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族hi fi咋样超越vivo 魅族手机

> 真Hi-Fi伪Hi-Fi?手机音频霸主vivo的Hi-Fi史
真Hi-Fi伪Hi-Fi?手机音频霸主vivo的Hi-Fi史
  Hi-Fi,是High-Fidelity的缩写,直译就是高保真。这个带有“玄学”色彩并让发烧友魂牵梦绕的词语,一直跟着技术的进步在不停地升级。从50-60年代有立体声就能叫 Hi-Fi,到后来低音炮、杜比 、多声道、同轴线,甚至光纤和消音室都出来了。和单反穷三代的典故一样,Hi-Fi发烧友们也是很拼的。  日vivo在深圳音乐厅举行了vivoHifi嘉年华―新品发布会,发布了厚度仅为4.75mm的X系列超薄Hi-Fi手机――vivoX5Max,搭载HiFi 2.0新架构。但此前的Hi-Fi和手机没有半毛钱关系。2012年,vivo推出了全球第一款Hi-Fi音乐手机vivo X1,手机也仅仅是能发声的电子设备而已。作为将手机带入 Hi-Fi 时代的功臣,转眼间 vivo 的X系列都已经发展到第三代了。    在嵌入传统音响的音频芯片后,智能手机的音质表现得到了全面的飞跃。而那些在vivo手机上成熟的音频芯片组合,更是被上游推广到其他手机品牌上。可以说,vivo与各大音频芯片品牌的合作,极大推进了智能手机在音质方面的水准。  请容怀旧派回顾一下vivo这个手机Hi-Fi功臣的历史  源起于安卓的音频取样率缺陷    2012年前的 Android 并非一个优秀的影音平台,因为它的音频系统存在 SRC 的缺陷,SRC全称Sample Rate Converter,即采样频率转换,一直被发烧友视为音质杀手。  44.1kHz和48kHz的采样率对应常见的音乐和视频音轨规格,但 Android 只能固定在一个采样率下工作,选定了44.1kHz,48kHz就会有劣质SRC的问题。简单来说就是,如果要音乐好,那视频里的音频就会很渣……  而更悲剧的是,高通这个最大的智能手机芯片提供商,当年也存在硬件设计缺陷,它在44.1kHz下也有劣质SRC的问题,导致的结果就是安卓一直被耻笑的音频品质。那个年代,手机的音质高峰是非 Android 非高通处理器的 iPhone,而 Android 的高峰则是摩托罗拉的刀锋 Razr XT910。  
  开山之作,vivo V1/Y1
  但 Android 的劣质SRC也并非是无解的问题,通过动态采样率切换技术就可以绕开SRC的问题。
  而 vivo 在2012年上半年开发出了VRS(全称vivo signal-Retrieval System)技术,实现了 Android 上的动态采样率切换,从而绕开SRC。这个技术最早被用在了vivo 的 V1/Y1 及其后续机型上。
  当中的 vivo V1 因为采用了高通的MSM7227芯片,依旧有高通44.1kHz上的瓶颈,而使用联发科MT6573处理器的vivo Y1,在解决SRC问题后,有着当年高通方案所无法比拟的音质优势。
  从当年上看来,vivo Y1 它的声音表现较为干净,整个声音饱满,动态较好。在人声和中频表现上,解析力相对更好,声音扎实,有不错的结像力,与iPhone相比风格接近。但受定位所限,机器音质与 iPhone 相比还处劣势。
  再加上SRSBBE音效技术,yamaha功放和non-clip防破音技术,vivo已经为以后拼硬件打好了软件环境。
  在史料中也提到,因为vivo和 MTK的合作, vivo 的VRS技术“顺带”惠及了当年(2012年)出货的5000万套MTK方案,让当时的MTK拥有超越高通的音质水平。再到后来,HTC 的 One X 、魅族MX2,以及使用高通S4 Pro芯片组的小米2, 也都陆续解决了SRC问题。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界碑,vivo X1
  2012年11月,手机 Hi-Fi 史上的里程碑 vivo X1 发布。如果说vivo V1/Y1 是vivo 在音频软件上的里程碑,那vivo X1 则是手机音频硬件上的里程碑。
  其实手机只是整个Hi-Fi系统的一部分,它主要工作是将数字信号(音乐文件)转模拟信号(音频信号)。而它的核心是codec芯片,后者由DAC(听)和ADC(录)组成,一般手机采用的都是 SoC 集成的 codec 或者外置 codec 的方案。
  而 vivo X1 的历史意义在于,它没采用便宜的 codec 芯片,而用了高功耗高价格的独立SRC和DAC芯片,直接将手机 Hi-Fi 的门槛提高到了另外一个次元。它的音频子系统硬生生地把 Cirrus Logic 公司的 CS8422 和 CS4398 DAC芯片塞进去了。这就像是在大家都是集显的时候,突然跑出了一个独显。
  当中的CS8422是一颗异步立体声采样率转换器,它的“高输入抖动容差和超低抖动时钟恢复”功能带来相对更高品质的数字信号。它支持24bit/192kHz解码,具有120分贝以上的讯噪比和动态范围,总谐波失真+噪声低至0.0005%,采用多位Delta-Sigma调制器,并整合了失配噪声整形技术。
  而 CS4398 DAC芯片支持从 6:1 到 1:6 的输入/输出比率,以140dB动态范围和-120dB THD+N性能提供透明的转换。主要用在E-MU m、七彩虹CK4/C4 Pro、乐之邦MD10解码器等中高端的音频设备上。简单点说就是,X1用了中高端CD机和蓝光DVD设备常用的方案……
  为了平衡功耗和音频性能,其在普通模式之外,加入了可独立开关的HI-FI模式。打开Hi-Fi模式后,从其主芯片联发科MT6577中输出的数字信号,交由给CS8422处理后再输出给CS4398,带来了手机上从未出现过的音质水平。
  其音质上对其他手机(包括iPhone)的优势,即使是外行人也能用一耳朵察觉出来,甚至很多随身听都已被斩于马下。X1整体声音走的是高保真路线,同时也开始加入了vivo自己的调音风格。而其在音质上的光芒,甚至“掩盖”了它6.55mm的厚度记录。
  再次升级,vivo Xplay
  2013年5月,vivo Xplay 发布,这是 Xplay 系列的首款手机。主打 Hi-Fi 和影音的 Xplay 配备了5.7寸屏幕和骁龙600处理器,定价和定位都远高于采用 MTK 处理器的 vivo X1。
  Xplay的音频系统再次升级,在 X1 的 CS4398+CS8422 双芯片上,又加入了一颗来自 TI 公司的运放芯片OPA2604(用于进行输出信号的放大)。这又是一颗非移动设备专用的芯片,其在音响发烧友中的知名度甚至和NE5532相近。
  OPA2604被称为最具有“胆味”的运放,特点是低频有力,中频醇厚,高频顺滑,整体声音风格极为甜美,类似于胆放(即电子管放大器)的味道,倍受发烧友偏爱。而英国知名的CD唱机品牌LINN(莲牌),钟爱这颗运放,由它带来的高解析而又甜美的味道,也被人称之为“莲毒”。
  Xplay音色上的偏暖,中频的饱满,中高频的动态等特性都与X1表现出了明显的不同。依靠OPA2604的力量,Xplay 有着比 X1 更加好的动态表现和细节,控制力要远好于 IPC 级别播放器,也让它在虐 杀 iPhone、iPod Classsic 的路上越走越远。
  这里也有个题外故事。因为配置上的提升,使用高通骁龙处理器的Xplay,遇上以前MTK方案所没有的问题。CS8422+CS4398的方案需要系统的SoC主芯片提供音频的数字I/O,但是在Xplay之前,高通从未开放过芯片组音频通道的输出。但鉴于X1的表现,Xplay的设计得到了高通的支持并开放了音频数字通道。
  构架和移动优化,vivo X3
  日,vivo X1的继任者vivo X3发布。X3 使用了 MTK 公司 MT65894 处理器,机身厚度被做到了5.75mm。而由音频架构的核心元件 DAC 芯片,则更换为 ESS 公司的 ES9018 K2M。
  ES9018 芯片是一颗在发烧友中拥有不错知名度的DAC芯片,它是ESS公司东山再起的一款产品,被应用在很多高档的CD机、蓝光机、专业音频接口、声卡、解码器等产品中。而 ES9018 K2M 则是 ESS 公司专门为低功耗需求的产品,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等定制的一颗DAC芯片。
  ES9018 K2M 的特征是解析力较好,中高频稍偏亮,一般表现为中性偏细致、明亮的音色,没有明显暖声、柔和的风格。
  其支持双声道输出,信噪比达到127dB,芯片本身支持 I2S、S/PDIF 等数字输入功能,并且内置了时钟管理单元,可以对输入的数字信号时钟进行接管或优化,让在 vivo X3 可以省去在 X1和Xplay 上都用到的 Cirrus Logic 公司的CS8422芯片,而且最大功耗控制在了40mW。
  在此之外,vivo X3 还集成了美信的 MAX97220 低电压AB类运放,用于耳机输出的缓冲放大,在5V电压和32欧姆负载条件下,可以提供125毫瓦输出,在让它在耳机输出表现上有非常好的驱动力,声音直白有力,中频动态表现出色,驱动力明显优于其它手机和多数随身听产品。
  保持优势,多方发展
  vivo Xplay 3S在2014年春节前发布,它的屏幕从Xplay的5.7寸升级到了6寸,处理器也升级到了骁龙800(MSM8974AB),同时也是国产手机中首个加入2K屏幕和指纹的机器。
  Xplay 3S的音频部分,采用了和vivo X3一样的ES9018 K2M,并加入了Xplay上首次加入的 OPA2604芯片。而在Xplay 3S发布半年前,vivo自己定制的系统 Funtouch OS,当中的加入了Timeline界面作为用户使用操作记录和个人助手。
  同年5月发布的 vivo Xshot 主打的是 Hi-Fi和拍照,其采用5.2寸屏幕和骁龙801处理器,拍摄部分采用了当时索尼外售的最强 IMX 214并加入了光学防抖。
  其音频部分 DAC 虽然还是 Cirrus Logic 的 CS4398 芯片,但已经是 vivo 向 Cirrus Logic 定制的版本,采用了最新的工艺和封装,大幅缩小和降低了体积和功耗。而运放方面,则是和X3一样的美信 MAX97220 。
  从 Xshot 这一代,vivo逐渐表现出自己的声音风格,延续了 Xplay 就确立的偏暖柔和风格。而向 Cirrus Logic 定制 DAC 芯片,将变 态设计常规化,也是 vivo 作为一个音频设备厂商迈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vivo X5在今年的8月26日发布,机器配备5英寸屏幕和MTK的8核处理器。vivo X5在音频部分和Xshot一样用了定制版的 CS4398,并延续了 vivo 从 Xplay 开始的柔和听感。
  但 vivo 在专业芯片的钟爱依旧不可收拾,而这次被放进手机的,是雅马哈的卡拉OK数字环绕声信号处理芯片YSS205X。而1个半月后推出的蓝宝石版,则是首款使用超高硬度蓝宝石玻璃的手机。
  vivo X5Max 开创音频次世代
  作为第一款Hi-Fi 2.0架构的作品,X5Max搭载的芯片方案为:ES9018新版+SABRE ES9601独享+OPA1612定制+豪华电路。在上述芯片方案中,一级运放选用了vivo和ESS联合定制的全新的ES9601运放,这是实现Hi-Fi 2.0的关键;二级运放选用的是OPA1612定制版。同时,vivo也设计了最为豪华的配套电路,X5Max配置了8颗高档NPO电容和10颗薄膜电阻,同时加入了独立的时钟振晶。
  Hi-Fi 2.0的电流稳定性有了巨大的改善,从而带来了更加细滑的声音和更小的失真,配合两级运放的多重滤波,平均失真下降了10dB,相当于从X1到Xplay3S几代产品失真降低的总和。
  供电能力低下一直是手机做Hi-Fi的先天不足。为了克服这一短板,在2.0架构,vivo设计了全新的二级供电系统。除了1.0的DCDC直流升压,还创新的加入了LDO二级供电,即低压差线性稳压供电器,大大降低了电路纹波。
  Hi-Fi 2.0的二级多运放系统:用电子性能最强的运放做前级运放,负责电流电压转换;用味道最好驱动能力最强的运放做后级运放,负责功率放大和驱动耳机。两级运放协同工作,降低了信号在处理中的损失,声音底噪变得更加干净。
  X5Max的确在HiFi音乐以及听感方面有了针对产品更适用的解决方案,音质表现稳定,中频以及中频上段表现自然饱满,解析力较高,细节表现非常抢眼,但实际体验有着过度融合的感觉。
  最后的总结:手机Hi-Fi的Maximum在哪?   从最开始的V1/Y1,到后来的&X1、Xplay、X3、X5,vivo的音频方案一直没有重复过:   vivo&V1/Y1&解决了Android的SRC劣化,在软件上为音质做好铺垫;   X1:采用&CS4398&DAC&+&CS8422&的非常规方案,获得发烧友认可并成为手机&Hi-Fi&史上的界碑;   Xplay:升级高通处理器,增加&OPA2604&运算放大器,提升耳机驱动力;   X3:将音频方案更换为&ES9018&K2M,大幅降低功耗并简化结构;   Xplay&3S:在&X3&基础上加入&Xplay&上的&OPA2604运放芯片;   从&Xshot:开始定制芯片,并奠定调音风格;   X5:加入雅马哈的&YSS205X&环绕声信号处理芯片,开拓录音战场;   X5Max:第一款Hi-Fi&2.0作品,已经有点Maximum的影子了。   vivo&的&Hi-Fi&史,俨然就是变&态级芯片在手机上的应用史,其对音质的追求,让它在手机Hi-Fi上积累了巨大优势。正如其官微所言,三年前,vivo关心的是手机Hi-Fi是否Professional,而他们现在已开始探究手机Hi-Fi的&Maximum&在哪里了。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之文章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问题存在异议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联系方式:2
热门评论Top5
您有何高见
存储器¥3.52
430微控制器¥6.00
接口器件¥45.77
数据转换器¥256.81
美国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是世界最大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和技术的年度会展,其规模在全美各类年度会展中首屈一指。该展始于1967年,迄今已有45年
日至11月1日,以“信息化推动工业化,电子技术促进产业升级”为主题的第80届中国电子展(CEF)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隆重开幕。
设计与运用
合作与转让
违规与防骗
工艺、材料与封装
标准、政策与法规
扑克牌人物评选
电子产业回顾与展望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您现在的位置:
>> 浅谈魅族MX4 Pro/Vivo Hi-Fi手机
采编: 魅族汇
魅友指数:1562次浏览
魅友千人QQ群:
音乐,应该是人类生活情感最直接的艺术反应,全世界的各个民族的人民都创造出各自风格的流派。对于中国人来说,音乐也可以算是全民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无论是大妈们喜欢的广场舞曲,小清新们钟爱的民谣小调,还是潮人们信仰的地下摇滚,总有一种音乐能直击人的内心,给彷徨中的人以力量。当然,除了音乐本身,听歌的介质也极为重要,特别是几十年的发展速度极快,特别值得我们一起回味聊聊。
  在听歌介质方面,最具革命性的变化应该算是随身听的出现,它让我们随时听歌成为可能。说到随身听,首先登场的是磁带机搭配录音带,它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出现,在1963年荷兰飞利浦公司研制成盒式录音带后得到飞速发展,之后CD机、MP3、MP4等陆续登场,设备越来越小、存储曲目越来越多、续航时间越来越长。
  随着一些主打“音乐”的功能手机面市,采用手机来听歌的人更是快速增长,特别是智能机的出现更是带来爆炸性的增长,获取歌曲的方式也从传统的网络下载变为流媒体音乐。总的说来,随身听歌的体验一直在上升,其中手机更是从诸多投资者中脱颖而出,因为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手机作为音乐设备是一个整体解决方案里是最均衡全面的,下面我们就以近期发布、重回音乐的MX4 Pro为例具体谈谈这种均衡全面如何在手机中表现。
  音质重要又不是最重要
  对于听歌来说,音质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手机由于体积原因是放不下太庞大的音频电路的,加上现在手机越做越薄,手机内部空间可谓寸土寸金,除此之外手机内部还有许多专业播放器没有的噪声干扰,这都让手机的音质没有办法做到比传统Hi-Fi播放器更好的水平。
  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好的音频解码芯片(CODEC)开始与SoC搭配,手机解码的能力、支持的格式逐年增强,出现边际递减效应(即越往上提升越小),让手机的音质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一般人群中理解的较高水准。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微型运放与数模转换芯片(DAC)的运用,VIVO是第一家吃螃蟹的厂商,而最近风头最盛的要数魅族的MX4 Pro,除了使用了ES9018K2M这颗顶级的127dB信噪比DAC外,其还是第一款使用OPA1612运放(1kHz下0.000015 % 的超低失真)的手机,这比之前出现在vivo、锤子的OPA2064共模抑制比更稳定,配合其选择的陶瓷薄膜电容、高精度低温漂电阻、全对称电路设计和EP-21HD耳机可以带给用户号称“Retina Sound”的HiFi音质体验。虽然秒杀HiFiMAN这种专业音频播放器还是有些不足,但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在音质已经足够的情况下便携性反而是最重要的考量,这方面手机无疑得天独厚。
  同时,手机作为现在人人都有数码设备,只要音质不是差得离谱和专业发烧友,大家又何必再花费不菲的钱财去购买昂贵的播放器呢?特别是在魅族这些厂商开始关注手机音质的背景下,一款数千元的手机在兼顾各项功能之后,还能够达到千元左右专业播放器的水准,已经是很难得了。
  手机的获胜是用户体验的获胜
  除了音质和便携性,怎么样让用户觉得用得方便和舒心也是极为重要的。这块传统播放器就跟没法与手机抗衡了,毕竟基于iOS、Android和WP等操作系统的智能机可以便捷地安装用户常用的音乐软件,让用户电脑上常听的歌曲也能便捷地同步到移动端上,达到了即便不同品牌的手机也可以拥有一致的用户体验。同样,对于开发商来说,统一的平台还极大提高了资源利用与整合的效率,让音乐软件快速迭代,逐步完善用户体验。而传统播放器则各家用各家,就算是自家的不同机型都不能互刷固件。虽然现在也有厂商推出基于Android系统的专业播放器,但其高昂的售价让普通消费者只能望而却步。
  对于魅族、小米这些拥有自己定制ROM的厂商而言,其内建的音乐服务就已经很强大了。除了拥有庞大的网络资源库,更重要的是其设计与系统本身一脉相承,给用户以极强的视觉统一感,不会显得跳脱混乱,这咋看不起眼,但用久了却再也回不去。
  在功能上,智能机的音乐体验也不再是以前那种简单的纯粹听歌而已。我们可以通过豆瓣FM之类的软件获得歌曲自动推荐,还可以通过QQ音乐或是网易云音乐与好友分享音乐,甚至还可以用手机识别偶然听到的不认识的歌曲,这些都是在播放器时代所无法想象的。便捷的资源获取
  随时听歌最终还是要回归到歌本身,所以,歌曲的获取方式、获取渠道、丰富程度极大影响用户的最终体验,传统的播放器起初依赖实体资源的购买(CD、卡带等),随后发展为依靠网络资源获取(电脑下载后传输到设备上),而现在,在我们的智能手机已经可以直接下载和试听(音乐APP),从方便程度与资源广度上都一直在递增。
另外,手机还可以利用自身的无线互联能力,实现之前传统MP3难以实现的随时随地获取音乐,这已经相比乔布斯的“随身携带两万首歌曲”更近一步了,用户相当于携带着整个音乐提供商的曲库,这些曲库中歌曲的数量几乎都是百万级的优质资源,而且曲目、歌词、封面等ID信息丰富完整。
  拿Flyme 4.0来说,其曲库丰富,还拥有30多万首无损音乐,足以满足音乐爱好者的需求。同时,魅族还与联通联合推出了8元/月的音乐流量套餐,方便用户在无WiFi环境下试听无损音乐。
  总的来说,手机在诸多播放器中最终胜出成为大众音乐消费的主力设备,靠的就是便捷性、性价比、用户体验和资源这几方面的综合实力。对于厂商而言,如果将手机音频方面的软件与硬件做好,辅以相配套的耳机,并与运营商定制出一套优惠的流量套餐,那款手机整体上就是一个非常完美的随身音乐解决方案,这也是我们消费者所乐见其成的。
  魅族汇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安卓软件及游戏均来自互联网,我们只是资源的收集者,内容欢迎转载,注明出处即可。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如有不同观点,欢迎添加 魅族汇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meizuhuitech 」进行交流。
  魅族汇网友群:为更好的服务广大魅友,我们以魅族系列机型建立了众多线下魅友交流群,如果您在使用魅族机器时候有问题,那就加入我们,一起探讨解决。当然,我们会不定期的在群内进行免费魅族配件试用活动,没办法,有钱就这么任性。
  魅族MX4 PRO 交流群 : 9676888  魅族MX4讨论群 :   魅蓝Note讨论群 :   魅蓝讨论群 :
  魅族MX3讨论群 : 536175      魅族MX2讨论群 :您当前的位置 :&&&&&&
音频PK堂:vivo X5Max对比魅族MX4Pro
  [中关村在线音频频道原创]HiFi手机现在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词汇了,在经过了两年的发展之后现在的HiFi元素几乎已经成为了每个国产新品手机必备的配置,HiFi手机也从最早人们认为的噱头变成了现在真刀真枪的技术比拼。而作为HiFi手机的领军品牌vivo也在不久前发布了自己新的Hi-Fi 2.0方案,伴随这个方案的第一款产品 X5Max 也在不久前到达了ZOL音频频道。
  音频PK堂:vivo X5Max 对比魅族MX4Pro
  而作为目前最炙手可热的HiFi手机,除了vivo不得不提到的就是不久之前魅族刚刚发布的新品旗舰产品MX4Pro了,这款产品魅族也首次在自己的手机产品上走回了自己曾经的老路——音质。新的MX4Pro搭载来自ESS公司的9018K2M音频解码芯片,也进入了HiFi手机的行列。
  vivo X5Max 与魅族MX4Pro
  作为国内的音频老牌厂商魅族和HiFi手机创始人的vivo之间的对比相信也是广大音频爱好者以及手机发烧友所关心的话题。而本次评测也会对于这两款产品的声音表现做一个全面的对比,而笔者作为一个音频频道的编辑来说,手机本身的硬件配置、跑分、摄像头神马的并不是我所擅长的领域,也就不做评价了,只是单纯的说说这两款产品的声音表现。
  vivo X5Max 与魅族MX4Pro
  本次对比主要针对两款手机本身的声音表现、官方建议搭配手机耳塞表现和两款手机产品音频部分硬件构架的简单介绍,希望对于打算购买一款HiFi手机的网友朋友们能有参考。
  同解码芯片的硬件构架
  vivo X5Max 与魅族MX4Pro在音频的DAC芯片上都选择了来自ESS的9018K2M方案,作为一款专为手机打造的高品质解码芯片,ESS9018K2M相比其台式设备型号ESS9018来说降低了工作电压,也从曾经的8声道芯片变成了现在的立体声芯片,并且在音频解码参数方面却并没有多少缩水,依旧保持着9018系列超高的硬件水准。
  vivo X5Max 的Hi-Fi 2.0架构
  对于vivo X5Max 来说,在全新的Hi-Fi 2.0架构上重建了手机模拟声音信号产生的基础,采用两级放大两级供电技术:不但使用了ES9018 K2M DAC音频解码芯片,还加入了二级多运放系统:使用电子性能最强的、由vivo和ESS独家定制版SABRE ES9601作为一级运放,主要负责电流电压转换;使用声音味道最好、驱动最强的、TI顶级运放OPA1612作为二级运放,主要负责模拟信号功率的放大和驱动耳机。
  魅族MX4Pro的Retina Sound
  而魅族MX4Pro的Retina Sound同样采用ESS9018 K2M芯片,低JITTER双晶振,先进的DAC master时钟架构,在音频电路设计上,创造性的采用了两颗薄膜电容和多颗高精度低温漂低噪声电阻,用无源滤波的方式将数码噪声过滤。不让数码噪声进入运放干扰音频信号,真正还原声音。运放方面选择了一颗OPA1612,OPA1612是一颗专业级音频运放。最突出的优点是CMRR(共模抑制比)值极其稳定,从1Hz到80KHz都始终保持120dB不变,这样使得OPA1612在整个音频里都能保持优秀的高解析力。
  vivo X5Max 与魅族MX4Pro
  两款产品在硬件构架方面虽然拥有相同的解码芯片,都使用了OPA1612这颗运放芯片,但是对于电路周边的元器件选择还是有所不同的,并且也可以看出魅族的“Retina Sound”优势在于采用了DAC master时钟架构,时钟的重要性对于声音的影响自然不言而喻,而对于vivo来说“Hi-Fi 2.0”更加看重电源部分的优化。
  两款手机音质对比
  首先笔者使用自己的耳塞也就是第三方耳塞作为本次音质对比的评测器材,主要使用森海塞尔IE8和索尼EX1000两款入耳式耳塞产品作为参考耳塞,两款产品都是旗舰产品,但是在声音风格上则有着很大的差异,但是各自都代表着各自风格最好的表现形式。并且本次横评笔者也不再分别描述两款产品的声音表现,而直接描述它们之间的声音区别,这也让读者更快速的了解两款产品之间的差别。
  两款手机音质对比
  首先在流行音乐的表现方面,两款产品表现出的更多的还是声音风格的不同。魅族MX4Pro所表现的声音更加“浓郁”,可以说更加注重人声情感的刻画和厚度的表现,而 X5Max 的声音表现则显得有些直白,拥有更好的透明度和解析,对于女声来说, X5Max 拥有更加出色的声音表现,因为在声音的透明度和高频的通透度上拥有更好的表现,并且对于齿音的控制也反而更加出色。对于男声来说则见仁见智,MX4Pro表现出的是一种温暖厚润的声底,而vivo则更加重视原汁原味的呈现,但是相比之下会多多少少觉得缺少了一些厚度和味道。
  两款手机音质对比
  而对于自然录音的古典音乐来说,vivo X5Max 的优势则显得非常明显,不得不承认Hi-Fi 2.0对于声音整体的透明度以及结像的是体感提升非常明显。在古典音乐的表现上, X5Max 明显的优于魅族MX4Pro,不论是在声音的细节、声场、结像还是三频的表现,在整体的声音风格上 X5Max 的声音透明度也显得更加出色,几乎没有了手机一直以来数码味重、机械感强的问题,音乐背景变得更加干净。而魅族MX4Pro则显得多多少少有些不够干净,结像也显得稍有些散,虽然相比来说略厚一些的声底能带来一些味道上的弥补,但是在整体声音的表现上,还是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距。
  官方搭配耳塞对比
  两款手机也都有各自官方搭配的耳塞,不过首先需要说明的是,vivo X5Max 的耳塞XE600i是随手机附送的入耳式耳塞,而魅族发布会中一起发布的阻抗128欧姆的EP-21HD则是需要用户另附129元单独购买,就这一点来说,多多少少显得有些诚意不足。不过笔者也已经拿到了这款耳塞产品,不妨就一起来对比一下吧。
  官方搭配耳塞对比
  对于原配耳塞来说,其实笔者觉得不论如何怎么对比都不是太公平,首先一款耳塞是入耳式的,另一款是普通耳塞;一款是随机附送的,另一款是单卖129元的。就从这两点来说貌似就不太适合做对比,但是很多网友和朋友还是告诉我希望知道他们拿到手机之后这个最省事儿的搭配来说会有如何的不同,所以也就有了这个一页不该对比的对比。
  vivo X5Max 与魅族MX4Pro
  对于MX4Pro+EP-21HD这个组合来说首先让笔者出乎意料的在于魅族这个将阻抗提高了四倍号称听感也能提升四倍的耳塞确实拥有着非常不错的听感,甚至对于它129元的售价来说真的性价比很不错了。开扬的声音非常符合优秀的传统耳塞的声音风格。当然缺点也并不是没有,这款耳塞作为一个非入耳式耳塞产品,在调音方面并没有注重低频的流失,所以在最终的听感上低频的量感会比较缺乏,有一种轻飘飘的感觉。但是对于声音的素质表现来说,单卖129元虽然略坑但如果说这是一个其他品牌的129元耳塞的话,性价比值得肯定。
  vivo X5Max 与魅族MX4Pro
  而 X5Max +XE600i的组合则显得更加平均,没有魅族组合“头重脚轻”的感觉,整体的素质表现相比哪个需要付费才能得到的组合来说在细节和分离度的表现上略有不足,但是在三频的平衡以及中低频的密度表现上则拥有着明显的优势,尤其是对于流行音乐的节奏感和大编制古典曲目的包围感来说,虽然素质不如但是这套组合会带给你明显更加真实的聆听感受。
  总结:
  vivo的“Hi-Fi 2.0”和魅族的“Retina Sound”都是目前HiFi手机中的佼佼者,对于本次对比来说,两者也表现出了不同的声音风格和特点,vivo对于电源部分的重视显然得到了更好的效果和更加明显的进步,也希望HiFi手机行业在2015年能依然保持快速的发展,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声音表现。
  抢千元好礼!电视音响横评有奖 拜亚动力90周年版T1全国首测
新闻纠错:022-
我来说两句
热点新闻排行榜
| 举报邮箱:jubao@
(C) 2000-.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vivo 魅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