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污染英语作文是世界最大的问题之一用英语怎么说

急求英语作文 :提示“环境污染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问题,根据提示,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应该怎样保护我...._百度知道
急求英语作文 :提示“环境污染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问题,根据提示,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应该怎样保护我....
根据提示。注意.,根据提示急求英语作文 . 40分急求英语作文;2饮水在减少。要用到》1生命离不开水:提示“环境污染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问题;3水污染严重,用英语写一篇短文:1跟据所给题目;4应该保护和再利用水;2词数不少于80:提示“环境污染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问题.,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应该怎样保护我,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水资源
而且as....as 像.........:first
首先besides 另外
on the other hand
另外last but not least
最后if so 要是这样的话imagine
想像 in my opinion 在我看来not oniy......,如..一样once upon a time 从前ever since 从此以后used to do something 过去常常做now that 既然.but also.as well
不仅可以用一些有关联性的词语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3条回答
为了你的将来英语水平不要总是求助网络的帮助,自己的英语水平不提高的话永远都得求助。我劝你还是到纳斯达克英语系统学习写作吧
查在线英语翻译,直接打中文上去,翻译。一篇英语作文搞定!
2005年,一场“环保风暴”在中国内地刮起,30个总投资达1179亿多元的在建项目被国家环保总局叫停,其中包括同属正部级单位的三峡总公司的三个项目。理由是,这些项目未经环境影响评价,属于未批先建的违法工程。 环境恶化无路可退中国的环境问题并非始自今日。早在上世纪90年代,环境污染问题就已非常严重。如淮河流域。在上世纪90年代五类水质就占到了80%,整个淮河常年就如同一条巨大的污水沟。1995年,由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1875亿元。 据中科院测算,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到GDP总值的15%,这意味着一边是9%的经济增长,一边是15%的损失率。环境问题,已不仅仅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已成为吞噬经济成果的恶魔。 目前,中国的荒漠化土地已达267.4万多平方公里;全国18个省区的471个县、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胁,而且荒漠化还在以每年1万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长。 七大江河水系中,完全没有使用价值的水质已超过40%。全国668座城市,有400多个处于缺水状态。其中有不少是由水质污染引起的。如浙江省宁波市,地处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江交汇口,却因水质污染,最缺水时需要靠运水车日夜不停地奔跑,将乡村河道里的水运进城里的各个企业。 中国平均1万元的工业增加值,需耗水330立方米,并产生230立方米污水;每创造1亿元GDP就要排放28.8万吨废水。还有大量的生活污水。其中80%以上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进河道,要不了10年,中国就会出现无水可用的局面。 全国1/3的城市人口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有1/3的国土被酸雨侵蚀。经济发达的浙江省,酸雨覆盖率已达到100%。酸雨发生的频率,上海达11%,江苏大概为12%。华中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城市,如宜宾、怀化、绍兴、遵义、宁波、温州等,酸雨频率超过了90%。 在中国,基本消除酸雨污染所允许的最大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200万~1400万吨。而2003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就达到2158.7万吨,比2002年增长12%,其中工业排放量增加了14.7%。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以及污染控制方式和力度,到2020年,全国仅火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就将达2100万吨以上,全部排放量将超过大气环境容量1倍以上,这对生态环境和民众健康将是一场严重灾难。 1月27日,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有人预言,如果再不加以整治,人类历史上突发性环境危机对经济、社会体系的最大摧毁,很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在中国。 治理污染陷于两难有一种说法,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控制好环境,在环保方面的投入须达到GDP的1.5%以上。但这是在环境保护本来就非常良好的情况下,在中国,根据上海的经验,要真正有效地控制环境,环保投入须占到GDP的3%以上。而在过去20年里,中国每年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在90年代上半期是0.5%,最近几年也只有1%多一点。环保是一种“奢侈性消费”,投入大,对GDP贡献小,因此,一些本应用于环保方面的专项资金,也被挪作他用。 目前中国在环境问题上进退两难:再不治理,未来无法保障;真要治理,则需大规模投入,眼前的经济又难以承受。 有人算过,云南滇池周边的企业在过去20年间,总共只创造了几十亿元产值,但要初步恢复滇池水质,至少得花几百亿元,这是全云南省一年的财政收入。淮河流域的小造纸厂,20年累计产值不过500亿元。但要治理其带来的污染,即使是干流达到起码的灌溉用水标准也需要投入3000亿元。要恢复到20世纪70年代的三类水质,不仅花费是个可怕的数字,时间也至少需要100年。 违法成本低执法成本高就微观角度说,在过去20年里,国内制造业在无法依靠技术进步降低能耗、降低成本的情况下,只能朝两个方面挖潜:一是工资,二是环保。最简单的事,例如水泥生产,要达到起码的环保要求,每吨水泥需增加8元成本,占水泥出厂价的5%。纺织业每年排放的废水超过10亿立方米,如要处理,则每吨需花费1.2~1.8元。提高生产成本5%。而绝大多数企业根本就没有这么高的利润率。因此只能在环保问题上打游击:或是不建任何废水处理设施:或是建立以后就当摆设,白天把污水放到处理池里,晚上没人时就排放到河里,这样就可以节省一大笔成本。在市场的无序化竞争中,这5%的成本。往往就决定了企业的盈与亏、生与死。 而中国在环保执法上的两高一低——守法成本高、执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也助长了这种倾向。通常的情况是,环保部门为取证一件违法偷排事件,需耗费50万元,而最终落到违法企业头上的罚款,则只有区区5万元,包括正在劲刮的所谓“环保风暴”。 一些投资数十亿元的特大电站项目,违反环境评价擅自开工建设,最后的罚款也不过20万元。区区20万元罚款,对于一个投资超亿元的项目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这样的处罚力度对违法行为谈何震慑力?因此《环保法》历来被人称为“豆腐法”。 一场环保风暴将涉及数十万家企业,由此带来的结果必然是:大批企业的破产倒闭,大量人员失业,企业成本大幅提高,国内物价指数迅速地突破两位数。因此,无论是宏观成本,还是微观成本,实际上都无法承受。 四个因素阻碍环境治理对环保部门在执法过程中遭遇的巨大阻力,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总结出了四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一些地方对科学发展观认识不到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一些高能耗、重污染的小冶炼、小铁合金、小化工等被明令禁止的项目,在一些地方竟然呈现蔓延的趋势。 其次,部分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片面强调简化审批,限期办理相关手续。而不管项目是否会存在污染情况,只要来投资就批准,个别地方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中存在“首长意志”、“先上车,后买票”等违法现象。 再次,环评质量亟待提高。有些环评单位不坚持科学评价,不敢以客观的事实和科学的数据说话,评价结论含糊,模棱两可,将项目的环境可行性与否的结论推给审批部门,甚至极个别的环评单位弄虚作假,编造、伪造数据,或者隐瞒事实,严重影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落实,使环境影响评价流于形式,丧失了第三方咨询机构起码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最后,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工作开展不足。我国目前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政府主导型,以有限的政府力量去监管数量庞大的建设项目,显然力不从心。 其实,环评法遇到的阻力更有背后的经济利益在驱使。 掀起真正的“环保风暴” 中国是一个在环境上回旋余地极小的大国,又是一个在全球资源、市场基本被瓜分完毕后崛起的一个后起国家。中国没有任何可能像某些先行国家那样,等到环境恶劣到极点后再来治理。 但中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别人走过的先发展经济、再治理污染的道路,中国不可避免的也会走一遭。 世界各国的历史已经表明,在经济增长与环境变化之间有一个共同的规律:一个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会有一个环境污染随国内生产总值同步高速增长的时期,尤其是重化工业时代:但当GDP增长到一定程度,随着产业结构高级化,以及居民环境支付意愿的增强。污染水平在到达转折点后就会随着GDP的增长反而戛然向下,直至污染水平重新回到环境容量之下,此即所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当年日本的发展过程就是这一规律。 毫无疑问,中国没有可能跨越这样一个重化工业时代。因为中国的人口太多,国家太大,无法像芬兰那样,在本国制造业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借助于全球化分工,直接.进入高科技时代。 上世纪90年代末,笔者曾回过苏南老家,小时候那种清清河水,坐着船就可到达四乡八镇的情景已一去不复返了。而令笔者吃惊的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因素竟然是最普通的生活垃圾。在中国,即使不发展工业,由人口增长带来的污染物,也足以使环境恶化到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即便是治理这样的污染,也需要大笔投资,需要有经济基础。 中国在治理污染问题上,任重道远,需要依法办事,制止恶性环保事件的发生,延缓环境恶化的速度
英语作文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目前全球环境问题很多,请从全球, 国家, 社会,个人这几个角度写下我们该怎么应对全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
目前全球环境问题很多,请从全球, 国家, 社会,个人这几个角度写下我们该怎么应对全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
目前全球环境问题很多,请从全球, 国家, 社会,个人这几个角度写下我们该怎么应对全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
就这个题目写下两篇文章.
可以是从网上搜出的文章拼凑的. 但是不要内种随意找找就能找到的内种. 很急很急, 需要两篇
科技进步带来的各种发现和发明使人类逐渐强大起来。各种交通工具是脚的功能的延伸,大大拓展了人类的活动范围;望远镜和显微镜是眼睛的延伸,使人类能探测更广阔和更微小的世界,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网络的完善是嘴巴和耳朵的延伸,使远在千里之外的人们能相互沟通,地球成了一个地球村。诸如此类的成就不仅代表了科技所达到的水平,也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激光、微波、电视、计算机、网络、核反应堆,这些东西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它们充满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了它们的存在,它们都影响和控制了我们的生活。
  现代人已经有了相当大的改变自然环境的能力。不过人类在享受科技进步营造的舒适生活环境时,并没有及时意识到所付出的生态代价,结果是人类被迫面对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地球生态危机。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应该是怎样一种关系?人类能把自然看作自己的附属品吗?对环境与人类之间关系的重新考虑是本世纪人类文明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人口:地球难以承受之重
  现在,每掀开一张日历,就有20多万个婴儿降生在地球上。日,世界第60亿公民在波黑呱呱落地。   60亿--这是目前人类的总和。而与此相对照,空气、水、森林、耕地、矿藏……几乎所有生存资源的平均数都在因分母的不断膨胀而日益缩小。
&  曾几何时,“计划生育”似乎是一个中国味十足的专有名词。而今,即使是远离经济发展快车道的国家,降低妇女总和生育率的进展都很显著。各国代表们交流的信息是:生活在发达国家的妇女有四分之三以上有效地“主宰”自己的生育,生活在发展中国家的妇女也有一半在实行计划生育,在十个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中,有六个国家的妇女在进行形式各异的计划生育。
生育革命,正成为人类跨世纪的选择。   这场革命的内容当然不仅是人口数量的减少。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就是要通过少生来促进优生优育优教,促进妇女的健康和妇女的解放,促进计划生育户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世界人口的天平上占五分之一强。   只要简单地设想一下,如果中国人口盲目增长,资源破坏,环境恶化,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事实上,自70年代全面推行计划生育以来,中国人口控制已取得巨大的成就。按70年代的生育率计算,中国实行计划生育20多年来共少出生了3亿人,将中国11亿人口日推迟了四年,将亚洲30亿人口日推迟了三年,将世界50亿人口日推迟了两年。中国计划生育,是事关中华民族的大事,也是事关整个世界的大事。
自然资源取之不竭吗?
  由于人口膨胀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对地球影响规模空前加大,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愈来愈突出,引起了全世界的忧虑和不安。了解和认识全球资源态势,研究与资源开发相关的全球环境问题,对于实现世界各国共同追求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70%以上为广阔的海洋所覆盖,陆地面积仅占29%,约1.5亿平方公里。陆地本身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态系统,除了沙漠、冰川、冻土、不宜开垦的山地和土质极差土地外,只有约30%可以耕种。全球土地面积为1306925万公顷,约占全球总面积的1/4,在全球土地面积中,耕地占11.29%,草地占24.58%,森林及林地占30.98%,其它土地占33.15%。
  水是地球上一切生命发生和存在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地球上大约有14亿立方公里的水,其中不适宜人类饮用的海水占97%以上,淡水只占3%;淡水中有77.2%和22.4%分别被储藏在冰川和地下,可以利用的地表水仅占0.35%,主要蕴藏在湖泊、沼泽和河流中,其中河水储藏不及0.01%。据估计,地球上有1000万个动植物物种,其中被分类和命名的物种资源约160万个。森林资源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全球森林面积45.01公顷,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木材资源,而且对全球物质、能量循环起着巨大的作用,同时,还是巨大的基因库。草地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为动物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全球草地面积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将近一半。上述土地、森林、草原均是可以更新和重复利用的资源,被称为可再生资源。   与上述可再生资源相区别的矿产资源不能再生和重复利用,被称为非再生资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利用矿产资源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到目前为止,人类已发现的矿物有3300多种,其中有工业意义的1000多种,被列为矿产资源的有160多个矿种,对人类经济有重要价值的有煤、石油、天然气、铁、铜、铝、铅、锌、金、银、磷、硫,盐等40多种。
  此外,海洋既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又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它包括海水、海洋生物、海底矿产等多种资源,是人类未来发展的主要空间。 全球资源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资源系统的整体性和各种资源的相关性。自然资源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整体,各种资源在生物圈中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完整的资源生态系统。一种资源的开发,会影响其它相关的资源,一种资源的变迁会诱发其它资源的演变。   二,资源的有限性。任何资源都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矿产资源是非再生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土地、水、生物等再生资源也是有限的,不合理利用也会引起水质污染、水土流失、森林急剧减少、草地退化等不良后果,能被人类利用的资源就会越来越少。
  三,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无论是可再生资源,还是非再生资源,在全球的分布都是不均衡的。以森林资源为例,南美洲森林面积最大,覆盖率最高,为51.4%,其它各洲的森林覆盖率依次是北美洲36.6%、欧洲30.5%、非洲24.5%、亚洲22.0%、大洋洲18.9%。再以石油资源为例,全球石油可采储量为3113亿吨,其中中东地区占41.9%,北美地区占17.8%、独联体各国及东欧地区占13.4%、南美洲占8.6%、亚太地区占7.1%、西欧占3.2%。
  四,资源系统的演变性。全球资源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存在着永恒的矛盾,由于自然界本身的演变规律和人类对资源的干预,引起资源种类、数量、质量、分布的演变,如人口增长,人类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资源需求量增加,引起资源消耗量的增长;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作为资源载体的环境质量下降。造成资源再生能力的降低和部分消失,从而使资源数量和质量下降。又如人类社会进步,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原有类型资源数量和品种增加,同时人类发现新类型、新物种、新领域资源,资源利用新途径的出现,使资源种类增加,数量上升,质量提高。&
&  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加,资源消耗量的不断增大,加上交通、通信事业的飞速发展,宇宙空间相对缩小,人类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因此,资源开发利用突破了区域界限和国界,资源配置向国际化和全球性发展。由此而引起了一系列的全球性问题:
  一是全球性环境问题。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特别是人类活动与地球各个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影响整个地球表层的环境问题,如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消耗而导致的温室效应所引起的全球变暖,会使极地的冰盖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使得一些海拔较低,土地肥沃的河流三角洲被水淹没,同时还会引起海水倒港灌,污染地下水源。与温室气体增加相关的还有臭氧层的破坏等。   二是全球普遍存在的区域环境问题。由于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所造成的土地退化、森林滥伐、生物多样性的损失等,它们的累计效应足以影响全球。如由于土地不合理利用而造成受沙化影响的土地总面积20亿公顷;全球受水土流失和干旱危害的土地达26亿公顷;人类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导致大量的物种绝灭,仅在热带森林中每天至少就有一种物种正在消失。
  三是点多面广的工业污染问题。由于工业“三废”(废渣、废水、废气)所造成的土质、水质和大气污染,其累计效应也会影响全球。近几十年来,由于世界各国排入大气中的废气愈来愈多,酸雨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环境污染问题。   四是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环境问题。由于地球内部和星球之间的运动所造成的个别突发事件,如火山爆发、特大地震、山体滑坡等,其影响经过多级反馈,逐级放大,最终也影响全球环境。
臭氧层:人类的保护层   众所周知,地球被一层大气紧紧围裹着,从地面算起,从下而上可分为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和散逸层。离地面最近的对流层与人类最为密切,给人类带来了云、雨、雾、风、霜、雪等复杂的天气现象;而对流层上方的平流层中有一臭氧层,其浓度为10%,厚度为30公里,能大量吸收来自宇宙的辐射,特别是可以吸收掉99%的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紫外线,从而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伤害。所以,臭氧层被誉为“人类的保护伞”,如失去了这个“保护伞”,地球将受到紫外线强烈辐射,物种将难以生存,人类的健康将受到极大的威胁。
 &   谁能想到,臭氧空洞的罪魁祸首是在工业和生活中使用频繁的制冷剂氯氟烃。夏天喝冰镇饮料曾经是古代帝王专享的权利,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工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广泛地使用性质比较稳定、不易燃烧、易于贮存、价格又比较便宜的氯氟烃类物质来做致冷剂、喷雾剂、发泡剂及清洗剂。这些物质可以在大气中长期存在并破坏臭氧层,从而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和影响生物生长。
  厄尔尼诺在西班牙语里的意思是"圣婴",其特征是东太平洋局部海水温度异常上升。与之相对,"圣女"拉尼娜则是指东太平洋水温异常下降。这两种气候现象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已经超过了温室气体排放,成为导致气候异常的首要因素。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一直悄无声息地伴随着地球的历史。&  & 救救森林&:&  森林是“地球之肺”,这恐怕是人人皆知的道理。然而人类保护森林的措施却远远跟不上,世界森林正在以每年1600万公顷的速度消亡,差不多是一个英国或半个德国的面积。迄今,森林已消失了一半。如果森林继续按这个速度消失,总有一天地球有可能被砍成“光头”。
  人类年年呼吁保护森林,然而森林面积年年锐减。这看似矛盾,但实则有因果联系。我们需要森林的庇护,但更需要森林的付出。人类在寻求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这本来无可厚非。然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有的人往往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向森林肆意索取。专家警告说,在人类仍被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和功利心所驱使的情况下,森林就难以摆脱目前的厄运。   森林是地球的宝藏。正因为如此,砍伐森林成了一些人发财致富的捷径。当耕地和牧场不够用时,有人便向森林索取;当需要外汇时,一些国家不惜对森林乱砍乱伐;当市场上稀有木材家具行情看涨时,森林“家族”中的部分“成员”便要大祸临头。有关数字显示,最近30年,这种类型的砍伐树木活动增长了3倍。
  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森林的需求也在年年增长,它象一张大口吞噬着日益减少的森林。以造纸业为例。世界观察研究所的报告指出,造纸工业迅猛发展是世界森林的一大威胁。90年代每年用于造纸的木材消费比1950年增长了两倍,到2013年纸的消费量还将倍增。目前,世界被砍伐的树木有百分之四进了工业国家的造纸厂。美国是纸消费的第一大国,每年人均消费341公斤;其次是日本和德国。美国、日本和欧洲国家人口只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但纸制品消费却占世界的三分之二,这些国家的木材几乎全是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因此发达国家对世界森林的减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人祸猛于虎。造成森林锐减的正是我们人类自己。这是我们必须承认的现实。面对千疮百孔的“地球之肺”,人类是否应该反省? 美丽而易逝的珊瑚礁
  美丽的珊瑚被称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是地球上最大也是最古老的生物群落。在约2.25亿年前的中生代,它们就已经开始在寂寥的地球上繁衍生息,目前一共有60万平方公里的珊瑚礁散落在热带和亚热带海洋中,是地球上最古老美丽、最多姿多彩、也最弥足珍贵的生态系统之一。   珊瑚礁虽然在全球海洋系统中所占的比重不足百分之零点二五 ,但它们却是海洋生物的乐园。在已知的全部海洋鱼类中,有四分之一以上生活在珊瑚礁上,与珊瑚礁共存亡。据世界自然资源保护监测中心的最新报告估计,目前全球珊瑚礁创造的经济产值高达3750亿美元,100多个国家在开发珊瑚礁旅游资源方面获益不浅。
  人类在开发利用珊瑚礁的同时,却不注重对这一宝贵资源的保护。在太平洋中一些依然“活”着的珊瑚礁,已是250万岁高龄且仍在生长。为了生存,它们在向人类发出痛苦的呼救。   目前全球珊瑚礁中有百分之六十面临被毁坏的威胁,其中一些珊瑚礁所受的损坏已到了无法恢复的程度。地处亚洲东南部的珊瑚礁是世界上拥有最丰富的海洋生物物种资源的珊瑚礁,其受到的危害最深最重。在东南亚,百分之八十二的珊瑚礁都受到中度或高度生存威胁。在中东、加勒比海和印度洋,这一比例也达到百分之五十以上。
 &   在人类活动日益威胁珊瑚礁生存的同时,人类对珊瑚礁的研究和保护却有限得“可怜”。就研究而言,关于世界珊瑚礁分布状况的地图直到1988年才完成,第一张关于全球浅珊瑚礁分布状况的地图直到1996年才问世;就保护而言,全球容括珊瑚礁的海洋资源保护区仅有400多个,其中150多个面积不足一平方公里。全球拥有珊瑚礁的国家达108个,其中至少40个国家迄今尚未建立珊瑚礁保护区。
  珊瑚大量死亡将会造成两大灾难:一是出现大规模饥荒。热带海洋沿海有上亿人靠捕鱼为生,而这些鱼百分之五十以上是靠珊瑚礁生存与繁衍的,没有了珊瑚礁,也就没有了鱼,这些人的生计将出现困难;二是海岸将更快地被海水蚕食,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珊瑚礁可以有效地抵挡海浪冲击,失去珊瑚礁,海浪便会更快地吞食海岸。  
环境危机:人类的生存危机  &
  保护环境不但关系到人们的身心健康,而且关系到各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而是一个关系到人类共同未来的重大问题。目前世界环境状况正在不断恶化,而导致这种状况的正是人类自己。因此,人类有责任保护环境,保护好我们共有的家园--地球。   空气污染、水源污染和固体垃圾污染是环境污染的三个主要方面。工业生产所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废渣是环境污染的主体。在城市中,汽车排放的尾气是空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污染源。由于空气粉尘污染非常严重,有些城市现已成为卫星观察不到的城市。有些地方的饮用水中有害元素严重超标,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固体垃圾污染更是比比皆是,就连人迹罕至的珠穆朗马峰也未能幸免。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洲,科学家最近发现企鹅竟然也感染上了家禽病毒。
  毁林开荒、围湖造田、过度放牧等违背自然规律、破坏生态平衡的做法使我们吃够了苦头。土地沙化、草原退化、沙漠侵袭等都是人类自己酿就的苦酒。以非洲撒哈拉沙漠为例,由于人为的原因,撒哈拉沙漠的面积50年来扩大了100多万平方公里,目前仍在继续扩大。   地球上的物种正在锐减,保护生物多样性刻不容缓。据科学家统计,目前平均每天有70个物种从地球上永远消失;全世界有9400多种动植物正濒临灭绝。人类要对此负责,是人类摧毁了它们的生存环境,甚至它们本身。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物种最丰富的地区,可是人类对热带雨林的乱砍滥伐从来都没有停止过,由此而导致的物种灭绝最为严重。非洲的大象和犀牛成为濒危动物,这除了与它们的生存环境受到破坏有关外,还与人类的大量捕杀密不可分--珍贵的象牙和犀牛角给它们招来了杀身之祸。
  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可是人类对海洋的掠夺性利用已使得海洋渔业资源的数量和种类大大减少。全世界的海洋有百分之七十遭受过度捕捞,就连世界最大的动物蓝鲸也因人类的滥捕滥杀而面临灭绝的威胁。人类的触角早已伸到了遥远的南极海域,然而在最近闭幕的《南极条约》缔约国会议上,涉及南极海洋生物资源保护的《马德里协议》竟未能获得正式通过!   保护人类免受有害紫外线照射的臭氧层在不断变薄,地球南北极上空出现了臭氧洞。最新资料表明,南极臭氧洞的面积已达2000多万平方公里,大约是欧洲陆地面积的两倍。科学家已经证明,电冰箱等制冷设备中使用的氟利昂是破坏臭氧层的罪魁祸首之一。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大气“温室作用”增强,我们居住的地球正在变暖。本世纪以来,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已经升高了0.5摄氏度。人类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排放出的大量二氧化碳等气体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自工业革命开始以来,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百分之三十,甲烷和一氧化碳含量都增加了约百分之十五。目前全世界每年向大气层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多达230亿吨。全球变暖可增加冰川的融解量,导致海平面升高,使许多沿海地区和岛屿有可能被淹没;它还会加剧自然灾害,造成瘟疫流行。
在环境与发展之间的选择——可持续发展   这几年,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开始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一些国家针对各自比较突出的环境问题,加强了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巴西提出了保护亚马孙雨林的计划,墨西哥重点提高首都空气质量,菲律宾着力治理水污染,非洲重视生物多样性,海湾国家合作清理石油开采和石化工业造成的污染。
  然而种种迹象表明,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更重要的是制定合理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确保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环境,不再重复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老路,这是一个长期的挑战。   先例如此,发展中国家决不可步发达国家后尘。包括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在内的一些著名环境问题专家都曾经指出,如果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三的发展中国家都要沿着发达国家的轨迹前进,很可能给全球环境带来不可补救的重大损害。发展中国家应该有适合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但是,发展中国家探索适合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并非坦途,因为环境问题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不可分割。发展中国家政府、企业界和科技界需要通力合作,确立重视环境的经济发展战略,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作出完善的规划。其次,这需要创立环境法规,并需要有力的行政、经济手段保证环境法规得到实施。此外,还需要通过教育、宣传等多种渠道确立公众的环境意识,使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入民心。   当然,发展中国家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也需要来自发达国家的经济、技术支援。地球只有一个,地球环境的恶化对所有的国家都是灾难,更何况世界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发达国家首先造成的。在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个全球目标面前,发达国家更应承担起不容推卸的责任。
 &   目前,世界上仍然存在着人口增长过快、资源短缺、贫困和不平等等影响全球资源合理利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着力解决以下问题: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目前全球人口已近64亿,人口过快增长与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日趋突出,特别是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对土地资源的压力愈加沉重,粮食问题突出。控制人口数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特别是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真正把可持续发展变为人类的自觉行动。   消除贫困。目前全球仍有8亿多人口处于贫困状态,饥饿、疾病每天都威胁他们的生存。
  遏制穷人与富人之间收入差距继续拉大。目前,占有全球人口20%最富的人和20%最穷的人口,收入之比已由1960年的30:1,扩大到1990年的60:1,且贫富差距仍在继续扩大中,这是造成失业、犯罪和社会动乱的经济原因,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遏制穷人与富人之间的收入差距继续拉大。   消除穷国与富国的发展不平等。当今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在资源消费、资源贸易和环境等方面,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发达国家人均能源消费量是发展中国家的20-100倍,人均用水量是3.5-13.5倍。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资源与环境,往往通过国际贸易从发展中国家进口木材、能源和矿产品,又将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的重化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从而造成资源、环境损耗的区域转移。为了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发达国家必须改变消费方式,遏制资源的高消费。在消除污染、治理环境和保护公共资源中,发达国家应当承担更多的义务。
  可持续发展不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事情,而是全人类共同的目标。当前世界上的许多资源环境问题已超越国界的限制,具有全球的性质,如全球变暖、酸雨的蔓延、臭氧层的破坏等等。因此,必须加强国际间的多边合作,建立起广泛的国际合作,共同解决全球资源开发、经济发展所引起的环境问题。虽然在对待全球资源与环境问题上,世界各国和各地区间既有共同利益,又有利害冲突,但是共同利益大于利害冲突,为了保护人类共同的地球,实现可持续发展,各国都应积极参与双边和多边合作,共同开展全球问题研究,缔结旨在保护资源与环境的国际公约,通过不同范围和不同形式的国际合作,协调各国和各地区的行动,实现人类共同的目标—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具有紧迫性和全球性,不是一个国家单独能够解决的。发达国家应对目前的世界环境状况负主要责任;它们不应该一味指责发展中国家污染和破坏环境,而是有义务在环境保护方面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发展中国家也不能再走发达国家那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是要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世界各国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承担起保护环境的重任。
  残酷的现实迫使人类审视:如何用科技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而不是破坏它?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指出,在新千年到来之际,世界正处于环境革命的前夜。西方国家那种以化石燃料为基础,汽车为中心,通过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发展经济的模式不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世界必须采取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解铃还需系铃人。科技的发展带来了自然环境的恶化,但这绝非科技的固有性质。要整治被破坏的环境,还子孙后代一个清洁的星球,人类还需要借助科技的力量。寻找无污染的能源,停止对自然资源掠夺式的开发,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所有这些都离不开科技的进步。
其他回答 (1)
坚持远见 整体规划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热点时事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污染英语怎么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