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后查出癌症化疗后吃什么好,目前化疗药物种类有哪些?

柠檬是治疗癌症的良药吗? | 科学人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柠檬是治疗癌症的良药吗?
防癌水果存在吗?
流言: 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的健康科学研究所宣布:柠檬可以杀死癌细胞,而不会影响健康细胞,不会产生化疗那种可怕的副作用。据一家世界最大的制药公司说,1970年以来,经过20多个实验室测试,发现柠檬提取物可以破坏12种恶性细胞肿瘤,包括结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胰腺癌……它被证明可以用于治疗所有种类的癌症,比化疗药物阿霉素强10000倍!为什么我们不知道这回事?因为在实验室制造的人工合成药物为大公司带来丰厚的利润,因此他们对柠檬的功效讳莫如深。
真相: 其实大家不难看出,这条流言前后矛盾、措词夸张,稍加判断就会觉得十分可疑。事实上由于这条流言以邮件的形式在国外广为传播,流言中提到的机构巴尔的摩科学研究所还特意发布了澄清声明,声明中说:
“制造这个传言的人确实使用了我们发表过的研究成果,但事实上这些研究与柠檬无关,是他们插入了关于柠檬的信息。……它向癌症患者们传达了错误或未经检验的医学建议。健康科学研究所并没有发布过柑橘属水果是否具有抗癌特性的信息。”
这则声明清楚地说明该流言是歪曲科研结果后得来的,不足为信。不过你也许会好奇,柠檬是怎么跟癌症扯到一起的呢?柠檬的成分真的可以抗癌吗?
营养丰富的芬芳果实
柠檬气味芬芳,是许多饮品、甜点和菜肴的最佳配料,但果肉却酸得难以入口,不宜鲜食,这主要是因为柠檬的果汁中含有大量果酸,其中最主要的柠檬酸比例高达5%以上。柠檬的皮则分为两层:最外层含有精油,主要由90%的柠烯、5%的柠檬醛,以及少量其他醛类和酯类。内层不含精油,但储存有多种苦黄酮苷和香豆素衍生物
柠檬营养丰富,是维生素C的优质来源,同时也是维生素B6、钾、叶酸、黄酮类化合物和重要的植物生化素柠烯的来源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就有科学家发现,柠檬及其他几种柑橘属水果中富含的柠檬苦素、黄酮类化合物、类胡萝卜素、叶酸等成分在癌症研究中展现出了不错的抗癌潜力,于是对这个方向的探索就此展开。
关于柠檬的抗癌研究
在探索某种成分是否具有抗癌功效时,最先进行的基本研究之一就是细胞层面的实验,即让这些潜力成分与癌细胞正面交锋。在这类实验中科学家们发现,柠檬苦素在抑制癌细胞生长方面效果不错,有研究显示这一成分能抑制多种癌症细胞系生长,其中包括白血病细胞、宫颈癌细胞、乳腺癌细胞和肝癌细胞等
。柠檬中的几种黄酮类成分也有类似功效,且无论是天然提取出的黄酮类还是人工合成的,都具有抑制效果
。科学家们发现,在柑橘类水果所含的众多黄酮类成分中,一种称为柚皮素的成分具有促进DNA损伤修复的功能,而DNA损伤正是最常导致细胞癌变的原因之一。所以柚皮素可能可以通过这个机理保护细胞,预防癌变
光有细胞层面的研究还不够,科学家们还需要进行一些动物实验,以确定这些成分在动物体内是否有类似的功能。在一项研究中,科学家们以大鼠为实验对象,通过一种药物诱发它们患上乳腺癌,再在它们的食物中添加柑橘属植物中所含的黄酮类物质(橙皮素与柚皮素)或对应的果汁(橙子汁与柚子汁),结果发现喂了这些黄酮类物质和果汁的大鼠比起对照组大鼠,癌症发展速度更慢
还有一些研究者们通过大规模的统计来研究柠檬等柑橘属水果的抗癌作用。比如2010年,一群欧洲科学家调查了各类癌症患者共计1万多人,统计他们对于柑橘属水果的食用频率和数量,并跟非癌症患者做比较,结果发现,消化系统癌症和上呼吸道癌症患者食用柑橘属水果的量明显少于非癌症患者
。一些日本科学家则采用了追踪病例的方式,在年间追踪了4万多名日本成年人食用柑橘属水果的情况与患癌症的比例,结果发现吃柑橘属水果越多的人群中患癌症的比例越小
。这些研究似乎也从一个角度说明,这些芬芳四溢的水果可能有预防癌症的效果。
不过并非所有研究结果都指向一个方向。柠檬中富含的叶酸是一种对DNA合成十分重要的营养成分,一直以来研究者们都将它视作保护细胞、预防癌症的优良物质。但近年也有一些研究表明,叶酸在抗癌作用上可能更像一把双刃剑——条件适宜时它可以降低结肠直肠癌的发展,但过度摄入等情况下它也可能成为促进癌症发生的凶手
科学解读研究结果
一只小小的柠檬,牵出了许多角度各异、层面各异的科学研究,其中确有不少研究都表明柠檬中的一些成分可能有抗癌的作用。那么这些研究结果能成为支持上文流言的证据吗?
想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就需要学会科学地解读科学研究结果。
首先,一些细胞和动物层面的研究确实表明柠檬提取物有抑制癌细胞生长,甚至杀死癌细胞的功能。但想要证明某种成分被人摄入后能够抗癌治癌,单靠如此简单的细胞和动物模型研究是不够的,还需要严格的多期临床试验。目前的研究结果远不足以证明柠檬可以治疗癌症,遑论柠檬的疗效“比化疗药物强10000倍”这样毫无根据的推论。
再者,尽管有一些大规模统计研究认为多吃柑橘属水果与患癌症几率较低有相关性,但相关性并不代表因果性。比如,常吃柑橘属水果的人很可能有更健康的生活习惯,更常运动、更注重饮食健康等,因此他们得癌症的几率更低。所以这样的研究结果不能说明多吃柑橘属水果是他们更不容易得癌症的原因。大可不必因为看到这样的研究,从此就只吃柑橘属水果。应该各种水果蔬菜都吃、保持丰富的食谱,这样才会更有益于健康。
事实上,尽管柠檬苦素、黄酮类化合物等柑橘属提取成分在早期的细胞实验中表现良好,但近年来这些研究的进展较为缓慢。想要看到进一步的结论,还有待更多科学家的努力
。寻找有效的抗癌药物是一个艰苦漫长的过程,有潜力的成分或许不少,但大浪淘沙之后可以成功成为有效药的则少之又少。而这个过程需要无数研究者的努力,需要极为严谨的筛选,绝不是仅凭简单的几个研究就可以下定论的。对于我们普通大众,生病了应当去医院、遵医嘱,而不能盲信偏方,哪怕这种偏方披上了现代科学的外衣。
结论: 确实有科学研究表明,柠檬等柑橘属果实中的一些成分具有研制出抗癌药物的潜力。但是相关研究还不成熟,离临床应用还有一段距离。可以确定的是,宣称柠檬“被证明可以用于治疗所有种类的癌症”,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同时也绝不提倡用柠檬替代正规的肿瘤治疗方法,治病还是应该遵照医嘱。作为健康信息应该具备真实性、准确性,并有可靠的医学研究来源。虚假的健康信息对于自己和他人的健康毫无益处。
对本文的帮助。
来关注果壳网微信吧,随时随地了解科学信息,粉碎谣言:
你可能感兴趣
治油腻倒是真的。
要是的话我肿瘤学就不用背那么多了来自
不管真与假。。。在我看来,结论就是柠檬我爱吃就行。。。。
关键是太酸了
参考文献第八篇,是个神马东西怎么又是普罗米修斯又是变色龙来自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
如果能治疗癌症,那岂不是早都脱销了?想起老妈给我列举的各种吃苹果的好处(她在网上看的),什么补充维生素、防癌,就连苹果皮泡水喝都能防治什么什么病。不胜其烦,说了两句话:开水泡苹果皮,皮上的农药不是也一起泡到水里了,直接吃了苹果皮岂不是更有营养?苹果有这么多药用疗效,怎么超市还有这么多卖的?
如果病人看了这条多吃点柠檬补充维生素啥的也不坏,只要别只靠它放弃其它治疗就好
的话:1、如果这个东西能做到这一点,各大药厂直接提纯柠檬不就好了?投那么多钱做研究不是有病吗?2、癌症药物不就是细胞毒素吗?强10^n的细胞毒素,你敢用吗?谣言的目的本来就是一些小愤青为了泄愤编造出来的吧
写的时候打了个喷嚏……结果上下句逻辑就连不上了……
还真有那个闲情 编和传
万能的绿豆,奇效的泥鳅,抗癌的柠檬……坐等下一个被神化的食物
又被神化了
我也是流了好多口水
其实有一个段子也是柠檬抗癌的,好像找不到了,但是说柠檬是碱性的我当时就喷出来了
不好吃,太酸了。
看到一万倍,后面不看也知道结果了
一万倍?84消毒液还是硫酸?
食物就是食物,,放在单纯的环境里面也许有效。在现在这个已经异化的环境,他的作用已经阻止不了人类啦!!现在癌症,一堆堆一把把。。。靠柠檬?苹果?呵呵呵,,反正我不信
噱头?懂嘛?
→_→……想起喷柠鸡……
看到插图,好想拧一把
心理学专业
学习了。。。LZ强啊= =生物学的文献一直看不进去啊。。
这跟没说差不多,毕竟大部分人不会在意你是60%功效还是10%照样来劲。
我只要知道它好吃就行了~(?﹃?)
……最近公布的20种抗癌蔬菜「排行榜」为:红薯、芦笋、花椰菜、卷心菜、西兰花、芹菜、茄子、辣椒、胡萝卜、黄金花椰菜、油菜、苤蓝、芥末、芥子菜、西红柿 、小松菜、洋葱、大蒜、青瓜等其中红薯名列榜首。
显示所有评论
(C)2013果壳网&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分享本文到:
在微信上关注24楼影院
movie24luo
日,瑞士伯尔尼,医生正在对疑似乳腺癌进行诊断。 (GAETAN BALLY/东方IC/图)
分子靶向治疗药物是近年来治疗癌症的新宠。这类药价格高得离谱且疗效并不稳定。动辄花上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仅能为病人延长短暂的生命,这样的治疗无论从经济上还是道德上都是难以立足的。
写下这个题目,我的心情颇为沉重、复杂。原因在于将时下癌症诊疗领域的一些隐情和盘托出,不仅会让患者感到迷茫和失望,或许还会招来同行的冷嘲热讽。反之,对所知真相讳莫如深,得过且过,良心又不忍。思考再三,我还是选择下笔,就癌症分子靶向治疗药的问题进行一番梳理,并就教于方家。
人非圣物,自然有天敌,癌或许就是。面对琢磨不透的癌,我们人类还是显得相当无奈,只得把希望寄于未来。于是就有人预言,再过20年或50年人类就可以攻克癌症。想当初尼克松总统也曾夸下海口,在1971年12月颁布的美国抗癌行动纲领中向全世界承诺:到2000年要将该国的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降至一半,现在看来这仅是梦想而已。
但在过去的四十多年里,围绕癌诊疗催生了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倒是实实在在的。我们看到一批又一批治疗癌症新技术粉墨登场,生物方面的有干细胞移植、放射性粒子植入、树突状细胞疫苗和病毒携带自杀基因注射以及金属蛋白酶和微小核糖核酸抑制剂开发等等,物理方面的有电场、激光、微波、射频和质子应用,但似乎无一能够持续长久。此外,还有手术、放疗和化疗三大传统治疗方法上的不断改进等等,真可谓是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
本文的主题便是一种治疗癌症的新宠&&分子靶向治疗药物。这一方法在近十年来开始走红,因适应症宽、使用方便、易于推广且尚有收费高、风险低等诸多优势尤为引人瞩目。加之缺乏监管或是监管上的放纵,从而为那些制药的、卖药的、开药的乃至管药的等一系列利益链上的相关环节所带来的利润可想而知。打头阵的一些国际知名制药企业,几乎无一例外地投重金开发,随后药品流通行业紧跟其后大力促销,接着大批临床医师便像是有了治癌法宝似的向患者及其家属推荐,此外尚有媒体旁敲侧击叫好,甚至慈善机构也在出力。就这样,那些名目繁多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在不顾市场有无承受力的情况下不断涌入临床。与此同时,对此类药的质疑也接踵而至。作为分子靶向药发祥地的美国,早就有不少学者用&hype&(即&炒作&)一词来描述这一利弊不清的治癌方法的推广。所有这一切像是在昭示,分子靶向治疗高调、混乱的一面已经让其陷入难以自拔的泥淖,最终有可能像历史上许多癌症治疗方法一样,难逃走向衰败的命运。
笔者曾用免疫组化方法在癌组织中显示出一种与癌转移密切相关的成分,名为金属铁蛋白7(MMP7)。照片中所见胰腺癌组织结构杂乱无章,其中染色为深色的就是MMP7。 (GAETAN BALLY/东方IC/图)
两个人财两空的故事
唯有治病救人之功效者且毒性可以耐受者才能为药,但临床中不是没有使用了一些有自身问题的药而引发威胁生命的例子。尽管制药企业口口声声称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是一种高效、安全方法,但实际应用中还是不免让人有些担忧。
一位女性肺癌患者,病理诊断为腺癌且无吸烟史。按照业内的规定,这类病人使用易瑞沙或特罗凯这两种分子靶向治疗药的有效率可能为60%。家属认为,不用手术,仅靠服药,就能像治高血压那样治愈癌症,如此轻易化险为夷岂不是一桩好事。于是,两个儿子按照医师建议,用打工挣来的钱让母亲吃上了分子靶向药。但事与愿违,在花了十多万元药费后病情还是在恶化。更让家属揪心的是患者对易瑞沙产生了精神依赖,即使没有效果就是不愿停药,这样又苦苦支撑了一个多月,最终还是撒手人寰。我想,如果当初不是这样选择,可能就有不一样的结果。
另一故事虽短但结局更惨。靠做水产生意赚了大钱的一位老板在确诊为肝癌后因肝功能受损不能手术,于是在医师引导下服用多吉美(又名索拉菲尼),这是一种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治疗肝癌最为有效的药物。用世上最好、最贵的药治疗自己的病,这让患者颇感自豪与欣慰。但好心情维系的时间并不长。这药像是在捉弄他似的,先是服药一周后出现了大片难以忍受的药疹,接着肝功能进行性恶化,再随后腹水来临,所有这些令他痛苦万分,即便如此就是不愿停药。生命终结前一天,他的记忆里还有吃药一词,前前后后折腾不足三个月的时间。最让这位患者遗憾的或许是至死他也没有过上那种有疗效感受的日子。更不幸的是,多吉美所致的不良反应他却没有错过,几乎没有生命质量可言,无异于饮鸩止渴式的自杀。
以上两个例子均为笔者亲眼所见,所涉及的人和事没有丝毫的演义成分。需要追问的是,在世界范围或者在我国,类似这样的病例到底发生过多少。可惜我们没有这方面的数据,而有的是且大量的则是那些在药商赞助下分子靶向治疗药获得疗效方面的文献资料。即使追溯根源似乎也找不出谁对谁错,最终的问题还是在于治愈癌的难度太大。
价格离谱,疗效不稳
其实我们对癌症的认识并不模糊,一些人明明知道癌如恶魔,不易对付,却不甘罢休,又经不起那些花言巧语诱惑,而且由那些专业权威之口说出来的建议更是不好拒绝,尤其在绝望、无助时轻信有灵丹妙药的存在也并不意外。另一方面,世上有些人总是善于把科学技术与商业巧妙融合,炒作概念,捕捉赚钱机会。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如此大规模的开发和应用大概能算这方面的典型。
不错,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确是癌症研究的方向,但现在并不是其最佳的实施时机,主要原因是这类药价格高得离谱且疗效不稳定,以我国的国情而论,显然不宜普遍推广。以肺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为例,易瑞沙能否获得疗效理论上说主要取决于患者癌组织中有无相关基因突变,但问题是检测技术同样难以普及,故目前我国大部分医师都是在不知患者基因有无突变状态情况下使用此类药,疗效自然难以保证。另一方面,即使做了基因检测,又由于体外检测结果并非一定就能真正反映患者体内真实状态,因此即使按部就班做基因检测,往往对预测疗效也是白搭。
一项对大宗晚期肺癌病例的对照研究结果证明了上述观点,一组患者用易瑞沙,另一组为选择传统的化疗,然而结果显示,两组在总生存率方面比较并无差别,即疗效相当,无论患者癌组织中有无异常的基因突变都是如此。由此可见,即使检测到有基因突变也不是决定选择分子靶向治疗药的关键,而研究证明检测基因突变量的高低才是最主要的,但这无疑增加了操作上的难度。
此外,一般而言联合治疗,即采用多种手段同时出击治疗癌症所获得疗效应该优于单一方法,但并非一定如此。有研究发现:晚期肺癌患者在接受化疗基础上再联合两种分子靶向药物&&特罗凯和安维汀,结果显示联用靶向药物一组患者的生存期不是延长反而缩短。
关于分子靶向治疗还有更让人失望的研究结果,只是有文献可查的较少而已。2010年7月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美国《临床肿瘤学杂志》在线发表了3项分子靶向药物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研究,但无一显示有效。前面提及的多吉美,其使用前提是肝功能正常或略有损失的肝癌,即使有效也只是延长患者生存期仅在两个月左右,而对有肝功能损伤严重的患者不主张使用,否则结果适得其反。另有从2013年5月召开的美国临床肿瘤学年会上传来的消息称:安维汀,这种在全世界应用范围最广、患者人数最多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有研究发现其治疗颅内恶性肿瘤结果无效。
美国同样也是分子靶向治疗药的受害方,目前已受不了这类药的高额支付并已出台许多政策限制对其盲目滥用。2011年11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不顾癌症患者及家属反对,痛下决心,将安维汀这一最热销的靶向治疗药物从治疗乳腺癌的医保支付范围中剔除,原因在于其价高、疗效有限且副作用大。英国的癌症专业权威机构在这方面也有相应动作,已决定废止将安维汀用于治疗卵巢癌。而我国至今尚无这方面报道,现状是无视国外同行的反思,还在继续扩大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应用范围和患者人数。
至于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为何有如此广泛影响,我想原因无非在于这类药可获得高额利润。除以上提及的几种外,还有格列卫、爱必妥、赫赛汀、美罗华、希罗达和万柯等一大批分子靶向治疗药在世界范围都得到了广泛应用。近期又有一批获得了美国FDA进入临床使用的批准,如治疗前列腺癌的Provenge、黑色素癌的Yervoy和肺癌的Crizotinib等;尚有长长一串还在处于开发或等待审批阶段。
安维汀在美国用于治疗结肠癌仅一年的费用为10万美元,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Provenge竟高达9.3万美元,Yervoy更是让人咋舌,一个疗程用药4次三个月耗资达12万美金。但让人看不懂的是同样是工业化产品,靶向药物价格为何不是随种类或产量增加下降,反而节节攀升。让患者及其家属拿出的是大把的真金白银,得到的仅仅就是几周或数月的生存期延长,甚至有可能不是延长反而缩短,且没有考虑生活质量,这值得吗?针对这一怪圈,一位美国卫生经济学专家尖锐指出:动辄花几万、几十万美金,这样的治疗仅能为病人延长短暂的生命,无论从经济角度,还是从道德层面考量都站不住脚。
虽然分子靶向药物的疗效还不能肯定,而由此带动药企大鳄盈利大幅上升则十分明显。有人做过统计,在2012年全球最热销的15种药中就有3种为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分别为赫赛汀排名第8,安维汀第9,格列卫第14。这不由得让我想起默克公司创始人乔治&默克曾说过的话,&药物为人类而生产,不为追求利润而制造。&问题是实际到底如何?
靶向治疗,剑指何方
可以说在癌症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之前,根本不会有什么有效手治疗段可言。再者,癌症一旦发现为晚期,似乎一切都晚了,什么方法,包括分子靶向治疗药同样难以奏效。然而,分子靶向治疗却自诩以引发癌症发病本质的分子为攻击目标,这一理论显然站不住脚。再者,既然为靶向治疗,目标应当专一,但实际中却不断有新的靶向药问世。
多数学者认为手术、放疗和化疗目前仍然是治疗癌症最有效手段,三者同样都以癌(当然包括癌组织细胞中的分子)为攻击目标,理所当然属靶向治疗范畴。手术的优势在于其可以将原发部位的癌组织和已浸润或转移至局部的病灶一同切除。化疗则可以像撒网一样将术后残留或因扩散而不能手术的癌组织(当然也包括其细胞中的分子)捕杀。放疗,尤其是先进的适形调强和质子放疗技术则有精确、安全方面的独特优势。三种常用方法虽有各色各样的不良反应,但疗效客观、无可置疑。
目前国内外有不少学者试图改变传统治疗癌症模式,通过使用分子靶向药物将癌症治疗演变成像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那样。但癌不是高血压和糖尿病,因此即使采用同样方法治疗但不一定得到同样的效果。试想:面对凶猛如狼似虎的癌,无刮骨疗毒之气概,还想左右逢源,不出重拳,怎能将其降服?
不可否认,癌组织细胞中的一些分子的变异在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但我们至今对涉及其中许多环节和机制依然还是知之甚少。癌与结核、溃疡和伤风感冒这类由单一病因引起的疾病不同,涉及因素多且相互关系复杂。已有研究证据提示:不仅是癌基因、酶和蛋白中的分子,还有癌组织周围的一些血管、纤维和基质组织结构也与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且,癌还可以随其所处环境变化而变化以构建更适合自身生长的条件,因此要想制服癌症并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理想的癌症治疗方法应该是对癌症发生发展过程相关的所有成分都应纳入攻击范围内并实施最全面、最彻底的围剿,对人体损伤则不大,而分子靶向药显然不能满足这一要求。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其目标单一,即使多种靶向药物联合使用,相对于存在多靶点的癌组织所能起到的作用仍然甚小;再者,癌组织对这类药同样也可以产生耐药性问题,因此作用不可能持久。
既然分子靶向治疗药用于治疗癌还缺乏坚实的理论根据,那么自然就会在实际应用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相比而言,我国在这方面所暴露出的问题更为严重,用一个&乱&字概括并不为过。一些有研发能力的专业癌症诊疗机构几乎全成了国外药制造企业实施新药临床实验的跑马场,在利益驱动下只得为别人做事,致使自主研发能力荡然无存。
我国的药物制造企业由于对开发投入过少,得到的自然就不多,以致造成目前此类药物几乎全部来自国外。少数医务人员在使用分子靶向药时并非以患者利益为先,任意扩大的适应症,盲目用药,加之外部监督乏力,致使这类药在我国滥用现象十分普遍。而另一方面,这类药在我国大多地方尚未能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因此对大多数癌症患者而言,根本无力承受使用分子靶向治疗药所产生的经济负担。
时下分子靶向治疗尚未谢幕,有人又在变戏法似的翻新炒作个性化治疗概念了,但实施起来同样十分困难。癌既千差万别,又复杂多变,凭借现有的技术不可能准确地把握每一癌症患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的每一细节。
上一页1下一页
中国癌症每年新发病例约312万例,平均每天8550人,全国每分钟有6人被诊断为癌症。对癌症...
对于绝大多数的肿瘤患者来说,癌症都是来得那么突然。为什么有些人抽了一辈子烟也没有得肺癌?“...
在中国,一些大城市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目前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已经直追欧美国家。但是很多人对此...
在曝光压力之下,食用油公司金浩茶油终于为一个隐瞒了5个月的消息作出道歉:今年3月,金浩茶油...
“更可怕的死亡是那种依赖于现代医学苦苦维持的生命,那种永不结束的慢慢的苟延残喘。以希波克拉...
八年前,世界上第一支可以预防癌症的疫苗——HPV疫苗上市;七年前,疫苗开始了中国内地的上市...
每年一次的乳腺钼靶X线检查并不能降低乳腺癌死亡率,英国权威医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引起了激烈争...
由于内地与香港进口特效药差价大,不少内地人选择赴港购药。以一种治癌药赫赛汀为例,两地差价近...怀孕期间查出乳腺癌怎么办?
核心提示:怀孕,可算是女人一生中最奇妙的一段旅程了,但令人遗憾的是,在这个旅程中女性的乳房可能会面临各种磨难——比如患上乳腺癌。怀孕为何会招来乳腺癌?生存还是生育,是否必须放弃妊娠才能保命?十月是乳腺癌防治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乳腺科饶南燕副主任医师做客39健康网肿瘤频道,与我们一同关注那些在生育与乳腺癌中艰难抉择的女性。
饶南燕医师为患者讲解乳腺癌知识  乳房过度肿胀摸不到肿块怎么办?  专家观点:第一次产检就该做乳房B超  如上所述,乳房肿块是妊娠哺乳期诊断乳腺癌的重要依据之一,而女性怀孕期间过度肿胀的乳房却恰恰成为了发现乳房肿块的障碍。据报道,妊娠哺乳期乳腺癌的诊断比一般情况下要延误2~15个月,一般被确诊时肿瘤已经很大,往往已经失去保乳的机会,很多患者需要新辅助化疗使肿瘤降期后才能进行手术治疗,不少孕妇只能无奈接受乳房切除手术。  饶南燕医师介绍说,怀孕期间乳房会经历一次再次发育的过程,为生育、哺乳做准备,此时乳房导管的上皮会发生扩张,腺管会出现腺泡,使整个乳房变得肿胀。“此时如果单靠手去做摸是难以摸到肿块的。”  专家提醒,女性在产检时需进行乳房检查。目前对乳腺疾病的检查多种多样,包括手诊、超声、钼靶、磁共振等,有些人认为检查项目越贵越好。对此饶南燕不认同,她认为妊娠期乳腺检查最好的方式是B超。  “现在很多人产检都没做乳房检查,其实第一次产检就用B超检查乳房,B超对胎儿没有危害,妊娠期可多次使用。不建议使用钼靶检查和核磁共振。怀孕女性的乳腺腺体非常致密,钼靶检查的阳性率很低,容易出现假阴性,有问题也可能发现不了,也会对胎儿造成辐射影响。除非高度怀疑乳腺癌且B超无法确诊时才考虑核磁共振检查。”饶南燕解释说。  迅速增加的雌激素诱发了乳腺癌?  专家观点:孕期雌激素高与乳腺癌无因果关系  关于怀孕期间为什么会招惹乳腺癌,不少人把“罪名”加在雌激素身上。  这是因为在怀孕的头3个月时间里,孕妇的雌激素水平就会迅速飙升至普通水平的30-50倍,并且随月份的增加而不断上升。乳腺癌恰巧是一种对激素有反应的肿瘤,雌激素能通过雌激素受体通路作用于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在该通路过度激活的情况下,乳腺上皮细胞可以快速增殖发生癌变。因此有人猜测,过高的雌激素水平可能就是激发妊娠期乳腺癌的“元凶”!
  对此,饶南燕医师不予认同。她指出,雌激素是细胞生长所需要的外在激素,通过雌激素受体把信号传输到乳房细胞内,促进细胞的增殖、分化、分裂,是人体生长所需要的东西,而非致病因素。对于乳腺癌来说,雌激素的增加是危险因素,但不是直接诱因。“人体的健康受多种激素综合作用,怀孕期间除了雌激素增加外,孕激素等多种激素也会迅速增加,但孕激素是保护因素,它能与雌激素起对抗作用,使内环境保持平稳。分析妊娠期乳腺癌的原因应该综合地看,而不能割裂地认为雌激素水平升高就是妊娠期乳腺癌的直接诱因。”  饶南燕指出,目前没有研究证实怀孕与乳腺癌存在因果关系,但是妊娠期乳腺癌在高雌激素水平的刺激下,会比其他时期发生的乳腺癌生长得更快。(责任编辑:谢晓&通讯员:王海芳)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常见症状: 并发症状: 相关检查: 推荐用药:
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等肿瘤治疗...[]
推荐医院:推荐医生:
2下一页尾页
这些疾病都不是你要找的? 用工具试试!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微信号开通!
别再为真真假假的癌症信息所困扰,用手机扫一扫或通过公众平台搜索“肿瘤的真相与误区”并关注,每天一条专业实用的防癌抗癌资讯,还有专家答疑哦!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一扫”分享
随着现代女性推迟生育年龄,在妊娠期发现乳腺癌的几率在逐年增加。怀孕期间发现乳腺癌应该怎么办?是否应该选择保命放弃妊娠?乳腺癌患者的生存与生育能否两全?十月乳腺癌防治月,39健康网肿瘤频道邀请乳腺肿瘤专家饶南燕为大家解析。 []
在线咨询(向医生免费提问)
请在此提交您的问题,即有万名医生10分钟内为您解答
答你所问,名医在线近距离。
求医就诊小贴士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妇产大解密
糖叔的甜蜜私厨
皮肤大件事
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 []
在我国的中医院校经常能看到一批批外国医生围着中国医生学…… []
为迎接5月31日“世界无烟日”,广东省健康教育中心举行了无…… []
一次偶然没有性欲不必担心,可分为完全性性欲低下和境遇性…… []
如在孕早期发现乳腺癌,最好的策略是终止妊娠。但饶南燕也说,如果在孕中期或者孕晚期发现患有乳腺癌,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治疗的方案,不一定必须终止妊娠,提前终止妊娠生出的早产儿发生的并发症更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癌症化疗后吃什么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