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艳锦医生怎么帮儿童挂水的号怎么挂

→ 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
健康咨询描述:
一年多,腰,脊柱疼痛,想找郭艳锦太夫治疗
其他类似问题
5个回答4个回答4个回答5个回答7个回答
医生回复区
&&&&&&病情分析:&&&&&&
您好,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炎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并可伴发关节外表现。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背、颈、臀、髋部疼痛以及关节肿痛,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
指导意见:&&&&&&
像这种疾病可以使用美式脊椎矫正的方法来得到一个很好的控制的,建议使用。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其他类似问题
3个回答3个回答2个回答2个回答2个回答
参考价格:0
参考价格:19
参考价格:10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1.各种急性或慢性炎性关节炎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
参考价格:暂无报价
开通阻滞,消肿止痛。用于关节骨痛,风湿病,类风湿...
参考价格:¥19[转载]郭灿若客死他乡(《大国医》没有播出的故事)
图1:左为她的曾祖父、洛阳正骨第四代传人、清光绪年间正骨名医郭聘三,右为她的祖父、洛阳正骨第五代传人、民国时期正骨名医郭灿若。
洛阳正骨,是治疗骨伤科疾病的民间知识。
她起源于洛阳市孟津县平乐村郭氏家族,形成于清朝嘉庆年间,郭家世代居家乡行医,族内秘传,建国前盛传五世,以疗效独特、医德清廉而闻名。
<font COLOR="#F7年第五代传人郭灿若突患重病,将技术传给妻子高云峰。
解放后高云峰将祖传秘方公诸于世,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勉励她“多带徒弟,好好为人民服务”。
相继建立了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平乐正骨学院,河南省洛阳正骨研究所。
医院和研究所1958年搬迁到洛阳郊区白马寺镇,洛阳正骨又被称为“平乐郭氏正骨”、“平乐正骨”、又称“白马寺正骨”
乾隆嘉庆年间
郭祥泰之子
1820—1889年
郭祥泰之侄
郭树楷之子
郭树信之子
郭贯田之子
1865—1929年
郭贯田之子
郭贯田之子
郭贯田之子
郭鸣岗之侄
郭鸣岗之侄
郭登三之子
1895—1950年
郭聘三之子
1906—1976年
郭灿若之妻
1923—2005年
郑州、深圳
郭健三之子
郭九三之子
郭九三之子
郭灿若之子
1930—2005年
郭维淮之妻
高云峰徒弟
高云峰徒弟
1948—1994年
郭维淮之女
郭维淮之女
郭维淮之女
郭维淮徒弟
第六代传承人:郭维淮 王新政 张正运
第七代传承人:郭艳锦 郭艳幸 张梦环
在《大国医》中,郭一山在日本宣布投降时拎着酒坛子参加了游行队伍,谁知乐极生悲,意外而终。历史上的郭灿若去世于1950年,他虽然等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一天,但与倒在女儿巧巧怀抱中的郭一山相比,他去世时身边没有亲人,客死异乡的故事听来着实悲凉。
  说起郭灿若去上海的原因,还得从我们上一期的故事讲起。郭灿若夫妇与国民党来往过密,还亲自给一些国民党要员及其家属看过病。对于郭氏夫妇来说,这些高官要员与一般老百姓无异,都是病人,给他们看病也没什么值得炫耀的。
  不过,郭灿若这时还经商。平乐一带盛产棉花,而上海的棉纺织业很发达,郭灿若便利用自己与国民党要员的交情做起了棉花生意。可随着国民党军队在中原战场上节节败退,郭灿若坐不住了。在他看来,这些事情都会成为他“通敌”的罪状,让他胆战心惊。
  1948年年初,我西北野战军取得宜川大捷。胡宗南为挽回西北战场的颓势,急调陇海路洛阳附近的裴昌会兵团西援。洛阳顿时只剩下国民党青年军206师镇守。这年3月5日,解放军各部开始向洛阳集结,准备拿下这一战略要地。
  郭灿若听到这一消息,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一天夜里,他把祖传的金匣子请了下来,坐在桌旁喟叹良久。这时,他已打定主意,决定去上海躲一躲。但让他放心不下的是,郭维淮才开始学习捏骨,如果他一去不返,传了5代的正骨术有可能在他手中失传。郭灿若越想越难过,忍不住拉着妻子放声大哭。
  高云峰同样舍不得丈夫离开,遂劝郭灿若说,郭家世代行医,从来就不掺和政治,看病不过是出于医生的职责。可郭灿若执意要“出去躲躲”,并把郭维淮叫到面前,将那个祖传的金匣子推到母子俩面前。
  高云峰之前曾见过这个匣子,但当她向丈夫问起此事时,总是得不到任何回答。当年还不到20岁的郭维淮,更是连见都没见过这个匣子。这次郭灿若告诉娘儿俩,这匣子祖祖辈辈一直珍藏在夹墙里,里面装的是祖传的秘籍。他嘱咐高云峰,这个金匣子除了郭家几代传人外,轻易不示人。他把正骨绝技教给了高云峰,又将金匣子托付给她,已是两次违背祖训。老祖宗怎么惩罚他,他都认了,但他希望高云峰一定要带着孩子好好保管它,不要走漏风声,更不能变卖它。
  高云峰应承了丈夫的请求,并表示会坚持悬壶济世。就在解放军打响洛阳战役的几天前,郭灿若登上了开往上海的列车。对外,郭家宣称郭灿若是去治疗自己的“水臌病”。在月台上,高云峰和郭维淮都还盼着他能回来,可这次送别却真正成为永别。
  洛阳战役结束了。解放军如蛟龙出海,很快就光复了这座千年帝都。战斗结束后的一天清晨,留守在平乐的郭家人,在自家门前看到了陈谢兵团贴出的保护布告。但是,这份喜悦并没能和家乡解放的消息一道及时地传到上海去。与平乐郭家大院内轻松的气氛相比,郭灿若陷入紧张之中。他一直睡不好觉,总是担心哪天解放军会出现在自己面前,把自己抓进大牢。
  据当时从上海传来的消息,那时郭灿若整日与悔恨相伴,后悔自己不该与国民党要员走得太近,后悔不该背弃祖父和父亲的教诲经商。1950年的一天早上,惶恐多日的郭灿若在起床洗脸时突然倒在床上,这位对洛阳正骨的传承作出重大贡献的“国医”,就这样带着自己的绝技和许多秘而未宣的故事弃世而去……
老照片见证百年洛阳正骨
图2:为郭维淮(洛阳正骨第六代传人)与父亲郭灿若(右)、母亲高云峰(左侧怀抱婴儿者,与郭灿若同为洛阳正骨第五代传人)的合影,拍摄于1930年
图1:郭维淮与父亲郭灿若的合影,拍摄于1931年。
图3:郭维淮与父亲郭灿若(右二)、母亲高云峰(左二)以及妹妹的合影,拍摄于1938年
图2:郭维淮与父亲郭灿若(洛阳平乐郭氏正骨第五代传人)合影(1930年)
近日,洛阳正骨第七代传人、洛阳正骨医院主任中医师郭艳锦提供了4张珍贵的老照片。这些见证了洛阳平乐郭氏正骨百年沧桑的照片,均拍摄于解放前。其中最早的一张拍摄于1908年,距今已经有101年的历史。
  郭艳锦说,在图&#9312;中,左为她的曾祖父、洛阳正骨第四代传人、清光绪年间正骨名医郭聘三,右为她的祖父、洛阳正骨第五代传人、民国时期正骨名医郭灿若。片头题词时间为“光绪戊申年”,即1908年,其内容为:“郭君者,名聘三,字礼尹……性方耿浑朴,自居世以医学名家,君之继若父,精于正骨心法……可谓不凡矣……”
  图&#9313;拍摄于1930年,为郭维淮(洛阳正骨第六代传人)与父亲郭灿若(右)、母亲高云峰(左侧怀抱婴儿者,与郭灿若同为洛阳正骨第五代传人)的合影。图&#9314;拍摄于1931年,为郭维淮与父亲郭灿若的合影。图&#9315;拍摄于1938年,为郭维淮与父亲郭灿若(右二)、母亲高云峰(左二)以及妹妹的合影。
  据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高云峰打破祖传家学秘不外传的陈规,毅然将秘方献给国家。1956年,洛阳专区正骨医院在平乐镇郭家大院成立。两年后,河南省平乐正骨学院成立,开我国中医骨伤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先河。20世纪90年代全国各大正骨医院、综合医院正骨科和中医院校的正骨专业负责人或业务骨干,70%都是平乐出身。
&&&&&&&&&&&&&&&&&
中国正骨的黄埔军校
说起名震九朝古都洛阳的平乐郭氏正骨世家,一般的河南人也许说不出个子丑寅卯,但谈起“白马正骨”、“白马捏骨”什么的,大河上下凡有些年纪的乡间农妇都能绘声绘色地讲个头头是道。
  曾几何时,中国佛教祖庭西侧的“白马寺正骨医院”被誉为“正骨”、“捏骨”的人间天堂,是骨病患者乃至患者全家心寄康复希望的理想天国——“白马正骨”疗治的,似乎不只是患者的身体之伤,还有精神之殇——人们对“白马正骨”的仰视,是心存宗教般虔诚的。
  不经意之间,人们把“白马寺正骨医院”当成了白马寺的附属医院。“白马正骨”与白马寺其实没什么关联,只是医院建在白马寺西侧,因此叫了“白马寺正骨医院”的名字。
  严格地讲,或者从学术上言,世界上是没有什么“白马正骨”的,它不过是“平乐正骨”被异化或被通俗化的一个便于记忆的符号。
  “平乐正骨”源起白马寺之北约3公里的平乐村,1950年代建设的“白马寺正骨医院”所占之地,还是平乐村的。那时,“白马寺正骨医院”不过是“河南平乐正骨学院”的附属医院,该学院乃是全国招生的正规本科院校,虽仅办了几年,但中国中医正骨界的一个“平乐学派”却由此蔚然而起,至1990年代全国各大正骨医院、综合医院正骨科或中医学院的正骨专业负责人或业务骨干,70%都是“平乐出身”,“河南平乐正骨学院”俨然成为新中国正骨学界的黄埔军校。
  1994年,“白马寺正骨医院”进了洛阳城东花坛,更名“洛阳正骨医院”。
  平乐正骨——白马正骨——洛阳正骨,沧海桑田200余年,平乐正骨从一个乡间诊所演变为中国最高级别的“三甲医院”——洛阳正骨医院。
  平乐正骨绝技,是如何走出庭院深深的郭家大宅门,成为中国中医正骨的主流学派?一个乡间诊所,又是如何转变成中国中医正骨的中心——洛阳正骨医院?
  日至12日,记者走洛阳,三进平乐,西下三门峡、义马,采访30多人,终于窥视到“平乐正骨”在风云激荡的百年中国史中与时偕行的背影。
  白马寺“中转”平乐正骨
  1950年盛夏的一天,从上海而来的一辆列车有节奏地震动着、摇晃着,在炎炎的中原大地上抛出一团团黑烟,它犹如脱缰的野马向洛阳奔驰着。
  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列车忽然咣当一阵,缓缓停在白马寺西南的陇海线上。
  那时虽有白马寺车站,但它不过是一个四级小站(现在已经不存在),是鲜有列车在此停下的。
  这次中途停车,不是为一个大人物,而是一个医生,一个英年早逝的医生。他,就是平乐郭氏正骨的第五代传人——郭灿若先生。
  对于此次停车卸棺,郭家宗族的一位后人的说法显存“有钱能使鬼推磨”的嫌疑。他说,先人在上海有大买卖,开着棉花行和银号,这次停车是花了大钱“买通”列车上的人员给停下的。
  平乐正骨和其他中国民间绝技一样,向有不传他人,且在家庭内部传男不传女、单传不多传的特点。而今,郭灿若先生驾鹤西归,留下的,是寡母幼儿。
  此时,平乐郭氏正骨的第六代传人还没能锻造成钢,独担大业。
  郭灿若先生一生娶了四位夫人,前两位先后仙逝,并未生男养女。先生的第三位夫人高云峰为他生下长子郭维淮时,他已34岁。先生的第四位夫人杨玉峰为他生下的幼子郭维璞此时才两岁,还在吃奶。
  平乐正骨的天,因他的故去,要“塌”了。
  1月11日,记者在义马市见到83岁的杨玉峰老人。1936年,她嫁到郭家,那年她14岁,郭灿若41岁。“他属羊,我属狗。活着的话,今年他就100多岁了。”
  记者问过很多郭氏家族的人,还有《洛阳正骨医院志》的编撰者范金山先生,但都说不清郭灿若先生生于何年,只讲他英年早逝。按照杨玉峰老人的说法,郭灿若先生当是生于1895年,于1950年去世时应是55岁。今年,该是先生的110周年诞辰。
  据洛阳正骨医院营销与客户关系部副主任丁娟女士讲,今年10月,该院将隆重举办一系列平乐郭氏正骨第六代传人、郭灿若先生之子郭维淮先生从医60周年纪念活动。
  但对于把平乐郭氏正骨推向一个新的巅峰的郭灿若先生,历史的记忆都很模糊。
  人是最善于忘记的动物。当然,人也是最善于记忆的动物,他只能记住他想记忆的东西。
  郭灿若先生曾给胡宗南、汤恩伯、卫立煌等治愈骨疾。按范金山先生的说法,历朝历代都是“名医通政”,先生和时任国民党政府河南省主席的刘茂恩过从甚密,这也许是他1948年前后离开老家、趋避上海的原因。而92岁高龄的平乐正骨专家、郭灿若先生的侄辈郭宗正老人的话更是直截了当:“那时陈赓、谢富治兵团就要解放洛阳了,他有些害怕。”
  这一走就是两年多,他没能再回故乡,客死在也被解放了的上海。
  照流行的说法,郭灿若先生是到上海治病的,不是治别人的病,而是治他自己的病——水臌症(肝腹水)。言下之意是,先生并不害怕陈谢兵团解放洛阳的枪声。
  但杨玉峰老人说,先生没有什么病。虽然杨玉峰老人今年已经83岁了,但她一点也不糊涂。先生去世时,她28岁,记性该是不错的。
  陈谢兵团解放洛阳时,在平乐郭家大院前贴有布告:
  平乐郭氏正骨,相传数代,颇负盛誉,乃系祖国民间医学宝贵遗产。凡我将士均应加以保护,不得影响其行医疗疾。仰各周知。
  司令员 陈赓 政治委员 谢富治
  郭维淮的夫人谢雅静14岁嫁到郭家,那时丈夫15岁。对于这个布告,谢雅静记得很清楚:“那大官和俺是一个姓,都姓谢。”
  其实,谢雅静的家父也是个不小的官——国民党军的军参谋长。但现在她还是不愿意谈老爸的事。
  这样的家庭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冲击在所难免。她和婆婆高云峰都游过街。郭维淮入了党,虽没被游过街,却异常谨慎,用他侄女郭艳娟的话说,就是“天上掉下个树叶,叔叔都怕被砸死”。要探究这样一个家族的历史是困难的,直到现在。
  其实,难以廓清的不光是这个家族的变迁。据平乐正骨第七代传人、郭维淮的女儿——如今已将近60岁的郭艳锦讲,小的时候,她在小学语文课本上见过写奶奶高云峰很有骨气的文章,说的是卫立煌请奶奶看病,奶奶坚决不去给他看病的故事。
  那时,高云峰刚刚向国家献出平乐郭氏正骨的家传绝技,是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妇联执委、河南平乐正骨学院院长、白马寺正骨医院院长等。
  这样的人,是不该给卫立煌看病的。
  但这件事,只是郭艳锦在教育孩子的课本上看到过,在郭氏家族中,没有一个人能证实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想问高云峰,但她已经在1976年被迫害致死了。
1956年,高云峰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的接见后,开始向社会公开招收徒弟,传授平乐郭氏正骨的家传。此后,白马寺正骨医院、河南平乐正骨学院相继建立,平乐小村显然不再适应平乐正骨的发展需求,而白马寺的西侧就成了平乐正骨新的发展平台。
  郭灿若先生的灵柩是从这儿回归故乡的。郭灿若先生的长孙女、平乐正骨的第七代传人郭艳丝,于日的车祸中丧生,事发地点也在这儿。
  那天,是白马寺正骨医院“转换”为洛阳正骨医院才几天的日子,医院的班车从白马寺西侧的家属院拉着职工到迁至洛阳城东花坛的洛阳正骨医院上班。班车失事,死两人,伤57人。死者中就有郭艳丝。
  白马寺正骨医院成为历史,洛阳正骨医院登上时代舞台。
  如今,洛阳正骨医院也告别了平乐正骨郭氏传人的时代。在高云峰院长、郭维淮院长之后,如今的院长和郭家也不再有什么瓜葛。
  郭维淮、谢雅静夫妇没有儿子,只有7个女儿。7个女儿中,只有郭艳锦在洛阳正骨医院上班。每天,她都陪伴在父亲郭维淮左右,协助76岁高龄且得了帕金森氏综合征的父亲治病救人。
  无论是医院还是学院,都是高云峰带着儿子郭维淮,侄子郭宗平、郭维新等一手创办的。如今,郭宗平、郭维新都相继离开这儿,只有郭维淮,虽然退休了,却还在洛阳正骨医院坐诊。
  郭家离洛阳正骨医院渐行渐远,平乐正骨医术成了人人都能继承的国家与社会的财富。
  高老太虚设“空城计”?
  郭灿若先生客死上海,也许是郭家的幸运。
  尽管郭灿若先生与国民党高官关系非同寻常,但当国民党政府要他开个讲座,讲一下郭氏正骨的时候,他还是拒绝了。
  解放了,郭灿若能适应对他来说很是陌生的新形势吗?历史不能重写,只能留下疑问。
  他是大地主、大乡绅,还是和国民党高官私交不错的名医,为胡宗南、汤恩伯看过病,算是为国民党“效劳”过。先生如果不适应形势,他的日子和整个郭家的日子都好过不到哪儿去。
  他的故去,为寡母幼子们腾挪出的是参加革命工作的无尽空间。因为高云峰的社会声望与郭灿若不可同日而语,她的社交面要狭窄得多,历史也“清白”得多。
  解放了,先生在平乐村创办的宏道中学是公家的了(那时洛阳只有两个中学,一个在洛阳城,一个在平乐村),先生的五进院落,只给他夫人与孩子留下了一进,其余的也是公家的了。
  从前,郭氏正骨传人给病人疗疾,从来都是在北大门的门楼下悬壶的,病人进不了郭家大院。但解放了,郭家的五进院落,除一进留作自用外,其余的,先被改成乡卫生院(解放后,平乐村成为平乐乡,现在是孟津县平乐镇),后称洛阳专区正骨医院。这事,在1956年9月。
  而是年1月,高云峰被特邀参加全国政协二次会议。会上,毛主席、周总理亲切接见了高云峰,毛主席语重心长地对高云峰说:“要多带徒弟,好好为人民服务。”高云峰受到毛主席的接见,当是水到渠成的。
  早在1952年,失去丈夫、带着郭家老小将近10口人共迎新中国建立的高云峰,就把祖传的正骨秘方接骨丹、展筋丹公之于世。此后,她当选为伊川县、孟津县人大代表,河南省人大代表。1956年1月,她作为特邀代表参加全国政协会议,受到毛主席他老人家的亲切接见。
  其实,回过头来看,从陈赓、谢富治那让郭家安心行医的告示,到列车搭载郭灿若先生的灵柩破例在白马寺停下,人民军队与新中国也在铺垫着争取与郭家进行合作的道路。郭家后人中流传的那用钱买通列车工作人员停车迎灵的说法是很难让人信以为真的。列车的停与行,都有严格的审报批复手续,这是常识。更何况,那时新中国刚刚成立,为防止阶级敌人搞破坏,对列车的管制,恐怕比现在还严格。
  郭家所在的平乐村,就在列车临时停站之北约3公里的地方。对这次临时停站,郭家是感恩戴德的,披麻戴孝的郭家晚辈听从长辈的安排,齐刷刷地向列车工作人员磕头致谢。
  1月8日,寒冬中的郭家大院残垣断壁,如同经历了一场战争。
  但,当初落实毛主席的最高指示,首先就是从改变郭家大院的性质开始的。是时,河南省委、洛阳地委先把郭灿若的家变成了洛阳专区正骨医院,后来投资7.5万元,搭了油毛毡棚子当门诊,并设30张病床。高云峰任院长,来了党支部书记等人员,计11人。
  高云峰在自己家(确切地说,她的其余四进院落已经是公家的,而不是自家的了)上班下班,参加革命工作。
  1958年,那燃情岁月建成的河南平乐正骨学院(高云峰任院长)更让平乐正骨传遍天下,而它在中国正骨界的影响,一如同样没办几年学的黄埔军校——1990年代,全国各大正骨医院、综合医院正骨科或中医学院的正骨专业负责人或业务骨干,70%都是“平乐出身”,平乐学派成为中医正骨主流学派。1959年,中国医学科学院河南分院正骨研究所(洛阳正骨研究所前身,与学院、医院三位一体,高云峰任所长)成立,国家级的《中医正骨》期刊则由洛阳正骨研究所、中国中医药学会在洛阳共同主办,平乐正骨第六代传人郭维淮系学术委员会主任、编辑委员会主编。
  但正骨只靠高云峰献出的秘方,是解决不了什么问题的。
  50岁的小脚老太高云峰,难道偷学了平乐郭氏正骨的正骨手法绝技?
  深宅大院的阔太太,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就算是她在她丈夫郭灿若那里看了正骨手法,缺乏实战经验也不会有什么的。
  难道高老太为保全家人,设了空城计?难道平乐正骨并未因郭灿若先生的去世而失却传承?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大国医》演绎平乐郭氏正骨传奇
昨晚7时30分,已经78岁高龄的郭维淮先生准时守在病房的电视机前。当36集电视剧《大国医》的音乐响起,老人激动得双手颤抖。他出神地盯着电视,激动地等待着电视剧中一个个和自己生命息息相关的“亲人”出现。
  老人的女儿、洛阳正骨医院大夫、洛阳平乐正骨第七代传人郭艳锦告诉记者,从电视剧《大国医》开始筹拍,老人就投入极大的兴趣,向剧组提供各种原始资料、素材……“父亲时常感慨地说,国家投入那么大拍摄这部电视剧,充分说明了党和国家没有忘记我们郭家!”
  再现洛阳正骨神奇医术
  《大国医》故事里女主角云鹤鸣的原型是郭维淮老人的母亲、洛阳正骨医院创始人、洛阳平乐郭氏正骨第五代传人高云峰先生;剧中的郭济远医生的原型正是郭维淮先生本人,作为洛阳正骨医院名誉院长、我国中医界第一位“白求恩奖章”获得者、洛阳平乐郭氏正骨第六代传人的郭维淮先生的中医正骨技术早已名扬天下。
  据了解,从筹拍到拍竣,从剪辑到播出,有关《大国医》的消息一直是各级媒体竞相追逐的热门话题,也是各界人士谈论的话题之一。而对于这部戏的每一步进程,郭艳锦都及时地向父亲汇报,每次说起《大国医》拍摄的进展情况,老人总是兴趣盎然,对剧中一些出自现实生活中的故事,他也总会忍不住回忆一番,感慨几句。
  郭艳锦介绍,她的父亲总是说,自己能取得这么大的成绩,都是得益于奶奶的谆谆教诲。从父亲的口中,郭艳锦了解到很多奶奶的故事。她说,父亲总说,奶奶一生对所有求医者,都是不论身份高低贵贱,一视同仁,尤其是对贫困患者,还施以食宿。她老人家治病诊断认真细致,所开的处方严谨精炼,用药准确,寥寥几味普通的草药,经她老人家信手拈来组合配伍,却具有传奇的效力,真可谓妙术神医。
  也正是有了高云峰老人的传承,起源于清朝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的洛阳正骨医术,目前已成长为我国中医骨科最大的学术流派;216年来,一代又一代的洛阳正骨人始终恪守“医乃仁心仁术”的理念,精医术、修医德,悬壶济世,“上疗君亲之疾,下救贫贱之厄”,以理论体系完整、学术内涵丰富、临床疗效独特、为医清正廉洁而饮誉华夏。
  “国家没有忘记我奶奶”
  郭艳锦与爷爷从未谋面,而对奶奶高云峰,她却记忆犹新。她说自己从小在奶奶身边长大,目睹着奶奶从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成长为中医骨科的泰斗,这中间的艰辛始终是自己前进的动力。她说,奶奶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她出生在一个小山村,幼时家境贫寒,从未上过学,生活清苦平淡,闺房缠足,足不出户。而就是这样一位诞生在旧时代的平凡女性,以她的聪慧睿智和刻苦奋斗的学习精神,几十年以后奇迹般地成长为名扬四方、德医双馨的一代大医。
  郭艳锦说,奶奶在社会上是著名的专家,而在家庭里,则是她们姐妹的良师益友。她记得在上中学时,姐妹中有谁遇到不认识的繁体字或读不准的多音字,还经常向奶奶请教。
  “奶奶已经去世30多年了,今天再看这部戏,让我们这些晚辈又重温了祖辈当年艰苦创业的历程,我们全家都觉得很欣慰”。郭艳锦说,看到电视上的云鹤鸣,奶奶的形象也慢慢地浮现在自己的眼前,奶奶当年对自己的殷切教诲也萦绕在耳边,让她不由得思念起奶奶。她说:“洛阳正骨已经在全国乃至全世界享有盛名,这其中奶奶功不可没,《大国医》的拍摄和播出,说明国家没有忘记我奶奶,如果老人在天有灵,能看到这部电视剧的播出,一定会非常欣慰的!”(洛阳日报记者
李燕锋 实习生 王丹娜 通讯员 丁娟 张随山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才能挂到干千医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