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文字每月天气

还没有人去过这里
菩提伽耶热门景点
菩提伽耶热门折扣
菩提伽耶热门问答
菩提伽耶天气信息
风向西南风
气压998.2hPa
能见度4.01km
印度其他城市天气
全球热门城市天气
菩提伽耶热门游记攻略
如果非要找一个除了赶上便宜机票而是更有腔调的去印度的理由,那就是几年前在酒店的BBC里看到的那个Incredible !ndia 的广告。这个广告出自奥美,而且在广告圈内赞誉无数,拿奖拿到手软,而且大师的手笔就是不一样,就短短的30秒,不仅改变了我对印度的看法,而且让我对这个神秘的国家充满了期待。
(网络图片)
正式的写行程之前,我要系统地回应一些从出发前到我从印度回来,一直被问到的问题,与其说是问题,不如说是一些傲慢与偏见。
关于味道:
传言有印度人的地方就有浓烈的体味,还有人说要在飞机上带口罩。 我往返都是东航的飞机,飞机上有三分之二以上都是印度人,我没有闻到任何让个人不悦的气味。不过说实话,在新德里地铁上有那么一两次遇到狐臭的人。地铁和屋外广告中,类似“凌仕效应”的各种体香剂很多,看起来这对印度人来说也是个问题。
老街巷里的确有不少牛粪,偶尔(真的是很偶然的情况)会看到有人在路边大小便,所以有时候会有一些味道。但我的感觉是,这就有点像以前的农村,给我五分钟,我就习惯了。
关于用手吃饭:
那就用手吃呗!用筷子吃不出牛排的精髓,刀叉也尝不出鱼香肉丝的美妙。餐具本身和食物就是一种和谐的关系。而且,在这样一个热带国家里,与其费劲地追求餐具的干净和卫生,不如把自己手洗干净了有保证。
关于拉肚子和各种卫生问题
我们一行两人在印度吃酒店和饭店的菜,喝瓶装水没有遇到拉肚子的情况,反倒是回国后我被一顿不太干净的街头烧烤给放到了。我个人觉得,比起镉大米,三聚氰胺的牛奶,瘦肉精猪肉,苏丹红辣椒而言,印度的东西最多是表面的不干净。所以说阿三是铁胃的人,想想天朝的屁民,我们的胃口也不是等闲之辈。
从我个人经验来讲,在印度便秘倒是个问题。印度餐食里主食的比例比较大,蔬菜里的叶菜较少,更多的是高温下能保存的比如洋葱、土豆、豇豆、黄瓜,萝卜等,所以很容易便秘。
总之,吃正规的地方,做到不喝生水,卫生问题一点都没有。
关于吃肉和印度菜
虽然大部分餐厅是素食,但肉还是吃得到的。至于印度菜的口味,我第一次吃还是满惊喜的,特别是一种叫做papad的thail博饼,酥脆可口,咸中带辣,有点太平苏打的感觉。不过后开发现,每次所谓不同的thail就是咖喱的蘸酱不同罢了,所以吃到最后实在是吃不下了。印度的米的口感不错,适合做炒米。
anyway,在印度期间,应该是作为肉食动物的我吃肉最少的一段时间。而且最后几天基本是在吃薯片、饼干和果汁,有点后悔没带牛肉干过去。
关于印度的火车和火车票
传说中火车挂着人开的场景我没看到,我估计那都应该是很多年前的画面了吧,天朝人民也别总拿这些事情说事了。印度的火车也相当准时,个人感觉应当在天朝火车的平均水平之上(不含动车和高铁)。我们坐的火车少的10个小时左右,多的15-16个小时,停站有的都达到了70多站,都正点的出奇。不过火车上不报站,强烈建议坐火车的时候带上打印的列车时刻表和停站表,以对应自己应该在什么时候下车。
我们购买车票遇到的情况可以算是教科书级别的了,分享给大家。
我们购买了三段火车票,都是在cleartrip注册和购买的,提前四十天买的,当时买了三个人的AC 3,全部是WL,也就是wait-listed,最近的WL1,最多的WL26。临行前,有一个人不去了,我们在cleartrip上完成了退票。起身去往印度前,有一段行程两个人的票全部RAC,也就是reservation against concellation,“无法取消的预定”;有一段一个人confirm,一个人是WL1;还有一段是一个人RAC,一个人WL1。
最终两个RAC的车票,两个人全部顺利上车;一个RAC,一个WL的车票,两个人在出发前查询到已经全部变成了confirm,也顺利上车;问题出在了一个confirm,一个WL的车票上,在出发前5个小时左右看,其中一个人还是WL,当时我们没有仔细研究使用规则,生怕wait-listed那个人上不了车,就匆忙退掉了已经confirm了的车票,转乘飞机前往目的地,事实上,两个人或者多人同时买票,一个人是RAC或者confirm的状态,另外一个人也是可以上车,并且会有相应的床铺或者位置。
北京&上海&德里&阿姆利则&阿格拉&瓦拉纳西&迦耶&菩提伽耶&德里&上海&北京
今天才回来。先吐槽几点:1.tutu车真的没有那么多心机,比天朝的差太多2.印度人很好,一次在火车上差点把手机掉了,是印度人发现还我的;在菩提伽耶有小僧人用菩提叶要我们的钱,结果被几个在那游玩的印度大学生呵斥,说我们不应该给他们钱,他们是cheater,顿时好感动!3.印度人下雨没有打伞的习惯,打伞的人很少!我们找不到卖伞的地方。。。OMG4.印巴边境降旗仪式真的很让人感动,印度人爱国是发自内心的,不像天朝都是含的口号!
北京--德里&阿姆利则&阿格拉&varanasi&gaya&德里&回北京
2557313891
发生在印度的所有事情差不多都是这样:开始计划设想得很好,中间变数不断,末了几近崩溃,穷途末路时又柳暗花明。最终完成。然后你会从灵魂中体会到,在生活中能够击败你的往往不是大的灾难,或者深刻的痛苦,而是日复一日的琐碎。
但是,如果你没被击败呢?
我们终于绕过了眼前的和地上的人,找到了正确的站台,坐上了去菩提伽耶的火车。几乎刚气喘吁吁地坐下,火车就开动了。我和米特还有李奥相视一笑,脑子里迅速回忆刚才那些让人抓狂的细节:站台上没有标出起始地和目的地,还好米特会说印地语一直在询问,可是几个人指出的站台并不一样,我们眼看着开车时间快要到了,却还拎着箱子听天由命地狂奔……而终于当我们踏实坐下,看着车窗外的人和房子一篇一篇越来越快地翻过,却觉得每一个都恼人的环节都太过细小而不值一提。于是,彼此心知肚明地笑笑,聊开些别的。
也许,当你的目的地是菩提伽耶,你最需要的是缘分,和一点听天由命的坦然。
在我来到印度之后,不不不,是来到印度之前,对这个国家最向往的城市就是菩提迦耶。但是,我却在印度生活了两年多之后才成行。我保证我计划过,而且几乎订过票。可是,你能相信么,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我居然没有实现。在每一个即将启程的时刻,总会有点儿什么意想不到的不可抗力出现。那些阻挡未必很有力,未必很强大,但就是足以让菩提迦耶和我之间始终保持梦想与现实的距离。
不过,我始终相信,我们和每一个地方,每一个人,都是有缘分的。
所以,终于有这样一个凌晨3点,我觉得天还没黑多久,我差不多刚刚睡着,火车开到了一个叫做迦耶地地方。再坐1小时的汽车,就能到菩提迦耶了。
如果我是在两年前走进这样一个车站,一定会长大嘴巴,被吓坏了。车站的月台上,台阶上,坐满了人,或者说睡满了人。他们好像就住在那儿,裹着脏兮兮的大毯子,躺在地上。流浪狗贴在他们身边,缩成一团睡着。这样的相依相伴那么和谐,仿佛是他们的宠物。
但是在那一刻,我丝毫没有觉得这样的场景有任何不妥或者感到不安。我自然而然地绕开那些人和流浪狗,并不多看一眼。
印度就是有这样的本事,他把所有的不可思议变成司空见惯习以为常。每一个面对他的人,要在最强烈的刺激之后,在一次次的崩溃之后,选择习惯或者落荒而逃。
其实想想,我的印度三年半,就是一段用力过猛的时光。而我总是用力过猛。他们对我说,平平淡淡才是真。也许吧。但是一开始就平淡,和轻舟已过万重山之后的平淡,是不一样的。
我想我是被周围寺院里传出的诵经声叫醒的。不过,这个世界上有些声音会让你觉得整个世界都安静下来了,而有的声音让你觉得脑袋要爆炸。这两种声音在菩提迦耶融合,说不上完美,但却因为相互衬托而更加显著。
菩提迦耶是所有佛教徒心中的圣地,因为佛祖释迦牟尼在这里的一棵菩提树下久坐而得道。之后,崇尚佛教的古印度国王阿育王在这里建造了摩诃提耶寺,日日朝拜。他的妻子怨恨阿育王不理后宫一心念佛,一气之下,把菩提树砍了。好在有一分枝被早早运去了锡兰,也就是现在的斯里兰卡,于是,阿育王派人去锡兰再取回菩提树的枝桠,栽种。在之后的千年里,这颗菩提树在古印度的血雨腥风王朝更迭中经历了数次生生灭灭,但是佛教未消亡,而且越传越远。这座名叫菩提迦耶的城市枝繁叶茂。在摩诃提耶寺周围,围绕着一座一座各个国家前来修建的寺庙。那些佛教国家,仿佛必须在佛祖得道地周围占据一席之地,才算虔诚。
那好像是我第一次见到菩提树。我像周围所有人那样盘腿坐下,闭上眼睛。在我的记忆中,那里是这个星球上最安静的地方。
我知道,我还会回去,以另一种心情和感悟。我说到做到了。当一次次在树下盘坐,当赤裸裸地和自己的灵魂坦诚相对,我看到了自己的变化。
不过,如果你因为我所说的如此种种就认为菩提伽耶是座至少安静整齐的城市,那么你就错了。它首先是一座印度的城市。安静、干净这样的词语注定和它没有缘分。实际情况是,我们三人一早拦下一辆突突车,跳上去,然后随着它在人群车流还有动物之间穿梭,把每一米都开成生死时速。尘土扑面而来。
菩提本无树,也可以尘埃尽染。
这里是印度。这是一切的本质。也是全部的解释。
饭菜里怎么会有苍蝇?这里是印度。
看呐,路上有人随地尿尿!这里是印度。
为什么约好了3点见面的那人这都6点了还没来?这里是印度。
光明会说中文,他是印度人。这个事情的罕见程度不亚于米特会说印地语,作为中国人。印地语是米特大学时候的专业,在那所尽人皆知的著名大学。中文是光明的专业。至于是不是正经大学,我实在没有弄明白。印度的尼赫鲁大学、德里大学这些名牌儿学校都有中文专业,学生不多,没有中文老师——因为中国老师办不下来印度签证。但是,学中文的学生毕业后就业情况倒是不错,因为稀缺。和中国人做生意的印度人越来越多,以至于学生直截了当向老师提意见:“谁要学那些诗词歌赋,能直接教我们商务汉语么?”而我听说后都不好意思反驳他们。有人阳春白雪了,可还有人挣扎在生存线上呢。谁比谁高明多少?
光明有一张狡猾的脸,他没有像很多印度人那样穿着颜色鲜艳的衣服,梳着油呼呼的头发。他的小店就在摩诃提耶寺边上,卖菩提子檀香木这些东西。店里往来的顾客也多是中国人。10平米不到的小店里,密密麻麻摆满了各种工艺品,不可思议地挤满了中国人。光明也就这样在中国人里口口相传。
就在我们和所有的中国人一样,在檀香、紫檀、各种菩提子之间挑挑拣拣的时候,有两位印度客人走进满满当当的店里。光明丢下客人,跑去和他们说了几句,然后印度客人转身离开了。
“光明说,我们这儿的东西很贵,你们确定要来逛么?” 米特小声告诉我们。
傍晚时分,我们走到了中国寺。寺庙很冷清,没什么人。我们绕到大殿后面,走过一条狭小的走道,昏暗中能看见地上有死老鼠。有一间屋子亮着灯,我们推开门,一个年轻的姑娘坐在门口,再往里的一张桌子后面坐着一位僧人。自报家门之后,僧人把我们领进一间很大的佛堂。
这位僧人是中华寺的主持,思远师傅。
“我就是个小和尚,哈哈。”思远师傅的形象,挺像我们印象中的小和尚。圆脸,圆脑袋,圆眼睛。他说着浓重的南方口音。
我们在窗前的长桌两边面对面坐下。佛堂里除了一尊佛像,墙边的一个书架,再无其他。空旷的能听到回声。
窗外有夕阳,蚊子在我们腿边飞来飞去。
“这家寺院有几位中国僧人?”我问思远师傅。在屋里见到的那位小姑娘端着茶壶茶杯进来,一一给我们倒上茶。
“就我一人。这个姑娘,是志愿者,来这里半年了。帮忙处理寺庙里的各种事务。”姑娘腼腆地笑了笑。她看上去就20出头,穿着朴素,梳着马尾辫。其实,让我现在回想都难以在脑中描绘出她的模样。作为记者,我脑子里有一万个为什么,但是在清修之地,我还是决定别追问前尘旧事。
所以,这是一座只有一个人的寺院?
“我每天早上会教一些当地的印度人说中文,呵呵。”思远师傅一直笑眯眯的。他很健谈,你也不会想把他和仙风道骨这样的词语联系起来。“现在学习汉语是热门呀,开始是有人来找我,问我能不能教,我说好。后来又多来了几名学生。教他们很有意思,他们很着急,想赶紧学会立刻能用的词语。我就教给他们,他们用印地语注音,就像我们学英语的时候用中文标出读音一样。我也没管。但是越学越多,印地语标不出来,他们就自己来问我怎么办。我说,汉语有拼音,要不然,从拼音学起?哈哈。”
“你看在那边的书架上,都是经书,是这儿的经书的十分之一吧。我想把它们都拿出来,和这里的僧人交流分享。这间房间,我就打算作为交流的地点。其实,汉传佛教的影响力很弱,比如你们印象中,想起佛教,是不是更多的是披着红色衣服的僧人——藏传佛教?我们的灰色僧衣,很多人都不认识。”
我们在那儿谈了两个小时。两个小时,没有一刻沉默。完全被声音塞得满满的。直到窗外一点光亮都没有了。我们告辞,思远师傅把我们送出寺院。
后来我还去过菩提迦耶,还去过中华寺,但那是我最后一次见到思远师傅。在夜色中,他双手合十,对我们说的最后一句是:有缘再见。
有的时候,你能听见缘起缘灭的声音,那是一种甘之如饴。
晚上,我们又去了光明的店里。不在于买的是什么,而在于要带点“来自菩提伽耶”的东西回去。
“这是我们的护照,让我们晚上就住在菩提树下吧,我们明天早上再出去。”一名中国男子捧着一骡护照交给光明。他个子很高,气宇轩昂。身后的几名中年女子们倒比他更像虔诚的信众。
光明收走了所有的护照,然后出门打电话。那个中国团的印度导游小声和光明说了几句什么。又过了一会儿,光明打完电话回来,把护照还给了所有人:“真的,现在管得太严了,6点关门之后,我也没办法让你们在里面住一夜。真的不行,不好意思啊。”
信众继续请求光明帮帮忙,围在柜台前。光明说,不行,没办法。直到我们离开,他们还在纠缠。据光明自己说,他在这里很有人脉,还有自己的旅店,能办到很多别人办不到的事情。
“刚刚那位带团的印度导游悄悄对光明说,别让他们去菩提树下住,否则明天一大早我还要来接他们,别帮他们这个忙。”在我们溜达回旅店的路上,米特告诉我们。
漆黑的街道上,我的手机突然响起,吓了我一跳。
“该死,怎么又没有来电显示!喂?”
“你好么?”电话里是男声。
“请问你是哪位?不好意思,我这儿听不太清。”我最讨厌打电话来不自报家门。我跟你很熟么?我凭什么要认识你,还要认识你的声音?
“你知道我是谁么?”
对于这样的游戏我一点儿也不感兴趣。
“不好意思,我没听出来。你能多说几句我听听么?”现在想起来,我都觉得我这么说有点不可思议。可当时我真的这么说了。
“听不出来,就算了。”
我沉默了。
他也沉默了。
不知道这样过了多久,我把电话挂了。
“是谁呀?这么晚。”李奥问我。
我没说话,呆呆地看着他。对于李奥来说,我已经回答了。
“啊?!他还找你干嘛?”
“不知道。我也不想知道。”
“也许他是,想解释了呢?”
“没必要了。”
“哎呀,算了算了。随他去吧。”
在那个叫做菩提伽耶的圣地,晚上的街道安静得只有三三两两的人,三三两两的流浪狗。白天飞扬的尘土,此刻凝结在清冷的空气里,好像睡着了。嘘。
更多菩提伽耶游记攻略
/weather/10030/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商品编号:
京 东 价:
[定价:¥]
白条分期:
在线客服:
服务支持:
青少年气象科普知识漫谈:吓人的风暴雷电
加载中,请稍候...
商品介绍加载中...
扫一扫,精彩好书免费看
京东商城向您保证所售商品均为正品行货,京东自营商品开具机打发票或电子发票。
凭质保证书及京东商城发票,可享受全国联保服务(奢侈品、钟表除外;奢侈品、钟表由京东联系保修,享受法定三包售后服务),与您亲临商场选购的商品享受相同的质量保证。京东商城还为您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商品价格和,请您放心购买!
注:因厂家会在没有任何提前通知的情况下更改产品包装、产地或者一些附件,本司不能确保客户收到的货物与商城图片、产地、附件说明完全一致。只能确保为原厂正货!并且保证与当时市场上同样主流新品一致。若本商城没有及时更新,请大家谅解!
权利声明:京东上的所有商品信息、客户评价、商品咨询、网友讨论等内容,是京东重要的经营资源,未经许可,禁止非法转载使用。
注:本站商品信息均来自于合作方,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拥有者(合作方)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浏览了该商品的用户还浏览了
加载中,请稍候...
七日畅销榜
新书热卖榜
iframe(src='///ns.html?id=GTM-T947SH', height='0', width='0', style='display: visibility:') 您现在的位置:
气候:人类历史中不可忽视的角色
  新疆兴农网
  13:42:03 浏览次数:
更改文字大小:
  图为尼罗河干流航拍。气候导致了尼罗河季节性泛滥。
  天气,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之一。几千年前,先民就开始企盼及时的雨雪和适当的晴天,直到如今仍未曾改变。以影响农业为最典型、最直接的例子,在漫长的历史变迁过程中,气候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无论推动发展与进步,还是导致停滞和动荡,它始终在每一个人的身边。
  东方有大禹治水,西方有诺亚方舟,大洪水可能是许多文明的神话里都存在的共同记忆。亚里士多德认为,大洪水并非单纯的神话,而是周期性的大气现象,就像四季一样,极寒天气和大范围长时间持续降水也会周期性地发生。即使我们抛开过于久远的神话时代,仅观察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也能够发现气候对人类社会多方面的影响。
  气候变迁:影响古文明兴亡的重要因子
  虽然这里诞生了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古巴比伦,但如今,大概没有人会认为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是一个适宜人类生存发展的地区:这里气候干燥、土壤裸露,布满了沙丘,而且如同其他荒漠地区一样,降水稀少且温差较大。然而如果让时光回转到古巴比伦文明初建之时,两河流域的气候却并非如此。
  地质学以及环境变迁研究者认为,两河流域曾存在着湿润而非干旱的气候。在冰河后期最暖的时段,地中海附近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但由于西南季风的扩张和季风雨的滋润,在北纬34°到35°的伊拉克北部却存在着湿润的气候。地质学家通过放射性碳年代测定、氨基酸差位异构分析以及花粉分析等一系列手段,确认了两河流域湿润气候的存在。因此,美索不达米亚在历史上曾是“天堂”,彼时这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非常好。在那个气候湿润的关键时期,古巴比伦成为了一个辉煌灿烂的文明。如果没有两河流域充沛的流量,古人如何获得足够的水源去灌溉农田?如果没有季风带来的降雨,在干旱荒芜的土地上是很难诞生灿烂文明的。
  而古埃及的情况,人们可能更为熟悉。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称古埃及为“尼罗河的赠礼”,尼罗河定期泛滥为古埃及人民提供了可耕作的肥沃农田。然而尼罗河为什么会定期泛滥呢?气候因子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作用。
  尼罗河的重要支流青尼罗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上的塔纳湖,上游处于热带山地多雨区,水源丰富。该河降水有强烈鲜明的季节性,河水流量的年内变化很大。春季水量有限,6月开始涨水至9月初达到高峰。11月至12月水位下降,以后进入枯水期。由于青尼罗河的这个特性,使得尼罗河下游每年都会定期泛滥,进而催生了埃及文明。
  两河流域古文明和古埃及都是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衰落乃至灭亡的。很多研究表明,在这一时期,气候在大范围内变得干旱。处于两河流域入海口阿曼湾的沉积表明在这一时期有一个持续约300年的干旱时期,对金字塔附近棺木的树木年轮研究也支持了这一结论。古代文明无力抵御长期干旱的危害,因此,这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它们的衰亡。
  而处于印度洋与太平洋之间的古印度,有着得天独厚的湿润气候。过去,人们通常认为西方入侵毁灭了古印度文明,但事实上在雅利安人入侵之前,古印度文明早已开始衰落。气象学家在在印度发现了距今年前强烈的干旱证据。因此气候突变成为古印度文明衰亡原因的一个可能原因。
  气候事件:改变历史进程的自然“推手”
  2007年,美国科学院院刊刊发了香港大学章典等研究人员关于气候变迁与战争相互关系的一份的研究报告。这项研究用数据论证了这样一个推论:战争发生频率和人口的变动,在百年尺度上与平均气温的变化周期相关。
  这项研究认为,气候变冷将导致食物短缺,人类的生存环境压力增大。为了应对压力,最常见的形式是迁徙,或者说是流亡。由于成熟的农业社会在人口聚居地区会建立起政治疆界,这对于大规模的迁居起着限制作用,因而由气候变迁导致的食物短缺甚至饥荒引起大规模迁居发生时,其结果往往是发生战争。
  在我国,气候变化导致的战争,最典型的莫过于农业社会与游牧社会的冲突。众所周知,在我国绵延不断的文明史中,位于北方的游牧部落始终与中原农耕社会构成一对矛盾。汉代的匈奴,唐代的突厥,宋代的契丹、女真乃至蒙古,明代的满洲……游牧民族始终威胁着农耕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在湿润温暖的气候下,无论是游牧地区,还是农耕地区,都处于相对宽裕的环境下。而一旦气候变冷,趋于干旱。由于游牧民族所处地区往往是高海拔、高纬度的寒冷地区,环境恶劣,资源匮乏。这些边缘地区总是首当其冲地承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他们的游牧范围向低纬度、低海拔的温暖地区转移。从而对农耕社会形成侵扰。
  根据竺可桢所划分的我国历史上的四个温暖时期和四个寒冷时期,我们可以找到其中的对应关系。除第一个寒冷期外,从公元初年到公元600年第二个寒冷期,即东汉和魏晋南北朝时代,相对动荡;第三个寒冷期从公元1000年到1200年,对应两宋时代,当时,两宋先后与辽、西夏、金、元等多个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公元1300年至1900年的第四个寒冷期,来自北方的清朝直接消灭了明朝并取而代之。与之相对,在气候温暖的时期,和平和繁荣更为常见: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均发生在温暖时期。
  而那些时间尺度上更小的气候事件,则更加数不胜数,它们中很多都曾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历史进程。台风阻止了蒙古对日本的入侵,大西洋风暴摧毁了西班牙“无敌舰队”,拿破仑、希特勒的战争因俄罗斯的寒冷气候而失败。不过,这并不是人们所应注意的重点。我们应当认识到,气候在人类历史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今后仍将继续下去。因而,全球气候变暖将带来怎样的影响,又如何应对,是目前全人类所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
文章来源:
中国气象报社&
 责编:李战超
信息资讯推荐
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 承办:新疆气象局
电子信箱:   技术支持:
电话: 传真:
版权所有:新疆兴农网信息中心 新ICP备号-2
地址:乌鲁木齐市建国路46号
关注新疆兴农网
微信公众平台
请关注兴农气象
兴农网客户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印度文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