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水质监测仪数据获取

省市环境监测部门联动启动早春湖(库)水生态环境调查
来源:四川省环境监测总站网站
【字体:】
  2010年以来,省总站和遂宁市站上下联动连续5年对我市观音湖、跑马滩等湖库开展了水生态环境调查工作。日,接遂宁市站水情报告,省总站立即启动联动机制,由省总站杨坪副站长带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在我站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协助下对观音湖水生态环境状况开展了专项调查工作。  此次调查在原有断面基础上加密设置7处监测断面,布设100余条采样垂线,近1000处不同深度采样点,形成全方位、拉网式、立体布点监测网格,全面覆盖湖区污染特征分布水域,监测指标主要为与影响藻类生长繁殖紧密相关的特征因子,包括水质五参数、生物量、叶绿素a等7项指标,共获得有效监测数据7000余个。  通过三天连续奋战,特别是为获取代表性水域精确数据,监测人员携带沉重的仪器设备,多次往返于数公里宽的水域,每天连续现场采样10余小时,同步测试水质各项参数和水环境生物量,现场探讨水环境参数变化与富营养化程度之间的影响机理,确保获得的原始监测数据具备代表性、完整性和针对性。此次调查获得了大量现场监测数据,为完善湖(库)水环境变化监测预警机制创新和新探索,进一步丰富现有水质富营养化评价体系,并针对我市观音湖水质现状,提出针对性应对措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刘怡
相关链接>>
相关新闻:国内外湖泊水环境监测调研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国内外湖泊水环境监测调研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湖泊富营养化过程监测与水华灾害预警技术研究与系统集成”通过验收----中国科学院
&&&&&&&&&&&&&&&&
您现在的位置: &>&&>&
“湖泊富营养化过程监测与水华灾害预警技术研究与系统集成”通过验收
文章来源: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发布时间:
【字号:】
5月27日至29日,中科院重大交叉项目“湖泊富营养化过程监测与水华灾害预警技术研究与系统集成”课题验收会议在无锡召开。验收专家组由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土壤研究所、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高等研究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江苏省水利厅、无锡市太湖水污染防治办的9位专家组成,蔡道基院士担任验收专家组组长。中科院秘书长邓麦村、资环局局长范蔚茗、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所长杨桂山,计财局、高技术局、中科院南京分院相关领导,以及项目课题组成员等出席验收会。
该项目由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主持,共设六个课题,主要参加单位有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水生生物研究所、遥感应用研究所、南京土壤研究所、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验收专家组成员和相关领导在项目及课题组成员的陪同下,首先对太湖蓝藻水华自动监测系统平台进行了野外现场考察。验收组专家听取了六个课题的汇报,并就每个课题的研究成果、任务完成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核查,验收组专家认为各课题完成了合同规定的考核指标和任务,验收组专家一致同意该项目六个课题通过验收。
通过系统研究与集成,各课题在以下几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一是提出了蓝藻水华越冬、复苏、早期暴发及致灾的敏感性指标,构建了表征蓝藻水华从发生到致灾全过程的监测指标体系,研究成果为提升我国富营养化过程监测和灾害预警水平提供了扎实的科研基础。二是提出了富营养化水体的大气纠正算法,提高了蓝藻水华及水质参数遥感反演的精度,研制了蓝藻水华和水质参数遥感监测系统并进行了高频次运行服务。研发了蓝藻水华的微波遥感监测技术、发展了基于谱形匹配的水质参数反演方法,提高了水质遥感模型的精度和适用性,可实现云雨条件下的藻华应急监测。三是研发了水体蓝藻及其污染物原位在线监测技术体系和设备,建设了包括18座自动监测站的覆盖北太湖的水质在线监测平台,为蓝藻水华灾害预测预警提供了实时数据。四是开发了中程湖区覆盖传感网系统、水面分簇微网系统、数据集成控制中心,为太湖水质及蓝藻水华监控提供了统一的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分析、数据发布平台。五是定量确定了不同环境条件下内源对上覆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贡献量,建立了外源营养盐排放总量及负荷的估算模型,估算了外源营养盐通过主要河道进入太湖的污染物总量。六是构建了蓝藻水华生长的生态模型,开发了基于三维水动力的蓝藻水华形成与迁移堆积模拟模型;建设了基于遥感影像监测、地面在线监测和人工辅助监测三位一体监控系统的富营养化湖泊蓝藻水华发生的预警、预报系统及可视化展示平台,并在太湖进行了示范运行,为地方政府蓝藻水华灾害防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与会专家在肯定项目各课题现有成果的同时,也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建议,认为各课题需进一步加强创新性成果的凝练,加强太湖蓝藻水华预测预警系统长期稳定维护及业务化运行,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及地方业务部门的合作,为蓝藻水华灾害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邓麦村对项目研究及前期基础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指出需做好相关研究成果的转化,优化蓝藻水华监测预警平台的规范化运行。范蔚茗指出,要加强蓝藻水华生态毒理学的研究,加强与高技术领域的合作,加强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建设。
杨桂山指出,在中科院相关业务局的大力支持下,该项目取得了突出性成果,形成了一支稳定的人才队伍。蓝藻水华灾害预测预警为实现是太湖治理“两个确保”提供了技术支撑,希望能在蓝藻水华预测预警及治理技术的研发方面继续推进。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号&&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质在线监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