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mate7怎么样拍摄后放大到100%不清晰

三:目前的技术能否实现在屏幕任意位置都能够进行指纹识别?
&如果屏幕任何一个位置都带指纹扫描那才牛B。&
答:其实目前已经有了相关的解决方案,就是汇顶科技于今年九月刚刚发布的IFS技术(Invisible Fingerprint Sensor),即隐藏式的指纹识别技术。该技术可以将指纹识别模块直接放置在触控层之下,这就无需像目前的解决方案一样在手机前面板或者后壳开孔,直接集成至触控层之下即可。
汇顶已经研发出隐藏式指纹识别模块
但IFS是否就能够实现全屏幕指纹识别,还仍旧是个问号。从目前汇顶科技拿出的工程样机来看,该技术主要的适用范围是那些采用触控实体键的手机。而真正的显示屏除了玻璃面板与触控层之外,还会有一层显示面板,这就会让信号衰减得更快。所以汇顶的IFS技术能否实现全屏幕指纹识别,还要继续看。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明年采用触控实体键的旗舰机型将会有很大几率采用这个技术,而魅族MX系列经典的&小白圈&搞不好也会因为这个技术而再次归来(因为&小白圈&也可以算作是实体触控键)。
2 魅族MX4 Pro音质相关问题
四:MX4 Pro与Xplay 3S单论音乐素质到底谁好?用同一副耳机的听感比较如何?
&本来最期待的是和Xplay 3S的音质,结果小编居然用各自原厂耳机对比,这是谁都不想得罪的节奏啊。&
答:MX4 Pro此次的音频系统确实有了大幅度的升级,也难免有朋友想知道它与老牌HIFI手机代表Xplay 3S到底谁高谁低了。所以笔者此次增加了主观听音的样本数量,分别找了本频道内的@好惨哥 @笑谈君 @晓见以及外设频道负责HIFI器材评测的@JM等四位编辑进行测试,以下是他们的试听对比反馈。
@好惨哥:试听耳机为MDR V6;试听曲目为《If I Had a Gun》
主观听感:开始的吉他部分表现不分上下,鼓点进入的时候,可以感觉到MX4 Pro的高频会稍微更好一点,而vivo Xplay3S的声场营造则会更好一些。整体听下来,魅族MX4 Pro声音更实,但有时会略显过硬;vivo Xplay3S氛围更好,但是有时感觉有点虚。当然,上述都是两部手机相对而言的,实际上他们的差别,不仔细对比着听是比较难察觉的。如果硬要选一部的话,我会说因为听vivo的比较多(因为他们产品比较早出),会相对更习惯一些。
@笑谈君:试听耳机为beyerdynamic DTX 102iE;试听曲目为《天空之城》《共你痴痴爱在》《My Love》
主观听感:《天空之城》是一首高低并序、韵律连贯的轻音乐,其中弦乐器和管乐器既有互相独立的部分又有交融紧密的部分,主要考验两款手机的综合表现力,但不含人声。听下来没有明显差别,但魅族MX4 Pro的高音显得高亢一些,而vivo Xplay3S则低音稳重一些,我认为MX4 Pro的声音更为清脆明亮,有空灵之感;而vivo Xplay3S的力度更为强劲,甚至还清晰表现出极低的敲鼓声。
《共你痴痴爱在》 主要测试人声。两部手机音量都是60%,但是vivo Xplay3S声音稍远,而魅族MX4 Pro的声音相对近一些,笔者更喜欢魅族MX4 Pro多一些,因为比vivo Xplay3S亲近,感觉拉近了与歌唱者的距离,临场感更强。当然,vivo Xplay3S也很好。
《My Love》则是一首钢琴基调的抒情民谣,同时兼具一些摇滚乐和爵士乐风格的英文曲子,测试手机音质的整体纯净度。HiFi模式下的vivo Xplay3S有如神助,声音表现有种铺天盖地的感觉,完全把这首歌曲表现得是一首流行的摇滚乐了,听着听着让人想动起来。魅族MX4 Pro则节奏分明,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爵士乐风格。其实,哪种更符合抒情这个主题呢?我也有点不好评判了。最后,非要在这两款手机之间要我选择一款的话,我 选择魅族MX4 Pro的概率会略大于vivo Xplay3S。
@晓见:试听耳机为创新Aurvana Live 2头戴式;试听曲目为《去大理》《vivi la vida》《Mobile Suits》
主观听感:平时都是听一些流行歌曲,偶尔听听原声碟,身为非器材党的我用了架比较便宜的耳机试听。听流行乐我觉得两台手机差别微乎其微,而在听《Mobile Suits》这样的小型交响乐时,vivo Xplay3S听上去会更干净些,更符合我的喜好,虽然差别也是很小。
个人觉得,如果是&木耳属性&而且没有中高端耳机的话,这两台手机的差距基本可以无视了,如果你有好耳机的话,可以参考其他几位童鞋的试用感受。
@JM:试听耳机为FIDELIO X2
主观听感:选择X2的理由是这是一款很容易把前端优缺点放大的耳机,而试听后两款耳机的声音味道都比较足,整体素质并不会相差太远。
先说说MX4 PRO。MX4 PRO的声音会比较柔和,另外声场也很开阔,中频比较暖,能比较好地讨好耳朵,但细听总觉得有点混,缺乏线条感。高频的控制做得也非常好,不会有毛刺感出现。
而回到VIVO上,VIVO调音会比较中性,声场结像都比较靠近耳朵,中高频会比较硬朗,密度也没有MX4 PRO那么酥松。整体来说比较偏中高频,瞬态、解析力都略好于MX4 PRO,但并不算特别耐听。
从上面四位的试听体验看来,一般都会认为MX4 Pro的听感相对更好、而Xplay 3S的素质更高。不过两者的差距已经微乎其微,这从@晓见的反馈中我们也可以看得到。
3 魅族MX4 Pro拍照相关问题
五:MX4 Pro的新算法在夜景环境下到底效果如何?
&Pro夜拍效果噪点低的原因是调低了,但画面亮度完全没有保证了。这也能算是好效果么。。全黑一片的话也是没有噪点的。&
答:MX4 Pro在发布会上说采用了全新的算法,但算法上的区别在评测中却体现得不太明显。笔者于是又重新去拍摄了几组对比样张,希望能够弄清楚MX4 Pro与MX4到底在照片算法上有什么大的区别。MX4 Pro的噪点少真的只是把ISO调低了这么简单么?我们来看看下面两组样张。
MX4 Pro夜景样张(ISO-1600 快门速度1/10s)
MX4 夜景样张(ISO-1354 快门速度1/10s)
夜景样张100%放大截取对比图(上为MX4 Pro 下为MX4)
在上面这组样张中,我们可以看到MX4 Pro的夜景发色明显比MX4更为浓艳,不管是雪佛兰标的黄色还是车身的红色都是MX4 Pro更为讨好眼球。而从细节上看,MX4 Pro虽然细节更好,但锐化的痕迹也很重,我们可以看到MX4 Pro样张上雪佛兰标的边角都出现了大量过渡不自然的色块,这点上MX4虽然更加平滑但也却不够清晰。
至于开头那位网友所说MX4 Pro的噪点更少是因为压低了ISO,但这里MX4的ISO比MX4 Pro更高,达到了1600。所以笔者认为MX4 Pro让人感觉噪点更少的原因在于拉高了对比度使得黑色更黑,自然也就让噪点不那么明显了。
MX4 Pro夜景样张2(ISO-125 快门速度1/25s)
MX4 夜景样张2(ISO-177 快门速度1/33s)
夜景样张对比B(上为MX4 Pro下为MX4)
下面这组样张也同样验证了上述结论。MX4 Pro的发色同样更加浓艳,并且图像锐化程度相比MX4高出许多。总的来说,所谓新算法就是换了一种风格,MX4 Pro的颜色会更加讨喜(当然这也有MX4 Pro屏幕色域较MX4低的原因,毕竟发色要与屏幕显示做一定匹配),而更多的锐化则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了,或许有人喜欢MX4上真实平滑的细节,而有人却更喜欢MX4 Pro上更加&清晰&的细节。
六:MX4 Pro的相机部分还有哪些可以吐槽的地方?
&拍照方面按下快门后还需要让被拍物静止一秒钟吗?&
答:早在MX4工程机评测的时候,我们就发现MX4拍照存在模糊的问题。起初我们认为这是MX4的拍摄速度慢导致的手抖,但后来才发现是照片的预览环节出了问题,需要七八秒才能够载入清晰的照片。MX4从来都没有快门延迟,并且在之后的更新固件中该BUG也被迅速修复了。那么MX4 Pro的拍照部分有没有值得吐槽的地方呢?当然也是有的。
MX4 Pro在照片预览上没有重蹈MX4的覆辙,但是在照片储存上却出现了问题,在拍摄完毕之后需要等待八九秒(有时也是五六秒)的样子才能在图库中看到该张图片。
由于MX4 Pro才刚刚上市,这样的小问题自然也是很正常的,只是希望Flyme团队尽快修复这个BUG,毕竟这确实非常影响体验。
4 魅族MX4 Pro信号与续航相关问题
七:MX4 Pro的信号到底怎么样?
&评测了这么多了,还是没写到MX4 Pro的信号情况。而目前,通话信号仍旧是魅族手机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信号是硬伤,弱信号时连不上,连上了也不能稳定下载,旁边的机子保持1m/s的下载速度。&
答:魅族的信号一直都是魅友关心的头号问题,笔者就曾在MX4发布后不久做过一个信号长测《WIFI与均提升!魅族MX4信号强度测试》,可以看到MX4与MX3对比的话信号是有了长足的进步的。然而许多魅友却更加希望了解到MX4与真正信号好的手机(譬如华为)有多大差距,笔者就趁这次机会将MX4 Pro与华为Mate7做一个对比,均使用卡。测试方法与长测一致,但仅测试空旷地带移动信号,电梯内移动信号以及WIFI信号。
MX4 Pro与华为Mate 7移动信号对比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华为Mate7确实在室外空旷地带较MX4 Pro有些许信号优势,但总体上差别不大。而在电梯内部信号不佳处,两者的信号表现却基本一致。
MX4 Pro与华为Mate 7 WIFI信号对比
而WIFI信号的话差距就稍稍有些大了,华为Mate 7普遍会比MX4 Pro的信号强度高上7到8个dbm。这也就意味着华为Mate 7在相同情况下WIFI强度是MX4 Pro的两到三倍左右。总的来看,MX4 Pro在移动信号方面相较华为Mate 7毫不逊色,但WIFI信号方面确实还有待加强。
十:MX4 Pro为什么不做TF卡拓展功能?
&魅族手机就一大缺点,不能加TF卡,64G要3099,还不知道64G具体什么东东,用便宜的TLC颗粒就显得很不值(相对自家16G的),16G基本上只能凑合用,32G的算够用,偶尔也感觉小,拷些电视剧啥的放上,火车旅途使用!其它感觉挺好的。&
答:如果MX4 Pro采用TF卡拓展的设计,就会产生这两个问题:拓展的TF卡速度性能差,而且质量不可控;TF卡槽会挤占机身内部空间。其中后者一般可以通过工业设计解决,但是前者却会严重影响用户体验,因为无论是应用程序的安装还是运行都和机身存储空间的读写速度息息相关。那么,内置闪存与外置TF卡的速度差别能够有多大呢?
笔者在京东找了两款卖得比较火的16GB TF卡产品,分别为16G Class10与16G UHS-1专业版。其中金士顿产品代表高性价比,而三星产品则代表较高性能,我们来看一下它们与内置闪存的速度对比。
MX4 Pro上的内置闪存速度测试使用的一款叫做A1 SD Bench的测速软件,对自己手机闪存速度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找来测试一下。从表里我们可以看出,TF卡的性价比其实根本就没有手机内置闪存高,并且TF卡的插拔也存在损坏的风险,相较直接焊接在主板上的闪存来说稳定性也差了一截,那为什么不直接购买一个大容量的机型使用呢?
十一:MX4 Pro为什么不做双卡双待?
&我只想说:为什么不支持双卡双待!&
答:魅族不做双卡双待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硬件设计问题(双卡槽占据机身空间);成本上升(需要两组通讯模块与);信号问题(信号之间会造成互相干扰);系统软件开发问题(拨号、、上网等功能都需要重新开发)等等。但如果要做,这些困难也都是可以克服的(如华为Mate 7,IUNI U3等)。那为什么魅族没做呢?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必要。双卡双待本身就只是一个中国特色的小众市场,其成因主要是因为三大制式不同而且携号转网不便。而魅族的主力用户群则是有一定品味的年轻消费人群,这个群体使用的号码都相对固定,不会频繁更换。并且魅族的Flyme系统向来以&极简&闻名,很难想象其拨号、短信、上网、设置见面中出现复杂的双卡切换选项。再加上信号、成本等问题,双卡双待功能对魅族来讲很明显是弊大于利的。
虽然这样说,但魅族有没有可能做双卡双待呢?也是有的。在MX4 Pro发布会后的媒体见面会上,就有媒体问过李楠这个问题,而李楠的回答是&一点都不急,一起皆有可能&。笔者相信以魅族目前多机型的开放姿态,也是很有可能开发出某一款机型去占领双卡双待市场的,只不过该机型的定位可能不会太高就是了。
十二:MX4 Pro的电源键为什么仍放在顶部,有什么解决方案?
&死穴在上方的HOME键!!!!!!!&
答:随着屏幕的加大,侧边电源按键的设计确实得到了许多用户的喜爱。特别是今年 6也同样采用了这种设计,更是将侧边电源键的浪潮推向顶峰。至于MX4 Pro为什么没有采用侧边电源键设计,笔者只能猜想是魅族目前还不认为这样做的收益会大于修改MX系列模具的成本(MX系列历来都是把电源键放在顶部)。而关于顶部电源键解锁困难的问题,也是有软件层面的解决方案的。
既然MX4 Pro此次采用了指纹识别的解锁方案,那么同时使用HOME键进行锁屏自然也是符合直觉的了。笔者推荐将辅助功能列表中的&长按HOME键&设置为&关闭屏幕&,那么此时解锁与锁屏就都是使用大拇指按压HOME键来操作了。笔者甚至觉得这样的方案甚至会比侧面电源键来得更加直观方便。
十三:魅族为什么要做悬浮球?
&其他机型都能够实现任意界面任意位置全屏下拉悬停,为毛魅族要弄个悬浮球下拉?这不是脱裤子放屁吗?&
答:笔者在评测中已经提到,Flyme 4.1新加入的悬浮球就是为了解决此前Flyme中&残废&的下拉悬停功能。而魅族采用悬浮球的解决方案,原因大致有两个:第一是实现成本低,速度快;第二是可以规避专利风险。
关于第一点,由于Flyme发展到今时今日已经是一个比较完备的操作系统,系统内的交互方式(点按、长按、滑动等)都已经分配得差不多了。如果想要重新定义系统本身的交互来实现全局&悬停&功能的话,且不说原有交互功能如何安排,改变消费者本身的交互惯性就是一个大问题。所以魅族宁愿用&悬浮球&这么一个新的APP来代替系统层面的交互,不仅技术上容易实现,用户适应新功能也是比改变原有习惯要来得快的。
其次,目前比较&直觉&的系统层面&悬停&交互大多都已申请了专利(如Smartisan OS与iOS的&悬停&机制)。假如魅族要实现相同的&系统级悬停效果&,就要规避掉已有的这些专利实现方式,重新想出新的&规则&,这也势必耗时良久,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拿出来的。
不过这样的解决方案也不远了。发布会后魅族Flyme负责人杨颜就曾透露说魅族已经在找到一种&很酷的解决方案&,并且认为这种交互方式将&大有前途&。至于这种新交互方式到底是什么?我们就要期待下次的魅族发布会了。
& &来源:pconline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中国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支持作者观点
反对作者观点
本文关键字: 18, 4, 3, 18, 1, 9, 1, 1, 8, 7, 1, 1, 5, 1, 2, 2, 1, 2, 1, 1,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Copyright&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荧通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南方广告业务部: 021-51142 E-mail:
北方广告业务部: 010-33977 E-mail:shixinqi@
编辑部联系: 021-51142 E-mail:editor@服务热线: 021-511426英寸屏海思八核4G双卡 华为Mate7评测[图]
6英寸屏海思八核4G双卡 华为Mate7评测[图]
拍照样张(点击可查看大图)
另外,Mate7样张的色彩还原准确,没有出现明显的偏色或者颜色溢出问题,真实还原景物的原貌。而且,白平衡表现也同样出色,远处天空能看出深蓝到浅蓝的变化,没有出现偏红、泛黄的情况。
拍照样张(点击可查看大图)
拍照样张(点击可查看大图)
100%放大效果图
近景和微距表现同样令人满意,即使放大到100%,依旧可以看到花瓣和花蕊的纹路脉络。在使用过程中,Mate7拍照操作简单,自动对焦的结果基本准确,免去了频繁手动对焦的麻烦。
网络/续航/总结
最后,我们来看几个比较实际的问题,在采用了全金属后盖之后,Mate7的信号和网络究竟如何?6英寸+八核处理器的配置,续航能力又怎样呢?
华为Mate7采用了Cat6LTE网络连接技术,提供300Mbps的下载速率,就自身来说,其网络硬件基础绝对算得上顶级。为了应对金属外壳带来的干扰,华为技术团队对内部天线进 行了改造和优化,内部压缩天线体积的同时保证了通话质量,而且尽量减少天线出现在外壳和中框上。另外,Mate7支持双卡双待,而且两个卡槽均支持4G网 络,其中一个SIM卡槽还可以用来放置TF扩展卡。
至于续航方面,华为采用了增大电池容量的解决方案。然而,这并不是放一块大电池那么简单,为了保证机身的美观、纤薄,同时为了控制重量,华为工 程师在研发时将主板和天线的体积尽量压缩,为电池留出空间。从实际使用来看,华为Mate7内置的4100mAh大电池确实表现不俗,重度使用一天没问 题,中度使用的话可以坚持一天半左右。
评测总结:作为华为Mate系列全新旗舰,Mate7在硬件、性能、体验上的提升确实如它型号一样,有着非 常大的跨度。当然,对于消费者来说,这种变化最直观的还是来自于体验。全金属外壳更富质感,上手之后也更加牢固;6英寸的超大屏幕配合超窄边框,让视觉更 为舒适;EMUI 3.0增加的亲情关怀,让智能手机变得不那么冷冰冰,成为用户与家人沟通互助的桥梁。总体来看,Mate7的综合实力丝毫不输于其他在售高端机,从它身上 我们也看到了中国手机厂商的进步和变化。而且,在价格方面,它也较Note4更有优势,如果您也想购买一款巨屏手机,不妨关注一下它。
编 辑:章芳
&&&&&&&&&&&&[7]&&&&
苹果公司终于承认,该公司员工可以通过一项未曾公开的技术获..
CCTIME推荐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比特客户端
您的位置:
详解大数据
详解大数据
详解大数据
详解大数据
魅族MX4 Pro评测:比肩华为Mate7 剑指小米5?;
关键字:MX4 Pro iPhone 6
 两个多月前,我们用“性价比接近完美”来评价魅族MX4,毫无疑问,MX4是魅族所有产品中最具“攻击性”的一款。而今天,我们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带来了魅族MX4升级版本MX4 Pro的正式评测,魅族在发布时对这个“Pro”作了自己的解读,这不是对MX4的简单升级,也不是纯粹的堆硬件参数,而是要重新定义“最佳”的标准。
  魅族这次做到了吗?本文不会给你直接的答案,只是想要为你还原最真实的MX4 Pro。
  下面我们来MX4 Pro的详细参数:
  以下测试使用的是MX4黑色版与MX4 Pro黑色版,系统版本分别为Flyme 4.04A与Flyme OS 4.1A)
  首先,我们仍然要从MX4 Pro的外观开始说起。粗粗一看,MX4 Pro除了因为不得不替换的方形Home键,其余部分基本与MX4如出一辙。但如果说MX4 Pro和MX4长得完全一样,也不尽然。笔者挑出了五个MX4 Pro与MX4设计不同之处,以这个角度去看MX4 Pro在外观上的变化。
  一:机身及屏幕更大
  MX4 Pro除配备了更大的屏幕之外,也同时在机身内塞入了指纹识别、独立音频电路等MX4上没有的模块,自然整个机身会相对于MX4更大一些。从参数来看,MX4 Pro机身相比MX4仅宽了1.8mm、长了6.1mm、重了11g,可以说控制得非常好。我们制作了一张MX4 Pro与MX4的机身对比图,让大家可以十分直观得了解它们的大小关系。
  MX4 Pro与MX4大小对比图
  总的来讲,MX4 Pro只比MX4稍大,单手操作感与握持感与MX4没有很大区别。而这稍大的机身换来了更好的屏幕、指纹识别、独立音频电路等一众升级,整体来看还是非常值得的。
  二:金属边框截面变大
  另外一个从正面就能看到的变化时,MX4 Pro的“钻石切边截面”会比MX4的更宽。
  MX4 Pro相比MX4的边框切面更宽
  钻石切边截面变宽除了让MX4 Pro的正面看起来比MX4更具金属与阳刚之气外,在工业设计上也有其不可或缺的作用。MX4 Pro由于采用了的超高分辨率,其屏幕排线上的设计压力也相较MX4更大,这就让MX4 Pro无法做到如MX4一样2.6mm的窄边框。更宽的金属边框除了能够更好地保护屏幕,让MX4 Pro的抗摔性能更好之外,也同时在视觉上使MX4 Pro的窄边框与MX4近乎一致。
  三:背部弧度更为圆润
  上面虽然提到MX4 Pro由于机身大小、等参数与MX4接近使其手感也十分接近,但是上手之后仍然会有细微的差别,编辑部的同事体验之后也纷纷表示觉得“MX4要更厚”一些。但从实际参数上来看,MX4 Pro仅仅比MX4厚了0.1mm,照理说不应该会感觉如此明显。最后,我们发现这种感觉的源头是因为MX4 Pro的后壳曲线经过调整的缘故。
  MX4 Pro后壳弧度更为圆润(左为MX4,右为MX4 Pro)
  MX4 Pro与MX4后壳弧度对比图
  正是由于MX4 Pro背部弧度的这一点点变化,让MX4 Pro较MX4更为贴合手掌,但摸起来也显得更厚一些,但其实MX4 Pro是并没有比MX4厚多少的。至于为什么MX4 Pro的后腰曲线会调整?笔者猜想也许是因为新增模块的电路设计压力所致,毕竟经过调整后的背壳会拥有更大的设计余量。
  四:摄像头更为突出
  MX4 Pro的背面除了后壳腰线有变化之外,另外一点就是摄像头的变化了。
  MX4 Pro的摄像头包边更宽
  与此前的屏幕边框一样,MX4 Pro的摄像头包边一眼看上去也比MX4要更宽一些,这样设计的原因很可能就是MX4 Pro摄像头上新增的蓝宝石镜片,毕竟蓝宝石虽然耐磨但却不经摔,更宽的包边能够更好得保护好这块镜片。但这还没有完,如果你仔细用手去摸两个摄像头的话,你会发现MX4 Pro的摄像头会比MX4稍微更凸起一点儿。
  MX4 Pro比MX4的摄像头更为突出
  如果不是用手去触摸的话,这样微小的差距基本上用肉眼是无法辨别的。如果再加上MX4 Pro相比MX4厚的那0.1mm,我们就能够看出MX4 Pro的后置摄像头模组是比MX4更厚了一些,这或许就是加入蓝宝石镜片所带来的副作用吧。不过魅族将这个副作用解决得十分漂亮,不仔细看的话基本发现不了,所以大家也不必太在意就是了。
 五:“小白圈”触控键修改为圆角矩形实体键
  Home键的设计可以说是MX4 Pro与MX4最大的不同之处了,这也是最早泄露出来的MX4 Pro特征之一。从根上来讲,这个现在看上去很漂亮的Home键应该算是魅族与汇顶科技(魅族的模块供应商)的共同作品,而从目前在外观上看到的效果来说,可以说非常完美。
  魅族MX4 Pro与MX4 Home键对比
  笔者在这里就不仔细介绍关于这个Home键的详细信息了,这块内容会放在接下来的指纹识别中单独进行分析。这个圆角矩形的模块是凹下去的,边缘也是所谓的“钻石切边”,底下的蓝宝石盖板比机身正面颜色稍浅。整体效果与此前魅族标志性的小白圈相比,可以说是各有千秋。小白圈更“骷拧薄⒏嵘瘛⒏∏逍拢欢碌Home键则更“”、更硬朗、更英气。
  从外观上来看,MX4 Pro用更多的金属包边元素突显了其硬朗的风格,更加圆润的背部腰线再加上圆角矩形Home键的修饰,使得MX4 Pro显得比MX4更加“男人”。也怪不得魅族官网对于MX4 Pro的设计总结是“硬朗至简”,现在看来确实是那么个意思。
  关于MX4 Pro的呼吸灯
  MX4 Pro由于没有了小白圈的设计,所以原先“附加”在小白圈上的呼吸灯自然也就没有了,也难怪大家都关心MX4 Pro的呼吸灯还在不在。笔者很郑重地告诉大家,呼吸灯还在,只不过换了个位置放而已。MX4 Pro的呼吸灯由原来的Home键位置移到了机身正面上方听筒的旁边,所以现在MX4 Pro听筒右侧从左往右分别是距离感应器、光感应器与呼吸灯。
  MX4 Pro的呼吸灯移到了光感应器旁边
  首款正面按压式指纹识别
  指纹识别
  魅族将MX4 Pro上搭载的指纹识别系统命名为mTouch,相关支付体系被命名为mPay。懂的人自然知道这是在“致敬”,当然这也和苹果的相关在市场上认可度非常高有关。但魅族号称“与 6/6 Plus一样”的指纹识别技术究竟效果如何呢?我们首先来市面上其他常见的指纹解决方案:
  如表上列举的,市面上主要有正面接触、背面接触、正面滑动、背面滑动等四种解决方案。就用户体验来讲,市场上普遍认为接触式会优于滑动式,而正面方案会比背面方案更加直观,而苹果将接触式指纹识别模块集成至正面HOME按键的所谓“正面按压式”就成了指纹识别技术的标杆方案。但苹果所采用的AuthenTec公司方案具有排他协议(苹果收购了这家公司),所以紧随其后三星等品牌才不得不采用体验稍差的滑动式解决方案。
  为什么魅族能够做到“第一家正面按压式”?
  直到发布一年后的今天,市面上的指纹识别方案才逐渐从滑动式过渡到接触式,直到魅族MX4 Pro的出现才终于有了第二款将接触式指纹识别方案集成至HOME按键的手机,那么魅族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我们先来看看下边这张图。
  Mate7、MX4 Pro、iPhone 6下巴对比图
  一:指纹模块与机身下巴的适配问题
  如果要做成正面按压式的指纹识别,那么首要问题就是将指纹识别模块放入机身下巴处,那么下巴越窄则工业设计压力越大。所以我们能够看到华为Mate7的压力是最大的,紧随其后的是MX4与苹果。然后,我们就要考虑指纹识别传感器模块(Sensor)的大小了,Sensor越小则越容易放到下巴上。
  而根据我们到的资料,华为Mate7使用的是FPC 1020方案、MX4 Pro使用的是汇顶科技GF66X8方案、而iPhone 6则使用的是AuthenTec方案,三家的Sensor大小依次是FPC 1020>AuthenTec>GF66X8。所以华为摊上了最大的Sensor方案与最窄的下巴,自然是没办法做到正面(当然这也是“人存原理”,Mate7如此窄的下巴也正是因为正面没有指纹识别模块才能做成这样,如果将指纹识别做到正面的话,Mate7的下巴很可能比MX4 Pro与iPhone 6都要更宽了)。
  而据魅族工程师透露,魅族目前看似完mTouch方案也正是因为没有采用汇顶的现成方案(主要原因是原有方案封装体积过大),而是与汇顶一起极力缩小原有方案的大小,最后经过半年左右的努力,才将缩小后的指纹识别模块放入了MX4 Pro当中。
  二:系统交互要留出物理HOME键的位置
  而除了封装体积与下巴的适配问题之外,魅族的另一大优势则是有保留物理HOME键的传统。虽然魅族HOME键的物理形态经历了从“圆角矩形”―“小白球”―“小白圈”―“圆角矩形”的变化,但Flyme整体的交互逻辑还是有Home键的位置的,这也是将指纹识别模块集成至正面HOME键的条件之一。
  由于倡导的安卓标准是虚拟按键,这就导致市面上拥有物理HOME按键机型的厂商并不多。如果这些厂商仅因为指纹识别的就在正面加上其此前并不熟悉的物理HOME按键,且不说硬件方面需要重新寻找供应商合作适配,软件交互上也要大改。这些成本都会是显而易见的,所以要做正面按压式指纹识别这些也是需要考虑的成本之一。而魅族正好就是少有的满足了第二个条件,并且努力达成了第一个条件的厂商,“安卓第一家”的美誉花落它家自然也就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了。
  MX4 Pro与iPhone指纹对比测试
  一:指纹识别速度测试
  既然魅族花了这么多功夫,我们自然也要实际测试一下。虽然魅族已经给出了360°、0.5秒响应的技术标准,并且识别精度为508PPI,甚至高过苹果TouchID的500PPI,但这些都只是纸面上的数据,实际的识别效果还与算法等诸多因素有关。所以下面我们分别对这两款机型在亮屏、熄屏两种状态下的指纹识别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如下:
  经过测试我们可以看到,MX4 Pro与iPhone 6在识别速度上可谓是不相上下。虽然MX4 Pro的解锁动画在慢动作视频中比iPhone 6要稍慢一些,但这种差别转化成实际体验时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另外在体验上的区别是,MX4 Pro由于是矩形的HOME键设计,并不能像iPhone 6圆形那样贴合手指,所以按压手感还是有一定差距。那么魅族为什么不做成圆形的HOME键呢?(汇顶是具有圆形指纹模块的方案的)相信也是有其他的考量在里面,不知道在下一代梦想系列机型中笔者是否能看到圆形HOME键。
  二:指纹识别录入体验
  除了指纹识别速度之外,指纹录入体验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环。我们同样也录制了iPhone 6与MX4 Pro录入指纹的对比视频,供大家参考:
  iPhone 6与MX4 Pro的指纹录入速度基本相当,只不过iPhone采用了两轮录入的方式略有不同。
  矩形HOME键替换“小白圈”带来的交互变化
  在测试MX4 Pro的时候,我们明显发现了MX4 Pro与MX4的不同之处,也就是HOME键替换带来的交互变化。MX4 Pro的指纹识别模块虽然也集成了MX4上经典小白圈的触控功能,可以实现“上滑返回”。但是由于新的矩形按键区域是“下凹”的,并且周围有一圈金属切边,向上滑的时候就会明显感觉到不够,所以这个在MX4上体验很好的交互会在MX4 Pro上显得有些“水土不服”。
  建议将主键触摸响应设置为“返回上一级”
  但是MX4 Pro上有一个更好的返回解决方案,就是直接触摸HOME键(不按下是返回,按下是回到主页)。这个交互能够实现是因为MX4 Pro的“辅助功能”中多了一项“主键触摸响应”,可以将其设置为“返回”或是“回到主页”。虽然现在“上滑返回”的交互仍然存在,在笔者建议还是照上述设置为“触摸返回”更适合现在的HOME键。
 分辨率创新高的2K+屏幕
  2K+屏幕
  魅族MX4 Pro配备了一块5.5英寸触摸显示屏,分辨率为像素,成为全球屏幕分辨率最高的,没有之一。同时,这也令MX4 Pro拥有高达546PPI的像素密度,得益于高分辨率和高PPI,MX4 Pro才得以拥有“超2K屏”的显示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MX4 Pro与MX4一样都是采用和JDI提供的定制屏幕,也采用了Nega负显液晶显示技术,然而魅族却为MX4 Pro重新定制了一块与MX4并不相同的屏幕,不仅仅尺寸有一些差别,还在以下三个方面存在细微差异:
  色域不同:MX4为85%,MX4 Pro为72%,前者较高,后者较低;
  最高亮度不同:MX4为500cd/m2,MX4 Pro为450cd/m2,前者较高,后者较低;
  对比度不同:MX4为1100:1,MX4 Pro为1500:1,前者较低,后者较高。
  就决定屏幕显示效果的关键参数――色域和亮度来讲,MX4 Pro的屏幕理论上比MX4显示素质低,这就是为什么同时看两款的屏幕时觉得MX4屏幕还鲜艳一些的原因。这主要是因为MX4 Pro通过降低色域和亮度的方式,来达到与MX4屏幕差不多的功耗控制,其间的画质损耗刚好用来抵消了屏幕大小的功耗差别。
  MX4 Pro屏幕边框对比MX4
  据官方资料,MX4 Pro的屏占比是76.5%,略低于MX4的79%,不过,两款手机都保持了仅2.8mm的窄边框,这个窄边框的距离是从屏幕边缘到侧边框边缘的宽度总和。魅族自从MX2开始就一直在“窄边框”上一路狂奔,至今少有对手超越。其实如果不算上边框的话,MX4 Pro的边框要比MX4宽一些,因为屏幕需要更多保护空间,不过MX4 Pro的金属切边经过了特殊打磨,所以在最终的视觉效果上,两款手机实现了一致。
  就像素密度而言,416PPI相对于546PPI看上去差别巨大,然而因为两者均超过了人眼视网膜所能识别的标准,就算100%放大之后,也难以分辨屏幕像素点,必须借助显微镜或高精度的微距镜才能表现出屏幕的细腻差别。我们认为,MX4 Pro和MX4的屏幕显示效果非常优秀,实际肉眼所见差别并不大。
  为了验证屏幕对于颜色准确度的控制,我们还进行了红绿蓝三原色还原的对比测试,三款参与对比的分别是魅族MX4 Pro、MX4和 6,测试结果如上图。测试发现,三款手机对三原色的表现差异不大,也就是说,MX4 Pro的屏幕颜色可以媲美iPhone 6了。
  最后在实际显示对比效果图中,我们仅对同样为16:10比例的魅族MX4 Pro和MX4对比。虽然存在一定的视觉误差,但是两款手机的屏幕实际显示效果也显而易见,MX4 Pro看上去鲜艳,而MX4看上去则比较浓郁,正好反映了两款手机在NTSC色域上的微妙差别。还有一个测试屏幕差异的方法,就是用这两款手机拍摄的时候,也很容易发现MX4的屏幕画面似乎比MX4 Pro还艳丽一些。
  全新算法加持的前后摄像头
  摄像头对比
  与MX4一样,MX4 Pro在硬件上采用与之相同的微单级感光,1/2.3英寸超大感光单元,单个像素面积达到1.2um,有效像素达到2070万像素,这颗IMX220摄像头是目前索尼为移动设备开发的最高端的摄像头模组,它也被用在索尼自家的Xperia Z系列旗舰上。
  MX4 Pro摄像头(左)对比MX4
  与MX4不同的地方在于,虽然CMOS、镜片和双色温闪光灯都没有改变,但是魅族为MX4 Pro定制了蓝宝石保护玻璃和新的摄像头保护环,上图左边就是MX4 Pro的摄像头组件。相比MX4,MX4 Pro的蓝宝石玻璃镜片成本更加昂贵,这块保护玻璃甚至比 6使用的蓝宝石保护玻璃还大。
  MX4 Pro拍照界面
  MX4 Pro的拍照界面与MX4一致,Flyme 4.1也并没有过多地对相机有大量的优化。在主界面左右滑动可以切换各种拍照模式,其中包括:自动、手动、美颜、全景、光场、夜景、扫码、慢镜头、微距等,基本上目前市面上的所有功能都已经集于一身。手动模式还支持调节快门速度、、曝光补偿,甚至还可以手动调节焦距。闪光灯方面,由两枚不同色温的闪光灯组成,高色温闪光灯为5500k,低色温闪光灯为2200K,它们并非简单地串行,而是分开两路供电,由算法单独控制。
  下面不如来欣赏一组实拍样张。
  MX4 Pro样张
  MX4样张
  MX4 Pro近景样张对比MX4
 在近景样张对比测试中,使用同样角度拍摄同样画幅的图像时,我们发现MX4 Pro的锐利度要好于MX4,但是涂抹也比较明显。
  MX4 Pro样张
  MX4样张
  MX4 Pro中景样张对比MX4
  在中景样张测试中,我们主要测试了暗部细节的保留程度。很明显,MX4 Pro和MX4之间的差距一下子就被拉大了,MX4 Pro居然能识别出树上的花儿并保留到照片里面,而MX4则看不清晰了。
  MX4 Pro夜景样张
  MX4夜景样张
  夜景样张测试中,MX4 Pro继续以压倒性的优势胜出,不仅噪点控制比MX4好,而且颜色表现也更真实。
  更多样张对比赏析
 MX4更多拍摄样张
  MX4 Pro更多拍摄样张
  前置相机
  另外,MX4 Pro更强大的相机还体现在前置相机,直接从MX4的200万像素升级为500万像素,像素颗粒大至1.4μm,配合F/2.2 光圈和Face AE面部亮度自动增强技术,即使光线昏暗,自拍画面也能做到清晰明亮。此外,MX4 Pro前置相机还拥有84.4°广角拍摄能力,以及FotoNation美颜算法,让用户只要轻轻一点就可以拍出漂亮的自拍照。
  从前置样张来看,MX4 Pro的广角明显更广,能够容纳更多的景物。而我们也能够看到,第一张人像的脸部肌肤明显更加白皙透亮,相信这也是Face AE面部亮度自动增强技术所达到的效果。总的来讲MX4 Pro的前置确实较MX4上了一个档次。
  HIFI回归:Retina Sound
  回归音乐
  魅族宣布凭借MX4 Pro回归音乐路,不过其并没有如外界猜测一样推出音乐播放设备,而是在MX4 Pro这款全能旗舰中加入了HiFi音乐能力,配备了独立的音频解码。魅族最早是做MP3音乐播放器而成名的,眼看在领域,各厂商都玩起了HiFi,这次回归也变得理所当然,因为魅族MX4 Pro是承载了魅族希望的一款全能的旗舰手机。
  发布会上,魅族对于MX4 Pro作了很大篇幅的专业性讲解,而归纳起来其实就分为软硬两方面。软:音乐库的建设,无损音乐和高码率音乐的持续更新,音频系统优化;硬:ESS ES9018K2M解码器芯片、TI OPA1612运放芯片、并在手机中采用了全对称架构无源滤波技术、低噪与高动态、解析力提高。
  魅族一直对于有着特别的喜好,其中一个原因在于三星芯片在多媒体能力方面更加适合魅族。高通平台在一体化的多媒体能力较弱,虽然高通平台上,vivo等厂商已经成功突破,也能加上独立音频芯片,令其拥有HiFi音乐能力,但是魅族仍然更倾向于在自己的旗舰中用自己最顺手的芯片平台,或许搭建与调试HiFi起来更加。
  MX4 Pro的HiFi音乐系统
  Retina Sound
  定义了视网膜屏幕(Retina Display),而魅族则把它们做的定义为Retina Sound,显然它们对其HiFi音乐能力有足够的信心。过多的音频硬件这里就不赘述,简而言之,ESS ES9018K2M解码器+TI OPA1612运放芯片成为MX4 Pro的音频解码组合。ES9018K2M拥有业界的信噪比,官方宣称为127dB。实时信噪比越高,背景噪声就越小,声音也更纯净。配合123dB的动态范围,细节解析力更加。此外魅族还利用两颗薄膜电容和多颗高精度低温漂低噪声,用无源滤波的方式将数码噪声过滤。
  信噪比与动态范围
  我们所说的信噪比,即SNR(Signal to Noise Ratio),又称为讯噪比。它在图像与音乐方面都有各自的,简单便是指音频放大器的输出信号的电压与同时输出的噪声电压的比,常常用分贝数表示 (dB)。一般来说,信噪比越大,说明混在信号里的噪声越小,声音回放的音质量越高,否则相反。信噪比一般不应该低于70dB,高保真音箱的信噪比应达到110dB以上。
  动态范围指的是听觉范围,这个是有一个区间。我们从比较舒适的纯音区间到不舒适的噪声区间,例如一个正常人听音区间为0dB SPL,不适区间为120dB SPL,则他的动态范围为120dB。动态范围因人而异,对响声的敏感程度也是不同的。因此厂商在动态范围方面也作出了很多努力,对于小声音,适当将其放大;对于大声音,放大的声量适度而控制响度。这样,人听小的声音也可以清晰,大声音而不会觉得不舒适感觉太吵。
  OPA1612是一颗素质不错的运放,在低电压下也有不错的稳定性。其在1Hz到80KHz都令声音保持在120dB的高动态,这表示在100KHz以前它的解析力并没有衰减,失真情况得到控制,低中高频段都有着不错的表现。
  解析力对比
  在1KHz-100KHz的高频区间,OAA1612的解析力仍然稳定在120dB,并没有明显的衰减。
  音乐库
  高低增益开关(自适配)
  这个组合确实令MX4 Pro拥有了HiFi音乐的资本,其与同拥有HiFi能力的一众相比还可以接受,如vivo等机型,不过对比起发烧圈里的HiFIMAN等发烧设备还是不太靠谱。首先两者在售价上已经有一定的距离,同时受众也不尽相同,而把关注点放在音乐解码能力上,手机里面有限的空间体积仍然是音乐解码系统的受限因素,至少暂时手机的HiFI能力还不能与这些发烧级的设备所比较。不过魅族MX4 Pro相比一些仅用软件调音的手机来说,这个回归音乐的方式是有足够的诚意。
  客观数据分析
  我们打造了一个简单的音频测试平台,以此检验魅族MX4 Pro的音乐客观数据。当中必然会受到声卡本身素质、测试音频、音频线材等多方面的影响,测试的数据仅作一个量化的对比,结果会与专业的测试设备有出入。直接看图表数据分析。
  一:频率响应
  频率响应此项测试曲线越逼近0dB越好,也就是说线越直频率响应就越好。频率响应是对设备转换器频率响应能力的一个评价标准。人耳对声音的接收范围是20Hz-20KHz,因此音频设备在这个范围内音频信号始终要保持成直线式的响应效果。如果突起(功率增益)或下滑(功率衰减)都是失真的表现。
  整个频段,其基本维持在一直线,而且接近0dB,表现不错。
  二:平底噪声
  平底噪声(Noise level)是指因为播放器本身的原因而给输出信号中增添的多余信号,与系统的电路设计、抗干扰能力、以及前后级隔离度等都有直接关系。在测试中图形位置越低,振幅越小,成绩也就越好。
  可以看到,频响曲线的振幅都维持在较小的幅度,同时维持在较低的位置,不超过120dB。
  三:动态范围
  动态范围(Dynamic range)是指播放设备最小信号和最大信号之间的幅度差,差别越大,动态范围就越大,这样播放出的信号既非常细微,又能表现出非宏大的场面。一般而言,播放设备的本底噪音水平越低,相应的动态范围就越大,播放性能越高,反之亦然。
  在1000Hz出现峰值,而其余部分则维持较高的动态能力,属于优秀水平。
  主观听感
  我们考虑到需要更加接近日常人们听音的习惯,并没有加入与耳放平台方面的对比,而且耳机器材方面EP21 HD。测试曲目部分采用APE格式CD音轨,同时也直接通过内置播放器的在线音乐平台收听高品质的MP3曲目。
  MX4 Pro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清新亮丽,并没有轰头的低频感。中频人声在低频开来的衔接显得比较到位,舒适,人声靠前而不会让低频掩盖,对于人声细节处理比较细腻,中高频的衔接同样是比较柔顺,不过缺少一些细节尾音表现。
  声音的整体风格便突出对“Hi-Fi”的理解,尽量把声音原味回放,不加音染。其人声主要考验中频解析力的强弱,中频方面足够表现出令人欢喜的感觉,优美、轻柔而且清晰可听,充分把Olivia天籁之声表露无遗,同时声音还是相当厚实,可惜声音还不够透亮,缺少了一丝刺入骨髓的毒性。高频延伸做得不错,中频的衔接还是非常自然,纤细感能让你如痴如醉地沉入于高频圆润、不刺耳的动听声之中。耳机层次感做得不错,在Olivia的《等等》曲目中,中段的人声和音能够清晰,轻柔分辨出来,没有抢过主音的份,起到很好的衬托作用。
  听感对比vivo Xplay 3S
  vivo Xplay3S配上XE800这个组合与MX4 Pro配EP21 HD相比较下,整体风格上两者是有一点类似的,那便是对于中高频的细节解析都力求做好,而不是一味的轰头下沉。不过说起差别,Xplay3S三频的衔接并没有MX4 Pro自然,不过其在声场的营造、鼓点的力度都要表现较好,而MX4 Pro则在中高频人声细节上更加入肉,感觉一丝换气的声音都能被呈现。
  当然Xplay3S本身在三频方面已经很平均,配上XE800后,虽然没有浓重的低频量感,但是整体控制得当,没有过重、过轻和过刺,适当的下沉、厚实的人声与纤细而不刺的高音。MX4 Pro与EP21 HD的搭配极致把声音的细节呈现,一些轻音乐、人声作品能够把其强大的解析力发挥出来,不过对于那些动感韵律感较强的舞曲之类,这就不是它的强项。总体上Xplay3S与XE800的搭配的音乐适应面要稍微比MX4 Pro搭EP21 HD要宽广。
  当然后者搭配上另外的耳机将会有不同的效果,而且因为MX4 Pro采用了高低增益的开关设计,使其耳机放大器没有串联,保持低阻抗,能够更好的推动不同耳机,能够根据耳机自适应不同阻抗和灵敏度的耳机,更好推动耳机设备。而且XE800的售价可是799元,对129元的EP21HD可以算是“欺负”了,这样的搭配都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可想而知MX4 Pro的音频部分确实是下了功夫了。
  续航、发热及性能对比测试
  20nm真八核
  魅族MX4 Pro配备了三星的真八核Exynos 5430,采用了20nm的HKMG制程,单位面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更多。理论上利用更先进的制程,其发热量将会有效降低。Exynos 5430为4个A15+4个A7核心组合而来,采用big.LITTLE架构,能够八核全开,而没有采用前期的簇设计。方面为Mali T628 MP6/600MHz图形,配备3GB双通道LPDDR3内存,同时芯片还集成了二代Sense Hub,能够降低运动等传感器的能耗。
  魅族MX4 Pro系统信息
  对于跑分等性能测试,我们直接通过表格直观与MX4对比起来:
  从表格当中我们可以看到,MX4 Pro的最高性能虽然没有MX4那样分数“爆表”,但也维持了一个较高的水准。并且MX4 Pro的单核性能相对较好,总体较MX4来得更加均衡。
  续航发热测试
  魅族MX4 Pro对比MX4在电池容量上要多出250mAh,前者3350mAh,后者3100mAh。两者在硬件平台上也有改变,接下来直接来两者在充电时间、续航和发热方面的表现。
  从实际的续航测试当中,可以看到两者虽然电池容量有所差距,但是量不大。MX4 Pro与MX4两者的充电速度属于正常水平,并没有“快速充电类技术”加成,基本在2小时30分钟都能充好,大约半小时能充个20%左右。不过极限测试中可以看到一些两者平台的特性,运行大型游下,MX4的续航时间要比Pro短,这说明在游戏高负荷下,Pro的20nm制程能有效降低功耗;连续看高清电影的时 候,只需要出动A7功耗较低的核心,MX4要比Pro更加省电。整体来看,日常使用起来,两者的续航能力相当。
  发热对比中,每项测试之间我们间隔若干分钟待冷却(室内温度约20摄氏度)。一起看看具体的成绩。
  通过热能探测器测得两者在各个项目的温度差距不大,握持的手感上,Pro要相对热一些。MX4 Pro虽然采用了20nm的工艺,但是在发热量上要比MX4弱一点,MTK平台的低功耗还是有一定的实力。不过两者日常使用的温度控制是在舒适范围之内,温度也在1-2度的差距之间,可接受的范围。
  网络、Flyme新功能以及总结
  网络支持
  网络支持度方面,魅族MX4 Pro能够支持/移动的双,意味着联通/移动的2G//4G都能够无压力支持,同时TD-LTE网络下理论最高速率去到100Mbps,而 FDD-LTE更是达到150Mbps,属于LTE Cat.4等级。
  4G语音采用CSFB
  用户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便是魅族MX4 Pro采用的是SGLTE(双待机)还是CSFB,经测试证实其采用了待机功率想对更低的CSFB(语音回落)。使用网络的时候,通话会回落到2G网络,不能进行网络连接(可连接),而使用网络即回落到3G网络,由于网络能够进行语音和数据的双发,因此通话的时候仍然可以连接3G网络。
  智能壁纸
  Flyme 4.1提供了一项新的智能壁纸功能,该功能可以将一张清晰的壁纸“毛玻璃化“,这样一来就能够很好得适应满是图标的桌面了。
  左为壁纸“毛玻璃化”过程,右为实际的显示效果图
  悬浮球
  而悬浮球就是Flyme 4.1上笔者认为非常有亮点的功能了。该功能可以实现全屏下拉悬停、返回、应用切换等多项功能。
  笔者曾经在《下拉悬停哪家强?魅族/锤子/三国混战》中提到Flyme曾经的下拉悬停机制是比较失败的,但这次Flyme 4.1的悬浮球功能可以说就弥补了这个缺憾,能够实现任意屏的全局下拉悬停,相信这也是许多魅友满心期待的吧。
  选购建议
  相信完整看完这篇评测的朋友应该对MX4 Pro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印象――这是魅族一次性把MX4上没有放完的大招放完而产生的作品,因为无论从任何角度看,MX4 Pro都将MX4身上所具有的缺憾补全了,而这个“补全”的代价却仅仅只需要700元。700元可以买到mTouch与mPay;可以买到Retina Sound;可以买到更好的屏幕、SoC、相机算法、更大内存、更好的系统体验,这实在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不过笔者在最后还是要给大家泼下一盆冷水,MX4 Pro在今年年底的产能基本上是很难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就如MX4在上市两个月之后依然供不应求,MX4 Pro在短时间内自然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按照目前的产能爬坡速度,MX4 Pro最快也要明年一月份才能正常供货,所以心急的朋友们可能还要等一阵子。不过以MX4 Pro的整体素质来看,即使是在明年一二月份的新机潮来临之后,2499的售价也依然是鹤立鸡群,所以到那时候能买到的话,就赶快下手吧。
[ 责任编辑:df ]
本届云博会的主要内容包括展览展…
甲骨文的云战略已经完成第一阶段…
软件信息化周刊
比特软件信息化周刊提供以数据库、操作系统和管理软件为重点的全面软件信息化产业热点、应用方案推荐、实用技巧分享等。以最新的软件资讯,最新的软件技巧,最新的软件与服务业内动态来为IT用户找到软捷径。
商务办公周刊
比特商务周刊是一个及行业资讯、深度分析、企业导购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周刊。其中,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合力打造的比特实验室可以为商业用户提供最权威的采购指南。是企业用户不可缺少的智选周刊!
比特网络周刊向企业网管员以及网络技术和产品使用者提供关于网络产业动态、技术热点、组网、建网、网络管理、网络运维等最新技术和实用技巧,帮助网管答疑解惑,成为网管好帮手。
服务器周刊
比特服务器周刊作为比特网的重点频道之一,主要关注x86服务器,RISC架构服务器以及高性能计算机行业的产品及发展动态。通过最独到的编辑观点和业界动态分析,让您第一时间了解服务器行业的趋势。
比特存储周刊长期以来,为读者提供企业存储领域高质量的原创内容,及时、全面的资讯、技术、方案以及案例文章,力求成为业界领先的存储媒体。比特存储周刊始终致力于用户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储业务、数据保护与容灾构建以及数据管理部署等方面服务。
比特安全周刊通过专业的信息安全内容建设,为企业级用户打造最具商业价值的信息沟通平台,并为安全厂商提供多层面、多维度的媒体宣传手段。与其他同类网站信息安全内容相比,比特安全周刊运作模式更加独立,对信息安全界的动态新闻更新更快。
新闻中心热点推荐
新闻中心以独特视角精选一周内最具影响力的行业重大事件或圈内精彩故事,为企业级用户打造重点突出,可读性强,商业价值高的信息共享平台;同时为互联网、IT业界及通信厂商提供一条精准快捷,渗透力强,覆盖面广的媒体传播途径。
云计算周刊
比特云计算周刊关注云计算产业热点技术应用与趋势发展,全方位报道云计算领域最新动态。为用户与企业架设起沟通交流平台。包括IaaS、PaaS、SaaS各种不同的服务类型以及相关的安全与管理内容介绍。
CIO俱乐部周刊
比特CIO俱乐部周刊以大量高端CIO沙龙或专题研讨会以及对明星CIO的深入采访为依托,汇聚中国500强CIO的集体智慧。旨为中国杰出的CIO提供一个良好的互融互通 、促进交流的平台,并持续提供丰富的资讯和服务,探讨信息化建设,推动中国信息化发展引领CIO未来职业发展。
IT专家新闻邮件长期以来,以定向、分众、整合的商业模式,为企业IT专业人士以及IT系统采购决策者提供高质量的原创内容,包括IT新闻、评论、专家答疑、技巧和白皮书。此外,IT专家网还为读者提供包括咨询、社区、论坛、线下会议、读者沙龙等多种服务。
X周刊是一份IT人的技术娱乐周刊,给用户实时传递I最新T资讯、IT段子、技术技巧、畅销书籍,同时用户还能参与我们推荐的互动游戏,给广大的IT技术人士忙碌工作之余带来轻松休闲一刻。
微信扫一扫
关注Chinabyt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为荣耀6plus和mate7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