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用手机刷公交卡单,当天账目怎么不在我的账本里

虎嗅两周年:重来
你好,朋友。很开心你点开这篇文章的标题刷出它的存在。很开心告诉你,刚好到今天,虎嗅已跳跳蹦蹦走到两周年。两岁了。两个月前,我们团队曾想过要不要在今年“5·15”之际搞出点什么响动出来:线上的,线下的……但到最后的最后,各种各样的原因,他们做出的决定是:“你自己写篇虎嗅大软文得了”。呜呜呜。我:好吧。而我之所以也有意以不那么花团锦簇大张旗鼓的节奏来纪念两周年,重要原因有一个:我对过去一年多虎嗅的进步不太满意。我对自己不太满意。如果说一岁的虎嗅迅速成为科技新媒体的新星,那么两岁的虎嗅并没有如愿乘胜追击,有一些进步,但长得还不够快。更准确地说,为用户与客户带去的创新不足。但我仍然为我们团队感到骄傲。过去两年,这个团队从最初的三五个人,发展到今天的23个人,每个人(包括离开的同事)都为它的发展付出很多努力与心血。哈哈,部分前同事的离开,正是因为受不了在虎嗅工作实在比较苦逼。谢谢你,我所有的同事,我的伙伴。坦率说,创新的不足,或者某种意义上的徘徊,是过去一年多国内商业科技新媒体界的普遍现象。2012年,包括虎嗅在内,忽啦间新创了多家所谓的科技博客;以虎嗅为代表,“编辑+社会化”的资讯产生与筛选方式在那时被多家新创媒体运用;2012年年中,微信公众平台上线,一夜之间,所谓“自媒体”红遍大江南北,特别在科技界,“自媒体”风头大有盖过传统专业媒体人、成为一些企业更欢迎的座上宾的势头……然而之后呢?之后呢?2013年到现在,这一股股从不同泉眼急速流出的新媒体清流,综合来看,除了流量或规模有所壮大、影响有所提升,实质性的突破并不多,局限依旧明显(可能有人说微信公众号数量已超300万蔚为壮观……但首先那是微信作为一个通讯社交平台的成功;其次,这并不意味着“自媒体”已找到合理、靠谱、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我心中“实质性的突破”包括:1、产品创新。看看,包括虎嗅在内的这些商业科技新媒体,产品形态、哪怕仅指内容产品形态还相当单一而原始。除了码字儿、Post文章,各家还能晒出什么别的绝活儿么?偶尔鼓捣出的三招两式往往只是扑腾个热闹。这两年,移动新媒体的一大宠儿是App今日头条,它之所以能比其他绝大多数包括各大新闻客户端在内的新媒体取得更加迅猛的成长,根本原因在于它不但抓住了用户的某个需求、并且通过技术可复制、数据化地去驱动了产品、掳获了用户。所谓的“新媒体”,如果一日不跳出以内容驱动(我并非指内容不重要或者不需要内容)的思维模式,一日羞称“新”媒体。不管是UGC还是EGC,不管你是做社区还是平台,能否在产生与发现好内容的过程中,加大技术与产品的权重,而不是让技术产品成为内容一张可有可无的皮毛?2、商业模式的明确、可复制与持续。可以骄傲地说,作为一家出生时被很多人严重不看好商业生命力的小新媒体、初创公司,虎嗅已在第二年以有节操的方式(至于是怎么样个有节操法,欢迎那些还不太明白的客官揣着预算致信&)证明了自己的生命力。我们基本上可以养活自己了。然而眼下的产品能力、服务能力、销售与商业开发能力,我们自己心里明白,还是相当脆弱、轻薄的。根源于上述第一点的产品创新不足,商业模式方面,圈里这几家新媒体,并没有形成足够严密的链条、相对宽深的护城河。3、人才团队的丰富与牛逼。一个细分产业(领域)的前景,与资本的热闹人才的拥挤程度,一定是正相关的。这前后两者关系有点像鸡生蛋蛋生鸡,很难说谁前谁后,生态进化与酝酿到某一刻,事情就会往新的格局发展。可以肯定的是,商业科技新媒体,还没有走到转折性那一刻。尚且不必跟BAT并肩,什么时候这个行业能给技术产品内容市场人员开出足够与二线互联网公司看齐的薪资待遇,我会对这个行业的前景更乐观些,也才谈得上第一点的突破。上述几点因素,相互交织、互为促进(或制约),在过去一年中还在艰难抽芽。不过创业者不怕凡事为零,在商业科技新媒体领域里,虎嗅有信心与耐心成为生态进化最有力的推动者之一。在虎嗅新的一岁中,我们会:1、加大对用户产品、客户产品的研发力度。特别是在移动方面,我们正在构思与现有的“虎嗅”形态完全不同的新产品,敬请期待。当然,和“虎嗅”相同的是,它的出发点仍然是让你有效率地获取商业科技资讯。2、重新规划内容的层次,持续提升内容的丰富度与质量。包括视频音频在内的、有别于文字的内容形态,我们会先小打小闹玩玩看。随着虎嗅作者伯通的加盟,虎嗅AV(Audio-Video)台即日起正式成立!3、提升管理规范性与文化创新因子,并看看怎么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坦白说,成熟到胡子一把抓的传统媒体在这方面迄今都还是“作坊”形态居多。所谓新媒体,小心重蹈覆辙。关于团队与人才,其中一点:虎嗅将以科技新媒体里最有竞争力的薪资待遇,贪婪获取最有诚意、热情与能力的产品技术人才、内容人才、市场人才。(欢迎还不太相信这点的客官无节操致信&,我们揣着预算等你。)下个月,虎嗅将从蜗居了两年的三空间小区,搬到美术馆后街的77文创园。上个月,虎嗅做完了新一轮融资。这个月,虎嗅两岁。种种线索,有意无意间交汇在一起,预示一个新的开始。除了感谢团队,我们还要感谢一直关注支持我们的用户、作者、客户、投资人,我们惟一能做的,就是尽力去创造更大的价值并予你们以回报。我个人在创业路上听取了很多创业前辈的经验意见,每一次谈话都让我受益匪浅。难忘顽石互动吴刚在虎嗅刚开张、藉藉无名时就义气地送来空气净化器,还间接逼迫我想出了“虎嗅”的名字;难忘58同城姚劲波说“要尽可能早地培育团队的收入能力哪怕数量微小,只有尽力去创造收入你才知道客户与市场在哪里”对我的醍醐灌顶;难忘虎嗅天使投资人李勇从一开始就对我们没有底线的信任与恰到好处的点拨……感谢感谢。写到这里,这篇《两周年》已太长了,而“重来”之意还未提及。其实,不用特意解释,想必你已懂得。重来,是我对虎嗅的祝愿,是几日前飞机上某个瞬间对我的暗示与警醒。自然,有形之物不可能归零,而无形中的心态与思考,如能“重来”,何其幸甚。如果可以讨一个祝福,就祝我们能时刻涤荡昨日,不坠入循常的窠臼、习惯的套路吧!但愿这世界在我们眼光中总带着哪怕拧巴的新鲜劲儿。于是,往后哪怕三岁、五岁、二十岁的虎嗅,也总能轻快兴奋地喊出一声:“世界,你好!”像一开始一样。
点此全站设置为大字体
本设置保留在浏览器内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快来“打”我呀~
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炫耀你的微信影响力!~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要评论?请先
没有帐号?点击
近段时间才来到虎嗅,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充满深度和探讨性的地方。虽然自己还未踏入社会,但是虎嗅的一些文章让我更清晰了解了互联网的一些趣趋势,让我自己明白了自己的兴趣所在。有些作者也很搞笑。每篇文章都要很慢很慢的品读,才能清楚知道作者要说的是什么,但读完之后感觉很充实。感谢虎嗅的每一位作者,你们都好厉害!!!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互联网战略分析师,关注传统产业互联网战略转型!微信号tore...
这两天工作太忙竟然没上虎嗅,刚刷到这篇文字,来晚了,送上祝福,祝这个还只有2岁的虎嗅宝宝健康快乐成长。跟虎嗅结缘还是在去年10月,掐指算来在虎嗅也发表了近50篇文章,其中有十几篇被打入冷宫。曾几何时,每每看到后台被毙的文章,心中总有蛋蛋的忧伤和不忿。现在回想起来,如果没有这些被毙的文章,老兵的写作就不太有可能长进,文章也就不会更趋于客观。对老兵而言,写作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没有之一。原因在于老兵每天的世界几乎都被工作充斥着,只能在凌晨才能挤出一丝时间给自己,一边打瞌睡一边码字是常有的事情。若不是在发出第一篇文章《凡客转衰?到底生了什么病》收获了1000粉丝后,也许早就放弃了。今天,粉丝早已破万,他们成了老兵每周持续不断写作的最大动力。谢谢虎嗅,是它让我知道坚守的力量。在过去的2年时间里,我能感受到虎嗅作为新锐媒体所享受到的光环以及来自传统媒体的羡慕妒忌,当然也少不了抹黑诬陷。如何在这浮躁且随时需要站位的互联网世界里,在商业价值与媒体的独立性之间保持统一是一门学问。至少在老兵看来,虎嗅做到了后者,而基于独立性的商业价值挖掘却仍未迈出实质步伐。虎嗅的商业变现不仅仅是虎嗅的事,也事关虎嗅自媒体人的利益。当一批批虎嗅的老作者们慢慢从虎嗅平台流失,有些或沦为公关公司的打手,有些迫于生存压力转投某家时,虎嗅是时候要考虑与作者的共生问题了,为自己,为作者。爱虎嗅,祝福虎嗅!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微博:互联网阿超
在今天结束之前,跑来送上祝福!长话短说,记得去年虎嗅的生日我们提前得知了,一帮作者还自发组织给虎嗅送了小礼物。时间过得真快,一年就过去了!这次我们都来不及给虎嗅准备什么。虎嗅看上去没什么变化,实际变化却很大。1、内容:随着作者的增加内容格调变得更专业,竞争更激烈,良币驱逐劣币;2、产品:用点、活动日历等频道上线,虎嗅App全新改版好用多了,宕机也少了。虎嗅网也迎来了大改版,与2年前的虎嗅大不一样了。3、活动:虎嗅1.5岁的时候用FM证明了自己的影响力和活动能力。听书会、盲测会、WOW营销会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4、影响力:谁也不能否认虎嗅在各种争议、妒忌、揣测、建议甚至抹黑中成长,在各种利益博弈之下平衡。但它的影响力确实越来越大了,每个与商业科技紧密相关的事情虎嗅都不会缺席,每一个稍有远见的企业领袖都对虎嗅有所耳闻,尤其是不少企业高管将虎嗅作为重要的信息源甚至人才发现地。稳拿们对虎嗅的认可,足以让那些质疑闭嘴。5、作者:虎嗅作者已经换了几波了。就像水一样,流动的,自我更新的才有活力。这一年有许多新面孔出现,其中一些已经成为明星作者。而第一年的成熟作者,不少已经不写了,他们几乎都是“成功上岸”了。作者在虎嗅付出最终会获得回报。1万小时理论在虎嗅是有效的。当然,虎嗅的福利也在变好,作者稿费、奖品支持变多了。6、商业化:虎嗅目前的商业化我不是很清楚,但虎嗅应该变得越来越熟练,且没有像外界质疑的“靠软文”赚钱。虎嗅探寻的一套前所未有的盈利模式——而且就算是软文模式,我觉得也无可厚非。在我眼里,虎嗅已经从一个学龄前儿童成长为有生活自理的小伙子了。下一年他会走向何方,会给我们带来那些精彩?我们会继续关注。
谢谢阿超。你这两年转型与变化很大,很高兴虎嗅伴随了你这个过程,相互支持!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谢谢阿超。你这两年转型与变化很大,很高兴虎嗅伴随了你这个过程,相互支持!
首先说一句生日快乐。我是一个金融行业从事人员,想起半年前,作为新浪的忠实观众,留意到这个小清新的网站,正如其名“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虎嗅网集合了大量优质自媒体的文章,让我看到了另一种声音的力量。每一篇文章我都会认真阅读,还会去看评论有木有共同观点。不过随着那股新鲜劲的过去,我登录的频率趋于正常。后来开始上百家了(公司封外网,只能上百家),现在上的还包括新浪的创事记、钛媒体、艾瑞、搜狐IT、商业科技APP等,当然了,虎嗅网的停留时间还是最多的,文章也要比其他网站的优秀。然后说说我认为的一点瑕疵吧,现在的文章比以前多了,因此水文、软文比例在上升。以前还会认真看评论,现在有些标题都不想打开(是不是有看新闻的感觉)。衷心希望李主编加强下文章的审核力度,优秀的文章是虎嗅最大的优势。正如你们取名虎嗅一样,勿忘初心。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两年了,哎。。。我也从大一走到了大三。傲娇的小猫咪,虽然还没有长成真正的猛虎。但每次,不管何时,不管何地,不管换多少台电脑手机,收藏夹中都有一个名字——虎嗅网大一遇见的虎嗅是如此青涩,记得很好的一点是不用注册就能浏览。在如此青涩的背后,又是如此清澈。那时的虎嗅,干净,清爽,并真正体现了自媒体与互联网精神的两大特点——地位的貌似平等,言语的看似自由。喷子也很少,当然那时我也是喷子大队的一员。有一种感动,或许不在乎天长地久。有一种存在,或许不在于海枯石烂。有一个网站,也不在乎是高贵冷艳还是低调奢华。傲娇,才是它的本质属性。网站维护与优化一直是虎嗅的难题,技术人才应该不缺啊。有时候,在想,要是虎嗅不在北京就好了,在成都,就能帮虎嗅做做网站,做做APP什么的。碎碎念的说了些老婆婆的叨叨,那说说我觉得的自媒体的路吧。一、明白顾客的需求才是关键。自媒体网站本质其实是个平台,自媒体们才是顾客。编辑,当然要编辑,但是如果一味的投稿,审稿,采用,发稿费(PS:这稿费。。咳咳。。现在好些了)。这种模式,和传统媒体有什么区别?在作者眼中,不过又是多了个递稿子的地方摆了。在读者眼中,不过又是多了个新闻站点摆了。当然这新闻站点,精细化了,方向专一化了。但本质没有区别。顾客的需求啊,需求的是什么?钱,当然。名,或者说只是那一个个并没有实际用处的赞,才是自媒体的源动力。怎样赞?怎样推广自媒体?怎样赞的更有价值?多考虑考虑?二、单一的网站是没有根的,多做线下活动,才是关键。成立一个专门的部门吧,专门做线下活动。具体的,相信一群傲娇的猫咪们能拿得出来。比如,搞“细嗅蔷薇”头脑风暴聚会,比如搞“自媒会”加强联系。这些都可以设会费的,来,可以,报名,名人,甲方优先。交个五六百,没人会在意吧。三、数据的分析与应用,已经有了两年的文章积累了,这是多么好的数据库。嗅探商机,更主动的和你所嗅探到的商机对应方谈判才是关键。虎嗅,傲娇是你的属性,是你的差异化形象,营销营的是什么?就是差异化。不要放弃。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祝贺虎嗅两周年,很感谢虎嗅整合提供的互联网科技资讯。满足了一个企业人员利用碎片时间的阅读兴趣和知识储备。最具收获的是一批认证作者们分享的多维度思考方式和落在纸面上的创作欲望。今天阅读李岷定义的“重来”,在此对虎嗅提出几点个人建议(良则参考,差则忽略),希望能有所帮助:1、准确定位每个认证作者都有独树一帜的专业领域,比如互联网硬件、互联网金融、大数据、网络技术、商业模式等。因为每个人的精力有限,专注领域越是聚焦,就越具备专业的知识构架和最新理论。作为一个网站建设,首要明确的是网站定位,以此规划版块策划及栏目设置,关键是打造2-4栏特色品牌栏目(即USP 独特卖点)。用以区隔其他同质化的媒体,增加用户黏性和网站特性。2、付诸实干李岷心目中的首要突破是“创新”,建议不仅要做思想的巨人,也要做实干家。比如:视频化,图文报道的趋势越发明显,有图有真相是现阶段的主流。新闻视频化逐渐成为趋势(看新浪、搜狐、网易的新闻推荐,视频格式逐渐占据用户浏览习惯的核心区域)。在这方面,建议虎嗅建立专业的视频制作团队,拥有高质量的认证作者,还担心没有人上镜?并招聘一位专业的主持人,打造一款特色视频栏目。此外,参考知乎网站,在Kindle 上的《知乎周刊》和电台广播《知乎日报》都是增加用户触电的创新举措;在这方面知乎完全免费,担心的是其商业化转型。但让我佩服的是知乎真正做到了知识的推广。3、创新方式A 形式创新:作为内容为王的网站,在保证内容质量基础上,尝试发布形式创新。图片化、视频化的策划是最普通的创新。比如:一图读懂XXX(当然,现在也不新鲜了),迎合受众的阅读喜好和习惯。B触点创新:参考前面知乎的做法。C坚持执行:品牌不是一天塑造的,栏目也是一样,坚持去做,用心更新100期也就成为一档有内容的栏目了;D玩着创新:任何创新都要基于用户的兴趣,娱乐性也是一种推广方式。比如:重视用户的评论内容(目前的有料和PO赞就很不错),在此基础上策划将评论作为内容,进行专题专栏的策划选题。至少那是用户感兴趣的内容。4、持续的热情互动活动(线上:天猫;线下:极客公园),建议进行跨行业(选择具有优势的)的学习对标,让用户更具有持续的浏览和参与热情;如何保持认证作者的热情最为关键,毕竟他们是UGC内容的始作俑者。鼓励他们、服务他们,持续高质量的内容更新。 以上内容,请虎嗅网的朋友们参考。感谢李岷用如此热情面对创业和内容提供,“重来”也仅是心态的归零,但虎嗅已经笼络的一批忠实作者和用户,他们是基础,也是网站创新的动力。希望虎嗅分享和创作更多更具质量的内容!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祝:虎嗅两周岁生日快乐!!
最早关注虎嗅网,是从我寻找“虎嗅”这个词义的时候,一下被“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这句话所吸引,内心有一种莫名的悸动。在这里见到了许多的牛人用或细腻或诙谐或专业的人文笔触,描述出时下最新的科技动态和明星企业,非常受用!!
做为一个我长期关注的网站,我对以后的虎嗅提出一个小小的意见,做为一个科技博客,除了重点关注目前最热的IT、电商、明星企业外,也可以适当引用一些机械制造、材料科学、工业设计等方面的内容,其实生活中的牛人真的是太多了,将各类行业中的牛人都集中在这,介绍科技的美,介绍科技在影响生活过程中的变迁,我想这也是虎嗅的初衷之一吧!
如何让更多其他行业的人关注虎嗅?我想只有各种主题类型的Party,才能吸引那些生活中像谢耳朵那样的牛人。这个party并不需要多么绚丽的舞台,内容也可以够艺术、怪诞、严肃,任何的形式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能提供这样的一个地方能释放我们内心对所从事工作的狂热、郁闷、焦躁的情感,就像伍德斯托克音乐节那样的!!!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O ever youthful, O ever weepin...
在虎嗅开设的第三个账号,距离第一篇文章发布临近一周年。与虎嗅一同成长的岁月,且行且珍惜。虎嗅的文章有多少能量,虎嗅的活动都是否有趣,这都不必我多言。马年的年度目标就是在虎嗅写出一篇头条,虎嗅抬爱我太爱,有幸在清明节提早达成,可之后是战战兢兢,鸭梨就随之而来。日后必更加努力,不辜负虎嗅和更多的读者。还能记起虎嗅力推了几篇音乐的文章,本身流量和回复都不出众,但又是微信又是头条,有些受宠若惊,在李岷讲出“这就是我们支持音乐的方式”时,我又要热泪盈眶。可几篇文章之后,随之而来有更多的投资界、唱片公司的老板,以及互联网公司的同仁都成了朋友,这就是虎嗅价值远略和推动力量的体现。最开始认定创新是一种价值观,但后来确定创新是一种现象,是好奇、谦逊和冒险导致的一种现象。产品创新就是来自对现有世界的不知足,不甘对付或者担心失败,虎嗅拥有这份势能,期待ING。再度祝虎嗅网生日快乐!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移动互联网从业员,互联网观察人士
一句题外话:今早在厕所看这篇文章的时候。把李岷看成了李拓。。。从去年年底到现在,也有半年时间了。虽然在虎嗅严苛的审稿制度下,我发布的文章总数还没突破10篇。第一篇发布的文章确实很有意思,忘记那是被虎嗅否掉的第几篇文章,之前从未成功发布过,然后那篇文章写得是新浪微博的商业化之路崎岖,本来已经被否,第二天上午,李岷(高大上兼平易近人的虎嗅最高领导人)加了我QQ,我心想,这谁呀,虎嗅的否掉我稿子还要过来奚落一番?然后说了几句以后,原来是李岷要把我的稿子从“回收站”里面找回来重新发布,记得文章在首页展示了不久,就被折叠起来了。关注的人相当多,以至于某互联网巨头以及某公关巨头直接叫我跳槽的节奏(虎嗅写稿还可以找好工作)。也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走上了科技文章写手这条不归路(渐行渐远)。。。我觉得对于真正码字的人来说,写手对于我们更加符合这码字过程中得思想斗争和苦逼。接下来就是进入到很多虎嗅作者都会遇到的过程,写稿—被否—写稿—被否—写稿—被否……循环,不过对于我来说,可能是写作风格容易天马行空,被否也是家常便饭,有时实在受不了就跟李岷吐槽几句(估计QQ已被设为“对此人设置隐身”),李岷倒也淡定。。。直接不回的节奏(槽点槽点)。作为一个10篇文章都没有的虎嗅小写手,自从认证以后都是LV1的节奏,直到上月底的一篇文章《中国互联网创业,做什么都能成功》被创记录的收藏了127次,直接一举攀上LV2的平台,真不容易。说虎嗅高大上,牛逼,厉害,祝福的话就不多说了。不过有一个非常非常非常客观的评价,相信很多黑虎嗅,捧虎嗅的人都会认可。“虎嗅忽略文章的评价是所有科技媒体里面水平最高的,没有之一。”PS:最近开通的绑定邮箱就可以以邮件方式告知你文章被否,以至于我每次发完稿子的一小时之内,邮箱有新邮件,第一个想法,“瞧,又特么被虎嗅否了!”
点评(12)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回复 :基情是虎嗅文化的基石。。。//@王旭晗Sniper:突然看到评论里,你满满的基情……//@黄健铭:我擦!在一篇SEO,流量,逼格这么高的文章,这样大庭广众的黑我,真的好么?!!#快去我的回收站找找有没有适合的文章#
突然看到评论里,你满满的基情……//
回复 :突然看到评论里,你满满的基情……//@黄健铭:我擦!在一篇SEO,流量,逼格这么高的文章,这样大庭广众的黑我,真的好么?!!#快去我的回收站找找有没有适合的文章#//@李岷:这篇评论是我看你写过的最漂亮的文章。。#表报复我#
回复 :我擦!在一篇SEO,流量,逼格这么高的文章,这样大庭广众的黑我,真的好么?!!#快去我的回收站找找有没有适合的文章#//@李岷:这篇评论是我看你写过的最漂亮的文章。。#表报复我#
这篇评论是我看你写过的最漂亮的文章。。#表报复我#
回复 :看到邮件的我,眼泪掉下来//@anyyj:哈哈哈最后ps很亮!不错的体验!
回复 :。。。。。。。。。。。。。。//@黄健铭:新闻标题“虎嗅某小作者”被打,凶手居然是编辑!//@李拓:pia!
回复 :新闻标题“虎嗅某小作者”被打,凶手居然是编辑!//@李拓:pia!//@黄健铭:估计是因为我对你AI的深沉,。沉。。。沉。。
哈哈哈最后ps很亮!不错的体验!
回复 :pia!//@黄健铭:估计是因为我对你AI的深沉,。沉。。。沉。。//@李拓:能被如此误认,还有点系小开心呢……
回复 :估计是因为我对你AI的深沉,。沉。。。沉。。//@李拓:能被如此误认,还有点系小开心呢……
能被如此误认,还有点系小开心呢……
苦逼PM,无节操,有底线。
哇,跑去翻了一下记录,原来后天是我在虎嗅发文的一周年。记得当初LP给我推荐虎嗅这个地方,当天过来看的时候,有篇挺水的文章,我表示不屑一顾。LP当时的原话我已不记得了,只表达了一个朴素的意思“you can you up,no can no BB”。当时我就愤然决定BB一下,内心也很忐忑,但是又看了一遍那篇水文,我暗暗下定了一个决心“就投一篇,能过就继续写,不能过我就继续当个旁观的BB者”。再后来,再后来,我就突然间发现自己怎么成无节操的代表了?我也曾经为自己的定位而迷惘,李岷同学对我推心置腹的说了一句话“您就是虎嗅的底线!”人家那么有媒体情怀和新闻理想的人都不在乎形象了,东风吹战鼓擂,英雄儿女谁怕谁!与虎嗅一起玩耍,其乐无穷欧~~~祝虎嗅越来越好,也感谢虎嗅特意在后天将举办一场“虎嗅队VS虎嗅作者队 暨快刀青衣虎嗅发稿一周年 纪念足球赛”!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0 0.你到哪里都是无节操的代表好不好.
哈哈看看谁能射过快刀把持的大门
后天见 20字补丁.exe
通过移动互联打通O2O的任督二脉
【虎嗅两周年】,这个让人既爱又有点恨的科技博客平台,生日快乐!
注册虎嗅账号快一年,认真关注是近半年的事,对这个媒体的印象是,编辑不太会“说话”,不止看到过一名作者吐槽被拒稿后的沮丧,但同时也是一个相对“公正”的平台,的确是以文章质量和新内容为导向,虎嗅知道自己要什么。第一次知道虎嗅,是一个朋友的朋友问我,你在虎嗅上有文章吗?那时候我还一脸不屑的说,在虎嗅上有文章很了不起?后来上去看了下,发现攻击味道比较严重,还自我轻狂的说了一句,一个黑公关平台。去年年末,无意通过微博评论了虎嗅上的一篇文章,被评为了有料,好多人和我互动,但那时候我已经改正了和别人“互动”的毛病,所以没有怎么理会。再后来,记得是快放年假,我第一次写了一篇稍微宏观的文章,随手发了下,第二天很意外的看到,竟然被推荐了,但那时候并没有留自己的微信号,也没有人像现在一样,动不动就有好几百人加我。陆陆续续的又投了一些稿,总结下来后发现,如果是我自己独立思考,并且认真写完的,基本会被推荐。
也是通过虎嗅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作为一名自媒体人,他是有影响力的,所以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论,宁可说不会,也不能乱说,因为会干扰其他人的判断。现在我是虎嗅的L2作者,快到L3,今年的目标,希望自己能够尽量用业余时间,写到L5,把自己更多的思考,分享给大家,为国内的科技,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虎嗅上,最佩服的作者,是罗超,不为什么,只为他的大大格局,他一个人在带动,并影响着智能硬件这个行业,并为它的发展,几乎每天写文章,这是一种大大格局,一个89年的小伙。同时也期待能通过虎嗅这个平台,多认识志同道合的朋友,作者,以及媒体人。我并不追求在自媒体这个行业里发展,个人的规划而言,还是想走实操路线,但这不和我的爱好冲突。最后,希望大家也能和我一起,多来关注这个平台,一起让这个平台走下去!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回复 :不好意思,我被人误导了,哈哈//@罗超:“他一个人在带动,并影响着智能硬件这个行业”——我会被智能硬件行业的人打的,且我不是89年的。你经历的跟我经历的有点像,虎嗅是一个好平台,加油!
我最佩服的,也是罗超。他不是一个人在带动,但他一个人就相当于10个人。祝福虎嗅,也祝福雷科技~~
“他一个人在带动,并影响着智能硬件这个行业”——我会被智能硬件行业的人打的,且我不是89年的。你经历的跟我经历的有点像,虎嗅是一个好平台,加油!
回复 :感动。。//@谌基平-电商观察:在来上班的路上,看到你这篇文章,有感而发用手机打的,到电脑面前复制了出来//@李岷:谢谢。好长的回忆。。:)
回复 :在来上班的路上,看到你这篇文章,有感而发用手机打的,到电脑面前复制了出来//@李岷:谢谢。好长的回忆。。:)
谢谢。好长的回忆。。:)
创新有极,志业无限。华东创业星探一枚
一不留神,虎嗅都两岁了,想起我也是坚持在虎嗅上写了快一年了,虎嗅的雄起是将自媒体提升到新媒体的位置,这种改变是从身边的朋友,身边的各种逼格者逐渐的认知虎嗅开始的,如果说现在还有商业企业不知道虎嗅,那就太LOW了。与创业园的朋友聊天,聊到虎嗅的创业报道,各个都很有兴趣,包括我之前写过的芝麻科技,我想也因那篇报道受益匪浅,与运营商的朋友沟通,谈到虎嗅,都是一针见血的文章,我的评论也是因他们启发而总结而来,与我的老师沟通,一提到虎嗅,那更是说不完的商业话题。这些场景,足以证明虎嗅的成长与影响力之大,如还放在一年前,虎嗅在南京还处于得一名而得未知,现在虎嗅的是什么,几乎路人皆知,特别是高校内,大学生的用户的增多,对于中国新一代商业者的启蒙有着极大的作用,个人认为,中国商业知识普及的匮乏,才是各种幺蛾子的培训机构大肆风骚的原因,也是急需普及教育的市场。我想起我参与创业报道后,李岷去年十月给我的那个电话,最后一句话是让一个创业者来写创业报道是有点难,之后给了我很多帮助与启发,包括最近与李拓的沟通,对于我对我文章的思考又加深一层,我之所以要说这些,因为以一个读者评论者作者的角度接触虎嗅的感知,这是个靠谱的团队,相当靠谱。再次祝虎嗅两周岁快乐,重来,共勉,漫漫商业旅程,起步就不能停下,未来将会以你努力的成果面对你,三岁,五岁,十岁,我们都会是虎嗅的一份子,生日快乐!!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回复 :好伤心啊,这个时候才发现嘿嘿//@李拓:我忽然发现自己又躺抢了啊哈哈哈……喵~
我忽然发现自己又躺抢了啊哈哈哈……喵~
回复 :李姐,自从每日评论之后,腰不酸了,腿不疼了,连做人都有逼格了哈哈,可否把账本换成蛋糕吃,那就是极好的哈哈
谢谢,你每日的评论,让我们感动!对这些贡献虎嗅都默默记有i o u的账上!
微博@吴树先生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这是文章里唯一不靠谱的一句话了,哈哈
这都被你发现了。。。。。。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这都被你发现了。。。。。。
说下我真实的感受吧:去年之前,我上班地一件事情是打开虎嗅网和凤凰网,凤凰网了解最新资讯,虎嗅网增加自己阅历。但是今年以来,或者是去年下半年吧,这样的习惯在改变。凤凰网我还一直去,虎嗅网却来得越来越少了,即便来,也只是看下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就关掉了,而以前几乎所有文章都通读。可以肯定的是,虎嗅网的作者们文章肯定是越来越棒了,但是,却不知道自己为何失去了当初的那种热情,或许是自己忙,或许是各种原因,期待虎嗅网的重生,找回过去迷上虎嗅网的那种感觉。说了那么多,最关键的:生日快乐。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很有同感,前些天偶尔翻出了去年的虎嗅文章,写的真是经典啊。现在到处都是BAT,太无聊了。
天奇创投管理合伙人
老纪是看着虎嗅长起来的,在这2年里,老纪用胡蔷薇或者其他的笔名在虎嗅写了有接近30篇稿子,因为有李岷,老纪写的愉快写的进步。新媒体这么多,为什么虎嗅很行,其他一般行或者不行因为虎嗅有李岷,可以说李岷在这2年是虎嗅的核心竞争力但如果让虎嗅更行,再走20年,就应该不需要李岷。虎嗅应该从公司运营上要李岷化,从内容上去李岷化总结一句,虎嗅2年,胜过其他媒体10年。
这马屁,拍得赤果果的。也太肉麻了。其它媒体10年的积累,就这样被你一句话给否...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这马屁,拍得赤果果的。也太肉麻了。其它媒体10年的积累,就这样被你一句话给否了。
关注TMT行业/联系请私信
显然,三空间已经装不下虎嗅君的野心与梦想!两年前,当我晃荡在北四环华堂商场对面的小巷子中,绝对想不到虎嗅团队能走这么远!感谢虎嗅,祝福虎嗅!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回复 :晃荡过好几回呢//@李岷:你来晃荡过?
你来晃荡过?
真的,很久没有在虎嗅写评论了。从一年多前,每天在笔记本上给虎嗅各篇文章写评论,到现在每天拿着手机是不是的瞄几眼虎嗅的APP。这不禁让我去想,那个在互联网是是非非中自由翱翔寻找真理的我,还在吗?那个与读者们玩命互动百嘴争鸣尊重学术又毫无节操的虎嗅,还在吗?我与虎嗅都是自由的,我们都野蛮的生长着,没呵护且生命力顽强。所以我第一次在手机上登录了帐号,用手机帮老大写评论。意在想提醒老大,虎嗅,真正的珍贵在哪?那些目前看上去坚持起来很傻的事,往往就是未来使我们强大的润物春风。愿与君共勉。PS.简历早已投过,当做我与虎嗅的纪念吧。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看虎嗅已经一年多了,今天刚注册了账号,第一条评论就献给了虎嗅的两周年生日。真心喜欢虎嗅清新的风格和优质的内容。现在对钛媒体和36氪的关注渐渐少了,而虎嗅成为了每天必看的内容。希望虎嗅的内容更加的精彩,移动端再创新。
谢谢!。。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谢谢!。。
社会化营销探路者
李岷煽情呀。作为一个老作者,我很怀念那段与虎嗅一起成长、最初的日子。没有稿费,没有软文,没有PR追,就是喜欢思考,喜欢写。虎嗅,加油!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我天天刷至少三次虎嗅app,文章标题和内容的吸引力和新鲜度有所下滑,跟楼上兄弟同感啊!杂乱?无深度?无爆点?内容大多局限在科技界,互联网风口过了还有什么领域可以拓展的?ps.由于某种不可知的问题重新注册帐号,这是我第一次成功发布评论。建议发个问卷调查估计会更加清晰发展思路。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ta的文章(12)
收录此文章的文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用手机刷公交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