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给病人用过保质期 英文一年的药,引起不良反应如何解决?求教

患者感觉医生开药多为啥?
来源:&&时间: 08:29&&阅读量:
  核心提示
  很多患者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到医院看病,医生给开的药经常吃不完,家里剩药一堆,送人不妥,扔了可惜,不知如何处理。作为患者,总希望医生能对症按量开药。可开药的主动权掌握在医生手中。对于患者认为的医生过度开药,根源究竟是什么,还会造成什么后果,医院有什么制度防范?为解开个中谜团,剖析过度开药的深层原因,记者展开了调查,试图寻找杜绝大处方的&处方&。
  张家口新闻网 记者 亢春宁
  药价高 患者很无奈
  2014年12月初,天气骤冷,很多人的身体感到吃不消。来自南方、刚刚大学毕业工作的薛晓霞因为不太适应北方的气候患上了重感冒。为了能让疾病尽快好转不影响工作,她没去药房、没到诊所,直接来到一家大医院接受治疗。
  医院医生为小薛做了检查后,开出的药单着实让她吃了一惊:阿莫西林5盒,感冒颗粒10盒,双黄连口服液5盒&&药品总价500多元,再加上一些输液用的注射液,费用达到了1000多元,这对于工作不久的小薛来说,确实数目不小。小薛心想,多就多吧,能治好病就行。
  可是,输液配合吃药,没用了一个星期,小薛的感冒就完全康复了。没用过的药剩下一大堆。&开了这么多的药,我还以为病得有多严重,剩下的药该怎么处理啊!&小薛的话里透着无奈。
  像小薛这样,面对一堆药不知如何处置的人有很多。前些日子,患有肝病的王女士到医院就诊,各项检查做完后,主治医生一口气给她开了3个疗程3000多元的药。&我原以为会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地开,这一下开这么多,要是吃了一个疗程好了,剩下的药咋办?&退休老干部李大爷也对剩药问题感同身受:&前些日子到医院看病,药费花了5000多元,可是治好病只用了2000多元的药。后来我试着跟医院协商,才勉强把没拆包装的药给退了。&
  确实,在大多数患者眼里,医生不仅要对症下药,更要按需给药。药开得多了,一些常见病的药还好,只要没过保质期,就能再用。而一些特殊病,十有八九就浪费了。
  开药多原因挺复杂
  可是,对于开药,在医生又是怎么认为的,他们是否也觉得药比实际需求开得多呢?
  记者分别采访了我市几所医院的医生,在我市一所大医院工作的李大夫分析说:&一般来讲,医生开药遵循按需给药原则,是视患者的病情而定的。比如慢性病人药物的使用率很高,除非是换药或者是药物出现不良反应,才出现停药,所以手头存药比较多。当然也有患者自身的原因。比如普通门诊尤其是急诊患者药物使用率比较低,不按医嘱服药,也会剩下药。还有腹泻、头疼的患者有时开了药,吃了几次,症状消失了,就不吃了,有的开了药压根就没吃。甚至还有一些患者主动要求医生多开药、开好药。&
  在另一所医院工作的王大夫坦言,针对医生开药的个人初衷,从现在不太和谐的医患关系角度,医生出于自我保护,也会多开药。医生按适应症和治疗指南开药,如开5到7天的药,医生就会按7天开药;可开可不开药时,医生会选择开药。如果出现医疗纠纷,医生这样开药就不会承担责任。&医患关系紧张,让医生处处提防,防止因没开足量的药被患者找麻烦。&她说。
  当记者问到,医生开药是否与医生的经济利益挂钩时,很多医生没有正面回答,或是以&开的药吃不完,不能一概而论,原因比较复杂&来回应。
[责任编辑:郝学锋]
[][][][][][][][][][]
民生快车道&&&&&& & 正文
如何发现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的症状很多,特别是首次用药后需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和预防,当机体出现灼热、咽喉发紧、、心慌、、困难、时,需即可就医。有些不良反应完全可以及时发现和预防,那么如何及时发现药品的不良反应呢?卫生部副主任药师刘治军提醒您注意两点。
  在常规状态下用药时,出现对身体有害及意料之外的反应,都可归为药品不良反应,这其中包括毒性反应、特异性反应、、药物依赖性及性,以及继发的后代畸形、等等。
  须知1:个体反应差异大
  性别差异--研究发现男性发生的人较女性多;
  年龄差异--老人和小孩更易出现药品不良反应;
  个体差异--在相同条件下,一些人服药后就会发生不良反应,不同的人其不良反应症状也未必完全一样,但相反的是,另一些人可能没有任何不适症状;还有一些患病人群或肝肾功能较差的人,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正常人群高。
  给药途径的差异 给药途径也就是服药的方法,如静脉注射(打吊针、打点滴)、口服、舌下含服、肌肉注射等不同给药途径,导致药物吸收的快慢和数量各不相同,引发不良反应的风险也不同。如静脉注射用药因其作用快、吸收完全,长期用药后可造成药物在体内的蓄积,较易发生不良反应,特别是多种药同时应用时,因为药物相互作用,更易发生不良反应。
  不同类别的药物,不良反应时间不同
  药品出现不良反应症状出现于用药以后,其时间从数秒钟至数周不等,甚至有些药品不良反应症状会在停药后出现。如胃肠道不适等反应也可在用药后0。5~2小时出现;常见的过敏性药疹可在服药后的数小时出现;而过敏性休克则在用药后几秒钟就可出现;有些药物则是在停药很久以后才会出现不良反应症状,如保泰松有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问题,但其症状出现却是在停药很长一段时间以后,而白消安引起肺部病变的问题,有时可在用药后一年才出现,这种情况更值得警惕。
  须知2:警惕新发症状
  服药后出现的症状与疾病本身无关,如感冒患者,服用抗感冒药后皮肤出现红斑、圆形或椭圆形的疱疹,或皮肤出现大量持续脱屑等症状,这些皮疹的表现,一般在感冒中并不会存在;或者原本非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用药后出现了呕吐、恶心、腹泻等消化系统的症状,等等。
本文来自家庭医生在线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020- 。
(责任编辑:陈婵 )
相关推荐:
请文明发言,发广告将被屏蔽IP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国家“千人计划”学者姜世勃教授团队目前已研制出了对抗MERS的一种特效药...
[]急性肠胃炎危害别小视 小儿急性肠胃炎饮食推荐
[]吸烟怎样一步步致癌的? 肺癌的中医食谱推荐
[]神经衰弱有哪些表现
缓解神经衰弱的5个妙法
合作商内容推荐医生开的药 为啥吃不完_新浪新闻
&&&&&&正文
医生开的药 为啥吃不完
  【开栏的话】
  生病看医生,为何医生开的药经常吃不完家里剩药一堆,除了浪费,还有什么危害防止过度开药,有什么制度防范海外如何规范用药的今日起,本版关注合理开药问题,剖析过度开药的深层原因,试图找寻杜绝大处方的“处方”,以飨读者。
  一问 药吃不完根源何在
  与以药补医不无关系,患者有时也主动要求多开
  记者:得病了去医院,往往开一堆药吃不完。两天病好了,药开了7天,是医生趋利、要多挣钱吗还是跟医学的不确定性、患者的“见好就不吃了”的服药习惯有关
  张晓乐:开的药吃不完,原因比较复杂。一方面可能存在医院趋利的因素。绝大多数医院不鼓励医生开大处方,能够达到卫生行政部门要求的药占比不能超过45%的要求,即药品占医疗业务收入比例不超过45%。但医院的收入比较单一,特别是中小医院对药品的依赖比较强。在很多地方,政府投入的比例只占公立医院收入的10%―20%,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个比例就更低。
  另一方面是患者的原因。一些患者主动要求医生多开药、开好药。几年前,我曾经对300个门诊患者进行调查,了解患者的药物使用率。慢性病人药物的使用率最高达80%以上,除非是换药或者是药物出现不良反应,才出现停药,所以手头存药比较多。而普通门诊尤其是急诊患者药物使用率比较低,不按医嘱服药,也会剩下药。腹泻、头疼的患者有时开了药,吃了几次,症状消失了,就不吃了。还有的开了药压根就没吃。
  解立新:医生开的药大于患者所需要的用药,这与以药补医不无关系。公立医院补偿不到位,药品收入要占相当的比重。
  另一方面,出于自我保护,医生也会多开药。医生按适应症和治疗指南开药,假如开5―7天的药,医生会就高按7天开药;可开可不开药时,医生会选择开药。如果出现医疗纠纷,医生这样开药就不会承担责任。医患关系紧张,让医生处处提防,防止因没开足量的药被患者找麻烦。
  记者:如何区分正常的、必要的药品剩余和过度开药
  张晓乐:正常剩余药品还是过度开药,目前还不好区别。药品多少合适,只能是根据病情来判断。如果对临床医生的医疗行为过多干预,医生就没法给病人看病了。
  二问 过度开药有何后果
  造成资源浪费或不规范用药,或致疾病无药可治
  记者:开药过度也好,合理范围也罢,剩下的药怎么办
  张晓乐:医生开药有点像家里做饭,或多或少会有剩余。有的药吃不完,下次还能用,可以放入家庭的小药箱,如常见的感冒药。但有些药物不能随便囤着下次用,比如上次感冒细菌感染症状明显,医生开了抗菌药,而这一次是病毒性感冒,患者把上次开的抗菌药拿出来用就不对了。有的药物不用于常见病,可能吃一两次就够了,剩下的药物就永远剩下了,其实造成了药品资源的浪费。
  记者:剩药再吃,到底会有什么危害
  张晓乐:饭都不能多吃,就不要说药品了,是药三分毒。剩药过多并不保险,药品有保质期,过了保质期的药就不能再吃。
  另外,一些药品有特殊的存放要求,如果不符合存放条件,药物容易失效,这些药物对人体都会造成伤害。
  解立新:与欧美日本等国比较,我国患者依从性差。比如胃溃疡,应该连续吃药28天,患者担心药物的副作用,有的只吃3―4天。
  其实,不规范吃药不仅治疗效果会打折扣,导致病情延误,甚至出现并发症,比药品的副作用危害更大。特别是抗菌药,不规范使用导致病毒出现耐药性,最终可能会无药可治。
  记者:如何减少药品浪费药品小包装管用吗
  张晓乐:目前,我国药品包装太小了,甚至有3片装的,造成包装资源的浪费。
  在香港药品包装都是大包装的,有500―1000片的,按患者的需要进行分装。我们应该按患者的用联,吃几片就开几片,而不是按瓶或盒来开,以减少浪费。
  解立新: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需要完善相关的制度,综合考虑各方的利益。比如厂家要设计合理的包装,要考虑分装费用谁来承惮同时需要做好健康教育,在公众中科普合理用药的知识。
  三问 规范开药有何制度
  有药占比规定、医保制度保障,但公立医院补偿还需到位
  记者:目前有没有制度防范“大处方”
  张晓乐:防止“大处方”有制度来规范。一是卫生部门考核医院的药占比不能突破45%。在医院的日常管理中,会对医生高出平均金额的处方进行处方点评,患者是否为危重急症患者,为何要开更多的药和更贵的药,医生开处方的过程会得到实时的监控。
  二是医保制度的规定。医保不仅对医院实行总额预付,超出部分要医院承惮对于患者用药连各地也都有一个大致的规定。北京的规定是,急诊3天、普通门诊7天、慢性病患者15天,10种特殊疾病,包括三高、癌症等,可以开1个月的量。归根到底,杜绝大处方,切断以药补医的链条,要从体制上找原因,对公立医院补偿到位,不要让医院卖药挣钱。
  解立新:在解放军总医院,信息系统充当着电子警察的作用,实时监控医生的用药情况。一旦被确认为大处方,对相关医生会进行警告、公示、限制处方权等一系列的处罚措施。
  记者:有的患者尤其是一些慢性病患者,反而觉得医生开药少―药问题,有人嫌多有人嫌少,怎么解决
  张晓乐:慢性病患者开一个月的药,都觉得少。而普通门诊患者7天的药都用不完―多开少,不在于开多少天,而在于是否为病情所需。在日常门诊中,慢性病患者只是为了开个药就到医院就诊,这个比例很高。这个虚高的门诊连让本来紧缺的优质医疗资源陷入纯粹事务性和重复性劳动,腾不出时间来处理疑难杂症。在香港,慢性病患者最多可以开6个月的药。适当增加慢性病患者拿药连不仅能减少患者的取药负惮也能有效利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解立新:患者开药的周期的长短,医保部门应根据疾病谱变化实行动态调整。比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吸烟、天气、老龄化相关,需要患者长期终生服药。目前医保政策还只能是一周开一次,患者只能不停地上医院开药。有关部门应定期调整,方便患者开药〃对话人:记者 王君平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主任药师 张晓乐 解放军总医院呼吸内科主任 解立新)  (原标题:医生开的药 为啥吃不完)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在市面上有很多感冒药$如常见的泰诺)百服宁)感冒灵)维银翘片都有&#46..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导致药品的不良反应甚至是药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身体各器官的保质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