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地球是我们的家家,而世界是心理的家?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家庭教育是孩子心理发展的基础
  夫妻关系是否和谐、父母的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父母的行为模式等都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是孩子心理发展的基础
  家庭生活是人类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于个人心理的形成、性格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一,家庭是个人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一个人的智力、体力的成长,道德品质的发展,个性特征的形成产生全方位的影响。
  第二,孩子的生活大部分是在家里度过的,他们最初的道德观念、价值观正是在家庭中形成的。个人的各种心理态度、心理品质、心理特点、性格以及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有着直接的联系。
  第三,家庭中教育的观点、方式,家庭成员的作风、习惯、品德修养,家长的心理品质、心理发展水平和个性、性格特征都深深地影响孩子的心灵。人的心理发展是有其客观规律的,先天遗传和生理发展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而后天的环境和教育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关键。
  家庭关系对孩子心理的影响
  心理学研究表明:母子关系是孩子对社会感知的最早和有重要意义的关系,通过对孩子的深入关心,对丈夫及对亲朋好友的关心,母亲会给孩子树立一个关心的模式,对孩子今后的合作感和友爱感有良好的发展。良好的父子关系会让孩子今后对家庭、职业和社会制度持有好的态度。父母之间的关系影响着孩子对生活的全面适应,从而影响孩子的生活风格。
  如果父母的相互关系是建立在互爱、互敬、互相信任、互相关心、体贴的基础之上,就会培养出孩子待人接物中的人道主义、诚实、忠厚等品质。相反,如果孩子在父母关系中看到的是冷漠、疏远、互不信任,将对孩子的道德成长产生非常消极的影响,会让孩子变得冷酷、自私,妨碍他们培养爱和友情这类重要的道德品质。
  夫妻冲突对孩子心理和性格的不良影响是巨大的,家庭的心理气候对孩子来说是最为接近的社会环境,这种环境造就着孩子的素质,培养他们的某些性格特点。孩子生长在充满矛盾、父母成天吵闹的环境里,家庭气氛里缺乏宁静、和平、幸福、安定,缺少孩子心理健康发展所必需的一切条件,会使孩子受到心理创伤和不良情绪的影响,甚至有可能造成神经系统的紊乱。
  对于孩子来说,家庭是学会具体人际交往形式和技巧的第一个社会群体,父母对他们采取热情、温和、尊重或冷漠、急躁与轻视的态度,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与人的交往。亲子间不同的交往方式对孩子的个性、道德与行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无数的研究结果证明,孩子的道德品质与家庭中的亲子交往方式有直接的关系,人的许多重要的品质,如同情心、自尊心、独立性等,在许多方面都取决于父母与子女良好的相互关系。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爱的关系,缺乏精神上的亲近,则常常是孩子心理发育不全或教育缺陷的根源。
  家庭教养方式及内容对孩子心理的影响
  家长的过分溺爱和严厉粗暴这两种不良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危害最大。
  过分溺爱的教养方式主要体现在父母在同孩子相处时缺乏爱的分寸,视孩子为掌上明珠,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使孩子在家中处于特殊地位,事事都替孩子操办。这给孩子的个性、心理健康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实践证明,在溺爱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性格中会形成压抑、意志薄弱、胆怯、迟疑、情绪的稳定性差等特点,还可能养成自制力差、感情脆弱、不合群、动手能力差等特点。
  严厉粗暴型的教养方式同样会导致孩子严重的心理问题。这种教养方式父母对孩子要求过分严厉,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对孩子动辄打骂,丝毫不顾忌孩子的自尊心。令孩子怀疑父母对自己的爱,对于孩子确立积极的自我形象极为不利。同时,还会使孩子形成有缺陷的个性,如自我中心、冲动、冷酷、淡漠、好斗、压抑、胆怯、自卑、孤僻等问题。严重的会导致孩子神经错乱,心理失常。
  目前的中国家庭教育存在着很多误区:表现在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重身体素质培养,轻心理素质培育;重智力开发,轻非智力因素培养;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这使得青少年中体壮如牛却胆小如鼠、意志薄弱;身材高大却自私自利、心胸狭窄;知识丰富却能力低下。科学的家庭教育应涵盖孩子身、心、智、德等诸多方面,应是对孩子全方位、立体性的培养和开发。
  家庭教育内容的缺陷,表现在家长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内容方面,某些时候表现在家长无意识地对孩子进行了不良影响。如家长在遇到不顺心事时,经常在家中发泄对他人、对社会的不满情绪。这样久而久之,就会使包括孩子在内的所有的家庭成员对现实的阴暗面看得太重,导致心理失调,信念迷失,孩子在这种环境下成长,往往有种迷茫无助的感觉,不良的心理就此形成。
  家庭教育如何取得成功,不能靠简单的模仿,因为来自不同的生长环境、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性格、兴趣、爱好,不同层次、不同素质、不同条件的家长,所以要因地制宜、因&才&(子女)施教。只有这样,我们的家庭教育才不至于走弯路,才不会出现让人追悔莫及的偏差与失误,才能够令我们的家庭教育走向成功。而成功的家教能让孩子受用一生。
频道主编:
QQ: 电话:2-6211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先天性心脏病作为小儿先天缺陷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始终是新生儿家长最为担心的。其发病率高...
Copyright & 2001-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为东北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心理学是如何影响我们生活的 本文档属于精品文档、课件类技术资料,转载请联系作者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心理学是如何影响我们生活的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销售心理与消费者心理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销售心理与消费者心理
市​场​营​销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111.1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心理知识 心理在线 南航航空航天大学
明故宫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新馆)西205室
咨询时间及老师
周日下午2:00至5:00,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杨老师周二下午2:00至5:00,南京医科大学王老师
总访问量:4575
你的位置:&心理知识
浏览:11次
浏览:15次
浏览:11次
Copyright (C) 201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会 版权所有南京市御道街30号 教职工活动中心四楼 邮编:210016
Powered by  阅读下面这篇写鸟的文章,完成思考练习题。
  (背景知识:本文选自《鸟的乐章》。喻丽清女士是动物学家,鸟自然是她的研究对象之一。她从一个动物学家的角度告诉我们,鸟的鸣叫具有多种多样的含义。不同的鸟类,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而同一种鸟类也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以传递各种信息。鸟儿是天生的歌唱家,其给人类带来的愉悦使用语言难以表达的。)
  在康乃尔大学出版的鸟类学季刊上曾经看到过一篇专讲烟囱雨燕的文章,所以我就猜想我那烟囱里的从未谋面的邻居雨燕吧。那文章里形容成千只雨燕黄昏时归巢的情景——“宛若一缕缕黑烟倒吸回烟囱里一样。”燕子成了青烟的化身,使我面对归鸦数点的天空或听见烟囱里一阵吱喳的时候,多了许多额外的诗意。
  有时候我也很留心地听那烟囱里传来的鸟声,想记录一下,好象研究学问的样子。可是,文字的无能为力,真叫人泄气。我不禁想到公冶长那个了不起的鸟类学家,大概也是受了文字的限制,才没有留下关于鸟语的著作的。
  一张图片抵的上千言,一句鸟声跟一小节音乐一样。文字跟照相机和录音机比起来,真像是一种落伍的“手工艺”。
  近来无事,以翻阅《台湾鸟类彩色图鉴》自娱。看到张万福教授所注有关各种鸟的鸣声,非常之精彩。始信手工艺益有巧拙,事在人为。
  譬如:冠羽画眉的鸣声是“土米酒、土米酒……”如果想成“please to meet you ——to meet you (会见)……”任谁听了(或看了)都回莞尔一笑。可是,这种联想,并不容易,好象一门“翻译学”。
  最约定俗成的例子,要算布谷的鸣声了。每“谷雨后始鸣,夏至后乃止”的这种十鸠,农人们大多称它鹁姑、小姑、步姑,到了读书人的耳里,就成了“布谷”,好象催人赶快播种耕种似的。其实,鸟儿们自己边叫边忙恋爱、忙成家,非常自顾不暇的。
  有几种鸟,若能把它们放在一起,而听他们轮流叫的话,一定极有意思。像打电话:
  小乌秋:喂喂、总机——
  鹦嘴鹎:恩恩——谁呀?
  小翼鸫:唏——是啦,是啦,是啦。
  黄山雀:是谁——是谁——
  有些鸟声是与我们相熟的声音类似的,“翻译”起来倒还不难。像褐色丛树莺:像打电报,滴答滴、滴答滴。白耳画眉:像机关枪又急有快的“得得得…….”五色鸟:如和尚诵经时的木鱼声。琉璃鸟:煞车声“吱——”
  有两种鸟像人们的笑声——大笑如“喔——嘿、嘿、嘿”的是白喉笑鸫;轻率的笑“啼、啼、啼、啼——啼、啼”的是金翼画眉。
  有的如小鸡叫(青背山雀);有的如猫叫(水雉和鹪莺);有的单纯“追、追、追”,“救、救、救”的;有的极为复杂,复杂到山胞们用它——绣眼画眉——的叫声之次数及发音位置来定吉凶,是谓卜鸟。
  至于鸽子那种“咕-咕噜咕”含着一口痰似的“丑陋声”和猫头鹰“忽椇龊鰲忽”之类的声音,都不知倒算不算我们一般观念里的“鸣”声了。
  大抵“鸣”总要悦耳才行,有的鸟鸣也的确可以用五线谱来记录。比如:雄的白尾鸲就唱的是“咪-哆咪哆”。最巧的是在一次电视节目“信不信由你”中介绍一种鸟的叫声,跟贝多芬的第五交响乐开头四个音完全一样。
  知识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有时候谁不想听懂鸟语呢?可是,人类的贪得无厌并不会因享受“能懂”的乐趣而中止的。目前,我们对于鸟语,还仅只停留在知道他们的作用大都用在“求偶”之时,而我们已经发明了一种哨子,吹出来的声音跟雄雁向雌雁求爱的声音相像,结果猎鸭猎雁季节,这一种“鸟语”却纷纷成了凶器。
  你怎么能想象用“爱与性感的召唤”做成一种骗局,来行猎,来取悦?我想,猎鸭的那些大猎人,大概不会想到那些死于抢下的呆头鸭,多半是些盲目的殉情者吧?
  除了骗,人类还有好为人师的欲望。为了训练八哥说话——说人的话,据说是要把鸟舌“修剪”一下的。此外,把鹈鹕的脖子上套个环,用来做捕鱼工具;把好看的鸟羽扯来做帽
子,或捕了黄鹂圈在笼里消遣……等等。公冶长的“释鸟语书”不写也许是聪明的;上帝没给我们翅膀也许是故意的。
  虽不能上天,听到熟悉的鸟声如见故人一般也是好的。
  虽不懂鸟语,直到烟囱里的房客是我会飞的朋友也是美的。
  知识虽然沉重,却仿佛是我们唯一渴求的翅膀,能带我们飞入另一种情景。
  (1)你知道下列几种鸟吗?
  鸤鸠________鸭嘴鹎________小翼鸫_______白尾鸲________
  (2)第二段划线的句子与之相呼应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下列句子使用了何种修辞方法?
  ①一张图片抵得上千言,一句鸟声跟一小节音乐一样。&
  ②鸟儿们自己边叫边忙恋爱、忙成家,非常自顾不暇的。(  )
  ③有的如小鸡叫(青背山雀);有的如猫叫(水雉和鹪莺);有的单纯“追、追、追”,“救、救、救”的。&
  (4)本文中写道“知识是一种负担”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最后一段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读《廊桥遗梦》,实在不是由于它风m!全球,而是被那高明的书名吸引;直截地说,是因为钟情廊桥。徽州廊桥与廊桥文化令我折腰。抱着领略依阿华州廊桥风采的目的,在《廊桥遗梦》上映的第一天,我“买椟还珠”地去了影院;观后,美好的悬念逝去,直觉得徽州廊桥平添了一份骄傲。
  ②皖南歙县的北岸廊桥,大概可以推为徽州廊桥的代表作。它建于清代中叶,石质,三孔。桥面用大石铺成,笔直坦荡。从居民鳞次栉比的街巷乍到桥门,举目这33米长,4.7米宽,5米高的轩敞桥廊,顿觉丰标不凡。桥廊是砖木结构,由廊桥隔成11间。几十根清一色的廊柱排列成阵,英姿勃勃,整个木结构空灵、潇洒而牢固。从廊内不见瓦顶,但见薄薄的开砖砌就青砖的仰顶;那砖瓦工的技艺高超;砌合每块青砖的石灰分量竟然相等,砖缝间的白色石灰线整齐划一,组成一道简朴、别致的廊桥风景。这青砖仰顶等于天花板,使廊桥炎夏有隔热层,冬日连挤入瓦缝的雪珠也到不了桥内。桥廊东西两面砖墙封顶,各辟八个桥窗。西墙是八个矩形窗。八窗大小一致,皆以青砖砌就窗框,远观,一派整齐之美;整齐之中又寓参差变化——各窗中砌以龟纹、梅花纹等不同的花格,飘逸出一种灵动之美。东墙是八个风洞窟,其状为花瓶、葫芦、桂叶、满月等,让人在凭窗观景、漫步廊桥时产生种种审美联想。东墙北端第二间匠心地辟一个大敞窗,敞窗外建靠椅;人们可以倚着靠椅沐清风、数游鱼、掬朝霞、揽明月,观四时佳景。这就是徽州楼、台、廊、桥常用的“美人靠”。桥北端门额曰“谦庵旧址”,南端门额为“乡贤里”。
  ③桥下的棉溪,发源于胡适先生的老家绩溪县,穿30里山地到北岸村。河水清澈见底,从河b)观廊桥,水中生出一座清晰、对称的廊桥,6米高的桥d&n,构成直径12米的三个圆形大桥洞,使丰神秀逸的廊桥平添一份壮美。以前来时,在桥上眺得夹岸桃花,河中群鱼戏水,一幅“桃花流水鳜鱼肥”的风情画;今年春节去时,我特地从河边浣衣石上眺廊桥,但见红桥石、白粉墙、青砖窗、乌瓦顶的廊桥上,铺着一层晶莹的白雪;乌瓦白雪之上,露出一峰黛青色的秀峦,那景致真教人依依而不忍去。
  ④桥廊内沿墙置长长的木凳。村人喜欢到这里闲聊、聚会、休憩,这廊桥乃是街坊邻里、七村八庄联络感情、敦睦人和之所。在本世纪30年代徽(州)杭(州)公路修成之前,北岸廊桥是徽杭交通要ch#ng。步行的、骑马的、挑担的,士农工商男女老幼,皆可在此歇息。
  ⑤建廊桥,经济上靠的是亦儒亦贾的徽商。北岸是吴姓聚居的徽商大村镇;近代北岸吴姓徽商以上海为经营根据地,财力雄厚。徽商喜欢在故里修桥补路,兴学济贫。往昔,廊桥的冬茶夏汤是免费的,那桥头的风味小吃当然是童叟无欺,味道也好极了。徽州文化把中国传统的民胞物与、天下为公思想敷演得有声有色,北岸廊桥可谓佐证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风m!________全球 (2)河b)________
(3)桥d&n________ (4)要ch#ng________
2.解释引文第①②节中带“________”的词语:
(1)折腰________。
(2)鳞次栉比:________。
3.第①节中加粗的“实在”是十一类词中________词,在该句中的作用是________。
4.第②节中加粗的“大概”一词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
加粗的“竟然”一词有何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
5.第②节中带“  ”的句子“整个木结构空灵、潇洒而牢固”,改成“整个木结构牢固而空灵、潇洒”好不好?为什么?
6.第②“节中带  ”的句子“人们可以倚着靠椅沐清风、数游鱼、掬朝霞、揽明月,观四时佳景。”使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
7.第②节自“桥面用大石铺成”到该节结束,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北岸廊桥?
8.《廊桥遗梦》与本文说明对象北岸廊桥无紧密联系,引文第①节删去好不好?为什么?
9.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主要内容(不得超过15个字):
兴趣是一个人的生命质量文/钱理群&&&&&& 做任何事,刻苦的结语常常是两个字:及格;兴趣的结语常常也是两个字:出色。&&&&&&&高中毕业的时候,我在学习经验会上有个发言,我自己至今不忘,因为它照亮了我的一生。当时我说:学习最重要的是要有兴趣,要把上每一门功课都当做精神的享受,学习就是探险的过程,每一次上课都会发现新大陆,要带着好奇心,怀着一种期待感,甚至神秘感走进课堂。这可以说是我的第一个独立的学习观、读书观,以后就发展成为我的研究观和我对学术工作的一个基本理解与信念。&&&&&&&这就是我这些年经常说的,读书、学习、研究,在本质上就是对未知世界的“发现”。这里有一个我和世界的认知关系问题。世界是无限丰富的,我作为一个生命个体所掌握的世界知识是有限的,还有许多未知的世界等着我去认识,我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同时又是无限的,这就充满着对未知世界的期待和好奇。学术研究所面对的就是一个未知世界,你对它充满期待与好奇。正是这种期待、好奇产生学习、探索的热情和冲动,这是一切创造性的学习、研究、劳动的原动力。&&&&&&&我们说的学术研究中的发现,不仅是对研究对象的发现,更是一种自我发现,因此就会产生自我生命的升华:学术研究的美妙之处就在这里。&&&&&&&&怎样使自己始终如一地处在探讨、发现的状态,并由此获得永恒的快乐?这是我的人生道路、研究生涯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在这里我想介绍林庚先生的一个观点以及它对我的影响。那是1984年左右,我刚留校做助教,严家炎老师是系主任,他提出要举办学术讲座,请中文系已经退休的老师,来做最后的公开演讲,让我来做具体组织工作。于是就请来了吴组缃、林庚、王瑶、朱德熙这样一些一流的北大中文系教授,那真是一次辉煌的“演出”。我记得林先生做了非常认真的准备,几易其稿。那一天,他的穿着看似朴素,但是很美,很有风度,他一站在讲台上,那种说不出的风度,就把大家给镇住了。讲完以后,走出教室,他几乎要倒下了,是我把他扶到家里去,他回去就病了一场。他拼着命来讲这一课的,讲完了人就倒了。正是在这次课上,他提出:“诗的本质就是发现,诗人要永远像婴儿一样,睁大了好奇的眼睛去看周围的世界,去发现世界的新的美。”&&&&&&&&我当时听了,心里为之一震:这正是说出了学术研究,以至人生的真谛啊!所谓“永远处于婴儿的状态”,就是要以第一次看世界的好奇心,用初次的眼光和心态去观察,去倾听,去阅读,去思考,这样才能有不断的新的发现。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是怎么使自己永远处在一种婴儿状态。&&&&& &后来我们的《新语文读本》选了梭罗《瓦尔登湖》里面的一篇文章,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做“黎明的感觉”。“黎明的感觉”就是每天早上睁开眼睛,你便获得了一次新生,你的生命开始新的一天,就有了黎明的感觉:一切对你来说都是新鲜的,你用新奇的眼光与心态去重新发现。这就是古人说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样一种新生状态,就是真正的学术状态,或者说是一种最理想的学术境界、人生境界。我们讲“赤子之心”,就是指这样的状态与境界。 &&&&&& 我很同意梭罗说的另一句话,他说人无疑是有力量来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的。外界的环境我们管不了,因为我们都是普通老百姓,但你可以有意识地去提高自己生命的质量,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去创造一个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小环境。&&&&&&&&直到今天我还形成了一个习惯,我的周围人都知道,我总是给自己设置大大小小的目标,或者读一本书,或者写一篇文章,或者编一套书,甚至是旅游,我都把它诗意化,带着一种期待、想象,怀着一种激情,兴致勃勃地投入进去,以获得写诗的感觉。我强调生命的投入,全身心投入,我跟前几届的北大学生都说过:“要读书你就拼命地读,要玩你就拼命地玩”,这样,你就可以使自己的生命达到一种酣畅淋漓的状态。我追求这种生命的强度和力度,酣畅淋漓的状态,这同时是一种生命的自由状态。我的全部研究,最终的目的,就是追求精神的自由,生命的自由。 (选自《格言》2009年第12期)1.简要说说这篇文章作者谈论了一个怎样的观点?&&&&&&&&&&&&&&&&&&&&&&&&&&&&&&&&&&&&&&&&&&&&&&&&&&&&&&&&&&&&&&&&&&&&&&&&&&&&&&&&&&&&&&&&&&&&&&&&&&&&&&&&&&&&&&&&&&&&&&&&&&&&&&&&&&&&&&&&&&&&&&&&&&&&& 2.感知这篇文章具体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1)这可以说是我的第一个独立的学习观、读书观,以后就发展成为我的研究观和我对学术工作的一个基本理解与信念。以上句中加点的“这”指代什么?“就”在这句话中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2)所谓“永远处于婴儿的状态”,就是要以第一次看世界的好奇心,用初次的眼光和心态去观察,去倾听,去阅读,去思考,这样才能有不断的新的发现。以上句中画线的“观察”“倾听”“阅读”“思考”四个词语能否颠倒位置?为什么?&&&&&&&&&&&&&&&&&&&&&&&&&&&&&&&&&&&&&&&&&&&&&&&&&&&&&&&&&&&&&&&&&&&&&&&&&&&&&&&&&&&&&&&&&&&&&&&&&&&&&&&&&&&&&&&&&&&&&&&&&&&&&&&&&&&&&&&&&&&&&&&&&&&&&&&&& 3.你怎样理解作者在文章中谈到的“黎明的感觉”?结合你的切身经历简要谈谈。&&&&&&&&&&&&&&&&&&&&&&&&&&&&&&&&&&&&&&&&&&&&&&&&&&&&&&&&&&&&&&&&&&&&&&&&&&&&&&&&&&&&&&&&&&&&&&&&&&&&&&&&&&&&&&&&&&&&&&&&&&&&&&&&&&&&&&&&&&&&&&&&&&&&&&&&&&&& 4.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谈到的“今天我还形成了一个习惯”,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习惯?这种习惯给了作者怎样的受益?&&&&&&&&&&&&&&&&&&&&&&&&&&&&&&&&&&&&&&&&&&&&&&&&&&&&&&&&&&&&&&&&&&&&&&&&&&&&&&&&&&&&&&&&&&&&&&&&&&&&&&&&&&&&&&&&&&&&&&&&&&&&&&&&&&&&&&&&&&&&&&&&&&&&&&&&&& 5.结合本文,联系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怎样才能保持自己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的生命质量文/钱理群&&&&&& 做任何事,刻苦的结语常常是两个字:及格;兴趣的结语常常也是两个字:出色。&&&&&& 高中毕业的时候,我在学习经验会上有个发言,我自己至今不忘,因为它照亮了我的一生。当时我说:学习最重要的是要有兴趣,要把上每一门功课都当做精神的享受,学习就是探险的过程,每一次上课都会发现新大陆,要带着好奇心,怀着一种期待感,甚至神秘感走进课堂。这可以说是我的第一个独立的学习观、读书观,以后就发展成为我的研究观和我对学术工作的一个基本理解与信念。&&&&& &这就是我这些年经常说的,读书、学习、研究,在本质上就是对未知世界的“发现”。这里有一个我和世界的认知关系问题。世界是无限丰富的,我作为一个生命个体所掌握的世界知识是有限的,还有许多未知的世界等着我去认识,我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同时又是无限的,这就充满着对未知世界的期待和好奇。学术研究所面对的就是一个未知世界,你对它充满期待与好奇。正是这种期待、好奇产生学习、探索的热情和冲动,这是一切创造性的学习、研究、劳动的原动力。 &&&&&& 我们说的学术研究中的发现,不仅是对研究对象的发现,更是一种自我发现,因此就会产生自我生命的升华:学术研究的美妙之处就在这里。&&&&& &怎样使自己始终如一地处在探讨、发现的状态,并由此获得永恒的快乐?这是我的人生道路、研究生涯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在这里我想介绍林庚先生的一个观点以及它对我的影响。那是1984年左右,我刚留校做助教,严家炎老师是系主任,他提出要举办学术讲座,请中文系已经退休的老师,来做最后的公开演讲,让我来做具体组织工作。于是就请来了吴组缃、林庚、王瑶、朱德熙这样一些一流的北大中文系教授,那真是一次辉煌的“演出”。我记得林先生做了非常认真的准备,几易其稿。那一天,他的穿着看似朴素,但是很美,很有风度,他一站在讲台上,那种说不出的风度,就把大家给镇住了。讲完以后,走出教室,他几乎要倒下了,是我把他扶到家里去,他回去就病了一场。他拼着命来讲这一课的,讲完了人就倒了。正是在这次课上,他提出:“诗的本质就是发现,诗人要永远像婴儿一样,睁大了好奇的眼睛去看周围的世界,去发现世界的新的美。” &&&&&& 我当时听了,心里为之一震:这正是说出了学术研究,以至人生的真谛啊!所谓“永远处于婴儿的状态”,就是要以第一次看世界的好奇心,用初次的眼光和心态去观察,去倾听,去阅读,去思考,这样才能有不断的新的发现。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是怎么使自己永远处在一种婴儿状态。 &&&&&& 后来我们的《新语文读本》选了梭罗《瓦尔登湖》里面的一篇文章,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做“黎明的感觉”。“黎明的感觉”就是每天早上睁开眼睛,你便获得了一次新生,你的生命开始新的一天,就有了黎明的感觉:一切对你来说都是新鲜的,你用新奇的眼光与心态去重新发现。这就是古人说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样一种新生状态,就是真正的学术状态,或者说是一种最理想的学术境界、人生境界。我们讲“赤子之心”,就是指这样的状态与境界。 &&&&&& 我很同意梭罗说的另一句话,他说人无疑是有力量来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的。外界的环境我们管不了,因为我们都是普通老百姓,但你可以有意识地去提高自己生命的质量,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去创造一个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小环境。 &&&&&& 直到今天我还形成了一个习惯,我的周围人都知道,我总是给自己设置大大小小的目标,或者读一本书,或者写一篇文章,或者编一套书,甚至是旅游,我都把它诗意化,带着一种期待、想象,怀着一种激情,兴致勃勃地投入进去,以获得写诗的感觉。我强调生命的投入,全身心投入,我跟前几届的北大学生都说过:“要读书你就拼命地读,要玩你就拼命地玩”,这样,你就可以使自己的生命达到一种酣畅淋漓的状态。我追求这种生命的强度和力度,酣畅淋漓的状态,这同时是一种生命的自由状态。我的全部研究,最终的目的,就是追求精神的自由,生命的自由。&
(选自《格言》2009年第12期)1.简要说说这篇文章作者谈论了一个怎样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感知这篇文章具体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可以说是我的第一个独立的学习观、读书观,以后就发展成为我的研究观和我对学术工作的一个基本理解与信念。以上句中加点的“这”指代什么?“就”在这句话中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谓“永远处于婴儿的状态”,就是要以第一次看世界的好奇心,用初次的眼光和心态去观察,去倾听,去阅读,去思考,这样才能有不断的新的发现。以上句中加点的“观察”“倾听”“阅读”“思考”四个词语能否颠倒位置?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怎样理解作者在文章中谈到的“黎明的感觉”?结合你的切身经历简要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谈到的“今天我还形成了一个习惯”,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习惯?这种习惯给了作者怎样的受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结合本文,联系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怎样才能保持自己的学习兴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不是我们的家歌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