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屏幕被尖锐湿疣潜伏期怎么办的东西摩擦了下,有点痕迹怎么办好呢?

现在钢化玻璃膜值得贴吗,如何选择一款合适的手机钢化玻璃膜?
iPhone6快到手了,手机不想裸奔,据说钢化玻璃膜效果很好,但是某宝各种品牌各种价格的钢化玻璃膜真心看的眼花缭乱,从几块钱到几百的都有。如何选择一款合适的手机钢化玻璃膜呢?
按投票排序
本人从业手机钢化玻璃膜大半年,之前也在weifeng上写过两篇有点干货的文章,现在整合一下,搬运过来,敬请参考。自从大屏智能手机面市以来,大家对手机贴膜的热情就从未减退过(部分屏幕裸奔党无视)。而手机贴膜也更新换代,从早期的塑料高清膜、磨砂膜到钻石膜、镜面膜,防窥膜,再到近年来的钢化玻璃膜。其实总的概括就分为2类,以前的五花八门的膜都是塑料膜,而钢化玻璃膜则是玻璃膜(这不是废话么)楼主从业钢化玻璃膜大半年,对钢化玻璃膜原材料,生产工艺,规格参数基本熟悉,算半个专业人士。如今钢化玻璃膜市场非常混乱,我尽可能从客观科学的角度上把自己对钢化玻璃膜的了解说出来和大家分享讨论一下,关于手机钢化玻璃膜的那些事。关于钢化玻璃膜原材料(玻璃)当今市场的玻璃膜原材料品牌大致有:旭硝子(AGC)(日本)板硝子(日本)康宁(美国)肖特(德国)洛玻(中国)因为钢化玻璃膜对厚度要求非常高,所以目前来说不存在什么杂牌玻璃,从原材料来说,大家都是品牌货。不过品牌也存在高低之分,从玻璃的的品质高低(也可以从单平米的采购价格看出)高端:康宁&肖特中端:旭硝子(AGC)中端偏下:板硝子低端:洛玻。(早期洛玻的价格低,但是品质不行,玻璃太脆,加工过程中坏品率非常高,导致最后算下来的生产成本不比旭硝子低多少,不过后期洛玻玻璃经过改良,加工良品率有了很大提升,由洛玻原材料加工而成的钢化膜成品就有了价格优势)关于玻璃原材料多说一句,无论是品牌还是厂家都存在虚假宣传。我知道的一个品牌,宣传上号称使用的是康宁玻璃,但是实际上那个品牌的钢化玻璃膜种类、规格、厚度繁多。他们只在自己好的系列的0.2mm的那一款使用的是康宁的玻璃(那一款价格也很高)其他系列基本使用的是日本的玻璃,甚至国产洛玻的低端玻璃。而厂商具体使用的是什么牌子的玻璃,肉眼是绝壁看不出来的。关于钢化玻璃膜原材料(AB胶)什么是AB胶呢?因为钢化玻璃膜不像普通的塑料保护膜一样可以静电吸附在手机屏幕上,需要用一层薄薄的柔性双面胶贴在玻璃膜里层,这层薄薄的柔性双面胶就叫做AB胶。AB胶的品牌一般有,NIPPA/尼帕(日本)、东洋(日本)TMS(韩国),还有等等。AB胶使用的好坏直接决定钢化玻璃膜贴合效果和排气效果。尼帕、东洋等大牌子的AB胶都会出现一定概率的不良,更不要说那些“等等”的牌子了。关于钢化玻璃膜的厚度
目前市面上的钢化玻璃膜厚度就4种:0.4mm、0.33mm、0.2mm、0.15mm。而这4个厚度还是指的玻璃原材料的厚度。还没有包含之前所说的AB胶。一般AB胶的厚度为0.085mm到0.15mm(AB胶的品牌不一样,厚度也不一样)那么算下来钢化玻璃膜成品的厚度最少都是0.235mm,市面产品上标的厚度都只是说的原材料的厚度。即使这样,厚度还是被各种厂商各种虚标。0.4mm玻璃标成0.3mm,0.33mm标成0.26mm,0.2mm标成0.15mm,甚至某宝很多商家直接无节操的把0.4mm直接标为0.1mm。(0.1mm的厚度基本上和塑料保护膜差不多了)我把0.33mm厚度的钢化玻璃膜样品寄给客户后,其中很多客户都会问,你家怎么0.33mm的玻璃都比我之前采购的“0.2mm”的看上去还要薄?手机配件经销商都能被忽悠,更不要说消费者了。再特别说下0.15mm的钢化玻璃膜原材料(康宁大猩猩玻璃)过随着技术的日新月异,到目前为止,最薄的记录多次被刷新,康宁玻璃原材料厚度已经可以达到令人发指的0.15mm。厚度直逼普通塑料保护膜,保护性也不输普通钢化膜(韧性好),手感和透光性极佳(因为薄),硬度和iPhone屏幕一样超强(因为原材料相同)。唯一的缺点可能就是成本高了吧,0.15mm康宁玻璃原材料成本为0.33mm日本旭硝子玻璃的3-4倍。康宁0.15mm玻璃膜韧性有多好呢?为了纪念Tim Cook弯了,我也弯了………..一张康宁0.15mm的玻璃膜个大家看看(目前最高级的钢化玻璃膜,简直无情)拿到手第一眼很容易产生这是塑料不是玻璃的错觉,因为太薄韧性太好了。那么在极限蹂躏下,0.15mm玻璃膜终于碎了,结果是这样的。关于钢化玻璃膜的硬度(这段内容搬运自一位知友
) 首先说下莫氏硬度:贴膜最主要的功能就是防划痕,而对于划痕这件事来说,莫氏硬度是个最合适不过的参考指标,其定义就是“比较一种矿物是否会对另一种矿物造成刻划的痕迹,由此跟参考矿物比对得到硬度分级”结论很显然,莫氏硬度比屏幕材料高的东西就会造成屏幕划伤。而一般常见的东西中,指甲是 2.5,铝、铜是 3,普通铁是 4-5,不锈钢是 5.5,普通玻璃是 6,康宁大猩猩玻璃是 6.5,特种玻璃可接近 7,石英(沙子的主要成份)是 7,黄玉 8,刚玉 9(红、蓝宝石),钻石 10。钢化玻璃也是玻璃所以其莫氏硬度一般是在6-7之间,所以理论上来说小刀、钥匙(4-5.5)等一般是不会在钢化玻璃膜留下划痕的。那么哪些可以呢?沙子、小石子(7+)可以不留情的在你的钢化玻璃膜(手机屏幕上)留下痕迹。大家如果留意到任何一张钢化玻璃膜的包装,上面都是会有9H的硬度标识。那么这个9H是什么意思呢?通过前面的了解,我们已经知道,这个“9H”绝逼不是莫氏硬度。那么是指的什么呢?其实是指的铅笔硬度,没错,就是 HB 铅笔中的那个 H,而 9H 级,就是最硬的铅笔的级别——这撑死能有多硬?显然是不可能超过削笔刀(5)的。也就是说,但凡是块玻璃,统统都能达到 9H 以上,并且统统“爆表”。9H 这个宣传点,毫无意义。但是,没有任何一家不宣称自己 9H,否则会很吃亏,会让不明真相的观众以为自己连 9H 都达不到。关于钢化玻璃膜的防指纹效果:很多商家的产品宣传都提到,钢化玻璃膜可以防指纹。其实准确的说法是,品质优异的钢化玻璃膜可以减少指纹在玻璃膜上的残留,而不能完全杜绝指纹的产生。其方法是在钢化玻璃膜表面加上一层防指纹油,而这层防指纹油涂层也能保证钢化膜表面有污渍的情况下可以很容易清除。关于这个防指纹油处理工艺,也有高低之分。最低级:某些不良商家完全省去这道工艺,不涂防指纹油,可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产能之功效,实为老少皆宜,居家旅行。。。咳咳,总结下来就是三个字:坑爹啊!低级:手涂防指纹油,就是人手一把刷子,把防指纹油直接人工涂抹在玻璃膜表面,缺点是防指纹效果不均匀and防指纹油容易消退。中级:机涂/等离子喷涂指纹油。一般有点规模有点良心的厂家选用的都是这种。这种工艺效果比手涂好一些,缺点是持久性差一些。当你的手,摩擦摩擦,似爪牙似魔鬼的步伐在钢化膜上使用20天左右的时候,就会发现防指纹效果有了大幅度的降低,因为防指纹油都被你摩擦光了。顶级:电镀防指纹油。只有很少的厂商的高端钢化膜采用电镀防指纹油。电镀的原理大家自行百度,总之经过电镀防指纹油工艺的钢化玻璃膜效果就用四个字来总结:顺滑,持久。触感比普通钢化膜还要顺滑,防指纹效果可以持续约2个月以上。关于钢化玻璃膜是否能真的防止手机屏幕摔碎这点应该是很多人关心的。答案是:YES。我周围有很多朋友都因为贴了钢化玻璃膜,手机摔了但是手机屏幕没有碎。打一个可能不是很恰当的比喻,这好比开车时系安全带和不系安全带的区别。发生重大事故的时候,系安全带在关键时刻可以保你一命,不过如果车辆事故大到当场撞毁,那神马都没用。钢化玻璃膜也是这个道理:打比方如果你手机从1-2米处掉落,钢化玻璃膜能吸收伤害,保你手机屏幕不碎。但是如果手机从30楼掉下去,呵呵呵-
-结论:楼主从裸奔党转投为支持贴钢化玻璃膜。选择玻璃膜还有一个理由,就是贴起来比塑料膜容易太多了!因为玻璃膜是硬的,所以你拿起来不会抖抖扭扭,非常容易对正位置。另外,如果贴合是不小心粘上飞灰,在塑料膜下就是一个巨明显无比的气泡,而在玻璃膜下就不会有气泡,只有很不明显的灰尘如果你想完美贴上一个钢化玻璃膜,只需要3个条件。1)一个相对无尘的环境+你的手机屏幕表面没有灰尘。2)拿出玻璃膜,和手机对准位置。
3)你准备贴的钢化玻璃膜是一块品质优良的玻璃膜,只要轻轻放上去,手指一点,钢化玻璃膜就自动贴合在手机屏幕上了。关于某宝上几块钱包邮的钢化玻璃膜为什么会这么便宜?不排除少部分亏本做销量,之后再提价的商家。剩下的一般有这几种情况:1,原材料比较次,选用洛玻的最廉价的0.4mm厚度玻璃,AB胶用的不知名品牌,导致钢化玻璃膜贴合效果不好,排气效果差,贴上去有雪花纹。(关于AB胶,有必要多说几句,好的AB胶和差的AB胶贴上去效果真的差很多,AB胶的重要性甚至不亚于玻璃原材料。大家想,如果一块钢化玻璃膜难以吸合在手机屏幕上,或者贴上去后仔细看屏幕会有一点一点的白斑,再或者贴后透光性就差了,这会有多么不爽。)
2,工艺上偷工减料:玻璃不在高温炉里进行钢化处理,或者钢化时间不够。这样的玻璃很脆,容易碎。不小心碎裂还可能划伤手。钢化玻璃膜玻璃表面不涂防指纹油,导致膜非常容易粘上指纹,而且玻璃膜表面触感会差一些。3,以次充好:钢化玻璃膜在生产过程中会有一些达不到良品但又不算废品的产品,这种产品称为B品,其特点是有点小瑕疵,但是凑合还能用。生产厂家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把这些B品以非常便宜的价格处理掉(1-2元一片不等),有些商家就是专门出这种产品,然后9.9包邮。不细心的消费者也不会发现。最后,关于钢化玻璃膜怎么判断好坏,那么多品牌。其实这个问题不容易回答。尤其第一次买钢化玻璃膜的知友们,你拿到一块玻璃膜,除了能看看厚度,有没有小瑕疵以外,基本是看不出什么的。不过像偶这样的有经验的人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测试钢化玻璃膜的部分性能参数。(但是这些方法不适用于一般消费者,比如掰弯一个男人,哦不,是钢化玻璃膜直到掰碎可以看出这个玻璃膜的韧性和钢化效果)更多的是你把钢化玻璃膜贴上去以后的效果直至后续的使用效果感受对比来体验这块钢化玻璃膜是否优秀。(如果可能,偶真想无情推荐自己的品牌-
-)钢化玻璃膜的科普暂时就到这里了,好了,说了这么多,那么问题就来了......
本帖最后由 xyfool 于
23:19 编辑 一楼更新钢化玻璃膜
二楼更新背膜哦 持续更新有钱任性的朋友就不要往下看了,因为是不需要贴膜的。iPhone6/Plus因为是弧度屏幕,等于是“凸”形,因为受力的关系,相对于5/5S平面的屏幕来说更加易磨损划伤。基本一周就会几百个划痕,一个月就会很噁心,当然如果近视或者屏幕一直亮,这些细微划痕是基本看不到的。但是三个月后难受的就是自己了,所以适当的保护还是必要的,但是也完全没有必要把手机供起来的。该用还是随意用。普通膜的薄度还是钢化玻璃膜不可比拟的,但是玻璃膜的手感以及抗摔性也是普通膜无法比拟的。以产品因为每个都要使用,所以是慢慢更新哦。还有如果你有别的好的钢化玻璃膜推荐,pm我,我会自己购买体验来分享。有些图片会来自某些淘宝店,但是Logo我会去掉并且和店家协商一致才会使用,如有侵权请告知,会删除。如有广告嫌疑请告知,请举报。说说我自己所了解的,现在钢化膜慢慢的都是0.2mm的天下了,当然我说的0.2是仅仅玻璃厚度,说自己是0.1的请直接GUN,Google一下一张纸的厚度是0.13mm左右 你拿到玻璃膜去和纸比一下,要真的比纸薄那就真的可以达到0.1mm。不学习就不要去装笔了。再说玻璃膜就算你可以做到0.1,你不上胶吗?不上胶怎么会贴合?你去找找两块玻璃不上胶让他吸的不会移动。键盘车神太多了。为什么说0.2是未来的天下,因为小于0.2的基本没有抗摔性,钢铁做的那么薄手撕都能烂,更别说玻璃膜了。0.3的抗摔性会好,但是韧性就会大大下降,对于弧面屏幕来说0.3mm是完全吃不消的。换句话可以这么说,iPhone6加快了钢化玻璃膜的技术更新,就像军工业的大力发展才会加快民用工业的突飞猛进。看看钢化玻璃膜大品牌大力更新新产就知道为什么0.3mm是渐行渐远的了。全覆盖的纯透明贴膜基本是无望了,因为iPhone6先撇开不同机器金色的色差问题,就连屏幕弧度都是有误差的,全覆盖就算出来基本也是高端定制,不可能做到批量,最起码目前是不可能。毕竟就算上胶,在不是一个平面上上胶也是超级难的工艺。从外观上看,钢化玻璃膜基本都是长的很相似。无非就是厂家拼工艺,就像Home键一圈,看谁包的多,包的好,包的美。听筒上面的感应器是否开口,以及开口大小问题。最丑的就是Home键基本竖直下来,没有圆润的处理,或者感应器开口巨大无比。记不记得之前富士康一个工程师发微博说锤子手机因为屏幕面板上有实体按键导致面板要开大大的口子,所以会导致爆屏的几率增加。所以玻璃膜开口越少越小,其实整体抗摔性也就越强。这里给一些建议:如果买价格实惠的钢化玻璃膜就要选择开口的,这样不会出现感应器失灵的问题。如果选购感应器不开口的,就要选品牌的了,因为玻璃材质是一方面,后来会说,另一方面就是胶,除非用光学胶,否则不开口就是悲剧。看自己怎么选购了。其实材质不想多说,因为我也是看过知呼的一篇文章,也不是材料业内人士。在这里也就是轻微胡扯一下。说说满宝的吹牛B,什么德国肖特、美国大猩猩、日本AGC、一多半都是国产玻璃或者泰国玻璃。最水的玻璃就是一掰就断,而不是碎。和业内的一些朋友也聊过,因为好点的玻璃都不是国产,所以采购的时候会考虑运输成本以及汇率差。这就是为什么好点的牌子都会选用AGC了。其实大猩猩三代相对才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康宁说过没有提供产品给任何一家玻璃膜厂商,所以买到的说是康宁的,那就是百分百假货了。钢化玻璃膜的好坏亲身体验还是很直观的,透光度、手感、疏油疏水涂层、硬度涂层工艺等等。所以好坏其实大家用过之后才可以感受到。对于看到说是百分百防指纹的就自动忽略就好,那怎么可能啊。自左向右:Mopal、newindows、Hoda、克锐斯全覆盖、Benks全覆盖、克锐斯0.1、Hoda ASG目前手头能找到的
本来说先测试Benks的全覆盖呢,拿着6Plus黑色淘宝下单6Plus黑色款,膜还没到手,手中的6Plus黑可换成iPhone6金色了。只能晚晚再做体验聊感受了。
先贴了Newindows的全覆盖(就是下图),home键是没有任何优化的半包直角边,所以直接舍弃,效果太水了,毕竟是一代全覆盖,现在都是二代全覆盖了(home键做全包的统称为二代全覆盖膜)。
全覆盖相对于非全覆盖的最大的优势就是表面派,说白了就是花瓶。远看美观,近看就惨不忍睹了。先推荐给超级超级手残党,因为全覆盖的不是全贴合,上手特别容易,没有任何技术可言,也特别容易纠正!比较有代表的就是Benks的0.2mm
整体确实算现在主流,但是价格过于高昂,我买的73好像。不差钱推荐。全覆盖一定要搭配套子使用,比如官方Case,搭配使用可以有效减少侧面灰尘进入。或者可以选购克锐斯的全覆盖,价格在50以内,效果也不错。Hoda的全覆盖就不要尝试了,价格高,效果也一般。全覆盖尽量去追求薄的,要是过于厚,指纹识别的易用性就打折扣了,基本就算废了。全覆盖最后会做很详细的介绍,毕竟全覆盖是未来的趋势,但绝不是现在。LZ目前态度就是:全覆盖又不是全贴合,所以是过渡产品,就不要花冤枉钱了。我是为了测试才买的。这个是台湾厂商Hoda的全覆盖,可以看得出台湾人的认真,全覆盖一圈还做了夹层处理,这样在全覆盖膜四周基本算是做了填充,但是经测试最悲催的一点就是各种套子基本就废了。填充物会和绝大部分套子起冲突,必须二选一舍弃!要么贴,要么套!Benks我还没贴,这里先不做介绍。全覆盖的优点说了,就来说说缺点,最致命的就是无论如何它都是一个平面,那么对于弧面的iPhone6来说,怎么去贴都会导致边角的弧度瞬间丧失,变为特别难受的直角,所以全贴合只能带套!裸奔就算了。LZ也是塞班一路走来,、、N76、N82、N97mini 也算忠实NOKIA粉丝,直到iPhone4才彻底用上apple,毕竟手机都是家里人买的,iPhone 在当时对于学生党的我来说毕竟算是奢侈品。很长一段时间都是NOKIA+iPod Touch(那时候app连个QQ都没、微博、微信就更不用说了)直到后来NOKIA出了Lumia800,就又一次入了,没办法,太惊艳了。当时Lumia更加悲催,根本没有厂家跟进贴膜,完全裸奔状态,屏幕磨损的也特别严重。也都几年过去了,都没见谁生产出来完美的全贴合,想说的就是全贴合的全透明基本是无望了。接下来就会详细说非全覆盖的全贴合,也是目前最喜欢iPhone6的贴膜种类。先从正在使用Hoda 0.21mm 和克瑞斯 0.1mm 说起左边是Hoda
右边是克锐斯 可以看出Hoda会有黑边,克锐斯连黑边都是全覆盖。补充一个知识:4.7的屏幕边框相对5.5要窄很多,所以5.5的贴膜全部可以盖住液晶显示区域(最起码测试的几款都是)4.7的弧度很大,所以白色面板很多厂家的膜都会露出屏幕里面的黑边,但是先是区域都会盖上。Hoda4.7的白色会有个黑边,5.5不会有黑边。克锐斯全部没有。Hoda感应器没有开口,克锐斯感应器做了开口。经使用,两款都不会出现任何感应器失灵的状态。补充:为什么都要测0.1mm和0.21mm
因为0.3mm偶尔会导致微信聊天你说40s,他会在20s就断了。0.3mm其实也不会导致这样的情况,只有0.4mm以上的才会导致,但因为国内厂商都爱虚标厚度,所以你拿到的盒子上如果写0.3mm,那么基本都是0.4+ 克锐斯写的0.1mm,但是却和Hoda
0.21mm厚度一样。为什么晒这个,因为这个是英版,屏幕的边角弧度分界特别明显,肉眼就可以清晰看到。这种屏幕贴膜超级爽,不会出现贴不紧的状况。这个算是最基本的达标,如果Home键做不到这个水准,还是不要买。还有就是听筒部位,开口要是比机器本身的听筒开口大很多,那也可以扔了,太难受了。就比如这样的听筒开口这个是Hoda,黑边明显吧。但是屏幕变点亮的话是全部覆盖的。0.1的克锐斯 不会有黑边 但是这种膜我贴了两台机器。行货的基本两边就是惨不忍睹的白边,而英版特别完美。能不能贴的完美,真的是看运气了。iPhone6的屏幕弧度都是有误差的,所以同一张膜在别的机器上很完美,不一定在你的机器上很完美。我问过很多卖家,都没有一家敢保证百分百完美贴合吸附的。两个侧面厚度对比屏幕点亮的效果
其实黑不黑边没什么关系,因为显示区域做了全部覆盖。克锐斯侧面效果Hoda侧面效果透光度都很赞听筒开口都特别完美黑屏下侧边特写侧面效果,摸了好久好久。也让几个女生摸了,都说左边的Hoda爽,所以Hoda胜在手感。钢化玻璃膜千万不要用酒精擦拭,便宜的也许只是玻璃,没有涂层。但是稍微好一点的都有涂层,酒精会损害涂层的。所以一般加上涂层的产品,里面是绝对不会赠送酒精湿巾的!建议用布蘸纯净水擦拭即可,毕竟既然有涂层,疏油疏水还是很容易被水轻松擦干净的。钢化玻璃膜其实只要对比,还是很明显的,不对比的话不太好分辨好坏之分。
首先,非常感谢最赞评论的爱极家创始人的科普分享;其次,我是在看了知乎以及威锋的科普之后决定购买爱极家的钢化玻璃膜。起初收到手时,确实感觉不错,膜本身很薄,这点完胜所有的“全覆盖钢化玻璃膜”,虽然价位较高,但是想着能保护肾6的脆屏,感觉也算值得。可是,在使用了不到2个月之后,它,自己碎了! 说实话,最开始我看到淘宝的评论里那些买家追加说“膜自己碎了”,我还不太相信,想着或许是遇到胡搅蛮缠的买家了。直到这一切发生在我的身上!为什么这么确定它是自己碎的呢? 因为那时候我就凑巧坐在床上看片!!!上一秒还好好的,下一秒突然出现了裂纹。开始我还以为是粘了一条头发,在仔细翻看之后才发现是价值80元的膜在仅仅使用了2个月之后自己就碎了!!!大过年的。。。这是让我碎碎平安么??说实话,如果不是我正好是我坐在床上看片的时候发生了这件事,我真的会认为可能是我不小心磕到什么地方,自认倒霉。找了客服一周后,终于在今天回我了。回复的就是“这个是明显有东西砸到了;是我没注意,不然不会有这种痕迹。” 所以是我的被子砸到了么?? 笑cry。另外,我好奇的是,我带着壳,坐在床上,这个地方是怎么不小心砸到的??也是要点技术啊。。最后,在此留言也没别的意思,只是提醒广大和我一样的买家们,谨慎入手,买之前多看看评论,特别是追加评论。。我的膜碎图节选了部分关于膜自碎了的追加(仅前两页,后面的懒得翻了)对比康宁的 Gorilla 玻璃,蓝宝石是手机屏幕保护的更好选择吗?
一些品牌的手表和土豪手机 Vertu 有使用蓝宝石作为荧幕保护的传统。一些相机模块的镜头保护(包括 Touch ID 的接触面)也使用蓝宝石。似乎大家的印象中蓝宝石的硬度比其它任何玻璃都要好 [5]。事实真是如此吗(或者其实只是光学特性方面占优)?现在更是传闻苹果筹备蓝宝石加工厂将会在未来的 iPhone 之上使用蓝宝石玻璃 [1][2][3]。但康宁公司内部的对比测试视频说明,蓝宝石的硬度和韧度都不及大猩猩玻璃 [4],更是宣称大猩猩玻璃是除了钻石以外硬度最强的物料。如果大面积的蓝宝石玻璃应用在手机屏幕保护之上,如何确保防冲撞破碎的韧性?Vertu [6] 是怎么做的?1. 2. 3. 4. 5. 6. Vertu:
按投票排序
谢邀!先回答题主描述中的问题:首先,蓝宝石(sapphire)硬度高于任何一种玻璃,这点毫无疑问,肯定是蓝宝石硬度高。其次,康宁的内部测试说明在模拟使用条件下大猩猩玻璃(Gorilla Glass)比蓝宝石更不易碎裂。最后,蓝宝石(强调!绝对没有玻璃两个字)据我所知是不确保韧性的。关于这个问题我要先提一个经常有人会说的点:屏幕划伤更多来自于沙尘,砂子颗粒硬度大于玻璃小于蓝宝石,所以玻璃屏幕肯定不如蓝宝石屏幕耐划伤。这个观点没有错,莫氏硬度蓝宝石为9,砂子(石英)为7,大猩猩玻璃为6~6.5,这个数据也基本正确,康宁官方资料中没有给出大猩猩3代的莫氏硬度,不过肯定不到9,有7就挺不错了,毕竟大猩猩玻璃的主要组成就是石英(SiO2),因为玻璃中还含有其他助融和调整结构的组分,在结构上相对于石英晶体来讲是更疏松的并且呈无序状态,其硬度理论上肯定小于石英晶体。(←这句话经过 提醒,已改正。)对于划伤这件事来说,莫氏硬度是个最合适不过的参考指标,其定义就是比较一种矿物是否会对另一种矿物造成刻划的痕迹(就是划伤),由此跟参考矿物比对得到硬度分级。具体内容请参阅:。那么莫氏硬度比屏幕材料的硬度高的东西就会造成屏幕划伤。一般室内的灰尘多是衣服等织物的纤维碎屑完全不能划伤屏幕,而室外的沙尘,多含有石英等矿物,难免会有一些硬度比较高的颗粒粘在屏幕上,再碰上摩擦就会划伤屏幕。说到这里,可以看出蓝宝石的优势,比它硬的矿物很少,所以被划伤的可能性就变得很小。而对于玻璃来说,就比较容易受到划伤。对于碎裂这件事来说,事关材料抵抗某种作用的强度,可以是冲击力(比如说砸,敲),静力(压,弯)之类的。直观的方法就是做个测试,题主给出的康宁测试视频就是一个环状的静压测试。再此借用童鞋的图片:这个测试说明了一个问题,大猩猩玻璃可以承受更大的静压力而不碎裂。简单的说它很抗压。另外一个视频中做了落球实验,说明的是大猩猩玻璃抗冲击力的能力。两个结果都是说明大猩猩碎裂的可能性小小于蓝宝石。这个测试说明了一个问题,大猩猩玻璃可以承受更大的静压力而不碎裂。简单的说它很抗压。另外一个视频中做了落球实验,说明的是大猩猩玻璃抗冲击力的能力。两个结果都是说明大猩猩碎裂的可能性小小于蓝宝石。回到题主的问题,蓝宝石和大猩猩那个更适合手机屏幕。我的答案是大猩猩。对于每一种材料都各有优势各有缺点,没有完美的材料,没有能满足所有需要的材料,材料的使用永远遵循:只选最合适的不选最好的。我列举一下理由:碎裂可能性小,大猩猩的机械性能非常好。相比之下蓝宝石是相当脆的,平常使用撞裂的可能性比玻璃大。大猩猩不是没有划痕,而是划痕非常小。大猩猩的产品介绍里有下面一张图。图上是不同玻璃在一定载荷下划伤的痕迹。可见大猩猩的划痕没有小的碎裂扩展,非常细小。这种特性使得即使你的屏幕有划伤,但是能让这种损伤影响最小。玻璃的透光效果比蓝宝石好。我不知道题主所说的vertu的蓝宝石屏幕供应商,我只查到了某一家蓝宝石sheet的资料,对比大猩猩的数据,见下图。图中是两种材料的透过光谱,我们只看可见光波段(400nm~700nm,即0.4μm~0.7μm)的数据,大猩猩透过率都在92%以上并且透过率曲线十分平整,蓝宝石的透过率均不超过90%且曲线有一定弯曲。透过率低会让手机亮度降低,透过率曲线不平就会影响屏幕的颜色(比如400nm附近透过率低,那么你看到的蓝紫色光就会偏少,颜色就会偏红),当然其实这种差别是很小的,影响并不大。另外,蓝宝石是各向异性材料如果使用的是a面的平板,那么就会出现双折射现象影响显示效果,如果是c面的平板那么其成本就会更高,而且可能更容易碎裂。玻璃的透光效果比蓝宝石好。我不知道题主所说的vertu的蓝宝石屏幕供应商,我只查到了某一家蓝宝石sheet的资料,对比大猩猩的数据,见下图。图中是两种材料的透过光谱,我们只看可见光波段(400nm~700nm,即0.4μm~0.7μm)的数据,大猩猩透过率都在92%以上并且透过率曲线十分平整,蓝宝石的透过率均不超过90%且曲线有一定弯曲。透过率低会让手机亮度降低,透过率曲线不平就会影响屏幕的颜色(比如400nm附近透过率低,那么你看到的蓝紫色光就会偏少,颜色就会偏红),当然其实这种差别是很小的,影响并不大。另外,蓝宝石是各向异性材料如果使用的是a面的平板,那么就会出现双折射现象影响显示效果,如果是c面的平板那么其成本就会更高,而且可能更容易碎裂。很重要的成本和产能问题,大猩猩玻璃的连续生产线很成熟,但依然供不应求。相比之下蓝宝石生产更加困难和更高成本,生产速度慢了不知多少倍(我没有工厂的数据,但是对于实验室来说,制备一块玻璃可能只需要几个小时,但是一块晶体起码需要半个月)。蓝宝石显然不够供应这么大的手机市场。很重要的成本和产能问题,大猩猩玻璃的连续生产线很成熟,但依然供不应求。相比之下蓝宝石生产更加困难和更高成本,生产速度慢了不知多少倍(我没有工厂的数据,但是对于实验室来说,制备一块玻璃可能只需要几个小时,但是一块晶体起码需要半个月)。蓝宝石显然不够供应这么大的手机市场。综上所述,我认为手机屏幕材料现阶段最合适的还是各种玻璃,蓝宝石不太可能普遍使用,但是也有着其独特的优势。PS. 无论用什么做屏幕面板其实都无所谓,不管研发出多么好的材料,总是会隐藏在各种各样的膜下面,他们能见天日的机会大概只有刚出生和死去两次而已,无论他们有没有坚强的外表都可以完美无瑕的度过一生,不增不减,不破不花。-----------------------------------------------我是分割线--------------------------------------------------感谢大家的支持!看了看新的回答我觉得有必要推荐一下 的答案。我本也想提到“膜”这件事,但因为自己对这方面不是很了解所以就没有多嘴了。引用他一段话:「“贴膜”是材料学上常见的提高材料特性的技术,比如相机镜头上的多层光学镀膜,金属材料表面的防腐镀膜等等。“贴膜”的核心思想就是复合型材料,就是用各种不同的材料一层一层叠上去,从而让最终产品汲取各层材料的优点。」这也就是所谓的镀膜技术,镀膜广泛应用于各种光学器件上。可以说现在你所用到的一切光学器件,比如眼镜,照相机镜头,望远镜等等,都进行过镀膜处理。镀膜的首先改变了透光的性质,举个例子就是产生增加透过率、增加反射率之类的改变,再者改变了材料表面的性质,因为表面被另一种材料(膜)紧密覆盖,所以体现出的是膜的性质。那么很简单,你镀上去一层硬度很高的膜,那么材料的表面硬度就会变高。这种镀膜改变材料表面性质的应用很常见,比如金属的电镀可以防止铁质材料生锈,而且能让他闪闪发亮,同样金属表面的漆也是同理。对于玻璃来说,除了增透膜、增反膜之类的常用膜也有专门为增强表面抗腐蚀和硬度而镀的膜,这方面在军工上很常见,我就不多说了。
@Alchem 的答案很到位,我点了赞。我想在我的答案里补充一些东西:Corning通过自己实验室里的实验(见题主注解5中的第二个视频 )证明了自己的Gorilla
Glass碎起来没有蓝宝石那么容易。从材料的特性来看,Corning的确made its point,问题结束,Gorilla Glass更好。但是题主的最后两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如果大面积的蓝宝石玻璃应用在手机屏幕保护之上,如何确保防冲撞破碎的韧性?Vertu是怎么做的?对于第一个问题,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贴膜”。“贴膜”是材料学上常见的提高材料特性的技术,比如相机镜头上的多层光学镀膜,金属材料表面的防腐镀膜等等。“贴膜”的核心思想就是复合型材料,就是用各种不同的材料一层一层叠上去,从而让最终产品汲取各层材料的优点。蓝宝石容易碎,而玻璃不易碎?那就把蓝宝石和玻璃叠起来,做一块多层屏幕吧!题主注解5中的文章有一段话:GT Advanced Technologies, the company that
orchestrated the Barcelona demo, is one firm that operates the production of
the sapphire crystalline material. In addition to cooking up crystals, it's
also concocting ways to make make sapphire sheets far thinner and lighter than
they are today -- thinner even than today's iteration of Gorilla Glass,
perhaps.大概翻译一下:一个叫GT Advanced Technologies的公司除了制作蓝宝石晶体,还在努力把它变薄,甚至比现在的Gorilla Glass还薄,perhaps。为什么要做得更薄呢?现在的屏幕已经很薄了,再说更薄不是强度更差吗?本来就是一嘎嘣脆的玩意儿!那唯一的目的就是做薄了跟玻璃叠在一起!于是我从小编(其实是主编,从文末的介绍看出她是一位努力工作的敬业的编辑,赞!)的“Perhaps”出发,找出了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提到:An alternative to using pure sapphire is to
laminate an ultrathin layer of sapphire with another, cheaper transparent
material, maintaining much of the performance advantage of sapphire at a cost
comparable to that of the glass typical in mobile-phone displays.For this purpose, GT Advanced Technologies,
based in Nashua, New Hampshire, is developing a method for making sapphire
sheets thinner than a human hair—much thinner than the nearly millimeter-thick
glass used now on mobile phones. (The technology, originally developed for
making very thin solar cells, was acquired from Twin Creeks Technologies. See
“Startup Aims to Cut the Cost of Solar Cells in Half.”)大概翻译一下:另外一种(相对于纯蓝宝石)使用蓝宝石的方法就是把它做成超薄的一层,与另外一种更便宜的显示屏材料结合。一个叫GT Advanced Technologies的公司(是的又是它,就是它!)正在研究如何把蓝宝石做得比头发丝还薄。于是我们似乎找到了题主“如何确保蓝宝石防冲撞破碎的韧性”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至于这种多层结构能否在材料特性上大幅超越Gorilla Glass,我们还要等待研究的进展。至于Vertu是怎么让蓝宝石防碎的,从题目的图以及上面的文字可以看出,Vertu用的貌似是一整块的蓝宝石而不是多层材料,所以我暂时也想不出他们是怎么做到的。这里我想吐槽一下的是,题主注释5的文章发表于cnet,文章的作者Jessica Dolcourt是一个手机领域的资深编辑,但她在写文章时就缺少了对文章中的重点科技的敏锐嗅觉。明明在自己查资料时已经发现了GT Advanced Technologies在搞超薄蓝宝石,却没有深究。当然她发表文章的地方也决定了她不能把文章写得太学术。而我引用的第二篇文章来自MIT Technology Review。这篇文章就从更学术的角度关注了同样一件事情。很多答案里说到了蓝宝石的成本问题,我认为随着手机生产商们目光投向蓝宝石,蓝宝石的生产成本会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不断降低的。另外我引用的文章
也提到:GT is also cutting the cost of sapphire
manufacturing by following the strategy that it used over the last several
years to reduce the cost of making crystalline silicon for solar cells.GT公司正在通过沿用近年来他们在降低太阳能电池硅晶体的成本上使用的策略来降低蓝宝石的生产成本。至于Corning为什么要放出自己实验室里录下的那一段视频,我的解释是:帆船效应。
作为蓝宝石的业内人士 , 是非常希望蓝宝石应用的窗口材料上的 , 这个规模是非常大 ,有个很好的刺激作用 。 但是窗口材料的蓝宝石,对晶体要求不高。比在LED上面衬底要好做。自从传出消息 苹果6准备上蓝宝石屏和苹果5s已经配了蓝宝石的中心键,这个行业又火起来了, 提别是泡生和热交换的生产方式。作为显示屏来用的话 ,蓝宝石的好处就是没有划痕,但是易碎的是没法改变的,物理特性 每片切的太薄了,在军工会作为整流罩可以用。还有就是量的的问题,目前国内没有一个企业敢说可以供应起这个量,仅仅是每月几万片,一个不入流的手机厂商的量都供不起,国内所有蓝宝石企业加起来也达不到1000台长晶炉,供应一个厂商也供应不上。这个圈子很窄,还有高利润的LED衬底要做 ,所以蓝宝石做窗口材料,至少2-3年内是不可能大范围出现的,噱头到时有可能。苹果也一直传出相关的消息。回复 硬度越高的东西 作为窗口片 ,越薄就越易碎,这不是技术的问题,是受力点等物理问题说导致的。蓝宝石行业,作为LED衬底的附加值和军工产品是最高。相对蓝宝石晶体的要求也高,多晶气泡要少等,很多企业在做这一块。不同方法生产的蓝宝石 品质不同。作为窗口片 要求要低一些,允许少量的多晶。但蓝宝石行业不像其他行业,目前无法做到大规模集成化生产,它对拉晶的技术人员要求很高。我能告诉你,守着机器拉晶的都是大牛嘛,他们工资都是看晶体生产品质决定的, 不等 ,甚至更多。苹果收购的是GT, 是看中GT的生产方法,有完善的技术专利,这个是核心价值 ,蓝宝石有许多生产方法 如提拉 热交换 泡生 倒模等 , 以泡生法给你举个例子,一台炉子,生产一锭晶体要20天左右,重量有很多等,成品3000mm就是很高的了,这个程度 拉晶的人工资大概可以有2万多,中间有很多因素会导致这炉子失败, 人才成本太高了。所以有现在这种状况,好在窗口片要求不高,国内听到苹果投资GT这一利好消息,已有大量的厂家跟进,但是人才的培养,不是2-3年就可以消化的,而且窗口片材料只能用在高端手表屏 手机屏,防护罩等 ,无法用在电力电子上面,品质不过关 ,说的有点乱 希望有帮助。
视频里面显示的是韧度强于蓝宝石,实际上一种材料的韧度跟硬度并无太大关系。韧度与材料结构构造有关。我只能回答这些。还可以参考这个答案 鉴于蓝宝玻璃比一般玻璃要贵十倍,选之前还是先考虑下钱包吧~ps:我建议题主邀请下学材料学的来回答这个问题
蓝宝石玻璃虽然是玻璃,但是它是人工合成的蓝宝石,莫氏硬度为9,仅次于钻石。而大猩猩玻璃是普通钢化玻璃,硬度在7左右。
楼主的reference很好哈哈,看了很受教育。材料学上hardness和elasticity是不一样的。上面同学所说的three-point-bending是一种测试elasticity的方法,reference里的测试方法也是一样。然而硬度主要考虑的因素比elasticity要多得多,但是通常来说越硬的材料弹性越差,所以sapphire这种材料应该是不如gorilla有弹性的。Gorilla是一种玻璃,玻璃这种材料具有弹性的原因是因为分子链之间很强的力。而Sapphire是一种晶体,弹性/硬度主要来自原子之间的力。所以,为什么用gorilla,我想是因为两点。第一,手机表面积大,需要高弹性的材料抵御摔击。第二,成本低廉。Corning的宣传是有违材料学基本原理的,elasticity test,当然是gorilla更好。 但Gorilla确实是业界最好的产品,很是厉害。
OK,大家谈的很多,但没有一个专业角度的回答。我来谈谈自己的看法:1、价格。 其实蓝宝石是一种透明无机物晶体,目前随着蓝宝石生产技术的改进,产能再大幅度提高,质量也在不断改善,根据现有的生长技术,蓝宝石的生产设备会有较大的改善,这些改善来自于以前很多晶体生长设备技术与经验的积累,可以预见2~3年后,蓝宝石的生产成本会与大猩猩玻璃成本相当,也就是低于10元/mm。2、韧性。晶体材料的韧性是比较差的,存在解理性开裂,而且对于蓝宝石材料,表面的加工状会严重影响其韧性与抗压强度。但是蓝宝石材料已经应用在航空航天航海,核工业等许多对安全性要求很高的领域,人们对于蓝宝石材料的改性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研究各种使用环境的失效问题,蓝宝石材料的改性工作目前仍在深入研究,综合现有的研究成果和使用情况,蓝宝石的韧性不会成为其成为大尺寸屏幕的障碍。3、加工。蓝宝石是一种超硬材料,我们现有的加工水平已经很高,但是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包括加工的效率、加工损耗、产品加工的稳定性等问题亟待解决,这是目前制约蓝宝石大尺寸屏幕的一个主要障碍。但是,人类有必要掌握超硬材料的加工技术,为以后金刚石产品的应用奠定基础。4、最后要提出的是,飞秒激光技术应用的开发,将大大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
谢邀,我试着答答看。比较其硬度上的差异,大猩猩玻璃的维氏硬度按照维基百科处达到622至701Hv;而合成蓝宝石其基本性质与天然蓝宝石基本相一致,主成分为氧化铝的蓝宝石水晶其维氏硬度Hv。硬度上蓝宝石的就占有优势了。加上透光度上蓝宝石更好,密度更大,韧性上面输给了大猩猩。我觉得高端手表的表面用蓝宝石也是因为手表一块能够带几十年的考虑的因素比较高标准。手机屏幕大面积的平面内不光要考虑硬度、韧性、抗压、重量、价格都是参考因素。 在iPhone 5s的手机中也只是在镜头电容 Home 键使用蓝宝石玻璃。最重要的一点我想应该是重量和价格上面。大家都认为蓝宝石玻璃是不错的覆盖材质。大猩猩玻璃,重量比蓝宝石轻一半,使用的生产能源少 99%,屏幕亮度会更亮,而且成本仅有蓝宝石玻璃的 1/10,你会怎么选择呢?最后说一句,土豪不差钱。土豪手机 Vertu 就是告诉我是全金我都相信,但是是小众用户,不具有代表性。
Vertu怎么做到用一整块蓝宝石而不易碎的?用价钱。4000块苹果你舍得摔40000块Vertu你要是不带个高端大气的皮套左右开合开合啪啪的能配得上身份吗?
蓝宝石的防刮能力肯定是比目前的大猩猩强的,之所以没有普及还是因为成本高。
注意:莫氏硬度,应用划痕法将棱锥形金刚钻针刻划所试的表面而发生,习惯上或上都是用莫氏硬度。用东西去划,划得越浅,莫氏硬度越高是一种抗划痕的表征手段。而,在应用过程中,我们在力学上害得考虑,抗折,抗拉,抗压等等特性。这些并不是完全的正相关的。康宁公司的实验应该是一种抗折性能。
随便说说:蓝宝石莫氏硬度很高(三氧化二铝),可以有效的抵御包括石英在内的划痕,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的确是很好的屏幕防护材料。但是,蓝宝石韧性不如大猩猩,也就是说防止玻璃碎裂的效果不如大猩猩(这就是康宁实验告诉我们的)。而且,即使人工合成的蓝宝石相对大猩猩,价格还是贵得多,分量也重。所以,对于手机,大猩猩更好。但是对于手表表面之类的小面积,厚度可以更厚,却更在意划痕的应用,蓝宝石更佳
最近经常看到手机商标榜自己用的是"康宁大猩猩3代玻璃"康宁大猩猩...好有喜感(深圳有家精神病医院也叫康宁)哈哈~~自然界中物质硬度越高韧性就越差,只能人为去改良达到平衡~ 陶瓷刀的硬度是最硬的,一般使用是不用担心刀会变顿.但是经常会看见陶瓷刀缺个口子..因为陶瓷刀太脆了,韧性极差.一有外力就会缺个口子.蓝宝石玻璃也一样,但是韧性比陶瓷刀好一些.如果不在配方和冶炼上下功夫的话,那么就只能把蓝宝石玻璃厚度加大,弥补韧性不足.但是透光率会下降.另外,那些卖得很贵的手机贴膜说自己是蓝宝石涂层,防碎什么的.那是坑爹的,还不如去买3M公司高透光率的防爆膜呢.
说句题外话:莫式硬度表蓝宝石强度康宁毋庸置疑 质疑的是库克建立蓝宝石供应链做什么 蓝宝石在高端手表行业做外层玻璃因为耐磨 但是成本问题暂时很少有手机用 苹果不可能做奢饰品 因而蓝宝石用途仅限于镜头保护玻璃和iwatch外层屏幕。
天然材料或者人工仿天然材料能被直接应用于工业产品的我觉得只有钻石了。特别是手机屏幕这种对各方面性能都有要求的地方,是不可能被单一的天然材料所取代的。即使是牛逼的钻石,人们应用起来也最多每次利用一个性能,有的是硬度,有的是散热能力。二次工业革命后,在材料方面,人类基本可以完爆自然了。总的来说就是一点,合成的就是好于天然的。
二氧化硅改进型vs纯晶体蓝宝石?就不允许蓝宝石改进工艺?每次苹果用新技术都是一群人喷(或说各种理由不看好,还记得诺基亚喷IP,厂商喷视网膜屏,卡片机喷手机拍照。。。。)但每次都是基于现有利益格局的人这么说,最终都被淘汰了~我只说非技术而是商业性的东西吧~
耐磨是很重要的优点,蓝宝石面板可以运用在手表上,那么用在手机上也没什么值得奇怪的,至于成本和加工工艺随着时间的自然会变好,但是时间到底多久会有突破,大家只好等着吧。大学的时候人造宝石学就是一门课程,工艺会越来越好是一定的,铝在古代不是几乎无法加工么。作为三氧化二铝的蓝宝石原料实在是太丰富了,等的就是工艺吧。当三氧化二铝的面板普及以后,估计有人会憧憬手机表面镀一层钻石薄膜了吧。
结合我的自身经历,个人觉得蓝宝石虽然耐刮,但怕冲撞,而且应用到手机后透光性差,能耗变大。不过苹果仍未放弃蓝宝石玻璃,各种强化专利抢注。
有没有用过华为P7蓝宝石款的朋友说说看使用的感受,对于蓝宝石超薄片+玻璃的贴合技术,首先表面的蓝宝石层不容易摔碎?其次两个不同的材质贴合其透光率不会更受到影响?第三成本上是否能比实现大量生产的纯蓝宝石屏幕便宜多少?或者价格能否接近康宁的新材料,大猩猩4或更新的材料?
谢邀,我觉得最高票数的答的很好了,我赶紧多学点知识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尖锐湿疣复发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