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恩施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2013年开办个体诊所时负责人可以不是执业医师吗

关于开展有资质人员依法开办个体诊所试点工作的通知
颁发单位:
文号:卫医政函(号
颁布日期:
执行日期:
时 效 性:
效力级别:中央规范性文件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利用债券融资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开展有资质人员依法开办个体诊所试点工作的通知卫医政函〔号天津市、辽宁省、吉林省、福建省、云南省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58号)有关精神,鼓励有资质人员依法开办个体诊所,经研究,决定在部分地区开展试点工作,以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方便人民群众就医。现就试点工作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 试点内容鼓励符合条件的医师开办个体诊所。卫生行政部门要在《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总体框架下,按照适度灵活的原则,及时批准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医师设置个体诊所的申请。(一)申请者已离职或退休,身体健康;(二)申请者为执业医师,且取得《医师执业证书》后,在医疗、保健机构中累计执业满5年;(三)申请者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四)申请者在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工作时间累计满3年;(五)申请设置的个体诊所诊疗范围与申请者的医师执业范围一致;(六)个体诊所符合卫生部制定下发的各种诊所基本标准;(七)申请设置的个体诊所选址符合环保要求。鼓励符合条件的名老中医开办中医诊所。二、 试点时间日至日。三、 试点地区天津市、辽宁省沈阳市、吉林省长春市、福建省厦门市、云南省昆明市。四、 试点要求(一)高度重视试点工作。鼓励有资质人员举办个体诊所是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方便人民群众就医,缓解看病难的重要举措。试点地区卫生行政部门和中医药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制定试点实施方案,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二)制定试点实施方案。试点地区卫生行政部门和中医药管理部门要根据本通知制定试点实施方案,并采取措施,鼓励有资质人员到基层和医师户籍所在地的社区(乡镇、街道、村)举办个体诊所。要以适当方式通知到辖区内相关医疗机构和医师。(三)做好信息管理工作。各试点地区应当在试点前摸清本辖区内个体诊所的情况,按照我部医疗机构信息管理的有关要求,做好个体诊所的基础数据和新增数据的登录和统计工作。(四)及时办理审批手续。对于符合本通知规定条件的医师,卫生行政部门和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办理设置审批手续。医师退休关系所在的医疗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限制或变相限制医师开办个体诊所。(五)加强管理,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个体诊所的监督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对于个体诊所违法执业,损害患者利益的,应依法严肃处理,直至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和《医师执业证书》。其他省(区、市)具备条件的,可以向我部备案后开展相关试点工作。卫生部医政司医疗机构管理处联系人:张文宝联系电话:010-传 真:010-电子邮箱: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南路1号邮政编码:10004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基层服务管理处联系人:严华国联系电话:010-传 真:010-电子邮箱:通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工体西路1号邮政编码:100027二?一一年六月九日
客服电话:400-
客服邮箱:
传 真:010-
CopyRight(C)0法网版权所有京ICP备号-1京公网安备号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义项指多义词的不同概念,如的义项:网球运动员、歌手等;的义项:冯小刚执导电影、江苏卫视交友节目等。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简称恩施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东连荆楚,南接潇湘,西临渝黔,北靠神农架,面积2.4万平方公里,辖恩施、利川两市和建始、巴东、宣恩、来凤、、鹤峰六县。恩施州于日建州,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有土家族、苗族、侗族、汉族、回族、蒙古族、彝族、纳西族、壮族等29个民族;截止日,全州户籍人口为3975661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4%。恩施州属亚热带季风性山地湿润气候。冬少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海拔落差大,小气候特征明显,垂直差异突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境内年均气温16.2℃,年平均降水量1600毫米。地处武汉和重庆两大&火炉&之间,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
欢迎各位 ,额外获取10个积分。
外文名称 Enshi Tujia and Miao Autonomous Prefecture
所属地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华中,湖北省
地理位置 武陵山北部,巫山西南,长江以南
车牌代码 鄂Q
州委书记 王海涛
气候条件 中亚热带季风型山地湿润性气候
名 施州、、施南府
言 -荆宜片-恩施话
口 397万(2010年)
火车站 恩施站、、、
行政区类别 少数民族自治州
下辖地区 巴东/来凤/咸丰/建始/鹤峰/宣恩
电话区号 <p class="cardlist-value" title="
行政区划代码 <p class="cardlist-value" title="2800
著名景点 恩施大峡谷,,,,,等
GDP 542亿元(2013)
邮政区码 <p class="cardlist-value" title="5000
积 24111平方千米
政府驻地 恩施市舞阳大街一巷21号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简称恩施州,是中国湖北省下辖的民族自治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西接重庆市,南邻湖南省,东北部与湖北省宜昌市接壤。世界25首著名民歌之一的《龙船调》就诞生在恩施州的利川市,因此恩施州又被称为“龙船调的故乡”。
恩施州州域曾多次变动,固定形成于1936年。春秋为巴子国地;战国为楚地;秦属黔中郡;汉属南郡、武陵郡;三国先属蜀,后属吴建平郡、武陵郡;两晋与南北朝宋、齐、梁、北周属建平郡、天门郡、武陵郡、信陵郡、秭归郡、业州军屯郡、清江郡;隋属巴东郡巴东县,清江郡清江县、开夷县、建始县;唐属归州巴东县,施州清江县、建始县;五代先后为前、后蜀所据;宋属归州巴东县,施州清江县、建始县及辰州、富州、高州、定州等许多小羁糜州;元属归州巴东县、施州建始县,南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先后置散毛、唐崖、金峒、龙潭、忠建、毛岭、施南等土司;元末明玉珍据蜀时本区为其所控制;明属夔州建始县、归州巴东县、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南部地区仍实行土司制度,设有容美宣慰司,施南、散毛、忠建3个宣抚司,9个安抚司,13个长官司,5个蛮夷长官司;清初沿用明制,雍正六年(1728年)裁施州卫,设恩施县,辖区未变,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置施南府,辖恩施县、宣恩县、来凤县、咸丰县、利川县,乾隆元年(1736年),夔州建始县划归施州,巴东县、鹤峰州属宜昌府;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设道存县,民国四年设荆南道,治所恩施县,辖恩施、建始、宣恩、来凤、咸丰、利川6县,民国十五年改荆南道为施鹤道,鹤峰州改县划入施鹤道,民国十七年改设鄂西行政区,民国二十一年改为第十行政督察区,巴东县划入,州域始为8县之治。民国二十五年改为第七行政督察区,辖区未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日恩施县城解放,建立湖北省恩施行政区,置专员公署,仍辖原8县,日改称湖北省恩施专员公署。文化大革命中,日造反派夺权,专署陷于瘫痪,3月2日经湖北省军区党委批准,由恩施军分区成立抓革命促生产办公室,5月13日改为抓革命促生产指挥部,1968年成立湖北省恩施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废除革命委员会成立恩施地区行政公署。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恩施地区行政公署,成立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2月1日正式成立,全州辖恩施市、巴东、建始、利川、来凤、咸丰、宣恩、鹤峰7县1市。日,利川撤县建市。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更名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从2005年开始,州庆日定为8月19日。
恩施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湘、鄂、渝三省(市)交汇处。东经108°23′12″-110°38′08″、北纬29°07′10″-31°24′13″。西连重庆市黔江区,北邻重庆市万州区,南面与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接壤,东北端连本省神农架林区,东面与本省宜昌市为邻。州域东西相距约220千米,南北相距约260千米。
自治州全境属山地,为云贵高原的延伸部分。由西南——东北走向的巫山、齐岳山脉、武陵山脉、大娄山脉组成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由北部大巴山脉的南缘分支----巫山山脉,东南部和中部属苗岭分支----武陵山脉,西部大娄山山脉的北延部分----齐跃山脉等三大主要山脉组成的山地。全州地势是三山鼎立,呈现北部,西北部和东南部高,逐渐向中、南倾斜而相对低下的状态。其地貌基本特征是:阶梯状地貌发育。由于受新构造运动间歇活动的影响,大面积隆起成山,局部断陷,沉积形成多级夷面与山间河谷断陷盆地。境内除东北部有海拔3000米以上小面积山地外,普遍展示着海拔2000----1700米,1500----1300米,1200----1000米,900----800米,700----500米等五级面积不等的夷平面,并存在一至二级河谷阶地。呈现明显层状地貌。岩溶地貌发育,山间谷地星罗棋布。全州碳酸盐岩类(石灰岩、白云岩)面积占总面积54.4%,裸露的碳酸盐岩受本州温暖多雨气候的影响,岩溶地貌发育、石芽、溶洞、漏斗、育谷、伏流比比皆是。
属季风性山地气候,夏无酷暑,冬少严寒,雾多,雨量充沛。 由于地形复杂,海拔高差悬殊,恩施州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最高三千多米,最低六十多米。岩溶地貌发育,山间多陷落盆地。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行政区划图区划代码[2]区划名称汉语拼音面积(平方公里)政府驻地邮政编码行政区划街道镇乡其中:民族乡居委会村委会422800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nshī TǔjiāzúMiáozú Zìzhìzhōu24061.25恩施市4450005404341232532422801恩施市?nshī Shì3971.61小渡船街道4450003310136172422802利川市Lìchuān Shì4602.67都亭街道44540026621564422822建始县Jiànshǐ Xiàn2666.55业州镇4453006418393422823巴东县Bādōng Xiàn3353.62信陵镇44430010220471422825宣恩县Xuān'ēn Xiàn2729.84珠山镇4455003625279422826咸丰县Xiánfēng Xiàn2520.32高乐山镇445600557263422827来凤县Láifèng Xiàn1344.48翔凤镇4457005311185422828鹤峰县Hèfēng Xiàn2872.16容美镇4458002715205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州常住人口为3290294人。其中,男性为1674214人,占总人口的50.88%;女性为1616080人,占总人口的49.12%。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3.60。0-14岁的人口为614655人,占总人口的18.68%;15-64岁的人口为2315443人,占总人口的70.37%;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360196人,占总人口的10.95%。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各市(县)人口数据区划名称常住人口[5](2010年11月)户籍人口[6](2010年末)总计比重(%)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3290294100136.753976081恩施市74957422.78188.73795036利川市65409419.88142.11895597建始县41203812.52154.52513003巴东县42084012.79125.49492751宣恩县3103689.43113.69355555咸丰县3006189.14119.28379975来凤县2428707.38180.64322638鹤峰县1998926.0869.6022152
这里生活着汉族、土家族、苗族、侗族等27个民族。 2003年末,恩施州总人口381.79万人,其中土家族人口169.87万人,占总人口的45%,苗族人口20.58万人,占总人口的5.5%。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构成(2010年11月)民族名称土家族汉族苗族侗族白族回族蒙古族畲族壮族黎族其他民族人口数1562948149130716484450255563930963004220610619015033占总人口比例(%)47.5045.325.011.530.170.090.090.070.030.030.15占少数民族人口比例(%)86.88---9.162.790.310.170.170.120.060.050.28
年年来,全州生产总值从198.6亿元增加到418亿元,年均增长11.5%;规模工业增加值从28.9亿元增加到101亿元,年均增长22.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87.5亿元增加到314亿元,年均增长29.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从10亿元增加到31.9亿元,年均增长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63亿元增加到156.8亿元,年均增长20.0%,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了快速增长。全州三次产业结构由37:25:38调整为28:32:40,第二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一产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烟叶、茶叶、蔬菜、林果、药材、畜牧等六大农业主导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州新增特色农业基地160万亩,总面积达到500多万亩,建成了全省最大的烟叶、茶叶、高山蔬菜基地。2013年全州实现生产总值552.5亿元,增长9.9%;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6亿元,增长10.2%;固定资产投资突破500亿元,达到510.4亿元,增长25.7%;地方财政总收入突破100亿元,达到106.6亿元,增长17.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50亿元,达到50.1亿元,增长2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00亿元,达到210亿元,增长14.7%,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恩施州普通农作物有玉米、稻、小麦、薯类等,经济作物有:烟叶,茶叶、种植药材。为湖北省主要林区,有多种珍贵动植物,利川为水杉之乡。土特产和药材资源有板桥党参、坝漆、鸡爪黄连、石窑当归等。农村产业结构初步形成了以烟叶、茶叶、畜牧、林果、药材、特色蔬菜为主的六大农业主导产业。纯农业增加值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重逐年下降,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逐年提高。农业结构调整在稳定粮食面积的基础上,经济作物面积逐年增加, 粮经作物种植面积比由2000年的66:34调整到2008年的62:38; 农村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员逐年增加。2012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9.2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6%。全年粮食种植面积654.44万亩,比上年增加3.54万亩,增长0.5%;粮食总产量159.06万吨,比上年增加5.91万吨,增产3.9%。油料种植面积100.86万亩,比上年增长8.6%;油料总产量9.12万吨,增产2.0%。烟叶种植面积70.88万亩,总产量9.38万吨,增产0.6%;茶叶总产量6.08万吨,增产14.9%。全年造林面积4.32万公顷,全年林业产值8.0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
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逐年提高,有纺织、煤炭、机械、制药、皮革等工业。2008年,全州全部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1.5 %, 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工业内部结构逐步调整,以水电、富硒绿色食品、药化、建材为主的支柱产业主导地位逐步确立。2008年, 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 39.86亿元,其中电力工业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9.71亿元, 增长47.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9.4 %,成为我州第一大工业支柱产业;增加值过亿元的行业还有农副食品加工、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饮料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及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分别完成增加值 5.09亿元、 3.32亿元、2.38亿元、2.13亿元和1.4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12.8 %、8.3 %、6.0 %、5.3 %和3.7 %。2012年末,全州规模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306家(含中烟恩施卷烟厂)。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0.80亿元,比上年增长17.0%。其中,国有企业增加值31.41亿元,增长15.7%。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52.36亿元,增长18.0%;重工业增加值48.44亿元,增长15.0%。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68.97亿元,比上年增长22.3%;利税总额35.20亿元,增长18.4%,其中,利润总额14.87亿元,增长18.2%;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81.01,比上年提高22.43点。
第三产业以重点景区建设为主的旅游产业初步形成,传统的服务业如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稳定发展,现代服务业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房产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行业逐步发展,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逐年加大,200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8.7 %, 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6.19亿元,比上年增长29.2%。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2.84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30322.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3.9%。全年外商直接投资212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9.4%。全年接待游客2198.5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2.6%。恩施州旅游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9.55亿元,增长38.3%,其中,旅游外汇收入4646.71万美元,增长20.4%。
据学年初步统计,基础教育方面,共有学校数1152所,教学点464个,校舍面积463.22万平方米,招生数16.59万人,在校学生50.42万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生5.69万人,普通初中、小学在校生36.05万人,幼儿园在校生8.68万人。学龄人口小学净入学率100%,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99.2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77.06%。高等教育方面,全州普通高校2所(湖北民族学院、恩施职业技术学院),普通高校招生8368人,在校生2.48万人,毕业生7684人,教职工2038人。
2012年,共获得国家、省科技项目95个,项目资金2789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3.2%、61.7%,并首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支持,共获得1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总资助金额862万元。全年有3家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全州高新技术企业5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产品5个。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8605万元,比上年增长21.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0.8%,比年度考核目标0.6%高出0.2个百分点。科技成果和专利进一步增加。全州完成省级科技成果鉴定4项,科技成果登记19项,州级科技成果鉴定19项,州级科技成果登记42项。全州有4个科技成果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奖,其中二等奖2个。全年专利申请量356件,其中,发明专利106件,企业专利160件。获得专利授权172件。
2012年,全州调频转播发射台110座,电视转播发射台116座,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长度22939公里。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11%,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86%;有线广播电视用户30.84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30.68万户,农村有线广播电视用户13.19万户。广播电视农村直播卫星用户12.71万户。
2012年,邮电业务总量19.43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其中电信业务收入17.56亿元,增长18.4%。年末全州固定电话用户37.6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59.30万户,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41.05万户。电话普及率为98.43部/百人。宽带互联网接入用户26.4万户。光缆线路长度3.80万公里,其中长途光缆线路5236公里。
截至2012年,获得了恩施州中心医院儿科病区、民大医院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投入8900万元。全州乡镇卫生院标准化率98%,村卫生室标准化率64.7%。乡村一体化规范化管理率100%。全州床位数(含卫生院)为15527张,每千人口拥有医院床位数3.85张;有执业医师(含助理)5402人,每千人口执业医师(含助理)1.34人。
2012年,改造了州民族体育馆乒乓球室、州体校篮球场、州老年人乒乓球馆、州政协综合体育活动馆;发放、配送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器材54套,完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00个,自建乡镇健身工程16个、村级健身工程200个。土家健身摆手舞活动品牌强势推进。8月8日,恩施土家健身摆手舞亮相全国少数民族高脚竞速比赛开幕式,赢得了国家民委领导和各地观众的一致好评。举办了全州青少年篮球赛和第四届中学生篮球赛,各体育协会积极开展单项体育活动,带动全州各类人群参与全民健身活动,参与人次超过200万。
特点:历史久远,内容丰富全面,与劳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清新凄艳、乡土风俗、儿女情长,是土家民歌的主要特色。优美衬词的烘托,男女对唱的方式,唱白夹杂、歌舞并举的“路数”,洒脱泼辣的抒怀,爱情婚姻的主题等,构成了恩施民歌独特的地域特色。1、《龙船调》:是利川民歌,现为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一。特点:歌词质相通俗,朗朗上口,衬词特多,音乐旋律起伏悠扬,音域宽广,高亢婉转。2、《柑子树》:是表性很强的优秀民歌。“柑子树来柑子叶,干姊干妹舍不得。柑子成树树成林,干姊干妹长成人。柑子结果姐出门,干姊干妹两离分。”《柑子树》歌词巧妙运用谐音来咏叹干姊干妹的情恋,表达了土家先民对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强烈追求。3、《巴东石工号子》:表现石工在撬石、拖石、抬石时配合劳动节奏喊唱的歌谣,7个土家汉子每人一根木棍在手,喊出一声高过一声的号子,用洪亮高亢的气势唱出了土家石工的齐心协力与乐天精神。
1、摆手舞土家族最有影响的大型歌舞,是土家族祭祀祈祷的一种活动。一般在年节举行,并发展为祭祀、祈祷、歌舞、社交、体育竞赛、物资交流等综合性的民俗活动。按其活动规模分为“大摆手”、“小摆手”两种;按其舞蹈形式分为“单摆”、“双摆”、“回旋摆”等;特点:土家摆手舞基本风格是以手的动作带动身体转动,左右摆动,双手自然屈伸,舞姿粗犷健美。2、撒尔嗬,又名跳丧鼓,是土家人的祭祀歌舞。野三关是“撒尔嗬”的发源地,其唱腔古老独特,其动作粗犷豪放,其鼓点明快、节奏感强。内容大多为追念死者的生平劳绩,土家人把白丧事当作红喜事来办,把死亡看成登入极乐世界,表现了土家民族最质朴的生命观。3、板凳龙舞是苗族请番薯神保佑番薯收成好的一种舞蹈形式。男女表演者排成长蛇阵,手握板凳腿转着火堆舞动,就像龙在腾飞。4、傩戏――本意是满足人们的一种愿望,驱逐疫鬼,消灾纳福,多为喜庆场合演出。表演形式丰富,融法事和戏剧于一体。唱腔音乐丰富多彩。获奖剧目《姜女下池》《禾多多》《剃那比》。
女儿会——被誉为“土家情人节”,是与封建包办婚姻相对立的一种恋爱方式,是恩施土家族青年在追求自由婚姻的过程中,自发形成的以集体择偶为主要目的的节日盛会。其主要特征是以歌为媒,自主择偶。月半节――又称“鬼节”、“亡人节”,时间为农历七月十二,土家人素有“年小月半大”之说。其主要活动是祭祖,祭祖时烧纸钱,表示对已故亲人的哀悼。过月半须全家团聚,并接回出嫁的女儿,端午节――土家人过端午节有吃粽子、门上插艾蒿、饮雄黄酒、戴香包、划龙舟等多种习俗。生的庆典——祝米土家族人家生了孩子,必会对小生命的出世举行热烈庆典,俗称“整祝米酒”。时间定于“洗三”那天,或定于满月之际。无论地位贵贱,婴儿的外祖母在这天都将享受到上等贵客的殊荣。爱的庆典――哭嫁土家族女儿出嫁之前要哭嫁。是土家族婚俗中最富有人情韵味的文化特色。哭嫁本是对封建礼教取代土家族自由婚俗的一种反叛,后来,逐渐形成了以悲言喜的文化形态。(哭嫁完全是一种热热闹闹的爱的庆典形式)死的庆典――跳丧 
土腊肉――高山地带的农家习惯将猪肉俺盐后上炕烘干,猪肉多年不变质,长期储存。合渣――最为著名的为宣恩县张关一带的肉末合渣。将合渣冷冻成坨,并掺入肉末与鸡蛋,其色橙黄鲜艳,特别可口。酢辣椒――土家人的一种咸菜品种,香鲜而焦黄,常与腊肉一并混炒,油厚而不腻。利川柏杨——豆腐干 恩施――地牯牛
恩施州风景以如诗如画的山水风光和光怪陆离的奇洞异穴为主,主要景点有恩施大峡谷、清江画廊、腾龙洞、鱼木寨、大水井宗祠、星斗山原始森林、土司王城、土家摆手堂、梭步垭石林等。除此以外,土家族的吊脚楼、侗乡的风雨桥、七月的女儿会、耕耘时的薅草锣鼓、葬礼时跳的撒尔荷、吉庆时跳的摆手舞,都展示着绚丽多彩的恩施风情。恩施州雨多、雾多,雨热同期,前往恩施旅游最好避开雨季。:恩施大峡谷位于恩施市屯堡乡和板桥镇境内,大峡谷中绝壁与峰丛并存,面积广大,雄奇壮观,在喀斯特地形中非常罕见,可以概括为“清江升白云、绝壁环峰丛、天桥连洞群、暗河接飞瀑、地缝配天坑”。:仿古土司庄园的建筑群,建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的传统建筑。分为民族文化展示区、宗教展示区和娱乐休闲区。核心景点是九进堂。小鸡公岭摆手堂:土家人跳摆手舞的场所。建于清嘉庆年间,面积为500平方米,是现存同类建筑中时代最早、保存最好的一处。文昌祠:又名文昌宫、文昌庙,为清代佛教建筑,双重檐歇山顶无斗拱砖木结构,现存天井、卷厅、正殿等。:世界最大单体溶洞,长52.5千米。由水洞、旱洞、鲶鱼洞、凉风洞、独家寨以及三个龙门、化仙坑等景区组成。:三面绝壁,地势险要的土司皇城,堪称土家文化遗留的中心。景区内城堡寨墙、雄关栈道、古墓石雕都保存完好。:集水洞、迷津洞、干洞为一体的天然大型溶洞,洞长2300多米。主要有一坛、两府、三峡、九龙、十三厅、二十八珍奇等二百多个景点。: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总面积21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分为古柏民俗乐园、青龙寺、六步关、莲花寨等八大景区。清江闯滩:被誉为“神州第一漂”,全长38.5千米,最窄处仅15米。体验险滩漂流的同时感受古朴独特的土家风情。每年4-10月清江水量较大,是闯潭的最佳季节。:发源于神农架主峰,典型的峡谷溪流。流经棉竹峡、鹦鹉峡、龙昌洞峡,最狭处两岸相距仅7米。沿溪漂流刺激惊险。:由李氏宗祠和李氏庄园两部分组成,属清朝建筑,其规模在湖北古建民居中首屈一指。:有“天下第一杉”之称,树龄达600余年,树高35米,胸径2.4米。:建于清道光年间,是恩施市的标志性建筑。由大小山门、斋堂、花墙和石坊组成。塔高40米,塔身以大青砖砌成,塔内有悬梯,顶层可观恩施全景。星斗山:区内保存有2033种植物和378种陆生脊椎动物,被誉为“华中天然植物园”。山南部12公里的黄金洞是世界上罕见的复杂洞穴系统。仙佛寺:中国开凿年代最久远的石窟寺之一,建凿于公元335年。石窟中有大小石佛100余尊,雕工古朴精湛。
航空:许家坪机场,航班以省内为主,通武汉和宜昌,省外通往重庆、广州。日,已开通途径武汉飞北京、上海航线(中国东方航空)。公路:沪蓉高速公路、沪渝高速公路、318国道、209国道、11条省道贯穿恩施州,多跨越大山,道路险峻。恩施客运站有发往州内各县,省内武汉、宜昌等地和重庆、广州、温州等外省城市的班车。铁路:宜万铁路,改造扩建恩施机场,复建长江巴东港口。
恩施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所以当地餐饮既有蜀地麻辣特色又具潇湘香辣风格,特别是当地颇具土家族和苗族特色的风味小吃更是吸引了不少的游人。恩施的酸菜、富硒洋芋糊、辣子鸡、薇菜烧腊肉,以及土家族、苗族的格格、合渣、腊肉、土豆干等风味独特美食小吃,特色鲜明,花样繁多。鲊广椒炒腊肉土家人喜食腊肉,土家腊肉色泽焦黄、肉质坚实、熏香浓郁、风味独特。鲊广椒,也称为鲊辣椒,它是以恩施本地鲜红辣椒和苞谷面(玉米面)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将鲊广椒在锅中焙熟后与土家腊肉一起炒食或作扣碗底料蒸食,成品色泽微红,酸辣味十分特别。土家油茶汤土家油茶汤是一种似茶饮汤质类的点心小吃,香、脆、滑、鲜,味美适口,提神解渴,是土家人传统的非常钟爱的风味食品,故有民谚曰:“不喝油茶汤,心里就发慌”,“一日三餐三大碗,做起活来硬邦邦”。同时,喝油茶汤又是土家人招待客人的一种传统礼仪,凡是贵客临门,土家人都要奉上一碗香喷喷的油茶汤款待。张关合渣合渣,又名懒豆腐。恩施土家人对合渣有着深厚的感情,特别是在兵荒马乱之年,由于粮食奇缺,合渣救下了不少人的性命,流传有“辣椒当盐,合渣过年”的民谚。在恩施,合渣的吃法很多,其中张关合渣是制作合渣火锅的典型。张关合渣因宣恩一小集镇“张关”而得名,是将合渣煮好后点卤变得稍干,加鲜汤配猪肉、仔鸡、鸡蛋等做成鲜肉合渣、仔鸡合渣、鸡蛋合渣等系列合渣火锅,尤以镇上一位黄姓老太婆制作的最有名、最为地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恩施土家族 的文章

 

随机推荐