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咚微信运动 咕咚appapp离开wi-fi还能gps嘛?

大数据时代,在街头安装收集移动设备 MAC 地址的 Wi-Fi 装置,会否是新商机,有哪些运用可能?
早在 2012 年,Renew 就已经在伦敦的街头安装了 100 个附带显示屏的垃圾桶,这些垃圾桶能够联网展示广告。最近,Renew 开始为这些垃圾桶中的其中一部分增加了追踪路人智能手机信息的装置。由于每一台手机都有自己唯一的 MAC 地址,因此这可以作为路人的身份识别码。而 80% 的人习惯一直开着 Wi-Fi,这就使得 Renew 可以依此来识别用户的身份 [...] 尽管 Renew 的 CEO Kaveh Memari 声称这并没有侵犯隐私,他说这种垃圾桶并不会追踪到用户的姓名和家庭地址信息,但这种作法还是给人带来了很大的隐私忧虑... via
按投票排序
我组建了一个这个方向的创业团队,产品成型并投入商用一年多了,在这个话题上应该有一定的资格吧。如图,是放置在某商户的实际数据截图(去掉了敏感信息)。我组建了一个这个方向的创业团队,产品成型并投入商用一年多了,在这个话题上应该有一定的资格吧。如图,是放置在某商户的实际数据截图(去掉了敏感信息)。因为利益相关,部分回答就不做深入分析了,抱歉,但提示足够请自行深入。简单浏览了一下其它回答,有几个常见问题或者错误的理解:1. 基于AP等采集MAC,是没有“推送”的能力的,千万不要想”投放广告“;2. 采集MAC数据的价值在哪里?——有知友提到了:建设一个采集网络不等于大数据;3. 基础问题:成本、投入、技术实现等等4. 运营商会不会来做?如果来做怎么办?好,我简单说说我们的情况,能够回答以上几个问题和题主的问题,希望能给同行、想做类似的事情、感兴趣的知友一点启发和帮助。我们的商业模式思考始于2009年,但当时WiFi的普及率并不高。于是一直进行相关的论证、技术储备,直到2012年才正式启动。1. 首先,商业模式上从一开始就废弃了”投放广告“的思路,而是承诺:永不投放广告。这里有个背景知识需要给大多数不太了解的知友介绍一下:基于Wi-Fi结合”强制门户“的技术,可以让用户在连接Wi-Fi后必须访问指定的网页(门户),并以某种形式完成身份验证(登录),经过服务器端许可后才能访问互联网(放行),否则只能浏览特定的网页(白名单),登录后可以使用一定时间(便于资源充分利用)。最早、最常见的案例:运营商的城市热点WLAN如CMCC、ChinaNet,以及机场贵宾厅的Wi-Fi、星巴克、酒店等(一般也是运营商投入的),先留下手机号,用接收到短信动态口令登录。于是,就有了”投放广告“的机会和商业价值。但是,请从移动互联网(屏幕小)、广告的”广“、竞争的角度,来思考广告投放的价值。我们认为,价值在于能够支持互动,在于精确营销的空间。另外,因为我们采取的方式并不是升级街头的垃圾桶(相关部门很难搞),而是”转化“餐饮娱乐商户的路由器为智能路由器,所以他们的积极性很重要——不投放广告。但是,如果我们帮他们做好与用户的互动,算不算广告呢?这就是出路和商业模式的起点。附,关于投入:设备投入:一个标准的路由器,刷第三方开源操作系统如DD、OP——抱歉,极路由声称自己是全球第一个完全是昧着良心扯淡,成本不到200元-400元不等;系统投入:一套服务器端的系统,基本功能主要是设备管理、状态管理、状态维持、身份认证。说实话原理很简单、成本也不高,只是真正做深做透主要看思路不看技术,但基础功能的磨合过程中,尤其考虑到商业化运作还是有很多大大小小的陷阱需要很多精力、广泛的知识面才能解决好。2. MAC采集的价值在哪里?——对不起,不要误会”大数据“。假如你在城市中部署了足够多、足够质量的热点,你拥有了什么?——不是大数据,是采集大数据的网。这张网的价值取决于:网点的疏密程度、网点的位置质量(人群流速、人群的质量)。我本人从2006年开始仔细研究google的免费模式、数据分析模式,曾任某报表和BI软件架构设计师,很认可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领域,但同样更反感近两年言必称”大数据“的媒体和公司。大数据的前提是有足够”大“的数据,但还不够,还有数据的丰富程度——仅仅有MAC能干什么?当然,仅仅是路过的情况可以有MAC,而一旦建立WiFi连接被强制跳转到门户时有浏览器的UserAgent,一般移动设备的各种浏览器会留下设备型号等(拜托,那些浏览器开发商也在采集你的手机型号),比如不会留下iPhone型号但有iOS型号、三星小米等则有机型。好,再透露一点:其实还可以大概知道你的手机在运行什么APP。可是,仅仅这些信息是不足以支撑商业模式的。所以,要做数据分析,还需要引入更多更丰富的数据,进行“数据清洗”。常见问题:大数据,或者说数据分析的价值在哪里?这是一个懂行的不屑一顾,却又是绝大部分人不明就里的基础问题,完全可以另外起话题了。这里以媒体作为参照,尝试以普通人容易理解的角度简单说说:广告、窄告的区别我们假设一个任务:如何在没有任何数据来源的情况下将有车人群的号码挑出来?(当然,我有本地的这部分数据——商业模式和布局的问题,呵呵)举一种思路为例子:A. 请程序员写一个小程序,把本地几个手机号段的号码遍历生成出来,比如有1000万个号码;B. 找一个短信群发通道进行群发,比如花费50万元群发成本;C. 短信的内容需要对有车人群有吸引力让他们有动力来参与,比如赠送车险、免费洗车甚至更有价值的礼品,成本20万元D. 提供参与的方式,比如公布一个400电话和对应的呼叫中心坐席,成本10万元。总成本是:80万元好,最后假如有100万人来电话咨询过,那么获得每条数据所需付出成本为80万/100万=0.8元当然,效果可能没有这么好,也可能比这还好;实际可以让保险公司来出部分成本,甚至有更好的方法——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从获得数据所需要付出的成本的角度来看数据的价值。比如,A 为了做一个活动群发1000万条短信;B 拥有这部分数据,为了做同样的活动只需要发80万条短信。抛开活动效果、是否骚扰、操作方案、有关部门的干预等等不说,后者显然投放成本更低——谁帮他节约了成本?节约的这部分中是不是可以分出来一部分作为酬劳?——这就是数据的价值。然后,怎么利用数据?——必须有数据投放甚至互动的能力。卖?不行,当你卖出去一份,数据就扩散出去了,你的客户变成了你的竞争对手,你失去了优势。因此,必须有自己的投放能力:你要我的数据做什么?我来帮你做。常见的能力如短信、语音电话(呼叫中心:人工或自动)、网页广告(主要基于cookie和网站深度合作可以投放到会员)、APP等。——比如很多呼叫中心外包的公司,其核心价值就在于数据 + 联络能力。于是,你可以为客户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收取的费用中包含了数据、联络成本等。对于客户而言,他自己设法获取数据和使用你的服务的区别:客户自己可能无法获得这部分数据或者你拥有更丰富的数据——提供整合数据;你还拥有丰富的投放手段、互动能力——提供整体方案。客户则权衡自己来做整件事情或者付出相关成本外包给专业的人的优劣:投入产出的性价比、周期、弹性等。 ——简单说就是不能卖数据,但可以提供精准营销的服务。那么,对于精准营销服务,数据的利用还可以有更好的效果么?拥有了基础数据,建立起了基础模式,好比小吃“驴打滚”:把一个汤圆放到调料碟子里滚一滚,还可以放到另外一个碟子里滚一滚,味道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在为客户提供精确营销、数据清洗服务的同时,你自己的数据会越来越精准、越来越丰富。当然,在不同客户的调料碟里,必然也留下了一部分数据——这是吸引客户的优势所在。(早年研究google,我曾经用“数据黑洞”的形容这个过程,但后来觉得物理学上的“黑洞”并不相同,黑洞并不会留下数据给别人,只强调了黑洞“看不见”、无处不在的引力,呵呵)这里就不细说了,因为还有更复杂的问题:数据会变化、生长——比如去年你年龄22,今年23;去年在读书,今年在工作;去年单身、独居、没买车,今年甚至还当父亲了,等等。还有人经常问:是不是只能做精准营销?只能做精准媒体?其实这个问题是有数据、有投放能力的人的问题:能不能获得更多利润?尤其传媒行业出身的朋友问得最多的问题。我们举个例子:假如你不仅有数据,还有个互动的平台支撑,甚至能完成产品展示、交易(先支付或后支付不重要)的电商基础支撑。这时候有两个客户找上门来,分别提供两种不同的产品,想通过你的平台来帮助他提高营销价值——当然,你也就能得到更多的回报。你会怎么做?简单分析一下两个客户的产品,评估其与自己的数据(用户)的匹配程度:A. 客户甲的产品不太有把握,可能难以销售出去:宁可按照投放量收费(CPV/CPT/CPM),而不是效果(CPC/CPA/CPS);B. 客户乙的产品本身不错,口碑也好,与我们的数据比较匹配:那就跟他谈一个返佣的返点(CPS)或干脆代理产品,通过利润分成而不是按照投放量收费——这属于按照效果付费中最高级的。而返佣(CPS)和代理的区别在于财务流程不同:前者是销售提成,后者是批发-零售。最后,利益驱使之下,你自己会做出最有利的选择,A或者B。——所以,关键在于你是否具备“电商支撑”的能力——能够支撑交易,就意味着你从传统的媒体(投放)变成了电商平台——而电商天然就是以精确营销为目标的。——类似的,其它互动手段的支持也很重要(能采集到什么样的行为数据,决定了另外一种按效果付费的模式:CPA)。但是,如果是专注于进行数据分析的商业模式,你会有第三个考虑:C. 回到上2条:对数据的利用还可以有更好的效果么?——不以谋求利润最大化为主要目标,而综合考虑数据的价值:通过这一次合作,能够清洗到什么样的数据呢?(比如,我在电信完成了各大本地媒体的呼叫中心外包服务,另外在提供预约挂号和交通违章相关的公益服务,呵呵)好嘛,这一段啰嗦的、无关的回答,貌似和问题无关吧?——有的,那就是:智能WiFi值不值得做?值得;值得做多久?从现在看,最多一年,局面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届时可能有大玩家进来;为什么?因为还要考虑竞争因素:SWOT如果你说的是对的,出路在哪里?怎么办?——还是扎扎实实想透数据分析的模式,然后可以找其它采集数据的方法,不局限于WiFi如果你有,你已经准备好了,那么无论黑暗森林打击来自于哪一个方向,你都有机会可以逃走。或者,面对2014年大量涌入的竞争对手时,由你来选择发起降维攻击的时机。抱歉,利益相关不能说具体思路,也与简单的采集MAC地址无关。3. 法律问题、隐私问题、安全性问题要数据,运营商比你多:曾经有某省电信公司要成立整个电信的数据分析中心基地,邀请我探讨过相关话题——他们不缺数据(无论你用什么设备上网,到目标服务器数据经过你所使用的无线路由器、猫、运营商的通道、运营商的核心交换机和路由器,甚至宽带装在哪个地址?户主叫什么名字身份证号。。。)——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合法的利用这些数据?——虽然现在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有很多空子、擦边球,也有光明正大、驴打滚越滚越大越有味道的出路。——这一点涉及到相关利益,不能仅仅是WiFi的问题我就不做深度回答了。但可以说说WiFi的安全问题:A. 随着各种免费热点越来越多,大家对隐私的顾虑,一定会让更多人出门的时候关闭WiFi,不到迫不得已不开(同时为了省电);B. 伴随免费热点的最大问题是“钓鱼”——假冒热点骗取账号、密码我们相信这个问题仅次于假GSM基站问题,甚至有可能会演变到比假基站问题还严重的程度,所以早早就做好准备,必须准备。技术上能解决相关问题,但人的心理是最难预测、最难把握的——何况不是一两个人,而是广泛的手机用户——从而可能严重影响到所有免费WiFi4. 机会、出路和时间窗口前面说的都是铺垫,接下来回到正题说说我们自己当初的考虑和现在的发展状况。启动项目前,我们明确了几个观点:1) 基于智能路由器,最好的市场在客厅,但不是我们的菜(我们太弱,虽然早年与很多厂家沟通过但都不被重视),抢不过BAT3M,极路由都不见得能独立存活;2) BAT3M把路由器的战争提前了,但他们会在客厅白热化竞争中消耗一段时间(对于移动互联网而言这个入口更接近现实),另外的领域还有时间窗口;3) 2013年是路由器元年,2014年会有更多的公司进入相关领域,到时候会有较大的公司来收购、合作;4) 坏消息:考虑到竞争以及国情,很多公司的道德底线会相对低很多(套现就走),这个方向一定会被过度开发甚至破坏性开发,不能停留5) 破坏性开发之下,会发生恶性事件,从而引起消费者的反感(媒体的恶意报道、广泛的钓鱼骗局——这是最麻烦的)请根据自己所在的城市、商业模式、竞争情况分析时间窗口有多大?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和我们的实际情况结论是:2014年,我们的智能路由器产品不作为公司的主要产品,而是赠品,不再强调和突出。另外的主打产品已经开始推广,可以提示一下:值得采集的数据有三种:基于LBS的行为或者兴趣数据(智能WiFi)、基于兴趣爱好和社交关系的数据、交易数据——我们的后续产品是针对后两种数据的,目的是:为即将到来的危机做好准备,变危为机。因为,类似的商业模式的话题已经进入更多人的视野,越来越被人重视最典型的案例——日,媒体广泛报道 facebook 和 cisco 合作在美国的商家免费布放智能路由器,提供免费上网服务。显然,这样的新闻会刺激更多创业者、投资者,这个池子的水很快将变红,是不是该考虑另外一个池子在哪了?显然,这样的新闻会刺激更多创业者、投资者,这个池子的水很快将变红,是不是该考虑另外一个池子在哪了?——降维打击随时到来,你准备好逃离或者把自己降维了么?附,运营商会来做么?怎么办?会的。我本人就是在电信工作的时候提出这个商业模式的。最早是和电信的路由器厂家沟通,希望做客厅部分。后来希望把ChinaNet拿出来商业化运营——显然都失败了。熟悉运营商或者在、在过运营商的朋友就清楚,任何一个模式一旦有点味道,一定会有运营商合作的厂家来提供“思路”、方案和系统平台给运营商。他们的目的卖系统、设备,从运营商腰包里掏钱。也一定会有合作公司帮运营行做好落地运营、支撑,然后有一定的分成。往往这类公司要么从运营的补贴里套现,要么就是发现自己当初很天真与运营商合作实在做不下去而不了了之。最重要的,运营商要迈过一道坎:左手打右手A. 个人客户或者数据部门,关心的是3G、4G流量套餐收入,WiFi本来就已经是包时长的模式,对运营商强调的“流量经营”、按流量收费相冲突,如果再免费岂不是更要打架?B. 无线城市、12580、号码百事通等等与主营业务不那么密切的,承担着向非管道方向突破、创新的重任的部门,可能会往这个方向走,然后就会与主营业务部门(承担主要收入)、甚至是分公司打架:虽然你承担的是未来的突破方向,无奈眼前的考核还是收入,而传统业务部门的收入贡献不是这些新部门所能比的,只要一句话就够了:影响了收入谁负责?所以运营商一定会来做,但一定是比较晚才进入,或者被逼无奈才会真正下定决心进入。威胁不在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公司与路由器厂家、团队合作。只是短期内,移动互联网公司的焦点在客厅,在视频网站和游戏以及接下来的便民服务和支付以及更敏感的“智能中心”,再然后是“可以做的事情”,而不是“必须做的事情”。而客厅之战,还有两个阵营没有真正启动,今年会regroup,重新调整加入:广电系、运营商——拜托,客厅是他们的传统地盘,一个有内容版权优势,一个是通道优势。就一位在广电系的高管朋友的情况,他们集团成立了新的公司来做盒子,老大亲自挂帅(朋友)定价59元,声称与其让小米等来革我们的命,不如我们自己革自己的命!不必担心运营商,可以利用运营商。但前提是:有没有运营商你自己都能独立生存、发展,运营商的合作只是锦上添花,否则必死无疑。你做好0到1的部分,运营商的合作,可能是个乘法,是个放大器。当然,不小心也会变成乘于0,呵呵5. 回到题主的问题:这不是一个“新”的商业模式,而这个模式的危机重重,可以作为战术手段而不能成为战略目标。战术手段可以随机应变,随时调整。重点是达到战术效果,服务于战略目标,然后就会被别的战术目标和手段所替代。战略目标,依然是数据采集、分析、利用,显然不限于智能WiFi——抱歉,我只能指出问题,无法回答,因为利益相关,或者我能力不足。额外分享2点利益相关的信息,供参考:1. 我们的定位是提供互动营销技术解决方案,以及联盟营销(这才是大数据、驴打滚的关键)2. 我们的策略是先做好黄四郎,在各路巨头逐鹿中原无暇关注的时候,利用移动互联网在“线下”的机会、落地优势、时间差,待到三国使者来访时,尽量谋求做个独立诸侯,实在不行嫁给最高富帅最有前途的那个最后:现在才来讨论这个商业模式、是不是一个新机会——真的已经晚了。以下是各种消息:分众,早有传闻要在电梯广告屏上加热点(不看好别人评论的“广告投放”,价值应该在与屏的内容的互动,还是互动营销);巴士在线投资10亿,要在33个城市公交车上提供免费WiFi(早年论证过,不看好公交WiFi本身的商业价值,但有别的玩法,另外地铁值得关注);另外有家公司拿下了铁道系统,在所有列车上装;据说小米已经投资了一家,而360正在考虑另外一家(另外近期迅雷和如意云合作,据称有个幕后大佬,个人推测是数字)——只是移动互联网公司的焦点,至少有半年还会集中精力在争抢客厅而无暇他顾;在本地我和朋友合作的另外公司代理了前面说的铁路WiFi的运营,同时在发展省内大巴、本地公交(可以找找巴士在线,呵呵)并争取本地地铁,我自己在专心发展商圈WiFi——当然,如上文所述,智能WiFi已经不是我们的主力切入点。以上消息供参考,具体和确切的信息可以互联网之,我就不再做体力活了。=============== 日有句话一直不想说的太明白,现在不妨直说:有一类朋友,眼下是有机会的——抓紧时间快速圈地,等大鱼来了被大鱼吃掉退出。大鱼有两种——先来的是已经被更大的鱼吃掉,或者希望被更大的鱼吃掉的——它们需要整合全国的资源,扩大地盘、估值。根本不需要过多考虑商业模式,重点是认准了、有能力快速圈地,在有限的投入下看退出时能翻多少倍。——当然,这不是我这样的创业者考虑的问题。PS:这几天新增的新闻是 美团推出美团WiFi的app,以及开始谋求在线下商户推广WiFi如果你要问我怎么看这事儿?美团等玩家加入进来之后怎么办?答:意料之中,而且美团只是小玩家。大玩家是Facebook + Cisco,国内是BAT这个级别(甚至中间还有运营商这个层级),好戏还没真正开始。所以2月13日我更新那几句话就是提醒各位,别浪费时间在技术问题和商业模式话题上,而是抓紧圈地。互联网空间无限大,竞争都还如此激烈(用户注意力有限);移动互联网时代,“在线”这个字所代表的动作都已经搬到线下来完成了,线下资源的价值重新被发掘是必然的。那么,在抢夺这些资源的玩家中,必然大鱼吃小鱼然后被更大的大鱼吃掉,一级级整合。于是,这些激烈争夺C端用户的为何落地、为何抢占资源很好理解了。但是,“线下”有个致命的不同,那就是:排他——物理世界不像虚拟世界那样有无限的空间。所以,机会在于怎么用好时间差、利用好巨头之间的竞争关系。===================================== :鉴于私聊、+Q+微信的请求过多,小兄创业期时间精力有限,补充个图片解释我的观点吧(其它图片详见 )互联网融入整个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对整个人类的升级(未来充分联网后的集体智慧将诞生新的人类模式,好比蚂蚁的集体智慧)。互联网的诞生,就是以“去中心化”、必要时可以“化整为零”为设计思路的(军事指挥)。我之所以在这个行业创业,是综合考虑互联网的基因和趋势,加上过去十多年大家聚焦于“在线”流量,而线下流量的价值在互联网融入一切的过程中将会被重新开发、更加重视——这就是机会。近几年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上网的入口发生了变化”,比如初期表现在APP代替浏览器,而最近一年多越来越明显的表现在流量入口更加分散,甚至“化整为零”——如果说过去互联网的门户是sina、taobao等等,现在是weibo、微信等等,将来则是“城市综合体”(各类商圈、商业地产)、交运、景区、医院、学校、社区等等,甚至是智能硬件、穿戴设备——在线下、分散各处。因为,这已经是连“在线”这个词的发生场景都已经变成了“线下”各处的时代——网络终端不再固定在电脑桌上,每个人通过多种方式随时保持与网络的接入。过去十年,以虚拟现实为代表;现在的十年,以增强现实为代表——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越来越融为一体。在这样的时代变迁的窗口期,传统企业知道自己必须“在线”甚至“融合”,但它们很困惑。比如,有知友和我讨论智能WiFi的商业模式,我说我们是做2B的,不仅是做智能WiFi,而是帮企业搭建自媒体平台,知友说:BAT的智能WiFi也是2B啊?——不是的,无论买完地、树熊等,正要和将要大举进入的美团、点评、BAT等等(甚至我们的一部分操作方式)都是以帮助企业接入智能WiFi而获取企业的“线下流量”。——他们都是2C的,都是来抢占用户渠道的、搭建自己的新媒体的。所以,我们区别的地方在于专心帮企业做好自媒体平台,做好数据管理,做好基于数据的互动营销和会员营销——我们专心做2B(二B),埋头深挖一口井。===============参考资源:
1 毫无疑问,收集移动设备MAC地址这件事价值极大mac地址是cookie的全面加强版,最主要的优势包括(不限于):与用户身份高度绑定、易于做情境感知、有效期长,这些就不多解释了。这件事价值有多大呢?看数据找感觉:中国2013年全年电商销售额不到2万亿,社会零售总额23万亿;电商营销的各个环节,依靠数据做优化已经应用得相对普遍了,而线下零售业的各个环节,大部分连数据都还没有,更谈不上优化。稍微具体点来说,优化广告投放只扮演一个相对很小的角色更大的价值是通过产品/服务/营销的跨界创新实现的最大的价值是通过O2O数据整合,重新定义商业地产的价值当然,这一切能够发生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采集数据的成本越来越低,而这正在逐渐变成现实,几十块钱的无线路由模块,和商业地产内部铺设的物联网设备相结合,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趋势。国内也已经有购物中心在做了。2 有风险,化解风险的关键在于『用户授权』其他答案提到了各种各样的风险,法律风险,巨头竞争风险,用户反感的风险...都是存在的。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用户授权』——而解决『用户授权』的关键是为用户提供价值——用户需要的不是绝对的隐私保护,本质上,用户一直是在『启用/禁用个人数据分享』和『得到所需的服务/受到骚扰或产生其他损失』之间做权衡。这和cookie的道理是一样的:用户下载了禁用cookie的浏览器 -& 用户喜爱的网站弹出提示说『您必须开启cookie才能...』 -& 然后?用户需要导购app -& 导购app需要利用商场wifi分享身份信息和接收优惠信息 -& 用户默认安装并『同意』 -& 导购app开始整天推送骚扰小广告 -& 然后?当然这里可能会有巨头充当客观第三方的角色参与价值分成(类比于安全浏览器),但考虑到线下数据采集的巨大空间,至少在目前并不影响问题的实质。所以结合第一点,收集移动设备mac数据这件事很有价值,其中的关键是构建真正为用户创造价值的服务链条,实现数据价值变现——用户自然会将数据授权给有价值的服务,并拒绝将数据授权给没有价值的服务。利益相关:正在进行类似项目的设计研发。
再补充一下(虽然没有人气 -_- !
摊手,但是,总得继续写,期待继续完整自己的答案和自己的思路):为什么要收集手机的MAC地址,而不去收集一些更加有用的信息,比如号码、应用、位置呢?不是因为MAC地址比这些信息更加有用,而是因为,那些更加有用的信息,我们无法做到大范围地、实时性地收集。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开发了一个手机的APP,自然可以将相关的信息都收集过来,这时候我干嘛需要关注这个手机MAC地址。 但是,你无法保证大部分人都装了APP, 也无法保证这个APP时刻都在运行,在你需要的时候给你相关信息。 再举一个例子,如果我们提供了一项服务,如果手机访问了,那么我们可以知道这个手机更多的信息(比mac地址要有用的多的)比如手机的型号、浏览器、mac、ip地址之类。同样我们也无法保证大部分人都用这个服务。相对而言,收集手机的MAC地址,就是因为收集mac地址可以做到:简单、粗暴、实时、直接这是802.11协议规定的,所有的数据包传输,都集中在2.4Ghz的频段上的13个信道上,每个数据包头都有mac地址,只要拿到这些数据包头,而且数据包头是不加密的,就拿到了这些手机的mac地址。 这样就有一个很大的优点: 我们不需要事先对手机做任何假设或前提,有没有安装相关的APP、访问相关的服务,都没有任何要求,只要打开了它的wifi接口就可以,我们就可以不停地收集手机的 mac 地址。当然有一个前提,手机需要发送数据包,但这不是问题,因为哪怕是空的数据包,也可以得到手机的mac地址。 举个例子,我在商场里收集所有进入商场人的手机的MAC地址,现在人们在商场里逛,应该都会带手机吧,只要求他们打开wifi,其他的要求不需要,我就可以收集到商场里面的人的活动情况,如果我再把定位问题已解决,我甚至可以知道,在某某时刻,在商场的这个物平台有多少人,流通量是多少,从而推算出我这个物平台的具体商业情况(因为我们没有在手机上做任何操作,所有定位是困难)。而这些都是那些服务提供、APP无法做到的。究其原因就是一个,mac地址太好收集了,而其他信息收集起来约束很多,做到每个人都有、时时刻刻都提供,是不可能的,但mac地址可以,这是 802.11 协议说具备的的。怎样实现的:1. public AP直接作为“移动设备 MAC 地址的装置”的设备,可以将关联到的每个手机的mac地址都记录下来,为之后的分析做铺垫。优点:不会存在隐私问题,因为大多都是人们主动去连接的。缺点:花费大,一个AP的范围有限,需要很多数目;而且又要为每个AP提供上网功能,代价太大。因为是在用户首肯下,手机才去连接,基本上无法做到获取这个地区内大部分mac地址的,有数据稀疏问题,得不偿失。2.冒充一些常用的AP,而且不提供上网功能,比如你在星巴克的wifi,移动的AP,我在另一些地方提供同样的SSID的AP就可以,手机会自动关联之前的记录,只要注意ssid重复的情况。优点:因为不需要提供上网功能,成本很低;缺点:这种情况肯定是违法的(虽然我不清楚相关的法律)。3. wifi sniffer。 简单来说现在的数据包头是不加密的,我们利用sniffer检测到数据包之后,直接从包头拿到发送这个数据包的手的相关信息,包括:mac地址,目的地址AP的ssid,信号强度之类信息。 监听的手段很简单,所有的wifi数据包传输,都集中在13个信道之中,(主要是1,6,13),任何一个具备了wifi的设备,都可以监听这些数据包,诸如手机、笔记本、便携式的无线网卡,都可以。优点:成本低;十分方便,可以做大规模侦听的可能,因为不需要做关联操作。缺点:也有隐私问题。存在什么样的技术问题:(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存在,我这里主要讲一下第三种方法存在的技术问题)首先,定位困难。sniffer即使监听到了你的手机的数据包,也很难精确的定位到你手机的位置,原因很简单,一个数据包只有AP的ssid和信号强度,这样推测你手机的位置是不准确的。无论是室内定位还是室外,都需要预先设置好的wifi profile和当前手机对多个AP及其相应的信号强度,否则定位不精确,做出来没有多大意义。一般wifi定位:需要手机发送probe request到AP,发现当前手机周围网络的AP以及相应的信号强度,然后根据离线或在线的wifi profile,推出当前的位置信息;这里需要客户端也就是手机的协作,没有手机的协作,仅仅靠外在的设备,推出手机的位置,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其次你的手机不会时时刻刻都在发数据包。如果我用简单的长尾分布来假设为一个手机发数据包的时间,那么即使是在一个地方有wifi sniffer的设备,也检测到的手机用户活动的情况也是很稀疏的。当然如果一个用户会频繁来的,出入的地方,得到的手机用户获得数据还是很有价值的。但是在大街上,没有意义,商场里倒是很有价值。最后,就是数据很大。真的是很大。因为我们监听的范围内的大部分手机,这个量级是很大的。做个简单的比较,在一个商场内,一个是监听所有手机的mac,一个是用APP监听手机的信息,计算一下这个商场内的人数中,安装了这个APP的数据和总数的比较,安装了这个APP而且运行和总数比较,这不是一个量级上的比较。随着监听范围的扩大,数据量自然是很大的。其次,大量的冗余数据,因为我们只需要手机的mac地址,以及信号强度随时间的变化,不需要数据包的内容(当然你也不能知道,因为加密了),往往会导致很多数据包,没有价值,而有价值的数据包有常常不发送。分析起来还是很吃力的。关于它的隐私和商业前途问题:这一块别人已经讲了很多了,讲一下自己的看法。隐私:肯定有问题,基本上可以通过mac地址,来推算出手机持有者的大致的活动范围(精确做不到),家的范围,工作的范围等等。具体在法律上、还是道德上怎么处理是个问题,我并不清楚。个人如果不想自己手机的mac被监测到的话,除了关闭wifi接口之外,是没有其他办法的。商业:商业行为,一般是自己搭建一些服务(或APP)提供给手机,那么访问这个服务的手机,我们可以获得这个手机大部分有用的信息。在一个部分,这个问题的很多答案都是从这个角度来说明的。但我要说的是,如果你们只是提供服务了,其实是没必要在意手机的mac地址的,因为相对于其他信息,mac地址的价值要低一些。我的建议:采用关联的方式,自己搭建服务,有一批用户数据(增加访问过自己的服务),但在一批用户,相对于整体人数,只算微量的人数。无论是public AP,还是冒充AP和wifi sniffer,可以关联到已有的用户,在自己监测的区域,推广相应的商业行为。
抛开隐私问题,也有几个现实的问题:1.投入成本。一台设备多少钱?各主要商圈覆盖要多少台?场地费多少?电费多少?政府会收管理费么?要能搞定管理部门场地费倒是可以解决,但每个区政府一个个攻下来,时间精力多少?2.收入问题。假设覆盖的区域够广,获取的人流够多,你能做什么?推广告?覆盖人群够多么?足够回收成本么?还能做什么?3.竞争问题。移动来做怎么办?电信介入怎么办?一纸禁令说你违规怎么办?先上门封停你们业务说你们侵犯隐私,然后来个半年一年或者三年五年的管理部门的研究研究讨论讨论分析分析,然后电信移动获得审批自己先做了咋办?能够解决以上的问题,我到觉得的确是个不错的商机。
这是隐私侵犯,不是大数据!!!如果这样不违法的话,我要装无数个高清摄像头,然后人脸识别每个人去哪儿!
看到这样的问题终于在知乎上得到关注并且有许多朋友有了深入的见解,坐不住了。作为从2012年就开始此领域创业的人,有很多的话想讲。首先,需要区分的是,智能路由和Wi-Fi探针是两个不同的产品。智能路由:顾名思义,核心是路由器,当然,我们讨论的是无线路由器,也就是AP(Access Point)。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手机对于随时随地上网的需求越来越大,在3G/4G时代速度愈来愈快的伴随下,资费也水涨船高,那么使用免费的WIFI上网成为了大家的首选。星巴克,这家卖咖啡的服务性品牌,就是在早期看到了这一趋势,率先布局了免费WIFI网络,于是,很多不怎么喝咖啡的朋友也会去来一杯顺便蹭个网络,进而养成了喝咖啡的“良好习惯”。在免费WIFI进一步普及后,大家发现其背后蕴藏着巨大的商业价值,用户通过这个路由器上网,就好像在通过我的hao123登陆,好像通过我的电视机看电视一样的呀,可以随时获取用户信息甚至影响到用户!于是,开始有了迈外迪的模式,有了极路由的模式,有了360等互联网公司布局这一入口,这些,我们都将其称作“智能路由”。Wifi探针:问题中提到的场景就是探针,是一个sensor,和路由不同的是,他并不承担用户登陆并且上网的功能。探针的原理是利用智能设备商WIFI模块所发出的无线广播信号进行设备的感知,就像是网站上的Cookie,他会记录你的访问行为和轨迹。不同的是,通过手机MAC地址所采集的是你的线下行为轨迹,比如喜欢逛什么地方,一周逛几次。相同的是,他都无法直接记录你的个人信息,例如你是谁,手机号多少,这都无法直接获得。Cookie对于互联网的发展意义重大,网站的站长通过cookie来了解自己的网站访问详情,找出网站的瓶颈,提升用户访问体验,造就了互联网十年的高速发展。同样,MAC地址对于线下商业的意义也将十分重大,他把传统的商业从凭经验做生意引导向了一个可以利用数据分析,信息化支持的高速道路,但这也带来了传统商业的巨大革新,互联网化。技术上来说,做智能路由器和Wi-Fi探针是两个方面,同时又是很好的结合点。智能路由更多的解决的是用户体验和内容延伸的问题。而探针则是用户线下行为分析。从大数据的角度来看,这两者都重要,一个线上,一个线下。我们做探针的,回答之前有朋友提出的仅靠rssi信号难以确定位置的疑虑,确实准确度不那么高,通过反向指纹推演算法,加上后期的滤波和模型拟合,目前可以做到店铺级5米。而关于信号发出时间的问题,是可以提升的,涉及专利技术,就不多说了。说到商业模式,有朋友说得很细致。确实,这里面的想象空间非常大,从精细化运营到精准营销,尤其是在线上,RTB/DSP等概念被热炒,巨大的金矿。但是个人认为数据的使用不应只和广告关联:首先应该是帮助商家提高运营水平,是改善商家自己的工具。例如,通过用户线下行为的分析,可以知道门店运营的情况,老顾客多还是新顾客多,人流的走向,出现的峰值时间等,再结合到自己的布局变化,营销活动等及时获得用户反馈,及时调整,快速迭代,同时结合消费数据找出用户完成消费的薄弱环节,甚至直接给到用户他想要的商品等等。然后,才开始考虑到数据如何去影响到客户,形成互动。有许多人在看到探针时,立马就会想是不是可以发短信?当然是可以有办法的,在移动互联网,每个人都被随时连接,mac地址的可映射性使得他成为了绝佳的用户发现渠道,也可以做到用户出现就给消息,合理合法的发消息,但是 不合情,非常的不合情!谁也不愿意收到那么多消息啊,也许是某次用了一下免费无线,就被无限制骚扰一定是想拿刀的冲动啊!而数据的使用应该是有主体的,例如,商场建免费网络给你用,商场来决定怎么做营销信息,哪家好商场也不愿意做被用户指鼻子的事情。那些想着靠发营销短信来赚钱的人等着被人恨吧。做营销并不是做促销,也不是发小纸条,核心是借助于数据的采集、分析、应用形成整体的思路与模式,利用智能路由、社交网络、移动应用等等一系列的科技手段和用户形成良好互动才是未来。探针和智能路由是可以结合的,都是基于WIFI的应用,但是承当的使命不同,探针最为数据的采集和用户的发现,在未来的“智能”商业中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一个传统行业升级的时代,用互联网的思路来重新定义传统零售。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探讨如何更好的发挥数据的优势,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我们是芝麻科技,Measure the real experience, Drive the real business。有想法的小伙伴们,欢迎加入我们。
说那么多没用的 mac在ios7中已经被禁用了ios6占比现在不到百分之十五
知道mac地址除了在局域网搞搞arp攻击什么也干不了,有效范围仅限网桥和交换机内,数据包过了路由就被替换成网关的mac了,互联网上又不传这个数据,这是最没用的数据了,真有人想做这个啊,还能侃侃而谈。
反对现在的所有回答重新整理回答:前面那么多人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强调的主要是:MAC地址能作为身份标识,可以根据身份标识做很多事情。而我的观点是:1、MAC会重复,虽然概率极低但不能排除重复情况,重复的MAC对于用户使用并无障碍,但对于监听者来说MAC地址的重复是会引起麻烦的;2、必须使用大量的设备才能收集到足够多的MAC地址,因为三层设备(如路由器)会隔离MAC地址,所以服务器端是无法直接验证MAC地址的,所以必须在末端部署带有计算能力、可以联网的设备,并且要与服务器完成通信才可以。3、MAC地址随着设备而改变,平均电子设备使用的周期不过两年左右,而如果用手机号码来做用户ID,其实是更精准的,在用户更换设备的时候也可以平滑过渡。有人把收集MAC地址和抢占互联网入口的概念混在一块,这不是一个概念,确实互联网入口是有能力收集MAC地址的,但如果入口只收集、统计、处理MAC地址的话,应用的场景就很有限了,大多数情况下只能作为流量分析的工具。而如果真要做大互联网入口的覆盖范围,那么MAC地址的收集肯定要跟app联系在一起的,比如团购、点评等等,但如果真要做大到这个程度,为什么还要用MAC地址?如果不跟app联系在一起,那么收集到了MAC去做什么?用app直接绑定手机号,直接绑定手机、使用手机位置服务,不是比在末端再增加一个MAC地址监控更方便吗?所以,没有推广app的话,收集MAC地址的意义不大,单纯只会增加末端设备的负担,推广了app的话,我们还收集MAC地址干啥?做流量分析吗?是的,通过流量分析,是可以得出XX手机用户更喜欢去XX地方,然后呢?还是要有自己的app才好办事啊。 抢占入口的人,请继续去抢占入口,但可惜,跟题主问的这个问题无关,不要把MAC地址看的太重,这东西主要还是做流量分析。当然,真要说抢占入口,ISP会愿意吗?北京奥运时候搞的城市无线后果呢?真要部署一个覆盖主要商圈的入口,成本有多大?政策风险又有多大?是的,很多地方都在搞,但目前还没有见到搞成功并长期运营的,无线wifi的CMCC也没做到覆盖全城啊,甚至一半都不到,并且这个就相当于ISP啊,政策上真的允许这么干吗?当抢占了互联网的主要入口,提供点评、团购等等一系列的东西以后,MAC地址真正在这个系统中的应用又有多大的呢?还是说只是炒作概念,然后拉点风投?收集用户行为、标记用户ID有各种各样的办法(还需要我再列出吗?手机号、GPS定位、联系人数据……),MAC地址不是一种好方法。
1.会是新的商机,最简单的应用就是做广告。2.风险在于收集之后干吗和手机被入侵的事情,再就是隐私了。
收集mac地址可用于定位服务,现在苹果和谷歌的定位服务都是基于mac的收集(当然大多数是不动的路由器)和mac的比对进行定位,这种定位不仅快速而且精确度也不错,一定程度上要比gps厉害一些,ipad就是完全基于这种技术,如果没有网络就无法实现定位了,而iphone则是集合了多种定位方法
人是一个矛盾体,其实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吧,都亦然存在双面性,MAC地址收集其实好的方面弱一些,没人希望自己总是一直处于被确定的位置并且我最讨厌这种鸡肋的费电APP,你妹的!
谢邀!广告投资者会乐忠于这看似一本万利的设备吧,首先设备价值不菲,其次广告显示规则也有待商榷!其实就法律风险的部分,隐私权的侵犯是很大的风险,该设备并没有经过用户的同意就对信息进行收集本身就是一种私权侵犯,Renew需要公开信息收集范围和内容并接受充分的质证,因为分析个人消费习惯和品牌归属需要大量的资料收集!
建议去美国为政府做事,通过跟踪mac可以完善了解个人生活习惯,应该可以根据模型判断犯罪及相关活动的发生概率。
好不容易手机码完,仔细看了一下原来的所有答案,除了 的答案,其他基本都不在点子上。看来扫MAC的设备在国内确实还处于萌芽状态啊(??_?`)看了排名第一的回答,感觉和问题中的说的不是一个东西。首先,题目中所说的设备功能单纯是扫MAC的,并不是无线ap—那种路人需要上网时,通过发验证码上网以获得相关信息的设备。新闻中垃圾桶除去扔垃圾和广告展示的功能,新增功能实际为路过手机或其他移动设备开启Wi-Fi状态下,路过该设备覆盖范围内,将手机的MAC记录下来。而新闻中的垃圾桶原来已带有广告展示功能,是靠原有的广告来支撑费用的吧。我理解理论上来说,单纯扫MAC的设备是没有什么商用价值的,因为由于技术原因,扫MAC的设备只能记录某一MAC在此地出现过,却无法关联到MAC所属的移动设备,如号码、imsi号等。由于手机并未链接该设备,故也无法推送广告什么的。唯一商用的用途就是类似新闻中所诉,记录该移动设备的主人习惯去什么地方,以判断一定的消费习惯吧,所以我觉得在商业应用上单纯扫MAC的设备应该很少有什么新商机。至于运用,其实国内已经开始了,但显然不是商业应用,该设备就我所知现在主要是公安部门在购买,然后与监控的摄像头安装在一起,目的是在某种程度上协助追踪特定对象的。至于法律风险,目前无法界定,在现有法律范围中,应该并没有把MAC地址算作个人隐私吧。
刑侦上用途大,只更换SlM卡,不换机是不行的。民用会有很大的隐私泄露问题,感觉是不合法或者至少是灰色地带。
用户,商家,平台,如何三赢才是关键,关键是把收集到mac地址形成有价值的数据给商家使用,提高商家的客户关系管理能力。
所谓大数据时代,是基于庞大的数据采集及数据分析毫无疑问,但该行为的合法性显然是一个难题!
之前几个高分回答的字太多。。懒得看了(挖鼻孔。。。。鉴于看这类问题的都是行里的朋友,我就不匿了(说的好像自己匿过一样。。。。======================废话之后的分割线================================
MAC地址是啥,咋收集之类的内容,估计已经有人科普过了,我就不废话了。大数据不等于一大堆数据,这个常识大家都知道,数据经过关联分析后才能转化为有用或者有效数据,那我们就看看单纯的一个街头收集到的终端mac都有啥信息,或者都能有啥信息。1、时间2、地点3、MAC
如果只是这三元信息,是否有形成有效数据的可能性?个人认为是没有。那好,墙角那位说了,从mac地址可以基本确定终端的类型,ok,那我们就有了1、时间/2、地点/3、终端类型。个人认为还是没用,除非你觉得可以拿某地点的终端分别比数据卖钱。一个点是没戏了,那一条街呢?1、进入、离开时间2、街内不同地点逗留时间3、MAC/终端类型
这样看上去,是不是有点像样子了?我们可以知道一个终端啥时候走到这街上,啥时候离开的,他又在哪个点逗留的时间比较长。墙角那位又说了,这尼玛不就是一个人流分析系统吗?bingo,答对,这就是一个人流分析系统,很久以前就有n多公司使用摄像头+软件的方式实现过了。。。而且这种系统在部分大型商业场所是有部署的,作用是为商场运营提供数据支持。wifi的确可以实现这一功能,精度和成本从目前看没有明显的优势(指收集mac的wifi设备,只做mac收集这一工作),不过总算是有点用了。--------------------------------------------在近一步的分割线------------------------------------------------------------------
有那么个商场,有个心机老板,丫在自己商场里布了免费wifi给大家免费上网,不过需要用手机接个验证码才能使用,反正这是业界公认的做法吗,大家也都欣然接受了。那么,心机老板现在能有什么数据了呢?1、进入、离开时间2、街内不同地点逗留时间3、MAC/终端类型4、手机号码
甚至N、你在使用免费网络的时候上过啥网站呀(微信、qq、淘宝,你还在淘宝上搜品牌店商品的条码,消磁老一看就不是我们目标客户,你丫蹭网的吧),你手机上装了啥APP呀(部分可识别)。
在甚至N+N、你很不幸的是这家商场的“会员”,并且在登记会员信息的时候,老老实实的登记了你的名字,电话,家庭住址。。。。。。。。。那么好了,商场尿不湿促销的时候很有可能发给你在读高中的女儿(哇咔咔有人能看懂这个梗吧,我已经2333333了)。。。。。。
这些数据能做什么?通过mac地址和用户信息的关联分析,加上你在商场内部行动轨迹的关联分析,可以初步将你分类/筛选/定位,确定你的消费能力/消费趋向等信息,这些信息一部分可以作为广告定投/精投的数据依据,一部分可以作为商场优化卖场内路径/商品摆放/促销的数据依据。------------------------------------------在在在近一步的分割线-------------------------------------------------------------大家幻想一下,当你女友牵着你的手逛街路过一个广告牌的时候,广告牌上自动换出了你求婚的广告,你说,这广告得卖多少钱吧。-------------------------------------------扯淡完的分割线-----------------------------------------------------------------------上面的内容是我下午没事干,瞎扯的结果,技术上可行性很大,但是否可以实现或者是否可以实现均属虚构,如有雷同纯是巧合。利益相关:从毕业了就一直干wifi或者被wifi干,干了十来年了,也没在wifi上赚啥钱的没那么老的通信不老炮路过。
拜托各位,这种类似通过提供免费资源(上网)获取MAC地址的服务,请问想不获得国安同学的关注是可能的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咕咚运动app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