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国际政治研究生就业系研究生就业何处

老妇在儿子葬礼上认识了17岁少年,两人擦出火花。
当火车快将驶至之际,玩命伏到路轨上,惊险万分。
  1、问:清华国关怎么样?
  答:总体而言清华国关实力并不强,规模小,导师少,属于清华里的弱科(个人认为论实力而言尚不比清华的中文、哲学、外语等专业。排名而言,实力在北大复旦人大社科院外交国关南大之下,与党校北外北师法大南开相当)。北大的博导二十多个,硕导四五十,简单一比我们就可以看到清华的差距。
  2、问:国关就业前景如何?
  答:就业较难。考虑就业的话推荐法硕、外语或工科这样的应用型专业。
  3、问:清华国关招几个人?
  答:没有固定的数目。09年4个,10年5个。考虑生源质量今年本来应该招3个,但最终招了5个,不过肯定不会再多了,也就3-4个人而已。
  4、问:清华国关的报录比如何?
  答:没有官方的数据。据多方信息,大致在30比1左右(今年可能达到50比1)。这就是名校效应,不比北大低,甚至听说过100比1的说法,不过那估计是指报名的人数,真正复习、考完最后一门的没有这么多。
  5、问:录取线多高?
  答:380+是相对保险的估计。今年复试线370。北大今年复试好像是331,不过这个不可比。
  6、问:外语要求高么?
  答:高。本人今年外语58没录上。今年英语真的很难,北大国关第一名64,58+四个。
  7、问:本科出身和本科成绩重要么?
  答:难说。一定程度上有影响。如果有顶好的成绩,不重要。如果一般的水平,重要。试想假如你是导师,380分和360分你倾向谁?380的北大生和380的二本生,你倾向谁?如果本科学校不是很好,或者本科期间有挂科,甚至挂科很多,建议慎重报考,毕竟对手都很强。
  8、问:调剂问题
  答:较难。第一,国际关系的开设高校少。第二,开设院校多为985高校,身价高,不愿意接受外校调剂,尤其是来自非985高校的二志愿生。第三,有调剂希望的学校多为一般院校,报考清华的同学往往心高气傲,不愿屈尊。
  温馨提示:凯程每年都有许多学员考取清华、北大、人大、外经贸、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师大等高校的硕士研究生,有兴趣的同学可登录凯城网站了解具体信息。&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凯程教育,成立于2005年4月,是我国最早从事高端全科保过...
3729文章数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系友札记--系友通讯第一期
清华园绿意&&&&&&&&&&&&&&&&&&&&&&&&&&&&&&&&&&薛力
小镇春秋也如画&&&&&&&&&&&&&&&&&&&&&&&&&&&&& 刘青
清华记忆拾零&&&&&&&&&&&&&&&&&&&&&&&&&&&&&&&&常晶
我的庆幸与感动&&&&&&&&&&&&&&&&&&&&&&&&&&&&& 吕丽云
参加工作后的体会&&&&&&&&&&&&&&&&&&&&&&&&&&& 徐研
人生何处不青山&&&&&&&&&&&&&&&&&&&&&&&&&&&&& 吴文丰
毕业杂谈&&&国关&地活着&&&&&&&&&&&&&&&&&&孙伟山
读书、求职、工作的感想&&&&&&&&&&&&&&&&&&&&&&苑里溪
清华园绿意
国关系2001级博士生
临近毕业,心生烦躁。隐隐感到,这个我常常批评的清华园,渐渐变得让我依恋起来。但对于自己究竟留恋它的什么,以及为什么留恋,却始终不得要领。为寻求答案,我曾徘徊于绿荫小径,也曾驻足于主干道;曾静观小树林里舞动的各色人影,也曾欣赏回廊下呢喃的情侣和草坪上嬉戏的母子;曾凝视过东门内壮观的建筑群,也曾在西北角新区流连。更曾在一个春雨初停的下午,偷偷攀越窗户,在图书馆顶楼放眼四眺:蒙蒙天空下,远处西山如黛,近处桃花绚烂;透过树梢,是幢幢或熟悉或陌生的建筑;脚下的西操上,则是永不消失的跳动的人群――那一刻,觉得做清华人真好。可是,我还是不知:它最摄人魂魄的是什么?
春天渐远,走近的是个雨意浓浓、清爽宜人的凉夏。昨晚与友人在紫荆园餐罢,推车南行,路经住过两年的37号楼,再拐到第十四食堂前的主干道,路两旁逼仄的树枝让我心中一闪:绿意?可不,就是它,&清华园的绿意!&――我失口叫出了声。对它,时时看到,却又熟视无睹;相伴三载,渐感理所当然。我不该这么愚钝呀,笨伯!须知,鲜花虽美,却不常开;建筑有特色,未必幢幢皆是。只有绿色,那浓得化不开得绿意,随处都是,举目可及,时时刻刻环绕于你的四周!我虽来自南方的山林,还是强烈感受到清华园里绿意之厚、之密、之广、之吸引你、之如影随形让你无处逃遁也不想逃遁!
不时地,约上三五同好,盘坐在大礼堂前的绿茵上神聊。多次地,带着友人游园,惬意于他们对绵延不绝的草地的赞叹。殊不知,这里除了遮遍黄土、时时滴翠的绿意外,还有许多美妙的景致:就业中心周围树木上啾啁的麻雀,工字厅外面绿茵上跳动的松鼠;水木清华边悠悠的虫吟,西南宿舍区内吱吱的蝉鸣;近春坞旁的荷塘刚听蛙声阵阵,生物馆左近的树林又闻布谷声声;走过蒙楼,如歌的行板时时撞击你的耳膜,行经船坊,翩跹的舞姿常常映入你的眼帘&&告诉你吧,偌大的清华园,有生命处有绿意。世间万物的眼睛都可以作证:这里空中是绿,地上是绿,连墙上也是绿。一年中的三季,这5000亩的校园,你可以不离树荫地把它走遍!
8号楼南面的绿叶尤其值得一提。曾在通宵熬夜后推窗看绿,让疲劳的眼睛稍稍舒缓后再上床休息;曾在午后灿灿的阳光下抬望窗外,微风中的绿叶居然金光闪闪,让我犹疑,那不是树叶在翻飞,而是绿意在燃烧;曾在傍晚静坐窗前,凝望风中沙沙
抖动的杨树叶儿,心想那或许是叶在唱它们的生命之歌;曾在寂静的深夜倾听雨滴拍打梧桐树叶,心中涌起对南方妻儿的思念&&记忆中,我的窗外,除了冬季里偶尔几天雪白一片外,其它的日子全是满眼的翠绿。欧&亨利为病中的小女孩留住了窗外长春藤上的最后一片绿叶,我则想把窗外满满的绿意赠与她。
清华园里的绿还给人特殊的馈赠。透过绿叶,我曾欣赏过美景种种:从满天彤云到万道霞光,从七彩霓虹到如洗蓝天,从辉煌落日到熠熠流星&&我不禁猜想:乾坤虽大,尽在清华园中耶?
在清华园里,你还会觉得自己离世界特别近:无论是全球风云人物,还是各国硕学鸿儒,不经意间,就与你近在咫尺。记忆与视觉的撞击,每每让你豪情顿生:彼等不过如是,余可取而代之矣。
在这样的环境里寒来暑往,春秋几度。生活中没有风花雪月,只有留在身后的一摞摞书籍。不过,我一点也不觉得孤单寂寞。丰盈头颅、新知叠现的过程带给我巨大的愉悦;与喜欢的老师交谈、听自己欣赏老师的课,几乎忘了自己人近中年,倒是觉得生命中绿意盎然、写作时灵感日增。
前辈学长们爱说:水木湛清华,我却有别样的体会。在这里,建筑物似乎成了绿的点缀,为了绿而存在,又融入绿之中,就像是大师与教授成了学生的点缀,为了学生而存在,又融入于学生之中。
在我的眼中,离开了绿,清华就不是清华;而不懂清华的绿,也就体会不了清华的美、风韵与魅力。
我把清华园视作1300万平方公里国土上的第一魅力少妇,而这里的绿,则恰似少妇的明眸,具有穿魂摄魄之功,威力没法抵挡。想当初,在发现了她的种种不足后,我变了,开始以成熟男子那种理性、辣毒的目光审视她,希图找尽她的种种不是,以便尽情予以奚落。几年下来,时近离去,却骤然发现,自己的理性已消失殆尽,剩下的,是对她日增夜长的依恋之情&&
今晚又是个不眠夜。与以往不同,这是因为绿意盖住了睡意。拒绝书本骚扰,放任神思飞扬,细品这难得的静夜思,我想探询:清华园绿意何以会产生别样的魅力?沉思中,忽闻猫头鹰在吟唱。起身踱到窗前,发觉已是晨光微曦。浓密的叶丛中,远远近近,透来几多鸟儿的吟哦;绿荫下,不时闪过背着书包骑行的身影&&晨读者?我顿有所悟:这一片&绿&,孕育着清华的&魂&,日日所见的八个字,就体现在这一个个万里挑一的身影里。有了这些身影,那寻常的绿色,才变成&清华园的绿意&。
浸淫其间数载,我灵魂的一部分已融入了那汪绿意。即将跟随身体离开的,是一个不完整的灵魂――呵,这才是清华园绿意的魅力之源!
小镇春秋也如画
国关系2004级硕士生
2007年7月,我从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硕士毕业,参加完了毕业典礼,坐上了回乡的汽车,离开了天热、车多、人头攒动的北京。那时觉得离开的只是一座城市,后来才感到离开的是一种生活方式。新的生活已经不容选择地开始了。等待我的是什么呢?
逃离与&发配&
我最终还是选择逃离北京,有着和离京的人们共同的诸多理由,但主要源自心底那份不自信。来自小县城的我尽管来校时自信心极度膨胀,但是很快打击就来了:同学们不是清华的土著,就是来自北大、人大的保送生,都是国关圈内的尖子,只有我来自被人们误会为烟台大学的燕山大学;老师们个个都是传说中的人物,是动辄就参加国际会议,一不小心就成为空中飞人,稍不留神就能见到国家领导人的人物;高速快捷的信息大量的灌到我的脑中,那时候我甚至聊天打字都不利索;灵活的上课方式,小班、座谈、发言我挺不适应。因我早已习惯了上大课缩在后排打打盹、听两三句,怕极了上台发言。于是,我成了国际所最普通的一名学生,被别人遗忘,也被自己遗忘。毕业时我考取了河北省的选调生,选择了不争气的离开,尽管后来我发现爱极了在清华的生活。
始料未及的是,我被层层&发配&,没留在石家庄市,而是一下子就被发配到辛集的一个乡镇,从首都来到最基层。
我工作的乡算是辛集的大乡,近年来每年财政收入保持在2000万左右,在15个乡镇中位列第二,皮革、银粉、电缆、梨果、奶牛是五大传统支柱产业。由于离市区较近,福利较好,成为乡镇工作人员向往的工作圣地,可我还是花了很长时间才适应,并慢慢喜欢上这个小镇。
适应很艰难。尽管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可是小镇的衣食住行还着实让我头疼了一把。吃在食堂,饭菜味道是其次,卫生实在不敢恭维,经常看到老马师傅抽着烟炒菜,小二师傅光着膀子、趿拉着一双看不出颜色的拖鞋打饭。每周的菜就那么几样,到冬天就只有大白菜了,乡政府周边没饭店,只能周六、周日去辛集改善一把。后来我开始自己做饭,每天中午楼道里都弥漫着一股西红柿炒鸡蛋的味道。住在宿舍,一间半的小套间,冬天只烧半宿暖气,晚上得盖两床厚棉被,唯一的一点好处是宿舍周围都是麦地菜地,景色奇美,空气清新。每次回家有时能搭乡里的面包车,有时要等好久公共汽车。后来我学聪明了,搭同事的电动车,先后坐过宋虎哥、博航哥、戴丽姐、谢玲、杨梅等好几十个同事的电车,冬天的风刮在脸上真冷。衣更简朴,接触的都是老百姓,慢慢的裙子、高跟鞋都不愿穿了,怎么朴实怎么穿,仿佛这样能和老百姓拉近距离。乡政府的厕所是旱厕,要跑下楼,走到院子里,里面的灯还经常坏,晚上一片漆黑,还真是有些害怕。周边没有娱乐休闲设施,最近的大超市要步行十分钟,有些零食还买不到。宿舍没有网线,电脑在办公室普及率也不是很高,只有在核心部门有几台,我只能在同事不忙的情况下蹭网,邮箱半年才看一次,想当年在清华每一分钟就会刷一次邮箱。
乡镇很&复杂&。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来形容当下的乡镇组织架构再合适不过了,我所在的乡镇就有办公室、秘书组、招商办、计生办、农业办等多个部门,分别对应市级的职能部门。随着我国行政改革不断深入,乡镇的工作也是愈来愈复杂。招商引资上项目是重中之重,每次开会必谈,招商办的人员常年在外跑项目;信访异军突起,常年抓、时时抓,有人进市赴京上访乡镇都要派车第一时间接回,&两会&期间更是严防死守,每次见到信访办主任都是面容憔悴、满身头皮屑;计生办罚款不容忽视,突击收缴社会抚养费时期,可以征用任何部门的人;村容村貌更是定期督导,时不时的考核排队,隔一段时间就要开会布置;麦收、秋收时节,乡政府更是24小时派车巡查宣传秸秆禁烧;新农合、新农保、低保、五保优抚的审核、上报基础工作也是工作的重要部分;法轮功查处不能松懈,时常联合派出所密切摸排,有一次打掉了一个宣传窝点,收缴了大批图书、光盘和计算机设备,紧接着综治办主任就接到了据说是来自美国的恐吓电话;农村粮食直补、综合直补发放不容马虎,哪怕只有一两百块钱,老百姓都要专门跑到信用社查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党委口的重点工作,不仅工作层次丰富,而且活动较多,负责此项工作的戴姐常常在周六日被乡里的面包车接过来加班&&还好,这是乡镇整体工作,分到每个人头上就不多了,还有些同事只负责包村工作。
工作很顺手。工作初期我被安排在综治办、计生办、办公室轮岗,接待过群众来访,见过撒泼不讲理的上访户;组织过计划生育普查,学会了用B超机;接收文件通知会议,上传下达。把乡里同事都认清之后,到秘书组负责文件起草和档案管理工作。开始不会写公文,幸好有大我三天的涛哥传帮带,很快入门,到后来领导说我写的材料总是比别人写的思路清晰,框架搭的比较好,这时我才想起阎老师说过:让你们读研不是学多少知识,而是形成清晰的思路。如此看来我还是得到了国际所的一些
真传。2008年到石家庄市委组织部帮助工作,熟悉了农村基层党建的工作;2009年年底出于领导的高度信任,让我担任乡镇村财乡管办公室的资金会计,事实上我是数学白痴,费了老劲终于明白了借、贷是什么,经手的钱不少,但是没有出现差错;由于主题教育活动材料写得好,2010年初被石家庄市纪委借调过去负责全市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我是总策划师。
同事很友善。我能很快进入乡镇角色,多亏了我的同事们。乡里的同事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城市精品型,在辛集市已经有房有车有产业,衣着档次很高,一点不输京津大城市,动辄就说又去哪里购物休闲了。二是乡村淳朴型。住在村里,权倾一方,穿的像个老农民,但是到哪里都吃的开,谁见了都和他打招呼。无论哪种类型的同事绝大多数都老实、善良、真诚、热情。刚一去时,就有姐姐、妹妹帮我收拾房间,涛哥给我介绍乡里的基本情况。曹主任帮我买床垫子安排衣食住行;高主任、宋虎哥更是跑到我宿舍和我大谈他们那一代人的经历;李主任帮我养花,还经常塞给我们一大把羊肉串;韩霞姐姐每到端午节都包大粽子给我,计生办的姐姐们早就盯着给我介绍对象,后来我让男朋友在乡里来来回回走了两圈才断了他们的念头。在乡里与同事交往,不用拘礼,说话比较直接,有什么事不用藏在心里,见过昨晚吵架第二天又说说笑笑的。尽管他们没有高深的学历,但是他们的人生见解让我不由得赞叹,每天值班的男同事们基本上都要找出种种理由喝一顿,哪怕只有一包花生,假如能有人买一只烧鸡人们就沸腾了。物质相对匮乏的人们总是那么注重拉近彼此的关系,而不是坐在屋里玩自己的电脑。
生活很享受。在乡镇的生活很惬意,生活节奏比北京要慢上好多拍。早上醒来,打开后窗,外面有时是绿油油的菜地,有时是金灿灿的麦地,还有在田间劳作的农人,欢声笑语,收获季节总是能闻到麦香;一天的工作不累,工作告一段落和同事喝喝茶、说说话,女孩们还绣绣十字绣;中午同事们都聚在一起吃饭,有说有笑,是谁到小菜园里采了一把苦苦菜,竟成为最受欢迎的加餐;下班之后五点左右村里的集市开始热闹,叫上几个同事出去赶个小集,水果都是老乡自己种的,绿色新鲜,还带着田野的气息,很便宜,这样惬意的小集市哪怕只是逛逛也很有味道;春天的傍晚叫上几个伙伴到乡间小路走走,掰点香椿芽,给阿姨家的土鸡逮几只黑喇叭虫,劳作在田间育苗的老乡、路边淡雅的小兰花、一股股炊烟味儿都是那么的美不胜收;带着阿姨家的小藏獒(其实是一只小狼青串)跑两圈,快乐就由心底发出;齐心协力采大树上桑葚,入口之后的酸甜是进口水果都比不了的;玉米、花生熟了,派出身手矫健的涛哥让他去挖点,回来之后,满楼道香味,连书记、乡长都人手一只玉米在啃;不想吃饭去阿姨家包顿饺子,哪怕是素馅的都吃的一只不剩。有谁能说这种生活是不快乐、不丰富的呢?
思考不间断。总是有些问题,即便是离开了,感受也是最深:老百姓的日子依然很苦,国家如何出台有效政策帮助农民增收是关键;大多数农民淳朴善良,但是也不乏投机取巧、蛮不讲理的上访专业户,不乏在村委会选举中搞小动作让民主变味的投机分子,不乏没有信仰没有追求的无知百姓,提高农民素质刻不容缓;乡镇政府职能向服务转变,权力及权威的丧失,在民众素质较低的情况下,会给增加管理成本;谁来激励乡村干部,让他们有更多上升空间。对于我自己:是离开还是留下?
为解决两地分居之苦,2010年我开始了一系列的考试,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打击之后,终于回到了石家庄,考进了一个边缘化的机关。到现在有一些成绩,发表了一些
文章,多次被评为优秀通讯员,现在是单位主要部门的副部长,可是我知道这些对我都不是最重要的,在最高学府和基层的经历才是我的无价之宝。在清华,踏实的学风、老师的教导奠定了我勤奋敬业的做人品格,乡镇基层工作让我掌握了机关工作基本经验,提升了我的自信,使我对工作、人际关系以及生活有了重新的思考。现在我已经不再是清华校园里那个自卑的女生,成熟了不少,遇到困难不退缩,会想办法克服,上台发言主持会议不胆怯,能基本脱稿讲话,工作起来思路清晰有声有色,有一群好朋友可以交心。谁说小镇春秋不能如画呢?
2012年2月于石家庄
清华记忆拾零&
国关系2006级硕士生
我与清华的缘分,要从上个世纪的故事讲起。
1952年学科大分家之前,我外公曾在清华学习生活过一段时间;我也是在2006年被国际所录取之后,才第一次看到外公的那枚校徽。外公的前半生,始终在迷雾之中。我想,这是因为他过早地离开了我们。如果他能够活得久一些,我恐怕就到了缠着他给我讲故事的年龄,也就会知道那些年月的掌故了吧。外公去世二十年了,一个甲子之前的清华园留给他怎样的记忆,我无从知晓。因此,深藏在清华园幢幢树影中的老故事,总是格外令我着意。每次在清华学堂里踩着古旧的木梯拾阶而上之时,我都在想,哪一间屋子里曾留下外公清朗的身影?在钟爱的老馆里自习之时,偶尔也会想,有没有某一个时空交错的刹那,与外公在同一个地方捧起同一卷书。我想,清华于我,最重要的意义之一,便是我和外公相隔时空的重逢。隔着岁月,远远地再向您道一声,思念。
与国际所的缘分,则要从阎老师的《国际关系研究实用方法》一书讲起。
2005年,我在无意之中&邂逅&此书,便被阎老师凝练明快的风格所吸引,同时也是为科学方法的魅力所倾倒。流年冉冉一转而休,回首检视三载清华时光,是何等畅快淋漓,国际所严谨的治学风格与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都是记忆中不能抹灭的暖色。阎老师的睿智、刘老师的谦和,李老师的风趣,何老师的练达,张老师的真纯,史老师的温厚,邢老师的优雅,此外,赵老师和两位孙老师,虽在校无缘听他们的课程,但平日里接触便可知均是各有风采,还有王老师和敏姐始终不变的认真与耐心,再加上一帮学术与生活上互助互爱的兄弟姐妹们,乌兰察布草原上的风,十渡平湖上的青篙竹筏,活动室里的欢声笑语,全是国际所这个大家庭留给我们的美好回忆。
受导师张利华教授的影响,我的研究方向逐渐转到比较政治学领域,并于2009年进入政治思想史研究重镇天津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投身中国政治学&五老&之一、徐大同先生及其弟子门下,开始接受政治哲学的熏陶。天师大与清华风格迥异,相较之下,前者长于政治思想与理论的积淀,后者注重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就我个人的体会,对于国关系专业的学生而言,科学研究方法和政治学理论二者都不可或缺,前者使研究更加严谨可靠,后者则有助于防止研究走向偏狭;同样,作为政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国际关系专业也需要不断地从政治学理论、比较政治学之中汲取养分。我谨以一颗拳拳为系之心提议,若是能在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当中将这两方面综合考虑,那么,清华国关系的学生所受的学术训练就会更全面,知识结构也会更完善,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这对于学术研究大有裨益。
离开清华已近三年,身虽远,心相系。时常想起在清华相交的师长好友们,以及,早春时节的玉兰花与近春园的白毛红蹼鸭,盛夏郁郁葱葱的主干道与亭亭出水的荷花,金秋灿烂满地的银杏叶和一墙红尽了的爬墙虎,还有透过老馆大窗倾斜到斑驳桌上的冬日暖阳&&回忆是如此真切,也希望此景此情恒久不变,真诚地祝愿清华国际关系学系越来越美好!
我的庆幸与感动
&&在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首次系庆大会上的发言
国关系2008级硕士生
作为一名留学生,我非常庆幸自己能够在中国一流的学术环境中&&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攻读硕士研究生。随着中国的文化影响力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提升,清华大学的国际知名度日益显赫,更多的来自五湖四海的留学生选择到清华学习、深造。而我,就是众多被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以及清华大学优秀的学术环境所吸引的外国留学生之一。
我所在的清华国际关系学系拥有鲜明的学术特色以及极高的研究水平。作为一名留学生,我认为,学习国际关系,必须要有宏观的视野,积极汲取不同国家学者的观点。唯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加深对国际问题的理解。在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学习的两年,不但使我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它为我提供了从中国人的角度去分析和理解当今国际关系的新视角。
回顾在清华国际关系学系学习、生活的两年,记忆中充满了无数温暖、感动的回忆。系里老师和同学非常重视留学生,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照,他们都非常愿意与我们进行交流、沟通,这让身处异国他乡的我倍感温暖。我还记得在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那一天,系里的同学们与我就此次选举的意义、影响以及奥巴马的当选对中美关系的影响等问题交流了数小时。随后,我导师也给我打来电话,询问我对奥巴马当选的看法。这些宝贵的交流让我感受到了老师、同学们对我的关注和关心,同时也从侧面感受到了中国对美国选举的关切。可以说,在清华国际关系学系两年的学习,对我今后的职业发展和人生来说,都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
作为国际关系学系的毕业生,更让我感到自豪的是,我见证了这两年来国关系里程碑式的发展。2010年,系里开设了第一届以英语授课的留学生研究生班,迎来了更加多元化的留学生;2011年,成立了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这些表明清华大学国关系的教学和研究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得到了更多来自国内外人士的认可。
我们的老师、同学和系友是推动国关系不断发展的动力。伴随着清华的百年诞辰,系友会的成立可以说是国关系历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让我们能够凝聚在一起,为国关系的发展贡献力量。纵然我们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多元化的背景,但是无论我们今后身处何方,从事何种职业,我们都能够通
过系友会紧密团结在一起。
最后,我衷心地祝福系友会,也祝福我们的国关系在新的一年取得更大的成就,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参加工作后的体会
国关系2009级硕士生
下笔之时才发现自己正式工作已经半年多了,而在国关系学习生活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不免感慨时间过得真快。
我是挺凑巧进入《纽约时报》的。当时偶然在网上看到《纽约时报》上海分社在招一个研究助理。虽然广告里写了要求应聘者有新闻背景,而我既没有学过新闻也没有在媒体实习过,但出于兴趣和好奇还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发了个简历。结果没想到不仅获得了面试机会,最后竟然还留了下来。
作为研究助理,我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关注时事新闻、查找记者所需的数据资料、采访、翻译以及事实核查等。说白了,就是除了写稿什么都得干。我所服务的记者平时主要写周期比较长的深度报道,使得我经常在一篇文章上花一两个月的时间,用于找资料、查数据、读文章和研究报告、采访专家学者等。因为节奏比较慢,有的时候甚至会有自己在做学术研究的感觉。
来这里工作后发现,其实像《纽约时报》这样的外媒并不如想象中神秘。他们也和国内媒体一样关注在中国发生的一切重大、有意思的新闻,只是受的限制少一些,关注点略有不同罢了。《纽约时报》的记者多数是四十多岁、年富力强且经验丰富的记者,他们的选题也通常是大家都很关心的话题。例如我参与过的就有关于微博、地方债、通货膨胀、居民消费滞后等,而这些都是国内外共同关注的话题。当然也有感觉到差别的时候。我老板去年曾写过一篇文章,关于上海一家国有企业为美国旧金山新海湾大桥生产钢结构。在我个人看来,中国本来就是世界工厂,又善于基础设施建设,所以并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但这篇文章后来出现在了头版,因为记者和编辑认为这座美国的标志性建筑带有中国制造的元素,反映了中国正在移向价值链的上端。
我所在的上海分社主要从事中国经济和商业的报道,因此自己并不经常用到以前学习的国际关系专业知识。但在工作中感觉到国关系的培养从两个方面让我获益匪浅。首先是严谨细致的作风。系里老师对同学的严格要求,无论是资格考试的较真,
还是论文答辩的挑剔,相信大家都深有体会。而这种细致和严格的要求恰恰是工作中尤为需要的。我老板至今还不断提醒我要注意信息的准确和来源的可靠,因为这是《纽约时报》特别看重的。其次是国际视野。系里不仅给同学提供了丰富的学术研讨和对外交流的机会,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使大家能够在学习之余不断扩展自己的视野。我个人也通过出国交换和与留学生同学的交流提高了自己的英语水平,增进了对世界其他地区的了解。也许国关系的多数同学和我一样,在毕业后会从事和专业并不十分相关的工作,但我想,国关系带给我们的作风、视野和看问题的方法会让我们受益终生。
2012年3月于上海
人生何处不青山
国关系2004级本科生
常常回忆起母校,常常回忆起敬爱的老师,常常回忆起可亲的同学。出国留洋的人,对祖国是魂牵梦绕、心绪难平;离开母校母系,远走他方追求自己梦想的人,对母系的感情也是如此:在不经意间忆起所有过去的发生的情与景、人与物,都栩栩如生、历历在目;而每每想起,又不由得感慨和激动,忍不住泪眼模糊。
2009年我从母系毕业,选择去了西南重镇&重庆。当时,选择来重庆,原因有三:一是重庆的开拓创新,无论是建设内陆开放高地,还是推动户籍制度改革等,无不是开创性的举动;二是全校一同来重庆的校友达30多人,大家既是校友又是战友,同揣梦想,共赴沙场,有团结的力量,有互助的感情,且每年队伍都在不断壮大,能够形成合力、产生动力;三是基层大有可为,也需要有人去为。母系老师常常教育我们,学习国际关系,既要胸怀宇宙世界,纵论时事风云,更要心怀黎民万众,情系百姓基层,而去西部、去基层、去农村,是我认为一个实践这项宗旨的途径之一。虽然,有的时候,这条道路充满艰辛、险恶,还有各种诱惑和考验,但是既然已选择,就要坚定的走下去。
离开母系,虽有两载有余,但却像是在昨日,很多老师的笑貌和讲课的神情,都难以忘怀。在2009年毕业的前后,我曾写过一篇短文《清华国关武林志之剑师篇》,抒发将要远离之情,并对国关的几位授课恩师冒昧地点评,虽说大胆妄为,但也深刻地描绘了我对各位老师的深情和感受。
清华国关派虽然创立时间不长,但在江湖上却声名赫赫、三分天下,登上第一大门派也是指日可待。日,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成立,让梦想照进了
现实。原因何在,就是因为阎老师率领国关老师们,为人师表、为学出众,视学子如己出、教书育人、兢兢业业。剑派之所以名起江湖者,非有大楼,乃有大师之故也。论激情澎湃挥斥方遒领导有方阎学通老师天下第一,论有官有为有位润物无声无息刘江永老师当仁不让,论科学严谨妙语如花李彬老师称霸一方,论一身儒雅一代宗师孙哲老师名至实归,论忠君爱国学生楷模师者风范史志钦老师无人能敌,论高扬民主和平受学生爱戴慧中有方张利华老师首屈一指,论激浊扬清愤世嫉俗一剑封喉陈琪老师大旗高扬,论走南闯北口唱十八调官商学三道通达何茂春老师江湖第一人,论美丽冰清气质高雅邢悦老师独一无二,论风趣幽默口吐莲花国关才俊孙学峰老师天下无双,论学富五车出口诵章青年英杰赵可金老师独占鳌头、论碧玉国色巾帼风范国际视野漆海霞老师不让须眉,论青春美丽兢兢业业王小云、李敏老师学生众口一词&&该回忆的人太多,动人的故事也太多,都不曾磨灭。我常常想,如此师者,何处找寻;如何师者,学生有幸;如此师者,桃李钦佩。
来到重庆,首先即是下乡,来到最基层,到重庆市丰都县保合镇普子场村担任党支部副书记。虽然,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根在农村,但是却没有经营过农村,而且南北风俗迥异、语言不同,困难重重。突破,如何突破,如何有效突破,是我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我常常想,学校交给的知识和能力等,在我们基层工作中和实际实践中,如何发挥作用,会发挥怎样的作用,这也是我不断思考和总结的一个问题。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把过去的知识作为固体的知识,实践中另起炉灶;二是把过去的知识重新组合,深化实践,灵活运用。后来,在慢慢摸索和实践中,我体会到,学校交给我们的真正的武器,就是塑造我们的世界观,传授我们方法论,这两项也是改造世界的根本。世界观方面,站在国际视角,即意味着胸怀宽广、国际视野,又要求心系百姓、心忧天下;方法论方面,即意味着科学严谨、眼高手高,又意味着辩证唯物、小心求证。所以,在我的工作中,按照这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求自己,锤炼自己,同时推动自己的工作。后来我的岗位多次变化,从村党支部副书记,2009年调整到丰都县委组织部组织科、研究室,学习从事基层组织建设工作;2010年又调整到丰都县委办综合科,学习从事党委各方面工作;2011年又调整到重庆市委办公厅综合调研处,学习从事调查研究、对策建议等工作,2012年又调整到市委办公厅办公室(人事处),学习从事人事、综合协调等工作。两年多来,做了些事,也获得了一些奖励&&重庆市优秀基层理论宣讲员、第五届重庆青年人才论坛优秀论文、重庆市优秀共青团员等,既是激动,又是动力。无论在哪个岗位,我都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干净做人、用心做事;二是谦虚谨慎、好学勤奋;三是积极主动、追求卓越。总归起来,就是内心不忘母系教导的清华本色,外在剔除光环只留平凡,在气氛上感同一致,在工作上更高要求。
1909年,毛泽东出乡关,写下了&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里面的&人生何处不青山&,成为了在外拼搏的寄托。每个人,都是带有感情的,也是充满感情的,既有师生情,又有亲情,还有爱情。在工作中,也会遇到各种困难,各种挫折,这是成就背后的付出的伴随品。《史记.屈原列传》中有&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但,未尝不呼父母也&。的确如此,常常会有感慨,冗繁的事情太多,不能常回母校母系看望恩师校友,不能常回家乡看望白发的父亲母亲,心中便很有内疚。也常常勉励自己,尽力做好,尽力弥补。这条路,是自己选择,又是自己所爱,就要走好走到底,不管道途多么坎坷,路途多么漫长。
2012年3月于重庆&
毕业杂谈&&&国关&地活着
国关系2004级本科生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光阴如离弦之箭于弹指间匆匆而过,回眸往昔,已有四载。远离了学校的宁静,走进了边陲的喧嚣,离别了恩师同窗的朝夕相处,迎来了职场新友的把酒言欢,有乐有苦,亦喜亦悲。
常想古朴文雅的清华新斋,常念&屈指可数&的恩师同窗,常怀骑车上课的校园生活,常悔碌碌而过的美好青春,一阵感慨,一声叹息,是一种对流失岁月的伤感,更是一种对自身认同的自豪,以至于每当向他人谈及过往,都高傲地以清华国关人自居。对于他人来说,我有高傲的资本,国关大师云集,却不乏慈父慈母般的呵护,国关牛人&成群&,也不缺同窗间的情谊,国关&疆域&狭小,却于小窗中指点中华、激扬世界。四年前,告别母校的我又一次背井离乡,冲动而又理性地选择了大庆,冲动是对前方一无所知,理性是工作生活之后收获颇丰。回忆过往,沉思身心所得,国关给了我恩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给了我同窗的关心友爱鼓励,更给了我走向人生、面对人生、驾驭人生的态度,而今这种态度俨然已成为我投身实践的精神支撑和经营人生
的不变法则。
踏上北上之途,我忐忑万分,愤青的国关性格能否与严谨的仕途法则格格不入,是早一天闪光于黑土还是永久的沉没于阡陌,让我徘徊犹豫、寝食难安。走上第一个工作岗位之后,我激动而又小心,作为办公室的秘书,岗位和内心赋予了我服务与中枢的使命,经受住了工作强度的磨练,也常以&起五更,熬通宵,省被子,费灯泡&聊以自嘲。期间我又来到红岗区唯一的乡镇杏树岗镇挂职,亲眼目睹、亲身参与了基层民主选举的全过程,而后我又到了工业园区工作,从招商引资到选地审图,从服务企业到管理监督,真是&纸上学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2010年初我到了最阳光、最活泼的工作岗位&&共青团,专职引导服务青年、宣传贯彻党委决策之责,从青年乡土专家宣传到&四子教育&开展,从少年无知到青年立志,我一点点踏过、一步步走来,期间得过奖励、挨过批评、存过侥幸、受过委屈,真应了那句&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的谚语,四年的光阴,我失去的是青春,得到的却是成长成熟,四年的光阴,我没有了愤青的棱角,内心却保留了强大的耿直与理性,四年的光阴,我经历了工作的酸甜苦辣,也品尝与总结着人生的收获与态度。
都说大庆是座英雄的城市,这不仅是王铁人&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的豪迈,更重要的是大庆人城市转型的发展思路,就像守着基业去创业的年轻人,需要的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态度。常讲&跳出大庆看大庆&,不妨也&跳出国关看国关&,作为国关人,校园生活是温馨的,刨去在校感受不说,2012年系庆的浓浓氛围便可见一斑,作为踏入职场的国关人,校园生活简直更是令人羡慕,当然在羡慕之余,也常常感念国关给予了我积极的人生态度,教会了我在弱势的时候学会谅解,在强势的时候学会关心,在争执的时候学会理解,在对立的时候学会包容,在自足的时候学会帮助,在成长的时候学会感恩。弱势不是常态,而是一个人或事物的必经之路,就像国关本科生从七人到十几、几十人一样,不用常常在意别人的言行和态度,相反还应该谅解与感激,谅解是一种礼貌和涵养,而正是因为这种外在的激励与监督才让我们逐步走向壮大与强势,因此,我们需要常怀感激。经历弱势的我们不应再去重复别人的态度,而是更多的去关心和感恩那些当初支持我们成长的人们,这是清华国关人肩负的改良社会风气、推动文明进步的人生责任。
工作的时候总会遇到争执与分歧,就像我们分析解决台湾问题的观点不同一样,存异取自于世界的多样性不可避免,但理解是人性理性之驱使,理当推崇。郭德纲常说只有同行才是赤裸裸的仇人,我不敢苟同,竞争甚至对立不可避免,但换位思考与理解包容不可或缺,就像国家间的竞争,用恰当的方式维护国家利益,对国家自身来说都是高尚的,从这点来讲,人就是一个缩小版的&国家行为体&。对于人来说,帮助是一种美德,予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是父母、恩师常常教诲的社会公德,在无政府状态下的世界里尚有人道主义援助,更何况我们情谊见长的中国社会。同时,我们更应该学会感恩,这是人的立世之本,功利的说,古代的门生制度很符合感恩思维,但这更是一种无私的态度,羊能跪乳报恩,兽犹如此,人何以堪?正是这些积极的人生态度,支撑了我成长的步伐,让我每走一步都倍感厚重,每有一分收获,都感念恩师、同窗的恩惠。
寥寥数言,杂乱无比,但感念国关之情、感恩爱师之意、感激同窗之助的澎湃之情是有感而发的。少年长大须远行,走出校园、走向世界是我们的必经之路,与同辈同窗相比,我倍感自身卑微,偏居东北一隅,但也常怀鸿鹄之志。抗日名将吉鸿昌说,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用
自身的奋斗创造自己的历史,是每一个清华国关人的使命与职责,用这种&国关态度&去经营人生,是每一个国关人牢记的原则和不变的信念,面对路漫漫、人多多的&80后&世界,惟有不断去奋斗、拼搏,用行动和成果去感念父母、恩师、同窗,去表达人生不变的国关情怀。
国关是我向他人炫耀的资本,更是心灵深处栖息的港湾。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但运筹国际形势的国关没变,还是那么亲切,那么温馨,真希望能够永远&国关&地活着。
2012年6月于大庆
读书、求职、工作的感想
国关系2007级本科生
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与继续求学的同学相比,本科毕业生找工作需要考虑诸多更为实际的问题:如何定位自己?怎样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兴趣找到合适的工作?面对背景雄厚的竞争者,如何以一名本科生的身份脱颖而出?解答这些问题需要对社会需求、对自身特点都有着清晰的把握。求职的过程往往是漫长而曲折的,成功获得一份理想的工作不仅依靠优秀的学习成绩,丰富的校园社会工作也成必不可少的衡量指标。若想成功走好迈入社会地第一步,必须提早做好充分规划,在读书期间就明确自己的职业路线,有针对性地培养兴趣、锻炼能力。
1、优秀工作岗位对本科生的期望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清晰地了解社会对本科毕业生的能力要求,才能有目的地在校园工作中积累。清华的本科毕业生往往目标较高,注意力集中在薪酬福利、公司名气和行业前途上,但没有充分注重培养个人能力。虽然不同岗位有不同要求,但是综合起来有一些能力是较为通用的:独立思考能力、快速学习能力、抗压抗打击能力、人际沟通技能以及基本办公技能。如果在这些能力和技能上能够充分积累,在加上专业上面的优势,就能够在求职过程中有较好的表现。
独立思考能力。由于应试教育往往灌输性传输,被动性学习成为中国学生通病。部分考试无往不胜的同学,到了工作岗位上却无法独立完成工作任务,需要别人不断指导。因此在学校参加校园工作时就应当注意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想问题尽可能深入、思想上不怕吃苦,决不要依赖别人的帮助来解决问题。
快速学习能力。这一点清华的同学大部分都具备,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学习课本知识和学习工作中的知识存在很大不同。读书时,知识的来源往往是老师、课本、阅读材料。但是工作中的知识不仅来源有所不同,信息量也常常巨大。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中不断汲取养分是一门重要技能。在从事校园工作时,就应当有意识的积累书本以外的知识,扩大知识信息量,锻炼快速信息处理能力。看新闻、听讲座、甚至与同学沟通都是很好的锻炼方式。
抗压抗打击能力。任何人的职业生涯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拥有好的心态,能够承受打击、处理压力,是本科毕业生必备的一项技能。校园里的生活往往舒适安逸,然而职场中需要面对多种挑战:高强度工作任务、复杂的人际关系、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等。这项能力可以通过努力承担校园工作责任挑、战更高目标来实现。
人际沟通技能。刚刚走出校园的毕业生,通常欠缺与不同人群打交道的技巧。在校园里,除了和熟悉的老师、同学相处以外,很少有机会和社会人深入接触。但是职场上,人际关系非常复杂,处理好了将使事业发展事半功倍,反之则是绊脚石。读书期间,应当尝试担任一次外联干事或研究助理的类似职位,创造和校外人士打交道的
机会,学会如何利用人际关系高效、顺利的解决问题。
基本办公技能。最为重要的三个软件是Word/PPT/Excel。很多同学都在简历上注明自己能够熟练运用这三个软件,但入职后才发现办公室里其实每个人都是&高手&。在学生时代应当追求Microsoft Office的精益求精,这样在工作后才能不会被这些&小事&羁绊。
2、如何在校园工作中获得必需经验和能力
了解社会对本科毕业生工作技能的需求后,就可以充分利用在校时间培养能力、弥补不足。学校的社团、协会纷繁复杂,既提供了自由选择的余地,也带来了一些困扰: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社团?怎样充分利用社团活动锻炼能力?
首先,应当对自己有清晰、明确的定位,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是对财经更感兴趣还是更钟情于互联网,或者是金融、艺术、传媒?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往往同学并不知道自己到底真正热爱还是仅仅因为这个专业有更好的回报。要知道绝大部分成功人士的秘诀在于他们选择了自己真正热爱的而不是看似有利可图的行业。明确方向后,应当锁定1~2个相关社团,并有目的地和相关社团的师兄、师姐沟通,深入了解这个社团的组织架构、工作效率、联络范围、年度成果,确认该社团能够为今后的职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其次,在决定加入社团后,应当端正态度,积极负责。既然加入社团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那么就应当一丝不苟的对待社团工作,尽力把每一件事情做到完美,利用每个机会充分锻炼自己。此外,应当有意识的提高自己较为薄弱的能力。例如,若在人际关系方面有所欠缺,就争取主动获得和校外人员打交道的机会。如果基本办公技能差,就应当多做一些文书准备方面的事情。如果独立思考能力较弱,则需要在开例会时多提出自己的想法,接受大家的赞扬和指正,树立信心。
最后,高标准要求自己。在任何一个社团精英所接触的人脉和接到的挑战都远远多于刚加入社团的干事。如果仅仅满足于处理日常事务,不能步入组织地领导层,就无法高屋建瓴地思考、筹备、决定。这对于本科生而言是十分可惜的事情,因为无论是今后直接工作还是继续读书,都将面临长时间的基层工作,很难获得像在本科生时期这样难得的时期,可以在短期内获得领导团体的体验。因此,本科生将成为社团领导划入个人发展规划中是非常明智而必要的决定。
3、如何平衡校园工作和学习时间
虽然校园工作对于本科毕业生成功步入社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作为本科生,成绩对于今后工作、读书同样十分关键。因此,如何平衡校园工作和学习时间成为一个核心问题。根据个人对专业课程和社团工作的熟悉程度,每个人对时间的分配较为不同。但往往在学习和工作上表现均很出色的同学,都具备优秀的时间管理能力和极高的效率。
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意味着能够准确分清事情主次,根据缓急轻重分配每天、每周、每月的时间表。紧急而重要的事情应当优先排列,这些事情往往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并且高质量完成;其次是紧急而不重要的事情,处理这些事情只需要快速完成,
保证一定质量即可。他们应当排在时间表较为考前的位置,但不应占据大量时间;再次是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这些事情很容易被拖后或忽视,但如果不充分重视,可能会在以后变成非常棘手的紧急时间。因此应当分出较长一段时间为之做准备;最后是不重要且不紧急的事情,这些事情只需要等它们自己来找即可,无需特别关注。此外,本科毕业生要学会如何说不。往往性格较为随和、踏实的同学会默默承担很多被迫接受的工作,既浪费时间,也造成心理压力。
提高效率是另一个重要的技能。处理最为重要地事情需要集中全部注意力。保证注意力长时间集中的方法就是留出大块时间,拒绝打扰,以此保证思维的连贯、深入。因此在进行社团活动策划、复习考试时期,尽量留出完整的时间,并排除一切闲杂事情,以保证高效。另外,灵活利用各种资源能够有效加快提高事情的速度和质量。人际关系、书籍、网络都可以提供解决问题的捷径,应当充分利用。最后,懂得释放压力、管理情绪是提高效率的基础。特别对于女生而言,情绪波动往往能够影响事情进度。学会处理压力也是今后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
愿同学们能够珍惜当下,放眼未来,做优秀的清华人!
2012年3月&
载于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系友通讯》第一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政治学研究生就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