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院王引弟

科研与社会服务
科研与社会服务
您的位置:
工学院2013年度教学质量报告
2013年,工学院按照学校的教学工作部署和要求,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创新性的开展了拓展学生实践技能和能力、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等多个方面的工作。在专业综合改革、本科特色专业建设、重点课程建设、本科生双学位培养试行、加强实践教学基础建设和运行体系优化等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进一步完善3+1培养模式,提炼“大禹班”“奥凯班”办学经验,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全面完成了本年度计划教学任务。
(一)基本情况
1.师资队伍基本状况
表1& 2013年教师基本情况
2.专业基本情况
表2& 2013年本科专业基本情况
表3& 2013年本科专业招生就业等情况
表4 2013年课程开设情况
3.教学机构基本情况
表5& 2013年教学机构及设施基本情况
4.教学建设基本情况
表6&& 质量工程相关项目建设情况
5.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情况
表7& 2013年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情况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的思路、举措和成效
1.学科、专业建设的思路和成效
水利水电工程一本专业已招生四届,招生人数累计达到312名学生。近年来,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条件都在不断增强,切实保证了一本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
以国家级特色专业——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传统优势专业——农业水利工程为依托,分别与酒泉奥凯种子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甘肃大禹节水股份有限公司协议共建的第二届“奥凯班”、“大禹班”如期开班。
2013年,学院又新增“水文与水资源”专业,学院本科专业增至10个,招生专业增至9个。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2013年立项为校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同时,农水专业被确定为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试点专业。
2.“教学质量”工程举措与成效
依据学校重点课程建设规划,2013年度本院组织申报的5门课程获批立项建设;本院2011年度立项的3门校级重点课程于2013年按期结题验收;2012年度立项建设的《水利工程施工》等4门校级重点课程于2013年全部通过中期检查。
2013年,我院教师积极参加教材和专著的编写工作,主编(含副主编)教材4部,分别为杨婉霞为副主编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和李海燕为副主编的《土力学地基基础》。
学校投入120万元,学院配套70.44万元,立项对涉及专业学生面大、仪器设备短缺老化问题最严重的电工电子实验室、测绘实验室、灌溉排水实验室进行补充更新,其中灌溉排水实验设备40多万元全部为学院自筹经费建设,有效解决了以上实验室设备不足的问题。
3.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路、举措和成效
2013年,学院针对专业和课程教学需要,争取机会有计划地安排了赵春花等教师在职出国访学,参加国内外高校考察、交流与研修,革新教学理念,学习先进教学方法,引进优秀教育资源,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和实验指导能力;结合“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取得所从事专业的职业技能认证,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指导水平。
2013年,学院继续完善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申报了省级教学团队,整体提升专业教师教学水平;落实青年教师导师制,按照学校推广青年教师导师制经验的部署安排,学院进一步规范了青年教师导师制工作。年,学院新进教师7名,为发挥老师教传帮带作用,帮助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提升和师资队伍建设,进而促进教学团队建设和教师教学水平提升工作。
4.实践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我院至今共建设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4处,就业(创业)基地10处,“3+1”教学基地2处。学院按照学校规范整理实践教学基地的要求,结合我院专业综合改革、人才培养计划改革需要,大力提升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层次,有针对有计划的调整实践教学环节管理方式和运行效果。
重点筹划在现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基础上,审报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农业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进入了第二轮选拔阶段。
学院根据学校关于开展“教学主题活动月”的通知要求,组织分管教学领导、教师代表和教学秘书一行11人于2013年6月前往西安,分别在西安理工大学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水利水电学院和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和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就本科生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与内容、实践环节体系与运行、师资队伍结构进行了专题调研。在此基础上,结合学院办学实际,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等方面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并提出了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改革指导意见。
鼓励学生和教师积极申报并参加大学生科研训练(SRTP)项目,加强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2013年度,科研训练项目立项42项,结题39项,三项延期结题,其中2项评为校级重点项目。
&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全国竞赛活动,并取得多项优异成绩。在“2013全国数字建筑BIM设计大赛”中,由我院教师王引弟担任指导教师的设计荣获国家级三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由我院教师杨梅担任指导教师的设计荣获省级二等奖;在“第九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我院教师戚乐磊指导的学生荣获省级一等奖;在“第五届3D大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中,我院教师王引弟和王关平指导的设计荣获省级一等奖;在“2013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我院学生裴伟强荣获甘肃省特等奖,王兆民荣获甘肃省一等奖,陈晓丽、秦少鹏、阴姗姗荣获甘肃省二等奖。
5.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学院进一步修订了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夯实了专业竞赛基础平台,健全了竞赛队伍培育机制、完善了专业竞赛的管理制度,使学科竞赛的管理日趋科学规范。2013年学院组织竞赛队伍参加全国三维CAD设计大赛,数学建模大赛,电工电子技能大赛等省级、国家级比赛,为晋级队伍提供了资金和其他资源,提高了竞赛水平,提升了学院影响力。
2013年学院承办了金工技能大赛、CAD设计比赛、测量技能赛;作为考点单位,完成了全国CAD技能认证考试组织工作、测量技能三级认证考试组织工作、全国电子信息技术人才认证培训考试点工作。把承办和组织相关比赛和认证作为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培养社会需求的技术开发与应用人才的重要工作。
按照学校“拓展思路,创新方法,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的学社社团工作要求,结合专业特色和专业教学特色,组织了专业性强,有利于提高专业技能,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活动,以活跃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
6.科研促进教学情况
本年度,我院共有3个教学研究项目获得了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分别为吴建民教授主持的“基于质量工程建设理念下的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优化”项目、赵春花教授主持的“以金工技能竞赛为引领,构建开放式创新实践平台—基于甘农大进攻系列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项目和赵武云教授主持的“《机械设计》精品课程建设,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项目。
2013年,全院教师积极申报国家级科研项目及其子项目15项,立项4项(国家科学自然基金);申报省部级项目16项,立项5项;申报厅局级项目9项,立项4项。科研项目到位总经费305.2万元。在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3篇,E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CSCD核心库期刊发表论文18篇,其它论文52篇。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甘肃省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1项,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甘肃省水利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参加科研的教师比例保持在60%以上,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16人次左右,举办学术报告场次4次以上,从事新农村建设规划、服务地方20余次。
教师教学研究及科研成果,广泛用于学生日常教学过程中,转化为教学质量提升的有力杠杆,全面提升了学院教育教学水平。
7.学生学习效果
本年度圆满完成了602名毕业生毕业资格审查,毕业设计及答辩,如期取得毕业证及学位证。2名教师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6篇论文被评为优秀毕业论文。
2013年,学院累计举办专场招聘会近50次,并于
成功举办了理工类毕业生供需见面洽谈会。我院2013届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已签约人数已达到578,占2013届毕业生人数比例达到87.1%。就业率较上年同期增长2%。8个招生专业的就业率均居全校前列。
2013年学院应届毕业生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126人,录取56人(含保送生),研究生录取率占应届毕业生的8.1%。
8.特色发展
我院“大禹班”“奥凯班”3+1培养模式已经实施两届,学院贯彻落实《教育部农业部 国家林业局关于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和《教育部 农业部 国家林业局关于推进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精神,以其“复合应用型”“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导向,进一步完善了3+1培养模式,提炼了“大禹班”“奥凯班”办学经验,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建立健全有利于实用技能型农林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体系。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
经过近年来学校大力支持,学院已建成了较为完善的基础实验室,基础实验条件大为改善,但专业实验室建设仍然不足,专业实验条件不能很好的满足专业教学实验要求,尤其不能有力支撑特色优势专业建设,成为提升专业教学层级和水平的瓶颈。学院将来未来几年,重点建设一批专业实验室,突出专业特色,切合专业实践实验教学需要。
农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是学院多年努力的目标,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和条件,学院博士生导师已经增加到5位,在相关学科招收和培养博士生,博士点申报也列入了2013年的年度计划,但是国家规定博士点的申报暂时停报,这严重制约了学院的发展。学院正在探讨自设二级学科博士点的可能性。
甘肃农业大学 工学院 版权所有
学校地址:兰州市安宁区营门村1号& 邮编:730070您的位置:
工学院学生在2014年全国BIM网络设计大赛中喜获佳绩
2014年11月28日至2015年1月20日,全国首届“广联达杯”校园BIM技能网络设计大赛在网上激烈进行。本次大赛共分为智慧工地(最美校园+我的工地)、BIM虚拟建造、2014年度精英赛三部分组成,共有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代表队共192支队伍参加比赛。此次比赛由广联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承办。
2014年11月份,由土木工程系系主任戚乐磊老师牵头,在工学院教师黄珍、王引弟指导下,12级土木工程班学生李永帅、黄斌、韩旺和、霍二鹏、郑辉、岳元红等六位同学组成的两组团队,以我校图书馆和工科楼为原型,经历两个月的网络课堂学习以及实践操作完成了比赛的“施工场地的智能布置”、“GMT土建模型建立”、“清单进度关联”三大阶段。经由北京广联达公司总部评委专家审核,两组团队先后获得“甘肃省最佳场地布置奖”、“BIM虚拟建造优秀奖”等奖项。
通过参加本次比赛,加强了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对建筑BIM新技术的掌握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突出了该专业以就业需求和素质教育为导向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创新卓越工程师人才的培养特色。
&主题阶段照片:
主体施工照片:
基础阶段施工照片:
甘肃农业大学 工学院 版权所有
学校地址:兰州市安宁区营门村1号& 邮编:730070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甘肃法制报
甘肃农民报
甘肃经济报
甘肃农业大学代表队在“第七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中喜获佳绩
网&& 15:53
甘肃农业大学代表队在
&第七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中喜获佳绩
  12月16日&18日,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的第七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总决赛在北京科技大学隆重举行。甘肃农业大学工学院2010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李伟、于延、杜小龙荣获高端装备制造综合技能团体赛全国二等奖,2010级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牛红军荣获二维CAD机械设计全国二等奖,工学院教师王芬娥、孙伟、王引弟获得最佳指导教师奖。
  该赛事分预赛、复赛和决赛。10月13日,由甘肃农业大学教务处组织举办了个人赛预赛,全校共有151名学生参加比赛,其中18名同学进入了复赛。复赛于11月13日在兰州理工大学进行,甘肃农业大学参赛学生1人荣获省级一等奖,5人荣获省级三等奖;有3个团队参加了团体赛,1个团队荣获省级一等奖,1个团队荣获省级二等奖。根据大赛安排,获得省级一等奖的学生入围全国决赛。
  据了解,全国共有1069所院校参加了该赛事,参加个人赛的学生达148252人,参加团体赛的队伍达1806个。经过预赛和复赛的层层选拔,共有近800名学生入围个人赛决赛,363支团队入围团体赛决赛。您的位置:
姓名:王引弟
系别:基础教学部
职称:讲师
王引弟,女,汉族,1980年4月生,甘肃省甘谷县人,讲师。2004年6月毕业于天津城建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4年7月就职于甘肃农业大学工学院,主要承担《画法几何及水利工程制图》、《画法几何》、《建筑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水工制图CAD》等课程的教学任务。
近年来致力于CAD方面的教学与培训,熟悉多种CAD软件的应用与操作;参编教材一部;多次指导学生参加“甘肃省创新杯计算机应用能力竞赛”获得省级特等奖1次,一等奖1次;多次获校级“计算机应用能力竞赛”优秀指导教师。
甘肃农业大学 工学院 版权所有
学校地址:兰州市安宁区营门村1号& 邮编:730070500 Servlet Exception
500 Servlet Exception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NoSuchMessageException: No message found under
code 'ments.limit' for locale 'en_U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