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毒负作用要远远小于中西药业?

中药有什么副作用?
(10人回答)
悬赏5000个健康币
时间: 21:57:24
健康咨询描述:
中药有什么副作用?中药有什么副作用?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中药有什么副作用?(感谢医生为我——该。)
十大相似问答推荐
医生答案显示区
擅长: 擅长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闭塞症、脑梗后遗症、
帮助网友:180称赞:16
中药木通,厚朴,粉陀已,细辛中含有的马兜铃酸能导致肾小管及间质,近端肾小管酸中毒及低渗尿.此类患者临床初期出现少尿性急性肾衰,随着时间的推移,转变成慢性小管间质性肾炎.而这些患者的治疗极为困难,往往逐步走向终末期衰竭.
专家强调,目前许多江湖医生打着“偏方”,“验方”的旗号,滥用中草药治疗各种肾脏疾病,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导致尿毒症,对此必须提高警惕.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云海教授研究发现,有近50种中药对肾脏有毒性,可引起急,慢性肾脏功能损害和肾脏衰竭.
这些可导致肾脏损害的中药有三类.
第一类为植物类中药:雷公藤,草乌,木通,使君子,益母草,苍耳子,苦楝皮,天花粉,牵牛子,金樱根,土贝母,马儿铃,土荆芥,巴豆,芦荟,铁脚威灵仙,大枫子,山慈菇,曼陀罗花,钻地风,夹竹桃,大青叶,泽泻,防已,甘遂,千里光,丁香,铭藤,补骨脂,白头翁,矮地茶,苦参,土牛膝,望江南子,棉花子,腊梅根等.
第二类为动物类中药:鱼胆,海马,蜈蚣,蛇毒等.
第三类为矿物类中药:含砷类(砒石,砒霜,雄黄,红矾),含汞类(朱砂,升汞,轻粉),含铅类(铅丹)和其他矿物类(明矾)等.
中药大部分是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比较复杂,如生物碱,皂素,鞣酸质,挥发油等.既然是药,其多数则会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一般地讲,中药的副作用比人工合成的西药要小些,但也有些药物毒性较大,如红砒石,白砒石,水银,斑蝥,青娘虫,红娘虫,生藤黄等.毒性稍轻些的有:白附子,生附子,生川乌,生草乌,生半夏,马钱子,巴豆,生天南星,生甘遂,闹羊花,天仙子,蟾酥,土木鳖,吕宋果,云轴子,枫茄子,枫茄花,生硫磺,巴豆霜,白降丹,罂粟壳等.当使用这些药物时,必须慎重,如枫前花浸酒,口服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剂量过大,常会引起中毒死亡.因此,有毒性的中草药必须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那么,平时在中药方剂中常用半夏,天南星,附子,川乌,草乌等,为什么不发生中毒呢?一方面是由于对这些药物进行了炮制,如生半夏口服会引起呕吐.唇舌发麻.声音嘶哑等副作用,而生半夏用姜汁,明矾,盐等炮制后,其毒性大为降低.另一方面,还要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如水银用做主药治疗皮肤癌,宫颈癌时,只能限于外用,严禁内服,不然会发生汞中毒.
有些中草药虽然毒性轻微,若使用剂量过大,则会产生严重毒副作用.如木通有通乳作用,若用其大剂量(50克)与猪蹄同煮,服后会发生肾功能损害.又如白果,因其含有微量氢氰酸,在过量情况下,就会出现发热,呕吐,腹泻,惊厥,抽搐,肢体强直,皮肤青紫,瞳孔散大,脉弱而乱,甚至昏迷不醒等中毒现象.
当需要用一些有毒性的中草药时,首先应慎重,要严密观察,并注意剂量是否恰当,前者时间应稍长些.其次可与一些药物配伍,以减少毒性.如用于肝硬化腹水的十枣丸,就是配伍大枣来缓和甘遂,大戟,芫花这些有强烈泻下作用的中草药,起到减少毒性的作用.对一些有毒性的中草药,常配伍甘草来缓和毒性.现已证明,甘草中所含甘草甜素在药理上确有解毒作用,证实了《本草纲目》上记载甘草“解百药毒”的正确结论.
帮助网友:329称赞:52
病情分析:中药有什么副作用这个要看你用什么药,才能说的清,有的药是有毒性的,有的药长期服用是对肝肾功能有损害的.指导意见:副作用要从两方面讲,一是药本身就有的毒负作用,一个是用了和你病相反的药引起的副作用.
帮助网友:245称赞:25
病情分析:有文献报道:连续服中药3个月,病人会出现纳差,腹胀,上腹不适,隐痛等症状.对长期服中药的病人进行胃镜观察,发现病人的胃黏膜变薄,病理呈慢性炎症性改变.因为中药的成分复杂,特别是多种中药混在一起,很难说清其有效成分和不良反应成分,所以引起胃黏膜改变的机制尚不清楚.分析认为:可能是中药中某些成分中和了胃腔中的黏液,破坏了黏膜屏障,亦可能是某些中药对胃黏膜有直接的破坏作用.因为每个方剂的品种,剂量都有很大的区别,所以要判定究竟是什么原因有很大的困难.其实传统医学对中药能伤胃早有记载:“苦寒药能泄火,但久之亦伤脾胃”.所以,对待中医中药的正确态度是:应在正规中医师指导下用药,且疗程不宜过长.特别是某些中药,如细辛,防风,黄芩,黄柏,冰片,蟾蜍,白花蛇舌草等,用量不宜过大.在久服中药出现腹胀,腹痛,纳差等情况时,最好能停服一段时间,有条件的病人应到专科医院进行检查. 指导意见:有文献报道:连续服中药3个月,病人会出现纳差,腹胀,上腹不适,隐痛等症状.对长期服中药的病人进行胃镜观察,发现病人的胃黏膜变薄,病理呈慢性炎症性改变.因为中药的成分复杂,特别是多种中药混在一起,很难说清其有效成分和不良反应成分,所以引起胃黏膜改变的机制尚不清楚.分析认为:可能是中药中某些成分中和了胃腔中的黏液,破坏了黏膜屏障,亦可能是某些中药对胃黏膜有直接的破坏作用.因为每个方剂的品种,剂量都有很大的区别,所以要判定究竟是什么原因有很大的困难.其实传统医学对中药能伤胃早有记载:“苦寒药能泄火,但久之亦伤脾胃”.所以,对待中医中药的正确态度是:应在正规中医师指导下用药,且疗程不宜过长.特别是某些中药,如细辛,防风,黄芩,黄柏,冰片,蟾蜍,白花蛇舌草等,用量不宜过大.在久服中药出现腹胀,腹痛,纳差等情况时,最好能停服一段时间,有条件的病人应到专科医院进行检查.
帮助网友:3704称赞:440
病情分析:中药有什么副作用?中药会不会伤身体?指导意见:中药相对于西药而言,副作用小点,但中药治病都是治根的.有这样一句话:西药可以让人明明白白的死,而中药可以让人犀利糊涂的活.什么意思?也就是说,中药都是草,至于这草为什么能治这病,都不知道,但就是知道他能治.所以说是犀利糊涂的活.中药的副作用主要是伤胃,因为他苦.生活护理:副作用不大.
帮助网友:1559称赞:192
病情分析:你好!首先我不懂你为何要服用中药,又要服用何种中药,在这里我只能跟你说说中药和西药其实都有副作用,只是多少问题而已.指导意见:中药和西药都有毒性,但是何为毒性,也就是指药物对脏腑治疗的同时给脏腑带来的不适应的反映,或者说是对人体产生的不必要的损害.而中药为什么一开方子就有很多味呢,正是应用了阴阳相生相克的道理,一种要是治疗的特效药,但是它有毒性,那就用另一种药祛除它的毒性,所以说中药的配伍是很有学问一门科学.
帮助网友:1127称赞:133
病情分析:看情况而言,中医古话就有说:是药三分毒.而且,由于没有明确的药物作用理论,具体某种中药的副作用有多大,是什么样的副作用很多是没法确切知道的.指导意见:中药大部分是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比较复杂,如生物碱,皂素,鞣酸质,挥发油等.既然是药,其多数则会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一般地讲,中药的副作用比人工合成的西药要小些,但也有些药物毒性较大,如红砒石,白砒石,水银,斑蝥,青娘虫,红娘虫,生藤黄等.毒性稍轻些的有:白附子,生附子,生川乌,生草乌,生半夏,马钱子,巴豆,生天南星,生甘遂,闹羊花,天仙子,蟾酥,土木鳖,吕宋果,云轴子,枫茄子,枫茄花,生硫磺,巴豆霜,白降丹,罂粟壳等.当使用这些药物时,必须慎重,如枫前花浸酒,口服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剂量过大,常会引起中毒死亡.因此,有毒性的中草药必须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帮助网友:216称赞:29
病情分析:凡药三分毒,认为中药是纯天然,无任何毒副作用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我们的祖先对于中药的毒性就给予了高度重视,当代对于这个问题更加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因为对药物毒性的认识是在逐步加深的.因此认为中药是纯天然的,没有任何毒副作用的说法显然和事实是有出入的,另一方面当出现了不良反应后就全面否定了中药的安全有效这一特点也是不对的,我们不能太片面. 指导意见:据国家统计,目前有大约12800多种中药,真正发生不良反应的也就只有120多种,不到千分之一,严重不良反应不超过50钟.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大多数中药是安全有效的.相对于西药的副作用来说,中药的毒副作用还是少的多.至于你说的有什么副作用,那就应该相对是什么中药而言.
擅长: 内科、全科
帮助网友:2681称赞:310
病情分析:中药当然也会有副作用,具体要看每种药物的不同副作用也不同.指导意见:是药三分毒,中药业不例外,当然要具体的药物具体分析的.
帮助网友:36称赞:12
病情分析:首先你最好说明是那种中药,才好说它可能有哪些副作用.因为现在中药的范围很大,包括中药饮片,成药,注射液等.指导意见:一般来说,只要通过中医师辨证选用合适中药,严格按说明剂量计疗程使用,不管是中药饮片,成药还是注射液都是很安全的.如果不对症或疗程过长,有可能出现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药物依赖等等一系列不良反应.
帮助网友:305称赞:50
病情分析: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不同的中药药性不同,而且中药的成分复杂,特别是多种中药混在一起,很难说清其有效成分和不良反应成分.但是也不用过份担心,只要用量适当,对症下药基本上是问题的.指导意见:其实中药有很多中药都是性温的,因为也不知道你身体的综合情况,你如果害怕有副作用的话,就尽量选择一些性温的中药去治疗调理.由于各种药性对不同体质的人所起的作用不一样,有些人长期服用中药会引起胃部的问题,比如胃黏膜的损伤.具体情况还是要看因为而异,你尽量咨询好你的中医师,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
百度智能推荐
机体过量或大量接触化学毒物,引发组织结构和功能损害、代谢障碍而发生疾病或死亡者,称为中毒。中毒的严重程度与剂量有关,多呈剂量-效应关系;中毒按其发生发展过程,可分为急性中毒、亚急性和慢性中毒。一次接触...
挂号科室急诊科
常见症状痛苦、哭闹、不语、退缩
检查项目脑电图、神经影像、
并发疾病、、
常用药物、、
参考价格:16
参考价格:8.5
参考价格:4.5
网友最关注
治病成功案例/我的经验分享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1.治疗低钾血症:各种原因引起的低钾血症,如进食...
参考价格:¥8.5
如何收藏问题?
方法一:同时按住Ctrl键和D键收藏问题。
方法二:点击浏览器上的收藏按钮收藏问题。当前位置:
中药治疗甲亢的效果好不好呢?
  虽然甲亢和食道癌相比,甲亢给患者健康带来的危害性要远远小于食道癌。但是,长期患有甲亢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诱发甲亢危象,以及其他一系列并发症等。甲亢的治疗目前主要有三种方式即药物疗法,碘131疗法,手术疗法。中药治疗甲亢的效果好不好呢?
  在药物治疗中有中药治疗和西药治疗两种方式。大家知道中药治病向来是治标不治根;而中药治疗是治根不治标。此外,在众多疾病的临床实践治疗中发现,西药治病总会有副作用的,只是有些西药副作用小,有些西药副作用大而已。
  中药和西药相比,中药在治疗中产生的毒副作用更小。所以,不少患者会采用中药治疗甲亢。
  中药治疗甲亢的效果好不好呢?中医认为甲亢属于&瘿瘤&范畴,在临床中该病的主要症状特点是:失眠,抑郁,多汗,怕热,心跳加快,消瘦,体弱乏力等症状。而中医认为甲亢的病因主要是两点:痰凝血瘀和肝郁化火。
  在临床中,中医会根据这两点病因以及患者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症状对症用药,由于中药治疗一般都见效慢,所以采用中药治疗的效果比较缓慢,但是治疗之后一般不容易复发。
  所以,如果您有充足的时间,足够的耐心,那么,不妨采用中医治疗甲亢,虽然见效慢,但是治疗之后不复发。
  中药治疗甲亢的效果好不好呢?我们已经知道了吧。在临床治疗中,采用中药治疗其他的甲状腺疾病,在治疗之后也不容易复发。
热门排行榜|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脚扭了自采草药内服几个月后出现肝腹水
中草药也和西药一样有毒副作用
  钦丹萍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主任委员
  2000年-2011年,全国有166例因滥服中草药导致肝小静脉闭塞症,其中一半发生在浙江,有85例。
&&记者 葛丹娣
通讯员 于伟&&&&本报讯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九次学术交流会前两天在宁波召开,分会主任委员、浙江省中医院钦丹萍教授在会上特别讲到了药物性肝损。他说,药物性肝损发病率已达10%,在老年人中发病率更是高达40%,并且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临床数据还显示,暴发性肝衰竭病人中有10%-20%因药物性肝损引起,它已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在诸多病人中,有一部分病人钦教授觉得很可惜,他们大都因跌打损伤、关节肿痛,相信民间偏方,私自采了草药吃,结果诱发药物性肝损。浙江山多,这方面的病人也特别多。前些天,他就遇到了一位用土三七治疗脚扭伤,结果患上肝小静脉闭塞症,出现肝肿、肝腹水的患者。&&&&吃了几个月土三七&&肚子越来越大,脸越来越黄&&章大爷,70多岁,金华东阳人,干农活时扭伤了左脚踝,他到山上挖了些土三七来吃,效果还真不错,当天就不痛了,第二天就消肿了。章大爷说,这是他们村里流传了很久的土方法,听说不少人用过,很灵光。但让章大爷不解的是,一旦不吃,没几天脚痛就会复发。为此,他时不时地跑到山上挖土三七。&&渐渐地,章大爷的肚子越来越大,下肢开始浮肿,家人以为他是长胖了。直到脸色日益萎黄、食欲逐渐下降、小便一天天减少,才意识到病了,连忙带他往医院赶。经检查,他患上了肝小静脉闭塞症,出现了肝肿大、黄疸和腹水等。&&土三七,又名“菊三七”,是一种草药,很多草药书籍中都有记载,有破血散瘀、止血、消肿的功效,主治跌打损伤、创伤出血等。不过副作用也很大,如出现肝小静脉闭塞症。&&肝小静脉闭塞症,顾名思义就是,肝脏里一些小静脉被堵塞,血流受阻,周围肝细胞逐渐坏死。久而久之,肝硬化也随之而来,最后患者可死于肝功能衰竭。早期常见的症状有腹胀、腹痛、肝肿大、黄疸和腹水等。土三七导致肝小静脉闭塞症的机制还不是很清楚。&&肝小静脉闭塞症属于不可逆的肝损害,临床上没有特效药。&&&&45%药物性肝损因中草药引起&&何首乌、柴胡、雷公藤等较常见&&钦丹萍教授检索了2000年-2011年的医学数据库,全国已有166例因滥服中草药导致肝小静脉闭塞症的报道,其中一半发生在浙江,有85例,其中又以金华武义和台州仙居最多,分别有42例和30例。&&“生活中,很多人对中草药存在很大的误区,觉得中草药就是安全的,没有毒副作用的。是药三分毒,中草药也是有毒副作用的。有数据显示,药物性肝损中,45%是由中草药引起,55%是由西药(抗生素、激素等)引起的,两者相差并不大。”&&除了土三七外,何首乌、番泻叶、柴胡、雷公藤等吃多了,也较容易引发药物性肝损。一些人到山上采来何首乌是为了黑发,番泻叶有润肠通便的功效,柴胡可用来治疗感冒,雷公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疼痛有不错的疗效。&&“这与人们不规范使用有很大的关系,如剂量过大、疗程过长、滥用误用等。”钦丹萍教授说,还是那句话,有病要上医院,不要轻易使用民间土方。即使身边有人用了这个方法有效果,也不代表人人适宜。
[] [] [] []中药西药 谁的毒副作用小?
药物学方面在评价某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时,对胃、肝、肾等内脏的安全性总是特别重视。
  很多人都以为“无毒”。而据媒体报道,四川省叙永县一个青年农民因关节痛,服了游医给予的4粒马钱子(共6克重),几个小时后死亡。马钱子是毒性很大的一种中药,这个青年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服用,造成了一起人间悲剧。
  再以六神丸来说,它是人们很熟悉的一种中成药,而大多数人不一定知道该药含有蟾酥素及雄黄等有毒的成分,孩子身上长了几粒痱子或是有眼屎,有的家长就动辄让孩子服用此药,婴幼儿因超量服用六神丸而中毒的事例并不罕闻,也不乏中毒致死的个例。前些时候,媒体报道有人服用了“极普通”的板蓝根而引起过敏的事例,这对于认为“中药没有副作用”的人来说,可谓是敲起了警钟。
  “中药没有副作用”的说法早已“深入人心”,成为难以改变的习惯思维。像急性肾盂肾炎,是孕妇在妊娠后期的常见病,一旦得病,体温很高,当务之急是必须尽快控制感染,可是患者对于看西医还是看犹豫不决:西药“作用快,会影响胎儿”;中药“作用慢,但很安全”。由于举棋不定而延误了治疗,结果造成了早产的事例时有所闻。
  除了上面提到的马钱子、六神丸以外,有毒副作用的中草药还相当多,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各种中草药作了详尽的介绍,他“遍尝百草”,根据经验把几种药物按毒性大小而笼统地分别注明为“大毒”、“小毒”、“有毒”,这类药物不下数十种,中医师在使用这些药物时都十分谨慎。现代药学家掌握了生物化学等先进检测方法,发现有毒副作用的中草药比《本草纲目》中所列出的要多得多。
  药物学方面在评价某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时,对胃、肝、肾等内脏的安全性总是特别重视。病人对胃的副作用容易自我察觉,而对肝、肾的毒副作用则根本不了解,必须由科研机构通过实验才能做出结论。例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昆明山海棠片、雷公藤片对肾脏都是有毒性的,而患者在服药过程中,却往往无不良的感觉。患者在服中药汤剂时,排出的尿液常有“药味”,原因是中药并不像西药那样经过提纯,汤药中既有治病的成分,还同时含有许多与治病无关的物质,这些物质一般都通过肝细胞转化(过去叫解毒),后由泌尿系统排出体外,这就增加了肝脏、肾脏的负担。
  临床上使用的几种很平常的中成药,虽“没有毒性”,如超量服用,也会发生不良后果。例如咳嗽糖浆,有的其中含有麻黄、桔梗成分,麻黄含麻黄素,剂量过大会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桔梗在剂量过大时会导致呕吐。
  急毒性肝炎患者所服的中成药大多属于清热解毒药,这类药物性味苦寒,对胃粘膜有轻、中度的刺激作用,长期或过量服用会引起恶心,使胃口更差,加重病情。
  “中药没有副作用”的说法从何而来,无从探究。据笔者之见,这一美丽动听而又误人不浅的说法的形成,是由于长期以来,对中药毒副作用缺乏全面的、科学的研究,即使在许多中成药的说明书上,有关毒副作用的内容,往往是一片空白;且民间以讹传讹,形成了一大误区。
  作为对比,顺便说说西药。
  很多人都知道西药有毒副作用,西药的毒副作用确实不容忽视。若干年前,对一些常用的西药的副作用,在药物说明书上也讲得很少,现在已大大改进。以抗菌药氟哌酸为例,此药的抗菌作用很强,早年在投入临床使用以前,由于在前期的动物实验阶段发现可引起幼犬和胎鼠的软骨损害,故在投产后,在说明书上按例写明“孕妇及儿童不宜使用”。以后,另据动物实验发现,实验动物的胚胎并无异常,分析其原因是早年以氟哌酸做动物实验时采用了“超剂量”之故。从临床实践来看,据国内的临床资料,好几家医院接受氟哌酸治疗的菌痢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并没有出现,以后经长期随访(少数病例随访达4年半),身高正常,所有病例都拍摄了膝、髋及腕关节X线片,均无异常,也没有骨损害的根据。可是,现在使用的氟哌酸、环丙氟哌酸、氟嗪酸等这类药物的说明书上还是注明了“孕妇和儿童不宜”。由此可知,西药说自己的短处决不含糊。特别是近年来,中外药厂推出的各种新产品,更是尽量“把丑话说在前头”,对药物可能发生的副作用介绍得非常详尽。以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胶态铋“得诺”为例,虽然国外文献上仅报道过2例由于超量服用胶态铋化合物引起了“可逆性肾功能衰竭”,但在药物说明书上还是按照国际惯例写上了“严重肾功能损害者禁用”,以致有的病人看了得诺、吗丁啉、络活喜、洛汀新等治疗、高血压的常用药物的说明书后吓得不敢服用。又如康泰克,由于它含的PPA在少数患者中出现过问题,干脆就停产了。这样做,既让病人有了知情权,又最大程度地保护了病人。相形之下,说“中药没有副作用”实在太落后了。现在,某些传播媒介在宣传某一种跟中药有关的保健品时,常特意强调“是天然制剂”(天然植物也有不少对人有毒)、“是纯中药制剂”,这种口吻实际上为“中药没有副作用”起子推波助澜的错误引导作用。科学在不断进步,到了21世纪的今天,必须对“中药没有副作用”的说法给予纠正。
  那么,中药和西药究竟谁的毒副作用大呢?―这可不能一概而论,“是药三分毒”,这句颇有哲理的话对每一个人都有启示作用。无论是西药或中药,都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得了小毛小病,最好不用药;如用药,必须有严格的指征;且一定要按照医嘱用药,也不能随意改变用药剂量。
(责任编辑:叶惠玲)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关键字:
网友评论发表时间
儿童常用药 >>             
老年常用药 >>         
妇科常用药 >>         
男科常用药 >>             
时尚健康推荐
保健热文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药和西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