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帮我看看我感染皮肤真菌感染的症状了没...这是从我脸上刮下的分泌物检验结果。

年阴道分泌物真菌检出变化趋势--《中国现代医生》2013年19期
年阴道分泌物真菌检出变化趋势
【摘要】:目的了解阴道分泌物真菌检出变化趋势及女性生殖道真菌感染现状。方法对年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阴道分泌物涂片妇科多项检查记录资料回顾性统计分析,对阴道分泌物真菌年度检出率对比分析。结果 年11年间阴道分泌物真菌检出率依次为12.76%、13.26%、17.48%、18.89%、15.32%、14.93%、14.10%、13.55%、9.87%、8.65%、9.53%,平均阳性率为13.68%;18~44岁年龄组真菌检出率14.98%,44~70岁年龄组真菌检出率9.49%。结论 年4年间阴道分泌物真菌检出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年7年间阴道分泌物真菌检出阳性率总体呈下降趋势;44岁以下年龄组妇女阴道真菌感染率高于45岁以上年龄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对降低阴道真菌感染有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446.5【正文快照】:
念珠菌是阴道的条件致病菌,真菌性阴道炎是妇科常见病,诱发真菌性阴道炎的因素有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造成的菌群失调、阴道的pH值改变、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机体免疫力下降等,为了解阴道真菌感染现状及感染率的变化趋势,对我院年白带涂片妇科多项检查中真菌检出情况进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赵辉;王群;赵冰;薛宏;张秀玲;;[J];中国现代医生;2014年13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敏;王青;;[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徐小燕,廖泰全;[J];海南医学;2005年02期
邵剑飞;佘军;王天翔;;[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年17期
栾艳;汪秀芹;刘静;;[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年17期
李春辉;吴安华;文细毛;任南;;[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年2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吴安华;文细毛;李春辉;任南;龚瑞娥;黄勋;冯丽;刘珍如;孟莉;郭燕红;;[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4年01期
江云兰;鲁梅丽;;[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4年04期
夏蓉;;[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徐叶红;朱国兵;陈自武;;[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年18期
金钧;;[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年09期
申丽慧;;[J];实用医技杂志;2013年08期
胡丰婵;;[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年06期
李舒宁;黄革玲;许群山;林金表;宋岳强;;[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2年08期
余深锁;束龙文;;[J];中国妇幼保健;2013年18期
周旋;陈晓霞;曲惠红;李雅君;黄国玺;;[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年14期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晓禾;张宇涛;王小青;;[J];中国医药科学;2012年10期
简子娟;刘文恩;张运丽;邹明祥;梁湘辉;;[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年05期
韩红燕;钱小毛;;[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年17期
李全亭;王力学;;[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年18期
李玉;郑绍同;韩其香;傅启云;;[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年21期
詹燏;汤贝贝;何贵元;卢忠心;;[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年22期
温会燕;周惠琴;杨欢;朱雪明;;[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年06期
李晔;周明芳;王君伟;樊翌明;;[J];中国医药导报;2013年11期
辜少玲;刘东;杨伟华;余毅;张白杜;梁冬华;麦耀昌;;[J];中国当代医药;2013年16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汤翔群;罗永慧;;[J];实验与检验医学;2008年05期
赵志秀;;[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10期
韦秋华;曾萼;;[J];中国妇幼保健;2007年35期
路娟;李正军;罗文涛;赵金英;宋熙瑶;刘文博;;[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年03期
简子娟;刘文恩;张运丽;邹明祥;梁湘辉;;[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年05期
张宇平;崔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年08期
尚元元;喻楠;贾伟;张云霞;夏莉;夏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年16期
覃开羽;吴敏;;[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年16期
韩红燕;钱小毛;;[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年17期
李全亭;王力学;;[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年1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炜;;[J];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87年02期
于建斌;李景月;王诗淇;;[J];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89年01期
席丽艳;;[J];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91年05期
叶金朝;;[J];现代诊断与治疗;1992年03期
谢红,董闽田;[J];临床医学;1995年05期
李军;;[J];传染病信息;1995年01期
谢彦晖,阎金玉,郑少青,谢毅,林果为;[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6年03期
张碧玫;[J];中原医刊;1998年06期
郑雅铭,张怀亮;[J];天津药学;1998年03期
严光;[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199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蒲莉;蒋鹤春;王莎;张石柱;陆玲;;[A];中国菌物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高汉永;周能立;张伯辉;王少康;张云武;孟静;;[A];第九届全国烧伤创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金金;孙铁英;胡云建;李燕明;;[A];第十届全国化疗药理暨抗感染药理高峰论坛资料汇编[C];2010年
罗高兴;彭毅志;聂志宏;张晓兵;庄颖;袁志强;张立辉;周秘;程文广;吴军;张家平;罗奇志;;[A];第六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孙立荣;徐慧娟;李学荣;;[A];第八届全国儿童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仲任;赵艳霞;孙立荣;;[A];第八届全国儿童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戎群芳;张育才;朱艳;崔云;张宇鸣;;[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张念;;[A];2005全国首届深部真菌感染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王华民;李一;;[A];第六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张秀梅;李洪利;;[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郭劲红;[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衣晓峰;[N];中国医药报;2004年
阿毅;[N];医药经济报;2003年
罗刚;[N];健康报;2006年
宋伟?柳辉艳;[N];家庭医生报;2007年
泽海;[N];中国医药报;2007年
庄 磊;[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欧柏生;[N];健康报;2004年
副主任医师 魏开敏;[N];大众卫生报;2006年
刘洁;[N];医药经济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谢郭豪;[D];浙江大学;2010年
孙晓红;[D];吉林大学;2011年
胡荣;[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潘晓晶;[D];青岛大学;2009年
由彩云;[D];青岛大学;2010年
闫明;[D];西南大学;2007年
翟华蕾;[D];青岛大学;2008年
闭兴明;[D];吉林大学;2008年
秦振宇;[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年
张伟宏;[D];郑州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包琼凌;[D];浙江大学;2010年
郑志鹏;[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郑永青;[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于立刚;[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3年
肖鹏飞;[D];中南大学;2013年
李政;[D];中南大学;2010年
张国兴;[D];吉林大学;2010年
张帅民;[D];遵义医学院;2012年
龙学正;[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4年
赵鸿;[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深部真菌感染实验室检验方法的比较
导读: 深部真菌感染的现状及其定义及引起深部真菌感染的因素
  真菌与人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据统计自然界中真菌至少包括50,000种,但是与人类疾病密切相关的真菌种类仅几十种[1]。近年来,真菌感染尤其是深部真菌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深部真菌感染就
张珩1& &柳洋2
(1. 天津市大港医院&& 2. 德州市中心血站) 检验地带网
关键词:1-3-&-D-葡聚糖,真菌感染,,检验方法
key words: 1-3-&-D- Glucan, Fungus infection, Laboratory,Testing method 检验地带网
&  一、深部真菌感染的现状及其定义及引起深部真菌感染的因素 检验地带网
&  真菌与人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据统计自然界中真菌至少包括50,000种,但是与人类疾病密切相关的真菌种类仅几十种[1]。近年来,真菌感染尤其是深部真菌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深部真菌感染就是指由致病性真菌所引起的人体深部感染,如侵及到皮肤深层如内脏,如肺、粘膜、肌肉、脑、消化道等器官,危害性较大,已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危重患者的与生命,成为住院患者感染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3]。.据报道,在美国医院内菌血症/败血症病例中,真菌感染在血流感染常见致病菌中居第三或第四位,真菌感染可明显增加病人死亡率和住院率[4]。.由于深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困难,治疗药物有限,感染所致病死率仍高达40%[5].因此深部真菌的诊断尤其是快速诊断日益受到临床的重视。深部真菌感染的危害已越来越突出。目前深部真菌感染已成为功能低下患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6]。引起深部真菌常见的致病菌主有念珠菌、隐球菌、曲菌、毛霉菌及放线菌等[7] 我们知道,真菌在人体中,与之间起着重要的微生态平衡作用。近年来,随着抗生素、抑制剂及皮质类固醇激素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器官移植、导管插管等普遍开展,深部真菌感染率越来越高。诱发深部真菌感染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恶性、和尿毒症等,可使机体免疫功能和抵抗力降低。2、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敏感的被抑制,消除了正常菌群中与真菌相拮抗的细菌,使真菌得以大量繁殖。3、肾上腺皮质激素破坏淋巴细胞,使抗体形成减少。 4、大剂量X线照射、抗药物和免疫抑制剂都能抑制骨髓,使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减少,机体的免疫功能和抵抗力降低。5、侵入性检查和治疗(如长时间静脉插管,留置导尿管和大手术)可引起局部损伤,成为真菌侵入的门户,在机体抵抗力低落时在体内繁殖致病。 检验地带网
&  二、深部真菌感染的危害性及临床预后 检验地带网
&据统计,近30年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增加了3-5倍,真菌感染为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6]。据美国115家医院真菌感染调查显示2004年真菌感染率为1993年的近4.6倍[8];在国内2003年北京协和医院深部真菌感染发生率为20世纪90年代的3.6倍。[9], 检验地带网
深部真菌感染病主要包括深部皮肤真菌病,烧伤真菌病,妇科真菌病、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真菌的感染,肺部的真菌感染,外科的真菌感染,老年性真菌病,免疫缺陷患者与真菌感染,消化系统的真菌感染,骨髓移植患者的真菌感染,AIDS与真菌感染等。大量的文献报道表明,严重大面积烧伤患者,由于多次创伤和打击,病程冗长,体质严重耗竭,机体抵抗力下降,往往引起深部真菌感染,从而出现严重后果。据报道,近年烧伤真菌检出率有上升趋势,烧伤病人真菌感染死亡率可达47.4%[10]。在医院的ICU病房中,真菌的感染死亡率最高 [11 ,12] 。据吴铁军等报道[13] 在ICU病房中,肺部真菌感染后死亡率高达39% 上述结果表明真菌已经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是住院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十分重视真菌感染的监测。深部真菌感染发病率高、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治疗费用昂贵、临床诊断困难、容易产生耐药等,传统的诊断方法主要有培养、病理切片等方法。但培养耗时长、阳性率低、标本容易受到污染。如痰培养容易受到上呼吸道寄生真菌及空气中的真菌的污染影响培养结果。组织病理很难被病人接受因而在临床工作中开展比较困难。面对持续高烧、抗生素治疗无效的病人,因缺乏快速的客观的实验室诊断依据,贻误治疗。很多医生采用经验性抗真菌治疗,但由于缺少有力的实验室证据、抗真菌药物昂贵等病人家属很难理解,容易激化医患矛盾。目前急需一种能够早期快速诊断深部真菌感染的方法。正是由于诸多的原因及深部真菌感染对患者造成的严重危害程度,对于真菌特别是深部真菌的快速检验愈来愈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 检验地带网
&三、实验室检验真菌的常见方法
&1、培养与镜检 检验地带网
真菌感染的实验室监测主要有四种方法:直接镜检、培养、血清学实验和DNA探针。直接镜检患者痰、喉或气管分泌物培养阳性率为10%到30%。当血培养显示菌落或放散的分生孢子链时可以得出阳性得结果。只凭借培养检验真菌,至少75%的患者会漏诊[14]。病理切片法加真菌培养可使真菌检验的阳性率增加[15]。
2、检测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的诊断技术不断涌现,近年来,用于检则真菌的抗原、抗体及代谢产物的血清学检查和真菌核酸检测(PCR技术)已用于深部真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测,并已成为这一领域研究的热点。在国外,用于检测血中和支气管灌洗液中的真菌DNA的PCR的标准已有制定。平板真菌引物针对高度保守多拷贝基因序列,如18s核糖体DNA;使用此引物的分析以及特异寡核苷酸探针的杂交可以检测血中各种的真菌,敏感度达到1-10fg/mL(16,17)。最近出现的实时PCR可以使真菌数量快速扩增,污染减少[18]。,但同时我们还应看到PCR检测真菌的不足,首先,对实验室条件要求较高,应在P3级以上的实验室中才能进行,其次,运行的成本高,使用分子生物学的仪器和试剂均很昂贵。第三,PCR方法学是缺少一致性,缺乏对比。基因芯片技术作为一门崭新的技术,已经在许多检测日得到应用,得到世人的瞩目,但仍然存在着许多如技术成本昂贵、复杂、检测灵敏度较低、重复性差、分析泛围较狭窄等问题。
3.血清学检测方法 检验地带网
反向免疫电泳、免疫荧光、补体结合实验同放免一样依赖于正常的宿主免疫功能,通常在免疫低下的患者检验效率减低。Dupont等人报道乳胶凝集实验的特异性很高,但敏感性不好[19]。 &Masahiro等人得出相似得结果,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23%、98%和64%。其他检测抗原的实验(如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可以提高敏感性,但假阳性率依然很高,约10到20%[20]。.
------分隔线----------------------------您的位置: >
痰及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痰及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的细菌学检验介绍:
    痰及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是痰及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进行细菌或者真菌类型的鉴别,判断病原体的菌属,以便针对性的给病人进行治疗的一种检验。
痰及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的细菌学检验正常值:
&&& 1.未检出病原菌。&&& 2.未检出真菌。
痰及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的细菌学检验临床意义:
&&& 异常结果:结果为阳性。&&& 阳性检查结果常见细菌:&&& 1.革兰氏阳性细菌: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MRSA及MssA、MRCNS、肠球菌、棒状杆菌、放线菌。&&& 2.革兰氏阴性细菌:球菌、卡他球菌、嗜血杆菌、肠杆菌科细菌、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军团菌、杆菌。&&& 3.肺炎支原体。&&& 4.真菌。&&& 5.若疑有分支杆菌感染应作结核菌检查。&&& 需要检查的人群: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白喉棒状杆菌、放线菌、脑膜炎球菌、百日咳杆菌、肺炎支原体等感染感染或者某些的病人。
痰及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的细菌学检验注意事项:
    经支气管取材最好采用防污染采样毛刷。支气管肺泡灌洗,宜采用保护性支气管肺泡灌洗取材送细菌培养。  不合宜人群: 没有。  检查前禁忌:注意正常的生活饮食习惯,注意个人卫生。  检查时要求:积极配合医生。
痰及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的细菌学检验检查过程:
    检查方法常采用直接涂片检查、一般细菌培养(定量培养)、真菌培养。  (1)痰标本培养前应作涂片镜检,若细胞≤10个/低倍视野,白细胞≥25个/低倍视野时,为合格痰标本,培养结果通常有意义。  (2)连续3次痰培养结果为同一种细菌时,患者可能为该细菌的支气管-肺感染。  (3)痰培养结果与胸水或血培养结果一致时,则可肯定患者为该菌的感染。  (4)若将标本作细菌定量培养,在任一培养基菌落计数≥108CFU/ml(厌氧菌≥109CFU/ml),或菌落计数≥107CFU/ml的纯培养,或优势菌落计数&唾液同种细菌一百倍时可视为该菌感染。
痰及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的细菌学检验一般费用:
精彩健康专题
家庭必备健康宝典谁能帮我看下EPS和分泌物这检查结果是什么意思_百度拇指医生
&&&网友互助
问谁能帮我看下EPS和分泌物这检查结果是什么意思
检查项目单这样写的:1 前列腺液常规:
稀薄 卵磷脂:少WBC:满视野/HP
PH7.42 CT:阳性3 NG:阳性4 CD:阴性
1.卵磷脂正常人是3+
你是 稀薄,并且前列腺液是很少有白细胞的,你是满视野,说明前列腺存在比较严重的炎症反应。2.CT是衣原体检查,你的是阳性,说明支原体感染,3.NG 是淋球菌检查,你是阳性,说明有淋球菌感染,4.CD 在化验单中指的是霉菌&分泌物&.从检查可以确诊真菌性前列腺炎,你是阴性 正常 综上:您是支原体合并淋球菌感染的 重度 前列腺炎症!
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性病!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到正规医院的皮肤性病科做检查和治疗,合理用药,千万别去非法资质的小诊所,这个疾病,可大可小,万一遇到庸医会影响以后生育的! 希望我的回答令你满意!!预祝你早日健康!
前列腺常规检查可以看出白细胞4+,结合革兰氏阴性菌双球菌(淋球菌)阳性,提示化脓性感染。卵磷脂小体正常为4+,可以诊断为淋球菌感染所致的前列腺炎,伴衣原体阳性。要到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及时治疗。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皮肤真菌感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