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知道相思苦歌词是什么字,却念成另外一个字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问题。(10分)在这个习惯了使用键盘书写的网络时代,中央电视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热播唤起了很多中国人对汉字的关注,掀起了汉字书写。它不是一个fú zào、奢华的秀场,但却可以吸引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游戏中学习汉字知识、lǐng lüè汉字之美。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是本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学术讲解人,她说:“汉字不仅仅是中国人交流信息的符号,更chéng zài着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精神气象。《汉字听写大会》在提升全社会对汉字的重视程度的同时,让汉字教育重回家庭、重回课堂,成就一代代不仅会敲击键盘,也会 A(龙飞凤舞 /挥毫泼墨),不仅有科学精神,也有人文理念的中国君子,真正做到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小题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小题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成语填在A处横线上。 ____(1分)【小题3】划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____(2分)【小题4】 为激发全校学生书写汉字的热情,实验初中学生会邀请了如皋书法家协会主席许建军12月6日来我校报告厅作讲座。请你为讲座设计一个主题,要包含讲座的内容和目的,并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条标语。(4分)讲座主题:________活动标语:________-乐乐题库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问题。(10分...”习题详情
195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78.9%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问题。(10分)在这个习惯了使用键盘书写的网络时代,中央电视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热播唤起了很多中国人对汉字的关注,掀起了汉字书写。它不是一个fú zào、奢华的秀场,但却可以吸引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游戏中学习汉字知识、lǐng lüè汉字之美。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是本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学术讲解人,她说:“汉字不仅仅是中国人交流信息的符号,更chéng zài着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精神气象。《汉字听写大会》在提升全社会对汉字的重视程度的同时,让汉字教育重回家庭、重回课堂,成就一代代不仅会敲击键盘,也会&&& A&&&&(龙飞凤舞 /挥毫泼墨),不仅有科学精神,也有人文理念的中国君子,真正做到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小题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小题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成语填在A处横线上。 &&&&(1分)【小题3】划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2分)【小题4】 为激发全校学生书写汉字的热情,实验初中学生会邀请了如皋书法家协会主席许建军12月6日来我校报告厅作讲座。请你为讲座设计一个主题,要包含讲座的内容和目的,并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条标语。(4分)讲座主题:&&&&&&&&活动标语:&&&&&&&&(3分)浮躁 领略 承载&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4-江苏如皋实验初中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问题。(10分)在这个习惯了使用键盘书写的网络时代,中央电视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热播唤起了很多中国人对汉字的关注,掀起了汉字书写。它不是一个fú zào、奢华的秀场,但却可以吸引观...”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汉字字形是中考必考点,要求学生识记现代汉语的字形,注意多音字、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的字形,复习中应重点把握字形,能够准确辨别和识记。特别注意同音字和形近字的字形。“躁”不能写成“燥”。试题分析:词语运用是积累运用中的常考点,只要学生在平时注意用语的规范,做到正确使用,并在运用时注意辨别比较,就一定能突破这一题型。此处“龙飞凤舞“有弱贬性。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小题3】试题分析:句子语病是历年中考必考题型,了解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是基本的应对策略。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对、结构混乱四个方面的语病。这里缺少“宾语“。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小题4】试题分析:拟写标语应注意,用语简练,善用修辞,突出主题的特点,学生拟写合理即可。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问题。(10分)在这个习惯了使用键盘书写的网络时代,中央电视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热播唤起了很多中国人对汉字的关注,掀起了汉字书写。它不是一个fú zào、奢华的秀场,但却...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问题。(10分...”的最新评论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问题。(10分)在这个习惯了使用键盘书写的网络时代,中央电视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热播唤起了很多中国人对汉字的关注,掀起了汉字书写。它不是一个fú zào、奢华的秀场,但却可以吸引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游戏中学习汉字知识、lǐng lüè汉字之美。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是本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学术讲解人,她说:“汉字不仅仅是中国人交流信息的符号,更chéng zài着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精神气象。《汉字听写大会》在提升全社会对汉字的重视程度的同时,让汉字教育重回家庭、重回课堂,成就一代代不仅会敲击键盘,也会 A(龙飞凤舞 /挥毫泼墨),不仅有科学精神,也有人文理念的中国君子,真正做到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小题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小题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成语填在A处横线上。 ____(1分)【小题3】划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____(2分)【小题4】 为激发全校学生书写汉字的热情,实验初中学生会邀请了如皋书法家协会主席许建军12月6日来我校报告厅作讲座。请你为讲座设计一个主题,要包含讲座的内容和目的,并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条标语。(4分)讲座主题:________活动标语:_____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问题。(10分)在这个习惯了使用键盘书写的网络时代,中央电视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热播唤起了很多中国人对汉字的关注,掀起了汉字书写。它不是一个fú zào、奢华的秀场,但却可以吸引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游戏中学习汉字知识、lǐng lüè汉字之美。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是本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学术讲解人,她说:“汉字不仅仅是中国人交流信息的符号,更chéng zài着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精神气象。《汉字听写大会》在提升全社会对汉字的重视程度的同时,让汉字教育重回家庭、重回课堂,成就一代代不仅会敲击键盘,也会 A(龙飞凤舞 /挥毫泼墨),不仅有科学精神,也有人文理念的中国君子,真正做到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小题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小题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成语填在A处横线上。 ____(1分)【小题3】划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____(2分)【小题4】 为激发全校学生书写汉字的热情,实验初中学生会邀请了如皋书法家协会主席许建军12月6日来我校报告厅作讲座。请你为讲座设计一个主题,要包含讲座的内容和目的,并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条标语。(4分)讲座主题:________活动标语:________”相似的习题。听别人说话的意思就像品茶一样, 明知是字面意思是一样的一句话 读起来因为不同语气 一样的字面里又变听别人说话的意思就像品茶一样,明知是字面意思是一样的一句话读起来因为不同语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听别人说话的意思就像品茶一样, 明知是字面意思是一样的一句话 读起来因为不同语气 一样的字面里又变听别人说话的意思就像品茶一样,明知是字面意思是一样的一句话读起来因为不同语
听别人说话的意思就像品茶一样, 明知是字面意思是一样的一句话 读起来因为不同语气 一样的字面里又变听别人说话的意思就像品茶一样,明知是字面意思是一样的一句话读起来因为不同语气一样的字面里又变不同的意思这是为什么
语气的轻重快慢可以反映心情和态度,你比如一个简单的“啊”,拉着长音撕心裂肺的“啊”是恐惧.轻轻的语调上扬表示疑问,语调急促音量加重语调上扬表示惊讶等等等等.所以同样的字句用不同的语气说出来表示的态度和心情是不一样的.【小题1】BD【小题2】(1)张爱玲是幸运的,她身前身后都有名;梵高是不幸的,他只能在死后成名。(意思对即可)(2)两次婚姻都是悲哀的,一次激情如火,一次平淡如水,对比强烈。(意思对即可)【小题3】(1)是全文的线索,是作者对张爱玲一生的概括。(2)是张爱玲对自己的宽慰,不管过去如何,都要忘记,应重视当下,快乐生活。(3)是张爱玲对自己生活和爱情的总结,充满了无奈和感伤。(意思对即可)【小题4】我赞成那样的说法。(1分)她的不幸是指她痛苦的人生经历,她的幸运是指她灿烂的文学成就。(1分)她不幸的爱情使她的作品充满了荒凉与无奈。同时,一个人只有经历了痛苦,才会对人生有更清晰的洞察、更敏锐的感觉和更深刻的理解。张爱玲的痛苦的人生经历,使她看见了世人所不察觉的隐性世界,使她对女性的命运有精妙的体察,对世道人心能一语洞穿。而她的作品也因此拥有了无穷的魅力。(4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A项中“其中李碧华受的影响最大”于文无依据;C项中“这期间再无作品问世”错,原文是“期间再无如四十年代初般惊艳作品问世”;E项中“以时间为顺序”不准确,本文采用倒叙方式开头,主体部分有一定时间顺序,但主要是并列式逻辑顺序,先写她的幸运,再重点写其不幸。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看理解含意的句子所处的位置,此题分别出现在叙述张爱玲的幸福和不幸两方面,前一句是用梵高来衬托她的幸福,就张爱玲在文学艺术的追求方面说,她不梵高更幸福;后一句是从不幸方面说,主要写她在感情方面的不幸。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小题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探讨关键句在构思立意方面的作用。文本中“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不论是升华还是浮华,都要成为过去”反复出现,其作用一是作为中心句(核心句)起到线索的作用,这句话概括了文中主人公的一生;二是这句话充满哲理,告诉我们,升华和浮华终将成为历史,这也是对张爱玲的宽慰;三是这句话是对张爱玲的一生(事业与爱情)的总结。考点: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层级鉴赏评价&D【小题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评价文章描述对象的能力。本文主要描写张爱玲的幸福与不幸,且重点放在后者,题干中的话表明的是张爱玲的幸与不幸的关系。从作者角度理解,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张爱玲的不幸使她对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恰恰是作家所需要的经历,这样的经历积淀她的生活阅历为她的文学创作提供了现实是素材,从而造就了这样一个对人生有更清晰的洞察、更敏锐的感觉和更深刻的理解的作家。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古怪的重水叶永烈1942年,正当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大陆激烈进行的时候,英国的间谍部门却把注意力集中于挪威南部某荒凉小镇的一家看起来很普通的小工厂。这家小工厂里,并没有隆隆的机器声,也没有高高的烟囱,只有来自当地水力发电厂的电线和自来水管。它在静悄悄地生产着一种神秘的重要物资。德国军队重兵防守,但这家小工厂还是被英国间谍炸掉了。德国人马上调集专家抢修,花了9个月的时间,小工厂又开始了神秘的生产。1944年,德国军队极为秘密地把小工厂的产品运走。但那产品最终还是先后被英国间谍的定时炸弹和美国的轰炸机炸毁了。这家小工厂生产的究竟是什么产品呢?这神秘的产品,就是重水!重水看上去跟普通水差不多,也是无色透明的液体。然而,它似水而不是水,跟普通水有着许多不同的“脾气”。重水确实是“重”水,它比普通水重。1立方米重水要比1立方米普通水重105.6公斤。重水这名字,便是打这儿来的。普通的水在0℃结冰,在100℃沸腾。然而,重水却在3.8℃结冰,在101.42℃沸腾。普通水的密度在4℃时最大,重水的密度在11.6℃时最大。很多物质在重水中的溶解度,比在普通水中小。比如,食盐在重水中的溶解度,比在普通水中减少15%,氯化钡的溶解度则减少20%。许多化学反应在重水中进行,比在普通水中慢。严格地说,重水也是水!普通的水分子是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组成的。重水的分子,也是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组成的——只不过这氢原子不是普通的氢原子,而是重氢原子。在大自然中,普通水很多,然而重水却很少,在50吨水里大约只含有7.5公斤重水。重水总是混杂在普通水中,均匀地混合在一起。怎样才能把重水分离出来呢?人们发现,当用电流电解水的时候,普通的水大量被电解成氧气和氢气。而在剩下的液体中,重水的含量越来越多。于是人们便请电流帮忙,来提取重水:把水大批大批地电解,然后把剩下的液体进行蒸馏,利用重水和普通水沸点的不同把它们分开,制得很纯净的重水。从天然水中提取重水,要消耗大量的电能。据统计,提炼1公斤重水比熔炼1吨铝所需要的电能还多3倍。 重水,是制造原子弹过程中的重要角色!它能有效地减慢中子的速度,把快中子变为热中子,并且它本身不吸收中子,不会减少中子的数目。因此,重水是非常理想的中子减速剂,它能使链式反应进行下去,实现原子弹的爆炸。重水因之成为举足轻重的战略物资。当年德国人在失去重水之后,整个制造原子弹的计划不得不推迟。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们将原子能应用在工农业生产上,建造了原子能反应堆。在原子能反应堆中,同样要用到中子减速剂,用到重水。在制成原子弹之后,人们又发明了氢弹。制造氢弹的主要原料是氘和氚,氘来自重水。这样一来,重水更是身价百倍。氢弹爆炸,实际上就是氘和氚进行激烈的热核反应,在一瞬间释放出巨大的聚变能。人们现在正努力探索控制热核反应,把它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建造热核反应发电站。这种新型发电站与原子反应堆相比具有许多优点,比如环境污染少,热核反应产生的能量很大,发电量大,更重要的是,原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江湖河海的水中,有数以万吨计的重水,可以大量提取氘。正因为这样,如今重水被人们誉为“未来的燃料”。(选自《百年百篇经典科普》,有删改)【小题1】本文为什么从英国间谍对一家小工厂的破坏写起?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2】请从文中概括出重水的主要用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饶宗颐:独步中华,独树一帜①2012年底,望百之年的饶宗颐先生当选法兰西学院外籍院士,先生本人常说一句话“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就是做学问要求真、求正,才能立足于大潮之中不失独立之精神。②张大千先生曾评价饶先生说:“他的白描,当世可称独步。其山水画,更是推陈出新,自成一派。”季羡林先生认为饶先生“涉及范围广,使人往往有汪洋无涯涘之感,这在当世学人中并无第二人”,并直言“近年来,国内出现各式各样的大师,而我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就是他。”③1917年仲夏,饶宗颐先生出生在广东潮安的一个儒商之家,父亲饶锷是名贯岭南的知名学者,并曾大力支持当时的进步文艺团体“南社”,饶家天啸楼的十万卷藏书更是名极一时,这样的家庭氛围深深地烙印在饶先生的儿时记忆里。对饶宗颐来说,16岁那一年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这一年,他的第一篇论文《潮州旧志考》,发表在《禹贡》杂志上,这为他日后气象非凡的学术生涯埋下了伏笔。到了18岁,他便子继父业,完成了父母的遗作《潮州艺文志》,这部著作震动了当时的中国学术界,对后来各地方志的编撰产生了深远影响。④23岁,饶先生应顾颉刚先生之约,开始编纂《古史辨》第八册《古地辨》,这意味着刚刚弱冠之年的他就已经得到了“五四”一代知识分子的充分认可和肯定,遗憾的是,他的相关书稿尚未出版便毁于战火,然而战火并没有阻扰饶宗颐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他最终在29岁斩获了《楚辞地理考》,沿着顾颉刚等先生们的足迹开辟了《楚辞》研究的新天地,为战火硝烟中的华夏文明保留了一股热力、一份希望。⑤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积累和沉淀,1982年,65岁的饶宗颐先生提出了田野考古、文献记载和甲骨文考据相结合的研究夏文化的“三重证据法”,强调出土古文字材料的重要性,继承并补充了王国维先生的“二重证据法”。到了2003年,饶先生进一步指出,要尽量运用出土文物的文字记录,作为第三重证据的主要依据,充分利用其他地区新出土的文物,详细考察其历史背景,最终将“三重证据法”扩展为“五重证据法”。“五重证据法”,从文明传承发展的高度审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了当代国际汉学领域甲骨学、敦煌学、简帛学的创建和深化。⑥进入新世纪,年逾90岁高龄的饶宗颐先生并没有停止他探索的脚步。2006年,饶先生发表了《中国西北宗山水画说》,独到地提出了中国山水画“西北宗”论。他以比较的视野,从古代中国、印度地理知识的交汇融合出发,通过探讨古代的“地中”观念,确定了“西北宗”论的艺术地理区域。饶宗颐先生从汉唐以来的文化脉络,梳理了传统诗歌和书画领域中大西北风景的绰约风姿,犀利地指出:明清以来书画理论中的视野局限,即董其昌所创的山水画“南北宗”论,并不能涵盖包括大西北在内的中国山水的风景世界。饶先生通过旷远、窎远注、荒远“新三远”的艺术理论,指出传统“三远”的平远、高远、深远已不足以描摹西北峰峦、丘壑的壮美。他还在继承传统绘画技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皴法。饶先生不仅在理论上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山水画“西北宗”论,更是身体力行地参与到了中国山水画“西北宗”论的艺术实践中,创作了以《西岳》等为代表的一系列传世佳作。⑦2011年,饶宗颐被授予了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中华艺文奖“终身成就奖”。饶先生在获奖致辞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向以来,不论在学术还是艺术的追求上,我都坚持着三点,这就是‘求真’‘求是’及‘求正’。这三点,对于一个做学问或是做艺术的人来说,是一个最基本的态度。”正是这样的学问、人格、胸襟、气魄,共同铸就了饶先生的学术、艺术成就以及横贯这些成就背后的中国视野。 ( 摘自《光明日报》,有删改)【注】窎远:(距离)遥远。【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文章以时间与相关事件为线,记述了不同年龄阶段的饶宗颐在战火中挣扎、在文学中磨砺、在绘画中提高的生命历程。B.对中国传统文化,饶宗颐虽不能身体力行参与创作,却能深入地进行理论研究,这充分表现出他自强不息的高尚品格。C.饶宗颐在青年时期得到了“五四”一代知识分子的充分认可和肯定,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使他为华夏文明做出了贡献。D.饶宗颐认为,研究夏文化要尽量以出土文物的文字记录为主要依据,还要深入考察,详细研究这些记录的历史背景。E.文章首尾两处引用饶宗颐先生自已的话,既增强了传记的真实性,同时也可以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传主的内心世界。 【小题2】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小题3】阅读第③~⑤段,概括饶宗颐先生在学术上的主要成就及其影响。(6分)【小题4】饶宗颐能“独步中华,独树一帜”,与他“推陈出新”和“涉猎广泛”两方面有关,请结合第⑥段内容,就对其中一方面的理解,谈谈你得到的启示。(8分)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习题。(25分)季羡林——清华其神,北大其魂卞毓方季羡林注定与北大、清华有缘。他十九岁进清华,二十三岁毕业,四载寒窗,奠定了百年学问的基础。1981年,他以古稀之身作《清华颂》,文中说:“在清华的四年生活,是我一生中最难忘、最愉快的四年。在那时候,国家民族正处在危急存亡的紧急关头,清华园也不可能成为世外桃源。但是园子内的生活始终是生气勃勃的,充满了活力的。民主的气氛,科学的传统,始终占着主导的地位。我同广大的清华校友一样,现在所以有一点点知识,难道不就是在清华园中打下的基础吗?离开清华以后,我当然也学习了不少的新知识,但是在每一个阶段,只要我感觉到学习有所收获,我立刻想到清华园,没有在那里打下的基础,所有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1935年,季羡林得母校清华的栽培,赴德留学。1946年回国,又承清华教授陈寅恪的引荐,进了北大。季羡林执教北大,迄今已届六十年。他对清华的依恋,已如前述。那么,他对北大又是一番什么情思呢?1998年北大百年校庆,季羡林发表了一篇短文《我看北大》,内中有对于这个问题的归纳。他说:“北大的历史不是一百年,而是几千年。因为,北大最初的名称是京师大学堂,而京师大学堂的前身则是国子监。国子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前身又是太学,则历史更长了。从最古的太学起,中经国子监,一直到近代的大学,学生都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在近代史上,历次反抗邪恶势力的运动,几乎都是从北大开始。这是历史事实,谁也否认不掉的。五四运动是其中最著名的一次。虽然名义上是提倡科学与民主,骨子里仍然是一场爱国运动。”绕了这样一个大弯子,袖里藏的是什么样的乾坤呢?这就是我们期待的答案。季羡林说:“我在北大这样一所肩负着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的、背后有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的学府,真正是如鱼得水,这才真正是我安身立命之地。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写过:我身上的优点不多,惟爱国不敢后人。以我这样一个怀有深沉的爱国思想的人,竟能在有着悠久爱国主义传统的北大几乎度过了我的一生,我除了有幸福之感外,还有什么呢?还能何所求呢?”为季羡林作传,其间一个难题,就是如何把握传主的风格。你可以强调他的渊博,他的朴实,他的勤奋,他的温和而倔强,洒脱而严谨,清澈而幽默……但是,总觉得还差那么一点点,不够传神。直至有一天,读到他关于北大派和清华派的话题——他说:“北大和清华有没有差别呢?当然有的。据我个人的印象,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地位方面,在对中国教育、学术和文化的贡献方面,两校可以说是力量匹敌,无从轩轾。这是同一性。但是,在双方的风范——我一时想不出更确切的词儿,姑且用之——方面,却并不相同。如果允许我使用我在拙文《门外中外文论絮语》中提出来的文艺批评的话语中的话,我想说,北大的风范可用人们对杜甫诗的评论‘沉郁顿挫’来概括,而对清华则可用杜甫对李白诗的评价‘清新俊逸’来概括。”(《漫谈北大派和清华派》)“清新俊逸”,“沉郁顿挫”,季羡林清华毕业,北大执教,在他身上,这两种风范是水乳交融、恰到好处地搀合在一起的。简言之,他的清新俊逸似李白,他的沉郁顿挫似杜甫,正所谓“清华其神,北大其魂”。于是这八个字,成为解读季羡林的钥匙。【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是(&&)(5分)A.根据作者的评价可以知道季羡林先生是一位渊博、朴实、勤奋,温和而倔强,洒脱而严谨,清澈而幽默的人。B.季羡林在他的文章《清华颂》中认为,清华奠定了他一生学问的基础,没有在清华打下的基础就没有他日后的成就,也就不可能走进北大任教。C.1998年北大百年校庆,季羡林发表了一篇短文《我看北大》,他认为北大的历史不是一百年,而是几千年。从最古的太学起,中经国子监,一直到近代的大学,这是历史事实,谁也否认不掉的。D.文章一共提及季羡林先生的三篇文章,分别是《清华颂》《我看北大》《门外中外文论絮语》,也提到了作者卞毓方本人的一篇文章——《漫谈北大派和清华派》。E.1946年季羡林从德国留学归来,经清华教授陈寅格的引荐进了北大执教。四年的清华求学生活让他对清华充满感激,而六十年的北大执教经历,让他的内心充盈着幸福之感。【小题2】文中多次引用了季羡林的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小题3】作者卞毓方说“清华其神,北大其魂”是解读季羡林的钥匙,清华其神和北大其魂的内涵是什么?(6分)【小题4】结合文章记述的清华、北大对季羡林的影响,探究一下他成功的因素有哪些,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8分)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研究《红楼梦》第一人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周汝昌先生庶几近之。这位95岁高龄的著名红学家5月31日在家中悄然离世,他的女儿周伦苓对外表示,按照父亲遗愿,不开追悼会,不设灵堂,让他安安静静地走。周汝昌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当年胡适将他领入红学研究的殿堂,他于1953年出版代表作《红楼梦新证》,以丰富翔实的内容及开创性,将《红楼梦》实证研究体系化、专门化,被誉为“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他的另一部代表作《石头记会真》是他历经50余载潜心努力,对11种《红楼梦》古钞本的汇校勘本,堪称当今红学版本研究之最。另出版有《曹雪芹》、《红楼梦与中华文化》、《献芹集》等数十部专著,涉及红学领域各个层面。因痴迷《红楼梦》,老人的书斋就叫脂雪轩,那自然是脂砚斋和曹雪芹的合称。当年曹雪芹著红用了10年时间,“十年辛苦不寻常”;周汝昌先生研红则用了近70年,有两句诗为证:“借玉通灵存翰墨,为芹辛苦见平生。”周汝昌痴迷到什么程度?痴到不记得自己家人的生日,却对曹雪芹的生日、忌日记得一清二楚。正如老人所言,痴方能执著,方能锲而不舍。几十年下来,老人著述等身,尤其是晚年,研究成果呈现井喷的态势,令不少后学钦佩不止。继《周汝昌红学精品集》之后,《红楼夺目红》5个月内连续7次印刷,创下学术书畅销15万册的纪录。2004年出版的十卷本、500万字的《石头记会真》,是他和四哥周祜昌字字校订、56年才得以酬愿的心血结晶。要知道,周汝昌先生继1954年双耳失聪之后,1974年又因用眼过度,两眼近乎失明,右眼只有0.01的视力。可以想见,能取得如此丰硕的学术成果,先生要付出怎样的艰辛!红学家梁归智认为周先生是一个“解味道人”,是解曹雪芹味道的人。梁归智用“痴人”和“赤子”这两个词语形容周汝昌,他说周先生的一生全部投入到红学研究中,为红学发痴,为人单纯。周先生使曹雪芹《红楼梦》的真思想、真艺术大白天下。有了周汝昌的研究,读者才理解了真正的《红楼梦》,而不是被原来真假合一的《红楼梦》所蒙蔽。周汝昌不仅仅是个红学家,还是中华文化学家。他历任四川大学讲师,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中国艺术研究院顾问、研究员。治学以诗词理论及笺注、赏析和中外文翻译为主,后从事曹雪芹及《红楼梦》研究。老人年轻时酷爱曲艺、民族乐器,尤爱京剧,喜听反二簧,还曾粉墨登场,在《春秋配》、《虹霓关》、《三堂会审》中扮演过小生。老人晚年有两大爱好,一是作诗,二是书法。1970年,周汝昌由干校调回北京后,想到曹雪芹的诗连一首也未能流传至今,不禁无限惋惜。忽然想到雪芹为他的好友敦诚题的《琵琶行传奇》只剩末二句,就异想天开,斗胆续补,一共试补了三首,后来其中一首传了出去,竟使一位红学家认定是雪芹原作,险些闹出大笑话。周汝昌所作的诗,数量极大,涉及方方面面。其中咏红诗最为世人推重。他为刘旦宅先生《石头记人物画》中的40位人物,每人配写了一首诗,令画册生色不少。他在诗词上的造诣,使他选注的《范成大诗选》、《杨万里选集》一直为学林推重。周汝昌的书法也自成一体。他长期致力于中国的书法理论研究,曾和朋友讲过:“平生在书学上所下功夫,比红学要多得多。”有人当面夸他的字是“瘦金体”,他不以为然,说:“‘瘦金体’是宋徽宗所创字体,法出薛稷;我习右军,与之无涉。”&老人一生淡泊名利,脂雪轩内陈设简单,唯一现代化的设备就是一台电脑,是他的女儿兼助手周伦苓帮他打印文稿用的。老人不喜欢对着录音机口述,而是坚持在纸上笔走龙蛇,然后由女儿打印出来,一方面是为了亲近笔墨纸砚,另一方面是为了保持文字的个性。《周汝昌梦解红楼》有一首封底诗:“梦解红楼日月长,奇情异彩细参商。零笺碎墨皆堪念,中有微怀一瓣香。”如今斯人已逝,他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红楼的奇情异彩,还有中华文化的一瓣心香。&日&&徐怀谦&来源:人民日报&&【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A.文章开头引用陶渊明的诗句意在说明周汝昌淡泊名利、不慕虚华的品质。这从他的遗愿中也可以得到证实。&B.曹雪芹为他的好友敦诚题的《琵琶行传奇》只剩末二句,周汝昌斗胆续补,一共试补了三首,后来其中一首传了出去,竟使一位红学家认定是雪芹原作,周汝昌的咏红诗也因此最为世人推重。&C.《红楼梦》问世以来,红学研究出现很多流派,其中以胡适、周汝昌为代表的考证派享誉海内外。周汝昌也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研究红楼梦的人。&D.周汝昌晚年双耳失聪,两眼近乎失明。但研究成果却呈现井喷之势。其中堪称红学版本研究之最的《石头记会真》就是晚年的研究成果。&E、周汝昌不仅是红学家,还是中华文化学家。他年轻时喜爱京剧,扮演过小生。晚年喜好作诗和书法。诗歌造诣很高,书法也自成一体。【小题2】根据本文所述,周汝昌先生在红学研究方面有哪些贡献?(6分)【小题3】周汝昌先生对红学研究的痴迷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6分)【小题4】《周汝昌梦解红楼》有一首封底诗:“梦解红楼日月长,奇情异彩细参商。零笺碎墨皆堪念,中有微怀一瓣香。”作者说他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红楼的奇情异彩,还有中华文化的一瓣心香。有人认为这瓣心香就是周汝昌先生留给后人形诸文字的精神遗产;也有人认为是他治学和为人的精神品质。你的看法如何呢?请简要说明。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人物传记(一)(12分)引得春风度玉关⑴唐代诗人王之涣在《凉州词》中写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一情形在1000多年后有了根本的改观。光绪五年(1879年),新任帮办甘肃、新疆善后事宜的杨昌浚目睹了左宗棠在西北的所为,赋诗一首:“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⑵左宗棠不仅是个军事家,他对于发展西北的经济也颇为关注。鉴于甘肃“地气高冷,节候暑少寒多,物产甚稀,……民间无衣之苦,甚于无食”的状况,他建议广种棉田,以解决穿衣问题。他认为甘肃凡是可种罂粟的向阳肥暖之地,都适宜种棉花。于是,他不仅通令下属各地严禁种植罂粟,劝告农民广种棉花,还采购纺车织具,设立专门机构,雇请民妇来教习纺织,并刊行《种棉十要》及《棉书》,分行陕、甘两省,目的在于“拔恶卉而植嘉苗,为一举两得计也”,期望这些举措能“为甘省开万年之利”。⑶左宗棠在西北注意修河、治路,于沿河、沿路“广种榆柳”,“数年来陇中遍地修渠、治道、筑堡、栽树”。尤其是植树绿化举措颇得后人称赞,他命令“自径州以西至玉门,夹道种柳”,这些柳树“连绵数千里,绿如帷幄”,被后人艳称为“左公柳”。⑷收复新疆之际,为解决粮食供给问题,左宗棠主张开荒屯田和兴修水利。这固然出于军事目的,却也具有开发大西北的用意。他令张曜率军在哈密办屯垦、水利,垦得荒地19000余亩,获粮数千石。他还善于因地制宜,依据新疆许多地方“可渔可牧,不必垦田种粟亦可足民”的特点,认为“西北之利,畜牧为大;而牧利又以羊为长,其毛可织,其皮可裘,肉可为粮,小民日用所必需用也,何必耕桑然后致富?长民者因其所利而利之,则讲求牧务,多发羊种宜矣。”这些主张对他后来率军收复新疆极为有利。⑸把近代机器生产引入西北,更是左宗棠的一大功绩。同治七年(1868 年),左宗棠在参与镇压捻军后抵西安,他为解决所部使用的军火从上海等地采办价值甚昂的问题,决定在西安设立机器局。同治十一年,左宗棠进住陕甘总督任所,他将西安机器局的机器搬至兰州,创办了兰州机器局,以精通西洋枪炮制作的记名提督赖长为该局总办,并从福建、浙江、广东等地抽调了技术工人,主要生产枪、炮、子弹、炮弹。兰州机器局的设立,既有镇压回民起义的用意,更有收复新疆之图,因为在该局创办前一年,俄国已派兵占据伊犁,左宗棠便在筹画收回伊犁时提出“精求枪炮”的主张。很明显,他在兰州设局是为了实现这一主张。(6)光绪三年(1877年),赖长在兰州机器局内试制了一台织呢机,用甘肃所产羊毛织成一块绒布,呈送给左宗棠验看,受到了左宗棠的称赞。于是,左宗棠打算从国外购买全套织呢机,他写信并附赖长所绘织机图给在上海的采办委员胡光墉,以甘肃羊毛、驼绒均易购取,煤也易得,只要有机器便省工力等由请他从德国访购织呢机器。直到光绪五年,织呢机器才全部运至兰州。织呢局正式开工,中国第一家纺织工厂在西北诞生,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⑺创办兰州织呢局被左宗棠视为“气象更新”之举,高兴之余,他还费尽苦心就地取原料,想以成本低廉来抵制洋呢进口。但是,兰州织呢局的生产并不像他预期的那样理想,所织成的呢绒品质很坏,几乎不能出售,品质上和价格上都比不上外国呢绒,即便把产品运到各通商口岸,也比从欧美输入呢绒要贵多了,再加上局中被安置了大批“干领薪俸”的冗员,兰州织呢局在创办后仅4年就被迫停办。左宗棠经营近代民用企业的这次尝试未能成功,但他勇于在风气未开的情况下把机器生产率先引入西北,已是一个创举。(摘编自孙占元《左宗棠评传》)【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A.鉴于甘肃的气候特点,左宗棠建议首先解决穿衣问题,并通令下属各地禁植罂粟而改种棉花,最终收到一举两得之效。B.左宗棠主张开荒屯田和兴修水利,还主张在新疆许多地方不必只是强调“耕桑然后致富”,还应该“讲求牧务,多发羊种”。C.左宗棠设立兰州机器局,有对内和对外两个意图,但“精求枪炮”的主张表明他更重视以武力收回被俄国军队占领的伊犁。D.赖长用试制的织绒机织成了一块绒布不仅受到左宗棠的称赞,他还促使左宗棠委托胡光墉最终从国外购回了全套织呢机。E.生产的呢绒品质不好,价格上比不上外国呢绒,再加上局中大批冗员消极怠工,兰州织呢局在创办后仅4年就被迫停办。【小题2】左宗棠“发展西北的经济”有哪些显著的具体成效?请简要概括。(3分)【小题3】结合全文来看,第一段引用杨昌浚的诗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关心精神追求的高度与深度日02:19王 蒙先是广播电视的发展,然后是电脑、网络、手机的发展使人们获取信息变得越来越便捷与舒适了,工具的性能与科学技术含量日新月异地膨胀着。同时,对于使用这些工具的主体的要求却越来越降低了。工具越先进操作就越简单,你只消敲几个键,要什么就有什么了。它比以往不知简便了多少。在我国,网络的发展还带来了群众的民主参与及监督的便捷,一些坏人坏事就是网民们首先发现并群起而攻之的。国家领导人也开始应用网络与网民直接对话,很好。网络的发展还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一个点击率高的微博写手,他的效益远远高于一个专门家的专门学术著述。同时,纸质的媒体开始受到挤压,读书的风气一再被上网浏览所削弱。有人预言网络时代的到来。有人预言文学与书籍的式微。有人嘲笑学术与艺术大家的冷落。市场更加欢迎的是能便捷与舒适地获取信息的手段及相关产品。便捷与舒适使受众获得的信息百倍千倍地增长,于是以秒计算浏览时间的微博与博客代替了花费数小时才能读完的论文,成为受众的宠儿。有时,粗野与狰狞成为吸引眼球的“风格”。碎片化的“思想”,耍笑化的“段子”,俏皮话的“自得”,八卦式的“渊博”,不文明的“争论”,歪曲变形的“流行新词”,千奇百怪的化名与潮起潮落式的以与人为恶为特色的声讨与人肉搜索,已经相当程度地代替了传统传媒与言论文明,成为所谓“P民”与“屌丝”(指草民)们饕餮的精神食粮。同时它们与传统传媒特别是主流传媒分割成了两重天地,而对真正高端的文化精品,越来越少人问津了。全世界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提出来,网络化的结果,除了各种方便与推进以外,也可能带来精神生活浅薄化、快餐化、碎片化与单一化的危机;有可能培养出一大批什么都知道一点点,什么都是人云亦云,半真半假,而没有自己的感悟、没有自己的查证、没有自己的任何创见的“聪明的白痴”式的网络信息小贩;有可能让手段先进的媒介,操控我们的头脑与灵魂。说得严重一点,就是便捷化与舒适化有可能制造浅薄化与白痴化。当然不是说先进的智能工具不好。而是说,作为一个伟大的古老的文明国家的中华儿女,至少其中的一部分比较优秀的人士,完全可以做到在任何情况下不放弃苦读与苦学的传统,不放弃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理念,不满足于聪明的白痴随时卖弄白痴的聪明,以真正的经典的学者、发明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不仅是开拓市场与凑热闹,不仅仅是混个点击率,而是做出无愧于祖先与后人的对于精神瑰宝的贡献。我们一定知道,学习、实践或实验、研究、思考、创造,是不可能便捷化与舒适化的。便捷与舒适的浏览所得,至多是浅浅的一层表皮,它不能代替长久的专注,精益求精的刻苦,永不停息的探索,反复地查证与纠错,系统地阅读与钻研,既能登高望远,又能见微知著的独特发现。取法乎上,仅得其中,我们不能忘记高端的文化追求与文化献身,我们要善待科学技术与各种时尚产品,我们更要善待自身的头脑与古往今来的治学传统与经验。【小题1】选择对文章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A.网络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是毋庸置喙的,一个点击率高的微博写手,他的效益远远高于一个专门家的专门学术著述。&B.随着纸质的媒体受到挤压,读书的风气一再被上网浏览所削弱。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文学与书籍的逐渐走向衰落。&C.微博与博客代替了传统传媒与言论文明,成为所谓“P民”与“屌丝”(指草民)们饕餮的精神食粮。&D.我们应切记高端的文化追求与文化献身,我们应善待科学技术与各种时尚产品,我们更应善待自身的头脑与古往今来的治学传统与经验&【小题2】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A.网络的发展带来了群众的民主参与及监督的便捷,一些坏人坏事无所逃遁,网民们利用网络曝光并群起而攻之。&B.网络化的结果,除了各种方便与推进以外,也带来精神生活浅薄化、快餐化、碎片化与单一化的危机. 这种便捷化与舒适化有制造了浅薄与白痴。&C.作为一个伟大的古老的文明国家的中华儿女,至少其中的一部分比较优秀的人士,应以真正的经典的学者、发明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不仅是开拓市场与凑热闹,不仅仅是混个点击率,而是做出无愧于祖先与后人的对于精神瑰宝的贡献。&D.长久的专注,精益求精的刻苦,永不停息的探索,反复地查证与纠错,系统地阅读与钻研,既能登高望远,又能见微知著的独特发现不是通过便捷舒适的智能工具能得到的&(原标题:关心精神追求的高度与深度(望海楼)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各题。马幼渔张中行①马幼渔先生名裕藻,是我的双重老师。三十年代初我考入北京大学,选定念中国语言文学系,他是系主任,依旧说,我应该以门生礼谒见。上学时期听过他一年课,讲的是文字学中的音韵部分。马先生虽然是宁波人,风范却没有一点精干善于拨算盘珠的样子。口才也不见佳,因而讲课的效果是平庸沉闷,甚至使人思睡。总之是,因为看不出他在学术以及行事方面有什么突出之点,同学们对他总是毫无惧意,甚至缺乏敬意。在一般人的心目中,马先生不过是好好先生而已。&&②这好好先生的印象又不只是在学生群里。大概是一九三三年暑期吧,整顿之风吹来,触及中文系的也颇有一些,其大者是胡适之以文学院院长的显位兼任中文系主任,稍次是去教师之不称职者。马先生退为只算教授了,后来像是也不再讲什么课,总之是名存实亡了。&&&③三十年代末,北京沦陷了,马先生因为年近花甲,没有随着学校往昆明。他原来住在景山西街,也许为了隐姓埋名,迁到王府井大街大阮府胡同,与刘半农先生的夫人住前后院。其时我和同系同学李君也住在北京,寂寞,很怀念旧日的师友,而师友星散,所以有时就到马先生那里坐坐。我们发现,马先生也很寂寞,更怀念红楼中的相识,于是渐渐,我们就把到马先生那里去当作后辈的义务。&&&④这样,日久天长,我们才明白,在校时期对马先生的认识其实并不对。比如好好先生,这是我们把他的宽厚看作无原则地迁就。其实,他律己很严,对人的迁就也仅限于礼让。在这方面,可记的事情颇不少。还是任系主任时候,他家的某一个年轻人报考北京大学,有一次,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在马先生面前自言自语地说:“不知道今年国文会出哪类题。”马先生大怒,骂道:“你是混蛋!想叫我告诉你考题吗?”又有一次,同学李君请马先生写些字,留作纪念。马先生沉吟了一会,不好意思地说:“真对不起,现在国土沦陷,我忍辱偷生,绝不能写什么。将来国土光复,我一定报答你,叫我写什么我写什么,叫我写多少我写多少。”马先生可谓言行一致。北京大学迁走了,他借贤内助善于理财之助,据说生活没有困难,于是闭门读书,几年中不仅不入朝市,而且是永远不出大门。&&&⑤他爱国,有时爱到近于有宗教的感情。他相信中国最终一定胜利,而且时间不会很久。我们每次去,他见面第一句话总是问:“听到什么好消息吗?”为了安慰老人,我们总是把消息挑选一下,用现在流行的话说是报喜不报忧。——我们确是有忧,马先生有羊角疯的病根,几年反复一次,而且,据说一次比一次重,不久之后会不会有意外呢?⑥大概耐到一九四四年的年尾或下年年初,我们有些日子没去,忽然传来消息,马先生得病,很快作古了。人死如灯灭,早晚难免这一关,所谓达人知命,也就罢了。遗憾的是,他朝夕盼望胜利之来,七年多过去了,终于没有看到就下世了。他不能瞑目是可以想见的。真的胜利了,“家祭无忘告乃翁”,他还能听见吗?(选自张中行《负暄琐话》,有删节)【小题1】第一段画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小题2】从文中看马先生的“隐姓埋名”有哪些体现?(4分)&&&&&&&&&&&&&&&&&&&&&&&&&&&&&&&&&&&&&&&&&&&&&&&&&&&&&&&&&&&&&&&&&&&&&【小题3】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马先生这个人物形象。(6分)&&&&&&&&&&&&&&&&&&&&&&&&&&&&&&&&&&&&&&&&&&&&&&&&&&&&&&&&&&&&&&&&&&&&&【小题4】请分析结尾一段文字的表达特色;探究蕴含在画线句子中的丰富情感。(6分)&&&&&&&&&&&&&&&&&&&&&&&&&&&&&&&&&&&&&&&&&&&&&&&&&&&&&&&&&&&&&&&&&&&&&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一个永恒的教书匠一一季羡林晚近,季羡林先生的头衔,除了教育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通常还有一项“国学大师”。为此,有人在报上陈辞,认为“季羡林的专业是佛学和梵文研究,算不上国学大师”。有人又撰文反驳,认为“传统国学的许多重大领域季羡林都涉及到了,绝对称得上是国学大师”。2007年5月,中央电视台拍摄季老的专题,拿我作陪衬,其间就提到了这段公案,问我怎么看。卑之无甚高论,窃以为,这事不值得争辩,在东西融会、环球一村的21世纪的今天,国学大师也者,既不应是一味钻故纸堆的冬烘先生,也无所谓荣辱褒贬。要我说,季羡林就是季羡林,他是一个平凡的人,也是一个大有人格魅力的人。他的平凡,即如他所说,只是一个教书匠,至多再加一个写家;他的大有人格魅力,就在于亦儒亦释亦道,而又非儒非释非道,从心所欲,脱略形迹,无法取替,不可超越。这后八个字,是我自己加的,季先生生前若听到,一定不赞成。记得有一年,胡光利、梁志刚两位学兄出版《此情犹思一一季羡林回忆录》,在前言中写上“国学大师”“国宝级学者”“北大唯一终身教授”等词,季先生阅后,坚决要求删去。季先生说:“真正的大师是王国维、陈寅恪、吴宓,我算什么大师?我生的晚,不能望大师们的项背,不过是个杂家,一个杂牌军而已,不过生的晚些,活的时间长些罢了。”2006年,第19届世界诗人大会在我国山东泰安召开,会上,季羡林、高占祥、李国彝三位被评为世界桂冠诗人。这又是一顶高帽。季先生在中学时,曾有“诗人”外号,说明他是喜欢诗的,是有这方面的素养的,但他一生发表之诗,据笔者所知,不会超过十首。季先生著作等身,身列作家之林,还自慊是票友。以不到十首诗的数量,荣膺世界桂冠诗人称号,他老人家肯定会感到惶恐。我没有猜错,一次见面中,季先生说了创作经过。季先生讲:“原本是泰安地区来人,说请我写一首诗,关于泰山的。我自幼景仰泰山,至今初衷不改,兴致一上,就动笔了。7月29日(2005年),温总理来,来得特早,我桌上摊着稿纸,没有收拾。总理问我最近在写什么,我说在写关于泰山的诗,并且念了开头几句。以后新华社就作了报道。再以后,你们都知道了的,我季某人忽然就成了桂冠诗人。”说到这儿,季先生转为“难得糊涂”,他说:“桂冠诗人不是随便戴的哦,他们这么做,只能使我脸红。”笔者觉得,仅就94岁的老人,依然拥有这般创作活力,《泰山颂》就值得一读;在这一点上,季先生完全用不着脸红。季先生写完搁下,但一直未定稿,他自觉不够完善,到了日,97岁了,又拿出来修改,在一处添了三行24字:“万木争高,万卉争艳。争而不斗,和谐自然。天人合一,宛然实现。”其他几处亦有修改。这种“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精神,着实令人感动。泱泱中华,特点是人多,人多思想杂,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许多议论,是颇为滑稽的。譬如有人转给我一篇文章.是从网上下载的,讽刺季老是官迷,理由是从杨绛的《我们仨》推测,那个想当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而最终没有当成的,估计就是季羡林。嘻嘻,胡为乎来哉!熟悉季老的人都知道,他对官场,一向敬而远之,了无兴趣。证以笔者的目睹:那还是上世纪90年代,一天,有老友自城内来见季先生,落座,喝茶,老友说起近来见了哪些哪些高官,禁不住眉飞色舞,唾星四溅。季先生干坐一旁,默然无语,待老友走后,只幽幽地说了一句:“他还很得意。”这一句就表明了季先生的心迹。即以中国社科院副院长一职来说,倒的确有这么一回事:“文革”后,某要员曾建议季先生出任此职。季先生么,婉拒了。尔后,北大让他当副校长,他倒是痛快地应承。为此,有人曾当面讶怪:“为什么放着副部级的职位不要,却要这个副局级呢?”季先生说:“什么级别,我脑子里没想过这个!”一一他想的,就是当他的教书匠。(节选自《文汇报》)【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季羡林是一个平凡的人,他只是一个教书匠,至多再加一个写家;他一生发表的诗,虽然不超过十首,却又是一个大有人格魅力的人。 B.季羡林先生亦儒亦释亦道,而又非儒非释非道,从心所欲,脱略形迹,无法取替,不可超越。这正是“国学大师”应有的魅力和境界。 C.94岁的季羡林老人创作了《泰山颂》,97岁时,又拿出来修改,表明季先生为了避免名不副实而坚持修改文稿,也说明“文章不厌百回改”“佳作常从改中出”。 D.季先生拒绝出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一职,而痛快地应承北大副校长一职,说明季先生贵有自知之明,与其力不从心,不如扬长避短。 E.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几处人们对季老先生的不一致的评价,然后把自己亲身经历的几件事情简要描述出来,虽未直接评论,但足以让读者了解季老先生的为人。【小题2】文中说:“季羡林也是一个大有人格魅力的人。”那么,他的“人格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小题3】文章最后一段画线的句子“这一句就表明了季先生的心迹”,说说表明了季先生怎样的“心迹”。(6分)【小题4】对于季羡林究竟算不算“国学大师”,作者没有直接评论。你读了本文以后,如何评价季羡林先生呢?(8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明明知道不可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