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六经辩证明目综合疗法治疗视神经萎缩诊断与治疗好吗、、、、谁给点建议

名老中医治疗视神经萎缩的经验
庞赞襄治疗视神经萎缩的经验
庞赞襄主任中医师、教授。河北省人民医院中医眼科主任及副院长。
庞赞襄《中医眼科临床实践》一书中载有:本病多由肝肾阴虚,或肝郁损气,或肝郁少津,或心脾两虚,肝经郁热引起。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肝经郁热是导致本病之主因。
〔肝经郁热型〕多见于小儿患热性病后,热退而双眼失明,或成人素体肝气旺盛,烦躁易怒,妇女乳房作胀,月经不调,胃纳尚可,二便正常,舌质润,脉细数。治则:舒肝解郁,健脾通络。方药:逍遥散加减。处方:当归10克,白芍1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银柴胡5克,升麻3克,五味子3克,甘草3克,水煎服。加减:如果伴有抽搐,加全蝎5克,钩藤5克;便溏者,加吴茱萸3克,干姜3克;神识不清者,加菖蒲3克,莲子心3克。
〔肝郁损气型〕见有病程缠绵,视物不清,素体气虚,周身乏力,不欲睁眼,胃纳尚可,口不干,二便正常,舌苔薄白,脉和缓或弦细。治则:益气舒肝,滋阴养血。方药:补气舒肝益阴汤。处方:党参10克,黄芪10克,茯苓10克,当归10克,山药10克,枸杞子10克,女贞子10克,菟丝子10克,石斛10克,丹参6克,银柴胡6克,赤芍5克,五味子5克,升麻3克,陈皮3克,甘草3克。
〔肝郁少津型〕多见有视物不清,视力下降,情志不舒,口渴欲饮,胸胁满闷,饮食减少,舌红无苔,脉弦数。治则:舒肝解郁,破瘀生津。方药:舒肝解郁生津汤。处方:当归10克,赤芍1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丹参10克,白芍10克,银柴胡10克,麦门冬10克,天门冬10克,生地6克,五味子6克,陈皮3克,甘草3克。水煎服。加减:大便干燥,加番泻叶5克;胃疼吞酸,加吴茱萸10克,枳壳10克,青皮10克;头痛眼胀,加荆芥10克,防风10克。
〔心脾两虚型〕多见有头晕目眩,心悸怔忡,短气懒言,面色黄白,体倦无力,胃纳减少,舌润无苔,脉缓细。治则健脾益气,养血安神。方药:归脾汤加减。处方:党参10克,黄芪10克,白术10克,当归10克,茯神10克,女贞子10克,熟地10克,远志10克,炒枣仁10克,升麻3克,银柴胡3克,木香3克,甘草3克。水煎服。
〔肾虚肝郁型〕多见有视物模糊,视力下降,头晕,耳鸣,逆气上冲,胃纳减少,口干,便润,舌苔薄白或无苔,脉弦细尺弱或沉弦数。治则:滋阴益肾,舒肝解郁。方药:舒肝解郁益阴汤。处方:当归10克,白芍1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丹参10克,赤芍10克,银柴胡10克,熟地10克,山药10克,枸杞子10克,神曲10克,磁石10克,栀子10克,升麻3克,五味子3克,甘草3克。水煎服。加减:大便秘结,加番泻叶3~10克;头目痛剧,加荆芥10克,防风10克;便溏,去熟地、栀子,加吴茱萸10克,干姜5克;孕妇去丹参、赤芍、磁石。
〔气血两虚型〕多见于病程较长,视物不见,视力下降,胃纳欠佳,周身乏力,易出虚汗,视力久不恢复者。舌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治则:补气养血,破瘀通络。方药:补气养血解郁汤。处方:党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当归10克,麦门冬10克,枸杞子10克,柴胡10克,陈皮10克,丹参10克,
赤芍10克,槟榔10克,升麻5克,枳壳5克,五味子5克,甘草3克。水煎服。加减:头目痛剧者加蔓荆子10克,川芎6克,白芷6克,胃纳欠佳加焦三仙各10克。
韦文贵治疗视神经萎缩的经验
&&&&韦文贵主任医师,曾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学会常委,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儿童视神经萎缩的研究获卫生部科技成果甲级奖,主要著作有《韦文贵眼科临床经验选》等。
韦文贵先生认为:本病的发病原因虽多,但与肝肾不足、气血虚弱有直接关系。其总的治则是滋补肝肾、益气升阳、疏肝解郁、养血活血。目为肝窍,瞳神属肾,凡是瞳神内部的慢性眼底病,多数以补益肝肾为主,以杞菊地黄汤或明目地黄汤为基本方,随证加减,同时在治疗中要重视调整脾胃。撞击伤目,肝窍郁闭而精血不能上承,目失所养,常用丹栀逍遥散加减,疏肝解郁而通利玄府。养血活血常以四物汤为基本方,气血两亏兼见肝肾不足者,常用四物五子汤,如遇久视伤血,血不养精而睛珠痛者,则以当归养荣汤治之。可随证选加枸杞子、制首乌。枸杞子有补肾益精明目之功,对提高视力确有实效。在滋阴明目方面,常加首乌以助药力。
[病案介绍]侯某,男,18岁。日初诊。视力减退,1个月后,右眼视力亦见减退。眼前有暗影、神烦。检查:视力,双眼0.01,近视力耶格表7。双眼周边视野正常,中心视野相对暗点约10度(10毫米大红、白视标检查)。双眼视神经乳头颞侧色泽苍白,边缘清楚,筛板清晰可见,动脉较细,黄斑中心窝光反射弱,周边部未发现异常。舌质稍红、苔微黄,脉弦细。辨证属阴虚肝旺。治则:滋阴益肾。平肝明目,适加活血行瘀之品。处方:熟地25克,女贞子10克,五味子5克,草决明25克,(先煎),滁菊花6克,白蒺藜10克,桑叶5克,茯苓10克,川芎10克,茺蔚子10克,怀山药10克。隔日1剂,水煎服。治疗经过:二诊(12月3日):共服90剂,自觉视力进步,眼前仍有暗影,但较前缩小。右眼远视力0.2,左眼远视力0.1。证见气短,神疲,纳差,脉弦细。治则仍用滋补肝肾法。方药:六味地黄汤加减,处方:熟地25克,怀山药10克,丹皮6克,茯苓10克,山萸肉6克,五味子6克,黄芪6克,党参15克,天冬6克,炒神曲12克,全当归10克,苍术6克。每日1剂,水煎服。另:黄连羊肝丸,每日服10克。三诊(日):上药共服30剂,视力明显进步,能看书包,但视力疲劳。检查:远视力右眼0.6,左眼0.1。双眼视乳头色泽全部苍白,尤以颞侧明显,左较右重,黄斑中心窝光反射弱,周边部所见范围未发现异常。原方去山萸肉,加枸杞子10克,隔日1剂。四诊(日):药后视力显著进步,远视力右眼1.2,左眼0.4。因感冒曾一度停药,现胸腹胀满,神疲食少,头晕目眩。舌质淡细,脉弦细。证属玄府郁滞未解,久病本虚。治宜疏肝解郁,辅以养阴益气,滋补肝肾。处方:柴胡6克,当归6克,炒白芍10克,茯苓10克,党参12克,焦白术10克,制首乌25克,麦冬10克,炙甘草5克,五味子3克。另:犀角地黄丸90克,每日10克,服完为止。末诊(日):30剂药后,右眼视力已恢复正常,左眼视力显著进步,相对暗点已缩小,劳累后眼有不适感。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稍弦。给服杞菊地黄丸、明目地黄丸、补中益气丸,三药交替服用,每日服2次,每次10克。至日,右眼视力1.5,左眼视力1.0,双眼中心视野暗点消失,停止服药。
陈达夫治疗视神经萎缩的经验
陈达夫教授,曾任成都中医学院眼科主任。著作有《中医眼科六经法要》,其学术经验已由门人罗国芬编成《陈达夫中医眼科临床经验》问世。
陈达夫教授认为:由于视神经萎缩的病因比较复杂,症型表现多样,临床根据病机和现症的不同,大体可分为虚症、实证和虚中夹实三类。
一&肝肾不足型&&视物昏花,腰酸腿软,遗精,盗汗,阴囊汗出,耳鸣,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头晕,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治则:滋养肝肾,佐以开窍。方药:驻景丸加减。处方:楮实子25克,菟丝子25克,茺蔚子18克,枸杞子15克,木瓜15克,三七粉3克(冲服),猪脊髓60克,麝香60毫克(冲服)。水煎服。加减:头晕者,加天麻;腰腿酸软者,加续断,牛膝,桑寄生,鹿角片,骨碎补之类;有梦遗者,加封髓丹;无梦遗者,加五倍子;盗汗、阴囊有汗出者,加龙骨、牡蛎;失眠,多梦者加枣仁、夜交藤、琥珀、朱茯神之类;耳鸣、记忆力减退者,加南沙参、远志,石菖蒲之类。
二 风邪留滞三阳,干犯三阴,闭塞目中玄府
除眼部现症外,兼现三阳合病的一组症状。治则:疏解三阳风邪,而开目中玄府。方药:柴葛解肌汤加减。处方:藿香15克,草蔻10克,柴胡15克,羌活3克,炒白附子15克(先煎),葛根25克,胆南星3克,桔梗6克,黄芩15克,白芍15克,石膏25克,甘草6克。水煎服。方解:方中用羌活疏解太阳之风邪;葛根、白附子、胆南星舒解阳明;柴胡疏解少阳;石膏辛凉以清热;黄芩、白芍酸苦以泄热;桔梗开肺气;藿香、草蔻和胃止呕恶;干草调和诸药,使共同起到疏风清热,和胃止呕,驱邪外达,玄府自开的目的。
三风痰阻络,闭塞目中玄府
视物昏蒙,口眼歪斜,时作抽掣状,头晕头痛,脉弦,苔白或淡黄。治则:祛风化痰通络。方药:正容汤加减。处方:炒白附子15克(先煎半小时),胆南星3克,白僵蚕12克,防风15克,钩藤15克,赤芍15克,木瓜15克,松节25克,法半夏10克,全蝎2个。水煎服。方解:方中用白附子祛头面之游风;钩藤、防风、僵蚕、全蝎佐之;胆星、法半夏祛风化痰;木瓜、松节舒筋通络;赤芍活血清血;使其共同发挥祛风化痰舒通筋络之功效。
热气沸郁,玄府闭塞&&高烧后双目不能视,神志不清,健忘,全身颤抖,四肢活动失灵,阵发抽搐,舌苔淡薄,脉沉细或弦数而细。治则:凉肝熄风开窍。方药:陈氏自制熄风丸。处方:柴胡15克,玄参10克,僵蚕12克,羚羊角0.6克,牛黄0.3克,麝香60毫克(冲服),川芎10克,桔梗6克,细辛3克,全蝎2个,赤芍15克,菊花15克。水煎服。
方解:方中羚羊角、牛黄、全蝎以凉肝熄风;紫草、赤芍清血热,佐川芎以辅之;菊花、僵蚕清风热;桔梗宣通肺气;玄参养肾阴;牛黄、麝香芳香开窍,细辛走表,使病从表达。
五 肝郁血虚型
视物昏花,情志不舒,胸胁闷胀,咽干口苦,头昏,神倦,月经不调,苔薄,脉细或弦。治则:养血调肝,舒肝解郁。方药:逍遥散加减。处方:柴胡12克,当归12克,白芍15克,茯苓12克,木瓜15克,丹参25克,郁金15克,白术10克。水煎服。方解:方中用柴胡、木瓜、郁金舒肝解郁;当归、白芍、丹参养血调肝;白术、茯苓健脾益气。使肝气调畅,脾得健运,目得气血之正常濡养。此外,因外伤后导致本病者,有热先当平肝清热,方用石决明散加减;有瘀则应活血化瘀,方用桃红四物汤或血府逐瘀汤;后期则滋养肝肾,祛风开窍,方用驻景丸加减方。
&&&&&&&&&&&&&姚和清治疗视神经萎缩的经验
&&&&姚和清先生,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中医眼科主任,兼任铁路中心医院与华东医院眼科顾问,主要著述有《眼科证治经验》,并在国内中医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姚和清先生认为:
一&心肺气虚
多伴有头晕、目眩、心悸、短气、神疲、体倦、形寒、失眠,舌淡白,脉沉微弱。治则:养心益肺,补气生血。方药:炙甘草汤。处方:甘草10克,生姜5克,桂枝10克,人参10克,生地黄10克,阿胶10克,麦门冬10克,麻仁10克,大枣10克。水煎服。
&二 心脾两虚
多伴面色萎黄、食少倦怠、气短怔忡、少眠,舌淡红,脉细软弱无力。治则:养心健脾,益气补血。方药:人参养荣汤。处方:当归10克,白芍10克,熟地黄10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10克,肉桂10克,五味子10克,远志10克,陈皮10克,生姜10克,大枣10克,黄芪10克。水煎服。
&三 肾阳不足,命门火衰
多伴头晕目眩、形寒肢冷、腰背酸痛、夜间多尿,舌淡白,脉虚无力或沉细而迟。治则:温补肾阳。方药:右归丸。处方:熟地,山茱萸,淮山药,当归,肉桂,枸杞,鹿角胶,菟丝子,制附子,杜仲。水煎服。
四 肝肾不足
多伴头晕目花、耳鸣、腰酸、背痛,舌淡红,脉细数。治则:补益肝肾。方药:杞菊地黄汤。处方:熟地黄,山药,茯苓,丹皮,泽泻,山茱萸,枸杞子,菊花。水煎服。
五 肺肾二虚
多伴头晕、耳鸣、神疲、短气、口干,舌红,脉细数。治则:滋阴壮水,补肺益气。方药:生脉六味汤。处方:党参,麦冬,五味子,生地,山药,茯苓,泽泻,陈萸肉,丹皮。水煎服。
六 脾胃虚寒
多伴面色萎黄、神疲体倦、短气、恶食、形寒,舌淡白,脉细微软弱。治则:健脾补中,升阳益气。方药:补中益气汤;处方:党参,黄芪,白术,陈皮,归身,升麻,柴胡,炙甘草。如兼胸脘痛、得食则呕者,用附子理中汤、理中汤。
七 肝郁血虚
多伴头胀心烦、心情不舒,或时暴怒,舌质较红,脉弦细数。治则:疏肝养血。方药:逍遥散。处方:白芍,茯苓,当归,柴胡,白术,薄荷,干草,丹皮,赤芍,栀子。如肝郁化火,火随气窜上扰巅顶,也可引起本病,多见于视神经乳头炎与急性球后视神经炎,多伴头胀疼痛、心烦恶心、口干口苦、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而数。治则:清肝凉血。方药:凉血清肝汤。处方:石决明生地&&赤芍&&丹皮&&炒栀子
黄芩&&银花 连翘 龙胆草

韦玉英治疗视神经萎缩的经验
&&&&韦玉英主任医师,1956年受聘到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眼科工作。任广安门医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医药学会眼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医学会理事兼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眼科杂志及中西医结合眼科杂志编委。编著了《韦文贵眼科临床经验选》,参加编审、编写了《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医论医话荟要》、《名老中医谈养生》等多部医学专著,被国务院授予有重大贡献专家证书,1990年被确定为全国500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
韦玉英主任医师认为:视神经疾患属临床疑难内障眼病,韦老认为肝开窍于目,视神经疾患多由于肝郁气滞所致,尤其是病程缠绵经久不愈者,其气血必郁必虚,而久病入络又可致瘀,病症更加顽固难愈,属陈疴痼疾非活不可之列。因此韦老主张各型各期视神经疾患条达肝气,通利玄府之药不可或缺。如柴胡为肝经要药,明目活血畅达肝气必用之。临床配伍根据所需以柴胡加香附、郁金疏肝解郁;加川芎、当归疏肝活血;加熟地、白芍疏肝养血;加白术、茯苓疏肝健脾;加枳壳、陈皮疏肝理气;加丹皮、栀子疏肝清热;加夏枯草、连翘疏肝散结;加决明子、女贞子疏肝明目。应用之广始终不离疏肝二字。韦老认为视神经疾患,疏肝应为常法,尤其是由肝郁所致者应尽早畅达肝气,可有效缩短病程。
一 肝气郁滞,玄府阻塞
目视不明,情志不舒,头晕目胀,口苦胁痛,舌红,脉弦。治则:清肝凉血,舒肝解郁。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处方:柴胡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甘草3克,薄荷10克,丹皮10克,栀子10克,夏枯草15克,连翘10克,水煎服。
二&重在健脾益肾&&视网膜病变属中医眼科学五轮中水轮疾患,其主在肾。韦老通过大量临床观察发现视网膜病变以既往久治不愈或病程较长的慢性退行性病变居多。病初虽有肝经实火、湿热蕴结、气滞血瘀等实证表现,但病久或病情反复,则总以虚证多见。对于补虚韦老认为,脾肾为后天先天之本,脾健肾强、气血自旺,健脾益肾乃补之关键,所以韦老强调健脾益肾在治疗视网膜病变中的突出地位。如临床上常见的视网膜脱离术后或全视网膜光凝术后眼底退行性病变引发的视力低下、视神经萎缩等,韦老常用益气聪明汤(党参10克,黄芪10克,蔓荆子10克,黄柏10克,白芍10克,甘草10克,升麻10克,葛根10克,水煎服)补脾益气滋肾明目,每获良效。韦老开展中医药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临床研究课题,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反复摸索,筛选出夜视复明汤(党参10克,黄芪10克,升麻10克,葛根10克,白芍10克,柴胡10克,鸡血藤10克,菟丝子10克,覆盆子10克,紫河车10克,夜明砂10克,石决明10克,水煎服)治疗阳虚型视网膜色素变性,取得满意疗效。
张怀安治疗视神经萎缩的经验
张怀安主任医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主任医师。
张怀安主任医师认为:&视神经萎缩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体虚,气血不足;或劳伤肝肾,精气亏损,而目系失养;或肝郁气滞,气机不达;或外伤头目,经络受损,气滞血阻等而致目络瘀滞,玄府闭塞导致。病因及全身病机虽有多端,但最终究其根源在于五脏功能失调,尤其是与肝、肾、脾脏功能失调有关;局部病机主要有二:一为目系失养,一为目络瘀阻。张怀安将视神经萎缩常分为5型辨证论治,并同时配合针灸治疗。
1.肝郁气滞证
症状:视物昏蒙,渐至失明;眼底见视盘色白,或有病理性凹陷如杯;兼情志抑郁,胁胁胀痛,食少太息,口苦;舌红,脉弦或弦细。
治法:疏肝解郁,健脾明目。
方药&:舒肝明目汤加减:柴胡10g,当归10g,白芍10g,茯苓20g,白术10g,牡丹皮10g,桑椹20g,决明子10g,桑寄生10g,夜交藤15g,甘草5g。
加减:若有热象者,加黄柏10g、炒栀子10g、菊花10g,以清热明目;因肝郁而阴血亏虚较甚者,加熟地黄20g、女贞子15g,以滋阴养血;气血瘀滞者加川芎5g、丹参10g、青皮10g、红花5g、石菖蒲10g,以行气化瘀开窍。
2.肝肾阴虚证
症状:视力渐降,甚者失明,眼外观无异;眼底见视盘色淡,边缘清或不清;全身见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滋阴补肾,养肝明目。
方药:二地明目汤加减:生地黄15~30g,熟地黄15~30g,丹皮10g,山药10g,茯苓15g,泽泻10g,柴胡10g,当归10g,枸杞子10g,菊花10g,丹参10g,五味子5g。
加减:若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者,加黄柏10g、知母10g,以清热泻火;失明多梦者,加酸枣仁10g、夜交藤10g,以养心安神。
3.心营亏损证
症状:视力缓解,时有波动,渐至视物困难;眼底见视盘苍白或灰白,血管变细;兼久眩晕心烦,怔忡健忘,梦扰难寐,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滋阴养血,补心宁神。
方药:补心明目汤加减:生地黄15~30g,熟地黄15~30g,党参10g,玄参15g,丹参15g,茯苓15g,桔梗10g,远志6g,天门冬10g,麦门冬10g,当归10g,白芍10g,白术10g,黄芪15g,五味子5g,酸枣仁10g,柏子仁10g。
加减:眼内血管细者,加鸡血藤15g、石菖蒲10g,以活血开窍;便秘者,加生首乌15g,以益阴润便。
4.久热伤阴证
症状:此证型多见于小儿,视力突然丧失,常发生于热病后;症见余热不退,目昏神呆,口渴心烦,间有眼珠上窜或痉厥等;舌降,脉细数。
治法:清营解毒,泄热滋阴。
方药:清营明目汤加减:水牛角10g,山羊角5g,生地黄10g,丹参10g,玄参10g,连翘10g,黄连5g,麦门冬10g,僵蚕5g,全蝎3g,蝉蜕3g,钩藤10g,银花10g,竹叶5g。
加减:偶有神昏抽搐者,加石菖蒲10g、地龙10g,增强通络化瘀开窍之力;久病体虚加太子参10g、枸杞子10g、杜仲6g,以补益脏腑精气。
5.血虚生风证
症状:由于外伤,或衄血,便血,或妇从产后、崩漏血过多,其眼失明或视力锐减,眼珠作痛,或午后目珠涩痛,牵引眉骨;眼底见视盘苍白或灰白,血管变细;面白唇淡;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养血滋阴,活血祛风。
方药:补血明目汤加减:熟地黄15~30g,生地黄15~30g,黄芪15~30g,川芎5g,当归10g,白术10g,天门冬10g,羌活10g,防风10g,牛膝10g,白芍10g,丹参15g,炙甘草6g。&&&&&&&&&&&&&&&
加减:视物不清,眼痛者,加鸡血藤10g、石菖蒲10g,以活血开窍;便秘者,加生首乌10g,以益阴润便;失眠者,加夜交藤10g、柏子仁10g、茯神15g,以宁心安神。
针灸:局部腧穴取攒竹、上睛明、下睛明、球后、丝竹空、承泣,远端取肝俞、肾俞、脾俞、命门、足三里、光明等。每次局部取1~2穴,远端取2~3穴,隔日1次,并在背腧穴、下肢穴加灸法。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视神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