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会战伤亡人数中有没有叫沈永富的人

您(@)目前可用积分:1685995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0:15:26 &&
有没有一些否定中医的人能直面我的问题?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0:18:08 &&
德国人是世界上最精确、实干的人,说他们有1/6的医生搞玄学,而且国家用民众的钱买单,难道不荒谬吗?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0:18:43 &&
某些人脑袋也不动,就会跑火车。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0:20:26 &&
连基本的资料都不看的人,出来随便乱喊,只是添加笑料罢了!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0:23:27 &&
照某些人的说法,他自己不明白的都是玄学了,呵呵,相对论想必一定是玄学了!
此贴已经被作者于
10:24:24 编辑过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0:28:09 &&
某些人喊口号没意义,我的说法有依据、分析支撑,若真嗓门大,在论坛里也没什么意思,有没有干货,观众明白!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0:38:29 &&
中医在德国――我在德国做访问学者的感受![日期:] 来源:中医科& 作者:沈维增 审核:王学良 [字体:
  多年前一部叫《刮痧》的电影里,美国人把中医传统的“刮痧”误认为是“虐待的暴行”,西方人对中医的茫然和误读,曾是中西方文化隔膜的代表。可如今时过境迁,从“漠视”到“热衷”,西方人态度的转变掀起了中医在海外的热潮,这在德国表现得尤为明显。  在德国西部城市埃森(Essen)有一家德国规模最大的自然疗法与中医(TCM)治疗中心,其知名度不仅限于德国,欧洲其他地区都有人慕名前来治病。本人有幸在该治疗中心和众多德国同事一起开展工作和研究,亲身感受到了中医疗法在德国的受欢迎程度。2004年,在德国克虏伯基金会的资助下,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建立了以研究传统中医为重点的自然疗法及结合医学系,带头人是既深谙西医又在中国学过中医的古斯塔夫&#8226;德博士(Gustav Dobos)教授。自然疗法与中医治疗中心隶属于杜伊斯堡-埃森大学自然疗法及结合医学系下的埃森中心医院附属教学医院。中心分门诊部和住院部。中医门诊部单独设在一栋两层楼内。二层有8间治疗室,一个分诊和候诊大厅,一层的4个大房间主要供住院病人练习气功、太极拳、瑜珈等使用,整个治疗中心装饰和布置得古色古香,颇有中国传统文化韵味,与自然、传统的医学氛围相吻合。这里的德国医生不但深谙西医,而且都学过中医,其中的主治医师Thomas Rampp曾到湖北荆州学习过中医3个月,原是麻醉师出身的Beata Maul医生因为对中医的极大兴趣半路改行学习中医和自然疗法干得非常出色,一个刚来上班不久的Jonas Vasmer医生更是在天津中医药大学读了7年的本科,这些德国同事对中医都非常热爱,做事认真、敬业,常规的中医操作也比较娴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里,针灸、拔火罐、刮痧、推拿、中草药等中医传统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病人;而具有德国特色的一些自然疗法如水蛭疗法、顺势疗法、治疗性禁食、水疗、饮食指导和冥想等也经常被运用。在德国乃至整个欧洲,其中草药方面一般多以中药免煎浓缩颗粒剂为主(根据病人需要药房还可以加工成片剂、胶囊和滴剂等),饮片和中成药使用较少,在德国,我们一般将药方传真到柏林或杜塞尔多夫的中药房后再通过快递公司邮寄给病人,偶尔也会从荷兰和瑞士的中药房配药。在这个治疗中心里,许多长期被抑郁症、各种疼痛(偏头痛、风湿病、多发神经炎、纤维肌痛、腰椎间盘突出等)、克隆氏病等慢性胃肠病、花粉过敏、神经性皮炎等皮肤病、更年期综合症、月经不调、肿瘤术后等困扰的患者因此获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由于病人越来越多,原来一栋两层的门诊楼已经不够用了,据说年底就要再加一层以增加诊室和业务用房,说它“生意红火”一点不为过。目前在德国,像埃森这家规模大并且附属在大医院的中医治疗中心在柏林还有一家,就是德国洪堡大学医学院附属柏林夏里特(CHARITE)医院中医门诊部,我听说有一个中山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在读博士马上要去那个中心做研究。  德国是世界上医学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现代医学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或伴随着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诸如化学药物的副作用大、抗生素滥用、激素的滥用和副作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整体性、对慢性病疗效不佳、对病人的心理层面关注不够等等。越来越多的德国病人认识到这些问题后已开始将康复的希望,转而寄托在运用自然疗法的中国古老医学上。德国卫生部门的统计数字表明,德国每年有超过200万人次接受中医治疗,约有61%的德国人表示,非常希望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而运用中医治疗手段、尤其是针灸进行治疗的德国医生就有大约5万人,占全德国医生总人数大约1/6。德国针灸医生协会主席马里奇-奥勒女士说,目前在德国运用中医手段进行治疗的医生以及接受中医治疗的病人数目都在迅速增长。针灸疗法进入德国虽然才50多年,但它已经成为德国人最熟悉的中医治疗方法。而据我所见,德国人的针感非常强,因此德国医生扎针的手法比我们中国要轻的多,进针也浅的多,另外他们常常给病人针药并用。近10年来,中草药、刮痧、气功以及推拿等中医疗法也逐渐被德国的广大患者接受。实际上,现在不仅普通德国人对中医很“感冒”,就连许多德国科学家也对此很感兴趣,他们正通过各种试验和统计学来论证中医哪些有效。  当然我们也注意到中医在德国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的。德国卫生以及医疗保险部门曾一直对中医持怀疑态度,中医治疗费一直未被纳入医保。在德国,一次针灸治疗费用是25~80欧元,而针灸治疗是按疗程计算,一个疗程是10次;如果看中医开中草药初诊挂号费就要120欧,加上一个月中药大约要40~60欧,可见看中医的花费还是很高的。尽管如此,仍有许多人愿意自掏腰包去看中医。近年来,中医逐渐获得官方承认,德国国家医疗保险部门已开始尝试将中医治疗纳入医疗保险,比如我所在的埃森中医治疗中心,目前在偏头痛、腰椎疼痛和关节疼痛3种常见疼痛性疾病的针灸治疗和部分中草药治疗,已被作为保险对象。但目前中医在德国主要作为补充治疗手段,而且运用最多的是针灸,中医的精华――中草药,至今尚未得到西方的普遍认可。由于欧盟对药物管制较严,他们对中国的中草药缺乏足够信任,使得中草药难以进入欧洲市场。而且政府对药店的管理非常严格,因此以中药为主的药店很难申请下来,一般只能以食品饮料的名义开业,这样就会受到多重限制。实际上,一直以来,中国的中草药进入欧盟和美国都是以“保健品”、“食品补充剂”的名义,难以按药物进行监管,所以据说偶尔也会发生因传统草药重金属含量超标引起患者肝肾功能损害等严重事件发生(当然我并未见到这样的事,不过我所在的中医治疗中心里他们的病人如果在服中草药时的确是要1~2个月检查一次肝肾功能的)。最后,专业人才依然缺乏。从事中医的医生至少应该能够进行专业的问诊,但目前很多人还达不到――德裔中医大多是西医出身,只进行过140个小时的专业培训,依然只能根据西医的诊断给病人开药;华裔中医有语言和文化障碍,翻译得再好也有可能让人摸不着头脑。因此,直到现在,不少中医还过着依附西医的生活。  尽管存在许多问题,但是中医在德国的发展前景依然很被看好,由于德国人越来越认可中医的疗效,因此来自杜伊斯堡-埃森大学自然疗法及结合医学系的古斯塔夫&#8226;德博士教授认为,中医学10年内定会被纳入德国医学体系,各大学将设立中医系,并将中医学作为必修课之一,中西医结合疗法有望在德国开出灿烂之花。<img SRC="/upload/70.jpg"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图一为与德国主治医生Thomas Rampp一起诊治病人<img SRC="/upload/37.jpg"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图二为给德国病人做水蛭治疗<img SRC="/upload/02.jpg"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图三为与德国同行们一起聚餐后合影留念<img SRC="/upload/25.jpg"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图四为德国规模最大之一的埃森(Essen)自然疗法与中医(TCM)治疗中心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0:40:46 &&
德国中医药发展简史&  德国人了解中医、针灸应追溯到300多年前,大致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17-19世纪初)  公元1683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医生瑞尼在英国伦敦出版《论关节炎》一书。该书介绍了针灸疗法,尽管内容还不够完善且缺乏中医理论的阐述,但却影响到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各国,使他们知道有一种古老而独持的传统医学一中医学、针灸学。在此前后Cleyer盗用卜弥铬的《中国植物志》(公元1656年,维也纳)的部分内容在德国法兰克福出版,取名4《中国医法举例》(公元1682年)。书中详细报道了东方针灸的操作、疗效和理论体系,他把经络的"经"译为拉丁语Via(道、路),将精、气、神的"气”作Spiritus(精神)在公元1683年,汉堡还出版了Gehema&JA的《应用中国针灸治疗风湿痛》一书。上述报道还比较粗糙和片面,因而未能导致广泛的临床应用,只是为引进中医作了准备。  18世纪初,甘弗(Kaempfer&E,公元165l-1716年)的《海外珍闻录》、赫斯特(Heister&L.公元年)的《外科学》都论及针灸疗法。甘弗于公元1690年到日本,后曾来华,公元1712年&出版《海外珍闻录》,其第589一599页记述了中国、日本的艾灸,认为艾是最好的灸治材料,且对针灸的记述也较详细。书中介绍,针灸治疗腹泻、腹痛有效,又能通过艾灸左侧小趾端的至阴穴而催生,灸拇指内收肌的合谷穴治疗牙痛,治不育症或避孕常灸胜脐周围穴位,书中还谈及金针、银针等针具,并附针灸穴位图,标明60个常用穴。在他死后才出版的《日本史》也记述丁针灸疗法。署名解剖学家、外科学家赫斯特的《外科学》被译成6种文字、重印20版,针灸法也随之流传欧美,但他却做了反宣传砖一认为针灸是一种过时的方法,与欧洲中世纪的烧灼法相似,即用烧红的铁块野蛮地灼烫人的肌肤。这种误导流毒甚广。斯普林格(Sprengel&K公元年)将中医与欧洲的医学相提并论,比较其优劣。但18世纪德国医学界对中医学的批评、诋毁是主流。此时中国针灸界也面临着困难、失落而处于低潮,从徐大椿的《医学源流论》中可见一斑,清政府甚至禁止在太医院中教授针灸,妄自菲薄,怎求西人垂青。  2.第二阶段(19-20世纪中叶)  公元1816年,伯里奥兹(Louis&Berlioz)作针灸试验,用自制的金属针刺入痛区,并不讲求穴位、归经。19世纪初的所谓"痛点疗法",以用针多、留针久为特点;例如治疗癫痫患儿,用针38支,留针8小时,完全背离了中医理论。公元1823年法里纳{Farina)记述了中医治疗面部神经痛的良好效果。公元1823年伯恩斯坦(Bernstein)、劳赫梅尔(Lohmayer)等人均著文记述针灸治病问题;公元1840年后,针灸经由法国传入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人再次经法国人中介接触中医,并发展到新的水平。  德国的著名人物要数得上许宝德(Franz&Hubotter),1907年起在上海同济大学任教,兼做内科医生,造诣很深,颇有著述。回国后任柏林大学医学与哲学教授、汉学家,又是西方研究东方医史的先驱。1929年发表《中华医学》(又译作"20世纪初期的中国医学及其发展史"),内容丰富,极有史料价值。1953年最先把中医学讲座搬上德国大学课堂,并坚持到1967年逝世之前。他的中医著作与译著颇丰,如《中国药物学》(1913年)、《西藏、蒙古药物学论文集》(1913年),译著如皇甫谧的《甲乙经》、李时珍的《濒湖脉学》、张世贤的《图注脉诀》、无名氏的《寿世编》、《难经》等。  3.第三阶段(年)  (1)年:年是翻译、著述的廿年。翻译中医著作数十种、创办针灸与中医刊物,编写德国人专用的中医教科书。但因中文水平较差,多是间接的、经过二三次的转译本,如中文译为英文再译为德文,或中-越南-法文-德文,因此谬误之处屡见。此时的临床应用相对较少。&1950年前后,波恩大学博士巴赫曼(Bachmann&G)首先向德国人介绍了中医诊断学和基础理论,被誉为中医理论研究的先驱。巴赫曼长期关注和研讨东西方思维方法的差异,认为东方思维是"从内向外"(有诸内,必形之于外)、"病因分析思想")(审因求治)。1956年,法国的史特华(Stiedvater&EW)亲自赴德传授耳针技术、介绍其操作与功效,并认为疗效机理主要是神经调节,他接受了奥地利、前苏联、捷克等地的神经生理学的研究成果,即以为针刺疗法是神经疗法的扩展形式。直至1971年以前,德人多以为中医只有针灸,对其从业者也专指针灸协会的300名成员,还不包话福尔电针实验室成员,完全不知道中医基础政府和综合疗法。  (2)年:1972年中美建交,尼克松的随行记者Restone&J报道了他在北京治病与观摩针麻的经过。他因阑尾炎后遗症而接受针灸治疗获愈,又亲临手术室目睹针灸麻醉下的7外科手术多例,因此报道翔实而生动。这一特大新闻不胫而走,传遍全球,引起针灸热。针刺疗法的国际性交流,促成多种新疗法的相继使用,有关疗效机理研究也呈多元性发展。德国各界对针灸、中医的兴趣与日俱增,大量中医出版物面世,年达到顶峰。在书架上,古代经典或现代佳作,个人研究或群体合体的结晶,琳琅瞒目。&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0:42:07 &&
德国中医药发展现状及前景&  80年代,德国公民对中医针灸已不再陌生,民间与政府多持肯定态度,认为它是现代医学的一种补充或替代,尤其是镇痛的有效方法。此时个体或群体的研究不再局限于针灸,而是对中医综合疗法的应用和评价。  德国是一个文化十分发达的国家,人们的整体素质较高,对东方的文化了解甚多,当然对古老的中医和针灸也有一走的认讯,普遍持欢迎的态度。故德国医生申请开业相对来说是很方便的。国家的政策很宽,只要有医生职位,何时申请都可以。他们在开业之前,一般都通过参加当地由中国针灸医生执教的培训班学习或到中国进修深造,经有关部门考试合格后,发给相应的结业证书。德国的针灸医生大多数为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的医生,经过一定的西医实践后改为学习中医的。他们出于两种情况,一种是热衷于东方古老的中医针灸医术,对它们的神秘疗效怀有一种崇敬感,一种是由于德国医生的失业率很高,迫于生计,被迫改为学习中医的;但前者远远高于后者。当然,在德国医生的行列中,不乏也有一些中等专业学厉者,他们经过艰苦的努力,自学成材而成为医生的。在临床医疗中,德国医生把针灸作为临床治疗的一种方法或手段,诊治病人既用西医疗法,也用中药和针灸,以便争取治疗更多的病人。  德国的医疗仇构设施比较完善。据不完全统计,仅汉堡一个城市就有国立医院3000多家,私人诊所1000余所。但正规的针灸医院、诊所、门诊部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针灸治疗只能附属于其它科室。如内、外科,也有医院把针灸放在理疗科。针灸治疗不允许收治住院病人。保险公司也不批准报销住院针灸病人所需的一切费用。德国公民享有优惠的医疗保险待遇,办理医疗保险卡可以申请加入国家保险公司,也可以投保于私立保险部门。到正规的综合性医院进行诊治者,无论是入哪个保险都会根容易地得到保险公司批准而按比例报销。如加入国家保险公司业务的病人申请去私人诊所看病,通常不予批准报销医疗费用。故在私人诊所中,一般都要支付现金。德国的收费标准是由国家统一制定的,有一本详细的收费手册,手册包括有各个方面,各种条款,并标有各种编号。医院中收费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付现金,一种是公司走帐(相当于我国企事业单位与医院所签订的合同三联单)。收费标准为保险公司走帐;单纯针刺十分钟以内的按编号167号收费,针刺留针20分钟者按编号计算。在上述针刺基础上适当廷长时间,并辅有其它治疗的,按计算。如果针刺时间过长,且难度加大,按计算收费。现金收费:单纯针刺30分钟者,每人次收费8ODM(马克),其中经过保险公司批准已办理傈险卡者可按比例分配个人负担3ODM(马克),保险公司负担5ODM(马克),其它按标准类推。如果是在国家机关、医院、学校工作的职工,个人负但的费旬要少于3ODM(马克),所在单位帮助支付一部分。当然有少数病人是免费的,如儿童诊治是全部由国家来承袒的。  在德国,由于国家的经济状况不够稳定,因此相应的收费政策也在不断的变化。目前收费是这种情况,几个月后就可能会发生变动。不过针灸治疗还是为医院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例如约翰尼特.布拉姆舍市立医院与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合作建立的针灸培训中心,它依附于外科,虽只有八张病床,但在成立不到二年的时间里,日门诊量就已达到60人次,高峰时达刭80人次。医院月收人均在20万DM(马克)以上。  在德国,病员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有所变化,通常春、秋季多,夏、冬季少。尤其是夏季旅游季节,只要不是急病,人们是尽可能不看病的。他们的首要任务是出国度假。冬天天气寒冷,对于针灸这一直接接触皮肤的特殊治疗手段来说,病员就显得更少了。此外,德国假日颇多,无形中又减少了患者的治疗次数。尽管这祥,中国针灸医生与本国和他国医生相比,病员情况要好得多。这是因为中国是针灸的发源地,当地居民普遍认为中国医生的医木高明,有一定的号召力。其二,大多数中国针灸医生都是公派出国,与当地医疗机构签有合同,故德方在中国针灸医生到来之前都较好地利用当地的报刊、电视等媒体进行宣传,扩大中国针灸医生的影响面,这无疑为病员的来源打下了较好的基础。1988年,著名汉学家文树德(P.U.&Unschuld)兴奋地说:"中西医相遇300年来,从未象现在这样相互注意过,二者均发现了自已所缺乏而又被忽视了的财富"。不少注册医生热心研究自然医学,德国自然疗法医生联合中心的学术气氛活跃,创刊《自然疗法医生杂志》介绍饮食疗法、水疗法、运动疗法、调节疗法、植物疗法、顺势疗法、针灸疗法、中医疗法等非常规医学的临床应用。针灸在一些大学已被纳入医学课程,堂而皇之地搬上最高学府的讲坛。  在德国,针灸疗法涉及内、外、妇、儿等多种学科。除了必须急救手术外,大部分疾病都可以采用针灸治疗。如:颈谁病、面瘫、带状疱疹、心绞痛、美尼尔氏综合征、脑血管意外、精神分裂症、血管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顽固性风疹、高血压病、失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哮喘、过敏性鼻炎、皮炎、耳聋、耳鸣、荨麻疹、痛经、不孕症、急、慢性胃炎、肠炎、咽喉炎、中风、帕金森氏综合征、脱发、阳萎、子宫发育不良、糖尿病、腰腿痛、风湿性关节炎、脑动脉硬化、神经官能症、忧郁症、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以及减肥、戒烟等。其中又以过敏性疾病(过敏性鼻炎、哮喘)、头痛、耳鸣居多。这可能与德国的工作紧张,生活快节奏、竞争意识强、社会压力过大有关。在德国,过敏性疾病都是用激素治疗,效果不太理想,且有副作用,但许多病人还必须长年依赖它,这无形中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而用针灸治疗有效率可达90%以上。德国医生治疗头痛通常是用止痛药,疗效也不理想,用针灸治疗后效果显著,尤其是对血管神经性头痛,有效率高达100%。耳鸣是德国青少年乃至中年人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疾病,一般使用镇静药或输液等手段,有条件的医院也做高压氧,虽能收到一定效果但易反复,而用针灸治疗则免除了不必要的痛苦,身心榆悦,患者十分满意。  德国针灸医师临床诊断有两种方法。一部分医师引用我国中医辨证之方法,比较注重八纲辨证、病因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与三焦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和十二经络辨证,有的放矢。另一部分医师则为西医诊断,中医治疗。这些医师在诊断病情明确之后,像背中医方剂一祥,什么病用什么穴位,治疗中比较机械地使用穴位,而对中医所注重的表里、寒熟、虚实、阴阳和经脉病候等辨证纲要理解不深,往往对针刺主穴选用比较得当,而忽视了对辅穴的加减。在临床治疗中,针灸医师一般以针刺为主,辅有电针、神灯(TDP)、梅花针、拔火罐等,偶有极个别医师采用灸法。但绝大多数德国病人不欢迎用灸法治疗,他们不喜欢艾灸条浓浓的烟味,如临床上必须使用时,也要给病人提前说清楚,作好工作,征得同意之后方可使用。&  在临床治疗中,针灸医师全部使用一次性针具,原因是考虑到针具清洁卫生,避免交叉感染,又能给医院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大多数病人对针感反应灵敏,通常采用轻刺激即可达到预期效果。在针刺过程中,有些医师给病人也做一些推拿、按摩,目的是进一步增强针刺效果,还可缓解一下部分病人对针刺的恐惧感。有时,针灸医师也给病人开一些中药方,方剂的组成十分简单,这主要是考虑到德国的药店虽然很多,但能买到中药的药店却廖廖无己。市场上中药的分布很杂乱,肉桂、豆蔻、茴香等在调料市场上出售,菊花、玫瑰花、月季、芍药等隶属于花店,葛根、莲子、大枣、红小豆、绿小豆等又作为食品卖出,只有人参、枸杞子、当归、川芎、红花等在药店里才能买到。为此,德国没有中药的大市场,中药饮片直接从中国进口很难,必须通过欧洲共同体方可进入。因此,中成药一般是随行携带或从其它渠道购进,并非直接来源于中国出口。在德国,中药的品种与数量十分有限,当地的中药零售价格要比国内同类药品高出10倍以上。尽管如此,患者还是比较相信中医,认为中医是自然疗法,既能治病养身,又无毒副作用。常常有一些病人在针刺之后主动要求开一张中药方。  中国针灸在德国享有较高的地位,许多患者对此的喜爱与信赖之情常常溢于言表。如:schliook.&chriestol女士,37岁。患右面部三叉神经痛三年多,曾走后求医40余位专家,每日服用卡马西平,trgurit等多种止痛药均无效。于日来到针灸门诊。查体:右面部三叉神经第二、三支有触痛,并伴有自发性的电激样疼痛,面色无华,颧部稍红,口腔溃疡,舌质红,苔稍厚微黄,脉弦细数,辨证为肝胃火热。经过1个多月,20余次针灸治疗后,疼痛基本消失。以后每周针刺1次巩固疗效。3个月后痊愈。患者非常满意,邀请中国大夫到家作客,并照相留念,彼此成朋友。&  又如一位名叫Werperberg&marianne的老妇,52岁,主诉耳鸣、失眠3年,每天几乎都出现双侧耳鸣,时轻时重,重时伴失眠,面色无华,舌体胖,质淡,苔薄白,脉细弱,辨辨证为脾肾两虚。针刺时以调补脾肾为原则,取穴:百会、神庭、翳风、外关、合谷、血海、三明交、太溪,隔日1次,治疗6次后耳鸣、失眠开始减轻,治疗6次明显好转,2个疗程以上症状基本消失,临床疗效良好。&  一位名叫Mohruig&fiedel的先生,49岁,近10年来无明显诱因持续性头痛、失眠、头晕,严重时伴有恶吐,常服用止痛药,药量逐渐增多,药效随之下降。于日来T.C.M门诊就诊,同时要求戒姻(嗜烟30余年,每日吸烟2~3盒)。查体:面色灰暗、舌质厚,苔黄,脉弦微数。辨证为肺胃热盛。治疗原则:清泻肺胃热邪,安神、镇静、止痛。针刺取穴:百会、神庭、风池、头维、太阳、合谷、神门、丰隆、行间;耳穴(神门)。针灸方法:风池、合谷、丰隆用泻法。耳神门用强刺激,余穴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分钟,隔日1次。治疗6次后头痛减轻,已停止吸烟,第10次治疗后上述症状明显好转,2个疗程后完全治愈。患者兴奋至极,用鲜花奉献中国医生表示感谢。&  中国针灸以其博大精深的哲理、医理赢得了德国医生的敬仰,以其富于临床实效的操作技艺使得越来越多的病人开始对针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稍不尽如人意的是仍有一部分医生对中国针灸尚存疑惑,在普通百姓中亦有类似感触,这可能与一些未经过正规系统的中医教育、医疗水平低下的谋生者在德国的出现,给中国针灸在该国的飞速发展设置了障碍,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认识。&  中德两国医学交流日益频繁,每年都有数批医务工作者到中国中医院校、医院、科研机构进行考察、学习。尤其是近年来,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国际针灸培训中心每年都有5~6批(20~30人/批)德国医生接受为期3周的针灸培训。中国医生则在德国定期地为患者医疗服务、为德国医生讲学、带教等。如北京国际针灸培训中心的纪小平、胡金生、庄家秀副主任医生,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门诊部的刘爱华、刘家瑛副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的王福海副主任医师等。&  目前,在德国工作的中国针灸医师有数百人,大多数医师为公派出国人员,只有极少部分投亲靠友,经过艰苦的努力,逐渐立足占有一席之地。他们的工作合同期限短则一月,多则数年。中国医师与其它国家医师一样,只能在德国工作,没有申请执照的权力,不能独立开业。如果非要取得开业的权力,必须加入德国国籍或取得长期居住权方可行医。&  德国还没有为中医大开方便之门,中药没有进入公立医院,市场上也没有专门的中药店,针灸医生诊治疾病只好以针刺为主,偶尔开个中药方,也多以钦品为主,如菊花茶、薄荷茶、姜枣茶等。正规一些的中药方只有在部分私人诊所内才能抓到,他们的进货渠道多是从第三国进口,数量有限,且多以中成药为主。但可喜的是,1996年10月,中国中医研究院和德国卫生部门就中医药在德国开展合作的可能性进行了有益的探讨。1997年6月,布拉姆舍医院内己动工兴建了针灸门诊综合大楼,明年五月即可投入使用。该大搂可为病人进行一条龙服务(有门诊、病房、康复中心等)。此外,这里服务设施齐全(设有花房、宾馆、游泳馆、餐钦),交通便利,每星期一至五8:00――17:00全日门诊,可全方位为患者服务。这座大搂的建立,为中国针灸在德国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1997年11月,据非官方人士透露,近期德国政府初步批准中医可纳入该国医疗保险报销范围之内,这无疑为中国针灸在德国的合法地位得以承认和重视。&  德国的中医药学术组织已达48个,居欧洲国家第二位,高于英国(31个)。主要的四个组织容纳原西德部分的8000多名会员,他们均有医科大学学历,经考试取得注册医生资格,并开展了日常针灸业务。据针灸生产厂家估计还有1万余名医生常常使用针灸疗法,多在私人诊所工作。90年代,全德中医针灸学会、协会、研究所、门诊部急增,l991年3月魁茨汀中医医院正式开诊以后,形势更好。资料显示,70年代对汉堡、慕尼黑两所大学教授的调查表明,仅有6%的人认为中医针灸是有价值的,而1991年2月德国《医生之页》周刊发表的调查结果是90%的人认为针灸可作为临床治疗的一种方法,39.3%接受过针炎治疗,70.4%愿意试用针灸疗法,应用针刺麻醉的手术已达3万例,不少大医院如慕尼黑心脏中心、慕尼黑马克西米兰大学外科医院、杜塞尔多夫大学颔面外科门诊部、海得堡大学医院、吉斯的尤斯图斯医院、莱比锡大学外科中心等均开展了针麻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专家估计,90年代初,全德使用中医综合疗法看病者约1.6万医生(指正规医生Arzt),0.8万名"传统医生",其中80%加入了各种协会、学会,中医诊疗量每年2000万人次以上。中医、针灸从业人员属于所谓"传统医生"德文为Heilpraktiker即从事非常规医学(非西医)的人,德文辞典解释为"未经国家考核但持有开业执照的行医者",贬义译名"哈派客",他们没有处方权,所用药品费和其它治疗费常常被保险公司拒付;因为那不属于法律意义上的"医疗行为"而不受法律谋护。德国的传统医生种类繁多,以顺势疗法最盛,这是由德国医生哈尼曼(Hahnemann,公元年)于公元1796年所创,常用少量植物、动物、矿物等天然物质激发人体反应性和免疫力,从而达到生理平衡或却病延年的目的。顺势药主要是多种地产植物药,销售药品2.4万种,销售额占德国药剂总额的2.6%,并有增加趋势,儿乎所有的药房(98%)均能畏供"顺势药",顺势医生1.6万人左右。&  德国传统植物药物疗法(或称自然药疗法)长盛不衰,民间常以之治疗小恙,往往不经医生。1992年的一项报告称,德国市场有12.6万种药剂,其中植物药7万种(包括茶剂4万种),植物药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20%以上,价值30多亿马克,其它传统疗法如人智疗法(德国人Steiner,1920年所创);信念疗法(据说是全身放松,默想肿块已消,肿瘤将愈,可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食疗、微生物疗法、针灸、中医综合疗法。传统医生甚至还包括修脚匠之类的土医。他们的开业非常简单,无需医科文凭,只要通过当地卫生局举办的考试即可,这种考试由西医师主考,内容是普通医学常识如人体解剖知识消毒法、卫生法规、经治疾病范围(许多疾病,尤其是急症必须西医在场方能诊冶)。再者,就是符合一般就业条件:成年公民,中学以上文化程度,无犯罪前科,无道德败坏行为,身体健康,头脑清楚(智力正常),不兼营其它职业等。因此,传统医生开业执照满天飞,鱼目混珠、良莠不齐,以至于近年政府的管理措施也有些加强。1993年以来,药政管理部门整顿削减外药进口,这对欧洲经济共同体国家植物药影响不大,而对中草药西进有些影响。医政管理部门公布"治痛单位名录",计有139个医疗单位获准开设疼痛门诊,包括私人诊所、门诊部、公立医院、研究所等医疗机构。在德国27所大学的门诊部中,有19个开设了针灸止痛门诊。在这种定点的针灸洽疗单仁治疗的费用一般都能报销,由有关医疗保险公司支付。&  中医药在德国的地位逐渐提高,中德合办的医疗机构不断增多,医疗保险组织多已支付部分治疗费用,政界与公众的呼声日渐增高,德国、医学界也出现了有益的分化,德国"联邦医生同业协会"与我国中医界交往合作的形势看好,有些人积极学习中医,并认为应掌握与运用中医的医学原理和哲学思患指导临床实践。70%以上的人预计中医学在德国立法方面会受到更多重视。&  在德国推广和发展中医药的障碍和不利因素有:&德国是个社会福利很高的国家,自卑斯麦时代起就建立了全民医疗保险制度,从大人到小孩都要参加。德国的医疗保险公司是大资本家开的,无论是法定医疗保险公司还是私人医疗保险支付之外的范畴,这就给中医在德国的推广带来了极大的障碍。但目前德国各大医疗保险公司都已相继承认了针灸为一种治疗手段,并给予报销治疗费用。&  在突破德国医疗保险制度方面最成功的例子,是位于德国南部巴伐亚州魁茨汀中医院。该院的成立是经巴伐利亚州政府批准,由德国企业家安冬.施道丁尔先生与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属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合作创建的私人医院,作为在德国的第一家示范中医院,现有中医师、药师、护士、翻译等中方人员18人,承担着中医的医疗、教学和科研三项任务。该院是日开业,同年8月与巴伐利业洲医疗保险联合会签定了医疗保险合同,在该州的合法保险公司均有法律效力。在德国,该院是第一家,也是唯一的一家可由保险公司支付医疗费用的中医院。保险范围包括"中草药"、"针灸"、"气功"和"推拿"等治疗手段。同时,在该院工作的中方医生而参加德国的医生联合会。据说作为一个外籍医生参加德国医生联合会是少有的,在德国必须是德国正规医学院毕业,经过实习并取得正式医生资格者,才能参加德国医生联合会,"德国医生联合会"中大多数人对中医持反对态度,他们宣传中医不科学,但越来越多的德国医生认为,中医理论虽然还没有得到科学的证明,但中医的治疗方法很有效,可以应用,因此他们组织起"针灸学会",并力求保险公司给予承认。&  中医治疗病人主要靠中药,介中草药尤其是中药处方还远远没有全面进入德国市场。日尔曼民族是个具有保守心态的民族,人们重视病例,默守成规,通常都是祖孙数代不换诊所,加之德国医术高明,通疾病大多数药到病除,他们对一些不同于西医治疗方法是难以鼓起勇气来接受的。&  德国人讲究哲理,事事都要在理论上、逻辑上得出一个解释来。然而中医是一门涉及中国哲学观的学科。目前,很多理论、概念上的翻译,是很难让德国人以及德国医生理解和信服的,还有待于我国中医学家和语言学家努力去探索和完善。德国是个以肉食和乳食品为主要食品的国家,因此,人们普遍营养丰富,身体素质较好,德国人吃药是为了治病,但没有时补的爱好。他们对中医强调进补之类不感兴趣,也不象中国人那样一补就灵。辨证施治是中医的灵魂,但由于德国人生活习惯和人种的不同,给中医的辨证施治带来很多困难。德国打针吃药已相当现代化,口服的瓶装药丸已经罕见,一般都是盒装水泡服片剂,药片的体积也很小。有古怪中药味的汤剂和体积过大的中药丸,德国人是难以接受的,而且中药汤剂的煎熬过程和火候也是西文人难以掌握的,中医药要在德国推广,必须顺应当地人的生活习惯走本土化发展之路。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0:47:30 &&
汉方医学起源&  &中国医学进入日本的确切时间,目前还不十分清楚。较为公认的是公元5世纪由朝鲜传入,因当时的朝鲜使者为天皇治病收效,使日本学者认识到中国医学的价值并且接受,中国医学便以创汇朝鲜为媒介传入日本成为日本汉方医学的起源。&  &公元552年,梁元帝赠给日本《针经》一套.公元562年,吴人知聪携《明堂图》及医药书籍164卷到日本,开始了中日医学的直接交流。至隋唐之际,中国由统一走向兴盛,成为亚洲政治、经济、文化、医药等方面的中心,中日两国交往日益频繁。公元608年,日本推古天皇派遣药师惠日、留学生倭汉直福因等来中国学医,历时15年,于623年学成回国,带回大量隋唐医书。公元754年唐高僧鉴真应邀,携带大批医书东渡日本成功,对日本医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和促进的作用。此后隋唐、宋代医学及医药著作大量源源不断地传入日本,成为日本医学的主流。此外,当时日本不仅在临床上采用中医药理论与辨治方药,而且医学著作、医事制度、医学教育、医药管理等方面均与我国同出一辙。如公元9世纪目丰城天皇出云广贞等受命编纂《大同类聚方》l00卷,就是参考传入日本的《黄帝内经》、《黄帝外经》、《脉经》、《甲乙经》等而成。公元10世纪,丹波康赖撰述《医心方》30卷,除以《请病源候论》为主外,还博采南朝、隋唐医药书籍百余种。公元701年,日文武天皇大宝元年,颁布的大宝令,其中的《医疾令》就参考了唐医事制度。该法令为日本最早的医事制度。&                中医日本化阶段  &从公元5世纪以后,日本通过广泛频繁的学术、人员交流不断引进中医药学,然后,从学术、临床以及行政管理等方面单纯而忠实地加以模仿。这一趋势,一直持续到15世纪,正是由于这种踏实地、虚心地、长时间的学习运用,为日本汉方医学的独立发展与形成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15世纪末,田代三喜(公元年)入明拜增月湖为师,专攻金元医学,留学12年回国后,首倡李朱医学。适逢当时日本社会盛行宋儒性理学,其弟子曲直做道三大力推广普及,并建立启迪院,教授门徒800余。李朱医学逐渐遍及日本各地,风靡一时。1571年,曲直徽道三代表作《启迪集》问世,该书引用中国医书达63种之多,其内容以引李东垣《脾胃论》、《兰室秘藏》,朱丹溪《格致余论》、《丹溪心法》为最多。但并不拘于金元医家,而是博采众长,首次提出以传统医学的理论,把握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表现,在此基础上察证辨治,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建立了日本汉方医学独立发展的基础。曲直做道三以后,追随者甚众,其弟子大多成为当时名医。江户前期以及其后约100年间道三学派,即金元医学占主导地位,从而形成日本汉方医学第一支学派,即所谓“后世方派”,真正开始了中国医学日本化阶段。&  &日本江户时代(公元年),由于社会潮流的改变和自然科学的进步,宋儒性理学影响渐衰,以伊藤仁斋为首掀起一场儒学复古运动,哲学上的实证主义取代了阴阳五行思辨合理主义。与宋儒学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金元医学,与当时发展的自然科学出现了明显的不协调,加之统治了汉方医界百余年后的后世方派,不仅拘泥于金元医学的空头理论,而且在医疗上也出现滥用温补的弊端。这样不可避免地在医学界也掀起了复古浪潮。其代表人物是名古屋玄医(公元年)、后藤良山(公元年)、香川修庵、吉益东洞(公元年)等,他们认为,古代医学是从纯粹观察和实际的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没有掺杂阴阳五行思辨理论,是临床最有价值的。他们把贯穿着阴阳五行论的内经医学视为阴阳医学,把沾染了道教求仙的神农本归为神仙医学,认为他们不能与张仲景的医学相提并论。正是在这种尚古和经验实证思路,建立了古方派的学术体系。尤其是古方派是回表人物吉益东洞所测《类聚方》、《药征》等著作,即是选择《伤寒杂病论》的精髓部分,结合启身经验类编而成,使古方派发展达到顶点。此外,由于“腹诊”在《伤寒论》中多见,故东月四倡导之并将其具体化。东洞之说,不仅与当时社会和医学当回应,而且迎合了日本注重简朴务实的民族心理性格,故很快压倒众说,成了汉方医学之主流,至今不衰。靡至江户中期,古方派与后世方派互相对立,学术争鸣出医目使汉方医学得到迅速发展,并形成了自己的学术特点及溪回派倾向;理论上以《伤寒论》为基本框架,并高度简单化,重方证与“方证对应”;诊断上强调腹诊的重要性;方药上表回单位。终于实现了中国医学日本化的过程,从而诞生了日本传统医学&#0;&#0;汉方医学或称东洋医学。&               汉方医学与西医的竞争  &几乎与此同时,西方医学也传入了日本,但真正受到注意并发生影响是在17世纪,随荷兰人进入日本之后。公元1754年京师医官山胁东洋根据西医人体解剖,订正古医籍的错误,撰《脏志》一书,为日本近代解剖学之赁矢,引起一些汉方医学者的注意和研究兴趣。继而,有关西医解剖、生理、临床各科、药学方面的书籍不断问世,使汉方医学家们较广泛地接触西医理论,发现其可取之处,逐渐接纳了西医,并试图将汉方医学与西医相融合,建立新型的医学体系,从而形成了历史上的“汉兰医学折衷派”。折衷派吸收了后世方派和古方派的优点,扬弃其不足并吸取一些西洋医学观点而立论,主张无论是哪一派,只要在临床有效就应选用。开发中药麻醉剂,在世界上最先成功地作了乳癌摘除术的华岗青洲、永富独啸庵,以及明治前期主宰汉方界,被称为幕未明治的汉方巨头浅田宗伯等都可以说是折衷派的代表人物。但到德川幕府的末朝,传统医学的主体与折衷派分开,而出现了考证学派,并取得了支配地位。他们将中医经典著作的研究推向了新的高潮,其代表人物如山田正珍以及丹波氏家族。此后,至19世纪中叶,日本汉方医学界古方派与折衷派影响较大,前者强调“经验实证主义”,重临床经验而轻视理论;折衷派中则以考证学派居主流,侧重于古文献的考证、笺注,理论上全尊古,无所创见,造成汉方医学学与术的分离,使医术的传授受到很大的影响。至明治以前的幕府末期,名医已很少,加之医学传授方面的保守和神秘主义,引起当时民众的反感和不满。此外,汉方医学与当时急需发展战伤外科、预防医学、集体治疗医学和防疫医学等“群体防治医学”的需要相矛盾,使汉方医学在与西医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公元1868年,进入明治时期的日本政府,打破德川幕府推行了200余年的闭关自守政策,实行富国强兵政策,同时在倾向于西洋文化的社会大潮的背景下,医学也转向于西洋医学。汉方学馆被封闭,领导权由西医执掌,片面强调西医的优点,根本忽视两种医学的不同,大力提倡西医,采用西医药分业制度。通过西欧医学教育,大量培养西医师,此时的汉方医学陷入低谷。明治8年以后,双方医学甚至处在法律上难以生存的状态。至此,汉方医学进入了历史上最艰难的阶段。&  &自明治8年起,当时以汉方医学的复兴为目标的医药工作者集结起来,纷纷为汉方的存续而进行活动。在20年中汉医先后展开了三次斗争。明治8年至16年的8年间开展了理论斗争,针对政府考试洋医七科的医制改革方案,以浅田宗伯为首的六贤人集会研究,提出了汉医考试6科(开物类理、脏腑经络、究理尽性、众病原机、药性体用、脉病诊治)的修正方案,进行了结社、出版、办校、请愿等一系列运动。抗争的大本营为东京的温知社,主持人先后有山田广业、浅田宗伯及浅井国干等汉医代表人物。到明治15年,温知社召开了第三次全国大会,温知、赞有(京都)、春雨(熊本)三大学派成立联合会,明治16年温知社和汉医学讲习所的开校典礼等,都是空前盛况,使明治初期温知社运动达到顶点。然而,时间不长,形势就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明治16年10月23日,尽管温知社不断地请愿,政府还是颁布了太政官第34号和35号布告,全面实行西洋七科考试制度,《医制》渗透着取消汉方医药的措施。至此专门的汉方医师来源遂告枯竭,使汉医斗争陷入败局。&  &此后,汉医虽自明治17年至20年开展治疗斗争以及自明治23年至28年进行议会斗争,继续背水一战,但终因政府与洋医的压制逐步升级,汉医内部又面临森立之、清川玄道、浅田宗伯等核心人物的相继谢世,人心涣散、经济拮据而回天乏术。特别是明治犯年第八次议会上,汉医提出的改正法案,仅以27票之差被否决,至此,汉方存续运动宣告失败。在浅井国干泣血告罪于先祖墓前,最后寂然逝去的尾声里,结束了汉洋医家的斗争史,汉医一败涂地,逐渐衰亡。&              汉方医学的全面复兴  &1906年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后日本出现了重新评价汉方医学的形势。1906年在东京召开了第二次日本联合医学会,东大教授三浦谨之助、山下顺一郎分别作了《关于针灸治疗》、《和汉药的价值》的报告,在医学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使许多学者对过去的“汉方低级无用论”是否正确不能不反思。1910年汉方家和田启十郎首先自费出版了《医界之铁推》,以启己的临床实践阐发了汉方医学的价值。这部书是很具有战斗力的徽文。此后,一些有相当造诣和地位的现代医药界专家,如大政时期的朝比奈泰彦;昭和时期的汤本求真、伊东弥惠治等,他们在实践中认识到双方医学的未来性,自觉投身于这一艰难事业,由于他们的学识和声望,因而对坚持和复兴汉方医学给予了极其重大的影响。尤其是汤本求真撰写了《皇汉医学》3卷,此书首次结合西洋医学知识解释汉方医学,成为推动汉方医学复兴的巨大力量。此外,还有一些取得了西医资格的汉医世家后裔,他们志愿追随汉医,刻苦钻研汉方医学,潜心积累临床经验,努力提高双方医学的;临床疗效,以站稳脚根扩大阵地。如大像敬节、失数道明、安西安周、木村长久、细野史郎、清水藤太郎、柳谷素灵等,一并成为汉方医学复兴和发展的奠基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法国也开始研究东方医学的针术,凡是到德国和法国去的日本医学者,一定被询问关于东方医学方面的问题,这种实际情况使日本近代医学者感到吃惊,并使他们认识到那些医学者们对东方医学要重新认识了。此外,日本医学者对一近代医学的新药、化学药品的副作用产生了失望情绪和检讨心情,自然而然地把目光转向东方医学。东方医学应用的天然生药复合处方,按规定去使用,象化学药品那样的副作用简直可以说没有。医药学界需要的是能对人的体质导致综合性治疗效果的药品,哪怕它的效果缓慢了一点也好。汉方药里有满足这种希望的原料药。过去被讥讽为东方医学短处的东西,忽而被认为是长处而又重新出头露面了。东方医学由于它本身的特点,又开始新的复兴。1950年由矢数道明、板仓武等积极筹划,四方联络,把分散在各地的原“东亚医学协会”的会员进行登记召集,正式恢复了学会,称之为“日本东洋医学会”。并在十分艰难的情况下召开了第一次东洋医学会学术总会。接着又恢复了战前中医刊物《汉方和汉药》。1954年由矢数道明倡导,联合了当时汉方名流大壕敬节、细野史郎、间中喜雄、森田幸门、马场辰二等5人,创办了《汉方临床》杂志,以替代原来的《汉方和汉药》。在创办中遇到了种种困难,在连续3年出现赤字的情况下,每人每月拿出自己的收入以支付杂志的亏损。为了汉方事业的生存和发展,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至本世纪70年代,在国际“中医热”的影响之下,通过日本汉方界的努力,汉方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一派兴旺的景象。其主要表现在:&  &a.社会地位的提高。70年代的日本汉方医疗已经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威倍,在东洋医学与西洋医学对比中,东洋医学的许多长处已被人们所公认。不仅在民间信仰汉方、应用汉药,在官方、机关各个阶层中亦普遍使用汉药,就连医学院校的学生患病时也惧怕化学药物的副作用而使用汉方制剂。汉方医学在社会医疗保健中的作用因此得到了各界人士的重视。日本自民党成立了汉方同盟研究会,中曾根首相任名誉会长,凡重大社会活动中均有汉方界代表参加。对汉方医学作出杰出贡献的汉方家给予崇高荣誉,在第32次、33次全日本医师会设立的纪念医学大会上,由医师会长武见太郎分别授与了矢数道明、间中喜雄的“最高优功赏”。&  &b.汉方药进入社会保险。70年代汉方复兴高潮中,日政府为顺应民心,于1976年厚生省正式将汉方制剂纳入药价基准.开始为43种,1981年增至613种。并把主要的汉方制剂定为保险制剂在全国通用,建立健康保险机构,使保险费源源不断地输入到汉方界的机构中。使日本汉方事业的发展有了雄厚的资本。&  &c.政府投资建立汉方研究机构。1972年以北里研究所附属东洋医学会总合研究所为首的一系列汉方医学专业科研机构建立。在北里研究所这座驰名世界的现代医学研究机构中设立东洋医学研究所,无异于在现代医学最高学术领域中公开支持汉方医学的存在和承认其未来性,其影响的深度和广度都是非常大的,不仅半个多世纪以来汉方医学梦寐以求的愿望得以实现,而且很快地就带动了一批先进专业研究机构的建立,组成了一个研究系统,出现了空前浓厚的学术研究气氛,学术水平飞快提高。1979年国家科学技术厅制定了双方医学研究综合计划,投入10亿日元进行证与经络实质、瘀血、生药资源确保等研究。为日本汉方医学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d.学术活动日趋活跃、日本东洋医学总会、各地东洋医学分会、各汉方团体不断组织各种学术交流,许多著名的汉方医家经常举办学术报告、讲座,积极传播汉方医学知识和经验,使汉方医学更普及,乃至家喻户晓。在日本社会上形成了一定声势。& &至此,日本汉方医学得以全面复兴。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0:48:41 &&
汉方医学现状&  进入80年代后,汉方医学发展迅速。据统计,目前日本从事汉方医学为主的人员有15000人左右,从事针灸推拿的医务人员约10万,从事汉方医药研究人员近3万。有汉方医学专业研究机构10多个,有44所公立或私立的药科大学或医科大学的药学部也都建立了专门的生药研究部门,还有20余所综合性大学设有汉方医学研究组织。此外,还建立了一所针灸大学,96所针灸学校、167所推拿按摩学校。还有汉方研究学术组织及团体近百个,其中影响最大的日本东洋医学会现有会员1万余人。各学会创办的研究刊物已达32种,有汉方医籍出版,翻译单位21处。有汉方药厂200家左右,4万多家药房经营汉方药,有制剂品种2万多种。&  随着汉方医学的不断发展,日本官方对汉方医学的应用和研究充给予了愈来愈多的支持和关注。首先在医疗政策方面,厚生省除规定大部分汉方制剂可以享受医疗保险外,还规定针灸费可部分地从医疗保险中支付。同时还同意在西医院内开设东洋医学科。在汉方医学教育方面,文部省正式下文成立世界第一所正规的针灸大学,使汉方医学开始纳入国家教育行列。此外,还在大学中设立和汉诊疗所及研究所。并于1990年在国立富山医科药科大学设立汉方教授之职,著名汉方专家寺泽捷年就任该职。1993年4月又在富山医科大学开设和汉诊疗学讲座。这在汉方医学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这反映了国家承认汉方医学的学术价值与研究成果。  目前在日本医务界,不仅不少的年轻医生对汉方抱有浓厚的兴趣,还有一些造诣甚高的西医界专家、权威,如杏林大学第二外科学教授锅谷欣市先生不仅精通日本汉方的理论及治疗,而且十分熟悉中医的辨证理论,经常主持日本汉方界的全国性学术会议。著名精神医学教授大原健士郎先生,除撰文介绍汉方在精神医学方面的应用外,还鼓励住院患者接受针灸治疗。此外,绪方知郎博士,是日本文化勋章获得者,他在医学通讯上发表谈话说:“我读过几本汉方医学古典医籍,引起了我研究汉方医学的兴趣,因为它的价值太大了”。渡边博士,是统计学权威。他发表讲话说:“近代医学和汉方医学已经走向平行,今后应当走向协同研究。”由此可见,汉方医学在日本受到各界有识之士的重视,而且给以很高的评价,这对汉方医学在日本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日本公众在保健、医疗方面,对汉方医药持信任态度的已占大多数。1991年的民意测验表明,79.5%的人认为汉方医药治疗慢性病有效,65.6%的人则认为汉方医药能够促进健康长寿。据东京都卫生局在东京所作的另一项民意测验表明:东京有29%的人曾作过针或灸的治疗,有73%的人表示今后因病需要治疗的话,愿意用针灸治疗。君波健治曾对东洋医学诊所的诊疗情况从1989年3月至1993年6月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看病的人很多。如以东洋医学综合研究所为例,每天门诊病人约200人,其中用汉方药的150人,针灸的5O人,每天售汉方制剂200件左右。此外,在民间,许多家庭主妇及老人除经常收看电视汉方讲座外,还参加各种各样的汉方讲习班,学习使用药草治疗常见病。  近年来由于汉方医学的迅速发展,临床使用汉方药日趋增加。据《日经》杂志问卷调查,目前日本有15万人取得医师资格,其中69%的临床医师使用汉方制剂。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药剂师通过“汉方相谈”(即问病取药)方式使用双方制剂。据调查,在日本汉方制剂使用频率较高的有15种,其顺序是;小柴胡汤、六味地黄九、葛根场、小青龙扬、加味逍遥散、当归芍药散、桂枝获警丸、大柴胡汤、肾气九、补中益气扬、五警散、柴朴汤、柴胡桂枝汤、柴警汤、麦门冬汤。汉方制剂在各大城市各个药房成了畅销药品。据药局调查,目前日本6万家药店中,经营汉方制剂的达80%以上。由于临床使用汉方制剂日趋增加,近年来汉方制剂生产发展迅速,每年以50%~60%的速度递增.  日本目前是世界第一长寿国家,因此随着日本人口的老龄化,老年病、慢性病逐年增多。这类多因素致病、多层次受累、多病理改变的疾病,常使现代医学束手无策。东京大学医学部内科大岛良雄教授在NHK电视讲演时说:“西洋医学治不了的病汉方医能获得满意的疗效,现在既要研究西医的学术、又要研究汉方医学的学术,这是我们这一代医生的任务。”据向1300名临床医师调查认为,至少有以下20种病症汉方医学疗效高于西医学:植物神经失调、支气管哮喘、便秘、慢性肾炎、慢性胃炎、过敏性鼻炎、高血压、头痛、糖尿病、神经疾病、风湿性关节炎、月经不调、低血压、前列腺肥大、各种癌症、矽肺等。因此,越来越多的病人求治于汉方医,这就给汉方医学带来空前未有的发展机遇。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0:51:21 &&
新加坡中医药发展前景&  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法(ICD)将人类疾病分为18大类,新加坡中医经治病种达11大类之多,实际应用范围相当广泛。如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高血脂症、造血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等均可求治于中医、中药、针灸、气功。有些病变则运用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  近年中医界与西医界、科学界的合作日渐增多,以便促进相关学科的相互渗透有补充,以求新的发展。该国政府正积极准备正式承认中医药,加紧拟订具体实施细则。其中不乏对中医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故中医界同故仁多在精研岐黄,迎接美好的未来。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0:54:05 &&
法国中医药发展简史  法国是西方从事针灸研究最早的国家,但最先传入的中药却在本世纪90年代才有较多的临床应用。&   1.早期(19世纪以前)  2.中期(20世纪初至50年代)&  3.近期(本世纪60年代以后)1.早期(19世纪以前)  公元10世纪,宋代的进出口贸易将中药传入欧洲。  公元13世纪,在元代做官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Marco&Polo,公元年)在一封书信中谈到针术,他的著作记述了中医,因而欧洲人开始了解这种东方传统医学。  17世纪,中国的传统医学被旅游者、外交官、特别是传教士介绍到了法国。中国医生琼?休编写的中医、针灸课本在民闻传抄(19世纪中期才得以整理出版),琼?休说:"必须承认,中国的诊脉方法,较之欧洲医学大师们描述的方法更容易掌握,也更为精确实用。"法国人哈尔文(Harvien.&P.&P)翻译了中医脉学著作,名为《中国秘典》,并于公元1671年在法国出版。此时,波兰耶稣会来华传教士卜弥格(Michael&Boym)介绍了中医的著作,用当时欧洲医学通用的拉丁语出版,引起各国重视。法国在公元1690年、1768年、1813年均有译本或编译本。公元1683年出版的荷兰医生瑞尼(Rhyne&GT)的著作也传到法国。  18世纪,通过驻所在北京的耶酥会士们进行了较多的医学交流,目的在于比较东西医学体系的异同,特别是获取新的制剂。脉法在当时引起了法国医生们的兴趣,而针法却与饮食疗法及各种各样的体操、呼吸法一样被等闲视之。灸与当时在地中海沿岸一带淬的烧灼疗法相比较,则没有受到特别的重视,因而对灸的认识仅仅局限于针法要领的框架之中。  针刺疗法被试验性地用于医院与大学中是在十九世纪初期。这种试验性应用只是用针直接刺激疼痛部位,而不是利用经络来治疗。  进入二十世纪,针法迅速销声匿迹,其程度到了仅被反射疗法学科的论文引用的境地。针法再度登上舞台是在1930年斯里艾?道?毛拉恩(音译)的著作发表之后。其后,针法得到了普及与发展。另外,派遣至印度支那的许多法国的越南医师也为其发展作出过贡献。  半个世纪以前,针法从特殊的或次要的治疗的范围中析出,被纳入一般的医疗行为中,时而其流行还有过热的倾向。现在处于安定状态,且有一定的统一性。  针法这样普及的原因主要有:&1、运用神经生理学、神经化学在某种程度上解释清了针法的效果。2、1971年针刺使痛觉消失(针刺麻醉)的情报公布于众。&3、有效的且作用较强的现代治疗法有可导致医源性障碍,或产生不快感等二次效果的作用。4、对现代医学的失败之处,针法显示了不可异议的成功。  法国大量翻译中医文献,如①公元1779年,节译宋慈的《先冤录》,刊于巴黎《中国历史艺术科学杂志》。②公元1847年法国传教士苏伯利昂(Soubrian.&L)的《中国药物》问世。③公元1849年朱利安(S.&Julien)的《公元3世纪中国所采用的造成暂时麻痹的麻醉药物》出版。④公元1863年,,法国驻华领事达布理(Dabry.&P)的《中国医学大全》出版,共680页,其中节译了杨继洲的《针灸大成》,此书成为当时法国针灸师的案头读物。有人统计欧洲在18-19世纪40年代出版的针灸书约50种,以法国最多。但是这些出版物影响并不太大,且每有论误之处。  19世纪法国的针灸、中医实践,往往脱离整套的中医理论,因而常带有盲目性。例如取穴常在病变局部,或曰"痛点针刺疗法"。萨兰迪厄尔认识到远距离取穴可以治疗头痛,却又说是他创立的"独特电刺系统",可以说他并未研究过中国针灸学的基础理论。欧洲第一位汉学家,法兰西学院教授埃布尔?雷穆萨特在《谈谈针灸》(公元l825年)一文中,表示一般性赞成针刺疗法,但需深入研究才能评价其疗效。到公元1829年,他又说针刺是"在无知的经验主义指导下"偶然奏效的,可见他知道的是欧洲针刺术,他并不了解中医经典著作。公元1832年克尔伯研究了中医的法文著作后说,欧洲针灸并非正宗的中国针灸。公元1821年,法文《医学辞典》的编者别尔克拉德(B'eclard.&P)认为针灸操作的经验至关重要,他倾向于"最好还是让发明针刺疗法的人亲自去操作"。实际上,他反对乱用针灸,主张推广正宗针灸术。其实,19世纪之前,法国就有强调中医理论的人,I?蒂特辛编的110句中医格言,以及坦恩?赖疆、肯普弗尔的有关报告就可为证。还有一位船长达布呈?德?歇桑特,他去进中国,学会了中文,撰写了有关中医的著作《中国医学》(公元1829年出版),其中340页记述内、外、妇、儿各科疾病的治疗,70页解释经络、腧穴,认为经络是气的循环途径。另有70页论述兽医学,这些著作未被充分重视与研讨。& 2.中期(20纪初至50年代)  本世纪初,中医、针灸在广泛流传、推广,但常是无序的乱用,非医者也在针刺并吹嘘其如何高明。稍后苏理莫昂(Soulie&De&Morant,公元年)成为法国针灸发展很有影响的人物,年,他在中国任外交官,学会了中文与中国针灸,亲见针灸救治了无数霍乱患者。他回法国后继续在外交部任职,间或进行治病,不久辞职而专门从事针灸临床与教学,并在1934年出版了《真正的中国针刺术》,在法国与欧洲声望很高,也培养了像富耶那样的针灸界代表人物。写了12本介绍中国医学的小册子与若干单行本,还有中国历史、宗教、艺术、文学等专著20余部。&   20世纪中叶,德?勒?富耶(De.&La.&Fuye)脱颖而出,他原是顺势疗法(Homeopatique)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病人皮肤上的痛点与苏理莫昂所述针灸穴位相吻合,即与某一脏器经络有关,于是他求教于苏理莫昂,后来他将电针与药物穴位注射(水针)相结合,提高了疗效。他的声望与著述促成其创立"法国针灸学会"(A.F.A,1946年),1946年又创立了"国际针灸协会"、"法国针灸中心学院",并把任两个学会与中心学院负责人直至1961年逝世。法国的针灸界还积极向德、英等国推广针灸疗法。法国认真的针灸临床应用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本世纪40-50年代,针刺疗法已有发展的基础,成立了多个全国性组织和学院,因此1952年,法国医学科学院在答复卫生部时指出,针法是包括诊断与治疗的整体的医疗行为,只有医师才有针刺疗法的法定权利。也就是说,针灸是一种医疗方法,不应由非医疗人员乱用。这时,法国的耳针研究也取得了成果。60年代以后,耳针疗法迅速在法国与欧美各国推广应用,成为针灸师的主要诊疗实践。&3.近期(本世纪60年代以后)&  本世纪后期法国已有十余家针灸学术团体,从事针灸实践的人巳达数千人,多次召开地区性或国际性学术交流会。电针、耳针盛行,针灸疗效机理的研究也在大的科研机构与医学院校如里昂医学院、法兰西医学院展开。  从1963年开始,在MIBOYET医生的倡导下,针灸麻醉被介绍到了法国的一些医院。1969年6月在巴黎召开了第二次国际针灸学会会议,学术交流的中心议题是耳针疗法,其中专题学术讲座有诺济的"近年来耳针研究的报告",阿尔诺德(Arnaud)的"消化系病理学与耳针疗法",居尔(Cure)的"耳针的神经生理学",查尔利特(Jarricot)、蓓兰(Pellin)作的"内脏反射和耳的解剖学"等。诺济的重要著作《法国耳针疗法》第1册于1972年出版,长达328页。  1972年因美中建交掀起了国际针灸热,法国开展了针灸麻醉。一些法国医生来华短期学习,我国民间赤脚医生也成为针灸传播者,有些中国医生走出国门,赴法进行中医医疗与教学。他们的言传身教,加速了针灸、中医的普及,针灸有了更为广泛的应用。  在1970年至1980年之间,针法的活用、教育、研究及实践急剧增加,且进入了无秩序的乱用时期,到处都进行着应用近代针术的人们与应用传统针术的人们之间的争论。各地都设有学校,无论是医师,还是非医师,都使用着针法或由针法由来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进行针刺治疗的人们,无论谁都大肆宣传自己的针法最好,知道"真正针法"的只有自己。为了使其合法化,罗列了懂东洋语言、留学东洋取得了特别资格、从师于伟大的导师、出身于该国家等所有的理由。&1983年,12万名法国医师中有9千名施用针刺治疗,其中1千人专行针刺治疗。该数值与寻求针刺治疗患者的增加成比例。事实上,据NIBOYET&J.E.H.报道,法国国民的50%都在接受针灸治疗。在公立医院,即使未设进行各种针灸治疗的机构,也大都设有相应的诊疗相谈。其服务规模依照各个医院担当的部长与进行针刺治疗的医生的不同而各不相同。全国的医院至少有60%有针刺治疗的诊疗相谈,其数量每星期由几十人多至超过300人。通常针刺诊疗在内科、风湿科、妇科、麻醉科应用。在尼姆大学地区医疗中心的神经机能研究部(所)设有针刺及反射疗法设施。那里有七名专职医师,每年诊疗次数为15000次。另外,疼痛门诊的治疗已成为医疗保险的对象。&随着患者要求的增加及情报的充实,法国卫生部针对无限制的乱设与增加比较设有标准的培养机构的问题。于1985年设立了"关于针刺治疗诸问题研究委员会"。该委员会为了确定对针刺治疗必要的教育内容,开始着手研究"针刺治疗医生资格的条件规定"。&            (1)针刺治疗医生的教育与培养  在法国只有大学的医学部为可以教授医学、授于相应学位的机关。针法为具有诊断与治疗的综合意义的医疗行为,因而其教育应该在医学部进行。过去师徒传授的针法教育已按学习阶段体系化。这个体系是在"私立教育机关"实施的,其教育进度及评价标准因学校而异。15年来这些私立学校虽为制定系统的且统一的教育进度做出了努力,但是真正排除大学医学部众多的反对意见,下决心进行针法的教育是在大约10年前开始的。政府委员会为直接谋求教育的制度化,提议进行吸取了大学考试制度的高等教育。然后又提出如可能的话,发给通过按所有大学共同课程及教育方式考试的资格证明的制度。这一制度于1987年施行,1988年得到法国医师会的承认。&针法的教育分3年进行。第一年学习新旧针法的基础,第2年学习诊断方法,第3年学习疾病的分类与治疗。进一步还可选修2门选修科目(中国医学、藻类学、食疗养生、生药疗法等),最后作为学习总结写出研究报告。            (2)研究状况&  在法国还没有被公认的针法研究机构。而与针刺相关的协会及私立研究机构、大学的研究室及医院等都在进行着针法的研究。然而,正象在各个领域里都可见到的那样,其的最缺乏的是能够得到资金与报酬的研究地位。实际上,无偿的服务活动只是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而且只能是断断续续的研究。尽管如此,仍是有一定成绩的。  有关研究可分为文献翻译、方法学、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以及近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互关系的研究等五个方面。  为了取得较好的理解效果及较少出现解释错误与翻译错误,在文献的翻译上,尤其是对术语的翻译,研究人员主要考虑撰著古文的时代及地点,以及译成多少个相应词汇才适度。&基础方面的方法论的研究,正在进行形态学、生理学及免疫学的研究。遗憾的是,这方面的研究常因资金及人才方面的问题而中断。  临床研究中的最大障碍是缺乏可用于统计学的资料。            (3)数据库  尼姆大学医学图书馆,首先从制作关键词、同义词词典开始,以其为基础,进行文献的分析与检索。用一年多时间建成了可以检索的有关特定主题的过去4年间的参考文献的数据库。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使得这些情报无论使用何种语言,都可按从事针刺治疗的使用者的意图得到。&法国与其它西欧国家一样均有应用植物生药(草药)的历史,欧州医徽上就有仙草。17世纪以来,法国传教士、外交宫、旅行者以及在中国、越南工作过的医生将中医药带回法国,与当地草药为伍,造福于法国人民。但草药业因19世纪末的化学药物研制与普及而衰退,近20年又因化学药物毒副作用大,医源性疾病与疑难病症的增多而使草药时兴,掀起了绿色浪潮,植物药(当地草药、中草药)重又俏销。1993年欧共体12国植物药材及制品销售额达60亿美元,法国居第二,仅次于德国。中医的针灸、气功、中药、食疗等疗法均已启动。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0:55:57 &&
&法国中医药现状与发展前景&  目前,法国的中医药事业仍以针灸为主,针灸术已成为医疗竞争中的必备技能。1985年针灸师达人,仅在巴黎电话薄上就可查到3000多名,其中10%左右系统学习过中医(3年以上学制)。法国拥有近10个针灸专门学校,18个针灸、中医研究单位,6家针灸杂志,政府成立了针灸专门委员会。90年代,法国的针灸、中医从业人员达1万人,一些公立医院建立针灸科,针灸、中医还常作为某些科室的一种治疗手段,兼职或外聘针灸师、中医师,某些医学教授、专家也可安排固定的中医助手,协助其科学研究或临床工作。&  目前,中药的销售与使用,尚未得到法国卫生部门正式批准,政府不准中药以药品名义通过海关进口,所以法国药店常无中成药,而在草药店、顺势药房或华人开的百货商店中往往有售。巴黎一家草药店经销300-600种中草药,勒阿弗尔、波尔多等城市也有经销中草药材与中成药的药店,经营视模在数百种,货源多从荷兰、比利时或香港转口进入法国。单味草药常制成粉剂、提取液、茶剂,中成药则以特殊食品、食品补充剂、保健品或饮料名义进口销售。1986年,法国总统密特朗曾下令对天然药及其替代品深入研究,建议政府成立一个研究草药的基金会(1986年12月成立),以便支持植物药(包括中草药)研究开发与进一步推广。这类药物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与舆论支持,法国中医界人士也为取得中医药的合法地位进行着不懈的努力,法国政府己决定将中医学教育纳入高等医学院校课程中去。  1993年,法国已有近2600个中医诊所,用中药、针灸、推拿为病人治病,针灸医生已近万名,每年用掉中草药达35000吨左右。  1996年,在巴黎开设第一家中医医院,这所医院是在中法两国卫生部的倡议下,由欧洲共同体、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协助下开设的,名称为"欧洲第一医院"。这所医院将20张病床,计划办成一所集医疗、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的中医药中心,将以针灸、按摩、药物、气功及饮食学为主要内容进行治疗与研究。在法国,中医药被法国医学会确认为正统医学的一部分,并在几所官方医学院校开设课程,患者可为此获取医疗保险另外使用中医药也是一条减少医疗开支的可行之路。患者来到这所医院后,首先接待他的是一位护士,护士将向患者介绍传统中医的基本原理,然后病人再去看医生,由医生确诊后建议他采用某种疗法。医院将为每位患者建立病案,作为衡量诊断治疗效果的档案。  目前,法国对中草药研究的力度还不如日、美、德等国,也没有象美国草药研究基金会(AHRF)、草药产品协会(AHPA)那样的组织和经济投入,但中草药受到法国医学界的支持,政府也无意阻止其研究与使用。1996年,法国卫生部巳同意在法中合办的中医院使用中药制剂,法国医学会也承认传统中医是合法医疗实践的组成部分,一些社会健康保险机构已同意支付中医治疗费。此外,在一些科研机构也使用多种中草药治疗专病(临床试验)。可以预计,中医在近期有望得到法国的法律认可。&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00:02 &&
中医药发展简史&  中医药传入美国的时期,最早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纪的中期,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霍夫施塔特(R.&Hofstadter)等所著之&&The&United&States&&(《美利坚合众国》一书(1976年Prentice&Hall&Inc出版)中就指出:公元1603年苏格兰商人在美建立弗吉尼亚(Virginia)公司的三项主要目的中,第一项便是从美国西部寻找道路与中国贸易。从18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茶叶通过英国间接输入美国,但当时只是作为保健饮料用。公元1784年,中国药材肉桂、桂皮、茶叶等已经通过中美贸易开始直接运抵美国。  19世纪初叶,欧洲医学家应用针灸术于临床取得良好疗效,并出版了一些有关著作。随后中国的针灸术也通过欧洲的医学文献传入美国。公元1820年后,美国医学杂志开始选载欧洲应用针刺术的经验和学术报告记录,引起了美国医学界的兴趣。公元1825年著名化学家、医生Franklin&B&Bache从法文翻译出版了Morand的《针刺术研究报告》一书,并在临床上试用于治疗。然而针刺术在19世纪对美国医学界并无多少影响。  中医药作为一门学科,比较系统地传入美国,是从19世纪40年代末开始,随着大批华人的移居而出现的。公无1848年1月美国西部发现黄金后,赴美华人逐渐增多。其中有不少中医药从业者。在早期抵美的中医药人员中,有姓氏可查的名医如广东顺德县籍的黎普泰,以其医术精湛而名噪一时,每日门诊量数以百计,以及在加利福尼亚州的费度尔镇有亲自经营“陈记生草药店”的余风庄。此外还有公元1866年在美国爱达荷州波义西市行医并取得“合格药师”证书的卓亚方。公元1887年随父到俄勒冈州的约翰德市购买下金华春草药店经营中药,并有“神医”之誉的伍于念等。在旧金山等华人集居地区,未出现较现代化的西医西药以前,用中草药治病也非常普遍。  由于中医在美一直未取得合法地位,加上近代西方现代医学发展,各国传统医学出现低谷趋势,美国出现对中医的排斥态度,中医被美国人视为“巫医”不科学而遭到否定。故中医药虽然传入美国已有100多年历史,但并没有真正被美国公众所接受,长期以来中医药的使用者,几乎只限于旅美的华人。  真正改变中医药在美国的处境,并使之得到发展,是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以后,中美关系恢复正常化,在美国掀起了一股“中国热”。尼克松的随行私人医生塔卡(Walter&R.&Thach&),在华时参观了针麻手术,一名美国记者还亲身体验了针刺感受。塔卡回国后介绍他的见闻,他说:“我看到的东西很少,但已足够使我相信其中有重要的东西存在,这是我们应当重视的,并在临床上应用它。”此后美国一些著名医学刊物和其他报刊上经常登有介绍中医、针灸的文章和报道。  曾经有这样一篇报道:“1972年6月闷热的一天,法院执行官的车停在美国曼哈顿东郊的一座褐色沙石建筑的前面,他们是来给纽约市针灸中心的非法行医者下传票的。当天在中心执业的6名针灸师之一的大卫?洪说:‘一名护士引我从后门溜了出去。我到一楼时,发现那里有很多人,前门已经被封锁了。’”这从一个角度说明了当时针灸以被人们所接受.  那时美国很多官员和医生视针灸为巫术,只有为数不多的针灸师蛰伏于唐人街。而如今全美的针灸师已经超过一万人,每年有100多万美国人接受针刺疗法。1977年12月,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首次肯定了这一古老的疗法,而且从1996年起,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解决了对针刺的限制之后,越来越多的保健公司接受了针刺治疗的账单。  今天美国大多数州都已经给针灸师发放执照和注册登记。但各州对针灸师的要求有很大区别,例如纽约州医生要经过300小时的训练,非医生要学习3年的课程才能使用针刺疗法。1973年元月《美洲中国医学杂志》美国中医学会等,发起举办了中医和针灸学术讲座,《美渊中国医学杂志》还专文介绍中国医学史和针灸史。不少医生也纷纷发表自己对中医针灸的看法。作为“中国热”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医热”也在美国掀起。“中医中药不科学”的顽固思想盘石,开始在美国人心中松动了。特别是在相对离东方较近,受东方思想、文化影响较深的美国西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美国医药界的一些有识之士也看到,现代医学具有一定局限性。他们认为中国的中医药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中医针灸的独特功效已毋容置疑,作为一种医学学派,中医药应在美国有其合法地位。鉴于此,美国西部各州率先行动,首先要求针灸合法化。在美国有识之士及部分政府官员支持下,1973年马萨诸塞州首先承认了中医针灸的合法地位。接着1974年,加利福尼亚州上议院也立法批准针灸合法化.至1986年在全美51个州陆续确立了中医针灸合法地位。至此,中医药在美国才得到迅速发展和推广。
共 153173 次点击,735 个回复&
本版块主题总数:2863683 / 帖子总数:
今日论坛共发帖:21200 / 昨日发帖:36396 / 最高日发帖:75754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律师之窗&&├股市泛舟&&├会员阅读&&├史海钩沉&&├舆情观察╋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旅游时尚&&├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网络剧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猫兄鼠妹&&├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原创小说&&├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凯迪海南&&├凯迪广州&&├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苏州会馆&&├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重庆会馆&&├猫眼观渝&&├山城拍客&&├重庆教育&&├巴渝情缘&&├猫人游记&&├健康养生&&├重庆车友&&├两江房产&&├渝民新婚&&├麻辣吃货&&├渝财有道&&├时尚渝女&&├公益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转帖]为什么人类不能缺少中医――德国慕尼黑大学波克特教授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日长沙会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