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九是网络人士联谊会哪里有人士

澳门其他景点介绍_新浪生活_新浪网
澳门其他景点介绍
.cn 日09:41 中华行知网
  嘉谟公园
  座落于嘉谟圣母堂的附近,在一色彩的公园里筑有满盖爬藤草的小路,公园到处都可看到鲜花,园内还设有一个饲养鸟类,鼠及猴子的小小动物园。公园里有一弯曲的小径被精致的矮墙园围着伸展至海滨,海滨上栽种的无花果树与建于二十世纪初期的住宅并排而立。
  圣弥额尔小堂
  位於环境幽静的西洋坟场内,此幢小教堂建於1875 年,1898年重修,是目前本澳保存得最好的古老建筑物之一,其内部漆上绿色及白色,教堂的窗户均装设精美的彩色玻璃。
  澳门文化中心
  澳门文化中心位于澳门新口岸新填海区,于今年3月正式启用,它的面积为16,000平方米。由勺ㄖ锝M成,一为博物^,另一为演艺馆,在演艺馆壬枇窖葑嗵豢扇菽1,200人,另一可容纳400人。
  嘉谟圣母教堂
  位于嘉谟前地的百年教堂,是函仔岛上唯一的天主教堂,建于1885年。她面临大海,风景优美,教堂下辟建花园,遍植苍松翠柏,并设有石亭,石凳供人消,是游览的的理想场地。
  圣母雪地殿教堂
  是东望洋山望洋台上最古老的建筑,始建于1626年,所祀的是葡国人奉为护卫航海之神。据世居澳门土生葡人传说,当年葡国人航海来澳,途中遇到狂风暴雨,在惊涛黑夜之中,突然有一位女子手持明灯在空中引导航船平安抵澳,随后该女隐没于东望洋山巅,葡人认为是圣母显灵。教堂内部建筑保留十七世纪葡国修院的特色,天花皮呈拱形。沿教堂外的梯级可进入唱经楼。教堂右方的古钟上刻有:『此钟为澳门市最高首长狄西亚总队长於1707年为东望洋山圣母隐修院而制』及『於1824年重铸』字样。这座小教堂,每天早上九时至下午三时半都为市民及游客开放。
  白鸽巢公园
  位於花王堂区白鸽巢前地。白鸽巢公园占地广阔,是澳门最大的公园之一,园内小山环叠、古木参天、遍植花草,鸟鸣不绝于耳,即使盛夏时节,处身其间,仍是碧绿清凉世界。园内小径,依山建筑,纵棋如八阵图,每日晨昏,不少居民到此晨运及休憩。
  白鸽巢公园之名甚有渊源。十八世纪中,在公园未辟为公众游憩场所之前,此处原为葡籍富商马葵士之寓。此人喜养白鸽,达数百只之多,翱翔天际,景甚壮观;栖於檐宇,远观若巢,遂得此名;後辟为公园,沿用其名至今。
  白鸽巢公园所在山岗,清代称为凤凰山,当时山上种植凤凰木甚多。对此座秀美公园,清代丘逢甲、李遐龄及近人汪兆镛等均曾赋诗称颂。
  园内有一石洞,名为贾梅士洞,中立葡国著名诗人贾梅士铜像。这位生于四百多年前的诗人,因触犯宫廷官吏,不容於国,被流放至澳,隐居此洞,创作了葡国着名史诗《葡国魂》。如今所见的贾梅士铜像,是一八六六年由葡人马葵所铸的。白鸽巢公园旁边有一座两层高的官殿式建筑物,具有特色的南欧建筑风格,这所就是贾梅士博物院的原址,博物院曾收藏不少具有价值的文物。贾梅士博物院原址及其花园,昔日为葡国皇室贵放、财政顾问、澳门保险之家创建人之一的富豪俾利喇的行宫,建於十八世纪中叶,后为澳门政府所收购。在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末,辟为博物院,供游人参观。
  一九八九年叁月,澳门市政厅将贾梅士博物院院址售给东方基金会作为会址,由东方基金会负责修葺,贾梅士博物院成为历史。
  在公园内,有一座名为“拥抱”的雕塑,用以纪念中葡之间的友谊。
  酒类博物馆
  一九九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开幕的澳门葡萄酒博物馆是一个富有文化、娱乐和教育特色的场所。参观者在了解酿酒、葡萄种植历史,浏览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制的工具和器皿以及欣赏陈列的各种陈年酒和新酿酒的同时,还可品尝各式美酒。
  葡萄酒博物馆通过展览,阅读和品尝所展示的葡萄酒世界的魅力,向参观者提供了认识酒,作为社会文化交流的手段,在葡国传统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以及领略品酒这种社交方式在日常生活或庆典礼仪所起的作用。展览系列是由图片、彩绘瓷砖、酒具 、陈年酒和新酿酒、识别标签等再加上光线和色彩所构成,并使博物馆更加具有吸引力, 其各种各样的活动对每一名观众都开放。
  整个参观区分为三大部分:酿酒历史区,酒类收藏区,酒类陈列区,参观者可以通过简洁的文字、图表图片、工具器皿、葡萄种植不同阶段的重现、葡国彩绘瓷砖以及陈年酒和新酿酒等获得各种知识,并对葡萄酒、酿酒和品尝产生翩翩联想。
  葡萄酒博物馆在其1400平方米的展出空间内向观众介绍了超过1050个品牌的葡萄酒,展出近700种行销酒和300种珍藏酒。最早的葡萄酒是一瓶一八一五年的“马德拉酒”,这瓶酒与其他葡萄酒一起在酒收藏区展出。各种新酿美酒中,约有五十款可供品尝。每周交替更换的酒牌上均有十余种产自葡国不同地区的美酒。在酒类陈列区还可观赏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所产葡萄酒的样品。
  圣若瑟修院圣堂 
  位於三巴仔街。圣若瑟修院圣堂由耶d会会士兴建,1746年动工,1758年落成。在1903年重修,1953年罗若望主教策划再行修葺:圣堂的正面改用上海批U,并采用假云石祭台。圣堂内并设有古旧且具相当艺术性的告解亭。圣堂右边高塔上有大小铜钟各一,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由意籍著名铸造家卑他利华建造。教堂正中建有半球型拱顶,气势宏伟,其内部结构仿造罗马圣伯多禄大殿的风格。圣堂每天上午十时至下午四时开放,逢周三休息。
  包公庙
  位于福庆街,又称为睡佛庙,至今巳逾二百年,庙内供奉有包青天包公神像,可保佑民众除魔驱妖,主持公正。 此外,庙内并有其他一系列的神像,包括观音像,钟馗像及睡佛等。
  康公庙
  位於十月初五街中段,超逾二百年历史。庙内正殿供奉康公真君,即汉代之帅李烈,保国有功,受封成为康公。左是南海广利洪圣大王,右为西山金圣候王,偏殿前为六祖圣佛,後为汉代神医华佗先师。该庙专主民间喜庆法事,殿前中央放置有“酒船石”,於清咸丰间雕刻而成,并有船,鲤跃龙门、龙凤呈祥及鹤延年吉祥图案,该石专给善男信信女向神佛礼拜奠酒之用,因而称为“酒船石”。
  圣雅各伯小堂
  位於俾利喇街。圣雅各伯小堂于一六二九年兴建,一七四零年重建,位于妈阁炮台上,即在澳门这个小城的尾端, 现时,小教堂巳是一所葡式旅馆建筑物的一部份, 而旅馆则建于炮台的地基上, 在这座精致的小教堂摆放圣人雕像及花地玛圣母, 伊莎贝皇后的瓷砖图像。圣雅各伯是澳门的军事庇护神, 据说, 他经常在城里巡逻以致皮靴上常沾满泥污,而一名士专责为神像清洁靴子, 有一次他竟忘了抹靴, 结果被神像的配剑击伤了头。
  莲峰庙
  位於提督马路,是澳门著名禅院之一,建於明朝,距今已有近四百年历史。占地辽阔,古树婆娑,庙貌庄严肃穆。莲峰庙古名“天妃庙”,规模小,供奉天后娘娘。从清朝时代起多番扩建,修葺而成今之规模。现时主庙供奉观音、天后,此外,尚有武帝殿、仁寿殿、医灵殿、神农殿、沮诵殿及金花娘娘痘母殿。庙内有一石荷池,每当夏日荷开,莲叶满塘,香远益清,还有一幅栩栩如生,砌有神龙、巨鲤的壁画,造型奇特。十九世纪中叶,清廷官吏林则徐到澳巡阅,曾在莲峰庙台案接见澳葡官员。现时在庙前空地建有林则徐全身石像,重五吨、高叁米,籍以纪念林氏到澳一事。
  又名东望洋山,位于澳门正中心,是澳门最高的山,海拔9 0多米,满山树木,苍翠欲滴。因从前松树茂密而名,现时在政府改建下,己成为澳门其中一个优闲胜地。山腰辟有一条环山马路,几座风雨亭点缀其间,林荫夹道,清风徐来,松涛翻动,鸟语花香,极富野趣。绕行一周,可环视全市风光,四时景色随季节而不同,一天之内也有变化,朝阳生辉,在天边升起,极望海际无限,金鸟西坠,晚霞映照,层林尽染,使人萌发夕阳无限好的美意。山顶有灯塔,名为东望洋灯塔,高高在上,傲视海岸,发射出巨大光柱横空扫射,给夜航者指引着方向。灯塔建于1 8 6 5 年,塔高1 3 米,是远东第一灯塔,原采用火水灯发光,现已改用电灯作光源。灯塔在1 8 7 4 年遭风灾毁坏,曾停止发光,3 0 年后才重放光芒。原来的铜制火水灯早已成了古董,存于灯塔内。登上灯塔所处位置,澳门全景、四周岛屿及大陆山河尽收眼底,好不快哉!它也是澳门的一大标志,已列为澳门的重点保护文物之一。
  而登上松山,最少有四条路径:
  由东望洋斜路直上。此斜路又名“长命斜”,因此斜路长而斜,令不少人视为畏途,而通常来人多驾驶电单车或汽车由此路上。当中亦有不少年青人,经此处上松山,作为开始跑步前的热身。
  由二龙喉公园直上。在二龙喉公园入口直入,便会见到一条石楼梯,沿此石楼梯直上。便可到达松山。而每天晨早更有不少长者经此处上山晨运。
  由公园内露天茶座左边小路上。二龙喉公园内设有一个唯一的露天茶座,左边有一条小路,可直达上松山。
  山顶览车。在九八年通车之松山山顶览车,在二龙喉公园门口处上车,可直达松山健康径,车程需要五分钟,而费用则分为费单程三元葡币,及双程五元葡币。除可省回不少力气上山外,沿途更可欣赏到整个二龙喉公园景色。
  松山经澳门政府修葺下,现已可分为上下二个健康径,及休闲广场,加上原有之松山灯塔、天文台及沿途可观看全澳美景等,令松山成为一个老少皆谊,一家外出欢渡假日时光以及旅游必到的一个好地方。
  莲溪庙
  位於新桥永乐戏院侧,创建至今已有二百馀年历史,内供奉菩萨甚多,香火亦鼎盛。莲溪庙以其所在之地为名。澳门地形,宛似莲花,故称莲岛,由大陆通澳门之路,视为莲花茎,茎尽处有山拔起,称莲花山,又叫莲峰。莲峰之阳,昔有溪水一道,流於新桥坊间,称作莲溪。庙则建於溪之右岸,故称莲溪庙。此庙始建於道光年间,内奉华光、北帝、财帛、文昌诸神。历经数次破坏、修葺及扩建,至今日其座落之新桥区,亦由昔日之汪洋一片发展成澳门的繁嚣地区之一。
  松山灯塔
  是我国沿海以及远东地区的第一座灯塔,因耸立在松山松涛中而得名,原称东望洋灯塔,因所在的松山原名琴山,东望洋山,是澳门半岛的最高山岗,海拔九十三公尺,为澳门地区的地理座标的标志点。松山灯塔与另两座三百年古迹松山炮台和松山教堂,构成松山三古迹,于此远眺,澳门全景及珠江口的壮丽景色尽收眼底,可领略古今变迁。由一名土生葡人设计的松山灯塔,高十三公尺,建于一九六四年,于一八六五年九月二十四日放射光芒,九年后的一八七四年八月被台风吹毁,至一九一一年才重建,正式使用迄今。
  天主教艺术博物馆
  大三巴天主教艺术博物馆位于大三巴牌坊后。于一九九五年修建成 博物馆,以供游客在内欣赏历史画像,和细观已消失的天主之母教堂之余,还可以参观一座墓堂,在墓中曾埋下一些日本及越南的殉教者。此外,游客还可以参观一个天主教艺术博物馆 ,馆内搜集了本澳各教堂和修道院具代表性的画作,雕塑和礼仪饰物。
  耶稣会会士于1565年开始在澳门定居,随即以宣扬基督精神为宗旨,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与共存,在推动教育事业以及传教工作上有密切的关系。自1602年起,学院设有一座新圣堂,因为之前几座教堂均毁于火灾。圣堂是一座具有三个殿堂的宏伟大教堂,其外貌就如后来考古学者在该处进行一系列重修及兴建博物馆工程之图画所记载的一样。在建筑上,圣堂由中国和日本的工匠参与兴建,为教堂竖立一个各种文化的典范特征,为耶稣会所颂扬。数世纪以来,圣堂内丰富的内容使参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762年,耶稣会士被逐,并交由市政厅处理。后来在这里设置军营,历时数十载。1835年,在兵营厨房突然起火,波及其余的附属建筑物,摧毁了教堂,并差点摧毁了整座名胜建筑。1990年至1995年,在昔日圣堂的地点进行修工程,并兴建成博物馆。
  澳门最为人所熟悉的标记------“大三巴”,经过1990年至1995年建成博物馆后,以新面目迎接游客。,游客在内欣赏图画和细观已消失的天主之母教堂之余,还可以参观一座墓堂,在墓中一些日本及越南的殉教者得以安息。此外,游客还可以参观一个天主教艺术博物馆,馆内搜集了本澳各教堂和修院具代表性的画作,雕塑和礼仪饰物。
  卢廉若公园
  位于澳门半岛的中部,东望洋山的北麓,罗利老马路与荷兰园马路的交界处,总面积1.78公顷。园内景色如诗如画,俨然一幽雅、秀丽、恬静的江南风光,颇具苏州狮子林的格局,给人一种“小中见大”的感觉,是港澳地区唯一具有苏州园林风韵的公园。
  二十年前重修落成的卢廉若公园,原称娱园,在几十年前是本澳三大名园之一,由大赌商、澳门商会和镜湖医院慈善会的值理会主席卢廉若斥资兴建,始于筑于一九零四年,历廿年才于一九二五年陆续建成。其规模之大为澳门私家花园之最。本世纪初娱园曾盖搭戏棚,上演粤剧,因而名噪一时。后卢家凋败亦分段易手。七十年代初期。为澳门政府购得。经过修葺,卢廉若公园于一九七四年九月开放,成为大众游憩的好去处。从正门进入公园,是一座书有“屏山镜楼”四个大字的古色古香的圆形拱门,两旁是长满鲜花和翠竹的林荫小道,参天的榕树、成片的竹林、盛开的鲜花掩映着楼台亭阁、曲径回廊、池塘桥榭、流水飞瀑、假山怪石。
  园内景点分布得当,景色错落有致。假山堆成的奇峰怪石玲珑剔透、峥嵘百态,涓涓流水从假山顶部跌落,形成五叠瀑布,水流又注入假山脚下的小池塘,一位用巨石垒成的古代美女玉立池中,池边垂柳依依,池内水明如镜,白莲摇曳,成群的非洲鲫鱼游来游去,圆圆的荷叶和横跨其上呈弧状弯曲的九曲桥相映成趣。全园以“春草堂”水榭厅为建筑主体,通过堂前水面周围的石径将各景点连成一体。公园的亭轩,挂上匾额对联。经过整修一新的碧香亭、挹翠亭、人寿亭,游人每每驻足欣赏书法联语,自有一番情趣。在平日,庭中有不少老人在此和友人共同捉棋,或小睡一刻消磨时光。
  1959年5月,孙中山先生第二次到澳门,曾在春草堂小住,并在这里会见中葡知名人士。春草堂虽是典型的中国建筑,但房屋的外墙却采用了葡萄牙人喜用的米黄色,并配以白色线条,12根廊柱也采取哥特式建筑形式,柱顶上修饰的是白色欧式花纹,而濒临水塘的平台上坐椅式栏栅则是中国人喜欢用的鲜艳的大红色,使人体会到这座中国建筑物上反映出来的中西方文化交融的痕迹。
  卢廉若公园的景色在澳门众多公园中一枝独秀,1992年被评为澳门新八景之一。
  松山炮台
  所处位置是澳门东部最高的东望洋山(松山)顶,建于年,面积约8600平方米。由于在炮台上可俯瞰全澳,因此炮台的主要作用是防御外敌及作为观测站。炮台上的圣母雪地殿教堂,建于1626年,所祀的是葡国人奉为护卫航海之神。教堂内部的 建筑保留了十七世纪葡国修院的特色,天花皮呈拱形,并置有古钟一口。屹立在教堂侧的东望洋灯塔,建于1864年,于1865年正式落成,灯塔高十叁公尺,百多年来不断为航海人士导航,向澳门四周廿五海围循环照射,是远东历史最悠久的一座灯塔。 每逢台风来临的日子,在灯塔的旁边,会悬挂起一个台风讯号以作示意,附近地方的居民都能看见。在松山炮台处设有一所旅游谘询处,开放时间是每天上午九时至下午五时半。若有意一睹澳门的全景,也可以通过炮台上的投币望远镜看到。
  又称或大庙,历史悠久。始建於1576年,本为一幢小型木造的建筑,经过多年的风雨剥蚀,残破不堪。1849年,天主教集众捐款,重新改建,今日的外型规模,乃奠於此。
  日,由澳主教马达主持初祀典礼。
  1937年,大堂再次改建为叁合土建筑,耗资十万零九千元,成为今日壮丽堂皇的外观。教堂的最大特色是内 装嵌有富艺术性的颜色玻璃,以及正面左右双塔式建筑物,举凡本澳教会的大庆典,必在此举行。大堂奉祀的是赫赫有名的圣彼得。
  建筑富有西班牙宗教色彩,外形庄严纯洁,内部精丽巧饰,曾存有不少天主教遗物及古。教堂雄伟的祭坛下,掩埋了一些古墓,贾耐劳、华年达、嘉沙尔等十六、十七世纪时的主教的骨殖或遗体,都葬在大堂内。而宗教名画如《圣约翰受洗图》、《日本天主教徒在长崎被钉十字架图》等多祯,也都保存於大堂内。
  螺丝山公园
  位於鲍斯高学校对面一个植满茂密树木的山丘,是一所建筑与设计皆独特的公园。公园里筑有两条环绕整座山丘的小径,小径可通往一个地台,在此可一觉中国美丽的风景。公园依山建筑,风景优美,林荫处处。公园最高处建有一座螺丝形的石山,随着石山的螺旋路可直登此石山之顶,在此向下远望,澳门黑沙环区及渔翁街一带景色尽入眼底。螺丝山公园亦是以此座石山而命名。
  公园年前曾修葺改建,除保持一向特有的清幽环境外,更增加了不少康乐设施。公园内设有的儿童游乐场,成为小朋友的好去处。螺丝石山前建有一所溜冰场,为爱好活动的青少年,提供一个康乐场所。在公园每角落,皆置有多张乘凉椅,给予游人憩息。其椅子之多,堪称澳门公园之最。
  在公园入口处的附近,有一间提供葡式美食的餐厅,设有露天茶座,游人可一边品茗,一边欣赏风景,享受忙里偷闲的乐趣。
  孙中山市政纪念公园
  位於本澳西北角,是近年来澳门市政厅投资兴建面积最大的公园,也是澳门半岛规模最大的公园。 
  公园所在地段原为堆填区,占地约达七万平方公尺,长叁百九十米,宽一百叁十米,为长条形西北走向。公园的景观分成两部份,东北部是中式设计,有人工湖,曲桥,凉亭,小楼;西南部是西式设计,有体育设施及温室。东北部的凉亭建在人工小山上,可眺望中国拱北;小楼红墙绿瓦,幽雅恬静,曲桥迂回,趣致迷人。
  公园中部建有一座由铁架筑成的儿童游乐设施,由叁座塔形铁枝建成,形状有趣。环绕公园中部尚有条长达五百公尺的回廊,这是在澳门所有公园中最长的回廊,把园中大部份景观连接着。
  在公园中部及西南部还包括露天剧场,回力球场及及温室等设施。剧场可容纳数百观众一同观看表演。
  得胜公园
  位於士多纽拜斯大马路,在松山南麓,现今交通科与伯多禄葡小学之间的一所花园,名为得胜花园。花园面积比较狭小,方园十余丈,备有红椅多张,供游人歇息小坐;园中数方绿茵,亦堪供人观赏。在繁嚣的市区中,得胜花园不失为一所令你人吸清新气息的“市肺”。园内的“战胜荷兰人纪念碑”是纪念葡军在一六二二年六月击退来犯的荷兰军队而设立的。
  妈阁庙
  于1998年十月开光,位于近“石排湾公园”高度为170米路环之山顶上,而且还需要见山过山真是少一点脚力都不成,而有车人士虽可以节省一点脚力,但仍需徒步至少十五分钟,方能到达。
  据“妈祖娘娘圣像”下的碑文所记,妈祖娘娘是航海者,渔民和商人的保护神,属道教女神之一 。妈祖娘娘亦称为“娘妈 ”、“天妃”和“天后”。澳门雏型的孕育及其葡文地名的由来与她有密切 的关系。
  而这位年青美丽的少女林默娘,于十世记诞生在福建省一个渔民家庭中,她自小具备中国女性的美德,并有天赋的神奇力量,拯救在大海中遇到风暴的客商,林默娘逝世之后的慢长岁月中,她一直是民众祟敬的偶像,时至今日,天后的事迹仍继续在福建,广东等地广泛传诵 。
  传说妈祖娘娘曾沐雨栉风,使遇此在澳门最高峰矗立迄今世界上最高的妈祖娘娘像,此雕像高约二十公尺,总重量达一千吨,精选北京房山汉白玉 ,由一百二十位石雕工匠历时八个月完成 。
  天后宫
  位于嘉谟前地附近,是一座香火很盛的庙宇。此座庙宇历史逾百载,内奉天后娘娘,庙虽不大,但每日前往进香的善男信女却很多。天后庙里有一牌匾上书海晏波恬,这是善信们的一大心愿。
  二龙喉公园
  二龙喉公园位于澳门繁市中,士多纽拜斯大马路,松山之西麓,交通方便,是具有百多年历史的一个公园,亦是澳门最大的公园之一。早期这公园座落于二龙喉皇宫的范围内,而这所皇宫是一位葡国贵族的住宅,于二十年代期间,因附近一所炮竹厂发生爆炸而受到牵连,使整座住宅都被焚毁。之后成为澳督官邸,澳督迁出后,庭园便开放供大众游赏,逐改建成今天的二龙喉公园。这个公园是外地游客和本地居民常到的游乐之所。二龙喉公园植有花木,并砌挖水池,设置座椅,蓄养禽鸟,是澳门唯一的动植物公园。园中绿树成荫,百花争艳,有石级直上山,有山洞水流潺潺,有池塘浮鹅弄波,有鸟兽游走笼中,不失为市民 来游乐息的好去处 在各类动植物前,多有名称标示,游人儿童增广见识,大有裨益。
  二龙喉公园的山泉,即二龙喉泉,据“香山县志”记载:“澳门有泉,曰大龙喉,曰二龙喉,曰小龙喉,俱在东望洋寺右。”二龙喉、小龙喉就在现在的二龙喉公园内。二龙喉泉水清冽甘美,向来为澳门居民所称誉;过往不少茶楼酒家,茶水以用二龙喉山水为标榜,每日以水车前往运载。
  二龙喉公园又称“何东花园”,因入门左边的园址原属香港何东绅爵的物业,筑有围墙一道,称为何东山,当年扩建公园时,由何东绅爵捐出毗连的山地,故有此别名。现时,这个公园旁边还保留当时的一座二龙喉水泉,而喷水出口处则以两个中国老虎为造型,极为生动。
  现时二龙喉公园的入口处,还设有松山览车站,由览车上往下看,确是另有一番景像。该公园亦是往松山的其中一条路径,而往松山还有另一条路径,就是在公园内唯一的茶餐厅左边上。公园内另一特色是绿树成荫、环境清幽,树下还设有长椅让游人休憩,而园内左边是一个风景如画的花圃,公园内整齐排列栽种本土及外国的树木,而所有树木都贴上正确名称的卷标,同时还有一个饲养鹤类,鸭类及其它水鸟的池塘,在动物公园后面设有一条直达环绕松山道路的梯级小径。而该公园人流量亦多,尤其在晨早,有不少人在这里晨运,而在下午又有不少儿童在此游玩。
  妈阁炮台
  又名圣地牙哥炮台,位於西湾西端。炮台建於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堡上,距今超过叁百五十多年。澳门政府在公元1622年前修筑炮台,用以防御澳门的入口水路。当年炮台面积纵一百五十步,横五十五步,距离海面约叁十尺,适用于枪战。堡中的石池,可作贮水之用,地下并有贮藏库。
  古堡内,设有小天主教堂,名为圣雅各伯小堂,昔日供堡内士兵参拜之用。教堂内有精致的圣雅各伯雕像以及圣母花地玛、伊莎贝皇后的瓷砖图像。
  1981年,古堡改建圣地牙哥酒店,但仍保持原有的特色,城墙、隧道、教堂等文物与葡式风格的设计互相结合,酒店分为四层,在各层建筑之间,小径与回廊相连接,白色外墙和红色屋顶,在青青的山色中,格外突出。
  望德圣母堂
  位于圣母堂前地。望德圣母堂又称圣拉匝禄堂,于一五七零年兴建,是澳门华人最早的一间教堂,在大堂前地的主教座堂建立以前,曾是澳门主教的座堂,为澳门教区成立後第一座主教座堂。每逢新任主教到澳就职,必先到望德堂领取法杖,以行使其权责。因此,望德堂在澳门天主教人士中享有崇高之地位。
  由於昔日在教堂後侧曾设有麻疯院,故有人将教堂称作疯堂庙。1578年1月,罗马教皇额我略十叁世宣布将澳门升为天主教区,望德堂成为首座主教座堂,後来发觉主教座堂不宜设於疯堂院附近,遂另建大堂作主教座堂。今天之望德堂,为1885年改建之时奠定了规模,圣堂门前的石米批荡是1957年重新修葺时所铺上的。教堂前地的入口处,更竖立一座教堂创建时的十字架。
  风顺堂
  位於风顺堂街。圣老楞佐堂又称风信堂(风顺堂),是澳门着名的大教堂,占地面积甚广,教堂门前有左右两排石梯级直达大门前,气派十足,花园内植有棕榈树,圣堂内挂有古式吊灯,堂皇肃穆,甚具特色。风信堂的建立早於1599年,期间曾数度重修,其中在1618年的一次较具规模。而在1979年进行的粉饰,亦使这座古老的教堂倍添光。教堂设计,雄伟壮观。
  左右钟楼并峙,一座是时钟,作报时用;一座是铜钟,供教堂弥撒时摇动轰鸣用。教堂屋顶,是中国式的金字瓦面,室内之装饰充满东方色彩,古雅逸趣。堂内宽敝宏伟,巨大的梁柱和精美的吊灯,颇具豪博大之气派。
  祭坛内供奉的圣老楞佐神像,穿着绚丽的衣袍,一手持圣经,一手拿法杖,庄严肃穆,在航海的葡国人心目中,是庇护平安,赐予风信之神。周一至周五的开放时间是早上十时至下什四时,周六是上十时至下什一时,逢周日及公众假期停止开於。
  马礼逊教堂
  位於东方基金会新会址相连之永久墓园内。这座基督教礼拜堂,建於1821年,曾於1922重修。教堂的窗门为拱形设计,别具匠心,教堂门前亮有别致的小圆灯,周遭环境清幽脱俗。这座本澳最古老的基督教传道所内,只置有十张长椅,教堂顶部保持着年代久远的屋梁、屋椽与两把长吊扇,别致有趣。 
  马礼逊教堂的建造是为了澳门少数的基督教徒而设, 墓园中安放了五十个英国及美国人的墓碑, 而这些墓碑使世人想起昔日澳门的国际商务及海军驻澳门的日子。这座细小的教堂以石建成,又被称&马礼逊小礼拜堂&, 教堂的兴建是为了纪念曾将圣经翻译成中文的传教士罗拔, 教堂的画窗上刻画了一本圣经的图案并写上&太初有道&的字样, 在圣檀的两旁, 分别放置纪念占士安迪葛及亨利马基臣的纪念碑。
  望厦炮台
  位於环境优美的望厦山,由美副将马路的望厦炮台斜路直上便可抵达。
  望厦炮台的建筑始於1849年,由当时的澳门总督亚马勒负责督导,目的是为了防止清廷的军队,亚马勒被刺後,炮台的建筑於1864年重新开始,1866年完工,面积为6300平方米。炮台後改为驻守澳门的非籍葡兵营地,故此山俗称“黑鬼山”。自澳门取销驻军後,军营便荒废空置,至八十年代始改成澳门政府旅游司管辖的旅业学校。F在是旅游高等W院的所在地。旅业学校的设立目的是为了提高澳门旅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及素质。目前,该校有校舍数座,并有一设备完善的宾馆,接待贵宾住宿。旅业学校经多年不断建设及修葺後,环境甚为优美,山路林荫处处,遍植草木,是一个旅游的好去处。
  格兰披士大赛车博物馆
  博物馆内的各项展品是由不同的政府部门及私人机构所提供,通过双方的努力,才能使不同类别的原制品得以集中起来,作为展览之用。旅游司不但为此座博物馆安放林林总总的展品,场内许多与格兰披士赛车有关的照片、说明文章、奖项和有纪念价值的物品,均是由旅游司的资料库供应。通过场内的各类展品,主办单位希望澳门市民和参观者对这项具有悠久历史的赛事有更深入的了解,也为使后世人能纪念那些曾于不同时期为这博物馆作出贡献和努力的人士。与此同时,也期望这座博物馆能增加格兰披士赛车的吸引力及使之成为澳门一项具有社会性的体育竞赛。
  时间:每日上午十时至下午六时。
  地点:新口岸区高美士街澳门综艺馆侧。
  收费:成人葡币拾元,十一至十八岁葡币五元,十岁或以下免费入场,团体可获优惠折扣。
  望厦圣方济各小堂
  位於俾利喇街。 建於1907年,1938年重建,这座小规模但具有吸引力的教堂位置很接近望厦山,附近有B老院。教堂内部环境简单而宁静,设有一座黑色大理石祭坛,高耸的窗户沿墙而建 教堂外围则是舒适的庭院。 
  关帝庙
  位于玫瑰圣母堂附近, 建于1750年, 庙宇规模较小, 内供奉关帝, 并有手工精巧的雕刻, 而关帝诞是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及六月二十四日。
  南湾公园
  位于葡京酒店附近的加思栏兵营前,又称加思栏花园。由葡京步行不出五分钟便可到达。花园分为高低两部份:低部位于南湾街与家辣堂街之间 高部再分两级,有石阶相连,位于家辣堂与兵营斜巷,加思栏新马路及东望洋新街之间。
  园中植有绿树花卉,并有石椅纷陈其中,常有游人在其中小坐歇息。在公园旁边的八角亭图书馆,昔日为花园的酒水部,现在是中华总商会附设的阅书报室,为澳门较有规模的公众书报室。开放时间为早上八时至中午十二时,晚上七时至十时。
  南湾花园高部在东洋望山麓,建有一座颇为精致的圆柱形建筑物,高有两层,为欧战纪念馆,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阵亡葡军。
  馆外四面有圆拱形的门窗,墙壁朔有图案花纹,顶端筑有皇冠形状的装饰,惹人注目。现时已改为伤残人士协会。在其附近现健有一个小型的儿童游乐场,每到假日都有不少家庭在此伦聚的好地方。
  香山公园
  位於新口岸区,是澳门新建的公园,占地一万二千平方米。公园呈长方形,设有六个出入口。公园的设施齐备,有专供儿童游玩的儿童游乐场,供游人乘凉的叁角形及半圆凉亭,桌面刻有棋盘以便市民下棋取乐的方桌,以及可供团体作公开演出的露天广场。
  观音像
  位于澳门新口岸新填海区,在澳门文化中心斜对面,于1999年3月开光。高度为20米。由铜铸做成。也是澳门佛教中心,外面是新建成的海滨公园,非常怡人,空气清新。
  南湾人工湖
  是澳门近年的大型建设项目之一,现在基本完工,尚剩一些美化工程。南湾人工湖分两部份:一是南湾湖,附设有音乐喷泉;另一是西湾湖,附近设有融和门及澳门观光塔,是情侣常到地方。
  局博物馆
  邮位于市中心区邮政局大楼内,展出物品包括邮票,邮政设备,人工制品,澳门第一间电台录音室,和一九三零年的自动电话交换中心,以及一些有关照片。讲述一九三七年泛美航空运载澳门第一批空邮信件。博物馆于平日开放,由下午三时至五时,或可向澳门邮电司安排参观时间性。
  国父纪念馆
  位于文第士街,环球酒店侧,是一幢回教色彩的建筑物。孙中山先生于1918年出资兴建此寓所,作为其家人的住所,其后再加修建。至1932年,国父之子哲生奉养母亲慕贞女士于此。之后慕贞女士仙逝,故居才于1958年易名为“国父纪念馆”。
  国父纪念馆保持原貌,馆内陈设均为孙先生在广州任大元帅时所用的文物家具及在澳门行医时所用的物品。
  馆侧是孙先生生前喜欢坐立的花园,现矗立着一尊国父的全身铜像及“天下为公”四个大字,以供游人瞻仰。
  葡京大酒店
  地处交通要道,1 9 7 0 年落成,是一间东南亚闻名的综合性大酒店,屡经扩建,以赌场引人注目,许多游客不惜涉海过洋远道来此,一赌为快。葡京即葡萄牙的京城之意,是澳门娱乐公司下属六大娱乐场中最大的赌场,又号称东亚的最大赌场。其主楼和左右两翼楼,气势雄伟,造型多样,线条富于变化,结构不凡,颜色一律以黄为底、以白为间,给人一种雍容华丽又不乏轻松跳跃的感觉。主楼外形像一座雀笼,而主楼加上它的左翼楼,又像一艘航行的海船。
  葡京属于澳门旅游娱乐有限公司,是一座完善的旅游娱乐和赌博的综合体,它能为游客们提供交通、游览、客房、购物、银行等多种消费服务及各种类型的娱乐项目,俨然是一个小而完整的社会实体。在旅游服务方面,里面有大小几十个商场,商品种类齐全,琳琅满目,茶楼、酒楼生意兴隆。娱乐方面主要有游戏机、健身球等。大厅入口处有一小型醒世牌,上书:赌博无必胜,轻赌可怡情,闲钱来玩耐,保持娱乐性。该娱乐场是澳门作为东方蒙特卡洛的主要标志。中西赌具一应俱全,每日月潭4 小时营业。所谓考虑机,也称角子机,就是硬币博彩机,赌客低币况换成品率元的港币或澳币,再将硬币投入虎口,然后援手柄,如运气好,老虎会拉出很多硬币。
  美丽的澳门还有大城台城堡、海事博物馆、国父纪念馆、旅游活动中心、赛车博物馆、葡萄酒博物馆、卢九花园、香山公园、西望洋山圣堂等名胜古迹和新建的人工景点。同时旅游者还可以享受到可口的饮食和购物的乐趣。如果说:食在澳门也不为过,菜系众多,尤其是喜食海鲜的游客可以大饱口福。澳门是自由港的地位保证游客能享受到购物的最大乐趣,尤其是珠宝金饰,由于税率低而成本不降,成为购物热点。
  中央图书馆
  办于一八九五年,原名为澳门公共图书馆,现命名为澳门中央图书馆,今年是该馆创立一百周年纪念。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更早建于一八七三年的澳门图书馆,这是一所社团性质的机构,旨在建立一所私立的图书馆以收藏国内外的图书。一八九三年七月二十七日,在葡萄牙通过了一项澳门文化规划,决定创办澳门国立利宵中学及国立图书馆,该图书馆稍后便易名为澳门公共图书馆。澳门利宵中学约创办地一八九四年,而澳门图书馆是在一年以后,即一八九五年九月二十五日成立。 一九八六年二月一日,第10/86/M号法令规定澳门国立图书馆转至澳门文化学会(现澳门文化司署)属下。而改名为中央图书馆则是在澳门文化司署重组期间,同时成为该司署属下拥有科技自主权的机构。
  今天的中央图书馆是包括八个澳门公共图书馆,以公共阅读网相连的机构,计有:中央图书馆总馆、市政厅图书馆、何东图书馆、流动图书馆 、望厦图书馆、青州图书馆、凼仔图书馆和路环图书馆。以塔石的中央图书馆总馆大楼为中心建立的澳门公共图书馆网,不仅要求为公众阅读在准备及运用方面作出一个合理的安排,而且要将一个更大更健全的资讯系统规范化。
  普济禅院
  位于澳门美副将大马路,是澳门着名旅游景点之一,而且来往交通极之方面.观音堂又称普济禅院,是澳门三大禅院中规模宏大、历史悠久、占地广阔、建筑雄伟的一家。建于明朝末年,是澳门现存最大及历史最悠久的庙宇之一,距今约三百六十多年,庙貌巍峨,深入三进,棋连几座。
  观音堂之名闻遐迩,除在于其悠久历史以外,更是签署中美『望厦条约』的地方。禅院为中国古飞式的佛教建筑,具中国名山古刹的特色,禅院的首座是大雄宝殿,次殿是长寿佛殿,后座正殿是观音殿。院后还有广阔幽深的后花园,是一座颇具规模,港澳罕有的佛寺建筑群。
  大雄宝殿正对禅院,庄严宏纬,供奉三尊三宝佛像,皆为丈八金身,魁梧雄伟,其中之一为佛祖释迦牟尼,还有燃灯佛与弥勒佛。 殿旁悬有一个铜钟,古色斑驳,已有三个半世纪的历史。殿顶的头瓦脊,镶有明朝琉璃瓦及精工镶嵌的石湾公仔,栩栩如生,维肖维妙。
  次殿是长寿佛殿,供奉长寿佛,佛像安详,象征佛陀普渡众生的精神。进入主殿观音殿,供奉观音大士莲台,樟木雕塑。十八罗汉分列主殿两旁,雕工精细,造型神态活现,其中位于左面的一尊罗汉,眼睛浮突、鼻骨高隆、鬓曲,极像外国人,据称就是意大利威尼斯人马可索罗,他曾在中国研习佛理。
  观音殿是禅院的正殿,每逢观音诞期,殿内香火鼎盛,善信络绎不绝,场面热闹。
  观音殿旁有一小庭园,围绕着园中的莲花池有十数盆栽,其中之一盆栽生长形态独特,历经数十寒暑,树枝弯曲长成一个『寿』字,传说善信只要手触『寿』字,便可长命百岁。禅院内进的前厅挂有一幅画像,人称『大笑佛』,无论从那个方向欣赏画像,佛相均咧嘴相视而笑。
  禅院内收藏了很多名家的书画、书法、文物,包括驰誉中外画坛的岭南派大师高剑父乃乃徒关山月,有岭南三大诗家之称的陈恭尹,著名学者章太炎等人,他们的作品悬挂于殿堂,供游客欣赏。在院内僧舍客堂屏壁,雕花金饰,而书法雕刻,亦见清雅。两度屏风,每度刻四屏条,收米芾、董其昌、刘墉等历代名人手迹,刻工精细。
  步入后花园,有一花冈石桌和四条长石凳,就是签订中美不平等条约──『望厦条约』的地方。1844年,清政府国势日衰,列强觊觎,美国以顾盛为代表,与清钦差大臣耆英于澳门签署『望厦条约』,强迫中国开放通商港口,扩大美领事裁判权。1944年,禅院于石桌后方立一亭碑,记述此事。
  在后山花园中的连理树,是一棵有数百年树龄的高大榕树,美髯飘拂,状貌古拙,高逾数丈。树的茎部四株相连,造型颇似长颈鹿。近年不幸枯萎,但仍具吸引力。『连理树』的命名,取意 于『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有关此树,流传着一个哀怨动人的故事,在观音 堂建庙之初,附近有一双情侣,因家庭反对成婚而双双殉情自杀,死后合葬之处长出这棵连理树,以表示爱情坚贞不渝及至死不离之意。
  主教山小堂
  位於西望洋山顶。又称海崖圣母小堂,1622年始建於炮台旁,殿堂简朴,山径迂回。1892年附近古堡拆除后,圣母堂得以逐步扩大,1835年重建後成为今天宏伟之规模。钟楼高耸入云,十架庄严肃穆,配以花径草丛,古树浓荫,建筑端丽,环境优美,游人甚众。圣母堂前筑有高台,置有一大理石雕刻而成的圣母像,圣母双手合什,貌甚慈祥,面临大海。其下有一路德圣母洞,循左右环抱之石阶而下,可达洞前。洞内岩石嶙峋,中开拱门,内立圣母像,象徵古时圣母在法国路德城内,当众显灵的情景。其间正置祭坛,洞前有铁栅围绕,地上设有多排低矮长椅,供人跪拜、忏悔。路德圣母岩洞前,空阶上有一块刻有葡文的古铜墓碑,是二十世纪初天主教澳门主教约翰鲍连那主教埋骨之处。
  花地玛圣母堂
  位於台山巴波沙大马路李宝桩街二十三号。
  花地玛圣母堂於1929年兴建,1967年重建,是目前本澳最新的教堂,服务澳门北部台山区的居民。位於一处幽静的院落中,教堂设计富现代感。广阔的教堂前有宽敞的梯级,教堂的红砖墙上有一木制的十字架。
  融和门
  位于南湾湖外围,内港入口,面对圣地亚哥酒店,与海事博物馆距离不远,融和门是一座高40米的纪念碑,有着象征中葡的友好关系,该纪念碑落成于1993年。
  澳凼大桥
  建于1970年,历时四年,于1974年竣工正式通车,总投资1400多万澳门币,全长约2.5公里,桥面有双股的快车道及两旁的人行道,是连接澳门半岛和凼仔岛的跨海大桥。大桥由葡萄牙桥梁专家贾多素设计、建筑,线条简洁大方,色调明快,与两岸建筑风格十分和谐。
  花王堂
  圣安多尼圣人是天主教徒信奉的“婚姻主保”之神,恰好与中国花前月下做媒的婚姻之神“月老”的职责基本相同,故俗称此教堂为“花王堂”。时有信奉天主教的一对对新人在此举行婚礼,教堂以中葡两种语言做弥撒,并设有“明爱生命线辅导中心”对教友进行心理咨询。根据记载,花王堂由耶稣会士始建,其建造日期早于公元1565年。在1809年、1874年花王堂曾先后遭到毁灭性的火灾,1874年的火灾使得整座教堂只余下残垣破壁,但在第二年就由教徒们捐资重建。因为花王堂是全澳门最早的教堂,是以其他后建的教堂都以其为鸣钟的表率,每当其教堂响起钟声时,其他教堂即群起响应。
  圣奥斯定堂
  位于岗顶前地二号。圣奥斯定堂是由意大利天主教奥斯定教会,于1586年来澳传教时兴建的,叁年后归葡国人所有。是本澳最古老的教堂之一,也是澳门首间以英语传道的教堂。教堂于1825年重修,外形庄严雄伟,内部装淇宽敝阔大,以大理石建成的祭坛上有一座耶稣背十字架的雕像。圣奥斯定堂传说纷纭,据说这座雕像被教堂负责人士搬到主教座堂,它又神奇地回到圣奥斯定堂的祭坛上。因此,雕像现时仍安放于原位。
  大型浮雕及t望台
  在澳函大桥直望的山腰处,有一座大型浮雕,内容以记述澳门居民的生活形态为主。这座浮雕高约三百尺,分四层以六幅巨墙,由十二件组合板装配合而成。浮雕顶部是一座t望台,游人可以沿阶登上t望台,不仅能欣赏到这座别具特色的浮雕,还可尽览澳门及西江的景物。
  华士古达嘉马花园
  位於得胜马东望洋街,东望洋斜巷之间,皇都酒店的间前,有一座铜像矗立,绿草如茵的花园,名曰华士古达嘉马花园。
  花园始建於一八九八年,由葡国工程师鸦寮努尼士设计,为纪念葡萄牙航海家华士古达嘉马而建。园中栽植富有南国特色的树木,排列整齐,盆花点缀,红木椅设於其中,堪供游憩。花园更附设有儿童游乐场,供小朋友嬉戏玩耍。
  圣宝禄教堂
  大三巴牌坊是圣保禄教堂的前壁遗迹,是澳门着名的名胜。教堂原本由一名意大利籍耶稣会神父设计,以日本工匠鬼斧神工的技术协助建成。
  1602年奠基,1637年全部竣工,而教堂前一段长石阶则于稍后完成。这间教堂与火结下不解之缘,从其雏型起始,至现时仅存的前壁牌坊,先后经历三次大火,屡焚屡建,是一所活生生的历史见 。
  日黄昏,圣保禄教堂失火,一发不可收拾,焚烧了两个多小时,整幢教堂几乎付诸一炬,幸好教堂最珍贵的前壁仍能保存屹立,成为今日的大叁巴牌坊,期间曾数度修葺,最近一次大规模的维修保养工程于1991年进行。
  当年的圣保禄教堂建筑,糅合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与东方建筑的风格而成,教堂前宽阔的68级长石阶梯,更突出了卓尔不群的气势和显赫的地位。圣宝禄教堂建成后,在远东享有盛名,它不仅是远东最大的天主教堂,也是远东第一所西方大学,许多西方传教士都到此研修天主教义,如明朝时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德国传教士汤若望等著名人物。中西合璧、雕刻精细,单独是大叁巴牌坊的造价,三百年前已达三万两银。
  游览大三巴牌坊,除欣赏巍峨壮观的前壁之外,还要细心浏览壁上精致的浮雕,它包涵着深刻的宗教意义。从牌坊顶部逐层而下,先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十字架,其下再分三层,每层的壁龛均藏有一铜像,是澳门早年的制炮工厂所铸造。
  十字架对下是一具鸽形铜像,据说是代表圣神,像的旁边围有太阳、月亮及星辰的石刻,象征圣母贞怀孕一刹那时光。
  铜鸽之下是一个耶稣圣婴雕像,像的旁边刻有用以钉死耶稣的工具。
  第三层的正中刻着一个童贞母雕像,旁边以两种花朵围绕──分别是牡丹和菊花,前者代表中国,后者代表日本。雕像左方还刻有『永恒之众』,一艘『葡式帆船』及一『面目狰狞的魔鬼』。右方则刻有代表生命之树及圣母征服魔鬼并刺穿其骷髅的图像,象征正义战胜死亡。第三层的下面有一层壁龛,有四位耶稣会圣人雕像。牌坊的底部有三面大门,正面的大门上刻有拉丁文MAT-ER DEI字样,意即『天主圣母』,两侧的门 上刻有耶稣的记号″IHS"。 从大三巴牌坊邻近的大炮台城堡下望,可以看见整座教堂原迹及其后面广场的一些石刻。
  镜海长虹
  “镜海长虹”可包括“镜海”与“长虹”两大部分。“镜海”本是澳门的古地名之一, 几百年来见诸于古籍、史料以及多座澳门庙宇的古老楹联中。“镜海”又泛指澳门半岛与凼仔岛之间的海面,为十字门古航道之一,几百年间为澳门对外贸易航道。如今的“镜海”架起两座大桥,势似“长虹”,横跨“镜海”,成为澳门交通大动脉,蔚为壮观。
  加思栏炮台
  加思栏兵营位於南湾以东的松山旁,即今天葡京娱乐场对面的山坡上。早年葡萄牙人在该处建工事、筑炮台。1622年,炮台扩建成今日之规模。
  炮台上的石墙高二丈、宽二十多丈、上放有大炮十门。石墙以巨大的麻石砌成,坚固挺拔,数百年来,多次维修,保存至今。
  炮台後的楼房是兵营。1584年,西班牙传教土在加思栏炮台後址建立圣方济各修道院。其後罗马教会实行改革,修院废置经年。後来修院改为兵营,七十年代葡兵撤出澳门後,该处改为保安部,统辖水警、治安警察及消防队。
【】【】【】【
】【】【】【】【】
 相关链接
电话:010-9
欢迎批评指正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卢九为何上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