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wol渡轮沉船事故扶正后船里有人吗

72小时救援五大疑问:为什么不早点扶正沉船?,沉船为什么不吊起扶正,长江沉船扶正现场视频,72小时后沉船被扶正后 新闻,沉船今晚8点起将实施扶正,东方之星沉船扶正
72小时救援五大疑问:为什么不早点扶正沉船?
时间: 18:56:07 来源:澎湃新闻
原标题:72小时救援五大疑问:为什么不早点扶正沉船?
  6月4日22时,距离“东方之星”长江客船翻沉已超过72个小时,搜救工作仍在继续。
  从沉船发生到现在,搜救工作和方案一直牵动人心。救援方式主要分为现场水下救援、水上救援和沿江搜寻。
  “在沉船打捞救援中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依据现场的环境条件和实际作业条件,进行方案的制定和调整。”大连海事大学救助与打捞专业教授弓永军对澎湃新闻()表示,具体的操作方案还需要根据救援现场条件来做调整。
  4日下午,“东方之星”翻沉事件前方指挥部会议决定,从4日20时起实施沉船扶正救助打捞方案。采用的是船舶整体扳正起浮方案,能够尽快地全方位对所有舱室进行排查,有利于在最短时间搜寻失踪人员,最大限度保护逝者尊严。
  截至4日22时,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徐成光表示,由于船内存在生还者的可能性已越来越渺茫,将连夜准备整体扶正。目前,实施步骤已确定,交通部副部长何建中正坐镇现场指挥。
  1.水下救援的方法是如何确定的?
  作为现场施救中的重要环节,水下救援的方法始终备受关注。目前来看,切割、扶正和潜水搜救三个方案已合而为一。
  事实证明,在这次“东方之星”失事客船救援中,潜水员已成为搜救的中坚力量。
  6月2日中午11点20分,沉船发生约14个小时后,第一批13名潜水员来到现场。
  当天下午,来自海军北海舰队、东海舰队、南海舰队、海军工程大学等多支部队的救援力量约230多人赶赴沉船现场。这些救援力量主要由水下防险救生分队和医疗分队组成,其中潜水兵力150余人,携带潜水装具、水下电视、彩色图像声呐、高频声成像声呐以及水下搜索、切割装具等专业救援装备和物资。
  然而,在搜救工作中,面对水速快、水体浑浊、沉船内部已变形、舱内杂物多等危险情况,许多用于地面搜救的高科技设备作用有限,只能靠潜水员水下探摸展开作业,难度很大,基本是24小时作战,轮番下水。在不分昼夜的搜救过程中,潜水员们救出了多名幸存者。
  3日上午,沉船现场初定了两种打捞方案,分别为船体切割破舱和船体扶正。
  3日下午,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徐成光在新闻发布会上称,救援部门正在和全国各地调集的救助打捞专家讨论打捞方案,商定暂时继续采用潜水员下水搜救的方式进行搜救。
  对此,有救助打捞专家表示,潜水员下水搜救为最稳妥和有效的搜救方式。无论是切割船体还是扶平沉船,前期都需要调集起重船等相关重型设备,并做大量准备工作,明确实施的过程和具体的方式方法,准备的时间比较长。同时,切割船体或扶平船只和直接下水搜救相比,是间接开辟搜救道路,并不如潜水员下水搜救更加直接。除此之外,切割船体或扶平船只都有可能对幸存者造成二次伤害,带来危险。因此,当船只发生翻转下沉事故时,首选方案是潜水员下水搜救,尽量多地找到幸存者。
  2.为何采用船舶整体扳正起浮方案?
  据专家介绍,采用船舶整体扳正起浮方案,能够尽快地全方位对所有舱室进行排查,有利于在最短时间搜寻失踪人员,最大限度保护逝者尊严。整体扶正打捞作业符合行业专业做法和国际惯例,技术较为成熟。根据专业计算和评估,目前沉船现场船舶的起吊能力已经能够满足扳正和起浮作业的需求,众全国抽调的潜水、打捞、救助、船体、船舶修造等领域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将提供技术支持保障。
  据央视新闻报道,3日下午,前方救援力量开始固定船体,两艘500吨级打捞船用粗钢缆穿过船身,一头固定在船头,一头固定在北岸,防止船体进一步移动。与此同时,船体的拎起工作也在进行,两艘500吨的打捞船船尾的钢索绕过船体的底部来连接,试图靠钢索的力量将船体整体拎起,这一步也叫做“穿千斤”。由于这一系列过程只能依靠潜水员手工完成,难度非常大。
  船体切割工作于3日晚间即已正式开始。此前,船体上已经确定了三个切割点,分别是空气舱、污水井、首间舱,这三处通道比较集中,有生命生存的可能性比较大。
  当晚9时左右,切割第一个点空气舱开舱了。根据现场指挥部提供的信息,救援人员在船体底部中前部切开一个55厘米×60厘米的长方形的口子,以便潜水员进入舱体探查。很遗憾没有发现幸存者,切开之后又立即把切口闭合。
  4日7:20左右,切割第二个点首间舱也开舱了,遗憾的是没有发现幸存者。
  4日8:00左右,救援人员在“东方之星”船底切割开了第三个探孔,第三个切割点污水井也被打开,截至目前也没有发现生命迹象。
  与此同时,船体的扶正工作也在进行,4日上午已经在沉船的水下部分选取了8个点开始焊接系缆柱,用来栓住缠绕沉船的钢索。这一步是为了之后船体扶正做准备。
  4日下午,筑桥部队也到达了救援现场,准备铺设浮桥,方便救援物资的转移和配送。
  当晚10时,央视新闻发布消息称,对船体的整体扶正工作正在连夜进行,实施步骤已确定,交通部副部长何建中正坐镇现场指挥。
  为何不更早扶正沉船?
  3.翻船事件发生后,不少网友表示,为何不在第一时间扶正沉船?
  “当时船倾覆时,上层的舱室都灌满了水,下层的舱室还有空气和空间、有生存条件,如果马上扶正,上层的水会灌到下层,船体里的生存空间会受到影响。”北京天地华泰采矿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克武对澎湃新闻称。
  王克武同时表示,若在仍有生命生还的情况下将船体翻转,会造成二次伤害,因此,此时最重要的是保持船体稳定,生存者可能还有希望。
  在现场指挥救援的王志刚也表示,把72小时作为生命标准线,在此之前要千方百计确定有无生命;如果72小时到了,确定没有生命,再把船翻过来,这是对生命的尊重。目前,救援人员暂未发现生命迹象。
  4.为何不更早切割?
  在一开始实施救援时,救援人员通过敲击船体的方式得到了被困人员的回应,说明船体还有未完全被水浸没的地方,这些空间被称为“气穴”。
  “气穴里的空气可供被困人员呼吸,很可能存在幸存者。但要判断哪有气穴并不容易。”大连海事大学救助与打捞专业教授弓永军介绍,救援人员也不能随意切割船体,以免幸存者陷入更危险的境地。
  也有业内专家表示,要尽可能确定哪里可能有人,哪里没人,必须要做出准确判断,否则有可能会做“无用功”,即切开之后找不到被困者。相关技术人员也必须要查阅客船的建造图纸,精确切割面积和切割位置。除此之外,盲目切割有可能会碰到储油舱等部位,造成船体发生爆炸等危害。
  之所以船底还能浮在水面上,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船内特别是船的底层还存在空气,也就是形成空气舱。如果盲目在船底开洞,舱内气体泄漏后,可能造成倒扣的船只浮态失衡或快速下沉,那么整个救援就会失去意义。
  因此,必须在破舱之前对船体进行固定,运输相关切割设备也需要一定时间。船底部的甲板相对坚硬,无论是气割、切割还是打孔,都需要性能较好的设备。同时,大型水上浮吊起重船让船只正浮,浮吊重量需要达到250吨以上。这种浮吊起重船航行至事故发生地需要时间,最快也需要24至48小时。
  5.水上救援也有“黄金72小时”?
  “水上救援不同于陆上救援,水上险情具有突发性强、时效性快、救助难等特点,而此次长江事发游轮是一下子倾覆,人员救援的难度更大,还在船上的游客存活几率比较小,&黄金72小时&这样明确的时间段很可能并不适用。”《解放日报》援引一位专家的观点称,由于事发船上多为老人,此次救援更是要和时间赛跑。这位专家曾在事发航段参与过救援的海事打捞。
  上述专家指出,“72小时”黄金救援时间主要是按照人的生命系统维持时间来说的,但和经历陆地灾难不同,人在水中最受考验的是“失温”和“呼吸”两大问题。
  “人落水后本能地会挣扎,但动得越多失温越快,很多人遭遇海难后其实是冻死的。在冬天,若无经验者在落水后乱动,5、6分钟的时间就会休克。好在目前长江监利段的水温不会很低,应该在18摄氏度左右,对于生命存活有利。”
  该专家还指出,由于船体是直接倾覆,而非碰撞后侧翻沉没,船舱内的水密性已不能用常规情况来衡量,游客生还可能主要建立在所处空间是否有氧气供给等情况。
  澎湃新闻记者 孙丹
本文相关推荐
15-06-0515-06-0515-06-0515-06-0515-06-0515-06-05“东方之星”沉船已完全扶正
6月5日,救援人员正在对“东方之星”轮进行整体扶正打捞工作。新华社发(李开勇&摄)
来源:&&日09:35
6月5日9时05分,长江“东方之星”完全扶正,但仍沉没在水中,只露出蓝色船顶。
据“央视新闻”微博报道,现场两艘500吨的起重船参与扶正作业,下游500米处拉设了400米拦截网。
6月4日,“东方之星”轮翻沉事件前方指挥部会议决定,对沉船实施扶正救助打捞方案。据介绍,采用船舶整体扳正起浮方案,能够尽快地对所有舱室进行排查,有利于在最短时间搜寻失踪人员,最大限度保护逝者尊严。在整整一个晚上的紧张准备后,6月5日7时40分,“东方之星”船体已侧翻过来,露出“东方之星”四个大字,蓝色的船体也已露出水面。
(责编:单芳、陈悦)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图片新闻排行榜
12345678910-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
长江福北水道沉船已打捞出水 善后处置正在进行
来源: 新华社作者: 沈鹏
在沉船被打捞出水的同时,江苏海事局与靖江市公安机关消息公布了事故落水人员名单,试航时船上25人全为男性。目前,仍只有3人获救。
1月17日,工作人员登上扶正后的“皖神舟67”沉船。当日上午6时30分左右,经过近40小时的搜救打捞,在长江江苏靖江段沉没的“皖神舟67”船在离岸一两百米处被扶正。来自江苏海事局的消息称,至此沉船已被打捞出水。在沉船被打捞出水的同时,江苏海事局与靖江市公安机关消息公布了事故落水人员名单,试航时船上25人全为男性。目前,仍只有3人获救。相关部门已经与船员家属及相关机构对接,进行善后处置。
扫一扫加入南方网微信朋友圈
编辑: 龚春辉
请文明发言,还可以输入140字
您的评论已经发表成功,请等候审核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强降水致清远10条国省道出现43处中断
新闻关键词
为贯彻全国税务工作会议精神,讲好税收故事,唱响税收主旋律,传播税收正能量,广东省国税局、广东省地税局在第24个全国税收宣传月启动面向税法宣传基地、社会、税务部门举办税收微视频大赛,征集税收微视频作品并进行评比。中国遇70年来最严重沉船灾难 扶正打捞沉船有难度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救援人员紧张行动,搜寻任何可能的幸存者,但数百人仍然下落不明&&&天空电视台昨天这样总结的长江沉船救援行动,它也代表了世界舆论眼中当下中国最急迫的集体表情。距离1日夜间发生的这场灾难已经过去3天,截至本报昨夜发稿,客轮翻沉遇难人数已经上升至77人,14人生还,仍有300多人生死未卜。
  &寻找幸存者是重中之重&,《世界报》4日称,中国正不惜一切代价寻找长江客轮翻沉事件的幸存者,希望营救他们。灾难发生60多个小时后,200多名潜水员仍在轮番搜索,与时间赛跑。有线电视新闻(CNN)以&中国客轮灾难:发现幸存者的时间不多了&为题称,对于试图发现困在沉船内幸存者的搜救人员而言,时间流逝得太快。时间每过去一小时,船内的空气就越发稀薄,营救生命的可能性进一步减退。而对于许多乘客家属而言,每个没有消息的一小时就好像一天一样漫长。
  4日白天的救援工作为水下搜救和切割点作业同步进行。200多名潜水员分3个班次在水下循环搜救。同时,救援人员在倒扣的船底上切开口子,以便让潜水员有新的通道进入沉船。《环球时报》记者在现场看到,翻沉的&东方之星&号仅底部少许露出水面,船底上有多个工作小组,开展切割焊接和搜救等工作。江面上除了多艘救援船,还能看到一些柜子、抽屉等漂浮物。长江航道救助打捞局水下检测中心主任林汉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4个正在工作的焊接处接下来会焊接8个系缆桩,为船体扶正做准备。&现在船已经稳住了,不会有下沉的危险,搜救和扶正正在同步进行。&
  &浑浊的江水和危险的暗流给中国沉船救援带来麻烦&,法新社以此为题称,4日一早,沉船现场不时下起倾盆大雨,令搜救行动更为复杂。交通运输部发言人徐成光说,除了时间压力,当前搜救工作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江水流速快,风大浪急,加上最近几天持续的大暴雨和大雨带来的泥沙俱下,导致江水浑浊,水下能见度很差,潜水员每次下潜搜寻&都要在黑暗中摸索&。CNN4日称,专家认为,潜水员面临危险的挑战。美国海军潜水专家格雷格&鲍曼说:&仅仅是进入船内都是困难的,更不必说进行搜索。对于那些此前从未到过这条船的潜水员而言,这是第一次进入船内,而且什么也看不见,只能摸索前进。&
  《下苏黎世报》4日称,尽管发现幸存者的希望越来越小,恶劣天气阻碍了救援工作,但中国仍不放弃希望,救援船只达到130艘,4000多人参与搜救。当局把搜索范围往下游扩展220公里,在沿江展开地毯式搜寻。路透社称,搜索范围向下游扩展220公里,这暗示尸体可能已经从沉船所在位置冲走。截至目前,船上456人中只有包括船长在内的14人生还,这可能是中国近70年来最严重的沉船灾难。【环球时报赴湖北监利特派记者&姜洁&环球时报驻外特约记者&蓝雅歌&李大明&青木&环球时报记者&王渠&范凌志】
  阅读更多详细内容请参见今日出版的环球时报。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时报》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李德意
用手机继续阅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沉船之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