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玉米种子哪里买在地里最低温度

平果农业信息网-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作者:平果县推广站 来源:平果县推广站 加入日期:
图片属性:False
一、玉米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一)种子发芽必须的条件
1、需要生活力强的种子:这是保证全苗、壮苗的先决条件。种子的发芽率与玉米籽粒质量有关系,据试验观察结果,授粉后15天以前的种子发芽率很低,即使能发芽,幼苗也很弱。授粉后35天的种子进入蜡熟期以后,发芽率可以达到95―100%,田间出苗率也高,幼苗也比较健壮。
2、水分条件:水分是种子发芽的首要条件,当种子吸收相当于种子干重的35―37%的水分时,胚乳内的物质才能转化为可溶性物质供发芽之需。在大田生产条件下,土壤田间持水量达60%玉米才正常发芽。
3、温度:玉米发芽的最低温度为6―8℃,但发芽缓慢,在10―12℃发芽较正常,最适宜的温度为25―35℃,高于44―50℃,发芽亦受抑制。
4、氧气:玉米种子的胚内含有较多的脂肪,需要充足的氧气才有利于脂肪的转化,播种后雨水过多,土壤田间持水量高达80%以上,致使土壤氧气不足,使种子窒息闷死造成缺苗,秋玉米播后土壤板结也造成氧气不足而影响种子发芽。在此情况下应及时中耕松土,使土壤通气良好,才有利于种子发芽出苗。
(二)幼苗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玉米是喜温作物,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生长越快。苗期生长的适宜温度在25―35℃,气温低于8―10℃肥料又不足时,幼苗易变紫红色,土温24―25℃才有利根系的生长,当土温低至4―5℃,根系就停止生长。尤其是地势低洼渍水时,根系生长更差,主要是土温低,通气不良,甚至烂种或死苗。
2、水分:玉米苗期需要水分较少。主要是因为苗期植株矮小,叶片少而小,地上部生长缓慢,蒸腾失水量少,单株需水不多,苗期需水量只占总需求量的15―17%,故玉米幼苗有一定的耐旱能力,只要做好中耕松土工作,苗期一般不进行灌水。而且苗期表土层稍微干燥,下层湿润,有利根系下扎,能提高幼苗的抗旱能力。苗期如果土壤潮湿或渍水过久,就会造成烂根死苗。
3、养分:玉米苗期需肥不多,约占总需肥量的10%,但对肥料还是有一定的要求,如果土地太瘦,氮肥不足,幼苗瘦而黄,根量少,生长缓慢,缺磷时根系生长差,叶片呈紫红色,生长发育迟缓,尤其在3―4叶期对磷的反应最敏感,需要量虽然不多,但不能缺少,因此,这时期叫磷的临界期,5―8叶是需磷较多的时期,幼苗缺钾时,叶片尖端和叶缘先变褐色然后干枯,严重缺钾时根系生长细弱,植株矮小,未老先衰,因此,必须氮、磷、钾配合施用。
(三)拔节长穗期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水分:水分是影响穗分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玉米穗分化期间,叶面积急剧增大,气温也较高,叶面蒸腾作用旺盛,耗水量不断增多,尤其在进入抽穗前10天左右,植株进入需水临界期,日平均耗水1.5―3.5公斤,这时正是雌穗小花分化期,雄穗四分体形成期,如果肥水充足,雌穗的小穗,小花分化多,雄穗花粉量足,生活力强,抽穗开花,吐丝协调,授粉结实好,就能穗大粒多高产;反之,此时干旱缺水,就容易形成“卡脖子”旱,高温干燥,雄穗不能正常抽出,或者早花或雌蕊迟迟不吐丝,雄雌穗花期不遇,造成空苞、缺粒、减产。此时期干旱应及时灌水,降雨过多,应及时排水。
2、温度:拔节长穗期生长旺盛,需要很多营养物质,气温高有利于光合积累,当日均温度高于18℃才开始拔节,气温高于22℃才迅速生长,玉米穗期的适宜温度为24―26℃,日平均气温高植株生长快,拔节到抽雄花时间缩短,反之穗期延长。
3、日照:光照条件好,叶片光合生产率高,有机质积累多,有利于植株生长及穗的分化发育,若种植过密,田间荫蔽过大,单株光日是不足,光合生长率低,会穗少粒少,严重的会造成空秆现象也难得高产。因此,玉米应根据不同株型进行合理密植。
4、养分:长穗期植株的根、茎、叶生长迅速,每1―2天,长一片叶,每天增高10厘米左右,同时还有雌、雄穗的分化形成需要很多营养物质。是一生吸肥最多的阶段。据测定,玉米拔节至抽雄期吸收氮素量占全生育期的51.6%,平均每天吸收2%左右,如此时氮素供应不足,只有从老叶中转运氮肥素到新叶中去,使下部老叶很快缺氮衰黄,茎秆细弱,如继续缺氮,从下向上叶片逐渐变黄,光合作用降低,就影响玉米苞的发育,会形成苞小,产量低,甚至形成空秆现象;此时期对磷的吸收约占全生育期的64%,缺磷时植株生长缓慢,下部呈暗绿色,孕穗期缺磷吐丝缓慢,易造成秃顶或空苞,对钾的吸收占全生育期的90%,缺钾时株矮粒少,粒重也会降低。
(四)开花结实期对环境的要求
1、水分:在抽雄、吐丝时期是全生育期需水最多的时期,要求土壤田间持水量达70―80%为好。如果缺水,雌穗发育受抑制,会延迟吐丝,使雄穗开花和吐丝时间脱节,花时不遇而造成空苞;受精后灌浆至乳熟期,需要靠水分输送营养物质到籽粒中去,也不能缺水,田间持水量仍以70―80%为宜。乳熟后期对水分要求不严了,稍旱亦可。
2、温度:玉米开花时的适宜温度为25―28℃,低于18℃或超过35℃均不利开花受精,特别高温干燥,会缩短花粉和雌穗花丝的寿命,花粉败育率增加,使花粉量减少,同时花粉生活力降低,导致空苞、秃顶、缺粒。
3、光照:玉米籽粒中积累的干物质90%是在开花灌浆成熟期靠功能叶片光合作用制造输送到籽粒中去的,其余10%是由茎秆、叶鞘贮藏运入籽粒的,而且这10%的贮藏物质也是在抽穗灌浆期的光合产物暂时贮藏的,所以抽穗至成熟期的光合作用对玉米籽粒的产量影响很大,此时期如遇阴雨天多,光照少,或种植密度过大,通风透光不良,肥料后劲不足,叶片过早衰黄,就会影响产量的提高。
二、春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一)精细整地
整地粗放而造成缺苗、断垄是我县玉米单产低的原因之一。为了保证全苗,播种前必须精细整地,春旱比较严重地区,应采取犁耙连续作业,冬翻后接着耙碎耙平,促进土壤熟化,保持土壤水分。播种前再重新犁耙1次,使土壤细碎平整,以待播种。春季多雨地区或地势低洼地块,应在犁耙后起畦,田中间和四周开好排水沟,防止苗期受涝,以利全苗。
(二)科学选种
杂种优势是生物最普遍存在的现象。实践证明,玉米杂交种比当地当家种一般增产25―30%,高的成倍增产。玉米杂交良种优势主要表现在:植株健壮,生长整齐;根系发达,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果穗大,穗粒多,产量高,品质优。目前适应我县种植的杂交种有:正大619、正大818、迪卡007、迪卡008、泰玉3号、南校18号等。
(三)适时早播,一次全苗
1、适时早播的好处
适时早播,就是指在玉米的适宜播种期范围内,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争取早播。其好处:
(1)生长期延长,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春玉米由于苗期气温较低,地上部分生长缓慢,适时早播能促进根系发育,延长营养生长期,充分利用光能、地力等条件,积累更多的营养物质,为穗大、粒多、粒重奠定基础。
(2)蹲苗促壮,增强抗旱、抗倒能力。早春气温较低,茎叶生长缓慢,茎节粗短矮壮。根系生长多,根量大,扎根深,从而增强抗旱抗倒能力。
(3)避开不良气候的影响,适时早播可以避过玉米开花授粉期前后的“卡脖子”干旱或洪涝灾害天气,使雌、雄正常开花授粉,减少灾害损失。
(4)减轻病虫危害。玉米苗期有黑毛虫和小地老虎等害虫危害,这些害虫多在春暖时出来危害。适时早播能使植株在害虫发生危害前已长大,有较强的抵抗力,减轻危害。同时,还能控制黑粉病的发生。
(5)为晚造生产赢得时间,头造早,两造好,有利于晚造抢上季节,实现全年高产稳定。
2、适宜播种期的确定
通常以当5―10厘米土层的地温稳定在10―12℃以上,土壤湿度为60%时,即可播种。我县春玉米的播种期,除了根据当地播种季节的温度、水分外,还要考虑玉米抽雄开花期要有适宜的降雨量确保开花授粉顺利进行。玉米抽雄时以旬降雨量30毫米较为适宜,雨水过多不利于开花授粉,少于30毫米就会出现“卡脖子”旱,致使雌雄花抽出不协调,影响产量。在正常情况下,南部乡(镇)以元月下旬至2月上中旬为宜,北部乡(镇)2月下旬至3月上中旬为宜。在上述范围内,各地可根据当地当年气象预报情况和品种的特性,适当提前或推迟播种。地膜覆盖栽培可提早7―10天播种。
3、提高播种质量,一次全苗
(1)为种子发芽出苗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我县大部分玉米地土层浅薄,含有机质少,保水能力差,播种时要掌握土壤宜耕时机,及时犁耙整地,精耕细作,耕作层达到18―20厘米,土壤疏松细碎、平整,为种子萌发创造良好条件。播种沟要平,播种深浅一致,盖土以5厘米为宜。播种时土壤要有一定的湿度,如遇干旱,要采用“深耕浅播,水肥垫底”播种。
(2)保证种子质量,提高种子发芽率。生活力强的种子播后发芽快,发芽势强,出苗整齐,出苗率高,抗逆性强,反之则出现弱苗或缺苗,为此播种前要进行必要的种子处理。一是精选种子,选用大小一致,饱满的种子作为播种用。二是适当增加播种量。三是用种衣剂拌种,防止鸟、鼠危害。
(四)合理密植,规格播种
玉米单产是由每亩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构成。这三个因素协调好,才能获得高产,实践证明,每亩有足够的有效穗数是重要的。种得过稀,虽然苞大、苞重,但每亩穗数少,产量不高;种得过密,穗数虽多,但果穗变小,秃顶长,每穗粒数和粒重降低,产量不高。只有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光能,使每亩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乘积达到最大值时,才能高产。每亩种植株数由种植方式和品种特性、季节、土壤肥力、施肥水平及管理质量等因素决定。
根据多年经验,在一般栽培条件下,我县春玉米合理密植幅度,平展型品种(如正大619、迪卡007等),亩植3株,紧凑型品种(如掖单13号等),亩植株,半紧凑型品种(如桂单26号等),亩植株。主要种植方式有:
(1)双行单株种植,大行距80厘米,小行距40厘米,株距紧凑型20―22厘米,半紧凑型23―25厘米,平展型30―34厘米。
(2)单行单株,行距70厘米,株距70厘米,株距紧凑型17―20厘米,半紧凑型22―24厘米,平展型26―30厘米。
(五)施足基肥
玉米是高产作物,植株高大,茎叶茂盛,需要吸收大量的养分才能形成高产的禾架,而且玉米的生长期一般只有110―120天,要在这样短时间内创造高产就需要在它生长期内满足它营养的要求,如果肥料不足就很难获得高产。
各地高产经验证明:基肥是壮苗高产的重要基础,基肥越充足,越有利发挥玉米高产的效果。基肥要以有机肥为主,而且要在播种前准备好,沤制腐熟。基肥的施用量一般占总施肥量的50―60%。亩产400公斤籽粒,亩施基肥水粪或干粪30―40担,磷肥25公斤,钾肥8―10公斤,或亩施复合肥25―30公斤。磷肥与农家肥厩肥播前堆沤1个月,播种时再与钾肥混合施用。施肥方法,一般采用穴施或条施,即播种时先淋水粪垫底,然后播种,用混合肥盖种,最后盖土。用化肥作种肥(复合肥、钾肥等)不宜与种子接触,施于种子两侧,以免烧种。
(六)田间管理
1、苗期(出苗至拔节)
生育特点及主攻目标:苗期主要生长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由于气温低,长叶慢,长根快,生长的中心是根系。管理的主攻目标是:促根壮苗,保证苗全、苗齐和苗壮。
管理措施:
(1)查苗、补苗: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少量缺苗可移苗补栽。在幼苗2―3叶选壮苗,于下午带土移栽,移栽宜浅,栽后淋水,以利发根成活。如缺苗较多,可浸种催芽补种。补种和移栽的苗应偏水、偏肥,促进生长均匀,达到苗齐、苗壮。
(2)间苗定苗:早间苗可避免幼苗拥剂,抢肥抢光。3―4叶即可间苗,4―5叶定苗,拔除病苗、杂苗和弱苗,留生长一致的壮苗。
(3)早施攻苗肥:从种子萌发到3叶期,幼苗靠种子供给养分,3叶后靠植株自己制造养料。即由异养转为自养。因此,在5叶期结合定苗追施攻苗肥,亩施腐熟粪水公斤(30―40担)或尿素4―5公斤,以促壮苗。
(4)中耕促壮苗:中耕以利于疏松土壤,提高地温,改善土壤通透性,促进根系深扎,壮苗早发,增强抗旱、抗倒能力。
(5)防治虫害:主要害虫有小地老虎、黑毛虫、粘虫、玉米铁甲虫等,要及时防治。
2、穗期(拔节至抽雄前)
生育特点及主攻目标:生育特点是根茎、叶旺盛生长,雌雄分化发育,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并进,是玉米一生中生长最快时期,要求充足的肥水。特别在第12―13叶展开后的大喇叭口期,对肥水反应敏感,应重施攻穗肥和攻穗水防旱。管理的主攻目标:控秆促根,壮秆稳长,促进果穗发育,争取穗大粒多。
管理措施:
(1)适施攻秆肥:玉米开始拔节,茎顶端生长雄开始分化雄穗,应适施攻秆肥,促进茎秆粗壮,叶片宽厚,叶面积增大,增强光合作用,为雄、雌穗分化发育提供充足的养分。攻秆肥应以有机肥为主,配合磷、钾肥,尽量少施或不施氮素化肥,防止徒长。亩施粪水30―40担,如生长不良,可加施尿素4―5公斤,或复合肥6―8公斤。增施钾肥可提高有效穗数,增加穗粒数,一般亩施钾肥5―7公斤。施肥后结合中耕和小培土。
(2)重施攻穗肥:抽雄前7―10天,玉米进入大喇叭口期,正值雌穗小穗小花分化期,是决定果穗大小,行粒数多少的关键时期,应重施攻穗肥。以速效氮开绿灯化肥为主,亩施尿素10―12公斤,或碳铵20―25公斤。在两植株间打洞深施。
(3)攻穗水防旱:玉米抽雄前10天到以后20天,是需水临界期,对水分反应敏感。从拔节到孕穗田间持水量以70%为宜,抽雄到乳熟期间持水量以70―80%为宜。如雨水过多,土壤持水量超过80%时,根系吸收和呼吸作用受阻,必须注意排除田间渍水。
(4)防治病虫害:主要玉米病害有大斑病、纹枯病、黑粉病和丝黑穗病等,虫害为玉米螟、粘虫和蚜虫等,要及时防治。
3、花粒期(抽雄开花至成熟)
生育特点及主攻目标:生育特点是植株茎叶体积已达到最大值,营养生长基本停止,进入开花、授粉、结实为中心的生殖生长阶段。抓好后期管理,保持绿叶面积,增强叶片的光合强度,延长灌浆时间,促进籽粒饱满是夺取高产的关键。管理的主攻目标是防止茎叶早衰,促进灌浆,增加粒重。
管理措施:
(1)补施粒肥:据研究,籽粒形成与成熟过程中,营养物质输送以“穗三叶”及穗位上部叶片为主,约占66.6%,穗部以下的叶片向籽粒输送的同化物相对较少。因此,看苗情追施补粒肥,防止茎叶早衰十分重要。在抽雄始期补施攻粒肥,亩施尿素5―6公斤,或碳铵10―12公斤,打洞深施,也可用0.4―0.5%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等叶面肥喷施,亩用75―100公斤溶液,以防止茎叶早衰,增强光合作用,促使籽粒饱满,增加粒重。
(2)去雄和人工辅助授粉:玉米去雄是一项有效的增产措施。据试验,去雄比不去雄增产8―10%,当全田抽雄1/3,未散粉时,隔行或隔株去雄,可减少养分消耗,集中营养物质供应果穗,促进果穗发育快,吐丝早且整齐,有利于授粉受精,使果穗增粒增重,提高产量。
去雄后选择晴天上午8―10时进行人工辅助授粉,连续2―3天。方法是:在两行玉米之间,用手摇动未去雄的植株,使花粉散落到去雄株的花丝上。
(3)防治鼠害:玉米从乳熟期至收获前往往有老鼠危害,必须及时防治,确保丰收。
(七)适时收获
一般当田间90%的玉米植株茎叶变黄,果穗茎叶枯白,籽粒变硬并有光泽,即是玉米的适时收获期。
三、秋玉米栽培要点
(一)秋玉米的生育特点
玉米秋种所处的气候条件与春种时基本相反,即前期气温高,后期气温低;日照是前期日照长,以后日照逐渐缩短;雨水是前期多,中期逐渐减少,后期干旱。因此,秋玉米的生育特点是:
1、生育期缩短,幼穗分化时间提早。据观察,秋玉米幼穗发育过程比春玉米缩短15天,全生育期缩短20天左右。
2、营养物质积累少,果穗比较短小。由于秋玉米的生育期缩短,营养物质积累少,植株比春玉米稍矮小,且雌穗分化发育时间比春玉米缩短,因而所形成的果穗较春玉米的果穗小,产量比春玉米低。
3、果穗秃顶,缺粒较多,籽粒充实度较差。主要后期(开花、灌浆)受低温、干旱的影响。
(二)秋玉米栽培技术要点
1、选用耐旱高产品种。主要选迟熟、硬粒型、根系发达的品种。例如正大619、正大818、迪卡007、迪卡008等品种。
2、选地。应选择地势较低、平、土层深厚疏松、保水、保肥力较强的土地种植。
3、适时早播,增加密度。秋玉米生长季节短,要在可能条件下争取早播,以延长生育期,增加光合物积累和提早抽穗,避过晚秋的低温、干旱对开花结实的影响,提高产量。另外,由于秋玉米生育期较短,植株比春玉米矮小,玉米苞也较小,必须适当增加密度,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才能提高秋玉米产量。目前我县推广的正大619、迪卡007等品种以每亩种植株为宜。
4、田间管理
(1)早中耕,早追肥。秋玉米生长季节前期气温高,生长快,幼穗分化早,必须早中耕,早追肥。在4―5叶期结合定苗,进行中耕除草,施攻苗肥,可每亩施水粪25―30担,或尿素3―4公斤,促苗壮,到6―7叶进入拔节期进行第二次追肥,每亩施水粪30担或尿素4―5公斤;在抽雄前10天左右要重施攻苞肥,可亩施复合肥8―10公斤或碳铵15―20公斤。
(2)前期防涝,后期防旱。秋玉米苗期根系不发达,又正值多雨季节,田间易积水,影响幼苗生长,要注意雨后排水防涝工作;到了后期常遇干旱而影响授粉灌浆,有条件的可灌一次水抗旱。
(3)病虫鼠害防治。后期容易发生纹枯病和大小斑病,也易遭受虫、鼠为害,应加强防治,到收获期及时收获,减少鼠害。
四、玉米免耕栽培技术
(一)选地要求
玉米免耕栽培对田地无特殊要求,除严重板结和低洼积水的田(地)外,其他田(地)均可。
(二)科学选种
选用通过审定,并在当地示范成功的优质、高产、多抗和根系发达、适应性广的玉米良种。如普通杂交玉米品种迪卡007、正大619、桂单30号、桂单26号、桂单22号、南校18号、隆玉2号、糯玉米品种苏玉糯1号、桂糯2006,甜玉米品种华珍、锦珍、台珍、先甜6号等。
(三)播前除草
选用优质、高效、安全除草剂,在播种前7―10天喷施。使用原则是:草多重喷,草少轻喷(或人工拔除)、无草不喷。适合免耕栽培用的主要除草剂品种及常规用量如下:
每亩用20%克无踪250―300毫升,或20%百草枯250―300克,或74.7%农民乐250―300克,或10%草甘磷毫升,或41%耕丰400―500克,或41%农达400―500克,或免耕乐300―350克,或50%乙草胺80―160克,兑水45―60公斤全田均匀喷杀。
(四)秸秆还田
播种前或播种后出苗前将玉米秸秆等砍倒或压倒,均匀铺在行间,可起到保水保肥、保温降温、培肥地力和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
(五)播种育苗
春玉米,南部乡(镇)在元月下旬至2月上中旬,北部乡(镇)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种。
秋玉米,在7月上旬至中旬,最迟不超过7月底播种。
冬种玉米,在10月底至11月中旬播种。
甜、糯等鲜食玉米可根据市场需求,在适宜季节内分期播种或者育苗移栽。
播种时先开好播种穴,淋腐熟粪水垫底,待水肥干后即播种、施肥,每穴点播2―3粒种子,然后用经过堆沤腐熟的农家肥和细土盖肥盖种。
春玉米后期套种秋玉米和一膜两用免耕秋玉米,在春玉米收获前10天左右进行,有利于避过秋旱。先挖穴施磷肥、钾肥,再施腐熟农家肥,然后下种盖土。要注意种子不能直接接触化肥。
甜玉米育苗免耕移栽有利于一年多熟和分期采收。选用肥沃的菜园地作育苗床。夏秋季育苗用壮秧剂0.5公斤/亩撒施在苗床面上。每亩用100孔育苗盘38―45张平铺在整平的苗床上,育苗盘之间、育苗盘与苗床之间不留空隙。用细碎塘泥、菜园土装满育苗盘孔穴,每穴点种子一粒,用手指轻轻将种子压入土中,然后淋足水份。早春用农用薄膜覆盖保温,夏秋季用遮阳网覆盖防晒降温。育苗期间加强水、肥管理。
(六)合理密植
春玉米平展型品种(如正大619)亩植株,紧凑型品种(如掖单13号)亩植株,半紧凑型品种(如桂单26号)亩植株。秋玉米应适当加大种植密度,一般每亩比春玉米增加200―300株。
双行单株种植,大行距80厘米,小行距40厘米,株距紧凑型20―22厘米,半紧凑型23―25厘米,平展型30―34厘米。
单行单株种植,行距70厘米,株距紧凑型品种17―20厘米,半紧凑型品种22―24厘米,平展型品种26―30厘米。
甜玉米免耕:第一次种植时按畦面宽100厘米,沟宽30厘米,沟深20―30厘米起好畦沟,第二造以后不用开沟整畦,固定厢沟免耕种植。当苗有4.0―5.0叶时按大小苗分级移栽。移栽密度每亩株。双行单株种植大行距80厘米(即畦边各留25厘米),畦中间为小行距50厘米,株距25―30厘米。采摘鲜苞的糯玉米可参照执行。
(七)配方施肥
追肥在株间挖穴、打洞深施,然后用细土盖肥。
每亩施腐熟农家肥公斤,复合肥50公斤,过磷酸钙40公斤,氯化钾15―20公斤。
采摘鲜苞的甜、糯玉米在移栽后5―6天,每亩用稀粪水20担和尿素5―6公斤充分兑匀后淋施。
8―9叶时,每亩施粪水500―1000公斤或尿素4―5公斤、钾肥5―10公斤。可在株间打洞深施或在根部附近撒施,施且小培土盖肥。
抽雄前10―15天(即大喇叭口时)施攻苞肥。一般每亩施尿素15公斤或碳铵25―30公斤。
(八)田间管理
1、查苗补苗
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补苗方法一是补种(浸种催芽后补),二是移苗补缺。补苗后淋定根水,加施1―2次水肥。
2、间苗定苗
3叶时间苗,每穴留2苗;4―5叶时定苗,每穴只留1苗。
3、化学除草
在5―8叶期,进行人工除草或用专用除草剂进行除草。每亩用4%玉农乐悬乳剂50―60毫升兑水30―40公斤喷雾除草。
4、科学排灌
旱地种植的遇旱可用地头水柜水等浇灌,水田种植的可通过畦沟湿润灌溉。抽雄至授粉灌浆期是需水临界期,土壤应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70%―80%。遇旱应及时灌水抗旱,降雨过多应及时排水防涝。
(九)病虫鼠害防治
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办法,把病、虫、鼠害降到最低限度。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玉米+灯+鸡”或“玉米+灯+地头水柜养鱼”等立体生态种养模式,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田间害虫,减少危害,并用诱杀到的害虫喂鸡或喂鱼,实现种养双丰收和生态良性循环。
(十)适时收获
鲜食甜、糯玉米,适宜在乳熟期采摘。一般在雌穗吐丝授粉后,甜玉米20―24天、糯玉米25―30天,即可采收。
收获干粒的玉米,在全田90%以上的植株茎叶变黄,果穗苞衣枯白,籽粒变硬(指甲不能掐下),显现该品种籽粒色泽时,即可收获。
五、玉米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一)玉米大、小斑病
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都是玉米的主要病害,分布广,危害大,广西每年大、小斑病为害损失粮食约万公斤,严重发生年有的地方减产达30―45%,甚至成为毁灭性病害。
症状识别:
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主要发生在玉米的叶片上。一般来说,大斑病在玉米生长后期(抽雄以后)发生,但某些自效系或杂交种苗期也发生。小斑病自苗高3.5―7厘米开始,在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病,以玉米生长后期发生最多,下半年重于上半年。大、小斑病一般都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步向上蔓延。
大斑病最初在叶片上呈青褐色水渍状斑点,扩展后很快成为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长纺锤形条斑,病斑大而少,严重时病斑互相愈合,叶片枯死,远看似火烧。
小斑病发病初期在叶片上产生黑褐色水渍状小斑,逐渐扩大成椭圆形、边缘有紫色或红色晕纹状病斑,病斑小而多,大小约15×2―3毫米,后期病斑中部颜色较淡,出现赤褐色同心轮纹。
防治方法:
1、轮作或清除田间病残株,减少病原。
2、选用抗病品种。目前我县较抗大、小斑的玉米品种有正大619、正大818、迪卡007、迪卡008。
3、药剂防治:用50%敌菌灵0.5公斤加水250公斤,或50%稻瘟净0.5公斤加水40公斤,或75%甲基托布津0.5公斤加水250公斤喷雾,每亩喷药液75―100公斤,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每隔7天喷一次,连喷2―3次。
(二)玉米纹枯病
玉米纹枯病是一种普遍性病害,随着玉米种植密度增大,施肥量增加,玉米纹枯病发病日趋严重,已成为玉米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病株率一般在20―30%,严重的达100%,损失严重。
症状识别:
玉米纹枯病主要危害玉米叶鞘、茎秆和叶片,严重时引起茎腐并折倒,也能侵害果穗以致穗粒,影响籽粒充实甚至霉烂。发病初期,玉米基部叶鞘先发病,逐渐向上部叶鞘、叶片扩展。病斑水渍状,灰绿色,椭圆形,边缘有褐色晕纹,以后病斑扩大愈合呈条纹状或不规则形大病斑。空气潮湿时,病部长出稠密的白色丝体,菌丝体集结成多个白色的小绒球,继而变成褐色菌核,落入土中越冬,是来年的主要病源。玉米纹枯病菌核比水稻纹枯病菌核大。
防治方法:
消灭菌源,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并结合喷药防治等措施。
1、消灭菌源。玉米收获后,彻底收集田间病残株烧毁。
2、合理施肥,开沟排水。在施足基肥的前提下,适当追肥,要求氮、磷、钾合理配合,切忌偏施氮肥。结合中耕培土,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剥除病叶、病鞘烧掉,然后每亩用5%井岗霉素100―120克,或75%甲基托布津60克,或退菌特50―70克加水60―75公斤喷雾。喷雾时注意把药液喷到玉米苞以下茎秆上。
(三)玉米青枯病
玉米青枯病七十年代我国开始有发生的报道,目前已发展成为玉米主要病害之一。一般发病率20―30%,严重的达80%以上。
症状识别:
玉米青枯病是典型的土传根病。始发期在玉米灌浆末期至乳熟期,发病高峰在乳熟后期至蜡熟期。病菌主要侵染玉米根系及茎基1―3节变褐色,变软,后期病株茎基髓部中空,极易折倒,剖开维管束间隙常见白色菌丝或红色霉状物,果穗下垂。
防治方法:
由于青枯病是在玉米生长后期发病,药剂防治较为困难,而且目前尚未找到有效的农药,所以应实行农业防治措施为主的综合防治方法。
1、实行轮作。一般可与花生、大豆、红薯、木薯等作物轮作,重病地块应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制度。
2、选用抗病品种。目前可供选用的抗病品种有桂顶3号、辐三1号、桂三2号、桂三4号等杂交种。
3、合理施肥,增施锌肥。每亩用硫酸锌1.5公斤作基肥,及时追肥,早追早管。施用锌肥防治玉米青枯病,防治效果可达89%以上。同时结合中耕培土,注意排水,防止积水。
(四)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也是广西玉米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发生在南宁、百色、柳州、河池等地区昼夜温差较大的山区,一般发病率10%,严重的达20―30%,个别自交系或杂交种高达50―60%。植株发病后,颗粒无收,危害性大。
症状识别:
玉米丝黑穗病是苗期系统性侵染病害,一般在玉米6―7叶期表现症状。发病后病叶上出现1―4条黄白色条纹,植株矮化,茎秆下粗上细,叶较密集,叶色暗绿,叶片稍硬上挺,全株外形似笋状。有些品种苗期症状不明显,直到抽穗后才能辩认出病株。在同一病株上常常只是果穗发病而雄穗无病。雌穗发病,除苞叶外,整个果穗被病菌所破坏,变成一团黑褐色粉末,当黑粉散落后,果穗只剩下维管速的残余物而成乱发状,故名丝黑穗病。若雄穗发病,花器变形,颖片增多,呈叶片状,同时不能形成雄蕊,茎部膨大,内部充满黑粉,成熟后黑粉散出。
防治方法:
1、在无病区留种,选用无病种子。
2、深耕与轮作。土壤带菌是主要侵染来源,所以深耕与轮作是防治的根本措施。
3、用尿素作种肥。每亩用6公斤尿素与适量的腐熟农家肥拌匀盖种,每穴玉米约施放尿素2克,尿素在土中转化成氨态氮时对孢子有抑制萌发作用,防治效果可达75%以上。
4、药土盖种或药剂拌种。每亩用70%甲基托布津0.5―0.6公斤与适量的细土拌匀,用手盖种;或用25%粉锈宁1公斤拌玉米种300―320公斤,拌种时用1公斤玉米粉加水20公斤调成稀糊状与药剂和种子拌匀,晾干播种。
(五)玉米螟
玉米螟是我县玉米最重要的一种害虫,一年发生6―7代。卵多产在玉米叶片背面中脉两侧,聚产成块,卵期一般3―5天,孵出的幼早先啮食卵壳,约半小时后再分散觅食,并可吐丝下垂,随风飘到别株危害。玉米抽雄前,3龄下幼虫多集中在心叶内危害,心叶抽出后叶片残缺不全,形成花叶和排孔。抽雄初期,幼虫多在未散开的雄穗上吐丝,将几个小穗连结在一起,在内咬断小穗排出粪便,使花序不能正常开花散粉。抽雄后,幼虫蛀入茎秆或穗苞危害,咬食嫩粒,对玉米产量影响很大。
防治方法:
1、消灭越冬虫源。在早春玉米螟羽化前,将上一年晚造玉米秆、高粱秆等越冬寄主作物,用作燃料或作垫猪、牛栏成厩肥,或堆沤作堆肥,以杀死潜伏在秆内的越冬虫蛹。
2、调节玉米播种期,减轻螟害。在不违农时原则下,早玉米适当早播,中晚玉米适当迟播。
3、药剂防治。在心叶期,特别是心叶末期,用毒土或颗粒剂农药撒入叶(喇叭口)。毒土或颗粒剂制法:用甲胺磷0.5公斤加20公斤水稀释再拌细泥沙或筛细的煤渣,充分搅匀即成,或用800―1000倍甲胺磷喷雾。
(六)玉米铁甲虫
玉米铁甲虫是广西玉米生产的大害虫,以成虫、幼虫啃吃叶片,将叶肉食去,留下表皮薄膜,干后变成枯白,严重时遍及全田,远望一片白色,导致玉米减产达40―50%以上。
防治方法:
人工捕杀成虫与药剂喷杀卵和幼虫相结合,在县与县、乡与乡以及村与村之间组织联防,大家动手同时捕杀,才能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药剂防治:用速灭杀丁或敌杀死、氯氰菊脂、百树得、多来宝等农药任选一种,兑水稀释倍,每亩喷药液50―60公斤,或用98%巴丹原粉每亩50克与磨细的草木灰拌匀,于露水未干时撒于叶面上,无论对成虫或幼虫,防治效果可达95%以上。
(七)玉米黑毛虫
玉米黑毛虫是山区玉米的主要害虫之一,主要种类有白毒蛾、八点灰灯蛾、鹿子蛾等,因其幼虫全身都有黑毛,故统称为黑毛虫。幼虫白天躲藏于石块或草堆下,天黑后爬出取食,咬食玉米叶片,造成玉米叶残缺不全,严重时全株玉米被吃光,造成缺苗。石山地区玉米被害非常严重,有的玉米全田被吃光,被迫翻种或改种。
防治方法:
1、人工捕杀幼虫:天黑后组织群众手持电筒或火把在玉米地里捕杀幼虫。
2、药剂防治:用敌百虫或甲胺磷制成毒饵诱杀,毒饵配制方法:用500倍的敌百虫或甲胺磷拌切细的青菜或南瓜,于傍晚沿地边撒施,天黑后黑毛虫幼早出来觅食即中毒而死,效果很好。
(八)小地老虎
小地老虎是玉米幼苗期的主要害虫,以幼虫咬断玉米苗食之,造成严重缺苗,春旱年份特别严重。
防治方法:
1、人工捕杀幼虫:于每天早上在玉米地里,沿被咬断的玉米苗根部周围慢慢扒开土层,就可发现地老虎幼虫躲藏在根部周围土中,即将其杀死。
2、用50%巴丹可湿性粉剂拌炒香的米糠或麦麸(1:50),于傍晚撒于玉米地中舫杀地老虎幼虫。
(九)玉米粘虫
粘虫主要危害玉米叶片,轻则造成玉米叶片残缺不全,影响光合作用,严重时全株叶片被吃光或把雄花小穗咬断影响散粉。
防治方法:
每亩用50%甲胺磷乳剂1―1.5两竞水彳喷雾或拌细泥制成毒土撒于喇叭口内。
(十)玉米蚜虫
成虫和幼虫多群集于叶片或雄花吸食液汁,被害叶片提早枯黄萎缩,雄花被害不能散粉。
防治方法:
用40%氧化乐果乳剂或40%乐果乳剂兑水1000斤喷雾或配制成毒土撒于喇叭口内。
【】【】【】【】【
平果县农业局信息中心 电话: 传真:
制作 电话:
建议使用IE6 800*600分辨率以上浏览本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玉米种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