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释放出气体测定器的体积常测定

(8分)为了研究MnO 2 与双氧水(H 2 O 2 )的反应速率,某学生加少许的MnO 2 粉末于 50 mL密度为1.1g?cm -3 的双氧水溶液中,通过实验测定:在标准状况下放出气体的体积和时间的关系如下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8分)为了研究MnO 2 与双氧水(H 2 O 2 )的反应速率,某学生加少许的MnO 2 粉末于 50 mL密度为1.1g?cm -3 的双氧水溶液中,通过实验测定:在标准状况下放出气体的体积和时间的关系如下
(8分)为了研究MnO 2 与双氧水(H 2 O 2 )的反应速率,某学生加少许的MnO 2 粉末于 50 mL密度为1.1g?cm -3 的双氧水溶液中,通过实验测定:在标准状况下放出气体的体积和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请依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放出气体的总体积为 & ___&&& ;(2)放出一半气体所需要的时间为 && ___& ;(3)ABCD四点化学反应速率的由快到慢顺序为
____&&&&&&&&&&&&&&&&&&& _______
;(4)在5min后,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不再增加,原因是 &&&&&&&&&&&&&&&&&&&&&&&&&&&&& 。
(8分) (1)60mL&;&&&(2)1min&;&&&(3) D&C&B&A ;(每空2分)&&(4)此时双氧水已经完全分解;(2分)
(1)根据图像可知,当气体的体积达到60ml时,就不再发生变化,所以实验时放出气体的总体积是60ml。(2)当反应中生成3ml气体时,所用的时间是1min。(3)反应速率越大,反映在曲线上,斜率就越大,所以ABCD四点化学反应速率的由快到慢顺序为D&C&B&A。(4)5min后,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不再增加,这说明反应物双氧水已经完全分解,不再产生氧气。(7分)下图是测定光合作用速度的仪器。在密闭小室内放有一新鲜叶片和二氧化碳缓冲液,缓冲液用以调节小室内CO2的量,使其浓度保持在0.03%。小室内气体体积的变化可根据毛细管内水柱的移动距离测得。在不同..域名:学优高考网,每年帮助百万名学子考取名校!问题人评价,难度:0%(7分)下图是测定光合作用速度的仪器。在密闭小室内放有一新鲜叶片和二氧化碳缓冲液,缓冲液用以调节小室内CO2的量,使其浓度保持在0.03%。小室内气体体积的变化可根据毛细管内水柱的移动距离测得。在不同强度光照条件下,测得小室内气体体积如下表所示(表中气体体积的单位是微升/平方厘米叶面积/分。“+”表示增加,“一”表示减少,光强度单位为千勒克司)请回答:光强度气体体积-0.25+0.5+1.2+1.7+1.7+1.7 (1)光强度为0时,小室内减少的气体是___________,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2)光强度增加时,小室内增加的气体是____________,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3)为了防止光照引起小室内气体的物理性膨胀或收缩所造成的误差,必须要有对照,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校正,那么对照组小室内应放置 ( )A.同样大小新鲜叶片和水 B.同样大小死叶片和缓冲溶液C.同样大小纸片和水 D.同样大小死叶片和水(4)如果用氧气释放量表达光合作用速率,那么当光强度为20千勒克司时,表观光合速率为_____________微升/平方厘米叶面积/分,真正光合速率为_____________微升/平方厘米叶面积/分。马上分享给朋友:答案还没有其它同学作出答案,大家都期待你的解答点击查看答案解释还没有其它同学作出答案,大家都期待你的解答点击查看解释相关试题我市有丰富的石灰石资源,为了测定某地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7.5g样品放入烧杯,加入稀盐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体时消耗34.7g,放出的气体在常温下体积为1.1L.(1)常温下CO2气体的密度为2.0g/L,则上述反应放出气体的质量为2.2g.(2)如石灰石中的杂质均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计算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和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最终结果保留1位小数).【考点】;.【专题】压轴实验题;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在石灰石中加入稀盐酸,石灰石中的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1)根据密度=的变形公式求出气体的质量.(2)利用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求出碳酸钙的质量,再根据%求出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是氯化钙,可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求出,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碳酸钙的质量+稀盐酸的质量-二氧化碳的质量.【解答】解:(1)2.0g/L×1.1L=2.2g(2)设: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111&&&&&&&44&&&&&&&&&& x&&&&&&&& y&&&&&&&2.2g&&&&&&&&&&&&&&&& &&&&&&&&&&&& x=5g&&&&&&&&&&&& y=5.55g&&&&&&≈66.7%&&&&& =14.8%答: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66.7%;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8%.【点评】求反应所得溶液的方法一般是:所加入的所有物质的质量-生成气体的质量-生成沉淀的质量.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答题:likai老师 难度:0.31真题:4组卷:2
解析质量好中差某学生利用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的反应,测量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实验步骤如下:①取适量高锰酸钾,放入干燥的试管中,准确称量,质量为ag.②装好实验装置.③检查装置气密性.④加热,开始反应,直到产生一定量气体.⑤停止加热(如图,导管出口高于液面)⑥测量收集到气体体积.⑦准确称量试管和残留物的质量为bg.⑧测量实验室温度.⑨把残留物倒入固定的容器中,洗净仪器,放回原处,把实验桌面收拾干净.⑩处理实验数据,求出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试回答下列问题:(1)如何检查如图装置的气密性?____.(2)以下是测量气体体积必须包括的几个步骤:①调整量筒内外液面高度使之相同;②使气体都冷却至室温;③读取量筒内气体的体积.这三步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3)测量收集到气体体积时,如何使量筒内外液面的高度相同?____.-乐乐题库
& 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知识点 & “某学生利用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的反应,测量...”习题详情
176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69.8%
某学生利用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的反应,测量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实验步骤如下:①取适量高锰酸钾,放入干燥的试管中,准确称量,质量为ag.②装好实验装置.③检查装置气密性.④加热,开始反应,直到产生一定量气体.⑤停止加热(如图,导管出口高于液面)⑥测量收集到气体体积.⑦准确称量试管和残留物的质量为bg.⑧测量实验室温度.⑨把残留物倒入固定的容器中,洗净仪器,放回原处,把实验桌面收拾干净.⑩处理实验数据,求出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试回答下列问题:(1)如何检查如图装置的气密性?将量筒中导管口放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水中的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2)以下是测量气体体积必须包括的几个步骤:①调整量筒内外液面高度使之相同;②使气体都冷却至室温;③读取量筒内气体的体积.这三步操作的正确顺序是:②①③&.(3)测量收集到气体体积时,如何使量筒内外液面的高度相同?慢慢将量筒下移&.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填空题&|&来源:网络
分析与解答
习题“某学生利用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的反应,测量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实验步骤如下:①取适量高锰酸钾,放入干燥的试管中,准确称量,质量为ag.②装好实验装置.③检查装置气密性.④加热,开始反应,直到产生一定量气体.⑤停止...”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检查气密性的方法:将量筒中导管口放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水中的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2)(3)从气体的热胀冷缩和读量筒中气体体积的方法两方面进行分析.
解:(1)将量筒中导管口放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水中的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故答案为:将量筒中导管口放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水中的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2)读取量筒内气体的体积,肯定是最后一步,使试管和量筒内的气体都冷却至室温,否则装置中的气体处于受热膨胀状态,体积会偏大,接下来为了能够读取量筒内气体的体积,要调整量筒内外液面高度使之相同.故答案为:②使气体都冷却至室温;①调整量筒内外液面高度使之相同;& ③读取量筒内气体的体积;即②①③;(3)试管和量筒内的气体都冷却后,量筒内的液面一定高于量筒外的液面,慢慢将量筒下移,量筒上方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增大,当量筒内气体压强等于外界大气压时,量筒内液面和水槽内液面相平.故答案为:慢慢将量筒下移.
本道题的难点是第3小题,涉及到物理的压强知识,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进行一些跨学科题的练习.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某学生利用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的反应,测量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实验步骤如下:①取适量高锰酸钾,放入干燥的试管中,准确称量,质量为ag.②装好实验装置.③检查装置气密性.④加热,开始反应,直到产生一定量气...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某学生利用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的反应,测量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实验步骤如下:①取适量高锰酸钾,放入干燥的试管中,准确称量,质量为ag.②装好实验装置.③检查装置气密性.④加热,开始反应,直到产生一定量气体.⑤停止...”主要考察你对“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知识点的认识】由于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不同,所以其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也稍有不同.具体的情况是这样的:1.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制取氧气时,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分别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要小心,不可用力太大,切不可将反应器按在桌子上用力塞橡皮塞,并且,导管稍微露出橡皮塞即可)→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详见4K: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加入固体药品;详见48:固体药品的取用)→倒(倒入液体药品;可参见49:液体药品的取用,但是还要注意长颈漏斗的下端要浸在液面下)→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固定时从试管的底部插入,夹在其中上部,先用捏住铁夹,再旋动铁夹上的螺丝,但不可用力过猛;当用锥形瓶做反应器时,此步可省)→收集(详看6E:氧气的收集方法). 2.采用加热氯酸钾或加热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时,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分别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要小心,不可用力太大,切不可将反应器按在桌子上用力塞橡皮塞,并且,导管稍微露出橡皮塞即可)→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详见4K: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向试管里装入固体药品;详见48:固体药品的取用,还要注意用高锰酸钾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固定时从试管的底部插入,夹在其中上部,先用捏住铁夹,再旋动铁夹上的螺丝,但不可用力过猛)→点(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注意要用外焰,先预热,再固定在有药品的部位加热)→收(详看6E:氧气的收集方法)→移(把导管移出水面)→熄(熄灭酒精灯).【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实验、问题情景,让学生来探究制取氧气的步骤及其注意事项等.命题的方式可能是选择或填写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可能是将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打乱顺序后让学生重排,也可能是给出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的示意图让学生来评价之,还可能是根据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的示意图来推断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或提出改进方案,或者是根据实验过程中的意外情况来反推氧气的性质、实验步骤和注意点中的错误,以及改进方案等等.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根据题意或给出的实验示意图,让学生来选择或填写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画出、分析、评价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的示意图(或部分装置的示意图),以及据此推断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或提出改进方案,或者是根据实验过程中的意外情况来反推氧气的性质、实验步骤和注意点中的错误,以及改进方案等.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装置示意图及其中仪器的名称、注意事项等等.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信息,或者是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心地探究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填写或评价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或者画出、选配、评价装置示意图(或部分装置的示意图),等等. 另外,有时根据制取氧气的装置示意图或实验步骤来推断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回答常见仪器的名称和有关操作的理论依据(即有关操作的原因),或者改良某一装置示意图等;有时还会根据制取氧气的过程中发生的意外情况来推断氧气的有关性质、实验注意事项及改进方案等.
与“某学生利用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的反应,测量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实验步骤如下:①取适量高锰酸钾,放入干燥的试管中,准确称量,质量为ag.②装好实验装置.③检查装置气密性.④加热,开始反应,直到产生一定量气体.⑤停止...”相似的题目:
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大致可以分为下列步骤:①加热;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向试管中装入药品;④收集氧气;⑤停止加热;⑥把导管移出水面;⑦将试管固定试管;(  )②⑦③①④⑤⑥②③⑦①④⑥⑤③②⑦①④⑥⑤②③⑦①④⑤⑥
根据如图1所示装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用B装置收集氧气,当看到有&&&&时开始收集.(3)C装置中充满水时,可作为氧气的收集装置,则氧气应从&&&&(填“a”或“b”)端通入.(4)按如图2所示,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到木条复燃,且在①中燃烧比在②中旺.以上实验现象说明了氧气的性质:①&&&&;②&&&&.
小明参观某养鱼池时,好奇的发现农民向养鱼池中撒一种叫做过氧化钙的淡黄色固体,用来增加鱼池中的含氧量.小明刚学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于是他想可否用【提出问题】过氧化钙可否用于制取氧气?【查阅资料】部分内容如下:过氧化钙(CaO2)室温下稳定,在300℃时分解成氧气,可做增氧剂、杀菌剂等.【猜想与论证】(1)小明依据&&&&,提出猜想Ⅰ.猜想Ⅰ:加热过氧化钙可制取氧气.实验装置实验主要过程①检查装置气密性.操作如下:先将导管伸入液面下,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到&&&&,松开后,有液体进入导管.②加入过氧化钙,加热,导管口有大量气泡冒出.③收集一瓶气体.④停止加热.熄灭酒精灯前,应&&&&.⑤检验气体.方法是&&&&.实验结论:加热过氧化钙可制取氧气.①&&&&.④&&&&.⑤&&&&.(2)小明联想到农民用过氧化钙增加鱼池中的含氧量,提出猜想Ⅱ.猜想Ⅱ:过氧化钙与水反应可制取氧气.实验装置实验主要过程①检查装置气密性.②加入过氧化钙和水后,有少量细小气泡缓慢放出,在导管口几乎看不到气体.该装置放到第二天,集气瓶中只收集到极少量气体,震荡试管后仍有少量细小气泡缓慢放出.实验结论:不能用过氧化钙与水反应制取氧气.分析与反思:①虽然没有快速收集到大量氧气,但由此实验现象,小明认为农民用过氧化钙做增氧剂的主要原因是&&&&.②小明希望对此实验进行改进,使该反应加快,你能帮他提出建议吗?你的合理建议:&&&&.以上建议是否可行,还需进一步通过实验验证.&&&&
“某学生利用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的反应,测量...”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纯净氧气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2在某些实验中关注“气泡”情况至关重要,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3实验室用右图所示装置制取和收集O2,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该知识点易错题
1在某些实验中关注“气泡”情况至关重要,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主要步骤有:①装药品;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固定装置;④加热;⑤收集气体;⑥撤酒精灯;⑦从水槽中撤出导气管.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
3实验室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①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管口放一小团棉花,塞上带导管的单孔塞;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熄灭酒精灯;⑥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某学生利用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的反应,测量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实验步骤如下:①取适量高锰酸钾,放入干燥的试管中,准确称量,质量为ag.②装好实验装置.③检查装置气密性.④加热,开始反应,直到产生一定量气体.⑤停止加热(如图,导管出口高于液面)⑥测量收集到气体体积.⑦准确称量试管和残留物的质量为bg.⑧测量实验室温度.⑨把残留物倒入固定的容器中,洗净仪器,放回原处,把实验桌面收拾干净.⑩处理实验数据,求出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试回答下列问题:(1)如何检查如图装置的气密性?____.(2)以下是测量气体体积必须包括的几个步骤:①调整量筒内外液面高度使之相同;②使气体都冷却至室温;③读取量筒内气体的体积.这三步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3)测量收集到气体体积时,如何使量筒内外液面的高度相同?_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某学生利用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的反应,测量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实验步骤如下:①取适量高锰酸钾,放入干燥的试管中,准确称量,质量为ag.②装好实验装置.③检查装置气密性.④加热,开始反应,直到产生一定量气体.⑤停止加热(如图,导管出口高于液面)⑥测量收集到气体体积.⑦准确称量试管和残留物的质量为bg.⑧测量实验室温度.⑨把残留物倒入固定的容器中,洗净仪器,放回原处,把实验桌面收拾干净.⑩处理实验数据,求出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试回答下列问题:(1)如何检查如图装置的气密性?____.(2)以下是测量气体体积必须包括的几个步骤:①调整量筒内外液面高度使之相同;②使气体都冷却至室温;③读取量筒内气体的体积.这三步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3)测量收集到气体体积时,如何使量筒内外液面的高度相同?____.”相似的习题。(1)吸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
(2)消耗氧的体积
消耗氧和释放二氧化碳的体积之差?
(3)0.85?
(4)黑暗。避免因幼苗进行光合作用,干扰呼吸作用的气体量的变化?
(5)死的发芽种子和蒸馏水
用于校正装置1和2内因物理因素(或非生物因素)引起的容积变化
(1)装置1中有NaOH,其目的是吸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2)装置1中试管中为NaOH,故着色液向左移动的体积代表消耗氧的体积;装置2中试管中为蒸馏水,其气体体积的减小代表消耗氧和释放二氧化碳的体积之差。(3)消耗氧的体积:x=200(mm),释放二氧化碳的体积=x—y=200—30=170(mm),RQ=170/200=0.85。?(5)对照实验装置要遵循变量原则,要用死的发芽种子和蒸镏水,从而校正装置1和2内物理因素(或非生物因素)引起的容积变化。?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上期第三次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0分)在科学研究中常用呼吸商(RQ)表示生物用于有氧呼吸的能源物质不同和氧气供应状态的一种指标。呼吸商(RQ)=释放CO2体积或摩尔数/吸收O2体积或摩尔数。不同底物在完全氧化时的RQ不同,糖类为1;脂质分子为0.7~0.8;有机酸大于1。同种呼吸底物、不同的供氧浓度具有不同的RQ。现利用右图所示装置,测定一定量的酵母菌在不同O2浓度下的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锥形瓶内为酵母菌培养液。锥形瓶中央放入一小烧杯,内盛有试剂X,杯中插入一根滤纸折叠条。
(1)小烧杯内插入一根滤纸折叠条的作用是 &&&&&&&&&&&&&&&&&&&&&&&&&&&&&&&&&&&&&&&&&&&&。为确保结果的准确,需设置对照校正,则对照装置设计为 &&&&&&&&&&&&&&&&&&&&&&&&&&&&&&&&&。如果对照组着色液发生移动,则说明 &&&&&&&&&&&&&&&&&&&&&&&&&&&&&&&&&&&&&&&&&&&&。
(2)实验开始时,打开活塞,调整U形管内着色液 &&&&&&&&&&&&&&&&&&&&&&。
(3)若要读取消耗O2的体积,试剂X应选用
&&&&&&&&&&&&&&&(NaOH、NaHCO3、蒸馏水);若要直接读取消耗O2和释放CO2的体积之差,试剂X应选用 &&&&&&&&&&&&&&&(NaOH、NaHCO3、蒸馏水)。
(4)若读取的O2吸收量为D,吸收O2与释放CO2量之差为E,则呼吸商为&&&&&&&&&&&&&&&&&

(5)如实验结果经校正后,某底物呼吸记录数值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当 O2浓度为3%时,酵母菌的呼吸商为&&&&&&&&&&&
,其数值不同于O2浓度为25%时的原因是:氧气浓度为3%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为&&&&&&&
,表中显示,从O2浓度为&&&&&&
%起,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上期第三次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0分)在科学研究中常用呼吸商(RQ)表示生物用于有氧呼吸的能源物质不同和氧气供应状态的一种指标。呼吸商(RQ)=释放CO2体积或摩尔数/吸收O2体积或摩尔数。不同底物在完全氧化时的RQ不同,糖类为1;脂质分子为0.7~0.8;有机酸大于1。同种呼吸底物、不同的供氧浓度具有不同的RQ。现利用右图所示装置,测定一定量的酵母菌在不同O2浓度下的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锥形瓶内为酵母菌培养液。锥形瓶中央放入一小烧杯,内盛有试剂X,杯中插入一根滤纸折叠条。
(1)小烧杯内插入一根滤纸折叠条的作用是 &&&&&&&&&&&&&&&&&&&&&&&&&&&&&&&&&&&&&&&&&&&&。为确保结果的准确,需设置对照校正,则对照装置设计为 &&&&&&&&&&&&&&&&&&&&&&&&&&&&&&&&&。如果对照组着色液发生移动,则说明 &&&&&&&&&&&&&&&&&&&&&&&&&&&&&&&&&&&&&&&&&&&&。
(2)实验开始时,打开活塞,调整U形管内着色液 &&&&&&&&&&&&&&&&&&&&&&。
(3)若要读取消耗O2的体积,试剂X应选用
&&&&&&&&&&&&&&&(NaOH、NaHCO3、蒸馏水);若要直接读取消耗O2和释放CO2的体积之差,试剂X应选用 &&&&&&&&&&&&&&&(NaOH、NaHCO3、蒸馏水)。
(4)若读取的O2吸收量为D,吸收O2与释放CO2量之差为E,则呼吸商为&&&&&&&&&&&&&&&&&

(5)如实验结果经校正后,某底物呼吸记录数值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当 O2浓度为3%时,酵母菌的呼吸商为&&&&&&&&&&&
,其数值不同于O2浓度为25%时的原因是:氧气浓度为3%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为&&&&&&&
,表中显示,从O2浓度为&&&&&&
%起,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上期第三次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0分)在科学研究中常用呼吸商(RQ)表示生物用于有氧呼吸的能源物质不同和氧气供应状态的一种指标。呼吸商(RQ)=释放CO2体积或摩尔数/吸收O2体积或摩尔数。不同底物在完全氧化时的RQ不同,糖类为1;脂质分子为0.7~0.8;有机酸大于1。同种呼吸底物、不同的供氧浓度具有不同的RQ。现利用右图所示装置,测定一定量的酵母菌在不同O2浓度下的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锥形瓶内为酵母菌培养液。锥形瓶中央放入一小烧杯,内盛有试剂X,杯中插入一根滤纸折叠条。
(1)小烧杯内插入一根滤纸折叠条的作用是 &&&&&&&&&&&&&&&&&&&&&&&&&&&&&&&&&&&&&&&&&&&&。为确保结果的准确,需设置对照校正,则对照装置设计为 &&&&&&&&&&&&&&&&&&&&&&&&&&&&&&&&&。如果对照组着色液发生移动,则说明 &&&&&&&&&&&&&&&&&&&&&&&&&&&&&&&&&&&&&&&&&&&&。
(2)实验开始时,打开活塞,调整U形管内着色液 &&&&&&&&&&&&&&&&&&&&&&。
(3)若要读取消耗O2的体积,试剂X应选用
&&&&&&&&&&&&&&&(NaOH、NaHCO3、蒸馏水);若要直接读取消耗O2和释放CO2的体积之差,试剂X应选用 &&&&&&&&&&&&&&&(NaOH、NaHCO3、蒸馏水)。
(4)若读取的O2吸收量为D,吸收O2与释放CO2量之差为E,则呼吸商为&&&&&&&&&&&&&&&&&

(5)如实验结果经校正后,某底物呼吸记录数值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当 O2浓度为3%时,酵母菌的呼吸商为&&&&&&&&&&&
,其数值不同于O2浓度为25%时的原因是:氧气浓度为3%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为&&&&&&&
,表中显示,从O2浓度为&&&&&&
%起,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上期第三次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0分)在科学研究中常用呼吸商(RQ)表示生物用于有氧呼吸的能源物质不同和氧气供应状态的一种指标。呼吸商(RQ)=释放CO2体积或摩尔数/吸收O2体积或摩尔数。不同底物在完全氧化时的RQ不同,糖类为1;脂质分子为0.7~0.8;有机酸大于1。同种呼吸底物、不同的供氧浓度具有不同的RQ。现利用右图所示装置,测定一定量的酵母菌在不同O2浓度下的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锥形瓶内为酵母菌培养液。锥形瓶中央放入一小烧杯,内盛有试剂X,杯中插入一根滤纸折叠条。
(1)小烧杯内插入一根滤纸折叠条的作用是 &&&&&&&&&&&&&&&&&&&&&&&&&&&&&&&&&&&&&&&&&&&&。为确保结果的准确,需设置对照校正,则对照装置设计为 &&&&&&&&&&&&&&&&&&&&&&&&&&&&&&&&&。如果对照组着色液发生移动,则说明 &&&&&&&&&&&&&&&&&&&&&&&&&&&&&&&&&&&&&&&&&&&&。
(2)实验开始时,打开活塞,调整U形管内着色液 &&&&&&&&&&&&&&&&&&&&&&。
(3)若要读取消耗O2的体积,试剂X应选用
&&&&&&&&&&&&&&&(NaOH、NaHCO3、蒸馏水);若要直接读取消耗O2和释放CO2的体积之差,试剂X应选用 &&&&&&&&&&&&&&&(NaOH、NaHCO3、蒸馏水)。
(4)若读取的O2吸收量为D,吸收O2与释放CO2量之差为E,则呼吸商为&&&&&&&&&&&&&&&&&

(5)如实验结果经校正后,某底物呼吸记录数值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当 O2浓度为3%时,酵母菌的呼吸商为&&&&&&&&&&&
,其数值不同于O2浓度为25%时的原因是:氧气浓度为3%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为&&&&&&&
,表中显示,从O2浓度为&&&&&&
%起,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届河南郑州一中高三期中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科学研究中常用呼吸熵()表示生物用于有氧呼吸能源物质的不同。测定发芽种子呼吸熵的装置如图所示。关闭活塞,在25℃下经20分钟读出刻度管中着色液移动的距离。设装置1和装置2的着色液分别移动和()。和值反映了容器内气体体积的变化。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装置1中放入溶液的目的是吸收种子细胞呼吸释放的
B.代表消耗的体积,代表释放的体积
C.为使测得的数值更精确,还应再设置一对照装置,内放无生命力的种子和蒸馏水
D.如果要测定已经长出真叶的幼苗的呼吸熵,需要将装置放在黑暗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甲烷气体测定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