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下关于精神病人思维是否有最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测试

663722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偷时光的贼°)
(蘑菇蘑菇你会开花)
第三方登录:  人类一直徘徊在表达层面,  对于意识,压根没弄懂是怎么回事。
  低级表达,反思,高级表达,再反思,更高级的表达,  如此而已,  这些东西,压根就不是意识的认知,
  对意识本身,就没必要在这扯了,  这还不是今天的人们能扯得了的。
  当然,  回先生的话题,俺还是支持的,  虽然回先生不是所有的话语都是扯对的。
  @第两次注册 204楼
22:50:09  当然,  回先生的话题,俺还是支持的,  虽然回先生不是所有的话语都是扯对的。  -----------------------------  你也从关天那过来了呵?  有时俺很纳闷:你的思维为啥会像刀锋一样犀利呢?  这里曾有位“街机达人”,也很年青,但他就不是快刀,是钝刀。
  人类一直徘徊在表达层面。对于意识,压根没弄懂是怎么回事。  低级表达,反思,高级表达,再反思,更高级的表达,  如此而已,  这些东西,压根就不是意识的认知。  ----------------------------  意识没弄懂怎么回事,是意识不可知么?  这也不是,那也不是,没有意义...全部的否定。  我只能认为:你的观点是说意识不存在。  人类一直徘徊在表达层面,这只是一个定义,没有上下文了,你究竟想说明什么?还是你信仰“表达层面”主义,只言片语的那种主义?
  表达,意识,还没分清楚  --------------------------------------  表达、意识两个词并列起来区分,我还是真头一回见到,你为什么要把这两个词放在一起加以区分??  一般的排列都是诸如:{实体、意识}。{对象意识,自我意识}。{浅意识,意识}
  这在人工智能领域里被称为意识或认识自指的循环。  =================================================  先进点的程序?这个目前在算法上、思路上都没有解决的难题,算法都没有,程序都出来了??  你不会认为递归或者回调函数就说是意识的自指吧??
  接着说悖论与辨证法的事。  先说,辨证法的来历,还是很正路的。  ——全部诞生于科学普及化的大科技时代。  虽然现在大伙听多了这个词汇,还有人有意混淆了辨证法和诡辩术,总拿辨证法之名行诡辩之实,弄得大伙有点个对这词儿有点审美疲劳,也有点厌烦。  但咱们还是不能否认辨证法的“根正苗红”。  比方说,在先秦时代的庄子和墨子,可以说就是辨证法的大家:一位拿辨证法,说出了“相对主义”;另一位则说出了“兼爱”的思维方法论。  老外那疙瘩呢,也是同时代,就有释迦牟尼的大乘佛学出来了。  可以说,大乘佛学与以往的各派小乘佛学不同——小乘佛学有点像古希腊的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是凭借严谨的形式逻辑思维,对事理进行快刀斩乱麻似剖析的。所以“苏格拉底问句法”,是在世界思想文化界中很有名气的,可以说至今都很难有人超越苏格拉底的设问法。  而释迦牟尼的大乘佛学,则另开思维逻辑的另一样风景,几乎全是辨证法搭构起来的。  在世界的中世纪,中国道教于北宋期间,亮出了那个很著名的标志:太极阴阳双鱼图。  没错,这个相当简洁漂亮的标志,就是辨证法的集大成了。  而老外那,到了十八世纪,就由黑格尔在牛顿科学的启发下,将辨证法弄成了世界性思维方法论和逻辑学。  那么,咱们看到了,辨证法逻辑的产生,大致有两个条件:  1,科技倡明。  2,社会状况比较复杂。一般比较单纯的社会,辨证法就挺难产生了。非得到社会趋于复杂的状态下,社会精英们要思考,怕形式逻辑就不够用了。  而社会复杂,选择项也趋多。  也就是说:“悖论”会因为社会复杂态而多了起来,则辨证法就应运而生了。
  @乌贼太帅了 108楼
15:35:00  也不是,我的真实意思是说,你自己怎么想的是你的事情,但你的行动是取决于你所处环境其他人的思维。  因为基本上其他人都是弱智,所以你必须保持弱智的思考方式。  例如你身处一个暴虐极端信仰的社会(如可爱的老穆),你去普及多元化和众神就是自己找死。  例如你身处一个思维能力低下的社会(例如伟大的中国),你去跟这个社会讲道理讲真相,那就是你蠢。  你身处一个暴力和拳头为主的社会,你去讲文明只会惹......  -----------------------------  m
  表达,意识,还没分清楚  --------------------------------------  @深渊鱼 207楼
01:13:11  表达、意识两个词并列起来区分,我还是真头一回见到,你为什么要把这两个词放在一起加以区分??  一般的排列都是诸如:{实体、意识}。{对象意识,自我意识}。{浅意识,意识}  -----------------------------  这样好阀?  咱们这篇主要侧重于思维的应用部分。  也就是往小了说,是“智慧”;往大了说,是“文化的形成机制”。  至于思维智能的产生过程,现在相关的科学学科还在路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结论。  咱还是把这项工作留给相关的专业学科做。
  回叔安好:  晚辈有两个问题请教下:  1.自卑算不算一种心里疾病,如何走出自卑?  2.在下拙见,逻辑思维和抽象能力是一个人智力的体现。记忆力在其中充当什么角色?
或者说记忆力是不是也是其中一个关键?
  @法如筏 212楼
23:20:15  回叔安好:  晚辈有两个问题请教下:  1.自卑算不算一种心里疾病,如何走出自卑?  2.在下拙见,逻辑思维和抽象能力是一个人智力的体现。记忆力在其中充当什么角色?
或者说记忆力是不是也是其中一个关键?  -----------------------------  呵呵,无需客气的。  网络上无非是交流而已。  先说“自卑”:  别听那些人说得很严重,说是啥“性格缺陷”呵、“心理疾病”呵什么的。  其实与人们的“敏感”有关,是人们与生俱来对危险的“保护机制”就是了。  这反而是一种聪慧的表现。  也就是说,越聪慧的人,就会越敏感,对风险的直觉能力就会越强,也就越会对危险采取一种迥避的态度。  所以人们的青春期,最容易感到自卑。  当然,如果采取不正确的法子,比如说用“突出特长”的法子,别人不染发的时候,就把头发染成五颜六色呵;学着打响指呵——用这些“小动作”去掩盖自身的自卑,就有点不划算了。  因为年青人可塑程度特大,学习技艺很快就可以上手,小动作一上手就学得很精。就是小动作也浅,就算玩精了,也不能保命生活。  所以不如将自卑化成动力,真正学习个可以为将来几十年都谋生的专业。  这是化解自卑的第一招,叫“心态转移”——也就是自卑引致自身不愿去人多的地方,就不妨“潜龙在渊”,练几招一辈子能恃的真本事出来。  第二招,叫“脱敏训练”。  脱敏训练,最好在专业的老师指导下进行。  比方说如果喜欢唱歌,就专到人多的地方去唱。  平时多进行一些体育煅炼,增强了体魄,再加上多了见识,也能使自身的敏感得到缓解。  所以很推崇去当驴友的。  至于记忆力,也是智力的一种。  它能使咱们像“深渊鱼”说的:脑中的“大表”得以丰富,所以叫“博闻强记”。  如果善于用逻辑加以整理,则记忆力会给咱们带来很多应用方面的好处。
  静待下文。
  半懂不懂,学习  
  楼主继续~继续
  楼主为什么不继续了。。。
  @法如筏
23:20:15  回叔安好:  晚辈有两个问题请教下:  1.自卑算不算一种心里疾病,如何走出自卑?  2.在下拙见,逻辑思维和抽象能力是一个人智力的体现。记忆力在其中充当什么角色?
或者说记忆力是不是也是其中一个关键?  -----------------------------  @回形镳 213楼
01:33:25  呵呵,无需客气的。  网络上无非是交流而已。  先说“自卑”:  别听那些人说得很严重,说是啥“性格缺陷”呵、“心理疾病”呵什么的。  其实与人们的“敏感”有关,是人们与生俱来对危险的“保护机制”就是了。  这反而是一种聪慧的表现。  也就是说,越聪慧的人,就会越敏感,对风险的直觉能力就会越强,也就越会对危险采取一种迥避的态度。  所以人们的青春期,最容易感到自卑。  当然,如果采......  --------------------------  总结的很赞,现在的大学生可能会学到焦虑,学到n种应激模式,学到阿德勒。但是缺少综合自身的总结,
  作者:list2014 时间: 00:47:12  静待下文。  举报 | 回复  作者:td4321 时间: 02:58:06  半懂不懂,学习  来自UC浏览器 | 举报 | 回复  作者:隆歌 时间: 04:23:08  楼主继续~继续  举报 | 回复  作者:hlfcn 时间: 13:15:44  楼主为什么不继续了。。。  ————————————————————————————  来了来了。
  今个咱先把“悖论”谈清楚。  谈清楚悖论了,也大致知道思维的逻辑怎么用,又怎样化思考为行为效率了。  记得前两年,“隐居的鱼”在这个版里有篇贴子,叫《人生的四个袋子》,写得很经典。  就是讲人生选择的。  而人生的选择呢,在最多的时候,又不是单一的。  一旦存在两个以上的选择,就成了连古希腊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都怵头的“悖论”。  所以他在总结、提炼、推广形式逻辑学时,是把悖论,放在了形式逻辑的最顶层的。  ——没错,悖论就是从选择而来。  现代人们对之也挺怵头的,连百度百科,对其的概念定义,还定得挺牛逼的:“悖论,亦称为吊诡、诡局或佯谬,是指一种导致矛盾的命题。”  俺刚学逻辑的时候,也不过觉得悖论挺好玩。  可真上到职场的时候,要凭真本事混饭吃了,就越来越觉得悖论不简单了。  不简单到什么地步呢?  不简单到95%以上的人们,是放弃对悖论的解释与解决的——包括工多艺熟的老师傅们,他们可以说:“想得这么累,那就你去想吧。俺不如留下时间去睡上一觉。”  那么,只剩下5%的人,境外就有一个专用词汇,来称呼这类人了,叫“人群领袖”。  香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前,经济势头很好,就顺带产生了许多这类“人群领袖训练营”。  俺也参加过。  发现基础课程主要就是锻练体魄和救护救生,高级课程就往往有香港大学参与的思维训练了。  而思维训练中,主要的核心,就是怎样去破解悖论。  那会,俺才明白没有良好的体魄和精神头,胳膊肘上的二头肌还稀松松的,是无法去面对选择与悖论这档子事的。  以至于吧,镳叔现在都欧巴级别了,还把自嘎的二头肌练得铁块那么硬,还可以与香港的飞虎队员比划一下胳膊肘,牛吧?
  公元前333年,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率领着他的“步兵方阵”,攻城掠地,进入到了亚洲领地的阿拉伯半岛。  经过一个宙斯神庙,听闻里面有一辆古老的战车,上结“格尔迪奥斯绳结”,据传说解开绳结的人,就是亚洲的统治者。   ——可见那会就有“悖论的修练”。  亚历山大揣详了半天,干脆拔出自嘎的佩剑,一剑就砍断了这个绳结。  当晚有大雷雨,神庙里的先知就说了:“此人一定用剑得天下,只是骤雨不终夕,怕此人会早夭。”  算是对亚历山大大帝一语成谶吧:既然对悖论进行了如此选择,那就承负随后的命运吧。  可见选择从来不简单,悖论也就不简单。  所以为啥现在许多过来人,对才出校门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总泼冷水呢?  当然啦,虽然学了许多“理论”,却没有任何破解悖论的训练。  但只要你一独挡一面,一走向人群领袖之路,越来越难解的诸多悖论,就会扑面而来。  不是说啥,哪怕手头上攥着十万八万,是租铺面还是购机器,甚或是去娶老婆(娶个好老婆,也确实给你的经营问题解决了一大半),都可以让人五内俱焚呢。  可见创业在没受过破解悖论的训练下,也确是件难事。  而且这些悖论,人生每上一个台阶,不会消失的,而是全等在那里——你百万身家的,就有百万身家的悖论;你千万身家的,就有千万身家的悖论,……  一直到你富比王侯了,嗯,那就叫“文明悖论”了。  还得小心处理,一处置不当,就不单累自嘎了,还累了整船人。  ——那个曾经的辉煌王国“苏美尔文明”,就是处置不好文明悖论,到最后乱用刀兵,还打到华夏地界里来了。也就造成了中华内的华夏族与东夷族大联盟,一家伙把他们打回去了。搞到他们军、财尽失,就被闪族给顺手灭掉了。  这里,悄悄地说上一句:  不厚公子也是位高权重,却缺乏破解文明悖论的实训。  连“大集团垄断论”、“国家社会主义”也把他给忽悠得五迷三道的。  所以垮也甚速。  再怎么幻想自嘎“根繁叶茂”也没用。  那么,咱们以下,就怎样破解悖论,说上几招。
  破解悖论第一式:拆分  拆分悖论,是在辨证逻辑之前,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也就是说,西方从苏美尔文明那会算起,经古希腊罗马哲学的提炼,由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大师概括出了“形式逻辑学”,再到工业革命前,几乎都是用这种思维方式去进行选择的。  这是最简洁有效的破解悖论方式。  也就是把一个有矛盾的悖论,逐层拆分,细分成一系列的小问题,清晰列于纸上,然后一个个小问题着手解决。  所以西方从拉丁文时代,就有“目录学”了。  就算在今天复杂的经济学内,也有一门叫“则师”(大致与国内的“预算学”相等)的学问行业,行内出“精算师”最多。  这门就是将大型的投资项目,拆分成一个个小项目。又在每个小项目中按大项目的投资愿景和标的,将所用资材、人工、折旧、客源量等进行精细厘算。最后再将所有小项目相加,成项目工程总成本,再比对营销推广手段,就明白这个投资项目赚不赚钱了。  这在国内的用词方面,叫“精细、精确量化”,在国内许多建设设计规划院里也有用到,只不过这行就比香港、日本、德国、瑞士等做的,就疏漏、疏松多了。  这也与国内的“计划”,常常沦于形式有关。没办法,国内的专业就总不够领导、权力的主观意志跑,你做得再精细的计划,也不够“权力们”的一句话有份量,是吧?  当然,这样忽略专业、重视领导话语权的结局,就铁定使计划形同虚设,大伙都失控到脚踩西瓜皮,滑到那算那的结果,最终也得你领导去承担。  所以吧,咱们的领导很容易说话时很大声,就是越来越觉得累,局面倒越来越失控——那个“房价问题”,就是这么回事吧?看表态时多斩钉截铁,后来又是多么地陷在房价里乱出招,最后又是多么凄凉地进退维谷。  ——概因当初就没想到对悖论,进行拆解式地量化性地分析。  咱这就明白了,咱越是独当一面,越是有胆魄去迎接命运的挑战,就得在拍胸脯表态前,最好将当前悖论意识清楚,再进行分拆破解、条目化地量化分析,这样咱们就明白那个关窍容易出问题,那个地方可以投放资源,应该掌控个什么工作节奏——这些心里有谱了,再去承揽责任不迟。  否则,权力反倒成负担了——你总想谁都听你的,你都没想清楚、弄明白的,别人想帮衬你反倒弄得别人难做难为,那别人下次就很难听你的、帮衬你了。  善用资源的第一步,就是咱得先做明白人。  那就先学会拆分悖论。
  @乌贼太帅了 98楼
12:47:05  o哦,忘了说,思维能力应对50%的生活场景是无效的,因为这个世界是混沌的,思维面对混沌无效,只有极少数的场合才是因果清晰  -----------------------------  这不好,做人做成这样,容易做成了无生趣。  而人生最大的乐趣,就是探索未知的世界。  获取各方面资源还是其次。  有资源,无探知的,叫“土豪”。  无资源,有探知的,叫“智者”。  有资源,有探知的,叫“文化人”。  这种人生悖论,为师之前还是解明白为好。
  @贫道贫得很 99楼
12:49:11  来翻一页  -----------------------------  老道也来啦。
  看不明白楼主想表达什么,水平不够、但看到明白数字就明白是非这结论、我只能呵呵了,还有、社会发展越快、精神病就越多这是史实、沒什么新奇的、这是人的自我削弱机制启动了、难道说我个体能叫“国家〃那个家伙停下来等等我吗?
  再说说破解悖论的第二式:辨证法  用形式逻辑来破解悖论,还是有毛病的。  最大毛病,就在于把悖论破解成一个个小问题,好像在案头上挺明晰了,但一进到实战中,悖论还是完完整整地等在那里,并没有因为咱们进行了“非此即彼”的选择,悖论就自嘎破解了。  预算、则师界,常常遇到的头痛问题,就是:  方案是个好方案,Idea也确实是天才级别的。  就是一落地,就“计划总不如变化快”。  所以吧,越是名牌的公司、越是政府的工程,也有很严格的控制现金流制度和措施,就是老得“追加预算”。  反倒农民自已在宅基地上起间房子,倒可以实施严格的预算控制。  这是为啥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名牌公司、政府工程,就是买块砖,也得比农民买的要贵好几成。而农民买的砖,一般还几年不涨价;而名牌公司、政府工程,只要一开工,那价就得跟着长不少。  ——这年头吧,大伙都是有大吃大的。卖给农民的砖,最多是行货,也就是三级品之外的了。而买给名牌公司、政府工程的砖,就是保质保量的二级品以上的了。所谓“一分钱,一分货”,农民家自嘎盖的房子,咋住都无所谓;你名牌公司或政府工程,一出个事故,后面就一大堆追责的。  也就只好花多了钱,去买个“保质保量”来。  这就叫“预算悖论”——你计划再好,也料不到供货商的涨价因素,也只能调整计划,追加款子了。  怎么你拆分了悖论,却又在实战中造成了新的悖论了?  这就表明拆分悖论这一招,还是有很大的漏洞。  这漏洞叫“知易行难”——你拆分了悖论,似乎对事儿挺明晰了。但也在另一方面,使咱们落入了“一叶障目,不见森林”的思维陷阱中,如果调整还不及时,则很容易咱就得“一条路走到黑”了。  所以,单学会了拆分悖论还不够,还得有其它的逻辑思维来在实战中大展拳脚。  辨证法,就在这种情形下,产生了。  也不是说啥,只要辨证法一诞生,在咱们国家就有先秦至西汉的高度物质文明和“百花齐放”的精神文明。  而在老外那,黑格尔的辨证法一诞生,西方立马就进入到了工业社会,现代管理学呵什么的,也就随之产生。  可见辨证法,还是个好东西。
  再说说辨证法的招式,好日常应用与交际时得以纯熟。  也不是说啥,在菜鸟们面前可以出奇招,哗众取宠下不要紧。但在行家堆里乱说话、说偏激话,基本上就吃不开了。行家们忙,一般给出的洽商时间短,要在很短的时间里听到点智商力和智慧力的话语,所以没点辨证法练练的成熟话语,就还是不要浪费了这点“话语权”了。  辨证法主要的招式,主要是四招:  第一招式,叫“事儿看两面”;  第二招式,叫“全面看透大盘”;  第三招式,叫“平衡很重要”;  第四招式,叫“无上心法是还原建模”。  另外还有一招,是教科书中常常提到的,叫“否定之否定”。  但以思维的效率与效益来看,这招属金毛狮王谢逊练的“七伤拳”,负作用太大,一般是有效率却没效益。  那就把这些招式细细道来。
  先练辨证法的起式:事儿看两面。  这算是一个青年才俊的成熟标志了,也是最难入门的一招。  说“成熟”,是因为无论是出身草莽还是科班,只有真切地体验到了霍英东先生所说的:“从最好的准备,从最坏的打算”这种话语,才算是进入到了“实战的大师”这种层面。也就不会平时想着想着就偏激,就不会老攥着拳头拉屎——乱使暗劲,一遇事反倒手忙脚乱心慌慌了。  省得咱人生没练成实战大师,反倒成了紧张大师。  所以和尚们呵、老道们呵、爱因斯坦们呵,都是先练这招,再入各自的门去修练成佛成仙成大科的。  别说俺胡说八道呵。  大乘佛学前面已经说了,就是辨证法构建起来的,甚至这个“辨证”词汇,就出自于佛家用语。所以是唐僧西天取经之后,“辨证”这词儿才在咱们国家出现的。  而道家呢,那个标志性的“太极阴阳双鱼图”,不是让咱们事儿看两面的意思吗?  至于爱因斯坦呢,更厉害,还不单说是两面了。他的相对论,就是说在广袤的太空中,星体的质量不同,带来的空间和时间也就不同,也就有自身的“参照系”——这世界可不是只有咱一个“参照系”,世界得围着咱们转的。而是一个星体就有自身的参照系,各有各的活法,咱再急也毛得用。  ——这就叫“客观精神”。  有了事儿看两面,甚至看到“多元化”,才叫知道天地之大,事儿之多彩多姿。咱就脱离了老想当上帝的幼稚,才明白自身的定位:既是独一无二的精彩,也是世上的渺尘。  人不就成熟起来了?  不就可以在客观中进行高深的修练了?
  为啥俺老骂中国的儒学?  因为这门就没辨证法的。  有的只是像今天传销那种思维:俺一定要成功!  愣把“成功”推向了绝对,所以儒家有“三立功”——立身、立言、立功,之说。  成功了干嘛?  哦,要当“圣人”。  圣人就是“人上人”,上至帝皇将相下至黎民百姓,都得听他的。  所以儒家的人个个都是紧张大师,你与他们讨论点事,他就认为你不听他的,就=否定他是圣人,就像杀了他爹那么难受,非得向你拼了命的吐口水不可。  ——于事无补,还整天被自封的“圣人”弄得自嘎神经兮兮的,不就叫“主观唯心主义”罗。  所以学儒越成家,越是丧失思维的效率与效益,还总往精神病那头奔——看看历史上那些儒学名家,再对照下现代精神病学,有哪个是不犯神经的?  这叫谁信儒家谁着道:个人信之,自身萧条;社会信之,社会分离;国家信之,国家崩溃。  就不带好的。  连佛家也悄悄告诉咱们:  儒家这样没客观精神,只臆淫瞎想的,叫“伪识”。  各种伪识成为厚厚的一层,在脑子里结成了痂,蒙敝了对客观的探索精神,在佛学用语上叫“恶取空”。  反倒比大字不识一个的,更难成佛。
  所以这里也悄悄地提醒一句:  选研究生课程,千万别选儒学门类的,连导师好儒也不选。  省得让自嘎落下了神经病的根。
  镳叔,您可别再太监了啊!上次那篇文明的文章,看的俺好苦啊!  您说的鱼司令的4个袋子,把俺可打击大了,原来俺就是司令说的只适合“工资模式”那袋子,而且还得“认命并玩儿熟它”。俺们不是官二代,没法玩贪官模式;俺们不是富二代,没资本玩赌博模式;您还记得我请教过您多次关于外汇交易的事吗?俺努力了,俺失败了多次,证明没本事玩创业模式,不得不认命啊!您还说过机构真想玩妖蛾子,散户肯定是被玩的那个……5555555……  俺现在努力工作,领好工资,其它尽量少想了。
  @Robin_Jiang楼
00:31:05  镳叔,您可别再太监了啊!上次那篇文明的文章,看的俺好苦啊!  您说的鱼司令的4个袋子,把俺可打击大了,原来俺就是司令说的只适合“工资模式”那袋子,而且还得“认命并玩儿熟它”。俺们不是官二代,没法玩贪官模式;俺们不是富二代,没资本玩赌博模式;您还记得我请教过您多次关于外汇交易的事吗?俺努力了,俺失败了多次,证明没本事玩创业模式,不得不认命啊!您还说过机构真想玩妖蛾子,散户肯定是被玩的那个……555......  -----------------------------  呵呵,能管理好一间大机构,就是你的独到之处了。  不必学咱们这么辛苦。  俺写这篇,不过想系统回忆一下一路走过来的和见到体验过的思维方式。  又突然想到现在学堂里虽有教人们思维方式,但总与实战的思维有一定的差距,也就想顺道写写思维的实战部分。  呵呵
  “事儿看两面”这一招,有个关窍,就是这两面的“关系”是怎样的?  学堂里教的,就太把这两面的关系搞绝对了。  比方说,学堂里说“矛盾关系”,就说得很干脆,叫“对立统一”。  那得,农村里,就是老地主们与佃农们的“对立统一”;城市里就是资本家与工人的对立。  反正挺泾渭分明的,也就成了那会阶级斗争的“理论依据”。  ——对立统一怎么办?  那就展开阶级斗争呗,“是一个阶级打倒另一个阶级的斗争,是一个阶级战胜另一个阶级的革命”。  这就太绝对鸟。  其实真正辨证法的阴阳两面,关系可不只“对立”这一样。  相反,对立这是一种很极端的关系,却最少发生在阴阳两面中。  一旦发生了怎么办?  物理学是一个名词的,叫“堙灭”。  也就是说,一旦矛盾的双方、悖论的两面、阳极与阴极发生了不死不休的对立,则结局一定是“堙灭”,而不是“发展”了这样事体。  所以,你把老地主们这种生产组织经营形式打倒了,就得赶紧人民公社去取代老地主们的生产经营。人民公社不行了,就得上“专业户”——不还是老地主嘛。  农民们还不是种地?你的“土改”,让农民们平均拥有土地了,他们还得有生产组织经营形式——因为“老地主”,其实并不意味着阶级成份,而是意味着一种生产组织形式。  现在的农民也一样呵,他们把家里的地委托给了同村或外来的专业户,自嘎把铺盖一卷,到城市里当农民工去。等他们在城市里有积攒也有生产技能了,就轮到他们回乡当老地主了。  靠~,原来农民与老地主,是可以身份互换的呵——农民当好了,就成老地主了;老地主老玩半夜鸡叫,得罪人多称呼人少的,还乱耍纨绔,一样可以当回贫下中农滴~。  ——这就叫矛盾的两面关系的多样性,可不只“对立统一”这一样的。  所以,咱们道家的太极阴阳双鱼图,画的那俩条鱼,还各自都有俩眼睛的,就叫“俺中有你,你中有俺”——是既互相促进,也相互制约,还相互流转的关系。  可没说是“对立”的关系。  也别小瞧了这太极阴阳双鱼图,当下的高尖端学科量子力学与天体物理的接轨处,叫“超弦理论”。有大科为这种超弦理论建模,发现不就是这太极阴阳双鱼图嘛。  那么,咱们在练辨证法这一起手式“事儿看两面”时,一定不要极端化理解,以为这两面就一定是“对立”的。  而要看成是俩口子似的,既相互促进,也相互制约,甚至相互流转——这会男女关系比较正常了,哪个家里的家长不是轮流当的?  指望以一极取代另一极的,当下就不要做这个梦了:愣把左手砍了,还以为右手就强化了。是,右手是强化了,但功力有俩手时的一半吗?  还不如多练练掌上压,让俩手都硬朗起来的。
  公司里也一样,要有好员工,就得先有好老板。  当然了,这个“好”字,可不是指的是“好好先生”的意思。  而是“专业”的意思。  也就是说,有专业性特高的员工,那个当老板的,专业能力一定是很棒的。
  @回形镳 234楼
02:03:55  “事儿看两面”这一招,有个关窍,就是这两面的“关系”是怎样的?  学堂里教的,就太把这两面的关系搞绝对了。  比方说,学堂里说“矛盾关系”,就说得很干脆,叫“对立统一”。  那得,农村里,就是老地主们与佃农们的“对立统一”;城市里就是资本家与工人的对立。  反正挺泾渭分明的,也就成了那会阶级斗争的“理论依据”。  ——对立统一怎么办?  那就展开阶级斗争呗,“是一个阶级打倒另一个阶级......  -----------------------------  说的好!
  楼主讲的是智慧层面的事,不是知识层面的事。所以会有人看不懂或不感兴趣,其实这些东西有点像佛家的般若一样,有缘者得之。  
  谢谢楼上两位的表扬。  再化开心为动力,接着侃。  之所以把“事儿看两面”的关系给说清楚,是因为这事儿关乎咱们经济人日常交流、斡旋、合作和营销交易的基本态度问题。  这“态度问题”解决不好,总以为自嘎有强势的一面,就可以压服对方,是一种最不好的社交态度,也最容易让咱们在社交中包袱太重,甚至害怕日常交际,导致萧条人生。  镳叔曾经说过:  此生精彩之处之一,就在于见识过大大小小的上万间企业机构。而镳叔要做生意,通常只与一把手和能负责的主管谈。也通常无需半小时,就把生意给谈下来了。  这是为啥呢?  因为镳叔首先知道:独当一面的责任人,都是最为聪明智慧和颇具胆魄的,都算是慧眼独具,对价值的考量又全是行家里手,时间还忙。  这些人如果半小时内谈不出提纲契领的东西,那就不要谈了——俺提供的价值与服务,他们不需要。  也就达不成交换资源和交易价值的意向,那半小时之后,就算是“垃圾时间”了。  大伙都忙,不必要浪费大伙的时间。  但镳叔出手,还确实没试过半小时内谈不成意向的事。  最多的情况是从一个冷淡的握手开始,然后被带向一个大会客室,最后就到老板的办公室里谈。  为啥总有这样的“洽商流程”?  因为镳叔知道:营销自嘎和自嘎的产品,不是一个强销的过程,而是一个与对方互动的过程。  ——镳叔愣是态度好呵。  在态度好的基础上,就能够迅速明白对方实际需要什么,俺怎样进行调整了。  然后就按《哈佛谈判术》那样,一套方案对方不满意,俺立马就上另一套方案。  ——原来好产品,不是一个人制造出来的,而是双方或多方共同制造出来的。  这类产品还一开始就经行家里手们的思维粹炼,因而带上了浓厚的人文风格,也就具备了挺高的“文化价值”。  那么,这半小时就够了吧?  这半小时互动的效率,给带咱们带来了多大的效益?  双方都因这类互动而趋向丰盛。  又那么,传统的“对立统一”能够带来这种丰盛吗?  当然不能,只能带来供货商与消费者的“两层皮”状况。  供货商瞧不起消费者、欺瞒消费者,叫“店大欺客”。  而消费者很生气,只能通过网络等骂供货商,叫“客大欺店”。  ——都是没经过双方的互动,达不成双方制约的规则,所致。  所以,镳叔只要在生意洽商中,一听到对方说:“大赌大赢”、“俺的得利,就是对方的损失”这类话,立马就不谈生意了,要不告辞走人,要不就乱谈风月去了。  ——都没入商道的,连基本的生意关系、经济关系都不懂,就个学堂人。  还乱入行,只会成为搅局者,不会成为一个获利者。
  镳叔难道有要太…  不不不,还是祝镳叔幸福先  您老加油,快点啊:  come on,come on  go on,go on  up and down,up and down…  
  见面先祝性福乃当代礼仪典范也  
  作者:Robin_Jiang1981 时间: 23:19:1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谢谢老总亲自来捧场。  呵呵
  不知道“事儿看两面”这招,说清楚了没?  没说清楚也不要紧,就自嘎慢慢练吧。  反正今后日子还长,只要学会了辨证法,就能像巴菲特那样干到八十岁,还能享受工作的乐趣。  那咱们再说说辨证法的第二招:全面看透大盘。  这招练好了,最差也能成为国际高级分析师。好一点的嘛,就看自嘎的修为了。
  其实从实业家,做到经济家、金融家那份,中间有道坎。  这坎就是从顾全自嘎的企业,搞成个能赚钱带效益的企业。某天突然会发现:原来咱们的企业,不是孤立地飘忽在虚空中,而是活生生地存在于天地之间的大千世界中。  而这个大千世界,又有太多的因素,是足以影响咱们的企业兴败存亡的。  这个时候,咱们就很自觉地从“见自我”——表达自我的层面,走向“见天地”的层次了。  这个时候,企业实业家最通常的转变,就是从老守着自已的实业,转向了主动去社会交际。  企业家们已经从孤身奋战的创造与创富,转向通过丰富的社会渠道中获取更大的利润。  这样就很容易入这会那会了:先是各式各样的商会,然后就是高尔球会、网球会、马会、游艇风帆会,等等。  就连最封闭保守的日本鬼子,也拥有全世界最多高尔夫球会会员的资格。因为高尔球会其实获得各类信息最多,也不像其它会那样有各式各样的门槛,只要交钱付会费就行了。所以日本人加入国际上的高尔夫球会最多。  但日本人在交际圈中也有一样毛病,就是太恪守内心,所以虽然商人们都知道日本人是表面上最有礼貌的,但也知道日本人表面的笑嘻嘻,内心也可能是恨透你了。  所以不必为日本人的表面客气和有意的放浪,就以为日本人可以做朋友了。  你一不留神,到末了才知道宰你时根本没商量。  为啥呢,因为日本人的国民性,根本就容不下辨证法存在的空间——在日本就最好不要讲辨证法,他们的文化里天然缺这个。  所以他们可以把技术问题发挥到极致,发疯也可以发到极致,像安倍这种老剑行偏锋的政客,反倒很受他们的国民欢迎。你说说辨证法的智慧,他们却闷得打吹欠。  ——这就是日本长期实行“拿来主义”的原因,也成为这个民族是不可能有真正文化的缘故。所以日本的商业间谍也是全世界最多的,连董事长那个层面的,也可以把自嘎的腿打断了,然后博同情长期“潜伏”在德国的电子厂里,好获得国际最先进的电子制造技术的。  日本人就活得很累了,常常因为看不透大盘而产生深刻的迷惘,也就憋得自嘎老要发疯。  所以,咱们学好辨证法里的第二招,也就使自身活得明白干净,知道在什么地方使劲。  而无需像小白鼠似的活着了。
  顶,迫不及待下文
  咋不更新了啊
  @回形镳
14:05:00  @乌贼太帅了 14楼
13:58:39   ————————————————————————————   比方说,前几天国家召开“大数据总结与推广会议”,马云还是主力发言人之一。   他玩的大数据,是一种什么样的逻辑?  —————————————————  云即控制,某刚毕业小妞语,呵呵  
  @回形镳
14:09:00  回复   楼主:回形镳 时间: 14:05:29   @乌贼太帅了 14楼
13:58:39   ————————————————————————————   比方说,前几天国家召开“大数据总结与推广会议”,马云还是主力发言人之一。   -------------------------------------------------  —————————————————  碎片分析  
  说起“全面看透大盘”这招,其实也算老生常谈,早就有词儿说起的:  过去叫“大局观”,现在叫“战略思维”。  小资文人们一谈到这个,最高兴了:“哦,原来是这个。那俺最拿手了!给你侃三天三夜战略思维毛得问题,朋友们都管俺叫‘诸葛再生’呢。”  是,读书人都称诸葛亮。  就是不知道其实诸葛亮那个“隆中对”,要三分天下的,其实是最烂的战略思维。  俺这么一说,怕要踩着小资文人的猫尾了:“三分天下,可是历史上最著名的战略思维呵。你镳叔何德何能,敢说隆中对是烂招?!”  当然是烂招了。  那么打生打死、拆烂污了几十年,竟然结尾是“三家归晋”,打来干么?——这叫战略方案无法预后,像紫霞仙子似的“猜中了开头,却猜不透结尾”。这种无法预后的战略方案,一向被当代大盘分析师笑到脸都黄。  此为烂招之一。  烂招之二:身在经坛,当然要拿经济行当说事。  大盘经济(宏观经济)最怕啥?  ——一怕垄断,二怕割据。  也不是说啥,怕割据还多多大过垄断。  因为能形成垄断还说你有一定本事。  一旦割据形势形成,就连神仙都难救。  因为华夏地阜物丰,各种区域文化差异大,恰好形成了一种很强的“互补关系”:从东北、四川来的原料,到长江中下游就形成了百工兴旺的局面。  所以咱们华夏从七千年前,就业已形成了很完整的物流链、产销链。  这生意越做还越形成了中华独特的人情人脉关系:一个汶川地震,大伙都感同身受,都在嚷嚷着:“今晚咱们都是汶川人。”全国的老百姓都跑去当志愿者了。  一旦割据形成,还是大型割据玩三国,得,你经济面就全盘皆毁吧。  所以西汉、东汉都叫“汉朝”,但经济经营已经是天差地别:西汉玩的是大型规制化、标准化、差异化、精工制生产,与现代经济相差无几,甚至有过之还无不及;东汉呢,只能玩玩“地主庄园式小农经济”。  何况你三国?  别看曹操、孙权凶巴巴的,军饷筹措、后勤保障还只能靠盗掘汉墓。曹操军中就干脆搞了个盗掘汉墓的正规军制,叫“摸金校尉”。孙权呢,那会还专门跑来广州,在越秀山上掘呵掘的,希望一不小心把南越王赵陀的墓给掘了出来,他就发达了。  诸葛亮呢,别看占了天府之国,但大量的物产运不出去,换不来真金白银之余,还得生生沤烂了。  急得他,不要搞“七出祁山”嘛。  所以吧,“隆中对”本来就是小资文人的瞎想。  一旦实操,还把个好好的中国,生生地推入了长达三百年的大乱世当中。  本来中国对周边各夷族而言,就恍若天国,惹都不敢惹,只能赶劲搭上车做生意的。  现在一看你连称王称霸的,都穷得响叮当,不赶紧跑来兴乱杀人还能干啥?所以从魏晋到南北朝,咱一向尊贵的国人呵,被五胡十六国当羊来宰。  南方人赶紧上去救援,也就形成了从东晋时代起的“客家”了——文化人、能工巧匠们,全来南方了,也就有了后来的江南六朝金粉地。  这里,也稍带说说。  通过实证诸葛亮的《隆中对》,咱们也知道那句“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其实是个伪命题了。  ——就是那帮政客们没本事,干不好自嘎的本行专业,就赶紧把自嘎搞出来的大摊苏州屎,往宿命论那一推了事。  而这种政客的无能,又最先从“战略思维”出现了重大的偏差开始的。  为啥战略思维会出现重大的偏差?  概因“无根”呗,只自作聪明、自命圣人地乱瞎想。  ——这就叫“主观心证”,是王莽一贯坚持的,后来影响到整个汉儒层面。遗留至今,还成“理论家”们的主要“学术”方法了。  那么,战略思维的“根”,是什么?  下节就着重讲讲这个战略思维的“根”。
  看看还不过瘾啊 等更新
  其实战略思维的根,就在于一个很平常的词汇:“调查研究”。  说起来,越是面对复杂局面,越是心里没底的时候,越要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  可以说,调查研究得越细致,将来的战略实施阶段就越容易出质量。  镳叔曾经向国际大行的副总裁,学习金融。  镳叔原来也是在复杂环境中工作的,调查研究的功夫不算低。没曾想,这位国际顶级层面的金融人才,调查研究比俺还细。  而且在这个阶段,他的姿态放得很低,就像小学生似的,问的问题也相当简明易懂,不会秀自身任何一点专业知识。  后来,像高盛、摩根大通等大行,也在香港招揽他们的实习生,实习津贴给的也不低,都是四万港币的月薪。可实习的内容就一样,就是让实习生们自行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收集全了经济信息资料。对国内的实习生而言,让他们去收集非洲某个地区的经济经营信息。  咱国内的实习生起初还以为是一件简单任务,打开电脑复制一下不就行了呗,反正因特网啥都有。  却被师傅骂到仆街,说他们混吉。  逼得他们亲身飞到现场,或是找相关贸易公司去收集,才算完事。  那一个月的实习期,对初出校门的学生们来说,当真是地狱,晚晚都是睡三个小时的觉,只为收集一些他们根本还理解不了的信息。  以至于他们实习生中,有60%发誓:终生不再入投行行业。  ——就个投行的调查研究苦,他们都无法忍受了呵。
  调查研究功夫做得越过细,后来的工作就越容易出质量——这几乎成了各行各业的通识。  翻开军史看看,四野入关后,凡接敌鲜有不“全歼”的。弄得对手挺尴尬,一看来的是戴狗皮帽子的,算了,还是别打了,就投降吧。  这种超凡的战力,就来自于林彪主帅最喜欢搞很细致的战前、战中和战后调查研究。  记录片里记着的:在锦州战役前夕,后来的两大元帅林彪和罗荣恒、一位上将刘亚楼,就蹲在山头上很仔细地看地形。  这种风格后来很深刻地影响了四野的十个纵队,包括后来的38军等主力战队,都有着因为过细调查而带来“不动如山”的沉稳风格。  所以,孙武子的兵法里开篇就言明:“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不止“兵者”了,想赚钱,还想赚大钱,也不可不察。没见大风自动把钞票刮到咱兜里的,是吧?  还有,不仅要仔细观察,还要设身处地地全神体验。  要让所有细节在咱们的脑子里“活”起来。  则,方法就容易出来了。  所以俺教小女从商时,就是带她到平日里都不敢去的城乡结合部,很细致地叫她怎样去提问题。  她刚开始也怕得要命,做着做着调查,就放开了,还很投入地去做。  稍带着,社会现实也不会在她眼里是件很可怕的事了,她学会了融入社会的方法,就体验到了社会的人情人脉,也知道怎样在社会中创造繁荣了。  那次,她的调查研究报告,被评为全校第一,有个别条文还被国务院采纳了。呵呵
  前两年,有件事儿挺搞笑的:  城里有个地标式的商业地产,从建成之日起,就带旺了周边一大块地。  后来,旁边又建了个同等规模的商业城。这个地标式的商业地产,还是有着几十年的商业经验的,就呱呱叫了,老说旁边的这个商业城抢了自嘎的生意,还把状告到市政府那去了。  其实呢,咱们就明白是怎么回事:这新商城呢,一开始就搞了一整套的商城智能监控系统,对自身商城内的人流、物流实时监控 + 实时生成数据,然后很快地进行调整。  ——就这么简单,实时的调查数据,就硬生生地把几十年的“老经验”给KO了。  谁叫经验可能会死,而实时调查数据是活的?  所以汶川地震那会,俺很吃惊地发现:国内有些专家,竟在京城里,就对救灾和灾后重建进行建议,说是:“四川那的地形俺熟得很,闭着眼睛都不会摸错。”  俺靠~,那可是11烈度的地震呵,国家标准对这个烈度级别是明列的:“地表产生很大变化”。  你说是专家,对四川那地有很丰富的经验,但发生了这么大的地表变化,你的经验足以支撑你做出决策吗?  咱国内的学术作风,啥时变成这样了?  只会闭门瞎想、闭门造车的?  所以当初那位专家提出的建议,就给人有一种“缺乏现场感”的感觉。  而没现场感,一上来就只能说“理论”,从来都是各行各业最大的弊患。  不是说啥:任何自以为高高明的想法和主意,比现场告诉咱们的,都只可能是沧海一粟。  比方说国内的转基因研究,如果你单听这方面专家的,好像没啥问题。  但如果你真到转基因的各个实施领域去进行一下“大样本统计调查”,就全是问题了。  像去三甲医院的肿瘤科去了解一下,看看该科主治医生们,是怎么看“转基因治癌”的?  这就说明转基因这门,前景很大,道路却异常艰难曲折。起码在目前,还不算是成熟科学学科,故在目前来说,要推广至任何领域,都要慎之又慎、做足实验。  这个问题最后说一句:那位诸葛亮,对中国之大之广之丰,没啥“现场感”,也就出“三分天下”那种溲主意了。
  支持一下。
  @回形镳 251楼
03:23  调查研究功夫做得越过细,后来的工作就越容易出质量——这几乎成了各行各业的通识。  翻开军史看看,四野入关后,凡接敌鲜有不“全歼”的。弄得对手挺尴尬,一看来的是戴狗皮帽子的,算了,还是别打了,就投降吧。  这种超凡的战力,就来自于林彪主帅最喜欢搞很细致的战前、战中和战后调查研究。  记录片里记着的:在锦州战役前夕,后来的两大元帅林彪和罗荣恒、一位上将刘亚楼,就蹲在山头上很仔细地看地形。  这种风格后来很深刻地影响了四野的十个纵队,包括后来的38军等主力战队,都有着因为过细调查而带来“不……  -----------------------------  镳叔,如何教育女儿能否多share一些经验啊?鄙人也有小女一枚,独生女,难教育啊!呵呵  
  快更新啊 镳叔
  @回形镳
03:23  调查研究功夫做得越过细,后来的工作就越容易出质量——这几乎成了各行各业的通识。  翻开军史看看,四野入关后,凡接敌鲜有不“全歼”的。弄得对手挺尴尬,一看来的是戴狗皮帽子的,算了,还是别打了,就投降吧。  这种超凡的战力,就来自于林彪主帅最喜欢搞很细致的战前、战中和战后调查研究。  记录片里记着的:在锦州战役前夕,后来的两大元帅林彪和罗荣恒、一位上将刘亚楼,就蹲在山头上很仔细地看地形。  这种风格后来很深刻地影响了四野的十个纵队,包括后来的38军等主力战队,都有着因为过细调查而带来“不……  -----------------------------  @Robin_Jiang楼
15:12:15  镳叔,如何教育女儿能否多share一些经验啊?鄙人也有小女一枚,独生女,难教育啊!呵呵  -----------------------------  呵呵,俺不过实行三字诀:“惜、撑、象”。  惜,就是爱惜了,这点所有父亲对女儿都能做到。不过,俺还做到了一点,就是她打小俺就蹲下来与她说话,让她有种平等意识,当俺大朋友看,以至于她才六岁,就对俺说这种话:“我不仅向你学了很多,你也向我学了很多了吧?”俺听了这话,开心死了。  撑,就是小孩在成长过程中,总要遇到许多问题,有一些是超出她能处理的问题的。这个时候,就得做老爹的出马,与她组成团队共同解决了。像她4岁,俺就带她去爬山,她累了,就让俺抱。俺不抱,只是对她说:“如果我们爬不上这山,那我们就下山吧,我们就看不到山上好看的风景了。”她听了,就使劲地跟着我上山。上了山,她很开心地说:“是我自已爬上来的,我没拖爸爸的后腿。”  象,就是说话要形象,不要对她讲空道理。像她与其她女孩一样,小时不喜欢算术。俺就对她说:“你不是喜欢玩起房子的游戏吗?那要看房子起好了会不会塌下呵,那就要计算好这个房子受不受力。房子结实了,我们就住得好好的了。语文则是给房子搞装修,使房子好看。”从此她喜欢上了数学,在初中就成是全年级数一数二的。然后,以后都是自已考上的名校。  俺以后都尽量给她少讲死道理,让她自己去实习。结果她高中时代,每年春节花市都与同学们自己去租铺位,自已跑到厂子里进货,然后就花市上卖。有一年,还收到了6张假币,刚开始亏了点,他们自己想办法去解决,到最后还是赚了点。  这样他们又学习到了经验,还接触到了社会。
  (接正章)  调查研究,是人生思维的一道坎口。  在这之前,叫“知易行难”:可能看了几本小闲书,甚至发了个梦,就做恍然大悟状:“哦,原来真理是这么简单,世界是这么简单。俺终于看透这个世界了。”  然后,就以“高人”的姿态,动辄就对事对人对社会对国家,下天大的结论。  可这阶段这些大道理不管用:就算你发现了宇宙真理,掌握了人生的核武器,……;慢着慢着,你看这世界有几何是放核武器的?  ——就小日本那挨了两颗。  这个时候最频繁使用的是:菜刀那样的小刀子。  可偏偏这个时候的高人,就是连使菜刀,也是很笨拙的。  所以也只能虚虚地扛着颗“思想原子弹”,去找工作、讨生活、娶老婆。  但谁要你那“思想原子弹”呵,都要周身小刀的去解决实际问题。  连未来丈母娘也不关心你那颗原子弹,只是问你能拿什么彩礼、多少彩礼出来。  这个时候,如果还不醒醒,返身去练操菜刀的话,怕就要被“怀才不遇”的想法给憋坏了,甚至会憋出精神病来。  俺有位朋友就很运气。  中山医科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后来移民到了香港。  那会吧,人家英联邦的国家和地区,是不承认咱们文凭的。  他刚开始也愣是放不下高人的姿态,就宅在家里不去干活了。  他老娘是在街市上卖菜的,见他宅在家里,越宅精神就越怪异,就骂他了:“老娘一天到晚忙着干活供你,你一个大小伙子的不去干活挣钱养家。老娘老了死了,谁来供你?”  哭呵,哭了整整一晚上,第二天就乖乖地跟着老娘到菜市场上卖菜去了。  还别说,学医的高材生脑子就是灵光,没两年就成卖菜状元了,钱多得得用尺子量,也就买下了好几处物业,成湾仔那地的小地主了。  但很多很多这号高人群众,就没那么好运气了。  他们扛着那颗虚虚的“思想原子弹”,实则是很典型的“封闭思维”,沉浸在自嘎营造的太虚幻景中,飞奔在通往精神病的道路上。  ——这就是精神病多发、高发的思维原因。  知道现在精神病高发、普发的,是哪个群体吗?  竟然是高科、高知群体。  所以咱们看现在这个群体的有些人,说话走极端、放狠话、很偏激,什么“快速递减中国人口至五亿”呵、“反对转基因,就是愚民、奴才”呵、“上访的人,99%都是神经病”呵。甚至,连北大的教授上凤凰卫视,连一些很下作的词汇都说出来了——那可是公众传媒,是覆盖港澳与东南亚播出的,叫“国际影响力”。  家暴多发处,竟然不是普罗大众家庭,也还是这个群体。  连高等院校都得严防死守,祈求别再有师生跳楼了。  可见封闭思维的风险有多大,象牙塔也并非平静港湾。  直到熟络了调查研究,还自觉用上了调查研究,咱们就从自已营造的蜗壳中跳出来了。  这时,就叫“知难行易”——比较好地与现实吻合了,行为能力、责任能力,也初步具备了。  这时,就叫“开放思维”——天地向咱们露出了真容,咱们终于可以见到天高地厚了。
  调查研究之后,拿到的是庞杂却鲜活的数据,咱们一般管这类数据,叫“基础数据”或“基本数据”。  这些数据可了不得,是一个行业甚至是一个社会的文化根基。  有了这些“活的数据”,咱就往行业或社会的“文化大师”那头奔了。  咱们喜欢看《经济人报》、《华尔街日报》、《哈佛商业评论》、《中国经营报》、《经济观察报》、《信报》、《明报》,……就是这些报刊首先给咱们展现了鲜活的文化。  而像《环球时报》那些,老让人诟病,就是这些报刊老当咱们无知似的,总是要拿很生硬幼稚的主观观点,来“教育”咱们。  所以,前面那些报刊,在咱们眼里就是有文化的。  后面那些报刊呢,让咱们总感觉是一群很不开心的冬烘,在生闷气——你自嘎都混得不开心,哪凭啥还来“教育”咱们呢?  好,有了鲜活的基础数据或基本数据后,咱们还得有一个推敲到提粹的过程,则咱们也成了行业中的文化大家了。  这种推敲到提粹的过程,大致还有几道程序,辨证法里一般叫“先分析,再综合”:  1,提出“必要、决定因素”和“干扰因素”。  “必要、决定因素”呢,一般对面上的状况,发挥着关键性、决定性的作用,没它们就不行。所以也有个词儿,叫“要素”,就是说这种因素的。  比方说,干任何一项事业,都离不开“人、财、物”这三项吧?  那这三项就叫要素了。  “干扰因素”呢,就是指虽然不起关键性因素,却足以影响到要素产生异动。比方说不同地方的政策因素、文化背景、法制状况,等。  咱们也将这类“干扰因素”称为“非要素”、“背景因素”。  2,将要素与非要素进行排列,则咱们可以知道“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  由此理清事物的运动规律和可能的进程。  3,麟选方法,达至应对方案。  这类方法方案,一般从历史同类案例的比较中进行。  所以现在正流行“案例教学”进行时,也容易使咱们的方法成熟、圆熟和周延。  嗯,有了以上几步,则咱们就是做案头,也能成为“高级分析师”那份了。  而咱们的行为能力,也发生了质的改观,也能做到“不动如山,侵略如火”了。
  回叔好:  最近有空看了你的几篇帖子,忽然想起之前看过的一部电影“鹰眼”,美国片。昨晚重新看了一遍,震撼至极。主机记录一个人的所有信息:消费记录,通话记录,人际关系等等...然后就能分析出这个人的性格及他做事的动机,甚至他将要做什么事。主机可以控制交通讯号灯、地铁、任何电话、电子显示屏......设计一个完整的流程计划。
  这不正是你讲的 系统工程
大数据概念么  受益匪浅呵
  @法如筏 260楼
11:47:10  回叔好:  最近有空看了你的几篇帖子,忽然想起之前看过的一部电影“鹰眼”,美国片。昨晚重新看了一遍,震撼至极。主机记录一个人的所有信息:消费记录,通话记录,人际关系等等...然后就能分析出这个人的性格及他做事的动机,甚至他将要做什么事。主机可以控制交通讯号灯、地铁、任何电话、电子显示屏......设计一个完整的流程计划。  -----------------------------  是,后面还要说说这些现代逻辑法则的。
  @深渊鱼 182楼
01:02:05  数字和符号均不是逻辑的基础,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鸡蛋,所以不存在实际相同,只有在抽象能力的基础上才有相等,  即逻辑的基础是定义。  编过程序的人一说就明白:  int a  a = 1  我定义一个整数a,我让a = 1。  对于概念,数学给出集合论,属性这些套套只能表达成机械的复制。  猫 = new 猫(若干属性...颜色、大小、叫声...)  if 猫.颜色 = 白  ......  -----------------------------  这一段非常高。
  期待文章更新。学习了。谢谢楼主。
  @wenwenfire 264楼
15:20:11  期待文章更新。学习了。谢谢楼主。  -----------------------------  谢谢你的观看。  这篇贴子打算慢慢写,好慢工出细活。  呵呵
  第三招式,平衡很重要。  一旦进入到有平衡意识这个层面,就算是高人了。  而且不仅是思维高人,还是独当一面的行为高人了。  但高人归高人,在运用起平衡手法前,还是要顾及一个基本原则的:  在问题还没呈现、悖论还不明显的时候,顺风顺水的,就不仿“步子加大加快一点,果敢一点向前进”。  直到前方出现了障碍,咱们才开始使用平衡术。  所以老师傅教车时,总要教学员:“该踩油门时就踩油门,该踩刹车时就踩刹车。不踩错就行。”  那么,如果咱们面对不是一个工作点,而是一个工作面时,也得顺风顺水时赶紧收获多一点;有问题了,就去搞平衡。  ——这样,就出来一种“工作节奏”了。  有了这种工作节奏,一般就是这行内的行家了。  平衡呢,也有三种搞法,不同的行业也可能较多地运用其中某一种方法。  这三种方法分别是:  持衡法;  择中法(执中法);  流转法。  下面就陈述一下这三种平衡的基本方法。
  先说“持衡法”。  这在法律专业里最多用到。  有个小故事是说到书生与裁缝之争的。  说有位书生,买了幅两尺半的布,打算找裁缝缝顶帽子。  到了裁缝处,就问裁缝:“这布能缝顶帽子吗?”  裁缝说:“没问题!”  书生见回答得干脆,就思摸着别吃亏了,可能这布还够缝两顶帽子的。  于是又问:“能缝两顶帽子吗?”  裁缝又说行。  书生接着又问三顶行不行,还行。  一直问到能不能缝五顶去了。  裁缝还是说行。  于是书生把布留下,乐滋滋地回家去了。  等去拿帽子那天,裁缝果真拿出5顶帽子来了。  ——不过不是戴头上的那种,而是套在五个手指头上的。  书生就生气了,嚷嚷起来,就拉扯着裁缝去见官。  那官该咋判这种案子呢?  且听下回分解。
  @乌贼太帅了 40楼
10:56:25  回叔,你这样就错了,别以为这样我就不拍你,你那些什么前段式后段式传教士后入式,那些虚里吧唧的概念我可都不懂  我的爱好就是玩弄2b,比如那个 地动仪2012 ,刚开始我还以为这2b是能交流的,还说什么【破坏比建设容易】,结果刚一发言满口假大空,这类人明明其能力只能搬砖,但就是屁大点事情就要扯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似乎不扯到那点高度就显示不出自己的能耐,问题是你地下室的泡面烧好了没,工头的工钱发......  ----------------------------  孩子,你就洗洗睡吧,没人说你精神不好,偏要表现的像个精神病患者一样。
  @乌贼太帅了
10:56:25  回叔,你这样就错了,别以为这样我就不拍你,你那些什么前段式后段式传教士后入式,那些虚里吧唧的概念我可都不懂  我的爱好就是玩弄2b,比如那个 地动仪2012 ,刚开始我还以为这2b是能交流的,还说什么【破坏比建设容易】,结果刚一发言满口假大空,这类人明明其能力只能搬砖,但就是屁大点事情就要扯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似乎不扯到那点高度就显示不出自己的能耐,问题是你地下室的泡面烧好了没,工头的工钱发......  ----------------------------  @宙斯坐骑 269楼
15:13:11  孩子,你就洗洗睡吧,没人说你精神不好,偏要表现的像个精神病患者一样。  -----------------------------  乌贼作为一位教逻辑的老师,是很认真的。  这种认真,甚至以偏执狂的态度表现出来。  这种认真的态度,是很值得尊敬的。  所以对乌贼老师的质疑,俺也是很认真答复的。
  (接正章)  书生与裁缝相互拉扯着来到了县官那里,各自指着对方提出了自已的控诉:  书生:“裁缝并没有如俺的意,缝顶给俺戴的帽子给俺。是明显的欺诈行为!”  裁缝:“书生给俺的,只是两尺半的布,却要求缝5顶帽子。俺按他的意思做了,他却不认账,明显是想赖账。请长官判他还俺工钱!”  县官细一思量,把惊堂木一拍,就做了以下判决:  “你们两个,分明是鸡同鸭讲嘛:一个没有交代清楚要做什么帽子,一个没有弄清客户要求,各有过错。那么,书生不许要求裁缝赔布,裁缝不许向书生讨要工钱。各自回家,各找各妈。散会~。”  书生与裁判低头细一思量,都觉得县官判得公正,也就没啥好说的,就各自回家了。  县官之所以判得公正,正因为他把双方的“权利”和“责任”,给厘定清楚了,也给弄平衡了,所以能够服人。  ——“公正”的基础,正是权利与责任的持衡。  这可是英国的法务仲裁者们,在西敏寺中经过长达400年的研讨,才找到了判案例的关窍之处:案件的双方,都各自有权利和责任。  法官就将各自的权利与责任,厘定清晰,再加以平衡,就是“公正的判决”了。  可见“公正”不是瞎吹的,不是会说“自由”、“民主”这些词儿,自嘎就是“正义”的,或“公正”的。  公正这词儿,就是一个法律词汇。  得清晰明白双方的权利和责任,并很好地持衡,才叫公正的。  所以普通法系的法律形象:就是一位蒙上眼睛的女神,一手高举天平(或剑),以示持衡;另一只手则手捧法典。  不像咱们的法学院,是把《宪法》放在地球的下面,以示心怀宽广、法律为基——心怀宽广体现不出法律专业特性呵,反倒有“老好人”的形象,所以叫:“宪法顶个球”。    如果案件不仅涉及双方的平衡,还涉及多方的平衡、地区的平衡,怎么办?  没错,所以英国还有另一法系,叫“衡平法系”,就不是法官可以审理的了,而是大法官去审理。比方咱们经常说的“涉及国家、军事、外交和当地习俗的案件”,就是大法官去审理的。  像现在香港的新界原居民,就有不同于香港岛、九龙居民的特殊权利——这叫“习俗法”,是衡平法中的一枝。  算是法律顾全社会平衡的意思了。  可见法律,最多运用到“持衡法”这门专业艺术。
  回叔,看你前言不搭后语毫无体系逻辑的讲了这么多,姑且不批评你的对错吧  但你觉得人气这么凋零,是为什么。  10年前bbs是人气最旺的论坛,但是在2014年在论坛上码字基本上没人问津  短平快的庸俗年代,你不去微博上发展名声,不去微信上变现名气,还在这里泡着干什么
  楼上,坚持很好很重要,名声?微博名声有什么用?难道楼主是演艺明星?  
  @乌贼太帅了 272楼
10:39:57  回叔,看你前言不搭后语毫无体系逻辑的讲了这么多,姑且不批评你的对错吧  但你觉得人气这么凋零,是为什么。  10年前bbs是人气最旺的论坛,但是在2014年在论坛上码字基本上没人问津  短平快的庸俗年代,你不去微博上发展名声,不去微信上变现名气,还在这里泡着干什么  -----------------------------  因为俺本来就不想这贴有人气,所以半夜才动笔写。  回叔已经过了要人气的时候了,毕竟回叔不搞快销货了,只在意能否创造一些精品出来。  名气这事儿,还是留给你们年青人弄吧,你们出名还是得趁早。  而精品,则是洗尽光华的,你看那些一类表,几乎没有打广告的时候。
  @乌贼太帅了 272楼
10:39:57  回叔,看你前言不搭后语毫无体系逻辑的讲了这么多,姑且不批评你的对错吧  ————————————————————————————————————  还有,善意地提醒你一句:  任何专业人士,想要成为专业大师,都有个忘掉死定理、专注于活案例的过程。  在教科书里可以摘抄一大堆的概念和定理,但根本没有办法解决实际问题,只能站在一边给别人的“对错题”打分。  等你拿自身的专业,去给别人解决实际问题了,才能走向“行家”之路。  你能解决一个人的问题,就叫“医生”;  你能解决一个家庭的问题,就叫“家庭顾问”;  你能解决一个企业的问题,就叫“企业家”;  你能解决一个地方的问题,就叫“省长”;  你能解决一个国家的问题,才叫“主席”或“总理”。  ——而就在解决一个人问题(包括自身的问题)这个阶段,你就会深切地发现:任何教科书给出的概念和定理,且这些概念和定理无论多高明、高妙,都是很偏窄的范畴,都失去了生命力。  你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得不上“组合拳(方案性解决)”,不得不进行“流程化处置(程序设置)”。  在这个过程中,你早就忘了那些“概念”和“定理”了。
  俺10年前给企业搞体改,老板的一句话让俺印象深刻,一直记到现在:  “*生,你不要给俺说这些,你就告诉咱们:咱们怎么做!”
  顶,好文,受益匪浅。学习了,谢谢您的奉献,祝安好  
  还有,莫弃楼哦!  
  @baomadegulu 278楼
18:54:49  还有,莫弃楼哦!  -----------------------------  不修葵花宝典了,那搞得人不男不女。  一定写完。  不过慢慢写。
  (接正文)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正好女排处于青黄不接的调整期,国足又臭脚尽显。  毛啥好看了,就突然迷上美国NBA了。  俺的运道就是好,正巧乔丹玩完棒球回到了NBA赛场上,让俺见证了那个梦幻般的年代,见证了一个伟大球员的传奇,也见证了公牛队十三王朝的辉煌。  乔丹退役之后,俺又追了几年的NBA,就越来越没那会的激情了:虽然那会还有科比、奥尼尔等一帮巨星在,但总没有了乔丹的风彩。  湖人队打球,一遇逆风还分差较大的时候,好像整队都沮了,那球倒来倒去,就倒到科比手上去了,然后就是科比的个人表演时间。但别人的防守队员也不是吃素的呵,个个都骠悍得很,三两个人一上去包夹科比,科比就算是神仙也吃力,就不好看了。  乔丹时期的公牛队呢,只要乔丹一在场上,自然就有一种气场,一下子场面就生动起来:不仅乔丹满场番飞,就是皮蓬是最好的,三分投手是最好的,助攻后卫也是最好的,连教练杰克逊也是最好的。  一个球队都是最好的,反倒突显出乔丹是伟大的运动员,而科比只能算是卓越的球员了。  差异可能只是一点:乔丹是带着整只球队在打球,科比只是自已在打球。  那么,也就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就带来两种结果了:  乔丹是飞龙在天;  科比只能是地上的狮子了。  科比比乔丹差点啥呢?  ——差那么点思维的平衡感,也就一位在天,一位在地了。  可见,这种思维的平衡感,是人群领袖特有的思维特质。  没有,最好还是领工资好了,反倒可以安安心心地吃安乐茶饭,也没啥丢脸的——俺曾见过一位从特种部队复员的兵,那可是经受最严格训练才能干上的职业。可他复员的理由却很简单:他确实不想想事,给老板开开车、做做保镳就可以了。  他们的专业技术,可以成为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却把获取方向感的压力,完完全全地扔给了各种人群领袖。  而人群领袖又取决于有没有乔丹似的良好平衡感。  以俺的经历来看,天生有这种领袖气质平衡感的人,不过人群中的1%;而经过严格训练后,可以在后天培养出这种有良好平衡感的人士,但也很难超过人群中的3%。  但这3%的人,就可以创造人类的未来。  所以,如果咱们客观评估一下两位总统:俄罗斯的普京和美国的奥巴马。  怕咱们会说普京是位很有平衡感的人,而奥巴马的平衡感就不敢恭维了:该干的事没干好,不该干的事越来越瞎来,所以把美国放在奥巴马手里挺玄。  那么,这种“人群领袖的平衡感”,究竟是指啥呢?  具体就是“择中法”,或叫“执中法”。  这是咱们下节要讨论的。
  大早上就更这莫点?不过瘾  
  楼主太慢了吧,还不更新  
  德国足球员克罗茨,在其职业生涯中有很奇怪的宿命:  在国内俱乐部赛中,他就是个“鱼腩”,是哪个俱乐部都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胁球员;  偏偏在世界杯上,他大放异彩,是迄今为止在世界杯上入球数最多的伟大足球员。  而且妙就妙在,每一粒入球,他都似信手拈来,总在最令人想不到的地方出现,然后接到意想不到的传球,最后轻松一脚破门。  打足球的人,管克罗茨这种行为方式,叫“足球意识”,是在复杂遂变的环境中,仍然保持细微平衡感的人:  ——当然啦,德国本来就是很注重阵容严整的国家,各队拼的都是严丝合缝的全攻全守阵列。所以德国的足球不太好看,却绝对有效。  克罗茨在这种本身就很平衡的严整战阵中,就难找到空隙漏洞了,也就很难发挥。  但一到世界杯上,哪个队有德国国内俱乐部杯赛的严整阵容?  到处都是阵列空隙,克罗茨跑哪都得利。  特别是对巴西队那场,巴西人在被入一球之后,那就叫空门大开,克罗茨还不轻松敲入一球,彻底终结巴西队主场辉煌的梦幻?  多奇妙的平衡感!  多奥妙的平衡感!  可有个行业,却比克罗茨有更强烈的平衡感。  而且这个行业,拓尽光华,日积月累、默默无闻隐身于各种各类盈利与非盈利的机构中。  这个行业,叫“会计师业”。  很多小年青不懂这个行业,很多很牛气的“领导”也看不起这个行业,就连隔邻有个贴子,也说:“考个蛋会计师证吖~,都没用的。”  他们还以为会计师不过是记记账目,掌掌收支呢。  却不知道,每个会计师掌控的,可叫“现金流”。  会计师们对收支的合理性异常地敏感,因为不合理的收入与支出,都会在未来某一个阶段出现不合理的异动,从而彻底搅乱整盘流水(现金流),使咱们的收支彻底失衡。  所以吧,老道的领导和老板,是谁都可以骂,就千万不能骂会计师。  会计师们的心底,由于长期操控现金流,自然而然地有了艺术家们的韵律感,是骂不得的。  咱不搅合这种韵律感,尊重这种韵律感,会计师们就会很直白指出:这笔生意不可能赚到钱;这笔生意哪可以、怎么做可以赚到钱。你一骂会计师,他不敢出声了,就不会再做这种提醒。  俺见到过很多很聪明的领导和老板,最后栽就栽在了不听会计师们的话上面。  所以吧,少点牛气,在家听老婆的,在公司听会计师的,一定发到猪头炳似的。  ——老婆与会计师,可能冲劲是不如咱男人,但他们都是在细微处能让咱们达致平衡的人。
  @baomadegulu 281楼
07:40:39  大早上就更这莫点?不过瘾  -----------------------------  不好意思撒!  玩性大,乱跑乱玩的,不耽搁正事了呗。
  多奇妙的平衡感!  多奥妙的平衡感!  ——但不是在说逻辑的事儿嘛,你镳叔不兴打马虎眼的,用文学化的语文作业,来搪塞读者观众。  你就说说这种执中法、折中法什么的平衡,反映的是甚内在科学逻辑?  是是是,镳叔虚心低头认错,老老实实地汇报“执中法平衡”中所涵含的科学逻辑。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中国在一派非科学性甚至非理性的气氛中,却有一只科学的云雀在嘹亮地歌唱:  中国数学界的领军人物华罗庚先生,率领着《优选法宣讲小组》,到全国厂矿企业进行巡迥演讲。  大伙还记得那条“优选法公式”不?  ——0.618,也叫“黄金分割线”。  没错,这就是“执中平衡法”的真谛。  俺看《星光大道》里,有个优秀组合,叫“舞步蛇”。  那五个舞蹈演员的身材,不仅美丽,还很优雅。  咱民间俗称“腿子长”。  为啥会有这等让人狂流哈拉子的效果呢?  嗯,咱把她们的腰际做为中际线:腰际以下的长度,恰好就在身体总高度的0.618这个节骨眼上。  咱用个比较俗气的办法:这种优秀舞蹈演员的身材,一定是腰际为中际线的话,下身一定比上身多俩巴掌长度的。  这就叫“人体黄金分隔比例”:腿子再长点,那就叫怪物了;腿子太短,就不叫优雅美丽了,叫“挫”吧?  人们的领导行为、管理行为也一样呵。  你中军帐可不能设得太靠后,与前线联络不畅或失去了联系;也不能太靠前,省得顾此失彼的。  一般就设在0.618这个范围内,这个位置,是可进可退,最为灵动的。  咱看准了一个赚钱的项目,想投钱进去,就涉及一个“机会成本”的问题了:  比方说这个项目全做下来得100万,收益有3成。但风险率也大,高达40%。  哪咱还做不做这个项目?  怕这种项目,在公司会议上,是最产生争议的:冲劲大一点的,看到的是30%的收益;经验多一点的,看到的是40%的风险率。  咱做老板的,面对这种悖论,敢不敢拍板?拍怎样的板?都事关咱这团队的聚散兴亡。  ——到最后,大伙发完脾气吵完架了,就眼巴巴盯着咱老板看了,看咱咋拍这个板。  咱吧,太冲动不行。一冲动大伙都是聪明人,立马就瞧出咱是二愣了,那就叫空门大开,以后“下对上管理”,有排玩咱呢。  太犬儒地单和稀泥也不行,两边打打马虎眼表扬一下,再两边各打五十大板就嚷嚷着散会的,各路英雄也觉得没劲了,早早就打好包袱准备走人了,省得耽搁大伙的前途。  ——那就得将收益率与风险率进行再平衡了:就干这行的,有钱不赚也不对;  但要把收益与风险比,控制在这个0.618的范围内,只要收益略大于风险率,就值得干。  那就得让大伙把话题转到如何降低风险上:情愿把收益降到25%,也得把风险率降到20%以下。但如果为了降风险就把收益降太低的,还不如不干,省得大伙辛苦一场,却赚不来钱。
  这个0.618在自然界中才突显其美,赞一个  
  @baomadegulu 286楼
08:11:52  这个0.618在自然界中才突显其美,赞一个  -----------------------------  那是,大自然是最美的。  所以古人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法到“道”这个层次上,就是依自然规律办事,人就大能耐了。  法到“自然”这个层次,人就不仅大能,还大美了。  故古有九州,唯中国这一块,唤作“神州”。
  咱中国就西汉那个朝代,是崇尚“黄老之学”的。  文革前后,咱没那道道去理解,还以为“黄老之学”就是“清静无为”的意思呢。  却不知道正是这种“法道”、“法自然”的自然而然、顺其自然、无过为无不为的意思。  所以西汉初期,遇到的全是世界性历史文化最棘手的问题。  到中期后,就成其大能耐和大美好。  终于成了个前不见古人,后难见来者的大时代。
  @回形镳 289楼
13:03  咱中国就西汉那个朝代,是崇尚“黄老之学”的。  文革前后,咱没那道道去理解,还以为“黄老之学”就是“清静无为”的意思呢。  却不知道正是这种“法道”、“法自然”的自然而然、顺其自然、无过为无不为的意思。  所以西汉初期,遇到的全是世界性历史文化最棘手的问题。  到中期后,就成其大能耐和大美好。  终于成了个前不见古人,后难见来者的大时代。  -----------------------------  镳叔看来很推崇黄老学说啊,以前天涯有位律师某马甲也在起经济理论贴中深谈过黄老庄子等,只是我个人觉得一旦上升到哲学层面好像各种学说都有一定的道理,在特殊时期鉴于特殊需求由掌权的替换一种学说以便统治,百姓也不知所以然对各种学说有不同理解,然后产生不同学派不同XX党不同主义,比如犬儒,比如镳叔不以为然的隆中对。  但无论如何,镳叔有无具体经验帮大家对经典去其糟粕,然后在有哲学指导的大方向下给我们这些后辈们举些实例,便于我们理解,在此谢过了!  
  @回形镳
13:03  咱中国就西汉那个朝代,是崇尚“黄老之学”的。  文革前后,咱没那道道去理解,还以为“黄老之学”就是“清静无为”的意思呢。  却不知道正是这种“法道”、“法自然”的自然而然、顺其自然、无过为无不为的意思。  所以西汉初期,遇到的全是世界性
文化最棘手的问题。  到中期后,就成其大能耐和大美好。  终于成了个前不见古人,后难见来者的大时代。  -----------------------------  @Robin_Jiang楼
19:24:58  镳叔看来很推崇黄老学说啊,以前天涯有位律师某马甲也在起经济理论贴中深谈过黄老庄子等,只是我个人觉得一旦上升到
层面好像各种学说都有一定的道理,在特殊时期鉴于特殊需求由掌权的替换一种学说以便统治,百姓也不知所以然对各种学说有不同理解,然后产生不同学派不同XX党不同主义,比如犬儒,比如镳叔不以为然的隆中对。  但无论如何,镳叔有无具体经验帮大家对经典去其糟粕,然后在有
指导的......  -----------------------------  呵呵,各种学说都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也就是合理的范畴。  ——黑格尔就说了:凡是现实的,就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  这是做学问的一个初衷。  但是,学问还是有两个试金石的:  一是人们的实践——各种学问,能不能解决实践问题?能不能解决从简单到复杂的人类文明悖论?  在这个命题前,很多学术就垮下来了:比方说魏晋玄学的形而上学论证,又比如西方中世纪的玄学论证:人的大拇指上,能站多少位天使?  这些学术论证,似乎挺能满足人们(特别是有闲的人)的内心渴求,却对任何实际问题于事无补,更无法使各行业通过勤劳劳动,去创造价值,丰盛自身的权利。  而且很奇怪的是,魏晋玄学与西方中世纪的玄学论证,都导致了文化知识界对成瘾性药物、毒品的依赖。  所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既是哲学的标准,也是人类文明的标准。  另一个学问的试金石,就是历史进程了。  这在现代尖端学科“突变论”中,常常运用这个工具。  比方说,一个物种、一个种群,突然间爆发——为什么会有这种爆发?其依赖什么资源爆发?这种资源是常态,还是非常态?这种爆发是一种“量变”,还是一种“质变”?  这种爆发如果是“非常态的质变”,则现实资源可以维系多久?……等等。  也就是把具体事物放在其历史背景下,考量其生存意义和生存质量。  那么,咱们把这种“历史考量”的工具,运用到儒家历史上,会得到怎么样的历史结论呢?  首先咱们看到,中华文化直至儒家成为主流文化前,都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这还是孔子自身的语言),中华文化的活力与生命力,都是世上无与伦比的。所以西边的苏美尔文明、巴比伦文明都垮下来了,就中华文明还屹立世上,还成了向外输出的“世界性的文化文明之源”——可见这是中华文化的一种常态。  至西汉末年,似乎中华文明发生了一个重要转折点,活力和生命力突然下降了,大帝国的文明悖论似乎一下子多了起来。  这个西汉末年,发生了什么事?  哦,一查史籍,原来是汉元帝真正实施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这个不成熟的文化,一下子独霸了社会与国家的主流文化。  不成熟的文化,就依据实践,让其成熟起来吧?  偏偏儒家自个儿脚角不好,遇上了王莽这人:王莽这人用其虚名,将儒家改造为彻头彻尾的主观唯心主义学说。  这下事儿大了,汉儒对社会、对国家、对天下的倾覆意义实在太大了——就一帮子啥事不懂,还主观意气很重的人,在执掌着国家重器,瞎搞瞎折腾,标准虚高却耗费多少资源也无法企及。  能不天下大乱吗?  结果中国历史上最为凶暴的人民起义——赤眉,就大起了。  东汉还是延续王莽之政,也就不死不活百余年,然后就迎来三国至南北朝300年的大乱世。  至隋唐,开禁部分儒学,反倒迎来了统一开明的大朝代。  至宋朝,儒学改头换面重新喧嚣,叫“新儒学”,也就是“宋明理学”。  也继承了汉儒的主观唯心主义主干,还是最终占了社会与国家的主流文化地位。  结果吧,把中华文明又折腾得半死不活的,终于迎来了中国两次大型的亡国灭种。  那么,在这种历史进程的考量中,儒学就应该全面被否定了吧?  可儒学就是有“文化糖衣毒药”的作用,刚开始总给庙堂一点“次序”呵、“便利”呵、“你能够为所欲为”的甜头尝尝。等真到毒药那层了,就成瘾了,就回不了头了。  所以在历史的考量前面,俺是不同意总书记去参加那场“国际儒学大会”的。  ——害人害已,害社会害社稷的,还去表彰个啥?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逻辑思维罗振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