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把720毫升的一杯纯牛奶 小红喝了倒入四个小杯和两个大杯正好都倒满每个大杯比每个小杯多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4
  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1、解决问题的策略(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9-90页的例1、&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用&替换&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感受到&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说图中两个量的关系可以怎样表示?
  追问:还可以怎么说?
  指出:两个量的关系,换一个角度,还可以有另外一种表示方法。
  2、从图中你可以知道些什么?
  (多媒体出示:天平的左边放上一个菠萝,右边放上四个香蕉,天平平衡。)
  提问:现在老师在天平的左边放上两个菠萝,要使得天平平衡,右边可以放些什么?
  追问:还可以怎么放?
  指出:从这题中,我们可以看出,能把一个物体换成与之相等的另外一个物体。
  4、口答准备题:
  (1)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9个相同的小杯,正好都倒满,每个小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
  (2)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3个相同的大杯,正好都倒满,每个大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
  指出:这两题我们都是用果汁总量去除以杯子总数,就能得出所要求的问题。
  二、新授
  (一)教学例1
  1、读题
  2、分析探索
  提问:也同样是720毫升的果汁要倒入到杯子里,这题与刚才的两题相比较,有何不同之处?
  小结:刚才两题是把果汁倒入到一种杯子里,而这题是把果汁倒入到两种不同的杯子里。
  提问:那么还能像刚才一样用果汁总量去除以杯子总数,用720&(6+1),可以这样计算吗?
  追问:那该怎么办?同桌先相互说说自己的想法。
  3、交流
  谈话: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该怎么办?
  追问:还可以怎么办?
  小结:两位同学都是把两种不同的杯子换成相同的一种杯子,这样就可以解决问题啦!同学们可真了不起啊,刚才大家的做法中已经蕴涵了一种新的数学思想方法&&替换。(板书:替换)
  4、列式计算
  A:把大杯换成小杯
  提问:把一个大杯换成三个小杯(板书),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追问: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一共需要几个小杯?(板书)能求出每个小杯的容量吗?每个大杯呢?(板书)
  小结:在用这种方法解的时候,我们是把它们都看成了小杯,所以先求出来的也是每个小杯的容量,然后求出每个大杯的容量。
  B:把小杯换成大杯
  谈话:那反过来,把小杯换成大杯呢?(板书)
  提问: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又需要几个大杯呢?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指出:把三个小杯换成一个大杯,再把三个小杯换成一个大杯。
  提问:这样做的依据又是什么?
  指出: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就需要3个大杯。(板书)
  提问:能求出每个大杯的容量吗?每个小杯呢?(板书)
  5、检验
  谈话:求出的结果是否正确,我们还要对它进行检验。想一想可以怎么检验?
  指出:哦!把6个小杯的容量和1个大杯的容量加起来,看它等不等于720毫升。(板书)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检验大杯的容量是不是小杯容量的3倍。(板书)总之,检验时要看求出来的结果是否符合题目中的两个已知条件。
  6、小结
  谈话:解这题时,我们可以把大杯换成小杯来计算,也可以把小杯换成大杯来计算,那你觉得这两种方法之间有何共同之处?
  指出:解这题的关键就是把两种杯子看成一种杯子。
  (二)练习十七第1题
  谈话:把这道题目,做在自己的草稿本上。(指名板演)
  提问:把你的做法讲给同学们听。
  追问: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还要对它进行检验。就请你口答一下检验的过程吧!
  (三)教学&练一练&
  1、出示题目
  谈话:自己先在下面读一遍题目。
  2、分析比较
  提问:这题与刚才的例1相比较有何不同之处?
  指出:哦!例1中小杯和大杯的关系是用分数来表示的,而这题已知的是一个量比另一个量多多少的差数关系。
  提问:那么这题中的大盒还能把它换成若干个小盒吗?那该怎么换?谈话:现在你能做了吗?把它做在草稿本上。
  3、学生试做
  4、评讲
  谈话: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指出:在大盒中取出8个球,就可以换成小盒;另外一个大盒也是这样。
  提问:现在这7个小盒中,一共装了多少个球?还是100个吗?几个?指出:算式是100-8&2,所以84&7算出来的是每个小盒装球的个数。
  追问:把小盒换成大盒也能做吗?把原来的5个小盒换成5个大盒,现在这7个大盒中,一共装了多少个球?
  指出:算式是100+8&5,所以140&7算出来的是每个大盒装球的个数。
  谈话:把大盒换成小盒算出结果的请举手!把小盒换成大盒算出结果的也请举手!看来同学们还是喜欢把大盒换成小盒来计算。
  5、检验
  谈话:同桌相互检验一下刚才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6、小结
  提问:解这题时你觉得哪一步是关键?
  指出:哦!还是把两种不同的盒子换成一种相同的盒子,然后再解题。
  三、全课总结
  谈话: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中用替换的方法解决问题。(板书完整课题)
  提问:那你觉得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可以用替换的方法来解题,能给大家来举一个例子说说吗?
  指出:哦!当把一个量同时分配给了两种物体时,而且这两种物体是有一定关系的时候,我们就能用替换的方法来解题。
  追问:那解题时该怎么替换呢?(那在用替换的方法来解题时,关键是什么?怎么来替换?)
  指出:把两种物体看成同一种物体,(板书)求出一种物体的数量后,也就能求出另一种物体的数量。
  四、巩固练习
  1、用33元钱正好可以买12本练习本和8本硬面抄,练习本的单价是硬面抄的1/4。练习本和硬面抄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2、一袋薯片比一盒巧克力便宜3元。妈妈买了8袋薯片和15盒巧克力,一共花了91元。薯片和巧克力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3、练习十七2(机动)
  解决问题的策略
  &&替换
  把两种物体看成同一种物体
  1、把大杯替换成小杯共需要9个小杯
  720&(6+3)=80(毫升)验算:240+6&80=720(毫升)
  80&3=240(毫升)240&80=3(倍)
  2、把小杯替换成大杯共需要3个大杯
  720&(1+2)=240(毫升)
  240&3=80(毫升)
Copyright ©
手机站: |日期:约是小杯牛奶的2倍.
出示1大杯和2小杯,问1大杯可以够我和几次 2小杯可以够我女儿喝几次
1大杯和2小杯都给我喝,可以喝几次
1大杯和2小杯都给我女儿喝,可以喝几次
指名汇报,说说是怎样想的
说明:刚才想的过程其实就是替换的策略.
揭示课题:用替换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二,自主探索
1,出示: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思考:你能解决吗 为什么 (使学生联想到都是大杯或者都是小杯比较容易解决;或者告诉大杯容量与小杯容量的关系....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的相关内容日期:小明历险记 一天,小明在家画画,津津有味地欣赏自己画的&&家的一角&&. 忽然,一个陌生人敲了敲门. 咚咚咚,咚咚咚 小明问: 是谁呀? 那人说 我是你爸爸的同事 小明看了看,这个人我不认识,爸爸也没提呀.他见小明不开门,又说: 我是你妈妈的同事 .小明又看了一下,还是日期: 一口吞 小果冻十月起禁售 超市商场改卖大杯装 几天后,屡屡惹祸的“一口吞”小果冻将彻底消失。记者走访中发现,超市商场已难觅小果冻踪影,但城乡结合部的一些学校小卖部依然有小果冻销售。据了解,果冻新标准已经从今年5...日期:预防登革热:小明为什么生病了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知道蚊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危害。 2、引导幼儿要讲卫生,爱清洁。活动准备:图片:小明生病了、挂图《蚊子叮人的过程》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小明生病了引导幼儿思考:小明为什么生病了? 二、出示图片《蚊子叮...日期:《孙悟空考小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详细介绍: ●教学模式: 1.模式名称: 自主发现 课堂教学模式 2.主要环节:借助情境运用比较朗读课文 尝试说话求异发现巩固深化 3.模式特点:利用现代媒体...日期:小明为何老眨眼 小明是个电脑迷,玩起电脑游戏来几个小时一动不动。最近妈妈发现小明老是揉眼睛,还不停地眨眼,于是带他到儿童医院眼科就诊。医生给小明作了角膜染色和裂隙灯检查后,告诉小明妈妈,在小明两眼黑珠膜上可见密密麻麻的点状着色,这是点状角膜炎和儿童干眼症日期:[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小明为什么生病了(预防登革热) 小明为什么生病了(预防登革热)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知道蚊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危害。 2、引导幼儿要讲卫生,爱清洁。 活动准备: 图片:小明生病了、挂图《蚊子叮人的过程》、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小明生病了引日期:数学:小明的秋游 活动过程: 一、 讲述故事《小明的秋游》,引导幼儿看时钟的兴趣 二、 和幼儿一起讨论,引导幼儿体会生活中掌握时间的重要性 1、 小明去秋游了吗?怎么没去成? 2、 他应该几点钟...
&最新内容- - - - - - - - - - - - &&热点推荐
精品专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英语学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学习-  - - -
 - - - - - - - -热门杯赛:
推荐城市:
期中试题:
期末试题:
单元测试:
小学试题: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用替换的方法解决问题
15:53:46&&&&&&&&标签:
  教学内容:苏教版十一册第89-90页的例1、&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题。
  教材简析
  本节课主要教学用替换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用画图、列表、一一列举和倒过来推想等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学习和运用这些策略的过程中,感受了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同时也逐步形成了一定的策略意识。
  通过解决例1这个问题,让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等量替换的策略。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一是能够由题意想到可以把&大杯&替换成&小杯&,或把&小杯&替换成&大杯&;二是正确把握替换后的数量关系,从而实现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意图。
  &练一练&依然是把一种物体分装在两种不同容器中的实际问题。与例1的区别在于,大盒和小盒的关系不是用分数表示,而是用差数表示。因此利用原题,改变条件将大杯替换成小杯或者将小杯替换成大杯后,原题中的数量关系就有了不同的变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掌握用&替换&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重点)
  使学生能感受到&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课件
  指名回答橘子和苹果分别是多少千克,你是怎么想的。
  指出:从这题中,我们可以看出,能把一个物体换成与之相等的另外一个物体。同学们可真了不起啊,刚才大家的做法中已经蕴涵了一种新的数学思想方法&&替换。
  2、板书课题。
  3、联系以前的旧知,回顾我们知道、学过哪些用替换的方法解决的问题?
  4、口答题:
  (1)720毫升果汁倒入9个相同的小杯,正好都倒满,每个小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
  (2)720毫升果汁倒入3个相同的大杯,正好都倒满,每个大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
  指出:这两题我们都是用果汁总量去除以杯子总数,就能得出所要求的问题。
  二、新授
  (一)教学例1
  1、读题:720毫升的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倒满,每个大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每个小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
  谈话:这道题你还能解答吗?
  2、分析探索
  提问:你认为要补充些什么?你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同桌先相互说说自己的想法。
  3、交流
  谈话: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该怎么办?
  小结:哦!两位同学都是把两种不同的杯子换成相同的一种杯子,这样就可以解决问题啦!
  4、列式计算
  A:把大杯换成小杯
  提问:把一个大杯换成三个小杯(板书),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追问: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一共需要几个小杯?(板书)能求出每个小杯的容量吗?每个大杯呢?(板书)
  小结:在用这种方法解的时候,我们是把它们都看成了小杯,所以先求出来的也是每个小杯的容量,然后求出每个大杯的容量。
  B:把小杯换成大杯
  谈话:那反过来,把小杯换成大杯呢?(板书)
  提问: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又需要几个大杯呢?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指出:把三个小杯换成一个大杯,再把三个小杯换成一个大杯。
  提问:这样做的依据又是什么?
  指出: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就需要3个大杯。(板书)
  提问:能求出每个大杯的容量吗?每个小杯呢?(板书)
  5、检验
  谈话:求出的结果是否正确,我们还要对它进行检验。想一想可以怎么检验?
  指出:哦!把6个小杯的容量和1个大杯的容量加起来,看它等不等于720毫升。(板书)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检验大杯的容量是不是小杯容量的3倍。(板书)总之,检验时要看求出来的结果是否符合题目中的两个已知条件。
  6、小结
  谈话:解这题时,我们可以把大杯换成小杯来计算,也可以把小杯换成大杯来计算,那你觉得这两种方法之间有何共同之处?
  指出:解这题的关键就是把两种杯子看成一种杯子。
  (二)练习反馈
  1、出示题目
  谈话:自己先在下面读一遍题目。
  2、分析比较
  提问:这题与刚才的例1相比较有何不同之处?
  指出:小杯换成大杯,不能得到整杯,变成了分数除法不好做。因此用大杯替换小杯较方便,
  (三)教学练一练
  1、出示题目
  谈话:自己先在下面读一遍题目。
  2、分析比较
  提问:这题与刚才的例1相比较有何不同之处?
  指出:哦!例1中小杯和大杯的关系是用分数来表示的,而这题已知的是一个量比另一个量多多少的差数关系。
  提问:那么这题中的大杯还能把它换成若干个小杯吗?那该怎么换?
  谈话:现在你能做了吗?把它做在草稿本上。
  3、学生试做
  4、评讲
  谈话: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提问:现在这些小杯一共装了多少毫升果汁?还是720毫升吗?多少毫升?
  追问:把小杯换成大杯也能做吗?把原来的6个小杯换成6个大杯,现在装满这7个大杯中一共装了多少毫升?
  谈话:把大杯换成小杯算出结果的请举手!把小杯换成大杯算出结果的也请举手!看来方法是多样的,你可以任选一种你喜欢的。
  5、检验
  谈话:同桌相互检验一下刚才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6、小结
  提问:解这题时你觉得哪一步是关键?
  指出:哦!还是把两种不同的杯子换成一种相同的杯子,然后再解题。
  7、比较归纳
  练一练与例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三、全课总结
  谈话: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提问:那你觉得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可以用替换的方法来解题,能给大家来举一个例子说说吗?
  指出:哦!当把一个量同时分配给了两种物体时,而且这两种物体是有一定关系的时候,我们就能用替换的方法来解题。
  追问:那解题时该怎么替换呢?(那在用替换的方法来解题时,关键是什么?怎么来替换?)
  指出:把两种物体看成同一种物体,(板书)求出一种物体的数量后,也就能求出另一种物体的数量。
  四、巩固练习
  练习十七2(机动)
  附:板书设计
  用替换的方法解决问题
  把两种物体看成同一种物体
  1、把大杯换成小杯&& 共需要9个小杯
  720&(6+3)=80(毫升)&&&&&&& 验算:240+6&80=720(毫升)
  80&3=240(毫升)&&&&&&&&&&&&&&&&&&& 240&80=3(倍)
  2、把小杯换成大杯&& 共需要3个大杯
  720&(1+2)=240(毫升)
  240&3=80(毫升)
  课后反思:
  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时,应加强节奏的控制,教学例1后的练习反馈耽误了些时间。课堂上仅剩五分钟不能完成预留的两道练习。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提问的准确性,学生回答问题减少重复性。
来源:网络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奥数关键词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杯的3分之1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杯的3分之1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杯的3分之1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小杯是大杯的3分之1,大杯就是小杯的三倍,也就是说720倒满9个小杯里,可得1个小杯是80毫升一个大杯是240毫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红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