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都到美国留学,也希望能去美国随班就读论文,自己的DIY没把握,什么中介能提供帮助?来帮忙介绍下。

小木虫 --- 500万硕博科研人员喜爱的学术科研平台
&&查看话题
去美国留学,求推荐靠谱的中介
一前辈的儿子在北京读本科,想读完之后去美国留学,求大神们推荐靠谱的中介
那您知道哪个中介比较好吗
没 我没用过中介
研究生必备与500万研究生在线互动!
扫描下载送金币IDP全球分支机构
新喀里多尼亚
沙乌地阿拉伯
印度尼西亚
400-821-8688
9:00 - 24:00
您当前的位置: >
吐槽美国留学申请:DIY or 找中介 到底怎么选?
来源:IDP项目办公室
编辑:yingying
  这篇文章我酝酿了很久,每次下决心要写的时候都会因为一些事而耽搁,但在经历了几个月与各种不同年级的学生家长的接触之后,我还是想抽出半天时间把这些文字写下来,不管是吐槽还是教育,对大家有用就好。
  是大趋势,并且越来越低龄化,留学的主要国家还是北美,如果你想移民,那么可以去加拿大,如果你希望获得更高含金量的文凭,那么美国是你不二的选择。国家定了,就要开始做规划,选什么专业,参加什么考试,什么时候考,什么时候开始递材料&&这篇文章更侧重于谈美国留学申请研究生,因为最近接触的都是研究生。
  DIY经验勿盲目借鉴
  现在更多的学生选择去美国读研究生而放弃国内的考研或保研。这里又要涉及中美两个国家不同的教育体制和各种投资回报等问题,大家冷暖自知,就不一一阐明了。而我要说的是,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去美国留学的,近期遇到的学生形形色色,其中不乏一些根本就没有资质的孩子扯着嗓子在喊,我要去美国留学!累么,同学?雅思或者托福考了不知道多少次都考不出来,在国内觉得上了个985或者211就非得看着美国前50的大学,&50名以后的我家里就觉得没必要去了&拜托,美国现在虽然扩大了在中国招生人数,但是人家还是有底线有节操的好不?人家还是知道优胜劣汰的好不?你会说:我看见论坛上那谁谁谁就DIY了,人家条件不过是T80,G300的样子,GPA也不高,人家录了那前50的XXXX大学,那我也可以的,我也要DIY。但是,重点来了,你不知道人家的背景啊,但凡论坛上所谓的牛人,是不会把自己的背景一一叙述清楚的,不然人家就得把CV写出来贴上去了!所以,论坛上的选校可以借鉴,但不能全套,每年的申请都不一样,我们在申请的时候还得一个个学校发邮件问呢,你凭什么就借鉴论坛上去年甚至是前年的例子就草率选校了呢?
  哪类人适合DIY?
  接下来就要谈到一个敏感的问题&&DIY。
  最近遇到了好几个之前很纠结是找中介还是自己DIY的学生,最后纠结完了都选择了DIY,有的孩子我是真心觉得有DIY的潜质的,大三上学期G已经全部结束,并且有了一个非常高的成绩,绩点在3.6以上,TOEFL考过一次,成绩还OK,后期需要刷分,明确自己的申请目标,包括专业,专业的细分方向,申请的学位&&总结起来就是前期准备充分,关键的一点是,英语写作文笔非常的好,能把自己想表达的东西清楚地写下来。我曾经遇到过这样的孩子,想找中介的,但是被我劝说为DIY了,最后因为文书自己把控不准,所以还是找我们做了单文书的服务,这是后话了。但是,一些到了大三还没有TG成绩,专业申请难度非常大的孩子,在要申请名校的同时,还要DIY,真的是让我无力吐槽,不是说看低了孩子,只是说,时间如此的紧迫,你是怎么能够下决心拿你的前途开玩笑的?
  本科规划要趁早 打牢基础最重要
  再来说本科期间的总体规划问题,我们分阶段说。大一:如果你在进入本科院校之后就决定去美国读研究生,那么这三年时间你的日子就会和你的同学完全不同,为什么是三年?有的同学说,我大三准备,不是大四才申请么?错啦!美国的大学都是提前一年申请的,也就说,大三结束的那个暑假,你就已经要做好递材料的准备了。回到原话题上,我们分专业说吧。先说文商科,我一直不太愿意做文商科的学生,因为准备的材料太多了,准备的周期特别的长,首先文科的专业对语言的要求会特别高,比如Mass Communication,TESOL,基本的iBT要求是100+,GRE写作要求是3.5甚至是4+,这就要求同学们必须有一个长期的英语积累的过程,我是建议大一就开始准备的同学先考G,因为G的有效期是五年,先考出来自己也安心了,正常从G的基础到拔高,需要的周期是9-12个月,为什么这么长呢?GRE主要是考察学生的词汇量,试问你连单词都不懂,怎么能一开始就做题呢?又怎么能做好呢?所以因为准备时间早,你们就好好的把基础打牢咯~~
  大二下和大三上是比较关键的两个学期,大二下的时候,正常的学校开始接触专业课了,同时,很多玩了一年半的同学开始慢慢的想到出国留学,这类同学,请你想想清楚,你是真的觉得出国以后你能学到东西,还是看着身边人都出去了想随个大流呢?如果是后者,我劝你们还是趁早放弃,国外的课业压力不是你们现在想象的那样,别花了钱浪费了时间,最后读不出来,那就悲催了。如果是前者,那么你要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的GPA,玩掉的这一年半或者两年,你的GPA剩下了多少?如果你的GPA低,需要刷,或者你的TG无成绩,那你还是放弃DIY的打算吧,不然你会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大三下基本就是背景提升了,没实习的赶紧趁寒假去实习,需要writing sample的赶紧去做,有一点需要注意:商科类基本不建议申请PhD!也没有必要申请PhD!
&  理工科的同学看过来~~理工科和文科不同点在于:理工偏实践,工作实习有的不需要,但是科研经历你得有,如果你要申请PhD,除了基本的提前一年到一年半套磁外,还最好需要著名期刊论文发表的经历,这些都是为了你能够申请到PhD并且拿全奖做准备。还需要注意的是,PhD全奖与排名不可兼得~~
  找中介防忽悠 务必擦亮眼
  DIY的同学每年都有,并且成功案例也有很多,但是你得认识到自己的真实情况再决定是找中介还是DIY,有的同学说:哎呀,中介都是坑人的,他们才不会好好帮你做呢。这点我不否认,确实有很多中介打着给你申请名校的幌子把你签进来,最后以你的成绩达不到要求拒绝帮你申请所谓的名校,只给你送合作院校去,这类中介还不在少数。作为圈内人,我深深地为有这样的同行感到耻辱。上几个月就有咨询了一大圈的家长来和我说,你们怎么这么贵,那谁谁谁价格是你们的一半!哎哟,是便宜,那您要不去问问,那有没有做过您孩子这种专业的案子,家长一问,还真没有,说到专业就左顾而言他。请问,家长您愿意把孩子送去给人家做小白鼠么?还有同学来和我说:老师,那个XX,说了我这个条件可以申请前20的名校,还给我申请奖学金呢!最后我一问这孩子的条件,申金融,无工作经验,没有TG,GPA3.0,当时真的是忍住了吐槽的冲动,只能淡淡地和孩子说,等你有了成绩才能给你看到底能申啥学校,孩子不依不饶:老师,我挺想签你这的,你能和XX一样给我保证么?sorry,我真的没有那样的霸气,于是只能作罢~~
  说这些其实是希望每个童鞋在选校选专业的时候能够认清自己的现状,别被不负责的人或者机构忽悠了,每年我遇到的在别的地方申请不成功再来找我们的学生多了去了,每个人说定别的机构的时候都是一副我明天要上的态度,但是每次回来延期重新申请的时候都是悔不当初的表情,何必呢?找中介也要擦亮眼睛。这话并不是在自夸,但是至少咱们是摸着良心做事的。
  定中介选对时机可事半功倍
  再回过头来说,如果你很早就定下去美国读研究生并且找中介办理的话,我个人从申请经验来看,建议不要迟于每年的3月定中介,有童鞋会说:太早了,没必要定那么早,我还什么成绩都没有呢?对啊,为什么要这么早呢?其实你算算时间就知道其实并不早了,有成绩的同学这个时候应该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提升自己的软背景和刷分上,因为你基础装备都好了啊,就是说你保底校基本就大差不差了,后面就是为冲好学校准备了。那这个时候咱们精力主要是放在选校和名校套磁上,别问master怎么也要套磁啊,对,美国研究生分专业排名和综合排名,综排低专排高的学校,master最好也要套磁!如果你什么成绩都没有,那么接下来的4-5个月,请放下所有的事,一心一意的刷成绩去吧,这会中介的任务就更重了,考试复习指导,选校,文书&&而且我的学生签进来都挺早的,为什么呢?第一,如果你所有成绩都出了再来找中介,那中介真的就只能根据你的情况来给你选校写文书了,万一缺个什么东西,你想补都来不及,而且申请会匆忙的进行,匆忙的结束,没办法和文案老师充分的沟通,老师无法全面的了解你。第二,很多家长的观念很开放,反正都是要定中介的,早定我享受的服务还多,孩子写了作文你们得帮着改一改吧,得指导指导吧?于是就定了。
  慢慢的我也感到,如果你真的就是想找中介办的话,早点签约的孩子因为有系统的指导,所以最后申请的结果也都挺不错了,除非你是大牛,那你可以DIY,可以迟点决定。最近几个大三下学期无TG成绩的孩子被家长带来的时候都在连连叹气,准备晚了,那请问你们早干嘛去了?
  总之一句话,学习是为自己学的,不是为父母或者是其他人的学的,你既然决定出国了,也花了这么多钱,那你这个钱就得花的值,别贪图小便宜,更别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找中介不是说你没能力,只是能帮助你在原有基础上申请到更好的学校。要是自己很纠结,不知道DIY还是找中介,那就打个电话,或者上个门问问呗~~实在不行加我QQ:
  作者 黄沁源 
  IDP项目办公室美国高级顾问
留学智能评估系统
相关阅读:
- 研究生 |
- 研究生 |
- 研究生 |
- 研究生 |
值得信赖—47年专注于优质留学服务
官方认证—教育部留学咨询服务资质
雅思主办—雅思考试三大主办方之一
遍布全球—全球32个国家100多个办公室
权威认证—美国(AIRC)权威机构认证
经验丰富—在全球已服务40余万学生
精英团队—海外归国精英智囊团
周到服务—海外办公室提供后续全面服务
获搜狐教育“中国品牌教育集团20强”
获新浪教育“最具品牌影响力教育集团”
获中国教育在线“国际教育贡献奖”
获北京晚报“最具诚信留学服务机构”
IDP总裁获“雅思20年20人”特别奖
获&澳大利亚教育出口&奖章
获羊城晚报&羊城教育名家顾问团成员&
英使馆文教处东亚地区唯一最佳合作伙伴
全球性标准化服务管理流程
OSCAR全球资源管理系统
全球院校信息智能同步系统
学生360度智能评估评测系统
一对一个性化留学方案定制
学生留学申请全程监控机制
行业领先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
周到全面的海外实地接待服务
热门国家咨询
最近地区咨询为什么许多国人认为去美国名校读本科的中国学生都是拿钱砸出来的Offer?
来源:互联网
【昨晚刷微博看到本地新闻“本市某某中学学生被美国藤校录取”,下面几十人评论“美国本科拿钱就能去”或者“本科出国都是拿钱去鬼混的富二代官二代”之类的话。身为现高二正在申请美国大学的我深感无比愤怒,又想起近期发生的“洛杉矶绑架案”造成的留学生群体形象危机,故做此提问。 原问题“为什么大多数国人认为美国名校本科只要拿钱就能去?”中的“大多数国人”用词不当。现已更为“许多国人”。 OMG-_-# 可能表达真心不到位,再次更正问题。原问题“为什么许多国人认为美国名校本科只要拿钱就能去”,改为“为什么许多国人认为去美国名校读本科的中国学生都是拿钱砸出来的Offer”。噗【心情舒畅。。】
问题:为什么许多国人认为去美国名校读本科的中国学生都是拿钱砸出来的Offer?身为北美本科党表示,因为这就是事实标准化成绩方面,光是报名费,托福一次1500人民币,SAT一次200多美元而且必须去香港,还有人跑去新加坡、泰国什么的,这两个考试一次过的人有多少?培训费用托福、SAT基本上都是1万人民币起价上不封顶,各种练习书、Official Guide哪样不烧钱?文书写作方面,普通全包式中介公司大概2-3万人民币,高端文书咨询公司10万人民币起价上不封顶,全DIY少之又少。课外活动方面,支教、模联、社团、体育、艺术各种活动,没有一个不是大笔花钱的项目。申请费用平均每个学校都在80美元左右,一般申请北美本科再怎么样也得申个五六所吧?还有部分高中就去北美高中交换的,费用就更高了。更重要的是,由于本科学费+生活费基本上都在每年5万美元以上,而申到FA和Scholarship的少之又少,那么决定走这条路的人家庭条件必然很好。这样看来,上美国名校确实就是靠钱堆起来的,反而如果只是想出去随便读个学校然后靠投资移民拿绿卡,成本会小很多。
可能是生活在两个世界里的人不能相互理解吧。我们不能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他们不能理解我们的另一种“苦”。大部分人出国念大学,就是拿资本堆出来的,只不过堆的不仅仅是四年学费,还堆了之前的十八年。社会学学者Pierre Bourdieu定义了一个概念叫-- Cultrual Capital,文化资本。他指出,不同阶级家庭里的孩子,起跑线,就完全不一样。富人家能承担起高昂的私立学费富人家的长辈往往受过良好的教育,对孩子的教育参与度更高工人阶级家庭,对于孩子教育的关注度很高,但是因为文化资源太少,很多时候并不能改变现状。这个是不是说的太对了?这么多留学党有几个敢拍着胸脯说我今天走到这一步纯靠我自己,我爸妈一点儿没搀和的?家里但凡有点儿资源的,是不是从小就在你身上堆了?从小升初的占坑班,华数,到中考之前各种家教,到高中各种竞赛,你爹妈是不是一如既往的支持?这些要不要钱?从小把你往高层次带,琴棋书画,让你吃穿不愁的开阔眼界,世界各地满处跑,游学营,出去读美高,这些要不要钱?人生来,就是家庭的一份子,要想脱离家庭的影响,实在太难了。念过美高的人,肯定都读过盖茨比,写过journal,里面的开篇大家应该还都记得In my younger and more vulnerable years my father gave me some advice that I've been turning over in my mind ever since. "Whenever.. you feel like criticizing any one," he told me, "just remember that all the people in this world haven’t had the advantages that you’ve had.”当我还图样的时候,我爸作为一个长者,告诉了我一点儿人生经历,我至今念念不忘"每当你想要把任何人批判一番的时候,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有人说穷人可以读书长知识啊,没错,前提是得有时间读吧?连温饱都不能保证,你不赚钱吃饭是真把精神食粮当干粮了啊。学过送东阳马生序吧?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略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能做到这样的人有几个?就单说考SAT吧,以SAT1+SAT2一共考三次为例,这个已经相当相当省了吧?多少人家,是拿不出这1w5的费用的?连SAT的成绩都没有,谈何全奖?最后想说,既然题主有这些资源,就要好好珍惜,不要当留学圈子里的渣滓。至于真Loser们买完offer怎么说,就随他们去吧。
首先,钱是买不到offer的,但是,钱可以买到information。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留学中介行业这么火热,主要还是中美两国教育体系和文化的巨大不同导致的asymmetric information。所以,谁有information谁就可以漫天要价。information具体有哪些?(想到一条是一条,必然不是全部)1. Personal statement在没有中介指导的情况下,中国学生都以为这是个人介绍,大概会写些“My name is XXX”的内容。留学的都知道,这么写就是玩完,所以一篇好的essay必然是要有经验人士指导的。举个例子:花一份钱,可以找个留学生改,花两份钱,可以找中国人开的机构改,花三份钱,可以找美国人改,花四份钱,可以找dream school毕业的的美国人改。看吧,钱就买出差距来了。2. 学校的录取难度目前国内对美国大学的认知还是主要参考USnews,但USnews的排名绝不等同于这些大学的实力、口碑、录取难度。熟悉美国大学录取信息的中介,就可以选择排名高但是容易进的大学,甚至是某大学中容易录取的专业,大大增加“名校”录取率。其实大家看见的所谓“名校offer”,里面有多少水分中介都清楚(比如,XXXX大学的统计系)。这些信息也是要从中介手里“买”的。3. 学校的喜好各个学校对学生的偏好是不同的。比如,有的学校偏好家长高学历的学生,觉得会有遗传,而有的学校喜欢同等成绩贫民家庭的孩子,觉得潜力大。这类信息都不会放台面上说,中介要搞到这些信息全看本事,比如跟某校招生官吃饭时要口风。一旦有了这类信息,就可以在application上扬长避短,让招生官看到想看到的东西。比如写某校why essay的时候,有个这所大学毕业的学生来指导,就可以写进去这个学校真实情况而不是网上的信息,招生官看后就会觉得这个学生确实花心思来研究自己学校了,自然会加分。所以市面上中介的收费从5万到30万的都有,就靠这类信息吃饭。4. 忽悠美国人中国学生不了解美国大学,同样美国大学也不了解中国的情况。这样就有了忽悠的余地。举个例子,美国大学很看重学生念的高中的质量,一个县级市高中的学生就可以用国内一些乱七八糟学校考核标准和一些虚名,把自己高中包装成“名校”,在申请过程中加分。美国大学招生官很难分辨这类信息,因为没有招过这个学校的学生,也不清楚学生提供的信息可靠程度,很容易就上套了。比如申请研究生的学生,本科四年没好好念,GPA只有2点几,中介就可以跟美国大学忽悠,说是因为课程难度太大的原因,缓解GPA带来的负面影响。这类包装+忽悠还有很多,看着简单,其实操作起来并不容易,不是每个中介都做得来,能做的,自然可以要价。一时就想到这么多,大家体会一下吧。有人提到的捐很多钱买offer,这在一般校和差校确实是可行的,因为大学真的缺钱。参考加州公立系统,经济危机+加州政府破产之后,UC的学校缺钱,给在校生加学费了之后,美国人民又是抗议又是裸奔。UC只能放开国际生录取了,把SAT2的requirement取消掉,大量录取中国学生,2011年和2012年的时候,UCLA比UIUC都好进。但是!钱是买不来顶尖名校offer的,参考潘石屹(就不八卦了)。家里有别的背景的,另说,参考那谁那谁。用钱砸名校offer并不是没道理,就像有钱可以买好的学区房一样,大家看开点,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不公平的。PS:我是学教育的不是当中介的啊啊啊!!别这类问题也邀请我啊。。。
是的,其实几年前我也是这么想的。讲一讲我们90后这样一个不算故事的故事吧。08年美国次贷危机,汇率降低,彼时留学还只是星星之火,没有现在的燎原之势。我所在的高中,高一结束的时候三分之一的人结伴去北京上海或者留在本地的新东方学一种叫SAT的考试。班里一个男生小G跟我说,XX牛逼,托福考了100分,我笑了笑,问了一句,是很好的意思吗?满分多少?他告诉我是120,我哦了一声,觉得也没有很高嘛。那时我也觉得留学就是考不上好大学的人花钱弥补学历做的事,因为的确有这样的例子,有人高中三年数学都没怎么及格过,瞬间去了早稻田,有的成绩很一般,深大水平的瞬间去了墨尔本。加上很多美国的学校除了哈佛耶鲁普林斯顿我都没有听说过,都把它们归类为野鸡大学,所以留学生在我眼里就是成绩差但是有金钱加成,可以避免考不好丢脸。快高考的时候小G回学校,我们从老校区一路聊到新校区,他絮叨着申一所学校要700,他要申十几所,他拿到了华大的offer,有保底的了。又是野鸡大学,我心道。他整个高三都没怎么回学校上课,也没有参加分班考,但貌似对学校的消息挺灵通的,他说听说你成绩突然变得很好啊。我得意地一笑,是啊,省了好几个700呢。彼时我四校联考,市模拟这种难于高考的考试都拿了校前十,而学校每年有超过三十个清华北大,所以整个人都是充满自信的。08年的6月7日,黑色暴雨。高考失利了一把,几个成绩拔尖的朋友也跟我一样失利了,包括几次年级第一的小L,做为没有加分,没有自主招生的裸分生,大家团聚在了省内某大学,985,211,TOP 10的那三十几所。也不算太坏,我心道。也许是国外好山好水好寂寞,有时小G会在QQ上有一搭没一搭地跟我说两句,他会絮叨着又选了7门课,作业好多好累。海本就是矫情,我心道,小L他们十门课还天天社团呢。是啊,社团,辩论,恋爱,打工,煲剧,吃喝,水课,现在知晓的蹉跎,彼时是真真儿的青春快乐。大二的时候,小G跟我说,某中有了咖啡厅,有了出国班。我撇了撇嘴,某中真是越来越为有钱人服务了,当年就是忽略我们这些只能高考的,才导致我们考了某大。时光飞逝,不知为什么出国对于很多家庭门槛都降低了,大四的我和当年也是只能高考的朋友竟都开始准备出国了,跟一堆穿着高中校服的小屁孩挤在一起考托福,101分。原来我只有那个同学高中时候的水平,而我还鄙视了别人砸钱。后来便是慢慢放低骄傲和学习的过程,四年,也许还不够身体的细胞换一遍,但的确能让人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才知道除了放弃高考出国的,还有很多考入二本然后转学的,四年的时间,美国高强度的学习和训练,已非吴下阿蒙,申入名校硕士的非常多。中国的高考一考定四年,穷人富人都可能发挥失常,而富人则多了一次再选择的机会,而选择,大多时候比努力更重要。在美国见识过各种海本逆袭的我,已不再觉得他们只是一堆砸钱的人,他们是有潜能且恰好有机会的幸运儿罢了。虽然我偶尔还会鄙视鄙视哥大USC之类门槛低砸钱就好的硕士项目,但也只是有保留的批判。14年回国,在飞驰的地铁上,一个大妈对男朋友手里拿的王阳明心学甚感兴趣,说你们俩看着就很有文化,在哪儿念书啊。我说美国,大妈用0秒的反应时间说了句,那你们俩家里肯定很有钱。这也许是毅种循环。
因为就是。利益相关:我是美国留学生。苦是苦,再苦也掩盖不了大部分人的offer都是拿钱砸出来的事实,包括我自己。
美国本科并不全是『砸钱』就能读,但就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来说,没钱是肯定不用想了。光申请的费用、进行各种课外活动的费用,就不是一般家庭能吃付得起的。所以,说砸钱砸出来的也没错。不用说美本了,就是我去年申请PhD,也花了差不多两万块钱(人民币)吧,还是DIY的申请。申请费光一个学校就100美元,很多人申请十几二十个学校的,光申请费就好几千上万。所以,这句话是客观事实。当然,如果有人真的非常非常有钱,直接给学校大额捐款,也可以直接用钱把offer砸出来。
啊,难道不是么?
当你托福考了一次在犹豫还要不要考第二次的时候看到别人已经交了第七次的考场报名费的时候;当你看到别人交申请材料可以花两三万找中介代理而自己交个学校申请费连visa都没有只能上淘宝找上家按照比率1比8交钱的时候;所以你感觉到了自己拼了命争取到的东西别人理所当然的与生俱来就拥有,所以你感觉到了别人的起点线可能会比自己的终点线还要远,所以你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心累。当年在乡镇学校努力得来的荣誉在这里一瞬间化为灰烬,感觉城里人玩的东西乡下人根本玩不了,多么需要一位身经百战的长者来帮我们把自己批判一番,告诉自己一点人生经验,让我们有机会到西方谈笑风生啊。
因为这给了某些人一种 “老子要是有钱也能读哈佛” 的奇妙优越感
就举一个例子。A同学经过努力拿到一个TOP30的offer,如果他能拿出一年40W的学费,他就能去TOP30读本科;如果不能,他就只能去读一个985/211水平的国内高校。两者的差距不用我多说了吧。有钱就能拿offer的观点显然绝对了,但是没钱你拿了offer也没辙。
谢邀。言下之意就是“我家里要是出的起钱我也能上美国名校”。反正能赖在亲爹头上的事绝不往自己身上揽呗。
恩我就是来找喷的。首先关于留学圈外的这种言论,本科是钱砸出来的,确实有一种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意思。但是某些答主们,你们”他们都是嫉妒“”我们都是靠自己打拼的“”真正砸进去的会被赶出来的“这些话,真的问心无愧?其实我们和他们是一样的,都是在自我安慰。本科留学,大趋势,确实是钱砸出来的。我说的不光是野鸡,前五十前三十前十一个样,甚至更甚。考试:TOFELSAT12AP 对于母语不是英文的我们 培训的力量真的是千差万别。你几时见过培训机构拯救阅读能力逻辑情商了?到最后拼的是什么,谁压的题准,谁给的机经中,谁能带领你越过更多条款打破更多下线活动:这个实在是呵呵了。没钱你去的起非洲当半个月志愿者?同学尼泊尔志愿者住在别墅里两个礼拜花了三万还配了个保镖。夏校没个十万能去?高尔夫特长、马术特长、棒球特长,你说哪个不要钱。没有资源你哪里混的进银行律所研究所实习?文书:中介的价位区别之大我就不说了。确实有很多人DIY有了很好的结果,但大家有没有意识到,如果中介是快速带领我们进入这个战场,了解游戏规则,DIY的大神们其实是早已观察多年,这一段,其实是靠金钱来弥补时间差。所以文书,我相信不用外人修改也能有好的essay,但我不相信一个不了解申请的人凭着从小到大的考试作文感觉,能写出一篇好essay推荐信:推荐信其实第一和活动挂钩,和你是普通高中还是十万一年的国际学校挂钩。其他的到钱真的是买不来,好的推荐人会要求了解你,但是没钱没资源,你连这些推荐人都见不到。申请:之前所有的硬性费用我都没有提,比如考试费,有同学一个月考一次总共考了十次,也有靠奖学金吃饭的只考了一次。SAT可以为了考试环境分数可靠性飞欧美,有的只能在深圳排五个小时队再去香港最后还被delay。八十刀一个的申请费,见过申了30所的,也有四所的。=====感觉要被喷了呵呵=======之前还有一个回答是主要就是想说,在留学圈外的人说出这些话来自我麻醉的时候,我们也应该思考,自己是否也在自我安慰,自我麻醉,臆想出了一个“靠捐钱进名校的群体”,然后心安理得的把自己排除在外。这和“我有钱我也能上哈佛”,有区别?
本科去美國牛校=家裡十分有錢+個人能力本身不錯本科去美國一般學校=家裡十分有錢要說真能不靠別人提供經濟支持的,我真沒想到有什麼途徑,可能有某些特別牛逼的人能拿到國家贊助吧,這種人10000個裡面有1個嗎。
Sirakawa2018:
难道清华北大的录取通知就是天上掉下来的?拿衣服。
先看题目的话,感觉说的虽有偏差,但也有一定道理。为什么看众有这种看法,肯定身边不少出国的人是这样的,至少家境比其他人好多了。正如,某些人说程序员都有钱一样,还不一样有一堆工资4,5k以下的程序员。然后看了问题描述,题主也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了,难道平时不去看看网易,新浪,搜狐等各大网站的评论?最后,各位有时间的话,多去了解其他人的生活状态,逛知乎久了,别以为每个人年收入都20w以上
在知乎问这种问题,肯定会有一大帮出身人大附中直接留学哈佛牛津的学霸把题主批判一番。当然也有很多留学生纯粹是砸钱读预科混文凭,可悲的是,无论数量还是影响力,他们都超越了学霸们;“别人家的孩子”更适合督促学习,人们对富二代的兴趣显然更高一些。
其实这个问题你得问他们自己,你就问问那些在美国top 20学校读书的本科生,如果在国内高考能不能考上清华北大加C9。我估摸着Top10的留学生应该没问题,而Top50的我估计悬,你叫他们考一个一本可能没问题,但是要考个名校,我觉得悬。所以说:”拿钱就能上美国名校“这句话还是有一定道理,以偏概全不代表这句话就是完全不值得讨论的。我认识一些所谓名校的本科生,还是数学系的哦,实事求是的说,最好的数学不比国内一个稍微好点的有正规数学系的学校的学生强,大多数都弱的多update一下:我并不觉得声称”美国的名校本科拿钱就能进“这样的言论是”酸话“,并不觉得这是那些高考没考上清华北大对同样失利却能去美国或者香港的学校读书的人的所谓同人不同命的”酸话“,因为我觉得头脑清楚的人真的没有任何理由”酸“。理由有很多,其中的某些已经在回答这个问题的许多人的言论中就能窥探一二。首先,在高考中失利没考上理想的学校,而由于家庭条件好而到了【与自己能力不匹配的学校】读书对【某些人】来说是一个危险的事情,【某些人】指的就是脑子不太清醒的,过于寄希望于外部环境对自身成长和发展起作用的这些人。一个直接的表现就是“幼稚”的自我感觉良好以及优越感:由于家庭的经济条件的支持,在美国的学校读书读了一段时间,有感于美国校园设备之先进,教职工层次水平之高,校园文化之丰富,就渐渐地觉得自己也是其中的一部分了,就渐渐地觉得自己比当年那些和自己水平差不多甚至要【略】强于自己的在国内读书的同窗们要强了。然后就开始自信爆棚,优越感猛增,言必称我们学校如何如何,在美国读书如何如何好,言必称:这是一种正确的教育投资,才会有以上的某些无厘头言论:“你们看,我们家是有钱,我最初也觉得这是花钱买文凭,可是逐渐地我觉得这是一种正确的教育投资,为什么呢?因为我在这里接受世界上最先进的教育,我的学校如何如何好,老师们如何如何强,项目如何如何多,视野如何如何开阔,因此,因此我已经不是那个当年的我了,我已经脱胎换骨了,我已经比你们在国内读书的人强了,内地的同学的眼界已经不如我了,哈哈,所以有钱就是好啊就是好”看上去似乎真是这样,可是头脑清醒的人觉得这可能性大么?在我看来,不大。当然的确有这样的同学,在国内高考失利,到了美国,卧薪尝胆,发奋图强,家里的经济条件给了自己第二次机会,沉下心来,老老实实学习,尤其保持头脑清醒,不松懈半刻,不妄自菲薄也不狂妄自大,最终在美国念大学期间,扭转了自己当年高考失利的劣势,在各方面都提升了自己,成为了【自己的人生赢家】。我说了,这些人也有,而且在这个问题的回答下也能看出来,确实有着一批这样的人。但答主觉得,这样的人不会太多。我稍微离一下题,说说在美国读本科的一个我认为的看上去是优点实际上是危险的陷阱的地方,也是我认为不在国内读书的一个劣势。我觉得由于高考的失利而选择到美国来读书事实上是【逃避评价体系和标准】的做法,由于在国内,上大学之前,我们有高考这个指挥棒,高考是一个学生的universal的评价标准,而在国内上大学以后,虽然看上去价值多元了,人们可以有不同的发展,但是实际上,由于我国的科举制度的历史实在太长,【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价值标准实在流毒太深,所以在我看来,即使是在大学,尤其是在好学校,1.以【泛学术能力】作为评价标准的现象还是挺严重的。另外,在国内上大学的人口基数还是很大的,在很多很好的大学,优秀学生的数量很多,比如985,211以上的学校,竞争压力是很大的,尤其是越顶尖的学校,这种现象越明显,比如清华北大之类:大家都是每个省的前几名之类的进去的,本来都是牛逼哄哄,自我感觉良好,结果到一起了,马上就会发现,旁边的人都比我强,旁边的人在各个方面都比我强,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压力,也就是一些同学所说的“在清华读书,就是自信心被摧毁然后重建”的过程,我认为这种现象在很多985 211的以上的学校都多多少少会发生(因为国内的人实在太多了,优秀学生实在太多了),2 所以大家就会变得【头脑清醒】,少了很多幻想和浮躁。有这样一种强大的竞争的氛围,大家都卯着劲学习,动力十分大,我想也是十分有趣的过程,经过艰苦奋斗,到毕业的时候都脱胎换骨了。而那些在非清华北大的985 211学校的优秀同学或许有很多高中同窗在清华北大,也会时不时地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了解清华北大同学的学习状态,即使在学校里【独占鳌头】,也会【头脑清醒】。在上述1和2的同时作用下,各方面的能力就会有质上的提高。好了,那么那些当年高考失利在美国的”好学校“读书的同学们会面对什么样的状况呢。我是不知道美国前10的学校优秀学生的密度有多大。但是我以前也听过在前20的学校读phd的师兄说过,他说就就拿数学系来说:”本科生源质量能和北大数院匹敌的,一般就是Columbia以上的学校“,他在一所数学排名前20的学校念phd(现在已经是某校助理教授了),说本科学生质量不行”而我自己在前30前50和前100的学校都学习工作过,据我个人的感觉,就拿数学系的学生来说,确实有比同龄人强很多的,但给我的感觉也就是不错,挺好,没有那种我觉得 extraordinary的强,而我在国内读大学的时候,经常会觉得哪些人是extraordinary的强,而且经常会听说一些学神的轶事,比如本科做完Hartshorne前三章所有习题什么的(不是数学系的可以无视这句话),这当然也是在国内,价值评价体系比较单一的原因了。为什么要提到这些呢?由于很多人也提到了,美国的学校价值评价体系多元,你可以学习好,也可以社交能力好,也可以是体育好,也可以是打游戏好,也可以是泡妞好,也可以是打炮好(还真有人以自己能和多人打炮来证明自己不是“书呆子的”)。再加上跨越太平洋,已经彻底远离了中国,也就远离了我之前提到的国内的【价值评价体系】。因此就会出现一些什么情况呢?1,自己稍微努力一下,就比周围人强了,因为人少啊!当然得到特别高的GPA也是不容易的(由于美国的考试特别多,像微积分这种,一个学期考3次midterm,一个final,平时的作业, webwork零碎的东西特别多,也有计入成绩),但是总体而言,相对于国内而言,受到的精神压迫没那么大。2.由于价值评价体系多元,你成绩差点,其他软实力方面好点,大家也觉得你是优秀的,老师也绝对不会骂你,还会觉得你很好,不停的鼓励你,所以【思想上容易松懈】,这个是很要命的,当然我之前强调过,对于【头脑清醒】的人来说,是不会中这种【糖衣炮弹】的,他们在来美国上大学之前,就非常清楚的了解利弊,也时刻保持清醒。3 由于缺乏国内那种竞争压迫(也就是不会每次考试后,在你拿着考90分的试卷后,总会有一堆人考100,无声地告诉你他们比你强),难以形成互相赶超的良性循环(我想很多人都体会过,跑步的时候,时刻感觉到后面有人追着你,你就会跑得更快,学习的时候,有个竞争伙伴,你就会学得很快,两个人相互竞争,相互合作学习就提高很大)。4 个人感觉吧,就我的体会,美国很多学校的本科学习负担不重(因为价值评价体系多元,学习之外有很多别的事情要做,课业负担当然不能特别重,否则怎么能有时间做别的事情?),别的不知道,就拿数学系本科来说,我教过的数学系的学生中,有那么一些中国孩子对数学热忱,以后也是想读数学phd,研究数学,学习也很认真,成绩也是班上最好的。他现在大二结束,告诉我15 Fall要选复变函数,抽象代数二。。。当时我就惊了,心里想大三才学复变函数,Galois理论有木有搞错啊。。大家可以去了解一下,国内不说清华北大了,(一堆大二做完AM交换代数所有习题的)也不提复旦科大这些学校,就说比如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这些,致力于做数学研究的,大三就已经学了很多数学课程了,程度好的,学了一些研究生课程了。所以我觉得这些学生真是被耽误了,一个直接的结果就是以后申请phd到了特别好的学校跟国内来的学生没法比,会跟不上课程,容易丧失信心。另外,尽管很多在美国念本科的看上去是远离了国内的价值评价体系和单一标准,在美国培养了他们认为优越的各方面能力,但是我觉得在他们毕业以后,比如在美国念研究生,博士还是会不由自主的,不可抗拒得回到那个单一的价值评价体系内(因为你是黄皮肤黑头发的,而在美国各大学研究生院,有着大批长期在国内的单一价值评价体系内学习和生活的中国孩子,除非你不跟中国人混),很多这样的人也确实不跟国内来的混,我就见过几个,这样也挺好,不过最后不管是做科研还是找工作,应该都是看硬实力,是骡子是马出来溜溜就清楚了。而我觉得那些【脑子不甚清醒】的自以为来美国接受世界最先进教育的学生和在国内【饱受竞争】”摧残“的学生相比,学术能力会有显著差距,(至于在业界找工作方面,我没有发言权,不知道。)也就是说【躲得了一时,躲不过一世】,能再美国暂时逃避单一价值体系和价值观的筛选和评价四年或五年,终归还是逃不掉的,而越晚被打击越不利。(我自己的判断),很多在国内学习的人,高考以后就在大学里被这一体系筛选,评价,打击信心,信心重建,到了美国就比较成熟了。而在美国读本科的,到了研究生阶段才被打击。我个人认为,早死早超生!但是,话说回来,这些我认为的在美国读本科的劣势和危险陷阱都是对于不够清醒的人来说的。在美国读本科名校对于1 头脑清醒2 highly motivated 3 超级刻苦,踏实,勤奋,对追求卓越有着无法抑制的行动的4 抗干扰能力极强,自主意识极强的学生来说确实是像火箭助推器一样,或许会取得在国内学校读书难以达到的高度,这点我是相信的。当然这些学生我认为不会在知乎上来反驳这样一个”拿钱就能上名校“的看法,因为他们自信,有自知之明,呵呵一笑就做自己的事情去了,不会被挫伤,不会玻璃心。综上所述,尽管或许真有一些人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但是我觉得大多数在985和211学校的同学绝对不是什么说酸话,绝不是嫉妒,绝对不是什么羡慕有钱人家境好能去美国名校。因为我说了,这没啥可酸的,至少我,从未羡慕过在美国读本科名校的那些学生。利益相关:答主直系亲属都是国内985 211大学教授,旁系亲戚也有好几个985211大学教授,研究所研究员,家庭条件不算特别好,但如果答主高中毕业出国的费用还是负担得起的,答主直系亲属也在80年代后期在美国一所西海岸名校吧做过博士后。答主高考也算差,只能上国内211 985学校,也动过出国读本科的念头。老爸说还是在国内好,国内竞争压力大,美国学校生源也就那几所顶尖名校还可以,我估计你申请不到,还不如在国内读,把基础打扎实了.
Leo Nigel:
当我看看私立学校的学费的时候,连申请的勇气都没有。
不要反驳,这是事实~题目改了我也很无奈~
我的心不是席子:
這是一個事實吧。另外國內一些大學原來也可以隨便去,大概要麻煩一些,但辦法是有的。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图片、文字、视频等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大家学习与交流。相关内容如涉嫌侵犯您的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请向本站发送有效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反馈邮箱&&&&。
学生服务号
在线咨询,奖学金返现,名师点评,等你来互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就读证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