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救救我的孩子。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型脑膜炎,培养不出细菌,,,并发症是右硬脑膜下积液,

化脓性脑膜炎_化脓性脑膜炎中毒的症状及治疗方法_医学百科
化脓性脑膜炎
目录1 拼音huà nóng xìng nǎo mó yán2 英文参考purulent meningitis3 概述化脓性脑膜炎指的是由各种化脓性所引起的。小儿,尤其是婴幼儿常见。自使用以来其病死率已由50%~90%降至10%以下,但仍是小儿严重性疾病之一。其中脑膜炎双引起者最多见,可以流行,临床表现有其特殊性,称。
由于此类感染主要波及下腔,所以脑、、以及均可受累,而且还常常伴有壁及的。
化脓性脑膜炎通常为爆发性或急性起病,少数为隐袭性发病。初期常有症状,如畏冷、、全身不适等,并有、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突出,伴、、全身酸痛等。症状也较常见,常表现为不安、、蒙眬、昏睡甚至。有时可出现全身性或局限性,在尤为常见。均可发现明显的症,包括颈项强直、克尼征及布鲁津斯基阳性。视盘可正常或、。由于脑实质受累的部位与程度不同,可出现失语、、,及一侧或双侧病理征阳性等的局灶性体征。由于脑基底部的炎症常累及脑神经,故可引起、散大固定、眼外肌、、复视、、及等。也较常见,有时可致形成。
化脓性脑膜炎的常见并发症包括硬脑膜下积液、积脓、、、窦等颅内化脓性感染性疾病以及细菌性心内膜炎、、、、眼睫状体炎甚至等颅外病变。后遗症包括、、失语、肢体以及脑神经麻痹。
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一经确定,即应立即采用相应的抗生素进行治疗。若明确者应针对选用敏感的。若一时无法明确者,可按一般发病规律选用药物。如果全身给药效果欠佳,可结合鞘内给药。若临床上考虑为多种混合感染,则需联合用药。使用抗生素的同需营养,水,防治和加强护理。在充分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投予类药,有助于脑水肿和减轻炎症。
化脓性脑膜炎的预后在特别是抗生素问世以后已大为改观。若诊断及时、治疗恰当,预后均较好。但年老或新生儿以及存在严重并发症和神志昏迷者预后则较差。
化脓性脑膜炎尤其是,大多是由发展而来,因此对的呼吸道感染必须予以重视,平时即应建立良好的生活制度,注意保暖,多见阳光,多吸新鲜空气,进行必要的户外以增强身体抵抗力,并少与患呼吸道感染的病人接触,以尽量防止呼吸道感染的发生。这点对于减少肺炎球菌脑膜炎的复发极为重要。新生儿脑膜炎的预防则与围生期保健有关,应彻底治疗感染。新生儿如果暴露在严重污染中,则应使用抗生素预防。
积极治疗邻近部位化脓灶,和行手术时应注意及合理的抗炎治疗,有助于预防化脓性脑膜炎。4 疾病名称化脓性脑膜炎5 英文名称purulent meningitis6 别名suppurative meningitis7 分类神经外科 & 颅内感染性疾病 & 颅内非感染8 ICD号G00.99 流行病学我国一般以所致者多,其次为。但在欧美各国,流感杆菌脑膜炎所占比例较高,可能与社会菌群差异、人群状态不同及的灵敏性有关。在我国、肺炎链球菌及流感杆菌引起的化群脑占小儿总数2/3以上。新生儿容易发生革兰氏阴性脑膜炎,其中占第一位,其次为、、产气杆菌等;β性B组所致者国外较多。多系所致,或因、手术、而并发此菌感染。10 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因化脓性脑膜炎可可由任何化脓性细菌引起。最常见的致病菌为脑膜炎双球菌、嗜血流感杆菌和。其次为金黄色、链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沙门菌及绿脓杆菌等。其他较为少见。新生儿脑膜炎以大肠杆菌和溶血性链球菌为多见。开放性颅脑损伤所引起的多数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和绿脓杆菌。感染途径:
1.由邻近的化脓性病灶所引起的,包括炎、、乳突炎、、颈部的化脓性病灶、、硬脑膜外、以及脑脓肿等。
2.由颅脑损伤所引起的,包括开放性颅脑损伤和颅底骨折等。
3.由远离的化脓性病灶行感染所引起的,包括细菌性心内膜炎、肺部的化脓性感染,以及其他远处的化脓性病灶。
4.某些性的病变,如或脊膜、脊髓膨出破溃时,感染也可直接进入蛛网膜下腔。如果与外界相沟通时,也可引起直接感染。
5.由于神经外科手术后感染所引起,包括颅脑和脊髓的手术。11 发病机制各种致病菌所致的化脓性脑膜炎的病理变化大体上。早期只有表面的扩张、充血,随之炎症迅速沿蛛网膜下腔扩展,且有大量脓性渗出物覆盖于脑表面和沉积于脑沟、脑池和脑的基底部。有时炎症也可波及脑室内。的颜色与致病菌种类有关,如脑膜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变形杆菌的脓液常为灰或黄色,脓液为淡绿色,绿脓杆菌的脓液为草绿色等。发病数周后,由于脑膜粘连致使的障碍和受阻,从而引起交通性或非交通性脑积水。如并,可引起脑缺血或脑梗死。此外,还可引起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硬脑膜下脓肿或脑脓肿等。下可见脑膜甚至室管膜及脉络丛有浸润,以多形核为主。有时还可发现致病菌。此外,还可见脑膜及脑皮层的血管充血或血栓形成,脑有水肿,及增生等表现。12 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化脓性脑膜炎通常为爆发性或急性起病,少数为隐袭性发病。初期常有全身感染症状,如畏冷、发热、全身不适等,并有咳嗽、流涕、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头痛比较突出,伴呕吐、颈项强直、全身肌肉酸痛等。精神症状也较常见,常表现为烦躁不安、谵妄、意识蒙眬、昏睡甚至昏迷。有时可出现全身性或局限性抽搐,在儿童尤为常见。检查均可发现明显的脑膜刺激症,包括颈项强直、克尼征及布鲁津斯基阳性。视盘可正常或充血、水肿。由于脑实质受累的部位与程度不同,可出现失语、偏瘫、单瘫,及一侧或双侧病理征阳性等神经系统的局灶性体征。由于脑基底部的炎症常累及脑神经,故可引起上睑下垂、瞳孔散大固定、眼外肌麻痹、斜视、复视、周围性面瘫、耳聋及吞咽困难等。颅内压增高也较常见,有时可致脑疝形成。13 化脓性脑膜炎的并发症化脓性脑膜炎的常见并发症包括硬脑膜下积液、积脓、脑脓肿、脑梗死、静脉窦血栓形成等颅内化脓性感染性疾病以及细菌性心内膜炎、肺炎、化脓性关节炎、肾炎、眼睫状体炎甚至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颅外病变。后遗症包括癫痫、脑积水、失语、肢体瘫痪以及脑神经麻痹。14 实验室检查化脓性脑膜炎急性期间周围血象中白细胞总数增高,占80%~90%。早期即有炎症性改变,压力增高,外观混浊,甚至为脓性,数可高达()×106/L(/mm3)以上,且以多形核白细胞为主,恢复期才以为主。脑脊液中蛋白含量增高,但糖与氯化物明显降低。50%病例经过脑脊液涂片检查及可查到致病菌。脑脊液的免疫蛋白测定可发现或均明显增高。含量也增高。免疫标记染色、免疫对流测定及乳酸凝集实验等均有助于病原等的诊断。15 辅助检查放射学检查中虽然头颅X线拍片及各种造影很少发现阳性改变,头颅扫描在病变早期也可无异常发现,但随着病变的进展,CT增强扫描时可见脑膜呈线状。如并发硬脑膜下积液,CT片上可见于内板下方出现新月形低密度区。包膜形成时,其内膜可被强化。炎症波及室管膜及脉络丛时,可显示脑室壁线状强化。如并发脑则可见脑室扩大等表现。如脑实质受累则显示低密度区和占位效应。检查依病变的不同阶段而有不同表现,在病变早期可见脑膜及脑皮质呈条状信号增强、脑组织广泛水肿、脑沟裂及脑回变小。在病变,可在皮质及皮质下出现缺血性病灶以及脑室周围出现间质性水肿。可见脑积水、硬脑膜下积液或脑。16 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除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外,实验室检查也有十分重要的,相互结合,一般可以做出诊断。17 鉴别诊断根据发热、头痛、脑膜刺激症以及脑脊液中多形核白细胞增多为主的炎症性变化等,诊断化脓性脑膜炎不难。但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17.1 非化脓性脑膜炎因为不论是性、性、性和其他病原体所引起的非化脓性脑膜炎也会出现发热、头痛及脑膜刺激症,所以应进行鉴别。非化脓性脑膜炎的脑脊液细胞反应多为淋巴细胞,而化脓性脑膜炎的脑脊液中细胞增多以多形核白细胞为主,加上糖含量降低和增高可排除非化脓性脑膜炎。17.2 机械、化学、中毒性脑膜损害以及癌性脑膜病这些情况也会出现与化脓性脑膜炎类似的临床表现,但通常根据详细的病史、原发病的确定,对疾病转归的观察以及试验性治疗等可使诊断得以澄清。17.3 出血性脑血管病性,特别是往往突然发病,也可有发热、头痛及脑膜刺激症等,但腰椎穿刺脑脊液呈血性可证实诊断。18 化脓性脑膜炎的治疗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一经确定,即应立即采用相应的抗生素进行治疗。若病原体明确者应针对病原菌选用敏感的药物。若一时无法明确者,可按一般发病规律选用药物,如脑膜炎双球菌、肺炎双球菌感染可首选;嗜血流感杆菌应首选(霉霉霉霉素)及;肺炎球菌首选、或;大肠杆菌首选氨苄西林及头孢菌素;厌氧杆菌和变形杆菌首选卡那霉素及霉霉素;沙门菌属则首选氨苄西林及氯霉素;绿脓杆菌首选多()及庆大霉霉素。如果全身给药效果欠佳,可结合鞘内给药。若临床上考虑为多种致病菌混合感染,则需联合用药。使用抗生素的同时尚需注意营养,水电解质平衡,防治脑水肿和加强护理。在充分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投予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有助于控制脑水肿和减轻炎症反应。19 预后与化脓性脑膜炎预后有关的因素是:患儿年龄、感染细菌种类、病情,治疗早晚,有无并发症及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等。婴幼儿抵抗力差,早期诊断较困难故预后差。新生儿化脑病死率可达65%~75%,特别是宫内感染肠道细菌预后极差。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肠道细菌引起者由于细菌耐药,治疗困难病死率亦高。肺炎链球菌所致化脑病死率可达15%~25%,且易于复发、再发。
化脓性脑膜炎的预后在磺胺类药特别是抗生素问世以后已大为改观。若诊断及时、治疗恰当,预后均较好。但年老或新生儿以及存在严重并发症和神志昏迷者预后则较差。20 化脓性脑膜炎的预防化脓性脑膜炎尤其是肺炎球菌脑膜炎,大多是由上呼吸道感染发展而来,因此对婴儿的呼吸道感染必须予以重视,平时即应建立良好的生活制度,注意保暖,多见阳光,多吸新鲜空气,进行必要的户外活动以增强身体抵抗力,并少与患呼吸道感染的病人接触,以尽量防止呼吸道感染的发生。这点对于减少肺炎球菌脑膜炎的复发极为重要。新生儿脑膜炎的预防则与围生期保健有关,应彻底治疗产妇感染。新生儿如果暴露在严重污染环境中,则应使用抗生素预防。
积极治疗邻近部位化脓性病灶,开放性颅脑损伤和颅底骨折行神经外科手术时应注意无菌操作及合理的抗炎治疗,有助于预防化脓性脑膜炎。21 相关药品、氨苄西林、四环素、氯霉素、卡那霉素、氧、、黏菌素、相关文献
参与评价: ()
欢迎您对化脓性脑膜炎进行讨论。您发表的观点可以包括咨询、探讨、质疑、材料补充等学术性的内容。我们不欢迎的内容包括政治话题、广告、垃圾链接等。请您参与讨论时遵守中国相关法律法规。
昵称(必填)
电子邮箱(我们会为您保密) (必填)
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为开放式编辑模式,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本页最后修订于 日 星期一 1:07:14 (GMT+08:00)
关于医学百科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链接及网站事务请与Email:联系 编辑QQ群:8511895 (不接受疾病咨询)||/|/|/|/|/|/
|////|//||/|//|//
您的位置: &
化脓性脑膜炎的常见并发症问题
08:46 来源:&    【
】【】【】
【提问】化脓性脑膜炎的常见并发症?
【回答】学员zhaohaozhi01,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化脓性脑膜炎的常见并发症
1.硬脑膜下腔的液体如超过2ml,蛋白定量在0.4g/l以上,红细胞在100万&106/l以下,可诊断为硬脑膜下积液。
2.急性弥漫性脑水肿导致颅内压增高为常见合并症,如程度严重,进展急速,则可发生颞叶氏钩回疝或枕骨大孔疝。对些认识不足,未及早采用脱水疗法及时抢救,可以危及生命。颅内高压病儿在转院时尤需注意,应先用渗透性利尿剂减压,待病情稳定后才可转送。由于婴儿前囟、骨缝尚未闭合,可直到代偿作用,故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常不典型,脑疝的发生率亦较年长儿相对少见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3.是造成预后不良和严重后遗症的重要原因。革兰氏阴性杆菌所致者尤多。感染途径系经过血行播散,脉络膜裂隙直接蔓延或经脑脊液逆行扩散。①脑室液细菌培养、涂片获阳性结果,且多与腰椎穿刺液检查结果一致。②脑室液白细胞数&50&106/l,以多核细胞为主。③脑室液糖&300mg/l或蛋白定量&400mg/l。④脑室液炎性改变(如细胞数增多、蛋白升高、糖量降低)较腰穿脑脊液改变明显。这4项指标中,第一项单独存在,即可作为确诊条件。第二项应再加上第3、4项中之一项始可确诊。
4.患脑膜炎时,脓性渗出物易堵塞狭小孔道或发生粘连而引起脑脊髓循环障碍,产生脑积水。常见于治疗不当或治疗过晚的病人,尤其多见于新生儿和小婴儿。粘连性蛛网膜炎好发于枕骨大孔,可阻碍脑脊液循环;或脑室膜炎形成粘连,均为常见的引起梗阻性脑积水的原因。
5.化脑患儿除因呕吐、不时进等原因可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外,还可见脑性低钠血症,出现错睡、惊厥、昏迷、浮肿、全身软弱无力、四肢肌张力低下、尿少等症状。其发生原理与感染影响脑垂体后叶,使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导致水潴留有关。
6.由于脑实质损害及粘连可使颅神经受累或出现肢体瘫痪,亦可发生脑脓肿、颅内动脉炎及继发性癫痫。暴发型可伴发dic.
祝您学习愉快!
祝您顺利通过考试!
感谢您对网校的支持!
★问题所属科目:---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转发分享:0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新闻:
33大类,900门辅导课程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徐灵敏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药物疗法与临床评价(下)
全网发布: 05:06
来源:《中国临床医生杂志》,):5.
徐灵敏(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儿内科,河南郑州450052)
2 药物疗法和评价
2.1 治疗原则和评价
化脑是一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其预后与治疗是否积极有效密切相关,选择有效抗生素是治疗的关键。因此,对于确诊或高度疑似化脑的患儿,均应立即给予有效的抗生素治疗,以早期、足量、足疗程为原则。根据病原菌的种类选择相应敏感的且能透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经静脉途径给药。在积极控制感染的同时,还要注意对症支持治疗,保护脑功能,防治并发症和后遗症。
治疗过程中,除了严密观察患儿临床表现的变化外,还需及时进行必要的腰椎穿刺复查,以观察脑脊液的改变,确定所用药物是否恰当有效,必要时酌情调整治疗方案。治疗效果满意时,体温多于3天左右下降,症状减轻,脑脊液细菌消失,细胞数明显减少,其它生化指标亦有相应好转,此时可继用原来药物治疗,2周后再复查脑脊液,一般情况下可完全恢复正常。临床表现消失、脑脊液正常后仍需继续应用抗生素治疗3~5日,疗程平均2~3周左右甚至更长。若治疗反应欠佳,需要更换抗生素,疗程会更长。若出现并发症,还应适当延长疗程。
2.2 治疗措施和评价 2.2.1抗生素的选择
病原菌明确前的抗生素选择& 包括诊断初步确立但致病菌尚未明确,或院外不规则治疗者。应选用对链球菌、脑膜炎球菌和嗜血杆菌三种常见致病菌皆有效的抗生素。目前主要选择能快速在患者脑脊液中达到有效灭菌浓度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包括头孢噻肟200mg/(kg·d),或头孢三嗪l00mg/(kg·d)等。- 屏障,对l00mg~l50mg/(kg·d)三代头孢菌素疗效不理想时,可联合使用万古霉素40mg/(kg·d)。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的患儿,可改用氯霉素60~l00mg/(kg·d),分两次静脉点滴。
病原菌明确后的抗生素选择& 进行脑脊液涂片和培养寻找细菌,根据物敏试验选择有效的抗生素。对多发耐药的金葡菌及肺炎球菌宜用万古霉素;革兰氏阴性杆菌多重耐药菌感染者可选用美罗培南、三代头孢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或四代头孢类抗生素。
2.2.2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 细菌释放大量内毒素,可促进细胞因子介导的炎症反应,加重脑水肿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使病情加重。抗生素迅速杀死致病菌后,内毒素释放尤为严重,此时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不仅可抑制多种炎症因子的产生,还可降低血管通透性,减轻脑水肿和颅内高压,减轻颅内炎症粘连,减少脑积水、颅神经麻痹等后遗症,同时还可减轻中毒症状,有利于退热。常用地塞米松0.4~0.6mg/(kg·d),分4次静脉注射。一般连续用2~3天,过长使用并无益处。
2.2.3并发症的治疗
2.2.3.1硬膜下积液& 少量积液无需处理。如积液量较大引起颅压增高症状时,应作硬膜下穿刺放出积液,放液量每次每侧不超过15ml。有的患儿需反复多次穿刺,大多逐渐减少而治愈。个别迁延不愈者,需外科手术治疗。
2.2.3.2脑室管膜炎& 由于存在血脑屏障及脑脊液单向循环,药物很难进入脑室,脑室液中抗生素浓度亦不易达到最小抑菌浓度的50倍,故近年有人主张对并发脑室膜炎患儿采用脑室内注药以提高疗效。对于颅内压明显增高及脑积水病儿,同时还可作控制性脑脊液引流减压。可针对病原菌并结合用药安全性,选择适宜抗生素脑室内注入。常用青霉素U或氨苄青霉素50mg,用生理盐水或脑室液稀释2~3倍后缓慢注入,每日1次,5~7日为1疗程。需注意注入液量应略少于放出之脑脊液量。注射速度应缓慢。
2.2.3.3脑积水& 主要依赖手术治疗,包括正中孔粘连松解、导水管扩张和脑脊液分流术。
2.2.4对症和支持治疗
&急性期应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定期观察患儿意识、瞳孔和呼吸节律改变。积极进行降低颅内压,控制惊厥发作, 具体措施参见《中国临床医生》2008年第12期《小儿病毒性的药物有高热者及时给予降温措施。
保证足量营养,监测并维持体内水、电解质、血浆渗透压和酸碱平衡也很重要。能进食者适当进食,呕吐频繁者应禁食,给予静脉营养。昏迷者给予鼻饲。对有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表现者,积极控制脑膜炎同时,适当限制液体人量,对低钠症状严重者酌情补充钠盐。3 预防和预后
小儿应加强,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流脑流行期间少到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的小儿或成人,有感染时尽早到医院治疗,治疗要彻底,防止发展成败血症,导致化脑。
与化脑预后相关的因素有:患儿年龄、感染细菌种类、病情轻重、治疗早晚、有无并发症及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等。抵抗力差,早期诊断较困难故预后差。新生儿化脑病死率可达65%~75%,特别是宫内感染肠道细菌预后极差。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肠道细菌引起者由于细菌耐药,治疗困难病死率亦高。肺炎链球菌所致化脑病死率可达15%~25%,且易于复发、再发。
当小儿在一些疾病的基础上,出现神志改变、头痛、发热、呕吐甚至抽搐时应及时就医,配合医生尽早做腰穿检查脑脊液,一旦确诊,须坚持彻底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否则,易并发硬脑膜下积液、脑积水、脑脓肿等,给治疗带来更大的困难或留有严重的后遗症。
发表于: 21:43
暂无评论,我来发表第一篇评论!
徐灵敏大夫的信息
徐灵敏大夫电话咨询
徐灵敏大夫已经开通电话咨询服务直接与大夫本人通话,方便!快捷!
近期通话:
这种疾病治疗了
肺炎于5月4号
儿童,女,8周
小孩2个月 患
发烧39度,时
10月9日淋巴
小孩3个月20
病毒性咳嗽,发
去看了急诊,医
宝宝一开始因为
网上咨询徐灵敏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徐灵敏大夫提问
徐灵敏的咨询范围:
目前咨询范围暂定为:1、小儿感染及感染后脏器损害、免疫功能紊乱,败血症(现又称脓毒症);2、小儿心血管疾病,包括川崎病、小儿风湿、类风湿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3、新生儿疾病。我做了25年儿科医生,研究方向是小儿心血管及新生儿疾病的临床研究,小儿感染性疾病及感染后心肌免疫损伤发生的相关因素研究。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又称,是性所致的、、及的反应,脑及表面可轻度受累,常与或同时存在。是一种严重的,尽管的研制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至今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的和病残率仍然较高。
(一)发病原因
最常见的是、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其次为、、埃希杆菌、、、、假单胞菌等。
大肠埃希杆菌、B组链球菌是脑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铜绿假单胞菌脑膜炎往往继发于、及手术后。
最常见的3种脑膜炎致病菌来源于部,其能否在组织中生存取决于是否有抗吞噬夹膜或。但对多次检查表明,不可能全部由鼻咽部菌群引起。
最常见的途径是引起脑膜炎。一旦发生了菌血症,肺炎球菌、和脑膜炎双球菌最易引起脑膜炎,然而这些是通过还是通过脑膜侵入尚不十分清楚。推测进入与外伤、循环或脑膜本身存在破坏了血-脑脊液屏障有关。
除感染外,细菌可通过下列途径直接感染脑膜,如先天性外缺陷、切开部位、和、、引起的撕裂等。偶尔破溃进入蛛网膜下隙或,从而侵犯脑膜。从脑脊液中分离出厌氧链球菌、类杆菌、及混合菌群,常可提示脑膜炎与脑脓肿破溃有关。
较少数病例是,由神经外科手术所致,极少数病例由侵袭性诊疗操作引起。
(二)发病机制
1.发病机制 细菌进入蛛网膜下隙后,菌壁的物质及某些介导炎性反应的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并促使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而触发炎性过程。炎性过程产生大量脓性物充满蛛网膜下隙、脑和池等。脑室内渗出物可使、堵塞或出现炎性粘连,影响脑脊液循环吸收而导致。脑底部的可累及多组。中枢神经系统中体液因子及的不足,迅速分裂繁殖,并释放出或膜的成分,导致脑膜炎的迅速演变并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血-脑脊液屏障通透性因而增加产生。大量进入网膜下腔,释放出的物质可引起脑细胞毒性。和脓性渗出物使及某些脑膜损害。皮质能引起性皮质,如合并,梗死区广泛且严重,如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足,可继发脑脓肿。桥静脉的梗死可引起硬膜下,细菌直接侵犯该腔可引起。脑水肿影响脑,皮质流障碍及动、引起的局灶性又加重脑水肿,严重时可形成而危及生命。
2.改变 各种致病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的基本病理改变是炎、脑膜血管和。早期软脑膜及浅表血管充血、扩张,中性粒细胞即进入蛛网膜下隙。蛛网膜下隙充满,内含大量细菌使脑脊液变混。脓性渗出物覆盖于脑表面,常沉积于脑沟及脑基底部脑池等处,亦可见于脑室内。脓液的颜色可因致病菌而异。
随着炎症的扩展,浅表软脑膜和均因渗出物覆盖而呈颗粒状。病程后期则因脑室内渗出物可使中脑水管、外孔堵塞或蛛网膜出现炎性粘连,引起脑脊液循环及,导致交通性或非。
儿童病例常出现硬膜下积液、积脓。据Snedeker及同事的报道,18个月以下患脑膜炎的约有40%发生硬膜下积液。偶可见。
脑静脉或内膜炎可致、梗死。可见脑膜有炎性细胞浸润,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许多含有被吞噬的细菌,组织细胞数目增多,同时有和其他渗出,后期则以、为主,明显增多,导致蛛网膜和渗出物被局限包裹。室管膜及亦常有炎性细胞浸润,血管充血,有。脑实质中偶有小存在。
多呈暴发性或急性起病。成人与儿童急性期常表现为、、、全身、或等。
病前可有史。与常有、、、、等,进而可有抽搐、及暂停等,而表现甚少。前可有、或产前母亲史。体检早期可出现,如颈项发硬,Kernig征阳性、Brudzinski征阳性。但婴幼儿常不明显,常表现为,角弓反张。
和可在早期出现局部脑,表现为持续性脑局部损害和难以控制的痫性发作。病程稍晚可有障碍,以多见,在的患者中发生率最高。另外可有意识障碍及眼底,由于有时可致形成。在流行期间,如病程进展快,起病时伴有淤点或淤斑,并迅速扩大,且发生,应考虑脑膜炎。
主要诊断依据如下:
1.暴发性或急性起病。
2.发热、、脑膜刺激征。
3.中以分叶核为主的变化。
4.新生儿和婴幼儿有发热伴有原因不明的呕吐、、、饱满及头痛等可疑时,即使无神经系统客观指证也应尽早腰穿,有时甚至需要反复多次脑脊液检查以明确诊断。
5.本病的确切诊断,应有依据。除作脑脊液外,应常规进行脑脊液。近年来细菌测定技术有了迅速发展,其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且不受应用治疗的影响,其阳性率远较目前国内细菌培养的阳性率高,方法简便、快捷,故目前作为早期快速的诊断手段。
1.周围血象()计数明显增高,以为主,可出现不成熟。
2.(CSF)压力增高,外观浑浊、脓样,WBC计数在/mm3,少数病例更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可占白细胞总数的90%以上。有时集积呈块状物,此时及培养多呈阳性。偶有首次腰穿正常,数小时后复查变为脓性。升高,可达1.0g/L以上。糖含量降低,可低于0.5mmol/L以下。氯化物含量亦降低。
3.测定 常用的方法有(PCR)、法(CIE)、(LPA)、(ELISA)、放射免疫法(RIA)等。
4.其他选择性的检查项目包括 、血电解质、、、。
1.摄片检查
(1)患者胸片特别重要,可发现病灶或。
(2)和鼻窦平片可发现,、,但以上病变的检查更清楚。
2.CT、检查 病变早期CT或颅脑MRI检查可正常,有神经系统时可见扩大、脑沟变窄、脑、脑移位等异常表现。并可发现、硬膜下及局限性。增强MR扫描对诊断比增强CT扫描敏感。增强MR扫描时能显示和反应。采取合适的技术条件,能显示闭塞和相应部位的。
应鉴别的有:、、及等。的不同改变,是主要鉴别诊断依据。
脑脊液中(LA)及()的增高可与病毒性脑膜炎鉴别,二者的持续增高,预示疗效差或有出现。
在病程中可发生多种颅内。
硬膜下,多见于2岁以下。Snedeker等报道,年龄小,病程进展快,中低而迅速升高都与积液形成有关。
硬膜下常见于青年、成年人,通常伴或耳源性感染,患者常有、痫性发作、局限性。
、、和较为少见。
同时还可出现全身性并发症,如DIC,,及等。
1.增强体质,注意预防。
2.新生儿及儿童按要求积极实施。
3.早期综合治疗,减轻和后遗症。
是急症。治疗首先应在维持、纠正基础上,根据年龄、季节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易透过血-屏障的有效,然后根据和药敏实验结果调整。
过去几十年对常见的3种化脓性脑膜炎普遍具有敏感性,但近年来这些对青霉素的敏感性降低,特别是,能产生对()和青霉素的β-内酰胺酶。许多文献报道分离出的和对青霉素也存在相对或高度耐药。幸运的是三代对这些致病菌所致的化脓性脑膜炎均有明显效果。然而某些高度治疗亦无效,需应用。
在儿童与成人,三代头孢是治疗3种常见的化脓性脑膜炎的首选药物。其中()、和()效果较好。对怀疑有利斯特菌脑膜炎的患者,加用氨苄青霉素,对青霉素严重过敏和先前已用过头孢菌素者,选择较为合适。
对于,其致病菌可能为无乳、埃希杆菌和性利斯特菌,首选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加头孢曲松(头孢三嗪)或头孢噻肟,也可选用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加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但要警惕听力或功能受到损害。
对于那些受损、手术后、或严重引发的脑膜炎病例,由于或革兰阴性杆菌,特别是假单胞菌,致病的可能性很大,应使用()和万古霉素。
上述药物一般均采用给药途径,以期有较高的和脑脊液。使用抗生素药物的时间一般为10~14天。无者早期给予适当治疗,可在1至数天内清除脑脊液中的,有并发症者相应延长。
在应用抗生素的同时,对于儿童患者应加用地塞米松0.6mg/(kg.d),,连用3~5天,可以减少儿童的听力受损及其他的发生率。
对于暴发性感染的成人患者,如伴有、严重及急性肾上腺功能不全,也应使用。10~20mg,/d,静脉滴注,连用3~5天。
对于发病初期,有伴严重脑者,应用20%静脉快速滴注及。
出现痫性发作者应给予抗药物。
儿童应注意避免和,此乃导致的诱因。
未经治疗的化脓性脑膜炎通常是致命的。早期高效的应用使其预后大为改观。新生儿化脑的从20世纪70年代的50%降至10%以下,但重症患者或诊治过晚者,其病死率及致残率仍高。
出自A+医学百科 “急性化脓性脑膜炎”条目
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关于“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的留言:
目前暂无留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