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克萨玛斯攻略苹果版本和pc版本价格有差异吗

苹果电脑(Mac)贵在何处?
按投票排序
137 个回答
- 这个问题似乎是正确的:如果你以传统的、以技术为卖点的科技产品为参照物,那么,苹果的产品确实显得贵,似乎无论任何时候,你找一台相同“配置”的产品进行对比,苹果产品的价格总要贵两成;- 但是逻辑上有问题:如果我们将“苹果独一无二的工业设计”、“苹果独一无二的软件系统”、“苹果独一无二的产品体系支持”作为“配置表”上的三个选项,那么其他所有品牌的产品,这三项都是空白,既然你无法找到“相同配置”的产品,那就无法说“苹果产品总是比相同配置的非苹果产品贵”;- 所以:你愿意为这些独一无二的东西付出多少额外的价格?- 而这些都是需要成本的:比如说从 2009 年中苹果在 MacBook 产品线上开始使用的 Unibody 设计,我曾经和深圳的几家制造厂打过一段时间的交道,答案是:首先,只有一两家有能力做出来 Unibody 的机身,而其中,只有富士康能够批量制造 Unibody 的机身,并达到苹果的质量标准;其次,只有苹果有魄力去使用整块铝进行冲压成型(注1),而且抛弃八成的金属碎屑,而其中,只有 MacBook Pro 这种一款机器畅销全球数年不改款的外型,能够把规模拉动到可以承担制造成本的地步——其他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你可以反驳:我不需要“苹果独一无二的工业设计”、“苹果独一无二的软件系统”、“苹果独一无二的产品体系支持”,那么你当然不需要去购买苹果的产品,买一台 ThinkPad 可以省好几千呢不是吗(注2);- 即便如此,你仍然忽略了:很多配置,你在非苹果产品上是看不到比较的,比如,电池的续航能力,这是所有非苹果产品的痛处,戴尔和索尼(注3)为什么纷纷停止了自己的轻薄笔记本产品线,而任由苹果的 MacBook Air 大卖特卖?很多用户抛弃 ThinkPad ,也是因为电池的问题;- 还有:关“奢侈”什么事儿呢?多花 2000 块钱买个可以多用 2 年的电脑,这个帐要算清楚。关于什么是“奢侈”,请移步:
。- 总之:我是在回答“苹果为什么显得贵”,而非“你为什么要买苹果”。你全家都是果粉哦,亲。注1:经过 Hi-iD 提醒,“冲压”应改为“铣削”;注2:经过 keso 提醒,发现 ThinkPad 其实更贵;注3:经过 vagus 提醒,发现索尼并没有停掉轻薄笔记本产品线。
楼上很多答案都很在理了,但个人还是想回答一下。
苹果电脑贵不贵?贵!当然贵!在中国,有多少人能承受均价万元左右的电脑?即使在美国,1000美元也是很多人在购机时的一条心理底线。
但是苹果电脑有没有性价比?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我个人觉得非常有性价比。
性价比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来说,首先是你花了钱能得到什么。
你花一万块买一台Macbook,你得到的是:
1.世界上最好的外观设计,Unibody机身的坚固耐用。我猜想几乎没有人会反对这一点,如果你真心觉得thinkpad更好看,那我也没话说。另外,Unibody所带来的不仅是视觉上的提升,更让整部机器无比结实。至于这个做工值不值这个价,其实可以看看最近华硕,宏碁等厂商跟风Macbook Air而推出的一系列Ultrabook,在整体综合体验与性能毫无优势的前提下,价格也没有太大竞争力。而HP即将推出的Envy15、17,更是直接抄袭Macbook pro的外形,让Theverge 主编Josh大呼“Shamless”。即便如此,Envy系列的售价也同样毫无优势。
2.世界上最好的触摸板。这点无需多言,虽然现在几乎大部分PC厂商都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添加了多点触控的功能,但使用起来,完全是天差低别。
3.世界上最好的操作系统——之一。Windows 7当然也是非常好的OS,但绝大多数电脑中最多只预装了家庭高级版。而Mac OS X则在任何电脑上都统一版本。至于OS X的优点,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很多人可能都在win系统下体验过文本工作因为断电或误操作丢失的情况,然而在Lion系统下,Resume+Version的功能,几乎可以确保你的工作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丢失。
4. iLife套件。虽然本身这套软件价格并不高,但是你也只能在Mac平台下才能享受到它带来的生活乐趣。这点很难用三言两语传达,绝大部分Win用户对于这个问题可能都没有什么概念,因为win下的moviemaker实在是太简陋了。而iPhoto的好,只要使用它制作一次Slideshow就会明白了。Garageband 个人不熟悉,不作评论。
5.Genius Bar的售后服务。个人使用笔记本电脑的几年,主要体验过Sony,HP和Apple的售后,相比之下,Apple明显要更人性化,也更nice,但实话实说,就个人观察,Dell售后似乎更佳nice。但是Macbook的优势是无论什么版本,都可以在全世界的Apple Store进行保修。这是很多PC厂商无法做到的。需要指出的是,Apple在国内的授权售后点与Apple Store的Genius Bar简直判若两人,而这暂时只有北京上海香港的用户才能享受到。但是随着Apple新任CEO Tim Cook明确指出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Apple Store很可能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遍及国内各大城市。
好了,暂且说这五点,我个人认为这是苹果最主要的竞争优势。你花钱买了Mac,也同时买了上面的这些特性与服务。
而性价比的另一个方面是你需要什么。
如果你的希望第一时间玩上最新的热门游戏大作,特别是盗版的,Mac不适合你。
如果你的工作或者生活需要长时间使用Windows,并且不能或者不愿转换平台,Mac不适合你。
如果你是重度股民,一天不开网银查帐就睡不着觉,Mac不适合你。
性价比除了客观标准之外,更取决于个人的需求。你觉得花5000块买一个耳机的人是二货,但是你花5000块吃一顿大餐也就是吃货,而且从获得的享受上来说,至少和可能是同等的。
因此我个人不建议仅仅冲着Apple的牌子去购买Mac,也不鼓励买了Mac回来立刻全盘格式化安装Win7,当然你自己的电脑想怎么用是你的权利,也不能说这么做的就是二逼青年,但这显然是一定程度上的暴殄天物。但如果你不属于我上面所说的几种人,同时对电脑整体体验有较高要求,那么Mac电脑是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这种不会让你失望的,便是Mac电脑的价值之所在。
很多时候贵和不贵是购买者的感受,就像到星巴克喝咖啡和到欧洲某个咖啡馆喝咖啡,两者的感受肯定不一样。应该说哪里更值得,而不是更贵。当很多公司在一直标榜我的配置有多高,我的性能有多强,同时我的价格还有多低的时候。苹果却没有这么做,而是告诉你,我的产品能做什么。然后问你:你觉得值不值?现在很多平板产品,还是标榜什么双核,什么容量的时候,苹果的广告还是在说:我能干这么事情,你觉得值不值?iPad 2其实一上市就是双核,某品牌仅仅是为了双核而双核,苹果是为了应用才双核。MacBook Air在这么轻薄的电脑里采用i5和i7的强大CPU。Sony可以说我有比你更强大的CPU的超薄!我比你强!这个确实。但苹果的定位不是做性能最强的超薄笔记本,而是我觉得这个配置,在超薄笔记本里,电池的续航和温度的控制更重要。相信没有人愿意为了性能而在大热天在膝盖放一个暖水袋。苹果现在产品理念更多是应用,不是拼性价比,之前有不少人已说过这个问题。所以苹果贵在哪里不应该看他的有形成本,而是无形成本,不管是我提到的应用,还是我没有提到的虚荣。
抛开苹果的设计和系统不谈,只说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曾经认真地比对过苹果、ThinkPad、Alienware、HP、Dell等等品牌的电脑,与苹果有相同配置的电脑(i7处理器、8G内存、256G闪存)只有ThinkPad和Alienware有产品出售,价格只比苹果贵而不会便宜。其他更常见的品牌市面上根本见不到此类配置的电脑,苹果电脑的配置(特指Macbook Pro)一年后那也属于高端配置,更别说它的Retina显示屏了。因为苹果把如此高配置的电脑作为唯一可选择的产品,因此大家觉得它很贵。综合考虑越贵的苹果电脑其实越划算。(Macbook Pro比Air的价格更合理)-----------------------------------------------------------------------------------------写下上面这些内容时,还处在对Mac望穿秋水的状态。后来终于买了一台Mac,用了也有大半年了,现在再想这个问题,发现并没有之前认为的那样简单。我只是觉得每一台PC都应该拥有一个高分屏、键盘灯、足以让你抛弃鼠标的触控板、音质还说的过去的扬声器、续航至少6小时的电池,当然还有一块SSD。操作系统是OS X还是win又有什么关系呢。如果某个PC厂商能够把这些配置装在一台笔记本电脑里,外形还不至于太过臃肿和难看,你觉得它会卖多少钱呢?
贵在没有竞争对手。在用户体验方面(而非硬件性价比),Mac OS 没有对手。但是,Mac OS 离完美还有不小的距离,且有着自己的愚蠢的偏执。可惜世无英雄,竖子成名。……………………分割线……………………Mac OS 愚蠢表现如下:1. 手动调整窗口大小,只能在窗口右下角操作。这是非常愚蠢的限制。这个限制持续多年,直到10.7才解决。2. 剪切操作的缺失,也是在呼吁多年后才解决。3. 合并(而非替换)同名文件夹,缺失。仍未解决。有时,还会开倒车。一个很好用的功能,到下个版本,突然就失效或消失了。1. 10.5 下 Safari 和 Preview 中很好用的 Jump to Selection,到下个版本突然失效。菜单栏中还有这个选项,甚至快捷键还是一模一样,但就是没反应。这个功能一直休克了多年,直到 10.9 才苏醒过来。2. Mac OS号称支持长文件名,这很好。与此同时,为了配合长文件名的显示,10.5 提供了很贴心的 Scroll to Display Long File Name 功能. 然后,系统一升级,这个功能又失踪了。又是到 10.9 才千呼万唤始归来。3. 10.6 (及以前)的 Space 是二维的,每个 Space 的显示区域够大,且在 Space 状态下可以使用 Expose,方便对不同的 Space 中的窗口进行统一调度。结果,到了 10.7,这些功能全消失了,这大大削弱了 Space 的便捷性。我不知道这一次的离去,又到何时才能回归。4. Spotlight 的搜索结果排序本来可调,结果现在(10.9),可调选项大幅减少。5. PDF 文件建立快捷方式时,图标无法复制了,用第三方软件也失效了。我的文件很多,大部分文件都配上直观的图标,定位极为方便。而不少文件呈网状结构,即同一个文件很多地方都用得着,所以要建立快捷方式。快捷方式和自定义图标不能同时使用,很是恼人。Mac OS 的每次升级,都确实会带来一些赏心悦目的改进。但不幸的是,几乎每次都会同时带来退步。有些是设计理念的改变,如2、3、4。有些是兼容问题,如5。有些完全是自身 bug,如1(这个完全不能忍受)。这就好比有个女屌丝整容,第一次隆了胸,嗯,好看不少。第二次抽了脂,还垫了臀,哇,欲火焚身。刚一宽衣解带,突然发现前面的硅胶都被抽走了,面对两个空心包子皮,顿时没了胃口。………………………………………………………………我能不能既要丰乳,又要肥臀!!!………………………………………………………………也许有人会说我吹毛求疵。但你要知道,苹果标榜自己是精英(看看早期的 “Mr. PC 和 Mr. Mac” 广告),定的也是精英的价格。所以我也按照精英的标准来要求它。苹果标榜细节处体贴用户,我也就于细节处较真。总之一句话,既然你开出了这个价,你就要有对得起这个价格的产品,尊重用户,不要有(尤其是)明显和愚蠢甚至是固执的缺陷。更不要折腾,不要开倒车。
实际上,mac相对同配置其他品牌的产品(如:thinkpad)并不贵,甚至可能更便宜,这是因为mac没有低端产品,所以也就没有低端价格,可能会让人心里觉得很贵。
觉得贵,是有个参照物,有个标准的前提下。在国内,这个标准大多数是“性价比”,而参照物大都是同等硬件配置的PC(国内软件成本忽略不计)。所以把艺术感与易用结合的工业设计忽略掉,把体验非凡的MAC OS忽略掉,把赠送的iLife等等超牛的软件忽略掉,把相对于MS OFFICE的价位超便宜的iWork忽略掉,把即将上线的iCloud忽略掉......那么,是的,在这个前提下,苹果电脑性价比太低,价格太贵。所以,楼主的观念主要是跟“性价比”这三个字过不去,抛开对无聊的性价比的追求,就解脱了。
贵在两点:1. 苹果公司因其独特的设计、品牌、工艺、技术而有商品的定价权。2. 如果你考虑一下全球中产阶级装修房子通常花多少钱,什么电脑是能配得上比较高档的装修;如果你考虑一下全球中产阶级消费什么样的华服美食,什么手机是配得上他们的衣着和场合的——全球消费水平如此,相比而言,苹果的产品定价并不贪婪。如果定价太低的话,苹果可能就让出了它高档科技消费品的地位。
如果啥事都没有,那一点也不贵。如果出了问题,就是鸡肋了。比如像我遇到的那不到两年的机器,一个月进了三次 apple care,换了 controller 完又换主板,换了主板后又换硬盘,换了硬盘又宣布报销,那当然觉得贵了。有人说这是小概率事件。我老板说,他不管概率有多大,遇到了就是遇到了。
单评 Macbook系列(air/pro)1. 安静!2. 续航!3. 低发热量!4. 使用寿命!5. Mac OS X较于Windows 7其实对硬件配置要求要低,也能更多发挥硬件的能力6. 统一配色方案(对设计师有用)这些都是单纯硬件配置上体现不出来的,前四点却是笔记本电脑非常重要的考量标准...没有人买神舟是因为这些非配置因素,买苹果同样是因为这几点,其他品牌不过是做得可以接受罢了...个人来说,早已彻底无法接受windows系统...
许久之前,我和SONY国内负责DVD光驱的人聊天,他提到他们在做市场调查的时候,发现国内大部分用户秉承着朴素直接的“看得见的东西才值钱”的思路。比如说VCD,一张光盘10块钱,2张光盘20,一部盗版电影2张盘,20块钱,天经地义,换到DVD,一张盘50——纳尼?凭什么这么贵?不是只有一张盘么!一台可以实现同等功能的PC和一台可以实现同等功能的MAC,如果软件也按标价算钱,那MAC就相对便宜了。就这么简单的道理。
说贵的是没有把操作系统以及office的钱算进去。白吃惯了,就觉得啥都贵。
如果你比较苹果电脑和其他电脑除了CPU、内存、显卡、硬盘等等大家熟知的硬件之外的硬件,你就知道苹果其实不贵了,因为电脑里面每样东西都比其他的要好。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市面上非苹果70%~80%以上电脑的屏幕和随便一个Mac电脑比,那些屏幕可以叫做没有颜色。再有一个例子,你卸一个Mac电脑的螺丝,再和其他电脑的螺丝比较,你会发现Mac的看着就值钱。不要以为这些不重要,神州再高配为什么也卡?也死机?不是因为那些大家都知道的硬件,而是除了CPU、内存、显卡、硬盘这些硬件之外的东西。包括做工。所以,苹果其实不贵,只不过其他品牌的电脑有低配的,苹果没有而已,其他品牌高配专业电脑通常比相同做工和硬件配置的苹果还贵,比如工作站级别的其他品牌电脑。再举一个例子,是我经过多个人确认相同的使用感觉,Windows在苹果上跑的比PC顺畅、比PC快。包括ThinkPad(我原本是ThinkPad粉,但是用了苹果之后,装windows,才知道原来ThinkPad也卡)。最后,我知道很多人买电脑是不计算操作系统成本的,Mac OS X的价值我就不说了。
简单列举两条我“道听途说”的理由来说明Mac为什么“贵”。其实按性能配置来看,同性能的Mac机并不算贵,但同性能的其它电脑能看吗?Mac机的贵,我个人认为有两条理由:设计和新科技。设计为什么不论你家里是何种风格的装修,摆台iMac,总会让室内环境的美观和品位大大提升?这就是设计!Ive曾在一个官方视频里提到过,为了让Macbook Pro屏幕背面的Apple发光,就需要在铝板上掏个洞,嵌进树脂材料的Apple标志,但是为了让树脂材料做的Apple标志与铝板之间几乎没有缝隙,他们不惜工本地总共买了一百多台先进的数控车床来做实验才最终成功。当然,买车床的钱都会算进生产成本的。这还仅仅是为了一个背板标志(其它哪个笔记本电脑有如此先进的背板标志?)同样的,Unibody技术也不是信手拈来,没有大投入,这种概念也只能想想而已。新科技为什么无论你走到哪儿,拿出Mac笔记本的时候,总会洋溢出一种无上的优越感?除了外型,凭的就是苹果电脑所承载的最新科技!几乎每一代苹果电脑发布的时候,总会有许多惊叹炫目的最新科技元素,为什么别的生产商很难做到,苹果是如何做到的?我曾经读过一篇文章能看出个大概。新技术的研发,尤其是硬件方面,往往需要很大的资本投入,除了材料科学、生产工艺革新等相对理论的东西,还有就是上新生产线、培训技术工人这些实实在在的玩意儿。但是新科技开发出来,市场未必认同,代工厂自己没有实力去研发,很多电脑生产商也不愿意冒险吃螃蟹,所以其它电脑的升级一般是随着摩尔定律来的,CPU升级了就升CPU,内存增大了就加内存……苹果也会规避风险,但相比之下,苹果对待新技术的态度更加激进。苹果的做法是,我出钱研发,代工厂出力生产,但是签订协议,新技术成果至少三年内只能供应给苹果,三年后可以提供给其它厂商,但如果苹果还需要,则按最低价优先保证供应给苹果。所以,代工厂可以放心生产,苹果也总是拿得出最新的科技产品,即使三年后这种技术不再新颖,苹果依然可以以更低的成本来保证自己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浅谈两点,说实话,楼主可以横向比一下性能,Mac机真的未必贵。更何况,至少我觉得市面上那些高性能台式机,摆家里放两天就看烦了!// 之前配的图,本来是打算用来活跃气氛的,但一些朋友觉得太丑,所以换成这张,抱歉!
另外,说一下我对于“苹果电脑贵在何处”的看法。从配置说起,个人认为,在没有SSD的情况下,i3-2310M带上4GB内存在日常的基本应用(浏览网页、听歌、看电影、文字处理、IM)在WIndows 7下并不会比i7-2620QM有很明显的差异,这些基本的工作更不需要独立显卡(AMD的集显性能大家有目共睹,Intel Ivy-Bridge的HD4000也有不少提升。根据苹果昨天WWDC上的数据,HD4000大约比HD3000快60%)。以上是对基本用户,可能这类需求的人占了大多数(个人的生活经验,没有确切的证据)。而追求高性能的用户,我觉得台式机可能更适合。比如移动版的i7-2620QM的性能明显不如桌面版的i5-2400(同样依据NoteBookCheck的数据),在显卡方面移动版GTX 660M也仅仅相当于桌面版GT550Ti或者AMD5770(同样依据NoteBookCheck的数据,)。所以这也造成了台式机比笔记本贵的假象,尤其是中端配置的。所以没有特殊需求的情况下,盲目追求配置是不科学的,对于普通的用户,投入在这些额外性能上的钱换来的收益是很少很少的。所以,这种情况在预算充足的时候(比如有9000的预算),我更倾向于选择MBP或者T420甚至MBA(根据notebookcheck的数据,MBA的低电压i5-2467M和普通移动版i3-2310M的性能差距不大,)而不是XPS。然后再来说说购买MacBook花在配置以外的钱都干嘛了。其实这点@flypig基本都说到了,我再说一些自己的感受。拿我正在使用的ThinkPad E420(4000元,i3-2330M,4GB,6630M)(以下简称E420)与MacBook Pro 13(以下简称MBP)寸低配版作对比,很直观的可以感受到其中的区别。虽然说E系列没有继承TP的精髓,但是它依然有一些TP独有的地方:外形、小红帽、散热设计等等,个人认为几乎已经超过了其它牌子同价位的机型。接下来开始对比,第一,外形。整个MacBook系列的外形设计都相当简洁,正面一个背光logo,其它地方都很干净整洁。去翻翻市面各种牌子的电脑,看上去相当复杂。第二,结构。MBP的Unibody设计让人觉得相当结实,而E420的塑料感相当强,可以轻易的让屏幕的框架变形,稍微用力压也可以感受到C面的凹陷,这在MBP中是绝对没有的,却在大多数笔记本都存在(很多七八千甚至一万的笔记本都这样——在电脑卖场实测的个人经验,没有科学的统计数据)。第三,电源接口。苹果使用了Magsafe,显然这是一个相当人性化相当实用的设计。另外,苹果的电源指示灯在Magsafe线缆接口上,面朝正上方,当我们讲电源线缆插入到插孔中时,立刻可以看到这个电源线路是否有电,而我的E420电源指示灯在笔记本电源接口的侧面,很多时候我需要歪一下脑袋去看。第四,电池。大概E420的电池体积是MBP的一半,苹果的产品一向有精巧设计的主板和内部结构,给电池腾出了足够大的空间,这保证了MacBook系列优异的续航能力(还有iPad的续航也很好),再加上苹果使用了1000循环寿命的电池,按照我读大学上厕所都要抱电脑进去的习惯,可以使用5年(根据苹果官方的技术支持文档,电池的循环寿命是指达到冲放次数之后,充满依然有设计容量的80%电量,)。第五,触摸板。没有比MBP更好用的触摸板了。更大的尺寸,直接按下,通过单指和多指来实现左右键,滚动,缩放……第六,Time Machine。在Windows平台上,除了Comodo的Time Machine因为不支持SSD我没使用过,目前我还没有找到可以替代Mac自带的Time Machine的产品,通过有线或者无线,为您保留Time Machine 会保留过去 24 小时内的每小时备份、过去一个月内的每日备份以及每周备份,直到备份驱动器装满为止,开始删除最早的备份。而整个过程都在后台悄无声息的进行,用户丝毫没有感觉。这样再也不怕删错文件……其它还有一些让人出乎意料的细节设计,比如昨天WWDC上的风扇。我想购买力范围之内的情况下,为这些可以直观感受到的东西花钱比把i3换成i7更加有“性价比”吧。补充更新之后的iMac明确说明了,对每一个屏幕都进行单独的校正。根据一些网友的测试,MacBook Pro with Retina Display系列的屏幕也有可能有过单独的颜色校正。(这意味着买来的Mac不需要再进行屏幕校色可以直接进行对色彩有要求的工作)
Mac 内置 Helvetica,Futura 等字体,Mac 的售价中应该有一部分是这些字体的授权。
这些才叫奢侈才叫贵呢:所以,我复述一遍问题:苹果电脑贵在何处?其实类似的疑问我在改用 Mac 前都有,也没少冷言冷语。用一下就什么都知道了。这类问题的争论跟「中医 vs. 西医」类似,哪儿也去不了。
如果您按照一台 iMac 的硬件配置,自己买一堆硬件回来慢慢 DIY。可以比较一下 DIY 出来的电脑价格和直接买一台 iMac 价格。当然,您 DIY 出来的电脑还没有算是什么正版 OS。如果您能在 HK 买的话,可能就更加不会觉得苹果的东西贵了。
不扯 技术名词制造工艺了,大多数Mac爱好者和使用者应该都不是为了买技术,主要是体验。那么就说说体验,1.外观,银色机身漂亮,applelogo 逼格,全机们没有散热孔(其实在屏幕下方)简洁 ,键盘和屏幕的黑色纯净。光这一条,已经无以伦比了。颜值控就欲罢不能了。 纤薄的可以切菜。2.手感,其实MAC的铝材上面有很多小孔,技术和为啥就不说了。键盘很舒服吧。触控板的手感更是好到没朋友,总感觉以前的laptop的主控板就是塑料渣渣。而且不管怎么打字怎么用鼠标,左边或者邮编甚至后边都不热啊都不热。(散热孔的原因)3.系统,这个实话实说,win在排班上超越Mac十条大街,而且有超多的快捷键组合。而且尼玛大部分我国的软件都是exe,最重要的是好多游戏都不会在MacOX下优化,会卡,真心会卡。 当然Mac也是有优势的主要在米国有些软件公司出的软件就只有Mac版本,制图,画画,艺术音乐的比较多举例noun project 做icon的。4.普通人,在laptop上如果对软件没有什么特殊需求的化,Mac还是优势巨大,首先配置比较高,系统流畅,ssd传输流畅,触控板超级无敌大nb的操作,几乎不需要学习成本,国家公园系统以后更是可以侧面滑入。总之就一个字,只要不是打游戏用鼠标,爽。Mac可以很流畅的单机完成你的大部分日常生活,而且开机超级快。电池续航简直是霸主中的霸主,中的霸主无线霸主循环。5.软件,我其实很欣赏有些软件公司,他的软件在配合Mac的时候是根据系统走的,界面,操作逻辑很走心,举个例子,qq,Mac的qq实话说设计一般,但是可以感受到qq 是在向MacOS靠拢的,简洁,选择少。而windows下的软件,在界面的美观性上确实就没有下太大功夫的感觉。6.yosemite之美,每一个程序的icon,每一个界面,每一个右键,每一个过场动画都是一个整体,一种思路,一个人。win是一个工作平台,而MacOS是我的工作平台。7.维修,尽量自己不要打开,不过据我所知Mac坏得少。MacBook整体就是一个超级大美女,而且十项全能。但是有几个缺点,(排版,.exe,游戏)若你觉得这几个缺点你不能接受,那么Mac就不是你的选择,如果能接受确实是满分。
对于码字的而言,air的键盘真是泥马舒服得如同按在了妹子的胸上。12小时的续航,让我再也不用带着那一坨电源线了,牛屄的触摸板,让我再也不用第二天跑回去找我的无线鼠标了。乔布斯,俺在这里给您老人家鞠躬了。这些都有吗?常用PC软件之苹果Mac版_笔记本_科技时代_新浪网
这些都有吗?常用PC软件之苹果Mac版
  第1页:常用的PC平台软件苹果都有吗?
  泡泡网笔记本频道3月22日 苹果电脑硬件很好,但操作系统有点儿“非主流”,软件也就成了消费者上手苹果的最大障碍。今天小编就跟大家一起简单聊聊那些常用PC软件的苹果Mac版本,目的很简单,给初用苹果电脑的人提供些许软件方面的选择建议,同时也给那些还在犹豫是否购买苹果电脑的人一些参考,以便您更全面、更理性的进行判断。
  实不相瞒,小编虽然拥有一台苹果MacBook Pro(2010年中13英寸),也几乎是每天都在用,但实际运行OS X苹果系统的时间仅在少数,平时仍以Windows系统为主。小编也相信,除了行业工作者,大部分普通用户的使用情况跟我有些类似,Boot Camp、虚拟机,二者至少必备其一,理由几乎大同小异:因为软件!
  下面小编就以自己工作PC为例,看看上面安装的日常应用软件苹果系统都有吗,区别何在?如果没有,那么有没有替代品可用?
  第2页:小编办公用PC上的所有软件一览
  首先声明,小编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互联网编辑,平时写写文章,处理下照片,查阅最新硬件资讯,偶尔听听音乐,下班后也有时候玩玩游戏,看看电影,并不需要运行诸如AutoCAD、3DMax之类的设计软件,编程就更不需要了。而如果您对行业软件依赖性较高,如视频剪辑所用的Final Cut Studio,那么我想该买哪个,您早已心知肚明。
  天啊,这一长串以“Microsoft”开头的,都是些啥啊……
  让人在意的几个软件就是这些:
  因为是放在公司办公使用的PC,所以小编电脑里并没有装很多烂七八糟的东西,但安装、捆绑安装的软件依旧不少,且大部分并不知道有什么用。下面就让我们看看这其中比较重要的几个,苹果的Mac平台是否都有!
  第3页:图形处理软件:PhotoShop CS5
  对PhotoShop这个软件,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平时拿来处理下照片,制作个海报,就都靠它了。最新版本是CS5,当然,也有不少朋友仍停留在CS2、CS3时代。
  PC版本(官方价格4980元):
  PC版Photoshop CS5界面截图
  Mac版本(官方价格4980元,苹果Store价格5930元):
  Mac版本Photoshop CS5界面截图
  区别:
  除了界面稍有变化,快捷键有所不同,其它方面完全一致。
  第4页:PDF文档阅读:Adobe Reader X
  由于PDF具有防篡改的特性,目前大部分电子杂志、软件使用说明、网络资料、小说等等都使用了这一格式,安装Adobe Reader专用阅读软件也就成了必须。
  PC版本:
  使用Windows系统的Adobe Reader进行PDF阅读
  Mac版本:
  Mac系统进行PDF阅读,不需要借助任何软件
  区别:
  PC需要安装软件才能支持,Mac OS X系统不需要Adobe Reader,默认支持,且通过手势操作,可很方便进行缩放、滚动等操作。但缺点是界面整合的功能很少,快速跳转翻页需要进入菜单中进行选择,稍有不便。
  第5页:浏览器:苹果不支持网银很悲剧
  浏览器方面,苹果系统自带Safari,第三方可选主要为Firefox以及谷歌的Chrome,当然可能还有些其它浏览器,在此不做陈述。
  而Windows系统中,Safari、Firefox、Chrome三大浏览器都可安装,除界面稍有不同,其余特性均一致。此外,Windows系统还拥有史上“最无敌”、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浏览器――Internet Explorer。姑且不谈Safari与IE孰优孰劣,光是IE可支持国内几乎所有银行的安全控件,Safari做不到,这理由就够了!
  网银登陆界面对比(上为PC,下为Mac):
  使用PC上的IE浏览器登录招行网银大众版:无压力
  使用Mac系统的Safari浏览器登录招行网银大众版:控件无法安装
  Mac系统的Safari浏览器使用支付宝没有问题
  此外,目前很多公司使用的OA系统、以及小编所使用的文章后台系统都是基于IE内核研发,这些Safari也无法提供完美支持,让人深表遗憾。
  Chrome同样无法支持招行网银大众版:控件无法安装
  区别:
  Chrome、Firefox等第三方浏览器在PC与Mac两平台几乎无差别,但IE的通用性在国内是无法被取代的,也注定苹果系统在此环节落败。
  第6页:音乐播放:付费与免费的差别
  视频、音频播放方面,小编在PC上使用的是iTunes、酷狗以及迅雷看看。它们分别负责转换MP3文件至M4A、下载歌曲并播放以及视频文件的播放。
  而在苹果系统下,小编使用的软件则仅为iTunes以及MPlayerX,偶尔还有QuickTime。
  iTunes(Mac平台)vs 酷狗(PC平台)
  拥有iOS设备、iPod的朋友对iTunes一定不会陌生,它不光是一款音频/视频播放软件,同时还提供音乐、影视、iOS应用程序购买、同步功能;此外,使用iTunes进行CD抓取、MP3文件转码等工作也是笔者非常中意的。
  Mac系统下的iTunes播放器
  而PC平台不仅提供iTunes,还有诸如Windows Media Player、酷狗这样的音乐播放软件,以后者来说,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很方便的通过共享功能为用户提供歌曲的下载,不提供苹果系统版本。
  PC平台下一款十分流行的音乐播放软件
  虽然苹果系统下没有类似酷狗这样的音乐分享软件,iTunes对音频格式的支持也比较有限,但如果搭配较为不错的第三方播放工具,也能实现目前几乎所有格式的音频格式支持,满足您对音乐的渴求。
  第7页:视频播放:迅雷看看与MPlayerX
  视频播放方面,PC与Mac平台,笔者分别选择了迅雷看看以及MPlayerX,理由很简单,迅雷看看为迅雷捆绑程序,既然已经默认安装了,并且使用体验尚可,资源占用率较低,支持边下边播以及字幕自动下载,也就够了。
  PC平台:迅雷看看软件界面
  Mac平台为MPlayerX,可通过App Store免费购得并安装。其支持目前绝大多数常见视频格式,可加载字幕,界面无边框,快进、大幅快进、音量调节都非常方便,功能虽然简单,但很到位,平时使用也是基本够用的。
  Mac平台:MPlayerX软件界面(全无边框)
  MPlayerX遗憾之处:无法自动下载字幕,不支持迅雷看看下载的视频文件,不支持文件边下载边播放。
  最后,大家熟悉的网络视频播放软件PPS以及PPTV也都提供了Mac版本,同样通过App Store免费购得,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尝试一下。
  第8页:QQ旺旺正常 企业级聊天工具没有
  目前我们在PC上使用最多的聊天软件非QQ莫属,也有部分用户为了获得清爽的使用体验选择腾讯TM,两者大同小异。
  普通PC版本QQ2011(最新版为2012)
  而目前Mac上面最新版QQ为2.0,其对聊天界面进行了大幅修改,增强了文件传输、语音、视频聊天功能,并具备无广告无弹窗的特性,很多乱七八糟的功能也被一律阉割,清爽了很多。
  Mac版本QQ
  除QQ外,对喜欢逛淘宝的朋友来说,阿里旺旺也同样提供了Mac版本,但由于小编暂时也没用过这一软件,因此仅把界面透露给大家:
  Mac版本阿里旺旺
  最后,还有一款软件不知道您是否使用过,它就是腾讯的RTX,一款专门用于办公平台的即时通讯工具。
  腾讯RTX,仅提供Windows系统版本
  小编先后在两家公司任职,凑巧的是这两家公司都使用该软件进行内部沟通,在外面也偶尔见过其它公司在用。遗憾的是该软件并没有Mac版本,且无法被其它软件所替代。
  第9页:下载:没会员功能的迅雷能用吗
  迅雷是目前国内网民使用的最多的下载工具,兼容BT、电驴等多种协议,同时还提供会员专属的离线下载加速功能,可直接解决BT、电驴资源慢的问题,提升下载速度到最大值,节省下载时间。
  PC版迅雷
  苹果版的迅雷还十分年轻,从推出到现在也没多长时间,之前我们用iGetter(付费软件)、UT,现在终于一个迅雷(免费)就全部搞定。
  Mac版迅雷
  但是,Mac版本迅雷是不支持会员功能的,离线加速更无从谈起!小编甚至在实际使用时感觉它还不如PC版本出色,资源连接数、下载速度都略有降低,只能说凑合用。
  第10页:解压缩:BetterZip一样很好用
  在Windows系统上,小编使用最多的压缩/解压缩软件是WinRAR,它几乎支持了当前所有最常见的压缩文件格式,包括7z,甚至可以对ISO直接进行释放。
  PC平台解压缩软件:WinRAR
  有网站说WinRAR也有Mac版本,但小编在网上搜、App Store查,都没有找到相关可用的软件,也基本证实这一说法纯属谣言。苹果Mac系统对Zip格式文件提供了原生支持,使用最多的解压缩软件为BetterZip。
  Mac平台解压缩软件:BetterZip
  Mac系统的BetterZip不会被整合到右键菜单当中,因此有利于保持系统的绝对清爽,并同样支持压缩、解压缩,支持7z这样的非主流压缩格式文件,可完全取代WinRAR使用。
  第11页:办公软件:Mac支持Office 2011
  日常办公软件方面,我们在PC上使用的最多的是微软的Office系列,最新版为2010,也有不少朋友停留在2007甚至2003,这个不做争论,纯属使用习惯问题。笔者使用的就是2007版本。
  PC版OFFICE截图(EXCEL 2007)
  而在苹果Mac系统下,笔者更倾向于使用iWork,它整合了更多实用且美观的模板,您只需要进行简单替换即可制作出出色的作品。
  Mac平台的iWork办公软件
  此外,除了iWork,苹果Mac平台还拥有微软提供的Office办公软件,最新版本为2011,您可以在微软官网免费注册并下载试用。
  Mac平台Office2011的Word
  Mac平台Office2011的Excel
  苹果Mac平台Office2011模板加载的特性更有些iWork的风格,同时界面也基本保持了Office一贯的特性,很容易上手。在此也希望普通PC版本Office也能及早做出这样的改进。
  全文总结:
  通过简简单单的对比介绍,相信您已经对那些部分常用的PC软件的苹果Mac版本有所了解。小编并不鼓励买Mac却只用Windows系统这种买椟还珠的做法,小编也会竭尽所能,争取把最优秀,最好用的Mac平台软件推荐给您,如果您也正在犹豫安装哪款,希望本文能对您有所帮助。■
苹果 MacBook Pro
苹果 MacBook Pro
屏幕大小:17寸
重量:2.99公斤
类型:高端娱乐
苹果品牌相关
电话: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纳克萨玛斯英雄模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