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以笙箫默是什麼意思手机图库显示时间显示佛历

亲制加持 亲制加持佛牌 家居用品网 www.
欢迎在本站搜索 亲制加持佛牌 2015新款 品牌正品佛牌 家居用品网!
亲制加持佛牌
纯银钻壳粉色狐仙椭圆 龙婆年新款九尾狐仙 泰国佛牌真品
anniernana [广东广州]
宝贝价格包含佛牌和外壳的价格,佛链仅作为配搭展示,需另外购买!因本店另有销售渠道,购买前请务必旺旺或者微信联系确认存货。微信号:christina338关注店主微博:Xtina娜娜超多美女买家恭请秀哦!定期更新泰国拜佛之旅信息。宝贝价格包含佛牌和外壳的价格,佛链仅作为配搭展示,需另外购买!因本店另有销售渠道,购买前请务必旺旺或者微信联系确认存货。微信号:christina338关注店主微博:Xtina娜娜超多美女买家恭请秀哦!定期更新泰国拜佛之旅信息。【名称】九尾狐【材料】背后含人缘油狐狸油迷魂油燕通天然石手写符【高僧】龙婆年大师【年限】佛历2555年(公历2012年)【功效】增强个人魅力,爱情运,感情和合,招财,挽回感情在泰國已有多位女生請了這尊九尾狐仙子後,在短時間招到桃花,愛情叩靡愿纳啤_@是千真萬確的,龙婆年大师极力推荐。在此衷心祝福各位恭請者,有情人終成眷屬。九尾狐牌,诵经3个月开光而成,缅甸白狐仙入灵,此批白狐仙有2个版本。此版有2支符管、宝石、以及纯度极高的人缘油等入料,加上师傅的特殊人缘魅力起运符咒使佩戴此牌的人魅力提升以及人缘、异性缘大旺,运程提升方面力度十分强劲!【结缘价值】为了集资建大四面佛【高僧】龙菩年大师,现香港、泰国、马来西亚等众多艺人及军方主要拜见的大师之一。还有众多知名大师共同打造。【年限】佛历2555年(公历2012年)【作用】魅力十足、做事如意、招正偏财据传说,九尾狐仙可以任意幻化成美男美女,颠倒众生,使别人看了神魂顛倒。九尾狐仙她很善良的,是大狐仙,并非狐狸精之类异物。谁佩戴和供奉都可以,凡供奉者,时时要相信她的存在,要多做善事,多积德,好姻缘将会降临你身旁的.此牌有心咒提供,心里不安或事情不顺,诚心向狐仙祈求会助你富贵。为集资建造大四面佛。众多知名高僧共同打造新一期九尾狐,采用深山修行老师傅多年念经之经粉加以人缘花木粉人缘油狐仙子孙毛粉油等。上百师傅念经加持力量强大。九尾狐可使佩戴者魅力倍增带来桃花财运并可使单身者拥有好姻缘、已婚者夫妻和睦。全手工制作,百位师父加持力量强大请特别注意:世界上最好的法宝皆无法改变个人的命运,但可以佩戴佛牌圣物来改变个人的运程唯有努力行善积德才能创造奇迹佩戴佛牌应该勉励自己是个人有福德之人,借助佛牌力量督促自己达成目标自然可以达到佛菩萨的庇护,求佛牌愿望,先念制作师父的名字,后跟愿望,每天诚心祈求沟通,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本店佛牌皆出自泰国佛寺,并由高僧亲自开光与加持,将念力完整输入与佛牌中。由泰国曼谷或广州直接恭邮到你手上,本店对贵客所请佛牌作正庙以及真伪绝对保证,但无法作效用及感应保证,所有效用,取决于个人自身福德而定。恭请后注意事项:1、蝴蝶牌为阳牌、保佑牌,最好随身携带。2、不方便携带时,请把佛牌放置高于头部的地方。3、不宜携带佛牌的场合:蹦迪酒吧、以及不健康场所。4、不宜携带佛牌的事件:洗澡、剧烈运动、以及床上事。5、多做好事,助人利己。1.泰国原庙佛牌及佛像大都为人工压模制作,即使是同一款每一尊佛牌或佛像不可能完全一模一样,宝贝标题图片仅为样品参考,我们实际发货不可能和标题图片完全一样,如不能接受者请不要拍下,谢谢!2.本店佛牌皆为店主亲自去寺庙恭请(大多寺庙距离曼谷较远,最远者距离曼谷来回千余公里),所耗人力物力等都很高,故本店所有圣物不接受议价,如不能接受者请不要拍,谢谢!3.收货时必须当邮寄人员面打开检查,如发现损坏或任何质量问题必须拒签,并且即刻联系本店客服说明情况,本店收回邮件检查确认后,予以给客户退款或更换;否则本店一概不承担任何责任!4.本店圣物皆为高僧亲自原庙恭请,保证开光真品,如有怀疑真假者请不要拍!
包快递 高僧加持 随身宝 要师佛 老木佛牌 西藏老铜 瑞魅
无垢法界 [广东广州]
◆瑞魅◆西藏老铜老木佛牌药师佛随身宝■高僧加持包快递老铜木20毫米*180毫米*214毫米(S274))[铜]铜是西藏为数不多的矿产只一,自古都有大量铜器做的法器出现。[药师佛]药师佛面相慈善,仪态庄严,身呈蓝色,乌发肉髻,双耳垂肩,身穿佛衣,坦胸露右臂,右手膝前执尊胜诃子果枝,左手脐前捧佛钵,双足跏趺于莲花宝座中央。身后有光环、祥云、远山。又作药师如来、药师琉璃光如来、大医王佛、医王善逝、十二愿王。为东方净琉璃世界之教主。此佛于过去世行菩萨道时,曾发十二大愿,愿为众生解除疾苦,使具足诸根,导入解脱,故依此愿而成佛,住净琉璃世界,其国土庄严如极乐国。
招财预定 古巴苏滨五眼四耳吸金神猴贴金版洗胡哈达 泰国佛牌真品
泰国佛牌精品店 [广东深圳]
外壳参考名称:此款目前无现货,店主已于7/12日恭请了30+尊,店主将于15号回国,16号可正常发货!天神化身五眼四耳神猴贴金版食碳排金(兰纳佛牌系列)温馨提示:图片的外壳及佛链搭配仅做参考,现价格不包含外壳及佛链新品特价,不再参加本店其他任何活动!诚邀您与古巴苏斌大师一同行善积德,为修建林亭出份善力。恭请最佳的兰纳佛牌圣物,让您富贵、吉祥、人缘四溢。规格:4.58*2.3*1.7厘米(高宽厚)包好镀金外壳的尺寸材料:九种合金所铸,外层贴金招正偏财吸财固财佛寺:佛统府&廊敦县&会敦镇&苏梅索佛堂,以兰纳法术举行盛大开光仪式开光高僧:开光日期:古巴苏斌&苏梅索--人缘金面大师佛历日公历外壳选择1.不锈钢雕花外壳(免费)2.镀金外壳-80元链接:/item.htm?spm=a1z10.3.17.31.3cf71d&id=&9月恭请照片实拍(泰国佛牌精品店)点击进入:&&LP坤大师LP培大师LP本大师LP炎大师古巴吉士纳古巴苏斌其他大师LP坤大师LP培大师LP本大师LP炎大师古巴吉士纳古巴苏斌其他大师新浪博客:.cn/gumantong网站:百度(古曼童)博客:/gumantong新浪微博:/gumantongvip1.泰国原庙佛牌及佛像大都为人工压模制作,即使是同一款每一尊佛牌或佛像不可能完全一模一样,宝贝标题图片仅为样品参考,我们实际发货不可能和标题图片完全一样,如不能接受者请不要拍下,谢谢!2.本店佛牌皆为店主亲自去寺庙恭请(大多寺庙距离曼谷较远,最远者距离曼谷来回千余公里),所耗人力物力等都很高,而且本店不定期免费为客户再次加持(200元以下特价除外),并提供加持照片或视频(给予本店中差评客户,将一律不再提供售后加持及其他任何服务),故本店所有圣物不接受议价,如不能接受者请不要拍,谢谢!3.因泰国政局不稳/发货周期长等原因,店主把圣物发到深圳后统一发货(如有打算在泰国发货的,须提前联系确认);目前本店在深圳一般包国内快递发货(特价及特别佛像类不包邮费),买家不需再付邮费,省内所需时间约为1-2天,省外约3天左右送达。如所发圣物中带有油或膏之类,一般是用陆运快递发货,所需时间约3-5天,偏远地区约需7天左右4.收货时必须当邮寄人员面打开检查,如发现损坏或任何质量问题必须拒签,并且即刻联系本店客服说明情况,本店收回邮件检查确认后,予以给客户退款或更换;否则本店一概不承担任何责任!5.本店已加入&7天无理由退换货&服务,签收货物后7天内,如果不喜欢,必须在完好无损的情况下,可要求本店退换;如果出现任何损坏问题,本店一概不同意退换!超过7天后,本店一概不同意任何退换!6.寺庙圣物不是电子产品类,不存在什么保修期,故恭请后如出现损坏问题,本店一概不接受任何保修服务!(本店只对恭请者提供外壳类有偿服务)7.带有心咒及恭请方式的古曼及其他等,客户在恭请后,本店会单独予以给心咒及录音等资料!8.本店圣物皆为店主亲自原庙恭请,保证开光真品,如有怀疑真假者请不要拍,本店支持所有在本店恭请者任何时间来泰国到原庙鉴定!9.本店所有佛牌及古曼等圣物,不论价格高低,皆不保证任何效果及感应,如不能接受者,请不要拍下,谢谢!10.本店一概不对任何同行卖家的佛牌评论,请不要咨询非本店圣物的真假问题!1.因泰国政局/经济问题及发货周期较长等原因,店主把圣物发到深圳后统一发货(如有打算在泰国发货的,须提前联系确认)本店在深圳一般包国内申通快递发货(特价及特别佛像类不包邮费),买家不需再付邮费,省内所需时间约为1-2天,省外约3天左右送达。2.如所发圣物中带有油或膏之类,一般是用陆运快递发货,所需时间约3-5天,偏远地区约需7天左右!旺旺:泰国佛牌精品店QQ:电话:7传真:5
逢凶化吉 财源不绝 生意兴隆 瓦诺寺 大耳崇迪佛 泰国佛牌真品
印秀中国 [浙江湖州]
包邮 超值特价销售 红玛瑙佛牌链 手工制作 泰国佛牌精品
馋嘴小笨猪 [江苏连云港]
品牌:三悦堂名称:红玛瑙佛牌链风格:泰国功效:辟邪调节神经增强记忆改善睡眠保持精力旺盛材质:红玛瑙镀金配件手工制作长度:约80cm,每颗珠子直径约6mm,约230颗珠子手工制作红玛瑙佛牌链超值特价销售包邮58元!
佛牌挂饰 崇迪汽车挂坠 卧佛寺开光 SI JAK 泰国佛牌真品
isislian [海外海外]
佛牌链 白 黑 牛骨 手工椰壳 泰国原装进口 泰国佛牌
dingqinyi [北京北京]
【圣物名称】手工牛骨链子黑/白色彩色佛牌项链【圣物材质】牛骨/椰壳NO.1黑色椰壳款NO.2白色牛骨款NO.3黑色椰壳款NO.4白色牛骨款2NO.5白色牛骨款3NO.6白色牛骨款4NO.7白色牛骨款5
ZZ泰国佛牌2549哥锡铁大模圣铜纯银防水壳独立编号欣赏
jfyzu [天津天津]
ZZ泰国佛牌2549龙耐则镀金JTK哥锡铁理事套盒欣赏9999ZZ泰国佛牌2549龙耐泽度金哥锡铁九宝铜理事版限599欣赏9999ZZ泰国佛牌2549龙耐理事版TIN矿石版哥锡纯银壳欣赏9999ZZ泰国佛牌2549龙耐泽镀金必打盼帕间红铜纯银防水外壳欣赏9999ZZ泰国佛牌佛历2549年龙耐泽度金盼帕间纯银立尊限量599欣赏9999ZZ泰国佛牌古巴boonyang第二期五眼四耳纯银防水壳9500ZZ泰国佛牌2549年龙耐泽度金盼帕间九宝铜限量599已结缘9999ZZ泰国佛牌2521龙婆多小圆符印带证书纯金壳已结缘9999金属牌~~~!~!~
泰国正品佛牌定金链接
bongo1990 [福建福州]
推荐正品保证!!全民疯抢!!泰国佛牌超阴阿赞NEI泰国佛牌阴牌大鬼男大龄成愿强正偏财优惠价:¥335泰国正品佛牌真品成功佛佛牌泰国项链成功佛牌事业一帆风顺招财优惠价:¥239佛牌心咒录音音频版本秀英泰国佛牌正庙恭请崇迪必达坤平正牌阴牌优惠价:¥1泰国佛牌秀英泰国精品佛牌店泰国正品佛牌佛牌泰国佛牌项链优惠价:¥1买家秀泰国正品佛牌泰国佛牌泰国佛牌项链泰国佛牌手链佛牌链优惠价:¥1佛牌外壳泰国佛牌外壳佛牌外壳批发泰国正品佛牌纯铜镀金不锈钢优惠价:¥25秀英泰国精品佛牌店泰国正品佛牌泰国佛牌泰国佛牌项链蝴蝶牌优惠价:¥199泰国正品佛牌阿赞多经轮崇迪泰国佛牌正品瓦拉康2555泰国佛牌优惠价:¥109秀英泰国精品佛牌店泰国正品佛牌泰国佛牌泰国佛牌项链佛牌项链优惠价:¥3799秀英泰国精品佛牌店黑色金身崇迪泰国正品佛牌项链吊坠招财挡灾优惠价:¥89东南亚代购专拍,拍前联系店主敬告那些想骗我们赔偿金的骗子偷偷拍下又联系不到人的我们就当做供金捐给寺庙了近期曼谷请牌旅游的人特别多给寺庙的香油钱也在慢慢上涨但是我保证会尽我所能保证大家能用低价请到好牌说明必读!!!!!!最近经常有人问这一尊是不是真的一元钱啊我想说的是这个链接是用来给预定佛牌,代购佛牌,的客人使用的图上的老牌已经结缘。预订和代购流程如下:您若是发现喜欢的佛牌,但是价格又高那么不妨让我们帮您代请我们先核实请牌价格比如100人民币那么您就拍下110元(十分之一是我们的辛苦费)等7-10天(视过关快慢而定)随后我们将您喜欢的佛牌邮寄给您
真品 送外壳 阿赞力矿签名蝴蝶牌 蝴蝶佛牌大模 泰国开光佛牌
丽盟珠宝 [福建福州]
圣物名称:阿赞力矿超大模蝴蝶牌开光大师:阿赞力矿开光年份:佛历2555年圣物材质:经粉、香灰、108种草yao及花粉、宝石、符管及其它圣料等圣物尺寸:66mm*53mm*20mm--高宽厚(含外壳)圣物功效:招人缘,机缘,异性缘,生意缘,抬财yun,保平安,事事顺利,好yun和智慧,辟邪,增进夫妻感情经文心咒NamotasaBagawatoAhrahatoSammaSamputasa那摩达萨巴卡哇多阿拉哈多萨玛萨浦达萨(任何正牌均适用,连念三次)
亲制加持佛牌
2015新款佛牌 品牌正品 家居用品网查看: 2197|回复: 25
UID101826在线时间358 小时注册时间性别保密帖子精华5积分3354
六和敬同修, 积分 335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6 积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在线时间358 小时注册时间性别保密帖子精华5积分3354
本帖最后由 不明白 于
13:02 编辑
居士问:为何印光祖师强调念佛未得一心能往生,而莲池大师则强调念佛必至一心方能往生。
  释谛信法师答:这主要是因为藕益祖师、彻悟祖师、印光祖师对“临终十念相续”和“事一心念佛”做了与龙树菩萨、智者大师、莲池大师等之前历代祖师完全不同的定义,而且藕益祖师、印光祖师、彻悟祖师三者的定义也有差异。
  具体来说:
  印光祖师把临终十念相续定义为“净念”。而把一心不乱定义为《佛说观无量寿经》的上品中生境界。
  藕益祖师把临终十念相续定义为“非刹那生灭散心”。而把一心不乱定义为断见思惑的阿罗汉以上境界,至少也是圆伏惑业的观行位佛境界。
  彻悟祖师把临终十念相续定义为“念佛折服现行烦恼”。另外强调,《佛说阿弥陀佛经》念佛一日至七日不乱圆伏惑业观行位境界为一心不乱。
  龙树菩萨、智者大师、莲池大师则把十念相续定义为事一心念佛,这尚是惑未全伏的名字位佛境界。
  李炳南居士、净界法师都曾评论过历代祖师对临终十念相续及一心不乱的不同定义。李炳南居士明确表示“若依龙树菩萨、智者大师、莲池大师对一心的定义,念佛人念不到一心便不能往生。”。
  总结来说,无量寿经之临终十念相续,等同于印光祖师之净念,等同于藕益祖师之非刹那生灭散心,等同于彻悟祖师之折服现行烦恼,等同于龙树菩萨、智者大师、莲池大师之事一心念佛。
  相关祖师开示见下:(先附上李炳南居士、净界法师对祖师不同定义的评论,再附上祖师开示原文。)
  李炳南老居士:学佛原则,依法不依人。“一心不乱”煌煌经文,岂可不遵,但有多少义趣耳。有理一心,有事一心,有长时之一心,有短时之一心,有平素之一心,有临终之一心等等。一心者定也。必定始静,必静始明,必明始能心佛感应。所谓“以心作佛”,“即心是佛”生死大事,何能徼幸成功。小乘罗汉,尚须七番生死,遑论成佛,三之远,此则一生成办,带业出要,再不有作,出苦无期矣。古德著一“念佛四大要诀。”第一即曰“念佛不求一心。”此不过云,初学不先求一耳。乃慈悲接引之意,因未曾说明,即有违经之嫌。后世诸祖,颇以此语为病,贻误后学。上举种种一心,最低必得临终一心,若无把握,往生无望。
  净界法师:何谓“一心不乱”? (绝对精要的开示)
  琉璃坊:《阿弥陀经》提到,持名念佛必需做到“一心不乱”,请法师为我们讲解何谓“一心不乱”?
  净界法师:其实古德对于“一心不乱”的注解是相当多的,根据我的了解,分成两种说法。有些人把“一心不乱”完全解说成禅定,就是内心的专注力和相续力。但我个人认为这样解释不是很圆满。
  我比较赞同莲池大师的解说。莲池大师把“一心”和“不乱”分成两个部分来解释。他认为“一心”是禅定,“心以佛号专一安住,心以佛号相续安住”就叫“一心”,你心中只有念佛,没有其他的念头,包含“止”的内涵。而“不乱”就有“观”的意思,观烦恼是虚妄不实的,不随妄转。一个是专注力,另一个是观照力。
  要念到哪个程度才是“一心”?如果要念到初禅,甚至是欲界定,又有几个人能办到?那净土法门就不是三根普备了。
  昙鸾大师说临终时能够“相续称念,乃至成办”。“相续称念”意即不要求你成就禅定,成就三昧,但佛号在临终时要有一定的相续的时间,你必须要有一段时间的相续力和专注力。而相续力肯定不是一种禅定状态,而是在一种专注状态。专注和禅定不同,专注是“连锁的”,而禅定是“任意深浅”。我们一定会有一段念佛的功夫,片断时间,而这片断时间内你不能被烦恼干扰。你要有对治、调伏和抗拒烦恼的力量,这就是往生的标准。临终升起正念,才能和弥陀的悲愿感应道交,这是很重要的。
  转自《琉璃坊第52期》
  印祖开示什么叫净念?净念是否就是成片?是否就是一心不乱?
  六根既摄而不散,则心无妄念,唯佛是念,方为净念。六根不摄,虽则念佛,心中仍然妄想纷飞,难得实益。若能常都摄六根而念,是名净念相继。能常常净念相继,则一心不乱,与念佛三昧,均可渐得矣。《复幻修大师书(民国二十三年)》
  都摄六根而念,自无污杂妄念,故名净念。净念,必须要常常相继不断,故名净念相继。能净念相继,久而久之,则得念佛三昧。此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为得三昧之第一妙法。故云,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三摩地,即三昧之别名。如此念之,决有净念常存,妄念全无之一日。(文钞续编卷上复修净师书)
  念佛不能纯一,必须制心不令外驰。久久自会纯一。成片者,纯一无杂之谓也。《复马契西居士书四 》
  须知往生净土,全仗信愿。有信愿,即未得三昧、未得一心不乱,亦可往生。且莫只以一心不乱,及得念佛三昧为志事,不复以信愿、净念为事。或恐志大言大,未得实益,由不注重信愿,不能与佛感应道交,仍在此五浊恶世中,做苦众生耳。(文钞续编上复郁智朗居士书)
  《印祖文钞·复陈薪儒居士书》下品下生:“其一闻佛名,乃以全副精神为之称念。除此念外,绝无他念。虽非亲证一心不乱,然其心毕竟了无异念。当此之时,绝无有三心二意、疑信相参之心相”
  印光祖师:有唯心净土, 方生西方净土。若自心不净, 何能即得往生。纵逆恶罪人, 以十声念佛即得往生者, 由念佛之净心, 感生西方之净土。
  印光祖师《临终三大要》须知肯助人净念往生,亦得人助念之报。
  《印祖文钞》复袁福球居士书
  所言念佛三昧,说之似易,得之实难,但当摄心切 念,久当自得。即不能得,以真信切愿摄心净念之 功德,当必稳得蒙佛接引,带业往生。
  (2)【印祖开示】与佛相应之人,临终破坏净念决定不能往生
  昨接汝及范古农之书,知汝宿世固有善根。然犹以文人习气未除,几致不得实益。今则实行其事,犹不知自利利他之相关甚巨。且勿论外人,即自己丈夫,儿女,媳妇,孙等,均当教以常念佛号。一则令彼等同种善根,当此大乱之世,若不以佛为怙恃,则危险可虑。二则不于平时令彼等操练熟习,一旦汝欲谢世,彼等以世俗知见,预为瞎张罗哭泣。则汝纵有净功,可以与佛相应,蒙佛接引。一经此种动作,破坏净念,决定仍复留住娑婆。则尘沙劫又尘沙劫,仍在六道受轮回矣。是以劝眷属念佛,为最要紧之一件大事。《续编·复觉明居士书(民国二十三年)》
  《印祖文钞》复袁福球居士书
  所言念佛三昧,说之似易,得之实难,但当摄心切 念,久当自得。即不能得,以真信切愿摄心净念之 功德,当必稳得蒙佛接引,带业往生。事一 心,若约蕅益大师所判, 尚非现世修行人之身分, 况理一心乎。以断见思 惑,方名事一,破无明证 法性,则名理一。 若是内秘菩萨行,外现作凡夫,则此之二一,固皆 无难。 若实系具缚凡夫,则事一尚不多得,况理一乎。
  印光祖师:“念佛至一心不乱”是观经上品上生的境界 (阿罗汉以上境界)。“ 阿弥陀经,所说简略。然生者工夫功德,各有无量无 边之差别。其往生品位,亦有无量无边之不同。言九 品者,不过略指大纲耳。若至一心不乱,则与观经上 品上生同。其未至者,与恶业重而将堕者,固亦当与 观经中中下品同也。非此经专接引一心不乱者,余皆 非此经所摄之机也。如是,则三经固是一经。否则, 便是执文悖意,其过非小。”(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复念 佛居士书)
  藕益祖师对临终十念相续及一心不乱的定义:
  藕益大师:净土的旨全在《妙宗》一书。---与周洗心
  藕益大师:《妙宗钞》一书,不可动一字。---复唐宜之
  《妙宗钞》开示:下品下生“十念相续念佛境界”是未至定或欲界定之散心念佛。
  具体内容见下:
  据下 经说。下下品人以苦逼故不遑念佛。但十念顷称彼佛名。心虽相续终不可类见日定心。因何同在第九品位。答彼由造逆及作众恶。临终苦逼得遇善友为说妙法。虽不 能念彼佛三身。怖地狱故。苦切称名具足十念。既绝后恶即乘此念。托彼莲中名下下品。今论始行乐习三昧亲善知识。闻法了心。本具净土依正诸法。标心具修十六 观法。故先观日令心坚住。望后诸观此当末品。彼人虽即不成事定。而能十念称佛不散。亦为定摄复兼临终勇决之力。故得预於第九品也。
  蕅益大师开示:
  问,大本有一念定生彼国,疏中不及。岂以此经七日入定乃生,故拣去刹那生灭之一念邪。若释一以义不以数,大本不应系十念后。若止如经文,作一念喜爱,何不动如来佛刹,不以爱恋得生。
  答,按宝王论,利根之士,元只一念往生。钝根之人,临终十念脱苦。一念者,一心不乱之一念也。当知十念,七日十日七七日九十日等,究竟亦唯一念。此一念,断非刹那生灭之散心,亦不必四禅四空之禅定,故云一念喜爱。阿閦经喜恋心,本指欲染。
  佛陀十大弟子之论议第一迦旃延子尊者开示:欲界定或未到定念佛为散心念佛境界
  关於欲界是否有定,有种种议论。或以欲界无禅定,唯有散心,故所谓欲界定,系指未至定,即入於初禅定之前的阶段。或以欲界虽多散心,仍有少部分定心,取此少部分之定,称为欲界定。以其定心不永续,消灭甚速,故又称电光定。然成实论卷十一,则谓欲界有确实之禅定,能发出无动智。〔阿毘昙毘婆沙论卷四十一、七帖见闻卷三末〕
  藕益祖师《阿弥陀佛要解》开示:
  问:十念一念并得生,何须七日?答:若无平时七日功夫,安有临终十念一念?纵下下品逆恶之人,并是夙因成熟,故感临终遇善友,闻便信愿。此事万中无一,岂可侥幸。
  藕益祖师:深信切愿念佛,而念佛时,心多散乱者,即是下品下生。深信切愿念佛,而念佛时,散乱渐少者,即是下品中生。深信切愿念佛,而念佛时,便不散乱者,即是下品上生。
  印光祖师:事一心,若约蕅益大师所判,尚非现世修行人之身分,况理一心乎。以断见思惑,方名事一,破无明证法性,则名理一。若是内秘菩萨行,外现作凡夫,则此之二一,固皆无难。若实系具缚凡夫,则事一尚不多得,况理一乎。
  藕益祖师时而定义一心不乱是断见思惑阿罗汉境界,时而说一心不乱是伏见思惑凡夫境界。
  印光祖师谈藕益祖师定义的事一心念佛:事一心,若约蕅益大师所判,尚非现世修行人之身分,况理一心乎。以断见思惑,方名事一,破无明证法性,则名理一。若是内秘菩萨行,外现作凡夫,则此之二一,固皆无难。若实系具缚凡夫,则事一尚不多得,况理一乎。
  藕益祖师《佛说阿弥陀佛要解》开示:若执持名号,未断见思,随其或散或定,于同居土分三辈九品;若持至事一心不乱,见思任运先落,则生方便有余净土;
  藕益祖师:〖持名念佛历九品净四土说〗开示:念到事一心不乱,不起贪嗔痴者,即是中三品生。
  彻悟祖师对十念相续及一心不乱的定义:
  彻悟祖师《净土八要》:念佛当以折服现行烦恼为修行要务。
  净土宗第十二祖彻悟祖师开示:一心不乱,乃净业之归 宿,净土之大门。若未得一心...犹尚未跨入此门,终非 稳妥。净业行人,可不勉力乎哉。
  为何说彻悟祖师定义的一心不乱就是《佛说阿弥陀佛经》一日至七日念佛一心不乱,见幽溪大师《圆中钞》开示: 《疏》若者。不定之辞。利根一日一念。钝根或至七七日。行成。纵未破惑。定为往生之因。
  《钞》经文既云若矣。又增数至于七日。是则往生之因。要在持名。阶于一心不乱。而人根利钝。日数限乎七等。若利根者。一日成乎一念。钝根至于七日。而解中又增云七七者。此或约极钝根者为言。或约行门逾增胜者而说。然则持名一心不乱者。因也。得一念者。约行成而为言也。纵未破惑。定为往生之因者。此言一念之力。有伏惑之功也。盖言若能伏惑。临终正念自然现前。往生净土必矣。
  龙树菩萨、智者大师、莲池大师对临终十念相续及一心念佛的定义:
  龙树菩萨大智度论卷八十三开示:“问曰。弹指顷六十念。念念生灭。云何一心常念萨婆若。不令余念得入。答曰。心有二种。一者念念生灭心。二者相续次第生。总名一心。以相续次第生故。虽多名为一心。是时不令贪恚等心相续得入。”
  天台智者大师《观音义疏卷上》云:“若用心存念,念念相续,余心不间,故名一心。”
  莲池大师开示:
  〔疏〕其往生者。繇上一心不乱。作三九因。更细分之。亦应无量
  〔钞〕三九者。大本三辈。观经九品也。以一心分事理。 事理亦复各分胜劣。后得往生。如其本因而为品位也。
莲池大师:一,三辈者。如大本谓:
  (1)上辈者。发菩提心。专念阿弥陀佛。修诸功德。愿生彼国。命欲终时。佛兴圣众。现其人前。便于七宝池内。莲华化生。住不退转。智慧勇猛。神通自在。所居七宝宫宇。在虚空中。去佛为近。是名上辈生者。配前则双得事理一心者也。
  (2)中辈者。不能大修功德。而亦发菩提心。专念回心。命终生彼。功德智慧。次于上辈。是名中辈生者。配前。则得事有余。得理不足者也。
  (3)下辈生者。不能作诸功德。而亦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乃至十念。生彼宫宇。惟在于地。又次中辈。是名下辈生者。配前。则仅得乎事。未得乎理者也。
  二,九品者。观经所云上之三品:
  (1)有生彼即得百千陀罗尼门者。有经一小劫。得无生忍者。有经三小劫。得百法明门。住欢喜地者。配前。则双得事理一心。而有深浅。故成三品。例上辈也。
  (2)中之三品。有生彼国。即得阿罗汉者。有生彼半劫。得阿罗汉者。有生彼一劫。得阿罗汉者。配前。则事盈理歉。亦以深浅。故成三品。例中辈也。
  (3)下之三品。有往生彼国。经十小劫。得入初地者。有经于六劫。莲华乃开。发无上道心者。有十二大劫。发菩提心者。配前。则有事无理。亦以深浅。故成三品。例下辈也。
  细分者。如前阶品中。分之又分。则百千万亿无尽辈品。皆以事理所得深浅。而为次第也
  &念念念佛。更无杂念。是名一心。夫无杂念者。止得事之一心。”
  “又云虽念亦无能念可念。皆指理一心也。”
  “论云专念阿弥陀佛。即得往生者。此双含事理而言也。”
  “今谓至心者。即一心也。”
  -----明古杭云栖寺沙门袾宏述《佛说阿弥陀经疏钞》
  永明延寿祖师开示:念佛相续心与往生的关系
  “如或言行不称,信心轻微,无念念相续之心,有数数间断之意,恃此懈怠,临终望生,但为业障所牵,恐难值其善友,风火逼迫,正念不成。何以故?如今是因,临终是果,应须因实,果则不虚。”
印光祖师、嘉祥法师:念佛人临终,由己之净心伏住烦恼,故感佛力接引。
  印光祖师:净土既是唯心所造,当云唯心,不当又言净土。又言所造。既是唯心所造之净土,何得祗是唯心,别无净土之外境乎。唯心净土者,以清净心,念佛求生净土。及至临终,由己之净心,感佛接引往生西方。如此方是唯心净土《三编·复顾宗况居士书》
  三论宗祖师嘉祥大师《胜蔓经宝窟上》云:“清净心,净者信也,起净信之心,又不杂烦恼心,名为净心。”
  智者大师:念佛伏烦恼与往生的关系
  净土十疑论(节录) 智者大师
  1、具缚凡夫,恶业厚重,一切烦恼,一毫未断。西方净土出过三界,具缚凡夫云何得生?
  净土亦尔,虽是无漏善根所起,有漏凡夫发无上菩提心,求生净土,常念佛故伏灭烦恼,得生净土。
  2、众生无始以来,造无量业,今生一形不逢善知识,又复作一切罪业,无恶不造,云何临终十念成就,即得往生,出过三界结业之事,云何可通?
  又如有人,一生以来,修十善业,应得生天,临终之时,起一念决定邪见,即堕阿鼻地狱,恶业虚妄,以猛利故,尚能排一生之善业,令堕恶道,岂况临终猛心念佛,真实无间善业,不能排无始恶业,得生净土,无有是处。又云,一念念佛,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为念佛时心猛利故,伏灭恶业决定得生,不须疑也。
  祖师大德开示:暂伏烦恼与圆伏惑业的区别:
  龙树菩萨大智度论对伏烦恼的定义:“问曰。弹指顷六十念。念念生灭。云何一心常念萨婆若。不令余念得入。答曰。心有二种。一者念念生灭心。二者相续次第生。总名一心。以相续次第生故。虽多名为一心。是时不令贪恚等心相续得入。”
  净空法师对暂伏烦恼的定义:没有清净还能往生?行!长期清净不容易,一、二分钟清净可以,一、二分钟没有贪瞋痴慢可以,长久了不行,烦恼会发作,我把它短时间压住,这是可以做得到的。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法师谈“名字位伏烦恼与观行位圆伏惑业”:
  蕅益大师的修证,据他自己说是“名字即佛”位。不过,从他的实际实行看,恐怕不止于此位。若按通常的理解,修行人当他彻悟(得名字即佛位)以后,必定不会仍然停留在原地;肯定要愈益精进地加功用行,历事炼心,降伏烦恼,直至于完全到达“圆伏五住惑”的地位——观行即佛位。
  《妙宗钞》开示:名字位尚未伏惑,观行位则圆伏惑业。
  藕益大师:净土的旨全在《妙宗》一书。---与周洗心
  藕益大师:《妙宗钞》一书,不可动一字。---复唐宜之
  《妙宗钞》:今何判位在名字初。属下下品。答理观事定相即修者。心虽不二。事杂凡情。故未伏惑。事定可成。理观忘情。伏惑方发。故别惑初伏名观行位见法界理。深伏乃名相似位见。分断方得真见法界。今之行者观日观氷及观瑠璃。虽用法界心境而观。而惑全未伏。凡情尚浓方得名字见法界日。非观行位。作此判者。盖约钝根於日等观。且得定心假想之益。故在名字位也。若利根者法界日显便能圆伏。
  藕益祖师关于念佛折服现行烦恼的开示:“试自简点:若身心世界犹未放下,贪嗔痴念犹自现起,是非人我犹自挂怀,间断夹杂犹未除尽,妄想驰逐犹未永灭,种种他歧犹能惑志;便不为真念佛也。”
  印光祖师:通读历代祖师开示,才能全面透彻理解净土法门教理教义。
  而古人欲令举世咸修,故以《阿弥陀经》列为日课。以其言约而义丰,行简而效速。宏法大士,注疏赞扬。自古及今,多不胜数。于中求其至广大精微者,莫过于莲池之《疏钞》。极直捷要妙者,莫过于蕅益之《要解》。幽溪法师,握台宗谛观不二之印,著略解圆融中道之钞。理高深而初机可入,文畅达而久修咸钦。奈流通既久,错讹甚多。因校订重刻,俾复旧观。《弥陀》一经,得此三疏,法无不备,机无不收。随研一种,亦可知其指归。遍阅三书,方堪彻其阃奥。
  省庵祖师、印光祖师:念佛往生,自力、佛力各自负责哪部分?
  《称扬诸佛功德经》云:若有得闻无量寿如来名者,命欲终时,一心信乐,念不忘舍,阿弥陀佛将诸众僧,住其人前,魔终不能坏斯等正觉之心」
  《净土宗第十一祖省庵祖师开示:
  《净土文》云:‘身无病苦,心不颠倒。’当知身无病苦,则求在于佛。心不颠倒,则求在于我。在于佛者,非我敢必。在于我者,安可不自勉焉?设使临终一念颠倒,非唯九品不生,抑亦三途难免。佛虽大慈,救我不得,奈何奈何?是故修净业人,不可一念远离善友,亦不可一念生颠倒心也。”
  印光祖师:净土既是唯心所造,当云唯心,不当又言净土。又言所造。既是唯心所造之净土,何得祗是唯心,别无净土之外境乎。唯心净土者,以清净心,念佛求生净土。及至临终,由己之净心,感佛接引往生西方。如此方是唯心净土《三编·复顾宗况居士书》
  印光大师开示:自力感召佛力的往生原理是“水清月现”
  大师在《初机净业指南》序中,以月喻阿弥陀佛接引—切念佛众生之理。他说:
  “众生之心如水,阿弥陀佛如月。众生信愿具足,至诚感佛,则佛应之,如水清月现也。若心不清净,不至诚,与贪、嗔、痴相应,与佛相背,如水浊而动,月虽不遗照临,而不能昭彰影现也。月乃世间色法,尚有如此之妙。况阿弥陀佛,烦惑净尽,福慧具足,心包太虚,量周法界者乎?”
  ◎ 复黄涵之居士书三念佛之法,重在信愿。信愿真切,虽未能心中清净,亦得往生。何以故?以心中有佛为能感,故致弥陀即能应耳。如江海中水,未能了无动相。但无狂风巨浪,则中天明月,即得了了影现矣。感应道交,如母子相忆。彼专重自力,不仗佛力者,由于不知此义故也。
  幽溪大师:娑婆众生,虽能念佛,浩浩见思,实未伏断,而能垂终心不颠倒者,原非自力,而能主持,乃全仗弥陀,而来拔济。虽非正念,而能正念。故得心不颠倒,即得往生。
  净空法师开示:什么是正念,什么是相似正念?
  净土还有特别殊胜的,那就是阿弥陀佛本愿力加持你,这是其他法门没有的。阿弥陀佛本愿力,你只要有小小一点功夫,对世间五欲六尘、名闻利养真能放下,贪瞋痴慢能放下少分,不是完全放下,能放下那么一点点,常常保持清净心,相似的正念、正定现前,就决定得生净土。文摘恭录—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四七卷)    档名:12-17-2047
  净空法师1984年开示:没有清净还能往生?行!长期清净不容易,一、二分钟清净可以,一、二分钟没有贪瞋痴慢可以,长久了不行,烦恼会发作,我把它短时间压住,这是可以做得到的。
  藕益祖师及《妙中钞》开示:正定与相似正定的区别
  藕益大师:净土的旨全在《妙宗》一书。---与周洗心
  藕益大师:《妙宗钞》一书,不可动一字。---复唐宜之
  《妙宗钞》开示::
  据下 经说。下下品人以苦逼故不遑念佛。但十念顷称彼佛名。心虽相续终不可类见日定心。因何同在第九品位。答彼由造逆及作众恶。临终苦逼得遇善友为说妙法。虽不 能念彼佛三身。怖地狱故。苦切称名具足十念。既绝后恶即乘此念。托彼莲中名下下品。今论始行乐习三昧亲善知识。闻法了心。本具净土依正诸法。标心具修十六 观法。故先观日令心坚住。望后诸观此当末品。彼人虽即不成事定。而能十念称佛不散。亦为定摄复兼临终勇决之力。故得预於第九品也。
  印光祖师开示:清净心与相似清净心
  有唯心净土, 方生西方净土。若自心不净, 何能即得往生。纵逆恶罪人, 以十声念佛即得往生者, 由念佛之净心, 感生西方之净土。世多以唯心则无土, 便是魔外知见。此种似是而非之邪见, 居其大半, 致念佛之人, 不得实益。尚自以为高明, 而不知其为执理废事, 自误误人之邪见也。由自性弥陀故, 必须念西方弥陀, 以求往生, 渐进而可以亲证自性弥陀。倘单执自性弥陀, 而不念西方弥陀, 纵令真悟, 尚未能即了生死。(续编?答曲天翔居士问二十七则)
  汝既生正信, 凡所言所行, 当勿与彼同, 则或可转彼邪执。第一须要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第二须具真信切愿, 持佛名号, 不使名利及人天福报之心稍萌, 则可谓德净。即维摩所谓, 欲生净土, 当净其心, 随其心净, 则佛土净。心有污秽, 何能生净土乎。(续编·复海门蔡锡鼎居士书三)
  念佛之法,重在信愿。信愿真切,虽未能心中清净,亦得往生。何以故,以心中有佛为能感,故致弥陀即能应耳。如江海中水,未能了无动相。但无狂风巨浪,则中天明月,即得了了影现矣。感应道交,如母子相忆。彼专重自力,不仗佛力者,由于不知此义故也。(复黄涵之居士书《增二》三)
  印光祖师:心清月现,何可死执以论。须知凡夫有凡夫之清现,声闻有声闻之清现,菩萨有菩萨之清现,唯成佛方为究竟清现也。若如法说,其余一切皆非清现,唯佛方是清现。莲池大师所说,便成错谬。不知自己完全未开正眼,故有此种盲论也。何苦如此。凡夫之清现,乃观行之清现。声闻断见思,乃相似之清现。菩萨在内凡位,从初信至七信,亦与声闻同。八九十信破尘沙,证法空,何可云破法空乎。初住即破无明,证法身,此分证位之初位。至十信,十行,十回向,等觉,四十一位,乃分证之清现。唯佛方为究竟清现。(印光祖师这里指的观行,是念佛入正定圆伏惑业境界,而非念佛人临终十念相续名字位境界。)
  《净土圣贤录》开示:体悟教理而不能生起戒定,此是狂慧也.
  在《净土圣贤录》上记载了袁宏道往生后以方便神力,将其弟袁中道摄到极乐世界对他进行开示如下:
  袁宏道又说:“我没有想到极乐世界快乐到这种程度,假使我前生时能够严持戒律,我的境界尚不止是如此而已。大体上来说在教理和戒律都精进严谨的人,往生的品位最高。其次是持戒严谨的人,往生最稳当。如果是只有教理而无持戒的人,大多为业力所牵,流入八部鬼神众去了,这种状况我所亲见到的有很多。弟弟你的般若气分颇深,但是戒力定力甚少。如果只是体悟教理而不能生起戒定,此是狂慧也。你回五浊恶世后,趁着色身仍然强健,要实修实悟,兼持往生净土的誓愿,勤行种种方便善巧、怜悯一切众生,不久之后当再相见。如果一不小心一入他途,则可怖可畏。如果不能持戒,有龙树菩萨的六斋法现在仍然存在,应当遵而行之。而杀戒尤其重要,希望你寄语其他一同学法的学人,没有说每天动刀杀生,口中贪食众生血肉滋味的人,而能够往生此极乐国土的。纵使说法如云如雨,又何益于事呢?
未完待续:
UID101826在线时间358 小时注册时间性别保密帖子精华5积分3354
六和敬同修, 积分 335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6 积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在线时间358 小时注册时间性别保密帖子精华5积分3354
本帖最后由 不明白 于
13:02 编辑
谛信法师答居士问:
居士问:为何印光祖师多次强调“有往生之疑或往生疑障便难往生”?,为何印光祖师亦常用“心不清净不能往生”来激励自己和劝勉学人?这不也会造成往生疑障吗?为何《无量寿经》经文却强调“老实念佛但无往生信心者,亦可往生边地疑城。”?如何圆融理解印光祖师与佛经关于“往生疑障”的表面文字开示矛盾?
谛信法师答:你看完下面的祖师大德开示资料和我最后面的总结,自然就知道答案了。
净空法师答疑:
  问题六:有些念佛人感觉到自己的行持发心并不如陈居士,她都不能往生,我们不是更没希望了吗?
  净空法师答:这么想错了。你如果这样想,我告诉你,你肯定不能往生,往生在信心。而且人到运衰的时候,过去世的冤亲债主都来找你,这一关你能不能通过,你要不能通过,那是严重的障碍。
  诺那活佛开示:
  问:修显教净土者,命终时能否往生,以愿去不愿去为断之理,已蒙上师开亦,请问命终时,应如何发愿,方可决定往生?
  答:修显教净土者,临命终时,对于一切事务,不管他亦不理他,亦不问自身四大分离痛苦不痛苦(平时念佛精进者命终时不痛苦),万缘放下,一丝不挂,将心团结为一,不使散乱,一心观想弥陀,求佛接引,如平时失足落海,求人援救,又如头发着火,扑救头燃之心一样;更要有坚固往生之自信力,我自信一定能往生,一定能蒙佛接引,果能如此发愿,无论何人一定往生。如稍存个恐怕自己功德不大,不能蒙佛接引之犹豫心、怀疑心,则一念之差,心力散乱,不能往生矣!学佛恰如打仗之理相同,决心不坚确者,往往功败垂成,决心坚确不顾成败者,终获最后胜利。命终之顷,正如打仗者,判分胜负最后五分钟之有决心与无决心耳!(关于往生疑虑,再请参考下段祖师开示。)
  文殊菩萨化身麦彭仁波切开示:佛经中说&除造五无间罪及舍法罪外,皆可往生,仅闻佛号者,虽有怀疑亦可往生,仅以发清净心也可往生。”
  印祖对不能往生之疑的开示:
  复朱德大居士书(民国二十一年)
  念佛法门,注重信愿。有信愿,未得一心,亦可往生。得一心,若无信愿,亦不得往生。世人多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愿,已是失其扼要。而复又生一既未得一心,恐不得往生之疑,则完全与真信切愿相反矣。此种想念,似乎是好想念。实则,由此而益加信愿,以致一心,则是好想念。若由因不得一心,常存一不能往生之心,则成坏想念矣,不可不知。欲得摄心归一,第一要为生死心切,第二要恳切至诚,第三要著实从心中念,勿只滑口读过。若再不能归一,当依文钞十念记数之法,自可易于归一也。
  复何希净居士书
  修净业人,以真信切愿为本。能念到一心不乱,则甚好。切不可存未得一心不乱,便不能生之心。若常存此想,得则可。不得,则由常存不得生之心,便与佛不相应矣。(此弄巧成拙之大病)
  复倪慧表居士书
  往生全仗信愿真切。若先有怕不能往生之疑,则不能往生矣。
《印光大师永思集》中,有王慧常居士撰文云:“是年冬,大吐血一次,时人命只在呼吸间,然省察自心,一不慌张,二不恐惧,但觉佛尚未念好为憾。愈后,与一缁友朝江浙诸山。至苏谒师(即印光大师——注),禀告病危时心理。师闻之,大喝曰:‘汝若如此想,西方去不得矣!甚么叫念好,十念当往生!’聆言之下生大感泣,师破去我自障矣。由是常生自信,我决定往生西方,我决不再分段生死,我已是西方人。尔后凡作事动念,均以西方人况比。”
印光祖师亦常用心不清净心不专一则不能往生来激励自己,祖师开示原文见下:
一,况光已衰老不能勤学,若色力强壮,彼既来华,光当学彼所得。今老矣,除持名外,无一法应学。以,恐所学愈多,心识愈难淳净。或致与佛感应不交。则一不往生,永劫流转,岂不大可哀哉《复恒惭法师书一》
二,光今岁秋初,将印书事了结清楚,八九月当灭迹长隐,以免终日穷年,为他人忙,反误自己生西大事也。六月仍回山过夏,七月下山,则不归矣。八九月一隐,则永与一切人不相往还交涉矣。《三编·复方圣照居士书四》
印光大师自励偈:
汝将死,快念佛,心不专一,决堕地狱,饿鬼畜生尚难求,勿妄想人天福果。
汝将死,快念佛,志若真诚,便预莲池,声闻缘觉犹弗住,定克证等妙圆乘
印光祖师:有唯心净土, 方生西方净土。若自心不净, 何能即得往生。纵逆恶罪人, 以十声念佛即得往生者, 由念佛之净心, 感生西方之净土。世多以唯心则无土, 便是魔外知见。此种似是而非之邪见, 居其大半, 致念佛之人, 不得实益。尚自以为高明, 而不知其为执理废事, 自误误人之邪见也。由自性弥陀故, 必须念西方弥陀, 以求往生, 渐进而可以亲证自性弥陀。倘单执自性弥陀, 而不念西方弥陀, 纵令真悟, 尚未能即了生死。(续编•答曲天翔居士问二十七则)
印光祖师:汝既生正信, 凡所言所行, 当勿与彼同, 则或可转彼邪执。第一须要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第二须具真信切愿, 持佛名号, 不使名利及人天福报之心稍萌, 则可谓德净。即维摩所谓, 欲生净土, 当净其心, , 则佛土净。心有污秽, 何能生净土乎。(续编·复海门蔡锡鼎居士书三)
后汉译下辈往生篇云:念佛精进但无往生信心者,佛在临终赐予信心。《佛说无量清静平等觉经》(后汉月支国三藏 译):
其三辈者。其人愿欲生国。若无所用分檀布施。亦不能烧香散华然灯悬作佛寺起塔饮食沙门者。当断爱欲无所贪慕。慈心精进不当瞋怒。斋戒清净。如是清净者。当一心念欲生无量清净佛国。昼夜十日不断绝者。寿终则往生无量清净佛国。可复尊极智慧勇猛。佛言。其人作是已后。若复中作悔心。意用狐疑。不信作善后世当得其福。不信往生无量清净佛国。其人虽尔续得往生。其人寿命病欲终时。无量清净佛。则令其人于卧睡梦中。见无量清净佛国土。其人心中欢喜。意自念言。我悔不知益作善。今当生无量清净佛国。其人但心念是。口不能复言。则自悔过。悔过者过差减少。悔者无所复及。其人命终。则生无量清净佛国。
净空法师答疑:往生信心不足,能否往生到边地疑城?
下面是网路同学对《无量寿经》的两个疑问:
& & 一、问:往生到边地疑城的众生有两种,一个是以疑惑心修诸功德,愿生极乐,但不了佛智,这是一种,生到边地疑城。
& & 答:但是你要知道,他虽然有疑惑,但是他真念,他真求往生。如果他不是真念、真求往生,他边城也没分,边地没有分,这要知道。他是什么心理去往生?我认真去做,能往生当然更好,不能往生就算了,是这种念头,因为他是真干,他不是假的,所以他才能往生。往生边地疑城也不错,总算是到极乐世界,他不会退转。
& & 边地疑城,佛经上讲大概要耽误五百年,五百年是我们人间的五百年,不是天上的,人间五百年。五百年之后,这最长的,最长的五百年,他就入品位,他就得到品位。这是说有短的,还不需要,你就是一念忏悔,我错了,不应该怀疑,马上就花开见佛,就入位,所以这个一定要懂。可是每个人觉悟的时间快慢不一样,最慢的五百年他一定会觉悟,看到别人觉悟,他自己就会觉悟。这个道理要懂,他不是不干,不是疑心很重,他是半信半疑,他真干,比一般人干得还认真。所以一般人临命终时去不了,他能去得了,道理在此地。这是怀疑佛的智慧,不了解佛的智慧。
& &二、问:第二种,有众生于自善根不能生信。
& & 答:这是第二种,第二种是怕什么?怕自己没有善根,那是佛菩萨的境界,我有什么资格可以去?虽然疑惑自己善根福德因缘不够,他也真干,就是试试看,能往生更好,不能往生就算了。总而言之,都是抱这种心理,就是两种疑惑,一种是疑惑佛智,一种是疑惑自己的善根。这就是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给我们讲的信心,他信心讲六个,“信自,信他,信理,信事,信因,信果”,这两个疑问就是信自跟信他上产生了怀疑。虽产生怀疑,他真干,他一点不含糊,他就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但是试试看,他很认真,所以他也能成功。
谛信法师对上述祖师大德开示的总结:正如净空法师所言,往生疑惑或往生疑障,有大有小。念佛人感觉往生没把握,半信半疑但肯真干就能往生,最差也能往生边地疑城。但念佛人疑心过重而影响了真干,那就连边地疑城也不能往生。
UID101826在线时间358 小时注册时间性别保密帖子精华5积分3354
六和敬同修, 积分 335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6 积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在线时间358 小时注册时间性别保密帖子精华5积分3354
本帖最后由 不明白 于
22:59 编辑
佛经及净宗十一祖省庵祖师、印光祖师开示:往生哪些靠自力哪些靠佛力
净土宗第十一祖省庵祖师开示:
  《净土文》云:‘身无病苦,心不颠倒。’当知身无病苦,则求在于佛。心不颠倒,则求在于我。在于佛者,非我敢必。在于我者,安可不自勉焉?设使临终一念颠倒,非唯九品不生,抑亦三途难免。佛虽大慈,救我不得,奈何奈何?是故修净业人,不可一念远离善友,亦不可一念生颠倒心也。”
莲池大师开示:一人问:“释迦如来以足指按地,即成金色世界。佛具如是神力,何不即变此娑婆土石诸山秽恶充满之处,便成七宝庄严之极乐国,乃必令众生驰驱于十万亿佛土之迢迢也?”噫!佛不能度无缘,子知之乎?净缘感净土,众生心不净,虽有净土,何由得生?喻如十善生天,即变地狱为天堂,而彼十恶众生,如来垂金色臂牵之,彼终不能一登其阈也。是故刹那金色世界,佛摄神力而依然娑婆矣!
  印光祖师:净土既是唯心所造,当云唯心,不当又言净土。又言所造。既是唯心所造之净土,何得祗是唯心,别无净土之外境乎。唯心净土者,以清净心,念佛求生净土。及至临终,由己之净心,感佛接引往生西方。如此方是唯心净土《三编·复顾宗况居士书》
  “众生之心如水,阿弥陀佛如月。众生信愿具足,至诚感佛,则佛应之,如水清月现也。若心不清净,不至诚,与贪、嗔、痴相应,与佛相背,如水浊而动,月虽不遗照临,而不能昭彰影现也。月乃世间色法,尚有如此之妙。况阿弥陀佛,烦惑净尽,福慧具足,心包太虚,量周法界者乎?”
  心清月现,何可死执以论。须知凡夫有凡夫之清现,声闻有声闻之清现,菩萨有菩萨之清现,唯成佛方为究竟清现也。若如法说,其余一切皆非清现,唯佛方是清现。莲池大师所说,便成错谬。不知自己完全未开正眼,故有此种盲论也。何苦如此。凡夫之清现,乃观行之清现。声闻断见思,乃相似之清现。菩萨在内凡位,从初信至七信,亦与声闻同。八九十信破尘沙,证法空,何可云破法空乎。初住即破无明,证法身,此分证位之初位。至十信,十行,十回向,等觉,四十一位,乃分证之清现。唯佛方为究竟清现。(印光祖师这里明确点出:念佛人最终进入观行位圆伏惑业才能感通净土现前而往生,而前面历代祖师已经说明“下辈下生念佛人临终达到十念相续名字位暂伏烦恼散心境界清净心就可往生”,所以,佛力作用就是把下辈下生念佛人从名字位暂伏烦恼散心境界清净心状态提升至观行位圆伏惑业定心念佛清净心境界而往生。)
  《称扬诸佛功德经》云:若有得闻无量寿如来名者,命欲终时,一心信乐,念不忘舍,阿弥陀佛将诸众僧,住其人前,魔终不能坏斯等正觉之心」
幽溪大师:娑婆众生,虽能念佛,浩浩见思,实未伏断,而能垂终心不颠倒者,原非自力,而能主持,乃全仗弥陀,而来拔济。虽非正念,而能正念。故得心不颠倒,即得往生。(该如何理解幽溪大师此段开示,请参考下面三段祖师大德开示。)
  净空法师开示:什么是正念,什么是相似正念?
  净土还有特别殊胜的,那就是阿弥陀佛本愿力加持你,这是其他法门没有的。阿弥陀佛本愿力,你只要有小小一点功夫,对世间五欲六尘、名闻利养真能放下,贪瞋痴慢能放下少分,不是完全放下,能放下那么一点点,常常保持清净心,相似的正念、正定现前,就决定得生净土。文摘恭录—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四七卷)    档名:12-17-2047
  净空法师1984年开示:没有清净还能往生?行!长期清净不容易,一、二分钟清净可以,一、二分钟没有贪瞋痴慢可以,长久了不行,烦恼会发作,我把它短时间压住,这是可以做得到的。
  藕益祖师及《妙中钞》开示:正定与相似正定的区别
  藕益大师:净土的旨全在《妙宗》一书。---与周洗心
  藕益大师:《妙宗钞》一书,不可动一字。---复唐宜之
  《妙宗钞》开示::
  据下 经说。下下品人以苦逼故不遑念佛。但十念顷称彼佛名。心虽相续终不可类见日定心。因何同在第九品位。答彼由造逆及作众恶。临终苦逼得遇善友为说妙法。虽不 能念彼佛三身。怖地狱故。苦切称名具足十念。既绝后恶即乘此念。托彼莲中名下下品。今论始行乐习三昧亲善知识。闻法了心。本具净土依正诸法。标心具修十六 观法。故先观日令心坚住。望后诸观此当末品。彼人虽即不成事定。而能十念称佛不散。亦为定摄复兼临终勇决之力。故得预於第九品也。
  印光祖师开示:清净心与相似清净心
  有唯心净土, 方生西方净土。若自心不净, 何能即得往生。纵逆恶罪人, 以十声念佛即得往生者, 由念佛之净心, 感生西方之净土。世多以唯心则无土, 便是魔外知见。此种似是而非之邪见, 居其大半, 致念佛之人, 不得实益。尚自以为高明, 而不知其为执理废事, 自误误人之邪见也。由自性弥陀故, 必须念西方弥陀, 以求往生, 渐进而可以亲证自性弥陀。倘单执自性弥陀, 而不念西方弥陀, 纵令真悟, 尚未能即了生死。(续编?答曲天翔居士问二十七则)
  汝既生正信, 凡所言所行, 当勿与彼同, 则或可转彼邪执。第一须要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第二须具真信切愿, 持佛名号, 不使名利及人天福报之心稍萌, 则可谓德净。即维摩所谓, 欲生净土, 当净其心, 随其心净, 则佛土净。心有污秽, 何能生净土乎。(续编·复海门蔡锡鼎居士书三)
  念佛之法,重在信愿。信愿真切,虽未能心中清净,亦得往生。何以故,以心中有佛为能感,故致弥陀即能应耳。如江海中水,未能了无动相。但无狂风巨浪,则中天明月,即得了了影现矣。感应道交,如母子相忆。彼专重自力,不仗佛力者,由于不知此义故也。(复黄涵之居士书《增二》三)
UID101826在线时间358 小时注册时间性别保密帖子精华5积分3354
六和敬同修, 积分 335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6 积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在线时间358 小时注册时间性别保密帖子精华5积分3354
按照黄念祖居士的说法,藕益祖师定义的“事一心不乱”是“断除烦恼的”的一心不乱。黄念祖大德的开示如下:
。《要解》说,信愿持名是一乘成佛的真实之因,有因必有果,这个真因必然得到四种净土,一乘成佛的真实妙果。四种净土,即是(一)凡圣同居土,(二)方便有余土,(三)实报庄严土,(四)常寂光土。信愿持名而未能断见思二惑的人,往生凡圣同居土。因为仍有二惑,故虽往生仍是凡夫。若能念到事一心,断了二惑,就生方便有余土。若念到理一心并破无明,往生实报庄严土。破一品无明就分证一分法身,所以也分证到常寂光土。能生实报土那就是别教中的地上菩萨。一般念佛往生的人多半是生到凡圣同居土。但凡圣同居也不离常寂光土。《要解》说:“是生同居,即已横生上三土,一生补佛。”由于往生之人,都不退转,智慧深广,寿命无量,六时闻法,决定于此生中能补佛位。所以《要解》又说:“如斯力用,乃千经万论所未曾有”
黄念祖大德开示:念不到一心不乱,一样可以往生,但不能一向专念,就不能往生。
《无量寿经》讲到“三辈往生”,不管你上辈、中辈、下辈往生,共同的都需要一个条件,那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一向”就是一贯如此,一如即往。“专念”就是专一的念,不是又念佛号又念其它咒。或者虽然念的是佛号,可是心里总胡思乱想,这都属于不够专一。真正的专念是指你果然能够一向专念,一心不乱就能往生。不管你是不是达到“一心”了。这就比《阿弥陀经》中所要求的要低了。因为《阿弥陀经》是打一个突击,克期取证,规定一个时期内,专心的修,修到如果能达到“事一心”或者“理一心”的地步,这样最后一定能往生。而这里讲的要比《阿弥陀经》讲的要放宽了一点,只要求“一心不乱,专持名号”就可以了。不需要你非达到“事一心”、“理一心”才能往生。能够做得到的当然是好,可以生到“方便有余土”或者“实报庄严土”。夏老师说过:“念不到一心不乱,一样可以往生。但是不能一向专念就不能往生”。
現在也就是著重在不一定要念到一心不亂。真正要念到一心不亂,一心就事一心、理一心,這就是地球上的人,能夠現生念到事一心和理一心,談何容易?可以說沒有吧!到事一心,見思惑就沒有了;到了理一心,就破無明瞭。世間的人,哪里能到這個地步?所以如果不到一心不亂便不能往生,那麼淨土法門就成了難行道了,不是易行道了。
印光大师谈散心念佛也能往生极乐世界的开示:
& && & 净土法门,重在信愿。信愿若真切,虽未得一心,亦可往生。若无信愿,纵得一心,亦不能仗自力以了生脱死。(复温光熹居士书八)
修净业人,以真信切愿为本。能念到一心不乱,则甚好。切不可存未得一心不乱,便不能生之心。若常存此想,得(一心)则可。不得,则由常存不得生之心,便与佛不相应矣(此弄巧成拙之大病)。(复何希净居士书)
& && & 念佛法门,注重信愿,有信愿,未得一心,亦可往生。得一心,若无信愿,亦不得往生。世人多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愿,已失其要,而复又生即未得一心,恐不得往生之疑,则全与真信切愿相反矣。
& && & 念佛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信愿为前导,念佛为正修。有以专求一心、不讲信愿,及注重开悟、不求往生者,皆不知念佛之宗旨者。弃佛力以仗自力,忽佛智而矜己智,其自误误人也大矣!(以上几段敬摘自印光大师文钞)
净界法师:净土法门讲的一心不乱问:为何忏公师父常常在佛七法会的时候,鼓励大家要证得一心不乱,并说:假若未得一心不乱,临终的时候是否会往生,就是碰运气,没有保障?这种一心不乱,须到什么程度才能够对往生有保障?
答:这个一心不乱,我们看蕅益大师的《弥陀要解》讲得很清楚,蕅益大师《弥陀要解》的一心不乱,它的范围是很大的,包括调伏烦恼、包括断除烦恼,乃至伏除见思惑。伏,调伏;断,断这个标准太高了,我们讲一心不乱就断烦恼,但起码是伏。
一个人要调伏烦恼,第一个你先不动,不为妄想所动,比如说心常觉照,不随妄转,妄想还在,但是我不动,我不跟你动。我们的内心跟人事的因缘接触的时候,第一个百分之百是妄想,第一个念头,就直接性的、等流性的就是妄想,你跟它动,那当然不知道怎么调伏。
一个人要调伏妄想,有二个次第:第一个,你先跟妄想脱离,你动你的,我不动,然后我再来调伏你。当然你要脱离,那是观,所以我们修行是先观后止,妄想起来的时候,先知道它是妄想,然后你动你的,我不动,然后我再用念佛来消灭,先保持不动,然后再调伏它。
这个于诸妄想,内心不动,这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人妄想起来的时候,你就跟着它动,你没有办法修行的。
所以我们说不乱,不为烦恼所乱,简单的讲就是不为烦恼所动,烦恼不能马上消灭,但是我不为你所乱,你乱你的,我心中安住在空性,我观察你是因缘法;然后慢慢的,你再用佛号、持咒对治它,让它慢慢的消灭。
所以说这个一心不乱的范围很大,但是起码的标准,彻悟禅师讲一句话非常深刻:以折伏现行烦恼为修心之要务,你要有调伏它的力量。
你每一次烦恼起来,你都随顺它,起来都随顺它,你这个就是为烦恼所乱,那你就没有把握了。
我有烦恼,但是我不为烦恼所动、不为烦恼所乱,那就可以了,所以我们不要要求断烦恼,断烦恼就不是带业往生了。身为一个凡夫,他一定会有情绪,但是净土法门最怕的是什么你知道吗?
净土法门它不怕你有烦恼、它也不怕你有罪业,它最怕的是你起颠倒。
烦恼起来的时候,你认为它是真实的,你认为这是一个真实的相貌,你一定要随顺它,那就完了,你起颠倒了。所以我们讲随念往生这个正念,第一个就是你不颠倒。我不颠倒,我清楚知道这个妄想是不真实的;虽然这个妄想没有断,但是它不能影响我,这个就是一心不乱,因为我第一个佛号很清楚,第二个我不为你所乱,虽然我没有断烦恼,但是我不为你所乱。
所以修净土的人,他这个不颠倒的标准是很重要的,要保持不颠倒。当然你临命终要不颠倒,你平时就要不颠倒。所以我们在讲的时候,讲到念佛三昧,还有一个真如三昧,这二个都很重要,事修、理观。
[ 本帖最后由 不明白 于
15:29 编辑 ]
UID101826在线时间358 小时注册时间性别保密帖子精华5积分3354
六和敬同修, 积分 335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6 积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在线时间358 小时注册时间性别保密帖子精华5积分3354
净空法师关于“真信切愿”与“念佛成片”“念佛伏烦恼”关系的开示汇总:净空法师2012年的答疑:
问:如果二零一二灾难的事是真实的,那么落实弟子规与传统文化肯定来不及了,根也没扎好,念佛功夫又没成片,就凭真信切愿求往生,能往生吗?
  答:能!谁说的呢?藕益大师在要解里头说的,印光大师在《文钞》里头给他作了证明,我们要相信,有理论依据,为什么?因为你本来是佛。净宗法门最高论理指导原则是在《观无量寿经》。《观经》的内容是讲论理跟方法,方法是十六观,理论就是“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换一句话说,佛承认你本来是佛,你现在想作佛,哪里有不成就的道理!所以,《弥陀经》上临终一念、十念都能往生。
  《科注》我们现在正学到是第六品四十八愿。四十八愿还没学完,但是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一这四愿学完了,就讲这个问题,我们大概用了十几个小时说明这桩事情。造“五逆十恶”的罪,“五逆”是杀父母、杀老师、包括破和合僧、毁谤佛法。第十八愿讲了“十念必生”,但除五逆十恶及毁谤佛法。可是,念老注解里头引用善导大师的话。善导大师相传是阿弥陀佛再来的,日本人非常相信。日本“善导寺”特别多,你一看“善导寺”,那净宗道场,里面塑的善导大师的像比佛像还大,日本人尊重老师,所以佛的大殿很大,佛像很小;祖师的大殿没有佛大殿那么大,但是祖师的像比佛像大,他们对老师非常尊重。
  善导大师说,释迦牟尼佛说话的意思是“五逆十恶、毁谤佛法”不能往生,那是因为这个罪是极重的罪,劝你别造,意思在这里,不是真不能往生。造这种重罪的人,只要他承认他错了、他忏悔了,还是会往生。那往生什么品位呢?那还是遇缘不同。统统是活活泼泼的,不是死呆板的。
  中国人常讲“浪子回头金不换”。这无恶不作的一旦回头,他是大好人,他永远不会做坏事,他不会有坏念头,这人还得了吗?佛讲理,真回头,行!没问题。就怕什么?就怕你不肯回头。还有一些人好面子,要让说出自己的过失这不好意思,大庭广众之下不好意思说,这就是爱面子,不肯回头,这个不行,这是假的,这不是真的。真回头了,真忏悔了,没有一个不往生呐!
  所以我们千万不能歧视这些造作罪业的人,为什么呢?他一回头忏悔,可能品位比我们高很多,我们到极乐世界跟他差远啦。这个一定要谨慎,对一切人都看成佛、看成菩萨,造作罪恶也不敢轻视,关键是他最后的一念,最后一念是真忏悔,最后一念是真念佛,那往生品位都不可思议。极乐世界全体都不可思议,样样的都不可思议,我们得认识这个世界。
问:“各大祖师开示中都说真信切愿念佛决定往生,并没有给念佛往生前加任何限定条件,并对信、愿都有明确的定义,但为什么又说不持戒念佛不能往生?没有清净心念佛不能往生?不功夫成片念佛不能往生?不落实三个根念佛不能往生?等等各种各样的说法,并说这都是老法师所说的。老法师,往生那么难吗?”
  往生很难,往生也不难。难与不难全在你自己,不在别人。平常我说的这些都是劝善规过,做人应该要这样做的,你说对不对呢?什么坏事都做,这三个根我完全不要。完全不要,中国传统文化就断在我们手上,那这样我们就是民族罪人,我们是大不孝;如果佛法断在我们手上,将来一个脱离六道轮回机会的人都没有了,这个过失多重?你要不要负因果责任?你敢我不敢呢,我还是要劝善。我如果不劝善,我现在就可以往生了。我天天讲的四个小时给大家,劝自己也劝别人。劝别人,告诉你只有一分;劝自己,有九分,我真的有受用。别人他肯不肯相信、他肯不肯相信,是他的事情,我们不闻不问。
  现在这个环境好啊,我们一起学习,不需要聚集一堂,聚集一堂很辛苦。我们现在用网路、卫星,全球每个地区都可以收看,只要你打开电脑、电视,我们都是在一个讲堂,这个是过去的人无法想象的。这种学习的方法,是方东美先生教导的,六十年前。那个时候告诉我:电视、广播这个工具非常好,如果将来有缘分,要好好利用它。当时我们听了不敢想象,费用太大了,从来没想过。网络和电视都是在家居士发心做的,我不敢劝人做,因为我没钱,我也不肯问人要钱。问人要钱,佛门里边古德说得好,“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要还债的,这供养不好接受的。我不愿意还债,我就不愿意接受供养,道理在此地。供养多了,我学印光大师,全部用在弘法上,印送法宝,广结法缘,这个好啊!自己受用,自己还;广结法缘,叫大家都还,这个事情好吧。所以希望同学,经要听,为什么?不听,你疑惑不断。没有疑惑,不要听经,一句佛号不断就行。有这么多疑惑,一定要听经。今天的念佛堂,我劝大家听经四个小时。过去念佛堂没有听经,现在为什么要听经?就是因为你有疑惑,你是半信半疑,那么佛经能帮助你断疑生信,能帮助你破迷开悟,这个功德就大了。所以,现在不能不听经,而且听经要讲得很清楚、很明白。
  黄念祖这个集注,好啊!这个注解里头,集佛菩萨的经论八十三种,集古大德的注解一百一十种,总共是一百九十三种,这堆起来一大堆,这个注解就是这一百九十三种的菁华,我们读这个注解就全读到了。那么再加上最新发现的科学报告,帮助我们证实经典上说的全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有福报啊!我们老一代就不行,李老师、章嘉大师没有看到这个集注,夏莲老的会集他们看到过,这集注没看到过,这集注的功德太大了。我们放下一切全心全力来弘扬、来赞叹,让这个集注普遍流通,尽量多印、多流通。
净空法师2012年以前的开示及答疑:
净空法师:生到極樂世界,佛來接引你。佛先放光照你,佛光一照,你的功夫提升一倍。我們念佛的功夫沒有到功夫成片,佛光一照就把我們提升到成片;如果真的念到功夫成片,佛光這一照就提升到一心不亂。事一心,方便土;理一心,實報土,不一樣!善導大師說,「四土三輩九品,總在遇緣不同」。這個緣我們可以掌握,這才叫大事因緣。這個事情是真的,為什麼?你能帶得走的。其他的事情都是業報,你要去幹,你的虧可吃大了。生到極樂世界就得到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威神的加持,這一加持你就是阿惟越致菩薩,這是我們作夢都想不到的。因為阿彌陀佛有這一願,把極樂世界就變成一個非常特殊的境界,跟一切諸佛剎土不一樣了。變成一個什麼世界?變成一個平等的世界。有沒有四土三輩九品?有,確實有,可是在相上呢?相上看不出來,相上完全平等的,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這平等的。阿惟越致本來就是指實報土的,換句話說,同居土、方便土都跟實報土沒有兩樣,融成一片了,這是極樂世界一個特殊的現象。
净空法师开示---如果功夫未达成片,但深信切愿能否往生?问:“如果功夫未达成片,但具深信切愿而告命终者能否往生?” 
答:蕅益大师说可以。深信切愿,说实实在在的话,如果能做到这四个字,我们相信他功夫已经成片了,你们想想看对不对?
& && &&&他信得很深,愿很切,一心一意就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个地方他当然就不顾了,他还会把它放在心上吗?如果牵肠挂肚的事情一大堆,说我深信切愿,那是你自以为深信切愿,不是真的。
& && & 真的一定是统统放下,不再搞这个,晓得无量劫来就是被这个害了。确确实实这些事情一切都是虚妄的,都不是真实,何必把它放在心上,把自己大好因缘耽误掉,这是真正可惜。
问:《弥陀要解》中蕅益大师曾经说,只要信愿具足,散念也能往生,是否与功夫成片是往生的最低要求相矛盾?
答:不矛盾,一点都不矛盾。你的信、你的愿不是你所理解的,你要去看《要解》当中对信愿的说法。不要以为我自己相信了,愿了,那是假的,你不是真信,你没有真正发愿。如果你有真信真愿,我告诉你,你不会提这个问题,你提这个问题你没有真信切愿。
补充几位净土宗祖师关于“一心不乱”的开示:
净土宗第十二祖彻悟祖师:所谓执持名号者。即拳拳服膺之谓。谓牢持于心。而不暂忘也。稍或一念间断。则非执持也。稍或一念夹杂。则非执持也。念念相续。无杂无间。是真精进。精进不已。则渐入一心不乱。圆成净业。
若到一心不乱。仍复精进不辍。将见开智慧。发辩才。得神通。成念佛三昧。以至种种灵异瑞相。皆现前矣。如蜡人向火。薄处先穿。但不可豫存期效之心。唯当致力于一心不乱耳。一心不乱。乃净业之归宿。净土之大门。若未入此门。终非稳妥。学者可不勉哉。
又未曾到一心不乱田地。正所谓少善根福德因缘
净土警语& && & 菩萨苾蒭 行策 截流(净土宗第十位祖师)
起精进七期示众
七日持名。贵在一心不乱。无间无杂。非必以快念多念为胜也。但不缓不急。密密持名。使心中佛号。历历分明。着衣吃饭。行住坐卧一句洪名。绵密不断。犹如呼 吸相似。既不散乱。亦不沉没。如是持名。可谓事上能一心精进者矣。若是真正道流。直能体究万法。皆如无有二相。所谓生佛不二。自他不二。自他不二。依正不 二。净秽不二。苦乐不二。忻厌不二。取舍不二。菩提烦恼不二。生死涅槃不二。是诸二法。皆同一相。一道清净。不用勉强差排。但自如实体究。体究之极。与自 本心。忽然契合。方知着衣吃饭。总是三昧。嬉笑怒骂。无非佛事。一心乱心。终成戏论。二六时中。[覛-见+页]毫发许异相不可得。虽则至心偁念。亦同肆口诃骂。虽则精进修持。亦是梦中苦行。如是了达。方是真正学道 人。一心精进持名也。前一心似难而易。后一心似易而难。但能前一心者往生。可必兼能后一心者。上品可阶。然此两种一心。皆是博地凡夫边事。凡有心者。皆可 修学。同堂缁素。切勿高推圣境。甘处下劣。各须勤策身心。近则七日内。远则一生中。常作如是信。常修如是行。纵不证克。为因亦强。华宫托品。必不在中下 矣。倘或七日之后。置若罔闻。熟处毕竟不生。生处依然难熟。无明业习。牵合交缠。仅欲邀功七日。而此七日。又未曾到一心不乱田地。正所谓少善根福德因缘。 安望往生彼国。致令金口诚言。翻疑诳妄。是谁之咎乎。同七净众。愿各自审。而诫勉之。
净宗11祖省庵大师:念佛未得一心,当知身无病苦,则求在于佛。心不颠倒,则求在于我或曰:“行人心既念佛,佛岂不垂护念?如其护念,魔事何从?”
  省庵曰:“念佛人果得一心不乱,则佛护念不虚。如其未得一心,或有以轻安为禅定,浅解为深悟者,随有所得,生增上慢,此则自取过愆,非如来咎。是故吾言善友、经教、觉察之心,三者缺一不可。而觉察之心尤为最要,不可须臾暂离。若一念不觉,则一念颠倒。念念不觉,则念念颠倒。颠倒既起,魔事兴焉。毕世工夫,一朝唐丧,可不畏欤!《净土文》云:‘身无病苦,心不颠倒。’当知身无病苦,则求在于佛。心不颠倒,则求在于我。在于佛者,非我敢必。在于我者,安可不自勉焉?设使临终一念颠倒,非唯九品不生,抑亦三途难免。佛虽大慈,救我不得,奈何奈何?是故修净业人,不可一念远离善友,亦不可一念生颠倒心也。”
[ 本帖最后由 不明白 于
15:28 编辑 ]
UID187210在线时间67 小时注册时间性别保密帖子精华0积分495
该用户从未签到在线时间67 小时注册时间性别保密帖子精华0积分49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Powered by
X2.5 Design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何以笙箫默是什麼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