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特点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2014备考】2013高考地理真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C单元大气
C单元 大气
C1 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和热力状况  
1.C1 [2013·浙江卷]
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图1是气温垂直分布的4种情形。读图完成第1题。
1.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1.A [解析]
读图可知,①图中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变小,利于空气对流运动及大气污染物的扩散,故A正确。②③④三图中均存在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变大的情形,即说明此三幅图中大气均存在逆温层。逆温层底部气温低、顶部气温高,不利于空气的对流运动,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
5.C1D2 6.B4
2013·山东卷气温的日变化一般表现为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图3示意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的等温线分布,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读图回答5~6题。图3
5.下列时刻中,最有可能出现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是(  )
A.6时  B.9时  C.12时  D.14时
[答案] 5.B [解析]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一天之内同一纬度海洋和陆地的气温高低不同。14时陆地高于海洋,6时海洋高于陆地。图中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说明同一纬度海洋和陆地温度相等,排除A、D;6时陆地气温低于海洋,之后陆地气温逐渐升高,相对而言在9时同一纬度海洋和陆地最有可能相等,即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而12时陆地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最大值,同一纬度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所以C错误,故选择B。
6.该日(  )
A.日落时刻甲地早于乙地
B.日落时刻甲地晚于乙地
C.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大于乙地
D.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小于乙地
[答案] 6.B [解析]
根据“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可以得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0°N。甲地纬度比乙地高,可以推出其昼长比乙地长,所以日落时刻要晚于乙地,故B对,A错;太阳直射20°N,甲乙距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均为1°,所以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C、D错。
27.(1)C5 (2)C1C5 (3)F1F2 (4)F1[2012·江苏卷]
图16是我国30°N附近地形剖面及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剖面线上,东、西部年平均降水量的差异是____________,其主要影响因素有______、______。
(2)剖面线上,长江中下游平原与四川盆地相比,年太阳总辐射量较低的是______,原因有______。
(3)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发展该农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拉萨河谷地种植水稻是否可行?______,理由是______。
27.[答案]
(1)东部多,西部少 地形 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2)四川盆地 阴雨、雾天多
(3)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 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粮食需求量大,市场广阔;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4)不可行 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水热条件不能满足水稻生长需要(如答可行,须提出解决水热条件不足的可行方法)
第(1)题,我国30°N降水差异的原因受海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第(2)题,考查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除受纬度影响外,还受海拔高度、天气状况以及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虽然纬度相当,但由于受地形的影响,多阴雨天气,故四川盆地年太阳总辐射量较低。第(3)题,影响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需从社会经济因素中的劳动力、市场、种植历史、种植经验等角度分析。第(4)题,这问是一开放性设问,根据所持观点进行作答;不可行,需解释其不适宜的条件:气候中热量条件差,降水不足。可行,应该说出其可行的条件,例如,尽管降水不足,但灌溉水源充足,纬度较低等。
C12013·北京卷图3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第5题。
5.大气中(  )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
[答案] 5.B [解析]
臭氧层破坏会导致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减少;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得吸收的地面辐射减少;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得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雾霾天气会使得大气逆辐射增加。
C2 大气的运动  
7.C2 8.L2 [2013·浙江卷]
拉萨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图8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完成7~8题。&
7.有关拉萨7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
B.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
C.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D.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答案] 7.C [解析]
结合题干和图可知,拉萨地处河谷,夜间降水多于白昼。河谷地区,白天山坡升温快,谷地升温慢,山坡温度高于谷地,山坡盛行上升气流,谷地盛行下沉气流,故白天谷地水汽不易凝结成雨,C正确、D错误。夜晚山坡降温快,谷地降温慢,山坡温度低于谷地,山坡盛行下沉气流,谷地盛行上升气流,气流上升气温下降,易凝结成雨,故A、B错误。
8.近年来,当地开展拉萨河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工作。下列做法合理的有(  )
①提高文化生态景区的集聚性 ②利用河滩低地布局文化建筑 ③控制著名景区的旅客日流量 ④防治湿地退化 ⑤吸收外来文化,改造当地民俗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答案] 8.B [解析]
在河滩低地建设文化建筑,不利于生态保护,②错误。吸收外来文化,将会影响当地民俗,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⑤错误。提高文化生态景观的集聚性有利于文化生态景观的集中管理与保护,控制景区的旅客日流量有利于景区景观的保护,利于景点的可持续利用,防治湿地退化有利于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10.C2 11.E22013·天津卷日晚,渤海沿岸发生了一次较强风暴潮,这次风暴潮是由低压系统、向岸风共同引起的,海水涌向陆地,给沿岸地区造成较大损失。读图7,回答10~11题。
图7 4月14日20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
10.据图7所示气压分布状况判断,当时受风暴潮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10.B [解析]
本题考查等压线图的判读。根据图中等压线的数值可以判断甲地风向为偏北风,为离岸风;乙地吹偏南风,为向岸风;丙、丁两地分别位于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的渤海一侧,风向为偏南风,吹离岸风。根据题干材料“这次风暴潮是由低压系统和向岸风共同引起的”,判定甲、丙、丁三地均不是危害最严重的地方。而乙地吹向岸风,最容易导致海水涌向陆地,危害最严重。
11.在渤海沿岸,能有效抵御风暴潮的措施是(  )
A.完善预警系统& B.围海造田
C.修筑沿海堤坝& D.建防护林
[答案] 11.C [解析]
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防御风暴潮灾的主要措施包括:工程措施以及监测预报和紧急疏散计划等非工程措施。工程措施是指在可能遭受风暴潮灾的沿海地区修筑防潮工程。完善预警机制可以提高人们的防灾意识,降低灾害损失,但不能抵御风暴潮;围海造田会加重风暴潮的危害;修筑沿海堤坝,可以有效阻止海水涌上陆地,抵御风暴潮最有效;在渤海沿岸不适合建防护林。
9.C2C4 10.A2C2C4 11.C2C4[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
图4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势,L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读图4,完成9~11题。
9.图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  )
A.偏东风& B.偏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答案] 9.B [解析]
甲地6~9时气压形势变化不大,根据6时等压线的分布,可知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大体向北,受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影响,风向偏转成偏南风。
10.气象部门发布了暴雨预报,甲地暴雨开始的时间约为 (  )
A.14日14时&
B.14日19时&&&&&&&&&&&
C.15日4时& D.15日11时
[答案] 10.B [解析]
根据比例尺可判断L天气系统距离甲地大约130千米左右,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故大约15个小时左右到达甲地,B项最为合适。
11.该地区及图示气压形势出现的月份可能为(  )
A.华北平原,3、4月份
B.四川盆地,1、2月份
C.黄土高原,10、11月份
D.东南丘陵,4、5月份
[答案] 11.D [解析]
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出现强对流暴雨的时间为7、8月,四川盆地1、2月不可能出现低压暴雨,故最可能是D项。
4.C2C5 5.M1 6.D5[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 图2为45°N
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424米,距海约180千米。读图2,完成4~6题。
4.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
A.大气环流& B.地形
C.纬度位置& D.洋流
[答案] 4.B [解析]
图中山峰海拔3424米,距海180千米,东侧为高原荒漠区,西侧为植被覆盖区,说明东侧降水少,西侧降水多,即水汽来自西侧的海洋,受到地形的阻挡,形成山地降水,东侧位于雨影区,降水稀少,形成荒漠。故答案为B项。
5.该区域位于(  )
A.亚欧大陆太平洋沿岸地区
B.亚欧大陆大西洋沿岸地区
C.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地区
D.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
[答案] 5.D [解析]
资料提示为北纬45°附近的区域,西侧为海洋,该区域可能为亚欧大陆西岸或者北美大陆西岸,亚欧大陆西岸以平原为主,北美大陆西岸则以高原山地为主,所以可确定D项正确。
6.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 (  )
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针阔叶混交林& D.草原
[答案] 6.C [解析]
据上题结论,再结合北纬45°,可确定为温带地区,山脉西坡山麓植被可能为落叶阔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故答案为C项。
6.C2、C4 7.C22013·北京卷图4(a)为某日0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图4(b)显示④地24小时内风的变化。读图,回答6~7题。
6.图4(a)中(  )
A.①比②风速大      B.①比③云量少
C.②比③气压低& D.②比④气温高
[答案] 6.B [解析]
①处等压线比②处稀疏,风力比②处小;①处位于高压脊上,天气晴朗,少云,③处受到锋面气旋的影响,多云雨;由等压线可以看出,②处气压比③处高;②处位于冷锋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低;④处位于冷锋前,受暖气团控制,气温高。
7.锋通过④地的时间可能为(  )
A.上午& B.下午
C.傍晚& D.夜间
[答案] 7.A [解析]
由(b)图可以看出,10时至12时④地的风向发生明显变化,风力突然加大,可判断锋面通过④地的时间为上午。
C3 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13.(1)M1 (2)C3 (3)F3 (4)F42013·天津卷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非洲南部区域图
巴西南部区域图
(1)请据图10分别说明南非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2)a、b两城市均属于热带草原气候。a城市降水特点与b城市相比,有何不同(两气候统计图中,左为a城市,右为b城市)?为什么?请据图探究并说明。
我国铁矿资源贫矿多、富矿少。山东省从巴西等国进口优质铁矿砂,满足省内钢铁企业的需要。
(3)图12中反映了哪些有利于山东省发展钢铁工业的区位条件?请列举两条。
非洲一些产金国面临着金矿开采难度加大,设备落后,成本提高等问题,近年来,我国一些矿业企业积极参与了非洲矿产开发的合作项目。
(4)填表说明,中、非矿业企业在金矿开发中是如何实现合作共赢的?
13.[答案]
(1)位于中、低纬度;热量充足;位于非洲大陆南端,三面临海;成为海上交通要道(海运条件优越)。
(2)a城市年降水量比b城市少;a城市雨季比b城市短。a城市位于南回归线与南纬30°之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较大;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时间较长。(b城市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较大;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时间较长。)
(3)有煤炭资源;海陆交通便利。
(4)①资金(技术;设备) ②经济效益(产品附加值;黄金产量)
第(1)题,据图判断出南非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然后再分析其优势。第(2)题,a、b两地都为热带草原气候,但由于影响两地的大气环流差异,造成两地降水总量和降水的季节分配也出现差异。第(3)题,钢铁工业发展要接近煤铁资源地、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市场广阔等条件,结合山东自身条件即可得出答案。第(4)题,非洲资源丰富,我国资金充足,双方优势互补,可以提高经济效益。
3.C3 4.D42013·四川卷读图2,回答3~4题。
3.图示区域从沿海向内陆,陆地自然带依次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给该区域带来降水的主导风是(  )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答案] 3.B [解析]
主要考查风向。该区域的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它是来自南半球的东南风向北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向右偏转而成的。
4.R河段(  )
A.流量季节变化大& B.春汛明显
C.河流堆积作用强& D.河谷横剖面呈槽型
[答案] 4.A [解析]
主要考查河流特征。由图可知R河段位于河流上游,主要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流量季节变化大;春汛是由于冬季积雪融化而形成;河流上游侵蚀作用强;河谷横剖面呈“V”字形。
9.D3M1 10.M4 11.C3[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图3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9~11题。
9.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的主要原因是(  )
A.沿岸暖流提供了充足的暖湿空气
B.半岛东侧海湾海水温度较低
C.海陆间气温差异较大
D.沿岸寒流的降温作用较强
[答案] 9.D [解析]
从经纬度与海陆位置判断,S市为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沿岸受加利福尼亚寒流影响,降温减湿,水汽过饱和而多雾。
10.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
A.降水较少& B.气温较高
C.风力较弱& D.光照较强
[答案] 10.C [解析]
夏季旧金山常被雾笼罩,四个选项中只有风力较弱与雾笼罩有关。
11.夏季,S市主要受(  )
A.季风影响& B.西风带影响
C.低压控制& D.高压控制
[答案] 11.D [解析]
夏季,气压带与风带北移,旧金山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C4 常见的天气系统  
9.C2C4 10.A2C2C4 11.C2C4[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
图4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势,L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读图4,完成9~11题。
9.图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  )
A.偏东风& B.偏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答案] 9.B [解析]
甲地6~9时气压形势变化不大,根据6时等压线的分布,可知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大体向北,受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影响,风向偏转成偏南风。
10.气象部门发布了暴雨预报,甲地暴雨开始的时间约为 (  )
A.14日14时&
B.14日19时&&&&&&&&&&&
C.15日4时& D.15日11时
[答案] 10.B [解析]
根据比例尺可判断L天气系统距离甲地大约130千米左右,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故大约15个小时左右到达甲地,B项最为合适。
11.该地区及图示气压形势出现的月份可能为(  )
A.华北平原,3、4月份
B.四川盆地,1、2月份
C.黄土高原,10、11月份
D.东南丘陵,4、5月份
[答案] 11.D [解析]
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出现强对流暴雨的时间为7、8月,四川盆地1、2月不可能出现低压暴雨,故最可能是D项。
25.C4 C5 26.C5[2013·江苏卷]
图14是日14:00欧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图15是①、②两种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量图。读图回答25~26题。(双选)
25.甲、乙、丙、丁四地天气状况及其成因的描述,可信的有(  )
A.甲地阴雨,受冷锋影响
B.乙地降雨,受暖锋影响
C.丙地晴朗,受反气旋影响
D.丁地强风,受上升气流影响
[答案] 25.A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冷锋降水主要在锋后,暖锋降水主要在锋前,反气旋控制下天气晴好,因此A、C项正确。
26.图15所示①、②气候类型与图14中甲、乙、丙、丁四地气候类型相符的有(  )
A.①—甲& B.①—丙
C.②—乙& D.②—丁
[答案] 26.AD [解析]
据图判断,①为北半球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均温0℃以上,降水较均匀,夏季稍多),②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夏季少雨,最冷月均温0℃以上),因此A、D项正确。
6.C2、C4 7.C22013·北京卷图4(a)为某日0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图4(b)显示④地24小时内风的变化。读图,回答6~7题。
6.图4(a)中(  )
A.①比②风速大      B.①比③云量少
C.②比③气压低& D.②比④气温高
[答案] 6.B [解析]
①处等压线比②处稀疏,风力比②处小;①处位于高压脊上,天气晴朗,少云,③处受到锋面气旋的影响,多云雨;由等压线可以看出,②处气压比③处高;②处位于冷锋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低;④处位于冷锋前,受暖气团控制,气温高。
7.锋通过④地的时间可能为(  )
A.上午& B.下午
C.傍晚& D.夜间
7.A [解析]
由(b)图可以看出,10时至12时④地的风向发生明显变化,风力突然加大,可判断锋面通过④地的时间为上午。
34.(1)C4 (2)E2 C4P52013·安徽卷图6为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虚线范围内为图示天气系统引发的某种气象灾害实时分布图。此前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表土解冻,地表干燥。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描述图示区域气压分布特点。
(2)判断该气象灾害种类,分析其形成的天气条件。
34.[答案]
(1)西南和东南部气压高,有高压中心,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小;中部偏北气压低,有低压中心,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大。
(2)沙尘暴。
天气条件:气温回升导致表土解冻,蒸发加强,地表干燥,沙源丰富;冷锋锋前暖气团干燥,难以形成降水,气旋势力强,气流上升,形成扬沙;偏西风风力强劲,形成大范围沙尘暴。
(1)本题主要考查读图能力和利用学科语言描述地理现象的能力。由图中等压线分布可以看出,西南和东南部气压高,并有闭合的等压线,即高压中心,等压线分布较少,因此气压梯度较小,而中部有明显的低压中心,并且等压线较南部要密集。(2)此季节为春季,受冷锋影响,强劲风力吹扬干燥表土,图示虚线区域易形成沙尘暴。
C5 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1.C5 2.E2 P5 3.N3[2013·重庆卷] 图1是47°N部分地点海拔与年降水量对照图。读图1回答1~3题。
1.与乙地相比,甲地年降水量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距海距离     B.地形条件
C.局地水域& D.植被分布
[答案] 1.B [解析]
解答本题要抓住题干反映的是“海拔与降水量”的关系。图中甲、乙两地相比,甲地海拔高,降水量也大,故甲地降水量大的主要原因应是受地形条件影响。
2.乙地所在地形区春季影响农作物生长的突出自然灾害是(  )
A.虫害& B.冻害
C.滑坡& D.洪水
[答案] 2.B [解析]
解答本题要抓住乙地所处的地理位置加以判断。据题干所提供的经纬度可知,乙地纬度较高,热量不足,春季农作物生长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
3.材料所示地区河流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
A.含沙量高& B.流程较短
C.春、夏汛明显& D.冰川补给为主
3.C [解析]
注意图示区域所处的地理位置,据题干所提供的经纬度判断,该区域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由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的地形特征可知,该地河流含沙量较小,流程长,河流补给以春季冰雪融水和夏季降水为主,故具有明显的春汛和夏汛。
36.(1)O1 F1 (2)O1 M4 (3)O1 C5 [2013·浙江卷]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及棉花带范围图(图10)
材料二 图中甲、乙两城市气温比较表
(1)我国新疆棉花产区和美国棉花带相比,两者相似的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美国棉花带相比,制约我国新疆棉花产区发展的主要农业经济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述美国西部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3)据表比较甲、乙两城市的气温差异,并解释其原因。
[答案] 36.[答案]
(1)光照充足 地形平坦 生长期长 交通运输 技术装备
(2)分布特点:大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西北部降水空间差异较大。
成因:西部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山脉西侧地处迎风坡,降水多;西部的山间高原盆地,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
(3)甲城比乙城冬季(1月)气温高,夏季(7月)气温低。甲城气温年较差小。
冬季:甲城有高大山脉的阻挡,受北冰洋的寒冷空气影响较弱,气温较高。美国东部为低缓山地,乙城易受北方寒冷空气影响,气温较低。
夏季:甲城受寒流影响,气温较低。乙城受暖流和东南暖湿气流影响,气温较高。
第(1)题,读图可知美国的棉花带主要位于美国的东南部地区,纬度较低,光照充足,热量条件好,生长期长;且位于河流下游,地形平坦。我国新疆棉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少,光照充足,热量条件好,生长期长,且多位于地形平坦的盆地地区。新疆棉区距我国棉花消费市场较远,科技和机械化水平低,故与美国相比制约其发展的主要经济因素是交通运输和技术装备等。第(2)题,读图可知,美国西部地区等降水量线数值整体上由沿海向内陆变小,西北部等值线分布密集。又由所学知识可知,美国西海岸有高大的安第斯山脉,山脉西侧地处来自太平洋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水多,山脉东侧为美国西部山间高原盆地,由于受山脉的阻挡,水汽难以到达,降水量少。第(3)题,读表可知甲地气温年较差小于乙地,冬季气温高于乙地,夏季气温低于乙地。又由图可知,甲、乙两地大致处于同一纬度,分属大陆东西两侧。甲地附近有寒流经过,且其东部有高大山脉阻挡来自北冰洋的冷空气。乙地附近有暖流经过且地势低缓无高大山脉阻挡来自北冰洋的冷空气。
1.C52013·天津卷读图1,回答第1题。&
1.下列曲线图,正确反映图1气流运动过程中气温、降水可能性变化趋势的是(  ) &&&&&&&&&&&&&&&&&&&&&&&&&&&&&&
    C          D
&&&&&&&&&&&&&&&&&&&&&&&&&&&&&&&&&&&&&&&&&&&&&&&
[答案] 1.B [解析]
本题考查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山地迎风坡降水量先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达到最大降水高度后开始减少,山地背风坡降水逐渐减少。整体来说,气温随着高度增加而降低,但由于背风坡受焚风效应影响,比同海拔的迎风坡温度高,故B项正确。
13.(1)C5 (2)P5 (3)N42013·四川卷图(a)和图(b)分别是我国东北部分地区日~日气温距平图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图(图中距平是指该时段气温或降水的值与该地同期多年平均值的偏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a)             (b)
&&&&&&&&&&&&&&&&&&&&&&&&&&&&&&&&&&&&&&&&&&&&&&
&(1)选择图(a)和图(b)中的一幅图。描述气温或降水与常年同期比较的差异情况。
(2)据图(a)和图(b),指出春季气温回升后图示区域涝灾最严重的地区,并说明理由。
(3)结合东北地区的作物熟制和耕地类型,分析图示气温、降水状况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13.[答案]
(1)图(a):图示区域气温均较常年同期偏低(或大部分地区偏低2~4℃);偏低值大致由东南向西北(或由东向西)增大;西部(或西部平原)偏低值最大,达4℃以上。
图(b):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偏多量大致由东北向西南(或由东向西)增大;西南部(或西部平原)偏多量最大,达1~2倍。
(2)西部平原地区;该区域气温较常年偏低值最大;降雪(水)量较常年偏多量最大;积雪量大;地势平坦,积雪融化后地表水流不畅。
(3)东北地区作物一年一熟,春播秋收;春温较常年偏低,春播推迟;生长期缩短(或收获延迟,作物易受秋季低温冷害影响)。东北地区以旱地为主;土壤中含水量过大,难于耕作;不利于作物生长。
(1)本题主要考查气温或降水较常年同期的比较差异情况。此类题的答题思路是:先总体点明较常年同期的不同(气温是高还是低、降水是多还是少),然后说明其空间递变趋势,最后点出极值及其出现部位。图(a):由图及图例可以看出图示区域的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递变趋势大致是偏低值由东南向西北增大,偏低值最大值出现在西部,比常年同期低4℃以上。图(b):由图及图例可以看出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的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递变趋势大致是偏多量由东北向西南较常年同期增大,西南部地区出现极大值,比常年同期多1~2倍。
(2)本题主要考查涝灾发生部位及发生条件。涝灾发生条件主要从地形地势、降水及排水等方面去考虑。由图(a)和图(b)可以看出西部平原地区地势地平,春季积雪融化后,排水不畅;降水较常年同期多;气温较常年同期低,则蒸发较常年弱,地表存水多等。
(3)本题主要考查气候异常后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图示区域为我国东北地区,因其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一年一熟,春播秋收;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故春温较常年低,会导致春播推迟,收获推迟,作物易遭受秋季低温冻害的影响;降水较常年多,会使土壤中水分过多,影响作物耕种和正常生长。
36.C5I1[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昆明为7.7℃,成都为5.5℃),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图5(a)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5(b)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a)
(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
(2)推测攀枝花1月份的天气特征。
(3)小明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小亮则从空气质量的角度提出质疑。试为小亮的质疑提供论据。
36.[答案]
(1)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寒潮)影响较小;位于河流(金沙江)谷地,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
(2)多晴天、少云雨,风力弱,气温较高、较稳定(波动小)。
(3)论据:钢铁工业以及其他工业、城市交通等排放大量废气;(山高谷深,)地形相对封闭,下沉气流空气稳定(易出现逆温),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因此,空气质量可能不佳,不适宜度假。)
第(1)题,从(a)图可以看出攀枝花位于河谷地带,由于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绝热增温。从(b)图可以看出攀枝花北侧海拔较高,对冷空气起到阻挡作用。此外,攀枝花纬度位置相对较低。这些因素都使得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第(2)题,由攀枝花的地形、纬度以及小明和小亮对1月气温的课外研究可以推测天气特征。第(3)题,攀枝花被称为“百里钢城”,环境质量较差,再结合地形封闭等因素可以得出并不适合度假。
4.C2C5 5.M1 6.D5[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 图2为45°N
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424米,距海约180千米。读图2,完成4~6题。
4.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
A.大气环流& B.地形
C.纬度位置& D.洋流
[答案] 4.B [解析]
图中山峰海拔3424米,距海180千米,东侧为高原荒漠区,西侧为植被覆盖区,说明东侧降水少,西侧降水多,即水汽来自西侧的海洋,受到地形的阻挡,形成山地降水,东侧位于雨影区,降水稀少,形成荒漠。故答案为B项。
5.该区域位于(  )
A.亚欧大陆太平洋沿岸地区
B.亚欧大陆大西洋沿岸地区
C.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地区
D.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
[答案] 5.D [解析]
资料提示为北纬45°附近的区域,西侧为海洋,该区域可能为亚欧大陆西岸或者北美大陆西岸,亚欧大陆西岸以平原为主,北美大陆西岸则以高原山地为主,所以可确定D项正确。
6.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 (  )
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针阔叶混交林& D.草原
6.C [解析]
据上题结论,再结合北纬45°,可确定为温带地区,山脉西坡山麓植被可能为落叶阔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故答案为C项。
27.(1)C5 (2)C1C5 (3)F1F2 (4)F1[2012·江苏卷]
图16是我国30°N附近地形剖面及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剖面线上,东、西部年平均降水量的差异是____________,其主要影响因素有______、______。
(2)剖面线上,长江中下游平原与四川盆地相比,年太阳总辐射量较低的是______,原因有______。
(3)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发展该农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拉萨河谷地种植水稻是否可行?______,理由是______。
27.[答案]
(1)东部多,西部少 地形 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2)四川盆地 阴雨、雾天多
(3)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 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粮食需求量大,市场广阔;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4)不可行 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水热条件不能满足水稻生长需要(如答可行,须提出解决水热条件不足的可行方法)
第(1)题,我国30°N降水差异的原因受海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第(2)题,考查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除受纬度影响外,还受海拔高度、天气状况以及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虽然纬度相当,但由于受地形的影响,多阴雨天气,故四川盆地年太阳总辐射量较低。第(3)题,影响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需从社会经济因素中的劳动力、市场、种植历史、种植经验等角度分析。第(4)题,这问是一开放性设问,根据所持观点进行作答;不可行,需解释其不适宜的条件:气候中热量条件差,降水不足。可行,应该说出其可行的条件,例如,尽管降水不足,但灌溉水源充足,纬度较低等。
25.C4 C5 26.C5[2013·江苏卷]
图14是日14:00欧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图15是①、②两种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量图。读图回答25~26题。(双选)
25.甲、乙、丙、丁四地天气状况及其成因的描述,可信的有(  )
A.甲地阴雨,受冷锋影响
B.乙地降雨,受暖锋影响
C.丙地晴朗,受反气旋影响
D.丁地强风,受上升气流影响
[答案] 25.A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冷锋降水主要在锋后,暖锋降水主要在锋前,反气旋控制下天气晴好,因此A、C项正确。
26.图15所示①、②气候类型与图14中甲、乙、丙、丁四地气候类型相符的有(  )
A.①—甲& B.①—丙
C.②—乙& D.②—丁
[答案] 26.AD [解析]
据图判断,①为北半球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均温0℃以上,降水较均匀,夏季稍多),②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夏季少雨,最冷月均温0℃以上),因此A、D项正确。
40.(1)M3 A1 C5 (2)M3 E1 (3)M3 C5 (4)M3 D4 (5)M3 O3
2013·广东卷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河流众多而短小,渔业资源丰富。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一 印度尼西亚地理位置示意图(图5)
材料二 爪哇岛地处板块边界上,北部是平原,南部是熔岩高原和山地,山间多宽广盆地,是世界上雷雨最多、土壤最肥沃、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1)印度尼西亚大约四分之三的陆地位于________半球,主要气候类型是________。
(2)爪哇岛附近海域是世界上发生________、________灾害频率最高的地区之一,这些灾害有可能引发破坏性极大的海啸。
(3)爪哇岛是世界上雷雨最多的地区之一,其原因是什么?
(4)分析印度尼西亚渔业资源丰富的自然原因。
(5)简述爪哇岛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40.[答案] (1)南  热带雨林气候
(2)地震 火山
(3)原因:①地处热带;②周围水域广阔;③地形复杂;④空气对流强烈。
(4)原因:①岛屿多,海域广阔;②热量充足,生物生长速度快;③入海河流众多,饵料丰富。
(5)措施:①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防治水土流失;②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推行生态模式,优化种植结构;③加强科技研发、应用与推广;④提升产业化水平,延长产业链。
第(1)题,由材料一中印度尼西亚地理位置示意图可知印度尼西亚四分之三的陆地位于南半球;根据其纬度范围可知其大部分国土在南北纬10°之间,主要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第(2)题,在爪哇岛附近海域有可能引发破坏性极大的海啸,其形成的地质灾害主要有火山和地震。第(3)题,爪哇岛地处热带,大气对流作用强烈;岛上森林覆盖率高,岛屿狭长,四周海域面积大,故多雷雨。第(4)题,印度尼西亚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可以从浅海大陆架面积大,海洋植物光合作用强;纬度低,水温高,海洋生物生长快;土壤肥沃,河流众多而短小,水量丰富,河口多营养物质等方面分析。第(5)题,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可以从产业结构调整、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进行农产品深加工等角度作答。
4.C52013·广东卷春季,欧洲阿尔卑斯山区,背风坡常常出现冰雪迅速融化或雪崩。其主要原因是(  )
A.反气旋控制下沉增温& B.暖锋过境释放热量
C.西风带南移释放热量& D.局地气流下沉增温
4.D [解析] 春季,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冰雪迅速融化或出现雪崩,故D选项正确。
37.(1)C5 (2)G1 (3)H2 (4)O4 [2013·福建卷]
下列是某中学为“重走古丝绸之路”夏令营活动所搜集的材料。据此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7示意考察区域的地理环境。
材料二 M、N城均为历史文化名城。《资治通鉴》称M城及其附近在唐代“闾阎相望,桑麻翳野”。201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N城设立经济特区(范围包括N城及其西部口岸)。
(1)描述M城气候特征。
(2)指出M城成为古代著名集镇的有利自然条件。
(3)简析从“丝绸之路”到“亚欧陆桥”交通运输方式转变的原因。
(4)分析N城设立经济特区有利的社会经济原因。
37.[答案]
(1)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少,气候干旱;大陆性强。
(2)东西接壤的地理位置;位于冲积扇,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有草原绿洲,土壤肥沃。
(3)经济发展,运输需求量增大;科技的进步;地域广,运距长;铁路运输运量大、连续性好、速度快、安全性高。
(4)毗邻中亚、南亚、西亚地区的地理位置,具有边境口岸的优势,有利于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有特色畜牧业和特色林果业,丰富的能源资源,有利于产业发展;国家给予政策、资金等支持;文化古迹众多,是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第(1)题,根据图中给出的M城的气温和降水量图即可分析出其气候特征。第(2)题,M城发展成为集镇的有利自然条件主要从地形、土壤、水源、位置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运输量的增加,科技的进步,交通运输方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第(4)题,N城为喀什,为边境城市,具有地理位置优越的优势,利于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该地具有特色畜牧业和特色林果业,丰富的能源资源;文化古迹众多,是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同时还有国家政策的支持等条件。
6.C5 7.C5 8.L2 [2013·福建卷] 图3示意某省气候舒适度分布。以平均气温24℃、相对湿度70%、平均风速2
m/s作为人体最舒适气候条件,据此划分出最舒适区、舒适区、一般区、不舒适区与最不舒适区。读图回答6~8题。
6.图中d为一般区,则最舒适区是(  )
A.a& B.b
C.c & D.e
[答案] 6.C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和提取信息综合分析的能力。从图文材料可知,该省为安徽省,d位于淮河流域平均气温较低,为气候舒适区的一般区;根据题干材料“以平均气温24℃、相对湿度70%、平均风速2
m/s作为人体最舒适气候条件”,c地位于长江流域,气温适宜,相对湿度适中,因此其为最舒适区。
7.影响甲地气候舒适度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 B.风带
C.地形& D.河流
[答案] 7.C [解析]
本题考查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甲地区等高线密集,地势较高,气温较低,因此影响该地气候舒适度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8.仅考虑气候舒适度状况,游客前往该省休闲旅游最佳的月份是(  )
A.3、4& B.5、6
C.7、8& D.9、10
[答案] 8.B [解析]
本题考查旅游景观的欣赏和分析判断地理信息的能力。在3、4、9、10这几个月的均温应达不到24℃,因此不选A、D;7、8月又有伏旱,气候湿热,因此C也不正确,故答案B正确。
40.(2)C5、D52013·北京卷海洋是人类活动的重要舞台。达尔文在南美洲考察期间,在①地看到热带雨林景观,在②地观察到安第斯山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读图8,回答问题。
在达尔文看到的①地景观和②地现象中,任选其一说明成因。
40.[答案]
①地:地处低纬,气温高,位于东南信风迎风海岸,沿岸有暖流,降水丰沛,形成热带雨林。②地:山地海拔高,从山麓到山顶,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变化,形成垂直气候带,从而形成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
南美洲东岸①处,纬度位置相对较低,受到巴西暖流的影响,同时来自海洋的暖湿的东南信风遇巴西高原的阻挡,易形成大量降水,故形成热带雨林。②处为安第斯山脉地区,地势高,植被的垂直分异明显。
36.(1)H1 (2)C5 (3)O4 (4)D1 P52013·北京卷读图7,回答下列问题。[来源:www.shulihua.net]
(1)简述新西兰对外联系的交通运输方式及其原因。
(2)分析南岛降水量西多东少的原因。
(3)与南岛相比,说出北岛经济发展的地理条件优势。
(4)新西兰多火山地震,分析其原因,并概述火山旅游活动的主要内容。
36.[答案] (1)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岛国,经济发达。
(2)地处西风带,西侧为迎风坡降水量多,东侧为背风坡降水量少。
(3)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地势较平坦(平原面积较大);机场密度较大(数量多),路网密度较高;靠近首都,城市密度较大(数量较多)。
(4)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或板块构造边缘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内力作用强烈)。观赏火山地貌等景观,利用温泉等地热资源度假疗养。
(1)新西兰为岛国,对外的交通联系方式首选海运;其次其经济发达,航空运输发达。从图示信息亦可发现新西兰有众多的海港和航空港。(2)根据新西兰所处的纬度位置以及地形特征,可判断盛行西风遇地形阻挡而导致西侧降水多,东侧降水少。(3)由图示信息可以看出,北岛纬度更低(热量条件更好),地形更平坦,飞机场、海港、道路的密度更大,是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4)新西兰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多火山地震。与火山有关的旅游资源除了火山遗迹(火山地貌)外,还有温泉等景观。
1.B2、B4、D4、N3 2.C5、F2、N2 3.J22013·北京卷读图1,回答1~3题。
1.图中(  )
A.甲地是我国日出最早的地方
B.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
C.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
D.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
[答案] 1.D [解析]
甲地在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是我国日出最早的地方;漠河在北极圈外,没有极昼极夜现象;大兴安岭是我国内、外流区的分界线,而非绝对的内、外流区分水岭;松花江干流自西南流向东北(低纬度流向高纬度),上下游结冰期不一致,故有凌汛现象。
2.东北平原(  )
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
B.冬冷夏热,伏旱严重
C.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
D.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答案] 2.A [解析]
题目设问针对“东北平原”,由辽河和松花江的流向可知,东北平原中间高,南北低;东北平原夏热冬冷,但是并不出现伏旱,伏旱现象主要出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7、8月份);东北地区农业实行国营大农场经营,机械化程度高;东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3.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
③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 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3.D [解析]
20世纪50~70年代,人口迁移到东北应该是建设东北重工业基地的需要,外加“上山下乡”的中央政策号召所致。
32.C5 33.C52013·安徽卷地表岩石风化后,由残留在原地基岩上的风化产物组成的壳层,称为风化壳。图5为不同气候—植被带的风化壳厚度变化示意图。完成32~33题。
32.曲线Ⅰ、Ⅱ、Ⅲ分别代表(  )
A.气温、降水、蒸发     B.降水、蒸发、气温
C.降水、气温、蒸发& D.气温、蒸发、降水
[答案] 32.B [解析]
热带森林带的降水量居于高值,半荒漠草原及荒漠带的蒸发量居于高值,据此可判断Ⅰ为降水,Ⅱ为蒸发。
33.风化壳厚度(  )
A.甲大于丁是因为热量丰富、降水量大
B.乙大于丙是因为植被茂盛、蒸发量大
C.刚果盆地总体上大于格陵兰岛
D.伊朗高原总体上大于恒河平原
[答案] 33.C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森林植被条件下风化壳的厚度要大于其他区域植被条件下的风化壳厚度。
30.C5N2 31.C52013·卷图4为年秦岭山地1月0℃等温线位置变化图。完成30~31题。
30.该地1月0℃等温线的位置总体上(  )
A.向亚热带地区偏移
B.向海拔较低地区偏移
C.向低纬度地区偏移
D. 向落叶阔叶林带偏移
[答案] 30.D [解析]
读图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0℃等温线向北移动,因此答案为D项。
31.根据图中等温线的位置及其变动可知(  )
A.甲地为山岭、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下降
B.乙地为山谷、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上升
C.甲地海拔低于乙地海拔
D.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乙地
[答案] 31.B [解析]
本题考查读图能力以及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根据图中等温线可以看出甲地气温低于乙地(甲在0℃以下,乙在0℃以上),因纬度基本相同,所以甲地海拔高,两地冬季平均气温都趋于上升。
C6 大气环境保护  
13.I1C6 14.I1C6[2013·江苏卷]
日《中国科学报》:据美国夏威夷冒纳罗亚天文台测定的数据,大气二氧化碳(CO2)浓度日均值将于今年5月初超过400ppm。图7是CO2浓度曲线(①)与全国温度曲线(②)、黄河流域温度曲线(③)、江苏省温度曲线(④)、喜马拉雅山南麓尼泊尔温度曲线(⑤)比较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四个地区气温变化与CO2 浓度变化呈(  )
A. 正比关系& B. 正相关关系
C. 反比关系& D. 负相关关系
[答案] 13.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不难看出CO2浓度曲线始终呈上升趋势,而四地的气温也在波动上升,因此呈正相关关系。
14.各地年平均气温的年际波动不一致说明(  )
A.CO2 浓度不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B.纬度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C.海陆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D.海拔高度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答案] 14.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因四地CO2浓度变化基本一致,但四地均温变化却是波动变化且不具一致性,说明除受CO2浓度影响外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2013·广东潮州模拟热岛强度是指中心城区气温比郊区高出的数值,图X6&5是某大城市热岛强度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有关该城市热岛强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晴天热岛强度一直高于阴天
B.阴天不存在热岛效应
C.晴天正午时,热岛强度最大
D.晴天时,热岛强度会出现两个峰值
2.对城市热岛强度成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城市绿化越好,热岛强度越高
B.上午8时的峰值与人流、车流高峰期有关
C.地势低洼的地区,热岛强度较小
D.热岛强度仅受天气状况影响
1.D 2.B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晴天时,在8时和16时出现两个热岛强度峰值。第2题,热岛强度除了受天气影响外,还受人类活动影响;上午8时正值人流、车流高峰期,排放废热明显增多,出现热岛强度峰值。
2013·济南市模拟图X7&1中①②③④表示气压带,⑤⑥⑦表示风带。读图回答2~4题。
3.有关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低气压带—冷暖空气相遇形成
B.⑤—低纬信风带—东南风
C.②—高气压带—空气冷却下沉形成
D.⑥—中纬西风带—西南风
4.当图中④地周围出现极夜时,下列地理现象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
A.武汉梅雨B.南京伏旱
C.北京寒潮D.哈尔滨洪涝
3.D 4.C [解析]第3题,①处位于赤道附近,气温高,气流上升;根据风向的偏转情况判断,该图示意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情况,故⑤处信风带为东北风;②处是由于动力原因形成的高气压带;⑥处北半球的中纬西风带风向是西南风。第4题,结合图示风向特点可知,图示气压带、风带位于北半球,当④地周围出现极夜时,为北半球冬半年,北京可能出现寒潮天气。
2013·江西重点中学一联读长江中游某地连续六天的天气情况统计图(图X8&5),分析回答5~6题。&
5.图示天气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A.冷锋过境B.暖锋过境
C.气旋过境D.反气旋过境
6.有关该地区这几日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日较差不断缩小
B.空气的湿度不断增大
C.7日洪水水位最高
D.7、8日大气的保温作用最强
5.B 6.D [解析]第5题,由图示可知,该天气系统过境时出现阴雨天气,过境后气温升高,天气转好,为暖锋过境。第6题,7、8日为暖锋过境时,云量最大,大气的保温作用最强。
7.2013·湖南衡阳模拟读北半球大气环流剖面示意图(图X7&9)及沿30°N的大气环流剖面示意图(图X7&10),若两图的季节相同,完成下列要求。
&图X7&9          图X7&10
(1)此季节洛杉矶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伦敦和北京的盛行风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填序号①a→b,②b→c,③e→f,④f→e)。
(2)b表示的气压带是______________,e表示的气压中心名称是____________。当b气压带被大陆上相反的气压中心切断时,太平洋低空等压面向________(高空、近地面)凸出,亚欧大陆上等温线向________凸出。
(3)c处与e处同为上升气流,两者的成因有什么不同?
&7.[答案]
(1)炎热干燥 ② ④
(2)副热带高气压带 亚洲低压(印度低压) 高空 高纬(或北)
(3)c处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动力原因形成);e处位于亚欧大陆上,夏季同纬度的大陆与海洋相比,气温高,空气做上升运动而形成(热力原因形成)。
[解析]第(1)题,如果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以北,则反映了全球气压带、风带北移,为北半球夏季,洛杉矶为地中海气候,故夏季高温少雨;伦敦受盛行西风影响,位于北半球中纬度,为b→c;北京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为图示f→e。第(2)题,图示b位于30°附近,故判断为副热带高气压带;e位于亚欧大陆内部,夏季盛行上升气流而形成亚洲低压。当b(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气压中心切断时,大陆上为低压中心,为北半球夏季,太平洋低空气压较高,则等压面向上凸。亚欧大陆气温较同纬度高,故等温线“凸低为高”,即向温度低的高纬地区凸出。第(3)题,图示c为副极地低气压带,为动力原因形成的,而e为亚洲低压,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而形成的。
8.2013·东北三省一联图X8&9是东亚地区不同季节某日的天气形势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乙图所示天气形势最可能出现的季节是__________,并说明理由。
(2)甲图所示时期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特点是__________,试简述其原因。
(3)分析甲图中A天气系统西进北移对我国长江中下游和北方地区天气的影响。
(4)乙图所示锋面如果在该季节出现在我国北方地区,那么给我国北方地区带来的自然灾害可能是______(台风、暴雨或寒潮),简述该自然灾害的主要危害。
8. [答案]
(1)冬季 亚洲高压势力十分强大,西北太平洋出现低压中心。
(2)阴雨连绵 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准静止锋控制,形成“梅雨”天气。
(3)A天气系统为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该天气系统西进北移将推动我国锋面雨带的移动,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天气,北方地区进入雨季。
(4)寒潮 使农作物遭受冻害;摧毁建筑物,破坏牧场;损坏通信和输电线路;阻碍交通运输等。
[解析]第(1)题,结合亚欧大陆和太平洋气压分布形势对季节进行判断。第(2)题,结合此时天气形势图,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准静止锋控制,会产生阴雨连绵的天气。第(3)题,A天气系统为存在于西北太平洋的“副高”,长江中下游在其控制下会出现“伏旱”,此时我国北方受雨带影响,进入雨季。第(4)题,乙图中的天气系统为冷锋,在其控制下可能出现寒潮,将对农业、建筑、交通和通讯等产生影响。
我的更多文章:
( 08:47:22)( 07:33:41)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陆地自然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