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七星怎么画在西北面还是东北面?

热门搜索:
热门专题:
厨房在西北方,灶台在东北面,但隔壁是卫生间行吗
提问者:| 浏览次数:74次 |问题来自:全国
输入内容已经达到长度限制
您还可以输入
验证码错误
您可能对以下关键字也有兴趣:
登录并提交回答
登录回答可获积分奖励
还没有账号?
如果您发现不正当的内容或行为,请及时联系我们!
举报内容:
举报原因:
(可多选)
含有反动的内容
含有人身攻击的内容
含有广告性质的内容
涉及违法犯罪的内容
含有违背伦理道德的内容
含色情、暴力、恐怖的内容
含有恶意无聊灌水的内容
Copyright &
Soufun Holding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 举报电话:010- 举报邮箱:课题:练习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的数的读写方法及其组成,会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根据实际情况取近似数的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
2.通过练习使学生的估算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
教学重点:
会读写万以内的数,掌握万以内的数的组成;掌握万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会根据要求取近似数。
教学难点:有0的读写,万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前面一段时间认识了万以内的数,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读写、会比较万以内的数,能根据要求写出近似数,今天我们就进一步来学习这些知识。板书:练习四。
复习数位顺序表。
到现在为止我们学习了几个数位?你能从右往左说一说吗?
指名学生回答后完成“练习四”第1题。
独立完成后集体评价,引导学生说出相邻数位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二、基本练习
1.完成“练习四”第2题。
我们在读写数的时候要从最高位想起,几个千就在千位上写几,读几千;几个百就在百位上写几,读几百;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读几十;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读几。遇到哪一个数位没有就写0,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都只读一个0,末尾的0不读。
2.完成“练习四”第6题。
对万以内的数的读写,同学们掌握得很好,下面考一考你们。
独立完成后提问:比较每一组的两道题,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里面说一说。
3.完成“练习四”第3题。
出示后问:下面四个数都有一个“6”,这几个“6”有什么不同吗?表示的意义是?
4.完成“练习四”第4、5题。
三、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四”第7题。
独立完成后师指名说一说比较的方法。
2.完成“练习四”第8题。
引导学生读题后师问:杉树可能栽了多少棵?说出你的理由。
3.完成“练习四”第9题。
独立完成后引导学生集体评价。
4.完成“练习四”第10题。
问:参观科学宫的人数哪一天最多,哪一天最少?为什么?可小组里面讨论一下。
每天参观的人数各接近几千?
四、反思总结
提问: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课堂作业
课题:近似数
教学目标:
1.通过准确数与近似数的比较,理解近似数的含义。
2.初步知道准确数与近似数的区别,会正确辨别准确数与近似数,并会恰当选用近似数。
3.通过学生的数据收集与交流,能对近似数和准确数互相转化。
4.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近似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合理地取近似数。
教具准备:课件、铅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把铅笔,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手中的铅笔有几支?
让学生充分地、大胆地猜。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地提示“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面板书。
现在老师想请你们猜一猜手中的铅笔是几十支?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后出示准确的数据。(18支)
现在让你们猜手中的铅笔是几十支,你会怎样说?(学生回答:大约20支)
像这样大概的数就是近似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近似数。
二、交流共享
汇报课前调查各个年级的学生数。
师:老师要求你们课前调查各个年级的学生数,你们做到了吗?来看大屏幕:二年级(1)班有学生50人,那么二年级三个班大约有多少人呢?请你们猜一猜。
学生猜,老师板书后出示准确数,留下接近的数。
师:如果让你们用两句话来说这两个数字,你会怎样说呢?师引导说:二年级有学生154人,大约150人。
师:二年级有154人,那么全校有6个年级大约有多少人呢?
学生猜,老师板书,出示正确的数后留下最接近的数字。
提问:现在我们来观察一下,前面一排的数字和后面一排的数字有什么特点?(前面一排是准确的数,后面一排是大概的数)。
像这样大概的数我们就把它叫做近似数,板书。
创设情境:小明是龙岗小学的学生,小华是东山小学的学生,一天他们俩相遇了,都说自己学校的人最多,看大屏幕。
显示:小明:“我是龙岗小学的,我们学校大约有700人”。
小华:“我是东山小学的,我们学校大约也有700人”。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个学校到底哪个学校的人数多吗?在小组里面说一说。
学生在充分讨论后老师指名回答,只要有道理都要给予肯定。
师:现在我来告诉你们答案吧!教师出示龙岗小学695人,东山小学703人,并引导得出:695人比700人少一些,接近700人,所以说大约有700人;703人比700人多一些,也接近700,所以也可以说大约有700人。我们可以这样用数学的方法表示:
板书:695≈700
师边板书边引导学生说:695约等于700,703约等于700.
师问:“≈”这个符号怎么读的?(约等于。)这个符号就叫约等号。
3.教学“试一试”。
出示:实验小学有学生2016人,大约是几千人?
让学生充分地猜以后,优化得出2016大约是2千人,所以写成:
三、反馈检测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数轴上面的数有什么规律,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完成后师问:我们一共填了哪些数,这些数中哪些接近500,哪些接近600?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引导学生读题后强调题目要求:大约是几百或几千元,独立完成后集体评价。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独立完成后集体评价。
总结:我们在说近似数的时候通常都是约等于几百或几千。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师引导依次讨论三个子问题。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怎样摆接近2000的数?先摆一摆,再读一读。你知道怎么摆接近、1000的四位数吗?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价。
四、反思总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归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近似数,近似数是一个大概的数。
五、课堂作业
课题:近似数
第1课时 总第
教学目标:
1.通过准确数与近似数的比较,理解近似数的含义。
2.初步知道准确数与近似数的区别,会正确辨别准确数与近似数,并会恰当选用近似数。
3.通过学生的数据收集与交流,能对近似数和准确数互相转化。
4.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近似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合理地取近似数。
教具准备:课件、铅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把铅笔,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手中的铅笔有几支?
让学生充分地、大胆地猜。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地提示“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面板书。
现在老师想请你们猜一猜手中的铅笔是几十支?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后出示准确的数据。(18支)
现在让你们猜手中的铅笔是几十支,你会怎样说?(学生回答:大约20支)
像这样大概的数就是近似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近似数。
二、交流共享
汇报课前调查各个年级的学生数。
师:老师要求你们课前调查各个年级的学生数,你们做到了吗?来看大屏幕:二年级(1)班有学生50人,那么二年级三个班大约有多少人呢?请你们猜一猜。
学生猜,老师板书后出示准确数,留下接近的数。
师:如果让你们用两句话来说这两个数字,你会怎样说呢?师引导说:二年级有学生154人,大约150人。
师:二年级有154人,那么全校有6个年级大约有多少人呢?
学生猜,老师板书,出示正确的数后留下最接近的数字。
提问:现在我们来观察一下,前面一排的数字和后面一排的数字有什么特点?(前面一排是准确的数,后面一排是大概的数)。
像这样大概的数我们就把它叫做近似数,板书。
创设情境:小明是龙岗小学的学生,小华是东山小学的学生,一天他们俩相遇了,都说自己学校的人最多,看大屏幕。
显示:小明:“我是龙岗小学的,我们学校大约有700人”。
小华:“我是东山小学的,我们学校大约也有700人”。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个学校到底哪个学校的人数多吗?在小组里面说一说。
学生在充分讨论后老师指名回答,只要有道理都要给予肯定。
师:现在我来告诉你们答案吧!教师出示龙岗小学695人,东山小学703人,并引导得出:695人比700人少一些,接近700人,所以说大约有700人;703人比700人多一些,也接近700,所以也可以说大约有700人。我们可以这样用数学的方法表示:
板书:695≈700
师边板书边引导学生说:695约等于700,703约等于700.
师问:“≈”这个符号怎么读的?(约等于。)这个符号就叫约等号。
3.教学“试一试”。
出示:实验小学有学生2016人,大约是几千人?
让学生充分地猜以后,优化得出2016大约是2千人,所以写成:
三、反馈检测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数轴上面的数有什么规律,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完成后师问:我们一共填了哪些数,这些数中哪些接近500,哪些接近600?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引导学生读题后强调题目要求:大约是几百或几千元,独立完成后集体评价。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独立完成后集体评价。
总结:我们在说近似数的时候通常都是约等于几百或几千。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师引导依次讨论三个子问题。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怎样摆接近2000的数?先摆一摆,再读一读。你知道怎么摆接近、1000的四位数吗?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价。
四、反思总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归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近似数,近似数是一个大概的数。
五、课堂作业
教学目标:
1. 能在现实情境和平面图上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正确使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2.在确定方向的过程中,能进行认真的观察和积极的思考。
3.能清楚地说明自己观察的结果和思考的过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能主动与他人开展有效的合作与交流,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使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教学用具: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上课前: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成语?谁来说一说?生踊跃发言。
一、先学探究:
老师知道一个成语:四面八方。
你知道四面是哪四面吗?(东、南、西、北)
出示例题的部分图(人民桥、超市、公园、体育场先不出现)
谁来说一说学校的东、南、西、北面各是什么地方?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出东、南、西、北四个字。
绘制平面图时,我们通常按照什么规定来绘制?(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生答,师指。
“四面八方”中的八方指的是八个方向,还有四个方向是什么呢?想不想了解?今天,我们就进一步学习认识方向。板书课题:认识方向。
二、自主探索,交流共享:
1、教学例题
(出现超市)提问:你知道超市在学校的哪一面吗?(东北面)为什么超市在学校的东北面?(因为超市在学校的东面和北面之间)
谁还会说一说的?
也就是说,东面和北面之间的方向就是(东北)方向。
(出现公园)提问:公园在学校的哪一面?为什么?(西南面,因为公园在学校的西面和南面之间)西面和南面之间的方向称为(西南)面
(出现体育场和人民桥)提问:它们分别在学校的哪一面?
指名答。(学生汇报时,先问一问为什么,再出现“东南”、“西北”和“西南”字,如果学生说出如“北东”、“南西”这样的方向,也要先问一问为什么,然后教师纠正:南面和东面的中间也可以说是南东,但按习惯应该说东南,不说南东。)
在学校的周围有那么多的建筑物,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同桌相互说说它的位置。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2题
在生活中,在陌生的地方,怎样来辨认方向?(看太阳,太阳升起的一方是东面;看北斗七星,有北斗七星的那一面是北面;看指南针)考一考大家有关指南针的知识:指南针的红色一端指向哪?(北面)白色一端指着哪?(南面)
这就是一个指南针的图,你能将指南针上的八个方向填完整吗?打开书P23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名汇报,集体校对。说说是怎么填的。
介绍一些有关指南针的小知识。
小结: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很多文化和辉煌,祖国的未来要靠谁?所以,我们小朋友要从小开始努力,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
2、“想想做做”第3题
讲述:小动物们刚刚参加完了一年一度的春季运动会,现在要回家了你能帮它们找到各自的家吗?在书上连一连。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并指导。让学生上台指一指。集体校对。
3、“想想做做”第4题
讲述:下面老师带小朋友们到美丽的青山乡去看看,告诉你们吧,青山乡不仅美丽,还是一个水果之乡呢,想不想去看看?
(出现水库及8种水果的图片,水库在中间已贴好,8种水果排列在一边。)有哪些水果?指名答。
这些水果都是种在水库的四周的,你能根据老师的提醒,帮它们找到各自种植
的地方吗?
师:橘子园在水库的南面;葡萄园在水库的东面;樱桃园在水库的东南面;西南面是苹果园;水库的西面是山楂园;桃园在水库的北面;水库的西北面是西瓜园。
梨园就种在水库的这个方向,你知道梨园在水库的哪一面吗?
4、“想想做做”第5题
谈话:同学们,我们轻松一下,来玩个游戏,你能很快画出棋子跳到什么地方吗?自己画一画。集体交流。
认识生活中的八个方向
我们已经能够在平面图上熟悉地认识了8个方向,在现实生活中这8个方向你们也能认识吗?
请小朋友们面朝教室的北面站好,并让方向板上的北对着教室的北面。根据老师说的方向, 指一指。
师:教室的东北面、东南面、西北面、西南面。
四、全课总结:
今天学到了哪些知识?在平面图中怎样记住这八个方向?实际生活中怎么辨认这八个方向?
五、课堂作业
教学目标:
1.经历将现实的空间位置抽象为平面图的过程,了解平面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并能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和行走路线。
2.在描述物体位置关系和行走路线的过程中,体会物体位置关系的相对性,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了解平面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并能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和行走路线。
教学难点:在描述物体位置关系和行走路线的过程中,体会物体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
一、情境导入。
  谈话:谁来说一说,学校操场的东、南、西、北各有什么?
  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假如用摄象机从操场的上方往下拍,拍到的画面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交流。
  谈话:同学们说得很好,只是要想拍到这样的画面,得站得很高才行。不过不要紧,我们可以用平面图,把操场四周的景物记录下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平面图。
二、探究交流。
  1、认识平面图。
  谈话:同学们手中都有一张这样的平面图,(拿出操场平面图示意一下)图的中间是学校的操场,你能把操场的东、南、西、北面各有什么记录在这张平面图上吗?
  学生活动:在平面图的四个方位上分别填上体育馆、教学楼、篮球场、看台。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制图策略,选择几种有代表性的,贴到黑板上展示。
  反馈:刚才有几个同学已经将自己制作的平面图贴到黑板上了,先请这几个同学上来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还有同学想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吗?
  讨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平面图,你能发现有什么问题吗?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吗?请在小组内讨论。(定的北面不同,你认为可以怎样解决这一问题?)
  学生讨论后,组织讨论,形成共识:在平面图上应该有一个统一的确定方向的标准。
  讲解:在地图或平面图上,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来确定的。为了标明方向,在地图和平面图上通常用这样的符号(板书:北)来表示方向。这个符号叫指向标,这个指向标的意思是箭头所指的方向是北面。
  谈话:现在请同学们回过头来看一看自己刚才制作的平面图,有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吗?把你制作的平面图上不符合要求的地方纠正过来。完成后,再把你的作品展示到黑板上。
  学生活动:纠正自己制作的平面图,使其符合规范,并把作品确定平面图上的其他三个方向。
  全班交流:结合自己的作品说一说指向标是什么意思,怎样确定平面图上的其他三个方向。
  小结:同学们学得都很主动,不但认识了平面图,还能清楚地表达平面图上物体的位置关系。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图的意思,再提问:小红到人民公园应向哪个方向走?如果小红想到百货大楼去,应该向哪个方向走?去新华书店呢?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图。
  问:如果你要向大家介绍一下这所学校,你准备怎样介绍?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小组交流后,指名在全班交流。
  再出示题中填空部分,指名回答,并在课本上填空。
  3、“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题目。
提问:从水上世界出发到望梅阁应该怎样走?(学生讨论,交流)
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
4、“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公交线路图。
学生自己看图填空,集体订正。
5、“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读题,提问: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吗?(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时,着重解决下面的两个问题:(1)大楼的紧急疏散图有什么作用?(2)紧急疏散时,为什么不能走 电梯?)
  提问:从图中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用方位概念表达图中房间、会议室、电梯、安全出口的相对位置关系。)
  讨论:假如遇到了紧急情况,你认为每个房间的人该走怎样的路线?先在小组里讨论。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
四 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今天在课上的表现满意吗?
课题:认识秒
教学目标:
1.认识钟面上的秒针,了解时间单位秒,建立1秒的时间观念。
2.通过实践操作与合作交流,发现分、秒之间的进率关系。
3.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4.让学生在经历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秒针走60个小格的同时分针走一小格,得出秒和分之间的进率:1分=60秒
教具准备: 实物钟、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播放音频“滴答”)请小朋友仔细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2、再请小朋友仔细地看一看,看到什么?发现了什么?(钟面上有三根针时针、分针、秒针,发现秒针走一小格发出滴答)你知道滴答一下是多长时间?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有关秒的知识.(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思索探究:
1(1)认识秒针
每一个嘀嗒,你发现秒针走了多少路?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
(2)体会1秒
① 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 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师:一秒钟就是这么滴答一下,你能做些什么呢?
生:拍一下手。(做动作)
师:(跟着做)对,很好!
生:我眨一下眼就是一秒。
师:(跟着做动作)你没错,真棒!
生:我写一个1字就是一秒。
生:我跺下脚就是一秒。
④ 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
(3)1秒的价值。
  师:短短的1秒钟,滴答一下就过去了,我们实在做不了什么事情。但是现在科技发达,很多现代化的工具1秒能做很多事情,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也能在1秒的时间里走很多路程,谁知道一些这样的知识?
  生:(没有人说话,面面相觑)
师: 飞机每秒约行250米,
火车每秒约行55米,
小汽车每秒约行20米,
喷气式飞机每秒约行500米,
卫星每秒约行7900米,有的电脑一秒可以计算约3万亿次(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
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2认识几秒。
(1)秒针走一大格时间是多少呢?为什么呢?(秒针走一大格是5秒)
同学们真聪明!那老师再考考你们,我写一个“秒“字的时候,秒针从1走到2,经过了几个小格,就是几秒?
  生:秒针从1走到2经过了5个小格,就是5秒。
  师:谁能象老师一样出题考考同学们?你做了一件什么事,秒针从钟面上的几走到了几?
  生:我写一个“针”字,秒针从3走到4经过了几秒?
  生:秒针从3走到4经过了5秒。
  生:我系红领巾的时候,秒针从5走到8经过了几秒?
生:秒针从5走到8经过了15秒。
师:时间很珍贵,在 日的雅典奥运会上,刘翔以12秒91获得男子110米栏世界冠军。在微不足道的还不足13秒钟时间里,刘翔成了闻名世界的飞人,为我们祖国争了光,如果他慢上1秒,站在领奖台上获得金牌的就不是他了。如果你去问他,他一定会告诉你:1秒,对他来说无比重要。
(2)同桌合作:
①做一次深呼吸用(
②跳绳20下用(
③从教室前面走到后面用(
3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秒针走一圈是多少个大格?多少个小格呢?(12个大格,60小格)是多少秒?(60秒)
为什么是60秒呢?(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60个小格有60个1秒,也就是60秒)
(2)现在看大屏幕,点课件仔细观察种面,秒针走60个小格,分针走几个小格,你发现了什么?
(秒针走60个小格,也就是一圈,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60秒)
1分和60秒之间是什么关系?怎么表示呢?
板书:1分=60秒
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学生交流:1分=(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5.在什么地方还见过秒?
6.认识计量“秒”的工具
师生共同介绍生活中测量秒的工具。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电子表的跳动规律。电子表显示8:15:59。猜猜看,接下来电子表上会显示什么?为什么?电子表再显示8:59:59,接下来电子表会显示什么呢?
计算秒的工具还有秒表,爸爸妈妈的手机上一般有这个设置。
三、反馈检测
1.“想想做做”第1、2、3题
(1)请同学们跟着秒针走动拍手,每秒拍一下。
(2)从1数到60,看谁用的时间最接近60秒。
(3)用30秒背乘法口诀,看能背多少句。(教师计时,学生背。)
2. “想想做做”第4题
同桌合作,完成填空。
3.“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表格,50米赛跑成绩。
谁跑得最快?谁跑得最慢?学生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小结:跑步时间越短,速度就越快,跑得快,用的时间就是最少的。
)里添上时、分或秒
(1)夏天午睡大约1(
(2)小芳吃饭大约要25分钟(
(3)脉搏跳10次用了8(
(4)一节课的时间是40(
5.一人唱一首歌要用3分钟,5人合唱这手歌要几分钟?让学生先猜测,然后试一试验证。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
1分=( 60 )秒
教后反思:
课题:认识几时几分
教学目标:
1. 在观察钟面的过程中学会认、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
2.在认识几时几分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探索能力以及积极的学习情感和态度,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几时几分。
教学难点:认识接近整时的时刻。
教具准备:教具钟、学具钟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小朋友,孙悟空又来了?上节课,我们和孙悟空学习了什么内容?(认识时、分) 现在,我们复习一下。
(1)钟面上一共有(  )个大格。每个大格分成(  )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  )个小格。
(2)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
(3)时针走一大格(从一个数到下一个数)的时间是(
)小时。时针走1小时,分针正好走一圈,是(
)分。1时=(
(4)一节课是( )分,课间休息是( )分,再加上(  )分,就是1小时。
看一下,这几个钟面上的时间你认识吗?
(用两种表示方法)观察一下,这几个钟面上的时间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结:像这样钟表上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孙悟空说,他已经认识了时、分和整时,今天,他想和你们一起认识几时几分,真
正学会看时间,这样,他就不会再迟到了。你们欢迎不欢迎他?(出示课题)
二、探索交流。
1.认识7时15分。
课件出示情境图第二幅。
学生观察,先让学生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表达钟面上的时刻。
教师告诉学生:7时15分可以写作7时15分,还可以写作7::15。
2.继续让学生认识7时30分、7时45分。
师:时针都在7和8之间,都是7时多。
分针从12起走过30小格,是7时30分。
小结:观察钟面认识几时几分,要先看时针,时针走过几时,就是几时多,至于多几分,再看分针。
2.教学7时55分。
(1)这个钟面上的时间是多少呢?
(2)指出:因为时针还没有到8时,那我们说快到几时了?是8时少几分?
(3)因为时针还没有到8时,这个时刻是几时多?多几分?(分针指着11,表示走了55分。)是几时几分?怎样简写?怎么读?齐读一下。
(4)你能学着钟面上的样子动手拨一拨7时55分吗?拨拨看。
(5)7时 55分接下来马上就是几时了,怎样拨到8时呢?
学生动手拨一拨并进行反馈。(分针再走5分钟才到8时。)
(6)还想拨吗?和老师一起继续拨,分针走呀走,走到数字10,现在钟面上的时间是多少呢?
9时对吗?为什么?(分针还没到12。)怎样才到9时呢?(结合回答,老师再一遍演示。)
3.认识8时零5分。
(1)(出示8时零5分的钟面)观察一下,这个钟面和8时的钟面比,发生了什么变化?(分针不再指着12,时针超过8。)
(2)说说看,这时大约几时?
(3)指出:看时间的时候,我们可以先看时针,因为时针刚过8时,所以是8时;是8时过几分呢?我们再看什么针?(分针)分针从12起走到1,走了几分,因为没有满10分,中间要用0表示。(在“8时”的后面出示“零5分”)
简写怎么写?一起来读一读。
(1)(出示5时零5分、12时30分的钟面)这两个钟面上的时间是多少呢?
(2)集体交流。
(3)说说你是怎么看钟面上的时刻?(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三、检测完善。
1.刚才,孙悟空和大家学得真认真!有没有把本领都学会了呢?(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的钟面)谁愿意做聪明的孙悟空,说出每个钟面的时刻,再写下来。
认读第二个钟面上的时刻,问:时针有没有走到4?说明这时是几时多?是几时几分?
认读第三个钟面上的时刻,问:时针有没有到8时?是几时多?多几分?
写6:05时应注意什么?(强调不要忘了中间的零。)
2.想想做做第2题。
(1)请小朋友看第2题,读读题目的要求。
先把时间读一读,再去连连线,生独立完成。
(2)出示题目,进行反馈。
(3)一起把这四个时间读一读,在这四个不同的时间里,小朋友都在做些什么事情呢?你能选一个时间来说一说吗?
同时进行拓展:如分别说说是什么时候的12:05,分别在做什么。如中午的12:05在做作业;夜里的12:05在睡觉。
3.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在钟面上拨出下面的时刻。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补充习题》
第二单元:
课题:认识时、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知道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并认识钟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的时刻。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力,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初步培养爱惜时间、按时作息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钟面上的整时。
教学难点:认识钟面上的大约几时。
教学准备:钟面教学具。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谜:小小骏马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蹄声哒哒似战鼓,提醒人们争朝夕。
2、揭示课题:小朋友猜对了。你想不想看一看钟面是什么样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认识钟表”。
二、思索探究
1、初步认识钟面
说明:我们经常看钟面了解时间,大家仔细观察这个钟面,把你知道的有关钟面上的知识在小组里跟同学说一说。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
指名说说关与钟面上的知识。
有12个数,让学生从1顺次读到12。
有两根针,一根长一根短,指出长针叫分针,短针叫时针。让学生把分针和时针指给同桌看。
2、初步认识整时
(1)出示7时的钟面,让学生猜猜是几时?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分别指着什么数?再出示5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时针和分针分别指着什么数?引导观察钟面上的分针有什么共同点?时针呢?
(2)总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3)教学试一试
出示三只整时的钟面图,提问这三只表上又是几时?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在钟面上拨一个时间让同桌说说是几时。
3.认识大格。(挂图出示:钟面
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钟表。)
提问:仔细观察钟面,看看你能有哪些新的发现。
(学生可能发现:钟面上有1~12这12个数;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
讲述:我们把每两个数字间的距离叫做1大格(板书:大格),所以12到1这两个数之间是1大格,同样,1到2之间也是1大格。
提问: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呢?(引导学生从1开始依次数出12个大格。学生数好后板书:12个)
4.认识小格。
讲述:钟面上除了大格,还有小格,相邻的两个小点之间是1小格。(板书:小格)
提问:那么,1大格里有几个小格呢?学生交流。(板书:5个)
提问:钟面上一共有几个小格?我们一起5个5个数一数。
小结:通过小朋友们的努力探索,我们知道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5.认识时。
讲述:时针从12走到1是多少时间?(1小时)从1走到2呢?(也是1小时)也就是说时针走1大格都是几小时?
讲述:这个绿色部分就表示时针走了1大格,也就是1小时。
(板书: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
提问:时针走2大格是几小时?时针从12走到4,走了几小时?走到7呢?
那么,时针走一大圈又是几小时?
学生动手操作。(要求:时针从12出发,分别拨出2时和5时)
小结:要知道钟面走了几小时,我们只要看时针,时针走了几大格就是几小时。
6、认识分。
讲述:分针走1小格是1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分针是怎样走1小格的。
这个绿色部分表示分针走了1小格,也就是1分。
提问:走这样的2小格是几分?走3小格呢?7小格呢?
讲述:分针走几小格就是几分。
教师用实物钟演示并提问:
分针从12走到1,走了多少分?
分针从12走到4,走了多少分?
分针从12走到7,走了多少分?再走3小格呢,一共走了多少分?
学生动手操作。(要求:分针从12出发,分别拨出10分,25分)
小结:要知道走了几分钟,要看分针,分针走1小格就是1分,几小格就是几分。
7、认识时、分的进率。
在钟面上分针走了一圈,经过了几个小格?(60个小格。)因此,分针走一圈,经过的时间是几分钟?
分针走一圈,时针走几个大格?经过了多长时间?你发现了什么?板书:1时=60分
8、感受1分钟。
过渡:1分钟的时间很短,但如果我们认真地利用好,其实1分钟也可以做很多事情。现在让我们体验一下。
大家做眼保健操,1分钟大约做几节眼保健操。
请两名跳得比较快的同学出来跳绳,同学们分别数个数。
做“想想做做”第5题,了解有多少同学能在1分钟内完成。
指名背古诗,看1分钟内能背几首古诗。
追问:你觉得1分钟还能做些什么?学生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总结:1分钟虽然不长,但我们还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所以我们要抓紧每1分钟,珍惜时间,在1分钟里做更多的事情。
7、感受1小时。
过渡:1分钟大概有多长我们已经初步感受过了,那么1小时又有多长呢?
做“想想做做”第7题。一节课时几分钟?课间休息几分钟?再加上几分钟就是1小时。
三、检测完善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说说钟面上各是几时,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每天的这个时刻你在干什么?
(2)指出:小朋友要养成珍惜时间、按时学习和休息的好习惯。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在自己的钟面上拨出3时,要求学生互相看一看拨的对不对。再分别拨出9时、12时,同桌互相检查。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先仔细观察钟面上画了什么针,还缺少什么针,再根据钟面下标出的时刻在钟面上补画出分针或时针。提醒学生注意:画时针应该比分针短些,画分针应该比时针长些。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
5、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四、全课总结
1、你在小小的钟面上学到了哪些知识?
2、完成课堂作业。
有余数的除法 练习一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进一步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教学重难点:
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试商的方法,深刻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能熟练地用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回忆本单元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余数的除法在求商时可以怎样很快找到合适的商?(想被除数里面最多有几个除数)在计算时还应注意些什么?
2、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练习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习:
25里面最多有(
)个6。48里面最多有(
36里面最多有(
)个8。28里面最多有(
3、用竖式计算:
(1)明确要求,先口答出商及理由。
(2)学生分组计算,以检验刚才所说的的商是否正确。
指出:看被除数是多少,可以想几个几是多少,被除数里还多几,余数就是几。
三、综合练习:
1、练习一第7题
让学生认真分析每一题的计算过程。
2、练习一第8题
(1)出示题目,思考:除数最小应是几。
(2)指名回答,并说明理由。
提问:如果除数是6,再根据题目中已给的余数,想想商可能是几,那么被除数能不能确定是多少呢?
(3)提问:如果将“最小”两字去掉,你认为除数可以是几,为什么?
通过这题的思考,你更加清楚了一个什么道理?
3、练习一第9题
学生自己读题后独立解答。说说自己解题的想法。
4、练习一第10题
学生自己读题后独立解答。说说自己解题的想法。
5、练习一第11题
学生自己读题后独立解答。说说自己解题的想法。
6、练习一第12题
(1)学生独立填表。
(2)说说余数是怎样变化的?
(3)如果除数是5,余数怎样变化?
7、练习一思考题(提示:除数控制在一位数的范围)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反馈。
交流解答时的想法:先想除数可能是几,再根据商和除数的情况,想出被除数是多少。提醒学生思考时做到有序。
帮助学生整理写出的算式。
提问:通过刚才的练习,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的大小有没有规定?
小结: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四、反思总结:
今天你练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进一步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教学重难点:
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试商的方法,深刻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能熟练地用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2、回忆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余数的除法在求商时是怎样很快找到合适的商的?(想被除数里面最多有几个除数)在计算时还应注意些什么?
3、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练习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习:
1、摆一摆,每位学生准备10根小棒。
(1)10根小棒,每5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提问:怎样列式?板书:10÷5 =2
通过计算,谁来说说商为什么是2?有余数吗?为什么?
(2)10根小棒,每4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还剩几根?
请学生分小棒后,列式并笔算。
提问:商为什么是2?有余数吗?是几?为什么还是2?
(3)比一比,以上两道题哪一道是有余数的除法?为什么?
2、完成第1题。
出示图后,让学生自己弄清图意后让学生叙述,然后独立完成,反馈时,说说自己是怎样填写的,所写的每个算式表示的具体意义是什么?
三、综合练习:
1、练习一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左边的一组填空。
(2)提醒学生利用填空时的思考过程计算右边4题。
2、练习一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反馈时说说是怎样想的。
3、练习一第4题
(1)学生分组计算,并指名板演。 (2)反馈。
(3)比一比:每列火车中的三题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4、练习一第5题
读题后请学生独立解题,说说算式的意义,余数是几,表示什么?
5、练习一第6题
(1)帮助学生弄清题意。 (2)独立解题。
四、反思总结:
今天我们练习了有余数的除法,在计算时要想被除数里面最多有几个除数,同时还得注意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有余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会用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2、培养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与习惯。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用具:桃子贴图,圆片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
1、出示挂图:几十面按红、黄、蓝顺序排列的彩旗,下面顺次标上序号。
2、谈话:老师不看屏幕,同学们告诉我几号旗,我就能说出它是什么颜色,不信,你考考老师?
3、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彩旗的颜色呢?你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这其中的奥秘!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妈妈买了12个苹果,如果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列算式:(
你能尝试列出这道除法算式的竖式吗?
仔细观察老师写的除法竖式,找一找被除数、除数和商。
看了这道除法竖式,你有什么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吗?
(2)出示例题:如果每5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还剩几个?
先圈一圈,再把算式填写完整。
提问:怎样列式?(板书:12÷5=)等于多少呢?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分一分、算一算……)
(2)鼓励探索。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尝试解决。
(3)汇报交流。
①用圆片代替桃分一分。
指名学生上台操作。
提问:分的结果怎样?(放了2盘,还剩2个。)
剩下的2个桃,还能继续分吗?(剩下的2个桃,不能再分)
讲述:12个桃,每盘放5个,分的结果是“放了2盘,还剩2个”。
如果是22个桃、32个桃、42个桃,甚至更多的桃每盘放5个呢?难道我们也用圆片代替桃来这么分吗?有别的方法吗?
②列竖式算一算。
谈话:笔算12÷5竖式该怎样列,商和余数该写在哪儿?指名学生说老师写。
提问:12÷5商是几?为什么商是2,你是怎么想的?
小组讨论在交流汇报。
想法一:12个桃,每盘放5个,放了2盘,所以商是2。
想法二:商2,二五一十,10比12小,商2;三五十五,15比12大,所以商2。
想法三:二五一十,2和5相乘的积最接近12,又小于12,所以商2。
想法四:12里面最多有2个5,所以商2。
提问:12的下面该写几,为什么?“10”表示什么?
12个减去分掉的10个,还剩下几个?所以横线下面写几?这个“2”表示什么?(表示剩下的2个,这个2就是余数)
提问:谁能说出横式的计算结果?
在上面的谈话过程中逐步完成板书。
(4)小结:今后我们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可以用竖式来计算。
三、反馈完善:
“想想做做”1——5,重点引导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第1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用小棒操作,联系操作过程和结果计算相应的式题,帮助学生巩固对有余数除法求商方法的理解。
2、第2题:有余数除法与以前学过的表内除法的对比练习。通过计算和比较,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表内除法计算方法的练习和区别,更好地掌握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的思考过程和书写规范。
3、第3题:是有余数除法求商方法的专项练习,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
4、第4题:让学生应用有余数除法,尝试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初步掌握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
5、第5题:25个气球,平均分给6个同学,每人分得几个,还剩几个?
学生独立完成 ,用竖式计算。
四、全课总结:
说说今天学到了什么?认为自己学得怎样?
五、课堂作业:
六、教后反思:
Recent Post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斗七星的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