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之星为什么会沉 只救出了14 为什么

您现在的位置: >>
“东方之星”已有14人生还 岳阳2000多人参与搜救
时间: 7:52:33&&& 责任编辑:刘红艳 来源:长沙晚报
  核心提示:6月2日,救援人员在客船翻沉现场进行搜救。  岳阳武警官兵在长江水面展开搜救。  船上人员  船上共有456人  其中旅客405人 船员46人 导游5人  旅客籍贯  旅客分别来自7个省市  上海97...
  6月2日,救援人员在客船翻沉现场进行搜救。
  岳阳武警官兵在长江水面展开搜救。
  船上人员
  船上共有456人
  其中旅客405人 船员46人 导游5人
  旅客籍贯
  旅客分别来自7个省市
  上海97人 江苏204人 浙江11人 天津43人
  福建19人 安徽8人 山东23人
  涉事旅行团
  上海协和旅行社组织的400多人旅行团由南京搭乘“东方之星”客轮前往重庆。
  计划行程
  旅行社宣传单显示,该游船此次行程一共11天,白天停靠游玩,晚上开船赶路。根据行程单的安排,6月1日是行程第五天。
  “有人上来了。”2日15时08分,在露出水面的沉船底部平台,顺着一名工作人员手指的方向,一名穿着救生设备的年轻小伙子从水里露出。救援人员马上用棉被将他包裹起来,抬上担架,一旁待命的医疗海巡船迅速送往岸边等候的救护车……此时,距“东方之星”客船翻沉事件发生已经接近18个小时,现场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大营救。截至6月2日18许,已救出19人,其中14人生还。这意味着,出事20多小时后,仍有400多人失联。
  搜救?力量  4000多人在现场进行搜救
  6月1日晚上21时多,载有456人的“东方之星”客船在长江湖北监利段翻沉。长江航务、海事等部门接报后,立即赶赴现场开展搜救,并启动长江航运突发事件一级应急响应。
  2日上午,新华社记者从现场救援指挥部了解到,在长江湖北监利段客船翻沉现场,交通部门、武警部队、湖北省等已组织4000多人参与搜救。
  来自武警、海事、长航、消防等部门的14艘海巡艇、8艘航标艇、9艘冲锋舟、2艘公安艇、2艘地方海事艇、1艘工程船、17艘社会船、100艘渔船,正在事发江段开展搜救。湖北还组织预备役人员580人、武警1000人、公安干警600人、群众1000余人在事发江段开展巡查,全力配合水面搜救。
  此外,湖北组织的搜救队伍正在下游的嘉鱼县洲湾至事故现场的长江江段进行全面搜救。
  搜救?现场  潜水员进入船中救出两人
  2日上午,救援人员发现,船中仍可能有幸存者,便往船里灌输氧气,生命探测仪伸向船底。
  14时46分,多名潜水员陆续下水,3根绳子绑住救援人员及设备,放入江中。
  15时08分,一名年轻小伙子从水中浮出获救。在医疗海巡船上,医生对这名小伙子进行初步检查后,由停靠岸边的救护车转移到医院进一步治疗。
  就在这时,现场有人喊:“又上来一个!”大家一看,发现是位潜水员。这名潜水员说,获救小伙子今年21岁,重庆人,发现他时,他正蜷缩在一个气垫层内,空间很狭窄,一片漆黑。由于船体结构很复杂,他们花费很长时间才走出气垫层。
  “怎样才能让小伙子上岸?”他和另一名叫官东的潜水员商量后,由官东将自己的救生设备给这名小伙子,让小伙子自己游出水面。官东自己则不用救生设备,浮游出水。
  在监利县人民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医生对获救小伙子进行了详细检查和观察,目前这个小伙子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醒。
  湖北省军区司令员陈守民2日下午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现场成功救出的65岁老太太,系水下学习穿戴潜水衣后获救。
  陈守民介绍,在救援过程中,潜水员下潜的同时还携带了一套潜水装备,在水下发现被困但难以施救的老人后,向老人演示了潜水衣的穿戴方法。后来,老人穿着潜水衣顺利从被困区域绕出。12时52分左右,老人成功浮到水上。整个施救过程历时约20分钟。陈守民说,目前老人的生命体征稳定。
  搜救?讲述  “当时雨太大根本无法施救”
  2日下午,铜工化666船长李永军回忆了1日晚的相关情况。铜工化666是一艘运输危险品的船只,1日从湖北枝城卸完货空船返回铜陵。李永军说:“当时雨大得不得了,我估计至少7级风,江面上能见度很差,就像下雾一样,雷达被雨干扰了都扫不到东西。”大约21时10分,铜工化666顺流而下,与逆流而上的“东方之星”相遇。李永军说,当时两船距离大约30米,但已经很难看清“东方之星”。由于天气太差,21时30分左右,铜工化666在北岸抛锚。
  李永军说,抛锚后他和船员没有睡觉,到船上的客厅聊天。大约22时10分左右,突然听见江上有人喊“救命”。“当时根本看不清,听声音判断,离我们有一、二十米”,接着又看到一个人,“这次能看清,抱着救生圈。雨太大,根本没法施救,我就冲他喊,往岸边游!”
  铜工化666船立即向岳阳长江水上搜救中心报警。接报后海巡艇12215冒风雨于23时51分救起两人,这两人都是“东方之星”上的乘客。
  李永军说,铜工化666已经于2日早继续向下游航行,他是于今天早上看到手机上新闻才知道是“东方之星”发生了沉船。“做梦也没想到‘东方之星’会沉。”他说。
  搜救?期待  400多人仍失联,盼奇迹发生
  截至2日18时,有关部门确认已救出19人,其中14人生还,这意味着,出事20多小时后,仍有400多人失联。
  翻船事件已过去24小时,交通部继续派潜水员加紧搜索舱室,扩大搜救范围至距事件发生地下游220公里处的武汉新滩,重点加强沿江河滩、回水区的搜寻。
  人们期待奇迹发生。
  幸存者说
  暴风雨中漂流10小时获救
  从茫茫黑夜到黎明时分获救,张辉在长江中漂流了10个小时,一个接着一个大浪打过来,几乎让他不能呼吸……躺在湖南岳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室的病床上,张辉惊魂未定。
  这位43岁的旅行社工作人员从天黑一直游到黎明,终于获救。“东方之星”船上有5名上海协和国际旅行社的工作人员,张辉是这个团队的负责人。
  张辉告诉记者,1日晚上,外面突然风雨交加,电闪雷鸣。
  大约21时20分,不少房间进水的游客忙着把打湿的被子和电视机搬到大厅,而张辉从位于二楼右侧的办公室走回左侧的卧室。这时他发现船倾斜了。“倾斜度很大,有45度。”张辉觉得不对劲了,跟同事说:“好像碰上大麻烦了。”
  话刚说完,突然船翻了。“时间非常快!”张辉和同事一人抓起一件救生衣,抓到时窗户就到了他头顶的位置。等到爬出窗户,水已经到了他们的脖子。
  “船在继续翻沉。”张辉不会游泳,只好抓着救生衣一路漂下去。最初的时候,他看到四周一些人和他一样漂在水面,还有人在呼救。此后,张辉又经历了四次大的风浪。“一浪接一浪地把我淹没,我喝了很多水。”
  天快亮的时候,他看到了岸。他抓住水里漂着的树枝和芦苇,拼命向岸边划。他终于爬到岸上,上岸后几乎没有力气站起来了。
  这时他看到了灯塔。他挣扎着,朝着有建筑物的方向走,到了君山的一个码头,才发现自己竟然从湖北监利漂流到了岳阳,随后被送到了医院。
  湖南行动
  岳阳2000多人参与搜救
  长江沿岸,干部群众沿江而走,眼睛盯着江面;长江水面,大小船只往来穿梭,只为最快找到落水者……“东方之星”游船发生翻沉事故后,岳阳市共2000多人参与搜救。截至昨日下午4时,岳阳市干群已成功救起2人。
  事故发生后,岳阳市委市政府迅速成立指挥机构和救援力量,参与救助,尽力抢救落水人员。除了成立岳阳市现场搜救工作领导小组,还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在沿江的华容县、临湘市、云溪区、岳阳楼区、君山区分别成立了现场指挥部。在搜救中,岳阳市共出动搜救船只75条、救护车24台,组织公安、武警、消防、预备役人员1100多人,市直医疗、水上救援等专业施救人员114人,沿线县市区干部群众1000多人参与搜救。
  昨日中午,记者在华容县洪山头镇的天字一号码头看到,来自岳阳市、华容县等地的武警、海事、消防等救援人员,没有任何人撤离,他们有的在冲锋舟上,有的在岸边,匆匆吃两口盒饭就又立即加入到救援当中去。
  最后“旅程”
  5月28日中午
  “东方之星”客船从南京五马渡邮轮码头出发,前往重庆。
  5月29日至6月1日
  “东方之星”客船上的乘客5月29日抵达安徽安庆游玩,5月30日游玩江西湖口石钟山和九江,5月31日抵达湖北武汉,6月1日抵达湖北赤壁。
  6月1日晚
  1日,“东方之星”从赤壁出发,前往荆州,当晚行至长江监利段。21时30分许,“东方之星”客船突然翻沉。23时51分,湖北省委省政府部门接到报警后启动应急预案。
  6月2日凌晨5时许
  湖北省政府应急办发布消息:“东方之星”客船上行至长江水域监利县大马洲水道44号过河标水域处翻沉。
  6月2日6时50分
  “东方之星”客船上的一名导游张辉被参与救援的岳阳市救援人员发现并救起。
  6月2日上午
  “东方之星”客船翻沉现场,救援人员正在紧急施救。与此同时,“东方之星”船长和机轮长已被长江航运公安部门控制。
  6月2日下午
  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在现场发布会上公布,截至18时许,已救出19人,其中14人生还。
  争分夺秒
  抢救生命
  生死时速。这是一场必须跑赢时间的生命救援。
  多争取一分钟,就可能给遇险游客多创造一线生机,最大限度减少伤亡。就在2日中午,客轮翻沉十余个小时后,一位六旬老人成功获救,这一消息令人倍感鼓舞,证明只要有万分之一的生存希望,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搜救努力,不惜任何代价、全力以赴救人。
  事发航道环境复杂,加之天气状况恶劣,无疑增加了搜救难度,也给科学施救、精准施救、及时施救提出了更高要求。搜救现场水域深约15米,风大浪高,2日当地仍在下雨,这都给救援工作带来严峻挑战。因此,一方面,所有参与施救的部门应本着对生命高度负责的态度,争分夺秒抓紧搜救;另一方面,需要相关方面密切配合、互相补位,从物资调配到生还人员转送,形成无缝对接的畅通链条。
  在与时间赛跑搜救生命的同时,客轮翻沉原因调查也应及时开展,并严密防范类似事件发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批示指出的,“要深刻吸取教训,强化维护公共安全的措施,确保人民生命安全。”
  “东方之星”客轮翻沉事件的发生,再次警示人们,公共安全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心怀侥幸、麻痹大意,要始终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
  短期来看,在主汛期来临、厄尔尼诺气候影响凸显的背景下,各地各部门要加强对突发极端天气的预警预控,着力补齐短板、堵塞漏洞;长远来看,要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公共安全建设抓重点、抓关键、抓薄弱环节,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
  如此,方能为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编织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
上一篇:下一篇:
共有评论 0 条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湖南民生在线() & 201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版权所有:湖南民生在线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和建立镜像.追究法律责任. (本站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严禁转载,转载部分不代表本站立场)&8、(合作及广告)杭州 [切换城市]
热门城市:
为什么不第一时间把船翻过来救人
专家:距离水面最近的船舱底层可能还存气垫层,若乘客进入就有存活可能
破拆可为幸存者带来更多生的希望,打捞基本是在确定没有生命迹象后才用
目前,在湖北监利&东方之星&翻沉现场,搜救工作仍在继续。在此过程中,面对着复杂的水下环境和恶劣的天气状况,许多用于地面搜救的高科技设备作用有限,但为了每一条可能幸存的生命,救人挑灯夜战,救治全力以赴,一场考验专业与速度的救援正在紧张&上演&。
针对网友&为什么不把沉船直接整船打捞&的质疑,救援专家表示,破拆将为处于底层的幸存者来带更多生的希望。只有确定没有生命迹象,再把船翻过来,打捞基本上是最后阶段才用到的方式。
&&主要以潜水员水下探摸为主
事故发生后,海军三大舰队和海军工程大学、广州军区第一时间派出200余名潜水员紧急赶赴现场。据介绍,由于船体整体出水打捞等情况需要多方面考量,很多用于地面的救援设备在水下多&无用武之地&,因此先期搜救主要以潜水员水下探摸为主。
指挥一线救援的中国海军工程大学专家李其修告诉记者,&东方之星&是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倾覆的,因此距离水面最近的船舱底层可能还存在气垫层,如果有乘客进入底舱,就可能有存活的可能。在密闭的空间中,空气会越来越稀薄,空气中的部分氧气也会融入水中,拖延越久,幸存者生还的几率就越小。&65岁的朱老太太和21岁的陈书涵就是从船底的气垫层被救出的&。
为何要切割船体
&&开孔是探测生命的最后一招
记者了解到,为方便潜水员进入舱体探查,救出船舱底部可能存在的幸存者,救援人员3日晚间21点左右开始对船体的底部中前部进行切割作业。
4日8时许,救援人员在&东方之星&船底切割第三个探孔,继续进行生命探测。
在现场指挥救援的中国船级社武汉分社总经理王志刚说,在船体底部切开一个探孔,就是为了探测生命,有生命迹象就立刻打开孔盖救人,没有生命迹象就马上封上。&救人是第一位的。&
王志刚说,开孔是探测生命的最后一招,此前救援人员已通过生命探测仪反复探测,没有发现生命迹象,就只能开孔直接看,确保万无一失。
王志刚表示,按照国际惯例,把72小时作为生命的标准线,在此之前要千方百计确定有无生命;如果72小时到了,确定没有生命,再把船翻过来,这是对生命的尊重。
为何不直接整船打捞
&&破拆能为幸存者带来更多生的希望
针对网友&为什么不把沉船直接整船打捞&的质疑,救援专家表示,救人是当前的第一要务,破拆将为处于底层的幸存者带来更多生的希望。只有确定没有生命迹象,再把船翻过来,打捞基本上是最后阶段才用到的方式。
李其修表示,切割破拆存在很大难度。最大的困难是,切割会导致气垫层内的空气逃逸,浮力减少,引发船体下沉,影响船身稳定。为确保破拆措施的顺利进行,一个最为稳妥的方案是:将钢缆缠绕并承托船体,然后通过浮吊拉拽钢缆,以达到固定船体高度和稳定度的作用。
&每救出一个生还者,就是对我们最大的鼓舞。&虽然嗓音略带疲惫,但李其修却语气坚定,&只要有一线希望,绝不放弃救援!&
为确保救援,三峡水库三次调度出库流量
为确保救援的顺利进行,长江委防办对三峡水库进行三次调度,出库流量由17200立方米/秒调整到7000立方米/秒,减缓下游水位上涨趋势,为事故救援创造便利条件。
精准的气象水文预报信息对于水上的科学搜救同样至关重要。
湖北省气象局局长崔讲学表示,为了给现场救援提供精准水文信息,监利水文站正在实时进行现场应急监测,沉船断面流量、平均流速、最大流速、水深、水温等信息每隔半小时就会更新传递给一线救援指挥部,为科学救援提供决策参考。
科学施救是为遇险者
保留最大的生存可能
经过连日奋战,已经有14条宝贵的生命被救起,但仍有300多人生死未卜。这是争分夺秒的战斗,是生死接力的救援,考验着指挥决策者的智慧、科学施救的水平,也是对各搜救部门无缝对接、协同配合能力的挑战。
水下灾难救援&快&字当头,但又不仅仅需要快。川流不息的江水中,面对翻沉客轮,是下水摸排,还是切割破拆,抑或是起吊扶正,种种方案的比选、权衡与拿捏,既需要与时间赛跑,又要慎之又慎。如何做到科学周全,为遇险者保留最大的生存可能,是对决策指挥的首要挑战。
搜救决策关乎救援的路径与方向。一旦确定,如何组织实施是又一重考验。十万火急情势之下,复杂的水下环境、恶劣的天气状况,无疑对科学施救、精准施救提出了更高要求。持续降雨导致泥沙俱下,水下能见度极低。加之船体倾覆变形,舱内桌椅床铺颠倒无序,有的甚至堵住了舱门,无情铁甲阻隔,受困者与救援者离得如此之近,又如此之远。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参与救援的蛙人队伍以过硬的专业素养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经受住了严峻考验。面对重重困难,几百名潜水员轮番下水、通宵达旦不间断作业。尤其是来自海军工程大学的官东,在战友的配合下,一天之内连续救出两名遇险者,毅然让出自己的氧气装备给水下被困者,在生死抉择面前体现出军人的责任与担当。
两天两夜过去,搜救行动没有丝毫懈怠,投入力量还在不断增强。这是一场多方参与、协同作战的国家救援行动。科学施救、高效运转,既是救援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也决定着施救行动的速度与效率。时间无声流逝,搜救仍在继续,让我们共同期待生命的奇迹。
*线路:下沙线未来科技城线城北线
本月热门楼盘
红五月12889套完美收官
5月杭州楼盘400来电报告
77家标本楼盘房价涨跌榜
荐秋石快速路四期周边受益楼盘对东方之星营救行动的两点疑问,求解。-海军版-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
williams72
关键词:船体,之星,割开,倾覆,电焊,
对东方之星营救行动的两点疑问,求解。
东方之星于6月1日晚九点过倾覆,6月3日下午四点开始切割船底,6月4日凌晨隔开,中间间隔了五十多小时。
疑问如下:
1、为什么不在救援的第一时间割开船体?
人民日报说是因为怕割开之后船体内仅存的空气外溢导致船体下沉。问题是东方之星倾覆后是座沉在江底,如何下沉?更何况割开船体既有利于入舱探查,更有利建立新的幸存者营救通道。
2、为什么用速度最慢的电焊割,不用速度快的气割?
电焊割需要外接380伏电源,而且还要使用焊条做工作介质,切割金属的效率远远不如不需要使用电源的气体切割。日军偷袭珍珠港时,俄克拉荷马战列舰倾覆,当时也是有400多人被扣在里面。美国佬等轰炸一结束,立刻用气割割开船体,好歹救出了30多人。要知道战列舰的双层舰底远比东方之星之类的民船厚实。我不说使用现在很多造船企业已经装备的激光金属切割装置,监利当地没有这个条件。但是如果使用气割,几个小时就可以在船体上开几个大窗口。从电视现场画面上看,电焊割一段,还要用锤子敲去焊疤,慢腾腾的动作根本就不像在和时间赛跑!
& & 也许我说的不对,但是这两个问题只能让我联想到救援不力!
问题是东方之星倾覆后是座沉在江底,如何下沉?
=================================
对不住,6月3日随着三峡大坝限流,船才触底。
但是如果使用气割,几个小时就可以在船体上开几个大窗口。从电视现场画面上看,电焊割一段,还要用锤子敲去焊疤,慢腾腾的动作根本就不像在和时间赛跑!
=================================================================
200名海军潜水员正3班24小时在水下探查,电割是因为割开后如果无人,该切割点还要重新焊接回去。
绝对不是你想的这么简单的
要你命_3000
wly7007 发表于
绝对不是你想的这么简单的
俺是想最好弄个龙门吊来,直接吊起来,再把人一个个救出来。。。。
飘了一天,然后三峡减少下泄才触底的,此外,上层建筑是没有承载力的,你觉得就算把水抽干它倒扣着不会散架是怎么滴啊??
CD-中华神盾
本帖最后由 CD-中华神盾 于
12:44 编辑
之所以浮着是因为翻过来以后行程了一个密闭有空气的环境,才浮着,你把这个环境打破了,漏气了,船不就沉了?客轮就算不是双层底,最底下一层也不会有乘客。在2012年时候我溜上去看过,底仓是油水机舱,然后一层甲板前部是船员舱,紧接着是机舱,然后是餐厅。二层客舱,客舱布局是中轴线位过道,两边为客舱,船舷边是窗户。第三层艏部位驾驶部。四层艏部是一个多功能厅
本帖最后由 海猛禽 于
13:15 编辑
白痴,动动脑子会死吗?学学知识看看书会死吗?把船切开然后空气隙出水都涌进去把有可能活着的都补刀淹死吗?珍珠港是坐底沉,这是反扣悬浮,一样吗?
rogerkkk123
无论是坐沉还是悬浮,目前船体还是平衡的, 切洞后,船内空气变化,水位浮力相应变化, 谁都不知道船体状态将会如何改变, 将可能产生怎样的次生灾难, 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不敢动的。现在逼近72小时线, 不得不动以求万一机会。
要你命_3000 发表于
俺是想最好弄个龙门吊来,直接吊起来,再把人一个个救出来。。。。
我也是类似的想法。或者用类似于气囊的东西,找到固定着力点,充气把沉船尽量抬高。若能露出一层舷窗就好办多了。
rogerkkk123
要你命_3000 发表于
俺是想最好弄个龙门吊来,直接吊起来,再把人一个个救出来。。。。
没这么简单,即使有这大吊,也能到位, 敢不敢吊,如何吊,还是一个巨大的难题。起吊过程,船体一定会晃动, 且不说可能受力不均导致船体直接断裂坍塌的很大可能性,就是不断不裂,那晃动都有很可能把生存者砸到水中或那些物体上,那也是极度致命的。
有想法值得鼓励,但是现场救援的不是傻子,肯定是各种方案都考虑过的
昨天我逛个新浪都能看到科普,自己动个手这么累吗
楼主有没有试试把一个里面有空气的瓶子倒扣在水下,虽然这个空间整体在水面以下,但里面还能有空气层,如果就这么切开,空气层将彻底跑掉,有人说的翻过来也一样,实际上是在破坏可能存在的生存空间。
或许救援的方案还可能有更好的,但质疑也需要有更全面专业的方案去托着,而不是自己说两句就开始指责现场的人如何救援不力。大家本能的想办法是因为关心关注,但纷纷动辄指责就是不负责任的了,因为你的一两点问题也不见得能解决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实际困境。。
要你命_3000 发表于
俺是想最好弄个龙门吊来,直接吊起来,再把人一个个救出来。。。。
哪有那么简单
1、两千多吨的船,再加上进的水,要多大的起重设备才能吊起来?不是中国没有,而是太大进不了内水
2、起吊的固定点在哪里?船舶在设计的时候可不考虑起吊问题
辽海秋风起
说到底是里面的人生还希望不大了才敢切割,之前都是潜水员下去摸
williams72
/mblogpic/932bc
除了记者证 还需要办理采访证 否则就是违法 我也只能呵呵了
蒸汽装甲舰
倾覆的船体内部环境复杂而脆弱,内部条件一旦发生变化,只需两分钟就可以把最后的几个幸存者置于死地。
抢救生命是最最重要的,不能蛮干。
强行切开,舱底的客气就漏了。压力一平衡水就进来了。来不出出去的人也就淹死了。你这是救人还是害人???
蒸汽装甲舰
用这种粗暴的方式进行救援,如果发现船底有刚刚死亡才两三个小时的乘客身上插着因为起吊作业损坏船体飞迸出来的碎片甚至钢管,你来负责么?
williams72
青色的雪 发表于
楼主有没有试试把一个里面有空气的瓶子倒扣在水下,虽然这个空间整体在水面以下,但里面还能有空气层,如果 ...
谢谢您的回复 首先 在这个节骨眼上 我是着急而不是指责 其次 我也是从军工企业出身 很多道理亦是明白 举例来说 电视新闻一直说切割人员来自武昌造船厂 那是宋级潜艇的出产地 技术力量一定很强 如果在东方之星尚未座沉时 选择水下船体的合适位置进行水下切割 不就不会导致空气栓塞区的破坏了吗?别和我说漂移船体不好作业之类的话 几条拖轮就可以搞稳定沉船 另外 既然已经座沉了 为什么不用速度更快的气割迅速割开船体?我寻求合理的解释 鄙视一上来就先喷的白痴!
广东的大海
你们这帮人还回复个毛阿,楼主都给出答案了,救援不力
williams72
蒸汽装甲舰 发表于
用这种粗暴的方式进行救援,如果发现船底有刚刚死亡才两三个小时的乘客身上插着因为起吊作业损坏船体飞迸出 ...
谁说要起吊了????
广东的大海
williams72 发表于
谢谢您的回复 首先 在这个节骨眼上 我是着急而不是指责 其次 我也是从军工企业出身 很多道理亦是明白 举 ...
自己一上来就救援不力,我看别人给的解释已经很到位了,也没看别人喷你,自己在这自说自话的说别人喷,先把表点符号点上去
tangyang1126
楼主瞎操心,李中堂都亲自压阵了~~我敢说只要用得上的东西,什么气焊割,那怕这玩意在新疆还是在东北,最多四五个小时就能空运到监利。
哪里来的电焊割?第一个洞明显是两把氧气乙炔割刀好不好?再说也不叫电焊割,你说的应该是碳弧气刨,氧气割刀对厚钢板或未知厚度的钢板效率比较低,这时就要用碳弧气刨慢慢刨了。
本帖最后由 x_jia 于
21:19 编辑
半潜船这不靠谱的想法还是PASS了,深度,长度都不行,脑壳睡昏了
williams72 发表于
谢谢您的回复 首先 在这个节骨眼上 我是着急而不是指责 其次 我也是从军工企业出身 很多道理亦是明白 举 ...
现场的专业人士会笔记懂的多,考虑也更多。你还是自己动动手,科普下吧!
廿四楼明月夜
既然楼主都得出了救援不力的结论,何必还要到这来多此二问?沉船救援是一世界性难题,远比你想象复杂得多。最近网上有很多科普,为何不认真学习呢?现场救援方案也许不是最先进的,但应该是最符合实际情况的。
tangyang1126
本帖最后由 tangyang1126 于
15:44 编辑
joytony 发表于
哪有那么简单
1、两千多吨的船,再加上进的水,要多大的起重设备才能吊起来?不是中国没有,而是太大进 ...
长288米,宽58米,吃水8米,起吊能力吨,应该也能开到监利吧?连上游宜昌都造过船长125米、型宽22米、型深14.3米,载重12300吨的船(链接/tp//3195977.shtml),不过可能需要三峡配合加大下泄流量抬高航道水位(这又和降低水位方便援相矛盾)~~一来这类船航速比较慢,就算从上海到监利也有一千三四百公里,就算2号上午就起锚估计也得今天下午才能赶到现场(要是船不在上海在大连广州啥的就更不用指望了~~)。
第2点确实,估计这船设计的时候也没有起吊点,就算有五六千吨的起重船也不是那么容易就吊起来的~
http://info./.shtml
  振华重工自主设计、研发建造的12000吨起重船日前开始安装DP3动力定位系统。
  据了解,该船由一艘VLCC改装而成,长288米,型宽58米,吃水8米,主钩旋转时最大吊重7000吨,固定最大吊重12000吨,主要用于海上大件、模块、导管架的起重吊运及吊装,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全回转自航式起重船。该船安装的DP3动力定位系统是国际海事组织的最高动力定位级别,由测量系统、控制系统、推进系统、动力系统四部分组成。振华重工将在45天时间里完成12台推进器的安装。
  振华重工自2006年进军起重船市场以来,先后研制了亚洲第一的4000吨“华天龙”号全回转起重船、世界单机起重量最大的7500吨“蓝鲸”号自航全回转起重船、世界最大的8000吨韩国“SAMSUNG5”固定双臂架起重船,屡次刷新了起重船行业的世界纪录。完成DP3动力定位系统的安装后,12000吨全回转自航式起重船将在调试后投入作业,届时将再创世界起重船行业新纪录。
楼主有如一个文科生再提一个理工题。
wangpeng0207
x_jia 发表于
请问为啥不能用半潜船参加救援呢?小白,轻喷
首先,水深要足够半潜船开过去,然后作业。
第二,半潜船抬升物体非常讲究。首先要制定方案,然后固定被抬升物,然后慢慢抬升,逐步固定。抬升一次往往几天都是快的。
客轮倒扣,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不稳定的状态。船体侧壁又不能受力,连固定都没地方。抬升一半船如果固定不好,又滚水里去了,那就幸存者就都死光了。
怎么救人,如何救人,自有专业人士,另外,会打键盘的不一定要救人。
tangyang1126 发表于
长288米,宽58米,吃水8米,起吊能力吨,应该也能开到监利吧?连上游宜昌都造过船长125米、 ...
这么大的起重机船也要能第一时间开到出事地点啊!这船要是翻在上海长江口,一天之内就能把它整体吊起来。
廿四楼明月夜 发表于
既然楼主都得出了救援不力的结论,何必还要到这来多此二问?沉船救援是一世界性难题,远比你想象复杂得多。 ...
楼主有如一个文科生在回答一个理工题一样,对不上号啊!
x_jia 发表于
请问为啥不能用半潜船参加救援呢?小白,轻喷
这船也会毁了的。再说如果当天能赶到也行。
wangpeng0207
另外,楼主的表现是上来就定性,然后发现不利马上转进,别的地方再找喷点。
这种表现是领钱发帖的作风呀。
人家宣传的就是中国救援不力。说的就是这个,其它都是假的。
tangyang1126
wang1068 发表于
这么大的起重机船也要能第一时间开到出事地点啊!这船要是翻在上海长江口,一天之内就能把它整体吊起来。
这点我说啊,从长江口到监利有一千三四百公里,最快也要两三天才能赶到现场~~
蒸汽装甲舰 发表于
倾覆的船体内部环境复杂而脆弱,内部条件一旦发生变化,只需两分钟就可以把最后的几个幸存者置于死地。
很多人都没进过船仓,最多在客仓耍耍。本人作过大型客运江船(四星酒店标准),因为在船上瞎逛不迷路了,误进过轮机舱,被一个老船工说了一顿,带着我出来的。
tangyang1126 发表于
这点我说啊,从长江口到监利有一千三四百公里,最快也要两三天才能赶到现场~~
这个我看了啦,也只是表表态而已。
x_jia 发表于
请问为啥不能用半潜船参加救援呢?小白,轻喷
请查阅一下半潜船的工作水深度,再比较一下沉船地点的深度就明白了!
查看完整版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方之星为什么不扶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