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推拿学学严隽陶精品课程

价格(元)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装订:平装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装订:硬精装
开本:16开
版次:一版一印
装订:平装
装订:平装
装订:其它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装订:平装
开本:大16开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装订:其它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装订:平装
装订:硬精装
开本:16开
装订:硬精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版次:第2版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装订:硬精装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装订:硬精装
开本:大32开
版次:一版一印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版次:2012
装订:硬精装
开本:32开
装订:其它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装订:硬精装
开本:大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版次:2008年第17印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版次:2版2印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版次:一版六印
严隽陶到页欢迎光临&推拿学&精品课程申报网站&&&&
湖北中医药大学“校级精品课程”申报表
推荐单位(院系部)&& 针灸骨伤学院
课程名称&&&&&&&&&&&&& 推拿学
课程层次(本/专)本科
课程类型& ■理论课(含实践)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二级学科
课程负责人:齐凤军
申报日期:
湖北中医药大学制
二O一一年五月
填 写 要 求
一、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二、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是可以使用缩写。
三、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清在说明栏注明。
四、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1~4名主讲教师的详细信息。
五、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清在说明栏中注明。
1.课程负责人情况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课程负责人:主持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
2.主讲教师情况(1)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2.主讲教师情况(2)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2.主讲教师情况(3)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2.主讲教师情况(4)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2.主讲教师情况(5)
2.主讲教师情况(6)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3.教学队伍情况
学缘结构:即学缘构成,这里指本教学队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学历(或学位)的人的比例。
4.课程描述
4-1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我院《推拿学》属于针灸推拿学科一门比较重要学科,本学科临床基地为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推拿康复科,湖北中医药大学国医堂,1976年开始开设《推拿学》课程,1985年成立推拿教研室,1999年针灸推拿合并为一个专业,每年招收本科针灸推拿专业五年制学生100-200人,2004年起增加了七年制本-硕连读班学生50-60人。2001年起招收硕士研究生,近几年招生十几名。经过35年发展,由当初专科、本科教学,发展到现今的本硕博层次;由单一的中医专业,发展到现在的护理、中西医结合、骨伤、美容康复等多专业,课程体系规模日渐完善。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
&&& 教研室最初仅有4名教师,逐步发展到现在7名教师,4名博士,2名硕士。由当初的主要承担《推拿学》一门课程,发展到现在的《推拿学》、《推拿手法学》、《推拿功法学》、《中医整脊学》、《中医足疗学》、《全息诊疗学》等6门课程。
4-2& 理论课和理论(含实践)课教学内容
4-2-1&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课程名称:推拿学   (必修公共课)
学时:54学时(理论教学46h;实验教学8h)  学分:3分
本课程的教学注重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并根据章节内容,分别以实物、模型、实验操作,以及录象、多媒体及CAI课件等教具和设备辅助进行,以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增强教学效果。由于本门课不仅是一门理论课,也是一门涉及临床多学科的实践课,在学习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十分注重实践操作和临床见习、实习,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熟练掌握推拿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本学科每年招收五年制本科、七年制本硕连读、硕士生、海外留学生、成人教育等不同层次大学生,旨在培养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实用型,创新型,技能型学科专业人才,满足当前城市、农村众多人口的医疗、保健需求。
4-2-2&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推拿基础知识——4学时。
推拿基本手法——20学时。
小儿推拿疗法——4学时。
常见病症治疗——26学时。
4-2-3& 课程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掌握推拿手法的动作要领,推拿科常见病的手法治疗。
&&&& 难点:推拿手法的技术操作、常见病病症分析。
&&&& 解决方法:采用录像、手法演示、手法互动实训、挂图、多媒体教学、手法测试仪、临床观摩等手段。
解决方法:   1、对于推拿基本手法,以课堂讲授为主,并根据需要选用示范演示、临床观摩、互动练习等;
&2、对推拿常见病基本治疗内容的讲解,主要是:
  ①课堂讲授,并充分利用挂图、幻灯、多媒体课件 。
  ②实训示教,学生分小组反复互动实践操作。
  ③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在本章讲授过程中,可分段的放映推拿手法治疗疾病光碟。对伤科疾病推拿的操作部分,充分利用模拟患者治疗、老师操作示范,学生动手练习,并辅以多媒体教学。
&3、有条件时,安排见习,讨论病案。
&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各种教学手段的运用,使学生能熟练掌握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达到能处理常见推拿常见病的目的。
4-2-4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本课程不仅是一门理论课,也是一门涉及临床多学科的实践课,在学习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实践操作、互动实训和临床见习观摩,实习操作,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相结合起来,熟练掌握推按手法基本技能,临床操作技巧。对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基于两点,其一是展示推拿手法治疗的优势,以实践课的方式验证推拿手法学的基本内容。其二是侧重学生对临床实践、临床实战技能的培训,特别是推拿手法操作融诊病治疗于一体,分别以模型、实训互动、临床模拟操作、光碟观摩等教具和设备辅助教学以增强教学效果。本课程通过安排8个学时的实训课,业余时间可以跟师上临床观摩,让学生对推拿手法、临床技能的熟练掌握,效果良好。从而达到独立运用所学的手法诊治患者,完成临床诊治过程。
4-3& 实践(验)课教学内容
4-3-1& 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
《推拿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一门涉及临床多学科的实践课,要求推拿工作者在临床诊疗之前,必须具有熟练的手法操作技能。推拿手法应用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临床疗效的优劣,故在学习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实践操作和临床见习、实习,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相结合起来,熟练掌握推拿科基本技能。是学好该课程的重点。
对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基于两点,其一是展示推拿学的理论实践特征。其二是侧重学生对临床实践、临床实战技能的培训,以增强教学效果。
通过上述的实践教学,明显提高了学生的手法技能水平,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从临床实习医院及临床带教老师的反映情况看,学生们的手法操作技能水平普遍得到患者的认可和赞誉。
4-3-2& 课程内容(详细列出实验或实践项目名称和学时)
实验一,基础手法一,2学时。
& 实验二,基础手法二,2学时。
& 实验三,运动关节手法,2学时。
实验四,复合手法,小儿推拿手法,2学时。
4-3-3& 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办法
实践课以实践课教师示范结合学生亲自实践、教师指导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师的指导方法包括:集体指导和个别辅导,对多数同学不清楚的地方进行集体讲解,分析各手法的操作要领,在学生实践过程中,进行个别辅导,解疑答惑,并提问抽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课程结束前进行小结。课后完成实践报告,认真批改,评注,并在课堂上集中讲授作业中的问题,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
4-3-4& 考核内容与方法
考核的内容以实践内容考核为主,实践考核的成绩以百分制记录,并最后按40%比例记入推拿学最后总成绩。考核以实践报告成绩和实际操作成绩相结合,采用综合性实验来检测前面所学内容,侧重于对实际动手能力的考察。
4-3-5创新与特点
1、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教学。
2、课堂演练与实践课练习相结合。
3、录像观摩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使学生在上完实践课之后,对所学的知识有感观上的深刻认识,通过书写实验报告,进行思维的整理,完成由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学习过程。
4-4& 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1、教材使用与建设
教材使用:湖北中医学院开设《推拿学》课程后,就采用国家规划教材《推拿学》,目前我学校本专科及七年制学生使用的教材是严隽陶主编的《推拿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新世纪第二版(2009年11月重印),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国医药院校规划教材,ISBN:;《推拿功法学》,吕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1月1日),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ISBN:3;《推拿手法学》王之虹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版(2001年1月1日),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 ,ISBN:;《推拿治疗学》罗才贵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版(2001年1月1日),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 ,ISBN:;
教材建设:围绕课程内容,教研室教师积极参与教材建设,其中齐凤军参加过功法内容的教材编写,成果为在吕明主编的《推拿功法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版 ,2009年1月1日,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ISBN:3)担任编委;《中医足疗学》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试用教材,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3),齐凤军主编;《中医气功学》,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0,齐凤军参编;《中医运气学》,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8.12,齐凤军参编;《中医整脊学》,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12,齐凤军参编;《推拿功法学》,十一五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齐凤军参编;《中医中药专业技术资格应试指南与题解》,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9,齐凤军参编;《社区中医适宜技术》(国家中管局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11月),樊云参编;《推拿学》规划教材(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年2月),闻庆汉参编;《推拿学》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12月),闻庆汉参编。
2、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
(1)利用系图书资料室,定时新购与本门课程教研有关的国内外书籍期刊杂志。书籍如:《针灸推拿学辞典》(梁繁荣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汉英双解《推拿手法图谱》(周信文主编,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7.7),骨伤防治与康复丛书《颈肩腰腿痛》(鲍铁周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中医必读百部名著田思胜主编《推拿按摩卷》及高文柱、沈澎农主编《诸病源候论》(华夏出版社,2008.1)、《风湿病和门诊骨科疾病手册》(美国·佩吉特stephen.A.P等主编,林剑浩、吕厚山主译,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出版,2008.1)、现代骨伤流派名家丛书有苏玉新、苏继承主编《苏氏正骨》,李飞跃主编《魏氏伤科李国衡》,罗有明、罗金殿主编《双桥正骨老太罗有明》,郭维淮主编《平乐正骨郭维淮》,石仰山、邱德华主编《石氏伤科石仰山》,林子顺、王和鸣主编《南少林骨伤奇人林如高》,萧劲夫主编《岭南伤科萧劲夫》、李同生主编《道家伤科李同生》、刘柏龄主编《天池伤科刘柏龄》、何天佐主编《蒙古族伤科何天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8),《中国民间推拿术》(刘光瑞、刘少林主编,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重印),《赵缉庵推拿真传》(赵寿毛,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0),《周华龙推拿集锦》(周华龙主编,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9),中医临床必读丛书《伤科汇纂》(清·胡廷光编,胡晓峰整理,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中医独特疗法《踩跷疗法》(周建中,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中华气功精选——中华气功学(二)》(吕凤刚编,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89.4),《气功疗法集锦(三)》(陶秉福、杨卫和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9),周稔丰主编《气功导引养生》和《易筋洗髓经(天津大学出版社,1988.12,1989.4),《中国太极气功术》(马秀棠编,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0)。期刊杂志如《按摩·导引》、《中国针灸学》、《上海针灸杂志》等刊物,建立推拿专业数据库,既为教师备课扩充借阅所用,同时向学生介绍推荐,学生可借阅参考;
(2)以学生课外作业的形式,促使学生主动查找、学习、领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专题、领域等的教学及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使学生完成专题实习报告或综述文,既了解了新知识,又训练了写作能力,同时亦为下届学生积累出相关资料。
(3)课后复习题库建立,为学生课后复习巩固知识提供了有效的练习途径。
3、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
本课程组使用自编的实践指导教材,即《推拿手法技能实验指导》、《推拿功法技能实验指导》,均与相关教学内容相配套,可以满足教学需要,教学效果良好。
4、实践性教学环境
目前,学校专门成立了实践技能训练中心,本课程组设有实验室3个,每室最多能容纳30人,手法练习还可在本课程专用手法训练室(昙华林校区教学楼八楼)顺利开展。另外功法训练既可以在学校公共运动操场开展,也可以在为本课程教学需要专用功法训练室(昙华林校区教学楼八楼)开展;为课程教学需要配备的设备有录放机、电视机、录音机、音响、数码照相机、投影仪、录象带、录音带、幻灯片、挂图、多功能教室等,电教设备齐全。目前实验设备、教具及电教器材均能满足现行教学需要。
5、网络教学环境  本课程准备开展网络课程建设,并进行湖北中医学院精品课程申报。拟达到除参阅者自由浏览外,还可通过多媒体的多功能教室可直接网上授课,学生也可通过校园网随时查阅。预计在网上开放的板块大体有:
(1)《推拿学》的教学大纲;
(2)理论授课内容及教案;
(3)习题库;
(4)参考教材及教学网站;
(5) 网上课件等。
不仅满足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网络教学需要,亦强化了本院《推拿学》在本校的地位和影响。
4-5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含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改革)
1、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
在本科教学中,采取启发式、互动式、讨论式、自学式等多种综合方法,实现师生的思考同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启发式:为了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经常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即针对某一个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对“顺摩为补,逆摩为泻”的理解,通过以往所学的知识,提出支持和反对意见,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2)互动式: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做到教学相长。让学生自己上讲台讲授某一章节的内容。如推拿科疾病临床检查的课堂讲授内容,通过学生课前的充分准备,在全班同学面前讲授并现场示范。再让听课的学生提问,给予综合评分。互动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组织语言的能力。
(3)讨论式:为了拓宽学生的思路,可以就某一个问题开展专题讨论,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随时发问讨论。如在实验操作课结束后,也可以讨论大家的操作感受,总结经验。
(4)自学式:为了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而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如在讲授治疗篇骨伤科疾病各论的颈椎病一节,提前布置作业,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组,进行相关疾病的文献收集整理工作,如最新的病因病机、颈椎病分型、治疗方法等。并根据收集的资料写成综述,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保证教学内容的更新,又补充了教材的不足,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所有课程结束后,学生根据教学重点自行复习总结。
在教学手段上并采用骨骼标本,人体解剖挂图、多媒体教学系统。边看边解释,启发学生思维。
2、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推拿学》涉及到人体的很多解剖结构,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教学更加直观,简化了教学过程,丰富了教学内容。
(1)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将各种电教手段优化组合应用,发挥综合效应。课程组现有的直观教具和电化教具主要有模型、录像、电视、投影、幻灯、多媒体功能教室等。
(2)制作了《推拿学》多媒体教学课件并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课件内容能及时得到更新和补充。通过多媒体技术,使疾病的病理机制及手法治疗过程有了生动的再现,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生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以生动直观的形象展现推拿学理论的涵义。
(3)加强网络建设,开设网上课堂和网络论坛。建立推拿学网络教学远程教育系统,并在不断完善中。随着网上论坛的开通,学生可以通过留言版提问,教师即时给予解答。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为学生远程学习提供了方便,也为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提供了一个平台,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和补充。
3、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
(1)教学方法改革: 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推拿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除了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外,还必须掌握胜任推拿临床必需的的临床手法操作技术和功法技术,这就需要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下一步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同时,设计综合性的实验项目,编制切实可行的实验指导。实验教学内容由原来老师一人教授示范,变成同学两两一队互相示范操作;而且每一次课后,按要求书写实验报告,并记入平时成绩。为广大学生的实验教学,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实验教学质量在不断提高。
(2)作业改革:学生的作业主要是实验报告,要同学独立完成。而且必须是通过回忆记录实践过程,重点在感想和体会,照书抄写无效,平时作业占期末总成绩一定比例。同时可以在作业中提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老师在作业批改完后,抽出一定时间对作业中反映的问题进行解答和反馈,因此,实验报告还成为师生学习交流的另一个平台。
(3)考试改革:加强考试制度建设,实行考试改革,以适应教学要求,达到教学目的。
   ①题库建设: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执行教考分离,已完成了多套推拿学考试试题库,考试基本上由教务处通过计算机在题库随机抽题对学生进行考核。考试结束后,对该课程的试卷进行分析,通过统计,了解学生的平均成绩和及格率,找出考试中的难点和错误率较高的试题,并对其进行剖析,为今后教学的难点、重点提供科学的分析依据并指导教师的教学。
   ②增加临床操作技能考核。为了突出和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适应将来临床工作的需要。强化了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通过开设综合性实验来了解同学们对前面所学的实践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并还涉及到各论的内容,需要学生即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又要有熟练的动手能力才能很好完成。通过老师的点评和打分,作为实践成绩的主要指标。
4-6& 教学效果(含校内同事举证评价、校外专家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校内学生评教指标和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课堂教学录像资料要点)
1、校内校外专家评价
目前承担《推拿学》授课的教师队伍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狠抓教学各环节的落实及改革,在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式多样化,多次举行公开课获得好评。其中,闻庆汉教授多次被学生评为“我最喜爱的老师”,樊云讲师在校级和省级青年教师授课比赛中取得一等奖和优秀奖荣誉。本课程培养了学生较强的的自学能力、临床能力和研究素质,既增加了学生针对临床疾病防治新技能,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中医基本理论知识的巩固和新的认识,对学生今后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大有裨益。
2、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  多年来,学校及学院督导组多次对推拿学教研室任课教师进行听课、考察,反映一致良好,未发生任何教学事故,教学优良率90%以上。
本学科教学秩序良好,师生关系融洽,施教规范,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努力实践由“应试型”向“能力型”教学模式的转变。取得较好效果,历年本科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呈正态分布,教考分离,平均成绩&72分,及格率&90%。试题质量分析难度合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校内学生评价
通过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结果显示,90%以上的学生对本课程有浓厚兴趣,对教师的教学效果满意。学生的评价是:
“推拿学任课老师们的教学给我们留下了良好而深刻的印象,该课程教学目的明确,符合大纲要求,内容充实、丰富,安排合理、紧凑,重点突出,条理清楚,紧密联系临床实际进行教学;实验教学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既传授了《推拿学》基本理论知识,又培养了临床实践动手能力。”
“老师们在讲课中,注重师生互动,前后联系,纵横比较,注重与基础学科知识,现代研究动态的联系,教学中运用了多媒体等多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内容新颖生动,图象鲜明形象,使一门内容多,涉及面广,记忆量大,十分枯燥的课程易于掌握和充满学习的乐趣。”
4、课堂教学录像资料要点:
包括手法训练和推拿治疗等内容,目前拥有的录像资料大致如下:
手法训练录像3张;推拿练功光碟3张;推拿科疾病治疗光碟5张。
5.自我评价
5-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限200字以内,不超过三项)
1、重视理论知识与临床技能的结合。通过实训课和临床带教等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 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在本科生中施行导师制,帮助他们在专业知识、科研思维、临床技能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 3、注重教学改革。关注学科新进展,注重知识的更新,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取得一定成绩。
5-2本课程的国内同类课程中的地位
本课程在国内同类课程中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科优势  本学科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关心和帮助下,在学术带头人闻庆汉教授领导下,全推拿学科同仁将共同努力,以“发展重点学科”为目标,大力加强学科的软、硬件建设,在临床、科研和教学等领域取得一定成绩。
2、人才优势  学科带头人闻庆汉教授是原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学院推拿教研室主任,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原湖北省中医药学会按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理事。课程负责人齐凤军,教授,硕士生导师,现是湖北省中医中药学会推拿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市医学会推拿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老年医学会全息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法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针灸学会手疗学会副主任委员。课程组成员中有硕导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3人,硕士学位的2人,博士在读1人。  3、科研力量  本学科自成立以来,注重教学和科研并重,积极开展科研活动,目前承担了多项科研项目,科研力量和科研水平位居国内同行先进行列。  4、教改成绩  闻庆汉、齐凤军教授为首的学科组成员主编或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10部,教学参考书8余本。目前承担的教改项目3项,发表教学论文5篇。
5-3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1、本课程组教师的临床带教尚不足,有待进一步加强。2、网络课堂的建设还有待完善。课程录像和网络论坛等内容还有待进一步补充。
6.课程建设规划
6-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限2年内完成)
1、建设目标
通过课程建设、教学改革与研究实践的不断深入,将《推拿学》课程建设成省级精品课程。  
2、建设步骤
(1)进一步开展推拿学网络教学。争取在两年内将《推拿学》课程建设成省级精品课程。
(2)两年内完成在研的教学及科研任务,申报更多的教学课题和教改项目。
3、课程资源上网计划
(1)准备理论教学的常规教学资源上网,对学生课上采取多媒体教学为主,课下则以网络教学自学为主。
(2)面向国内中医院校开放,扩大院外师生的利用率。两年内建立起推拿学教学相关资料库。
(3)两年内完成推拿学教学录像片的光盘制作。
6-2 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限3年内完成)
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
准备在网上开放的板块大体有《推拿学》的教学大纲、理论授课内容及教案、习题库、实验指导、 参考文献目录等教学内容,还有本课程组成员历年参编的教材、论著、发表的教学及研究论文、取得的教学及研究成果、目前承担的教学及研究课题等内容。
我们将在3年内分阶段完善以下内容,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1、2011、6~2012、1 &完成推拿学常规教学课件
2、2012、1~2012、9 &完成推拿学课程教学录像摄制
3、2012、9~2013、6& 完成教学录像后期制作整理,并提供部分作为网上教学使用
网上资源名称列表
教学课件(全部)
教学进度表
试题库及答案
7.院(系)、部的政策措施
所在院(系)、部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措施及实施情况
为了加强我院精品课程建设,根据《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教高[2003] 1号)、《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教高厅[2003]3号)的精神, 2005年学校制定了《湖北中医学院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此后,学校又在各项工作环节中,进一步明确规定了支持和奖励精品课程建设的具体措施,主要内容有:
1、教学基本建设向精品课程倾斜
(1)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为了适应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教学要求,加大了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尤其是精品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制定了优秀中青年人才培养工程的实施办法,主要以“135工程”为载体,进入“135工程”人员学院每年分别提供10000元、5000元、2000元资金用于提高学历层次和科学研究。同时在人才选拔与培养、管理与考核等方面具有优先权,这其中精品课程师资占67%。担任《推拿学》课程教学的齐凤军和樊云分别为“135工程”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培养人才。
(2)教材建设
加强和推进各级各类精品课程的教材编写和修订工作,给予政策扶持和奖励机制。
(3)实验室建设
近三年来,学校投入了2000多万元建设了8个学科大类平台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其中,有4个是精品课程所属的实验室和实验教学平台项目,建设经费达600多万元。
2、院教改项目立项优先支持精品课程建设
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是精品课程内涵建设的重要环节。从2005年以来,我院把教改研究课题立项作为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优先支持有明确建设规划和目标的精品课程以及已经在建的各级各类精品课程,鼓励广大教师把精品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改革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两年来,共批准立项了16个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每个项目的平均资助额度为1万元。
3、对精品课程负责人及主讲教师在各类评优评先晋级提薪上予以倾斜
学院在有关文件中明确规定,对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给予奖励并与教师的聘任、评优、晋级、提薪等挂钩,这一规定已经在2005年的教师聘任和工资升级调整中实施。
4、保证精品课程建设及奖励专项经费的落实
(1)院精品课程建设经费1.5万元,分两期滚动下拨。
(2)省级精品课程奖励建设经费2万元,国家级精品课程奖励建设经费3万元。用于精品课程的奖励及网上建设维护。
版权所有:&&&&技术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推拿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