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毫升红细胞提多少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偏高

人为什么会贫血?谢谢了,大神帮忙啊_百度拇指医生
&&&网友互助
?人为什么会贫血?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贫血 是指单位容积血液内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正常成人血红蛋白量男性为12—16克/100毫升,女性为11—15克/100毫升;红细胞数男性为400一550万/立方毫米,女性为350—500万/立方毫米。凡低于以上指标的即是贫血。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伴有头昏、乏力、心悸、气急等症状。
造成贫血的原因有多种:缺铁、出血、溶血、造血功能障碍等。缺铁而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贫血称“缺铁性贫血”,见于营养不良、大量成长期小量出血和钩虫病;急性大量出血(如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或外伤等)所引起的叫“出血性贫血”;红细胞过度破坏所引起的贫血称“溶血性贫血”,但较少见;常伴有黄疸,称为“溶血性黄疸”;缺乏红细胞成熟因素而引起的贫血称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引起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多见于婴儿和孕妇长期营养不良;缺乏内因子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称为“恶性贫血”,伴有胃酸缺乏和脊髓侧柱、后柱萎缩,病程缓慢;造血功能障碍引起的贫血称“再生障碍性贫血”。
贫血症状有轻有重,取决于疾病性质、失血量为人体代偿能力。
◆ 给病人富于营养和高热量、高蛋白、多维生素、含丰富无机盐和饮食,以助于恢复造血功能。
◆ 缺铁性贫血可多吃动物的内脏,如心、肝、肾以及牛肉、鸡蛋黄、大豆、菠菜、红枣、黑木耳等。
◆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在疗程后期可能出现相对缺铁现象,要注意及时补充铁剂。
◆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要注意防止交叉感染,尽量不要去公共场所。住房要通风。忌服合霉素、氯霉素、磺胺类、退热止痛片等抑制骨髓的药物。
◆ 避免过度劳累,保证睡眠时间。
Anemia,贫血的英语写法
什么是贫血?
不少人以为贫血是一种疾病,其实贫血并不是疾病,它只是伴随各种疾病的一种症状。
所谓贫血是指循环血液单位容积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或红细胞比容(压积)低于正常值的下限。这个正常值可因不同的性别、年龄、生活地区海拔高度的不同以及生理性血浆容量的变化而有所差异。一般地说,婴儿和青春期前儿童的血红蛋白比成人低,女性在青春期后与男性的差异明显,妊娠期的妇女由于血容量的增加,血红蛋白相对减少,久居海拔较高的居民的血红蛋白比海平面居民的正常值高。因此,诊断贫血应综合各种因素全面考虑。在实际工作中,通常要测每单位体积中血红蛋白量、红细胞数以及红细胞比容。
世界卫生组织(WHO)1972年制订的标准认为,血红蛋白低于以下数值者为贫血:6个月~6岁l10克/升,6~14岁120克/升,成年男性130克/升,成年女性120克/升,妊娠妇女110克/升。国内掌握的贫血标准为(克/升):成年男性<125,成年女性<l10,孕妇<1 根据血红蛋白含量的不同,贫血的严重程度可分为以下四级:①轻度:血红蛋白低限~91克/升,症状轻微。②中度:血红蛋白90克/升~61克/升,体力劳动后心慌气短。③重度:血红蛋白60克/升~31克/升,休息时已感心慌气短。④极度:血红蛋白<30克/升,常合并贫血性心脏病。
我国最常见的贫血症是缺铁性贫血,由于铁是制造血红蛋白(即
血色素)必不可少的原料,如果铁供应不足,血红蛋白减少,即易形
成贫血。对于缺铁性贫血,常用的补血药如下:
硫酸亚铁片
为二价铁,易于吸收,疗效显著。若与胃蛋白酶合剂、维生素C同
服,则促进其吸收。而与四环素类药物并用,可形成络合物,相互妨
碍吸收。一般在饭后服用,可减少其对胃肠道的刺激,但仍可引起胃
部不适,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反应,偶可导致便秘。服药后大便
呈灰黑色,为部分铁在粪便里排出的缘故。服用期间,不宜喝茶、喝
咖啡,或吃橄榄等食品,因其中所含鞣酸会与铁结合产生沉淀,影响
富马酸亚铁片(富血铁片)
口服后较易吸收,其含铁量较高,奏效迅速,副作用较少。可用
于治疗各种缺铁性贫血。但对铁过敏者,或有消化道溃疡及溃疡性结
肠炎、肠炎者禁用。其余注意点同硫酸亚铁片。
枸橼酸铁铵溶液
由于是三价铁,不如硫酸亚铁片、富血铁片容易吸收,但无刺激
性,适用于儿童及不能吞服药片的病人。因其含铁量低,不适用于重
症贫血的病人。此药遇光易变质,应贮放在冷暗处。服后应漱口,或
以玻管吸服,以保护牙齿。腹泻病人慎用。
在人体内参与氨基酸及核酸的合成,并与维生素B12共同促进红细
胞的生成和成熟,故用于各种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尤适用于妊娠期及
婴儿型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用于恶性贫血时,需与维生素B12合用,可
防治其神经症状。
维生素B12针剂
对骨髓造血功能及肝脏功能等均有一定作用。主要用于各种巨幼
红细胞性贫血,或恶性贫血,疗效较好。此药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甚
至过敏性休克,故不可滥用。
辅酶维生素B12片
是一种新型的维生素B12。主要用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营养不良
性贫血等。需避光密闭贮存。
含有维生素B12、叶酸等成分,用于恶性贫血等。但作用较弱。
氯化钴溶液
可刺激骨髓,促进红细胞的生成,主要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肾
性贫血。饭后服。可能有厌食、恶心、腹痛等副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贫血病人除用药物治疗外,还要重视日常饮食,
并增加营养。没有贫血的人,则无须服用补血药。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 本课题学习目标 简述蛋白质提取和分离的基本原理,并了解凝胶..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分析及教学组织
当前位置:>>>>>>>>>>>>>>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是人教版选修模块《生物技术实践》中的实验内容,其目的是使学生体验从复杂细胞混合物体系中提取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原理、过程和方法,该实验虽然操作难度较大,但原理清晰,动手机会较多,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下面结合人教版教材对该实验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1.习得实验原理和方法
1.1 初步获取血红蛋白的原理和方法(样品的处理和粗分离)
①洗涤红细胞
获取较纯净的红细胞
通过离心将密度不同的物质分离
低速离心,去除上清液,反复加生理盐水并离心
直到上清液未呈现黄色为止
②释放血红蛋白
破裂红细胞,释放血红蛋白
低渗溶液中红细胞破裂;甲苯溶解膜脂,加速细胞破裂(相似相溶原理)
加蒸馏水,再加甲苯,磁力搅拌器充分搅拌
无明显现象
③分离血红蛋白溶液
初步得到血红蛋白溶液
通过离心将密度不同的物质分离
离心(较高速)
试管溶液分为4层
去掉液体中的小分子物质
小分子物质容易透出透析袋
透析(12小时)
透析袋中物质的颜色更红
1.2 分离纯化蛋白质的原理与方法──凝胶色谱法(分子筛效应)
凝胶是一些由多糖类化合物构成的多孔球体,当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通过凝胶时,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直径小于凝胶网孔,由于静电吸附和扩散作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可以自由地进入凝胶颗粒的网孔,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它们从凝胶颗粒的网孔扩散到凝胶颗粒间的孔隙,再进入另一凝胶颗粒的网孔,如此不断地进出,使流程增长,而最后流出层析柱。而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无法进入凝胶颗粒的网孔,只能沿着凝胶颗粒间的孔隙,随着洗脱液流动,流程较短,因此首先流出层析柱。分子量介于二者之间的物质,虽然能够进入凝胶网孔,但比小分子难,因此进入凝胶网孔的几率比小分子小,向下移动的速度比小分子快,而比大分子慢。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分子因此得以分离。
需要注意的是,有部分小分子蛋白质未进入凝胶内部,而在外部移动,因此,如果需要得到纯度更高的蛋白质分子,可将色谱柱中的凝胶溶液进行平衡后进行再次冼脱和分离。
1.3 鉴定蛋白质纯度的原理与方法──电泳
蛋白质分子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的一些基团在一定的pH下会发生水解或电离从而带有电荷。但总的来说蛋白质分子一般带有负电。在电场的作用下,带电的蛋白质分子会向着电泳槽中的正极方向移动。由于样品中各种蛋白质分子净电荷的量的差异以及蛋白质分子本身的大小等因素,使蛋白质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率,从而将样品中各种蛋白质分子分离开。
由于蛋白质分子带电电荷比较复杂,净电荷总量与蛋白质分子的质量不成正比,而蛋白质分子的质量又是衡定的,电泳时在带电量和分子质量两种因素的作用下会产生迁移速率的复杂化,不能正确地将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分子分离开,因此,实际操作中,一般会将蛋白质分子与SDS(十二烷基硫酸钠)发生反应形成蛋白质―SDS复合物,由于SDS所带负电荷的量大大超过蛋白质分子原有的电荷量,因此掩盖了不同种蛋白质间的电荷差异,使蛋白质的迁移率完全取决于蛋白质分子质量的大小。在电场条件下,分子量大的蛋白质迁移率慢,离前沿较远,而分子量小的蛋白质迁移快,离前沿较近。这样,不同分子量大小的蛋白质得到了分离。如果蛋白质的纯度高,迁移率一致,就会形成前沿整齐、清晰的条带。
2.正确定位教学目标
&以上原理和方法中,“初步获取血红蛋白的原理和方法”比较简单,又有必修的基础,因此学生容易理解;凝胶色谱法的原理容易理解,但操作复杂,难度较高,是学生学习的重点;电泳的原理和方法比较复杂,绝大多数学校目前缺乏相应的实验设备,而且是用于鉴定分离后蛋白质纯度的后续实验,因此可作为选学内容。基于以上分析,特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1& 教学目标
(1)说出从血液中初步获取血红蛋白的原理和方法。
(2)说明凝胶色谱法的原理和方法。
(3)说出电泳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进行样品的预处理。
(5)运用凝胶色谱法对血红蛋白进行分离纯化。
& 2.2&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凝胶色谱法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难点:样品的预处理;色谱柱的装填;纯化分离操作。
3.实验前准备
3.1 几种重要实验试剂的配制及注意事项
3.1.1 磷酸缓冲液(20mmol/L)的配制及注意事项
配制的溶液
0.2 mol/L的Na2HPO4溶液
将71.64 g 的Na2HPO4?12H20充分溶解于1000 mL的蒸馏水中
在混合两种溶液时,注意用酸度计或pH试纸检测,并调节溶液的pH在7.0左右
0.2mol/L的 NaH2PO4溶液
将 31.21 g 的NaH2PO4?2H20充分溶解于1000 mL的蒸馏水中充分溶解
pH约为7.0的20mmol/L磷酸缓冲液
取61 mL步骤①中配制的Na2HPO4溶液与39 mL步骤②中配制的NaH2PO4溶液混合
3.1.2 丙烯酰胺和N, N-甲叉双丙烯酰胺的配制及注意事项
将29 g丙烯酰胺和1 g N, N-甲叉双丙烯酰胺溶于总体积为70 mL的水中,搅拌过夜使之充分溶解。注意事项:丙烯酰胺和双丙烯酰胺具有很强的神经毒性并可通过皮肤吸收,因此,操作时需要戴上手套和防毒面具,而且在通风橱内或通风处进行。价格较低的这两种药物中含有一些金属离子,为除去这些金属离子,可以在丙烯酰胺溶液中加入大约0.2倍体积的单床混合树脂,搅拌放置一夜后,再用Whatman 1号滤纸过滤就可以纯化。储存期间,由于光或碱的催化作用,丙烯酰胺和双丙烯酰胺会缓慢转化成丙烯酸和双丙烯酸,因此,应将配制好的溶液置于棕色瓶中,置于4 ℃保存,并且使用前应检查该溶液的pH,以确保pH不超过7.0。
3.1.3 SDS的配制及注意事项
将SDS用去离子水配制成10%的贮存液,于室温保存。注意事项:市售的SDS化学纯度不够,需要重结晶后使用。重结晶方法如下:称取20 g SDS,放入500 mL圆底烧瓶中,加半勺活性炭及300 mL无水乙醇,搅拌,摇匀。烧瓶上接一个小冷凝管。在水浴上加热至乙醇微沸,回流约10min,用热过滤漏斗趁热过滤。滤液应透明无色。滤液冷却至室温后,移至-20 ℃过夜。第二天,通过预冷的布氏漏斗抽滤,用少量-20 ℃无水乙醇洗沉淀3次,尽量抽干,将结晶置真空干燥器中干燥或40 ℃烘箱中烘干。
3.2 凝胶色谱柱的制作和装填
3.2.1凝胶色谱柱的制作
取长100cm,内直径1.6cm的玻璃管,两端需用砂纸磨平。底塞打孔→挖出凹穴→安装移液管头部→覆盖尼龙网,再用100目尼龙纱包好,插到玻璃管的一端。注意事项:底塞中插入的玻璃管的上部不得超出橡皮塞的凹穴底面,否则难以铺实尼龙网,还会导致液体残留,导致蛋白质分离不彻底。
3.2.2凝胶色谱柱的装填
计算并称取一定量的交联葡聚糖凝胶浸泡于蒸馏水或洗脱液中充分溶胀后,配成凝胶悬浮液。将色谱柱装置固定在支架上,将凝胶悬浮液一次性的装填入色谱柱内,凝胶沉集后,将溶剂放出至胶面不再下降,并且通过2~3倍柱床体积的溶剂(20mmol/L的磷酸缓冲液,pH 7.0)使柱床稳定。装填时轻轻敲动色谱柱,使凝胶填装均匀。装填完毕后,立即用缓冲液洗脱瓶,在50cm高的操作压下,用300 mL的20mmol/L的磷酸缓冲液(pH为7.0)充分洗涤平衡12h。注意事项:凝胶装填时尽量紧密,以降低凝胶颗粒之间的空隙;装填凝胶柱时不得有气泡存在,因为气泡会搅乱洗脱液中蛋白质的洗脱次序,降低分离效果;液面不要低于凝胶表面,否则可能有气泡混入,影响液体在柱内的流动,从而影响生物大分子物质的分离效果;注意不能发生洗脱液流干,露出凝胶颗粒的现象。
4.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本课题的主要目的是运用凝胶色谱法对蛋白质进行分离纯化,以下是实验操作流程。
样品的处理:取家兔一只,为保证取血量,取其颈动脉血,按1:1加入抗凝剂肝素(1250U/ mL)或适宜浓度的柠檬酸钠溶液(将6g柠檬酸钠溶于100 mL的生理盐水中),若要过夜,温度须控制在4 ℃左右。在样品处理的流程中,第一步用到低速离心,而第三步用到高速离心,这主要是因为血液中除有红细胞外,还有其他细胞及大量的物质,红细胞与这些物质之间的密度存在较大的差异,用低速离心就能将他们分离开;而“分离血红蛋白溶液”步骤中,溶液的主要成份的密度相对要接近些,因此需要用较高速的离心,才能将这些物质初步分离。
搅拌好的混合液离心后明显分为4层(如右图),由上至下依次是甲苯层、脂溶性物质的沉淀层、血红蛋白的水溶液、红细胞破碎物沉淀。取其上清液,用滤纸过滤除去脂类,再使滤液在分液漏斗中静置5min,出现分层,分离出下层的血红蛋白溶液。
粗分离:将血红蛋白溶液装入规格为7000D的透析袋,按1:300的比例放入20mmol/L的磷酸盐缓冲液(pH为7.0),透析12h。透析的目的一是为了除去小分子蛋白质,二是使血红蛋白处于缓冲液环境中,便于后续的磷酸缓冲液在凝胶柱中进行洗脱。
纯化:可采用柱型为Sephadex G75,柱体积为500 mL的色谱柱;加样量为10 mL(约含蛋白200 m g);用20mmol/L的磷酸盐缓冲液(pH为7.0)进行洗脱,洗脱速度可控制为0.5 mL /min,即20 min /管。此时可用A280的紫外线进行检测,如果测得的数值很高,说明蛋白含量过高,此时需要进行稀释。下图是将每管取0.5 mL稀释10倍后,用紫外线测量的结果(如下图)。&
由图中数值可知,33-38管对应的数值为血红蛋白的吸收值,选择此时的试管进行蛋白质纯度的鉴定是比较合适的。
纯度鉴定: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纯度鉴定,以下是实验操作流程。
脱色的目的是脱去背景颜色以体现出蛋白条带。一般来说,条带分明,目的条带清晰,无扩散,前沿比较直,说明实验结果比较好,样品比较纯,下面为兔血实验的电泳结果图。
5.课时安排及实施建议
本课题可安排4~5课时。教师可在实验前配制好磷酸缓冲液,并购买或制作好凝胶色谱柱,以备实验时使用。
授课或实验内容
第1~2课时
讲授凝胶色谱法和电泳的基本原理
透析和平衡凝胶需要的时间较长,可由教师完成;
电泳可由教师演示完成
进行样品的处理(洗涤、释放、分离和透析)
运用凝胶色谱法对血红蛋白进行纯化
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提取的蛋白质进行纯度鉴定
由于大多数学校缺乏相应的实验设备,操作难度较高,因此,本实验可由教师以讲清实验原理和演示操作为主,并配以相应的实验录像进行教学。
6.教学体会
本课题的实验操作相对复杂,影响实验效果的关键环节之一是凝胶色谱柱的制作和装填,对实验者的操作有很高的要求,建议有条件的学校直接购买商品色谱柱。由于甲苯是剧毒试剂,不太适合在中学实验中使用,因此,我们尝试在血红蛋白的释放时,只使用蒸馏水使细胞涨破,也获得了很好的实验效果。电泳过程中制胶、染色和脱色耗时较多,建议由教师完成,其他环节由师生共同完成。此外,本课题也可选用鸡血或猪血作为实验材料。&
主要参考文献&
1 朱正威,孙万儒,赵占良主编. 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7:64-70.
2 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主编. 生物化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298-312.
& 本文发自《生物学通报》09年第4期
【上一篇】
【下一篇】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5-3 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ppt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红血球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值各是多少_聚焦网
红血球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值各是多少
血红蛋白含量应在120-160g/L,低于90g/L即为贫血,正常人平均红细胞体积为80-100fl,平均血红蛋白含量为27-34pg,居上推测你应当属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多为缺铁性贫血。或为单纯性小细胞性贫血,多为慢性炎症,感染,肝病等引起,是正常的,现在可以注意观察 假如你吸收不好的话,那么提议肌注铁剂zhì liáo。此外提议要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牛肉,猪肉,猪肝,木耳,红枣等。提议你在怀孕期间做好产检,前36周每4周一次产检,36周后每周一次产检。你的检测结果提示有中度贫血,为小细胞性贫血,体力劳动时可心慌气短,小细胞性贫血最多见为缺铁性贫血,可先用铁剂zhì liáo观察效果。假如血红蛋白不上升,需查明原因,对症zhì liáo,检测血清铁,血清铁蛋白,总铁结合力和网织红细胞计数,检测大便常规和隐血试验,观察是否有寄生虫感染如钩虫感染,假如单纯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偏低意义不是很大,假如平均红细胞容积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也低有意义,是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提议你不要过于担心,假如别的指标也不正常在服用药物zhì liáo,假如别的都正常可以先观察试试正常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320~360单位,是偏低的。或许是贫血,提议结合其他指标来判断,假如血红蛋白量正常,多无大碍。假如平均红细胞体积也偏低考虑有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临床上贫血多估计是缺铁性贫血,女性多见原因是月经量大引起的贫血,不知你有没有月经量过大的状况。提议多食动物肝脏、瘦肉、蛋黄、菠菜、油菜、红枣、海带、木耳等食物。状况可能是贫血的先兆。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是指血液中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血细胞比容低于参考值正常范围的低限,通常称为贫血。以血红蛋白为标准,则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120g/L,成年女性<110g/L,即可以觉得有贫血。按照血红蛋白减低的程度,将贫血分为以下4级,1、轻度贫血:血红蛋白小于参考值正常范围的低限,减少至90g/L;2、中度贫血:血红蛋白90~60g/L;3、重度贫血:血红蛋白60~30g/L;4、极重度贫血:血红蛋白<30g/L,zhì liáo,1病因zhì liáo:首先要查明引起贫血的原因,并尽可能除去引起贫血的原因,2铁剂zhì liáo:口服铁剂可以用硫酸亚铁,每天三次,每次0.2-0.3g,3辅助zhì liáo:强化营养,增加含铁丰富的食品:如肝、腰、肾、瘦肉、血、蛋奶、干果(枣、杏干)、木耳、蘑菇、绿叶蔬菜等。血常规的结果。像你说的几项有点出入都问题不大的,血常规主要是看血红蛋白、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几项 红细胞压积偏低,说明你身体里面的红细胞数量占全血的比例偏低,这个有点倾向于贫血的可能;平均血红蛋白及浓度偏高,说明血色素比较高,不过化验结果页是在正常偏差范围,你假如觉得身体没有说明不适的话,大可不用太担心,提议你换个时间去复查,因为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你如今得出的结果页或许是一时的身体应激引起的,我的回答你还满意吗?请对我评价,谢谢,可能是存在贫血的,单纯一次jiǎn chá结果也不能准确判断,提议定期监测血常规
今日排行 总排行榜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 热门推荐 ] RECOMMEN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