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业务学习内容内容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山东大学
&&&& 山东省医学会
&&&& 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
&&&& (青岛市腔镜外科中心)
&&&& 厦门市第二医院
&&&& 郑民华& 胡三元
&&&& 编辑部主任
&&&& 于文滨& 王& 磊
&&&& 中国标准刊号
&&&& CN37-1361/R
&&&&&&编辑出版
&&&&《腹腔镜外科杂志》编辑部&&
地址:济南市文化西路107号&&&&&邮编:
&&&& 电话:8
2015年《腹腔镜外科杂志》各期重点内容预告
第一期:腹腔镜胃及减重手术专题
第二期:腹腔镜疝外科手术专题
第三期:腹腔镜结直肠外科外科专题
第四期:腔镜甲状腺手术专题
第五期:肝胆微创外科专题
第六期:妇科微创外科专题
第七期:泌尿外科微创手术专题
第八期:脾脏、胰腺微创手术专题
第九期:肝脏微创手术专题
第十期:腹腔镜胃肠外科手术专题
第十一期:肾脏微创外科手术专题
第十二期:妇科附件手术专题
&&&&&&欢迎各位读者根据各期重点内容积极投稿,省部级科研成果及优秀论文优先发表。
本刊是全国唯一腹腔镜外科专业学术刊物。本刊立足临床,贯彻理论与实际,临床与科研,普及与提高的方针,及时报道腹腔镜在普外、胸外、泌尿外、妇产科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的新成果,以及腹腔镜外科的新技术、新经验及新动态。
出 版 地:山东
国际标准刊号:ISSN
国内统一刊号:CN 37-1361/R
&&2014年07期
胃肠外科微创手术专题
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后代谢性疾病改善的原因分析(附34例报告)&&花荣,姚琪远,陈浩,等
肥胖及超重患者行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的安全性、近期?效果及手术策略&&黄海涛,刘宏斌,韩晓鹏,等
机器人与腹腔镜行胃癌手术近期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刘永永,王琛,康迎新,等
反穿刺技术在完全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俞旻皓,钟鸣,叶光耀,等
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与开腹手术对患者术后疼痛影响的比较&&谈晓红,秦秀芳,翁懿清,等
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难易程度的相关因素分析&&廖健南,郭水莲,刘展慧,等
选择性预防末端回肠造瘘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杨卫华,高愫,张松柏
腹腔镜经腹会阴联合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体会&&赵小军,王元杰,连彦军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分析&&杨智岗,黄海,王昌顺,等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肿瘤根治性分析&&何二松,姚清深,周腾贤
快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体会&&张越,胡金晨,姜立新
37例直肠、乙状结肠癌全电钩腹腔镜手术的临床经验总结&&青廉,胡清林,徐成飞,等
电钩法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手术的应用体会&&涂黄,吴平飞,邱桂兰,等
腹腔镜技术治疗创伤性小肠破裂的临床体会&&司红军
腹腔镜技术在上消化道穿孔中的应用&&宁宁,马冰,彭勃,等
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180例体会&&王庆涛,伍颖君
电视胸腔镜在肺部小结节诊治中的应用体会&&吴永国,温红磊,郭嘉仲,等
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108例临床体会&&丁轶人,江涌,赵伟,等
第三代EMS超声碎石清石系统在困难性腹腔镜保胆取石术中的应用体会&&姜成文,李斌辉,潘利
完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消化道的重建方式&&杨俊奇,宫向前
腹腔镜在胃癌治疗中的现状与进展&&徐潇,张京平
来 稿 选 登
&&&&&&&&&&&&&&&&&&&&&&&&&&&&&&&&&&&&&&&&&&&&&&&&&&&普外科是怎么分区的_百度知道
普外科是怎么分区的
我有更好的答案
普外科一般主要在浅表的肌肤损伤,膈肌以下的前壁腹腔内展开,包括胃、肝、胆、胰腺、小肠、大肠等部位,当然还有颈部的甲状腺等,但现在许多医院分科很细,甲状腺被划入头颈外科,肝胆被划入肝胆外科。
普外科内容:肝脏、胆道、胰腺、胃肠、肛肠、血管疾病、甲状腺和乳房的肿瘤及外伤。
外科分为普外,脑外,胸外,泌尿外科普外主要是阑尾炎疝气甲状腺胆囊胰腺腹壁损伤等
肝胆、胃肠、甲乳、血管、普通、微创、肛肠
看医院规模了, 可以具体分 甲乳了 胃肠了 疝气 肛肠 也可以不分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普外科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教学论坛
& && 课程介绍
&& 课程内容
3-2 理论课或理论课(含实践)教学内容
3-2-1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 广州中医药大学是全国首批创建的四所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经过50年的建设,目前学校的教医研与人才培养处于全国中医院校的前列,在全国各省市列为第一批招生院校,其中中医学学科及中医学专业名列同类高校前茅。本校也是广东省“211工程”重点建设单位,本校以建成“研究教学型大学”为办学定位方向,重点培养高级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人才为目标,为面向全国招生的第一批院校。
  中医外科学是中医专业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是应用中医理论阐明外科病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诊治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针对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外科多发病、常见病与现代难治病,继承发掘历代医家学术思想和治疗经验,积极汲取前沿相关学科的先进理论和技术,通过临床试验与文献研究充实和发展学术,重点提高临床疗效。使学生能够掌握和了解中医外科的基本理论和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方法,同时又熟悉现代外科理论和诊治技术,为今后从事中医和中医外科专业以及中西医结合外科的临床工作打下基础,为人类健康事业和医学科学进步做出贡献。
  课程目标:通过课堂讲授、实验课、临床见习和实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医外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常见病的辨证论治规律;熟悉中医外科的主要内治法、外治法和操作技能,急诊处理原则,了解一些疑难病、少见病的诊断和辨证原则达到应用型人才的通才标准。
3-2-2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1、本课程理论课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学时为81学时。
总论部分介绍中医外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法,使学生对中医外科有一个概略的认识。共10学时。其内容包括:
中医外科发展简史(1学时),中医外科学的范围特点、疾病命名法、术语及病名释义(2学时),病因病机(2学时),辨病与辨证(2学时),治疗(3学时)。共六章。
各论为临床篇,以病分章列节,按中医外科的传统分类法分为:疮疡(13学时),乳房疾病(10学时),瘿(2学时),瘤、岩(3学时),皮肤病和性传播疾病(16学时),肛门直肠疾病(12学时),泌尿、男性病(7学时),周围血管疾病(3学时),其它外科疾病(5学时)等九章。每章前以短文概括本章疾病的通性,每节一病,分概说、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论治、其他疗法、预防与调摄。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求突出重点、合理分配,分段教学并注意与临床实习相匹配。
1、典型病例的临床见习示教:外科5个病区(含皮肤、肛肠科)共安排8学时。
2、临床模拟实验:6学时。
3、专题讲座、电教、案例教学和专家论坛(2~5次):6~15学时。
3-2-3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本课程重点:
1、总论:各种致病因素在外科疾病的形成及发展过程中的病机,外科疾病的各种辨证方法及特点,外科内治法的三个总则及外治法的选用原则。
2、各论:(1)各种疮疡的诊断和辨证论治;(2)乳房疾病的发病特点及辨证治疗原则;(3)掌握颈部疾病的检查方法;(4)原发性和继发性皮损的形态特征及辨证规律,皮肤病的常用内治法及外用药的使用原则;(5)各种肛门直肠疾病的诊断与辨证论治;(6)泌尿、男性疾病的治疗大法;(7)周围血管疾病的诊断和辨证论治;(8)毒蛇咬伤的诊断及治疗。
(二)本课程难点:
1、各种体表外科疾病的形态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辨证论治;
2、各种肿块的形态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辨证论治;
3、外科内治法与外治法的应用。
(三)解决办法:
1、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解决本课程难点的重要保证。要求教师充分掌握课程内容,授课时讲清各种疾病的病因病机、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辨证论治。课程结束后须进行教后小结及试卷分析。
2、充分使用各种媒体(图片、视频、实物、模型等)资源,进行直观教学;运用图表、归纳等方法进行课程小结。
3、开展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PBL教学,调动学生通过探索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多种自主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4、编写与教学相适应的教材与教学参考书,已完成出版了《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各科课程习题集?中医外科学习题集(第二版)》、《中医外科学应试练习》、《中医外科学(案例版)》、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外科学》、《实用中医临床基本技能》、《简明中医临床诊疗常规》等。
3-2-4 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1、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临床思维和临床能力,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解巩固理论知识,通过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基本临床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通过加强综合性训练,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2、实践性教学的效果:
(1)教研室全体教师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到实践教学活动并公开发表了34篇教学论文:如谢建兴教授《中医药研究生创新教育初探》,李惠东副教授《中医院校临床研究生教育探讨》,池建安教授《提高中医临床研究生的临床技能》,杨海燕教授《建立与科研课题相结合的研究生实验技术教学新模式》,李玉英副教授《肛肠科临床实习带教体会》、《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在中医外科临床带教中的重要性》、《试述七年制教学中外科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陈铭主任医师《高等中医院校本科外科学临床教学方法的探索》,姚睿智副主任中医师《中医外科的临床实习带教体会》,刘靖副主任中医师《中医药临床带教老师基本素质及培养途径初探》、《加强法律意识在临床实习带教中的体会》,程宇星副教授《外科门诊临床实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李信平副教授《中医专业七年制外科教学临床教学体会》,罗维民讲师《中医外科肛肠病临床见习带教的探讨》,王峻副主任中医师《外科模拟手术操作的教学体会》,黄谊副教授《提高外科实习生动手能力的体会》,徐发彬副主任中医师《实习生外科临床诊疗思维误区分析及标准化病人应用初探》等。
(2)教研室根据相应的研究成果制定相应的教学制度并在外科的课堂教学和临床带教中实施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查房中选择常见病和多发病来突出日常查房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查房提问,要求学生作出规范的病史汇报、体格检查,并指导学生综合分析病人资料,把握病情变化。此外还举行每周一次的教学查房,根据外科医生查房时应解决和掌握的难点重点进行提问,促使学生多思考,改变学生只当观察记录员,事事等上级医生吩咐的被动局面;开展每周一次的教学病例讨论,选择病区内有代表性的病例进行讨论。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与临床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3)建立标准化病人(SP,Standard Patient)库:我们选择了部分中医外科常见病建立了SP库,运用SP参与中医外科学课程中的问诊技巧、医患交流技巧和体格检查等临床教学培训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并有助于对学生的临床能力作出客观可靠的评价。充分运用SP资源,既可以弥补中医临床课实践教学的不足,又可以解决病人资源不足的矛盾,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同时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对临床课的学习兴趣。另外,还可以通过SP及时对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进行评估,及时给予更正指导,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4)教研室在中医外科学的课堂教学阶段就专门安排了外科基本功训练课程,制作外科手术操作技术基本功练功箱,学生可在练功箱上练习各种常规手术器械的使用、缝合、打结、换药等具体操作,锻炼了操作技能。通过观看教学录像、到手术室现场培训等方法学习穿无菌手术衣、带无菌手套及洗手消毒。进入临床实习前,外科教研室又抽调老师,利用临床模拟实验室对全体学生进行洗手、穿消毒衣、带无菌手套、消毒等培训。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以强化学生的无菌意识,提高学生进入临床前的动手能力。
通过以上系统训练,绝大多数学生在外科实习结束后具有较清晰的外科临床思维,能独立对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进行诊断并制定出初步的治疗计划,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能迅速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
版权所有: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外科教研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外科主治医师考试内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