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化学反应方程式方程式生成气体能量高还是生成液体能量高

当前位置:
>>>“氢能”将是未来最理想的新能源。Ⅰ.实验测得,1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
“氢能”将是未来最理想的新能源。Ⅰ.实验测得,1 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142.9kJ热量,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A. 2H2(g)+O2(g)=2H2O(l) △H=-142.9kJ/molB. H2(g)+1/2O2(g)=H2O(l) △H=-285.8kJ/mol C. 2H2+O2=2H2O(l) △H=-571.6 kJ/mol D. H2(g)+1/2O2(g)=H2O(g) △H=-285.8 kJ/molⅡ.某化学家根据“原子经济”的思想,设计了如下制备H2的反应步骤:①CaBr2+H2OCaO+2HBr②2HBr+HgHgBr2+H2 ③HgBr2+___________ ④2HgO2Hg+O2↑ 请你根据“原子经济”的思想完成上述步骤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根据“绿色化学”的思想评估该方法制H2的主要缺点:_______。Ⅲ.利用核能把水分解制氢气,是目前正在研究的课题。下图是其中的一种流程,其中用了过量的碘。(提示:反应②的产物是O2、SO2和H2O) 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①_______________;反应②_____________。此法制取氢气的最大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Ⅳ.氢气通常用生产水煤气的方法制得。其中CO(g)+ H2O(g)CO2(g)+H2(g) △H&0 在850℃时,K=1。(1)若升高温度到950℃时,达到平衡时K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 于”)1。(2)850℃时,若向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同时充入1.0 molCO、3.0mol H2O、 1.0 molCO2和xmol H2,则 ①当x=5.0时,上述平衡向_____(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进行。②若要使上述反应开始时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则x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3)在850℃时,若设x=5.0 mol和x=6.0 mol,其他物质的投料不变,当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H2的体积分数分别为a%、b%,则a_____(填“大于”“小 于”或“等于”)b。V.氢气还原氧化铜所得的红色固体可能是铜与氧化亚铜的混合物,已知Cu2O 在酸性溶液中可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2+和单质铜。(1)现有8g氧化铜被氢气还原后,得到红色固体6.8 g,其中含单质铜与氧化亚铜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2)若将6.8 g上述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可得到固体_______g;(3)若将6 8 g上述混合物与一定量的浓硝酸充分反应, ①生成标准状况下1. 568 L的气体(不考虑NO2的溶解,也不考虑NO2与N2O4的转化),则该气体的成分是_______,其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 ②把得到的溶液小心蒸发浓缩,把析出的晶体过滤出来,得晶体23. 68 g。经分析,原溶液中的Cu2+有20%残留在母液中。求所得晶体的化学式:_______。
题型:填空题难度:偏难来源:浙江省模拟题
Ⅰ.BⅡ.HgBr2+CaOHgO+CaBr2;循环过程需要很高的能量,且使用重金属汞,会产生污染Ⅲ.SO2+I2+2H2O2HI+H2SO4;2H2SO42SO2↑+O2↑+2H2O;SO2和I2可循环使用,无污染Ⅳ.(1)小于;(2)①逆反应;②0≤x&3;(3)小于 V.(1)2:1;(2)4.8;(3)①NO、NO2;4:3;②Cu(NO3)2·6H2O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氢能”将是未来最理想的新能源。Ⅰ.实验测得,1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主要考查你对&&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热化学方程式,化学平衡常数,绿色化学,化学与技术,金属、非金属的有关计算&&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热化学方程式化学平衡常数绿色化学化学与技术金属、非金属的有关计算
化学平衡计算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有天化学平衡的计算一般涉及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转化率、百分含量,气体混合物的密度、平均摩尔质量、压强等。通常的思路是写出反应方程式,列出相关量(起始量、变化量、平衡量),确定各量之间的火系,列出比例式或等式或依据平衡常数求解,这种思路和方法通常称为“三段式法”、如恒温恒压下的反应mA(g)+nB(g)pC(g)+ qD(g) (1)令A、B的起始物质的量分别为amol,bmol 达到平衡后,A的消耗量为m·xmol,容器容积为VL。则有:(2)对于反应物,对于生成物(3)(4)A的转化率(5)平衡时A的体积(物质的量)分数(6)(7)(8)热化学方程式:1.定义表示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2.表示意义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例如::,表示在25℃、101kPa下,2molH2(g)和1mol O2(g)完全反应生成2molH2O(l)时要释放571.6kJ 的能量。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热化学方程式与普通化学方程式相比,在书写时除厂要遵守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要求外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注意△H的符号和单位 △H只能写在标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状态的化学方程式的右边。若为放热反应,△H为“-”;若为吸热反应,△H为“+”。△H的单位一般为kJ/moJ。 2.注意反应条件反衄热△H与测定条件(温度、压强等)有关。因此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明△H的测定条件。绝大多数△H是是25℃、101kPa下测定的,此条件下进行的反应可不注明温度和压强。 3.注意物质的聚集状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H不同。因此,必须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才能完整地体现出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气体用“g”,液体用:l“,固体用“s”,溶液用“aq”。 4.注意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 (1)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数或原子数,因此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2)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表示反应已完成时的热量变化,由于△H与反应完成的量有关,所以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必须与△H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则△H也要加倍。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也不管反应物起始浓度大小,最后都达到平衡,这时各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除以各反应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所得的比值是个常数,用K表示,这个常数叫化学平衡常数。化学表平衡达式:对于可逆反应mA(g)+nB(g)pC(g)+qD(g)来说,化学平衡表达式: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①表示该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进行的程度,K值越大,正反应进行的越彻底,对反应物而言转化率越高。 ②某一温度下的K′与K比较能够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K′&K,反应正向进行;K′&K,反应逆向进行;K′=K,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3)化学平衡常数与浓度、压强、催化剂无关,与温度有关,在使用时必须指明温度。 (4)在计算平衡常数时,必须是平衡状态时的浓度。 (5)对于固体或纯液体而言,其浓度为定值,可以不列入其中。 (6)化学平衡常数是指某一具体反应的平衡常数,若反应方向改变,则平衡常数改变,且互为倒数关系。如:在一定温度下,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 1.K值越大,说明平衡体系中生成物所占的比例越大,正向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物转化率越大;反之,正向反应进行的程度就越小,反应物转化率就越小,即平衡常数的大小可以衡量反应进行的程度,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进行平衡的相关计算。 2.若用浓度商(任意状态的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符号为Qc)与K比较,可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和反应进行的方向。 3.利用K值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若升高温度,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若升高温度,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4.计算转化率及浓度依据起始浓度(或平衡浓度)和平衡常数可以计算平衡浓度(或起始浓度),从而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绿色化学: 1.定义绿色化学是一门研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原理和方法来减少或消除化学产品的设计、生产和应用中有害物质的使用与产生,使所研究开发的化学产品和过程对环境更加友好的学科。 2.绿色化学的基本原则 (1)防治污染的产生优于治理产生的污染; (2)原子经济性(设计的合成方法应将反应过程中所用的材料,尽可能全部转化到最终产品中)即原子的利用率达到100%。 (3)应考虑到能源消耗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并应尽量少地使用能源(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化学技术在工农业生产有重要应用:1.应用合成氨技术生产铵态氮肥,有利于农业生产;工业上生产磷肥、钾肥等。&2.接触法制硫酸,有利于工业生产。 (1)原料:主要有黄铁矿、硫黄等。 (2)原理:以黄铁矿为原料生产硫酸为例,生产主要经过三个阶段。 (3)有关反应&工业上并不直接用水吸收三氧化硫,而是用质量分数为98.3%的浓硫酸作吸收剂,因为三氧化硫与水蒸气容易形成酸雾,从而降低三氧化硫的吸收率。同时采用逆流吸收,硫酸从塔底放出。 3.工业上制取纯碱--联合之间法&金属,非金属的相关计算:包括金属及化合物、金属与非金属化合物、非金属化合物之间的反应的计算,解此类题的关键是正确的写出反应方程式,明确物质间的等量关系。明确物质之间的反应,正确写出方程式,此类题可迎刃而解。AlCl3与NaOH反应的相关计算:&1、求Al(OH)3沉淀的量2、求反应物碱的量
铝与酸、碱反应的计算规律:
铝分别与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原理:&(1)等量铝分别与足量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氢气的体积比为 (2)足量的锅分别与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氢气的体积比为 (3)一定量的铝分别和一定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若产生氢气的体积比为,则必定是: ①铝与盐酸反应时,铝过量而盐酸不足; ②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铝不足而氢氧化钠过量。解有关硝酸与金属反应的计算题的技巧:1.灵活运用得失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及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关系例如Cu与HNO3反应中就有以下等量关系: (1)N原子守恒:反应前所有的N只存在于HNO3中;反应后含N的物质有HNO3的还原产物(假设此处有NO3、NO)和Cu(NO3)3,若HNO3过量,则过量HNO3中也含一部分N,则有:n(N)=n(NO2)+ n(NO)+2n[Cu(NO3)3]+n剩(HNO3)。 (2)得失电子守恒:在反应中失去电子的是参加反应的Cu,;得到电子的是被还原的HNO3(假设还原产物为NO2、NO),NO3-+e→ NO2、NO3-+3e→NO。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则有: (3)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在任何溶液中,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与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在数值上是相等的。在Cu与HNO3反应后的溶液中,若HNO3不过量,阳离子只有Cu2+,阴离子只有NO3-(此类计算不考虑H2O电离出的极少量的H+、OH-);若HNO3过量,溶液中阳离子有Cu2+和H+,阴离子只有NO3-。则有: ①若HNO3不过量:②若HNO3过量: 2.铁与稀HNO3的反应规律 (2)上述反应可以认为先发生反应①,若Fe有剩余则发生①×2+ ③即得反应②,所以,无论是反应①还是反应②,被还原的HNO3皆占参加反应的HNO3的。有关镁、铝的图像集锦:
Al(OH)3与Al3+、AlO2-之间的转化,是建立在 Al(OH)3两性基础上的,有关相互转化的配比和沉淀Al(OH)3的质量变化,见下表:
发现相似题
与““氢能”将是未来最理想的新能源。Ⅰ.实验测得,1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3637933333113470973380747919898143知识点梳理
反应热:是等温下反应释放或吸收的。反应热的测量:反应热原则上可用两种实验方法测定:(1)用量热计直接测量,例如使反应在绝热的密闭容器中进行,通过能量衡算便可算出反应热;(2)先测定不同下的反应平衡常数,然后用关联反应热、反应平衡常数和温度的热力学公式计算反应热。对于难以控制和测定其反应热或平衡常数的化学反应,可根据1840年T.H.盖斯所提出的盖斯定律(化学反应或物理变化的热效应与其途径无关)。利用生成热(恒温时由最稳定的单质化合成1 mol某种化合物时焓的变化)或燃烧热(1mol某物质完全燃烧时焓的变化)间接计算。焓变:焓是一个状态函数,也就是说,系统的状态一定,焓的值就定了。焓的定义式(物理意义)是这样的:H=U+pV [焓=流动内能+推动功],其中U表示热力学能,也称为内能(Internal Energy),即系统内部的所有能量 ;p是系统的压力(Pressure),V是系统的体积(Volume)。作为一个描述系统状态的状态函数,焓没有明确的物理意义 。ΔH(焓变)表示的是系统发生一个过程的焓的增量 :ΔH=ΔU+Δ(pV) 在恒压条件下,ΔH(焓变)可以表示过程的热力学能变。等压,只做体积功条件下(化学反应通常属此种情况),体系焓变(ΔH)在数值上等于等压热效应(Qp)。焓变是与化学反应的起始状态,终止状态有关,与物质所处环境的压强,温度等因素有关,与化学反应的过程无关.
能表示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反应热与和压强等测定条件有关,所以书写时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25℃、101kPa时,可以不注明)(2)各物质化学式右侧用圆括弧()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可以用g、l、s分别代表气态、液态、固态。固体有不同晶态时,还需将晶态注明,例如S(斜方),S(单斜),C(石墨),C(金刚石)等。溶液中的反应物质,则须注明其浓度,以aq代表水溶液,(aq,∝) 代表无限稀释水溶液。(3)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只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不表示物质分子个数或原子个数,因此,它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4)△H只能写在化学方程式的右边,若为放热反应,则△H为“-”;若为吸热反应,则△H为“+”。其单位一般为kJ/mol。同一化学反应,若化学计量数不同时△H的值不同。若化学计量数相同,当反应物、生成物状态不同时,△H的值也不同。(5)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反应已完成的数量。由于△H与反应完成物质的量有关,所以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必须与△H相对应,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6)不标“↑”或“↓”(7)热化学方程式一般不需要写反应条件,例如:△(加热),因为聚集状态已标出。(8)有机热化学方程式用“=”,不用“→”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是表示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焓变(或能量变化;热量变化)。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1)实验测得,5g甲醇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液...”,相似的试题还有:
为了合理利用化学能,确保安全生产,化工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化学反应的焓变,并采取相应措施.化学反应的焓变通常用实验进行测定,也可进行理论推算.(1)25℃、101k&Pa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H=-57.3kJ/mol,则稀硫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2)实验测得&5g甲醇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时释放出113.5kJ的热量,试写出甲醇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3)由气态基态原子形成1mol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叫键能.从化学键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的化学键的破坏和生成物的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拆开化学键需要消耗能量,形成化学键又会释放能量.
键能/kJomol-1
945已知反应N2+3H2?2NH3△H=x&kJomol-1.试根据表中所列键能数据估算x的数值为_____.(4)依据盖斯定律可以对某些难以通过实验直接测定的化学反应的焓变进行推算.已知:C(s,石墨)+O2(g)=CO2(g)△H1=akJomol-12H2(g)+O2(g)=2H2O(l)△H2=bkJomol-12C2H2(g)+5O2(g)=4CO2(g)+2H2O(l)△H3=ckJomol-1根据盖斯定律,计算298K时由C(s,石墨)和H2(g)生成1mol&C2H2(g)反应的焓变:△H=_____&kJomoDl-1.(用含a、b、c的表达式表示)
为了合理利用化学能,确保安全生产,化工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化学反应的焓变,并采取相应措施.化学反应的焓变通常用实验进行测定,也可进行理论推算.(1)实验测得,5g液态甲醇(CH3OH)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时释放出113.5kJ的热量,试写出甲醇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2)由气态基态原子形成1mol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叫键能.从化学键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的化学键的破坏和生成物的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拆开化学键需要消耗能量,形成化学键又会释放能量.
键能/kJomol-1
946已知反应N2(g)+3H2&(g)?2NH3(g)△H=a&kJomol-1.试根据表中所列键能数据计算a为_____.(3)依据盖斯定律可以对某些难以通过实验直接测定的化学反应的焓变进行推算.已知:C(s,石墨)+02(g)=C02(g);△H1=-393.5kJomol-12H2(g)+02(g)=2H20(l);△H2=-571.6kJomol-12C2H2(g)+502(g)=4C02(g)+2H20(l);△H3=-2599kJomol-1根据盖斯定律,计算298K时反应2C(s,石墨)+H2(g)=C2H2(g)的焓变:△H=_____.(4)已知热化学方程式:①Fe2O3(s)+3CO(s)=2Fe(s)+3CO2(g);△H=-25kJ/mol②3Fe2O3(s)+CO(s)=2Fe3O4(s)+CO2(g);△H=-47kJ/mol③Fe3O4(s)+CO(s)=4FeO(s)+CO2(g);△H=+19kJ/mol写出FeO(s)被CO还原成Fe和CO2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
为了合理利用化学能,确保安全生产,化工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化学反应的焓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化学反应的焓变通常用实验进行测定,也可进行理论推算.(1)实验测得,5g甲醇(CH3OH,液态)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时释放出113.5kJ的热量,试写出甲醇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2)已知化学键的键能为:
键能/kJomol-1
945又知反应N2(g)+3H2(g)?2NH3(g)△H=a&kJomol-1.试根据表中所列键能数据估算a的值为_____.(3)已知:C(s,石墨)+O2(g)═CO2(g)△H=-393kJomol-12H2(g)+O2(g)═2H2O(l)△H=-571.6kJomol-12C2H2(g)+5O2(g)═4CO2(g)+2H2O(l)△H=-2599kJomol-1根据盖斯定律,计算&298K时C(s,石墨)和H2(g)反应生成1mol&C2H2(g)的焓变为_____.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并按要求填写所属反应类型:(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属于分解反应.(2)“曾青(CuSO4)得铁化为铜”Fe+CuSO4═FeSO4+Cu属于置换反应.(3)高炉炼铁中,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温\;}}{\;}$3CO2+2Fe.(4)酸雨形成中的亚硫酸(H2SO3)与氧气作用生成硫酸2H2SO3+O2═2H2SO4.(5)我国发射神舟飞船所用的长征捆绑式火箭,是用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作为液体燃料.偏二甲肼在四氧化二氮中充分燃烧,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和两种氧化物并放出能量.C2H8N2+2N2O4$\frac{\underline{\;点燃\;}}{\;}$3N2↑+2CO2↑+4H2O.
根据题目中的叙述分析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然后根据书写方程式的原则进行方程式的书写,依据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特点以及各种反应类型的基本特征确定反应的类型.(1)反应物是双氧水,生成物是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条件是二氧化锰作催化剂,该反应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了两种物质,故答案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分解;(2)反应物是铁和硫酸铜,生成物是硫酸亚铁和铜,反应不需条件,该反应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单质和化合物,故答案为:Fe+CuSO4═FeSO4+Cu,置换;(3)反应物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生成物是铁和二氧化碳,反应条件是高温,所以方程式为: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温\;}}{\;}$3CO2+2Fe;(4)反应物是亚硫酸和氧气,生成物是硫酸,所以方程式为:2H2SO3+O2═2H2SO4;(5)反应物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生成物是二氧化碳、氮气和水,反应条件是点燃,所以方程式为:C2H8N2+2N2O4$\frac{\underline{\;点燃\;}}{\;}$3N2↑+2CO2↑+4H2O.考点:热化学方程式
分析:(1)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需要注意的有:物质的状态、反应热的数值与单位,反应热的数值与化学方程式前面的系数成正比,据此解答;(2)反应方程式为:N2H4+2H2O2=N2+4H2O,根据0.4mol液态肼放出的热量,计算1mol液态肼放出的热量,进而写出热化学方程式.
解:(1)1gH2S的物质的量为n=mM=1g34g/mol=134mol,燃烧生成液态水和二氧化硫气体时放热17.24KJ,故1molH2S燃烧放热586.16KJ,故热化学方程式为:H2S(g)+3/2O2(g)=SO2(g)+H2O(l)△H=-586.16&kJ?mol-1,故答案为:H2S(g)+3/2O2(g)=SO2(g)+H2O(l)△H=-586.16&kJ?mol-1;(2)反应方程式为:N2H4+2H2O2═N2+4H2O,0.4mol液态肼放出256.652KJ的热量,则1mol液态肼放出的热量为256.652KJ0.4=641.63kJ,所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H4(g)+2H2O2(l)═N2(g)+4H2O(g)△H=-641.63kJ/mol,故答案为:N2H4(g)+2H2O2(l)=N2(g)+4H2O(g)△H=-641.63kJ/mol.
点评:本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热化学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区别.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化学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氨基酸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B、饱和Na2SO4溶液可以使蛋白质变性C、油脂的摄人有利于人体对某些维生素的吸收D、多糖、油脂、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均可以水解
科目:高中化学
某结晶水合物A含有两种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将溶有90.60gA的水溶液分成两等份,向第一份逐滴加入NaOH溶液,溶液先出现白色沉淀后完全溶解,此过程中产生2.24L(标准状况)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向第二份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过滤,用稀硝酸处理沉淀物,经洗涤和干燥,得到白色固体46.60g.请回答以下问题:(1)试通过计算确定该结晶水合物的化学式为;(2)若第二份加入75.00mL2.00mol?L-1的Ba(OH)2溶液,则得到的沉淀质量为.
科目:高中化学
以下装置是某活动小组进行实验的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装置是(填“原电池”或“电解池”),Ag极出现的现象是,Zn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M是用紫色石蕊试液浸润过的试纸,则试纸的a端出现的现象是,原因是.(3)乙装置中Fe极的电极反应式为,一段时间后Fe极增重0.64g,理论上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科目:高中化学
已知:2X(g)+Y(g)?a&Z(g),T1温度时,在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6molX和2molY,根据图示回答:(1)a=;用X的浓度变化表示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时的平均反应速率为mol/(L?min).(2)平衡时,Y在混合物中的物质的量分数是.(3)下列选项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选填字母).A.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B.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C.X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D.υ(X)正=υ(Z)逆(4)其他条件相同时,若升高温度到T2时,反应的平衡常数为1,下列措施可以提高Y的转化率的是(选填字母).A.选择适当的催化剂&B.分离出ZC.增大压强&D.升高温度(5)X、Y、Z由C、H、O三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信息如下:物质XYZ所含元素种数123分子中的电子总数大于1018燃烧热(kJ/mol)-285.8-283-726.5①则Z的分子式为.②根据燃烧热数据分析,等质量的X、Y、Z充分燃烧,放出热量最多的是(填分子式).
科目:高中化学
日,广州越秀区某幢20多层的大厦被大火吞噬,事故原因初步查明,是由于整幢大厦出租作仓库,储藏鞋类、服装等易燃物品遇明火所致,就此事件回答问题:(1)从物质燃烧的条件分析,鞋类、服装是.(2)某住户房中起火,若此时打开房门,火势将扩大,原因是.(3)火灾中可以用水枪或者干粉灭火器来灭火,干粉灭火器灭火的原理是.(4)每个人都应懂得防火知识,学会如何自救.请你列举一条自救措施.
科目:高中化学
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其中只有M为金属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Z<MB、Z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2周期、第ⅥA族C、X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Z的强D、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X的强
科目:高中化学
化合物I是治疗失眠症药物雷美替胺的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完成下列填空:(1)物质A中官能团的名称为.(2)写出反应类型:反应①,反应④.(3)反应③会生成与D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副产物,写出生成该副产物的化学方程式.(4)若未设计反应⑥,则化合物I中可能混有杂质,该杂质同样含有一个六元环和两个五元环,其结构简式为.(5)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物质I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①属于芳香族化合物&&②能发生银镜反应 ③能发生水解反应 ④分子中有5种氢原子(6)已知:CH2=CHCH2OHCH2=CHCOOH写出以CH2=CHCH=CH2、为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任选).(合成路线常用的表示方法为:A…目标产物)
科目:高中化学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根据对角线规则,铍和铝的性质具有相似性B、[Cu(H2O)4]2+中Cu提供空轨道,H2O中O提供孤对电子形成配位键C、元素电负性越大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D、手性分子互为镜像,它们的性质没有区别
吴老师30日19点直播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余老师30日20点直播unit5第二课时 Section A考点:热化学方程式
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1molCH4气体完全燃烧生成1molCO2和H2O(L)时,放出的热量为802KJ,1molCH4气体不完全燃烧生成1molCO和H2O(L)时,放出的热量为519KJ,故1molCO燃烧生成1molCO2,放出的热量为802kJ-519kJ=283kJ,1mol甲烷不完全燃烧与完全燃烧相比,减少的热量为生成的CO燃烧放出的热量,根据减少的热量计算生成n(CO),再根据C原子守恒计算生成n(CO2),根据H原子守恒计算n(H2O),最后利用氧原子守恒计算n(O),利用m=nM计算氧原子的质量,等于消耗的氧气质量.
解:(1)1molCH4气体不完全燃烧生成1molCO和H2O(L)时,放出的热量为519KJ,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H4(g)+3O2(g)=2CO(g)+4H2O(l)△H=-1038KJ/mol;答:CH4气体不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H4(g)+3O2(g)=2CO(g)+4H2O(l)△H=-1038KJ/mol;(2)1molCH4气体完全燃烧生成1molCO2和H2O(L)时,放出的热量为802KJ,1molCH4气体不完全燃烧生成1molCO和H2O(L)时,放出的热量为519KJ,故1molCO燃烧生成1molCO2,放出的热量为802kJ-519kJ=283kJ,CO气体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12O2(g)=CO2(g)△H=-283KJ/mol;答:CO气体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12O2(g)=CO2(g)△H=-283KJ/mol;(3)1molCH4与一定量氧气燃烧生成CO,CO2,H2O(L),并放出731.25KJ的热量,减少的热量为802KJ-731.25KJ=70.75kJ,1mol甲烷不完全燃烧与完全燃烧相比,减少的热量为生成的CO燃烧放出的热量,故生成n(CO)=70.75KJ283KJ×1mol=0.25mol根据C原子守恒可知n(CO2)=1mol-0.25mol=0.75mol,根据H原子守恒可知n(H2O)=1mol×42=2mol,利用氧原子守恒由n(O)=0.25mol+0.75mol×2+2mol=3.75mol,故消耗的氧气的质量为3.75mol×16g/mol=60g;答:n值为60g;
点评:本题考查反应热的有关计算,利用常规方法非常麻烦,本题解法关键是理解甲烷不完全燃烧与完全燃烧相比,减少的热量为生成的CO燃烧放出的热量,难度较大.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化学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澄清的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Ca(OH)2+2H+=Ca2++2H2OB、钠与水的反应:Na+2H2O=Na++2OH-+H2↑C、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HCO3溶液和Ca(OH)2溶液混合:Ca2++2OH-+2HCO-3=CaCO3↓+CO32-+H2OD、Al(NO3)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NH3?H2O=Al(OH)3↓+3NH4+
科目:高中化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11.2LN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B、71gCl2&所含原子数为2&NAC、2L&0.3mol/L&K2SO4溶液中K+浓度为1.2mol/LD、标况下,1molO2与22.4LH2O中所含分子数相等
科目:高中化学
取1.43g&Na2CO3?xH2O溶于水配成10mL溶液,然后逐滴滴入稀盐酸直至没有气体放出为止,用去盐酸2.0mL,并收集到112mL&CO2(标准状况).&Na2CO3?xH2O的物质的量为mol,x=,所用稀盐酸的物质的浓度为mol?L-1.
科目:高中化学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1)如图所示元素中:①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②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③原子半径最小的是④最高价含氧酸酸性最强的是⑤阴影部分属于元素周期表中的族,该族元素的最高正价为(2)请根据元素周期律进行推导:(用“>”或“<”表示);①酸性强弱:H3AsO4H3PO4;②稳定性:H2SHCl;③沸点:HFHCl;&&&&&&&&&&&&&&&&&&&&&&&&&&④还原性:I-Br-(3)根据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来对元素进行预测,关于Se的预测正确的是A.常温下Se单质是气体&&&&&&&&&&&&B.Se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能和NaOH发生反应C.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2Se&&&&&&&&&&D.常见的氧化物只有SeO3.
科目:高中化学
甲醇可作为燃料电池的原料.以CH4和H2O为原料,通过下列反应来制备甲醇.Ⅰ:CH4(g)+H2O(g)═CO(g)+3H2(g)△H=+206.0kJ?mol-1Ⅱ:CO(g)+2H2(g)═CH3OH(g)△H=-129.0kJ?mol-1(1)CH4(g)与H2O(g)反应生成CH3OH(g)和H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将1.0mol&CH4和2.0mol&H2O(g)通入容积为100L的反应室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Ⅰ,测得在一定的压强下CH4的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1.①假设100℃时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为5min,则用H2表示该反应从开始到达到平衡时的反应速率为.②100℃时反应Ⅰ的平衡常数为.(3)甲醇对水质会造成一定的污染,有一种电化学法可消除这种污染,其原理是通电后,将Co2+氧化成Co3+,然后以Co3+作氧化剂把水中的甲醇氧化成CO2而净化.实验室用图2装置模拟上述过程:①完成除去甲醇的离子方程式:②若图2装置中的电源为甲醇-空气-KOH溶液的燃料电池,则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③净化含1mol甲醇的水,理论上燃料电池需消耗KOHmol.
科目:高中化学
按官能团的不同进行分类,请指出下列有机物的种类,并将序号填在横线上.①芳香烃& ②醇&& ③酚&& ④羧酸&& ⑤酯&& ⑥醛(1);(2);(3);(4);(5)CH2OH(CHOH)3CH2OH;(6)CH3CHO.
科目:高中化学
常温下,向25mL&0.1mol?L-1&MOH&溶液中逐滴加入0.2mol?L-1&HA溶液,曲线如图所示(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MOH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2)MOH与HA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性(填“酸”、“碱”或“中”),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此时,混合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0.2mol?L-1&HA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填“>”“<”或“=”).(3)D点时,溶液中c(A-)+c(HA)2c(M+)(填“>”“<”或“=”);若此时测得混合溶液的pH=3,则c(HA)+c(H+)=mol?L-1(数字表达式,不必具体算出结果).(4)本实验最好选作指示剂.A.石蕊&&&&&&&&&B.甲基橙&&&&&&&&&&C.酚酞.
科目:高中化学
钛(Ti)被称为继铝.铁之后的第三金属,用TiO2制取Ti的主要应有①TiO2+2C+2C12TiCl4+2CO②TiCl4+2Mg&2MgCl2+Ti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应①是置换反应B、反应②是复分解反应C、①中TiO2是氧化剂D、反应②中金属镁是还原剂
吴老师30日19点直播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余老师30日20点直播unit5第二课时 Section A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