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何氏医学院院花费开销大吗?

闲纸尿裤开销大?图解尿布的多种叠法(2)_亲贝网
旗下网站:
& 闲纸尿裤开销大?图解尿布的多种叠法(2)
闲纸尿裤开销大?图解尿布的多种叠法(2)
5、拉开一个角,这样一边是三角形,另一边还是正方形
6、提起来给大家看一下
7、翻一个方向,三角形在下面,正方形在上面
8、把正方形向右折三份!分两次折完。这个就是中间吸尿的部分,比较厚
9、折好就是这样子了
附加一个GIF小动画的说明,这个比较可爱~看不懂的可以参考这个(图片读取略慢,请耐心等候哦)
如果您有与“纸尿裤尿布尿布折法尿不湿宝宝”的相关问题,请向提问
看了闲纸尿裤开销大?图解尿布的多种叠法(2)的网友还看了
>> 更多关于奶爸刘德华养女儿开销大:一年至少花5亿|刘德华|女儿|花费_新浪女性_新浪网
奶爸刘德华养女儿开销大:一年至少花5亿
  导语:刘德华奶爸的1年过得如何,可能一组数据能直观地告诉你。据港媒的多次报道,1.6亿元的豪宅给爱妻作为生产奖励,新居装修时又爆出他花1.1亿元在美孚曼克顿山买房,还有月租14万的安全屋,10个贴身保镖,3个保姆,2亿的飞机……为人父的刘德华一年来劳心劳力。
刘德华 (资料图片)
  昔有孟母三迁,升格当爹的刘德华也是想尽法子。华仔与父母住在香港加多利山多年,朱丽倩怀孕时,他先在一街之隔的地点购入1.6亿元的豪宅作为生产奖励,也方便父母日后探望孙女。但新居装修时又爆出他花1.1亿元在美孚曼克顿山买房,当做老婆坐月子和女儿出世后的新居。
  新屋曝光后,他改以月租14万元在尖沙咀租下饭店式管理住宅听涛阁顶楼,据悉,刘德华为妻女租下该住宅楼三房两厅约300平方米的顶楼,此处设有住客专用电梯,要刷卡才能进入,隐私性极高。除此之外,刘德华还聘用了4名保镖24小时在大楼外巡逻,3个保姆贴身照顾。没想到又被港媒曝光。为了不让妻女频受新居曝光即搬迁之苦,最后一家人决定搬回加多利山新居,增设10名保安和监控来保障自身。“HKChannel”微博爆料称,刘德华为免爱女曝光,除月租17万豪宅及聘10名保镖护驾外,最近更豪掷近2亿购入私人飞机,方便刘德华带女儿及老婆遨游世界。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电话:400-690-0000&&|&&&&|&&
不会爱了吗
淡蓝儿悠悠
股票之路19全球主妇的低成本生活调查    原本与“底层生活”紧密联系的“低成本生活”,突然成了一种时尚,勒紧裤带过紧日子,环球同此凉热。在法国,“零欧元生存”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廉价商店门口泊着越来越多的高档车;在美国,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简朴生活”的信徒;在中国大陆,市民进入高校食堂进餐悭钱一时成风;在台湾,政府力推“节能减碳”,世界各国的主妇们降低生活成本,少吃肉,多骑车,网上购物,二手货当道……         A、北京主妇——省钱就是把事情往复杂上搞        B、台湾主妇——颜美娟的“抗涨”准备
        C、意大利主妇:这月不可以,我们下月再……
        D、美国主妇的STAYCATION
        E、法国主妇:零欧元生存
      “想省钱的话,就是得不怕麻烦,把事情往复杂搞,直线的事情是省不到钱的。”               CHINA 中国 北京               徐婷一家               家庭成员:徐婷夫妇和一个一岁女儿。               家庭收入:年收入15万元人民币。               每月开销:6800元。               徐婷在等待那辆蓝色丰田车的到来。               她是典型的“拼车族”。每个工作日的早晨8点20分,徐婷都从家出发,步行5分钟来到路边的东来顺门口,搭上同事小庞的车,一起上班。                                 每个月,她为此要支付给小庞220元,搭车的还有她另外两个同事。“如果我打车每次要三五十元,现在拼车每次算10元,价格很合算,而且有了专有司机呢!”               这只是徐婷精打细算生活中的一例,在好友苏小懒的眼里,徐婷的“每个汗毛孔都散发着打折与赠品的气息”。               200元买了4000元商品               1岁多的欢欢,使劲拍下宝塔状唱歌机的按钮,随着音乐节奏,夸张地摇动着身体。               再过一年多,欢欢就要上幼儿园了。28岁的年轻妈妈徐婷已经提前打探好了消息,附近最好的一家幼儿园,光一次性赞助费至少要1万5千元。“即使现在,每月花在欢欢身上也要1000多元,这包括奶粉、玩具、衣服、纸尿裤。”               似乎什么都在涨价。“跑赢CPI”成为中国人的口头禅,但是,在徐婷看来,更直接的是,楼下老婆婆卖的煎饼果子,从2.5元涨到了3.5元,凉皮也涨了0.5元。自己经常去的那家卖麻辣烫的店,即使不涨价,每份蔬菜也都远远少于之前的分量。               从2007年开始,通涨成为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手中的钱跟两三年前相比已经变得不值钱,而物价就是火箭一般快速攀升。根据北京市政府最新发布的数据,今年一季度北京城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6%,涨幅比上年同期提高5.1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高达19.1%。               不过,徐婷有信心以低成本维持家庭的生活质量,低成本生活一直是这个主妇的生活方式。在她的朋友圈,她花200元买4000元商品的经历,已经成为传奇。               北京著名百货公司“中友百货”曾举行促销限时活动,她早早赶到商场,买了条打了3.8折的项链,4000多元钱,根据商场的活动又返了4000多元的购物券,她用这些购物券买了很多大牌护肤品,又获得很多化妆赠品。               离奇的是,后来徐婷嫌项链不好看,就打了8折把项链卖掉了。同时,又把用不完的护肤品在网上卖了一些,这两项卖的钱,抵消了当时她花的钱。那些到手的昂贵化妆品几乎没花什么钱。               “这种机会很少,但来了一定要抓住,基本上是空手套白狼。在新世界、中友百货这些大型商场的抢购活动中,只要机会好,你不仅可以一分钱不花,甚至还能赚钱。”她得意地说。               徐婷现在为国内最大的一家门户网站工作,网络,也是她购物最注重的信息渠道。淘宝、打折网都被置于她电脑收藏夹的最上面。“买东西之前,会在网上查一遍信息,然后争取赠品、折扣券、换物、赠物等各种机会。”               淘宝网发布的“网购CPI”显示,在国家统计CPI数据大幅上升的同时,网络购物的“CPI”不升反降。今年1月份至5月份,“网购CPI”分别是0.41%、-2.74%、-7.28%、-9.24%、-6.35%,而国家CPI相应的是7.1%、8.70%、8.3%、8.5%、7.7%。               徐婷也沾了这网购CPI下降的光,她直接网上购买各种家居用品和日常用品。客厅里,最显眼的就是壁架上的众多装杂物的藤筐,多达14个。“当时在淘宝上找卖家,都不愿意做,因为他们嫌订量太少了,而且要价60多块。我先后找了十几个卖家,终于有人接了我的活,一个也就30元。”这些筐子方方正正,没法一个套一个的装载,卖家只好用一辆大物流车运来。               见到徐婷后,那卖家哭丧着脸说:“你知道吗?做你这单活,我亏大了。”               有时,徐婷的消费方式也曾让她的丈夫龚先生很郁闷。不过,现在,龚先生却是一副维护妻子的姿态,“现在CPI涨幅这么高,她很会过日子,总是拿到低价的东西,我当然满意得很。”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直线的事情是省不到钱的     这些天,徐婷正忙着筹划一场低廉的“奢侈旅游”。     这场奢侈旅游的目的地是三亚,成员是徐婷跟老公,还有她的父母。说它低廉,也名副其实,因为她最近就搞到了130元一张的机票,北京去三亚加税才280元。她忍不住炫耀:“哈哈,超值吧!”     机票来自一个限量抢特价机票的活动,她幸运地买到了。“130元的机票,我把这个活动说给同事听,他们都说这肯定是骗人的。但我订了之后打电话给南航,对方跟我确认了,就这么成了!”     然后,她又在网上淘到了一张转让的三亚五星级酒店代金券,两晚400元,而原价是一晚上3000多元。“估计我们全家去玩,花2000多元就够了,4个人加往返加酒店。一般1个人的费用都下不来这个数字。”     她得意地说:“知道啥叫高手了吧!”     类似的“低成本奢华旅游”,徐婷几乎已经轻车熟路。5月,她去曼谷补过蜜月,两个人才花了8000多元,其中主要是机票花了6000元。“当时是五一,没找到特别好的特价机票,不然估计总共6000元就下来了,我们是完全自助。”     漂亮文静的徐婷,内心其实很“狂野”。早在大三的时候,她就自己一个人去过西藏,那是徐婷的另一段低成本传奇:玩了20天,花了不到2000元。“那时候到西藏还没有铁路,我先在网上找到一个信息,说可以从成都坐军机去拉萨,那个发帖网友说能用650元拿下。要知道,这个航线的市场价差不多得一千五六元吧。”到了成都,拿到登机牌后,她放心地付了650元。     在拉萨她更没花什么钱,住青年旅馆,每天只需要15元。回来,则是背包客惯用的方式,在青年旅馆的粘贴板上,找到了搭车信息,然后搭一对北京夫妻的车,到了西安,她为此付费500元。“反过来其实也一样,如果你有车,你也可以赚我的500元。”     “怎么会有你这种高人?”无论谁听到她的经历,都会有人这么问。她哈哈大笑,做一番解释:“这样的省钱,很劳心的,很费时间,得在网上找好多东西,所以一般人怕麻烦。偶只是不怕麻烦而已。”     她又透露了一个常规的机票省钱的方法:可以去淘宝,寻找国旅的旅游券。“这券相当于现金,去任何国旅的门市买飞机票,如果飞机票本身已经打折,就等于双重打折啊!你还可以看看LP,很强的一个旅游自助攻略,上面有哪儿便宜的旅馆等等信息。那是全世界自助游爱好者的宝典。”     “想省钱的话,就是得不怕麻烦,把事情往复杂搞,直线的事情是省不到钱的。”她总结说。     这或许是一种生活态度,有人就喜欢把事情尽量弄得简单。在国贸上班的杨楠,年收入10万元,她的态度就是:“该花就花,勤俭节约让人感觉在生活面前很无力。”她说,无论物价是涨还是跌,提高生活品质最主流的方式应该是开源,而不是节流,“节流永远成为不了主流”。     就算是龚先生,有时候对妻子在旅游方面的精打细算不以为然:“我觉得最好的省钱方法就是减少消费。实事求是地说,你出去旅游,无论怎么便宜,这还是消费?如果不出去旅游,这不就是没有消费了吗?”     但徐婷仍然乐此不疲。她所理解的“低成本生活”,就是“用最少的钱,做最多的事”。“比如你在内地买一个苹果笔记本加IPOD,花了1.5万元,而你在香港,你仅仅用7000多元港币就可以拿下。何乐而不为?”
  鸽子粪养出的黄瓜         徐婷家在北京的西二环附近。     房子是90平方米的两居室,是他们在2004年全款买的,当时的价格是5400元/平方米。徐婷现在有点后悔:“这价格,现在翻一番都不止啊,有远见的话,买两栋就赚了。”     刚进门的左手,有个他们DIY的木质鞋架,高达9层。“顶天立地,很实用,才花了200多元。”她厨房的柜子,也是自己按尺寸订做的,500元,比起市场价也省了好多钱。     因为工作忙,女儿欢欢出生后,他们从老家雇了一位阿姨,负责买菜做饭,但只要有空,徐婷就会拎着单位发的环保袋子,到离家1.4公里的菜市场买菜,新鲜又便宜。“有些环保习惯,实际上是有组织地进行的。”她说。比如,她居住的小区卖给住户的节能灯,1元钱一个,徐婷买了5个。     这是北京“一元节能灯”计划的节能推广项目。今年6月起,北京在徐婷所在的宣武区等4个区启动了500万只“一元节能灯”计划,每个家庭花5元钱,能买到5只优质节能灯,价格是市场价的十分之一。有人算过一笔账:“一盏10瓦节能灯能够替代50瓦的白炽灯,一年下来,这一盏灯就能给家里省下28元钱。”     在环保这点上,徐婷的同事小静更有想法。小静家住连排别墅,当初买的时候,开发商赠送了一块80平方米的地,她就和父母一起开辟成了菜园,里面种上茄子、西红柿、黄瓜、冲天椒等蔬菜。“用的都是鸽子粪等有机肥料,吃起来味道非常好,比超市卖的纯正了很多。我家吃的菜,有三分之二是自己种出来的。”     比起她们,在出版社工作的杜丽有过之无不及。杜丽自称“家居省钱达人”,很喜欢做手工,裙子、包包、窗帘、衣服等都是自己缝的。“我1992年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男友还在读博士,很穷,我又不喜欢屋子里很灰暗很素的样子,就学着自己缝制漂亮的窗帘。”现在物价飞涨的情况下,她这一套就成为了降低生活成本的利器。     在国外,曾经有市民“捡破烂”降低生活成本的报道,让人大吃一惊的是,杜丽竟然也最爱“捡破烂”。“从办公室捡一些旧的办公家具回家,重新包装就可以用,比如茶几之类包上一层纸或者布,就会变旧成新。”她说,这不仅变废为宝,而且不会和别人重复。     在她看来,低成本并非意味着低劣,或者压低生活品位。“大家都在追赶潮流的时候,独具创意的低成本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反潮流的时尚。”     徐婷也曾被一位朋友的“变废为宝”震住了。在那位依然租房住的朋友家,她看到了鱼缸里养了几只漂亮的金鱼和一只乌龟。那位朋友得意地介绍说:“知道为什么养乌龟吗?因为乌龟能吃一些剩饭,而且它身上的气味,能驱赶家里的红蚂蚁和蟑螂。”     不过,让徐婷更吃惊的是那个鱼缸——那个所谓的鱼缸,竟然是一个稍加工过的金龙鱼牌食用油的油桶。       “太酷了。”她说。     壁架上众多装杂物的藤筐是徐婷从网上定制的,只要30元。     北京主妇省钱计   1,买东西前先在网上查价格或找优惠券。   2,在一些纸尿裤厂家网站填写申请表,申请产品试用装。   3,在网上买一些护肤品小样或中样。   4,参加团购,一般卖家会给比较低的价格。   5,注意一些时尚杂志的促销,有些赠品很超值。   6,经常逛一些打折论坛,获取最新的打折信息。   7,去淘宝买促销美容卡,通常只卖1元。   8,去饭桶网上订饭局,一般都有折扣。   9,机票可以买别人转让的旅游券或者里程积分,能在特价上打个折扣。   11,经常关注信用卡促销信息。   12,参加手机积分活动。
  颜美娟迄今仍穿着妈妈30年前送的长大衣,手上还拿着用台币50元买来的二手短外套。     依序切好三层五花肉、鱿鱼片、香菇丝,颜美娟正忙着烹煮女儿爱吃的家常菜“客家小炒”。     B、台湾主妇——颜美娟的“抗涨”准备     “物价涨,油价涨,就只有你的薪水没涨”,从2007年底开始,这句流行广告词,说出了广大台湾民众的心声。“此时更需要通过计划性消费,减少冲动及过度消费的欲望。”这是当了30年“家庭煮妇”的颜美娟的应对原则。     CHINA 中国 台北     颜美娟一家     家庭成员:颜美娟和一儿一女。     家庭收入:存款孳息与颜美娟演讲收入,每月不超过30000元台币。     每月开销:30000元台币。     8月,台北,30多摄氏度高温。     52岁的颜美娟奋力地踩着单车,穿梭在封存热气的台北盆地中,像个蒸笼里的包子,被酷暑逼出满头大汗。     在台北市区上下班高峰期,骑摩托车与自行车的速度几乎不相上下。曾为台湾主妇联盟基金会董事长的颜美娟,平日习惯以自行车代步。从台北公馆到家,骑自行车需要15分钟。这趟可以省下了15元台币(4元台币相当1元人民币)的公交车费,如果是搭地铁,还要加上5元钱。每个月省下的3000多元车费,颜美娟就捐给了公益团体。     在台湾,家庭妇女是捐款的主力,如今她们为了节衣缩食而不敢捐款,社福团体只好东攒西省过苦日子。台湾心路基金会,今年以来捐款额减了两三成,每月只有四、五百万元。很多主妇要求暂停捐款,并很为难地说:“物价涨太凶,我真的再也省不出几百元捐给你们了。”     “等一下,给我3分钟,很快就好了。”一进家门,颜美娟立刻钻进浴室冲凉。挂钟的秒针转了三圈半,她带着双颊未拭干的水珠走回客厅,此时窗外溜进一阵凉风。“冲冷水澡可以让身体降温,这样就不用开冷气了。”颜美娟说。       颜美娟的“计较”,在台行政当局“主计处”的一组数据中可得到佐证。7月份台湾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增率为5.92%,创下台湾地区14年以来新高。其中核心物价年增率为4.06%,也创下12年来新高。   
  “计划性消费”     在颜家,果盘里早不见香蕉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低价的芭乐,还有便宜的苹果和西瓜。   不是颜家人不喜欢吃香蕉。去年,一斤香蕉只卖台币20多元,到了今年,一根香蕉就要台币10元。     再到厨房里看看,没有一样是不涨的。     “四海游龙锅贴”,每个从4元涨到了5元;两升装的“林凤营高品质鲜乳”1个多月前就从128元涨到了143元,至于鸡、猪、牛等肉类,更是涨了两成多。     “物价涨,油价涨,就只有你的薪水没涨”,从2007年底开始,这句流行广告词,说出了广大台湾民众的心声。“此时更需要通过计划性消费,减少冲动及过度消费的欲望。”这是当了30年“家庭煮妇”的颜美娟的应对原则。自从丈夫数年前因病过世后,家庭经济收入锐减,颜美娟与两个孩子,主要靠以前的积蓄过日子,一家三口每月生活花费计划不超过台币3万元,这在台北属于比较节省的月开销。     葱价在台风季节特别贵,一斤葱的售价可以从台币数十元飙升至300多元,平日一小把葱,大约15元左右,贵的时候会涨到三四十元,而且量会减少,赶在菜价上涨前,颜美娟习惯把葱或芹菜切成株状,放进冰箱冷冻,保鲜期大约一个月,提前做好“抗涨”准备。     目前全球粮荒加上谷类价格上涨,台湾的毛猪售价,从每公斤的70多元上涨至100元以上,涨幅高达三成。     今年4月18日,台湾近50个素食、动物保护、环保与宗教团体,组成了“蔬食抗暖化行动联盟”,在4月22日“世界地球日”,邀请百万人支持“多蔬食,少吃肉运动。”     “要产生1公斤的牛肉,必须吃7到8公斤的粮食;1公斤的猪肉,需要4到5倍的饲料;至于1公斤的鸡肉,则要吃掉2到3倍的食粮。在肉价大涨的节骨眼上,如果还大鱼大肉,就要支出更多费用”。虽然,日常饮食无法做到完全吃素,颜美娟就选择购买畜牧过程中不注射激素以及经由人道方式宰杀的“快乐鸡、健康蛋”,并彻底落实“天天吃蔬果,有肉就没有鱼,有蛋就没有豆腐”的烹调原则。   颜美娟充分发挥巧思,将1公斤的猪肉切成三等分隔餐料理,每天都有不同的变化,例如第一天以蒸煮的方式做成白斩肉沾酱油吃,降低油脂摄取;隔天就切成肉丝点缀与当季时蔬菜炒出一盘大菜,增加纤维摄入量,第三天就切成薄肉片加入菱角与海带煮成甜美肉汤。每个月只花台币500元,就可以买到五花肉、小排骨、里脊肉、里脊肉排等不同部位的肉品,通过变化菜色达到少吃肉、节省菜钱的目标,又能提升食材的口感与食欲。     今年3月起,颜美娟开始享受当“花园农夫”的乐趣。“土地公最知道这块土地上的人民需要什么样的食物,地瓜(土豆)叶就是台湾蔬菜的代表,我把发芽的地瓜(土豆)埋进阳台的花圃里,只要浇水就可以长得很好,每个月都可以收成两次分成四餐食用,替孩子们加菜。”     “二手货”     在颜家厨房前,躺着一双“红配绿”拖鞋。这双鞋原分属于同款式的红、绿两双木屐,在分别丢弃坏掉的“另一半”后,再重新凑成一对。     与一般家长不愿“让孩子输在起跑点”的心态不同的是,颜美娟与先生彻底实践了“二手衣”育婴哲学,她的一双儿女出生之后,都是穿亲友邻居相互交换的“二手衣”养大的。以每个孩子每年约需花费1万元治装费算,两个孩子出生到高中毕业共18年来,省下了近36万元。     现在,颜美娟的大女儿正在念医学院,平常会将衣物混搭着穿,既能减少购买又可增加变化;至于念研究生的小儿子,只要买几件价格不超过台币500元、质量较佳的POLO衫或者衬衫更换即可。     颜美娟自己也经常到二手衣商店“掏宝”,6年前,她花了台币50元买了件八成新的二手铺棉防水短外套,穿到现在依旧很新;衣柜中,她那唯一一件“东洋牌”黑白格纹交错小立领呢绒长大衣,是30年前,她母亲花了6000元台币送给她的大学毕业礼物。“我还会穿上这件衣龄30岁的大衣,大概可以穿到我当阿嬷(台语:外婆)吧!”颜美娟笑说。     不论食物与日常用品价格如何攀升,对于用了20年环保袋,习惯带环保筷外出用餐,只需要两、三双材质佳的平底鞋替换着穿的颜美娟而言,穿二手衣、不过度消费,不仅是爱物惜物、实践环保,也早已化成所有家人的生活习惯。     “节能”     油价攀升,万物齐涨,二氧化碳排放量居高不下,空气污染也持续恶化。台湾新领导人马英九上台后,为了提倡“节能减碳”,台湾“行政院”院长刘兆玄主动宣布,将4600CC的公务车换成2400CC的小车,政府机关也将室内空调冷气设定在摄氏26至28度,工作人员一进办公室就脱掉西装外套,假日出席非正式场合也改穿短袖、少穿西装打领带,避免空调过冷,浪费电力。     7月1日适逢夏季电价,平均电价涨幅约12.6%,这将使全台七成以上家庭,每月电费多支出81元。为达到“节能减碳”目标,台电公司祭出“电费折扣奖励节能方案”。“我们家这个月用电量比去年同期还少,电费有6%的折扣喔!”今年初,颜美娟将电冰箱和空调,更换成变频节能型号,省电达25%,这样电费不升反降。     油价飙升之后,台北市每桶20公斤的瓦斯价格,从804元涨到908元,每户家庭每年瓦斯费用就多出1000元以上。为省瓦斯,喜欢喝绿豆汤的颜美娟经常在晚上入睡前用冷水浸泡绿豆,早上起床后,就把泡软的绿豆煮沸后放进闷烧锅用余温闷熟,再放进冰箱冷藏,可以节省2/3的瓦斯。     但是在炎热夏季,儿女们喜欢喝冷饮,她就到台北市贩售干货知名的迪化街买平均每包6元的红茶包,加上水费与瓦斯费,平均只要台币12元,就可以煮出一锅3000CC的红茶,加入少许白糖放进冰箱冷藏后,可以连续喝两天,相当于5瓶在便利商店中,每瓶600CC、售价25元的保特瓶装饮料,一个月下来,可省下近1600元在外面买冷饮的费用。     “妈,有空吗?家里好热,我在咖啡店等你。”电话那头响起大女儿的声音,炙热难耐的7月,女儿偶尔会约妈妈到有冷气的咖啡店“蹭凉”。   
  说实话,要有钱,谁愿意这么省,一家人在北京,年收入才15万,是不是少了点,这么省,累死
  环保旅馆     今天颜家的晚餐,是台湾艺人林青霞最爱吃的水饺——“兴记水饺”。今年6月,林青霞返回香港之前,特地到台北市东门市场大手笔买了2000个“兴记水饺”。     “这家的水饺煮起来圆润肥嫩,我吃了好多年了,本来一包几十元,现在涨到100元,自己买回家煮加上瓦斯费,平均每颗水饺4.5元,有高丽菜、韭菜、韭黄白菜三种口味。”颜美娟捞起刚煮好的数十颗胖水饺,再顺手开了两瓶玉米罐头,接着打了两颗蛋倒进水饺汤中,不到三分钟的时间,香郁浓稠的玉米蛋花汤,与水饺一同上到了客厅的餐桌上。热气蒸腾中,颜美娟扯着嗓门,对楼上大喊一声:“儿子,吃饭了!”     “原汤化原食!”颜美娟说,煮过饺子的汤倒掉了太可惜,拿来煮玉米浓汤,既好喝又不会浪费水和瓦斯。算算成本,这顿让林青霞魂萦梦牵的水饺大餐,再加上独家调理的玉米蛋花原汤,以每人吃下10颗水饺搭配一大碗500CC玉米汤计算,平均花费不超过台币60元。     吃完晚饭,颜美娟习惯先把用过的餐巾纸擦拭掉碗盘内的过多的油渍,再把菜瓜布泡湿后,用回收废弃食用油制成的“环保再生皂”上刷一下,就可以产生足够的泡沫,把一餐饭的碗盘清洗干净,不必再花钱购买化学清洁剂。   坐在客厅里休息,颜美娟一直盘算着今年的旅行计划。报纸上关于环保旅馆的风潮报道引发颜美娟的兴趣。     目前台湾共有2689家旅馆,一家中型旅馆一周消耗的一次性物品量,约为100个家庭一年的使用量,而住客每日平均用水量为902公升,比一般民众要高出3倍之多。今年3月,台湾“环保署”公布了网友票选出的19家“环保旅馆”,排名第一的观光旅馆“六福皇宫”,不主动提供牙膏、牙刷、刮胡刀与梳子,并在客房内放置宣传单,鼓励消费者使用环保盥洗包。     “现在机票随着油价飙涨,如果我和女儿到欧洲旅行,两个人的旅费至少要台币15万元,若选择在台湾旅行,可以住环保旅馆,省下4/5的旅费。”颜美娟一边说,一边掐着手指头盘算,能省下多少旅游费用。     “汪,汪”。顶楼传出了一阵急促的犬叫声。     14岁的Piggy肚子饿了。每天只吃一餐的它,从小就是吃厨余长大的,颜家吃什么,它就吃什么,吃不完的菜汤、肉末,或是吃剩的鸡骨头、猪骨头,加入剩饭搅拌一下,就成了Piggy的晚餐,也不太需要花钱买饲料喂养它。     吃过晚餐的Piggy,还忙着嗅起颜美娟用来放置果皮的厨余堆肥桶。一个月后,这堆肥就是最好的种花肥料。     台湾主妇省钱计   1落实“计划性消费”,减少逛街次数并降低购买欲。   2骑脚踏车或搭乘公交车、地铁等大众交通工具,尽量不开车。   3不泡澡,改为淋浴,并收集洗澡水,冲厕所拖地。   4看90元的二轮电影。   5使用回收废弃食用油制成的“环保再生皂”。   6以国内旅游取代国外旅游,选住环保旅馆。   7舍弃高价食材与水果,改吃自行种植的蔬菜并选购低价水果。   8与好友换穿二手衣或选购二手衣,环保又省钱。   9淘汰家中老旧电器设备时,尽量选购具有变频节能的家电用器,节省电费支出。   10自行烹煮餐点与夏日茶饮,减少外食次数与购买冷饮花费。  
  意大利那不勒斯的老城区,年轻人在时装橱窗前徘徊。虽然是时装大国,但一般的家庭近来已经较少购买新衣。     C、意大利主妇:这月不可以,我们下月再……     面对极高的生活成本、发展急剧的通货膨胀和劳动力市场中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感,只生一个孩子成了很多人艰难的选择。疲惫,失去信心的意大利家庭经常是费力地熬到月底。     ITALY 意大利 罗马     法尔科讷一家     家庭成员:法尔科讷夫妇和一儿一女。     家庭收入:每月1600欧元。     每月开销:500欧元月租+400-500欧元家庭花费+80欧元车税+200欧元医药费+其他税费。     同多数中国家庭一样,多年来意大利家庭很少生育一个以上的孩子。然而,与中国不同的是,在意大利出现这种情况,是一个更为普通的原因:抚养第二个孩子的花费太高了。     面对极高的生活成本、发展急剧的通货膨胀和劳动力市场中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感,只生一个孩子成了很多人艰难的选择。疲惫,失去信心的意大利家庭经常是费力地熬到月底。     关于这项调查,我们没有找任何特殊案例。我们采访的是罗马的法尔科讷(Falcone)一家,这是一个单一收入家庭,父亲法尔科讷是国家公务员、母亲劳莉是家庭主妇,19岁的儿子和14岁的女儿都是学生。     该家庭的唯一固定收入就是正常情况下父亲每月不超过1600欧元的净工资,这个数目并不比意大利国家统计局(Istat)2006年设立的相对贫困标准(对于四口之家来说,每月1581.65欧元)高多少。通过查阅相关数据,我们可以发现,至少有40%的意大利家庭的净收入不超过1600欧元。     每月1600元的家庭生活     像许多意大利家庭一样,法尔科讷家没有自主产权的住房,因此每个月需要支付500多欧元的房租,这差不多占了工资的三分之一。要是考虑到他们居住在罗马的EUR区附近,这个数目相对来说并不是很多,女主人劳莉对该居民区的描述如下:“绿化很棒,但要是你需要一升牛奶,就得开车去买,因为最近的商店也距离大约2公里。”     就交通工具而言,他们有一辆汽车,1998年登记的Punto Sole,已经支付了48个月的月供,还有一辆二手摩托车,是去年儿子过十八岁生日时购买的。为上述两种交通工具,他们每年得付总额约为1000欧元的印花税和保险费。其它支出项目来源于汽车和锅炉蓝票(一种气体排放和安全证明)、子女教育的学费和各种或多或少必要的强制保险(其中包括家庭主妇国家险,每年必须缴纳12欧元)。在支付了房租和所有相关费用(水费、燃气费、电费、电话费和垃圾税)之后,每个月法尔科讷家还剩下很少钱来购买食物、消费品和支付意外费用。家庭每周的花费大约是100-120欧,很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到月底时没有多少钱可以存起来。所以,在遇到始料未及的花费时,唯一的可能就是寻求外部的经济援助。     通过地方行政机构(大区、省和市),意大利政府向经济困难的家庭提供经济支持,同时为救助残疾人、购买课本、雇用看护等提供拨款。但是这类拨款受“经济情况指数”(ISE)的限制,该指数是依据家庭核心收入总额及动产与不动产的20%进行计算的。法尔科讷夫人劳莉曾尝试申请子女的学费拨款,但遭到了拒绝,因为她的申请超过了11欧元的规定标准(所有的课本、游玩、校车费因此都要由丈夫负担)。     意大利家庭生活中烦人的一项就是医疗费。在法尔科讷家,尽管没有人有严重的健康问题,意外情况总会发生:法尔科讷夫人曾于2007年1月因普通的膀胱炎去医院就诊,为此她必须支付150欧元的就诊和确诊费,同时还要冒支付急诊费的风险。显然,除了少数由国家医疗服务体系支付的药物,所有的药费都由家庭承担。总之,仅医疗费用每年法尔科讷一家平均要支付约3000欧元。  
  维持到月底     国家在这些情况下充分显示了其无能,那人们该怎么办呢?采取哪些节约战略呢?法尔科讷夫人在一个博客上愤怒地写道:“你们知道每月怎么用1600欧元维持一个四口之家的生活么?让放弃陪伴左右!去买打折的食物,去试着利用那些优惠活动,去满足于过季的衣服,仅在特殊场合享用披萨(饭店禁止入内!),电影院和戏剧院就不要再提了!每两年去度假一次。要想方设法减少各种支出,临时充当机械工、电工、瓦工、水管工(他)、护士、理发师、裁缝(我),虽然并非总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消除那些不是十分必要的开销,这也是因为有孩子,所以应优先照顾他们。我可以忽略一个十八岁的男孩周六晚上同朋友出去玩的开支么?我可以对我的女儿说,最好省下那7欧元的电影票,别去看你最喜欢的演员的最新影片么?不,尽管有几次我不得不这样做。‘这个月妈妈不可以,我们下个月再……’这句话就变成口头禅了。”     法尔科讷一家的情况很好地反映了意大利当今的现状,绞尽脑汁想出新计策用不足的工资将生活维持到月底的焦虑蔓延深广。老百姓感觉到,2002年初意大利进入欧元区导致了家庭购买力的整体下滑,让许多人的生活变得艰难。虽然由于其显著的政治内涵,现在欧元对意大利家庭贫困化的影响仍然备受争议,但是每个意大利家庭主妇都可以向你讲述:过去花8000里拉(以前一个披萨的价格),在使用新货币不久之后,要花8欧元,根本就没有考虑到两种货币的官方兑换率是。急剧的通货膨胀使低收入意大利家庭的生活更为艰难:意大利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表明,2008年七月意大利的通货膨胀率为4.1%,而在购买常用消耗品方面数据上升到6.1%。此外,增长趋势更为显著的是居住、水和电力(上升8.6%),交通(上升7.1%),食物和酒精饮料(上升6.3%)。     食物的涨价情况尤其让意大利家庭感到不安。我们试着考虑一下罗马地区一些基础产品的平均统计价格,这些基础产品构成了意大利人饮食和生活方式的基础:现在一千克面条1.66欧元,一千克大米2.48欧元,一千克面包2.29欧元,一升新鲜牛奶1.58欧元,一千克新鲜牛肉16.11欧元,一千克带骨头的猪肉7.27欧元,一千克生火腿肉23.53欧元,一千克烘烤过的咖啡10.93欧元。水果和蔬菜的情况也不好:白色的洋葱1.71欧元/千克,胡萝卜1.02欧元/千克,茄子约1.60欧元/千克,做酱用的西红柿约1.71欧元/千克,苹果约1.90欧元/千克,香蕉约1.70欧元/千克,梨的价格从1.90到2.60欧元/千克不等。这仅仅例举了意大利人餐桌上最为普遍的食品。     上千个互助购买团体     为了应对那些在许多情况下转变为真正险情的情形,意大利家庭不得不钻研出新的节约策略。一项近几年开始普及的有趣的创举就是“互助购买团体”(GAS),实际上就是人们联合起来组成团体,通过一些代表直接从生产商那里集体购买商品。目前在意大利至少有400个GAS,但实际数量估计不少于一千个:这些团体在2008年的财政法中也受到了官方的认可,被认为是“不以赢利为目的,以开展购买活动为目标的协会”。集体购买战略表现出强大的优势,因为对于消费者来说它可以显著地降低花费,在不仅遵循经济实惠的准则,而且在遵循维护劳动者权力和保护环境等准则的基础上,它可以给予购买者挑选生产商的可能,显然要由单个的GAS决定紧要消费和节约哪个更为优先,因为这两个方面并不总是同步的。如果非要在这种消费模式中发现某种缺点,那就是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等待商品交货,以及对委托机制不能完全信任。     为了支撑自身的购买,意大利家庭经常采用的另外一种措施就是求助于消费信贷,即向个人提供的购买物品和服务的信贷(只出于个人性质的需求)。消费信贷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授权主体批准的物品或服务销售的延迟支付,另一种是银行和金融中介提供的真正意义上的借贷。尽管意大利由消费信贷引起的负债税率还远低于欧洲平均水平,但负债还是在意大利扩展开来,并使得家庭预算的负担日趋加重。就此欧洲统计署(Eurostat)在2005年对70,000户欧洲家庭进行了调查,结果意大利受访家庭的50.3%认为消费税“比较繁重”,46.7%认为“非常繁重”,仅有3.1%认为“不繁重”。     意大利的情况比你未想到的更具悲剧性。不信任的浪潮不仅打击了业已费力维持生活到月底的家庭和靠养老金生活而免于饥饿的老人,也打击了所有工作不稳定生活成本不合理的年轻人,他们没有更多的钱用于结婚生子。     如果你想知道意大利年轻人中存在的那种绝望感,只要看看几个月前在整个国家引起轰动的事件:一个30岁的南方年轻女人,结婚并怀孕后,给意大利总统纳波利塔诺写了一封信。她在信中写道,当她和她的丈夫每星期工作六天,但每月挣的钱还无法超过1300欧元时,在知道他们的工资不足以维持一个家庭的生活后,她决定流产。     那时候有许多人表示对这个女孩的支持(最终她放弃了流产的念头),但是批评她的声音也不少:很多人都认为自己生活的情况和那个女孩描述的一样,他们觉得是正常的而又不可避免的,而她用这种极端而又庸俗的行为来吸引注意力是有争议性的。勒紧裤腰带在千般挫折中撑着,几百万的意大利人除此之外别无所能。     意大利人省钱计   1创建互助购买团体,直接从厂家团购;   2去跳蚤市场买二手家具和其他物品;   3尽量不买名牌,充分利用商场的优惠活动;   4把每年一次的旅游缩减到每两年一次。    
  日,纽约,经济不景气再加上油价的高涨使美国人改变了传统的假期旅行习惯,转而呆在居住城市内和家人朋友一起度过假期,这也就此产生了“困宅族”。     D、美国主妇的STAYCATION     从最近的美国国庆日来看,有许多美国人改变旅游方式以减少支出。根据美国AAA汽车俱乐部统计,今年国庆日期间,开车出游人数比去年下滑1.3%,是十年来首度出现下跌,搭飞机旅游者则比去年同期减少2.3%。     UNITED STATES 美国 华盛顿     每年8月,是安娜一年一度出门度假日子,但是今年,她颇踌躇。     作为华盛顿一家NGO(非政府组织)的负责人,安娜的经济能力称得上稳定,她在市区拥有一幢已付清贷款的两层楼房子,也没有需要供应庞大学费或者嗷嗷待哺的孩子,安排一次舒适惬意的旅行犒赏自己本不是个难事。不过,今年美国经济情势的严峻态势,让她的研究机构在募款时面临极大挑战,各项民生消费品的节节高涨,也让她必须更谨慎到从生活中节省支出。     最终,安娜决定放弃前往过去几乎每年造访的山间度假小木屋的计划,改到华府近郊、车程不到三小时的香那多阿国家公园附近的一家度假村。不仅路程缩短,安娜发现她要去的地方,每日住宿费比过去的300美元要便宜许多,只需以往1/3的价格。     &虽然我不知道这地方的品质如何,”安娜在行前不安中带着决心,“不过为了省钱,我愿意试一试!”     事实上,和许多完全无法挤出旅行预算的美国人相比,安娜的假期尽管既缩水又阳春,却仍值得庆幸。美国近来出现了一个传统字典上找不到的新名词——“staycation”,这个字是由“stay”(居家) 和“vacation”(度假)两个英文字组成的,也就是不出远门,直接在家度假。原本应该放松空闲的“vacation”,活生生变成了静止停置的“staycation”,这都要拜高油价及美国高失业率所赐。     从最近的美国国庆日来看,的确有许多美国人改变旅游方式以减少支出。根据美国AAA汽车俱乐部统计,今年国庆日期间,开车出游人数比去年下滑1.3%,是十年来首度出现下跌,搭飞机旅游者则比去年同期减少2.3%。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旗下的MSNBC电视台撰稿人杰夫布朗是居家旅游的拥护者,杰夫说,美国人传统上认为所谓度假就是要出游,但是以他一家三口的机票及食宿,出国10天的旅费随随便便就可高达1万美元,实在很惊人,因此他决定改变方式。     居家度假期间,他和他的家人骑着自行车到社区游泳池游泳、在免费的网球场打网球、到邻近县城的公园里划船、钓鱼。他说,staycation的最大好处是“至少你不会发现自己每十五分钟就要付一次账单!”     staycation,不单单是度假,同时也体现在美国人重新从郊区搬到市区。“二战”之后,随着汽车工业高度发达,以及1950年代艾森豪威尔总统任内发起大量建设州际高速公路系统,加快了美国社会郊区化,也形成今日大部分中产阶级普遍居住在郊区、工作在市内的生活型态。     葛瑞和康妮原本住在距离华盛顿市区车程约50分钟的社区,不过几个月前他们突然决定搬到市内,因为每个月不断攀升的油钱让他们吃不消,加上两层楼的房子,就算努力节省,水电暖气每月也要两三百美元,因此他们决定把车卖掉,搬到市区距离地铁站步行只要五分钟的公寓。     没有车代步的生活虽然环保,但也有不便之处,还好葛瑞和康妮还有一个法宝,倘若实在需要用车,他们就上网租用以小时计费的Zipcar或Flexcar公司的车,视车型每小时收费十至二十美元。     在高油价的压力下,许多美国人减少开车,转而使用大众运输工具。据美国公共交通协会统计,今年第一季度全美公交工具总客运量增加了3.4%。同时,将原先吃油较凶的车换成油电混合车,是成为美国人目前流行的应对之道。美国一向被追捧的悍马车今年6月销售量和去年同期相比骤跌54%,究其因,不外耗油过凶矣。     美国人省钱计     1以居家旅游(Staycation)取代远行。   2从郊区搬到离工作地点近的市区。   3减少开车,改搭大众运输工具。或者不开车,改为小时租车。   4使用节能电器,尽量不在用电高峰时段使用电器。   5到图书馆上网,从图书馆借电影DVD。   6留意庭院或车库拍卖信息,拣二手便宜货。
  经济低增长的大环境下,低折扣的10欧元商店成为许多巴黎人最喜欢光顾的地方。     E、法国主妇:零欧元生存     现在,法国上半年的消费与产品价格指数已达到1987年来的历史新高,比去年同期高出0.4%,2007全年涨幅3.2%,达到117.70(INSEE,国家经济统计局数据)。据欧盟统计局的计算,整个欧元区的通货膨胀率都在4%左右,这成为了整个法国物价攀升的大环境。     FRANCE 法国 兰斯     罗拉一家     家庭成员:罗拉和塞巴斯蒂安。     家庭收入:罗拉每月1000欧元+塞巴斯蒂安每月600欧元救济金。     每月开销:700欧元房租水电+700多欧元生活费。     罗拉和塞巴斯蒂安是两名生活在HLM(政府廉价租房)的同居者,他们没有结婚,却像普通夫妇一样生活了五年了。     没有子女的共生家庭,这在法国很常见。由于HLM只是当地政府兴建后,出租给低收入家庭的福利房,所以他们不能长期拥有所有权,只能每隔几年考核资格,与其他同类家庭调换居住。     罗拉在市郊一家连锁大型超市Cora上班,按7月刚刚调整过的工资水平和上班有效时间计算,一个月的纯收入约为1000欧元出头。而男友塞巴斯蒂安已经失业半年之久,只能从社会保障局领到每个月600多欧元救济金,这是他在失业两年内能领到原工资的80%,但如果连续拒绝劳动局的新工作安排,他将失去这最后的救济资格。     塞巴斯蒂安和罗拉毫不讳言自己就是“低成本者”,他们和自己的小狗生活在这个社区的低价租房里,每个月收入的一半用于房租水电,七八百欧元用于生活。“这点钱越来越难过日子了”,在超市工作的罗拉很清楚物价的涨幅,自己的购买力明显下降。在法国,像罗拉一样的“零欧元生存”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甚至是一种战斗姿态。优雅的法国人,开始转向精明和拮据。     现在,法国上半年的消费与产品价格指数已达到1987年来的历史新高,比去年同期高出0.4%,2007全年涨幅3.2%,达到117.70(INSEE,国家经济统计局数据)。据欧盟统计局的计算,整个欧元区的通货膨胀率都在4%左右,这成为了整个法国物价攀升的大环境。     到垃圾箱里“淘宝”     罗拉这类普通法国人,即便不看那些官方具体数据,也能从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物价飞涨带来的压力。大小超市里的商品标价频繁更替,许多基本消费品,诸如面粉、鸡蛋、牛奶等都在大幅度涨价。这种涨幅对于低收入家庭的影响更大,上台前曾承诺提高家庭购买力的萨科齐政府,为了缓解通货膨胀带来的物价压力,不得不推出各种优惠和补贴政策,但收效甚微。     有时,电视新闻中播出上个季度的物价增长指数,反而引起罗拉的不屑,“他们把汽车和家电的涨幅都算上,平均下来当然不高了”。     INSEE的数据,这一年来牛奶价格上涨14.9%,面包和水果的价格上涨10.7%,可罗拉的感觉更甚于此。“面粉起码涨了一半的价钱,食用油更翻了将近一倍”。即便是像政府所公布的调查,这些每天都吃用的食品平均价格上扬10%,也已经让普通民众们吃不消。“我们的工资,7月份才刚刚涨了3%,完全被物价抵消了”。     面对这样的生活压力,罗拉和塞巴斯蒂安不得不钻研于低成本生活,开源节流,希望能让自己每个月的账户上有些剩余。     失业在家的塞巴斯蒂安也没闲着,虽然女友就在大超市工作,但他会去更加便宜的廉价超市购物。像LIDL这类德国超市,里面的商品都是没有品牌的低档货。同样是可乐,这里的价格要便宜1/4。而家乐福、欧尚等超市,也只能把减价变成唯一的促销方式。“基本上,所有企业都向低成本的方向挺进。”劳动社会学家玛丽-安·杜贾里尔评论说。     除了购买无品牌低档货,尽量一次囤积大容量消费品,塞巴斯蒂安还知道许多超市清理过期商品的时刻表。“譬如楼下Leader price超市,就会在周六下午5点半,把即将过期的食品堆在后面的垃圾小巷里。”塞巴斯蒂安已经把这个“秘密”透露给不少楼里的住户,他们中有失业者,学生和退休老人,许多人都是“低成本战友”。     这种现象在过去只是少部分无家可归者的行为,可如今看到那么多人排队等在超市后门翻垃圾,自然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有些商家和组织认为,从垃圾筒里捡东西吃,不利于公众卫生,与其这样,不如超市主动在关门前把快过期的食物堆放在干净的地方,等人来领取。“其实那些快过期的食品,和超市里正常出售的也没什么两样。而且你不知道会找到什么好东西,和中奖一样。”开朗的塞巴斯蒂安很乐于这种生活方式,这也是低成本一族的普遍心态。
  到德国去加油     对于没居住在首都巴黎的法国人来说,住房上已经节省出很大一笔开支,同样外省城镇的小格局,也让他们能够在出行上降低成本。如今油价飞涨,开车上下班的成本无形中也成了一种负担。     准备买新车的人,把小排量、耗油低的车型作为首选,政府也鼓励车行出售此类车,用保险和附加税优惠来促进销量。雷诺只售5000欧元的小型车Logan,曾是法国人不入眼之物,如今却是畅销货,柴油车市场占有率甚至达到了70%。     “可现在柴油的价格也快超过95号汽油了”,即便这样,塞巴斯蒂安依然不安,他的那辆旧雷诺已经放在停车场很久不开了。罗拉每天上班坐公交车,天气好的话两人也骑骑单车,既省钱又锻炼身体。据说许多住在法德、法比边境的朋友,会一次性到对面加满10欧元的油箱,采购上一车食品,再浩浩荡荡开回祖国。     至于法国人的常规度假,塞巴斯蒂安和罗拉也仅仅是去乡下父母家过日子。“我们通常是提前一个月在SNCF(法国铁路)网站上订好打折票,就在那儿呆上个把星期。”住在乡下,喝着自制的葡萄酒,吃着新鲜的水果蔬菜,也许是最实惠、最健康的低成本生活方式了。“我们那儿有个笑话,如今这加油就和喝香槟酒一样昂贵”。     塞巴斯蒂安还有一些生财之道,有时他会去旧货市场和老房子里“淘宝”,再弄到网上去卖,像Ebay、Priceminister这类网站上,总会有人看中他手中的稀罕货。一些旧唱片、老古董收购来不过几欧元,卖给爱好者就能翻个好几倍,即使搭上邮钱也能赚不少。     塞巴斯蒂安热衷于网络购物,靠卖出的钱给两个人买一些性价比高的日用品,算上积分和打折,有时比超市里还要便宜。去年,法国电子商务份额增加了35%,Kelkoo、Ciao等商品搜索和价格比较网站,更是法国低成本收入者的最爱。     廉价的优雅     比起塞巴斯蒂安和罗拉,这些由于低收入而不得不选择低成本生活的法国人,另一对德布雷夫妇则更像是主动尝试“低成本”的好奇者。     德布雷先生是大学教授,在法国算作公务员,毛工资4000欧元左右,德布雷太太也是一家公司的中层主管,收入水平与先生不相上下。两人有一个4岁的女儿,是一个典型的中产阶级偏富裕家庭,住在一幢独门别墅里,在南部还有一套“第二居室”。     然而,关心时政和国家发展的德布雷先生认为,法国如今的经济形势和未来走向并不乐观,第二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竟然出现了负增长,现萨科齐政府还不承认这衰退的迹象,“应该提早有思想准备,勒紧裤腰带了”。对于德布雷一家来说,购买力的压力或许不像罗拉那样明显,但这种悲观情绪下的预算开支,使得他们也开始尝试低成本的生活理念。     于是今年夏天度假改地方了,德布雷一家的外出时间也缩短了,旅馆提前预订好优惠,同样购买的是打折火车票,把那辆六座丰田家用车停在了车库里。德布雷太太最近喜欢一档生活类节目《吃不饱也得吃》,每周六中午播出必看。     主持人让-皮埃尔·考夫是一位非常有名的美食作家。四五月,这位主持人制作了两期特别节目,介绍如何在夏天买到便宜的水果蔬菜,还有制作成本不超过5欧元的“悭钱菜”,结果特别火爆。甚至在考夫的个人网站上,也是他拎着个菜篮子在市场里打转的照片。     此类节目的火爆,让法国政府反贫困团结委员会高级专员MartinHirsch有点难受。在他看来,法国人的优雅正变得廉价。不过,让-皮埃尔·科夫觉得,他正目睹另一个时代拉开序幕。他说,自二次大战结束后,他再没见过这样的情形:穿着优雅的老奶奶们在巴黎的菜市场里捡剩菜,打着领带的绅士们在垃圾筐里翻寻好东西。     不过,德布雷太太的低成本晚餐,也只是偶尔为之,总不好让丈夫和女儿天天吃沙丁鱼罐头吧。“看来,要做一个完全意义上的低成本者,还是需要毅力的”。     法国人省钱计   1直接向菜农买菜。   2利用Freebox和Skype,打国际长途都不用掏钱。   3法国有形形色色的回收网站,教人如何开发垃圾的价值,到哪儿淘宝等等。     ---------------------呕~!
  低成本生活风行全球,起因是物价高企、经济衰退,然而世易时移,情随境迁,这个原本与“底层生活”紧密联系的“低成本生活”,突然成了一种时尚,一种无论穷富都趋之若鹜的生活方式和经济模式。     2007年法国总统大选投票前,在巴黎巴士底广场的一次集会上的法国人。连续几年的购买力大幅下降令许多法国人感觉到生活的压力。     注:消费者物价指数( 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针。     各国(地区)CPI各项比重组成不同,没有横向可比性。     这是一次世界性的CPI高烧,油价蹿升,粮价飞涨,居民的衣食住行各领域无一幸免;另一方面,世界经济的发展呈现颓势,美国与中国,这个星球财富制造的火车头与助推器,都放缓了速度。     在经历了近二十年的财富增长之后,地球人的口袋开始瘪了,神经开始紧绷。“什么都涨,只有薪水没涨”成为一句口头禅。在中国,“跑不过刘翔,但你一定要跑赢CPI!”成为一句流行的戏谑话语。     于是,勒紧裤带过紧日子,环球同此凉热。     在法国,“零欧元生存”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廉价商店门口泊着越来越多的高档车;在美国,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简朴生活”的信徒;在中国大陆,一个盒饭一年之内就贵了三四元钱的情景下,市民进入高校食堂进餐悭钱一时成风;在台湾,政府力推“节能减碳”,主妇们降低生活成本,少吃肉,多骑车,网上购物,二手货当道……     低成本生活风行全球,起因是物价高企、经济衰退,然而世易时移,情随境迁,这个原本与“底层生活”紧密联系的“低成本生活”,突然成了一种时尚,一种无论穷富都趋之若鹜的生活方式和经济模式。     比如在法国,不少中产阶级家庭成员加入“淘垃圾族”,他们并非出于生存压力,而是出于一种个性选择。25岁的Triskel是反对浪费的“免费素食主义者”(Freegans)成员,建立了Freegan.fr这个网站,鼓吹“零消费”,向新入门者介绍“完美淘垃圾方案”。对于超市肆意浪费的做法,他十分不满。“他们把什么都扔进了食物粉碎机”。     正如同城市中一次偶然的停电突然让家庭成员们远离电视,促膝长谈,唤回那田园牧歌时代的家庭温情一样,这次因物价飞涨引发的“低成本生活”,让世人感受到了简朴生活的好处,并反省曾被“消费主义”挟持的饕餮岁月。     一位在美国一家超大型石油公司工作的职员最终选择了辞职,回到了他的老家俄克拉荷玛州,找一块土地安家,这不是法律上的“安家”,而是种植小麦,放养牲畜,创造新的生活,而不仅仅是谋生。     他反思道,“使我们的经济体得以运转下去的是什么?西方世界的每个人都想像帝王般的生活:游山玩水、锦衣玉食、赫赫权势。要像帝王般生活,你就要有一大群仆人满足你的每一个愿望。在过去,只有少数人是帝王,其他人都是他们的奴仆,如今,大家都是帝王(至少想当帝王),而机器就是我们的奴仆……     在消费主义当道的时代,整个世界都好像坐在一列飞速下坡、不断加速的火车上,虽然许多人为自己所走的方向感到惊愕,但他们又似乎找不到安全跳车的方法。     德国《明星》周刊去年曾做过一个专题:“简单地让世界变得更好”,宣扬“50个小观念起到大作用”,并在它的网站上进行了好习惯的征求和投票活动。结果以下细节“中标”:使用菜篮子或是布口袋,拒绝塑料袋;将室内温度调高1摄氏度;使用节能灯;使用环保电;下次短途旅行时放弃坐飞机(仅从汉堡到柏林往返一次,每位乘客所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就高于一台冰箱一整年的排放量);等洗碗机满了后再使用(一周少用一次洗碗机,一年则可节省1000升水)……     在《明星》周刊编辑的50个让世界更美好的细节中,还有这么一条,“和你的爱人一起沐浴,既可增进情趣,又可节省水资源。”的确,这个时候,简朴生活——低成本生活已经成了一种乐趣,它肯定会成为一种生活习惯。类似地,我们是否记得小时候有许多娱乐都是不花钱的(进而,是不耗电,不污染空气,不毁坏森林的),比如讲故事,比如猜谜语,捉迷藏,过家家,而今天的孩子,难道就一定要花钱去坐过山车、买玩具、打电子游戏才高兴吗?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从大城市搬到乡间,他买的房子恰好就在一个信奉简朴生活的社区中。搬到新家那天,他的一位邻居帮他卸东西,他的家电太多了,电视冰箱洗衣机洗碗机空调按摩器……搬完之后,邻居对城里人说,”如果有哪样东西出故障了,只管跟我说,我会过来的。“城里人听后有些惊喜,“好极了,你会修理电器吗?”     “不会。”他的邻居说道,“我不懂怎么修理电器。但我会很高兴地教你怎么不用电器生活。”   
  喜欢   我要收藏起来慢慢看  
  节约的最好方式是不要消费!  我妈常说&便宜亏死人&  再便宜的东西不如不买  
  怎么全世界人同時間都变穷了?  生产没有停顿,资源也没有突然衰竭啊?    非常奇怪的现象.    
  我才花了370买了个发带~~我有罪~~~~~~~~~`
  宝石商店,珠宝店终于开张了,但是要满足挑剔的顾客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不同的是被消除的物品换成了昂贵的各色宝石。注册可以记录分数,收藏自己喜欢的游戏  /component/option,com_puarcade/Itemid,33/fid,9998/gid,3738/    更多精彩游戏就在宅game,  
  好长,下午来看
  看来我多认识的意大利人都是60%里的了,但是事实好像不是这样吧。事实上大部分意大利人还是有自主产权的房子的,而且不止一套。有一个朋友一家4口,只有男主人工作,月薪4000欧左右,事实上在那个城市他们的家庭收入只能算中等偏下。不过那个城市在北部,南方经济会差一些。
    我看了一遍都觉得累    节约是应当的,但每时每刻都要计算的生活太累人了  
  强人真多,最好是能穷能富,能上能下。  老酷克自己也不行,大手大脚也不好。
  送券的话 我们这里是有限制的 护肤品最多有个满额赠 多倍积分 压根不能打折或者用券买呢
  必须mark
  mark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辽宁何氏医学院是几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