冰川音苏盖提冰川,长42公里,为世界登山者及“冰雪旅游”爱好者向往。祁连山新建的冰川旅游区,面积4平方公里。游人登上4300米高峰,可以观赏“七一”冰川奇景〔6〕。贡嘎山是世界上山岳冰川最发育,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有现代冰川71条。海螺沟是贡嘎山东坡的一条冰蚀河谷,以发育典型的海洋性冰川闻名遐迩。海螺沟冰川是贡嘎山规模最大的一条冰川,也是亚州位置最东、下降海拔最低的高山冰川之一,现长14.7公里,面积16平方公里,跨越于海拔6750米与2850米之间,在纵向上明显地分为粒雪盆(海拔米)、大冰瀑布(海拔米)和冰川舌(海拔米)三级阶梯。现在,海螺沟已辟为“冰川公园”〔16〕。
中国的主要登山地
  顺 序 山峰名称 海拔(m) 山系名称 所在地区 备 注
  1  珠穆朗玛峰 8848 喜马拉雅山 中尼边界
  2  乔戈里峰  8611 喀喇昆仑山 中国和克什米尔界
  3  加舒尔布鲁木峰 8068 喀喇昆仑山 中国和克什米尔界
  4  布洛阿特峰 8047 喀喇昆仑山 中国和克什米尔界
  5  加舒尔布鲁木第二山 8034喀喇昆仑山 中国和克什米尔界
  6  希夏邦马峰 8012 喜马拉雅山 西藏南部
  7  木孜塔格峰 7723 昆仑山 新疆和西藏之间
  8  公格尔山 7719 昆仑山 新疆
  9  公格尔九别峰 7595 昆仑山 新疆
  10 贡嘎山 7556 横断山 四川
  11 慕士塔格山 7546 昆仑山 新疆
  12 托木尔峰 7435 天山 新疆
  13 慕士山 7282 昆仑山 新疆
  14 玛卿岗日 6282 阿尼玛卿山 青海
  15 四姑娘山 6250 邛崃山 四川
  16 雪宝顶 5588 岷山 四川
  17 博格达峰 5545 天山 新疆
  18 各拉丹东雪山 6621 唐古拉山 青海 长江源
  19 祁连山主峰 5547 祁连山 甘肃
  20 果洛山 5369 巴颜喀拉山 青海
  21 雅拉达泽山 5202 巴颜喀拉山 青海 黄河源
  注:前17位为对外开放登山地
  20.古冰川遗迹
  我国东部末次冰期冰川地质景观分布在太白山(3667米)、达里加山(4636米)、螺髻山(4350米)、小相岭(4250米)、台湾玉山(3950米)及中央山脉(3797米),我国与朝鲜交界处的长白山(2749米)。其中太白山的古冰川地质景观比较典型。以八仙台为中心,冰斗与槽谷呈辐射状展布,冰溜面、羊背石、多级水坎、冰蚀湖等说明该区以海洋性冰川为主;而高山区发育有石环、多边形土、石海、石河、冰缘岩柱、财屑堆等,则为大陆性气候的冰缘景观,说明太白山的古冰川具有过渡性质〔17〕。
  另外,有人认为,在北京附近、江西庐山、浙江天目山、安徽九华山、湖北九宫山等地,有古冰川遗迹存在〔18〕,但也有人认为〔17〕这些地质景观不是古冰川所造所的。
  21.冻融地质景观
  我国冻融地质景观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黑龙江北部的冻土分布地区。主要类型有冰椎、冰丘、热融滑塌、热融湖塘、热融沉陷、冻土草沼、石环等,以青藏公路沿线的62、68、85、109道班、五道梁、风火口等较典型〔19〕。
  22.峡谷
  由于新构造运动的抬升,流水冰川等下刻作用形成了谷地狭深、两壁陡峭的地质景观。按其横断面形态,可分嶂谷、V型谷、“一线天”。我国较著名的嶂谷为怒江双腊瓦底嶂谷、长几百公里。V型谷较著名的为长江三峡、虎跳峡、黄河龙门峡。长江三峡西起奉节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全长200多公里,河谷深切、两岸山峰秀丽、景点众多,“一线天”,以福建永安桃源洞“一线天”最出名。它长120米,高30-40米,不仅规模巨大,而且险峻、深邃、完整,两侧岩壁象刀削剑劈一样。峡内最窄处仅容一人通过。此外,还有北京云蒙山“一线天”,九华山天柱峰“一线天”,苍岩山“一线天”等不胜枚举。
  23.瀑布
  我国的瀑布很多,主要分布在由山岳、高原、盆地构成的海拔米的第二级阶梯地区,以及东部的丘陵山地地区。我国最大的瀑布──黄果树瀑布,落差66米,宽30-40米,洪水期流量可达2000立方米/秒,是岩溶型瀑布的代表。黄河壶口瀑布,高34米,瀑前河槽深30多米,是断裂差异侵蚀型瀑布的代表。长白山天池瀑布和镜泊湖吊水楼瀑布则是熔岩瀑布的代表。我国落差最大的瀑布为河南省修武县北部的云台山瀑布,总落差为320米。
  24.河湖地质景观
  河流地质景观指江岸石矶、江心洲、岛屿等。太阳岛是哈尔滨市松花江中的沙丘岛,以碧水环抱的原野风光为特色,是我国有名的避署游览胜地之一。马鞍山市采石矶、南京燕子矶、岳阳城陵矶合称“长江三矶”,尤以采矶著名。采石矶悬崖峭壁兀立江流,遥对天门山、万里长江一泻而下。
  湖泊有天然湖泊和人工湖泊(水库)。
  我国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天然湖泊有2800多个,总面积超过8万平方公里,数量虽然不少,但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只有15个。我国的湖泊主要分布在青南藏北高原和东部平原,其次是云贵高原、内蒙古、新疆和东北区。青藏高原是我国湖泊最多的地区,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数量最多的高原湖区,大部分为内陆盐湖或咸水湖,且多属构造湖,湖泊形状受构造控制。如我国最大咸水湖──青海湖、我国第二大咸水湖和世界上湖面海拔最高的大湖纳木错、黄河源头的扎陵湖及鄂陵湖。此外,高原上还有冰川肖(如帕桑湖)和堰塞湖(如易贡错)。柴达木盆地的察尔汗盐湖为我国最大的盐湖。东部平原是我国淡水湖泊最为集中的地区,以河成湖为主,如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武汉东湖等;海成湖以杭州西湖、太湖著名;构造湖以我国第五大淡水湖巢湖为代表。云贵高原大部分为构造湖和岩溶湖,前者以滇池、洱海、抚仙湖著名,而后者以草海为代表。东北地区多火山堰塞湖(如五大连池、镜泊湖、达赉诺尔)及火山口湖(如长白山天地)。蒙新地区多风成湖。上述湖泊大多是各种类型的代表,而且以风光闻名,是全国著名的湖泊旅游区。
  人工湖泊(水库),原为发展灌溉、电力等目的而建。但人工湖兼有自然的清新秀丽与人文工程的雄伟壮观,增加了观赏内容。长江的葛洲坝,贵州的红枫湖,北京的龙庆峡水库,辽宁的大伙房水库,河南的三门峡水库,青海的龙羊峡水库等,都已成为有名的风景区。
  25.温泉及地热地质景观
  用温泉进行沐浴医疗,2000多年前我国已有记栽。我国目前温泉在2600处以上,区域分布规律明显,以藏南、滇西和台湾省最集中,温度也高;其次是东南沿海及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但其温度不及前者;其他地区则较为分散,温度一般也较低。众所周知,温泉与地热活动息息相关,而地热带的分布往往与深断裂带基本吻合。羊八井、塔各加间歇泉、谷露温泉等位于藏滇地热带。这里是印度、欧亚两大板块边界,著名的雅鲁藏布江深断裂带为大陆板块碰撞的接合带(地缝合线)。吉林长白山温泉、辽宁汤岗子、五龙背等温泉和山东龙泉温泉等所处的胶辽地热带,则位于几乎纵贯中国东部的郯城一庐江断裂带上。上述温泉地热地质量景观的分布表明:从中国所处欧亚大陆板块的外缘向内部(基本上由南到北、由东向西),温泉的温度逐渐降低,数量和密集程度逐渐减小,明显反映出其受大地构造、地壳现今活动性及地幔热对流作用差等控制的规律〔20〕。
  26.具有特殊意义的泉
  内蒙古维纳矿泉分布于一条近南北向的U型谷中,在200平方米范围内出露7处。矿泉溶解气体高达89.7-422.4毫升/升,主要为CO2,还含有Fe、Mn、Si、F、Co、V、Ca、K、Na、Rn、Li、Sr、Ba、B等元素。冬季、春季温度0.5-2℃夏季、秋季3-4℃。北方碳酸盐岩发育区,常常有一些岩溶大泉,成为重要的水源或著名的风景名胜地。山西娘子关泉、河北百泉、山东济南的趵突泉、珍珠泉、黑虎泉等就是这类大泉中最著名者。另外,许多地方还有一些名泉,如杭州西湖的虎跑泉、龙井、玉泉,北京的玉泉山泉,无锡的天下第二泉等。
  27.地震遗迹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除浙江、贵州外,各省都发生过6级以上的地震。我国共有12个地震带,即东部地区的郯城一庐江、河北平原、汾渭、燕山一渤海、东南沿海和台湾等地震带;西部地区的北天山、南天山、祁连山、昆仑山、喜马拉雅山等地震带和中部的南北地震带。地震使地面断裂变形,引起建筑物倒塌损坏,造成人员伤亡及社会财富的损失。1976年7月,唐山7.8级大地震,震中烈度11度、摧毁了整个唐山市,死亡24.2万人,损失达100亿元。1983年在残存的地震遗迹中,确定了7处建筑物破坏和地面开裂等遗迹加以重点保护,供科学考察和旅游参观。明万历年间的琼州大地震,大片陆地陷落成海,形成今日位于海南省琼山到东部的东寨港和著名的“海底村庄”遗址,其科研旅游价值很高。山东威海双岛港的“海底森林”,是2800年前地震时地面陷落的遗迹。还应指出,山区地震还常常诱发崩塌、滑坡等现象,崩滑物堵塞河流则形成地震堰塞湖。四川黔江县小南海即为1856年5月一次地震而成的堰塞湖。四川茂汶县的迭溪海子是1933年迭溪大地震形成的堰塞湖。记录西昌地区几百年间地震情况的文物──西昌地震碑林,也可作为地震遗迹,供人们游览凭吊。
  28.崩塌、滑坡、泥石流遗迹
  崩塌、滑坡、泥石流是我国山地地质灾害的重要类型。典型的崩塌、滑坡、泥石流遗迹具有重要的科学考察价值。
  西南地区,为我国崩塌、滑坡发育的主工地区,类型多、规模大、发生频繁、分布广泛、危害严重;西北黄土高原地区,以黄土滑坡、崩塌为特征〔21〕。秦巴山区有被称为“山崩博物馆”的陕西翠华山,地处秦岭北侧大断裂带,山高坡陡,岩石破碎,节理发育,风化强烈,是崩塌典型地区。甘肃洒勒山滑坡是黄土高原上保存最完整、研究程度最高的巨型滑坡。该滑坡发生于日,4000多万立方米的土体几十秒内急剧下降,使洒勒山、新庄、芒顺三个村庄被毁,死亡220人,重伤22人,埋没牲口400余头,粮食13万公斤,水库两座,经济损失达10万元以上。位于湖北省长江北岸的新滩滑坡,滑坡体积3000多万立方米,由于预报成功,未造成人员伤亡,且使经济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我国的泥石流的分布明显受地貌、地质和降水条件控制。集中分布在地势三级阶梯的两个地形过渡带上。在上述两个带中,泥石流又集中分布在一些沿大断裂、深大断裂发育的河流沟谷两侧。这是我国泥石流的密度最大、活动最频繁、危害最严重的地带。在各大型构造带中,高频率发生的泥石流又往往集中在板岩、片岩、片麻岩、混合花岗岩、千枚岩等变质岩层,泥岩、页岩、泥灰岩、煤系等软弱岩层和第四系堆积物分布区。泥石流的分布与大气降水、冰雪融化待特征密切相关。高频率发生的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湿季较明显、较暖温、局部暴雨强度大、冰雪融化快的地区〔21〕,如云南、四川、甘肃、陕西、西藏等省区;低频率发生的稀性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南主地区。东川市南北不足90公里的河谷沿岸有较大灾害性泥石流沟107条,灾害频频发生,年年都有。其中,蒋家沟暴发频率高达28次/年,多次堵塞小江,造成上游被淹,最长一次堵江长达3年之久,使上游交通中断3个月。
  29.陨石附落遗址
  陨石是研究宇宙地质的重要材料。现在已知我国发生过五次较大的损石雨。即(1)明代广西南丹县境内的铁陨石雨(1958年发现其遗迹);(2)1972年吉林双阳县境内的石陨石雨;(3)日15时吉林地区降落的陨石雨。散落范围约590多平方公里。收集的完整陨石共200多块,总重达2.7吨以上。其中重量最小的500克以下,最大1.770吨,大大超过美国收藏的、世界上最大的石陨石重量(1.076吨)。这次石陨石雨无论数量,重量和散落范围,都是世界罕见的;(4)日8时54分,湖南常德地区的石陨石雨,规模、数量和范围均小于吉林陨石雨〔11〕;(5)沈阳发生过陨石雨。
  30.重要的古代水利工程
  为了发展农业或水上交通,我国从古代起就兴建了规模宏大的水利工程,著名的京杭大运河、都江堰、灵渠、郑国渠、坎儿井、宁夏秦渠、汉渠、唐徕渠等。有不少保存至今,显示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有的还有继续发挥作用。
  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公里,纵贵京、津、冀、鲁、苏、浙六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始凿于公元前5世纪(春秋末期),后经7世纪(隋)和13世纪(元)两次大规模扩展,成为以天然河道加以疏浚修凿连接而成的南北水上大动脉,向为历代漕运要道,对南北文化、经济交流起过重大的作用。现经过疏浚,并建有江都、淮安等枢纽,又成为“南水北调”的重要通道之一〔22〕。
  灵渠是秦始皇进军西南的重要水上补给线。它连接湘、漓两江,沟通了长江、珠江两大水系。
  都江堰水利工程则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驯服了水患严重的岷江。自此,成都平原“沃野千里,号为际海”。
  位于陕西泾、洛二水之间的郑国渠遗址,曾是古代关中平原的人工灌渠,战国后期开凿。当年,渠水三百多里“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约合现在280万亩),“亩收一种”(六斛四半),关中成为沃野。
  坎儿井,古称“井渠”,《史记》中已有记载,是新疆吐鲁番、哈密等干旱地区流行的利用地下渠道灌溉农田的水利设施。每条长数里至数十里不等。历史上总长上万公里,现仍存1100多条,总长3000多公里。
  宁夏秦渠、汉渠、唐徕渠等,为秦汉屯垦时的灌溉工程,至今历经修整,灌溉面积不断扩大〔22〕。
  31.古采矿、古治炼遗址
  采矿业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殷周的青铜、春秋战国的铁业,秦汉的井盐、汉魏的煤、魏晋的天然气,对当时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残留的遗址或遗迹,不论在社会历史上、还是在科学考察、旅游上都有一定的价值。
  湖北大治铜绿山遗址,为石采矿、古治炼遗址中驰名的一处。该遗址矿区面积8平方公里,清理出西周、春秋至汉代的各种木架支护的古矿井数条,竖井、斜井、平巷纵横重迭,采矿深度达50米。井下有铜斧、船形木斗、辘轳等多种采矿工具。地表现存40万吨古炼铜炉渣及八座春秋时期的炼铜竖炉,有的炉还存有鼓风口、通风沟、排放孔等。遗址地表还有石砧、石球等碎矿、磨矿工具。附近还存有殷商,西周遗物及宋代炼铜地炉等遗迹〔23〕,其中,保存较完整的一处矿井群已作为遗址博物馆向游人开放。
  自贡素以盐都饮誉古今。自东汉章帝开凿“富世井”和南北朝开“大公井”以来,已开凿一万三千多口盐井。其生产技术、工艺为当时世界先进水平。1833年开凿的?海井(又名兴海井)深达1001.42米,是世界第一口超千米井。清乾隆时的小桥井,是目前天气持续生产时间最长的井。清光绪19年(1983年)开凿的东源井生产至今,其产气时间之长、产量之大、气流之稳定在在然气发展史上罕见。俗称天车的木制井架,最高达113米。现存的88米高井架雄伟壮观。现在,自贡盐井已建成特色鲜明的专业性博物馆──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向游人开放〔5〕。
  32.古烧瓷遗址
  瓷器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据出土文物证明,早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我国就已开采利用瓷土资源,烧制器皿,出现了原始青釉瓷。到了西周时期,由原始瓷发展为瓷器。我国瓷器以青瓷、白瓷和彩瓷为主要品种。到唐代,北方邢窑的白瓷与南方越窑的青瓷,代表了这个瓷业空间兴盛时期的最高成就,被称为“南青北白”。当时长沙铜官窑创造了一种多色的花釉瓷器,其中有黄色釉下彩,青釉带褐彩瓷,以及青釉加贴花褐彩瓷。唐三彩也很有名,所谓“三彩”是因为一件彩陶上基本有三种以上色彩。宋瓷在中国瓷器史上有重要地位,它以高度发展的单色釉而著称。青瓷有汝窑、官窑、龙泉窑、哥窑、耀州窑等;白瓷有定窑、磁州窑、德化窑;影青有景德镇窑;黑瓷有建窑、磁州窑、吉州窑等;各具特色〔24〕。青花瓷唐代已有试制,元代达到成熟地步。“元青花”的烧制成功,在瓷器发展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促使彩瓷器迅速发展起来。明、清时期是我国瓷器史上的极盛时期,特点是彩瓷得到巨大发展,器物造型,纹饰繁多而精美。名窑有永乐窑、宣德窑、成化窑、嘉靖窑、隆万窑、石湾窑、宜兴窑、康熙官窑、雍正官窑、乾隆窑等〔24〕。元以后,景德镇窑成为瓷业中心,各种釉色和彩绘瓷器不断有着新的创造和发展。至于一般窑址,几乎遍布全国。江西湖田窑址,反映了景德镇从五代时期到明代史叶近七个世纪的制瓷技术与艺术,以及生产规模的发展过程。五代产品以白釉器最精,蟹壳青小碗和白釉盘完全达到了现代水平。宋代产品以影青刻、印花器为主,造型秀丽,纹饰精美。元代以黑、黄枢府器为主,亦有青花生产,明代以民用青花为主。该窑址在烧瓷遗址中占重要地位〔23〕。
  33.石窑、岩画及摩崖题刻
  石窑以西北地区和黄河流域最集中、最著名。开凿时间,以南北朝、隋、唐为高峰,五代以后逐渐衰落。目前我国现存石窟200处以上,其中著名的有四大石窟: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窑。这些石窟散布在山崖上,鳞次栉比,具有很高观赏和考古价值。在现存石窟中,有确切年纪而又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当推敦煌莫高窟。它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开始,历代共造窟1000多个,现存洞窟492个,南北延伸2公里,上下叠层、密如峰窝。窟内共有塑像2415尊、最高达33米,壁画达45万平方米,堪称世界最大的文化艺术宝库〔6〕。
  我国岩画,在北方地区以石块或工具刻磨敲凿法制成,属岩放慢图画。其内容以狩猎游牧为主。画面上更多的是动物形象。以内蒙古狼山、阴山岩画较有名。南方岩画以广西、云南为代表,多以赭红色天然矿物颜料描绘。内容以部落的生产、生活礼俗为主,人物、神灵、是画的重点,以广西花山壁画较出名。云南麻栗坡大王崖天神绿岩画,以红、黑、蓝三色描绘,这在国内岩画中实属罕见。
  较著名的摩崖有山东泰山、海南的天涯海角、陕西药王山石刻、山东文峰山摩崖石刻。文峰山摩崖的北朝北魏书圣郑道昭手迹名扬海外,且以“荧城郑文公碑”最著名。
  34.其它地质景观
  在一些城市地区的附近,一些山丘、河流、湖泊和其它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一起常常构成城市不可缺少的风景园林景观。其中的地质遗迹,并不一定具有很强的典型性或代表性,但在省区范围内也有较高的知名度。考虑到其构成中仍以山丘、河湖等地质景观为主体,故将之归入本类。
  35.多种地质景观
  在一处旅游地质资源中有多种地质景观的,归入本类。如辽宁金石滩,吉林长白山,浙江杭州西湖、普陀山,福建厦门鼓浪屿,河南嵩山,安徽黄山,山东泰山、广西涠洲岛、云南滇池,海南天涯海角,甘肃麦积山,四川峨眉山等。由于在上述各类别旅游地质资源中已按所属类别叙述,不再赘述。
  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推动了旅游地质资源的开发。旅游地质资源也因此为人们所认识并逐步受到重视。过去那种不认识“景观也是资源”的现象,已在开始改变。人们逐渐认识到地质遗迹一旦破坏就无法恢复,保护地质遗迹的意识正在开始形成。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与保护宝贵的旅游地质资源,特提出以下建议:
  1.要进一步宣传普及地质遗迹保护的科学知识,做好旅游地质资源的保护
让全社会都了解“景观也是资源”,具有旅游价值的地质遗迹是宝贵的旅游地质资源。开发它用于旅游,比把它用于建筑材料或作为其它矿产,有更大的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提高人们保护地质遗迹的意识,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之一。
  2.加强旅游地质资源开发利用的评价研究,搞好开发建设规划
旅游地质资源的发利用,必须做好调查研究与评价工作,避免由于盲目开发而引起的破坏。有的溶洞开发游览时,大量人员活动过于频繁,洞内气温升高,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溶洞环境中二氧化碳与碳酸钙的平衡开始遭到破坏,钙华沉积物就会出现变松等现象,进而导致景观破坏。著名的九寨沟风景区中,高山岩溶地质景观的珍贵类型──钙华坝被踩坏,游人涉水过滩,破坏了珍珠滩等海子的碳酸钙沉淀过程,妨碍了钙华的形成。上述事例说明旅游地建设必须进行规划评价,特别是根据地质条件进行游客容量的评价,规划旅游路线等。在工作中要逐步建立完整的、科学的评价体系与方法。
  3.加强地质遗迹旅游地的环境保护
九寨沟五彩池等许多海子中,玻璃瓶等无法自行消失的废弃物清晰可见,优美的景观变得不湛入目。许多旅游地开放后,废戏物污染到处可见,成为这些地区的一大公害。
  4.完善旅游地质资源开发建设的有关法规条例
在建立各种级别的风景名胜区或旅游区时,要抓紧对旅游地质资源的保护。五大连池火山地质景观是十分典型的,但在建立自然保护区后,仍未能做好保护工作,火山熔岩流的“龙头”被县采石场开采破坏,就是极好的教训。
  5.旅游地质资源的开发,要大力宣传地质科学知识,不能只是用景观和由景观引出神话和传说故事等取胜
通过宣传地质科学知识,使人们了解我们居住的地球,了解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懂得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身的道理。
  ① 据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蒋镇亚,1989年。
  ① 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矿局,1989年。
  ② 据甘肃省地矿水文地质总站等,1988年。
  ① 据北京市地矿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公司,1990年。
  ① 据湖南省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监测总站,1985年。
&&关键字:
葡萄酒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文章题目下方注明“葡萄酒旅游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站原创作品,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应注明“来源:葡萄酒旅游网”,并注明作者。原创作品文中注明作者联系方式的,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作者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葡萄酒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文章题目下方注明“来源:XXX(非葡萄酒旅游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葡萄酒旅游网
Email:yuling(
旅游风向车
商务信息快递
+ + + + + + + + + +
本类近期点击TOP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云岗石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