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在现实世界里,身体可以被别人控制住,可以变面,可以控制梦见别人跳楼没死等等,可引起病痛,可引起痛觉。

您(@)目前可用积分:3512540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微信扫一扫
分享此帖文
[原创]人生的幻变和实相――漫谈电影睁开你的双眼
2101 次点击
22:10:07 发布在
《人生的幻变和实相――从佛教的角度漫谈电影&睁开你的双眼&》也许,现实世界是人们必须做的一场梦,是人们不得不经历的一场幻变。――《秋叶集――生命的感悟》《睁开你的双眼》这部科幻电影是《盗梦空间》构思的本源。我觉得这部电影比《盗梦空间》、《无姓之人》、《源代码》等类似的科幻电影更有内涵,更贴近生活真实。(注1)这部电影和上述几部电影一样,蕴含的佛理很多,电影情节几乎都是现代科技理念和佛教文化理念的绝妙结合。所以,我主要从与佛教教理相关的一些角度来谈谈对这部电影的观后感:1、人生如梦、万法皆空、万法唯心2、独生独死、独去独来3、自作自受、因果不空亦不爽4、人生的关键点,人生的起点和尽头,无始无终5、业缘成熟与冤魂缠身,幻觉妄想与潜意识(阿赖耶识)6、命运之神,俱生神,自制其心7、解脱的机缘与生活中的小事8、人生的崩溃与看破放下、心无挂碍9、众生罪业,超时空相应,众生本来面目10、借假修真、看破幻象,心存正念、不入断灭11、生死一如,轮回不断,人生的未了之缘12、人生的选择和临终的愿望13、关于两个剧本的差别:电影的结尾和人生的归宿和以往一样,我写的电影观后感,大多都是个人随意的解读和散漫的发挥。作为个人的观后感,此文主要只谈谈这部电影所揭示的人生的幻变与实相。此文是由几次观看影片时随感而写的零散片段组合整理而成,且文章各个小节难免互有渗透交叉,所以有的部分难免重复繁琐。此文分成以下小节:1、人生如梦、万法皆空、万法唯心先说一句题外话。稍有人生经验的人,并不难理解人类社会有时是非常荒诞和恐怖的。作为中国人,只要回想一下20世纪上半叶兵荒马乱的战争年代,回想一下20世纪下半叶尤其毛时代的大跃进、全民大炼钢以及随之而来的大饥荒和文革十年动乱,就不难得出如下结论:现实生活往往比梦境更荒诞,乃至更恐怖,当然也同样是幻变和空虚。这部电影一开始,就是语音闹钟呼唤睡梦中的大卫:“睁开你的双眼,睁开你的双眼……”在电影的开头、中间(关键转折点)、结尾,都曾出现这个情景和呼唤:“睁开你的双眼,睁开你的双眼……”这就点明了这部电影的主题:人生如梦,生死如梦,我们应该从人生的幻梦中觉醒。为了更真切地理解“人生如梦”,更深切地领悟佛经中“梦幻泡影”“万法皆空”“万法唯心”等佛理,我尤其建议学佛的人好好看看这部电影,而不只是有口无心地枯诵佛经。佛教把对生命实相的醒悟、觉悟,专门称之为“菩提”。发菩提心,即发起求无上觉悟之大心,在大乘菩萨修行中具有极重要的地位。(注2)《睁开你的双眼》和《盗梦空间》《源代码》《无姓之人》等电影一样,整部电影都是半梦半真、半梦半醒之间,现实都恍惚如同梦境,梦境也宛然如现实。这是现代文学常用的魔幻现实主义的表现形式。所以,从这部电影的标题,我首先想到的是苏轼的名句“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不仅电影的开头和中间有几段非常短暂的梦,而且在某个意义上,也可以把整部电影从头到尾看成是一场梦,看成是梦境。电影中,大卫所经历的一切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正如电影所说“统统是假的”,这就是佛教说的“万法皆空”。电影也说“一切都在你脑袋里,”这就是佛教所说的“万法唯心”。大卫在最后终于明白:一切都是空的,一切都是幻象,一切都是梦境,一切都是梦想。正如电影所说,生与死都是“从恶梦中醒来”。反过来 ,我们无论生死,都又如睡梦一样的虚幻迷茫,俗话说,活着如同做梦,死亡就是长眠。当然,人和人的命运不尽相同,虽然人生如梦,生死都是惊醒,不同之处在于,有的是在美梦中醒来,有的是在恶梦中醒来!万法皆空,实相是空,觉者悟空,醒来都是一场空!不过,世人对佛教的空性,多有误解。佛教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因缘(条件)组成、变化无常的,都没有永恒的、固定不变的自体,这就是“空”。这种空就是宇宙万有的“真性”,亦即诸法实相,这是宇宙生命的本质。在某个意义上,我们常说,学佛就是悟空、入空。庞蕴有诗偈云:“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世人如果对佛法缺乏学习,那么,往往对空、空性的理解非常肤浅,误解非常普遍。(注3)电影中的清醒梦境,又叫人造知觉,是让冷冻的人(某个意义上的死人),生活在虚拟的梦境之中。其实,现实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梦如幻?无常的现实与虚拟的梦境在空性的本质上又有何区别?不管是现实,还是梦境,还是梦中梦,一切都是梦幻泡影露电,亦即《金刚经》所言:“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至于大卫在冷冻后150年再醒来,他在现实生活中以前的一切无疑早已经烟消云散。正如电影的最后,大卫在离开清醒梦境前对苏菲亚所说:“我被冰冻,你却死了”。对这部电影,初看一遍,观众可能也不容易分出哪一段是清醒梦境,哪一段是现实生活,哪一段是生,哪一段是死。其实,某个意义上,我们也可以把这整部电影看成是一个梦,或梦中梦,最后主人公睁开眼睛从梦中醒来!总之,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清醒梦境中,所有的恩怨情仇、爱与所爱,都是梦中梦,做爱与杀人都是在如幻似真的梦中。不仅大卫在清醒梦境如此,其实,我们的世界何尝不是虚拟现实?我们何尝不是活在梦中?梦境、幻境、乃至梦中梦和现实的本质是一样的。因此,尚未觉悟的芸芸众生哪里分得清?大卫在自己的清醒梦境中,在他跳下高楼之前,一直是在梦境中。即使技术员告诉他实际情况,他也不相信自己是在梦境。电影中间有一段对话:技术员对大卫说:“你在发梦呢!”大卫回答:“不会,我分得清真假,这是真的。”技术员说:“你怎么知道?发梦要醒后,才知道发梦。”这就是佛教所谓的“梦中说梦”。(注4)附带一说,大卫最后觉悟到自己是在梦境中,但尚未脱离梦境,也就是他的神识之身尚在梦境中,这个状态,某个意义上,类似于佛教的“有余涅”,尚非“无余涅”。在另一个意义上,则类似于佛教的“慧解脱”,尚非“俱解脱”。(注5)每一个冰冻的人,每一个昏迷的人,其实都是处在这么一个漫长的梦中,类似于被幽禁的游魂、幽魂。每一个梦的最后往往都是惊醒。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这种觉醒,也可以是一个植物人从昏迷中苏醒过来,或者是麻醉者从昏迷中醒过来,或者也可以是我们平时从睡梦中醒过来,或者是精神病人从幻觉妄想等疯狂状态中清醒过来,也可以是迷惘的众生终于看破三界假相而悟道成佛,或者是初生的婴儿睁开双眼面对这个陌生的世界……,这些情景,与电影中清醒梦境的情景是类似的。所有这些事件之间,并没有本质的不同。这,也许就是这部电影名称的含义所在。2、独生独死、独去独来电影开头特意重复了一小段怪异的梦境:大卫被闹钟闹醒来,独自一人在床上,然后他开车来到大街上,发现平时热闹的大街上竟然空无一人,这样怪异的场景使得大卫茫然不解、张皇失措、狂奔呐喊……原来这是一场梦!这是大卫醒来前做的一个短短的噩梦!这与另一部科幻电影《无姓之人》中的一段情节颇为相似。在《无姓之人》中,尼莫有一次醒来后,身处的外部环境,一切都显得很怪异……(注6)一个人所处的外部环境突然变异,可能是自己的外缘际遇,也可能是因为自己的主观突然变异,比如幻觉、疯狂、痴呆,或主客观二者兼而有之,此不赘述。一个人出现怪异的想法甚或妄想、幻觉,或面临怪异的场景,这其中含有深刻的宇宙生命奥秘。电影中,大卫独自一人茫然不解、张皇失措、狂奔呐喊,是有着深刻的寓意的:每个人在其生命的终点,或某个关键点,或许都将面临这一情景。我们每个人最终都是佛经所说的“独生独死、独往独来”。电影的开头和结尾是呼应的,这部电影的最后也是:街道和四处空无一人……麦医生为此也茫然不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也张皇失措、疯狂叫喊。按照生活的逻辑,也是清醒梦境的逻辑,当大卫接近梦境的终点时,已经不需要他人,或者要与自己有缘的人告别了。他也不需要外在的一切,他必须面对真实的自己和生命的真相。麦医生也完成他的使命,即使心存不甘,最后也不得不承认并面对自己只是大卫梦境里的逻辑影像。电影的最后,艾德蒙提醒大卫:既然在梦中痛苦,那就不要再受苦了,那就要从噩梦中醒来。至于在梦中,他身边所有的人,其实都只是幻影,他们的行为完全是按照既定的程式发生,该来的时候就来,该去的时候就去,该死的时候就死。对于大卫来说,在大卫的梦中,他们只是逻辑影像而已,并没有真正的感觉,不仅是机器人,甚至是佛经所说的幻影人,木偶人。其实,一切所谓鲜活的生命本质上也是如此,我们自己也是如此,都是无自性的、性相皆空的。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是逻辑影像,都必须服从宇宙生命的基本规律,比如因果律、缘起法、成住坏空与生老病死法则等。而且我们每个人天然都是生活舞台上的超级演员,表演得天衣无缝。无论主角、配角还是跑龙套,每个人都是由业缘所感,都是生活逻辑作用的结果。至于你看不见的命运之神、主宰者,永远伴随着你,在你身边看着你、等着你,有时也在提示你、启发你,或者来帮助你,或者来惩罚你,一切全凭你的业缘。如电影所说:“他们要谁消失,谁就消失”,甚至你“要什么就有什么”、“只要心想就能事成”“你想谁来,谁就来。”比如电影的最后,大卫想要麦医生来,麦医生随即马上就出现了。平时,我们这些生活中所谓的巧合,很多可能就是命运的安排。按电影所说,是清醒梦境的逻辑影像。电影的主角连同配角一共只有6个人,其他都是跑龙套的,到了最后,一个个退出、消失,只剩下大卫自己孤零零的一个,面对唯一的真实,并且必须返回真实。再幸福的梦境也会醒来,再痛苦的经历也会过去,再美满的姻缘也有尽时、再成功的人生也有终点。这也是佛教之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梦境也好、现实也好,我也好、他人和世界也好,其本质都是无常的、虚幻的。我,我所,无论身体还是精神,还是眷属亲人、财产名位,无非是自己一种痴心妄想、颠倒执着而已。正如电影中说的,“依依不舍没有意义,一切都是幻象”“一切都只是逻辑影像”。但是迷惑的众生往往执着于幻象,几乎所有的众生(正如电影中的麦医生)都徒然执着于“我、我所”,执着自己以及自己的妻子儿女、财产名位,这就是佛教所说的“我执”。(注7)电影中所谓的“一个人也没有”这样空寂的场景,其实是每一个生命迟早要经历要面对要领悟的生命的真相。在那时,你将看到只有自己独自一人、孤立无援,要么四周空寂无人,要么其他人都是行尸走肉,身边的一切都似有似无,这样,你逐渐的会感到茫然失措、迷惑不解乃至陷入疯狂。一个人在人生的某个关键点或某个特异体验中,会有这种经历或感受:突然,一切都静止了,乃至都消失了、或与你绝缘了,或者是似有似无、形同虚设了,或者是变得奇奇怪怪、不同寻常了……这是电影要揭示的人生真相之一:最终,所有的人都将远离你,都将退出你的生活。最后我们都将独自一人,面对人生的真相,而且往往是那种使你不得不疯狂的奥妙难解的真相。对此,佛教有不少深刻的阐述。(注8)电影中,大卫一开始面临这一情景,感到迷惑张皇乃至狂乱奔跑,说明他一开始并没有真正的醒悟。所以,电影开头短暂的这一段以后,紧接着,电影情节开始入戏:大卫被闹钟闹醒来,然后开车进入熙熙攘攘的大街,开始了他一天的生活……3、自作自受、因果不空亦不爽因为大卫必须经历一些生活才会真正觉醒,就如每个人一样,甚至他必须经历一些错误乃至罪过,并为此付出代价,他才会真正的觉悟,这也是人生的真相和奥妙之一。正所谓“人间正道是沧桑”,“吹尽狂沙始到金”。但是,生活中有些代价是巨大的不可挽回的,就如大卫和朱莉之间、大卫和苏菲亚之间的悲剧和抱憾,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甚至已经是生死相隔,只能是来生来世,只能在梦境里。不过,在无穷无尽的三世因果和无边法界中,一切也都是电光石火、沧海一粟而已。正因为大卫必须经历一些生活,所以,现实中,大卫醒来以后,他并不是独自一人在床上,而是和女友朱莉一起。然后他离开朱莉,开车上街,电影里特意展现大街上的芸芸众生百相……正如每一个人逐渐成长,逐渐融入人群,逐渐入戏,逐渐接触社会,逐渐成为生活舞台的某种角色,依佛教“十二因缘”之说,逐渐触、受、爱、取,造作种种业行……就如我们每个人的每一天一样,大卫醒来,进入了人群,进入了生活,去经历前面将来临的一切!电影中,因为一贯花心,见异思迁,大卫在自己的生日宴会上一见钟情的爱上了朋友布莱恩的女友苏菲亚。大卫和苏菲亚初相识一个晚上,才互相萌发一点情愫。次日,大卫一出苏菲亚家门,就被跟踪守候的朱莉想办法叫上车,然后伤心欲绝的朱莉开着车高速撞向路边,欲与大卫同归于尽。车祸以后,朱莉死了,大卫毁容了。毁容后的大卫,首先也是做了一个短梦,梦见自己和苏菲亚在公园相见的美好生活。但是短暂的梦醒来后,他要面对的生活却是恰恰相反,是丑陋而残酷的现实。车祸后的大卫,每天醒来第一句话就是“醒来就想死”……车祸毁容后的大卫,对苏菲亚痴情不渝,想继续与苏菲亚交往,但是现实并非心想事成、万事如意,在一连串的痛苦烦恼不愉快中,尤其是在苏菲亚与布莱恩一起走了以后,他身心交瘁悲伤绝望,倒卧在湿漉漉的街头……佛教认为,生活的本质是“真空妙有”,虽然是空的,是如幻似梦,乃至五蕴皆空,我们的喜怒哀乐也是空的,但是,善恶迷悟苦乐,这个因果过程是我们必须认真面对和承担的,所谓“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佛教一方面持无我说,否认究竟意义上的主宰;一方面在因果报应上,认为一切罪福乃自作自受。在电影中,一方面,大卫清醒梦境中所有这些人,就如他自己本身,都是空的、虚幻的,都出自于大卫自己的人造知觉。这个道理与佛经中所载的“文殊刺佛”的典故类似。(注9)另一方面,大卫的人生悲剧,根本原因无疑在于他自己。根据因果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善恶因果虽然大多有一个异熟的过程,乃至有三世因果之分,但绝对不可能混淆、颠倒和虚无。电影台词也说了:恶因带来恶果、自作自受。大卫的花心伤害别人,带来的结果是被伤害,乃至自杀、杀人和梦境(也就是世界)的毁灭。附带一提,电影中,大卫以前在睡梦中经常喊着艾莉这个名字,后来终于有了结果,原来这是决定他清醒梦境中的一切的对他而言至关重要的冷冻公司的名字。这也是佛教所谓的“因果不爽”,世界上只有未知之因果,而没有无因无果。我们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没有无缘无故的犯罪,也没有无缘无故的觉醒。(注10)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大卫和朱莉之间、大卫和苏菲亚之间,其实都是恶因恶果恶缘恶报,是痛苦多于欢乐人生悲剧。大卫“一出来就离开了她、失去了她”,因为那天大卫一走出苏菲亚的家门,就被守候的朱莉叫上车,然后高速撞向路边……《睁开你的双眼》整个电影不仅是一场梦,也是一场痛苦多于欢乐的恶梦。正如电影中大卫说:“我的梦是残酷的笑话。”众生的一切罪福苦乐,在究竟意义上都是自作自受,根本原因在于自己的业行果报。别人并不能真正的伤害你,除非你自作自受。(注11)在现实生活中,大卫选择了自杀,苏菲亚当然再也见不到大卫。在大卫的追思会上,她黯然神伤,他俩这辈子可谓有缘无分,对他俩来说,命运是插肩而过,正如电影中所说:“真爱几乎唾手可得。”正是因为大卫伤害了朱莉,然后朱莉毁了大卫的这一切。所谓一报还一报,因果不虚、乃至因果丝毫不爽。大卫的花心、朱莉的痴情,是这一切痛苦的最终恶因。所以,大卫后来也醒悟到:这一切悲剧的根源,是自己的花心,如电影中所说“有因就有果”。一个人醒悟到这个以后,就是觉悟了的菩萨境界,就能坦然承受果报,就能心怀敬畏和悲悯,而不怨天尤人,这就是佛教所说的:“众生畏果、菩萨畏因。”《法句经》云:“深观善恶,心知畏忌。畏而不犯,终吉无忧。”总之,一方面,幻变是空、自性是空;一方面,因果丝毫不爽,因果善恶不空。所以,自杀、杀人,做坏事,伤害他人,还是千万不能。要行善不要作恶,恶善业必然带来自他苦乐罪福之不同果报,这是宇宙生命的法则。很多人崩溃了,杀人、自杀,恶业造成,就是堕落了,那么,他们必将承受恶因恶业带来的恶缘恶果恶报,所谓苦因苦果苦无边。4、人生的关键点,人生的起点和尽头,无始无终人生的每个关键点,都可能成为一个起始点或终点尽头。人生可以从那个关键点重新开始或者结束。电影中,选择了大卫倒卧在湿漉漉的街头那个时间点,作为大卫清醒梦境的开始:清晨,苏菲亚找到倒卧在街头的大卫并把他叫醒,然后开始后面一段新的人生,充满恩怨情仇喜怒哀乐的纠结的人生……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大卫在街头醒来以后,再也没见到苏菲亚,他虽然在公司经营和权力上获得成功,但他为失去苏菲亚之真爱而倍感痛苦,以及毁容的痛苦、伤后因药物而时常带来的头痛难忍,等等。因此,对生活极度心灰意冷、痛苦绝望的大卫,通过网络找到艾莉寿命延长(生命冷冻)公司,签订了一份协议,同意在死后冷冻,并进入清醒梦境(人造知觉)。这个清醒梦境,之所以选择他在街头醒来作为梦境的开始,作为虚拟梦境和现实经历的连接点,是因为这个时间点,对大卫而言特别重要,那是他最痛苦难受的时候,是他最需要获得帮助的时候,是他最不愿意面对和经历的时候,是他潜意识深处最希望得到另一个结局的时候,也就是他人生的关键点、岔路口。每个人的人生过程中,也许都有某个关键的转折点,或某个临界点、时间点,这段经历可能是他最难忘但同时又是他最不愿意记住的,这也是一个人心灵深处的精神分裂、自我分裂。正如电影所说:“每一分钟都可能改变”,甚至如佛教所说:“生死只在一呼吸间”。古诗有云:“今宵酒醒何处?”你不知道你醒来会在哪里,就如大卫在街头醒来一样,场景和结局可以有多种可能。人生的很多关键点、岔路口,有的是你刻骨铭心的一段经历,有的也可能是你当时不经意的,所谓“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有时候,你甚至会恍惚以为(或是恍然大悟):原来在很久前的那天夜晚,你已经死去,你有时候会执着地要回到那个关键点、起始点。(注12)关于人生的关键点尤其是人生的尽头,我再发挥一下。同样的道理,我们可以设想,一个在睡梦中被谋害的人,一个在车祸中遇害的人,死后必然冤魂不息,甚至在诸如此类的情况下,他的灵魂(佛教称为“神识”,精神分析学称为潜意识)往往不相信自己已经死了,有的成了所谓的不愿意投胎转世的游魂。或者,以现代量子物理学之设想,他进入另一个平行世界,在那个世界,他重新开始生活的时间点,往往是选择从他入睡时或出行时开始,在另一个平行世界,他没有在睡梦中被谋害,或没有出车祸,也许是恰恰相反,他将开始一段新的更加幸福幸运的生活。同样的道理,我们可以设想,一个因身心痛苦难忍而自杀的人,他的魂魄(神识)在另一个平行世界重新开始生活的时间点,也许是从他自杀那天开始。当然,在另一个世界,往往自杀并没发生或者没有成功,乃至他并没有遭遇自杀前经历的那一段痛苦……同样的道理,我们可以设想,那些被判处死刑的人、被枪杀的人,以及每一个死去的人,在他自己的想象中,在他自己生命的历程中,也许死了,也许没有死,真相则是:既是死了又是没有死,处于所谓“薛定谔之猫”的量子状态、平行世界,等等,诸如此类……在电影《无姓之人》中,就有几处类似的情节,尼莫车祸死、尼莫被枪杀,等等。在究竟的意义上,生命的本质是无始无终、无生无死、不生不灭。如佛教八不中道(又称八不中观)所说:“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也如《心经》所说:“不增不减、不垢不净”。所以每一个生命,最终都会发现自己没死,死不了,或往生净土、超升天堂,或死而复生、轮回转世,或进入平行世界、影子世界,这是每一个生命都要经历的震惊和幻变。究其根本,因为我们的灵魂执着自己不死。更深刻地看,则是因为生命的自性是不生不灭、不死不生的,是无去无来、如去如来的,这是宇宙生命的最终奥秘。正是因为如此,对于生命实相的觉悟者,就如《金刚经》云:“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按佛教密宗的一个说法,死后我们将先进入一个生死之间过渡的短暂的中阴境界。生死相隔,阴阳两绝,尤其是亲情眷属不再,当那之时,有的人也许迷迷糊糊,有的人也许如梦方醒。在永别亲人和熟悉的环境之时,就如突然被关进陌生而恐怖的监狱一样,有的人伴随着恐惧、后悔、悔恨、遗憾或焦虑、焦灼的感觉,所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甚至如《西藏度亡经》所说:有的人一下子“如鱼离水,掷诸烈烬”,痛苦难当!当那之时,很多人会执着地不愿意离去,期盼回到原来的起始点或终结点。但是,宇宙生命的法则不可违背,过不久,他就会意识到一切都是徒劳,只能接受自己的业报,只能面对新的生命形态及其环境(正报和依报)。当然,在生命的尽头,各人遭遇业报不同,各人心态信念也不同。如佛经所说:“善人乐死,如囚出狱,恶人畏死,如囚入狱。”解脱者更是得到大自由大自在,解脱种种束缚,有“如鸟飞空、如鹿归野”之感。附带一说,有的学佛者闻经之时或开悟之时也有此感。当一个人觉悟、觉醒之时,或仰天大笑,或感激涕零,或又哭又笑,所谓悲欣交集、涕泪悲泣,或如醍醐灌顶、透身清凉,或如五雷轰顶、头皮发麻、身毛顿竖,或如长期流浪在外的人,突然十字街头遇上亲爹一样,喜极而泣……(注13)5、业缘成熟与冤魂缠身,幻觉妄想与潜意识(阿赖耶识)电影中,在大卫最幸福快乐的时候,他的朋友布莱恩捉弄他说:“你的脸怎么啦?整容的缝线破裂了!”这也是寓意深刻,而且一语成谶。一般人性的弱点难免得意忘形、久借忘还。但生活的逻辑和人生常有的情形,往往是物极必反、乐极生悲,幸福生活不会没完没了。电影情节顺乎自然、合符规律的发展,是大卫处于人生巅峰之时,转眼跌入人生的低谷。在清醒梦境中,不仅苏菲亚爱上大卫,医生又用先进技术给他成功整容,使他恢复了帅哥的面容。但生活往往不是快乐无涯,大卫和在苏菲亚缠绵的时候,出现了幻觉、妄想等精神分裂的症状,而且越来越严重。以佛教教理看,这是大卫以前花心的业报成熟,即所谓恶有恶报、时辰已到,或者说是大卫魔毒入心,或者说是朱莉的冤魂缠身、怨灵上身,或者按西方神话的说法,这是复仇女神出现了。以佛理而言,这种业缘成熟、果报降临,往往是在前一个业满的时候降临,因为因果丝毫不爽,一报还一报,大卫与朱莉之间的恩怨情仇,不能替代和消除大卫与苏菲亚之间的情缘宿命。所以,只有在大卫和苏菲亚的情缘完成以后,也就是在大卫最幸福快乐的时候,不仅他与苏菲亚的因缘宿命成熟了,而且他与朱莉之间的怨业(异熟因果)也成熟了,当那之时,大卫精神分裂了,悲剧当然也随之降临。所以,佛教将那些现实因素难以解释的或不明原因的重大疾病、不治之症等,称之为业病,将那些现不妄之灾、飞来横祸等,称之为业报。附带一说,电影中的大卫,最终在梦境中克服了恐高症。在现实生活中,也可能是相反,一个人在经历了重大的特殊的经历(或创伤)以后,往往会出现比较特殊的心理症状,乃至患上某个比较特殊的心里疾病,也可能相反,有人在经历了重大事件后,也许会克服了某个心理症状,某个身心方面的疾病也许不治而愈。这种不明原因的愈合和不明原因的业病,性质是一样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由于精神病人不仅分不清自己(比如大卫在幻觉中分不清自己是毁容了还是复原了),分不清他人(比如大卫将苏菲亚和朱莉混淆,“脸孔互相交换”、身份互相交换),而且更分不清梦境和现实(在大卫从楼上跳下去然后惊醒,也就是从冷冻状态醒来前,他不知道自己处于冷冻状态),所以,电影情节逐渐进入高潮……在狂妄状态中,大卫将苏菲亚当做朱莉捂死了。再附带一提,一个人刚陷入疯狂状态,那还只是半梦半醒的半疯狂状态,他还能问:我这是怎么啦?这是怎么回事?但这往往是比较危险的分裂状态,有时会作出疯狂的举动。电影中的大卫就是如此。就如大卫在狂妄状态中,将苏菲亚当做朱莉捂死。就如电影的最后,大卫抢夺枪支并枪杀无辜路人。而如果一个人真正陷入疯狂状态,完全被妄想和幻觉支配,他就根本不会有这些疑问,也不会有什么企图弄清楚或改变的愿望和举动,而是痴呆、麻木,沉浸于内心虚幻的世界。就如真正的精神病人,不会认为自己有病一样。反之,当大卫最后认识到自己“精神失常了”,开始寻求帮助之时,也就是他即将觉醒(即将脱离梦境)之时。按照精神病学也是一样,真正严重的精神病人是认识不到自己处于精神病状态的,是不会承认自己是精神病人的。认识并承认自己是精神病人,意味着他开始接受现实而不是沉迷于妄想,这是精神病状态的缓解了。冷冻公司除了冷冻生命(延长寿命),还有一个项目是清醒梦境(人造知觉),即在冷冻期间、复活之前,让此人活在清醒梦境(人造知觉)中。这个清醒梦境技术,电影称之为美梦成真、心灵革命,梦中的一切人都是虚拟的。在梦中,你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活下去,也就是心想事成,如果一切顺利,你可能美梦成真,一切如意。不过,如果潜意识出错的话,那就会引起错觉乃至幻觉,梦中出现的情境也不一定如意,美梦就可能变成噩梦(现实生活也充满了诸如此类不同的悲喜剧的人生)。以电影中的说法,大卫在清醒梦境中,潜意识引起错觉,精神分裂来自他自己心底深处的纠结。每个人心目中都先天存在这种精神分裂。比如在大卫心目中,朱莉和苏菲亚这两个女人,一坏一好,一恩一怨,爱恨交织,在心底深处是融合混淆、难解难分的。这也是宇宙生命的混沌状态,二合为一、一分为二,分分合合、反反复复,矛盾要么消弭、要么爆发,最终往往会精神分裂。“苏菲亚爱上我,医生医好我”都是大卫自己的梦想成真而已。但是,潜意识无所不知。大卫在潜意识深处,肯定是知道自己生命的真相的,知道这些在自己的现实生活并未发生。所以大卫在有意无意之间也许总是有怀疑的,他不敢相信这一切竟然会是真的,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幸福来得太突然、太快、太多,就像做梦一样使人难以置信。这种原始心态,这种生活的本来面目,这种如影随形的因果法则,正是命运变化莫测的根本原因。所以,在大卫最幸福快乐的时候,命运之神变脸了。大卫觉得周围的一切都变了,他看到苏菲亚变成了朱莉,二者交替混淆,其实,这只是他自己变了,他自己的心里深处在变化,他自己的潜意识深处在翻滚纠缠混淆了。虽然大卫说“我不想记得”,“但你的心灵不允许你忘记”,用现代精神分析学来说,这是比意识更深的状态即潜意识、无意识。用佛教的教理来看,则可以称之为能够记住一切、保存一切、含藏一切的藏识,也就是阿赖耶识。(注14)每一个生命的内核,每个人潜意识的深处,总是一团混沌状态,充满了自我矛盾和分裂,也融汇了一切差别和对立。由于大卫过往的经历,他潜意识的混乱状态是必然的,这其实也是潜伏的待成熟的业因业种业力。电影中的清醒梦境,以佛教唯识宗来看,一切都是大卫的阿赖耶识所变现,包括大卫自己(根身)和他身外的一切也就是整个梦境本身(器界)。再者,由于大卫的阿赖耶识中含藏大卫和朱莉之间的怨业,以及大卫和苏菲亚之间的宿愿,二者都是未了之缘、待熟之业,由于大卫难以控制和解决其中的恩怨纠纷,所以就出现了悲喜剧,所以他潜意识(阿赖耶识)深处发生了混淆,导致他出现妄想幻觉和狂乱杀人等等。6、命运之神,俱生神,自制其心在某个意义上,命运之神、造物主、上帝是存在的,甚至上帝也会现身的。电影中,根据大卫和冷冻项目的技术员艾德蒙的签约,技术员就是大卫梦境的制造者、决定者、主宰者、负责人,他始终在观察乃至可以适当控制和干预在梦境中的大卫,以及梦境中的一切,甚至在关键时刻,技术员会现身于大卫的梦境之中。直到电影最后,终点又回到起点,解铃还须系铃人,技术员作为大卫的命运之神和启示者,在大卫强烈要求出离梦境之时,再次现身与他交流,并使大卫找到答案、了解真相、最终从梦境中解脱。我们每个人最终也会如此。在电影中,某个意义上,可以将艾德蒙比喻为大卫在清醒梦境的命运之神、上帝。佛教虽然没有唯一主宰之说,但是也有佛菩萨“他力救度”之说,而且并不否认一定意义上的天主、神灵。当一个人因缘成熟、业果成熟,或大彻大悟、产生神通,或心诚则灵、有求必应,或与佛菩萨产生感应(三密相应),佛菩萨也会现身。所以,命运之神,佛之救度,都是存在的。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梦境中的一切,其创造者也可以说是大卫自己,因为技术员也是根据大卫的神识(阿赖耶识)来创造其梦境,梦境的逻辑发展和逻辑影像最终是由大卫的阿赖耶识所含藏的种子所决定。正如电影中所说:人,要为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你自己就是自己的上帝和主宰。另一部科幻电影《无姓之人》中则明确说,“创造者”就是“跟着火车跑的那个孩子”,就是那个9岁的小男孩尼莫。另外,电影中有很短暂的一幕:在大卫最称心如意的时候,冷冻项目的技术员艾德蒙曾首次出现在大卫附近,但他并没有雨大卫交流,只是冷冷地观察着大卫。其实,所谓“举头三尺有神明”,所谓“人在做,天在看”。这里,涉及到佛教所谓的“俱生神”以及“业镜”的概念。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有与之俱生且形影不离的“俱生神”,记录着其人之善恶。无处不在的“业镜”,无时无刻不在观察记录着我们的身语意三业。其实,这也是我们自己的“阿赖耶识”,它是一个含藏一切、容量无限的仓库和记录仪。或者是我们自己的“末那识”,它恒常审察、思量着我们自己。(注15)大卫在迷妄状态,即使他的好友布莱恩提醒他:“你丧心病狂了”,也是无济于事。当他陷入疯狂分裂的状态,苏菲亚一再提醒他:“大卫,醒醒吧!”“天啊,醒醒吧!”但他无论如何也不会清醒。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往往也都是执迷不悟、痴迷不醒,深陷“摩耶”幻化之网而不能自拔。(注16)一个人要觉醒、要出离,除非善根慧根成熟、自性自度,或因缘具足,命运之神伸出援手,有缘之大力者(佛菩萨等)现身救度。一个人在平时,是很难控制自己的心念的,就如电影中,大卫开始出现幻觉和妄想、精神濒临分裂之时,命运之神(技术员艾德蒙)再次短暂的现身,这次他提醒大卫:一切都是梦境,外面的一切都是大卫自己构想妄想出来的,一切在于自己的控制,在于控制住自己的心。大卫必须克服自己的恐惧感,必须在梦中恢复自己的自制力。技术员对大卫说:“你要克服恐惧感,恢复自制力。”但是,大卫没有能控制住自己的心,潜意识的分裂和混淆进一步加剧,使得他在极度狂妄中,用枕头捂死了苏菲亚,从而被抓进了精神病院,他的美梦变成了噩梦。当时,技术员现身提醒大卫时还说:“掌控自己的生活,就跟拿起酒杯一样很容易。”但,那是经过长期修行、修心、禅定训练的人才有的境界,那是智慧道德境界和禅定功夫高深的人才能做到的。如果大卫能控制自己的心,他也就能掌控这一切,所有的一切。这个,也正如佛教所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另外,佛教还有“游戏三昧”“醒梦一如”等说,佛教修行还有“梦观成就、梦观修法”等,就是要控制自己的梦境,在梦中都不能失去自制力,这个跟在清醒状态的禅定功夫,本质是一样的。(注17)制心一处、控制自己的心,是一个艰难的学习、修行(佛教戒定慧三学)的过程,主要是修习禅定的过程,这也是一个适应、调整的过程。甚至我们可以设想,当一个外星人被从其他世界送入我们这个世界,刚开始他也会陷入分裂状态、错乱状态、晕眩状态或其他某种不适应状态,他需经过一段时间,逐渐适应这个世界,从而稳定下来。印度电影《外星醉汉PK地球神》中曾经有类似的情节。一个人在最关键的时候,或在最痛苦难耐、郁闷难解的时候,如果自己无法解救自己,那么“他力”也是存在的。(注18)一个人,在特定的时节因缘,要么恶缘成熟而堕落,要么善缘成熟,则总有得救之机。帮助他、点化他、救度他的,或者是他的至亲、至爱,或者是其他有缘人,或者是命运之神、造物主宰、上帝天使、佛菩萨等等。佛教中的地藏菩萨、观世音菩萨,这些菩萨大悲大愿,是专门救度苦难众生的。所以,天无绝人之路,一个人只要未断善根,只要不是“一阐提”,那么命运最终会峰回路转,众生毕将会获得觉悟、出离苦海。(注19)在究竟意义上,每个人迟早都会觉醒的。正如佛教所说,一切众生终将成佛。因为一切生命的本质是一样的,每一个生命的内核是一样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但是,性得和修得是不同的,本觉和始觉、究竟觉是不同的,根、道、果是不同的。所以,众生必须修行,弃恶扬善,自净其意。7、解脱的机缘与生活中的小事在精神病院,大卫在最后的关键时刻,偶然从电视中看到冷冻项目的技术员艾德蒙,以及那一段冷冻项目的广告。以我们平时的说法,大卫之所以这时看到这个广告,这是命运的巧妙安排,是天意,是上帝的意志。按电影所说的,这个机缘,也可以理解为是梦境的逻辑发展的结果。按佛教的说法,这其实也是大卫解脱的业缘成熟,开悟的机缘来临。佛教认为,内心和外境是互相呼应的,内因和外缘是互相感应的,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大卫看到这个广告,他心灵深处的东西(冷冻前的记忆)终于被触发了,这类似于佛教开悟时所谓的一睹桃花、瓦砾偶抛、临流偶瞥、茶杯打碎等等,总之,是“见色闻声”之类的禅机。(注20)大卫看到这个电视广告,不顾一切的叫回了麦医生,并在麦医生的帮助下,一起找到这家名叫艾莉的寿命延长公司,找到技术员艾德蒙。所以,在某个意义上,如果说技术员艾德蒙是拯救大卫脱离梦中世界的命运之神,而处于梦中世界又陷入狂乱状态的大卫,则是他自己生命本能的混沌状态,那么,大卫的心理医生麦,则是是大卫自己的阿赖耶识化现出来,分析、排解自己的潜意识乱象的精神分析师,既是大卫自我的现实、理性一面的投影,又是大卫自我对现实的执着、贪恋一面的投影,也就是一般人正常的人格和人性。按照技术员艾德蒙所说,麦医生是大卫梦境中必不可少的逻辑影像。有趣的是,电影中的麦医生作为大卫生活中的逻辑影像,在完成其任务以后,虽然他于心不甘,也不得不面临被退出乃至被抛弃的结局。电影中说,生活的悲剧有时“都是因为小事情,小事情才重要”,因为我们并不知道什么对我们才是真正重要的。每个人的生命密码、前世宿业,自己不一定明白,只是深藏在自己的潜意识深处、阿赖耶识之中。上述开悟的情形,在他人看来完全莫名其妙,但也许恰恰就是对上了开悟者的生命密码或暗号,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其实“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再如,一个人梦中经常出现的场景,或生活中那些似曾相识的场景,有的是有特别意义的,有的可能是前世残存的非常重要的记忆,隐藏在一个人潜意识深处的。比如大卫在梦中呼喊的艾莉这个名字,虽然一开始似乎是生活中偶然的浮光掠影,但并非无关紧要的,这其实是对大卫而言至关重要的冷冻公司的名字。只有到一定的时节因缘,我们才能明白它的重要性。同样,一组数字,也许乍看起来毫无意义,但也许会在你生命某个时间点的起关键作用。如电影《无姓之人》中,尼莫通过拨打电话,然后找到12358这个门牌地址一样。在生活中,我们有时或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或心有灵犀一点通,或一见钟情、或突然“触电”等等情形,也是一样的道理。生活中没有什么是多余的,只是暂时没有被放到位,或者暂时没有被发现而已。或者如通常所说的,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来到你身边,经常是你不知不觉的,你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刻来临,往往也是无声无息的,你只是过后才会发觉,甚至你过后也回忆不起那朦胧的开始和缘起。电影中的大卫,他当时哪能知道,上了朱莉的车,就会毁了这一生呢?他当初更不会觉悟到,正是自己的花心,也许是自己不经意的一言一语,使得自己要付出一生的代价。8、人生的崩溃与看破放下、心无挂碍大卫忍受不了梦中遭遇的痛苦烦恼,以及自己所见所感的主客观的混乱状态,他一路狂奔着大声叫喊:“我要醒来,我要醒来,这是一场恶梦,我要解答,我要答案……”乃至他接着抢夺枪支、开枪杀人。毫无疑问,这是他精神的崩溃,也是他(在梦境中的)人生的崩溃。有的时候,一个人只有崩溃了、自杀了或者杀人了,才能解脱,这主要是业报的问题。所谓欠债要还,只有还了,才能轻松。在生活中我们也时常看到,有的人在杀人后,突然觉得如释重任,一切都放下了,心里轻松了,就是因为这个业缘。还有的人,只有作了恶,只有作了大恶,只有恶贯满盈,他罪恶的心才能得到解脱。(注21)总之,在这个过程中,大卫抢夺保安的枪支,并枪杀了一个无辜路人,这个时候,他的业缘成熟了,他的业期满了。梦境引导他走上屋顶,终于见到了冷冻项目的技术员艾德蒙。要说明的是,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痛苦烦恼是难免的,如果这种痛苦烦恼超过一定程度,超过一个人的承受能力(不同人的挫商有高低),引起一个人精神的崩溃,则可能带来现实的和隐藏的灾难或隐患,乃至可能造成他的和众人的世界的毁灭。一个极度痛苦绝望的失意者,比如电影中大卫这个身心交瘁的毁容者、失恋者,或生活中某个负债累累走投无路的破产者、失业者、被侮辱和被损害者,如果他们在潜意识状态出现自杀杀人撞车爆炸等毁灭性的冲动,且不论他们自己身语意一致,恶念变成恶语恶行,在现实生活中作出这类破坏性伤害性的行为,从而造成或大或小的自他痛苦灾难,这就是佛教所谓的定业,必定带来业果,造业者必然承担业报。一个人精神的崩溃,与一个人看破放下、心无挂碍,表象上有时差不多。而且,无论什么宗教徒,很多人正是在生活极端痛苦和不如意乃至精神崩溃的情况下,才开始信仰、开始觉悟、开始皈依、开始寻求心灵的安宁。所以,如果从另一个角度,以佛理来看,大卫不顾一切的呼喊,有时则类似于佛教所谓“一丝不挂、万虑全消”,或是所谓“心诚则灵、有感即通”。当他全身心叫喊呼救之时,终于,老天应了,上帝现身了,佛菩萨现身了,命运之门打开了,命运之神(艾德蒙)这次给了他最终的答案!一切梦中的迷惑全部解开,大卫醒悟了,时辰也到了,他将离开清醒梦境。同样,大卫不顾一切的疯狂举动甚至枪杀无辜,如果撇开表象,从修行悟道的角度,也可能意味着“修行末了靠拼争”,(注22)意味着万缘放下、心无挂碍、发大誓愿,就如释迦牟尼经过连续七天七夜的禅坐,最后发誓说:“不悟菩提,不起此座!”或如《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云:“以智慧箭,斩烦恼贼,破生死军,摧伏魔怨。”或如《心经》云:“菩提萨剩腊闳舨廾鄱喙剩奈薰野薰野剩抻锌植溃独氲叩姑蜗耄烤鼓。”还有类似的断臂求道、舍身饲虎、割肉喂鹰、跳进火海等等,这些举动都有特定的宗教蕴含。要说明的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精神崩溃与看破放下,“炽燃贪嗔痴”与“熄灭贪嗔痴”,善恶业之间的业因业果,无异于天渊之别。9、众生罪业,超时空相应,众生本来面目佛教常说万法皆空,但是,佛教也说空有不二、真空妙有,“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虽然一切生命在自性、体性、空性、无为法上,都是一样的,但是在受用、事相上,在具体的因缘果报差别法上,则是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三界六道、芸芸众生,生命的形态、生命的善恶苦乐,千差万别。有的众生福报甚大,所谓承福而生、含玉而生,有的众生罪恶深重,所谓难调难伏、久化方归。对于世人来说,因为六根不净、染缘易就,所以难免恶多善少。(注23)在现实生活中,正如电影中的大卫,很多人都是戴着面具生活的,有的是真面具(自己不知道自己带着面具),有的是假面具(自己知道自己带着面具、假装)。在生命本质的究竟实相上,我们每个人,谁能觉悟自己的“本来面目”?(注24)在生命形态的无常幻象上,我们更只是幻身、幻觉和幻化而已。在电影中有一段情节,大卫看到自己的面目是丑陋的毁容的,而麦医生看到他的面目则是正常的英俊的。为此,麦医生说大卫是“发了神经。”由此我想到另一部电影《楚门的世界》,这也是一部“戏中戏”构成的电影。电影中的主人公楚门,在长达三十年的戏剧中,始终不知道自己的演员身份。导演制造了整个“楚门的世界”,生活中楚门的母亲、朋友、同学、同事、初恋情人、失而复得的父亲、莫名其妙的妻子,其实都是演员饰演的,楚门自己是唯一一个被蒙在鼓里的人。换言之,楚门一直不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乃至真实面目。这其中,也有深刻的宇宙生命本质的象征。在某个意义上,一个人其实不知道自己的实际长相。当然,他也不知道世界的实相。比如说,当你站在讲台上面对一群学生在忘我的讲课时,不仅课室里也许有一个隐蔽的摄像头在观察着记录着你,而且如前所说,我们每个人的举动业行,随时还都被佛教所说的“业镜”拍摄并记录着。而且,你现在的时空场景,也许是和另一个时空场景交叉渗透的。此时讲课的你,投射在另一个时空场景,也许你就是希特勒的副手赫斯,正在面向成千上万的群众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说。也许你不过就是一只蛤蟆,正在井底鼓噪而已。本质上,众生平等,佛魔一如,在自性、空性上这些都没有什么差别。一个人,如果发觉自己的真实面目竟然是如此,几乎都会被“吓死”(谐音赫斯)。又比如,本拉登在向一群蒙面的恐怖分子训话之时,他不知道,在某个外星人眼里,他也许就是一个头上长角的面目黑乎乎的牛头马面的怪兽。又比如,街头的一个醉汉在醉醺醺的状态中,扔掉一只烟头,如果他同时想象自己是在引爆一个炸弹,那么,如果身语意业相应,在另一个时空场景,他也许就是一个正在从事恐怖活动的肉弹,或者是一个不慎操作引起一场伤亡惨重的爆炸的元凶。乃至,在另一个时空场景,他正在引爆一颗毁灭城市的核弹(如电影《源代码》中的那个恐怖分子)。这些事件,本质上也是一样的。同样,就如蚂蚁自己被局限,它既不知道自己的样子,也不知道他生活在平面世界,而只有我们,作为跳出蚂蚁世界外的人,才能看到蚂蚁的样子和他的世界。(注25)虽然,从究竟意义上,整个宇宙生命的实相是空,实相是无底之迷。但是,真空不妨妙有,因果历历分明。正如《地藏菩萨本愿经》云:“业力甚大,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是故众生莫轻小恶,以为无罪,死后有报,纤毫受之。父子至亲,歧路各别,纵然相逢,无肯代受。”即使一个人只是潜意识状态的恶念恶意,那么,如上所述,在另一个时空情景,都可能带来一定的灾难性的后果(不定业),或与这些后果遥相呼应,这就是某种异熟因果或某种超时空相应。因为,即使只是意念,意业、心力、心行,也有其业力。所以佛教有说:“一念嗔心起,火烧功德林。”可不慎哉!为了防止恶念的发展扩大,为了消除其可能产生的超时空相应,对此的补救和制止之法,就是醒悟到这些并加以忏悔,心业意业,最终还是要靠心力意力来制止和补救。按照佛理,万法唯心、心力最大,心力在某个程度上可以消除、改变业力,尤其是对那些单纯的尚未有外在表现的意业,或者轻业、不定业。如永嘉禅师云:“了即业障本来空,不了应须偿宿债。”又如《放生仪》云:“罪性本空由心造,心若灭时罪亦亡,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另外,佛教中也有“一心圆法界,感应遍十方”“一念清净,诸佛感应”“ 一念善根,三界震动”等说法,也可供参考!佛教有前世之业的说法,基督教也有原罪的说法,伊斯兰教则有前定的说法。在某个特定的意义上,每个生命都是犯了罪的,乃至是犯了死罪、犯了天条的,不仅都犯有杀盗淫之业,甚至都是犯了杀人之罪的,甚至可能是夫妻互相杀害,甚至是杀父杀母这样的极重罪业。在最后的审判中,每一个人可能都会是一样的罪:因为你杀了人!有时是杀了一个人,有时不止是杀一个人,而是杀了很多人,甚至毁灭了人类、毁灭了世界!面对最后的审判,一个人,不是从这个巨大的矛盾中解脱出来,就是从这里沉沦地狱。在残酷的生命极致的真相里,在难解的宇宙奥秘中,每个生命甚至非经由杀夫杀妻,生命不能得以出生,非经由杀父杀母,生命不能得以出生。以父母为食物,或以父母之死为新生儿出生之条件,或夫妻以对方为食物,在有的生命中,这个甚至表现为普遍的现象和天生的本能。这部电影的情节,在开始、中间和最后,先后有情况各异的三次杀人。关于自杀和杀人,在所有戒律和罪业中,杀生之罪业尤其是杀人之罪业是最严重的。所以,地藏菩萨、观世音菩萨等大菩萨,大愿大悲,发誓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这些都是有深刻的蕴含和原由的。10、借假修真、看破幻象,心存正念、不入断灭在电影《无姓之人》中,尼莫曾经说:“生活就是一个游乐场。”他还说了:“你我并不存在,即使存在,也只存在于一个9岁儿童的想象中。”在《睁开你的双眼》这部电影中也是如此,艾德蒙对大卫说:“不要再受苦了,一切都是你自己想象出来的”。从佛教修行的意义上,大卫梦中的这一曲折的过程,其实是一切自我觉醒的共同旅程,虽然一切皆空,但一切都是必须经历的,一切也都功不唐捐。即使在修行的意义上,佛教道教等也有所谓“珍惜人身,借假修真”之说,所谓借四大假合之身,修真如自性。佛教也经常说,人身难得、爱护人身,这与看破幻象、放下执着、去除贪嗔痴也并不矛盾。(注26)电影中还有一个情节,大卫有多次面对镜中像,比如他在监狱里,他在杀死苏菲亚之前,尤其是在杀死苏菲亚之后离开现场之时,镜子里显现出他毁容了的丑陋面目,他已经分不出这是真实还是幻觉,因此在狂乱中踢碎了镜子。电影中的结尾也特意出现镜中像这个特写镜头,那时,镜子里显现的是他毁容前或整容后的俊美面目。镜、镜像等也是佛经中经常出现的词语和典故。(注27)某个意义上,人生是幻象,是我们不得不经历的一场幻变,不过其中有因果善恶苦乐罪福。幻变是空,因果是有。所以还是要心存敬畏,如古人说的:“道心惟微,人心惟危,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虽然生活不过是徒然辛苦一场,而且最终是自作自受,自己吓自己,所谓“假作真来真是假,自编自演自己看,反怪自己受惊吓!”但是,另一方面,“假戏真演不容易,喜怒哀乐酸甜苦,莫把人生当儿戏。”(注28)在此,关于电影最后的跳楼,不妨参考基督教中“耶稣三退魔鬼的诱惑”之说,《圣经》之马太福音载,魔鬼对耶稣说:“你若是神的儿子,可以跳下去,因为经上记着说:‘主要为你吩咐他的使者,用手托着你,免得你的脚碰在石头上。’”耶稣则对魔鬼说:“不可试探主你的神。”对此,佛教也有不少譬喻和公案,需要我们领会、参悟其中的含义和玄机,而不是迷信表象。(注29)在另一部电影《盗梦空间》,柯布的妻子梅尔执着于自己虚构的梦境,最后竟然抛弃现实世界的一切,决然跳楼自杀,以期回到她梦中的世界。那个世界,是她和柯布一起虚构的乌托邦世界,那个世界,也是孤独的独属于她的无人打扰的世界。以佛教所言,这就是世人的颠倒梦想,把梦境与现实混同而且颠倒,因而造成生活的惨剧。所以,关于跳楼、跳岩等等,必须仔细辨别其善恶正邪觉迷。虽然说人生如梦、万法皆空,但善恶因果业报不空。众生切不可堕入顽空、恶空、断灭空,而犯下自杀杀人等重大恶业,则苦因苦果苦无边。大卫梦境中的一切包括梦中的自己不仅都是空虚的,而且,梦中的他人对大卫而言,正如技术员说的:“不过是你梦境中的逻辑影像。”“他们都是因为你才存在,你是他们的上帝。你可以控制他们,但你也能让他们毁灭你。”正因为他对自己的心失去控制,所以,“你制造了自己的地狱”。所以佛教有说:“心能地狱,心能天堂。”“善恶升沉,天堂地狱,唯在一心。”所以,在某个意义上,尤其从宗教的角度、修行的角度看,人生最重要的是不要失去正念。我可以失去一切,只要我不失去正念。我不怕失去一切,但是我害怕失去正念。与正念相反的是邪见,尤其是拨无因果的断灭见、恶取空。所以,《金刚经》最后说:“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于法不说断灭相。”总之,看破幻象、放下执着,与断灭空见、拔无因果,二者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注30)未完待续……
用手机看帖文,请扫一扫。用微信/易信等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延伸阅读|最新热帖
[胖子的胖]
[剑门碧玉]
[暴躁火山君]
[闲散之人0]
有启发就赞赏一下
优秀帖文推荐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2:11:35 &&
11、生死一如,轮回不断,人生的未了之缘大卫在冷冻状态的清醒梦境中,就如在现实生活中一样,经历了很多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最后,他希望从冷冻状态苏醒、回到现实生活。他放弃了梦中的一切,克服了恐高症,跳下楼去,堕入一片黑暗。而在现实中,则是伴随着呼唤声:“睁开你的双眼,睁开你的双眼”他最后睁开了眼睛。换言之,他必须在清醒梦境跳楼,才能从冷冻状态醒来。在某个意义上,这就是佛教所谓的此生彼死、此死彼生、生死轮回不息。在另一个意义上,这也就是佛教所说生死一如、死生不二。(注31)生命的终点是死亡,但死亡又是另一个开始,生命并非毫无意义,死亡也不是空无断灭,这不仅是生命的本质和真相,也是死亡的本质和真相。而且,死亡如生命一样,虽然本性是空,是一如,但是,其内容形式,也和生命一样,也是丰富多彩,充满个性的。死亡也如生命一样,充满了无限的可能,并需要我们去体验和经历!对此,我们在生前应有一定的思想和心理准备。(注32)正因为生死一如,死亡与生命的不可分割。所以,对于旨在思考和领悟生命本质的哲学或宗教而言,对死亡的冥思是其中极为重要的部分。所以,佛教界有人认为,在某个意义上,学佛就是学死、悟死。西方哲学家也经常说哲学的任务是思考死。(注33)对于死后是否存在来世,其实,任何宗教信仰都有来生或永生的内容。有些人对佛教因果律片面的误读曲解,批评佛教的三世因果是对现世的消极逃避。一则,从三世因果本身并不能推出消极逃避的结论。二则,你说三世因果说得不好也罢,不对也罢,那你可以提出其他说法来代替或者反驳,看看哪个说法更有道理,更符合人生的真实。且不说人生如梦,我们哪一生不是来生来世?我们哪一生不是如梦如幻?且不说从人生的究竟意义上,如果不相信来生来世,唯一的结论就只能是虚无主义。(注34)俗话有云:“夫妻是缘,善缘恶缘,无缘不聚;儿女是债,讨债还债,无债不来。”所谓的“债”或者“业债”,只是对佛教“业”这个无比丰富和深刻的概念的一种通俗、浅显、狭隘、近似的解说。业的概念,简单说就是造作,复杂点说,那么就涉及并包含因、缘、果、报、异熟、行为、作用、意志、力量、熏习、牵引、招感、感应、承受、轮回、善恶、苦乐、罪福、染净、十方三世、三界六道等等,包括有形无形、即时延时的造作、作用和力量,包括现实之后果、作用和感应,以及贯穿十方三世之超时空的后果、作用和感应。总之,如《大宝积经》所说:“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这是宇宙生命的基本法则。至于电影中大卫和苏菲亚、大卫和朱莉之间的爱恨情仇,就如众生之间的亲疏恩怨,佛教的观点,即是俗话说的:冤家宜解不宜结。在更高境界上,则是佛教的慈悲喜舍、怨亲平等之说。(注35)电影中有一段台词:快乐的时光要过后才懂得珍惜。换言之,一般的人性,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失去以后才懂得珍惜。苏菲亚对大卫说:“我会再找到你”,也就是意味着希望来世相见,那只能是等投胎转世了。所以大卫接着说:“等下辈子我们都是猫再见吧!”这句话当初正是苏菲亚对大卫说的。在大卫毁容后,苏菲亚对大卫说:“下辈子我们都是猫再说!”这话的一层意思是这辈子我们没戏了,二层意思可能是下辈子再结未了之缘,来生来世,轮回中见。生命无限,不可能一切都是现世报,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人生都充满异熟之因、未了之缘、来世之报,即所谓三时果报。大卫和苏菲亚也只能期待来世再续前缘,甚至期待来世在六道轮回中变成猫时再见。这里,涉及到生死轮回的主体问题,对此,佛教有“补特伽罗”之说。(注36)佛教所说的六道轮回、三世因果、冤冤相报、恩怨酬偿,通俗的说,就是转换生命形态(正报)和生存环境(依报)。(注37)至于佛教修行得解脱者,临终(般涅)之时,或往生净土,或不受后有,或乘愿再来,他们觉悟实相、出离生死、超越轮回,获得不死不灭、常乐我净(永恒、快乐、自在、清净)的涅。或者通俗的说,就是跳出三界外、进入一个更高级的不可思议的生命形态。上述说法,在佛理上都是都是相通的,是可以融会贯通的。12、人生的选择和临终的愿望电影中,大卫在离开清醒梦境前,还面临最后一个选择。当艾德蒙问大卫最后的选择是什么?要么,他选择继续做梦,停留在清醒梦境中,而且,由于他在清醒梦境克服了病态的幻觉,渡过了心理危机,因而他的以后在梦境的生活可能会变得美好、称心如意。要么,他可以选择离开这个清醒梦境,回到现实生活中去,也就是从冷冻状态苏醒,回到150年后的现实世界。当然,那时候,他身边的一切已经面目全非,苏菲亚等人早已经不在人世了,他醒来后,将面临一个全新的世界,周围是全新的人。简言之,大卫是选择不醒来、不回来,还是选择醒来、回来?(进一步说,即使选择醒来、回来,也同样面临选择:回到什么样的未来?回到什么样的时空环境?在哪个时间点醒来?)大卫在冰冻状态渡过150年,他在冰冻状态只是这么一个梦,短暂的梦,而现实已经过了150年,这就是所谓的“一梦千年”。大卫选择了离开梦境,从冷冻中醒来。那么,在他离开梦境之前,艾德蒙又问他最后的心愿是什么?大卫说,想让苏菲亚等人明白自己的心。他这个心愿招感来了与他最有缘分的苏菲亚和布莱恩。当然,如前所述,大卫身边的一切角色其实都是大卫这个梦幻世界的逻辑影像,是他自己心识幻化出来的。大卫与苏菲亚最后告别,了结了自己的心愿,也就是俗话说的死而无憾,可以无牵无挂的到另一个世界去。在电影中,也就是大卫从冷冻状态醒来,离开那个清醒梦境,回到这个所谓的现实世界。其实,我们平时的生活不也是这样?在某个关键点上,关键时刻(时节因缘成熟时),你将面临选择:这种选择有时是你自己的内心矛盾,有时非常艰难,但是最终“只要心想就能事成”,关键你自己的心最想要的到底是什么。一切在于你心之所愿、心之所欲、心之所想、心之所向。在某种特异情景下,这种内心的争吵对立或者也可能外化为外部的争吵对立,甚至你面临的是你的至亲(比如父母亲)的互相争执。在电影中,大卫面临的是技术员(明白一切是虚幻的,要求大卫面对现实)和心理医生(执着身边这一切虚幻的,希望大卫停留在梦境)的争论。在电影《无姓之人》中,9岁的小男孩尼莫面对父母的离异分手,他只能跟随父亲或母亲一方,面临这个严峻的选择,小男孩心里深处分裂了……因为每个人的心里深处都是不愿意分裂,不愿意自己父母分离的,当现实出现这种分离,必然同时使得一个人内心分裂或撕裂。(注38)这,不仅是生活中的场景,不仅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其实更是我们每个人在生命的特定时间、特异处境和情景(甚至生前死后),所必然面对的生命趣向和性向的选择。一个生命趣向不同的世界,不同的生命根境(根性和处境,也就是不同的正报和依报),从根本上,这是由自己的业力所牵引、决定的。至于生命的性向,则芸芸众生的各种兴趣、性趣,也是无需多说的。这些,可能在我们的生命形成之前或之初,我们就已经完成了选择。这个过程和现象,佛教称之为前世之业,称之为“三世十二因缘”。在此要再强调一句:死前的愿望和信念很重要。佛教有临终随愿(誓愿往生或乘愿再来)、随念(临终正念乃至十念往生)、随缘(善缘指引、善知识帮助,或恶缘干扰等)、随习(积习难改、随惯性兴趣而趣)、随业(业力甚大、重者先牵)等说法。所以,佛教净土宗,尤其强调临终念佛往生。当然,一个人临终的愿望和临终的信念,是分不开的。一个没有信仰的人,除了随缘(或善缘帮助、或恶缘干扰),往往只能随业力、随积习,而一个有强烈和真诚的信仰的人,则更可能随誓愿、随信念。(注39)13、关于两个剧本的差别:电影的结尾和人生的归宿两个剧本的差别主要在结尾部分。总体说,各有所长。个人认为,第二个剧本《香草的天空》的结尾部分,有四个片段比第一个剧本更好:(1)大卫在离开梦境之前与苏菲亚告别说:“来生做一只猫再相见”。这个明显蕴含着佛教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观念,而且暗合量子物理学所谓的“薛定谔之猫”的假说。见亦不见,不见亦见,既是见也是不见,就如大卫和苏菲亚在清醒梦境中一样。(注40)(2)在大卫跳下楼,飞速堕落的过程中,他一生的经历和几个片段一一闪过,这和佛经所说,一个人临终之时,“一生善恶俱时顿现”,是非常一致的。(注41)一个人一生中的主要情景,往往也是一个人心灵深处也即潜意识中最重要的、印象最深的,可能是最执着的、最幸福的、最成功的,或者也可能是最疑惑的、最遗憾的、最悔恨的,也就是十二因缘中的所谓受、爱、取,这些重要的场景在一个人临终之时一一闪现,其实这就是生命的总结,也叫做不虚此生。这是宇宙生命必然要经历的追思会,是每一个生命自己对自己的追思会。在中阴境界,也许这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这个过程或长或短,但肯定是非常非常的感动人心,即使顽石心肠也会被感动,因为这也是宇宙生命的必经之地和必有含义,无人可以例外。甚至,在中阴境界,还有的人会流浪彷徨,去寻求某些未知的答案、完成某些未了的心愿、了结某些未了之缘。电影中,大卫在清醒梦境的经历,何尝不象是他在中阴境界流浪彷徨、完成未了的心愿、了结未了之缘呢?(3)在大卫跳下楼,飞速堕落的最后,时间趋于停滞、画面原来正常开动的汽车凝固静止了,这一段情形,也很符合现代科学关于时间加速、减速,时间停滞、倒流等观念。(4)在大卫追思会上,苏菲亚黯然神伤那个片段也很感人,而且伴随的歌曲,听起来如梦如幻如泣如诉,非常感人。不过,个人认为,第一个剧本《睁开你的双眼》的结尾部分,有两个片段相对更好:(1)第一个剧本的结尾部分,更残忍、更真实、更深刻。如前所述,一个人的疯狂程度,有时必须达到犯罪乃至杀人(而不止是叫喊、狂奔)的程度,有时甚至是爆炸、人肉炸弹,乃至引爆核弹。一个人的罪业与疯狂到了极点,也许才能物极必反,然后才能如梦方醒,或洗心革面、脱胎换骨,或放下屠刀、回头是岸。按照佛教,届时他也许才会所谓业满,恶贯满盈,“乃至圆满极恶之果”。在生活中,一个人在崩溃之时,杀人和自杀是比较常见的情形。因为他的世界观乃至他的世界已彻底崩溃,对他而言,一切都没有价值,一切都等同于虚幻,所以,杀人和自杀,往往是一个人在崩溃之时,在面临这虚幻的真相之时的一种本能的反抗、绝望、破坏、毁灭,也是对一切万物虚幻性的一种实验和尝试,也是对虚幻性本身的一种幻化感,也是对毁灭本身的一种破坏。(2)如前所述,第一个剧本的结尾部分,街道上空无一人,这与电影的开头相互对应呼唤,也是比较好的。这种空无或接近空无的超现实的场景,不仅揭示出万法归空、人生如梦,独生独死、独来独去等人生的本质,而且也预示我们,生命如梦如幻的这些特异情景,也许是每一个生命迟早要发现并经历的宇宙生命的真相。对于电影情节发展的设计,编剧是可以有多种选择的,各种选择往往互有长短。关于电影的结尾,大卫最后的跳楼,这个设计当然是很经典的,也是有深刻的含义和象征的。现代人类很多自杀者选择跳楼,这不仅仅是一种死法,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到高楼时代的一种比较普遍的自杀心理,也许值得死亡心理学去研究。《睁开你的双眼》这部电影,大卫在冷冻状态的清醒梦境,最后选择跳楼,以期望回到现实世界。这个情节和前面所述另一部电影《盗梦空间》中,柯布的妻子执着于自己虚构的梦境,把梦境与现实混同而且颠倒,最后在现实世界跳楼自杀,以期望回到梦中的(她自己构造的虚拟)世界,可谓异曲同工。不过,我也设想了一下电影剧本的另一个结尾。电影中,如果换成其他的社会法律背景,也可以将结尾改成:大卫抢夺枪支并滥杀无辜,因再次杀人(此前他捂死了女友)而罪上加罪,最后被判处死刑。而他在清醒梦境被处死之时,也就是从冷冻状态中惊醒之时。这和电影中他在跳楼自杀后的惊醒,也许同样不失异曲同工之妙。人生的终点各不相同,死亡的方式千差万别。比如说死刑犯被执行死刑,作为一个生命的结束方式,一般而言,这也许是最痛苦和悲惨的人生结局了。面对死刑,一个人也许有多种复杂的心理,不同的人,思想和行为表现更会有所不同。绝大多数人是恐惧逃避的心理,也有欣然接受无所畏惧的心理。但是不管怎样,明知自己将要死亡,这种自觉的死亡,如果辅之以临终关怀、临终开示、临终祈祷、临终念佛等,也许更有助于生命的解脱或选择较好的趣向。当然,前提是此人必须要树立正念和信心。至于生命死后的归宿,由于各人的因缘、业报、信念、愿望等等的不同,也许更是趋舍异路、云泥之别。而在某个意义上,那些有宗教信仰的人,对待死亡往往不恐惧不怨恨,这无疑跟他们对宇宙生命的信念密切相关。无论是相信天堂地狱、六道轮回,或死后复活、末日审判,无论是佛教坚信念佛往生、净土为归,还是基督教坚信上帝召唤、上升天堂等,这种心态和信念,无疑更有助于一个人死后趣向理想的归宿。(注42)附注:注1:这篇文章的标题原来是《电影&睁开你的双眼&观后感》,为了更明确地表达文章的内涵,改成现在的标题。很久没有看科幻片,也很久没有写电影观后感了,随心随缘,偶尔看一部。近日找了一部十几年前的科幻片《香草的天空》(也叫《魂离情外天》),看了以后,心有所感,又找这部电影的前一个版本《睁开你的双眼》(也叫《变脸惊情》、《睁开你的眼睛》),看了第二遍,并随手写了一些片段。先介绍一下:《香草的天空》是2001年出品的好莱坞版英语136分钟,由汤姆克鲁斯主演。电影主角是大卫,他的女友是苏菲亚和朱莉,他的好友是布莱恩,他的心理医生是麦,冷冻项目技术员是艾德蒙。《睁开你的双眼》是1997年出品的欧洲版西班牙语117分钟。电影主角是塞萨尔,他的女友是索菲亚和诺莉亚,他的好友是佩拉伊奥,他的心理医生是安东尼奥,冷冻项目主持人是达沃诺斯。两个版本的人物和故事情节雷同,仅个别细节稍有差别而已,评分都比较高。第一个版本《睁开你的双眼》和第二个版本《香草的天空》各有所长(具体见下面观后感),当然,习惯看英语版的可以看《香草的天空》。本文中,我将两部电影糅合起来写,有关的电影台词、情节介绍等都糅合两部电影。为了写此电影观后感,我将两部电影又各看了一遍。然后,再将一边看一边随手记下的零散片段整理成文。本文中,对电影人物,统一用《香草的天空》的人物名称,但以下对这两部电影统一称作《睁开你的双眼》。附带一说,电影中有两段很短的半裸戏,少儿不宜。阅读本文可以参考我以前写的几个电影观后感。如:《科学与宗教的完美结合――电影&源代码&观后感》《电影&无姓之人&之观感》等等。现在写作精力下降,我不可能再象写“源代码观后感”那样垒十几万字了。这几年写过五、六个电影观后感,比较满意的是两个:《科学与宗教的完美结合――电影&源代码&观后感》,《日本电影&千与千寻&中的宗教象征和生命隐喻――给女儿十周岁的礼物之一》。可惜我的QQ空间和博客近期都被封了,不过网上应该能搜索到这几个观后感。我现在的东西一般都首发微信朋友圈和自己的微信群。《盗梦空间》据说是对《睁开你的双眼》这部电影的深化和扩展,在梦境和现实、孤独和错乱等方面,两部电影可谓异曲同工。《盗梦空间》在时空维度和层次上更加复杂,要写起来也比较费劲,我不想动笔。而这一部《睁开你的双眼》与生活联系得比较密切,电影中几个特异情景我也有类似的体验,所以就想动笔写一下。多年前,我出于自己的宗教信仰和人生体验,曾经想写一部融合科幻和宗教理念的科幻或魔幻电影剧本,另外,我在多年前曾经做过一些比较离奇的梦,梦中的情境片段,不亚于好莱坞一些魔幻大片。很多人都有过离奇的梦,但是很少人能记下来,我也一样,只偶然记下极少的片段,现在也已经逐渐淡忘了。近几年,也许作为潜意识的一点补偿,我借题发挥,写了几个有关的科幻或魔幻电影的观后感(不是影评)。我觉得,中国的编剧、导演,如果能编出拍出类似于《睁开你的双眼》这么一部电影,那么中国文化才可以开始言自信了。其实,好莱坞现在很多这类电影《源代码》《盗梦空间》《黑客帝国》《云图》《帕那索斯博士的奇幻秀》《无姓之人》《前目的地》以及这部《睁开你的双眼》……,几乎都是西方现代科技理念和古老的东方文化(尤其是佛教文化)的绝妙结合。不过,我以前也说过,中国目前的文化环境和发展水平,想要拍出一部《云图》之类的电影,几乎是不可能的。请参考我写的:《科学与宗教的完美结合――电影&源代码&观后感》发表于猫眼看人《电影&无姓之人&之观感》发表于猫眼看人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2:12:50 &&
注2:菩提:觉悟之意。意译觉、智、知、道。广义而言,菩提乃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之智慧,即佛、缘觉、声闻各于其果所得之觉智。佛之菩提为无上究竟,故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作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遍智、无上正真道、无上菩提。另外,佛教还有一个专门词语叫般若,智慧之意。但这个智慧,不是世间凡夫的聪明智慧,而是修习八正道、诸波罗蜜等,而显现之真实智慧,是明见一切事物及道理之高深智慧,即称般若。正如菩提,这个觉悟,不同于一般生活中所谓的觉悟。所以,这两个词语一般保留音译。菩提心:全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又作无上道心,即求无上觉悟之心。故知菩提心乃一切正愿之始、菩提之根本、大悲及菩萨学之所依;大乘菩萨最初必须发起大心,称为发菩提心、发心、发意;而最初之发心,又称初心、初发心、新发意。求往生净土者,亦须发菩提心。《无量寿经》卷下谓,三辈往生之人皆应发无上菩提心。《大日经》卷1云:“如实知自心,即为菩提”。《大日经》卷1又云:“菩提心为因,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佛教说的发菩提心,略称‘发心’,是大乘佛教区别于小乘佛教的一个根本出发点。在大乘菩萨行和一切密宗的修法中提高到极重要的地位。注3:佛教所谓的空性,音译作舜若多,指空之自性、空之真理,乃真如之异名。佛教所谓的心空、入空,乃悟入真理之意。《密宗法义精要》云:“证得空性,决无三毒烦恼。如有者,只是在口头、书上了解而已!真知者,已如棉花柔软矣。”佛教教义,侧重于对人生的智慧和宇宙生命的真理、实相的思考。所以不乏“无常、无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五蕴皆空、万法皆空”等等之言。其实,基督教《圣经》中也多有“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之人生感慨。注4:佛教关于人生如梦、万法唯心等的说法很多。《华严经》云:“三界所有,唯是一心。”“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圆觉经》云:“六尘缘影,为自心相。”《楞严经》云:“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得菩提者,如寤时人,说梦中事。”佛教有“同体之惑”说,谓人之根本无明,乃真如自体之迷惑。此无明与真如二者,犹如波与水之为同体,故称同体之惑。故佛教也常说“迷悟同体”。太虚大师《唯识观大纲》云:“悟梦求醒,醒觉梦空。如观现醒之物,皆同梦境,则梦中之物,亦同醒觉。梦不知梦,是为妄中执妄;醒定执醒,亦复未出妄中。醒觉梦境,不离一心,是一心直贯世出世间,总持十法界而不可以区别者也。……众生在迷妄颠倒中,梦醒俱梦,诸佛随缘而度众生,醒梦俱醒。……梦中之心,凡夫之心也;梦中知梦之心,菩萨之心也;梦觉之心,佛心也。”《大般若经》卷596云:“如人梦中说梦,所见种种自性,如是所说梦境,自性都无所有。何以故?善勇猛,梦尚非有,况有梦境自性可说!”《成唯识论》卷7云:众生“未得真觉,恒处梦中,故佛说为生死长夜。”寂天《入菩萨行论》云:“是故有智者,谁贪如梦身?”永嘉禅师《证道歌》云:“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王安石有诗云:“能了诸缘如幻梦,世间唯有妙莲花。”古德云:“生死涅,恍如昨梦;菩提烦恼,等似空花。”黄庭坚有云:“作梦中梦,悟身外身。”白居易《读禅经》云:“言下忘言一时了,梦中说梦两重虚。”注5:佛教有二涅之说。有余涅,全称有余依涅,乃“无余涅”之对称。依,指依身,即人之身体。小乘佛教认为,虽断却一切生死原因之烦恼而证得涅,然因前世惑业所造成之果报身尚存,亦即生死之因已断,尚有生死之果待尽者,称为有余涅。反之,已断尽生死之因,又无生死之果,而达灰身灭智之究竟涅之境界者,称为无余涅。无余涅,也称“无余依涅”,系指断烦恼障,灭异熟苦果五蕴所成之身,而完全无所依处之涅。或者说,证得阿罗汉其身存生之间,为有余涅,其身死时,乃无余涅也。佛教有二解脱之说。一是慧解脱,仅由无漏之智慧力断除烦恼障而得解脱之阿罗汉。二是俱解脱,指得灭尽定,由慧、定之力,断除烦恼、解脱二障而得解脱之阿罗汉。注6:对于电影《无姓之人》,一般人可能只看到三角恋,或只看到生活不同的选择,其实更重要的是电影中揭示的人生的诸多真相、实相,就如《睁开你的双眼》这部电影一样。电影《无姓之人》中有说,生活就是一个剧本,甚至早已经写好了,“不过我看不清这个剧本。”在电影《无姓之人》中,尼莫也是叫喊着说“我要醒过来,这是梦”。电影中几次出现尼莫叫喊着我要醒来。有一次,尼莫醒来以后,身处一个怪异的场景:每个人的衣服式样和颜色都是一样的。他所见之处,到处都有给他的指示和暗号,诸如“尼莫,马上离开”“尼莫,看报纸”“尼莫,看第5页”“尼莫,拨打电话”,等等。尼莫按照这些指示一步步找到了答案,见到了电脑中70年以后的自己――“你找到我了”。电影《无姓之人》中尼莫的这一段经历,电影《睁开你的双眼》开头大卫的一小段梦境经历,也许是每一个人最终都要面对和经历的生命场景,尤其是在生前死后的特异经历和特异场景。注7:佛教关于我、我所、我执的概念。我:己身有一主宰而常住者。原意为气息,后转成‘灵魂’及‘我’。我所:我所有之略,自身为我,自身外之万物谓为我所有。我执:认有我身之执念为我执,亦云人执。盖众生之体,原为五蕴之假和合,若妄执具有主宰作用之实体个我之存在,而产生“我”与“我所”等之妄想分别,即称我执。注8:佛教常有云:“一旦无常到,方知梦里人,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无量寿经》云:“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当行至趣,苦乐之地,身自当之,无有代者。”《法句经》云:“命尽怙亲,如盲守灯。”《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云:“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以下几段见拙著《秋叶集――生命的感悟》:死亡的本质是孤独的。死亡靠近你时,你也许既感受不到痛苦,也感受不到恐怖,但肯定会感到孤立无援。从存在的意义上,宇宙是孤立的,正如从存在的意义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我们“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谁也不能代替你自己!至于从绝对的意义上,则宇宙和生命不仅是孤立的,而且是虚无的、空的。正如《金刚经》所说的: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也正如文偃禅师的一句话:“终日着衣吃饭,未曾触着一粒米、挂一缕丝。”注9:《大宝积经》卷105载,文殊菩萨为使五百菩萨证“无生法忍”,手持利剑向佛刺杀。诸菩萨由此证得“无生法忍”,并同声说偈道:“文殊大智人,深达法源底。自手握利剑,驰逼如来身。如剑佛亦尔,一相无有二。无相无所生,是中云何杀?”注10:佛教批评外道四执:一邪因邪果,外道云大自在天能生万物。二无因有果,执万物无因而有自然。三有因无果,谓唯有现在实无后世。四无因无果,总为拨无因果之邪见,无可受苦乐果之善恶业因,亦无对于善恶业因之苦乐果也。注11:佛教所谓自业,即自身所造之业。一般称受到自身恶业所招感之苦果,为自业自得,又称自作自受。《无字法门经》云:“一切诸法,皆从自业,因缘力故,而得生起。而是因缘,念念不住,犹如电光。”《大宝积经》云:“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法句譬喻经》云:“自作受苦乐,身死神不丧。”《佛说无量寿经》云:“虽不即时,卒暴应至,善恶之道,会当归之。……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地藏菩萨本愿经》云:“犯殃自受”又云:“是故众生莫轻小恶,以为无罪,死后有报,纤毫受之。父子至亲,歧路各别,纵然相逢,无肯代受。”憨山《醒世歌》云:“老病生死谁替得?酸甜苦辣自承担。”《秋叶集――生命的感悟》有云:“人不能因为自己的欲望而伤害他人,否则就是无可救药地伤害了自己。”注12:以下两段见拙著《嚼蜡集――我的特异经历与体验》:……这是我人生中经历的最长、最难耐的一段痛苦。在以后的许多年,几乎每一次,当我……想起这一段经历,则心里不愿意也不敢选择重新经历这一段人生乃至我整个的人生。我曾有类似的似梦非梦的体验:我在几次的幻觉中,总觉得自己是已经死过的人了,而且是真实的死。我觉得自己现在来到的也许是另一个世界。反正,在这个无穷的宇宙,有无数的重重的几乎一模一样的影子世界、平行世界(比如,佛经所说的华藏世界),反正,生命的每时每刻都可能死去,换言之,都可以是或可能是一个拐点、临界点、关键点。或者说,我总觉得从某一个时间点起,真实的我已经到另一个世界去了,现在的我已经是非我,是另一个我。不过,对于真实的生命来说,真实的死和真实的生一样,都是如梦如电如云一样,永远是无法确定的,永远是无常变化的,永远是介于真实和虚幻之间的。而且,真正的死亡,是一个生命永远也得不到的。一个生命能得到的,只是死亡之前的身心的痛苦和恐惧罢了!得道之人,就是消除了或战胜了这种心理的恐惧乃至生理的痛苦。换言之,生命始终是死不了的,死亡是真正不存在的。至少,对于生命本身来说,生有死无,有生无死。死后的情形正如我们的精虫一样,可能性有无数多,但只有一个精子能够与卵子结合变成现实的生命,同样,一个生命轮转的可能性接近无限多,但现实只是其中之一。注13:佛教经典或文章中,类似的情形不少。《金刚经》云:“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大智度论》云:“阿@跋致菩萨,深爱乐法故,闻即心染,衣毛皆竖;念佛大悲,则欢喜悲泣;或于甚深法中生大欢喜。”《维摩诘经讲经文》云“令问维摩,闻名之如露入心,共语似醍醐灌顶。”善导《观经四贴疏》云:“若人闻说净土法门,闻即悲喜交流身毛为竖者。当知此人过去已曾修习此法。”憨山《参禅切要》云:“若证悟者从自己心中朴实做去,逼拶到山穷水尽之处,忽然一念顿歇,彻了自心,如十字街头见亲爷一般,更无可疑,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亦不能吐露向人,此乃真参实悟。”《禅海蠡测》张无诤跋云:“其或顶上闻雷,豁开正眼,彻底掀翻,失声一笑,始知截流一句,不涉唇吻,堂堂岁月,空费草鞋。”拙著《触闻集――佛联三千》有联云:“彻底掀翻无一事,完全看破笑三声”注14:佛教唯识宗关于阿赖耶识的学说,值得了解。我国古代(如道教)将人之心识,称为魂神或精魂;而依大乘佛教唯识宗之说,由善恶之业而招感苦乐果报之心识(心、灵、精、精神、精识、神识),称阿赖耶识。阿赖耶识为第八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此识的活动贯穿于众生生死流转的全过程。唯识学以阿赖耶识为心王、心体,为万法所依之体。此识为宇宙万有之本,含藏万有,使之存而不失,故称藏识。阿赖耶识的重要功能是贮存,以使过去的经验活动(业)不散失。又因其能含藏生长万有之种子,故亦称种子识。此识亦为能变现诸境之心识,故亦称初能变。由于有阿赖耶识才能变现万有,故唯识学主张一切万有皆缘起于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内变根身,外变器界,故无情器界亦阿赖耶识变现也。最终把一切主体活动和对象世界的存在都统括其中,而成为赖耶缘起说。《楞伽经》卷2云:“藏识海常住,境界风所动,种种诸识浪,腾跃而转生。”《八识规矩颂》云:“受薰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作主翁。”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2:13:08 &&
注15:俱生神:与一切人之出生俱生而记人之善恶者。玄奘译之《药师本愿经》曰:“诸有情有俱生神,随其所作,若罪若福,皆具书之。尽持授与琰魔法王。尔时彼王,推问其人,算计所作,随其罪福,而处断之。”青丘之《药师经古迹》下曰:“传说:本识与身生,故名俱生神。能熏习故,言具书持。表法王故言授与,由业威力,似神相现。”善珠之《药师经钞》下曰:“言俱生神者,若约实而言:神即识,俱生神者,即阿赖耶识,以阿赖耶识是受生之主与身俱时而生,故名俱生。随诸有情所作罪福皆熏在阿赖耶识中,故言随其所作乃至皆具书之。”又一说药师经之俱生神,指《华严经》之同生同名二神。六十《华严经》四十五曰:“如人从生有二种天常随侍卫:一曰同生,二曰同名。天常见人,人不见天。如来神变,亦复如是。非诸声闻所能知见,唯诸菩萨,乃能睹见。”《药师经》钞下曰:“伦法师云:俱生神者,即如净土三昧经说,同生同名二神,及华严等有文也。”业镜:冥界写取众生善恶业之镜也。又作净玻璃镜、业镜轮。在幽冥界,以此业镜鉴照众生所造之善恶业。《楞严经》卷8云:“有恶友业镜火珠,披露宿业,对验诸事。”《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下云:“冥界业镜,轮照南洲。若有善恶,镜中悉现。”《地藏菩萨发心因缘十王经》云:“复围八方,每方悬业镜,一切众生共业增上镜。时阎魔王同生神簿、与人头见,亡人策发右绕令见,即于镜中现前生所作善福恶业,一切诸业各现形像,犹如对人见面眼耳。尔时同生神从座而起,合掌向佛,说是偈言U我阎浮如见,今现与业镜,毫末无差别,质影同一相。”末那识:唯识论所说八识中第七识,以由第八识为所依,以第八识之见分为所缘而生之识也。华译“思量”,又译作“意”,它恒常审察、思量,在审察思量中,念念不忘第八阿赖耶识为我。此识常缘第八识之见分思量,我为法,故名末那。我法二执之根本也。注16:摩耶:意思是幻相,幻有,幻化。印度教认为,世界是“梵”通过其幻力创造出来的,因而是不真实的,只是一种幻象。注17:佛教有说,诸佛菩萨化身无数,应众生根机,游戏人间。在佛经中,游戏系指佛、菩萨随心所欲地渡化众生,毫无障碍的能力。佛菩萨之“游戏三昧”,犹如无心之游戏,心无牵挂,任运自如,得法自在。亦即言获得空无所得者,进退自由自在,毫无拘束。佛菩萨之“游戏神通”,即佛菩萨藉神通力,以度化众生而自娱之谓。佛教有“醒梦一如”(又作寤寐一如)之说,谓通过自净其意、降伏其心,不仅能使一个人转变气质,提高道德修养和自控能力,甚至在梦境亦可自主。藏密亦有梦观修法。憨山《净宗法要》云:“如此用心,久久纯熟,乃至梦中亦不忘失,寤寐一如,则工夫绵密,打成一片,是为得力时也。”《楞严经》云:“想阴尽者,是人平常梦想销灭,寤寐恒一,觉明虚静,犹如晴空,无复粗重前尘影事。”《紫柏老人集》云:“人生如觉,人死如梦,所以梦中念得佛底人,临死自然不乱也。”注18:佛教有“自他二力”之说。依自身之力来造就一切智慧、能力、功德,称为自力;依佛菩萨之力量,造就智慧、能力、功德,则称他力。依靠自力修行,以获得觉悟者,称自力教;依靠佛、菩萨之力而得开悟者,则称他力教。据菩萨地持经卷一发菩提心品、大毗婆沙论卷四载,利根之人,可用自己之功力行修,钝根之人则需藉他力行修。又昙鸾之往生论注卷上援引十住毗婆沙论“难易二道”来说明,依自力而不靠他力修持,称为难行道;乘佛之愿力而往生净土,入大乘正定聚,称为易行道。又据念佛镜一书载,如来所说八万四千法门中,唯净土一门为他力之法门,其余修道法门悉为自力之法门。(作者附注:基督教关于上帝的拯救、上升天堂等教义,与净土教关于佛菩萨的接引、往生净土之教义有某种类似之处,也许可以将其归为“他力门”)注19:一阐提:为无成佛之性者。译言不信。是不信佛法之义。又译为断善根、信不具足、极欲、大贪、无种性、烧种,即指断绝一切善根、无法成佛者。通俗的说,一阐提,就是无可救药之极恶极愚之人。《涅经》五曰:“无信之人,名一阐提。一阐提者,名不可治。”同五曰:“一阐提者,断灭一切诸善根本,心不攀缘一切善法。”同十九曰:“一阐提者,不信因果,无有惭愧,不信业报,不见现及未来世,不亲善友,不随诸佛所说教戒。如是之人,名一阐提,诸佛世尊,所不能治。”一阐提又作一颠迦。《楞严经》六曰:“是一颠迦销灭佛种,如人以刀断多罗木。”长水之《义疏》曰:“一颠迦,即断善根者。”另外,佛教有“大悲阐提”,又作菩萨阐提,即菩萨本著救度一切众生之悲愿,而故意不入涅者,即所谓众生未尽、誓不成佛者。注20:关于开悟的机缘,禅宗有“见色闻声”等公案。所谓“瓦砾偶抛,闻声悟道;桃花一睹,见色明心。”《五灯会元》卷4载:灵云志勤久参未悟。后因见桃花而悟道,作偈云:“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此为灵云由乍见桃花而悟道之公案。《五灯会元》卷9载:香严智闲虽“识性聪敏”,然而参禅却不得力,久未开悟。一日芟草,偶抛瓦砾,“击竹有声,忽然省悟”。此为香严由耳闻击竹之声而开悟之公案。另有“临流偶瞥便明心”之公案,《瑞州洞山良价禅师语录》载:洞山良价禅师“因过水睹影,大悟前旨。”等等。注21:拙著《秋叶集――生命的感悟》有说:“也许一个人只有真正做过恶,才能使自己的灵魂得到解脱。然而,人类究竟能否不做恶,也能使自己的灵魂得到解脱呢?”注22:我在《触闻集――佛联三千》中所写的近四千副佛联,都是原创的。其中有少数几副是梦中所写,醒来后及时记下。也有极个别对联,后来在杂乱的手稿中看到它时,已经记不得是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什么状况下写的,几乎全无印象,这一副“求道当初尤指望,修行末了靠拼争”就是如此。注23:《地藏菩萨本愿经》云:“……或有利根,闻即信受;或有善果,勤劝成就;或有暗钝,久化方归;或有业重,不生敬仰。如是等辈众生,各各差别,分身度脱。……尔时佛告地藏菩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婆被别人射入身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