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有ALN-VSP疗法吗?微信图片保存在哪里里呢?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股市360]Alnylam与世方药业缔结战略合作关系,开发治疗肝癌的核糖核酸干扰药物ALN-VSP
&&更新时间:&20:00&&文传商讯&&【字体:
  ----本文导读:----
该伙伴关系专注于在中国开发ALN-VSP以用于治疗原发性肝癌, Alnylam保留在世界其他地区权益
美国麻省剑桥、中国杭州和北卡罗莱纳州三角研究园--(美国商业资讯)全球领先核糖核酸干扰(RNAi)技术制药公司Alnylam Pharmaceuticals, Inc. (纳斯达克股票代码: ALNY)与中美合资世方药业 (杭州)有限公司(Ascletis Pharmaceuticals (Hangzhou) Co., Ltd.)今天正式宣布结为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开发ALN-VSP用于治疗在中国临床需求未得到满足各类肝癌包括原发性肝癌(HCC)。ALN-VSP是全球首个利用核糖核酸干扰技术研发抗肝癌靶向新药,可全身给药。该合作关系向世方药业提供了ALN-VSP 在中国(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独家开发和商品化权益。Alnylam将保留在世界其他地区所有权益,并有资格按产品销售额提成里程碑收益和专利特许权使用费。
Alnylam高级副总裁兼首席业务官Laurence Reid博士说:“能够与世方药业缔结这一新伙伴关系,我们感到很兴奋,他们将是在中国市场继续开发 ALN-VSP绝佳伙伴,我们对此抱有很大信心。事实上,我们相信世方已经拥有合适专业技能来推动ALN-VSP开展该地区临床试验和药品注册。作为一家生物制药公司,开发中国第一新药一直是世方药业团队目标,鉴于我们迄今为止看到令人鼓舞ALN-VSP临床数据,这对于他们意味着一个发挥重大影响独特机会。中国是原发性肝癌重灾区,凭借这一合作关系,我们将该产品在中国开发进程为基点推进全球开发。由于我们保留在世界其他地区所有权益,这一战略伙伴关系为Alnylam 提供了多个未来机会来向其他市场推广这一新药。”
世方药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吴劲梓(Jinzi J. Wu)博士说:“肝癌、尤其是原发性肝癌,是中国治疗需求未得到满足重大领域,它是一个发病率高、生存率低恶性肿瘤,中国肝癌发病率居世界之首。该病目前缺乏有效治疗。Alnylam 是核糖核酸干扰技术创新药物开发领域全球领导者,我们很高兴与他们并肩挑战癌症。他们ALN-VSP 项目迄今为止所获得临床数据令我们感到鼓舞。我们相信,他们肝癌临床I期试验结果明确支持对这一新药进一步开发,该试验中已有一例患者获得完全缓解,另有若干例病情稳定期获得延长,我们期待着世界一流新药能成为肝癌患者福音。”
按协议条款,世方药业已从Alnylam 获得在中国(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开发和商品化ALN-VSP独家授权。初期重点是推动ALN-VSP进入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II期研究。世方药业将尽力推进ALN-VSP开发,随着项目发展,将按世方业务所属地净销售额向Alnylam支付开发和商品化里程碑收益和专利特许权使用费。Alnylam保留该产品在世界其他地区进行开发和商品化所有权益。按照这一战略合作关系,Alnylam可使用世方在中国生成临床数据用于ALN-VSP在世界其他地区开发,而世方有望从任何此类将来伙伴关系中获得转授权回报。进一步财务细节没有披露。
ALN-VSP已在肝转移中晚期肿瘤患者中完成临床I期研究,获得病情稳定或更佳疗效患者已入组到后续研究。41例受试者临床I期研究结果在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 2011年年会上呈报,该结果基于肝脏活检样本和31例受试者中13例(42%)获得疾病控制(即头2个月后获得病情稳定或更佳疗效),证实了核糖核酸干扰作用机制,这些患者治疗剂量大于或等于0.4毫克/千克。美国临床肿瘤学会2012年年会上呈报数据来自进行中ALN-VSP后续研究。结果显示,后续接受治疗患者中,多数患者病情控制持续六个月以上,其中一例肝内多灶转移子宫内膜癌患者获得完全缓解(CR)。结果还显示,ALN-VSP每两周一次长期给药总体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其中一例患者疗程达23个月。
关于ALN-VSP临床I期试验和后续研究设计
ALN-VSP是一种全身给药核糖核酸干扰药物,包含两种小片段干扰核糖核酸(siRNA),旨在靶向作用于对癌细胞生长发育至关紧要两个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纺锤体驱动蛋白(KSP),也称为eglin 5 (Eg5)。ALN-VSP临床I期试验采用多中心、开放、剂量递增设计,受试者为经标准治疗无效或病情发生进展肝转移中晚期实体瘤患者。主要目是评估静脉给药ALN-VSP 安全性、耐受性和药代动力学。其他次要和探索性目包括: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估标准(RECIST)评估肿瘤反应,该标准是一套已发表指南,对治疗过程中癌症患者病情何时获得改善、稳定或进展做出定义;采用动态造影剂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对肿瘤血流和血管通透性变化进行定量;在经过甄选患者中,采用自愿治疗前和治疗后活检,分析ALN-VSP对肿瘤药效动力学效应。ALN-VSP后续研究旨在于已完成临床I期试验四个月疗程且获得病情稳定或更佳疗效患者中继续使用ALN-VSP。入组后续研究受试者允许接受每两周一次ALN-VSP直至疾病进展或无法接受毒性反应。主要目是采集长期安全性数据。次要目是评估肿瘤反应。
肝癌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其生存率在所有肿瘤中最差,代表着医疗需求未得到满足重大领域,全球患者数巨大。肝细胞癌也称为原发性肝癌,是全球最常见癌症之一,每年新诊断病例超过63万,其中中国有约35万新诊断病例。
关于核糖核酸干扰(RNAi)
核糖核酸干扰是生物学领域一场革命,代表了理解细胞如何开关基因方面一个突破,并且是药物发现和开发一种全新方法。它发现被誉为“每十年左右才发生一次重大科学突破”,并且是当代生物学和药物发现方面最有希望、发展最快前沿领域之一,曾获得 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核糖核酸干扰是一种自然基因沉默过程,在从植物到哺乳动物有机体中发生。通过驾驭我们细胞中发生自然生物核糖核酸干扰过程,一类称为核糖核酸干扰疗法重要新药物有望诞生。小片段干扰核糖核酸 (siRNA)是介导核糖核酸干扰分子,是Alnylam核糖核酸干扰技术平台,它强效作用于特定信使核糖核酸 (mRNA) 以使之沉默,防止产生造成疾病蛋白质,从而锁定疾病根源。核糖核酸干扰疗法有望以全新方式治疗疾病和帮助患者。
关于Alnylam Pharmaceuticals
Alnylam是一家生物制药公司,致力于开发基于核糖核酸干扰(RNAi)新药。公司正率先将核糖核酸干扰转化为一个新类别创新药物,其核心重点是采用核糖核酸干扰药物治疗经过基因定义疾病,包括治疗transthyretin介导淀粉样变(ATTR)ALN-TTR、治疗重度高胆固醇血症ALN-PCS、治疗难治性贫血ALN-HPN、治疗血友病ALN-AT3和治疗血红蛋白病ALN-TMP。作为“Alnylam 5x15TM”战略一部分,该公司期望在2015年底之前独立或与合作伙伴联手将五个针对经过基因定义疾病核糖核酸干扰治疗产品推入临床开发,其中包括进入后期项目。Alnylam还有一些基于合作伙伴项目正处于临床或开发阶段,包括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ALN-RSV01、治疗肝癌ALN-VSP、治疗亨廷顿病ALN-HTT。公司在核糖核酸干扰药物领域领先地位和知识产权使之能与领先公司结为重要联盟,包括默克、美敦力、诺华、百健艾迪、罗氏、武田、协和发酵麒麟、Cubist和世方药业。此外,Alnylam与Isis共同创建了Regulus Therapeutics Inc.,这是一家专注于微核糖核酸(microRNA)药物发现、开发和商品化公司,已经与葛兰素史克和赛诺菲缔结了伙伴关系。Alnylam还建立了Alnylam Biotherapeutics,这是一家专注于核糖核酸干扰技术开发分公司,这些技术应用于重组蛋白质和单克隆抗体等生物制品生产。AlnylamVaxiRNA™ 平台应用核糖核酸干扰技术来改良疫苗生产工艺;该领域合作方是葛兰素史克。Alnylam科学家和合作者在核糖核酸干扰药物研究领域已发表了一百多篇经过同行评议论文,包括许多世界顶级科学期刊,例如《Nature》(自然)、《Nature Medicine》(自然医学)、《Nature Biotechnology》(自然生物技术)和《Cell》(细胞)。Alnylam于2002年创建,总部设于美国麻塞诸塞州剑桥市。欲知详情,请浏览网站。
关于世方药业(杭州)有限公司
世方药业是一家中美合资制药企业,致力于治疗癌症和传染性疾病重大新药发现、开发与商品化。2011年4月,世方药业成功完成了A系列私募股权融资,项目总投资可达1亿美金。通过欧美新药研发技术和中国资本及市场优势相结合,研究和开发治疗癌症和传染性疾病一类新药。世方将通过产品和技术进口,临床后期开发和针对中国市场新药商品化来取得企业近期快速增长。与此同时,我们还将通过自主开发,临床验证,以及全球合作战略,开发新药、确保企业可持续性发展。世方已经组建了富于企业家精神管理层和资深科学家团队,他们拥有在欧美各大全球性制药公司和新兴生物技术公司从事药物发现和开发成功经验。
更多信息请登录网站:(中国境外);.cn(中国境内)
Alnylam前瞻性陈述
本新闻稿中各种陈述涉及Alnylam对未来预期、计划和前瞻,包括但不限于有关Alnylam对核糖核酸干扰药物前景看法陈述,该公司对在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继续开发ALN-VSP预期,Alnylam按ALN-VSP在中国和台湾开发和商品化从世方获得未来里程碑收益和专利费可能性,以及它“Alnylam 5x15”产品战略,构成旨在遵循《1995年私人证券诉讼改革法案》安全港条款而作出前瞻性陈述。各种重要因素结果均可导致实际结果与这些前瞻性陈述所意指内容有实质性差异,这些因素包括但不限于:Alnylam发现和开发候选新药能力;这些候选产品(包括ALN-VSP)临床前和临床结果(这些结果可能不支持这些候选产品进一步开发);监管部门行动(这些行动可能影响这些候选产品临床试验启动、时机安排和进展);知识产权获得、维护和保护;产品能否获得监管部门核准;采用类似Alnylam技术其他公司以及开发类似用途产品其他公司竞争;Alnylam建立和维护战略业务联盟和新业务计划能力;以及该公司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最新10-Q表季度报告“风险因素”(Risk Factors)一节中更完整讨论那些风险。此外,任何前瞻性陈述仅代表Alnylam当前看法,读者不应依赖于其能代表今后任何时间看法。Alnylam没有任何义务更新任何前瞻性陈述。
图片/多媒体资料库可以从以下网址获得:/cgi-bin/mmg.cgi?eid=&lang=en
免责声明:本公告之原文版本乃官方授权版本。译文仅供方便了解之用,烦请参照原文,原文版本乃唯一具法律效力之版本。
AlnylamCynthia Clayton, 617-551-8207投资者关系及企业传播副总裁或媒体:SpectrumAmanda Sellers, 202-955-或世方药业吴劲梓博士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美国: +1 919-328-0212中国: +86 150 jinzi.
中国:+86 138
或媒体:Kureczka-Martin AssociatesJoan Kureczka, 415-821-2413Joan@
--股市360股票频道讯
本站郑重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股市360立场无关。股市360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股票相关新闻:
& |& & |& & |& & |& & |& & |& & |& & |&
Copyright & &股市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BioonGroup旗下网站
美找到治癌药并有望治百病
核磁共振扫描显示,使用ALN-VSP疗法后,肝脏肿瘤中的血流量(红色)明显减少(下图)。
中国日报供本报特稿 据美国媒体24日报道,美国阿尔尼拉姆(Alnylam)生物技术公司日前宣布他们找到了一种能够治愈所有癌症的新型药物,首批接受临床试验的19名晚期肝癌患者病情都有较大好转。不仅如此,该公司称,假以时日,这种药物甚至有可能治愈一切疾病。
今年4月,19名接受化疗但没有好转的肝癌病人开始服用这种名为ALN-VSP的新型药物。服用第一剂后的数周内,药物就已很明显地开始阻止肿瘤产生自身生长需要的蛋白质。
今年6月,阿尔尼拉姆公司称,通过“唤醒”人体自身的一种很少使用的免疫防御系统,ALN-VSP成功切断肝癌患者体内肿瘤62%的血流量。在治疗肝癌时,传统药物一般使用消除致病蛋白质的方法,而ALN-VSP则通过核糖核酸干扰(RNAi)疗法直接阻止细胞生成致病蛋白质。
阿尔尼拉姆公司总裁约翰?马拉加诺形象地解释说:“想象你厨房内水流一地,现有的药物可以帮你把水都吸干,但是ALN-VSP的核糖核酸干扰疗法则能帮你把水龙头关上。”
科学家发现,RNAi具有治愈包括癌症在内的许多疾病的能力,这些疾病的特点一般都是由病变细胞产生过量的常见蛋白质所致。
阿尔尼拉姆公司表示他们攻克了这一难题――他们将药物包在能被肝脏吸收的脂肪薄膜中,从血管中注入体内。比起只在某一点上注射药物,这种疗法能使整个肝脏都获得均等的剂量。
除了在癌症领域的应用,阿尔尼拉姆公司已将这种疗法用于视网膜黄斑变性、肌肉萎缩和艾滋病等疾病的研究。
美加州知名分子遗传学家约翰?罗西称,因为其简单的原理,RNAi疗法有望在两年内成熟。
相关技术前沿凤凰博报 由你开始
你确定要删除此博文及其所有评论吗?
特大号外:美国公司宣布人类已经攻克癌症
合成的双链RNA进入肝细胞后,人体内的RNAi机制便会摧毁合成的RNA和任何与之匹配的、与肿瘤生长相关的信使RNA,阻止蛋白质的继续产生,从而使肿瘤停止生长.... 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阿尔尼拉姆生物技术公司日前宣布他们找到了一种能够治愈所有癌症的新型药物,首批接受临床试验的19名晚期肝癌患者病情都有较大好转。不仅如此,该公司称,假以时日,这种药物甚至有可能治愈一切疾病。 首批患者反应良好 今年4月,19名接受化疗但没有好转的肝癌病人开始服用这种名为ALN-VSP的新型药物。服用第一剂后的数周内,药物就已经很明显地开始阻止肿瘤产生自身生长需要的蛋白质。 到今年6月,阿尔尼拉姆公司称,通过“唤醒”人体自身的一种很少使用的免疫防御系统,ALN-VSP成功切断肝癌患者体内肿瘤62%的血流量。在治疗肝癌时,传统药物一般使用消除致病蛋白质的方法,而ALN-VSP则通过核糖核酸干扰(RNAi)疗法直接阻止细胞生成致病蛋白质。 唤醒人体自身防御机制 科学家在研究中还发现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之间一个奇妙的联系———如果说DNA对蛋白质来说是一张图纸,那么RNA就是能够下达指令的建筑商。RNA把DNA上的基因复制成单链的信使RNA,再由它向细胞传递信息继而产生蛋白质。 1998年,科学家发现了核糖核酸干扰(RNAi)机制,原始生物就利用这个系统来甄别和摧毁病毒双链RNA和病毒信使RNA。研究人员发现,将一小段双链RNA引入细胞即能触发这一埋藏在人体内的古老机制,使RNAi再次发挥停止生产特定蛋白质的功效。 从这一角度看,可以说RNAi具有治愈包括癌症在内的许多疾病的能力,这些疾病的特点一般都是由病变细胞产生过量的常见蛋白质所致。从理论上说,操控RNAi来杀死蛋白质并不难。比方说,ALN-VSP内就含有合成的双链RNA,它与肝脏肿瘤用于编码两种蛋白质的信使RNA相匹配,那两种蛋白质分别是促进肿瘤血管生长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加速肿瘤细胞快速分裂的纺锤体驱动蛋白(KSP)。 合成的双链RNA进入肝细胞后,人体内的RNAi机制便会摧毁合成的RNA和任何与之匹配的、与肿瘤生长相关的信使RNA,阻止蛋白质的继续产生,从而使肿瘤停止生长。 有望“包治百病” 除了在癌症领域的应用,这项能攻击单个基因的技术还在其它医学领域掀起一阵RNAi疗法旋风。目前,阿尔尼拉姆公司已经将这种疗法用于亨廷顿氏舞蹈症、视网膜黄斑变性、肌肉萎缩和艾滋病等疾病的研究。 核磁共振扫描显示,使用ALN-VSP疗法后,肝脏肿瘤中的血流量明显减少 加利福尼亚州知名分子遗传学家约翰·罗西称,RNAi疗法有望在两年内成熟。由于首批试验效果相当好,ALN-VSP有望成为首批基于RNAi理论而推向市场的药物。罗西表示:“我认为RNAi疗法对所有的病都有效。” 李爱珍当选美国科学院士说明什么?许锡良李爱珍,这个71岁的老太太,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的一个普通研究员,数次参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评选,均在第一阶段就惨遭淘汰。但是,却当选上了美国科学院的院士。而中国目前为止能够拥有这一荣誉的中国科学家只有11人,而李爱珍是唯一没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头衔的研究员。立时让中国科学院的院士们非常尴尬,感觉自己的头衔,在全国立即遭受到了空前的质疑。我想这样的质疑是非常必要的。我们的评选制度确实掺杂了太多的政治因素、官本位因素和名利及特权的因素,如果科学再加上这些标准,那么真正的科学因素会居于何种地位呢?有人说中国科学评选标准与美国的评选标准不同,所以,能够当上美国的科学院士却无缘于中国科学院士应该是正常的。科学院士的评选不能以“美国本位”来看。说这个话的人实在是无知无畏。如果说,有一个中国人在美国当上了总统,却在中国没能当上主席,应该说是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否则真有美国本位的嫌疑了。再比如,如果说一个中国学生在国内落榜,去了美国却考上了哈佛大学这样的世界顶尖级大学,这也仍然可以理解。因为选择的标准确实不同。但是,科学不但无国界,而且科学的标准是世界普适的。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么世界范围内甄选诺贝尔科学奖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可见科学成就的标准也是世界公认的。科学成果的标准在世界上基本上是比较客观的。这一点在西方科学发达的国家来说更是如此。否则三十来岁的杨振宁,二十多岁的德国科学家量子力学创始人之一的海森堡不可能在这个年龄段就获得诺贝尔奖。如果世界飞人刘翔能够跑世界第一,却没有参加“全运会”的资格,这个道理是说不过去的。美国的科学水平与中国科学水平相比,中国的差距简直要以光年计算。美国科学院士的筛选程序要比中国院士严格得多,要求也要高得多。试想中国科学院士与工程院的院士人数是多少?远超过千人,但是到目前为止,能够被人家美国科学院相中的不过11人而已。而且11人中还包括了多次当不上工程院士的袁隆平先生,他至今也不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以标准不同来为我们陈腐落后的体制辩护是可笑的,无力的。当然我们已经习惯了,习惯了多元因素的渗透,习惯了任由官本位等级与金钱特权的因素侵入中国的科学研究领域。我们大体上已经认同了“欲什么什么,则功夫在什么什么之外”的传统。中国科学成就的标准有太多其他的因素,如领导干预的因素,政治因素,学霸学阀的因素,论资排辈的因素,地域名额限制的因素,科学之外的利益与特权驱动的因素等。真正的科学因素反而成了非常次要的因素了。所以,像李爱珍这样一心扑在科学研究与实验上,没有任何带长字号的头衔的科学研究人员,多次参加评选院士,却连第一关都过不了。因为科学成果实际上在这里并没有什么作用,能够真正起作用的是其他因素。因此老太太的多次“落榜”,在国内目前的科学研究氛围中其实是完全属于“正常”现象。再看看中国令世界发笑的“汉芯一号”事件,李爱珍落选算什么呢?这次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的还有著名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他也是数次落选于中国工程院士的人,据说如果不是当时刚刚上任不久的朱镕基总理出面干预的话,袁隆平仍然会无缘于工程院士,他至今仍然不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从这些事情来看,其实我们的院士制度,作为我国最高的科学荣誉,其实早就已经变质了,变成了变相的名利争夺场。与其他的种种评选,如职称评选制度相比,一样变成了腐败的温床。一个社会犹如一个人,如果是健康的人,大体来说各种器官也是健康的,如果已经是重病在身,那么其他的器官要保持旺盛的健康的生命力恐怕也是不容易的。中国社会腐败了,道德沦丧了,人性丧失了,还会有科学的良知?学术的纯正?李爱珍的问题不是炒作的问题,而是中国社会病症已经很严重的表现。&
<div class="num1_b" id="commend_num_
上一篇&&&&
下一篇&&&&
评论审核中请稍后...
评论审核中请稍后...
凤凰博报用户登录
支持更多帐号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亲,您在凤凰博报的用户名为
绑定凤凰帐号
问计安强国
欢迎您来我的凤凰博客!虽草根蚁民,也爱祖国,愿她繁荣昌盛,人民自由幸福——为此理想的人请来随便谈谈,只要真言,对错无关,或花或刺,都很喜欢。来吧朋友,这里为你喝彩加油!
同时真诚的提醒朋友们:为了宣传民主思想,鞭打丑恶现象,这里难免有许多文章刚一发表就被删除,为了弥补此憾,敬请朋友们先把刚发表的文章——特别是比较敏感的文章,予以保存再行阅读!
博主最近发表的 10 篇博文
编辑推荐 13 篇博文
凤凰博报微信拿什么治癌啊?(续三十二)
拿什么治癌啊?(续三十二)
——形形色色的治癌专家(二十三)
&攻坚捷报频传&
大师层出不穷
——美国的“抗癌专家”也是大忽悠?
核心提示:
近日,有不少网友对我的《拿什么治癌啊?》系列连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不少家中亲人罹患癌症的朋友焦急地征询克癌良策,甚至有的癌症患者直接找我或电话咨询、或网上交流,期盼我能提供克癌救命的办法。更多的是那些认真阅览、仔细研究我的全部博文的有心读者,似乎已经看出端倪,纷纷提出要求,期待我能早日揭开谜底。
与此同时,也有一些长期从事医疗工作,特别是从事肿瘤治疗研究的朋友,好心地关照我要时刻跟踪国际抗癌研究的前沿资讯,不要在信息上出现重大遗漏。昨天深夜,有位南方的医务界朋友提醒我说,为什么总是曝光咱们中国形形色色的“治癌专家”?难道外国,特别是号称引领世界医学潮流的美国就没有“成功克癌”的虚假宣传?
的确,美国这方面的宣传信息也有不少。最露怯的就是美国70年代一位叫尼克松的总统,曾经信誓旦旦地宣称要在10年内攻克癌症。1971年,他在国情咨文中说:“美国人医治这种该死的疾病(癌症)的时机成熟了,我们应该集中像研究核裂变以及登陆月球所付出的力量一样来做这件事。让我们的人民都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奋斗”。他签署《国家癌症法案》,宣布斥巨资、举国力实施国家癌症行动计划。
如今40年过去了,美国的癌症研究已经投入了千亿美金,也有两批美国科学家在癌症某项研究上获得了诺贝尔生物或医学奖。199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詹姆斯·沃森还曾对《纽约时报》说,阻断肿瘤血管的生长能“在两年内治愈癌症”!但是,今天看来,美国对癌症的研究实在还“任重道远”啊,距离真正的成功克癌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呢。美国人自己解嘲说,克癌比登天还要难!
《科学》杂志总编辑布鲁斯·阿尔伯茨在为本期《科学》撰写的社论中指出,绝大多数癌症在被探测出来的同时,长大的肿瘤已经包含了上亿个癌细胞。通过许多年变异和自然选择,癌细胞学会了多变,能够逃离保护人类身体安全的许多失败保护机制。比如,凶猛的癌细胞规避了人体精致复杂的生长控制系统,打破了消灭异常细胞的细胞自杀机制,进化出对免疫系统监视的抵抗力。
不过,也许是出于对癌症的切齿痛恨,对克癌成功的日思夜想,平时一贯以矜持、绅士、严谨、务实自称的美国科学家,只要在癌细胞研究上稍稍有些进展,就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赶紧向外界宣布“OK,OK,O,OK!”欢呼我们已经“Victory”啦!
忘乎所以之时,全然忘了癌细胞远比构成微生物的初级细胞“智商”要高得多,作为人体自身细胞癌变产物的这些“坏小子”,生长在恶劣环境中(垃圾——氧自由基等淤积、缺氧、酸腐、死气沉沉),“吃不饱”、“少人疼”、“没规矩”,初期只是调皮捣蛋,不好好成长,一旦长“成熟”了,特别是癌变后,早已经“破罐子破摔了”,成了祸害世人的“小混混儿”,“社会渣滓”,遇到有人管束了,则变得“油嘴滑舌”、“东躲西藏”,甚至成了“变形金刚”,刀枪不入,横竖不论,“无恶不作”,为什么癌症治疗如此令人沮丧?原因就是癌细胞太狡猾!
人类要根治癌症,必须
“改良环境”——铲除陈腐土壤,“增添活力”——阳光雨露滋润禾苗壮,“除旧布新”——更新换代复兴家园。
好了,接下来,让我们看看美国科学家是咋忽悠抗癌的。
癌症 两年内攻克?
&&&&&&&&&&&&&&&&&&&
2007年9月27日&
《健康时报》 薛京 王志胜
&&&&&&&&&&&&&&&&&&&&&&&&&&&&&&&&&&
崔征(左):1979年考入中科院上海昆虫所,取得硕士学位后到美国马萨诸塞大学艾莫斯特分校攻读博士学位。1988年转入哈佛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任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维克森林大学医学院病理学系副教授。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日前,美国华裔科学家崔征研制的“免疫细胞疗法”取得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通行证”,崔征被获准将这一方法应用于22名癌症晚期病人的治疗。这一消息在2007年9月20日出版的英国《新科学家》杂志上发布后,引起人们的关注,西方媒体称这一新疗法为癌症治疗的“革命性突破”。
9月24日,北京时间上午12点,健康时报记者联线仍然在实验室忙碌的崔征,此时,美国时间已是凌晨零点,他表示:“癌症病人有望在两年内注射从捐赠者身上抽取的免疫细胞,从而治愈顽疾。”
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华裔科学家崔征和同事们发现,这种“免疫细胞疗法”其抗癌能力是其他疗法的50倍,被西方媒体定义为“革命性的疗法”。
崔征的治癌新疗法被广为传播后,让不少癌症患者及其家人看到了新的希望,同时,也遭到了来自各方面的质疑。
对此,崔征表示:“任何一个新的科学发现问世之初,都伴随着怀疑和不信任……但我相信,我们最快能在两年之内攻克癌症,因为我使用的粒细胞相关提取技术早已在临床开展了很长时间,这就大大缩短了临床所需的时间,所以,我把时间定在两年。”崔征告诉记者,“当然,根据需要,时间可能还会延长。”
具有超强免疫力的“6号老鼠”
其实,崔征的这一研究已经开展了8年。
1999年的一天,当崔征第一次见到实验老鼠“6号”时,并没有把它放在眼里,虽然其它被注射了癌细胞的老鼠全都死了,只有“6号”能藐视癌细胞的进攻,仍然顽强健康地存活下来,但崔征当时以为,这一定是助手忘了给它注射癌细胞了——被注射到老鼠身上的被称作S180的癌细胞,足以让老鼠发生癌变并在两周内毙命。
崔征让助手再次给6号注射S180,过了几天,仍然没有发现任何癌变的征兆。于是,崔征开始警觉,他亲自动手,把剂量增加了一倍,仍然没有变化。
剂量一步步加大,直到达到6号体重的10%时,6号仍然安然无恙地在笼子里嗅来嗅去。
“难道这是一只对癌症有免疫力的不同寻常的老鼠吗?”6号的表现,让崔征既兴奋又困惑,“是先天的因素,还是后天的因素促使它具有了这种免疫力?”
“这真是太奇怪了,我们从来没有期待过它的到来,但它自己来了,它在几乎不可能的情况下幸存了下来,来告诉我们它的故事。”崔征感慨地说,他翻阅了所有可以查得到的文献资料,没有发现有老鼠能抵抗S180的入侵而幸免于癌症的记录。
“这种老鼠此前从未被人提及过。”崔征得出这样的结论,但他仍然无法弄清6号的这种免疫力是从哪里获得的。
2000年夏天,崔征开始亲自照顾这些老鼠,尤其是6号。有近两年的时间,每个周六,崔征都会在饲养老鼠的房间里呆上一整天。很快,他习惯了弥漫着老鼠气味的空气,他甚至觉得只有置身其中时才能找到答案。
崔征的同事,病理学教授马克·威灵汉姆的鼓励令崔征茅塞顿开——让6号繁殖后代,据此判断其对癌症的免疫功能是否源于遗传。
6号子孙们的表现让崔征欣喜万分——它们半数也对癌症具有免疫力!“这就是说,有一种基因成分能够遗传给后代!”崔征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然非常兴奋。
“抗癌老鼠部队”不断壮大
2001年,“6号老鼠”由于年老而死,到了2003年,它的子孙已繁殖到第10代,这支“抗癌老鼠部队”的成员已超过700只,“6号和它的那些具有先天癌症免疫能力的子孙,能够抵御任何剂量的肿瘤细胞。而且,这些老鼠是健康的,不会得癌。”崔征说。
对于崔征来说,抗癌老鼠的发现还仅仅迈出了攻克癌症的第一步,更令人惊讶的事情还在后面。
这个时候,由于媒体的广泛报道,“抗癌老鼠部队”的大名已从维克森林大学的实验室不胫而走,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加入到崔征的研究中来。
科学家们这次推迟了给这些老鼠部队的成员注射癌细胞的时间,他们耐心地等待它们长大。22个星期后,当这些鼠辈长到“中年”,奇迹再次发生了。
这次,老鼠们仍然被注谢大剂量的癌细胞,癌细胞很快形成巨大的肿瘤,然而,几乎只在一夜之间,这些巨大肿瘤就消失了!没有留下任何癌细胞!“这些老鼠竟然迅速恢复了健康,开始了正常的活动,包括交配。”崔征说。
这一研究揭示出,这种抗癌老鼠对癌症是完全抵抗(即不可能患上癌症)还是自发消退(即先得了癌,然后在抗癌基因的作用下,才击退癌细胞),取决于它第一次被注射癌细胞的年龄。“也就是说,‘中年老鼠’经历的是自发消退,而‘年轻老鼠’则根本不可能得癌。”崔征解释说。
科学家们因此第一次建立起一个癌症自发消退的动物模型。“人类中也有癌症自发消退的例子,但非常少,而且,由于癌细胞已经从这些人身上消失了,无法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崔征说,“这些抗癌老鼠是第一个可用的动物模型,从中或许可以找到人类抵抗癌症的新模式。”
此外,崔征和威灵汉姆还发现,一旦这些“中年老鼠”通过自发消退抵御了癌细胞的进攻,那么它们就拥有了对任何癌细胞的免疫能力,和它们的年轻子孙一样了。
注射免疫细胞也会造福人类
那么,癌细胞到底是怎么被杀死的?随着研究的继续,崔征的令人惊讶的探索也在继续着。“研究一步步深入,就像一个侦探在一步步接近真相。”崔征的语气中透着兴奋。
2006年,通过功能强大的电子显微镜,崔征和威灵汉姆惊讶地发现,S180被“抗癌老鼠”体内的免疫细胞准确、快速地捕获并摧毁!
“一只抗癌老鼠可以在一个小时内摧毁200万个癌细胞,而不损伤正常细胞!”崔征说,“这暗示了我们——身体自身就可以抵御癌症!”
“一旦思维的大门被开启,新的想法和实验就开始一步步推进。”崔征和他的同事们终于发现,围攻S180细胞的,是嗜中性粒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巨噬细胞,它们都属于先天性免疫的范畴,不需要预先接触病原的免疫反应,是哺乳动物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
紧接着,科学家们甚至发现,从抗癌老鼠身上提取的免疫细胞,甚至能使一只普通的老鼠获得癌症免疫力。
这一发现意义重大,说明只要把抗癌老鼠的免疫细胞移植给普通的老鼠,那么这只普通老鼠就可以抵御癌症的入侵了。这一实验结论为治疗人类的癌症带来了新希望:给癌症患者注射抗癌免疫细胞,可能会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日前,经美国FDA的批准,崔征已开始在人类身上开展这一研究。他们希望通过向癌症患者注射来自健康捐赠者“超强生命力”的粒性细胞,能帮助他们战胜癌症。
与此同时,不少肿瘤学家提出了怀疑,他们指出,崔征研究过程中使用的老鼠有着相同的基因,而人类的基因是完全不同的,如果在移植时出现排斥反应,那将是非常危险的。
现在,人们问的最多的问题仍然是,“从老鼠到人,还有多长的路要走?”
崔征并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说:“我有两个小工具,一个是激光探测仪,它可以准确测量出从实验室到高尔夫球场的距离,另一个是一只便携式的GPS定位系统,它总能把我准确地带到我想去的地方。这两个小工具给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对我的老鼠研究却起不到任何作用。不过,我总是告诉我的朋友们,虽然人和老鼠有很大的差异,但至少有一点是相同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两者的免疫能力都会下降,患上癌症的可能性都会增加。”
“那么现在,注射免疫细胞使老鼠战胜癌症,同样的方法,相信对人类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崔征笑了笑,自信地说。
国内声音——免疫治疗具有可期待性
对于美国华裔科学家崔征研发的“免疫细胞疗法”,北京肿瘤医院外科教研室主任、主任医师季加孚教授,副主任医师步召德博士认为:
试验研究与临床应用有着遥远的距离。一项治疗技术要用于临床治疗必须要证明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一种新药和新的治疗手段需要经历试验室研究、动物研究和临床研究。根据以往的数据,一个全新化合物成功开发成新药的比例大约在0.01~1%。即使被批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能够成功的比例估计大约为5~10%。
目前,这一疗法还面临着许多“难关”:哪些人的中性粒细胞对癌细胞的杀伤力强?如何找到这些超级“抗癌人”?
不过,免疫治疗是治疗癌症的一个研究方向,崔征的研究已经被美国FDA批准可以进入关键的临床试验阶段,不管这条路到底要走多长,还是具有可期待性的。
美国新药据称“能治愈所有癌症”
  &&&&&&&&&&&&&&&&&&&&&&&
(中国日报特稿)
  据美国媒体8月24日报道,美国阿尔尼拉姆生物技术公司日前宣布他们找到了一种能够治愈所有癌症的新型药物,首批接受临床试验的19名晚期肝癌患者病情都有较大好转。不仅如此,该公司称,假以时日,这种药物甚至有可能治愈一切疾病。
  首批肝癌患者反应良好  今年4月,19名接受化疗但没有好转的肝癌病人开始服用这种名为ALN-VSP的新型药物。服用第一剂后的数周内,药物就已经很明显地开始阻止肿瘤产生自身生长需要的蛋白质。
到今年6月,阿尔尼拉姆公司称,通过“唤醒”人体自身的一种很少使用的免疫防御系统,ALN-VSP成功切断肝癌患者体内肿瘤62%的血流量。
在治疗肝癌时,传统药物一般使用消除致病蛋白质的方法,而ALN-VSP则通过核糖核酸干扰(RNAi)疗法直接阻止细胞生成致病蛋白质。
阿尔尼拉姆公司总裁约翰·马拉加诺形象地解释说:“想象你厨房内水流一地,现有的药物可以帮你把水都吸干,但是ALN-VSP的核糖核酸干扰疗法则能帮你把水龙头关上。”
  使肿瘤停止生长
  科学家在研究中还发现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之间一个奇妙的联系——如果说DNA对蛋白质来说是一张图纸,那么RNA就是能够下达指令的建筑商。RNA把DNA上的基因复制成单链的信使RNA,再由它向细胞传递信息继而产生蛋白质。
&&& 1998年,科学家发现了核糖核酸干扰(RNAi)机制,原始生物就利用这个系统来甄别和摧毁病毒双链RNA和病毒信使RNA。哺乳动物由于自身带有免疫系统,所以RNAi机制的抗病毒功能就变得没有什么意义,不过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脊椎动物至今还在用RNAi来调节信使RNA的活动。
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研究,研究人员最终发现,将一小段双链RNA引入细胞即能触发这一埋藏在人体内的古老机制,使RNAi再次发挥停止生产特定蛋白质的功效。
从这一角度看,可以说RNAi具有治愈包括癌症在内的许多疾病的能力,这些疾病的特点一般都是由病变细胞产生过量的常见蛋白质所致。从理论上说,操控RNAi来杀死蛋白质并不难。比方说,ALN-VSP内就含有合成的双链RNA,它与肝脏肿瘤用于编码两种蛋白质的信使RNA相匹配,那两种蛋白质分别是促进肿瘤血管生长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加速肿瘤细胞快速分裂的纺锤体驱动蛋白(KSP)。
合成的双链RNA进入肝细胞后,人体内的RNAi机制便会摧毁合成的RNA和任何与之匹配的、与肿瘤生长相关的信使RNA,阻止蛋白质的继续产生,从而使肿瘤停止生长。
  新疗法已被用于多种疾病研究
  美国杜克大学分子生物学家博斯·萨伦格说:“我们可以关闭任何一个带有RNAi机制的基因,这样的基因有2万个。真正的挑战在于,怎样让药物直达靶细胞,而不伤及其它细胞。”研究人员还担心,药物也许会破坏健康细胞产生蛋白质的过程,或者在到达靶细胞之前就被人体免疫系统摧毁。
现在,阿尔尼拉姆公司表示他们攻克了这一难题——他们将药物包在能被肝脏吸收的脂肪薄膜中,从血管中注入体内。比起只在某一点上注射药物,这种疗法能使整个肝脏都获得均等的剂量。
除了在癌症领域的应用,这项能攻击单个基因的技术还在其它医学领域掀起一阵RNAi疗法旋风。  
目前,阿尔尼拉姆公司已经将这种疗法用于亨廷顿氏舞蹈症、视网膜黄斑变性、肌肉萎缩和艾滋病等疾病的研究。
加利福尼亚州知名分子遗传学家约翰·罗西称,因为其简单的原理,RNAi疗法有望在两年内成熟。
现在,阿尔尼拉姆公司计划再招募36名患有其它病症的患者进行ALN-VSP的药物测试。不过由于首批试验效果相当好,ALN-VSP有望成为首批基于RNAi理论而推向市场的药物。
罗西表示:“我认为RNAi疗法对所有的病都有效,即使只对肝癌有效,那也已经很棒了……对于那些饱受化疗副作用之苦却还不能好转的肝癌患者来说,这绝对是灵丹妙药。”
(未完待续)
我的更多文章:
( 22:30:30)( 08:32:14)( 03:45:51)( 00:16:23)( 06:35:30)( 22:21:58)( 13:51:49)( 19:09:49)( 10:46:55)( 13:37:17)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朋友的家在哪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