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口在取消少数民族高考加分自治区的汉族高考加分

全知猪饲养员苏联的民族政策的教训本朝在建国之初,因为要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而现成的社会主义样板只能是当时的苏联。苏联是以俄罗斯族人口最多,占全苏联的一半左右。其他的少数民族地区,有的以加盟共和国形式存在,也有的以自治区的形式存在。为了收买少数民族的民心,苏联给各少数民族地区以一定的优待政策。但这种优待政策并没有使少数民族有多拥护苏联,反而使作为主体民族的俄罗斯人十分不满,他们觉得自己成了“奶牛”,自己辛苦创造的财富都被少数民族分了去。因此在1980年代末,苏联内外交困的时候,条件较好的西部几个加盟共和国首先谋求独立,然后俄罗斯族也认为独立了对自己没有坏处,至少不用白养着那些少数民族了,这样一来,苏联的解体就不可避免了。应该承认我们建国初在苏联的帮助下,有了一个较完整的工业基础,得到了一些较先进的技术。但从制度层面看,可以说,学苏联的东西没有什么好的。后来的改革开放,就是一个去苏联化的过程,我们叫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当时说中国物色,暗指苏联是一般意义的社会主义,而中国的社会主义是有些不同点的。但现在既然苏联已经不存在了,我们实际就是最标准的社会主义。经济上把苏联和各种死板、僵化的制度改革掉,中国人民的勤劳本性及创造力才得以发挥,经过三十年的努力,我们已经成了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成就裴然。但是在民族政策这一点上,到现在为止,仍然是沿用苏联的做法,基本没有什么改进,这给中国国家和社会都带来越来越严重的危机。中国的民族问题,本来远没有苏联那么复杂,汉族在建国初占到了95%以上,几乎就是一个单一民族国家。但当时就为了把苏联的模式往自己身上套。硬是划分出了56个民族,这些民族本来有些民族意识并不强,但一旦贴上了某某族的标签,他们的民族意识也就不由的加强了。就拿新疆来了,本来在1884年就建了省,解放后完全没有必要搞成自治区,但是就为了学苏联老大哥,把新疆又倒退回了自治区的状态。****说中国共产党是代表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这里面全国人民肯定包括各族人民,而不是单单代表汉族的利益(这一点我绝无半点怀疑)。既然如此,搞自治区又有什么必要呢?难道自治区可以不要党的领导吗?显然不可能。所以说自治区本来就不可能有什么真正的“自治权”,为了平衡这一点,自治区及少数民族都享有了特权。什么叫民族平等?民族平等这个说法,在马克思的民族理论里是有的。问题在于,在马克思主义的信奉者中,有一种东西特别害人,这种东西就是教条主义。民族平等这几个字,其实意思是含糊不清的,是说民族和民族之间,不论大小都平等,还是说不论哪个民族的人都一律平等,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解。如果是前者,那就应该把全国的财富平均分成56份,一个民族一份,这样一分,显然人数最少的赫哲族都将变成超级富豪,而人数最多的汉族都将变成穷光蛋;如果是后一种意思,那就根本没必要有民族平等这个提法,只提公民平等就可以了。现实的情况呢,是在这二者之间取折衷,结果就是民族之间也不平等,公民之间也不平等。不管怎么说,在这样的民族政策下,汉族都成了二等公民。少数民族有各种优惠,高考加分,不用计划生育,违法犯罪还有两少一宽,各种经济补贴就更不用提了。从政治上说,少数民族在人大、政协中占的比例普遍高于它的人口比例,更要命的是,少数民族的代表、官员,主要的诉求就是为他自己的民族争利益,而从来不站在国家全局的立场考虑问题,而汉族的代表、官员呢,各有各的事,从来不站在汉族的立场上说话,如果有人这么做,马上就会被扣上大汉族主义的帽子。当然他们自身也没有动力做这个,为汉族说话对他们的仕途不会有什么好处。这就造成一个结果,在高层,总有人替少数民族说话,而从来没有人为汉族说话,在这种状况下,汉族又怎么能不沦为二等公民呢?少数民族真的是弱势群体吗?表面看来,汉族人口这么多,少数民族人口这么少,少数民族当然是弱势群体了,实际上并不是这么回事。由于汉族人口多,汉族人每天见到的,都是同族人,很少看到异族人,因此汉族普遍民族意识比较淡薄,很多人只认同自己是中国人,而不怎么认同是汉族人,甚至替国家从全局考虑,对有民族意识的本族人持反对态度。而少数民族呢,由于人数少,经常见到不同于本族的人,所以民族意识普遍比较强,他们对自己是某族人的认同,常常大于是中国人的认同,甚至于说,有些人梦想有一个以本族人为主体的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感觉生活在汉族人的包围之中,因而通过抱团而自我保护的本能性很强。比如一个汉族人和一个少数民族发生矛盾,我指的是没有明显是非对错,各自都有一定道理的那种矛盾,其他的汉族人会觉得与自己无关,而这个少数民族的同族人就觉得有必要帮助自己同族的人,以免让人欺负了。这样,汉族在总体上占绝对优势,在具体事务上却总是处于劣势。为什么优待换不来认同?任何物质上的好处,都只能起一时作用。你最开始给一个人好处,他会觉得你真是个好人,对你非常感激,但时间久了,就会习以为常。他就会觉得这是理所应当,是他本来就该得的。比如说,老板偶尔给大家发一笔额外的奖金,大家都会说老板不错,但如果以后每月都发,大家就会把这看作是自己应得的工资的一部份,如果哪天不发了,还会大为不满。同样,贪官贪习惯了,他不会觉得自己在贪污公款,而是觉得那本来就是自己该拿的;小偷偷习惯了,他也会把别人口袋里的钱看作自己的,你要制止他偷,他会觉得是你偷了他的钱一样,对你实施报复。所以说特权、优待这种东西,是饮鸠止渴,虽然解决一时矛盾,但为将来埋下无穷的祸根。人的欲望永远止境,得寸进尺是人的天性。哪一天实在无法满足了,就是矛盾集中总爆发的时候。民族问题的根本解决之道,是民族融合。就拿我来说,我是北方汉人,在南北朝时期,北方被鲜卑族统治,而鲜卑族主动地与汉族融合在了一起,不分彼此。我身上未必没有鲜卑族血统,但我会有搞“鲜卑独立”的想法吗?当然没有,因为鲜卑族与汉族早就变成同一个民族了。民族这玩意,本来血统是次要的,文化才是主要的,最根本的,其实就是一个认同不认同的问题。所以有一个“中华民族”的提法,就是想让大家都认同为一个民族,但是效果不好,因为中华民族在少数民族眼里还是等于汉族,难以有认同感。所以最好的是也别要什么中华民族,就不要提民族这一回事,大家都是中国公民就完了。强化国家认同,弱化民族认同,这才是消除民族矛盾的正道,如果连民族都没有了,又怎么会有什么民族矛盾呢?可惜的是,政府一直在反其道而行之。民族认同不但不弱化,反而越来越强化。一个人的民族身份,都写在户口本、身份证上,这不是随时提醒大家,不要忘了你是什么民族的吗?更为糟糕的是少数民族的特权待遇,一个人如果因为什么身份而高人一等,他当然会越发认同和看重这个身份,比如北大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是不是远远强于一个三流专科学生对自己学校的认同感呢?同样的道理,如果少数民族身份本身就高人一等,他当然更加认同这个民族身份,他如果再认同中国人的身份等于就混同于低人一等的了,他愿意认同自己是中国人那才怪了。有人说我们不是天天在宣传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吗?我说这是自欺欺人,你天天说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那就是在暗示其实不是一家,如果真是一家还用得着天天说吗?谁天天跟人说:“我和我爸妈是一家”,“我和我媳妇是一家”?那不是神经病吗?所以说,不分民族才是真正的民族团结,民族区分得越清楚,就越不可能团结。中国的民族政策效果如何呢?应该说前30年还比较太平,这主要是因为中国虽然套用苏联模式,但在实际操作中也打了些折扣,比如苏联规定加盟共和国的一把手领导必须是少数民族,中国当时就觉得这个不太好,容易出问题。所以在这一点上没有按苏联的方法,而是自治区的一把手仍然是汉族来担任。中国与苏联相比的另一个优势所在,是汉族人口毕竟占绝大多数,虽然政府同样牺牲汉族的利益,给少数民族优待政策,由于少数民族比例很小,汉族人的被剥夺感远不像俄罗斯人那么强。还有就是汉族人被教育得比较成功,一般都是顾全大局,觉得自己吃点亏没什么。后来发生了文革,文革中少数民族,尤其是信教的少数民族,吃了很多苦。实际上汉族人也同样吃了很多苦,但文革结束后,汉族人认为文革主要是林彪四人帮不好,一些少数民族却认为是汉族人在害他们。在纠正文革错误的过程中,少数民族的优待又加强了很多,也就是说不但没有去苏联,反而比建国初与苏联更相近了。最近所集中发生的恐怖事件,足要证明,长期积累的民族危机已经开始暴发,民族政策已经到了必面调整的时候。如果照这样的政策不改,我觉得国家的前途是非常不乐观的。首先,汉族还在计划生育,少数民族不用计划生育,汉族和少数民族通婚,孩子都是少数民族,这都导致汉族人口比例越来越少。可以说,汉族人口少于一半之日,就是国家四分五裂之时。除了这个因素,一旦汉族和苏联的俄罗斯族想法一样了,对这个二等公民的身份忍耐到了极限,或者说,当汉族的民族认同也超过了国家认同的时候,也是国家分裂的那一天。现在信息的日趋发达,也促进了汉族的民族意识觉醒。我最为耽心的,是一旦再有什么民族纠纷,政府不顾现实条件的变化,依然采用打压汉族的老办法,可能会引起非常严重的混乱。解决之道现在的民族问题,多年方向错误,已经是积重难返。但也并非完全没有办法,彻底解决问题的惟一途径,是促进民族融合。要民族融合,首先就要去民族身份。要想去除民间的民族身份认同,需要数代人的努力。在我们这一代,所能做的就是去除官方民族身份认定。也就是,户口本、身份证上不再标民族一项,让民族的概念先回归民间,再慢慢逐渐淡化。民族问题非常复杂,即使只是去官方身份,也无法一蹴而就,而必须分步骤完成,民族身份和许多利益挂着钩,要先把民族身份和利益脱钩,去民族身份才可水道渠成。如果倒过来,试图通过去民族身份而直接取消这些既得利益,是危险的做法,不可取。第一步:少数民族地区的汉族人,应享受和少数民族相同的待遇。这个合理之处不用我说了吧,少数民族地区的汉族,实际上是少数民族中的少数民族,他们和当地少数民族的生存环境没有任何区别,却享受不到少数民族的待遇,无论如何也是不合理的。第二步:少数民族地区优惠与贫困地区优惠政策相整合。国家本来对贫困地区也有扶植政策,而少数民族地区之所以有优待,原因也是少数民族地区较为贫困落后,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统一整合呢?在整合过程中,即使有的少数民族地区并不贫困了,也不妨先保留这个贫困地区的待遇,但理由不再与民族有关。贫困地区的居民,如果迁到非贫困地区居住,则优待随之取消。相反,如果有非贫困地区的公民,到贫困地区来做支援教育一类工作,从而在此定居的,也应享受国家的优待政策。第三步:取消经济较发达地区散居的少数民族的特殊待遇。像在北京、上海等地的少数民族,实际上早已与汉族没什么差别,他们的生活条件、教育条件一点也不比汉族差,没有什么理由继续受到照顾。第四步:经过以上三步,特殊待遇与民族身份即已基本脱钩。从这时起,以后新办的户口本、身份证,就可以取消民族一项了。在这之前的身份证和户口本,也不必强制更换,可以采取自愿的原则,愿意换就换,不愿意换就不用换。第五步:对于贫困地区,国家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教育等,鼓励脱贫致富。在真正实现脱贫以后,优待政策取消,从而实现公民之间的真正平等。对于民族之间的矛盾,一定要用法治手段解决,谁违法就办谁。而不能再用和稀泥的方法,和稀泥可能在短期内比较省事,但长期效果非常有害。关于计划生育首先不赞成那些极端反计生人士的观点,一个地区能养活多少人,虽然和科技进步有关系,但在一时之间,肯定不是想生多少就可以生多少的。我们的错误,在于计划生育实施太晚,方式又太粗暴。如果从建国初就开始计划生育,我想一定不会有只许生一胎的这种极端政策,而是可以一直允许二胎,只适当限制三胎或四胎以上。现在随着经济水平提高,计生政策也在逐渐放宽。应该趁这个时机,让少数民族也开始计划生育。但那种野蛮的强制计生的做法不能再搞,而是无论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采用经济手段。汉族应该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放开二胎,少数民族也应一样限制在二胎之内。执行计划生育的,给以奖励,违反的,即使不罚款,也应取消国家所给的一切优惠。关于宗教有些少数民族是以信某一宗教为特征,民族政策与宗教政策因此密不可分。对于宗教,首先要明确,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国家,共产党的核心价值观就是辨证惟物主义无神论。宗教信仰自由可以有,但一定不能鼓励宗教的发展。一切国家经营的教育、宣传机构都应该不遗余力地宣传无神论。
您可能对这些帖子感兴趣
点击加载更多户口所在地是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少数民族,在汉族居住地区高考能加分么_百度知道
户口所在地是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少数民族,在汉族居住地区高考能加分么
加其实少数民族户口少数民族加
户口是少数民族,但是高考不是在户口所在地考,是在汉族居住地参加高考,这样有加分吗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户口所在地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跟民族关系看看身份证吧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是全国性的还是只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我是湖北汉族,老婆是湖南土家族,小孩户口想_百度宝宝知道高考加分挺不公平唉,少数民族加十分,可是有多少少数民族都是假的,明明一个汉族,改了个户口_百度知道
高考加分挺不公平唉,少数民族加十分,可是有多少少数民族都是假的,明明一个汉族,改了个户口
高考加十十啊高考加岂关系门我觉少数民族加必须要说本民族语言写本民族文字甚至用本民族文字答卷否则加我习挺怕别加总觉公平我同桌完完全全汉族外公少数民族高考加十哎
提问者采纳
习习差没<img class="word-replace" src="/api/getdecpic?picenc=0a007a都重要结都变化我爷爷马西亚我属于侨眷加我考<img class="word-replace" src="/api/getdecpic?picenc=0a006c655f0能专科<img class="word-replace" src="/api/getdecpic?picenc=0ad没我属于习比较差现低吧<img class="word-replace" src="/api/getdecpic?picenc=0ad0应该本科吧
其实我大可不必在乎这十分,就算给我减50分一本对我来说也很简单【不是吹牛】,可我平时就看不惯不公平,而且我们班有一个成绩和我差不多的,有四分之三汉族血统从小就在汉文化长大的同学,就因为少数民族加十分,很郁闷,只怪投错胎。
顺其自然的好,我专科没上,高中毕业就出来,现在手下员工都是大学生。以前学习很好的同学也有跟着我干的,我以为我自己奋斗出来了,结果去参加高中同学订婚礼,他开的车是玛莎拉蒂总裁,卖煤的现在。人不要比,否则活的太累,顺其自然做好自己就行,有些人可能一出生身家就过千万,别人一辈子都拥有不了的东西,他一出生就有了。社会就是不公平,所以才有意思。如果一个考200分的和你考500多,600多上一个大学,那努力就毫无意义。人从各个方面就应该分三六九等。
嗯,360行,行行出状元
提问者评价
呵,大不了高考时多做对一道大题10分就回来了,高考加分,无视之。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高考加分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世界本公平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
新闻关键词
评选推介一批代表岭南特色、受广东百姓信赖赞誉的省名特优新农产品。
清远少数民族聚居区考生注意啦
汉族考生高考不再加分 少数民族考生只加5分
&&&&清远少数民族地区的汉族考生要注意了,今年高考报考专科时不再有少数民族聚居区汉族考生加分10分这一项了。少数民族考生报考其它高等学校专科以前能加分10分,今年起也下调到了5分。日前,广东省民族宗教委、广东省招生办联合发布了《关于做好普通高校招收广东省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考生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清远作为广东省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该政策调整对清远少数民族地区考生影响多大?15日上午,记者采访了清远市招生办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只是在开会的时候得知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有变动,但目前文件还没有拿到,待拿到文件后方能具体落实。&&&&●南方日报记者&魏金锋&通讯员&余紫迎&&&&少数民族聚居区汉族考生取消加分&&&&据2013年出台的《广东省民族宗教委广东省招生办关于做好2014年普通高校招收广东省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考生工作的通知》显示,“少数民族聚居区汉族考生因生活环境和受教育的条件与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考生相同,在专科学校招生录取中,在其文化课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10分投档,由高校择优录取。”可这一规定在最近下发的《通知》中不见踪影。&&&&据广东省教育考试院透露,该政策今年确实有调整。从今年起,少数民族聚居区汉族考生的这一加分项被取消。据悉,该通知从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对于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少数民族考生来说,基本的加分政策不变。但是有一条政策变了。以前报考其它高等学校专科层次的少数民族考生,在其文化课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10分投档,由高校择优录取。但是今年开始,这个加分下调到了5分。&&&&以下两条政策与以前相比不变:报考第二批民族院校普通类民族班和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普通类民族班的少数民族考生,单独划线。少数民族本、专科预科班录取分数线不得低于各有关高等学校在我省本、专科录取分数线下80分、60分。民族班录取分数线(本科)不得低于有关高等学校在我省本科录取分数线下40分。&&&&6项全国性加分项目取消&&&&据了解,根据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考试招生改革方案,2015年起将大幅减少高考加分,取消包括“奥赛”、体育特长生、科技竞赛等6项全国性加分项目,同时重点清理了地方性加分。广东更先行一步,从2014年高考起,加分项目减少了17项,只留6项。&&&&■相关&&&&“三连一阳”被列入省照顾范围&&&&清远哪些乡镇被列入省少数民族聚居区?记者了解到,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连州市:瑶安瑶族乡、三水瑶族乡、九陂镇(龙岗、长塘、爱民、联一、双塘、高相村委会)、西岸镇(三水、明义、九安村委会);英德市:东华镇(温塘山、九围村委会)、横石水镇(溪北村委会)、沙口镇(滑水山、蕉园村委会)、石牯塘(联山村委会)、横石塘镇(石门台村委会);阳山县(秤架瑶族乡、阳城镇城北西社区、城北东社区);清新区三坑镇布坑(明联瑶族新村)村委会。&&&&据悉,列入范围的少数民族学生,如小学在自治县、民族乡以及少数民族聚居村委会所在地就读,初中阶段被选送或考取所在县(市)的其他中学就读,而户口仍在原籍的,享受少数民族考生的高考录取照顾政策。范围内少数民族学生,如小学和初中在自治县、民族乡以及少数民族聚居村委会所在地就读,高中阶段随父母工作调动到新迁移的户口所在地中学读高中的,享受少数民族考生的高考录取照顾政策。&&&&此外,省外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少数民族学生,小学和初中在自治县或自治区、自治州的县读书,高中阶段随父母工作调动迁入我省境内户口所在地读高中的,享受广东省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录取照顾政策。
请文明发言,还可以输入140字
您的评论已经发表成功,请等候审核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