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装修设计有哪些强制性条文2013条文

装修方面强制条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装修方面强制条文
上传于||文档简介
&&室​内​装​修​工​程​国​家​强​制​条​文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室内设计的要求规范有哪些?
装修设计岂能 随意?做不后悔的定制设计,预约优秀设计师
* 设计本将严格保护您的隐私,请放心填写
室内设计的要求规范有哪些?
被浏览1452次
我来帮他解答
规范如下:
  家具设计的基本尺寸
  (单位:厘米)
  衣橱:深度:一般60~65;推拉门:70,衣橱门宽度:40~65
  推拉门:75~150,高度:190~240
  矮柜:
深度:35~45,柜门宽度:30-60
  电视柜:深度:45-60,高度:60-70
  单人床:宽度:90,105,120;长度:180,186,200,210
  双人床:宽度:135,150,180;长度180,186,200,210
  圆床:
直径:186,212.5,242.4(常用)
  室内门:宽度:80-95,医院120;高度:190,200,210,220,240
  厕所、厨房门:宽度:80,90;高度:190,200,210
  窗帘盒:高度:12-18;深度:单层布12;双层布16-18(实际尺寸)
  沙发:单人式:长度:80-95,深度:85-90;坐垫高:35-42;背高:70-90
  双人式:长度:126-150;深度:80-90
  三人式:长度:175-196;深度:80-90
  四人式:长度:232-252;深度80-90
  茶几:小型,长方形:长度60-75,宽度45-60,高度38-50(38最佳)
  中型,长方形:长度120-135;宽度38-50或者60-75
  正方形:
长度75-90,高度43-50
  大型,长方形:长度150-180,宽度60-80,高度33-42(33最佳)
  圆形:直径75,90,105,120;高度:33-42
  方形:宽度90,105,120,135,150;高度33-42
  书桌:固定式:深度45-70(60最佳),高度75
  活动式:深度65-80,高度75-78
  书桌下缘离地至少58;长度:最少90(150-180最佳)
  餐桌:高度75-78(一般),西式高度68-72,一般方桌宽度120,90,75;
  长方桌宽度80,90,105,120;长度150,165,180,210,240
  圆桌:直径90,120,135,150,180
  书架:深度25-40(每一格),长度:60-120;下大上小型下方深度35-45,高度80-90
  活动未及顶高柜:深度45,高度180-200
  木隔间墙厚:6-10;内角材排距:长度(45-60)*90
  室内常用尺寸:
  1、墙面尺寸
  (1)踢脚板高;80—200mm。
  (2)墙裙高:800—1500mm。
  (3)挂镜线高:(画中心距地面高度)mm。
  2.餐厅
餐桌高:750—790mm。
餐椅高;450—500mm。
圆桌直径:二人500mm.二人800mm,四人900mm,五人1100mm,六人mm,八人1300mm,十人l500mm,十二人1800mm。
方餐桌尺寸:二人700×850(mm),四人(mm),八人(mm),
餐桌转盘直径;700—800mm。
  餐桌间距:(其中座椅占500mm)应大于500mm。
主通道宽:mm。
  内部工作道宽:600—900mm。
酒吧台高:900—l050mm,宽500mm。
酒吧凳高;600一750mm。
  3.商场营业厅
  (1)单边双人走道宽:1600mm。
  (2)双边双人走道宽:2000mm。
  (3)双边三人走道宽:2300mm。
  (4)双边四人走道宽;3000mm。
  (5)营业员柜台走道宽:800mm。
  营业员货柜台:厚600mm,高:800—l
  (7)单靠背立货架:厚300—500mm,高:mm。
  双靠背立货架;厚;600—800mm,高:mm
  (9)小商品橱窗:厚:500—800mm,高:400—1200mm。
  (10)陈列地台高:400—800mm。
  (11)敞开式货架:400—600mm。
  (12)放射式售货架:直径2000mm。
  (13)收款台:长:1600mm,宽:600mm
  4.饭店客房
  (1)标准面积:大:25平方米,中:16—18平方米,小:16平方米。
  (2)床:高:400—450mm,床靠高:850—950mm。
  (3)床头柜:高500—700mm;宽:500—800mm。
  (4)写字台:长;mm;宽450—600mml高700—750mm。
  (5)行李台,长9l0—1070mm宽500mm高400mm。
  衣柜:宽:800—1200mm高mm深500mm。
  (7)沙发:宽:600一800mm高:350—400mm靠背高1000mm
  衣架高:mm。
  5.卫生间
  (1)卫生间面积;3—5平方米。
  (2)浴缸长度;一般有三种、1680mm;宽;720mm,高450mm。
  (3)坐便;750×350(mm)。
  (4)冲洗器:690×350(mm)。
  (5)盟洗盆:550×410(mm)。
  淋浴器高:2100mm。
  (7)化妆台;长:1350mm;宽450
  6.会议室
  (1)中心会议室客容量:会议桌边长600(mm)。
  (2)环式高级会议室客容量;环形内线长700—l
  (3)环式会议室服务通道宽:600—800mm。
  7.交通空间
  (1)楼梯间休息平台净空:等于或大于2100mm。
  (2)楼梯跑道净空:等于或大于2300mm。
  (3)客房走廊高;等于或大于2400mm。
  (4)两侧设座的综合式走廊宽度等于或大于2500mm。
  (5)楼梯扶手高;850—1100mm。
  门的常用尺寸:宽:850—1000mm。
  (7)宙的常用尺寸;宽;400—1800mm,(不包括组合式窗子)
  窗台高;800—1200mm。
  8.灯具
  (1)大吊灯最小高度:2400mm。
  (2)壁灯高:mm。
  (3)反光灯槽最小直径:等于或大于灯管直径两倍。
  (4)壁式床头灯高:mm。
  (5)照明开关高:1000mm。
  9.办公家具
  (1)办公桌:长:mm:宽:500—650mm
5高;700—800mm。
  (2)办公椅:高;400—450mm长×宽:450×450(mm)。
  (3)沙发:宽:600—800mm;高:350—400mm;靠背面:1000mm。
  (4)茶几;前置型:900×400×400(高)(
mm);中心型:900x
900×400(mm)、
  700×700×400(mm);左右型:600×400×400(mm)。
  (5)书柜:高:1800mm,宽:mm;深:450—500mm。
  书架:高:1800mm
;深:350—450mm
室内设计的要求规范:具有使用合理的室内空间组织和平面布局,提供符合使用要求的室内声、光、热效应,以满足室内环境物质功能的需要;具有造型优美的空间构成和界面处理,宜人的光、色和材质配置,符合建筑物性格的环境气氛,以满足室内环境精神功能的需要;
1、功能性原则:包括满足与保证使用的要求,保护主体结构不受损害和对建筑的立面、室内空间等进行装饰这三个方面。  2、安全性原则:无论是墙面、地面或顶棚,其构造都要求具有一定强度和刚度,符合计算要求,特别是各部分之间的连接的节点,更要安全可靠。  3、可行性原则:之所以进行设计,是要通过施工把设计变成现实,因此,室内设计一定要具有可行性,力求施工方便,易于操作。  4、经济性原则:要根据建筑的实际性质不同和及用途确定设计标准,不要盲目提高标准,单纯追求艺术效果,造成资金浪费,也不要片面降低标准而影响效果,重要的是在同样造价下,通过巧妙地构造设计达到良好的实用与艺术效果。 
  1.0.1 城市住宅建设量大面广,关系到广大城市居民的切身利益,同时,住宅建设要求投入大量资金、土地和建材等资源,如何根据我国国情合理地使用有限的资金资源,以满足广大人民对住房的要求,保障居民最低限度的居住条件,提高城市住宅功能质量,使住宅设计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经济等基本要求,是制定本规范的目的。原《住宅建筑设计规范》GBJ96-86是国家计委于1986年颁布实施的,执行已有12年。原规范是在1983年国务院颁布的住宅建设标准基础上制定的,在改善城市居民的住房条件、提高住宅设计质量方面无疑起了重大作用。但是,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原规范一些条文已不适应当前对城市住宅提高质量的要求,国家制定了新的城市住宅建设标准,与此相适应,本规范也应修订,修改不适用的条文,补充新的内容。同时,为加强立法,使本规范具有强制性法规的性质,增加了监督、执行规范的保证措施,扩充了各专业的内容,使其成为综合性的设计法规,规定了设计中基本的低限要求,并具有一定的技术管理内容,实施后必将进一步保证住宅设计质量,促进城市住宅建设健康发展。
  1.0.2 随着住房制度的改革和住宅商品化,城市住宅已不再是单一标准的集合式住宅模式,目前除了大量的中、低标准的城市普通住宅外,尚有标准较高的住宅,其形式有独立式住宅、并联式住宅等等,按层数分也有从低到高层不同类型。不同类型的城市住宅,基本功能及安全、卫生要求是一样的,故本规范应适用于全国城市新建、扩建的各种类型的住宅设计。
  1.0.3 住宅层数的划分与原规范规定基本一致,因《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修订后,高层建筑已突破100m的限制,故本规范不再作高层住宅上限为三十层的限制,划分的依据主要是垂直交通和防火要求的不同。一至三层的低层住宅住户一般自用楼梯,四至六层住宅住户共用楼梯,七层以上应设电梯,GB50045规定十层及十层以上为高层住宅,要求设消防电梯和防火设施,但又规定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才设消防电梯,故这类住宅十一层以下可像中高层住宅一样设一般的电梯,但其防火设施仍须符合GB50045的要求。
  1.0.4 国家对住宅建设非常重视,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法规,制定了城市住宅建设标准,特别是安全卫生、环境保护、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方针政策和法规与住宅建筑关系特别密切,住宅设计时必须严格遵守,如建设部提出“从1996年起到2000年,新设计的采暖住宅建筑应完成年当地通用设计能耗水平基础上节能50%”的目标,对《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已进行了修订,为此要改革墙体,加强住宅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我国是土地和水资源缺乏的国家,因此在设计中要采用节地型方案,使用节水型器具等等。
  1.0.5 本规范只对住宅单体工程设计作出规定,但住宅与居住区规划密不可分,住宅的日照、朝向、层数、防火等与规划的布局、建筑密度、建筑容积率、道路系统、竖向设计等都有内在的联系,必须共同形成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因此,住宅设计应符合城市规划和居住区规划的要求,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以创造方便、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当然还包括前条规定的安全、卫生等要求。
  1.0.6 住宅建筑量大面广,因此,建筑构配件需要标准化、模数化,应符合建筑模数协调标准,适应工业化生产,建筑设备与建筑主体也需模数协调,有利于商品化生产;目前建筑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层出不穷,国家正在实行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政策,改变以往设备陈旧、工艺落后、粗放经营的局面,采取集约化规模经营,提高产品质量。住宅设计应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促进住宅产业现代化。
  1.0.7 住宅物质寿命一般不少于五十年,设计时难预测也不可能按如此长时间的使用要求去做,而家庭人口结构的变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新技术和产品的不断涌现,又会对住宅提出各种新的功能要求,这将导致对旧住宅改造,如果在设计时兼顾今后改造的可能,将比新建节省大量投资和材料,并延长了住宅的使用寿命。
  1.0.8 住宅是供人使用的,因此处处要以人为核心,除满足一般居住使用要求外,还应根据需要满足老年人、残疾人的特殊使用要求。国家已颁布《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正在制定《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故住宅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还必须执行上述规范的有关规定。
  1.0.9 住宅设计涉及建筑、结构、防火、热工、节能、隔声、采光、照明、给排水、暖通空调、电气等各种专业,各专业已有规范规定的内容,除必要的重申外,本规范不再重复,因此设计时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主要有: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
  《民用建筑照明设计规范》GBJ133;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J15;
  《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
  《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JGJ50等。
  3 套内空间
  3.1 套型
  3.1.1 住宅应按套型设计,是指每套住宅的分户界线应明确,必须独门独户,每套住宅至少应包含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和卫生间等基本空间,要求将这些功能空间设计于户门之内,不得共用或合用。
  3.1.2 城市大量建造的住宅套型分为一至四类并规定了相应的最少居住空间数和最小使用面积,其依据是:
  一、住宅设计应以人为核心,住宅设计应按不同使用对象和家庭人口构成分类设计。本规范的4种套型可满足我国城市普通居民的基本居住生活要求。
  二、本条以每套“最小空间数”和“最小使用面积”两个量限定了每一类套型的最小规模,即通常说的“几室几厅”的套型至少应有多少平方米的使用面积才能保证基本的生活要求。
  三、本条以下限低标准为统一要求,不因地区气候条件、墙体材料等不同而有差异。
  四、本条以《城市住宅建设标准》中各类住宅的下限面积指标为依据,并与本规范规定的各空间最小面积相吻合,即:
  每套使用面积=各空间最小使用面积+适当调节的使用面积
  3.2 卧室、起居室(厅)
  3.2.1 住宅设计应避免穿越卧室进入另一卧室,而且应保证卧室有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风的条件。卧室的最小面积是根据居住人口、家具尺寸及必要的活动空间确定的。原规范规定双人卧室不小于9m2,单人卧室不小于5m2。本次修编分别提高为10m2和6m2,其依据为:
  一、据对国外资料统计分析,普通规定双人卧室大于10m2,单人卧室大于6m2,我国住宅面积小主要是卧室间数少,每间卧室最低面积不应过小。
  二、据对近年来各种新住宅方案的统计分析,极少出现小于10m2的双人卧室和小于6m2的单人卧室。
  三、根据实态调查,我国住宅的卧室普遍兼有学蟲xx?玫墓δ埽?源病⒁鹿瘛⑿醋痔ㄎ?匾?揖卟贾梦允遥??宋允?0m2、单人卧室6m2才能保证上述家具的布置。
  四、有供主干户家庭居住的套型中(如两代居住宅),常有一间卧室需兼起居活动,这种兼起居的卧室必须在双人卧室的面积基础上,至少增加一组沙发面积(2m2)才能保证家具的布置。
  3.2.2 起居室(厅)在现阶段住宅套型中,已成为必不可少的居住空间,本条要求保证这一空间能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风,宜有良好的视野景观;最低面积尺度分析表明,起居室(厅)的使用面积应在12m2以上才能满足必要的家具布置和方便使用。
  3.2.3 起居室(厅)的主要功能是供家庭团聚、接待客人、看电视之用,常兼有进餐、杂务、交通等作用。除了应保证一定的使用面积以外,应减少交通干扰,厅内门的数量不宜过多,门的位置应集中布置,宜有适当的直线墙面布置家具。根据低限尺度研究结果,只有保证3m以上直线墙面布置一组沙发,起居室(厅)才有一相对稳定的角落。
  3.2.4 较大的套型中,除了起居室(厅)以外,另有的过厅或餐厅等可直接采光,但其面积不应太大,否则套内无直接采光空间过大,降低了居住生活标准。
  3.3 厨房
  3.3.1 根据对全国新建住宅小区的调查统计,厨房使用面积普遍能达到4m2以上,实态调查结果表明,厨房面积小于4m2时,难以保证基本的操作要求。三至四类住宅套型使用面积较大,有条件适当增大厨房面积,不应小于5m2。
  3.3.2 厨房应有直接对外的采光通风口,保证基本的操作需要和自然采光、通风换气。根据居住实态调查结果分析,90%以上的住户仅在炒菜时启动排油烟机,其它作业如煮饭、烧火等基本靠自然通风,因此厨房应有可通向室外并开启的门或窗,以保证自然通风。厨房布置在套内近入口处,有利于管线布置及厨房垃圾清运,是套型设计时达到洁污分区的重要保证,有条件时应尽量做到。
  3.3.3 厨房应设置洗涤池、案台、炉灶及排油烟机等设施,设计时若不按操作流程合理布置,住房实际使用或改造时将带来极大的不便。根据居住实态调查及极限尺寸分析,要求设计时设置或预留位置,并保证操作面连续排列的最小净长。
  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93)规定,当厨房的体积热负荷超过0.58kW/m2时,必须设置机械排气讀xx谩0匆桓鏊?墼詈鸵桓鋈计?人?骷扑悖??笔褂萌雀汉稍嘉?8kW,厨房体积小于32m3时,体积热负荷就超过0.58kW/m3。一般住宅厨房的体积均达不到32m3,因此均必须设置排油烟机等机械排气讀xx谩?
  3.3.4 单排布置的厨房,其操作台最小宽度为0.50m,考虑操作人下蹲打开柜门、抽屉所需的空间或另一人从操作人身后通过的极限距离,要求最小净宽为1.50m。
  双排布置设备的厨房,两排设备之间的距离按人体的活动尺度要求,不应小于0.90m。
  3.4 卫生间
  3.4.1 本条要求每套住宅应设的三件洁具为便器、洗浴器和洗面器,第四类住宅有条件时宜设二间或二个以上卫生间。由不同洁具组合而成的卫生间,其最小面积的规定依据如下:
  一、以洁具低限尺度以及卫生活动空间计算最低面积。
  二、淋浴空间与盆浴空间综合考虑,不考虑在淋浴空间设洗面器。
  三、不考虑排便活动与淋浴活动的空间借用。
  四、住宅的卫生间面积必须为护理老人和照顾儿童使用时留有余地。
  本条四款规定的面积不包括洗衣机的位置。
  3.4.2 无前室的卫生间,其门往往直接开向厅或厨房,是前阶段住宅套型面积指标较低时的过渡性办法。实态调查发现,这种布置方法问题突出,“交通干扰”、“视线干扰”、“不卫生”等缺点较多,本条规定要求杜绝出现这种设计。
  3.4.3 卫生间的地面防水层,因施工质量差而发生漏水的现象十分普遍,同时管道噪声、水管冷凝水下滴等问题也很严重,本条规定不得将卫生间直接布置在下层住户的卧室、起居室(厅)和厨房的上层,跃层住宅中允许将卫生间布置在本套内的卧室、起居室(厅)、厨房的上层,并均应采取防水和隔声和便于检修的措施。
  3.4.4 套内应设置洗衣机的位置,要求有专用给排水接口和电插座等。洗衣机位置可在卫生间以外的空间。
  3.5 技术经济指标计算
  3.5.1 在住宅设计阶段计算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是住宅从计划、规划到施工、管理各阶段技术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条要求计算的7项主要经济指标,必须在设计中明确计算出来并标注在图纸中。
  3.5.2 住宅设计经济指标的计算方法有多种,本条要求采用统一的计算规则,这有利于工程投标、方案竞赛、工程立项、报建、验收、结算以及分配、管理等各环节的工作,可有效避免各种矛盾。
  3.5.3 套内使用面积计算是计算住宅设计技术经济指标的基础。本条明确规定了计算范围:
  一、套内使用面积指每套住宅户门内独自使用的面积,包括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卫生间、餐厅、过道、前室、贮藏室等各种功能空间,以及壁柜等使用空间的面积。阳台面积单独计算,不应列在套内面积之中。
  二、跃层住宅的套内使用面积包括其室内楼梯,并将其按自然层数计入使用面积。
  三、过去为了方便计算,规定了将不包含在结构面积内的烟囱、通风道、管井等计入使用面积,但在实际执行中矛盾很大,尤其在住宅商品化之后,将公共管井的面积列入使用面积卖给住宅很不合理,同时这种计算方法不能正确反映设计的合理性,尤其对厨房、卫生间等小空间面积分析时不够准确。因此,本条改为不计入使用面积。
  四、正常的墙体按结构体表面尺寸计算使用面积,粉刷层可以简略,遇有各种复合保温层时,要将复合层视为结构墙体厚度扣除后再计算。
  五、利用坡屋顶内做为使用空间时,对低于1.20m净高的不予计入使用面积;对1.20~2.10m的计入1/2;超过2.10m全部计入。按这种计算方法算出的坡屋顶内使用面积除以标准层的使用面积系数,所得的建筑面积与实际该层的建筑面积相接近,能客观反映坡屋顶利用的技术经济指标。
  六、坡屋顶内的使用空间只有单独计算使用面积,才不影响标准层使用面积和使用面积系数等指标。本条规定在计算总建筑面积时,单独计算坡屋顶内的使用面积后,再根据标准层使用面积系数求得坡屋顶顶层的建筑面积,这样将保证住宅建筑的标准层使用面积系数与总的使用面积系数一致。
  3.5.4 阳台面积计算一直存在异议,一种是为了控制面积标准,规定在控制标准范围内阳台面积不计入每套建筑面积;另一种是为了计算工程量将阳台面积按1/2计入建筑面积。本条明确规定将阳台包括凹阳台、封闭式阳台单独计算面积,这便于客观反映住宅设计的技术经济指标,不管是统计工程量还是为控制面积标准均很明确,单独计算阳台面积,单独统计,单独计价,均不应计入每套住宅面积。
  3.6 层高和室内净高
  3.6.1 把住宅层高控制在2.80m以下,不仅是控制投资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住宅节地、节能、节材、节约资源。把层高相对统一,在当前住宅产品发展的初期阶段很有意义,例如对发展住宅专用电梯、通风排气竖管、成套橱柜等均很有现实意义,有一个明确的层高,这类产品的主要参数就可以确定。
  2.80m层高的规定,在全国执行已超过十年,普通能贯彻执行,北京、天津等市能做到2.70m,个别地区曾强调顶层和底层在技术处理上的一些问题而放宽了规定,现已基本解决。近年来住宅装空调器逐步普及,更需进一步要求控制层高,以便节能。
  3.6.2 卧室和起居室(厅)是住宅套内活动最频繁的空间,也是大型家具集中的场所,本条要求其室内净高不低于2.40m,以保证基本使用要求,在国际上,把室内净高定为2.40m的国家很多,如:美国、英国、日本和我国的香港地区,参照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室内净高定为2.40 m是可行的。
  从室内微小气候的测定结果看,2.40m室内净高也是可行的。原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1959年出版的“有关住宅净高与自然通风问题”的研究报告中测定表明,要改善室内微小气候,主要取决于平面布置有无对流通风条件,其测定结果见表3.6.2。
  上表说明居室内只要有穿堂风、净高稍低的居室室内温差数很小;又由于净高降低后房间断面变小,因而对流风速有所增加,室内湿度却随穿堂风的增加而减小。因此要改善室内微小气候,关键是减小夏季辐射热对室温的影响,改善平面布置的通风条件,组织穿堂风加速室内热气的散发。
  另外,据对空气洁净度测试的有关资料分析,不同层高的住宅中,冬季室内空气中的CO2浓度值没有明显变化。本规范第3.2.1 条已将原规范最小双人卧室面积和最小单人卧室的面积各提高1m2,根据容积与空气洁净度的关系,新的规定更加安全。
  卧室、起居室(厅)的室内局部净高不应低于2.10m,是指室内梁底处的净高、活动空间上部吊柜的柜底与地面的距离等应在2.10m或以上,才能保证身材较高的居民的基本活动并具有安全感。
  在一间房间中,低于2.40m的梁和吊柜不应太多,不应超过室内空间的1/3面积,否则视为净高低于2.40m。
  3.6.3 利用坡屋顶内空间作卧室时,应有一定的要求,净高低于2.10m的空间超过一半时,使用困难。
  3.6.4 厨房和卫生间人流交通较少,室内净高可比卧室和起居室(厅)低。但有关煤气设计安装规范要求厨房不低于2.20m;卫生间从空气容量、排风排气口的高度要求等考虑也不应低于2.20m。另外从厨、卫设备的发展看,室内净高低于2.20m不利于设备及管线的布置。
  3.6.5 厨房、卫生间面积较小,顶板下的排水横管即使靠墙布置,其管底(特别是存水管)的底部距楼地面净距若太低,常常造成碰撞并且妨碍门、窗户开启。本条要求其净距不得低于1.90m。
  3.7 阳台
  3.7.1 阳台是室内与室外之间的过渡空间,在城市居住生活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条要求每套住宅应设阳台,住宅底层和退台式住宅的上人屋面层可设平台。
  3.7.2 阳台是儿童活动较多的地方,栏杆(包括栏板局部栏杆)的垂直杆件间距若设计不当,容易造成事故。根据人体工程学原理,栏杆垂直净距应小于0.11m,才能防止儿童钻出。同时为防止因栏杆上放置花盆而坠落伤人,本条要求可搁置花盆的栏杆必须采取防止坠落措施。
  3.7.3 参照有关建筑设计规定,阳台栏杆应随建筑高度而增高,本条要求低层、多层住宅的阳台栏杆净高不应低于1.10m,这是根据人体重心和心里因素而定的。对寒冷、严寒地区的中高层、高层住宅阳台,提倡采用实体栏板,一是防止冷风从阳台门灌入室内,二是防止物品从栏杆缝隙处坠落伤人。此外,寒冷、严寒地区以紉xx懈卟恪⒏卟阕≌?庋籼ǖ南窒笃毡椋?缚盏睦父四岩苑獗铡?
  3.7.4 阳台是住楼房居民晾晒衣物的最佳场所,设计上应预留设施以便住户拉线架杆,否则住户在自装设施过程中常造成顶板漏水、滴水、遮挡下层住户阳光,影响下层住户等问题。
  顶层住宅阳台若没有雨罩,就没有晾晒衣物的条件,阳台上的雨水、积水容易流入室内,故规定顶层阳台应设雨罩。
  各套住宅之间毗连的阳台分隔板是套与套之间明确的分界线,对居民的领域性起保证作用,对安全防范有重要作用,在设计时明确分隔,可减少管理中的矛盾。
  3.7.5 阳台排水处理好坏,直接影响居民生活,实态调查表明,由于阳台及雨罩排水组织不当,造成上下层的干扰十分严重,如上层浇花、冲洗阳台而弄脏下层晾晒的衣物甚至浇淋到他人身上的事故常引发邻里矛盾。
  阳台是用水较多的地方,晾衣、浇花均有很多滴水,阳台地面若不做防水处理,阳台裂缝容易漏水,对下层住户造成影响。
  本条规定阳台宜做防水,阳台的雨罩应做防水。
  3.8 过道、贮藏空间和套内楼梯
  3.8.1 套内入口的过道,常起门斗的作用,既是交通要道,又是更衣、换鞋和临时搁置物品的场所,是搬运大型家具的必经之路。在大型家具中沙发、餐桌、钢琴等的尺度较大,本条要求在一般情况下,过道净宽不宜小于1.20m。
  通往卧室、起居室(厅)的过道要考虑搬运写字台、大衣柜等的通过宽度,尤其在入口处有拐弯时,门的两侧应有一定余地,故本条规定该过道不应小于1m。通往厨房、卫生间、贮藏室的过道净宽可适当减小,但也不应小于0.90m。各种过道在拐弯处应考虑搬运家具的路线,方便搬运。
  3.8.2 居住实态调查资料表明,居住者对贮藏空间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过去一些设置不当的壁柜被大量改造、拆除。其中因吊柜净空间高度不够、壁柜净深不足等反映强烈。本条根据贮藏物基本要求,提出吊柜净高不应小于0.40m;壁柜净深不宜小于0.50m。
  壁柜常因通风防潮不良造成贮藏物霉烂,本条要求对设于底层或靠外墙、靠卫生间等容易受潮的壁柜应采取防潮措施,所有壁柜内均应平整、光洁。
  3.8.3 套内楼梯一般在两层住宅和跃层内做垂直交通使用,本条规定套内楼梯的净宽,当一边临空时,其净宽不应小于0.75m;当两边为墙面时,其净宽不应小于0.90m(见图3.8.3),此规定是搬运家具和日常手提东西上下楼梯的最小宽度。
  3.8.4 扇形楼梯的踏步宽度自窄边起0.25m处的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2m,是考虑人上下楼梯时,脚踏扇形踏步的部位。见图3.8.3所示。
  3.9 门窗
  3.9.1 没有连接阳台或平台的外窗窗台,如距地面净高较低,容易发生儿童攀爬坠落事故。本条要求当窗台距地面低于0.90m时,采取防护措施。
  3.9.2 从安全防范和满足住户安全感的角度出发,底层住宅的外窗和阳台门均有一定的防卫措施。紧邻走廊或紧邻公用上人屋面的窗和门同样是安全防范的重点部位,应有防卫措施。
  3.9.3 居住生活中的私密性要求已成为住宅的重要使用要求之一,住宅凹口的窗和面临走廊的窗常因设计不当,引起住户的强烈不满。本条要求采取措施避免视线干扰,如设固定式亮窗并采用压花玻璃以遮挡走廊中人的视线。
  面向走廊的窗,窗扇不应向走廊开启,否则应保证一定高度或加大走廊宽度,以免妨碍交通。
  3.9.4 过去设计的住宅户门,一般没有安全防卫措施,普遍被住户改装或加装成安全门,本条要求设计就应采用安全防卫门,并宜将几种功能如保温、防盗、防火、隔声集于一身。一般的住宅户门总是向内开启的,可避免阻碍楼梯间的交通,本条规定外开时不应妨碍交通,一般可采用加大楼梯平台,设大小扇门、入口处设凹口等措施,以保证安全疏散。
  4 共用部分
  4.1 楼梯和电梯
  4.1.1 目前国内住宅楼梯间绝大多数是靠外墙布置的,这有利于天然采光、自然通风和排烟,也有利于节约能源,符合使用及防火疏散的要求。高层住宅的楼梯间受平面布置限制不能直接对外开窗时,则须设防烟楼梯间,采用人工照明和机械通风排烟措施,以符合防火规范有关规定。
  4.1.2 梯段最小净宽是根据使用要求、模数标准、防火规范的规定等综合因素加以确定的。要说明的一点是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楼段最小净宽定为1m,原因是:①过去,为满足防火规范规定的楼梯段最小宽度1.10m,一般采用2.70或2.60m(不符合3模)开间楼梯间,目前单元式住宅都趋向一梯二套,服务套数少,相应楼梯间面积也可减少,如采用2.40m开间楼梯间,每套可增加1m2左右使用面积,而砖混住宅2.40m开间楼梯间,楼梯宽度只能做到1m左右;②2.40m开间符合3模,与3模其它参数能协调成系列,在平面布置中不出现半模数,与3.60m等参数可组成扩大模数系列,有利于减少构件,也有利于工业化制作,平面布置也比较适用、灵活;③从各地调查中看,采用2.40m是能符合使用要求的;④参照国内外有关规范,前苏联规定不小于1.05m,台湾省规定不小于0.90m,经与公安部协调,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了“不超过六层的单元式住宅中,一边设有栏杆的疏散楼梯,其最小净宽不小于1m2,但七层和七层以上单元式住宅或所有走廊式、塔式住宅楼梯梯段最小净宽应为1.10m。
  4.1.3 原规范规定楼梯踏步宽度不小于0.25m,高度不大于0.18m,其坡度为35.75°而偏陡,与国外标准相差很大,居民上下楼颇感费力,尤其是老年人。现将踏步宽度修改为不小于0.26m,高度不大于0.175m,坡度为33.94°,接近舒适性标准,在设计中也能做到。按层高2.80m计,正好设16步,面积增加也不多。
  4.1.4 实际调查中,楼梯平台的宽度是影响搬运家具的主要因素,本条比原规范中规定的平台最小宽度1.10m增加了0.10m,为1.20m,如平台上有暖气片、配电箱等凸出物时,平台宽度以出面凸起算(图4.1.4-1),垃圾道不宜占用平台(图4.1.4-2)。调查中发现有的住宅入口楼梯平台的垂直高度在1.90m左右,过人碰头,很不安全。1954年《建筑设计规范》规定不小于2m。根据目前我国青年人体有普遍增高的趋势,维护这个高度是必要的。规定入口处地坪与室外设计地坪的高差不应小于0.1m,第一考虑到建筑物本身的沉陷;第二为了保证不使雨水侵入室内。当建筑带有半地下室、地下室时,应严防雨水倒灌。
  4.1.5 楼梯井宽度过大,儿童易 在楼梯扶手上做滑梯游戏,容易产生坠落事故,因此规定楼梯井宽度大于0.11m,必须采取防止儿童攀滑的措施。
  4.1.6 电梯是中高层,高层住宅的主要垂直交通工具,多少层开始设计电梯是个居住标准的问题,各国标准不同。在欧美一些国家,一般规定四层起应设电梯,前苏联、日本及我国台湾省规范规定六层起应设电梯。我国1954年《建筑设计规范》中规定:“居住房间在五层以上或最高层的楼板面高出地平线17公尺以上时,应有电梯设备”。1987年《住宅建筑设计规范》规定了七层(含七层)以上应设电梯,但10多年来,全国除北京、上海严格执行规范外,很多城市仍大量地出现七层、八层乃至九层、十层都不设电梯的住宅。这类住宅在使用上极为不便,特别是对老、弱、残者上楼和搬运重物更为困难。据调查,北京、天津60 岁以上的老人,已占该市人口的12%,上海已占18%,有些七八十岁的老人,从住进五层、六层住宅后多年从未下过楼。本次规范修编严格规定七层(含七层)以上必须设置电梯。原因是,其一,从生理学观点来分析,正常人的登高能力是受限制的。根据对健康情况一般的中年人的实测,其登高运动量和生理反应见表4.1.6。
  从上表看空手攀登六层(13.50m)已感腿软,上七层(16.20m)已抬腿困难,故登高能力控制在16m比较合适,这是使用功能最低要求。其二,从防火、结构、造价等因素分析,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超过六层的塔式住宅应通至屋顶,如户门采用乙级防火门时,可不设封闭楼梯间和楼梯间可不通至屋顶,以及户内须设消防给水,相邻单元还须设连通阳台或延廊。其三,近年来,商品房中不设电梯的七层住宅的第七层销售困难。其四,因为住宅建筑耐久年限在50~100年,随着人民居住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不设电梯的中高层住宅会越来越不适应,也难改造。有的建议可预留电梯井和机房,但设计时无法选电梯型号,施工也无法预埋配件,给以后安装电梯造成困难,所留面积长期不用也是浪费,特别对商品房预留的电梯井面积无法分摊给住户,为此,本规范不作此规定。本规范中规定“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地面的高度在16m以上的住宅必须设置电梯”的理由是:
  一、如底层设高4.50m层高的商店或其它用房,以2.8m层高的住宅计算,(2.80m×4)(最高住房入口层楼面)+4.50m+0.30m(室内外高差)=16m,也就是说,上部的住宅只能作五层,此时以16m高度来限制。原规范中所规定的“在住宅建筑底层设商店等公共用房或大平台住宅由公共用房的屋顶平台上入口,层数可由该平台起计算”,换句话说,从平台上可允许再作六层住房,实际就是七层、八层住宅。这一规定允许了近年来在不少城市修建了不少不设电梯,而作大平台的七、八、九层的住宅(含底层商业或公用房)。实践证明,这种住宅的首层和平台层的住户,视线和噪声干扰很大,环境质量很差,且平台造价高昂,为保证住房的居住质量,本规范规定不再允许这种设计。
  二、近年来有些城市特别是南方城市出现多层住宅的底部作不计入层数的(2.20m层高)架空层或储存空间,为此,本规范也作了明确的规定:“对住户入口层楼面距该建筑物室外地面的高度不得超过16m”。对采用2.70m层高的住户是可以满足这一规定的,即:2.20(架空层)+0.10m(室内外高差)+(2.70m×5)=15.80m孛婊?@?玫叵率摇?氲叵率易鞲ㄖ?梅浚?洳皇侨嗣蔷?MA舻牡胤剑??魑?疃?占洌?桓卟坏陀?m才适用。
  4.4.3 据调查,我国住宅的地下室、半地下室因防水、防潮及通风措施不力而导致不能使用的现象十分普遍,采光井因雨水浸入而无法排除的现象也十分严重,本条强调应采取有效措施。
  4.5 附建公共用房
  4.5.1 在住宅区内,为了节约用地,增加绿化面积和公共活动场地面积,方便居民生活等,往往在住宅建筑底层或适当部位布置商店及其它公共服务设施。随着我国经济的改革,第三产业的发展,由集体或个人经营的服务项目往往也布置在住宅楼内。从现状来看,主要在多层、中高层和高层住宅的一至二层部位设置商业服务网点,不少地区建有“商住大楼”,在大楼一至三层布置大型商场、餐厅、酒楼等服务项目。香港、台湾很多高层住宅建在大平台上,平台上有儿童游戏场地、游泳池、商亭、绿化、休息园地等,构成“双重地面体系”,平台下设有多层车库或商场等公建设施。因此,今后在住宅建筑中附建为居住区(甚至为整个地区)服务的公共设施会日益增多,应该允许布置居民日常生活必需的商店、邮政、银行、托幼园、餐馆、修理行业等公共用房。但为保障住户的安全,防止火灾、爆炸灾害的发生,必须严禁布置存放和使用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物品的商店、车间和仓库,如石油化工商店、液化石油气钢瓶贮存库等。如上海某洗衣店,对衣物使用汽油干洗,不慎引起火灾,造成楼上居民伤亡事故。有关防护要求尚应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在住宅建筑中不应布置产生噪声、振动和污染环境的商店、车间和娱乐设施,具体限制项目由当地主管部门依法审定。
  4.5.2 住宅建筑内设置饮食店、食堂等用房时,在厨房内将产生大量蒸气和油烟,而厨房一般设于底层部位,因此其烟囱、通风道应直通出住宅顶层屋面,防止倒灌,才能避免有害烟气侵入住宅,保证安全,保障居民健康。同时空调、冷藏设备和加工机械往往产生噪声和振动,影响居民休息,因此必须作减振、消声处理。
  4.5.3 锅炉房、变压器室等公用设施,不宜布置在住宅建筑内,若在高层住宅建筑中受条件限制必须布置时,应对设备及用房采取隔声、消振、消声等措施,以防止对住户的干扰,并保证设备安全运行,有关要求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有关专业规范的规定。
  4.5.4 出入口包含平面交通和垂直交通,垂直交通指楼梯、电梯。在住宅建筑中布置商店等公共用房,主要需解决使用功能完全不同的用房放在一起所产生的种种矛盾。除解决结构和设备系统矛盾外,还要将住宅与附建公共用房的出入口分开布置,互不干扰。如设底层商店,应将顾客出入口、进货和营业员出入口与住户出入口分开布置,不得将住宅出入口作为营业和进货出入口。布置托幼园等公共用房也应符合本条规定。对于设有公寓的多功能综合大楼、公寓应有单独出入口,不得与其它功能区出入口合用。这不但便于日常使用,互不干扰,也有利于防火安全疏散。
  5 室内环境
  5.1 日照、天然采光、自然通风
  5.1.1 阳光是人类生存和保障人体健康的基本要素之一.在居室内部环境中能获得充足的日照是保证居住者尤其是行动不便的老、弱、病、残者及婴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保证居室卫生、改善居室小气候、提高舒适度等居住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条规定在不同套型的住宅中,冬天应有一定数量的居住空间获得日照.在具体设计中,应尽量选择好朝向、好的建筑面积布置以创造具有良好日照条件的居住空间。
  5.1.2 本条对有日照要求的房间规定了日照质与量的要求,并对不同气候区和不同规模城市的住宅分别规定了不同的有效日照标准和最低时数,具体要求和说明详见《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中关于住宅建筑日照标准的规定。
  5.1.3 住宅建筑采光应以采光系数最低值为标准。本条应按国标《建筑采光设计标准》有关规定执行。在住宅方案设计阶段,应按5.1.3条对有关各种房间窗地面积比指标进行采光估算,根据所确定窗地面积比再进行采光系数最低值的计算。以确保居室内部具有良好的天然光照度。
  本表按Ⅲ类光气候区单层普通玻璃钢窗为计算标准,其它光气候区的采光系数最低值和窗地面积比按《建筑采光设计标准》执行。
  本条规定适用于侧面采光,其采光面积以有效采光面积为准计算。离地面高度低于0.50m的窗洞口面积其光线照射范围低而小,所能获得的有效照度极小,故不计入采光面积之内,以保证有效的天然光照度;窗洞口上沿离地面高度不宜低于2m,以避免居室窗口上沿过低而限制光照深度,影响室内照度的均匀性和房间一定深度达到的照度要求,当采光口上有深度大于1m以上的外廊和阳台等遮挡物时,其有效采光面积可按采光面积的70%计算。采用水平天窗采光者,其有效采光面积将增大,采光口面积按采光标准计算。
  5.1.4 住宅卧室、起居室(厅)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在住宅设计中应合理布置上述房间外墙开窗位置、方向,有效组织与室外空气直接流通的自然风。本条文强调卧室、起居室(厅)应组织相对外墙窗间形成对流的穿堂风或相邻外墙窗间形成流通的转角风。当住宅设计条件受限制,不得已采用单朝向型住宅的情况下,应采取户门上方通风窗,下方通风百叶或机械通风讀xx玫扔行Т胧??员Vの允摇⑵鹁邮遥ㄌ?┠诹己玫耐ǚ缣跫??
  5.1.5 房间的通风开口大小不等于窗户的面积,现实中许多房间的窗户采用推拉窗、固定亮子等形式,大大缩小了可开启的通风口面积。本条要求确实保证通风口的面积。
  5.1.6 严寒地区住宅的窗户密闭性要求高,并且长期关闭,不利于空气流通,因此卧室、起居室(厅)等应设置可开启的气窗等进行定期换气。厨房及无直接自然通风的卫生间一般设置自然通风道或通风换气设施。自然通风道的位置宜设于窗户或进风口相对的一面,以保证全室换气。
  5.2 保温、隔热
  5.2.1 住宅建筑应采取冬季保温和夏季隔热防热措施,以保证室内的热环境质量。
  一、在夏热冬暖、夏热冬冷和温和地区除住宅热环境要求建筑的围护结构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规定外,在住宅设计中还应注重建筑布置向阳、避风,尽量争取主要房间有充足的日照,以利于冬季保温;注重建筑避免东、西晒,合理组织自然通风,以利夏季隔热、防热以及节约采暖和空调能耗。
  二、严寒和寒冷地区,应注重建筑的节能设计,采取技术措施,将采暖能耗控制在规定的水平上,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其节能设计,除建筑的围护结构应符合国家现行《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的规定外,在采暖住宅建筑设计中还应符合节能设计的规定:
  ——严寒和寒冷地区不应设置开敞的楼梯间和冷外廊,采暖期平均室外温度在-6.0℃以下的地区,楼梯间应采暖,入口处应设置门斗或采取其它防寒措施。
  ——窗(包括阳台门上部)面积不宜过大,减少窗缝隙长度,加强窗的密闭性。当采用密封条封闭的条件下,房间应设置可调节的换气讀xx没蚱渌?黄?xxx谩?
  5.2.2 严寒、寒冷地区住宅建筑体形设计应简洁,平、立面不宜出现过多的凹凸面。其建筑外表面积与其包围的体积之比应尽量减小。若体形系数大于0.30,则屋顶和外墙应加强保温,其传热系数应符合国家现行《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
  5.2.3 寒冷、夏热冬暖和夏热冬冷地区的夏季炎热,住宅建筑朝西的房间室温很高,居住条件差,影响居住者的健康。本条规定,西向居住空间朝西或西偏南45°和西偏北45°范围内的外窗应设遮阳板或遮阳罩固定支架等设施,其西向外墙和屋顶应采取隔热措施,以保证居住空间基本的室内环境质量。
  5.2.4 在我国,设有冷暖空调的住宅逐渐增多,一些地区对此类住宅的节能设计未加以重视。本条要求设夏季降温空调的住宅建筑,东西向或东西各偏南、偏北45°范围内的外窗应采取遮阳措施,屋顶和外墙应加强保温隔热。
  5.3隔声
  5.3.1 为保证住宅建筑室内环境的使用功能,住宅建筑隔声设计应符合《民用建筑隔声设计》的有关规定。其设计最低要求为:
  ——住宅建筑内的卧室、起居室(厅)的允许噪声级、隔声标准及楼板撞击声隔声标准必须符合5.3.1条规定的指标。
  ——住宅建筑分户隔墙、楼板等部分的结构厚度、质量应具有良好的隔声性能和采取隔声措施以满足隔声要求。
  ——采用大板、大模板等整体性较强的的住宅建筑,对附着于墙体和楼板的传声源和经常产生撞击振动的部位,如厨房操作台、外门、设备管道等,应采用防止结构传导的减振消声设施。
  5.3.2 当住宅建筑在小区环境中处于沿街、邻近机房或锅炉房等噪声源大的外部环境条件下,住宅建筑设计应尽量将卧室、起居室(厅)布置在背向噪声源的一侧,以合理地布置房间,减轻噪声源的影响。如受条件限制,只能布置在噪声源一侧时,应采取封闭阳台,隔声门窗等处理措施,减轻噪声源的影响。
  5.3.3 电梯机房设备产生的噪声,电梯井道内产生的振动和撞击声对住户的干扰很大,在住宅设计中应尽量避免与卧室、起居室(厅)紧贴布置,应使这些房间远离噪声源,不得将机房设置在居住空间之上,可布置壁柜、卫生间等次要房间进行隔离。在不能满足隔声要求的情况下,必须采取有效的隔声、减振措施。
  6 建筑设备
  6.1 给水排水
  6.1.1 生活用水是居民生活和提高环境质量最基本的条件,因此,住宅内应设给水排水系统。
  6.1.2 提出最低给水水压的要求,是为了确保居民正常用水条件。套内分户水表在额定流量下的阻力损失约为10kPa,一般燃气热水器要求最低静水用力约为40 kPa,虽然有些热水器生产厂为适应少数低水压用户的需要,开发出水压力要求较低的热水器,但住宅的给水水压不宜因此而降低,以满足用户选用设备的通用性。
  6.1.3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规定住宅类建筑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静水压“宜为300~350 kPa”,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按此范围设计,但允许稍有选择。
  在具体工程中常遇略有超过的情况,例如十八层普通住宅,通常一~五层由城市自来水直接供水,六~十八层由高位水箱供水,如层高为2.80m,十八层配水点静水压如为5m,则六层配水点静水压为5+(12×2.8)=38.60m,虽不采取竖向分区,实践效果也还可行。根据给水配件的一般质量状况及住宅的维修条件,住宅给水压力又不宜过高,经多方征求意见,认为如取《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一类建筑和二类建筑分界的十八层,作为不应超过的上限较为有利,故限定为“大于40kPa时,应采取竖向分区或减压措施”。但在条件许可时,仍应以300~350kPa为宜。
  6.1.4 住宅设置热水供应设施,以满足居住者洗浴的需要,是提高生活水平的必要措施,也是居住者的普遍要求。由于热源状况和技术经济条件不尽相同,可采用多种热水加热方式和供应系统,如: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单户燃气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和电热水器等。当无条件采用集中热水供应系统时,应预留安装其它热水供应设施的条件。
  6.1.5 住户分别设置水表和采用节能性能良好的卫生器具和配件,是节约水资源的重要措施。管道、阀门和配件采用铜质等不易锈蚀的材料,方可保证检修时能及时关闭。
  6.1.6 住宅的污水排水横管设于本套内,便于检修和疏通,可避免影响下层住户,做法有:提高卫生间地面,或卫生间地面楼板下沉,但都存在一定问题。难于实施而必须敷于下一层套内空间时,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使排水管道发生堵塞时,能在本层内疏通,而不需影响下层住户,例如可采用能代替浴缸存水弯,并可在本层清掏的多通道地漏等。此外,有些地区在有些季节会出现管道外壁结露滴水,应采取防止的措施。
  6.1.7 本条除规定了必须设置地漏的部位外,还针对污水管内臭味外溢的常见现象,强调了对地漏的性能要求。
  6.1.8 本所条所指“垃圾间”,包括4.3.1条规定每层设置的“封闭的垃圾收集空间”和4.3.2条规定的垃圾道底设置的“封闭的垃圾间”。为改善环境卫生条件,需提供冲洗保洁的条件。
  6.1.9 低于室外地面的卫生间器具和地漏的排水管,不与上部排水管合并而设置集水坑,用污水泵单独排出,是为了确保当室外排水管道满流或发生堵塞时不造成倒灌。
最亮的小太阳&回答:幼儿园室内设计装修注意事项之一:地面
由于幼儿是在地面上开展活动的,因而地面的科学合理性及艺术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要保暖,耐磨,耐腐蚀,防静电,隔声,吸声,同时还要满足幼儿的审美要求,使楼地面与整体空间融为一体。另外,防滑、防潮、防水、易清洁、具有弹性等方面也要符合幼儿园的地面标准。不同地区、不同楼层的要求又各要有所侧重。南方气候温和、潮湿,要重在防滑、防潮,特别是建筑的底层地面,除了要对地面以下进行防潮处理外,地面也要选用防滑地砖或塑胶地板。寒冷的地区,可选用封腊的木地板,二、三层可铺地毯,这样既有弹性又保暖,同时地面铺设要平整,避免出现台阶或凹凸不平而引发安全事故。进行地面铺设要色彩、图案、铺设构成变化。例如可采用两色以上的防滑低砖按一定的构成形式铺设,其图案可以是排列构成,也可以是动物、植物或一些传统图案。
幼儿园室内设计装修注意事项之二:墙面
墙面装饰能起到保护墙体、延长使用寿命的作用,也能使室内空间美观、整洁、舒适、富有情趣,并营造出具有儿童特点的文化艺术氛围。因而,墙面是最能展现幼儿园特点和幼儿表现自我以及获取知识、提高审美能力的地方。墙的表面要平整,转角的地方不能尖锐,要转成圆角,避免幼儿撞伤。墙面的装饰处理,可以采用瓷片、易清洗的墙纸和各种涂料。有条件的幼儿园可在墙1.2米以下装饰皮革或人造革,使墙面更具柔软、温暖、吸音的功能,防止幼儿碰撞受伤。不论用什么材料来装饰墙面,都要求符合上级或有关部门制定的标准,不能使用有毒、有放射线和释放有害气体的材料。地面至1.2米处也可镶贴瓷片,一是方便清洁,二可以增添幼儿园特色的氛围,还可以挂上一些可供幼儿写画的小黑板,便于幼儿表现自我、抒发内心感受。装饰墙面的材料颜色要淡雅、明快,要考虑环境的功能性以及采光情况。可用贴或刷的方法,装饰出大块的抽象图案。幼儿园设计整体色彩既要注意统一,又要强调变化,体现幼儿园特点。
幼儿园室内设计装修注意事项之三:顶面
顶面的装修应视幼儿园的经济情况和空间的高低而定。幼儿园室内高度一般以3.2-4米为宜。太低会令幼儿产生压抑、紧张感;过高则让幼儿感到缺乏温馨、亲切的氛围。因此,楼层的高低宜在建筑设计时给予充分考虑。考虑到目前部分幼儿园的室内空间不符合标准,如果是过高的空间,可考虑顶面装修或悬吊一些装饰物,以降低其空间,改变视觉上的空旷感。顶面的表层不能太光滑,这样有利于增强吸声效果,避免产生眩光。如果是顶层,还要考虑隔热情况。顶面装修要使用隔热、阻燃和防火性能好的装修材料,如石膏板、铁龙骨等。电线要放入阻燃管内,避免因电路故障而引发火灾。
幼儿园室内设计装修注意事项之四:门
作为供幼儿和教师进出幼儿园各功能室的门,它的设计要注意合理性,不能用坚硬的材料制作,不能出现尖锐的棱角。门表面宜平整,光洁,不宜使用铁衣或玻璃制作。因铁衣门多缝隙,铁条坚硬,玻璃遭碰撞易碎,会导致安全事故。宜采用木制门,门扇宜向外开。要求门能全面靠墙、能固定,防止幼儿推撞门,也有利于室内环境的整体设计和安排。在门适当的地方装上方便幼儿开、关门的拉手。门的尺寸可适当缩小些,高度可控制在1.95-2米之间。门洞周围可制作简单装饰。门扇、门洞的形状都可以打破传统。偏上方可以用曲线造型,产生活跃变化之感。造型可以是动物、植物。色彩可与窗相同,宜浅色为主,可以单色平涂或多色组合构成,也可以粉刷成各种符合幼儿特点的图案。每个功能室,特别是供大型活动的场所,宜开设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门。
流绪&回答: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
1.四个班以上应有独立基地、服务半径为300m。三班以下可设在住宅底层,但应有独立出入口,室外游戏场地及安全防护措施。附设高层建筑内时,应设在首层或二、三层,并应设独立出入口。
2.必须设置各班专用游戏场地,面积不应小于60m2。全园场地面积不小于180+20(N-1)。
3.全园共用活动场地30米跑道、沙坑、水深不超过0.3米的戏水池。
4.托幼园活动室、寝室净高2.8(特殊形状的顶棚最低处≥2.2m。音乐活动室的净高3.6米。
5.托幼建筑生活用房应满足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不少于3h。窗地面积比不小于1/5。
6.幼儿园单侧采光的活动室,进深不宜超过6.0米。
7.主体建筑走廊净宽:生活用房双面1.8m,单面1.5m;其他用房双面1.5m,单面1.3m。
8.幼儿楼梯踏步150×260;楼梯靠墙一侧幼儿扶手高度不大于0.6m;楼梯栏杆垂直杆件净距不应大于0.11m,楼梯井净宽不应大于0.2m。
9.活动室、寝室、音体室应设双扇平开门,宽度≥1.2m。疏散通道不应设转门、弹簧门和推拉门。
10.幼儿疏散和经常出入的通道上,不应设有台阶。必要时可设防滑坡道,其坡度不应大于1:12。
11.严寒、寒冷地区主体建筑的主要出入口应设挡风门斗,其双层门中心距离不应小于1.6M;在距地0.6-1.2M高度内,不应装易碎玻璃;在距地0.7M处,宜加设幼儿专用拉手。门的双面均易平滑、无棱角。外门宜设纱门。
12.活动室窗台距地高度不宜大于0.6M;1.3M内不应设平开窗。
13.阳台、屋顶平台的护栏净高应≥1.2m,、垂直杆件间净距不大于0.11m。内侧不应设有支撑。
14.幼儿经常接触的1.3m以下的室外墙面不应粗糙。所有墙角、窗台线脚等均必须做成小圆角。
15.幼儿园盥洗池的高度为0.5-0.55米,宽度为0.4-0.45米,水龙头的间距为0.35-0.4米。
16.室内电器设置插座必需安置在1.7米以上的位置。
17.幼儿园应采用低温热水集中采暖,热媒温度不宜超过95-75℃。
ag123456&回答:变配电所的一般要求
变配电所的位置应根据以下要求综合选择
所址要求接近用电负荷中心,通常是用电量较大的车间;要考虑线路进、出方便,以便架设线路和敷设电缆;变配电所要设在离电源较近的地方(如在架空线附件);要避免有腐蚀性气体和强烈震动以及粉尘较多的场所。地势应选择较高和干燥的地方,不要设在低洼地、厕所和浴室旁边以及经常积水的地方。除满足以上要求外,还要考虑运输方便和尽量接近大容量的用电设备。
变配电所的型式:
变配电所的结构和适用范围
结 构 型 式 适 用 范 围
车间外附式 车间的主要负荷在厂房的边沿,或者即使在厂房中间,但厂房内不宜设置变、配电装置
车间内附式 车间内允许设置变、配电设备
车间内式 负荷大的多跨厂房,车间内允许设置变、配电设备
独立式 对几个车间供电的变电所,负荷中心不在某一个车间,车间内又不允许设置变、配电设备
屋外式或杆上式 零星小负荷供电、或用电量很小的工厂
变配电所的建筑要求;
建造变压器室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变压器的外廊与变压器室墙壁和门的净距离分别不小于0.6和0.8米;变压器室的大门尽可能避免朝西,以防日晒,使室内温度增高。变压器室内地面应高室外地面0.6米,下面要做集中沟和挡油墙,以防热油扩散。变配电所的屋面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屋面应有不小于5%的坡度和可靠的防水排水措施。
配电室门窗的要求:
当配电装置的长度大于7米时,这种配电室就要设两个出口。出口应布置在配电装置的两端,当配电室在二楼时,其中的一个出口可通向室外楼梯的平台。窗户宜设置不能开启的采光窗,窗户下沿距室外地面的高度应不小于1.8米.
奋斗_9500&回答:(1) 电缆桥架应尽可能在建筑物、构筑物(如墙柱梁、楼板等)上安装。 (2) 电缆桥架的总平面布置应做到距离最短又满足施工安装、电缆敷 设的要求。 (3) 梯架或有孔托盘水平敷设时距地高度不低于2.5m;线槽、无孔托 盘距地高度不低于2.2m。但敷设在电气专用房间(如配电室、电气竖井、技术层)内除外。 (4) 桥架垂直敷设时,在距地1.8m以下部分应加金属盖保护,但敷设在 电气专用房间内时可除外。 (5) 电缆桥架多层敷设时其层间距离一般为: ① 桥架上部距顶板或其他障碍物不应小于0.3m; ② 电力电缆桥架间不应小于0.3m; ③ 控制电缆桥架间不应小于0.2m; ④ 弱电电缆桥架与电力电缆桥架间不应小于0.5m,如有屏蔽盖板可 减至0.3m。(6) 下列不同电压不同用途的电缆除因条件限制只能安装在同一层桥 架上并采用隔板隔开外,均不应敷设在同一层桥架上: ① 1kⅤ以上和1kⅤ以下的电缆; ② 强电、弱电、控制电缆; ③ 应急照明和其他照明电缆; ④ 向一级负荷供电的双路电源电缆。 (7) 几组电缆在同一高度敷设时,各相邻电缆桥架间应考虑维护、检修 的需要,一般不宜小于0.6m。 (8) 电缆桥架水平敷设时,支撑跨距一般为1.5~3m,垂直敷设时,固定 点间距不大于2m。桥架弯曲半径小于300mm时,应在距弯曲段与直线段接合处300~600mm的直线段侧设一个支撑,当弯曲半径大于300mm时,还应在弯曲段中部增设一个支吊架。在进出箱、柜和变形缝及丁字接头的三端500mm内设支撑。 (9) 电缆桥架可采用胀管螺栓或在预埋铁件上焊接的方法固定。 (10)电缆桥架在穿过墙及楼板时,应采取防火隔离措施。 (11)直线段钢制电缆桥架超过30m,铝合金或玻璃钢制电缆桥架超过 15m时,应有伸缩节,其连接宜采用伸缩连接板。电缆桥架跨越建筑物伸缩缝处,应设置伸缩缝或伸缩板。 (12)电缆桥架不宜敷设在腐蚀性气体管道和热力管道的上方及腐蚀性 液体管道下方,否则应采取防腐隔热措施。 (13)电缆可敷设在线槽内,但在梯架或托盘(指未完全封闭)内,不应直 接敷设导线。 (14)室内电缆托盘、梯架不应采用具有黄麻或其他易燃材料外护层的 电缆,否则在室内及电缆沟、隧道、竖井内侧有麻护层的电缆,应剥除麻护层,并对铠装加以防腐处理。
dxjian&回答:建筑节能规划与设计
面对全球能源环境问题,不少全新的设计理念应运而生,如微排建筑、低能耗建筑、零能建筑和绿色建筑等,它们本质上都要求建筑师从整体综合设计概念出发,坚持与能源分析专家、环境专家、设备师和结构师紧密配合。在建筑规划和设计时,根据大范围的气候条件影响,针对建筑自身所处的具体环境气候特征,重视利用自然环境(如外界气流、雨水、湖泊和绿化、地形等)创造良好的建筑室内微气候,以尽量减少对建筑设备的依赖。具体措施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合理选择建筑的地址、采取合理的外部环境设计(主要方法为:在建筑周围布置树木、植被、水面、假山、围墙);合理设计建筑形体(包括建筑整体体量和建筑朝向的确定),以改善既有的微气候;合理的建筑形体设计是充分利用建筑室外微环境来改善建筑室内微环境的关键部分,主要通过建筑各部件的结构构造设计和建筑内部空间的合理分隔设计得以实现。同时,可借助相关软件进行优化设计,如运用天正建筑(Ⅱ)中建筑阴影模拟,辅助设计建筑朝向和居住小区的道路、绿化、室外消闲空间及利用CFD软件,如:PHOENICS,Fluent等,分析室内外空气流动是否通畅。
快速发布需求&找到专属设计
* 设计本将严格保护您的隐私,请放心填写
手机设计本
随时提问题,随意赏美图
设计本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即可与本本亲密互动,还有更多美图等你来看!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C)2012 设计本-定制化装修设计服务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建筑强制性条文2014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